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3 15:19: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

篇1

港口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对国民经济和地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港口吞吐量作为港口的重要经济指标,是衡量其发展的重要依据,是组织生产、编制发展规划和进行建设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反映港口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前,港口吞吐量的预测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如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指数平滑法、灰色模型法、神经网络法等。这些预测方法因港口的不同而有效性各异,其根本原因在于港口吞吐量作为一个复杂变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这些因素的作用特征而言,存在许多无法确定的内容和关系,符合马尔科夫模型的特征。本文以港口吞吐量为原始建模数据,利用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预测,并采用以季度为最小单元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1 马尔科夫模型的建立

1.1 模型的建立

由表3可知,大连、上海、广州、湛江等4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实测值与其预测值之间的误差相当小,其中,最大的误差仅为5.834%,最小误差达0.126%。可见,马尔科夫模型在预测港口货物吞吐量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

4 模型改进的建议

综合相关研究成果,为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本文对马尔科夫模型的使用提出相关建议:

(1)为进一步提高预测值的准确度,针对各种可能性可采取权重计算方式;

(2)应选择更多年份的数据,扩大样本,并及时补充最新的统计数据。

篇2

产品质量检验作为保证产品质量、避免资源浪费或消除产品隐患的重要工作,其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和检验结果的精确度,都会直接影响产品检验的有效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产品检验的认识,针对不同的产品选择规定的、相适应的检验方法,采用成熟、可靠、科学的产品质量检验流程,科学分析产品检验结果,结合允许误差值,对检验结果进行客观结论判定,以保证检验工作的科学与公正,产品质量的可靠与稳定,为产品生产提供指导,为交易、消费提供依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和谐、安定提供技术保障。

一、对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的探索

对于产品质量检验来说,检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检验流程的科学性,同时也关系到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因此,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各个环节检验方法的有效应用,以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在此,笔者将对各个环节的检验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1.抽样方法

通常,在产品质量检验之前,需要制定科学、完善、全面的抽样方案及计划,真实填写抽样检验相关信息表格,并采用相适应的科学抽样方法,努力避免试样的倾向性,最大程度上保障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公正性;

2.检测方法

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检测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检测方法有充分的认识,对不同的产品应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同批次的样品采用同样的检测方法,对同一样品的平行试验必须同时进行,以尽量减少检测结果误差的产生,提高可比性。我国对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也给出了各种产品的检测方法标准及精确度,一般情况下,只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适应的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验,都能达到满足要求的标准提供的精确度;

3.误差分析

受工作原理、科技水平的限制,实验结果和真实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消除,我们无法知道这种差距的具体大小,只能统计分析差异的概率范围。

一般来说,误差的产生主要分为两种:

偶然误差(由随机的、偶然性的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可以用增加检验次数、取平均值的方法能够比较好地减少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由于实验本身所依据的理论、公式的近似性,或者对实验条件、测量方法的考虑不周也会造成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系统误差的特点,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它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对数据进行适当取舍,微小差异忽略不计,因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适应的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验,真实记录检验结果,正确处理数据,客观对待检验误差,适当取舍,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度。

二、对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精确度策略的探索

目前,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对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并积极探寻创新产品质量检验技术与方法,以期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的效果,保证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在此,笔者将对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精确度的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第一,重视产品质量检验抽样环节。产品抽样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关键环节,样品的代表性完全依赖抽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根据产品检验要求提前制定科学、完善的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样本的数量与分组,准备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并以公平、公正、适应、适宜为抽样原则,采用科学有效的抽样方法,努力避免试样的倾向性,最大程度上保障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公正性。工作人员切勿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样本,坚持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切实保证抽样质量,抽出代表性强、有价值、够份量、够数量规范科学的样品。

第二,科学分析并处理检验结果。当检验结果出来后,首先分析数据之间的可信度和可比性,发现异常值必须及时进行剔除或隔离处理;验证后的可信数据则必须进行误差分析,全面分析误差可能产生的环节及成因。尤其当检验结果在标准临界值附近时,更需要提高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重视,通常可选择适当地进行二次检验、检验流程查询或仪器设备再效验等工作,以保证检验结果取舍的有效性精确度。

第三,科学处理质量检验数据,及时正确写出检验报告。产品质量检验中数据的读取与记录,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工作人员需根据数值修约规定精准地读取计数,正确而真实地记录数据;根据全面分析误差可能产生的环节及成因,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的精确度分析,根据检验及分析结果及时正确写出真实的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进行客观结论判定,为产品生产提供及时指导,或为交易、消费提供依据,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或为和谐、安定提供技术保障。

第四,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检验工作人员是产品质量检验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正确、规范、有序进行,也关系到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因此,相关检验机构必须加强对检验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法律素质、思想认识等的培训与提高,从而保证检验工作人员能够保持高度负责、严谨认真的态度科学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正确处理检验数据与误差,为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并能够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检验产品,选择相适应的检验方法,严格按规范流程检验,科学分析检验结果,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虽然现阶段,我国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相关工作人员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检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必将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能力,为产品高效生产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 品牌与标准化, 2011,46(16):34-35 .

[2]郝夕军,张 梅,殷 正,刘红利,张 静. 浅谈如何加强产品质量检验[J]. 中国西部科技, 2010,84(19):51-53 .

篇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3日

一、引言

盈余预测是预测者(包括企业管理者和外部金融分析师)基于企业现有的或者连续几年的会计信息和一定的假设,对企业未来一年或几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做出的预测。而传统的会计信息虽具有可靠性,但企业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传统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所以盈余预测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它不仅弥补了传统会计信息局限性的不足,而且还增强了信息的有用性。

然而,盈余预测却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容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管理层想要体现企业在同业竞争者中的优势,并且希望激励员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时管理层就希望报出的盈余预测是好的;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希望该企业是值得投资的,并且他们的投资能够得到高回报,此时他们也是希望企业披露出的盈余预测是好的,当然他们也会请金融分析师来对该企业做出预测;但对于竞争者,他们则希望竞争对手的盈余预测是不好的,出于这一目的,他们可能会请金融分析师来对企业做出不好的预测,从而影响企业的股价。

二、预测精确度的研究分析

影响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精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预测主体方面,如财务分析师自身素质和预测能力,如对宏观政策信息、行业背景信息及公司的基本面信息解析能力和利用能力,对各方面未来趋势的把握能力等;二是被预测客体方面,如上市公司的规模、发展速度、盈余质量、信息披露质量和被关注程度等(姜国华2004)。总体说来,鉴于对财务分析师预测行为研究的复杂性,大部分研究仍集中在对公司因素的研究。

我们可将影响财务分析师远期盈余预测的因素分为两类:1、无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公司规模,扩张速度和历史盈余波动性,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公司股本扩张越大或历史盈余波动都有可能影响财务分析师的远期盈余预测的精确度,但这些因素的影响基本不显著;2、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盈余可持续性和预测机构的数量,在公司的利润总额中非营业利润的增加,降低了盈余的可预测性,即盈余可持续性越大,预测的误差越大,预测精确度越低;对于预测机构的数量,越多的财务分析师对同一上市公司关注,越能形成市场共识,越能降低盈余预测偏差,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我们可得到如下启示:1、对于国家来说,应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我国的财务分析师行业,扩大财务分析师的数量,对上市公司盈余远期盈余预期,提高上市公司受关注程度,更好地融通资本市场信息;2、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来说,要积极主动向市场(包括财务分析师)提供信息,特别是公司经营业绩可持续性方面的信息,以削弱市场的信息噪音,减少公司股价的波动;3、对于财务分析师来说,在对上市公司的远期盈余进行预测时,要有所侧重,重点关注非营业利润比重大、规模大、历史盈余波动大的公司的未来盈余,提高远期盈余预测的可靠性,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服务。

三、财务分析师专业胜任能力与激励机制对盈余预测的影响

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实际上是一种对上市公司财务或非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输出、解释等的一系列工作的集成。每个信息处理的步骤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质量。具体而言,财务分析师应该具有至少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财务报告的解释能力。会计系统日渐复杂,要求分析师能够理解、综合和解释会计数据,并能够结合非财务信息,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二是财务预测能力。分析师要从纷繁复杂的会计信息中,运用专业经验,处理财务数据,向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客观、独立的盈余预测结果;三是决策咨询能力。除了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信息为投资者提供价值外,还会根据部分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的要求提供其他经营和投资决策咨询服务,例如研究股票发行、评价企业价值和稳健性、股票推荐等附加值服务。总之,盈余预测过程是财务分析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经验和职业道德操守的综合的结果。

财务分析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对盈余预测的质量影响不言而喻,但激励机制直接影响财务分析师专业能力的发挥。活跃在资本市场中的财务分析师一般可以分成两类:卖方分析师和买方分析师。本文只对卖方分析师的激励动机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目标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关心的是其所持公司股权的价值和现金薪酬,而这些收益的兑现有赖于业绩目标的实现,特别是盈余目标的实现。对于广大的投资者,卖方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与上市公司年报、非财务信息等诸多信息为其提供了具有一定投资价值的预测信息。综上所述,卖方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信息的质量会影响到各交易主体的投资决策,提高其预测质量有利于增强市场有效性。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会计信息与他们制定决策的相关性。对于股东来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债权人来说未必是高质量的。衡量盈余质量的指标有很多,包括精确度、持续性、及时性、应计数额、盈余反应系数、内部控制缺陷等等。企业特征、会计实务、公司治理与控制、外部审计、资本市场动机、政府监管是决定或影响盈余质量的主要因素。反过来,盈余质量的变化或差异对公司的诉讼风险、审计意见、市场价值、资本成本、投资决策、管理层薪酬和撤换等因素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

虽然研究人员付出了很多努力,获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仍然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1)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之间的交互影响和管理层抉择;(2)管理层为其他目的管理盈余时如何向股东传递真实盈余信息,股东能否理解公司误报盈余的动机;(3)外部环境变化对公司管理盈余的能力和盈余质量有何影响,如萨班斯法案、中国新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审计等监管措施能否导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形测量是地形图测绘作业,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地物进行投影和高程测定,进行一定比例的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的方式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传统的测绘技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地形测绘,从而导致了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的催生。分析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与地形测量的关系,讨论在地形测量中的发展前景。

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与地形测量的关系

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改变了地形测绘方式,测绘工作由于现代自动化的测绘技术而变得更加简单。传统地形测量方法需要根据实际的地形,通过大量的测量工具和人力进行测量,较高的物力和财力成本花费,且人工测绘地形图工作非常繁琐,精确度不高。传统测绘技术随着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被取代了,利用先进测绘仪器,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不需要测绘人员进入实地进行测绘,利用遥感系统和测绘仪,通过计算机运算实现测绘。同时,地形图在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中是自动生成,从而有效避免了人工绘制地形图的弊端。在地形测量中,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改变了地形测绘方式,使得更加简单的地形测绘得以实现。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精确了地形测绘数据。主要的地形测绘目的是为国家提供可靠的地理资料,为了城市规划及战略制定提供数据信息。所以,地形测绘要求具有非常高的数据精确度。而数据精确度在传统的测绘技术中不够高,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规划。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通过智能绘图和精密仪器,使得测绘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均得到了提高。如现在广泛应用的电子地图,拍摄时均是利用卫星进行的,从而保证获得的卫星地图是高清的,并能够非常直观地在网上通过搜索而了解地形。同时,智能绘图提高了精确度,降低了人力消耗,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地图错误信息。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提高了地形测绘的安全性。测绘人员在应用传统人工地形测绘的时候,需要进入比较危险的实地进行测量。如果进行测量的地形比较陡峭,则不能够保障测绘人员测绘时的安全。如果测量地形为环境较为恶劣的洼地,则测绘人员会受到攻击性生物的威胁而造成一定的安全危险。所以,测绘人员应用传统测绘方法的时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测绘人员的人身安全,还极大地降低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测绘仪器进行卫星测量的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测绘人员只需要通过对仪器的操作,不必进入比较危险的地带进行测绘即可,使得测绘人员的安全性及测绘效率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

测量套路在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中是固定的,即采集-处理-传输-显示。测量仪器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变得智能化,也极大地改变了测绘技术。地形测绘技术中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GPS技术始于70年代,它由美国军方研发,该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日趋成熟,在各大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构成主要有三部分:控制地面、检测和控制空间。其工作是利用24颗卫星完成的,主要是接收定位系统的数据信号。GPS不仅可对陆地地形进行测量,还可对海洋地形进行测量,方便了海上作业。相对于传统地形测量,GPS具有多功能、抗干扰、易于操作、测量时间较短、高强度的高密性、精确度高等特点,特别是能够进行全气候、全天、全方位的测量。在具体地形测量过程中,需保证开阔的上空,不必同时测站,保证GPS接收即可。

GIS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储存和记录,建立系统化数据库。对地理要素通过转化,将相关数据计算出来,然后进行数字化的分析和处理。根据需求,地形测量人员利用GIS快速获取数据,其结果通过图形、数字的方式显出。现今的GIS技术通过数据采集、摄影和地图扫描进行设计数字地图,所需的地理信息收集到之后,完整、自动的生成数字地图。其结果结合地球表面空间的地理位置和特征用计算机显示,人们能够对地形结构进行直观的了解,从而使得测绘质量和效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RS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地图纸质绘制方式,地形数据通过遥感影像显示,地形影像资料通过网络即可获取,遥感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测绘发展、城市规划。在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遥感技术开发出了4D产品。遥感系统的信息处理和数据传输是通过雷达卫星传输完成的,对地面进行立体摄影获得三维信息,该技术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遥感技术主要有电磁波遥感、声学遥感和物理层遥感三种。

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进入信息时代,测量仪器和网络技术智能化发展,测绘技术的自动化已逐渐向网络、数字、实时的方向发展。利用可视化三维技术,开发信息数据库,使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在地形测量中得到全面应用。首先,要进一步发展3S技术。虽然3S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将测绘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地形测量中进一步发展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其次,更新数据库、开发测绘软件。开发测绘软件,能够对测绘工作的高效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保证系统的功能性和灵活性,使得地形测绘中更好地发展测绘软件的作用。现代所需的地形数据已经不能够由传统的数据库来实现,所以,必须更新数据库信息,转变测绘的数据,录入自动化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查询,对全球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起到促进作用,保证数据的科学,提高数据管理的标准。

讨论

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改变了传统地形测绘方式,提高了地形测绘的安全性,提高了地形测绘数据的精确度。我国必须进一步发展地形图测绘技术的自动化,提高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数据信息更加可靠和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 the preparation of enterprise fixed quota is mainly the consumption of each index determination, by using the engineering material has accumulated history, wit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of enterprise fixed. First to history project material data pretreatment, the judgment of history project material accumulation the amount of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wheth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n the error theory out of engineering data unusual values; Final consumption quota index.

Keywords: statistical analysis; Enterprise norm; The error theory; Quota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U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企业可以以行业和地方定额为基础,依据清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现场技术测定法、统计分析法、图纸计算法、比较类推法、经验估计法以及试验室试验法等,建立企业定额,并可在实行过程中逐步深化和完善。在诸多方法中,统计分析法对企业定额的制定有着重要作用,它贯穿于企业施工生产过程的始终。

统计分析法是运用抽样统计的方法,从以往类似工程竣工结算和典型设计图纸及成本核算等资料中抽取若干个项目,进行分析、测算及定量的方法。先将历史工程资料按照定额项目进行整理,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测算;最终确定定额指标量。随着典型工程经验数据的不断增加,其统计数据资料越来越完善、真实、可靠,越来越能反映企业的生产水平。此方法积累过程长,统计分析细致,简单易行,方便快捷[1]、[2]。

企业定额最核心、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给出各项指标的消耗量,它直接指导企业投标报价和内部核算等。使用统计分析法,首先确定统计分析法的对象,这就涉及到企业定额的子目划分,其基本原则是与工程量清单规范中项目的划分相一致,在确定了统计分析对象后,即可对承包商过去已完工程的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便于说明统计分析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以施工1m3级配碎石垫层的人工消耗量为例予以阐述。

某承包商近年来完成1m3级配碎石垫层的人工消耗量资料如表1所示。

表1施工1m3级配碎石垫层的人工消耗量原始纪录

1判断同类工程数量是否满足要求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工程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定额的精确度。一般来说工程数量越多,分析结果越精确。为了防止工程数量过少导致结果失真,需要确定必要的历史工程数量。因此,要检验经过筛选后的同类工程的数量是否满足需要。

根据表2判断筛选后的同类工程数据个数是否满足要求。

表2工程数量与精确度( E) 、稳定系数关系[3]

表中 稳定系数KP= ,、 分别为历史最大、最小指标消耗量。

算术平均值精确度用下式计算: ,m为工程数据个数, 为为每一历史消耗量与算术平均值的偏差, 。

同类工程数据,Kp= =2.0, =0.3555,算术平均值精确度E=3.79%。

查表2知至少需要16个以往工程指标消耗量,数量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否则,需要重新获取工程资料进行处理、计算。

2利用误差理论剔除工程数据的异常值

利用误差理论原理,可以较好地判别工程数据中的坏值,方法简单、可靠,为判别大量观测数据或资源中的坏值提供了一个通用性较强的平台,为编制可靠的企业定额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试验过程中,读错、记错、仪器突然跳动、突然震动等异常情况引起的异常值,随时发现,随时就剔除,直到重新进行试验,这就是所谓物理判别法,有时,整个试验做完后也不能确知哪一个测得值是异常值,这时可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判别,统计法的基本思想在于,给定一置信概率(例如,0.99),并确定一个相应的置信限,凡超过这个晃限的误差,就认为它不属于随机误差范畴,而是粗大误差,并予以剔除。

常用的判别准则有拉依达准则、肖维勒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狄克逊准则等。在这几个准则中,拉依达准则应用在测量次数m较大时,还是比较好的方法,方法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当m不太大时,即使存在粗大误差也很难剔除。肖维勒准则改善了拉依达准则,过去一直应用很多,成为一个经典方法,它的一个缺点则是概率参差不齐,即m不同时,置信水平也就不同。这实则是随m 的不同,讨论的标准不同,但人们希望在某个置信水平下讨论问题。格拉布斯准则和狄克逊准则不要求m很大,在判断的可靠性方面,格拉布斯准则较后者为优。因此,本文拟选择格拉布斯准则为判别数据包含粗差的准则[4]。

设m个数据值为 ,并依大小次序排列为 ,且 服从正态分布,可得算出

在排列的数中,位于左右两端边缘测得值最可能含有粗差,格拉布斯导出了 及 的分布相同。若取定显著性水平(一般为0.05或0.01)则可求得临界值g0(m,)。见表3。

表3格拉布斯表-临界值g0(m,α)

故可得出准则,当

或 时,则判定存在粗差应予以剔除。

根据表1中的人工消耗量统计数据,利用上述格拉布斯准则判别标准,计算出均值 =0.67,对 按数值大小排列成顺序统计量 ,如表4所示。

表4施工1m3级配碎石垫层的人工消耗量排序结果

依据 计算残差,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残差计算结果

因为 ,所以先判别 ,选显著水平 =0.05,即错判概率为5%。

查表3得: =2.644

因此判定人工消耗量原始纪录中不含粗差,1m3级配碎石垫层人工消耗量0.67工日。若某次判定中所测数据中有坏值,可剔除该值后,再次计算判断。

3确定定额消耗量指标

定额消耗量的确定应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使一定量的工人都能够达到,这既能提高施工生产率,又能激发工人的积极性。通常,用二次平均法计算的结果,一般偏向于先进,可能多数工人达不到,不能有效地指导施工,还会挫伤工人的积极性。因此,用结合定额水平的概率测算法确定消耗量更加合理[5]。

使百分比为P (λ) 的工人都能达到或超过定额消耗值。根据正态分布公式来确定定额值:

x=+λs

式中 x为消耗量定额值;λ为系数,从正态分布表中可以查到对应于概率P (λ) 的λ值。由此,即可确定一定水平下的定额指标消耗量x。

此处选取P (λ)为80%工人能达到或超过定额消耗值,对应的λ为0.84,则定额消耗量为

x=+λs=0.67+0.84×0.1243=0.77

由此,即可确定一定水平下的1m3级配级配碎石垫层的人工定额指标消耗量为0.77工日。

参考文献:

[1]李巧玲等.浅谈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中的造价管理[J].人民黄河,2001.

[2]李建峰.工程定额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3]袁建新.企业定额编制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肖明耀.误差理论与应用[M].北京:计量出版社.1985.8.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68-01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中怎样体现这一学科特性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DIS实验技术逐渐成为物理教学“新式武器”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技术平台”。

DIS是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简称,是利用传感器获取信息,经过数据采集器由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数据和图形处理的数字化技术平台[1]。DIS实验技术实现了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手段,是物理新课改的一个亮点。

1 传统中学物理仪器设备的不足

传统高中物理仪器设备很难表现一些物理教学中的新科学现象,成为阻碍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2]。主要表现在:多种物理量的测量手段欠缺,例如在声学、光学、运动学、磁学实验所要求的基本数据较难获取,往往靠虚拟或仿真加以代替;仪器设备普遍精确度较低,计数有误差,可重复性差,影响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仪器设备的读数仅靠人眼观察,手工记录,操作耗时费力,实验教学的效率低下;传统的高中仪器设备品种少、技术含量低、功能弱、性能不稳定、精确度、精密度低。

2 DIS实验与传统实验相比的优点

2.1 传感器灵敏度高

高灵敏度的传感器使很多普通高中物理仪器无法测得的数据较好地显现出来,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如用超声波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时,只需用一个超声波测距仪靠在墙上,对准对面的墙壁,按下按钮,屏幕上立即就能显示距离的数值,测量值可以精确到0.1 cm。

2.2 精确度高,易操作

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给物理量的测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减少了主观判断引起的误差,测量精度高、误差小。

2.3 数据处理快

DIS实验的数据处理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在瞬间处理完毕,可以把学生从大量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2.4 效率高

数字化实验的特点是直观、效率高。例如,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大约用时15 min,DIS大约2 min就探究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测出了加速度。

2.5 形象、直观

利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将整个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再将视频导入计算机,并与保存的数据文件放在同一目录下,可以实现实验视频和实验数据(图像)同步运动。

3 DIS实验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课堂上用DIS采集真实数据,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实验结果,记录和处理数据快速、便捷,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实验研究,深入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促进学生由应试型学习到探究型学习的转变,使教育回归其本原。

3.1 利用DIS实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DIS实验操作简单、灵活,能自动、实时快捷地采集数据并能将其显示在相应的表格里,可以依据这些数据绘制出相应的图像。用DIS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容易使学生感悟到思考问题的方向。

学生公认为“最有趣”的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时DIS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使“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规律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感性认识到“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规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轻易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3.2 利用DIS实验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方式的多样化

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教材上采用闭合电路所在的空间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来获得电磁感应现象,实际上要获得电磁感应现象有多种途径,学生可能有多种设计思路。使用传统实验器材,学生的设计方案往往会由于感应电流微弱且仪器灵敏度不高、精确度不高而无法实现,利用DIS实验可解决这一困难。如此,既可以采用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方案,又可以采用其它方案,实现了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方式的多样化。

3.3 利用DIS实验科学的分配教学时空,为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DIS实验数据采集、处理和图线描述都由计算机完成,师生可以从数据读取、记录、公式计算和图线描绘等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为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进行广泛的体验、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大量课堂实验教学证明:采用DIS实验只需要3%的时间用于数据处理,40%的时间用于实验准备,57%的时间可用于探索研究。

3.4 利用DIS实验引导学生创新实验,启发探究

物理实验教学所承载的教育功能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本身,而且必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形成有力的支持,DIS实验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部分学生不满足于给定的实验设计,他们提出将磁感应强度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组合使用,组合后的新装置能够实时描绘出“位移-磁感应强度”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电流强度,依次获得了多条“位移-磁感应强度”关系图,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效率。

3.5 利用DIS实验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

改观物理教学,必须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给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新技术的引入,是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DIS实验既注重知识与技能,又强化了过程与方法,兼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在物理课堂中应合理的使用DIS实验的进行实验教学,使其更好的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篇7

在白细胞计数时,如果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要加溶血剂将红细胞溶解,但溶血剂对白细胞计数、形态都有一定的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如果通过血涂片观察白细胞的分布密度,来估计白细胞值是否准确,还可排除非增生性白血病的漏检。提示中性粒细胞核、浆改变情况和中毒程度,以及病理性核、浆的改变情况,提示淋巴细胞形态上的异常病理改变。另外对红系恶性增生的病人因为其血液中含有既抗酸又抗碱的HbF,溶血剂不能溶解破坏,因此很容易在白细胞中计数,所以不管白细胞计数高低或有无提示细胞异常,都应仔细观察一下血涂片。

篇8

我国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已逐步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转化和跨越,现在正在沿着信息化测绘道路迈进。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及测绘技术设备的跨越式发展,测绘成果的处理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

二、传统的绘图

50年代初,人们根据数控床的原理,用绘图笔代替刀具而发明了第一台平板式数控图机,随后又发明了滚筒式数控绘图机。同期国际上发明了阴极射线管,从而使数据可以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在荧光屏上。以后,由于计算机、图形显示器、光笔、图数据转换器等设备的生产和发展,和人们对图学的理论探讨及应用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图学。

过去,人们常用的绘图方法是模拟法测(绘)图。即工作人员利用半圆仪、比例尺等绘图工具,模拟测量数据,按图示符号绘制在白纸或聚酯薄膜上,

三、计算机绘图技术

计算机绘图是指应用绘图软件和计算机硬件,实现图形显示、辅助绘图与设计的一项技术。计算机绘图技术是当今时代每个工程设计人员不可缺少的应用技术手段。简单说,计算机绘图技术测绘行业中的应用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测绘数据的处理;二是测绘成果的绘制;三测绘数据的3S处理等。

计算机绘图特点:

(1)数据精确度高

传统的绘图方式容易受到测量误差、视距误差和方向误差的影响,其测量精确度难以保证。计算机绘图软件的运用,大大减少了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精确度。全程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保障了测量精确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数据加工处理,统一数据格式,加倍提高工作效率。

(3)改进了作业方式,减少了手工作业环节

传统的作业方式需要进行人工记录、人工绘图并且人工计算坐标、距离等环节,费时费力;计数机绘图技术采用一站式电脑服务,自动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自动进行图形测绘,有数据表明数字化测图比起传统测绘方式工作效率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4)使图形数据资料更新更简便、易行

以往的白纸成图在进行连续更新时需要大规模的改进,既费时费力又不精确。计算机制图技术则克服了这一缺点在进行房屋重新建设改造时,只需提供相关的信息即可自动完成。

(5)突出地图的表现力

计算机与打印设备连用可以打印出各种资料;与绘图机连用则可以绘制各种地形图以及专题地图,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同时数字画地图号可以作为设计专业的参考。可以达到勘测和设计的一体化。

(6)有利于测图成果的深层加工

其测绘数据成图不受图片负载量的约束限制,图片分层放置有利于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四、传统的手工绘图技术与计算机绘图的比较

当代社会迅速发展,城乡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对绘图的精度和速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上所绘图样越来越复杂,使得手工制图在绘图精度、绘图速度以及与此相关的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上,都显得相形见绌。

而计算机、绘图机的相继问世,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恰好适应了这些要求。计算机绘图的应用使得现代绘图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计算机绘图主要有如下一些优点:

(1)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绘图的精度及速度;

(2)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能够很好地完成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二维及三维图形的处理,并能随意控制图形显示,以及平移、旋转和复制图样;

(3)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能填加各类文字,特别是能直接输入汉字;

(4)快捷的尺寸自动测量标注和自动导航、捕捉等功能;

(5)具有实体造型、曲面造型、几何造型等功能,可实现渲染、真实感、虚拟现实等效果;

(6)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的人机交互,准确自动的全作图过程记

(7)有效的数据管理、查询及系统标准化,同时还具有很强的二次开发能力和接口;

(8)先进的网络技术,包括局域网、企业内联网和Intemet互联网上的传输共享等;

(9)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使设计周期更短,速度更快,方案更完美:

五、常用的几个绘图软件PHOTOSHOP、AUTOCAD、3DMAX。

PHOTOSHOP是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广告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AUTO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包,特别适宜于工程制图,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航天、冶金、纺织等工程设计领域。

篇9

人工对考试数据的统计容易造成疏忽和误判,学生考试成绩与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是紧紧相扣的,那么降低考试数据的误差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对数据的记忆和识别功能能大大的避免人工对考试数据的提取。

1计算机数据统计的特点及优势

1.1 运行统计数据速度快

计算机在进行数据的统计时,每一秒钟可以统计出十几万条的数据。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关注最多的天气预报,它是由很多的数据组成和汇集的一个数据值,如果单单的依赖人工进行数据的统计来完成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一项任务了,如果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就只需要十来分钟就能很快的完成数据的统计任务。

1.2 数据统计运算准确度高

计算机科学的不断提升,他所能达到的精确度是小数点后超忆位精确度。

1.3 有较强的记忆和逻辑处理能力

计算机和人的大脑一样,同样具备逻辑思维和一定的判断能力,当计算机接到一个任务时,它能很明确的将这项任务划分为几个步骤进行逐步的完成,并且将自己所完成的此项任务分别的储存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存储。当下次需要提取这些或是其中某些数据时,计算机的记忆功能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将原本存储起来的数据重新的调出来。

1.4 数据统计可靠性高

相对于人脑而言,人虽然具备可靠性原则,但是人一旦超出了自身能够控制的工作时间,那么就很容易疲倦,从而使原本存在的可靠性大打折扣。但是计算机就不一样,它能在电源通畅的情况下持续不间断的进行工作,从而能避免疲倦所导致的数据统计出错的问题。

2计算机考试数据统计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应用极为普遍,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当前人们所关注的教育、医疗和购物上,计算机数据统计的应用就更为精辟。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2.1 教学方面的应用

随着科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推广,计算机考试数据统计在教学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每个学科的考试,阅卷、考试数据的存储、考试成绩数据的分类整理等在教学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各年级考试成绩数据分类整理储存后,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教学分析,可细化到各科目,甚至是各科目间的数据成绩差异对比,可具体查看学生整理考试数据成绩比较强的科目和比较弱的科目具体是哪科,然后班主任就可以根据较弱科目与带课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及时的拿出方案进行教学调整。同样,还可以根据科目考试数据统计情况,对其他科目提取考试统计数据时,可以从计算机中调出此科目考试主要失分方向在哪里,还可以查看考试数据失分比例,根据这些考试数据的统计进行教学上的相对应对措施,及时的处理,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2.2 医学方面的应用

从事医学方面的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各大医院所提供的疑难病例中,找到某种疑难病症进行研究,然而如果靠人工来进行查找和翻阅,那么有可能要耗去几年的光景都不见得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如果通过计算机数据统计的应用来对其需要调查的病症进行搜查的话,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得出他想要的类似病例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很详尽的查看这种相关病例的所有信息,例如,发病人群、发病症状等,从这些系统的统计数据中来着重的对某种病情进行研究,能节约科研者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提前的完成科研结果,更能为患者们节约出更多的治疗时间。

2.3 商业方面的应用

大型的购物超市如果使用数据统计的应用,就能很及时的知道某类商品、同类商品等是否需要及时的做备货处理,另外还可以提取各类商品的销售具体情况的数据进行营销处理,或者可以从同类商品的销售统计数据上,可以很详尽直观的查看到它的销售比例等,这可以很好的为超市管理人员提高超市经济效益做出很大的帮助。

3 计算机对数据统计的处理方法

以一家企业仓管员在数据的提取为例,如果要从众多的数据中提取到某种成品,这种产成品是由哪些原材料、配件、工艺流程等而制造出来的,就必须通过计算机对已存储的现有原始数据来进行搜集、分类、分析、统计等工作来完成。简单的来讲就是,计算机收集到原始的数据后,会将这些复杂、多元化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统计之后反馈给计算机中心,让计算机中心来做系统的数据采集。可以分为:第一,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采集。在计算机运行中,计算机自行的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收集的过程,就是数据采集的过程;第二,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转换。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计算机能自主的将所存储的信息转换为自身能够接收到的状态;第三,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分组。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计算机可以自行的对原本所存储的专门制定编码,进行有效的统计数据的分组;第四,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计算。在计算机接收到新的数据信息时,它可以通过自身附带的程序进行数据的准确计算,和相关数据的再整理、再计算过程;第五,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储存。当计算机接收到新的数据信息时,计算机自身可以通过逻辑分析进行相对的存储工作,以便下一步的数据提取;第六,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搜索。计算机收到新的查找指令时,会很快的通过所存储的数据库进行全方位的搜索,并且可以准确无误的按照查找指令进行工作;第七,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排序。计算机可以通过有效数据进行按顺序排序和倒序排序等排序工作,以便人们对数据的统计和提出。

4 结语

计算机的普遍推广与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工和时间。然而单方面的计算机在考试数据统计方面的应用,也大大的提高了各行各业的数据提取效率,大大的减轻了人们的工作量和减少了错误指数。

参考文献

[1]吴英,刘俊熙,计算机考试数据分析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0(9):136-139.

[2]阳福元,计算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难点及对策[J].统计科学与实践,2002(4):38-409.

篇10

一、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定义和理论依据

怎样定义的统计数据才是准确的,当然不可能绝对的精确,但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即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与大数定律有着某种联系。当然在不同的环境、场合下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是相对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成立在另一种情况下却不准确。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具体情形下定义统计数据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不可能全部搞准,应抓重点统计数据,确保其准确性。例如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经济运行的统计数据一定要尽量准确。同时又不能仅仅追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要考虑到统计调查数据的经济性和时效性,从而把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大数原则和中心极限定理为理论依据,在统计估算的过程中要科学的选取样本,采样相应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进行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统计数据的误差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二、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评估标准和分析方法

对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评估主要是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精确度较高和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符合逻辑和实际情况。以便及时改正错误,对数据进行修正。

1.定性分析法

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验证和评估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即观察是否符合客观情况下的发展规律,也可以和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例如可以进行纵向对比即和上年或前几年的同期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或进行横向的对比即和类似的单位所统计的数据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检验是否符合客观情况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

2.定量分析法

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统计数据的评估指标,对统计数据准确性进行定量分析。即统计数据的误差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必须统计数据的指标含义明确,计算简单,资料较易获得。同时所建立的统计指标应具有现实意义。要求可以在各个不同部门、行业和地区之间的统计数据作横向比较,也可以在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统计数据的准确率的计算,设某一统计数据的准确率为x .实际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为 则其

设一组统计数据 ,经核查其实际准确值为

可以得到一组统计数据的绝对误差和统计数据准确率,此时根据该组数据应用大数定律,得

对该组统计数据给出相应的权重 得:

三、如何评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如何评估统计数据准确性即对所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和评价。通过评估统计数据得到数据误差,再对误差进行调整分析得到更加准确的统计数据。

1.对统计数据进行基础性评估

主要是对统计工作的规范性、统计基础的可靠性、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统计数据的合法性进行评估。具体包括1、统计过程的规范性评估。即对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各个过程和环节进行评估。2、统计的原始数据的可靠性评估。即主要看所记录的原始数据是否规范和健全。3、统计报表的准确性评估。即对统计报表的数据差错率、合格率、报表种类是否齐全和报表指标是否完全进行评估。4、统计数据的合法性评估。即统计数据的产生过程是否符合《统计法》相关法律法规,检查统计数据是否遭受篡改、虚报、隐瞒和伪造。

2.对统计数据进行逻辑性评估

评估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符合逻辑和实际情况。可将各种统计数据集中从数据的合理性、可靠性和逻辑性角度进行分析。1、运用差额平衡方法进行评估。综合观察各种增减关系的数据,观察运算结果差异大小。2、运用通项相等的方法进行评估。综合观察同一项指标,在不同表上出现的数据结果是否相等。3、运用相关平衡的方法进行评估。即在多个指标中必然存在某种逻辑关系。如果数据反常,则需认真评估。4.运用现实使用和数据的相关关系进行评估。

3.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评估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评估。即将调查所得数据带入公式进行计算,与规定的评估标准进行比较。1、抽样调查。对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进行现场核实,并计算填报误差率或调查误差率,来评价数据准确性。2、回归分析法。利用统计的方法寻找一个数学方程,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自变量的给定值来推算和估计因变量的值。同时考虑现实因素。3、趋势预测法。根据统计所得的各种资料,通过绘图分析其变化趋势。4、方差分析法。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规律,对随机事件和规律进行检验,找出原因。即将所得的统计数据进行随机分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差分析,若方差的各组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则可确定该组统计数据是否存在统计误差。具体如下:

(1)、将样本容量为ab的样本分成个a组。

(2)、计算组间平方和m和组内平方和n。组间平方和是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和;组内平方和是各组的观测值与组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

(3)、求组间方差 和组内方差 。将组间平方和和组内平方和n,分别除以它们的自由度。即可得到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

(4)、求出F的值,并判断是否存在误差。

,若 ,则说明各组的均值之间有着差异,则存在着误差。

4.运用相关性的方法进行评估

由于反映某现象的各统计数据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一个统计数据发生变化则另一统计数据也会发生变化。可用可靠性较高的指标去检验另一指标。即1、相关对比法。可把有内在联系的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2、分组评估法。观察某总量指标按结构分组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据此判断统计数据的准确性。3、平均数和相对数法。对于没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指标,可以运用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4、逻辑推理法。对于以有联系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类比,验证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利用序时平均数差值检测法。对于各个别影响因素对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的强弱不同或是统计数据不准确,则采用该种方法。即把所考查的范围扩大,调查一定时期内变化的平均情况,由于这种长期的变化趋势不受个别影响因素变化,找出平均变化发展水平。根据这一方法建立数学检测模型:

得到所得序列数据后,对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其中 为快速序时平均数时间序列对慢速序时平均数时间序列的回归平方和。

为快速序时平均数时间序列对慢速序时平均数时间序列的残差平方和。

为全体数据的总体平均数。

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查表得F值,与临界值 进行比较。当

时检测数据对历史数据有较好的回归。符合发展趋势。当 时,此时的检测数据存在问题。

注意在该模型中序时项数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历史数据的规模较大,慢速序项数可以大一些。如果历史数据的稳定性较好,快速序时项数可以小一些。显著性水平 的数值根据历史数据的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蔡志洲.我国统计数据为何不准确[J].北京科技报,2009,5:1.

[2] 龚敏庆,孙明伟,金明仲.地区统计数据准确性质量的比较[J].贵阳:统计与决策,2011,19:32-34.

[3] 帅永华.浅析影响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因素[J].贵州省铜仁地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计量与测试 技术,2005,12:46-48.

[4] 熊祖辕. 关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信息报,2007.7:1-3.

篇11

现代政府工作环境、工作需求与早期已经有很大的不同,这就给统计调查工作增添了难度。现如今,我国政府正在逐步的转变工作职能,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但是由于统计调查结果不够科学精确,因此政府所做出的决策难以发挥出实质性的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政府统计方法的改进与革新很有必要。

1 统计方法介绍

目前关于统计方法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概括性的讲,统计方法就是指通过收集、整理相应的统计数据,同时对这些统计数据反映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结论的方法。因为统计资料较为复杂,多种多样,因此统计结果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既便是相同的统计资料,如果选择的统计方法不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结论不同,用来指导实践所带来的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情况下,选择统计方法需要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按照研究目的进行选择,以此确定研究因素、研究设计类型;其次,按照数据特征进行选择,数据是否属于正态分布,同时还需要确定供研究的样本量大小;再次,按照判断统计资料种类进行选择,而后按照统计方法相对应的条件来进行计算;最后,按照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所收集的统计资料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所选择的统计学资料必须符合统计学原则。

2 数据时代下统计方法改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统计结果能够为政府作出某项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政府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对所要统计对象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以便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依照实际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因,以此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解决。由此可见,到统计对政府工作来讲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早期应用的统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政府工作者的需求,这是因为传统统计方法所需要的统计时间长,统计结果也不够精确。因此在数据时代下,对统计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以及革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只有统计方法与政府现实工作需求相匹配,才能够得出精确的数据信息,也才能够指导政府工作人员作出科学的决定,以此来更好的控制研究对象。另外,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已经很高,完全有能力进行现代化的统计方法革新。也就是说,数据时代下统计方法的改进与革新,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 数据时代下的统计方法的改进与革新要点

第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型理念。应对数据时代,首先需要有一种大数据思维。针对海量即时数据,绝对的精准不再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就像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认为的,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会让我们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所以,大数据思维提倡接受混乱,接受不精确性。其次,我们要改变长久以来固守的因果关系律。在数据时代,我们无须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因为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因果联系,往往会徒劳无功。再次,在数据时代,信息交流的渠道增多,信息传递的效率提高,要树立关口前移的统计观念,促使统计管理真正从事后转向事前和事中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

第二,按照现代政府的工作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以此转变原有的复杂报表制度,以此让统计方法向着更加方便、更加精确的方向发展。既可以让政府工作者执行统计更安全有效,也能够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在传统的报表制度中,有很多报表指标并没有必要,对于这样的指标要立即删除。若周报表、月报表以及季度报表都存在着报表指标多余的情况,政府工作人员要选择季度报表,对于周报表、月报表要给予适当的删除处理,以此确保统计指标不发生重复。

第三,可以结合当今的高科技手段,实现统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在数据时代,要充分利用数据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在做好数据存储处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分析提升数据信息的附加值。如推广统计调查元数据系统的控制,减少数据的冗余,实现数据的惟一性,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率,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同时国家也要加强对统计的协管力度,在统计方法上,将原本的全面统计调查方法变为重点调查以及专项调查等形式。并配合科学预测等方式。这样的改革可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从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管控。同时还能与当今国内经济环境更好地适应,并且由于国家政府的协助管理,也大大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增加其可信度。

第四,由于以往的统计方法主要是采用逐级汇报的模式,虽然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达到各个部门的要求。但是其中的不定性人为因素也随之增多。导致最终统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最终统计结果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信息只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汇总,而不是将所有统计结果在每个部门都逐级汇总。这样不但可以使统计数据直观清晰,还省去了原本的多道程序,进而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于统计结果准确性的干扰。

第五,创新统计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现行我国的统计体制还是比较落后,比如以企业为对象的数据统计的生产方式,各个企业的数据层层汇总,再上报县、市、省、国家,这种数据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的效率和统计数据的质量。处在"数据"时代浪潮中的政府统计需要与时俱进,借助大数据时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规范统计程序,提高统计效率,提升数据质量,真正以洞察时代先机的眼光,扎实推进统计体制、机制的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数据时代下统计方法的改进与革新是必然的选择,尤其是对政府工作者来说,更显重要。因为统计工作范围非常广,所以要想真正的完成统计方法的改进与革新,不仅仅需要统计人员作出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最为重要的就是政府工作人员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应用多种方式方法,加以综合作用,以此提高统计效率。

参考文献

[1]韩之农,林风,韩青.统计方法在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