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09:27: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纲,总括了语文教学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建议。明确语文了教学的方向,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据可依,有律可循。这里我主要从新《课标》的修订来谈谈看法:
一、新《课标》性质的认识
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上都表述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表述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将“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分割开来。其实,“理解”和“运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理解”是“运用”的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形成。从“运用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理解”,它首先是读懂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从理解到的中心思想出发,回看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不同学段、不同文本的表达特点来看待“运用”,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恰当的语言材料;其次,能运用从文本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只有将“理解”和“运用”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走在路上 听到琴声 惊喜
走近茅屋 听到对话 感动
走进茅屋 弹奏一曲 激动
再奏一曲 陶醉
离开茅屋 记录下来 创作
在这个文章线索中,地点的变化是学生阅读之初获得的,事件的发展是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情感的线索则是在深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之后获得的,他们在横向上形成了一种关联,在纵向上呈现渐次深化。以情感的深化发展来反观文章事件的安排,可以发现,作者每一个阶段性事件的描述,都是围绕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进行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上板书的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感悟到“如何根据情感发展的表达需要,选择相应的事件,安排叙述的顺序。”
而这,正是叙事性文章典型的结构规律之一。
二、新《课标》增加的新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学习语文基本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了学生学习语文基本方法的训练,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在解读新《课标》时说:任何方法没变成习惯就没用,成习惯、成自动化才能有收获。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2、适当减轻学生负担,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减少,提倡“多认少写”.多认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知更多的字词。少写则意味着讲究书写质量。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要求,一、二、三学段,每天语文课都要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注重写字姿势、练字效果。
3、更加注重写字练习与书法的学习。
关于识字、写字要求的调整,是为了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滕春友老师在解读这次课标的调整里指出: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字情况也很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很多老师的字也不行。三是有的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目前我们高段的书写情况也不够理想,涂改、书写浮躁、错别字等现象较为突出,需要引起重视。
4、阅读教学有了新理念。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特别要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而小学阶段不少于170万字。小学低段因识字量的限制,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5万字。中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40万字。而高段,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阅读的速度也有所提高,阅读总量则要不少于100万字。高段的阅读量是低中两段总和的两倍。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我们高段引导学生阅读应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当前我班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天晚读30分钟,平均可以阅读5000字左右,高段两年,完全可以达到新《课标》要求,如果老师有时间,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些摘抄,写点读后感。所以老师应加强对每天晚读的重视和指导。
“少做题,多读书。”看似学生训练少了,但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固本培元,学生自然提高。韩兴娥老师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佐证。
“读好书”,则是要求学生多读些有用的书,特别是文学类的书。目前,我在班上发现很多学生会看《爆笑校园》(主要内容是如何整蛊老师、和老师斗心思)、《斗罗大陆》(充满玄幻、迷离色彩)等书籍,当下各类图书满天飞,特别是一些作者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甚至会将一些成人类的笑话写进青少年图书里,比如我班学生的一本书里就有“猪八戒向嫦娥求婚,嫦娥向猪八戒索要金银的打油诗。”很势利、很庸俗。这就是部分家长给孩子买书,没经过把关的缘故。这也值得我们重视。
“读整本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作为小学生是没有太多整合能力的,读书、学习课文只知晓只字片言,眼中只有单篇,没有整本书的概念,会影响到学生长远的发展的。读整本书不只是一个观念问题,它更是一个可操作的实践问题,我们在指导过程中至少要注意:
[L](1)保证阅读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晚读时间。[/L]
[L] (2)学生要有兴趣,要重视交流。我们五年级本学期的必读书目中,有曹文轩的作品,我就利用周二至周四,每天下午口算课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读我精选的片段,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有提高。我要求学生每两天摘抄一次,然后两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进行一次交流,来加深学生对所读书籍的认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L]
5、写作教学方面,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其实,大量的识字、阅读也是在为写作铺平道路。人们都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欲望,小学生的表达欲望更强烈。如何让学生内心的表达转化为丰富的书面习作,关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构思,学会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真实、自由地表达。从而使学生明白该怎么写、有内容写。在指导写作时,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以便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写作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写作教学还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还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三、新《课标》中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1、默读。阅读教学常常是朗读与默读交互使用,双管齐下。默读、默思对文字的意义才能做到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默读与默思相互结合。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同时学生还要学会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学写常见应用文。从张主任那里得知,有一些步入初中的学生到现在连个留言条都写不好,可见学生平时的训练不够。这些应用文,是日常生活中必要具备的一种技能,应当将这种练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去。迟到了,自己写一张规范的请假条,有事写张留言条,同学之间借东西,写张借条。只要我们老师重视到了,平时多进行这方面鼓励、提示,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3、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双方的。
教师方面: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学生方面: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于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先学后教”,学生先进行自学,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合作过程,是学生展示自己自学成果的过程,有了展示,就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突破教学重难点、催发新认知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层次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得,既能保证差生的提高,又能促进优生的发展。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就低不就高。整个过程,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纲,总括了语文教学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建议。明确语文了教学的方向,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据可依,有律可循。这里我主要从新《课标》的修订来谈谈看法:
一、新《课标》性质的认识
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上都表述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表述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将“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分割开来。其实,“理解”和“运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理解”是“运用”的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形成。从“运用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理解”,它首先是读懂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从理解到的中心思想出发,回看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不同学段、不同文本的表达特点来看待“运用”,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恰当的语言材料;其次,能运用从文本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只有将“理解”和“运用”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走在路上 听到琴声 惊喜
走近茅屋 听到对话 感动
走进茅屋 弹奏一曲 激动
再奏一曲 陶醉
离开茅屋 记录下来 创作
在这个文章线索中,地点的变化是学生阅读之初获得的,事件的发展是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情感的线索则是在深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之后获得的,他们在横向上形成了一种关联,在纵向上呈现渐次深化。以情感的深化发展来反观文章事件的安排,可以发现,作者每一个阶段性事件的描述,都是围绕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进行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上板书的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感悟到“如何根据情感发展的表达需要,选择相应的事件,安排叙述的顺序。”
而这,正是叙事性文章典型的结构规律之一。
二、新《课标》增加的新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学习语文基本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了学生学习语文基本方法的训练,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在解读新《课标》时说:任何方法没变成习惯就没用,成习惯、成自动化才能有收获。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2、适当减轻学生负担,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减少,提倡“多认少写”.多认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知更多的字词。少写则意味着讲究书写质量。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要求,一、二、三学段,每天语文课都要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注重写字姿势、练字效果。
3、更加注重写字练习与书法的学习。
关于识字、写字要求的调整,是为了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滕春友老师在解读这次课标的调整里指出: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字情况也很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很多老师的字也不行。三是有的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目前我们高段的书写情况也不够理想,涂改、书写浮躁、错别字等现象较为突出,需要引起重视。
4、阅读教学有了新理念。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特别要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而小学阶段不少于170万字。小学低段因识字量的限制,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5万字。中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40万字。而高段,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阅读的速度也有所提高,阅读总量则要不少于100万字。高段的阅读量是低中两段总和的两倍。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我们高段引导学生阅读应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当前我班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天晚读30分钟,平均可以阅读5000字左右,高段两年,完全可以达到新《课标》要求,如果老师有时间,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些摘抄,写点读后感。所以老师应加强对每天晚读的重视和指导。
“少做题,多读书。”看似学生训练少了,但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固本培元,学生自然提高。韩兴娥老师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佐证。
“读好书”,则是要求学生多读些有用的书,特别是文学类的书。目前,我在班上发现很多学生会看《爆笑校园》(主要内容是如何整蛊老师、和老师斗心思)、《斗罗大陆》(充满玄幻、迷离色彩)等书籍,当下各类图书满天飞,特别是一些作者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甚至会将一些成人类的笑话写进青少年图书里,比如我班学生的一本书里就有“猪八戒向嫦娥求婚,嫦娥向猪八戒索要金银的打油诗。”很势利、很庸俗。这就是部分家长给孩子买书,没经过把关的缘故。这也值得我们重视。
“读整本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作为小学生是没有太多整合能力的,读书、学习课文只知晓只字片言,眼中只有单篇,没有整本书的概念,会影响到学生长远的发展的。读整本书不只是一个观念问题,它更是一个可操作的实践问题,我们在指导过程中至少要注意:
[L](1)保证阅读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晚读时间。[/L]
[L] (2)学生要有兴趣,要重视交流。我们五年级本学期的必读书目中,有曹文轩的作品,我就利用周二至周四,每天下午口算课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读我精选的片段,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有提高。我要求学生每两天摘抄一次,然后两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进行一次交流,来加深学生对所读书籍的认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L]
5、写作教学方面,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其实,大量的识字、阅读也是在为写作铺平道路。人们都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欲望,小学生的表达欲望更强烈。如何让学生内心的表达转化为丰富的书面习作,关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构思,学会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真实、自由地表达。从而使学生明白该怎么写、有内容写。在指导写作时,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以便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写作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写作教学还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还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三、新《课标》中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1、默读。阅读教学常常是朗读与默读交互使用,双管齐下。默读、默思对文字的意义才能做到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默读与默思相互结合。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同时学生还要学会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学写常见应用文。从张主任那里得知,有一些步入初中的学生到现在连个留言条都写不好,可见学生平时的训练不够。这些应用文,是日常生活中必要具备的一种技能,应当将这种练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去。迟到了,自己写一张规范的请假条,有事写张留言条,同学之间借东西,写张借条。只要我们老师重视到了,平时多进行这方面鼓励、提示,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3、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双方的。
教师方面: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学生方面: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于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先学后教”,学生先进行自学,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合作过程,是学生展示自己自学成果的过程,有了展示,就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突破教学重难点、催发新认知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层次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得,既能保证差生的提高,又能促进优生的发展。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就低不就高。整个过程,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随着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多媒体手段越来越多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广大教师打造生动课堂的得力助手,笔者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将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能极大地提升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也为广大教师提供更便捷的演示手段。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从单纯的文字到丰富的图像视频,多媒体手段给语文课堂带来的不仅是海量的信息,而且有更形象的直观感知。相对于过去的一些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更多的教学补充信息,让语文教材变得生动丰富。
二是有效地活跃语文教学课堂。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教学中的枯燥乏味一扫而空。学生都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教师的演示,参与教学互动,整个课堂氛围更热烈。多媒体手段的引入如同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使教学氛围更活跃。
三是显著地紧凑语文教学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只有短短的40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应当进行高效精练的运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大量板书占用不少时间,导致教学互动时间受到挤占。引入多媒体手段后,除了必要的精练板书之外,其他内容都可以在投影上进行演示,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节约时间,语文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显加快。
二、立足语文教学需求,积极发挥多媒体的促进作用
1.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导入,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明显。多媒体的演示导入有别于教师的三言两语导入,使学生在教学一开始就怀着浓厚的兴趣,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探究的欲望。在《黄果树瀑布》教学中,笔者以一段黄果树瀑布的视频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黄果树瀑布。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美丽的景色赞叹有加,接下来带领学生进入新课讲授环节,孩子们的兴趣被有效激发起来,注意力从多媒体演示顺利转移到接下来的学习探究活动之中,这种浓厚的兴趣伴随着整节课的教学。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导入环节中运用多媒体,直接对学生进行强烈的感知体验,让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具有眼前一亮的震撼感,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体现教学改革对语文导入环节的优化功能。
2.课堂互动环节补充形象信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要积极策应教师的启发,或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课堂互动要借助丰富的教学信息作为基础,否则学生无论是思维的深度还是交流讨论的广度都有所限制。笔者在这一方面重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用多媒体为教学课堂补充生动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围绕教材内容而搜集整理的关联知识,补充到课堂上可以使语文教材更生动丰满,学生的视野得到显著开阔。在《奇妙的克隆》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克隆技术的由来、当前发展的现状,以及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来龙去脉,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克隆技术的内涵。这样的形象演示让学生对克隆这一高科技研究成果有更浅显直观形象的认识,无论是分析教材还是交流讨论环节,学生都能够有话可说,正是因为有多媒体补充的形象信息,课堂才能更生动丰富。
3.思想教育环节营造浓厚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发挥多媒体在这一环节的促进作用,通过多媒体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例如在《海伦・凯勒》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位盲女作家的感人事迹,感受她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的百折不挠精神。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配乐朗诵,将学生带入这位主人公起伏跌宕的人生之中,感悟其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意志。多媒体辅助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教材内容之中,达到人文合一的效果。多媒体还可以通过场景再现等方式,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让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更有效的体现。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氛围,都需要讲究运用的恰当时机,在恰到好处时运用,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4.服务课堂环节紧凑教学流程。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除了激发兴趣、补充信息和营造氛围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是使语文教学流程更紧凑。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的思考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对教材分析中应当重点强调的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帮助学生直观的记忆感知。此外,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快速演示,达到高效推进的效果。鼠标轻轻一点,所要提问的问题、选择的答案跃然屏幕之上,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可以在接下来的媒体演示中加以体现。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操控鼠标,整个屏幕可以出现礼花四射的场景,加上一些激励性话语,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营造浓厚氛围后,整个教学节奏更快,学生投入程度会更高,整个语文教学流程达到井然有序的效果。
三、几点思考
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深刻研究的课题。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积极倡导自主设计制作。成品课件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制约性,而教师自主设计和创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和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更紧密地结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要准确定位信息媒体角色。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促进功能,又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使多媒体辅助作用的发挥和师生互动作用的体现有效结合。
[关键词]教学;困惑;探索;对策
目前,全国的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我们教师更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新课改理念。然而,通过我们基层教师近两年的新课改实施体验,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伴随新课改的一度推进,却产生的诸多困惑,致使我这位小学语文教师,时时有种凌驾于新课标课堂而无法适从的感觉。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这些困惑,一天得不到解决,教育部推进实施的新课改理念也就一天得不到突破,语文教学的意义更将随之付诸东流了。所以,它们如鲠在喉,必须得说出来,望各位资深同仁能予以“解惑”。
首先,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不够用。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通过方法驻点学生勇于探索,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可是,在一个班级中,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动起来,一节课的时间就到了,学生发言时间少,老师的个别指导难以开展。这样就是使得学生的个体体验不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失效。
其次,怎样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而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课堂上只有少数同学能参与,其余学生仍是被动,似乎“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于是,就成了我们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虽然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也能常见诸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审视当下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现实,甚至去了解那些常年司职小语的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存思惑。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流程化的现象,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教学。一般的教学流程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本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教学流程更像是一个固定程序,学生在固定的模式中,限制了思维的发展,不利于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对于教师来说,每天重复上述步骤和流程,久而久之,就会觉得枯燥,进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虽然有固定的流程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但长此以往,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其次,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在意自己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没有考虑到本课教学设计是否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旁观者,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学习效率自然不会太高[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对于创造来说,它并不需要特定的场所和时间,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能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进而使他们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学生的未来是光明的、未知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不能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发展力,要使用陶行知教育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创造,鼓励学生创新。除此之外,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使用,从而促进自己教学的进步[2]。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对学生起教育作用,因此,学生在生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生活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作用,应该充分利用来自生活和社会的素材,指导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更多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社会、感知生活。语文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在和生活的接触中获得知识,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体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入的思想[3]。
(二)解放儿童的思想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强调,要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他认为,儿童的头脑、双眼、嘴巴、空间、时间等都应该进行全面解放,要充分发挥创造教育的最大作用。第一,要解放学生的头脑,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陶行知先生认为,在创造过程中,儿童可能会被迷信、曲解、幻想等束缚,要把他们从以上现象中解脱出来,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和课本挑战,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第二,教师应该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总是要求学生静坐、静写,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双手被束缚,甚至创造力也被束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秋天捡校园内的落叶,然后做成树叶贴画,培养学生的审美内涵;也可以让学生描摹字帖,感受文字的魅力。第三,要解放儿童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学时代已经过去,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周围事物的美好,如在清晨、傍晚欣赏周围的美丽景色等。第四,解放学生的嘴巴,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语言是创造的根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例如,在问题回答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积极思考、大胆回答,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从而实现学生的言论自由,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发问,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不能扼杀学生提问的需求。第五,教师应该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课程繁重、作业太多、考试频繁,是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习压力,有的家长还为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这样,学生很少有娱乐、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因此,教师必须要解放学生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4]。
(三)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拓宽学习的空间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陶行知先生认为,以前的学校更像是一个鸟笼,在鸟笼似的学校束缚下,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满足不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大他们的眼界,发掘他们内在的创造力。事实上,并不是只有课外兴趣班才能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更好的课堂在社会和自然中,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近自然,切身感受社会文化、自然文化的内涵,使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学习空间得以拓展,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沿着小学语文课改的新方向,我一路追寻,总想触摸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真谛……
【实践一】在热闹中走偏了方向 星期一 雨
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桂林山水》一课。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连串桂林山水精美的风光画面,画面在流动,音乐在流淌,学生很是欢喜。我还组织了个到桂林游一游的游戏活动,学生激情高涨,兴奋异常。这两个环节几乎占去了30分钟时间。整个教学过程在热热闹闹中结束,师生皆大欢喜。
课下,我拦住几个学生问:你们觉得这节课有趣吗?学生眉飞色舞,说课堂中有好听的音乐,有优美的画面,有有趣的活动,怎么会没有趣?我再问,那你们说说,你们从这堂课中学到了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吃一惊,除了那些美丽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外,竟然说不出个所以然。
研讨会上,大多数教师对我的课大加赞赏,认为我的课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热闹。但也有教师觉得,课堂上过分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多地注重形式,课上得太花哨,有些像语文实践活动课,甚至还有些像思想品德课,这样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不会有什么提高。语文课程这样上,于学生、于教师的成长都没有多大的益处。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皆大欢喜的课,学生却没有收获?为什么会有教师持这种批评态度?我原以为,学生会在音乐与画面所营造的美感中深切体会到桂林山水所蕴含的美,会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并陶冶情操。可是,也许是画面太多,或许是游戏太吸引人,或许是课堂太热闹,学生目不暇接,他们的目光只锁定在对画面的欣赏上,学生的兴趣只集中在活动的参与上,而无法用心去体会桂林山水所传达的美,无法用心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折射的魅力。我想,这堂课的失败在于我过多的运用画面与活动,忽视了对文本的解读,学生无法静心去感悟语言文字所传达的美感,也无法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对的,但过分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势必导致知识能力目标的缺失。
这时,我突然忆起教科所张晓华老师的一句话:“语文姓语,要紧紧抓住语用这个核心,不要让语文教学偏离目标,走进了别人家的菜园地。”也许,这恰是我这节课失败的注脚吧。
【实践二】工具性压制了人文性 星期二 阴
又是公开课,我选择了人教版第八册《鸟的天堂》一课。这次,我吸取了教训,特别重视语文的运用教学,重点是对文段的仿写。整个教学流程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写得很认真,也的确写得不错,应该很是符合我的心意。可是,我总觉得,课堂上总像少了点什么。
课下,与学生交流,学生也觉得自己的确掌握了不少知识,可总觉得这样上课让他们提不起兴趣。
在课后的研讨会上,教师的看法倒是一致的,整堂课注重了知识的传递与训练,但没有语文的性味。长期这样的话,他们除了做知识的容器外,是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当然更不会爱上语文。
说实话,我自己也觉得,这课上得不是个味道。首先是课堂气氛沉闷,课上得比较压抑,总觉得少了一种灵味。过分强调知识能力目标,过多地注重技能的训练,对鸟的天堂的这种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的美却没有让学生去深切感受。课上,学生是在纸上沙沙地写了不少,可于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美的体验,对
文字所传达的人文意识、生态意识该是多么模糊,这该是个多大的遗憾啊!或许,这次,自己过分追求知识能力目标时又回到了
应试教育的老路。语用教训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这时,我真的感觉很茫然。
【实践三】走进语用教学新天地 星期三 晴
今天,县教科所小学语文专家来我校开展语用教学专题研讨展示活动,我执教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秋天的雨》一课。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文章以童真的语言,从秋天的色彩、香味、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我牢牢把握语用教学原则,设计了品读语言感受意境美、体味词语感受色彩美、研读句子感受语言美、迁移仿写创造生活美四个环节。课堂上,抓住色彩、气味、声音的关键词语,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生成,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美好形象。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学生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韦芳(1969-),女,广西河池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一、问题提出
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这种培训结束学习即结束的现状仍较普遍,效果不尽如人意。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如何‘育已’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1]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2]423。据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求”路径———教育阅读,教师的发展才能由“被发展”真正走向自主发展。
2014年上半年,上海教育工会等相关单位发起面向上海17个区县4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411名教师的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群体的阅读现状不乐观,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如何?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视角,我们对此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样本来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长美、明伦等9乡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镇等4乡镇)、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部分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河池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学员100人(东兰县、凤山县各50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语文教师28人。样本学校中有城区小学、乡镇小学、村完小3种类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问卷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阅读时间、阅读积累、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影响阅读因素5个维度以及开放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回收率为92.2%。同时选择不同年龄段的10余名教师进行访谈,深度剖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相互印证,以期为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策略提供支持。
三、结果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1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332人中,城区、乡镇、村完小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9.0%、59.3%、21.7%(乡镇、村小教师占81%);女教师、男教师分别占73.2%、26.8%;壮族、仫佬族、毛南族、瑶族教师占89.5%;汉族教师占10.5%。10年以下教龄教师占21.7%;11~25年教龄教师占55.4%;26年及以上教龄教师占22.9%。
(二)教师工作任务重
表2数据显示,教授3门和3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每周课时数(课表安排)在16~20节的教师占31.0%;21节以上的教师占11.5%。访谈中得知,教师们普遍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压力来自教授课程门数多,兼任班主任、内宿生管理工作等,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
(三)教师教育阅读常态情况
1.阅读时间少,阅读积累少
表3数据显示,每天零阅读的教师占9.3%。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教师占50.6%;阅读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的教师占35.3%;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教师占4.8%。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阅读的印象最深的教育教学类、人文类书籍”的调查中,写不出1本书的教师有227人,占教师总数的68.4%;能写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13人次;能写出《赏识你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各有12人次;能写出《爱的教育》有10人次;能写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班主任工作漫谈》《用心灵赢得心灵》各有6人次;能写出《给教师的建议》《跟窦桂梅学朗读》《窗边的小豆豆》《文化苦旅》《不跪着教书》等49本书籍的各有1人次。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自费订阅或经常阅读的教育教学类期刊”的调查中,写不出1份教育教学类期刊的教师有141人,占教师总数的42.5%。能写出《广西教育》《河池教育》分别有130人次、175人次;能写出《小学语文教师》有13人次;能写出《班主任》《创新作文》《小学教学参考》《基础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各有5人次;能写出《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作文周刊》等14种期刊各有1人次。令人感慨的是,16人次的教师写经常阅读《河池教研》,殊不知《河池教研》已于2004年第1期升级改版为《河池教育》。
与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相比,受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逾六成两年时间阅读不足1本书;逾四成教师两年时间没读过1本教育教学类期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要求小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而担当小学生课外阅读引领者与培养者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令人堪忧。
访谈得知,教师主要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阅读面窄,阅读具有功利性。读书与不读书,学校不考核,缺乏阅读氛围,因而阅读兴趣、阅读愿望不强。一些教师评上了职称,四五年都没聘任,得不到相应待遇,阅读动机不足。访谈的十余位教师中,只有1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有阅读计划。可见,有明确阅读目的、阅读计划的教师太少了。
2.阅读方法单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数据显示,在阅读方法方面,阅读后有时做摘记与评注、偶尔做、从不做的教师分别占40.4%、41.0%、11.1%。只有7.5%的教师养成阅读后做摘记和评注的良好习惯。经常阅读、偶尔阅读、从不阅读的教师分别占28.3%、68.4%、3.3%。在“教师不读书现象观察”中,认为教师不读书现象非常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严重的分别占27.4%、43.4%、13.0%。可见教师不读书的现象严重。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数据分析与阅读现象的观察中,可看出大多数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
数据显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两大因素是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分别占41.0%、36.2%。访谈得知,教师对《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教师教学写作360°》等最新的教学书籍,都没听说过书名。教育部门下发的图书,多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书籍较少,教师想买书也不知道有哪些好书。图书资讯、阅读引导成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因素之一。
四、研究结论
结合数据分析与访谈,我们发现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主客观原因。主观上,教师自身缺乏阅读动机与自觉阅读意识,表现在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每天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积累少,阅读方法单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客观上,教师工作任务较重,没时间、精力读书;供教师阅读的专业书籍、专业期刊匮乏,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重要途径”没有形成共识,没有相应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引领,因而在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阅读动机、阅读情感与兴趣。
五、讨论与建议
教师教育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师所处工作环境———学校的读书制度、教研制度、激励措施等这些外部支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要以教育阅读为最主要的切入点,引领、激励、支持教师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一)以优秀教师案例引领小学语文教师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近年来,学界在探索“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基础上,其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教师爱上书籍,终生与书籍为伴,是教师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2]7。为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笔者通过以下两方面引领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首先,以窦桂梅、王崧舟、闫学等小学语文名师持之以恒读书践行自主发展的案例,以及自身教育阅读的现身说法,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教的是底蕴[5]30,底蕴是书堆起来的”[5]39。领悟到“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换言之,就在于是否读书,读些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6]220。教育阅读只有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教师才可能自觉静下心来阅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其次,引领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借助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三味书社”[7]的“书坛动态”及“爱书吧、书香舍、心灵书屋”等网上教师读书资源引领、推动教师读书。小学语文名师专业成长经历、“三味书社”教师的个人读书计划、好书推荐、读书故事的鲜活案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阅读是可行的、有效的。优秀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与高超的教学艺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阅读生活,教师只有坚持读书才能实现持续有效地发展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二)定期开展学校读书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交流
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许多优秀学校管理者都倡导教师的教育阅读。清华大学附小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教师,教师不读书,是一种工作的渎职;教学领导不带领老师读书,也是一种失职”[8]。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我到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当校长,给老师的见面礼就是送给大家人手一本书,书名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们读了一个学期”[5]41。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闫学,成立了“渐渐”教师读书会。在“‘渐渐’教师读书会成立仪式上,我给每一位老师发了新书,有帕尔默、钱理群的书,也有我自己写的书。我相信,只要先读起来,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渐渐'成长之路”[9]。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应通过开展学校读书会形式,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教师读书与交流。
相比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学校读书会“以教师的自愿、自主为基础,运用各种资源以阅读、讨论、思考、分享以及深度对话等团体学习方式,以定期或不定期聚集为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师教育活动’”[10]。学校读书会由于学习内容自定、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场所灵活,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经济性与终身性的特点,既符合成人学习理论,又缓解工学矛盾,可提高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为此与两所小学校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学校读书会。首先,推荐专业期刊与教育阅读书目,校长引领建设“教师书屋”,为学校读书会的开展提供阅读资源。专业期刊方面推荐征订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等十余种期刊;教育经典著作方面推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等十余本书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专著方面推荐阅读周一贯、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十多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60多本专著;名师博客则推荐阅读王崧舟名师工作室、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薛法根博客等;至于师生共读书目,第一学段推荐《我爸爸》(绘本)《神奇校车》等10本书,第二学段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12本书,第三学段推荐《草房子》《小王子》《不老泉》《地心游记》等14本书。
其次,组建学校读书会,形成教师阅读共同体。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任教学段,将其分为低、中、高年级3个读书会。采用会长管理制度,每组6~15人,每月聚会1次,每次聚会2小时左右。聚会场所灵活,可以是教师办公室、学校会议室、图书室或户外草地。每个读书会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根据实际需要共同规划章程和各项活动。设会长、副会长各1名,负责制定读书会实施计划,如主题书籍阅读的选定、讨论方案的设计、时间地点设置等。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长、副会长可由读书会成员轮流担任。一般采用导读、分享、讨论的组织流程。
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创设交流平台。具体运作流程为:聚会前,会长推荐导读,成员进行主题书籍或相关主题文章的阅读,激发成员阅读兴趣。阅读聚会时,会长组织成员依据讨论提纲进行阅读经验、阅读成果的分享、讨论,最后会长做总结,提出下次读书会阅读主题。聚会后,鼓励成员将阅读心得与感受记录下来,撰写读书随笔或读后摘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对我而言,《人民教育》也已陪伴了我近30年,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杂志中的思想、策略和方法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我的实践样态”[11]。笔者认为,读书会成员在主题阅读、对话分享的小团体学习中,彼此也会成为他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他人”,这种工作嵌入式的读书活动,深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愉悦的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知识、经验与技巧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以反思性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成果运用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2]。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教师的教育阅读不仅仅是增加学科知识储备,领悟先进教学理念,还应该将阅读成果运用于审视、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师只有在新观念与新行为形成关联,并能自我设计、践行、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育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与阐述这些经验时,才能称得上是自主、自觉的教育实践者”[13]。学者周坤亮认为,“跟进和反馈促使着教师实践的持续改变;专业发展也需要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给予教师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机会”[14]。据此,学校管理者应引领小学语文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开展反思性教学,将阅读成果转化运用于实践。例如,宜州市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引领教师阅读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以及张祖庆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等书籍与文章,像叶澜教授所说的“学习的目的不是搬现成经验到自己的学校做,而是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这个经验适合我的学校吗?”[15]学习后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小学中段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优化一节课而展开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研修活动,研究成果主要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样式’呈现”[16]。具体操作如下:研读管建刚、张祖庆名课教学实录与视频,确立《人物对话描写训练———提示语的妙用》课例,教师集体备课,一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课堂观察,根据实践效果反思评价,再修订教学方案,反复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探索出“精彩句段品一品(展示厅)———火眼金睛改一改(诊疗室)———改文句段赏一赏(进步榜)”的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在整个课例研究中,学校管理者参与其中,既了解教师知识经验转化情况,又进行点拨与引领,有效促进教师新的教学实践形态的诞生,同时更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能将阅读所得新理念与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结合,借助反思、研究、体验,理解与认同先进教学理念的效用,使之真正内化为具有个体意义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理论,从而拓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44-01
一、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微课在教师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不仅可以为情境创设提供信息资源,还能形成新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及监控的能力。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过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微课程的设计、录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更加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过程。在教师设计、录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精练语言、知识点,还要对教学设计本身进行重组再设计,这个重组再加工的过程更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更具互动性、针对性的服务。微视频的选题需要将知识点进行分类、筛选,这个过程不仅考察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也能够更好的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微视频的课件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课课件,其设计思想从传统的“辅助教师讲解”转变为“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与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不断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独特思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良好的教学实施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协作能力、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等。微课虽短小精悍,但其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重组。微课不仅能够运用于课堂中的导入、新授、总结等教学环节,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查缺补漏。
二、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本研究根据对信息化能力结构的分析,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制定相对应的策略。
1、培训与激励并行,提高教师课前准备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课标及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的选择、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还要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任何一项计划或活动都离不开前期的设计,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种参照,更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规范。教师通过从选题、制作脚本的撰写到最终制作的过程,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证明,经过不间断的跟踪指导、培训和适时的头脑风暴,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这批优秀教师是专业的领先者,对推动教学改革有很大作用。教师理念的提升不仅要求教师有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渴望,还要通过外部激励策略提升其思想深度,例如可以通过定期、不间断的培训和适时的头脑风暴对教师进行理论灌输,还可以通过计入年终绩效评分等外部激励策略对教师进行督导。
2、技术培训与实践,提高教师课堂实施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需要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更多情况,这就对教师的信息化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课堂的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增加了诸多多媒体元素,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有些资源的使用可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甚至引起课堂混乱,这时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适时的将学生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更是一门艺术。本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对微课的各种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合理利用,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利用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共同进行课堂实例的剖析与研讨,不仅对教师的课堂实施有益助,还能够围绕教学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3、外部激发与内在自醒,提高课后总结能力
不论是信息化教学评价还是教学后的反思都能够让教师对课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通过比较课堂实施前后的反差,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外部因素如政策的激励,更加需要教师自身意识的提高。一个自我提高意识强的教师,其专业能力也会快速发展。个人的不断内省,才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保障,能够促使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增长经验,实现教学能力从模仿到创新阶段的迁移。
三、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必将在中小学兴起一股课程改革的风潮,甚至会对整个教育界产生影响。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因此,从个体零散的微课录制,到系统化、规模化的微课资源开发及应用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条件就成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条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台上站,学生台下听”的课堂氛围,则给学生、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小组协作,集体探究。教师则以陪伴者、组织者、协作者、指导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之中去。同时,教师要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到课堂,并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想怎样来朗读这段内容?”“你能结合生活体验,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真棒!”“你能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融入朗读之中!”“你的看法真有新意!”……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能够营造出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学习氛围,平等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破土发芽!
二、培育求异好奇心理,培养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精彩的生成利于高质量的预设,因此,要想预设得好,我们首先要认真研讨小学语文教材、挖掘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其次,在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才能确立好预设重点、创设好创设生成的情境。我认为,最能触动学生情感的课文段落、优美的词句,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值得研讨的问题,是最易引发联想的地方,可以展开想象的文字……教师应当抓住教学的预设点,如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点,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兴趣点,创设了学生的讨论焦点,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精彩起来、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比如,我在教学《荔枝》一课时,课堂伊始,我这样相机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课文重点写的是荔枝的形、色、味吗?”我再抓住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欲望,组织他们进一步地阅读、思考、讨论,在课文中进一步找寻答案。最后使学生明白,作者是在托物寄情,以荔枝为线索,并贯穿全文,赞扬了母亲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口语交际能力就是我们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精当交流情感、有效传递信息的一种能力。一般来说,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比较好。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加强口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目前口语教学现状
口语交际教学一般是在一个专题学习完之后进行。因此,在某些老师看来是附带性的学习内容,于是,在课时较紧的时候,口语课就被淡化,或者敷衍进行。于是,一厢情愿地把口语交际教学附属在识字、阅读、写作教学中。
另外,有些老师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我们在口语课缺少情境的创设,学生交流兴趣的激发,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如往往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图片,进行看图说话,课堂互动往往是单向的,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
因此,我们对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要求是“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但是因为我们老师仍主宰课堂,参与地往往是那些活跃的、喜欢表现的学生。而不少学生在口语课堂并没有获得必要的提高。因此,在低年级口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改进训练的策略,力求使训练富有时代气息。
二、领悟口语教材意图
我们苏教版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由“教学提示”和“情境图”组成,其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编写的。“教学提示”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流程,而“情境图”则为“口语交际”提供口语交际的话题与口语交际小环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思考这些教学内容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如二年级下册中的《学会祝贺》,教材中国提供的是“学会向老师祝贺”,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学会向不同的身份的都会祝贺。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情景,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他们真真的掌握交际的本领。
三、提高课堂效率途径
语言是我们交际活动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要养成学生口语交际的各项能力,如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文明沟通与交往等。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口语教学中就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主动去说,灵活地讲。
1.创设合理情境。
我们的口语课堂教学需要故事引领,问题启发,生活事件点燃。这些都是情境,因此,我们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交流与交际,他们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如教《学会请求》时,我故意提前到班级,然后让班级一名不善表达的学生到办公室帮我从袁老师那里把教具借过来。在课堂,我把我对这个学生的请求复述一遍,然后,让这名学生说说他是如何跟袁老师提出借教具的请求的。这样,让学生们都感受的提出“请求”要有礼貌,注意语言的恳切,提出请求要清晰、明白等等。
也可以借助生活让学生感受请求的口语表达。如袁皓文同学在家做作业,他爷爷和客人在客厅大声交谈,这时候,袁皓文应该怎样去跟爷爷提出请求呢?会怎么说呢?于是,学生们转换角色,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怎样向爷爷请求”的问题。
另外,在口语交际的课堂,让学生进行表演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问路》的学习时,让一些学生扮演外地人来“问路”,随机地让一些学生进行回答;这样锻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2.深挖教材资源。
小学生低年级好奇心强。因此,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多问些为什么,对口语教材内容进行深挖。如三年级下册《小白兔采蘑菇》这一看图说话教学时,我们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图片,根据几幅图的关系说说组图要表达的内容。一般来说,学生经过老师的指点都能把握图画的内容,也能有条理地说出来。但是,我要学生想象,兔妈妈有没有更好的做法让小白兔知道“鲜艳”的蘑菇是有毒的?这样的毒蘑菇有没有其他用途等等。这样,我们的学生能在看图进行口语表达时,更有深度和广度。
另外,我的阅读课文也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的素材和资源。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通过文章中的词语、句子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一年级下册《小雨点》一课学习时,我们可以就“我也是一颗快乐的小雨点,我想落在柳条上,在柳条上荡秋千”。让学生思考“我想落在雨伞上”、“我想落在窗户上”、“我想落在竹叶上”,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子进行思考和表达。而一些课文可以让学生续写或扩写,这也是一种口语表达的训练方式。
3.激励评价机制。
学生的性格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口语课堂学习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口语课堂要表扬哪些表达欲望极强、表达效果好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更要鼓励哪些沮丧的、有自卑感的学生,因为一些口语表达能力不够好的学生会答非所问、表述不清、没有逻辑,这样他们就感觉自己不如别人,生出自卑感。这时候,我们就要肯定他们在回答中的表现,比如积极、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新颖独特等等。如此,加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热情,不让他们因回答失误而有畏惧的情感。
总之,小学生口语交际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参与热情,采用合适的情境,坚持全面培养,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57-01
许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只注重小学语文讲读课的教法,不管是教学研究还是公开教学,亦是如此。而对于阅读教学这一块,仍沿用过去讲读课的教法,致使教师精力承受不了,学生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通过翻阅有关资料,总结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把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法归纳为四种,即:诵读法 ― 导读法 ― 讲读法 ― 练习法。这四种方法始终贯穿的一条红线仍是以“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获得新知、从“读”中获得感悟、提高水平、培养能力。在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中,阅读课文几乎占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无疑是摆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但反思课改以来,却有了开始批判阅读课丢失了“语文味”的声音,有些教师在此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变得盲目和浮躁;也有少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结果带来了“迷失在课件制作里的语文教育”,很多教师上课前总是忙碌地埋头于电脑前,驰骋于网上,丢失了一个语文教师应做的基本工作。阅读教学中一个语文教师应做的基本工作是什么,这可以从阅读教学的本质谈起。我个人认为,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引领学生读文本,边读边积累;引领学生读懂文本,边读边归纳技巧和方法,体验文章的情感。教师的作为在于:要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选好课文阅读的突破口,理清课文的解读思路,组织好教学对话。
一、品味语言艺术
阅读教学的根本还在于对语言的研习。韩军先生强调,语文应该特别注重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要围绕学生,扎扎实实地训练语言。新课标的两个关键词“感悟”、“体验”,无一不是建立在充分诵读基础上的。我一直强调书必须仔仔细细地读,读其义,读其情,读其理。细细地品,静静地悟,方能入脑,入心,这样才会“读进去”,才会“读出来”。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更要让学生“读出问题”。如《散步》一文,如果摈弃了语言的涵咏品悟,学生获得的也只是一个和睦家庭的生活片断。要真正地触及学生的灵魂,只有把学生引导到对语言的品悟中去。我在备课时预设为“品语言之生动优美”和“悟语言之深刻含蓄”,这一流程有一个由浅层到深层的过程,由亲情引导到对责任这个主题的思考,从而对文章主旨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如果只是读出了优美生动语言中的亲情,不能读出深刻含蓄语言中蕴涵的对生命的思考,学生所得到的还是不完整的,是浅薄的。
二、让阅读遍及课内外
“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老的话十分精辟地告诉我们如何使用好教材,最终达到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自己去探索”的目标。当下学阅读量与以往相比确实是大大增加了,可是学生的语文素养状况并没有明显的改观,课堂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现象并没有因为新课改而得到有效的遏制。究其原因,我想关键还在于没有真正地用好教材,没有真正地发挥好“例子”的作用,在于课堂阅读教学的荒疏。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教学是打开课外有效阅读之门的钥匙。也就是要在学生自主自觉阅读中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积淀知识,丰富情感,浑厚思想,提高修养。和教学其他课文一样,我在和学生一起准备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克服阅读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不良倾向,要求做到披文入情,披文入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由品语言的优美生动,提升到悟语言的深刻含蓄,不断激活学生思维,最终升华为对文章主题的深层理解。作为教者要时刻树立主导意识,做到引导有序,点拨适当。该讲则讲,而且要讲透彻;该教的要教,而且要教明白,强化方法导引,为达到“不用讲”、“不用教”的目标奠定基础。
三、阅读教学是思想和智慧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