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09:29: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司合作风险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097-0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制约因素严重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专业性金融服务公司担保成为了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渠道,担保公司有效支持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5月银监发(2008)23号文件《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颁发以来,我国掀起了一股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潮。重庆于2008年8月正式启动小额信贷公司试点。虽然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超过3000多家,但整体实力较弱,业务短期化明显。从2010年初开始至今,由于市场资金面趋紧,我国小额贷款的月度平均利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导致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期限弃长就短,整体贷款期限短期化倾向明显上升。
“保贷结合+投资”是JY控股集团普通融资担保业务和小额贷款业务相互合作的赢利模式。本文重点对重庆JY控股集团盈利模式的创新和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一、“保贷结合+投资”原理分析
基于信息经济学相关博弈原理,针对“保贷结合+投资”的盈利模式,保贷结合是根本,即融资担保业务与小额贷款业务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在保贷结合的基础上共同投资是重要的有益补充。
第一、小额贷款业务部门收到贷款申请时,首先对项目进行评价。如果项目评价好,可以直接贷款。当项目评价差时,可以推荐到融资担保业务部门。
第二、融资担保业务部门在评估项目风险后,对于可担保的项目,可以选择跟小额贷款业务部门合作,推荐到自己的小额贷款业务部门或者其他的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对风险和收益的考量进行担保选择。
二、“保贷结合+投资”客户群设定
融资担保和发放小额贷款业务总体来说都是高风险业务,俗称“在刀尖上跳舞的行业”,因此,根据JY控股集团实际情况,其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客户群设定为“三熟,,原则,即熟悉的区域、熟悉的行业、熟悉的人(指客户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通过对区域经济大环境及行业发展政策的充分了解.对客户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资信和人品的真实评估,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1、客户获取渠道
利用股东、高管资源获取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稳定的客户;公司控股股东有着泛建设行业(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医林、混凝土)的长期经营背景,部分股东和高管又具有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资源,那么,他们对客户群的设定和获取渠道自然而然地就以泛建设行业和金融渠道为主。同时,有建设主管部门推荐的客户,股东的合作伙伴和朋友演变为客户,银行推荐的客户,信托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推荐的客户,公司自己发展和同行业推荐的客户等等。
2、客户业务延伸
针对既定的客户业务,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内涵和外延的延伸。
内涵的延伸是在客户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纵深全方位的挖掘,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支持和管理建议,真诚地为客户创值。这是发展长期稳定客户,进行深度合作的必由之路。
外延的延伸是在现有客户的产业链和圈层中树立良好的口碑,敏锐捕捉每一点信息每一次机会,主动或被动地扩展客户和业务覆盖面,争取成为能带动蝴蝶效应的核心。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主动权和更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核心紧密圈层的客户。
三、“保贷结合+投资”产品设计及衍生
1、“保贷结合+投资”模式产品设计
(1)针对“三熟”领域量身定制;以前述的泛建设领域为例,如对其常见的建筑企业所需的投标保证金、民工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融资担保公司可以出具保函(收取担保费),同时把自有资本金存入银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或质押贷款),再委托小额贷款公司借给建筑公司运营。
(2)利用“保贷结合”破解三角债难题;通过逐级担保、逐级用小额贷款资金解套的方式,最终落脚点在一家信用等级高的终极客户,甚至模拟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模式以资产包形式化解。这样,小额贷款公司不但有数次高收益,融资担保公司也有多重保费收入,而终极风险也是相对可控的。
(3)利用自有资金,辅以私募基金模式,与银行合作重点发展转贷业务。
(4)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联合信托公司发展;由“保贷结合”方寻找客户,由信托公司发信托产品融资(一般情况下综合成本15%,已经包含了3%信托费用),信托公司管理资金贷给客户年息23%,“保贷结合”方兜底风险,差额归属“保贷结合”方。
2、产品衍生
(1)项目配套服务:项目配套服务是指围绕所服务的项目由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共同提供的一系列中介服务,主要包括:咨询服务、项目论证服务、抵押资产处置服务、服务等等。
(2)财务顾问服务: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以战略同盟军的形式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为优质的客户单位提供以下业务产品:企业资本运营财务顾问、企业产权交易财务顾问、收购兼并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合营、托管等)、其他投资银行业务。
四、“保贷结合+投资”盈利创新模式风险控制分析
融资担保业务和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外部环境风险,内部操作风险和服务对象风险,在此设计与之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防范业务经营扩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
1、外部环境风险
重庆JY控股集团担保业务的外部风险实际上是所有担保公司共同面临的风险,也就是系统风险,包括了信用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政府部门风险、合作银行风险。
2、内部操作风险
由于重庆JY控股集团自身实力、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操作规程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完善性,都可能引起风险,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风险、担保操作风险、担保操作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政策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而言,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担保机构、财务风险和成长与发展能力风险。
3、业务对象风险
服务对象风险是指贷款企业违约所引起的风险。这种违约风险的大小可能与中小企业整体存在的问题有关,也可能与受保企业的状况有关,还可能与企业新介入的业务有关。具体而言,违约风险产生的原因有经营者的素质、市场风险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不合理带来的风险。
五、创新盈利模式风险管理与控制
创新盈利模式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以全面的风险意识、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全新的风险控制理念为前提,以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基础,以高业务素质和高思想品质的担保队伍为主体,以信息化系统为平台的综合管理体系。融资担保业务和小额贷款业务均属于高风险行业,为防范经营风险,应该建立健全信用担保风险控制制度。
1、建立风险防范有效措施
对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而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在风险管理体系中,由风险预防、识别(事前控制)、控制(事中、事后控制)三个程序的共同作用实现风险防范。
(1)风险预防。建立以市场化原则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体制定位,从源头上对风险加以防范;内部实行项目A、B角制的评审、监督(每个项目由A、B两个经理担任,彼此协调、监督),实施透明与廉洁运作;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预警机制。
(2)风险识别。开发中小企业的资信评分系统,对有担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根据评价结果,作出受理决定。
(3)风险收集。要了解客户风险,必须先了解客户。要了解对客户竞争能力产生影响的外部成员、利益相关者、所处环境,还是要落脚到客户自身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4)风险分析和控制。在此可通过国家宏观政策因素和行业因素、地方政策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把握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时控制,依据风险识别的结果,选择好项目只是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必须在项目受理后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只有建立在建项目风险预警系统,才能将机构的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2、开拓化解风险多种途径
担保(贷款)的责任就是承担风险,但如果担保(贷款)机构的风险过于集中而又没有畅通的途径来化解,担保(贷款)机构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应设置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处理、风险补偿四个系统实现风险的化解。
(1)风险转移
第一、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财产保险和担保措施转移风险。贷前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设计担保组合方式。贷后管理关注借款人担保物价值变化,抵押价值下降的要求借款人追加担保或提前还款。控制贷款人的核心资源,提高其还款意愿。第三方担保是检验贷款人人脉和实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以实现风险的转移。
第二、实施灵活多样,不断创新的反担保措施。在采用常规传统的反担保物的基础上,开发诸如经营权、设备供应商回购,期权、经营者个人保证等多项可行性的反担保行为,既兼顾了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又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三担保机构与银行的风险互担。积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担保机构要认真履行与银行的相关合作协议,借助合作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来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同时,担保机构要突出主业、合规经营、加强自律,维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从业形象。
第四、建立“一体两翼四级”的由县、市、省、中央四级机构组成,政策性担保为主体、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为两翼的担保、再担保体系。在必要的情况下,将保险机构的财产保险部分纳入再担保体系中,确保信用担保的长期、稳定发展。
(2)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的基本原理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原则为“小额、分散”,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分散系统风险,避免客户过度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行业或客户。融资担保机构可采用业务品种多样化、期限结构多样化、额度多样化、行业分布多样化的策略来分化风险。
(3)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经理应进行详尽、细致的贷前调查,风控部门的风险分析以及贷审会的正确决策,对于高风险的行业或高危客户群体进行有效识别,尽量回避风险。实行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集中审批制度,按照贷款“三查”程序规范操作,签订借款合同,确保要素完整,合法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招投标事业逐渐地步入正轨,招投标的管理也逐渐地趋向正常化。但在实际的工程招投标管理中,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与不可确定性,给企业的工程招投标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招投标风险分析与管理体系,在招投标的管理过程中,及时地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找出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分析
1. 招投标风险识别分析技术
(1)运用专家经验法
通过组建专家小组来进行招投标的风险识别,并对风险进行评价和量化。专家实地考察后,提供建设项目的信息和工程状况,讨论项目招投标风险的因素,如技术、工期、成本,并对此进行风险量化的评价意见。
(2)制作风险来源表
招投标人员将招投标工作风险进行全面罗列,这样就可以涵盖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程度,如风险来源,发生的时间和次数估计,以及风险的后果程度。这样就能够使工作人员对风险有详细的了解。之后就是对风险进行归类,便于对风险进行管理。
2.招标机构面临的风险
对于招标机构来讲,其面临着外部操作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在外边操作风险方面,主要包括招标人的不法行为潜在的风险,如商务条件、技术能力不具备,而隐瞒客观情况进行的招标业务,这样就给招投标操作带来风险。另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招投标的市场规则不统一,招投标管理和操作程序上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也给招投标工作带来风险。对于招投标机构的内部管理风险方面来说,首先,存在着招标业务操作风险,如招标业务流程不严谨,技术审核过于粗糙,招标公告时间和报名时间缩短,设置过高的技术要求等,这样就出现了流标现象。其次,存在着招投标的财务管理风险,如投标保证金数额比较大,面临着财务风险问题。最后,招标工作中的职业道德风险。招标人员容易受到利益引诱,出现受贿问题,如泄露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会出现质疑和投诉问题。
3.建筑施工企业的招投标风险分析
建筑承包商在进入某地区市场,进行承揽该项目进行招投标工作要面临以下风险:如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失真和失误风险、业主买标风险、联合保标风险以及报价失误风险等。对于国际工程项目来说,存在着招投标程序审批与国内接轨的困难,造成的拖延导致招投标工作效率比较低。而国内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来说,存在着地方保护的问题,涉及到审批环节和手续的繁杂,信息的不畅通的问题。特别是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编制的不规范,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具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很难投标。
三、工程招投标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1.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找出措施规避风险
要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就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文件,找出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首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招投标报价方法,当前主要的招投标报价方法包括:多方案报价法、合理确定招投标企业的定额标准、不平衡报价及替代方案报价法等;其次要合理地进行风险的分散与转移,风险的分散是指将招投标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分散给工程分包商、工程建设的合伙人及建筑设备的供应商等,风险的转移主要是指招投标单位向保险公司投保险,将其可能要承担风险的绝大部分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三是要制定科学地风险规避措施,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建立符合实际的风险预测控制机制的同时,运用先进的风险预测管理理念对风险进行分析、控制、评估及评价工作,最后要坚持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做到全面控制,提升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与水平。
2.采取措施优化工程招投标的决策
在工程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对于潜在的风险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就要优化工程招投标的决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招投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首先要提升投标企业的中标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企业投标书的设计、编制及制作要把握其中的细节问题,努力提升企业的形象;制定高品质的服务方案与施工方案;做好企业之间的公关工作,进而密切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招投标决策,企业可以采取的决策有:竞争型、生存型、盈利型、报价型决策等。
四.加强招投标操作的规范和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招投标的业务管理
企业要设立招投标工作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单独的负责管理部门,加强监管的力度。进行招投标的工作人员要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加强学习,并且与业主要进行有效沟通,获得业主的认可,才能确保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要完善招投标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来降低和控制风险,建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度和风险防控应急处理方案,建立“招标项目投诉质疑案例分析制度”,相互借鉴防范,以及完善流程的审批程序。
2.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
企业要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加强对员工的业务素质的培训和培养,充实员工的技术含量。提高员工的道德风险意识和业务风险意识,加强员工的招标项目操作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对员工要进行道德信用监督。同时,企业内部的各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便于招投标项目团队和员工的操作优势,共同对招投标的风险进行分析讨论,从事招投标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招投标的操作流程,加强对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实施。
3.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要对投标的保证金进行专人管理,按项目分别列支核算收支,设立投标保证金专户。加强发票和现金管理,标书销售人员必须领用由财务部门开具的专用发票,避免在销售招标文件环节业务人员直接接触现金。与此同时,企业应采取先进的招投标方式,通过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这样能够为企业招投标工作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网络进行的开标、评标,规避了人为风险。
4.做好招投标风险预测
所谓风险预测,就是指在工作之前对工作过程中以及工作结果可能出现的事物异常进行预测,制定对策以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种措施。它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规避的基础,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进行预测,要综合考虑一些随机的、不稳定的因素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五.结束语
通过对招投标的风险控制机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在招投标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工作风险,要加大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防控。企业要建立健全招投标风险防控体系和制度,要加强在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水平,提高招投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运用先进的招投标技术和方法,将招投标工作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促使企业的招投标工作进展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正军.浅谈建设工程项目投标中的风险预测与决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2]王勤.浅析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J].广东建材,2008(5).
一、操作风险
(一)操作风险含义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曾对操作风险作出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巴塞尔委员会按照风险发生频率和损失大小将操作风险分为七大类。具体包括:一是内部欺诈,指有内部人员参与的盗用资产、诈骗、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的行为;二是外部欺诈,指内部人员之外的第三方盗用资产、诈骗、违犯法律的行为;三是雇佣双方间的风险事件,指工作状况问题如企业不符合劳动健康、安全法规所引起的劳动赔偿以及雇用合同能否如期履行所带来的风险事件;四是公司经营引起风险事件,如公司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顾客特定需求,或者是服务质量问题引起的顾客索要赔偿要求;五是有形资产损失,指由于风险事件造成对有形资产的损失;六是经营中断和系统错误问题,如软件或硬件错误、通信问题以及设备老化;七是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如交易失败、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失败、交易数据输入错误、不完备的法律文件、未经批准访问客户账户,以及卖方纠纷等。
(二)操作风险特征
操作风险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具体包括:一是具体性,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独特的操作管理方式,必须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这也是操作风险最关键的一个特征;二是内生性,是来源银行的内部业务操作,属于银行可控制的范围内的风险;三是不对称性,风险与回报适用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但它不适合应用在操作风险当中,但是在操作风险当中风险与回报不成比例,没有任何关系;四是模糊性,银行的一些相关业务划分不清晰,一些信用状况和欺诈的行为也未明确界定,还需要银行的进一步调查;五是多样性,操作风险的种类繁多。
二、招商银行和兴支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风险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是招商银行和兴支行的内部管理问题。银行比较重视对行政岗位人员的培养,对高层方面的人员比较重视,忽视了最基层的工作,没有认识到最基层的工作也很重要;缺乏对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对从业人员业务要求的不严格,这就导致在操作中存在很多的风险。
二是招商银行和兴支行管理工作做实不到位。虽然支行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落实到每个从业人员的身上,或者说每个领导部门。即使是上级下达了命令,也会有人完不成任务,“偷工减料”,没人去追究这件事。上级领导管理不完善,管理人员没有一定的权威性,管理没有力度,更有甚者在管理工作上并不上心,所以在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频频暴露出来,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去管理、去解决,导致一系列的事情出现。
(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匮乏
招商银行和兴支行操作风险管理还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关的人才,导致支行的现金管理理念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落后,制约了这一理念的发展,进一步影响和制约招商银行和兴支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条件。如果没有相关准确的数据,那么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分析、控制就比较落后,不够及时地去处理相关问题,只要数据完善,那么招商银行和兴支行在操作风险的控制上就比较及时与灵活。
滞后的信息系统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难以进行风险管理的另一个绊脚石。其表现主要集中在收集信息滞后,手头数据不足,资料陈旧,更新缓慢等,而且商业银行的相关经营状况无法呈现,对市场变化不能实时掌握,这些都是风险管理无法进行的基础问题,建立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之上的高层管理,既无法掌握有效数据,也没有能力进行综合研究、分类考察等风险分析活动,即便做出一个结果,也会由于基础信息的不全面,导致结果的不真实,并且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由此可见,滞后的信息系统是造成风险管理无处执行的根源,直接打击了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积极性,影响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三)操作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一是招商银行和兴支行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其管理方法还是依据以前的定性分析的方法,缺乏量化的意识。因为没有完善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所以对操作风险的意识也很薄弱,制定不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制约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完善和发展,很难避免在操作中发生的问题及存在的风险。管理办法不先进,会导致银行的风险频频发生。
二是尚未建立完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在缺乏风险预警、风险发生管理等各项条例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机制很难实现强化和完备。随着时代脚步的迈进,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注重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独立的管理部门和指导方针,招商银行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也导致了和兴支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很难调动起职工工作积极性。国际社会早已经建立了独立且联合的风险甄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等环节,而且有着宏观的全程监测,这样的管理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弱点,也是在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招商银行和兴支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失效
一是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招商银行和兴支行的管理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存在单一化,没有实际的操作性,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差,虽然落实到各个部门,但是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不相互沟通,缺乏团队意识,执行起来比较分散,只是拘泥于表面上,制度更新不完善、不及时。二是内部管理执行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实施管理方针。在没有进行很好理解的基础上盲目地去执行,甚至是错误地理解领导的指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工作,不按规定去执行,不服从领导的安排;违反规章制度,由于个人的情绪,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去违反银行的规章制度。
(二)人为因素不确定性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扩大,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用人也比较多,所以对从业人员的管理难度加大。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够重视,甚至员工会出现欺诈行为。面对金钱的诱惑,对银行本身造成威胁。招商银行内部人员通过自己的消息途径,还有对银行环境的熟悉程度,不仅对客户进行欺诈,而且还窃取银行的信息和银行的大量资金,因此,招商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使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很大的隐患。
(三)银行外部监管乏力
招商银行和兴支行的外部监管能力比较弱,领导管理的不善,加之部分领导的不重视,平时对一些比较重要岗位的关注,忽略了最基层的工作,其实最基层的工作才是整个银行发展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对银行外部监管政策的不完善,忽视了对外部人员的管理和对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当加强银行法律法规的制定,严格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操作风险的管理,重视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控制。
四、招商银行和兴支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操作风险管理对每个银行都很重要,因为操作出现的错误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损失。招商银行和兴支行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加强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在操作上进一步的培训,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个人风险防范意识。应成立操作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对每个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把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银行的重点来抓,减少银行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制度的规划;把制定的计划分配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身上,形成操作管理系统,操作的每一步都有监督的人员,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保证在任何环节都不会出现问题。
(二)构建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系统
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是银行分析风险的重要数据,它为风险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是银行的关键所在。因此,招商银行和兴支行要完善数据系统的建立,以便及时得到最新的数据,这样有利于了解银行的风险,有利于风险的识别,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减少操作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降低了发生风险的概率,健全的数据系统能给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生。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EPC项目的风险贯穿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投产及管理过程。企业的海外EPC项目由于跨国、跨文化等原因,在采购、运输、劳务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不论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质量、项目进度、项目成本,甚至整个项目的成败形成影响。因此对EPC项目各环节风险性质和风险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探讨风险控制方法,是改进海外EPC项目现状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海外EPC项目的设计风险分析与控制
EPC项目的设计涉及到项目工程的采办、施工、投产等各个环节,设计的质量也必然会影响到项目工程的采办、施工和投产整个过程,同时对项目的进度和项目成本也会形成极大的影响。可见海外EPC项目的设计环节是决定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企业应加强项目的设计管理,渗入分析海外EPC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具体的设计风险防范机制,以确保EPC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项目设计的概算漏项产生的风险及风险控制
在设计过程中,先由负责各项设计的设计人员根据项目工程的概算指标及相应指标预测出工程量,再由专门的概算人员利用相应的软件及指标计算工程费用。概算漏项风险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和专业人员在施工设计未完成的情况下,仅仅根据初步设计做出概算,概算中的很多项目仅是根据大概估测,而没有足够的资料辅助概算的进行。这样所完成的将概算很容易发生漏项。加之企业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行业标准或惯例不够了解,就更容易导致概算漏项的发生。
有效避免设计中概算漏项的方法是在进行设计概算时先对海外类似的工程项目的项目概算及实际工程量分析、借鉴。
(二)工程设计与图纸不吻合
在进行项目工程设计时不仔细或太匆忙,导致设计方案与最初的工程图纸不吻合。如果在设计审核阶段未及时发现与图纸不符的问题,就会导致项目后期大量的错误施工、无用功,甚至有害工的产生,使整个项目失败。
控制设计中图纸不符风险的方法是在设计阶段和审核阶段,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设计和设计审核。
(三)设计中对可行性、方便性欠缺考虑
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施工及投产的实用性、可行性和方便性,会给施工过程造成不利影响,且增加施工风险、增加项目成本。
应在设计前期对相关案例和以往设计经验进行充分总结和分析,加强设计中对施工可行性、方便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
(四)流程不合理、不规范
由于设计及人员对流程设计欠缺考虑、对施工规范的疏忽、对原料和施工特点不了解或与业主未有效沟通,造成不合理、不规范的设计方案。
设计时应认真研究和分析此项工程所属范围及相关标准、规范,以及相关的案例等,并组织专家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审查。
二、海外EPC项目的工程物流风险及风险控制
海外EPC项目多是复杂的大规模项目,项目所需的物资要经过多环节、长距离和多种方式的运输,期间还有报关报检、再加工、仓储等多种物流活动。我国企业在大型、复杂、长时间的物流活动上处于劣势,项目中的工程物流风险相对较高、较复杂。对EPC项目中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是我国企业在EPC项目中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海外EPC项目中工程物流的风险分析
1、工程物流的质量风险
EPC项目工程物流中,由于所选的物理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等问题引起的物资不能按时到达、物资运输途中信息不明、货物本身或包装异常没有发现或上报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运输途中发生货损或意外、期间发生的纠纷难以追究责任。
2、工程物流中的操作风险
由于相关文件的编制、填写、审查和申报等发生错误,未对有毒、危险、放射性货物做规范的保障处理和贴标识,为物资配备的运输工具、吊装工具和货物拼车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有毒、危险品货物事故,报关、清关不能通过,运输工具超载或配载不足造成运力浪费等问题。进而导致项目成本增加、工期延误、海关追责、与政府或承运人的法律纠纷,甚至合同终止、项目失败的结果。
3、工程物流中的安全风险
由于物流活动中服务商对工程材料缺乏了解或自身素质问题的违规操作、错误物流方案,企业缺乏与服务商的有效沟通和对服务商工作的有力监管,或运输途中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货损货差、运输事故、人员伤亡,进而导致工期延误、项目成本增加、法律纠纷等问题。
4、物流服务商选择和管理风险
由于企业未选择合适的、有资质的物流服务商,未与物流服务商针对物资性质、工作要点及双方权责进行具体、明确的沟通商定,对服务商的物流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项目成本增长、物流服务质量低下、服务商漫天要价的问题。
(二)海外EPC项目中工程物流的风险控制
1、工程物流的有效风险预防
承包企业应通过集约管理、专业掌控的方式针对物流中的易发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发挥承包商的物资规模化优势,加强对物资的集中化管理,将物资的分层管理委托于物流服务商和承运人,及时、有效地对各服务商的物流质量和总体状况进行了解和调控,实现承包商对物资的弹性管控。
在服务商的选择和管理上要特别重视。可采取招投标等方式公平、合理地综合选择有资质的服务商,并加强对服务商的管理、约束,是服务商有充分的决策权,又承担相当的责任。
2、有效风险转移
在物流合同中着重考虑风险条款,将不必要的、不确定的风险尽量转移给物流服务商。
在物资采购环节要熟悉不同贸易术语下的双方权责,尽量选择对企业有利的贸易术语进行采购,将风险转移给供应商,以降低自身风险。
在采购和运输等物流环节要合理预测物流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选择购买合理的险种,并选择有过合作的、可靠的保险公司投保,将风险有效转移给保险公司。
在签订总承包合同时要明确物流中的各种风险的承担者,尽量将物流中的不可测风险转移给业主。
参考文献
[1]王云福.国际工程项目EP合同模式下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2]李华洋.国际工程EPC示范合同项下承包商风险分析与应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
[3]孙俊.国际EPC项目合同文件及其风险分析[J].江苏建材,2010,(4):59-62.
近年来,住房公积金贷款规模急剧扩大,贷款风险也随之扩大,而住房公积金贷款起步较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验不足,虽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委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但是这项业务为银行的受托业务,银行不一定完全按照自营业务去严格管理住房公积金贷款,而贷款的最终审批权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同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终风险也是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因而如何控制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加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显得日趋重要。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分类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个人信用以及开发商、中介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的资质和信用状况。贷款信用风险受借款人的素质和行为方式、工作的稳定性、个人财务管理方面影响,都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公积金贷款的对象大部分为社会的中低收入职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由于企业改制和社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一部分职工会因失业、下岗或收入的大幅减少而发生贷款违约;还有些借款人因疾病灾等意外事故导致丧失自身劳动能力,或因家庭成员患上重大疾病、子女入学等突发事件发生大额费用的支出,出现偿还贷款能力下降而发生的贷款风险。
(2)市场风险。由于目前房地产市场活跃,盲目投资购房、投机购房、炒房现象普遍,加剧了贷款的风险。个人投资房地产进行期房炒卖的现象,一旦市场出现价格下跌或通货膨胀,所购房屋套牢,将对个贷带来很大的风险。特别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状况,也可见一斑。同时,开发商捂盘惜售哄抬房价、中介公司以及炒房团刻意抬高二手房价格,也会给公积金贷款发放带来“零首付”风险,危害及其严重。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在贷款受理、审批及贷后管理等环节中审查和管理不严,造成贷款风险。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制度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中心办理贷款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贷款调查、审核、审批等环节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等因素,对不符合规定的贷款给予办理,最终导致了不良贷款的产生,造成了无法追偿的损失。
(4)抵押物处置风险。一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抵押物的完善处置,借款人在出现违约现象时,相关部门在处理抵押住房时难以执行到位,抵押不易实现;二是,由于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抵押物损失或灭失;三是,由于某种原因,以前未发现的优先索偿权行使困难;四是由于估价的原因,处置抵押物时的估价低于设置时的估价,或者拍卖收益低于未还贷款而造成的损失。
二、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1)防范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随着房改政策不断深入,住房公积金的规模呈逐年大幅递增态势,一个地方少则几亿多则几百亿,如果管理使用得好,贷款风险防范得当,不仅促进住房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反之造成社会不稳定、阻碍经济的发展。
(2)防范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是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的迫切要求。住房公积金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一种返还性的住房公益性基金,不允许出现风险损失。《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所有权属职工个人所有,职工在符合提取条件时可以随时提取、使用。若住房公积金管理出现风险,必将造成资金损失,直接关系到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的切身利益。
(3)防范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必然要求。《条例》明确规定,管理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风险由管理中心承担,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来源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如果管理中心管理公积金不到位。使用不当,存在较大风险,住房公e金越管越少,职工对缴存住房公积金失去了信心,必然要动摇住房公积金各项利国利民的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就无从谈起。
三、商业银行加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住房公积金贷款虽属于受托银行的低风险、高收益业务,但绝不是零风险业务。各种各样的风险与生俱来地存在于该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才能够长期维护受托银行与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良好合作关系,在继续发展公积金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带动受托银行其他业务(如对公存款业务、中高端个人金融客户等)的全面发展。第一,加强沟通,控制操作风险。加强与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沟通,及时了解其流程改造和制度建设,共同增强合规操作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从源头控制操作风险、避免资金损失。第二,加强银行内控制度建设,优化相关业务流程。一是制订完善的责任承担制度,使每一位经办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一旦发生风险事件,责任可以具体到人。二是优化相关业务流程,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以方便客户为出发点,设计尽量简化和科学的流程,在不留操作风险隐患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第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公积金贷款业务服务团队。首先,要加强对临柜员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专业素质的培训,使每一位前台员工都能树立立足本岗、服务客户的全局意识。其次,加强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使每一位员工都清楚意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并了解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而在工作中形成全员防风险意识。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公积金贷款的风险具有社会性、隐蔽性和长期性,公积金的政策性特点决定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中低收入职工服务,同时还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回收。由于公积金制度的特殊性,所以此类政策性贷款防范风险的经验很少。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金考验。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抵押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加之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是担保,而担保的成本很高,包含银行贷款成本、担保成本及反担保成本,造成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很难获得资金支持。
供应链融资模型构建及发展前景
基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日益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倡各种形式的融资创新,并给予一些奖励措施,激励地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当然,作为融资主体的金融机构,需要充分评估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审慎开发中小企业市场。而供应链融资的低风险和低门槛,逐步成为适应中小企业的有效产品。
(一)供应链融资模型
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中,传统的融资模式割裂地看待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分别授信、分别管理。然而上下游企业规模不大,授信难度和风险都很大。而供应链融资是依托核心企业,将供应链上下游看作一个整体,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模式。其关键点在于,牢牢把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商业业务模式,通过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数据共享,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提高银行风险控制的灵敏性。
模型1:针对上游供应商的供应链融资模型,见图1所示。
模型2:针对下游经销商的供应链融资模型,见图2所示。
(二)供应链融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四个因素决定了供应链融资方案将长期存在。
首先,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金融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外资银行的加速进入,国内银行面临日益市场化的金融市场和日益同质化的金融产品,维系自己的核心客户和开拓新的客户,都需要银行不断创新,尤其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而过度地开发和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将很难控制风险,因此开发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是银行的必然选择。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托核心企业,来开拓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更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产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市场,将获取大量的中小企业存款、代收代付等多种中间业务。
其次,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现有担保体系不够完善且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渴望金融机构能够开发一种产品,不需要太多的固定资产抵押,融资便捷且成本低,而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托的是核心企业稳定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信誉,依托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库存质押或应收账款质押,为合作伙伴提供融资,填补了目前金融产品的空白,预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再次,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的需要。伴随着品牌打造、技术创新、兼并和重组,越来越多的国内优秀企业在世界级供应链的分工中成为核心企业。以他们为核心的供应链的成长是国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而有效的金融支持将促进和加速这些供应链的成长。
最后,国内已经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it领域的联想、华为、中兴、方正、同方、浪潮、爱国者、烽火科技等,他们都是市场化经济中的佼佼者,遵从市场运行规则,重视商务谈判和合作,严格按照商务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执行。对于上游供应商,可以给予基于应收账款质押的融资产品。
基于以上的判断,供应链金融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由于供应链融资属于新兴领域,在带给中小企业客户融资便捷的同时,有必要对银行存在哪些风险、哪些可以控制、哪些不能控制进行研究。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分析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供应链融资风险
选择层次分析法,原因在于层次分析法能够将一个复杂系统的所有影响因素建立起彼此相关的层次递阶系统结构,下一层因素受上一层次因素的支配,上一层因素受下一层因素影响,从而将问题剖析清楚。按照层次分析法,将供应链融资风险划分如图3所示。按照风险产生的主体划分,能够非常清晰准确地描述供应链融资的整体风险。
核心企业及合作伙伴的风险都来源于三个方面,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行业风险衡量企业所在行业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对金融机构产生的潜在风险;经营风险衡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力,体现企业的付款能力;信用风险则衡量企业的付款意愿。合作风险来源于合同本身缺陷带来的合同风险,及双方存在的利益分歧而带来的违约风险。
各个风险指标的评估值,可以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测算,如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从企业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营运周转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而各个指标的权重可以利用层次分析建立判断矩阵来获得,当cr<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通过问卷调查,供应链融资风险判断矩阵建立如表1所示。
核心企业风险的判断矩阵构建如表2所示。
合作伙伴风险的判断矩阵同上,而合作风险的判断矩阵构建如下:
从一致性检验的结果看,上述判断矩阵的构建是有效的。在专家问卷的信息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供应商风险、核心企业风险和合作风险的权重,以及各子指标的权重。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乘以各个指标的风险评估值,最后得出一个整体风险值。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参考值,在该参考值范围为风险可接受范围。
(二)供应链融资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供应链融资的典型案例,以此阐述供应链融资的风险。
案例一: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融资模型。家乐福是全球500强企业,运营稳健,对上游供应商有明确的付款期限且能按照合同执行,在全球有着数以万计的供应商。银行可以将家乐福作为核心企业,为其上游供应商设计供应链融资模型。结合历年的应付款项和合同期限,综合评估后给予供应商一个授信额度,该额度在偿还后可以循环使用。银行需要家乐福将支付给上游供应商的款项,支付给银行,由此完成一个封闭的资金链循环。该供应链融资模型能够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同时促进银行获取更多的客户。其模型如图4所示。
在图4中,存在几个风险点:
家乐福的风险:家乐福是否会出现经营、税务、人动等风险,如果出现,是否能够仍然按照合同支付供应商货款。在贸易公司中,违约支付货款的现象非常普遍。此类风险一旦产生,将严重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
上游供应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家乐福的供货规模是否稳定,产品质量是否稳定,以及经营的规范性能否承受税务、工商、消防、卫生等政府部门的检查风险。由于上游供应商往往规模较小,经营的稳健性和规范性并不能保证,承受政府的风险往往较低。因此根据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交易数据,动态评估上游供应商的风险是必要的。
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合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合作是否出现问题。其中,供货规模的波动能够反映很多问题,因此及时了解家乐福和供应商的交易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二:基于库存的供应链融资模型。ups(united parcel service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是 1907 年成立于美国的一家快递公司, 如今已发展到拥有 360 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ups在2001年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并将其改造为ups金融部门,推出开具信用证、兑付国际票据等国际金融业务。ups可以在沃尔玛和东南亚数以万计的中小供应商之间斡旋,ups在两周内将货款提前支付给供应商,前提是揽下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及一笔可观的手续费。出口商得到了及时的现金流,ups则和沃尔玛进行一对一的结算。
ups依托的是出口商的货物质押权,依据出口商、ups、沃尔玛之间的三方协议,明确货物质量、价格调整等问题的责任划分和相关规则。将风险分解到合作各方,谁能更有效地承担和消化风险,就应该由其承担该风险。其业务模型见图5。
在图5中,ups连接着沃尔玛和出口商,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于:
出口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造成沃尔玛不能及时支付,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沃尔玛不愿意及时支付。由于ups不能代替沃尔玛履行验货的职能,因此提前支付出口商的款项,必然面临货物验收不通过所带来的风险。尽管可以通过经验来判断哪些产品出现质量的风险较小,或者简单通过“免检”证明来判断,但依然存在这样的风险。此类风险必须在三方协议中加以明确,并转嫁给出口商。或者约定在沃尔玛验收合格后支付出口商货款,以屏蔽货物质量问题。
沃尔玛的风险类似于上述案例。沃尔玛和出口商的合作风险类似于上述案例。
以上两个案例是两类最为典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案例一依托的是应收账款质押,案例二依托的是库存质押。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核心企业风险、合作伙伴风险以及核心企业和合作伙伴的合作风险。
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策略
从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层次分析中,可以看出影响供应链融资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核心企业风险及其合作风险,而核心企业风险主要来源于其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合作风险最主要是来自于合同风险。因此,其风险控制策略如下:
持续动态评估核心企业的经营风险以便及时调整银行对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信贷。
持续动态评估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公司一贯的行为或者资金周转困难及重大项目的产生,当核心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的信贷风险要转嫁到上游供应商或下游经销商,他们是信贷的第一承担人。
上下游合作伙伴和核心企业的合同风险。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主体,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同往往不够公平,但合同必须不存在争议,尤其在资金结算上。通过核心企业的数据共享,持续监控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销售数据,了解核心上下游合作伙伴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银行的信贷对象和信贷规模。
参考文献:
1.宋炳方.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信用风险分析是对可能引起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目的在于说明借款人违约可能性,从而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金融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长沙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现状分析
长沙银行成立于1997年5月,是湖南省首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12年来,长沙银行取得了喜人的发展成绩。紧紧围绕“政务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市民银行”的特色定位,以及“四个三”的客户发展计划,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经营特色和核心竞争能力。由于信用评价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同时我国信用评价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全国性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与体系。长沙银行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主要做法是:根据评估的需要设置若干组评估指标,对每一指标规定一个参照值。如果这一指标、达到参考值的要求就给满分,否则扣减该指标的得分。最后将各指标的得分汇总,并按总分的高低给贷款企业划定信用等级,作为贷款决策的依据。该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1)评级指标、体系的构成是通过内部信贷专家确定的,缺乏定量化,具有不确定因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指标、权重的设置主要依靠专家对其重要性的相对认志来设定,缺乏科学性及客观性。(3)缺少对贷款企业各方面能力的量化分析,在对偿债能力等重要指标上只采用直接观察法,凭经验据报表估计其能力,有很大的主观性。(4)缺少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和现金流量的量化预测。
二、加强长沙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建设
(一)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长沙银行要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既要学习借鉴国外模型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设计结构,又要紧密结合本国银行系统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研究设计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参数体系。要充分考虑诸如利率市场化进程、企业财务欺诈现象、数据积累量不足、金融产品发展不充分、区域风险差别显着、道德风险异常严重等国内特有因素。只有深刻理解中国的金融风险,才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级模型,这需要信用风险系统设计师不仅掌握先进理论方法,还能够对长沙银行的现实问题提出技术对策。
(二)加强培训,提高银行评级人员的素质
长沙银行应加强与国际专业评级机构如穆迪公司、标准普尔公司合作,加快培养、建立评级专业人才队伍,负责内部评级实施和维护工作。同时聘请国外银行和评级公司的专家,对这些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或派往国外培训,使之成为风险量化专家和未来的金融工程专家,为国内商业银行新型评级系统的建立健全出谋划策。
在评级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部分道德层面上的问题从而引发操作风险。对此,要从思想意志上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要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优先充实到信贷岗位。
(三)加强行业研究,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基础数据库
2 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浅析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前提条件的完善与发展
4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5 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分析
6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研究
7 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8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及应付措施
9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10 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危险分析
11 人民币升值后提高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举措
12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分析
13 人民币贬值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4 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分析
15 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6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风险防范
17 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发展研究
18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创新
19 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小额贷款发展
20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21 浅析外汇期货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2 从日元国际化看人民币国际化
23 欧洲负利率及其经济影响
24 我国汽车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
25 ××省农村支付环境现状及政策建议
26 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探究
27 美联储量化宽松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28 ××省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
29 民营银行的发展及问题分析
30 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问题分析
31 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与对策
32 地方债务风险与银行信贷的关系
33 ××省小额贷款公司问题的研究
34 信用卡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
35 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调研
36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及对策分析
37 ××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发展障碍及对策
38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9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40 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41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难点及对策探究
42 p2p网贷的风险探析及防控对策
43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对策
44 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控制研究
45 我国外汇储备的成本与收益及管理建议
46 股指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47 基于P2P网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
48 当前我国P2P网贷内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49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抵押物风险探究
50 中信银行对公信贷贷后风险管理研究
5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2 ××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53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54 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55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分析
56 ××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研究
57 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58 P2P平台与小微企业融资合作可持续性的探讨
59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60 我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分析
长沙银行成立于1997年5月,是湖南省首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12年来,长沙银行取得了喜人的发展成绩。紧紧围绕“政务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市民银行”的特色定位,以及“四个三”的客户发展计划,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经营特色和核心竞争能力。由于信用评价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同时我国信用评价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全国性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与体系。长沙银行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主要做法是:根据评估的需要设置若干组评估指标,对每一指标规定一个参照值。如果这一指标、达到参考值的要求就给满分,否则扣减该指标的得分。最后将各指标的得分汇总,并按总分的高低给贷款企业划定信用等级,作为贷款决策的依据。该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1)评级指标、体系的构成是通过内部信贷专家确定的,缺乏定量化,具有不确定因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指标、权重的设置主要依靠专家对其重要性的相对认志来设定,缺乏科学性及客观性。(3)缺少对贷款企业各方面能力的量化分析,在对偿债能力等重要指标上只采用直接观察法,凭经验据报表估计其能力,有很大的主观性。(4)缺少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和现金流量的量化预测。
二、加强长沙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建设
(一)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长沙银行要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既要学习借鉴国外模型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设计结构,又要紧密结合本国银行系统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研究设计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参数体系。要充分考虑诸如利率市场化进程、企业财务欺诈现象、数据积累量不足、金融产品发展不充分、区域风险差别显着、道德风险异常严重等国内特有因素。只有深刻理解中国的金融风险,才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级模型,这需要信用风险系统设计师不仅掌握先进理论方法,还能够对长沙银行的现实问题提出技术对策。
(二)加强培训,提高银行评级人员的素质
长沙银行应加强与国际专业评级机构如穆迪公司、标准普尔公司合作,加快培养、建立评级专业人才队伍,负责内部评级实施和维护工作。同时聘请国外银行和评级公司的专家,对这些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或派往国外培训,使之成为风险量化专家和未来的金融工程专家,为国内商业银行新型评级系统的建立健全出谋划策。
在评级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部分道德层面上的问题从而引发操作风险。对此,要从思想意志上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要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优先充实到信贷岗位。
(三)加强行业研究,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基础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2
引言
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物流与金融的协同发展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不仅是经济上的风险,同时在管理上也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风险。因此对物流与金融的协同发展进行合理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来不断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降低风险。
一、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概念及内涵
物流行业是顺应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物流行业相对来说并不是独立的,是与各个行业相联系的。金融业主要是以运营各种金融产品为手段来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活动。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这个行业并不是简单的将金融与物流行业进行简单的结合,而是通过两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两个行业的发展,实现共赢。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是有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的,并且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一系列的运营管理措施来实现物流金融的真正协同发展。
二、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物流伴随着资金流,在物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金融业提供的财务支持;同样,金融业的运营发展也要依靠物流业开拓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降低信贷风险。物流金融协同运营,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物流业和金融业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太完善,所处的信用环境也比较差,物流业和金融业各自面临风险。因此,对物流金融运营系统中的风险分析,加强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是保证物流和金融平稳健康l展的重要前提。
三、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
1.物流行业在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风险
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的合作在传统的运营发展中也有发生,因此对于一些常态的运营风险物流行业也有相应的规避措施。对于物流与金融行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运营物流行业将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
(1)物流企业融资风险
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开展秉承着“谨慎、严格”的原则,对于需要融资贷款的物流企业的资产进行严格的审批,银行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审批更加的严格,需要各种各样的程序,从而加剧了物流企业融资的难度。金融企业对物流企业进行审核考察的过程中,对物流企业相对来说技术含量比较低,同时发展前景不明确的状况也会考虑周全。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规模是有限的,并且自身的资产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这也会让信贷企业对物流行业通过融资贷款的审批加大难度。物流行业自身的综合发展情况来说客观会加大从信贷企业取得融资贷款的难度。
(2)合同责任风险
在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物流行业的合作者实力也是越来越雄厚,但是因为在合作的过程中,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会因为自身的企业规模优势来强迫物流企业签订很多不平等的合同条款,这就导致物流企业会在合作过程中承担更大的风险。
(3)提供物流方案的风险
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很多物流企业和许多大公司进行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物流企业需要提供更加一体化和专业的物流服务,这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物流企业更多的是为企业提供单项物流服务,对于整体化的物流作业方案是非常缺乏经验的,这就导致在物流目标达成与合作企业的期望值有所差距,不仅不利于双方的继续合作,甚至会让物流企业承担很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4)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
物流企业在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向一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业务,一方面是能够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是能够不断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来实现长期的合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需要物流企业提供金融业务的公司相对来说信誉度是比较低的,并且对于长期的服务也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因此物流企业的提供金融服务的对象加大了物流企业的风险。
2.金融业在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中的风险
(1)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要保证信贷业务能够长久持续的运营下去就需要安全可靠的监管控制机制来进行制约并且监督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自身的监管控制制度比较薄弱,再加上很多商业银行设有很多的分支机构,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够进行集中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会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条例进行实施,这就进一步的加剧了商业银行资金控制的难度。同时商业银行的很多资金被一些企业长期的占有使用,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额和占比,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金融创新风险
金融创新对于银行来说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同样的物流与金融行业协同发展的创新也是具有这种效应的。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一方面对于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的,但是一旦金融创新不恰当就会导致整个金融行业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就如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一样,金融创新风险使全球经济陷入了动荡之中。
(3)质押风险
对于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来说质押物相对来说比较特殊,比如仓单和物流过程,这些质押物本身是乜有一个固定的评估标准的,因此对这种质押物的估价就会不稳定,受到质押物升值和贬值的影响。同时因为没有固定的估价标准导致在进行估价的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难免会出现一些私自估计和徇私的行为,从而就会损伤银行的利益。
四、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控制
1.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物流金融信息共享受平台,统一收集各类数据,设立风险监管指标,提供风险解决方案和手段,实现对整个物流金融业务的全过程管理。设立物流金融业务的信息化标准,推出软件设计和运营咨询服务,促进物流金融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金融业务的电子信息化程度。设置标准化管控流程,银行与银行之间、 物流监管企业与物流监管企业之间的跨行、跨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受,充分实现银企有效对接。
2.加强信用管理
对合作方的资信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扼制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客户的诚信档案,对监管企业和出质企业建立 “失信人” 名单。对客户进行事前评估、 事中监控及事后跟踪,建立完善可靠的数据处理中心,将物流企业提供的企业信息与自身调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不断完善企业诚信档案建设,使之更加真实地反映融资企业的状况,进而更准确地确定授信额度。重视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科学分析和评估客户偿债能力及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要健全企业财务体系,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
3.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操作
建立统一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标准,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提高网络信息技术。金融企业要建立培训机构,加强对员工以及管理层就相关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减少操作风险。制定科学的定价机制,减少物流金融的逆向选择。物流企业应当建立风险管理部门,选择资信较好的融资企业为其提供担保,对质押物严格把关,确保质押率的充足性。同时,物流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管理和业务培训,尽量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完善价值评估系统、 提高评估技术。
五、结束语
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是两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和经营效益,还能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运营效率。因此,我们应加强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分析,从而进一步优化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总体环境,促进两个行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艺术生产”理论与审美价值的创造
混沌之美——庄子生存美学思想探微
三原学派的理学思想
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及启示
西部大开发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实证分析与理论透析
跨国风险投资目标的评估模型
试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陕西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研究
西方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削弱
对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我国企业有效应用的探讨
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轨道模型
组织理论新视点:信息链组织
企业家理论探究
试论律师独立与律师制度改革
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中的“灰色区域”——对平行进口合法性问题的探讨
论《搜神记》诗歌谣谚应用艺术价值
论张祜的宫词乐府和山水寺庙诗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软件园竞争力评价
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管理环境的比较研究
作业成本法应用困境分析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分析
企业副职的责任模式比较
学习型组织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操作风险量化方法的应用研究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A320落户天津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
金融服务创新的过程模型研究
审计质量低劣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自我意识提升
佛教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身体与思想——儒学伦理判断中的身体聚焦
王阳明的儒家经典诠释方法论探析
张东荪的观
李寿墓壁画的内容、布局及其渊源——兼论唐代早期壁画风格
宋元时期陕南地区农业开发研究
“落英”新考
我国“改用阳历”临近百年的思考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传递研究
基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中美股市财富效应比较研究——对牛市和熊市的检验
中国股市过度自信与市场质量实证研究
基于博弈理论视角的上市公司审计串谋分析
地方政府负债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CAPM模型的旅游上市公司系统风险分析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野下的林纾翻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