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09:27: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求知、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由于受知识,年龄,经验,能力等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解决问题。教师合理的引导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尽可能少讲或者不讲。这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失去了,学生的学习就用不着教师了。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当学生的思维陷入迷茫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避免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时,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使之既要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又要学会互助合作;当学生在争辩中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探索,各抒己见,以此培养创新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元、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形成发散思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引导及时得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一、前言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们学习教学内容、发展个人潜力以及提高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建立高效优质的教学课堂成为当前的首要话题。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们学到知识,懂得如何去学习,因此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学会知识。评价教学课堂的质量,首先要根据其是否能够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能够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其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学课堂效率低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和谐。就教师而言,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上课过于死板,没有任何创新可言,导致教与学完全脱节。教师对于教学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学生们在课堂中以及平时的努力与进步,不能够给予学生科学客观的评价,造成课堂教学的重心偏移,大大降低了教学课堂的效率。再加上,教师备课时过多的考虑教学内容,完全没有考虑到师生课堂互动的活动,缺乏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致使教与学不合拍。就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有的学生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发现以上情况,结果导致教师费了力学生学习却不见效果的现象出现。
三、建立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策略
教学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事情,要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并没有完全固化的方法与答案来予以解答。总体来说,要根据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即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
1..加强学生们对于语文的价值性认识。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语文的学习,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实际上,学习语文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以写作能力。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展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最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从而达到持久学习的目的。
2.趣味是学习语文的最大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大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够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运用语文的环境,让学生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起语文学习的信心。
3.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即学习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从学习然后到思考再到实践的过程。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知识需要在学习中记忆而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4.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提供充足学习时间。要想保障在大班额教学环境中全员互动,最好的方式就是组建责任制合作学习小组。切实做好课堂评价工作,这是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也是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取得高效的保证。必须坚持只要有要求,就一定有评价,评比上墙,先进展示,就是最好的激励。当然,如果有条件设一些物质奖励,效果会更好。对表现突岀者予以肯定赞扬,对暂时落后者予以鞭策鼓励,方式是“表演节目”,可以表演课本剧、“编故事”接龙、用语言“画像”等,以达到既能对学生有所激励,又能训练语言思维能力。
5.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巧妙点拨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思维的碰撞中,使语言能力得到升华,思维潜力得到开发。正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并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到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很开放,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并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懂得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玄艳霞.新课改视野下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何克抗教授说:“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定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掌控课堂的话语权,而新课改提倡教学回归教育本身,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新课改的效果其实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二是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所以,无论哪一种模式,并不是为了‘模式’而‘模式’,更不是搞成‘模式化’或者固化了的‘模子’,而是说使用某种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必经的一个阶段,唯有先‘走入模式’才能‘走出模式’,创新生成新的模式,最终脱离模式,走向真正的教学艺术。”(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因此,许多学校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尝试创立了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例如兰州三十一中的“问题教学法模式”、兰州十一中的“361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兰州二十中的“教学案分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模式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良好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激活课堂活力并不是指简单的学生对话所形成的课堂喧嚣,而是指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所形成的有一定思想火花和信息含量的语言交流。
李炳亭先生说:“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它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会,还必须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并生成学习能力。”一堂课不仅因教师而精彩,更因学生的表现而精彩。因此,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那么,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成为高效课堂改革的落脚点。具体来说,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流程与环节、导学案、问题的提出、作业的布置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课堂思维。
在调研中,各校都有观摩示范课,通过这些课来展示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在各种模式中,都试图将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转换成为学生的“体验”过程,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参与。
例如,兰州二十七中某老师在讲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时,采用课堂内容前置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从网上查阅及实地调查了很多资料,根据本课的内容和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分组,不同组抽取不同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课件,分成四组进行课堂展示。第一组简介四大名著和文学知识等;第二组介绍科技的辉煌成就;第三组介绍民族文化,尤其重点介绍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的特点;第四组分析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每一个小组将自己的问题讲透后,由此引出的更深的问题交给下一组解决,教师则针对学生的相关展示提出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激发了课堂活力,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三、注重课堂的预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课堂是复杂的,是动态生成的,因此,注重课堂设计、实现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也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没有充分的课堂设计,就不会有精彩的课堂呈现。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且没有激情的行程。”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教师除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肯定学生的表现外,还应适当调整、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即使偏离了预定目标,也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为新的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鼓励继续生成。
课堂的高效性不容忽视。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确定的,如果学生的生成对课堂教学无价值,那么教师在做出合理取舍的同时,对学生的生成也应小心“呵护”,善于倾听和引导,至少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不至于被消灭,反而有可能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不断追求的。
那么,课堂的预设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呢?
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提升或巩固,是一个延续的整体,而不是仅仅把它看成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缩版、简介。同时在制定问题和安排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灵活选用,有效解决学生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设问的提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有助于新思想的诞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通过情境设问激趣。因此,问题的提出,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激发其积极性,在设问、释问中萌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教材的处理
传统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基本宗旨的,传授知识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这种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符合化学教育的规律,阻碍学生的素质提高,特别对于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中职职学校表现更为突出。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对于中职生来说一方面课堂容息量大另一方面课程内容难度大、复杂又难以理解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课堂学主习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师生间的互动将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些不足之处探索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化教学是每个中职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势
从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来看生物化学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推出精品课件每位化学课任教师都可以根据需要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因为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设计者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选择使用的化学教材进行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教学精品课件最大限度地将各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远程共享;各学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也以最快的速度交流并加以推广使用。最终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归根结底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关于生物化学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原理扎扎实实地学好生物化学课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
1.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者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调动视频技术、动漫设计技术、工艺美术技术、文字处理技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和多种表现手段来将生物化学教材中的多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充分表现出来。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单元DNA的复制由于DNA半保留式的复制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而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演示DNA双螺旋链是如何解开的、复制是从何时开始的、复制链是如何延长的、又是如何终止的。经过学生们观看、思考和讨论就能得到正确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们掌握DNA半保留式复制规律知识点同时也让同学们理解遗传的社会价值从视觉感官中体会到要点体会学以致用的道理。
2.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声音等多种传播媒体的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学习障碍”的存在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例如在生物化学《核酸的化学》一单元中,教学内容抽象、难度大,用一般模型演示不能给学生以动感,且易造成概念模糊,计算机的二维及三维的图像与动画模拟将能够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比如酶原的激活中胰蛋白酶原受激酶的激活使第六位赖氨酸残基与第七位异亮氨酸残基之间的肽键断裂酶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中心等都表示得清清楚楚,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能比较科学准确地理解酶激活的实质和特征。
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传输通道单一、信息容量小,传输速度慢、效果差,单纯的文字板书、声音都远不如画面图像易于人们对信息的接收靠老师讲靠表格,靠模型等手段的教学与微机课件比较立刻相形见绌。利用CAI则能将我们人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在代谢过程中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关键部位放大,正误对照剖析。逼真的主体画面;精练的规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加大教学容量和密度
现代计算机技术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所含的知识信息量非常巨大在多媒体教室一节课短短四十五分钟内把一堂课中的教学内容从公式推导、人体发生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具体过程从分子层面进行放大式的演示能把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做到并无法想象的抽象的概念放大后直观地、形象地演示出来根据需要也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大跨度地运用视频技术展示生物化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取得的最新科技成就。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使课堂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多媒体软件因其信息传输通道宽阔多样、容量大、速度快、使加大教学密度并非难事,这种高密度教学是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由模仿思维到程序思维再发展为创造性思维,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
先进的化学教学课件的引入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课堂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保证多媒体技术成功地引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刻苦学习自觉将先进的多媒体机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多媒体应用技术,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并掌握这些技术积极学习并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为现代化学教学服务。学校要加强课任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技能的培训,实施多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应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
2.深入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第一线精心挑选精品教学课件
目前使用的化学教材体系中知识结构较为注重对原理和理论的介绍据调研得知当前使用的教材对文字叙述和公式的演示的内容比重大同样多媒体课件基本上是教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文档式展示导致课件内容单调、枯燥感觉不到现代科学气息这样做显然是不可取的对教学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这就对课堂教学课件的研究者提出了要求:必须深入理论与实验教学第一线既要熟悉化学理论与实验过程精心分析教材的每一个章节,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动漫、视频、音频融入教学课件中才能做出与实践内容和教学工作过程密切相关的精品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课件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3.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课件也要随着跟进才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作教学课件的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跟进目的在于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课件设计者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设计思想与教学思路需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改进多媒体课件之前,课任任老师一定要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最新科学成果。利用当前使用效果最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注入更先进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技术比如“云计算”技术,制作出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用的教学课件,更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3.2不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理论上如何成功在课件设计时刻注意不能脱离学生要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真正学到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才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灵活,一切都要视课堂教学需要而更换,再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好的、强有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才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3.3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全国各校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实现了共享,大量的精品化学课堂教学课件可供教师挑选。尽管如此教学课件的开发研究一刻也不能放松,要通过教师对课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完善,要源源不断地制作性能更加优良的课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总之,时代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水平,这样才能在面对大量的课件信息从中挑选适合本人教学需要的课件活化教材激活课堂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教学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师生相互作用的条件趋于多元化,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发展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更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为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 王桐.《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小组”这词的解释是:为工作、学习上的方便而组成的小集体,可理解为“互助小组”、“小组讨论”。 “合作” 解释为: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可理解为“分工合作”“技术合作”。
笔者以为,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绝非只是教室内桌椅摆放形式的改变,而是对讲台式教学组织形式的颠覆;它不仅能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改变人才的培养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认知发展、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业成绩、锻炼竞争与合作能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说、戏剧部分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法去授课。正如前人所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的内在状态,那么知识只会引起冷漠与疲劳。”以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茶馆》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成小组,扮演小说中的人物,模拟情境对话,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人物的情感,使学生通过自己扮演的人物来感受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感受当时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这种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提高了课堂理解的效率。?再如戏剧单元《雷雨》,教师可把课文内容告知学生,印发大量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自由学习,自由发挥,可创设情境,可扮演角色,设计一个个话剧片段,这样,学生对人物形象自然印记于心。戏剧相关文学常识水到渠成得到巩固,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古板、生硬之弊端。
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提出讨论的内容及要求:一是组长要组织好本组讨论,维持讨论秩序,控制讨论时间,提高讨论效率;二要互帮互助,“兵教兵”;组内集体讨论,交流学习经验,集中解决疑难问题;三是每个组员在讨论中要做好记录,总结好本组的讨论结果,以便展示或质疑。然后,宣布讨论时间及开始指令。讨论中,教师要巡回检查各组的讨论,强调讨论纪律,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困惑,并适时进行针对性点拨、引导。
3.互助合作,个性展示
教师、小组长要组织好展示,确保人人有事干,控制好展示时间。展示方式要多种多样。可口头展示,也可书面展示,还可利用多媒体或展台作为辅助手段。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进行,尽可能让较多的同学参与展示。口头展示要面向同学,大胆、大方、大声,富有激情。书面展示,要书写工整,注意抓紧时间。要多展示规律方法,展示疑难,展示记忆方法,展示个性的思考结果。非展示同学要边看边记认真思考,准备质疑或追问。
4.学生质疑,互助解难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追问,老师不但可用旁征博引的方法给学生以巧妙的引导和解答,有时还可以以疑解疑,向学生提出诱导性的疑问,使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来解开疑问;有时也可以点拨重点,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时也可以将疑问交给学生讨论、辨析。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如果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下资料,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自助解难。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学生各抒己见,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老师再进行小结,对学生的发言加以肯定。通过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讨论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反思
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能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满堂灌”、“一言堂”现象较为严重,他们虽然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但仅仅是披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外衣,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过于肤浅,导致“流于形式,缺乏实效”。针对上述现象,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本人认为,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特别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情境创设
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情境创设常用的方法有:悬念情境、信息情境、生活情境、求异情境,形式可以是故事、音乐、小品、时政热点、图片、漫画、视频等,其宗旨是从感性出发,寻找与教材知识的交汇点、矛盾点、激情点,为学生架设一条从感性通向理性的桥梁。此外,情境创设还应注意: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体现学科特点、内含问题、融入情感。
2.关于问题设置
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存在两大缺憾:一是问题设置过于简单,缺乏讨论、交流价值,学生无须思考就能说出答案,以至于浪费时间;二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过大、太难,超出学生承受的范围与能力,使学生陷入迷茫、无所适从。这些都会导致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陷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所以,教学问题的设置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本人认为,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要能体现教材基本知识,或者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可以是一些基本问题,但不是简单的问题。教师应钻研教材,力求对教材有透彻理解,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找准切入点,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把问题设计得有梯度,有层次,做到数量适宜,难易适度。另一方面要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心的问题,能够给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带来启发,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此外,问题设置可带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的问题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往往有一定困难,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提升认识,培养能力。
3.关于教师行为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只关注知识点教学,课堂上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讨论、交流、质疑、补充、更正,或者对学生的观点、质疑,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忽视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生成性资源,合作学习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行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授其鱼不如授其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我们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当成合作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包括组建有效、责任明确的小组、讨论中表现适当的行为、运用有效的学习技巧,汇报与展示的形式与方法、点评与质疑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担责、学会评价。这些技巧需要不断地反思、练习和修饰等。随着学习技巧的逐步内化,将逐步发展为终生受用的重要社交技巧。
其次,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控制和点拨,适时进行调控。穿插于学生当中参与讨论,注意观察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话语范围,了解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学的怎么样,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的疑难问题,为“教师的后教”作好铺垫。同时,根据小组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即时性评价。可及时表扬速度快、且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学困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但教师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一、精心准备打造高效课堂
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有精心的课前准备,即备课要高效。历史教学高效的备课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科的知识教学改变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从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为"因材施教",把课程的标准、教材、参考书目等资料作为教学的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另外,还应该了解学生情况,发展学生个性,突出主体优势,只有学生主动进步和学习,才能开展高效的课堂教育。
第一、加强教学目标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倾向性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的低效率主要是因为教育者对教材的认识和学习研究不足造成的,这就影响了教育者对课堂的掌控,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打造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做有效的备课,要求教育者先进行教学目标的研究,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分析研究教材内容。
举例来说,中国古代史中提到的"政权分立与民主融合"的主题,要求以下三项标准:1)要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背景;2)要能够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如何促进了江南的开发这一史实条件;3)能够概括叙述出北魏孝文帝为了促进民族融合所采取的措施。以第一条为例,"了解"这个词语就表示了这是属于最低层次的"识记层次",而第三条则要能够"概括论述",说明这一条是属于理解层次,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第二、要加强学习情况的研究,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主
高效教学要求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教育者的教学方法要转变为如何带领学生弄清楚"如何学""怎么学"这个问题,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和讲授,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三、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别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帮助所有学生成功,只有人人都能够获得进步和上升才能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的优势。教学目标的高低和难易,对一节课程的成败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能够拥有适当的教学目标,更是表现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二、有效的课堂过程能成功构建高效课堂
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书中,把教育者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参与的行为归划为课堂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课堂教学行为分为主要和辅助教学行为,前者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后者则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场景。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是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
第一、课堂上的提问要有思维上的灵活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重视对课堂上提问的研究。教育者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其价值性、启发性,同时必须是学生们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准则。如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提问:一、有了皇帝的同意,同时一部分读书人支持,变法活动是否会成功?二、为什么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支持的变法会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样两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渐形成了逐层深入的探索精神。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李炳婷在《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中提到"高效课堂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学生学习得有效率,能够反映出我们教育工作者教授得很有效率。
历史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预习与阅读、背知识点、做习题的方式来进行教授学习,学生也习惯于遵循教材,跟着老师走,而忽略了自主学习、自我思考、主动探究的培养。怎样使学生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自主学习是最关键的一环。因此,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具体事件的引领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三、加强课堂活动的管理,控制好课堂节奏
历史教学的课堂活动比较多,但活动的时间与课堂的时间仍然相互矛盾,活动时间长了,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时间断了,担心会影响效果。而活动能否成功关键是能否运用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用合理的事件引领师生互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自身。
第四、教育者要懂得如何"放手",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一堂历史课结束,通常会听到教师抱怨,"学生都不配合"、"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等。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敢放开手脚,对学生不放心,总是在用自己是教师这个身份来代替学生进行学术研究,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总结
总之,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必须把功夫用在课前,组织用在课程中。备课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案,而且必须备好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设计好教学课堂中的活动。另外,在目标检查上还应设计好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在高效课堂的探究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在教学课改的道路上,高效课堂教育体现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任的态度。高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我们历史教育者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困难,只要能够冷静地思考、善于总结和勇敢地实践,一定会不断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成功打造有效、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炳婷.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
那么,如何构建英语有效性课堂?以下联系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英语构建有效性课堂的必要性进行浅析。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这就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要不断增加配合力度,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不断增加对英语技能的学习,英语教学要紧紧把握住课堂空间的有限时间,将构建英语有效性课堂作为重点。
一、加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课程的衔接
学生经历了初中时期简单的英语学习阶段,所以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要侧重对体系结构的填补,不能沿用以前记忆学习的方式,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展利用,不断提高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度。英语教师要把握住和初中课程的衔接度,不断深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真实水平,这对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整都是有利的。培养学生对不同阶段英语学习的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可以很好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工作。
二、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增加师生感情的主要空间,只有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有效性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而言刚从初中转换到高中的阶段,无论是从生活环境还是学习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英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增加和学生互动量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效果更佳。课堂气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务必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问答的形式中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努力调整课堂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有效的学习空间,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掌握排解课堂不良情绪的方法,构建和谐有效的英语课堂。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心智正在经历较为快速的成熟阶段,教师要把握住学生该时期的性格特点,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或者课堂教学都有重要影响,所以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指出改进,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必须要先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学科的具体内容,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为激发点,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中。
四、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47-01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由于受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加之教学过程中情况的突变性,学科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备课时常会出现自己的教学设想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的情况:有时自以为准备得十分完美的一堂课讲授起来并不得心应手;相反,备课时感觉平常的一堂课却在课堂上灵光乍现,妙语连珠,远远超过预期效果。因此,就要求教师完成提高课堂有效性不容忽视的环节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记录成功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记录不足之处以便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弥补,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平常的备课中总有不足之处:譬如,将难点简单化;忽视了一些知识的必要拓展;部分教材的处理太死板;忽略了某一类知识前后的本质联系;过于重视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而轻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中吸取的教训,更上一层楼。
3记录教学机智和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一次我在讲解金属钠时,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后,将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和重要物理性质板书在黑板上,发现学生精神木然,无精打采。我意识到情况不对,突然认真地说道:“世界上总有一些幸运的人从地下挖出了大块的黄金,试想一下:他们会不会幸运地找到金属钠块呢?”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由此我才深刻的感受到:知识如果按照某一种模式重复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只要稍作变化,效果就截然不同。
4记录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有一次我上课时,学生问及如下一道课后习题: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CO(m2) B H(m2) C NO(m2) D NO(m2)
答案显然选D,但有部分同学答案出人意料,选CD。理由是:用排空气法收集NO,会污染空气。在他们看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外乎如下两种装置:(图1,2)
学生的疑问使我不得不重新探究该题:设计了如下两种较完善的排空气法集气装置:(图3,4)
5写“再教设计”
高中政治是一门专业性、理论性都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高中政治课不仅要学习时事政治,还必须了解一定的法律基础和哲学思想,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学生需理解课本上既抽象又深刻的观点,使学生感到枯燥。高中政治课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教授做题经验,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生很难理解,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课堂显得沉闷、枯燥现象比比皆是。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政治课堂的高效进行了一些分析总结。
一、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一)教师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目的
高中政治课作为高考必考的一门科目,必须引起学生与教师对它的关注。高考简单来说就是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学生跟教师在面对高考时时候都应该弄清楚高考的目的以及考试内容。这样教师就能针对实际的情况对课堂的教学进行整改,加强政治课堂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标的前提下,现如今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多做资料搜集,只有教师明确高考的考试内容才能更好的传达给学生,教师应该针对高中政治课的特点,进行知识的整理,然后传授给学生,并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独自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二)高中政治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
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有很强的思想性,它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对政治课堂上各种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记忆。高中政治课堂内容分析了现如今的社会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且还介绍了一些不同的哲学流派、法律基础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思想独立的人。
(三)高中打造高校课堂的意义
学校产生的意义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服务的,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发展问题,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教育要能够全面的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所以,从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情况来看,高效的课堂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发展,高效的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如何打造高校高中政治课堂
(一)教师明确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明确教学目的,对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求有明确的计划。教师在课前进行备课的时候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课程的知识学习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框架。合理的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授知识。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科学的教授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针对高中政治学习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确保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师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能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自觉的进行学习。教师不应该用命令语气让学生学习。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力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教师在课余时间备课也应该积极思考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政治课本就枯燥乏味,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可以尝试创设一些情景教学,或运用现今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本来沉闷的课堂氛围轻松很多。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的学习热情。
(三)理论实践相结合
高中最终面临的还是高考,在高考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检验课程教学完成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标准。教师在课堂进行知识教授的时候还是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基础,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师应该紧紧围绕高考的考试要求,紧紧的把握住考点,将相关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适时的布置课堂练习,这样达到更加高效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可以发现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课堂的作用是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的知识。教师在改革政治课堂的实践中,应该对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之后进行适当改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多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全面构建高中政治的高校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胡国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与优化措施分析[J].教育界,2013,(14):28.
当今的课改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讨论教学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而言,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多元化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的连贯性强。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式讲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这种形势下,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过程的思维能力,面对问题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知识的讲解时,让学生就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展开讨论,讨论两个三角形全等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发现很多判断方法,诸如边角边、边边角、边边边等。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再让学生依据讨论出的判断方法,自己动手裁剪三角形。这样,通过探讨和观察,让学生在自主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而动手解决问题,一连串的探讨环节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探讨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
二、讨论环节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加之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使得不少学生完全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往往出现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开展讨论,把数学问题和知识点的巩固学习交给学生自行讨论。在讨论环节中,调动了所有同学参与,不管成绩优劣都可以加入讨论的行列中来。在讨论中,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出来,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借鉴这些理解加深自己的理解或改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把成绩差、不愿学习的学生也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为数学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合理的课堂讨论环节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同学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讨论环节的设置,加快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而是通过师生互助,做到知识的理解与拓展。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任务轻了,学生厌学情绪低了。而且随着这种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基于其模式上的优势,很多新的教学模式都产生了,诸如情境式教学模式,该种模式就是鉴于课堂讨论模式,并对其进一步地优化处理,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更好地组织课堂讨论教学,而且其实际教学效果非常好。此外,课堂讨论教学的成熟开展,促进了教师和教育部门更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基于课堂的讨论教学优势,把课堂讨论教学更加多元化地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四、讨论环节的设置,加快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牵引”式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缺乏,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而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开展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初中生都有好奇、爱动的个性特点,但在学校学习中由于各种约束,使得其在课堂上畏于发言,不敢提出自己对知识的思维理解,更很难主动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错误,而通过课堂讨论,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薄弱处。同时,在讨论课上,学生都积极发言,不再畏惧犯错误。一些害羞的学生也不再只是沉默,而是和别的同学展开激烈的论述。因此,课堂讨论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
随着讨论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开展,其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32-010
物理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去培养学生,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和将来应对社会上各方面的挑战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已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拓者,教学过程就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设计好每一节课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带着问题,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度开发的直接体现,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实践经验对此深有感触。
一、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认真探究,从而针对某个方面提出问题的思想准备。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而实际上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本身就是个大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用既定的方法和思路或者某个数学公式就能实现突破,而对于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好问题,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开放性思维,怎么说呢?这或许就是聪明和不聪明的界限。笔者在初中物理关于比热容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就发现在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时,只要学生注意Q=cmt公式中对应物理量的同一性和物理意义,就能顺利解题,往往形成了一个固定思维,固定模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是很容易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导入比热容概念却是相当困难的,书本上从盛夏海边的感官现象来导入新课,怎样反映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同是取决于物质的种类不同的本质上,就需要学生敢于大胆地想、说,敢于预设问题,分析变量。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控制变量的知识和意识,必然会去想这个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物理量和不同的物理量,而白天在同样的太阳照射下能不能预设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能不能预设二者的质量大体相同,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思想意识,是敢不敢想,敢不敢去大胆预设问题的质疑能力,当然如果学生有这样类似的生活经验可能预设更加简单,上面的难点解决之后对于晚上海水和沙子的温度高低就能够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如此才能轻松的进入这个渠道,水到渠成。
二、问题深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经常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因此就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有针对性,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肤浅。实际上设计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核心价值在于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和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学习活动。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这其实就是我要学和要我学的实际改变模式。因此问题的深度、难度就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所在,太难反而会适得其反,使课堂一潭死水,太容易又会造成为了问题而问题,失去探索的兴趣。笔者在关于固体压强知识的教学时,就用两手指拿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尾,问笔尖和笔尾对两手指的压力谁大谁小?学生一听很高兴,乍一看笔尖大,仔细一想又不对,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果笔尖大那么它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会把手指钻个孔啊,可是,两个力不一样大,为什么两个手指感受的疼痛却不一样,马上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大家积极探索起来了,于是教师可以顺势提出如果两个力不一样大时运动状态就会改变,那么笔中间就会自然鼓起来了,学生当然回答不可能,除非有超能量。课堂更加热闹了,参与程度、积极性更高了,于是教师又提出笔尖和笔尾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恍然大悟,如此笔者既可以轻松的解决问题又可为下一个知识点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三、问题的情境
物理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而学好物理知识又是为了很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它的情境,它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空中楼阁,更不是镜中花、水中月,这样的问题只能是空洞的、毫无价值的,也就失去了提出问题的必要性。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提出想法。这种理论可追溯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的问题教学法和谈话法,而布鲁纳则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具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至关重要的价值,是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敲门砖、实心锤。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解决教得难、学得难的问题,使物理课堂充满乐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刻意识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