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研究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研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3 15:19: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研究

篇1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它是90年代以来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高中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群体,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终身体育的观念开始普及。如何使高中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摆在中学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高中学生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一部分同学将踏入社会,他们在高中阶段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习惯将直接影响今后体育参与程度与终身体育的形成;另一部分同学进入高校继续学习,而高中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又对大学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有直接的影响。现代社会竞争是综合能力的竞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人体机能,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手段,能有效地提高人的身体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使学生了解终身体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体育教育现状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有些学校体育设施匮乏,而有些基础设施建设齐全的学校却让体育器械闲置,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严重影响着中学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第三,师资也是影响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一大困难,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缺乏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而针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又大大滞后于现实的需要,使教师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最后,学生在思想上缺乏锻炼的意识,更谈不上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如何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现代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乐于体育学习,自觉进行体育锻炼,体验成功,感受运动的乐趣,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良好的锻炼习惯。针对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转变观念,改善体育教学条件

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和提高人体机能和体能,为人们从事智力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能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将其内化为智力的较量。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学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和价值,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现代教育的发展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偏好不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教师要解答学生的困惑,做到积极正面地引导,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获取体育信息,尤其是教改的前沿理论,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通过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使体育教师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学习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高体育教学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和需求设计教学过程,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最新最前沿的体育运动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篇2

1前言

高中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快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个性成熟度较低,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同时还要面临高考压力、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容易造成种种心理冲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知行是指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和被试是否为运动群体。本研究旨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并对其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特点,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24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6%。

2.2研究工具

2.2.1《心理健康诊断量表》

本研究根据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的分类标谁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3类,分别为健康、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可能有心理障碍,并赋予分值。

2.2.2《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选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殷恒蝉教授等2006年编制的《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

在所调查的高中生中,有31.41%的高中生处于健康状态,有31.89%的高中生处于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状态,有36.7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状态。

3.1.2不同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2.1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男生中,共有36.1%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在女生中,共有81.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女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1.2.2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一与特点

对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3.5%的高一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65.2%的高二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76.8%的高三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

3.1.2.3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有63.3%的来自城镇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共有76.5%的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城镇和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来自农村的高中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2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3.2.1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的分布情况

对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8%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非常高,17%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高,45.3%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高,26.9%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低,7.1%的高中生认知程度很低。

3.2.2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分布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十认知高的高中生占36.3%;2)运动十认知低的高中生占11 . 8%; 3)不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占29.7%;4)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占22.2%。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的高中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运动。

3.2.3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将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4组样本予以赋值,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表明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3.2.4不同知行等级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不同知行程度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ANOVA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知行程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4结论与建议

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抓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注意创建和拓展维护和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加强必要的情感和思想交流。

篇3

1前言 

    高中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快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个性成熟度较低,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同时还要面临高考压力、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容易造成种种心理冲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知行是指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和被试是否为运动群体。本研究旨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并对其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特点,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24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6%。 

2.2研究工具 

    2.2.1《心理健康诊断量表》 

    本研究根据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的分类标谁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3类,分别为健康、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可能有心理障碍,并赋予分值。 

    2.2.2《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选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殷恒蝉教授等2006年编制的《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 

    在所调查的高中生中,有31.41%的高中生处于健康状态,有31.89%的高中生处于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状态,有36.7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状态。 

    3.1.2不同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2.1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男生中,共有36.1%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在女生中,共有81.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女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1.2.2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一与特点 

    对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3.5%的高一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65.2%的高二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76.8%的高三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

 3.1.2.3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有63.3%的来自城镇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共有76.5%的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城镇和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来自农村的高中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2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3.2.1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的分布情况 

    对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8%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非常高,17%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高,45.3%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高,26.9%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低,7.1%的高中生认知程度很低。

    3.2.2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分布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十认知高的高中生占36.3%;2)运动十认知低的高中生占11 . 8%; 3)不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占29.7%;4)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占22.2%。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的高中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运动。 

    3.2.3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将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4组样本予以赋值,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表明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3.2.4不同知行等级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不同知行程度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ANOVA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知行程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对不同知行程度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十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4结论与建议 

    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抓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注意创建和拓展维护和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加强必要的情感和思想交流。 

篇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系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中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他们的体育锻炼直接影响自身健康,影响国家培育人才的质量。对高中生体育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影响高中生锻炼的因素,及时发现其中问题并给出解决的策略非常重要。以下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希望可以帮助高中生实现相应体育锻炼。

1.实证研究的对象和途径

对本校的高中部班级随机进行抽取,在我校的三个年级中一共抽取100名学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对上述高中生影响其体育行为的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

2.实证调查的结果

从调查的结果看,高中生对自身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选项上,有37%的学生选择的原因是学习时间紧,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其中选择教师、同学及学校相关体育制度的限制的学生占16%;有15%的学生认为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成员参加锻炼的原因和家庭居住环境的原因;有11%的学生认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缺少兴趣相同的人一起进行体育锻炼,选择没有体育爱好,对体育一点都没有兴趣的学生占9%;认为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的占总人数的7%;选择缺少场地器材的学生占5%。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影响高中生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校园和家庭的体育环境不佳是造成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缺少体育锻炼场地和没有兴趣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较小。

3.调查结果造成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升学比较重视,学生受以上二者的影响比较大。高考在家长、学校、社会中的重要性决定了高中生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学习上的,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

从学生进行分析,高中生在学校、家庭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认为自己在高中生活中的主要目标就是考取一个好的大学。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直接打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体育锻炼就是玩,这样的认知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很难真正收获到乐趣。许多高中生在锻炼时抱着极大的心理负担,不仅不能够实现锻炼身心的目标,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运动产生负面的影响。

从家庭因素上分析,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功出人头地,而考取一所好的大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迫使自己的孩子将所有注意力全部放在学习上,对孩子补充影响改善伙食,保证孩子在学习期间休息好、不生病就可以,忽视孩子在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在教育中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考试成绩和升学成绩直接影响学校形象。好的升学率给学校带来了好的名声,还给学校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视,因此体育课在学生课程中的地位不高,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被打击。长期下去体育教学的内容枯燥单一,有的干脆一上课教师就开始进行放羊式教学。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比较小,相应的体育设施陈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进行相应的锻炼,有的学校的体育器材就像是摆设一样不对学生进行开放,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常常借不到体育器材。

从社区上进行分析,社区和学校之间的联系较少,社会传统观念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社区内很少有针对高中生的体育锻炼项目,从影响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结果得知,社区体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小的,就连学生也认为社区中缺少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是正常的。

4.针对高中体育行为中的问题需要实施的策略

首先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体育政策的落实进行严格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影响高中生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进行极大重视。促使各学校认识到体育锻炼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国家的福富强及民族的兴旺。在各高校设置专制性的监督领导职位监督体育运动的落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向学校各级领导开展体育教育重要性的培训,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体育领导小组,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各级领导要有责任心认真实施体育锻炼的政策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同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进行正确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适当的体育锻炼在成长和身心健康培养的重要性。

学校和家庭也要积极动员起来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要改善体育教学的方法,要将课堂变成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实施体育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教师可以结合高中生的学习模仿能力教授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例如太极,学生对中国武术往往具有很大兴趣,教师可以从太极的博大精深进行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太极招式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在太极招式的学习中会更专注和认真。家长要多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家长还可以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中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实现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培养孩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社区也要相应开展针对高中生的体育锻炼,社区不只是老年人锻炼的场所,也是年轻人开展运动的场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共同形成合力实现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身心成长的目标。

国家要相应改善高考制度,将体育运动和高考升学制度相结合,从根本上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营造宽松活跃的气氛。我国在以往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制度中结合了几项体育项目的考核,但是这种制度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增加学生升学的负担,因此这种考试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高考制度可以结合学生的文化、道德、体育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相应的要求,这种方式十分理想,但是实施起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5.结语

要实现高中生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文中通过实证研究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结果中得知学校、家庭对高中生升学的重视是影响高中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策略,学校需要在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下对体育教育进行具体落实,家长要对孩子的体育锻炼树立正确观念,帮助孩子健康全面成长,社会要对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进行重视,这些策略的提出希望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改善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一、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使高中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增强学生体质、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为了探讨湖州市吴兴区高中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作者对湖州市吴兴区湖州一中、湖州二中和湖州中学三所学校的学生做走访调查,更全面地了解了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以上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发展性建议,以期共同提高。

二、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1.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分析

高中生作为生机勃勃的一个群体,有强烈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绝大部分高中生都有积极的行为倾向,只有少数对体育锻炼产生抗拒的心理。

2.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长久性

可以肯定地说,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倾向。这也与他们现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吻合,该阶段的学生精力充沛,具有良好的体能恢复能力,所以倾向于高频率地参加体育锻炼。

3.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

高中生普遍接受短时间、小强度的体育活动,这也是因为高中生的体育锻炼受到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例如学校管理、学业压力、家长约束等。根据这一特点,学校在针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作计划安排时,可以在“健康第一”的标准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

4.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

第一,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第二,学生体育锻炼是为了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或是能顺利通过体育考试,为自己的学业加分。此外,也有其他的体育锻炼动机,包括希望获得同伴的认可、赞赏,在心理层面上得到满足。

5.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

场地和器材仍然是制约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说明学校现阶段所拥有的体育活动区域和已购置的体育运动器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时间、同伴、自身的身体机能都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产生影响。

6.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类型

在运动项目选择方面,男生明显倾向于激烈并具有对抗性的大球类项目,而女生则选择健美操、跳绳或者慢跑、散步之类的体育运动项目。男女生的共同点则体现在不愿意选择机械乏味的中长跑项目。

7.学生忙碌时对体育锻炼的安排

结果显示,高中生忙碌时首先会选择减少锻炼,以便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学习等种种压力。其次是因为只有少数高中生能挤时间坚持锻炼,这类高中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强烈,并且都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8.学生对生活状态的感受

高中生处于学习记忆的高峰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在每天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偶尔感觉压力存在的学生占大多数,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在面对节奏如此之快的学习生活时经常感觉到压力,少数的学生则没有觉得有压力。

9.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情绪种类

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情绪类型多样化。首先,自我意识的发展显著。其次,出现了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特征。有些学生会感觉到未来很迷茫,出现了抑郁和敌对情绪,还有的表现出烦躁、不安等情绪,但也有面对生活保持愉悦心情的学生,并且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1)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其自信心。

(2)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倾向,所以在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观差异,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的体育锻炼观念,才能正确引导不同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3)湖州市吴兴区大多数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应试教育,或者是希望增强自身的体质,为此我们应该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提升到增进心理健康的层面,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其终生受用。

2.建议

(1)学校应加强对单项体育项目的指导,使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和主观倾向成发散型,拓展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和参与方式。

(2)加快体育锻炼的场地建设,加大运动器材的购置量,减少客观原因导致的学生无法正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3)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篇6

1.研究对象

陕西省咸阳市陕西科技大学附中303名高中学生,其中男生153名,女生150名。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及访谈法。在陕西科技大学附中,对高中各年级男女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当场收卷。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30份,回收率91%,其中有效问卷303份,有效回收率91.8%。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锻炼态度情况

在受访的学生中,喜欢运动的占57%,不喜欢运动的占27%。由此可以看来,咸阳市高中生还是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的。可从男女生对比来看,女生在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动程度方面却明显低于男生,这也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体育锻炼行为情况

(1)频度。在受访的学生中,一个星期不运动的占27%,一个星期运动2~3次的占55%,一个星期运动4~5次的仅占8%,一星期运动5次以上的占10%。由于学习压力大,大部分学生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有规律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但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学生都能保证每周参加体育锻炼2~3次,这说明多数学生还能在紧张学习的情况下,抽出时间来进行锻炼。(2)时间。在受访的学生中,每次运动半小时的占52%,每次运动1小时的占了18%,每次运动1~2小时的占了25%,每次运动大于2小时的占了5%。由此可以看来,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且多集中于半小时内的锻炼,超过两小时的寥寥无几,这与高中生课业负担较重有很大关系。(3)项目选择。在所有受访的学生中,常做球类运动的高达53%,而常做田径的与体操(单双杠)的分别仅占了10%与9%。据观察,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球类项目作为锻炼项目,各有一成的学生分别选择了田径和体操来进行锻炼。另有近三成的学生没有相对固定的锻炼项目,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略显盲目。

3.影响因素

在所有受访的学生中,40%的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强身健体,而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中,30%的人是怕影响学习,30%的人是因为体育锻炼太苦太累或其他原因。

(1)主观因素。调查显示,意志薄弱、怕苦怕累以及体育锻炼功利化是咸阳市高中生不愿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主观原因。①意志薄弱,怕苦怕累。高中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表现得懒惰、脆弱,缺乏毅力,没有恒心,不愿意进行艰苦的体育锻炼。另外,生活水平提高,长期的营养过剩造成身体肥胖,使学生不愿意多运动;交通的发达给学生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减少了学生步行的机会;电视、网络日趋普及,诱惑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些因素致使学生在面对体育锻炼时怕苦怕累。②体育锻炼功利化。调查显示,学生平时很少运动,快体育考试的时候,才练习800米立定跳远等考试项目。学生坦言,参加体育锻炼也只是为了分数。这样体育锻炼就被功利化,活动内容也受到了限制。(2)客观因素。根据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得知,时间被学习占用是咸阳市高中生不愿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客观原因。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身体锻炼;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而疲于学习,以致没有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篇7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209-02

1 研究目的

在目前我国高考制度的压力下,由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体能和运动素质持续下降,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本文对峨眉山市高中生体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高中生体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法,倡导高中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当前高中生身体素质

2.1 峨眉山市高中生的身体素质

在峨眉山市现阶段高中生身体素质下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下列从峨眉山市体检中心查阅的从2008年―2011年的峨眉山市高中生的体检报告:

笔者在体检中心查阅了,自2008年以来峨眉山市高中生的体检报告,可以看到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程度十分严重。到2011年视力不合格的学生达到了72.7%(视力低于1.0);肺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肥胖比例也大量增加[BMI指数=体重(KG)/身高*身高(M)=18.5~22.9]。不过与全国的高中生相比,峨眉山市高中生的身体素质还不算最差。

3 当前峨眉山市高中体育锻炼现状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峨眉山市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除了学校的体育课上,在其他时间休息时间锻炼的人数很少。高中学生对体育热情很高,很多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对国际大型的体育赛事非常了解,但是很多人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很低,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按照国家对高中生体育的要求,掌握一门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达到。

体育锻炼需要特定的场所和空间,峨眉山市体育运动的产所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很多体育设施分布在各个厂区以及小区里面,非内部人员不能进入。很多学生锻炼的场所都在学校。峨眉山是四川省的县级市,峨眉山地处旅游城市,而且学校大多建在城市的中心地段,所以建筑面积相当有限,除二中有一个足球场以外,其他学校并没有正规的运动场。

由于高中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锻炼身体主要是在学校的体育课上,学校的体育设施也不够,经常上课期间两个甚至三个班级公用一个篮球场。由于场地的不便,加上体育老师为了避免出现运动损伤,几乎所有的体育老师上课进行的都是“放羊式教学”。集合整队、慢跑两圈、准备活动过后就是自由活动。

体育并非高考科目(除考体育专业),不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所以体育课对于学校来说仅仅只是教育部规定的一门必选课而已,而且很多学校有时都把这一周两节的体育课改成是语、数、外。至于体育成绩怎样,无人过问。

在升学压力以及现在的绩效改革下,很多老师的利益已经与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所以老师与班主任关心的仅仅是高考考试科目,多数班主任不支持学校在高中阶段开设体育课程,他们认为体育课程是艺体学生的学习内容,对一般学生只能寄希望在高考科目中拿分。多数老师也不赞成在体育课程上进行体育运动以及体育锻炼,据调查的老师反映,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上其他课程,很难进入上课状态,而且进行大运动量练习后,很影响上课的效率。高中的班级管理一般是由班主任控制,班主任多数不支持学生在高中期间运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很多班主任也知道学生长时间在教室内学习对身体没有好处,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学校层面的影响,多数班主任仍然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学习功课,少锻炼。个别班主任对班上爱好体育运动的同学进行打压,理由是影响班上的学习风气。由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合理的体育锻炼遭受打压,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正确形成。

从学校管理层面认为,现在各所高中的竞争在于高考上线率这个硬指标,因此学校所有的资源应该投入到提高高考上线率的管理上,从峨眉山市的情况看,很多高中对数理化等老师需要的教学资源配置不遗余力,而对体育投入的态度比较谨慎。现在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课程上课的风险性又增加,从调查的几所中学来看,都有体育运动受伤的学生,因此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学生体育运动出现不支持,不鼓励的态度。放映出来的问题就是,学校对体育课程设置管理没有很严格的措施,另一方面对体育器材的投入比较少。

4.2 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看法

笔者对峨眉山高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体育调查,目前很多家长在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下,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也和学校一样不支持、不鼓励,家长多数都是这种观念:虽然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但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等考上了大学有的时间锻炼。以下是峨眉山市高中生的问卷调查:

从上面的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全国的家长,峨眉山市的家长要好一点,他们主动为孩子购买体育用品的比率和主动要求孩子锻炼身体的比率要高一些。但是现在的都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一家人都围着他们转。个个都是家长的掌中之宝,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在上体育课时累着了或是伤着了,他们会心疼。希望他们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能考上大学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体育锻炼,通常家长们都认为是在耽误学习时间。“成绩第一,其他其次。”这是峨眉山家长普遍的观念,也是造成学生体质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高中生告诉笔者,上高中后功课很紧,父母都紧盯着他们的学习成绩,他们根本没时间去运动。

峨眉山市高中生的家长大多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花太多的时间在锻炼身体上,其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身体素质的下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上面三个调查表上反映的内容。

4.3 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根据笔者发放的问卷(随机抽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其中男女各50人),调查表明高中生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占58%(其中男生74%,女生只有26%),愿意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占38%,但每周能自愿参加两次以上体育运动的却只占了30%。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可是由于升学的压力和学习时间紧迫,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还有的学生则愿意在闲暇的时间去上网或是逛街。

从采访的学生中了解到,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一现阶段可供学生锻炼体育身体的体育场所以及体育设施较少,第二现在娱乐的手段多样,特别是电子竞技运动的兴起,很多学生认为参与电子竞技也是一种体育锻炼的方式,而且电子竞技简单便于开展,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第三体育锻炼太累,而且一个人自己锻炼很枯燥,找不到人一起锻炼。

5 建议与对策

5.1学校重视体育课程的作用

现阶段,高考是检验一所学校办学的指标,但是学校不应为了高考而放弃体育课程的作用。在高中新课改的普及下,很多国家级重点中学已经认识到学习能力并不是衡量学生的标准,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是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好的一种方法,因此很多中学不仅是把体育课程增加,而且增加了很多体育项目,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峨眉山市要想改善高中生的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体育课的改变,由点及面,全方位给学生一个体育锻炼的空间,进而提高体育运动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上,学校应该重新审视体育课对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尽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把体育课作为学生掌握一种锻炼的技能,提高未来生活质量的一种有益的活动。在体育课上的设计注意集合学校学生的特点,重点不在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而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5.2 家长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很多家长在高中阶段都担心孩子由于参加体育锻炼而影响学习,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学习非常有帮助。而且体育锻炼对学生释放压力,缓解学习疲劳是一种积极的方法。通过体育锻炼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生在家里学习期间,家长应要求学生一周锻炼1到2次,锻炼尽量以身体素质项目为主,锻炼都走出家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或者是到体育场馆,多感受体育气氛,激发体育兴趣。

5.3 学生自发参与体育锻炼

学生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实践者,具有很大的能动性。提高身体素质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学生的参与。学生应该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把体育当做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上改变体育锻炼是影响学习的偏见,亲身参与体育锻炼,争取做到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对待,课后每周到户外锻炼身体,多参与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做到劳逸结合。而且峨眉当地有世界旅游景点峨眉山,到峨眉山爬山进行户外运动现在也是一种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因此学生尽量可以利用身边的体育资源,每周约上几个朋友,进行爬山活动,从而慢慢改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67-00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阳谷县重点高中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在电子阅览室CNKI等数据库中进行搜集阅览,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30余册。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设计问卷,经过反复修改后,以阳谷县几所重点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发放问卷150份,并在2012年2月发放调查问卷,及时进行回收及整理。

1.2.3数理统计法。将搜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Exce12003进行数据录入和数据管理,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阳谷县的3所重点高中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8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7%;女生6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3%,可以看出在参加锻炼的人群中,男生多于女生,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女生不爱运动,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2.2阳谷县重点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2.2.1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高中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情况,在问卷中设计了10个项目供学生选择,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篮球(75%)、乒乓球(65%)、足球(38%)、羽毛球(36%)、慢跑(35%)。球类在高中男学生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交谈中可知:男生更喜欢运动强度大,拼抢激烈,竞争性强的集体项目;女生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大都活动量小,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目的是达到愉悦身心缓解学习压力。乒乓球,羽毛球,慢跑等体育项目受到了高中生的普遍欢迎。

2.2.2中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分析。从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上看: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35人,占总人数的23.33%;30-60分钟的人有80人,占总人数的53.33%;60-90分钟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20%;90分钟以上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3.34%。从国家的“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的要求来看仅有23.34的人达到,可见,阳谷县重点中学的学生大多数达不到这个要求,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不够,极大的影响了体育锻炼的效果,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2.2.3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阳谷县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并不单一,属于多元化。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集中在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选择此项的有11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6.67%;缓解学习带来的紧张压力起到放松效果的有8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6.67%;掌握某项专项技术、发展个性的有5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6.67%;为了消遣娱乐的有4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8.67%。说明阳谷县高中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是比较明确的,同时也是比较合理的。

2.2.4阳谷县重点中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调查。男生认为课外体育锻炼对身心有益的有7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0%,女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身心有益处的有3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4.67%,对于体育锻炼认识一般的人总共有3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0%,认为没有益处的有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33%,通过男、女认识的对比来看,男生比女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更加深入,调查充分说明大多数认为体育锻炼会对身心带来益处的学生比那些认为没有益处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多,次数多,项目多。

2.3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篇9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所谓的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能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而学校体育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然而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高中体育教育的现状

(1)体育锻炼意识淡漠。体育锻炼意识是真正开始体育锻炼的基础,如果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就不能认真对待体育运动。但通过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当下高中生体育锻炼意识较为薄弱。第一,高中生缺少坚持体育锻炼的恒心。许多高中生都认为体育锻炼较为辛苦,不愿意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被动接受体育锻炼时也不能好好配合训练的内容;第二,高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思想就是以学业为重,对于体育这种“副科”给予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从小就不爱进行体育锻炼,甚至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高中生缺少体育锻炼时间。无论在哪个教育阶段,中国的学生都比较“忙”,忙着学习,导致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第一,在学校期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文化课学习上,课时安排较为紧张,课下作业任务重,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第二,学生放学回家,一方面要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上各种补习班,学习其它特长,学生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进行体育锻炼。

(3)高中生心理变化较为复杂。高中生的身体发育基本成熟,身体变化较大,心理也变得复杂,在体育锻炼时的顾虑也越来越多。一方面不敢尝试一些新的体育项目,怕在众人面前出丑;另一方面,在上体育课时也会表现出懒惰的一面,不愿意跟着老师做一些运动,怕累怕脏情绪严重。最终使得高中体育教学效果较差,达不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加强体育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中生经过多年学习方法的训练,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了解。第一,应向学生明确的阐述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工作有基本的了解,从而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教师应将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向学生介绍清楚,学生掌握了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锻炼;第三,在做具体的体育训练时,如打篮球、踢足球等,教师还应重复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专项训练能真正理解理论讲解部分的意义。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38-01

身心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终身体育是指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活动、主动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等行为,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仅仅是具备基本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够应对繁重的工作和挑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在高中生体育学习中,由于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于体育学习不重视,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因此,本文从体育动机、训练方式以及经验活动等内容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一、加强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教育,认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一些高中生之所以对体育知识以及体育训练不够重视,究其原因是没有对体育锻炼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没有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以致在体育学习中出现应付、没有学习兴趣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的教学成效。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学生学习体育的理念,从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来引起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例如,教师可通过开展有关“加强高中生终身体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讲座,来梳理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魄,提高身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通过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学生学习、生活和精神上的压力,给学生的情绪释放提供了一个健康的途径。此外,教师可以从体育知识的理论层次上来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等方面的了解,通过列举世界级的体育精英以及大型的体育竞技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产生兴趣,发挥名人的典范效应,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产生敬畏感,而不是将其视为无足轻重的学科,进而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

二、创新体育训练教学手段,激发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其本质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常态化的项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游戏教学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即使是高中生,也依然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800米和1000米跑步时,可组织学生参与“木头人”的游戏,来训练学生跑步的耐力和持久力。学生通过在游戏中的追逐,时而快速追赶,时而斗智斗勇,不仅能考验他们的反应能力以及跑步的速度,而且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持久力。游戏的组织不仅激发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又如,在投篮的训练活动中,由于男生对这样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而多数的女生没有参与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创造性地组织女生玩丢沙包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至少三人以上站在同一个直线上,沙包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向中间的人投掷,如果中间的人接住了沙包就获得1分,如果没有接住并被打中就被淘汰。中间的人没有接住也没有被打中,则继续游戏(中间的人可以是多人,以保持游戏的丰富性)。

三、丰富高中生体育活动形式,爱上体育锻炼并内化为自主的行为

丰富高中生的体育活动形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并从此爱上体育锻炼,将其转变为自己终身的实践行为。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竞技类的体育项目,了解学生体育技能的差异性,从中寻求训练的方法,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体育竞技技能,还能增强他们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学生参与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体育训练的视野,而且通过比赛学生能知道自身存在的差距,进而激励他们通过努力训练去弥补差距。这样,有助于学生保持体育锻炼的持久性,提高身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是构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和关键阶段,决定着学生走出校门后是否能将终身体育的意识实践在日常的生活中,并将其保持下去,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教师除了让学生在意识上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还要在学校体育的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保驾护航。

篇11

一、前言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升学率却是学校被家长、社会甚至是教师自身所认同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除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外,以学习成绩来判定学生学校表现的这种思想还有待于转变。基于此,大部分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更多的将多余的时间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研究发现,在高中学校中,只有少部分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所占比例不超过13%;约有23%的人偶尔进行体育锻炼,但有超过50%的学生几乎不进行体育锻炼。因此,高中生的体育锻炼非常缺乏主动性,使学生对体育缺失兴趣,最终不利于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1]

二、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

“体育就是浪费学习时间,而且特别累。”这是长久以来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的误解,这也导致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提不起兴趣。很多学生仅是因为喜欢某一运动项目,而参与体育锻炼。要是中途再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则会立即停止锻炼,终身体育意识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加上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完善,对问题判断易片面化,所以想要学生自觉加强体育锻炼,必须要有老师的正确引导。[2]

2.教师方面因素

高中生终身体育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高中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并在教学中采用持之以恒的体育态度,这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使其形成科学的体育意识,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学生收获了喜悦,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会变得浓厚。相反,若教师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不能正确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运动技能,则会盲目进行,进而发生运动损伤、运动伤害等不良现象,长此以往,学生便对体育失去兴趣,体育意识也日渐下降。[3]

此外,高中体育教师应对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科学知识有较充分的了解,才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更科学的引导,提高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4]

三、高中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措施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从事体育活动。高中生身心发展几近完善,对任何事物都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兴趣,同时具备了从事任何体育锻炼的身体素质。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当前体育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学者探索形成了不同形式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将竞技与游戏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体育课教学的趣味性,深受高中生的喜爱。由此,今后高中体育课教学,应该顺因趋势,多组织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或竞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教学的兴趣,实现有效锻炼身心的目的。比如:篮球课教学课前组织“喊数抱团”――培养学生反应速度、“运球接力赛”――培养学生的球性等等,为顺利过渡到体育课教学奠定基础。此外,为了配合学校体育课教学,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各项目运动竞赛,诸如:排球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等,达到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热情的目的。[5]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建议使用开放型教学模式

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是真真正正的课堂主人。在今后的体育课教学组织中,学生必须要端正态度、认清自身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当前,处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考虑,开放型教学模式备受推崇,被认为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模式。开放型教学模式不是放任学生,而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个个体安排教学任务,切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比如;排球课“垫球”教学中,有的学生下肢力量不足,就应该针对性练习蛙跳、半蹲等,锻炼下肢力量;有的学生手腕不柔和,就应该针对性地练习两人对垫、对墙练习等等,达到柔和垫球手腕的目的。

3.科学选择备课教材,教学内容符合男女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高中体育课教学中,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更热衷于体育锻炼,必须要科学选择教材,符合学生男女生个体差异。选择的教材要符合高中生年龄特点,条件允许的建议男女生分班教学,男生教学内容以对抗性的项目为主,女生教学内容以柔韧性、协调性等项目为主。无论是选择何种项目,都应注意项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4.“三方”提高认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家庭”、“学校”、“社会”始终是围绕在学生身边的三种教育力量,要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三方力量发挥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社会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及时更新社区体育器材,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就学校层面而言,要全面、正确贯彻教育方针,重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为学生参与体育课教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就家庭层面而言,要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多鼓励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经过这三方的重视和努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贺安民.论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

[2]尤田苗.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