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5:19: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G633.51
历史图片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学习历史、掌握历史。之所以近些年高考试题中常涉及有关历史图片的题目,是因为图片中包含较为丰富的信息,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历史图片进行教学尤为重要。文章就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
毋庸置疑,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辨识能力相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对于繁琐知识的理解依旧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教学对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结合历史图片进行讲解这,这种教学方式取得的成效无疑高于纯碎的语言讲解,以及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补充现有课本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少历史情境都十分繁杂,难以使用单纯的文字加以描述,所以结合图片补充文字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讲解文字的同时需要适当引入一定的历史图片,以保障历史教学真实性。如在讲解古代商业时,隋唐之后商业是讲解的重点,这阶段描写商业旺盛情境的典型之作是《清明上河图》,若教师纯粹的讲授古代商业的旺盛,自然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在讲解本节课时,教师需要合理引入《清明上河图》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与了解图片中商业活动的相关分布领域,基于观察,让学生逐步发现商业活动旺盛所带来的影响,如坊与市因此而不复存在。基于图片对于课本文字的相关补充,不仅可以简化知识,而且可以较为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示于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历史情感
从课程分类角度而言,历史是人文学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情感。历史学习较注重阐释人性、人的意识与人的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历史图片,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即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身份,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不再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而是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学图片与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领悟与理解,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历史观,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情感的培养。
二、教学策略
历史图片属于一种工具,而工具则重在利用,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合理利用工具尤为重要。尽管工具的利用需要了解与掌握工具,但工具的运用也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图片的作用。
首先,合理引入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教学是一种将地理学科视作依托而进行历史知识阐述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的步骤如下:先看D名,在脑海中创建相关知识点链接,在此基础上再了解与掌握这幅图片所展示的区域地理位置,以把握该区域地理位置属于哪个国家、省、城市,最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索。例如,在讲述解放时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将当时的决战示意图展现于学生,此历史地图可以充分展现当时的史实,基于观察引导学生联想三大战役,且地图中明确标识了三大战役的省份、发生时间与地理文位置等新,为此学生能够较好地感受我军当时的作战思想,从而为三大战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合理引入历史照片。历史照片作为过去的定格,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不仅可以使人们较为直观地观察过去,而且可以向人们诉说过去。历史照片具备较高的史料价值,能够证明历史,强化教学真实性;能够再现历史,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加强对历史的体会;能够塑造新的历史形象,强化历史厚重感等。历史照片教学是一种将历史照片视作素材而进行历史教学的方式,该教学方式的步骤如下:了解照片拍摄的地点、了解照片中的人物、了解照片拍摄的时间、了解照片所描述的人物生活内容、揣测拍摄者的动机,基于这就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索照片拍摄的内在目的与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索人物与事件。
再次,合理引入历史漫画。历史漫画属于历史图片,但其具备自身特殊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合理利用。历史漫画可以充分展现当时人们的相关立场与观念,具备社会批判功能,但相比于其他图片,历史漫画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时就需要历史教师进行合理引导。通常,历史漫画的教学步骤是:重视漫画细节,如标题、人物、服饰、说明文字、物体与日期等、了解漫画中人物或者动物所代表的意义,如相应的动物代表着相应的国家、结合漫画信息了解漫画和某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及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
最后,合理引入古迹遗址图及实物图。古迹遗址图及实物图展现了人类生活痕迹,如圆明园遗址、郑国渠遗址、铁铲图等,这些图片可以证明历史,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与体会历史,这类图片的教学步骤是:分析与阐述图片内容、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分析与理解图片历史发生的背景、思索图片引发的影响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引入这些图片,无疑可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图片在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可以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成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用图兴趣,培养学生用图习惯,教授学生读图方式,从而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历史图片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庆文. 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J]. 新课程(下). 2016(09)
二、高中传统固定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
1.过分强调一致化,忽视学生的个性
高中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模式是一种相对比较固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从高中一入学就开始在一个固定的班级里学习,直到高三毕业基本上都在一个班,除非是文理分科,不然,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同一个班级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虽然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教学环境,但是传统固定的班级学习过分强调学生的一致化,忽视学生的个性,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因为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学习惰性,学习环境、学习模式都太过于固化,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创造性。
3.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存在着一种班级特色的固化印记,一个班级有一个班级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水平,不得不承认,有的班级就是能够把学生教得很好,有的班级的教学水平就相对差一些,这种班级教学上的差距就像是一种班级的教学特色一样存在,一旦形成之后可能比较难突破,这样可能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发展。学生总是在同一个班级中学习的话,其学习的视野就不能得到拓展,学生不能到其他优秀的班级中进行实地学习和交流的话,就很难有更大的进步,所以说,传统固定的班级教学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走班”教学模式对高中传统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1.能够使历史教学“由静变动”,可以搞活历史教学氛围
“走班”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搞活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教学氛围,将以往历史单班独立教学的过分严谨和死板打破,使历史教学模式由静变动,不再只是一味地在同一个局域范围之内进行闭门式教学,而是一种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积极进行个性化的历史学习爱好的搜集和分析,并进入符合自己学习情况的教学班级进行相关的学习和交流,这种运动式的历史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2.可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开发
进行“走班”教学,学生学习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动起来,这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的开发是有很大帮助的。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历史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走班”历史教学就是将班级之间的不同的历史学习思维进行辩证、科学的融合,这是一种历史学习思维的相互碰撞,在思维碰撞之中会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开发。
3.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
实行“走班”教学模式就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
四、“走班”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
1.“走班”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有限
“走班”教学模式一般只是适合于在高年级中展开,低年级很难进行“走班”教学模式的开展,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弊端和局限,因为,低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走班”教学很难有效果,在这方面,高年级的学生的控制能力就相对会好一些,所以说,现在“走班”教学模式只是比较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不适用。适用范围有限是“走班”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弊端。
2.“走班”教学模式的实施力度受学校教学条件的影响较大
现在“走班”教学模式的实施力度受到学校的教学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有的高中的教学条件比较差一些,像中西部偏远地区的高中的教学条件比较差,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是比较落后的,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想要实行“走班”教学几乎是一种奢望。不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高中学校那样具有优势,因为它们的教学条件很好:校舍好,教学设备好,师资力量强,教学资源丰富等,这些都有助于“走班”教学模式的开展,所以说,“走班”教学模式受到学校教学条件的影响比较大。
3.教师的受欢迎度和教学水平可能受到盲目的评价
现在的“走班”教学模式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兴趣和爱好进行“走班”化学习,这样就可能使得有的班级的学生比较多,有的班的学生会比较少;有的教师教的课学生会比较多,有的教师教的课学生会比较少。比如,有的历史教师讲的课就很受欢迎,听课的学生也就很多,但是,有的历史教师的课不受欢迎,听课的人数也就比较少,有的学校就以教师教的课的听讲人数来评价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和教学水平。但是,只是凭借听讲人数并不能代表全部,有的教师的教学虽然没那么受欢迎,没那么出色,但是其研究水平比较高,所以,进行“走班”教学有时候可能使得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和教学水平受到盲目的评价。
五、“走班”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1.应该对学生进行“走班”教学模式的科学宣传和正确引导
学校要成立“走班”教学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包括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年级组长。委员会成立之后对学生加大“走班”教学的科学化宣传,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走班”教学的具体优势在哪儿,将“走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认知能力的优势进行科学化的宣传;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走班”学习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走班”教学还不是很了解,存在着走形式、贪玩的不正确观念,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走班”教学的正确引导。
2.学校应该完善“走班”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体制
首先,高中历史备课组要根据“走班”的年级和学生数制订历史“走班”教学的备课方案,确定“走班”教学方法和目标并上报教学委员会,教学委员会要对相应的“走班”课堂的具体纪律、课程安排、教学效果、反应效果进行检查和管理,切实保证整个“走班”教学能够正常进行。其次,教学委员会在收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后,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协调和整合,进行统筹安排,并制订学生的高中历史课程清单。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清单,选择自己想要“走班”的年级,学校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编制出下一学期高中历史“走班”教学的课程表。最后,学生根据课程表的安排进入自己所选班级进行历史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新班级的管理工作,安排好学生的座位,适当地进行微调,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和自习安排,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保证历史课程“走班”教学效果的实现。
“走班”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高中的“走班”教学是顺应素质教育发展步伐的重要教学策略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但是和其他学科相比,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认知的培养。因此除了书本知识之外学生还应该自己积极的探索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一、什么是活动教学法
所谓活动教学法就是教师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完善工作。活动教学法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范围比较窄,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因此在考试的时候学生都觉得没有知识能用,其实这就是学生的积淀不到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很少能够做到以点带面,这也是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扎实,没有办法全面宏观的整理和运用知识。而教学活动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之中以更加轻松的方式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长此以往学生的历史感就会得到明显的增强,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会有极大的提高。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记忆的重要性
历史学习固然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过分了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样大量的记忆背诵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实际上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历史学科的记忆和背诵需要建立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并以此构建了扎实的知识体系才能够真正的做好记忆工作。
2.历史课堂教学形式沉闷
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气氛压抑。不少学生觉得历史学习太过于沉闷,历史知识只能记忆和背诵,毫无乐趣可言。时代背景不同,一些历史知识学生也很难真正的理解。如果教师讲述的不到位的话,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就会始终存在有疑问。这也是学生觉得历史课堂学习沉闷无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活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的应用
笔者认为活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的运用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教师方面、学生方面还有考核评价方面等三个方面除法。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够真正将活动教学法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之中。
1.教师方面要考虑什么
活动教学法的运用首先需要从教师方面着手。为了运用好活动教学法,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活动教学法的运用范围。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历史教学活动都可以运用到活动教学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需要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时候单纯的理论讲授反而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立足实际教学内容,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除此以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应当尽可能的选择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相对来说确实比较枯燥和无聊,但是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是比较强的,如果利用好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升。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和侧重点都不一样,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2.学生方面要做到什么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当前我国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不少学生都等着教师教学,而不是自己主动求学。活动教学法的运用需要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去。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完全可以以历史事件为题材设计话剧等,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知。除此以外,因为高中历史学习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时间和事件,而这些内容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少学生之所以对历史学习有畏惧心理其实很大原因就是这些内容的记忆比较枯燥和无聊。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因此这些事件的意义和时间也是存在有一定的练习的,教师需要将其中的练习讲给学生听,学生则是要努力理解这些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从中我们发现,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请老师指点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运用活动教学法的必然要求之一。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且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仅仅要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等多方面内容。
活动教学法的运用对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虽然当前历史教学存在有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如何转变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确立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生主要负责学,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观上增加一种新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意识。新课改下,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种教学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主要是死记硬背大量的年代、人名、事件,历史课被学生视为“死背”的学科。讲述、板书、念课文与抄笔记构成历史课的主要活动,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的传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降低了广大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改变以往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学的情况,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激活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一种情感气氛,主要指课堂内整体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他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群体的价值以及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决定了课堂气氛,而这种气氛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问的信息交流和整体的课堂效果。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具有课堂教学效果的助长作用;而消极的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弱化的作用。
二、确定新的师生观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新课程要求打破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性,确立平等的师生观。在这种新的课程观中,学生观、学生的地位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被压迫者”转变为与教师平等的交流。那么,新课改下,如何做到平等的师生观呢?
1.尊重学生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互相尊重,教育就会变成一场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严酷‘战争’,一场永不休止的‘战争’,一场疲惫不堪的‘战争’。”真正的教育只能是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走进对方的精神交流和心灵对话。身为人师,教师必须理解并尊重自己的学生,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从“尊贵”的台阶上走下来,平等对待学生。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品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2.善待学生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3.勇敢的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和不足
教师也是人,也会有过失,错误和不足,勇敢的向学生承认错误。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坦诚,并以此为榜样,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因此,教师要用行动说话,摆正自己的位置,超越传统,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
三、确立新的学生观
1.培养个性的学生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每位学生都有着差异。学生的个别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学生的结果(分数),忽视学生的过程(能力),造成“高分低能”“缺乏个性”的学生。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人才需求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不同的学生会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经验(能力),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运用讲解、板书和媒介作为教学手段和策略,让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接收教师讲解的知识,这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突出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一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策略就是教师为了最大化地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过程所采用的谋划和相关的重要措施。教学策略是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行为。教师要运用丰富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
一、 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历史学科让学生感觉知识很陌生,缺少兴趣,学生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所以对历史缺少兴趣,不够重视。教师可以设置启发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探究性教学,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高中生好胜心强,好奇心强,教师要鼓励学生产生困惑和思考,教师经常问问学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在思考和碰撞中更加活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设计疑问性的问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形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 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方式,将不同类型的锚抛给学生,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我们应提倡情境教学,将问题置于类似的教学情境中,选择真实的学习任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创新教学的模式,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锚是支撑课程和教学实施的支撑物,可以是故事,或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讲故事,参与扮演角色,师生绘制图画等。
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辩论等竞赛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小组学习法就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合作,按照课题或者兴趣、学习目标分组,5~6人一组为宜,考虑个体差异,照顾到差生。小组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求组内成员自由交流意见,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态度,主动分配和承担角色。教师要让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小组组长记录情况并代表小组发言。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按照专题,将小组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以此让问题更清楚明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开展有趣的活动,例如开展猜谜语、讲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等智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巩固知识,实现素质教育。
四、 采用信息反馈监控的策略,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活动状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建立信息反馈监控系统,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控。
(一) 重视课堂提问,重视作业练习
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和小练习,及时反馈信息实施监控有很多优点,如信息传递快,运用提问和作业不用像考试那样增加学生心理负担,利于学生思考、回答,尽早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计划,根据历史事件发展线索,经常进行提问和练习,考查学生,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学生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二) 科学客观考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客观考查、科学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有这样三个措施:
1. 小步进取。教师每当向学生讲解知识后,就要及时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预设的目标,这样让学生吸收消化新的知识,也能产生学习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一、历史教学中的“拦路虎”
如今的历史教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让历史教学更加优质。所谓以人为本,即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课堂的辅导者,以自主、创新为目标,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新号召,从自身做起,为教学的目标做出奉献。然而,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摒弃了其本质所在,忽略了学生个人本身的实际情况,将教学陷入困境之中。
1.不能自主地学习历史
在任何学科中,都十分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前提与关键所在。当然,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也同样不可或缺,他们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支持,鼓励学生去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而现在,普遍的高中生对历史的学习都持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历史仅仅是一门副科,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去学习与研究,而这样的学习态度也因此造就了如今的学习形势。
2.学生缺乏教学的引导
如今,无论哪一门学科,其教学理念都离不开教学引导。引导是重中之重,只有将引导做好了,才能考虑其他的教学模式。教师联系书本,切合实际,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课堂要时不时地带着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兴趣,才能爱上历史课,才能自主、热情地学习历史。而引导的缺乏不外乎两个原因:(1)对历史不够重视,学生缺少基本的历史学习热情;(2)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就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致力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激发其对历史的热情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诚不欺我也。阅读是一位良师益友,它不仅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提升我们的智力。而要想致力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激发其对历史的热情,阅读的重要无可比拟。举个例子,在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概括是关键。即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概括总结,列出每一段的简洁提纲,让人一目了然,对所学的内容也能有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之间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析,列出合理的提纲,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才会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与理解。
2.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拓展
在学习中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拓展并不可少。而通过一定的实践之后,我们发现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分别是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在教学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预习的过程,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在教师进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触类旁通,引左右而言。比如“鸦片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与尼古丁有什么区别?”等等。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健康更好地把握。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片段合理地提出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探索。如“是否可以避免?”“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当时的社会现象有怎样的联系”?等等。在思考的过程中,让思想得到升华的同时,也锻炼学生对历史的探究能力。
3.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创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家,其发展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前面我们具体分析了自主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开发,让我们对高中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学的宗旨即是传承,将这份知识不断地传承下去。而教学作为传承的载体,它是媒介,是知识传承的媒介。因此,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更顺利地传承历史,也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各自选择某一片段,以学生合作的方式,将片段中的对话生动地再现、表达出来。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对的过程、原因、影响有一个充分、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适时地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也可以让下面的学生对别人的表演做一个总体的评价,通过组员间的交流与讨论,教师的领导与支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历史文化的重要与有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我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文科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文科生高考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必须重视历史教学,想方设法提升教学的层次和质量。由于历史课程深受广大高中生的喜爱,因此,教学的推进要更加有效地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贴近历史课堂的教学实际。尤其是在新时期高中历史课改的大背景下,对历史教学的有效思路和策略进行可行性的研判,有现实意义。
一、坚持课堂教学为主体,开展“任务导学模式”教学
课堂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坚持课堂的主体性,是推进新时期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高中历史课程大部分都要在课堂内完成,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走势。无论是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亦或是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其实都要求教师要在课堂内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教师要优化历史课堂设计,千方百计地调节好课堂气氛。任务导学模式就是指以设置任务为主要抓手,不断引导学生解决历史课的任务和历史课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任务导学模式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的阶段,即学生在特定问题情景的带动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与解决,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验和感受。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课堂教学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做到了这些,高中历史教师的职责基本完成,其余则要依靠学生们的悟性、思索与探究,这也是任务导学的精华所在。教师作为一个“导师角色”的存在是为了引导最关键的步骤,而大部分的流程都需要学生作为核心主体出现。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际能力,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诉求所在。
二、游戏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提升教学吸引力
游戏教学法的运用不能只是单纯做游戏,更多的还应该着眼于游戏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面,即将游戏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新型教学手段融合,不断提升游戏教学法的功能性作用。众所周知,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授课和教学,不仅乏味平淡,而且缺乏最基本的吸引力,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整个教学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因此,广大历史教师必须革新思维、开拓创新,不断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诸如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借以激活历史课堂,营造高涨、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引入电教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将多媒体技术与游戏结合。通过设置、放映ppt课件,联入互联网等方法,可以提升游戏教学法的内涵,极大丰富历史授课的模式与内容,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可以灵活配置授课的时间,给学生们留出更多的自由思考、解题、讨论的时间。多媒体、游戏等深受高中生们的追捧、喜爱,多使用这样的新型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烘托出火热的历史课堂氛围。诸如此类的方法可以为调节和营造高中历史课堂气氛提供帮助,可以很好地将游戏教学法与新型教学手段相结合,值得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尤其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思路既符合潮流,也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不妨一试。
三、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谓“屡试不爽”。 高中生们大都处于15岁~18岁的阶段,他们正处在长身体、增见识、形成世界观的初始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对于广大的历史教师来说,必须尊重学生们的成长机理与发育需求,千方百计地为学生们着想,开展更具效率和质量的历史教学。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要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师长”功能,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为学生们的不断进步打好基础。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与历史应用能力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的职责光荣而艰巨,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从教师做起。这是因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性的“强势地位”,学生们处于相对被动的“弱势地位”,教师的引导与帮助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起点。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活动中加强与学生们的互动,培养双方的默契,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习惯和氛围。长期坚持,学生们对教师会愈发信任,师生关系也必然“水涨船高”,学生们的历史学习兴趣也会慢慢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应用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地培育。
参考文献:
[1]陆成建.高中历史新教材下的教学策略思考[J].新课程研
究,2011(8).
[2]龙卫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
代教育论坛,2010(6).
[3]姚晓燕.班级授课制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理论及
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张之洞在《輶轩语·语学·通论读书》中指出:“读书宜有门径。”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就会“得门而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会读书就会导致“泛滥无归,终身无得”的结果。可以想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然存在类似的症结。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的舞台上,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各有各的路数,脸谱各异、唱腔不同就自以为开山辟路,自立宗派。其实,这些所谓的“改革”大都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如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总结所谓最有效的教学策略,试图让历史教育工作者掌握那些方法后能一劳永逸,但其结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层出不穷、创意百出的教学策略,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却并没有赢得学生们的一片喝彩,甚至没有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其关键因素在于忽略了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另一主题——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当然还有其他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
一、前后对比
较之以往,新课改有两大突出特点。首先,体现在对待教材观念上。把过去以教材为准绳,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固定体系转变为万变不离其宗、活学活用、因材施教等新型的教材教法。其次,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由过去简单的填充灌鸭式、教师为主导向以探究问题、启发思维为主的方式转变。新课改的两大要点迫切要求每位教师从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依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及个体差异性,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采取新颖、高效的授课模式。达到如此目标,就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在授课时间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学习效率高。对于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授课的策略性问题,不少教育战线的同仁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与看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学问题的要点无外乎学生和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有问题意识,更要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设计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提高教师知识层面的更新频率,主要体现在知识素养与教材教法的更新换代上。
简而言之,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以能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能否选择高效、简洁的教学方法为标准。衡量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是否行之有效,通常以能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要标志。在实际教学中,制定或选择有效性教学策略需要考量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者这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二、实践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策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的策略
教学准备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所进行的一些必要准备,如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研究,对教学资源的分析、整合和处理,等等。这样教师在授课环节中才能做到心中有计划,授课才会有条不紊。教学准备阶段充分与否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问题不可忽视。
(二)实施阶段的策略
“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教学实施阶段的有效性策略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策略性选择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教学策略,既要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寻求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程理论,历史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三)教学评价阶段的策略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转引自“百度百科”)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有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顺利实施具有两个量化标准:一是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主要指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二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探究意识的增强,在历史教学环节中有效促进了学生思考、探究、创新等诸多意识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如何采用趣味教学策略呢?笔者主要从四方面进行阐释,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一、采用趣味导入法
巧妙的学习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个成功的教师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关键在于能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安排课堂导入,适时抓住学生注意力。在高中历史导入时,历史教师借助古诗词的魅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例如在讲授被迫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这首诗,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同时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除了在课堂导入中使用古诗词外,还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高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在课堂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多媒体将图形、声音、动画和文字结合在一起,将历史片段重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枯燥乏味的历史演示的更真实具体,激发学生探求兴趣,将传统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情景串联模式,提高学生记忆质量。例如在讲授美国建国历史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美国国歌及播放与历史有关的图片,通过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展示美国的变迁。又如讲授中国外交历史时,可以播放在外交历史上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老一辈革命工作者的伟人风范,通过他们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导学生。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最终任务不是教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授学生思考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作用尤为关键,教师通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导者,更多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同时担当教学资源的开发者。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恰当安排,特别关注具体教学活动的安排,注重历史知识的有效迁移,还要做好后续的练习设计环节,以及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高效的拓展延伸。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新鲜有活力,师生之间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讨论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循序渐进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平和的教学态度,仔细观察各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只有这样的教学安排,才能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幽默的教学语言
幽默的语言、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记忆质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要有愉悦性,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采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高中历史知识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对历史中的人名地名进行幽默化处理,增强教学效果。可以将历史中民间的顺口溜及民间的说法引入教学过程中,使用谐音幽默法等,使学生高效地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讲述时,当时的历史中有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史实,伊藤博文提出上联,想羞辱当时的明朝廷,李鸿章机智地扳回一局。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在幽默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当时的清政府因为国力衰弱不得不卑躬屈膝的窘态,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心中树立爱国主义的理念。
五、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享受、放松的状态中学习,这是每位高中历史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将趣味教学策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1研究背景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变革就成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变革的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以课堂教学变革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着眼于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势在必行,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本论文追求的核心目标。
2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来说,它与一般的教学有效性有其共同之处,又有其独特性。首先,它的独特性是由高中历史课程性质决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次,它的独特性是由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的,历史学科具有前瞻性、当代性、人文性、主客观统一性及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在师生互动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持续发展,也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具体探讨教师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问题,探索有效性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为高中历史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变“经验型”为“反思型”,变“教书匠”为“教育家”,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4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彰显历史学科的特色,找准历史学科教学的原动力。历史学就是一门兼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学科,从研究对象看,历史学无疑属于社会科学,但从研究的主旨和研究方法看,历史学更属于人文科学。作为社会科学它关注的中心则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它是外在于具体个人的。作为人文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是“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一书中提出了对这样的课程目标:“加强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中学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及其价值功能,决定着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特征及其价值追求。它是衡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的原动力。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从一般的教学规律,更要从历史课程的特殊性出发,整体把握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深入挖掘历史知识中内在的教育价值,有效落实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共同研讨,改进教法,切实发挥备课组的整体智慧。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很难妥善解决课改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也很难处理课堂教学环节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团队,需要整体的智慧。
(3)研究学情,有针对性地教学。学情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情况,具体说指学生的实际特点,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动机,年龄等心理特征,也包括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等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着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它是教学的前奏,是实施个性教育、全面教育的基石。
5结论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而教师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高举课程改革的这面大旗,努力承担起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的使命和责任。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有助于高中教师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历史教学界对高中历史的改革存在很多的争论,在已经实施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地区,很多历史教师觉得要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很困难。很多历史老师在历史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结果却事与愿违,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很多历史老师的教学处于低效的状态,我们老师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
一、讲授引导式教学策略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是历史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高中历史讲授引导式教学吸收了讲授法中计划部分并进一步发展,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口语引领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基本的历史情境、形成基本的历史理念、把握基本的历史规律,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奠定基础的教学。
讲授引导式教学是对于传统讲授法的改进和发展,传统的讲授法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老师在很短的时间里呈现了很多的新知识点。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学生接受的知识超过了他们可能加工并理解的信息度,学生就会变得迷惑不解,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学生会失去对于学习的信心。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有些课程信息的含量很大,历史老师如果对于教学内容不加以整合、取舍,就会出现学生厌烦状态。
2.教师讲课的时间太长,超出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人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学生就会出现分心,注意力转移的现象,而高中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3.讲授诸多观点之间的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讲授如果没有说明诸多观点之间的联系,所学的内容就会对学生失去意义性,只会产生机械学习。
4.讲授时教师如果没有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者对学生知识准备做想当然的假设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
5.讲授时如果没有激发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教师内容组织得赋予条理性、逻辑性,也难使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
因此,历史老师在课堂引导式讲授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讲授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准确性包括语音准确、用词连贯、语流连贯、语速适中等四方面内容。教师语音应该以普通话为准,保准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见。作为高中历史老师要适时,恰当的使用专业的历史词汇。为了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选择准确的词汇,防止使用笼统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汇。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口头禅和多余助词的不良习惯。其次,老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组织的条理性。讲授内容的组织的条理性对于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技能至关重要。主要包括讲授过程具有连贯性、提示性,讲清内容的相关性,以及课程板书的条理性。老师在讲授内容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进行归纳小结,要保证归纳小结的周期性。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问题探究式教学是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和设置教学玄机,借助问题的展示和对学生的质疑,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交流,使学生借助历史学习材料,围绕教学问题,通过独立探究或是协作讨论等方法,得出问题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教学策略的关键是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了解和明确提问的目的,并且所选择的的问题还要难度适当,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在提问的过程中,提问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延迟做出评价。一是可以暂不评价。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暂不表示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求得学习、探索的方法。二是归谬法。当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并且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结论有什么不妥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在思考中求知、在探索中寻识的过程,教师有时会顺着学生的推论走,采用归谬法让学生自己否定自己,从而获得真知。这样的方式有益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活动式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个必须模块和每个必修模块都设置了两个探究活动课。历史活动课是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试验中诞生的一种全新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历史活动课属于学科活动课,以现代教育理论中“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和教学实践的切入点,以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期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发展,以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