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09:29: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商贸服务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指导思想:围绕服务一二产业、服务城乡统筹、服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快规模集聚、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要目标:从今年起到2010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8%以上,初步建成与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和谐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
3、重点任务:加速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提升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
二、政策措施
(一)鼓励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大项目
1、鼓励商贸服务业上规模。凡属批发零售、餐饮、市场、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商贸服务领域,对年度经营规模(销售收入)比上年度增长10%以上,且综合实力跻身省内同业排名前100名、绍兴市内同业排名前10名的,分别奖励企业经营者3万元、2万元。
2、引导商贸服务业提升档次。对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的新建、改建、扩建商贸服务业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出让金)分别在1000—2500万元(含2500万元,以下同)、2501—5000万元、5001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奖励投资业主20万元、40万元、80万元和100万元。若经营场地采取租赁形式,建成并开业的面积分别在3000—5000平方米、5001—10000平方米、10001—20000平方米和20000平方米以上的,分别按8万元、15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
3、鼓励市内外企业来*落户、经营。为优化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对新建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优先落实;对符合规划并对*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大型物流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予供地;对建城区内属“退二进三”性质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并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给予企业在用地价格上优惠,充分调动企业“退二进三”的积极性。
4、每年确定一批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营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商住楼投资),对实际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且原有企业规模排名全市服务业企业前20位的,以上年实缴税费为基数,增加10%的超额部分,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小,由市政府确定给企业适当奖励。对新办服务业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必须上交上级的以外,一律免除,期限三年。
5、鼓励服务业企业落户城北新区。为鼓励服务业企业入驻新城区,对从20*年1月1日起,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落户在城北新区的服务业企业,在原投入奖励政策基础上再加奖30%。
6、对新设立的商贸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从设立起3年内:商贸零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3亿元、0.8亿元、1亿元,住宿餐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1亿元、0.2亿元、0.3亿元,并上缴各类地方税费达到6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对企业经营者按年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7、商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指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在1亿元(含)以上,商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在0.8亿元(含)以上,其他流通服务企业在0.5亿元以上,住宿、餐饮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在0.2亿元(含)以上,当年实际缴纳地方税费环比增幅在15%以上的,每家奖励8万元。
8、投入2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和大型商贸服务企业,采用“一场一策”或“一企一策”。
(二)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1、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投资新建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络、商贸企业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其软件及配套硬件实际投资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按5%的标准予以奖励。
2、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区域物流节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由其总部统一纳税;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享受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现代物流企业用地,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按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占地较大的,且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后,给予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标准给予奖励,其投入的设备比照工业企业享受技改贴息。
3、加快专业特色街建设。凡符合全市商贸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专业特色街(专业特色街标准另行制订),按照乡镇(街道)实际投入额给予3-5%的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支持发展连锁商业。凡在本市由总部统一配送结算的连锁(直营)企业新开设连锁(直营)店,实际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一次性奖励业主2万元;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奖励业主1万元;新建符合商贸流通规划的配送中心,实际投资额在1000—1500(含)万元的按3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1500万元以上按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投资总额不包括土地价格。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凡已注册登记,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公司,安置就业人员年固定在30人以上,每年给予1万元的奖励。物业管理规范,住户满意度较高,且获得绍兴、省、国家级先进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当年分别按1万元、2万元、3万元的标准奖励物业管理公司。
6、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凡新办独立核算的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技术、教育、外贸等咨询中介服务企业,经批准,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鼓励企业品牌创新
1、鼓励服务企业引进名牌,凡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服务企业(按国家商标局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品牌所列为准,国内前10位、国际前100位),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且经营在5年以上,除享受投入奖励政策外,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引入国际高端品牌(详见国际品牌目录)投入50万元以上,且经营3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2、鼓励企业新创服务品牌,凡创绍兴名牌奖5万元,创浙江省名牌奖20万元,创全国名牌奖100万元。
(四)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业管理规范化
1、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新组建或改组的商贸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商贸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按所募资金万分之二(不足100万元的按100万元)予以一次性奖励。
2、鼓励发展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凡新组建的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经市民政局、市商贸办审定,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每家一次性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组建时补助50%,正常运作时补助50%)。
3、引导企业管理上层次。对通过ISO9000、ISO14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通过SA8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4、加快高级服务人才引进,特别是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业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用于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努力构建商贸服务业安全体系
1、积极创建“放心店”工程。对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完成政府下达任务指标达100%的,每建成一家放心店,经市工商局验收合格后并挂牌经营的,奖励商品主配送企业300元;在验收合格的“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中,按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示范放心店,给予一次性每户1000元的奖励;按10%的比例评选出农村维权优秀监督员,给予一次性每人500元的奖励。
2、加快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对经有关部门验收达标的规范化农贸市场(规范化农贸市场标准另行制订),一次性按10万元标准给予奖励;对列入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计划,创建活动中设施改造投资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每家再给予3万元奖励。对个别基础设施特别陈旧,通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经审核后报市政府研究同意,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3、凡从事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的厂(场)购置用于机械化屠宰设备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本辖区生猪屠宰率达100%,按设备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万元);新建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的屠宰(场)项目,征用土地按工业性用地指标征用;相关地方性建设规费按照政府性投资项目予以优惠。
4、对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已登记的运送鲜活商品的小型货车,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给予市区通行、停靠的便利。直营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登记、许可证等手续,由连锁企业总部向有关审批机关统一申请办理,并报所在地部门备案。
5、对商贸流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性政策扶持上,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性扶持政策执行。
三、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在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贸办。各相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乡镇、街道也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工作的协调指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
2、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广泛进行宣传,强化新闻。大力宣传服务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一、二产产业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创新舆论载体,通过不断宣传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件,大力宣传从事服务领域的突出单位和优秀代表,提高企业和群众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发展合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企业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完善统计制度。建立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切实抓好服务业普查工作。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服务业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4、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切实承担政府对企业的部分管理和协调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等方面的作用。
5、实施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服务业考核细则。
四、其他
1、加大商贸服务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立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本政策意见的奖励、补助项目。并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商贸服务领域的批发、零售(连锁)、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中,开展“*市十强商贸服务企业”、“*市十优商贸服务业优秀经营者”评选活动(具体评选办法另行制订),对当选企业及经营者由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根据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情况,对20*年市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多次修订,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加大了对商贸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了对县(市)商贸重点企业的扶持政策,得到了各县(市)商贸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欢迎。
二、落实商贸专项资金,促进商贸企业发展
按照市政府政策,密切与财政沟通,积极做好商贸专项资金的预算,细化和落实支持项目。20*年度市政府批准商贸专项资金5300万,比去年增加1100万,到年底5300万专项资金全部兑现到企业和其它项目。通过商贸专项资金对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和商贸重点企业发展项目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商贸服务业的提升。同时加强了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申报、审批的严格考核审查,公开、透明、规范审批程序,在年内两次全市专项资金检查中,我局专项资金的使用均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
三、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按照市政府法制办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成了我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审批、审核事项的制度、程序,今年又压缩20%的审批时限;清理了近几年我局的规范性文件,6个文件失效,2个文件需要修改,没有应予废止的文件;制订了市贸易局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编制了市贸易局五年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呈报了三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加强了对委托商贸监察中心执法监管事项的工作指导和执法工作制度建设。
四、行业管理工作取得新发展。
协助整合餐饮等3个协会,新组建了农贸市场、旅游品2个协会,重组了美发美容协会,正在筹办酒类协会,调整更名商业总会为商业联合会。召开了两次行业协会例会和有关法规培训,组织行业协会制订行业标准,并与质检局共同了《家政清洁企业等级标准》、《*社区商业设置规范》;与商业联合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年货大联展,制订了《*市贸易局关于进一步促进商贸行业协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送审稿。
五、积极促进社区便民便利商业服务的发展。
举办了两次社区便民便利企业“双进工程”的培训;落实政策,对佑康、可的、大佳洗衣等便民便利进社区的企业兑现专项资金225.5万元,全年新增社区便民便利连锁门店100余个。红石社区、临安康顺家政被推荐为商务部和全省示范商业社区和社区商业示范企业。积极创新社区商业服务模式,认真组织实施浙江省96365生活服务平台建设,并在12月份正式启动运行。
六、开展了新兴商贸示范企业评比和大型超市分等定级工作。
组织各级商贸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申报,评出了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等15家为2007年度新兴商贸示范企业,并给予表彰奖励。贯彻商务部要求,对全市22家大型超市开展了公等定级工作,其中12家符合《规范》标准,已报省经贸委。
七、认真做好现代服务业商贸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协调工作。
根据我县“四区一带”总体发展规划,从我县实际出发,以“打造商城、曙光市场、江东市场和商业步行街为核心的中心服务区;建设功能齐全的农资和生产资料市场、建材及装饰材料市场;规范蔬菜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村开放式超市,实现完善商贸格局、繁荣城乡市场”为目标,充分发挥商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发展。商贸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统筹县域经济布局,协调城乡整体发展,完善区域布局,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坚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客观规律推进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解决发展中问题。
(三)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传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区域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生产要素,着力形成各具特色,结构合理的商贸服务区发展格局。
三、区域布局
依据我县实际情况,在县城,重点规划完善和升级改造以曙光市场、商城、江东市场、商业步行街为主体的中心商贸服务区,使中心商贸服务区功能更加齐全、作用发挥更加突出。在铁西过境路两侧或其它地点建设农资和生产资料批发销售市场,在铁西过境路中段或其它地点建设建材及装饰材料批发销售市场,规范改造铁西农副产品和蔬菜批发销售市场。在农村,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村屯超市开放式经营,实现农村商贸经营模式的转变。重点建设塔哈乡休闲娱乐多功能服务区,富路镇大型超市、物流中心和客运中心,努力打造我县南部乡镇商贸服务中心。
四、规划目标和工作任务
依托区位优势、统一规划布局、提升商贸品位、完善载体功能,谋求商贸业快速发展,利用3-5年时间,把我县建设成为设施完备、业态齐全、特色鲜明、融现代和传统为一体的现代商贸城镇。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10年增长15%、2015年增长20%的目标。
(一)中心商贸区。以曙光市场、商城、江东市场和商业步行街为核心,打造中心商贸区。积极探索向现代大型超市、快餐、品牌专卖方向发展,提升中心商贸区品位。2010年,以强化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为重点,维护市场环境,保证食品安全,引导大型超市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商品的档次和品位。通过招商引资或管理体制改革,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江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步行街灯箱、广告、卫生管理。到2015年,把三大市场和步行街打造成为集大型超市、餐饮、品牌专卖集聚、舒适便民的商贸核心区。
(二)建设建材和装饰材料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或利用棚改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在铁西过境路两侧选址建设集钢材、木材、水泥、琉璃瓦、塑钢制品、保温苯板和装饰材料销售为主的批发和零售市场,引导和规范业户按门类进入市场经营。2010年,完成前期筹备及主体建设。2015年以前,达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目标,努力实现区域辐射效应。
(三)建设农资和生产资料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在铁西过境路两侧选址建设集种籽、化肥、农药、农用机械销售于一体的农资和生产资料市场。2010年,完成论证、规划和招商前期准备工作。到2015年,实现管理规范、分类明确、门类齐全的目标,成为全县农资和生产资料销售中心。
(四)规范铁西蔬菜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大蔬菜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管理,规范业户经营行为,增加市场经营品种,扩大销售覆盖面。2010年,加大市场内部管理力度,合理布局,分类划区,清理场外业户,入场经营。到2015年,把蔬菜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成为辐射我县及北部县区的集散地。
(五)加快农村商贸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政策,大力推进农村开放式超市建设,使价廉、质优的日用品走进农家。2010年,实现全县80%的中心村建有开放式超市,2015年达到100%覆盖。塔哈乡建设休闲娱乐多功能服务区一处,2010年完成论证、规划工作,2015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富路镇筹建大型超市、物流中心和客运中心,2010年完成超市、物流中心和客运中心的论证、规划并开工建设,2015年实现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规模经营的目标,成为我县南部乡镇商贸服务中心。
(六)积极引进拍卖、典当、中介等服务企业入驻。规范、引导典当、中介等企业进入我县商贸流通领域。2010年,制定相关政策并开展招商工作,加强规范引导,支持落户我县企业快速发展。
(七)招商建设高档次服务性商贸企业。2010年,确定规划并开展招商工作。到2015年,争取建设四星级宾馆1家,引进知名快餐企业1家,连锁企业2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全面完成本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经委、财政、招商、国土、工商、建设、规划、城管、卫生、公安及各乡镇领导为成员的商贸服务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委,具体负责规划实施、协调服务、分解目标、市场调查、考核奖励等日常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抓住国家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消费拉动力的重要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紧紧围绕“两县一点”的战略目标,以扩大居民消费为主题,以工作创新为动力,以“一县两圈三中心四工程”为抓手,策划大项目、扶持大企业、培育大市场、拉动大消费、促进大开放,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不断提升外经外贸水平,加快形成内外贸易一体化的商务工作新格局,使商贸服务业逐步成为繁荣区域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强化城市功能的支柱产业,逐步提升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
——社会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0%以上,商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连锁销售额增长20%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0%以上,会展直接收入增长20%以上。
——市场体系。新(改)建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16个,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实现“全覆盖”;完工靛水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主体工程,建成冷链系统2个;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放心超市”在各中小学逐步推开;新(改)建设加油站5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再生资源回收连锁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城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全面规范。
——商圈建设。“两江四岸”风情长廊初具雏形,启动建设学坝·中央商务区,力争启动建设新城商圈;创建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1个,培育评选示范超市1个,新增规范化社区商业网点15个;力争商业设施投资2亿元以上,新增商业零售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
——企业培育。扶持渝粮集团公司、名特超市、再生资源物流公司等本地商贸企业做强做大。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电器等店营业。星级农家乐达到5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5家。新增市内外知名连锁餐饮企业5家以上,新增国家三钻级以上酒店1家以上。全县限额以上企业达到65家以上,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40%以上。
——粮油管理。加强县级万吨储备粮管理,力争开工粮油物流园。推广农户储粮新型标准化粮仓5000个。
——外经外贸。新发展外贸企业5家,实现外贸出口3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以上,新增外派劳务100人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以确保群众日常重要生活用品不断档脱销为重点,在保障市场供应方面有新的举措。
1.加快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培育适合我县区域气候、土壤条件的经济类蔬菜,实现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汉葭镇、平安乡、新田乡、润溪乡、长滩乡等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加大蔬菜及农副产品购销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和促成龙头企业与市内外集散市场、大型超市、生产企业加强对接,支持龙头企业在主要菜市场、超市增加直销点,在特定时段为菜农开辟专门销售区域并提供保洁、管理等服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中间价差,畅通购销渠道,抑制蔬菜价格。
2.完善保供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保供网络体系,落实保供企业、保供仓库、保供人员、保供责任。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和网络在市场保供中的作用,加强货源组织,确保重要生活必须品不脱销断档。
3.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搞好重要商品和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完善化肥等重要农用物资淡季储备补贴制度,确保政府储备规模不低于50万元。切实加强县级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备粮质量好、管理好、粮情稳。积极促成渝粮集团在彭筹建粮油物流园,新建3万吨市级储备粮库,争取食用油渝东南区域性储备项目落户。建立健全成品油商业储备制度和保供机制。规范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开展牛羊私屠滥宰专项整治,做好病害生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
4.加强市场监测调控。建立重要商品和应急商品保供联席会议制度、保供企业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粮、油、肉、菜、蛋、奶、糖和成品油、液化汽等重要商品的市场监测周报制度。抓好重点农产品市场、商场、超市等流通服务行业的供求监测和预警工作,增强预见性,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重要商品的市场供给,防止市场波动影响稳定。
(二)以完善网络、丰富业态为重点,在扩大城乡消费方面有新的成效。
1.继续实施“便民消费”工程。抓好城区商业网点布点和连锁网点建设工作。开展24小时便利店建设试点。提升家政服务水平,标准化洗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开展加油站评星工作。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再生资源回收连锁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城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全面规范。支持和鼓励农村家电维修、照片冲洗、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网点建设,消除农村消费市场“空白”,提供便民服务,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2.大力实施“名品名店”引进培育工程。坚持内引外联,进一步加大名品名店引进培育力度,建设和培育一批大商场、大卖场、大企业,促进我县消费水平提档升级,满足各类城乡消费需求。重点要促进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电器、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内外知名企业早日入驻,开展优秀龙头企业、示范超市、示范店评选活动,积极打造和培育学坝·中央商务区、小转盘至山谷居商业街和两江四岸民族风情长廊。
3.积极实施“商旅联动”工程。加快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在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商旅联动,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完善服务设施,发展配套产业,精心策划和举办中国钓鱼旅游文化节、龙舟节等节庆活动,努力扩大旅游消费。
4.提升餐饮服务业水平。开展餐饮服务业“提升年”活动,支持组建餐饮行业协会,积极筹办美食节等饮食服务业发展交流活动,促进饮食服务业快速发展;开展饭店、农家乐星级评选活动。
5.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新建“农商通”终端120个。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联合配送试点,农家店配送率达到50%以上。“放心超市”在各中小学逐步推开。加快推进“放心粮油进超市”工程。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优秀龙头企业、示范超市和示范店评选活动。拓展供销、银行、邮政、医药、体育彩票、废旧品回收等服务功能,实现“一店多能”、双向流通。
6.深入实施“家电(汽摩)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围绕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目标,从政策执行、促销便民、售后服务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家电(汽摩)下乡及以旧换新工作水平,努力保持全市先进行业,推进家电(汽摩)下乡模范县建设。县财政、县商务部门在及时兑付补贴政策的同时,要加强政策执行监管,防止骗补等违规行为发生,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县商务、县工商、县物价、县公安等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三)以实施商贸“五大行动”为重点,在促进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1.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新(改)建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16个,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完成城区标准化菜市场改造整治任务。开工靛水新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增强旺储淡供能力,力争建成2个冷链系统。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畅通物流,降低运输成本。
2.积极打造优势品牌。依托市内外知名龙头企业,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认证,落实申报认证费补贴政策,新认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产地认证10个以上,力争创国家级名优产品1个以上、市级名优产品3个以上。加强地域品牌建设,整合现有品牌资源,集中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知晓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步将产品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3.切实搞好市场营销。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市内外各类知名展会推介活动,扩大销售范围和规模。加强“农超对接”,与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重客隆超市、名特超市等市内外知名超市,签订农产品购销合作协议,建立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依托其成熟的市场网络平台,开拓我县农产品销售市场。积极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农村商网对接活动,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5%以上,助推“农超对接”和“农商对接”,为我县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推进魔芋、桐油、蔬菜等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实现农产品直接出口。
4.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农产品销售工作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和营销网络。建立农产品供求信息旬报制度,及时研究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产品供求信息畅通。加强产业发展主管部门与流通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分产业、分产品完善相应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制定市场应急促销预案。
(四)以实现外经贸快速发展为重点,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有新的起色。
1.培育重点外贸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外贸扶持政策,按照“抓大、促小、育新”的思路,重点扶持新聚源、天宏鞋业、天鸿植物油等有出口业绩的企业加快发展、扩大出口,确保出口300万元以上。通过协调落实出口退税、信贷融资、商检服务、便利通关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培育供港蔬菜、晶丝苕粉、天娇(七雨)魔芋等产品出口。
2.搭建出口平台。利用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扶持政策,大力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组织有条件的企业捕捉国际市场信息,联系供应商和采购商,争取进出口;通过积极引导、重点培育,力争新增外贸企业5家。
3.加大招商力度。围绕新城开发、新能源基地建设投资热点,加大工作力度,主动走出去邀请,请进来考察,吸引更多境外资金参与新城开发、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县经合局、商务局、园区办招商引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形成招商引资合力。主动衔接投资外商,及时掌握落户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动靛水新城、诸佛旅游开发等外商投资项目落实投资,加快建设。
4.打造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完善政策措施,依托信誉好、实力强的劳务公司,有序组织境外劳务输出,积极打造外派劳务品牌,努力建设全市外派劳务基地,力争新增外派劳务100人以上。
(五)以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为重点,在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有新的进展。
1.继续抓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健全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监察队伍,配备商务行政执法人员,完善商务执法设施,加强商务行政执法监察工作。
2.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市场整治联席制度,净化市场环境,巩固定点屠宰成果,开展酒类流通情况摸底,全面实现酒类流通备案登记管理,坚持溯源制度,抽查备案登记率达90%,溯源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开展生猪(牛羊)、酒类、粮食专项整治。
3.加强特种行业(商品)管理。加强成品油、废旧物资回收、二手车交易、典当、拍卖等重点行业监管,确保健康安全运行。加强商务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全面落实液化气安全责任制和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责任事故零目标,确保商务系统安全稳定。
4.加强粮油管理工作。修订《县级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指导和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安全保管工作,实现“四无”储粮达到98%、“双低”储粮达到90%、规范化储粮80%。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完成农户储粮新型标准化粮仓5000个。严格落实粮食收购准入制度,清理和整顿粮食收购资格证达100%。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和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商务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商务联席会议,通报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切实解决好影响商务发展的硬件和软环境。二是周边商务工作协作制度。加强与周边区县商务部门和大型商贸企业沟通协作,发挥各方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协同发展。三是评先创优奖评制度。研究制订商贸企业评先创优奖评办法,实行半年1次奖评、年终1次评先创优,引导和规范商贸企业健康发展。四是商务发展资金支持制度。县财政在上年预算中安排100万元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坚持适度增长和因事用钱、因需调度原则,加强资金使用指导,搞好检查和绩效评价。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1、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的工作方针,按照“提升传统、鼓励创新、培育特色”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拉动、民间投资等方式,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逐步构筑起“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2、发展目标2009年~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以上,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到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6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以上。
二、重点发展行业
3、商贸服务业加快溪西商业中心建设,开发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特色餐饮、高档休闲娱乐等设施,打造集购物、观光、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商业集聚区,突出体现*现代商业城市形象。围绕“一个商圈三条商业街”,着力提升老城区商业品位,加大捷盛·中央广场的建设和招商力度,形成老城区商圈的核心;改造提升人民路、和平路和中山路(解放路)三条商业街,打造老城高档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到市区兴建大型购物中心,开设直营连锁网点、专业店、专卖店等。推动家居、建材、纺织、电脑通讯等专业市场整合。注重区域合作联动,利用“半小时经济圈”的地域优势,加强与金华“浙中购物中心”的互动与合作。
4、旅游业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改造提升诸葛—长乐、芝堰—白露山、黄大仙景区。依托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休闲旅游项目。挖掘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培育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村。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市场化运作开发机制,加快实施六洞山风景区扩容项目,推进外屿洲开发。按照“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要求,加强市内外资源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鼓励旅游企业上等级,做大地接量,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大旅游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组建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构建交通、餐饮、购物、休闲、景区全方位联动的旅游服务体系。
5、物流业抓住钱塘江中上游水运开发的重要机遇,科学规划建设*港,实施兰江岸线整治和航道疏竣工程,启动方下店港区建设。编制*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物流中心(企业)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具有省内竞争力的成长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利用*的区位和港口优势,初步构筑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立体式物流网络。
6、稳健发展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文化体育业、科技信息服务业等其他业态。
三、政策措施
7、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不包含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安排用于商贸服务业、物流业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资金补助和扶优扶强等奖励,扶持基金结余部分转入下年度滚动使用,并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求逐年增加。
8、放宽市场准入
(1)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一般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
(3)凡服务业企业组建集团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3000万元。
(4)除有特殊规定外,服务业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5)文广新闻出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建设等部门,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
(6)有关部门要对分离设立的三产企业给予扶持,在市场准入、登记注册、资质认证等方面简化手续,降低相关费用。
9、实行税费减免优惠
(1)对试点物流企业和从事货运、拆迁、保险、知识产权、广告、会展等企业取得的业务收入,实行差额征收营业税。
(2)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服务业企业、新办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和连锁超市、重点物流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经批准,酌情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3)对从工业企业主辅分离设立的三产企业,其形成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留地方部分第一年给予80%的奖励,第二年和第三年比上年增长部分给予50%的奖励,涉及不动产过户所缴纳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市级财政留成部分,给予全额补助。
(4)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涉企收费的清理工作,根据不同情况实施缓交、暂停、免收、取消等措施,减轻服务业企业创业负担。对确需收费的项目,各收费单位按规定做好收费公示,畅通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物价、监察、财政等部门对各部门行政性收费清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切实抓好落实工作。对服务业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收费标准有规定上、下幅度的,按下限额度收费。
(5)落实服务业用水(除桑拿、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外)、用电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
10、加强用地保障
(1)在编制城市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要求,保障我市服务业发展用地,优先安排服务业重大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
(2)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符合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的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等,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3)鼓励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对符合规划、整体搬迁的,给予原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11、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1)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服务业的贷款规模,加大对重点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办理手续和流程,将服务业贷款比例纳入金融机构年度评价依据。
(2)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拓展应收账款、动产、商铺使用权、林权、股权、收费权质押等适合服务业企业特点的信贷担保形式,积极开办“多户联保、逐年授信、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服务业企业联保贷款业务,以帮助服务业企业解决信贷难题。
(3)完善服务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每年从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对鼓励发展领域的服务业及市重点服务业项目进行贷款风险补偿,在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0.3个百分点。
12、改善人才、就业环境
(1)建立企业招工、劳动力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改善我市招工、就业的软环境。
(2)制订《*市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鼓励服务业企业引进专业人才。
(3)完善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积极实施“人才强商工程”,分期分批对分管服务业发展的干部和行业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
(4)鼓励高校、企业合作开办人才实训基地,支持国内外从事现代服务业培训的组织来兰创办、合办培训机构。
13、推进品牌建设
(1)促进服务业走品牌发展之路,提升企业竞争力。对首次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SA8000系列认证的服务业企业;首次进入全国500强、省100强、金华市100强的市服务业重点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名牌、商标、商号的服务业企业;被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宾馆、饭店、专业市场和3A、4A、5A级物流企业以及率先在物流、餐饮、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实缴地方税费首次突破500万、300万、200万的服务业企业,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14、鼓励服务业创新
(1)对知识含量较高的服务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对提升服务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予以优先立项。
(2)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专业市场建设“网上商城”、“网上市场”。对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及信息服务平台项目,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3)深入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引导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加快连锁经营网络向镇乡、社区、学校延伸。凡在镇乡、社区或学校新设连锁经营门店的,按单家连锁店的经营规模和食品配送率给予一定的补助。
(4)鼓励镇乡、社区发展服务业。对完成《服务业发展规划》或《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编制,并经论证通过实施的镇乡、街道和被省或国家商贸主管部门认定为商贸服务示范社区的,分别给予一定的补助。
(5)鼓励服务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有效的专业展会活动。对服务业企业参加由市主管部门组织或确认的,由国家、省主办或承办的各种专业展会活动,给予一定的补助。
15、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1)对投资1000~5000万元的新建项目(不含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按《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求列入改造、扩建的项目,且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定的补助。
(2)对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经批准自开业之日起五年内,企业所得税留地方部分予以全额奖励,增值税、营业税留地方部分的50%予以奖励。
(3)对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和引进国内外高端品牌企业投资的项目以及新建的集团总部实行“一事一议”政策。
(4)列入特色商业街(区)改造的项目,并按统一规划设计要求装修改造的,按装修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四、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坚持三化联动是广安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商务工作必须在三化联动上,找准工作突破口,在规划上与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城乡建设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市发展和改革委会同市商务等有关部门,已编制和完善全市商务发展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和修订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目标是构建畅通物流通道,建设便捷信息服务网络,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服务渠道,大力发展农村新兴服务产业,切实为“三农”服务。围绕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城镇建设与商贸发展相协调,积极构建商贸中心,不断繁荣商贸经济。
二、打造骨干卖场,完善商贸设施
把改变小而散的现状,建设大型专业卖场和集中成片街区,作为当前商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及县城核心商圈,各区市县以城市拓展和改造为契机,加快建设骨干商贸设施,加大商贸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理念新、服务优、品牌响的商贸企业发展大型商业网点,引进浙江省四川商会建设广安国际商贸城,打造辐射川东北的大型购物中心;各区市县扎实抓好商贸流通载体建设,强力推进城区核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打造,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入驻。
三、培育规模企业,做大商贸总量
目前,我市商贸流通业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做大做强、提升档次。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扶持规模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力度,将项目资金向商贸骨干企业重点倾斜,商贸项目建设相关手续优先办理,信贷额度、利率给予优惠,努力在百货商场、综合超市、连锁经营、物流批发、餐饮娱乐企业、生活服务等方面,培育一批商贸服务骨干企业。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态,完善商贸体系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制订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物流整合商、物流地产商,建立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二是支持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搭建投融资平台,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加居民消费预期,鼓励居民信贷消费,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服务产业链发展,加快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推进社会信息化应用,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企业,提升社会信息服务水平。四是发展农村和城镇社区服务业。以“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农超对接”、“双百市场”等商务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快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五、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国外市场
一是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在稳定现有出口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巩固欧美和港澳市场的同时,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大对东南亚和南亚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外贸出口目标任务。二是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好、环境破坏小的项目为重点,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包装一批新项目、大项目面向国际知名企业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广安。三是实现外经工作新突破。抓好外派劳务培训,打造外派劳务品牌,拓展外派劳务规模,创建外派劳务基地,发展外派劳务产业,鼓励市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承接工程,吸引市内人员就业,努力增加外派劳务收入。
(一)大力提升住宿餐饮服务业水平。支持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建设,规划建设药王山景区酒店、沮河生态旅游假日酒店、锦阳新城酒店、照金香山景区旅游酒店、花园饭店片区等四星、五星级酒店。鼓励经济型餐饮店进行提升改造,培育扶持一批餐饮大店、名店,着力打造特色餐饮品牌。
(二)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打造一批以农业观光、田园采摘、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农家乐”餐饮旅游项目。发展苹果农庄、核桃农庄、葡萄庄园等采摘体验式旅游。重点建设步寿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小丘农业观光园区、关庄生态科技园区、照金香山景区乡村特色旅游。支持发展旅游示范村,鼓励开设“农家式旅馆”、“农家式酒店”。
(三)着力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强化商贸、旅游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品牌响亮的特色商业街,重点推进锦阳新城现代化商业样板区建设,老城“四大巷”古街坊特色商业街建设,提升商业服务功能。
二、扶持政策
(一)土地
1、项目用地及建设规模: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全区建设规划,用地规模参照国家和行业规范。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建设规模,床位在200个以上,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
2、投资建设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所需用地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建设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可配套星级酒店建设用地面积2倍的商住用地,土地供应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实施。
3、区住建局提供规划选址意见,并选择开发较成熟的地块供投资者选择。星级酒店配套用地位置及建筑设计要服从整体规划。
(二)资金
1、凡在2013年12月31日前,按四星级、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项目,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并全额交纳土地出让金后,区财政按其所取得的土地(不含配套商住用地部分)净收益区级部分的80%(四星级)和100%(五星级)的比例奖励该项目,专项用于支持酒店的建设,专项支持资金按工程进度拨付(项目动工建设次月拨付支持资金的40%;工程主体完工后拨付支持资金的40%;工程全部完工并经有关部门验收达到建设标准后,拨付剩余部分)。
2、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被国家(省级)旅游部门评定为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并取得认定证(牌)的,给予一次性奖补,分别奖励200万元、500万元。
3、新建、改建的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投入运营,按营业面积给予经营者每平方米100元的一次性奖补。
4、新建(改建)的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在区注册并运营的,营运第一年企业上缴所得税按区级留成部分80%的比例奖补,第二年企业上缴所得税按区级留成部分60%的比例奖补,第三年企业上缴所得税按区级留成部分30%的比例奖补。
5、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新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等关系民生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建筑面积在10000㎡以上,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等部门优先安排,争取国家及省、市商贸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建成取得证照、投入营运后,按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00元的一次性奖补。
6、对以农业观光、田园采摘、民俗文化体验为主开发的“农家乐”项目,免交区级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规费。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分别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全区每年评定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各奖励10万元;明星农家乐5户,每户奖励1万元。
7、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店实施规范化改造,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对改造营业面积在200㎡以上,操作间面积30㎡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补,并授予名吃“示范店”牌匾。
8、鼓励国内外著名品牌(连锁)住宿餐饮企业及企业总部入驻我区,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新入驻的著名企业及企业总部,一次性奖补10万元。
9、对首次进入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且当年销售收入增速在40%以上的(由统计部门认定),一次性奖补企业5万元。
10、对符合本《意见》规定,新建(改建)的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注册并运营的,在建设过程中占用、开挖城市道路或绿地,完工后恢复原状的,减免城市道路或绿地占用、开挖费用。
(三)服务
商贸服务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用电增容、消防设施、城市管理等手续时,各有关部门要简化程序,优化服务。在保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环保、住建、食品药品监管、质监等执法部门对商贸流通企业推行联合执法,避免多头执法和检查,严禁不合理收费和加重企业负担。
三、保障措施
二、认真落实市政府下达的整规工作、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等工作目标责任制。
20*年市政府下达我局的整规工作牵头项目有“千镇连锁超市”覆盖率85%以上,放心肉上市率市区和县(市)分别为99%和80%以上,打击商贸活动欺诈行为及其它食品安全监管的配合任务;在副食品处、市场运行处等各处室的努力下都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目标任务。我处积极做好这些整规工作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和情况汇报。根据市政府关于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考核的要求,我处制订了贸易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和责任分解,认真梳理了行政执法的依据、职能,制订了行政执法、行政监管的程序和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理清了目前我局具有一项行政许可[生猪屠宰厂(场)];十项行政监管、(酒类、废旧物资、特许经营、外资零售、典当、拍卖、二手车、报废汽车、民爆器材的监管、备案登记);十三项行政处罚的职能。根据市政府法制办和监察室部署,我们认真开展了贯彻《行政许可法》的自查和组织了对各县(市)、区贸易局依法行政工作的检查。今年在副食品处、特种行业处的努力下还出台了《*市家畜屠宰管理条例》和《*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两个政府规章,推进了商贸服务业的法规建设和商贸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联系协调行业协会工作,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
现有我局业务主管的商贸服务行业协会共有15个。为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我处建立了行业协会例会制度。组织了两次例会,增强了协会之间工作的交流和沟通;针对家政、洗染行业的运输通行证问题,会同两个协会争取市政府协调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发展,新组建了*钢材贸易商会;积极指导行业协会开展活动,商业总会、物流、餐饮、再生资源、家政等行业协会普遍开展行业业务和经营人才的培训,制订了行业自律的制度和行业标准。今年商业总会牵头承接外来杭务工人员培训659人,对商场骨干人员进行《商贸英语三百句》强化培训124人,举办了《公司法》讲座,新组建连锁、百货、市场专业委员会3个,并正在组织承办承年货交易会。
四、贯彻商务部“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的通知,推进我市“老字号”的保护和发展。
委托*老字号协会对全市70多家老字号企业进行了逐个调查,摸清了基本情况,组织56家现存老字号企业向商务部申报“中华老字号”,经商务部认定并公布*有21家老字号被首批授予“中华才老字号”称号,占全省“中华才老字号”企业的65%。为扩大*老字号的影响,与*日报联合举办了“我与老字号同行”的沙龙座谈,组织了老*市民对老字号的寻访和杭报的专版宣传;通过我局的指导帮助《*市老字号丛书》已开始编写,明年可出版发行。通过调查研究向市委办提出了“振兴*老字号”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调研报告,得到了王国平书记的肯定和批示。为切实保护和促进老字号的发展,已初步拟订了“*市保护和发展老字号的办法”,准备提交市政府列入明年立法计划。
五、成功举办了《20*中国*国际商贸论坛》。
经过精心的组织筹备,在10月份与浙江工商大学成功地举办了200余名参会者的中国*国际商贸论坛。20余名国际、国内高层资深专家教授到会作精彩演讲。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省经贸委、市政府、浙江工商大学领导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到会指导和致词。论坛会为我市商贸企业开拓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思路受益匪浅,同时也与浙江工商大学共同研究推进现代商贸发展加强了协作。
2、以新街口商圈核心区为中心,打造以总部经济为特征的高端商务集聚区,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现代商务业,形成高端商务产业群。
3、争创国家、省、市“社区商业”示范区,为居民群众提供便利的社区商业服务。
4、商贸商务业总税收年增长35%以上,,年税收达22亿元以上。
二、重点发展领域
1、加快发展现代百货业。
2、突出发展金融、保险、中介等商务服务业。
3、创新发展科技产品流通、汽车汽配贸易等商贸流通业。
4、大力发展新兴电子商务业。
5、积极发展社区商业。
三、加快产业集聚
1、加快高档商贸中心建设,重点商业楼宇,引进国际著名百货企业入驻的,给予50万元以内的房租补贴。加快高品质商务中心建设等甲级商务楼宇,与我区签定战略合作协议的,根据其招商投入和经济贡献度情况,给予10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
2、加快、商贸商务中心建设,对积极入驻该地区、对商业中心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国内外知名百货企业或大型超市企业,给予30万元以内的租房补贴。对开发商或业主单位按区域产业规划进行开发、改造特色商务楼宇或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的,根据其建设改造投入和经济贡献度,给予50万元以内的建设改造补贴。
3、对区域内各类特色商业街区,鼓励引导形成消费特色,提升综合消费能级。对经认定的特色街区,根据其开发投入、集聚规模、贡献度情况,给予投资方3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用于街区公共设施改造和品牌企业引进。
四、实施品牌战略
1、对首次进入市场的国际一线品牌,在成立独立核算法人企业,可给予5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租房或购房补贴。对经营业主引进国际一线品牌的,根据其引进投入及纳税情况给予3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补贴。同一企业只给予其中一方补贴。
2、对首次进入市场的外地品牌连锁企业,在成立独立核算法人企业并汇总纳税的,可给予3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租房或购房补贴。
3、对引进国内外著名金融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及各类事务所,根据其影响力、带动力及贡献度等综合情况,给予3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租房或购房补贴。
4、对新引进国内外知名总部型企业,按市、区有关政策给予扶持。
5、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每年表彰奖励对全区商贸商务产业发展贡献突出企业(综合贡献前十名、成长进步前十名企业)的负责人,给予10万元以内的奖励。
五、突出创新发展
1、对新引进的服务外包企业,或积极参与国内外服务外包业务的区内重点企业,根据其外包投入及贡献度情况,给予3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
2、对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升级市场环境、经济贡献快速增长的商贸流通企业,根据其投入及贡献度情况,给予1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
3、对新引进或自主创新的电子商务企业,根据其研发投入或发展前景,给予1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
4、对引进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成长性商贸商务企业,由区商贸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出具体意见,报区长办公会研定。
六、发展社区商业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市之一。进入2l世纪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正面临重大的转型,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将在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海依托科技、教育、管理、信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运输、金融、保险、邮电、广告、展览、人力资源、信息、咨询、审计、法律等国际服务贸易业。80年代,上海每年的国际服务贸易额为20亿美元左右。进入90年代,国际服务贸易额明显增长。1999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0亿美元左右。同时,上海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逐步进入银行、保险、交通运输、房地产、信息咨询、设计装潢、广告等领域。到1999年底,上海服务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1,85亿美元,占比达47.55%。到2005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已达到近324.6亿美元。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
从服务贸易规模看,贸易规模加速增长。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出口额从2000年的36.1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1.1亿美元,进口额从2000年的4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3.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79.1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24.6亿美元,如表1-1所示。根据计算,2000-2005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2.7%,出口年均增长35.4%,进口年均增长30.4%,均高于同期上海口岸贸易进出口的年均增长率。
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20.5%。其中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8%,进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2%。
但是从总体规模来看,上海服务贸易总额仍较小,2002年新加坡、中国香港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269亿美元和452亿美元,是上海的4.7倍和7.9倍;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206亿美元和242亿美元,是上海的3.5倍和4.1倍。
(二)各服务行业进出口状况
从行业分类来看,在十四个子项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出现逆差,前三位分别是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和教育医疗保健,2004年其服务贸易逆差分别为11.77亿美元、9.15亿美元和2.62亿美元。顺差主要来自于旅游行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2004年顺差分别为13.02亿美元、4.32亿美元和2.02亿美元,但后两者的顺差额明显偏低。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具有比较优势且一直保持顺差的工程承包项2003年出现逆差,这主要是受“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所致。扣除这一因素,可以看出上海在传统的旅游、工程承包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大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等新兴服务业的领域,上海企业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预示着上海在服务业领域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正在慢慢发生变化,新兴服务业的异军突起将可能成为上海未来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整体能级和规模提升的助推器。br>
(三)服务贸易结构和形态
从贸易结构看,上海服务贸易近年来形态相对单一,但贸易结构有所优化。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在近几年维持稳定,但服务贸易类型较少。其中,运输、旅游、咨询所占比重最大,分另0约占出口总额的50%、20%和10%。从进口结构看,运输基本保持在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50%以上;旅游这一项从2000年的19%下降到现在的9%,2003年因“非典”下降到4%;特许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咨询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现在稳定在10%左右。
从服务贸易结构看。上海服务贸易类型较少,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工程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其贸易额约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0%,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而计算机信息、专利权利使用和特许经营、教育医疗等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所占份额虽较少,但比重持续上升,贸易结构有所优化。
(四)服务贸易竞争力
从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上海服务贸易总体逆差呈缩小趋势,但核心竞争力仍有待提高。表5中TC指数大多呈负数。上海总体竞争力较弱,2005年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同2004年持平,均为-0.01。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是产生顺差最大的三个项目。而体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教育医疗保险一直是产生逆差最大的三个项目,国际竞争力不高,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三大途径
(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
关于目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到底是重点发展服务业还是重点发展制造业,对照借鉴香港的发展经验,现在有两种观点;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是应该继续维持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还是要大力建设国际服务中心,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
1、产业结构两种发展道路之争
香港20世纪80年代后的增长主要依赖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支柱,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形成离岸形式。主张上海走此道路的人认为上海发展的瓶颈在于:长期以来,即使在人均GDP增长和产业结构自发演进的转折阶段,仍不断强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不符合产业结构的升级规律。香港正是强调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才保持其较高的GDP水平,在2004年服务业更是占到GDP的85.7%;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也同样显示了这个规律。另一种思路是,上海应认识到今天香港经济面临的困境就在于丧失了制造业优势,单纯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地产业的发展,使整体经济失却了依托,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削弱了香港经济的增长动力,并增加了由金融地产业所引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鉴此,上海更应强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不应削弱它以促成第三产业份额上升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 香港近几年一直提出发展高增值服务业以及重振制造业。香
港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在追求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额提升的同时,也应加快高增值制造业的发展。
2、本文的观点
我们认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可以互相推动、互补相长,亦即可以协同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的本质含义是指高科技制造业、科技密集型的制造业。因此,发展先进制造业,就要提高其科技、知识的含量,而不是提高资源消耗的比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定会为制造业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等等。制造业的发展也必定会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上海过多地强调制造业主导地位、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丧失很多发展先机和竞争优势。同样,如果一味单纯地依赖服务业,那么整体经济失却依托,产业空心化会削弱经济的增长动力。而新加坡却由于仍然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平衡发展,因此能更快地摆脱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增长动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无需对立,而是应该共同发展、协同发展。
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贸易的提升,以服务贸易的提升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除破各种不合理的行政性壁垒,加大市场开放程度,积极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人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通过国际运输、国际物流、国际旅游、国际贸易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对目前不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加大开放力度和深度,以开放促进发展,培育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
商务成本的适度提高,有利于城市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方向升级。这已经在跨国公司加速将其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向上海转移上体现了出来。对上海而言,人均GDP达5000美元显示出其已经和上世纪80年代时候的香港一样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借鉴后者二十多年来的直接经验,上海应在发展服务业、产业结构轻型化的同时,顺应制造业自身的演进,注重培养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分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些环节上发挥比较优势并形成集聚,从而增强价值增值。与此同时适当发展部分有优势的高端制造业,避免制造业空心化。
总的来说,就是应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会促进现代服务业,使之具有更准确地发展方向。
(二)加大对外开放度
1、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的必要性
要加快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尽快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贸易倾斜发展,发达的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以及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势在必行,它是加速发展服务贸易,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
根据杜珍儿《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估模型》的研究结果,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发展水平。另外还指出,对于整个服务市场,对外开放度是最重要的,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的行业,它的影响力却是不一样的。WTO前副总干事、印度计划委员会委员安瓦鲁尔・豪达在2005年6月份举行的世界服务贸易论坛上表示,开放的服务业发展进程要高于低自由度的行业,实现各种服务也对内对外的市场“自由化”有助于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做大作强。张蕴如(2002)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度和竞争力问题。她认为,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服务业的开放度不够,包括服务业对外贸的开放度和外资的开放度都较薄弱。 香港服务业高度发达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高度自由化的经济制度,实行低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
2、上海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现状
近几年上海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有所加大。自浦东开放以来,中央授予浦东和上海各项功能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有许多与服务贸易有关,比如允许外商在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投资经营,允许外资在整个上海的范围内开办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允许外商在外高桥保税区开办贸易机构,批准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批准部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
根据WTO公布的《服务贸易分类表》所列的12大类150多个项目,除金融保险部分项目以及新闻、出版、电信等大类外,上海已向全世界开放了大部分的服务贸易项目。
从表6,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跨国公司投资上海服务业领域各行业的现状及需要采取的战略措施:第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其他类服务业等行业在服务业领域中利用外资的项目数和金额都相对较小,需要从数量和金额方面同时加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第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的项目数虽然相对较少,但投资总额却相对较大,根据这一特点,今后要重点与更多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力争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上海的房地产业;第三,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在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的项目数虽然较大,但投资总额相对偏小,需要提高项目合作的水平和层次。目前,在服务业领域中还没有利用外资的项目数量和金额都相对较大的、相对处于强势地位的行业,这也表明上海服务业领域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分散度较大,没有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
3、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建议
第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入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谨慎渐进开放。采取渐进的方式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并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开放计划,确定不同的开放深度,尽可能使竞争能力弱的行业有较长的适应和缓冲时间。
(三)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服务行业贸易竞争力普遍非常弱,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除了要加大对外开放度之外,其次要考虑的就是服务外包。
1、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必要性
所谓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业务,发包给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逐步把部分服务内容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且这
一趋势呈愈演愈烈之势。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是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提升服务业的能级和水平;是上海转变外资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优化外资结构,推动实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是上海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服务全国,带动上海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已成为上海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一个新增长点。
2、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是要主动承接跨国公司内部的离岸外包,大力吸引、承接全球的服务外包;巩固目前服务市场,加快向高端服务市场转变,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台服务等领域,提升上海服务外包能级;大力培育若干个知名的本土服务外包企业,使之成为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服务外包总发包商。
二是要加快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规章和规定,健全相关行业的管理规范和行政执法机制,推动行业信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三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和服务。设立市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依法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通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信息服务。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市之一。进入2l世纪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正面临重大的转型,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将在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海依托科技、教育、管理、信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运输、金融、保险、邮电、广告、展览、人力资源、信息、咨询、审计、法律等国际服务贸易业。80年代,上海每年的国际服务贸易额为20亿美元左右。进入90年代,国际服务贸易额明显增长。1999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0亿美元左右。同时,上海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逐步进入银行、保险、交通运输、房地产、信息咨询、设计装潢、广告等领域。到1999年底,上海服务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1,85亿美元,占比达47.55%。到2005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已达到近324.6亿美元。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
从服务贸易规模看,贸易规模加速增长。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出口额从2000年的36.1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1.1亿美元,进口额从2000年的4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3.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79.1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24.6亿美元,如表1-1所示。根据计算,2000-2005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2.7%,出口年均增长35.4%,进口年均增长30.4%,均高于同期上海口岸贸易进出口的年均增长率。
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20.5%。其中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8%,进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2%。
但是从总体规模来看,上海服务贸易总额仍较小,2002年新加坡、中国香港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269亿美元和452亿美元,是上海的4.7倍和7.9倍;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206亿美元和242亿美元,是上海的3.5倍和4.1倍。
(二)各服务行业进出口状况
从行业分类来看,在十四个子项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出现逆差,前三位分别是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和教育医疗保健,2004年其服务贸易逆差分别为11.77亿美元、9.15亿美元和2.62亿美元。顺差主要来自于旅游行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2004年顺差分别为13.02亿美元、4.32亿美元和2.02亿美元,但后两者的顺差额明显偏低。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具有比较优势且一直保持顺差的工程承包项2003年出现逆差,这主要是受“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所致。扣除这一因素,可以看出上海在传统的旅游、工程承包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大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等新兴服务业的领域,上海企业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预示着上海在服务业领域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正在慢慢发生变化,新兴服务业的异军突起将可能成为上海未来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整体能级和规模提升的助推器。br>
(三)服务贸易结构和形态
从贸易结构看,上海服务贸易近年来形态相对单一,但贸易结构有所优化。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在近几年维持稳定,但服务贸易类型较少。其中,运输、旅游、咨询所占比重最大,分另0约占出口总额的50%、20%和10%。从进口结构看,运输基本保持在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50%以上;旅游这一项从2000年的19%下降到现在的9%,2003年因“非典”下降到4%;特许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咨询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现在稳定在10%左右。
从服务贸易结构看。上海服务贸易类型较少,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工程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其贸易额约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0%,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而计算机信息、专利权利使用和特许经营、教育医疗等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所占份额虽较少,但比重持续上升,贸易结构有所优化。
(四)服务贸易竞争力
从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上海服务贸易总体逆差呈缩小趋势,但核心竞争力仍有待提高。表5中tc指数大多呈负数。上海总体竞争力较弱,2005年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同2004年持平,均为-0.01。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是产生顺差最大的三个项目。而体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教育医疗保险一直是产生逆差最大的三个项目,国际竞争力不高,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三大途径
(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
关于目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到底是重点发展服务业还是重点发展制造业,对照借鉴香港的发展经验,现在有两种观点;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是应该继续维持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还是要大力建设国际服务中心,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
1、产业结构两种发展道路之争
香港20世纪80年代后的增长主要依赖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支柱,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形成离岸形式。主张上海走此道路的人认为上海发展的瓶颈在于:长期以来,即使在人均gdp增长和产业结构自发演进的转折阶段,仍不断强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不符合产业结构的升级规律。香港正是强调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才保持其较高的gdp水平,在2004年服务业更是占到gdp的85.7%;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也同样显示了这个规律。另一种思路是,上海应认识到今天香港经济面临的困境就在于丧失了制造业优势,单纯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地产业的发展,使整体经济失却了依托,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削弱了香港经济的增长动力,并增加了由金融地产业所引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鉴此,上海更应强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不应削弱它以促成第三产业份额上升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 香港近几年一直提出发展高增值服务业以及重振制造业。香港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在追求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额提升的同时,也应加快高增值制造业的发展。
2、本文的观点
我们认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可以互相推动、互补相长,亦即可以协同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的本质含义是指高科技制造业、科技密集型的制造业。因此,发展先进制造业,就要提高其科技、知识的含量,而不是提高资源消耗的比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定会为制造业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等等。制造业的发展也必定会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上海过多地强调制造业主导地位、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丧失很多发展先机和竞争优势。同样,如果一味单纯地依赖服务业,那么整体经济失却依托,产业空心化会削弱经济的增长动力。而新加坡却由于仍然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平衡发展,因此能更快地摆脱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增长动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无需对立,而是应该共同发展、协同发展。
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贸易的提升,以服务贸易的提升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除破各种不合理的行政性壁垒,加大市场开放程度,积极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人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通过国际运输、国际物流、国际旅游、国际贸易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对目前不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加大开放力度和深度,以开放促进发展,培育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
商务成本的适度提高,有利于城市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方向升级。这已经在跨国公司加速将其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向上海转移上体现了出来。对上海而言,人均gdp达5000美元显示出其已经和上世纪80年代时候的香港一样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借鉴后者二十多年来的直接经验,上海应在发展服务业、产业结构轻型化的同时,顺应制造业自身的演进,注重培养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分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些环节上发挥比较优势并形成集聚,从而增强价值增值。与此同时适当发展部分有优势的高端制造业,避免制造业空心化。
总的来说,就是应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会促进现代服务业,使之具有更准确地发展方向。
(二)加大对外开放度
1、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的必要性
要加快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尽快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贸易倾斜发展,发达的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以及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势在必行,它是加速发展服务贸易,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
根据杜珍儿《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估模型》的研究结果,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发展水平。另外还指出,对于整个服务市场,对外开放度是最重要的,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的行业,它的影响力却是不一样的。wto前副总干事、印度计划委员会委员安瓦鲁尔·豪达在2005年6月份举行的世界服务贸易论坛上表示,开放的服务业发展进程要高于低自由度的行业,实现各种服务也对内对外的市场“自由化”有助于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做大作强。张蕴如(2002)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度和竞争力问题。她认为,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服务业的开放度不够,包括服务业对外贸的开放度和外资的开放度都较薄弱。 香港服务业高度发达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高度自由化的经济制度,实行低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
2、上海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现状
近几年上海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有所加大。自浦东开放以来,中央授予浦东和上海各项功能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有许多与服务贸易有关,比如允许外商在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投资经营,允许外资在整个上海的范围内开办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允许外商在外高桥保税区开办贸易机构,批准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批准部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
根据wto公布的《服务贸易分类表》所列的12大类150多个项目,除金融保险部分项目以及新闻、出版、电信等大类外,上海已向全世界开放了大部分的服务贸易项目。
从表6,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跨国公司投资上海服务业领域各行业的现状及需要采取的战略措施:第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其他类服务业等行业在服务业领域中利用外资的项目数和金额都相对较小,需要从数量和金额方面同时加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第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的项目数虽然相对较少,但投资总额却相对较大,根据这一特点,今后要重点与更多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力争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上海的房地产业;第三,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在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的项目数虽然较大,但投资总额相对偏小,需要提高项目合作的水平和层次。目前,在服务业领域中还没有利用外资的项目数量和金额都相对较大的、相对处于强势地位的行业,这也表明上海服务业领域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分散度较大,没有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
3、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建议
第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入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谨慎渐进开放。采取渐进的方式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并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开放计划,确定不同的开放深度,尽可能使竞争能力弱的行业有较长的适应和缓冲时间。
(三)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服务行业贸易竞争力普遍非常弱,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除了要加大对外开放度之外,其次要考虑的就是服务外包。
1、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必要性
所谓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业务,发包给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逐步把部分服务内容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且这一趋势呈愈演愈烈之势。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是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提升服务业的能级和水平;是上海转变外资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优化外资结构,推动实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是上海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服务全国,带动上海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已成为上海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一个新增长点。
2、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是要主动承接跨国公司内部的离岸外包,大力吸引、承接全球的服务外包;巩固目前服务市场,加快向高端服务市场转变,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台服务等领域,提升上海服务外包能级;大力培育若干个知名的本土服务外包企业,使之成为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服务外包总发包商。
二是要加快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规章和规定,健全相关行业的管理规范和行政执法机制,推动行业信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三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和服务。设立市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依法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通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