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4 09:27: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

篇1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必须在传承、弘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努力适应新形势,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上进行创新。经常性的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一、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

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始终服从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员工队伍的思想实际,用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以及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必须紧贴企业的中心工作,着力发挥服务和保证作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重点,通过比较系统地组织开展一些操作性强的具体工作,采取一些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性措施,把思想政治工作无形的一般性号召转化为有形的具体“抓手”,使思想政治工作直接有效地渗透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中,贯穿到企业生产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一)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与企业中心工作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企业中心工作的目标,就是要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保障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利用群众性主题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着力点是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员工素质的提高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正是二者目标上的一致性,才促进和保证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如近几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坚持围绕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选准结合点和切入点,适时开展了“我为党旗增光彩”、“ 危机、使命、担当”,以及“作风转变年”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员工特别是党员和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与内容,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与企业中心工作在参与主体上具有一致性

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其主体应当包括全体员工,只有让他们充分地参与进来,思想教育才能收到整体效果。同样,从事企业中心工作的直接对象也是所有的员工,只有广大员工共同努力,企业的各项目标任务才能实现。同一的参与主体,统一的奋斗目标,必然会促进思想工作与生产工作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还必须注重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要结合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员工的具体实际,各有侧重地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和要求,从而使他们各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三)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与企业中心工作在实现手段上具有一致性

这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的内在要求。如果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在实现手段上偏离企业的中心工作,或与企业的中心工作贴得不紧,不管活动的形式多么丰富,只能产生“轰动一时”的效应,很难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研究部署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时,力求活动的每一项内容、每个环节都与实现企业中心工作的方式手段相一致。这样就保证了开展主题活动与完成企业发展目标任务在实现手段上的协调一致、同频共振。

二、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力

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紧密结合的载体,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企业生产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全部过程,仅靠党群部门的力量不行,单凭员工的自发行动也无法完成,这在客观上要求开展主题活动必须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它有着三个方面的“促使”功能:

(一)能够促使党政领导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与企业中心工作在目标、参与主体、实现手段上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思想工作与企业生产的有机融合,有效地防止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发展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会使企业党政领导共同认识到它对稳定员工队伍、提高经济效益的直接促进和保证作用,切实感受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单是党委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的责任,而是党政领导班子的一项共同任务。党委领导不但要亲自参与制定有特色的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主要措施,不定期深入基层检查督导活动的开展。还要注重对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进行宣传、动员和指导,总结、推广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从而促进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围绕生产工作任务深入开展。

(二)能够促使党政工团各管控部门职能优势的发挥,增强工作的作为感

由于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党政工团各部门都可以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展现工作成果。

(三)能够促使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考核机制,增强工作的操作性

有特色主题活动作为载体和抓手,就像一根线,将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内容有机地贯串在一起,思路措施明确,易于组织运行,便于检查考核,实现了机构、人员、职责、内容、措施“五到位”,形成了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同时,结合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在年度个人或部门考核、评比中体现出来,从而使整个活动做到了层层有人抓、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增强了活动的生机和活力,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指标软、内容虚、考核难、操作性差的问题。

三、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员工广泛参与、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衡量有特色主题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一是要看员工参与的广泛程度,二是要看员工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自我提高的程度,这是由有特色主题活动在思想内涵上的特性决定的。

(一)它最讲究实用性,存在员工广泛参与的客观条件

有特色主题活动是一种普及性的大众化活动,它不仅要把促进企业中心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作为落脚点,而且应以员工的现实需要作为出发点,紧密联系员工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效果和益处,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员工参与到活动中来,按照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篇2

近年来,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群体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主体之一,在我国一直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如何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成为提升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6年7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首次对辅导员思政工作的要求与职责作出了明确的“八项工作职责”规定,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建设被正式提上思政管理的日程。而更为振奋人心的是,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更是将辅导员专业化标准量化,使得专业化建设更加明晰与切实可行。

基于此背景,笔者结合自身从事一线思想政治工作多年的感悟,以及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现状,对如何加强其专业化进程提出几点思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主体的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群体,作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却耽于应付各式琐碎而杂乱的事务性工作而出现本末倒置与重心偏离的现象。

在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通过对自身工作职责的深刻反思,对将辅导员队伍真正从“杂、繁、多”等日常事务中回归于本位职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建设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群体呈现出一种普遍非职业化与非专业化的状态,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职称不高和人员的频繁流动等问题,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性和职业化程度严重缺乏。

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真正科班出身的辅导员十分稀少,虽然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具备了培养本硕博多层次人才的条件, 但从事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岗位的却很少;据统计,近几年各高校录取辅导员普遍要求研究生学历,但目前在一线的辅导员仍然有将近一半以上是具备实践经验的本科生,且自身所学专业大多是非思政或教育类等专业。目前存在的这些现状对高校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建设十分不利,可以说,培养一支真正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2. 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政教育行之有效的首要前提

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建设是首要前提条件。

我们知道,辅导员做为思政工作主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其所从事的工作, 其实是集教育、管理、服务和研究于一身的全方面的复杂性劳动, 也是一项职业特征十分明显的工作类型。

其独有的 “四位一体”工作性质使得辅导员群体专业化要求更高,除了思政专业基本知识与教育观念之外,还须兼顾开展思政研究,心理咨询,成长辅导,法制与安全等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做为有中国鲜明特色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还有更为重要的培养党的接班人、指导党团活动,以及积极指导学生就业、扶持资助贫困学生等等工作,这无疑要求辅导员必须是复合型专业人才。

只有真正做到了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体系才能真正建立,所以完成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的首要前提。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主体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途径与方式

教育部辅导员队伍建设新规与职业能力标准的标志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辅导员群体长期以来处于松散无序、非职业化的状态,要转变成为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我国国情,应该采取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兼顾到社会、政府、高校与辅导员自身的特点,依据岗位与职责的要求,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从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政治与专业素养,将辅导员的“学习-工作-科研”三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培养出一批更加适应现阶段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全能型专业人才。

1、“学无止境”――为辅导员提供多种培训与进修的机会, 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与学历结构。

由于大量事务性的工作缠身,辅导员群体得到培训与进修的机会比较稀少。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短期培训模式,国家与教育部更应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相应的机构,设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初、中、高级分层次进行的教育和培训,目的在于打造一支“政治强、

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业化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具体措施在于:除了过去主要的短期在职岗位培训之外,可以在学历结构与专业录取上面对辅导员进行提升,鼓励在岗青年辅导员进行学历继续深造,打造专家级的高等级辅导员队伍;在工作中实行“一帮一”,“老带新”,大力倡导经验丰富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们手把手教导新任辅导员开展工作,培养一批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当然在业余时间辅导员自身也要时时充电,吸收新知识,学习技能,与时俱进,掌握信息时代90后,95后大学生们的新特点,努力提升自我素养,不断进步。

2.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与锻炼我们的辅导员队伍

加强实践锻炼始终是培养辅导员队伍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在实际工作之中加强辅导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提升人文与专业素养,是国家与高校都必须仔细全面考虑的问题。在加强岗位锻炼的同时,要不断为辅导员创造开拓眼界,与兄弟院校、国内外优秀典型考察交流的机会,还要考虑到辅导员生活与工作的相关方面,不仅在制度层次上改善好辅导员的职务与待遇问题,更要在职称管理方面照顾到辅导员群体现状,解决好人事聘任的问题,让工作出色的辅导员真正后顾无忧。

3. “科研终身”――努力提高辅导员群体科研水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科研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了影响辅导员个人提升与职称申报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专业教师相比,从事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工作的辅导员群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相去甚远,究其根本,还是由于辅导员自身认同不够与科研意识不强造成。除了在主观积极性上鼓励辅导员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高校更应该创造有利的外部科研环境,改变单一的科研评价与激励体系,从辅导员群体的职业特点与实际工作出发,探索出更符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的评价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84-02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时刻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中央的16号文件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一个时期研究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性的重要意义。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努力研究和实践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方法,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应该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强大的合力把这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对这一群体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加速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步伐。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去对待,更要把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去完成。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大学是人类理想孕育与人类历史传承的神圣殿堂。[1]可以说,高等院校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在于培养能够传承和推进社会文明的年轻一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它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说,一所院校,必须坚持道德教育优先,培养具有系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得到社会认可。确保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院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之中有生存的价值与空间,从而使院校的各项事业得以全面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关键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人才的优劣决定着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通过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我们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思想合格和技能优秀的人才,使我们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新的形势下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受外界影响“多源化”

笔者把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外界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1.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可以让大学生的思想和视觉延伸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这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2.我国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与西方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的冲突使大学生思想认识产生了多元的认知。3.西方国家对别国内政的干涉和思想渗透,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中宣扬本国的民主与人权,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4.国外宗教势力向高等院校传教渗透,是我们思想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5.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运行让大学生享受着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和^念也在校园环境下不断泛滥。6.国内外媒体舆论对社会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不切实际和观点错误的报道和评论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尤其严重。

(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速度、数量上得到了迅速发展,围绕经费、创收等财政视角的改革,以及围绕着招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改革,使人们深刻体会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地触及到制度变革的核心问题,如:“行政化”和“官本位”等问题,教育体制改革仍然表现为行政导向,集中在技术性的层面,这也潜移默化地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的一定影响。在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如:高等教育招生比例的扩大和大学生就业困难让大学生对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不断弱化,“学习无用论”“拼学习不如拼爹”等错误的思想在大学校园中不断蔓延,这些直接导致学生在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也在穷源溯流,在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理念的固化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创新才能改进和加强。[2]但是,现阶段多数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是瞻前顾后,工作理念和方法过于固化。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从工作理念上说,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没有从传统观念的“管理者”转变为现代教育的“服务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领导者”自居,没有建立和学生良师益友的关系,导致无法和学生交心,无法深入到具体的学生工作之中;(2)从工作模式上说,多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的状态是:上级布置的多,基层创新的少;消极抱怨的多,研究探索的少;急于应付的多,深入细致的少。这种“固化”式工作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必然导致“理论上夸夸其谈,实践上不落实、不实干。这种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只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加固化和僵硬,更谈不上创新工作的开展与深入。

(四)学生价值观受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影响严重化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正在享受新常态下社会进步带来的丰富文明成果,尤其是物质文明成果。可人们在一味地谋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却忽视了对社会发展的全面理解,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在大学校园的硬件环境不断更新和升级下,学生群体也发生了新分化和组合。校园贫富差距是影响学生分化和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某种程度上,校园贫富差距也是社会贫富差距的一个缩影,但却给当下青年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诚然,就像贫富差距对社会产生的冲击一样,校园贫富差距的现象不能完全否定。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让学生锻炼心智提前适应社会,也促使社会、政府和学校更加关心这一群体,为这部分群体提供切实的帮助;但是,它也给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如:以家庭条件贫富划分交往群体对象的现象日趋明显。再如,如何解决这部分群体中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享乐主义”“攀比家庭背景”和“先敬罗衣后敬人”等功利思想在大学环境中蔓延,那么日后必定会“无情的”反馈给社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家庭富裕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会对相比之下家庭并不富裕的甚至是困难的学生产生无法预知的影响,例如“马加爵事件”。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他们已经开始了准社会化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创新教育载体,优化教育环境,拓宽实践渠道,努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我们不希望学生在校园里因为贫富的影响对理想、对人生和对学习产生错误的认知,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危机的信号。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针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和创新工作,但是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做人思想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既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也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和“两课”教师以及直接管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辅导员、班主任。

首先,要严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要鼓励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这支队伍当中,尤其是对于具备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高校毕业生,把这些人才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中会不断增强这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会切实解决政工干部人员不足和队伍不稳定的一系列问题。其次,组织上要考虑并给这支队伍提供机会和途径去提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给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去发展;要加大对“两课”教师、政工干部、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分期、分批和分层次的再培训和再学习,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评优表彰奖励制度。再次,把政工队伍纳入到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个轨道之中,从科研立项、待遇与奖励职称晋升等方面与广大专业课教师得到相同的对待。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我,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保持优良作风,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工作信心,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和更大的贡献。

(二)重视网络舆情监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网络监管的立法缺位,所以,笔者只从有利于高校管理和服务以及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角度论述网络舆情监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与高校的有关工作相联系的网络评论、意见、观点、看法等,即大学生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所有自己关心的公共事务以及上述主体之外的民众对自己关心的高等教育方面的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3]

网络舆情监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网络舆情监管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与自身群体相关的利益事件。一旦触及到与自身预期不一样的情景,难免会触发压抑在他们心中的各种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在一定程度下会转化为行为的冲动。经过调查,多数的大学生第一时间会通过网络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和不满。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督,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舆情的监管,了解到学生对国内和国际最新事件的想法和反应,及时地引导和解决他们错误的观点、情感和行为倾向,有利于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导致的校园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二,网络舆情监管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动力机制。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和“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各种网络软件(如:人人网、QQ软件、微信等)与在校或离校的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关注着学生群体及个体的动态,有利于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群体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校和学院的最新动态。思想教育工作者有效利用网络开展工作,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另一“新领域”,解决现实生活中不易或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想,这句话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为适用。不能只空谈理论,还是要从实践工作中去总结和创新,再用新的理论去指导工作并检验理论,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使我们的民族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篇4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发展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一是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高校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育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适应这些变化,解决这些问题,并求得新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职员工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面临因改制带来的生源不足的实际困难和机关后勤人员的超编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如何顺利实现高职院校十五计划,如何使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系列问题都要靠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解决。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改革、管理以及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等各个方面都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不动摇。

发展是高职院校新时期的主题,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改革的基础上促发展

新的发展思路,其核心就是要提高高职院校办学的综合实力,提高自身在教育市场的竞争能力。

人员结构状况是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职院校发展是通过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实现的。很多高职院校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就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和机关后勤人员比例失调,教师缺编,机关后勤人员超编。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这对自身今后能够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应该树立,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不断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大胆探索一条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改革新路:1、教育观念的转变,让全体教师认识到:没有现代教育意识,不可能从事现代的职业教育;2、课程改革,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掌握从事某种职业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具有广泛选择就业机会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学院要使他们满足个性发展,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发展自己的才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能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3、按照精选、更新、充实、提高的原则,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4、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因材施教”,突出能力培养。

人员结构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每个高校都必须及早认识、主动适应。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走在前面,多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工作,引导每个教职员工明确自身在整个学院发展格局中的合理定位,共同寻找适应自身条件的合适岗位。同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必然淘汰业务素质低和文化素质低的教职工,不可避免会引起每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甚至可能引发深层次的矛盾;做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必须具有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掌握科学的先进的、融技术与感情为一体的教师职业技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教师的不理解和难以适应。如何改变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除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多做解惑释疑、化解矛盾的工作。当随着学院进一步发展,重大改革政策就会相应实施时,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细致的思想引导,以取得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积极推动学院在适应激烈教育市场的竞争中求发展。

二、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在提高学院整体实力的基础上促发展

现在,教育经济的发展,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的。

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也是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实现的。竞争是无情的,也是平等的。关键要看,学院有没有强大的综合院力,有没有吸引学生的雄厚的教学实力。

从物质形态上看,学院整体实力表现为充裕的资金、宽敞的教学楼、先进的实验设备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等。但这一切,还有待于无形的观念来合理支配,这就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有效的管理。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的确立、运用和实现。近年来,有些院校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命题,管理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实质上,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大管理的范畴。它是对院校管理内涵的新概括,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新拓展,有利于院校更加自觉、更加严格地加强管理,也有利于院校管理者特别是行政管理人员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到应有位置,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对学院教职工进行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加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的基础上,要按照从严治校、苦练内功的要求,根据学院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各个部门共同抓好学院的管理。通过加强形势教育,引导教职员工了解学院经济和发展的最新态势,进一步强化学院的决策管理;通过强化质量意识,引导教职员工认识到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学院效益而且关系学院的发展,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教职员工真正认识到学院发展重于一切,学院的发展关系到每个教职员工的前途和命运,进一步强化学院各部门的管理;通过加强法规教育,引导教职工增强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进一步加强学院的资金、财务管理,推动学院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引导教职员工看到高新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信息化对学院发展与自身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促进学院在实现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上求发展。

三、优化环境,规范行为,在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上促发展

学院形象,是学院的内在运作模式和外在发展结构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据有关专家介绍,很多高校已经把学院形象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九十年代后期,国内各个高校面对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为了提高本院校的知名度,谋求自身生存与快速发展,自发或自觉地注意自身的形象的建设。但实践中也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似乎树立形象,就是多花钱搞门面设计,通过媒体做广告。其实,学院良好形象的真正树立,远不只是这些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发展理念的确定、学院精神的树立、优美环境的营造、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的规范。由此可见,实施学院形象战略,不只是一时的工作,而是长期的任务,不只是个别部门的行为,而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职责。

实施形象战略促进学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肩负着重要职责,也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在实施形象战略过程中,应当组织和引导师生员工围绕确定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树立什么样的治学精神展开深入讨论,让大家在参与讨论中,激发自身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发展理念和学院精神的内涵确定后,应当运用学院创立、发展过程中的生动事例进行深入阐释,并结合岗前培训与岗位教育,使教职工不断强化谋求生存的危机意识和开拓进取的发展理念。

在实施形象战略过程中,还应当结合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学院创建活动,对学院的内部环境、对外标识、职工着装等方面,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新的规划、新的设计和新的配备。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学院教职工行为规范准则,通过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促使大家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自觉执行。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社会上牢固树立起良好的学院形象,从而使学院赢得更多的生源,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紧紧依靠教职工,关心帮助教职工,在增强学院凝聚力基础上促发展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学院的发展壮大,必须有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来自于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也来自于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维护和实现。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正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院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最根本的保证。

篇5

1.前言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才能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人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呢?笔者认为,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2.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转化和塑造人的思想和感情。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和人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严格的科学性、强烈的实践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综合性等特征。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1]。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现代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保证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3)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在当前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人们认为只要把经济建设工作搞好就完事大吉了,而搞不搞思想建设工作无所谓。就是在一些机关单位中存在这种思想的人员也不在少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无所作为又没有地位,可有可无。

3.2政治思想工作方法不符合实际。由于在很多企业单位和机关单位中存在轻思想建设、重经济建设的认识,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必要的工作而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是“空对空”,不仅只是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形式,而且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做了思想政治工作,但却没有客观的成效。

3.3多元化的思想挑战。网络既能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也能授人以消极颓废的意识和文化。人们通过网络便捷的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如社会治安状况不如人意、分配差距逐年拉大、个人就业的不稳定性以及竞争带来的种种压力等都对人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2],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给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4.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足是影响阻碍思想政治工作正常进行的最大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导致人们对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持消极态度,再加上很多重经济建设、轻思想建设的观念影响,这些都使得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4.2培训不周,组织不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对政工干部的思想培训跟不上;组织的力度不够,导致很多政工干部很少参加思想政治的业务学习。

4.3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但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轻视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资金来源稀少,资金缺乏,人力与物力短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开展,人员的流动性增强,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5.1转变思想观念。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转变人们重经济建设、轻思想建设的思想。如在企业中,转变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上而下的固定模式,注意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手段去解决实际的销售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3]。

5.2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如在某些企业单位中推行的书记经理一人兼职的做法就是一种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运行机制,有效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考核激励以及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权重,有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的机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5.3加强思想政治业务培训。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有效组织政工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5.4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一块黑板报、一个大喇叭”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4]。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通过新技术、新媒介的推广应用工作,构建网络、视频、报刊等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平台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6.结语

总之,面对改革开放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严峻考验,只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改变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有效强化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云峰.关于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0,(07):22-27.

篇6

文化体制改革后,文艺戏剧演出团体由过去的事业单位编制转变为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每个职工的思想和心理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把握干群的思想动态,及时与之沟通谈心、交流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手段和方法。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正确领会当前的政策方针,具体贯彻实施,并预定方案,起到上承下达、承前启后的连接和桥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产生的结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与干群的交流,能够适时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不利于工作的因素消除于萌芽状态。这种了解职工思想动向的方法一定要形成一种常态、一种制度,形成一种机制。只有了解干群思想动向,制定正确的工作方针和计划,才能真正调动干群积极性,促进工作的开展,达到双赢。

二、关注民生,为干群排忧解难

当前文艺剧团改制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应立足于为干群解决实际困难。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致力于解决干群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投入工作。因此,我们为群众每办一件实事,解决他们的一个困难,实际上就是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单位工作开辟了一截坦途,这比在平时喊一百句口号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要注意及时解决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可能涉及单位及社会稳定的问题。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重点,使重点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做到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干群思想稳定,单位和谐,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三、要消除戏班子思想残余对改制后剧团工作的干扰和影响

文艺剧团进行改制后,剧团原有的文化事业单位编制转变成现有的人事制度的聘用制,过去的人事制度形成演职员只能进不能出,干部只能上不能下,捧着“金饭碗”过日子的状况,转变成现在演职员工凭艺术水平,工作业绩来定岗定位,决定是否实行聘用。经济收入上靠考勤和个人担当的角色贡献大小来分配。也逐步形成了演职员能出能进,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分配机制,剧团各项工作逐步进入发展轨道。但是,在剧团老演员中潜在的旧的戏班子思想苗头又有所显现。我们剧团是解放初期由活动在我市、县区的两至三个以“戏头”为班底的旧戏班子整合而成的。经过党的多年教导,党的文艺思想路线教育熏陶,经过数代老艺术家好思想、好作风的传承,为人民服务,为群众演出和吃苦耐劳,追求艺术献身党的文艺事业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当然其中旧有戏班子思想的糟粕也或多或少残承下来。比如班头形成“帮派”,师承形成“山头”。这些旧思想都或多或少影响到剧团的团结、影响工作和和谐。剧团改制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消除“山头”、“帮派”思想给剧团发展带来的消极思想和阻力。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多和有这种思想的人多交流、多沟通、多交朋友,帮助他们理顺思想。要肯定他们对单位工作和对艺术事业作出的贡献和热心,使其思想和行动都与集体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共同为党的文化艺术事业,为剧团发展做贡献。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侧重人才培养和剧本创作

篇7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武装全党和加强教育人民方面,要坚持运用中国话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坚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要运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斗志,要运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社会发展的风尚,从而实现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巩固。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国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2. 我国大学生在时代进步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变化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可避免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受其影响,诸如新潮文化、网络文化、西方文化与韩流文化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的冲击与影响。

2.1新潮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博弈

新潮文化一般是指社会中新生的事物、理念等,对大学生这一类的年轻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其主要包括了电影、网络、音乐等主流元素。以新潮文化带给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来看,大多数的新潮文化元素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过分的关注,就会造成很多负面的情况,比如某些大学生就不注重自身的经济条件,过度追求新潮文化,给家庭和自身带来了经济压力。最关键的是,新潮文化的出现,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到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坚持,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下降,大学生个人思想品质的提升缺乏理性指导,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2.2网络文化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内容

随着计算机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比重越来越大,因其开放的网络交流平台、丰富的网络资源、虚拟的网络世界,以及运用工具的方便性等优势,促使网络应用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就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所造成的影响来看,存在着两面性,从积极的影响来看,网络文化无疑能够促进大学生新思路的诞生,可以更加便捷的加深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从消极的影响来看,部分网络文化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甚至有部分人员利用网络来向大学生宣传言论,恶性的用言语攻击他人,这些问题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不良影响。

2.3西方文化与韩流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

随着中国与世界诸国在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交融,我国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韩流文化等外国文化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例如,西方情人节与圣诞节成为了中国大学生必过的节日之一,韩国电视剧成为了我国大学生普遍追捧的文化内容,这些外国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必须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再次强调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促使大学生能够理性的接受和融合外国文化,坚决抵制个人主义思想、拜金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壮大。

3.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合理策略

3.1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四点内容: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点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的指导地位,就是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是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是把握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扎实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大学生在校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学习思想等课程,这种以课堂教学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反而会更加误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二是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观认识不充分,三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宣传普及不到位。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理的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联系起来,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要坚持的指导地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进行合理的创新完善;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可行性;要加快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理念;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舆论氛围,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

篇8

一、基于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

基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无障碍的,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中,各种形式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都会在新媒体中得以快速传播,人们在使用新媒体浏览新闻动态时,其价值观观念则会有意无意中受到不良思想观念的冲击,对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则会造成严重阻碍。所以,借助新媒体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不可预见性较大

新媒体在成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之外,还有可能成为利益群体进行申诉和曝光利益冲突的渠道。在新媒体上信息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所以新媒体会成为企业员工进行情绪宣泄、表达不满、制造不正确舆论的工具,则这就会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企业自身的形象造成影响。

(三)传递虚拟信息的载体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社会各界对国有企业的关注程度则会比较高,员工在虚拟世界中对自己企业的评论则会成为外界认识国有企业的直接途径,不正当的言论则会对企业本身的形象造成一定影响,虚假的信息影响社会各界正确认识企业本身。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国有企业在引领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优化、引领先进文化,是国有企业借助新媒体进行思政工作管理的工作重心。

二、基于新媒体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路经

基于新媒体优化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开展的路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提高领导基层对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的认识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领导阶层的支持,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控制着国民经济领域中先进生产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此需要领导基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进行决策监督和领导。但是大多国有企业的领导阶层由于年龄结构偏大,对新媒体工具的运用较少,甚至不屑一顾,所以导致企业内部的思政工作依旧沿用旧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思政工作管理的需要。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领导基层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积极做好新时期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工作的革新,认识到新媒体对当代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的促进作用,制定完善的基于新媒体优势的国有企业思政政治工作管理制度,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听取企业各阶层不同的声音,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优化薪资结构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员工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从而摒除企业内部不正确的思想,优化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软实力。

(二)提高企业员工的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在给企业思政工作的管理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新媒体自身的虚拟性和不可预见性,导致新媒体载体中的想关评论带有负面作用,对企业的思政工作管理来说是不利的。为此,需要培养员工养成较高的新媒体素养,对员工普及正确的新媒体知识、强化员工的企业责任意识、宣传新媒体有关的法律常识、培养抵制错误思想观念的能力以及指导员工合理使用新媒体平台,发表客观言论,传播正确的企业文化,摒除错误的思想意识。这些都需要企业将培养新媒体素养落实到对员工培训机制中。

(三)进一步构建思政工作的“新阵地”

在使用新媒体的基础上,将思政工作和新媒体下的媒介工具进行结合,从而创新思政工作落实方式,丰富创新思政工作的落实内涵。目前,根据我国国情,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依托新媒体、新媒介工具来构建“新阵地”,结合国有企业内部思政工作的现状,在虚实结合的前提下,将思政工作的内涵用新媒体工具进行展现,通过完善新媒体工具的建设,促进思政工作朝着数字化、信息化、便捷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比如通过网络构建企业员工信息情况,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先进事迹的宣传、先进荣誉的投票选举,保证信息公开透明化,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做好舆论管理

基于新媒体构建的思政工作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所以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需要协调好各领域的管理,也就是做好责任领域划分,从而保证各管理环节各司其职。新媒体下的管理工作重心是舆论管理,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构建高效的管理机制,将新媒体的舆论管理和其它部门、领域的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统一部署,做好各部门领域的协调。二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员工内部的真实呼声,对员工的网络环境进行适时监督,通过构建的信息平台及时向员工传递文明上网知识和辨别错误信息的方法,通过舆情报送机制和引导反应机制来确保网络环境中的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经济不仅仅是国民经济中起到主导地位的所有制经济成分,更是提供社会服务职能,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国有经济构成者的国有企业,其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借助新媒体、新工具提高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和宣传执行力度,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措施,从而提高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落实水平,来更好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和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资源,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鹤翔.自媒体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5期

[2]徐浩忠.试论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基于新媒体语境[J].韶关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篇9

Abstract: the humanistic ca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hould be in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work in the use of rational grasp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based on fairness of vulnerable people give more care, not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of human needs and pursuit from a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connection intern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to ensure that its role in the stabilization effectiveness.

Keywor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umanistic care; value

中图分类号: 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的发展,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创新进程中价值追求的理性审视。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础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赋予工作对象更多的人文关怀。

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机理及其人文价值

在物质匮乏、技术缺乏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有着建设新兴国家、改造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思想政治工作因势利导地开展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教育。这种教育依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先进典型和模范的带动和示范,焕发了广大群众战天斗地、更换面貌的冲天斗志,这种精神迅速转化为物质效应,而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反过来用事实教育了人民。正是依靠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客观世界改造的相互促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充分展现。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人的利益的驱动力和主体性得到还原。利益的驱动,也凸现了个人利益和个人意识。但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忽视了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和约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弥漫就不可避免。面对这种景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作对象的变化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当然,尽管我们始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始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但在发挥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同时,是否真正尊重和观照了工作对象的内心世界和实际需要,是以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也需要反思和总结。

二、转型期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时代要求

人的思想的产生不能孤立于社会和环境,这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其实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还原到人所处的环境之中,恰好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体现人文关怀的时代要求。

进入新世纪,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的扩大、体制的更新、社会结构的变化,正在冲击着在原有经济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关系。而现代社会庞杂的信息传播,也使人们思考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纯粹的,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复杂化的特点。在思想观念重新整合的社会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传统的道德标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追求实惠、淡化荣誉的现象逐渐增多,与之相应的是现代人主体意识的民主、平等和参与观念不断增强。

在这一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每个人重新审视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的意义,开始追寻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重新寻找人的社会责任并确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坐标。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日趋复杂,使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靠的是人们的积极参与,而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的复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在内动力开发上的必要性。首先,工作主体与客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已经发生改变。其次,主客体地位不平等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再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追求正在发生变化。现代社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重新规范思想政治工作的合理运作方式,即正确回答个体或者对象的主体地位。

三、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蕴含的基本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体现人文关怀,才能真正收到实效。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作为首位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要求教育者更好地处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对弱势者给予更多关爱。

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主体和服务对象的群众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因而其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

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助人性和他律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教育人与帮助人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贯穿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工作对象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就是要确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引导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关注工作对象,从物质到精神,从显在到潜在,把对象放到生活的世界中去观照。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关注先进又关注落后,不仅仅使人在行为上表现得更好,而且以改善人的生活世界、生存状态,体味生存意义为目的。

四、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科学构建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要求我们科学而理性地把握人的思想发展脉络。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变化规律的,而人的思想是最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抽象的数理模型,而应成为关心和丰富人的情感、激励人的意志、尊重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精神家园。尊重人,基础是准确把握工作对象的追求、愿望、情感和需要;了解人、研究人,就应当是本真的思考,不应当“使问题适应技术”而应当“使技术适应问题”。如果尊重人、关心人只停留在表面和浅层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然失去其应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面对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对象素质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由经验型转向科学型、由领导型转向服务型。

思想政治工作是说服人、教育人的工作,而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深度的不足,同时也面临着在理论上缺乏高度的困惑。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的出路在于,用理性建构的方式重塑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因为理性往往是一切行动的指南。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环境和对象的变化中始终注重对人以及人类命运的关怀。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最终是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而不是单纯研究环境或者行为的社会科学。人的行为、认知等主体因素以及环境三者之间构成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其中任何两个因素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强度和模式,都随行为、主体、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类的终极命运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旨。

五、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现实指向

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要求我们依据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的转变,对系统内部结构的联结方式进行调整,改进整体运行模式,不断提高工作系统机制的运转功效,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稳定有效地发挥出来。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塑造灵魂的工程,要少一些“管”和“治”,多一些“疏”和“引”。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为对象所欢迎,才能为对象所接受。思想政治工作最起码的要求是赢得别人的认可,拉近与人的距离,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关心、爱护教育对象,要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力戒空泛说教和简单粗暴。这就要求我们在创造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上,在营造思想政治工作氛围上,在感染工作对象上,多采取新方式、新手段,否则,这项工作就真要失去市场和人群。

篇10

思想政治工作有无人本价值,它不是由外在事物强加的,而是由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内在因素决定的,即构成人本价值的要素——主体需要是客观的。马克斯认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所以主体需要的客观性本质上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和本性的客观性。需要产生于自身的结构、规定性和主体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每一主体的自身结构和规定性都是历史形成的,是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产物。主体需要什么、需要的满足程度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运用人的本质理论,通过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来转化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自觉性、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

篇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改革,职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职工已不再满足于“填鸭式”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不大容易接受先前的单向线性传播方式。也就是说,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课题,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改进和创新方法,那就是如何强化和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边关系”,使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达到互动双赢的默契态势,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和谐发展。什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边关系”,通俗地说就是双向交流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又称主客体互动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它是相对于单向、静态而言的一种以职工为本,政工干部和职工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其特征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要互相尊重对方,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双向互动,主体和客体地位平等,教育信息是双向流动的,主体要十分重视客体的信息反馈,从而增强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边关系”的正常化,首先要改变单向线性的思维方式。在观念上实现政工干部与职工的互动,前提是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企业职工双方同置于一个交流平台上,摆放在一个平等的教育接受层面,政工干部要摆脱过去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我说你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要以企业职工为中心,突出职工的发展,发掘职工的潜能,调动职工的欲望。长期以来,不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方法,也就是政工干部向职工灌输传播一些思想教育内容,职工单向接受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政工干部和职工之间呈现着简单明了的单向关系。但灌输方式有一个基本前提,政工干部的政治觉悟、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意识必须明显高于职工。而现代社会由于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信息获取形式的改变,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职工对知识和信息的把握在量上以至于质上超过政工干部,并在时间上领先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情况。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已经难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政工干部和职工之间的关系也由单向式教育发展成为互动式交流。所以,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本着理解职工、尊重职工、发展职工、提高职工的愿望,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企业职工双方平等交流,从而使双方在思想理念上能够进入平等交流的最佳状态,进而使企业职工顺利接受政工干部的思想观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干部与职工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政工干部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和心动观念,正确地操作情感,注重和职工心灵与情感上的互动,以人为本,攻心为上,彻底转变“一相情愿式”的单向思维方式和灌输方法,在双边互动中优化人际关系。

二、要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必须充分发挥政工干部和职工的两个主体作用。所谓两个主体作用,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培育造就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两个主体,一是尊重政工干部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作用;二是尊重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并始终把培养企业职工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主体性,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但是,在一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长期存在着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这样一种片面的陈规陋习,往往是视政工干部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唯一主体,忽视职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这种片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观,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命令主义、强制压服和单向注入等倾向,严重地挫伤和压抑了受职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确立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职工总是依据自己的思想基础、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内在需要,能动地对政工干部传输的信息分析评价,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加工、改造和选择,最后为己所用。在这个基础上,职工又总是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动地影响着政工干部的认识、情绪和活动。尤其是当发现自己的思想与政工干部的思想发生矛盾时,总要申述自己的见解和理由,力图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乃至改变政工干部的思想。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在充分发挥政工干部的主体作用的同时,着力启发和引导职工的主体性,使之能够以主体的姿态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活动,主动接受教育和开展自我教育,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和企业发展要求培育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要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必须坚持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互补的理念。因为互补才能互动,互动才能引起政工干部和职工双方感情上的共鸣共振,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单边主义倾向和单向线性传播状态,才能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坚持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互补的理念,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企业职工传递急需的信息,补充所需要的精神食粮。饥渴难耐的跋涉者急需的是水和干粮,冰天雪地中的探索者最需要的是棉衣。如果你能急其所急、雪中送炭,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你、感激你。反之,你不能给予他们所急需的,就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所以,企业政工干部必须针对不同职工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运用谈心交心、家庭走访等形式,了解职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切实把准他们的思想脉搏,把职工所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二是“因材施教”,从不同职工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个性特征等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手段来开展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对症下药”,解决现实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很多,有思想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物质方面的等等,这些问题往往又会因人而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把握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增强“针对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影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