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食品安全市场前景

食品安全市场前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5 09:29: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食品安全市场前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食品安全市场前景

篇1

摘要:我国许多城市属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产业占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减少,经济衰退、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必然会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走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转型.淮北市作为皖北地区最大的煤炭型资源城市,是安徽省煤炭资源城市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淮北市以食品工业为转型突破口,取得了较为良好转型成果,但也存在不能忽视的发展问题,本文立足淮北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对淮北市的产业发展转型中存在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可持续发展;食品工业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98-02

1 淮北市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必要性

1.1 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发展方式占主导地位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在淮北市煤炭城市产业的建设发展中,主要的产业特征有以下两点:

(1)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简单粗犷,产业构成较为单一,产业有机性较差.同时,单一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中城市的应变能力变差,无法应对诸如煤炭国际市场变动、资源逐渐衰竭、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也成为煤炭型资源城市随着矿业开采强度加大而经济逐渐衰微的原因.

(2)产业资源依赖性过强,同时产业群体构造方式主要为单一递进式.构成煤炭产业的相关产业群关系密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而随着矿产资源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单一链条”式的产业模式的矛盾也变得日渐突出,不仅资源供给出现一定的危机性,同时一旦其中某个链条断裂,就会引发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衰退危机.

1.2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淮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多以“煤”为主,采矿、选矿、煤化工等产业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尖锐,在追求GDP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绿色GDP的相关指数.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的下沉和塌陷,形成了城市内部的“塌陷区”,引起城市建筑物、道路、桥梁的损坏,使城市地质环境与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同时大量煤矿的焚烧引起空气中SO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的含量增加.

1.3 煤炭产业已成夕阳产业,产业经济出现负增长

2000年以后,淮北市煤炭产业迅速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8年普通混煤含税价由不到200元/吨增长至650元/每吨,煤炭产业荣极一时,成为了淮北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受国际经融危机和国际煤炭市场的剧烈变动以及国内天然气等技术的普及推广等因素的影响,自2008年8月起,在短短的半年内普通混煤的价格由650元/吨跌至300元/吨,随着天然气等清洁资源的推广,煤炭产业已然成为夕阳产业,煤炭产业经济增长也时常出现了负增长的状况,仅仅依靠煤炭产业来支持城市的经济发展的道路已经行不通.

1.4 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大量开采导致资源日渐枯竭

淮北市建市可以说是“缘煤而建,因煤而兴”,但目前淮北市煤炭资源的开采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在近十年内,先后有4对大型国有矿井、10对地方小煤矿倒闭.预计到2015年,现有11对国有大中型煤矿中的9对狂进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境地,前期大量、无节制、不科学的开采模式导致的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瓶颈的日益显现,因此城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2 淮北市食品工业持续发展转型的现状

2.1 食品工业园区建设趋于完善,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形成

淮北市全市已经初步建设相山区凤凰山食品工业园、濉溪县百善矿粮油工业园、口子集团工业园、杜集区六和工业园等食品工业园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食品加工集群基地,这些集群地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食品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也开始慢慢的显现出来.

2.2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据统计,淮北市全市共有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50余家,年销售过亿元企业8家,全市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截止2012淮北市共建成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82个,其中辐射力较强的专业批发市场25个.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近年来良好的市场发展形势,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食品市场体系的初步建成也给淮北市的食品工业转型道路起到了示范和带领作用.

2.3 食品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

截至2013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煤炭价格大幅下降的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淮北市煤炭税收同比下降27%,但非煤产业增加值为284亿元,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占全市全部工业总增加值的56.2%,,其中食品工业增加值的份额占大部分,产业整体发展势头强劲,食品工业也已初步转型成为全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所占全市经济总值总份额仅次于传统的煤炭产业.

3 淮北市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足

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一大批优秀的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但其中的能够发挥指导、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却十分稀少.截止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平均只有6000万元左右,缺少像双汇、思郎、曦强这样规模大、品牌响、效益高、有较好的龙头带头效应的企业.食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有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同时能够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商品生产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良好的食品工业龙头企业不仅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够进行农产品深精加工,也可以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的发展.缺少龙头企业的现状使淮北市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中缺少引导和示范效应,使经济发展转型进程有较大阻力.

3.2 产业链条较短

在淮北市的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中,食品加工业的形势趋同,商品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同时产业链条较短,多为面粉、速食、饲料等,而类似速冻食品、熟食、特色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链延续不流畅,企业间业务和技术关联性较差.产业整体链较短且单一,不仅不利于新企业的出现,也不利于企业创新竞争氛围的形成.

3.3 利益机制不完善

食品工业在淮北市的发展已经有一定时间,但相关的利益机制尚且不明确完善,例如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未能和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生产合作关系,一家一户的分散型生产方式使农民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原料在品质、品种、数量、质量方面远远不能与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例如,淮北市重点打造的榴园村美好乡村建设项目:榴园村主要以种植石榴及石榴深加工为主,目前拥有石榴种植面积8万亩,为全国6大石榴产地之一,年产石榴1000余万斤;拥有石榴深加工企业一个,年加工石榴600万斤,年产值150万元,这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对其他企业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淮北市榴园村的石榴栽植面积和品种均居于全国前列,但石榴的主要是以鲜果出售,并没有形成深层次的食品加工市场,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缺少企业与农民的共同利益机制.

3.4 农业开发与食品工业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政府大力支持淮北市食品工业转型,出台大量政策支持食品工业转型,但就全市范围来看,食品工业发展处于起步时期,加工技术与设备仍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存在例如食品工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学历素质较低、产业发展缺乏创新机制、配套设施产业成本过高、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

3.5 食品安全问题不受重视

在淮北市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凸显,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影响了淮北市的对外形象.除了一些企业法制观念、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薄外,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健全,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整合.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淮北市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转型问题,政府应发挥本职职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如通过产业、信贷、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和培育一批产品新颖、资质良好、发展潜力较大、有市场前景与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促使其快速发展,成为特色突出、竞争力较强的强势企业,为全市食品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2 加强食品工业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与创新在城市转型与食品工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食品工业基础上,着力加强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如建立研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依托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提升食品工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综合竞争优势.

4.3 加大投融资力度,完善产业利益机制

产业发展不仅依托于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投资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发展食品工业的城市转型中,应用加大项目投资、降低银行信贷条件、加强政银企联合等方式,促进形成市场引导的投资机制,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投资效益.同时政府与企业以及农民可考虑发展新型合作组织,积极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利益机制.

4.4 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以高质量换取高效益

必须抓住制约全市食品安全的重大瓶颈因素,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组织开展相关技术、方法、设备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以高质量换取高效益,才能保证食品工业发展的持续盈利与城市转型构想的成功.

4.5 加大品牌宣传,实施品牌推进战略

可借全市食品工业博览会、煤炭机械博览会等大型会议为宣传平台,大力宣传食品工业发展的建设和招商政策,为发展食品相关产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积极招商引资,吸引投资者,弥补企业资金来源不足的相关问题.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和品牌推广力度,实施品牌推进战略,促进产业知名度.

篇2

一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市食品产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黄酒、调味品、传统糕点、酱菜和熏青豆茶等都是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和知名度的传统特色食品。其中,黄酒和调味品行业规模较大。市现有黄酒生产企业29家,主要分布在桃源、七都等镇,年产量5.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7亿元。平望酱品调料厂生产的酱菜、辣油辣酱历史悠久,产品涵盖酱菜、酱油、辣酱等60多个品种,其中辣油辣酱、蜜汁乳黄瓜、玫瑰大头菜等产品都是市优质产品。该企业年销量5000吨,销售收入2800万元。

二特色行业发展迅速。市特色食品品种较多,除传统行业以外,精炼食用油、植脂末、禽蛋深加工等行业近年来也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油脂()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7.74亿元,上缴税收1407.4万元;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生产晶花牌植脂末系列产品为主,年产量5万吨。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完成税收2000万元;广益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量1万吨,销售收入2100万元左右;作为国内最大的液态蛋加工企业,欧福蛋业有限公司,年销售量12000吨,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

三品牌营销力度加大随着食品工业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市食品加工产业中的省级名牌产品和市级名牌产品不断增多。其中,黄酒品牌“百花漾”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牌食用油被评为省名牌产品,目前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与著名品牌优乐美和香飘飘奶茶展开合作,企业产能不断扩大;众诚鸭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年销售收入7.6亿元,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合兴食品有限公司目前也积极与太太乐食品公司开展项目合作,预计项目建成后,企业产能将翻一番。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偏小。市食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27.5亿元,仅占全市工业产值1%左右,具有带动性的大型龙头企业明显偏少,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整体实力较弱。

二创新能力偏弱。现有食品加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简单,部分还停留在传统手工作坊生产的水平,技术含量较低,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和先进装备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刚刚起步,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的意愿和能力普遍不强。

三集聚程度偏低。市的食品加工产业涵盖行业众多,但规模型企业布局分散;产品种类较多,但尚未形成主导品牌产品,整个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四部分行业受限。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酿造企业和项目”这对我市酿酒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制约。

三、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保障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为前提,以提升总量、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骨干企业为带动,推进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传统食品,做精做细特色食品,形成我市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食品加工产业格局,努力把我市食品工业培育发展成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

(二)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从年到年,全市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年达到50亿元左右。

2.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上规模、有实力、有潜力的食品企业。年,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达到12家,超1亿元的企业达到510家。重点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3.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年,全市食品工业投入和技术进步贡献率逐步提高,全市食品行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发展重点

市食品加工产业重点要在粮油加工、禽蛋加工、酿酒制造、调味品生产、旅游特色食品等行业加快发展。

(一)粮油加工。

一是加快企业规模化建设。以油脂()有限公司、市同里油脂有限公司为重点,不断加强食用油加工骨干企业的规模化建设,同时推进中小企业的联合与重组,培育发展一批新的规模企业;二是提高食用油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各种专用面粉及多种用途的等级面粉。开发米、面、杂粮制品的加工技术,提高主食制成品的比例;三是稳固本地市场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寻找对外合作机遇,建设优质原料基地,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

(二)禽蛋加工。

一是发挥众诚鸭业、欧福蛋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领先行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禽蛋业加工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二是鼓励企业技术工艺改造。适度提高行业门槛,推广运用无铅含锌皮蛋加工技术和深膜包装技术和封蜡轻型吸塑包装新工艺,提高蛋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技术优势,开展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加强联合,通过联合生产与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行业竞争力。

(三)调味品加工。

依托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市合兴食品有限公司和平望酱品调料厂等支撑和辐射作用强的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推进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加快推进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提高植脂末、味精和固态调味料等优势产品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二是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通过深入研究消费者饮食习惯、产品营养和口味控制等环节,加快开发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托现有的品牌优势,支持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做大做强调味品加工业。

(四)酿酒制造。

以黄酒、啤酒和食用酒精生产作为我市酿酒业的发展重点,现有政策框架下,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创新思路,谋求突破。一是实施品牌战略。以现有“百花漾”大富豪”等品牌为基础,抓好酒类产品的品牌建设,保证品牌营销投入,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二是积极应对政策限制,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大力加强酿酒产业新产品开发,扩大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三是突出黄酒工业旅游和黄酒文化宣传,将黄酒生产工艺、文化展示与水乡民俗风情有机融合,办好黄酒旅游文化节,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旅游特色食品。

结合古镇的旅游优势,通过资源整合,重点扶持、合作开发等手段,做精做特色糕点、黑豆腐干、熏豆茶等富有特色的食品,进一步细分市场,加强营销,注重质量、口味和产品包装,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发展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力度,落实各级发展责任。成立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发改、经贸、质监和卫生等主要职能部门要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产业规划和引导,切实抓好食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发展工作;经济开发区、、平望等重点镇(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队伍,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食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和规模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加强对食品工业重点类项目及企业的信贷投入和政策扶持。一是要进一步理顺工商、卫生和质监等部门的管理权限,加强对食品工业的监管和引导,切实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市扶持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充分用好、用足有关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对食品工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及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扶持。

(三)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经济开发区、镇和平望镇为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依托食品产业园和特色专业市场等已有的资源和产业基础,有效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要素,重点围绕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大型企业的产品需求和功能配套,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引导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加快集聚,不断提高对规模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配套能力,努力构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产业集聚效应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产业集群。

(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大对食品工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大力推进我市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一是继续鼓励和支持大型食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形成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市食品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能力;二是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吸引人才的宏观环境和创业条件,通过人才交流、引智和培训等途径,培养食品工业科技人才,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资源。三是加快食品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食品加工产业在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篇3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世界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是河南省和郑州市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河南省以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以及从“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跨越为目标,郑州市则致力于打造食品工业强市和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而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发展目标是打造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因此,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郑州市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开发区食品工业的现状和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具体保障措施的研究。

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1、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部,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原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经过三次扩充,当前规划控制范围为郑州市的陇海铁路以南、机场高速以东、郑民高速以北、万三公路以西,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37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产业工人及从业人员10万余人。开发区以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为五大主导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以及郑州东南部的绿色产业园。

2、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工业立区、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发区食品工业坚持把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良好的区位交通、广阔的市场规模等优势条件,紧紧把握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食品产业振兴规划和居民食品消费升级的良好机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布局调整为主线、以项目投资为载体,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2008年,区内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由2006年的7.17亿元提高到9.35亿元,逐渐发展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区内已拥有郑州益辉食品、河南省天冰冷饮、河南笑脸食品、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郑州红门饲料、郑州东海九鼎饲料、郑州上好佳食品等七家规模以上食品类企业。同时,通过招大引强和内引外联的策略,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食品类重点项目相继进驻,如河南中烟工业公司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百事可乐郑州灌装厂及配套吹瓶厂项目、双汇集团肉类加工及物流配送项目等。开发区在食品工业的四大行业门类(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都有企业涉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开发区食品工业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跨越式发展局面。

二、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能力较低

开发区食品工业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但食品工业产值规模仍然偏小,2008年产值不到10亿元,占开发区同期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8%,与郑州市内的新郑薛店中原食品工业园、二七区马寨食品工业园、以思念和三全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等差距明显,甚至不如三全、思念等食品龙头企业的产值规模。同时食品机械、食品配料、食品包装、生物制药等食品工业的辅助产业发展缓慢,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比较滞后,不利于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2、缺少行业龙头企业

开发区内的食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备品牌规模优势、支撑辐射作用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现有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仅七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只有一家(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2008年工业产值为5.71亿元),超过1亿元的也仅有四家,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极其有限,对做大做强开发区食品工业十分不利。

3、研发创新能力弱

区内食品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较差,仅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设有研究中心,但也仅为市级,层次和水平不高。虽然郑州市拥有一批食品行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但开发区以及区内食品企业与这些机构并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研发力量的薄弱和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开发区内食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难以有效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4、空间布局和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区内食品企业的空间布局基本是自然形成,缺乏应有的前期规划,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开工建设中的新进企业,在空间上分布比较零散,企业间的协作几乎不存在,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现有食品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而且原料来源过分依赖本地,省外高附加值、低成本原料利用较少;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的产业链尚未真正的形成,产业链条短且产品大多属于初加工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品种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而且产品主要供应区域和国内市场,尚未有产品出口海外。

三、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

基于开发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实际和存在问题,为实现将开发区打造成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开发区必须以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消费升级、精深加工、创新引领的总体要求,秉承“科学发展、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遵循“开放带动、龙头引领、品牌竞争、创新制胜”的基本宗旨,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健全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等途径,形成结构优化、品牌集聚、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同时,应注重食品工业的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产业基础较好、重点项目覆盖面广以及享有资源优势的面制品、肉类加工、饲料加工、烟草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饮料制造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积极发展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以及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功能食品、绿色与有机食品、都市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高成长性行业;鼓励发展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包装印刷、食品物流等相关行业。

四、保障措施

1、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上述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尤其是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料采购、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企业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和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安全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有效干预、快速反应为核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和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覆盖全面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四是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加强质量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以保障食品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政府指导、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制度能落实的企业诚信体系。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针对开发区食品工业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的发展现状,开发区必须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引进大项目——上下游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思路,通过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重点项目和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中小型项目,迅速壮大食品产业规模。一是明确招商引资的原则,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二是确定招商引资的对象,树立“区外即外”的招商引资意识,抓住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资源寻找信息,重点围绕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配套寻找项目信息,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找项目信息。三是拓宽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登门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飞地招商等各种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做好招商项目的包装、推介、洽谈和落实等工作,对重大项目实行责任制,实行全过程“保姆式”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五是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考核奖惩,建立“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完善“不埋功、不藏拙、不亏待”的招商激励机制。

3、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充分利用区内现有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优势(如牧鹤饲料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在不断完善原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巩固骨干企业地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二是选择一批机制“灵”、产品“精”、有发展前景的中等企业(如上好佳食品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培育对象,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企业间合作和重组,逐步做大做强。三是依托即将入住的大企业项目,如中粮集团、双汇集团、河南中烟、百事可乐等,鼓励它们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张,壮大规模。四是直接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家队”大企业。为培育龙头企业,必须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电价优惠、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4、实施名优品牌战略

引导鼓励企业树立和强化品牌竞争意识,积极进行名优品牌创建活动。一是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名牌,对获得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及河南省和郑州市名牌和著名商标的食品企业,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宣传费的一定比例予以补贴,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食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对参展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而定。四是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到方面优先安排财政贴息,在质量管理、信息市场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五是每年选定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聘请境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帮助企业推动品牌建设。

5、鼓励推动技术创新

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入手,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位为一体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食品工业的升级。一是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创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为支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二是鼓励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并按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对食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的支持性政策。

6、优化投资环境

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是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和实现招商引资成功的基础性条件。经济发展环境中,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核心。在硬环境的优化方面,应继续推进和完善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培训、生活设施、研发平台、社会服务等相关配套设施。在软环境的优化方面,一是在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实际,在税收、土地、贷款贴息与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支持政策。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规定时限、公开透明、规范操作;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积极落实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树立“亲商、重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建立与客商定期交流信息制度、对重点客户进行定期走访沟通制度、定期召开企业联谊会制度、节日对外来企业家进行慰问走访等制度,帮助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全托式服务、人性化服务、“无边界”服务。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20-02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北纬29°33′~30°51′,东经116°38′~118°5′,东邻铜陵,南依黄山,北滨长江,西接江西。辖贵池区和东至、石台、青阳3县及九华山管理处。全市土地总面积为8 271.7 km2,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8%,沿江冲积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12%。

该市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有牯牛降原始生态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工业污染源少,是发展中药材生产的绝佳区域。该市拥有中药材资源526种,分属198科,其中植物142科195种。池州市元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于2009年从山东亚特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引进人工选育的金银花新品种“亚特”系列,在贵池区牛头山镇姥山村建立了33 hm2金银花示范种植基地,表现出良好特征特性及显著经济效益。目前全市21个乡镇已推广种植,总面积发展到近200 hm2,呈快速发展趋势。

1 金银花产业发展的背景

1.1 金银花药用需求量持续大幅增长

中医药以其卓越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重视,许多国家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开展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金银花属于传统中药材,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具有卓著的抗菌消炎作用[1-2],被誉为“植物抗生素”。在滥用化学抗生素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况下,金银花的需求量激增,特别是由于SAS、H1N1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为金银花药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金银花药用需求量持续大幅度增加。

1.2 保健饮料和食品消费量逐年增加

金银花含有绿原酸、黄酮类等活性物质。其中,绿原酸抑菌作用广泛,对很多致病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有显著增强胃肠蠕动和促进胃液分泌及利胆、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作用;其水解产物咖啡酸亦有利胆、升高白血球细胞的作用;对各种急性细菌感染疾病及由放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显著疗效,并且在血栓性血管病治疗中亦具有潜在价值。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人体中超氧离子自由基、抗衰老和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降脂、抗血栓、抗衰老。以金银花为原料,采用高科技技术研制各种保健饮料与食品[3],对于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保障人体健康,将发挥出积极作用,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1.3 中兽药、饲料添加剂市场潜力巨大

中药具有平衡阴阳、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的特点,对畜禽疾病中占主要部分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多方位调节和治疗作用,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在传染性疾病防治方面大有作为、独具优势。在休药期用中兽药替代西药防治疫病,中长期使用具有低毒副作用,可有效降低体内的药物残留,同时还能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从而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需要。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中兽药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金银花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在防治畜禽疾病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同时,金银花枝叶的牲畜适口性较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利用金银花枝叶及加工废弃物制造中兽药,或开发为饲料添加剂,对于预防、治疗畜禽疾病将发挥积极作用,是促进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4 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产业链建设日臻完善

金银花作为中药之瑰宝,在制药、保健食品、香料、化妆品等许多领域市场前景广阔。综合利用金银花植物资源,实现精、深加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也是金银花产业的发展方向。

1.5 旅游与生态效益潜力巨大,可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全国金银花市场商品量为干花3万t左右,干花社会需求量达6万t,供求矛盾突出。2011年普通金银花市场价格70元/kg,优质金银花100~160元/kg。3年后进入盛花期,一般产量达1.0~1.5 t/hm2,产值可达10万~24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金银花适宜山区种植,而池州市本身就是一个山区市,广阔的山地资源为金银花项目的发展实施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而且金银花还能起到绿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和调节气候的作用,还可解决大批劳动力就业,是农民增收新途径。同时,池州市旅游资源丰富,随着金银花基地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壮大,还可通过赏花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发挥金银花种植的多种效益。

2 金银花产业发展的定位

2.1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建立皖江金银花种植基地

篇5

南通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其下属的如皋、如东、启东等地均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在如皋地区140多万人口中,百岁老人高达200多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长寿之乡”。南通独特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孕育了悠久的长寿养生饮食文化传统,早在清代就出现了研究食疗、食补的养生专家丁其誉,他在对家乡长寿现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寿世秘典》,从顺应岁时、合理膳食、适常起居、中医调理等方面对饮食养生进行专门的论述,影响深远。如今南通已经出现一批优秀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如皋的长寿宴多次在国内外养生美食大赛中获得金奖,“三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如皋萝卜皮、如式香肠、肉松等长寿食品已经畅销全国。

二、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资源品级高,类型多样

旅游产业的开发离不开优质的资源基础,南通是世界上首个获得“长寿之都”称号的地区,因此可以说,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国际性的知名度,品级相当高,这是开发饮食旅游的天然优势条件。同时,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种类也比较丰富,各地区特色各异。例如如皋出产萝卜皮、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等生态农业食品,如东、启东以海鲜养生食品为特色,海安则以河豚养生饮食为其开发亮点,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差异。

2.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好

可进入性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开发条件的重要相关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交通网络与设施,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已知的一些长寿之乡往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或者是位于高寒地带,或者是位于偏远的山区,而南通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经过多年的建设,南通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的重要节点城市,内外部交通四通八达,各旅游点之间可以实现快速便捷的联动,这就为发展长寿饮食文化旅游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3.客源市场

广阔充足的客源是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南通发展长寿饮食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人们比以往更加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这一社会心态在旅游市场上表现为游客对长寿养生类产品比较青睐;另一方面,南通临近以沪宁杭为代表的华东旅游黄金地带,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民众出游率较高,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既可以从上述地区吸引当地客源,也可以与这些地区的旅行社开展合作,将游览沪宁杭的外省市游客吸引到南通来。

(二)劣势分析

1.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目前南通的长寿饮食产品开发还是以初级的现成食品为主,缺少深层次的挖掘开发。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游客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品尝美味的食物,他们还注重于参与到食品的种植、采集、加工制作等层面,以满足自身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除了单一的食品之外,还可以涵盖美食节庆、厨艺比拼、特色餐厅、田园观光、食俗食礼、美食文学作品欣赏等多个领域。调查显示,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在丰富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方面做得还不够,独具特色的明星产品、亮点产品还比较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饮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长寿旅游宣传营销体系不完善

南通地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长寿之乡只是众多城市名片之中的一个,其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游客往往会在众多的旅游信息中忽略这一元素。此外,多年来南通的长寿旅游宣传主推如皋,已有的旅游线路、长寿食品品牌也主要集中在如皋地区,如东、启东等地的开发就较为滞后。现在南通全市成为“长寿之都”,需要进行统筹安排,在突出打造如皋长寿旅游精品的同时,还需要加快其他地区的旅游营销,营造全面开花的良好效果。

3.饮食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主要包括规划设计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基层服务人员。实践证明,游客对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服务接待人员的素质与态度决定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游客对南通饮食旅游经营服务人员在专业知识、业务素质等方面的表现还不太满意。饮食旅游表面看来是重在品尝美味,可实际竞争力却在于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游客感知文化的魅力则是需要专业服务人员这座桥梁来实现的。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南通发展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当务之急。

(三)机遇分析

1.市场吸引力较大

首先,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素有饮食养生、追求长寿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从帝王将相到黎民百姓都热衷于研究食疗养生之法,这就为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展奠定了广泛的思想基础。其次,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这促使各个年龄层次的国人都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过去是老年人偏爱长寿养生类旅游产品,现在这一年龄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甚至青年人都加入了这一队伍,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展符合了这一社会潮流。最后,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但要追求吃好吃饱,更要追求绿色健康无污染,长寿食品已然成为市场的新宠儿。

2.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适时推出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南通的旅游产品传统上集中于以狼山、濠河、博物馆为代表的观光旅游项目,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这是不利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的。相关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正大力推进南通新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推广,出台了相关的扶持奖励政策,这就为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发展机遇。

(四)威胁分析

1.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

根据中国老年学会的评选认定,南通周边还有太仓市、上海崇明、溧阳市等地入选中国长寿之乡,长寿旅游在这些地区也正成为开发的热点。因此,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必然会与周边城市产生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这就需要在产品的开发中做到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与兄弟城市形成错位发展、合作共赢,避免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

2.食品安全质量保证

在长寿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各类长寿食品的安全质量保证与保鲜技术是各供应商将面临的较大挑战。食品安全责任重于天,确保南通长寿食品的原汁原味、质量上乘,这直接关系到南通长寿旅游产业的兴衰,更会影响到长寿之都的名声。因此,在今后的开发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在食品的原产地保护、加工工艺流程优化、检验检测等环节加强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三、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旅游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在政策法规、环境保障、人才培养、资金保障等多个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长寿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稀缺性资源,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开发,国内知名的巴马长寿旅游区已经出现污染现象,这就需要南通的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先期的整体性规划,防治盲目性的过度开发,尤其要确保长寿食品的安全质量过关。此外,发展旅游还需要交通、住宿、餐饮、服务中心等诸多配套设施,这也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统筹安排,以提高各景点的接待能力。2.拓展与丰富产品的类型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出的产品类型是丰富多样的,南通要以长寿文化为核心,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拓展和丰富产品的表现形式。除了已经比较成熟的长寿系列食品外,还可以在长寿养生文化主题餐厅建设、长寿饮食文化知识教育培训、长寿文化食谱出版发行、长寿文化系列餐具开发、长寿食材培育基地参观等方面进行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挖掘更多的消费价值。同时,各旅游目的地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从游客的感知角度出发,设计出文化性与体验性并重的明星产品。

3.积极开展多样化营销活动

科学有效的营销活动是促进旅游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吸引广大游客的有力推手。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宣传既需要制作旅游宣传片、编写长寿美食旅游指南、聘请名人代言等传统宣传模式,更需要拓宽思路,在目前流行的新媒体中寻找突破口。比如:创建官方旅游微博,第一时间最新的旅游资讯,通过点赞、有奖评论等形式与游客展开互动交流;拍摄主题微电影,在主流视频网站上线宣传;在知名网络杂志平台刊登系列广告,以此来提高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赢得游客群体的青睐。

篇6

1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

安康市国土资源中富含硒矿,富硒资源是安康最具特色的资源。近年来,安康市开发利用富硒资源发展富硒食品产业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2010年,安康全市的富硒食品生产企业已达86家,其中有35家规模企业从事富硒食品生产经营,开发了富硒茶、富硒矿泉水、秦巴硒菇、富硒饮品、富硒大米、富硒食用油、富硒魔芋制品、富硒保健品等50多个品种系列,实现工业产值24.6亿元;培育了紫阳县神云富硒茶公司、安康秦东魔芋食品公司、兴安富硒大米加工公司、汉阴县富硒特色小吃等一批富硒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共有10家企业的11个产品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23家企业的24个产品被评为安康市特色品牌产品,有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白河木瓜等5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被认定为无公害生产基地的有68个,面积达4万多hm2;有无公害产品24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9个。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显现出良好的态势,已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雏形。2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2.1S———优势分析

2.1.1安康硒资源丰富

安康市政府组织市科技系统对安康市10个县区的土壤、农作物等抽样检测和调查分析表明,各县区都不同程度地“富硒”。安康境内大巴山东段的成土母岩中的含硒量为汉中地区的1.69倍、商洛地区的2.63倍,特别是大巴山东段早古生代的某些复杂岩层,含硒量达2.5~6.9mg/kg,富硒地层厚度达40~50m,跨度达400~500km。安康硒资源具有3个特点:一是富硒面积大,全市10个县区不同程度处于富硒的生态环境之中,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能形成大的规模;二是富硒地层厚,富硒地层厚度达40~50m,硒资源丰富,发展富硒食品产业具有可持续性;三是硒品质好,硒浓度适中,不含有毒元素,同时还伴生有锌、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紫阳为中心的地区还被有关专家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区域。

2.1.2安康地理环境独特,富硒农作物品种多、潜在品质高

安康富硒区域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汉江及其众多支流网贯其中,气候温暖湿润,土地类型多样,土壤有害物质含量低,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使该区成为我国南北植物的荟萃地、野生动物的天堂,具有明显的生物资源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据调查,该区有各种植物3300余种,通过对安康各地农作物样品的检测[3],土壤样品测定硒含量为2.06~26.35mg/kg;水中硒含量,井水8.50μg/kg,稻田水8.48μg/kg,河水9.07μg/kg;粮食作物中硒含量,大米硒含量为2.75mg/kg、玉米0.24mg/kg、大豆0.80mg/kg、马铃薯2.60mg/kg、小麦1.15mg/kg、绿豆6.82mg/kg;其他如茶叶1.40mg/kg(岚皋县62份样品平均)、老茶叶2.50mg/kg、魔芋8.45~8.58mg/kg、天星米草16.52mg/kg、荠菜(野生)20.81mg/kg、香椿0.05mg/kg、杂草(毛坝擂鼓台泉水旁生长)2.98mg/kg、菜子饼1.74mg/kg。这些物产既可作为富硒食物食用,也可以作为富硒饲料新产品的原料粮发展畜牧业养殖,还可进行深加工,提取硒蛋白和重要酶类,具有深度开发价值。

2.1.3安康具有投资兴业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安康处在川、陕、鄂、渝4省市的结合部,成为成都、西安、武汉、重庆几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通过高速公路,从安康到西安2h,到重庆3h,到武汉4h;它是连接西北、西南、华中的重要交通枢纽。襄渝、阳安、西康等3条铁路线在此交汇,316国道横贯东西,210国道纵穿南北;京昆高速安康段、包茂高速西安至安康段,襄渝铁路二线相继建成通车。随着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相继建设实施及未来安康还有4条铁路、7条高速、1个4C级机场的交通建设规划,10个县区将全部通高速公路。安康正在形成为内外畅通、高效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枢纽。

2.2W———劣势分析

2.2.1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链较短,产业关联、产业融合性不强

现阶段,安康富硒食品农业产业链还较为松散、脆弱,产业链延伸不够,致使特色农产品不能通过深加工增加附加值,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高端特色农产品。目前,安康富硒食品产业集群仅是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操作、低成本、恶性的价格竞争等为主要特征,是选择的产业经济低端路径;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更多的只是同类企业的简单扎堆,产业雷同,彼此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专业化分工,产业链支撑与延伸不够,产品精深加工比重低、特色不强,增值率低。同时,农业产业间融合度低,缺乏专业化的农贸市场、农产品物流中心及创意包装设计等相关支撑产业,没有形成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城乡一体化经济结构体系。

2.2.2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科技水平、集约化程度低,商品化处理不够、品牌优势不明显

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尚存在着农业技术水平低、创新研发能力弱、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以及农业新技术和知识传播速度慢等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安康富硒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没有被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富硒食品生产表现出规模产量虽然不小,但名特优质产品欠缺;初级加工和粗糙加工多而精深加工少;采用传统工艺和落后设备的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少;产品品牌混杂,质量良莠不齐,符合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的产品少。

2.2.3农业产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

由于缺乏制度创新,有效联结企业、农户及中介组织的长期合作机制尚未形成,通过与相关辅助产业的价值链整合、相互拉升与集群的效应还不十分明显。安康富硒食品产业仍“扎堆”处于简单的市场买卖关系,企业之间、企业与中介组织之间,特别是企业与农民之间没有形成相对稳固的合作关系,没有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村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局面。

2.3O———机会分析

2.3.1政府重视

2007年9月安康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富硒产业发展研讨会,提出了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2008年安康市委、市政府首次将富硒食品产业确立为全市支柱产业重点进行培育和发展;2009年安康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富硒食品培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颁布实施了《关于推进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建立了富硒食品标志制度,实施《安康市富硒食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通过组建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搭建富硒食品质量检测与技术管理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2.3.2富硒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界对硒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硒是目前全世界科学机构卫生组织一致公认、毫无争议的人体及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又是延长寿命最主要的矿物质营养素,被科学家誉为‘抗癌之王’、‘生命之火’、‘心脏的守护神’、‘人类健康的卫士’”[4]。随着硒这一微量元素对人体功效的逐步被认识,富硒食品的市场开发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在对硒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现产业发展有两个机遇:一方面,硒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衡。据WHO公布的资料,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低硒和缺硒地区,而我国是世界主要的硒资源国之一,硒的蕴藏量占全球的1/3以上。但同时,我国也是缺硒大国且硒资源分布不均,调查表明,我国有72%的县(市)属于低硒和缺硒地区;另一方面,硒在人体内无法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入,而农业上生产的天然富硒食品是纯天然、高营养、全方位的保健食品,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补硒途径。因此,生产、加工、食用天然富硒食品,是解决给人体补硒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为富硒食品产业开发创造了客观条件和良好的机遇。

2.4T———挑战分析

2.4.1面临国际国内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同构化竞争的挑战

在国际硒的营养研究和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开发、利用硒资源,发展硒产业的热潮正在兴起,很多地方在围绕富硒农产品开展深加工。目前,湖北省恩施市、贵州省开阳县、浙江省龙游县等地已走在了国内富硒食品开发的前列。此外,像江西省丰城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等,虽不处于富硒地域,但也通过施用富硒肥料生产富硒农产品或利用富硒饲料喂养畜禽生产富硒肉禽蛋类产品,进行着富硒食品产业的开发。

2.4.2面临国际国内食品安全技术门槛提高的挑战

在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愈加严格的安全卫生标准已成为食品行业的“游戏”规则,他们凭借其技术、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标准、管理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包括富硒食品的出口面临着极大挑战。在国内,随着“三鹿奶粉”、“瘦肉精猪”、“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必将进一步提高食品产品安全标准,建立更为完备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而行业标准的提高使得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走出去”的难度加大,富硒农业及富硒食品生产过程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根据市场定位,制定实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常规要求的技术系统标准,形成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较为完善的标准及管理规模体系,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富硒食品产业赢得市场竞争和加快发展的机遇和关键所在。

3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矩阵分析与对策

3.1SWOT矩阵分析

根据对安康市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目前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结合SWOT矩阵,提出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4类战略(表1)。其中SO战略为增长型战略,WO战略为扭转型战略,ST战略为多种经营战略,WT战略为防御型战略。

3.2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选择应以SO战略为基础战略,WO战略和ST战略为核心战略,兼顾WT战略,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3.2.1政府扶持

以政府培育为主导,积极扶持安康富硒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促使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发展史表明,“政府在发展中的作用稳步上升,以至于没有政府的积极支持,便不可能有成功的经济增长。”[5]安康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做好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和整体推进工作的思想指导下突出富硒优势特色;积极扶持富硒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同时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安康富硒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

3.2.2科技创新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建立健全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促使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优质生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成为未来特色农业发展的趋势。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利用好现代农业科技,构筑多层次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产业链,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和工业设备及文化创意将具有安康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绿色农业技术、绿色农产品加工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绿色农业产业价值体系,提高安康富硒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3.2.3制度创新

篇7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质量强县为中心,围绕培育一批质量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促进我县工业、农业、建设工程、环保、服务等主要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打造“诚信保亭”县域形象,推动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目标

1、产品质量:防止行业性、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的发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在85%以上;全县生产企业杜绝无产品地标准组织生产;进一步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大对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传,新增1个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至少新增一家食品企业取得QS(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无食品安全事故;培育省级名牌产品1个,争创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主要消费类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指标95%以上达到国家或行业强制性标准。

2、工程质量: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的安装工程,所有工业、交通、电讯等项目的新建和改造工程都应按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质量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执行,应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新建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受监覆盖率100%,优良率达到25%以上;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率继续保持为“零”,基本消除一般质量通病;竣工交付使用的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试车和验收一次合格,确保连续生产或正常使用。

3、服务质量: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医疗卫生、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供电供水、旅馆餐饮等服务行业,都应在拓宽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技术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进一步巩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工作,严格评选“放心店”;有选择性的在条件较好的超市、旅馆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带动全县流通领域的服务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4、环境质量:辖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辖区内水资源执行II类水质标准,一般水域执行III类水质标准,城区饮用水源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1、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制定步伐。按照我县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框架要求,组织制定我县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标准、生产技术规程2项。(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二是抓好国家级、省级红毛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实施相关农业标准,对示范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实施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重点是采取各种方式做好标准宣贯、组织指导农民按技术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继续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在抓好红毛丹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着手申办三月红荔枝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2、加强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工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印发采标目录,加强宣传,积极引导2家生产规模较大、标准化基础较好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二是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对于家庭作坊式企业,采取标准引导的措施,把国家强制性标准送上门,使这些企业明确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按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完成我县企业食品标准的清理审查工作,解决食品企业标准水平低,与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不相符合等突出问题。(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3、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环保工作。

一是围绕国家已建立的旅游标准体系,组织制定保亭特色旅游产品的地方标准,提高保亭旅游产品质量,提升旅游形象。(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二是在旅游规划、旅游区景点管理、旅游酒店管理、旅游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严格实施国家、行业已颁布的旅游服务标准。组织制定县旅游服务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县质监局、县旅游局)

三是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和治理为重点,加大对城区生活污水、垃圾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对生活用水的水质监控。。(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国土环境资源局)

(二)加强质量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质量卫生安全。

1、加强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启动对全县农产品质量状况调查工作,分类建立质量档案,摸清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底数;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保证农业投入品质量;指导、教育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保证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牵头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中心;责任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卫生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

2、加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体系建设。严格实施食品生产、销售市场准入制度,严把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关;强化发证后的日常监管,加大生产、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卫生监督抽查,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法行为;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标准化、计量等技术基础,帮助、指导其改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自律,把好原料进厂质量关、生产过程质量关、出厂产品质量关、进货验货质量关、销售质量关,对没有内部质检能力的生产企业,督促其委托有资质的质检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牵头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任单位: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

3、加强工程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格建筑工程审批程序,加强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启动对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状况调查工作,建立施工企业工程质量档案,指导、将不具备质量保证能力的建筑工程队清除出市场;完善施工图纸审查制度,确保施工图纸设计、勘察质量;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把好工程质量验收关。(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4、加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开展锅炉、压力容器、机电类特种设备、压力管道、气瓶普查整治摸底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拾遗补漏,全面掌握特种设备的底数、分布及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快推进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实现动态监管全覆盖,提高安全监管的到位率,确保特种设备注册率达100%,定期检验率达98%以上,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加大现场监察力度,加强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实现“零事故”运行目标。(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抓手,增强全县经济核心竞争力

1、制定实施名牌战略计划,加大名牌培育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争创名牌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积极选择符合或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作为争创名牌产品的重点培育对象,科学制订规划,实行激励政策,促进名牌战略的顺利推进。广大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走质量兴企、名牌兴企的路子,以质量育品牌,以品牌占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通过争创名牌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所掌握的企业情况,精选一至二个生产经营条件过硬、质量意识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将其作为培育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以及海南省名牌产品、海南省著名商标、优质工程的重点对象。(牵头单位:县工商局;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2、强化认证意识,为实施名牌战略打基础。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强化企业争创名牌的内部管理基础,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责任单位:县质监局、工商局、县农业局)

(四)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技术支撑。

1、加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质监局)

2、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3、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五)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提供优质行政服务。

1、监管与服务并重,建立重点企业质量共建责任制。

选择县水泥厂、五指山茶叶加工厂等一批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开展产品质量共建工作,与企业签订质量共建协议,明确部门监管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企业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各相关企业主管部门)

2、监管与指导并重,规范小型企业质量行为。版权所有

对生产经营条件差、质量工作基础弱的小型企业,统一确定其从事生产经营的基本规范,通过日常监控,严格把握其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和范围,确保其生产经营活动不出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方面的事故。(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各相关企业主管部门)

3、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是切实落实打假责任制,由县政府(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对打假工作负总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执法信息采集系统,初步建立起部门之间联合行动、信息互动的打假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篇8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质量强县为中心,围绕培育一批质量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促进我县工业、农业、建设工程、环保、服务等主要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打造“诚信保亭”县域形象,推动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目标

1、产品质量:防止行业性、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的发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在85%以上;全县生产企业杜绝无产品地标准组织生产;进一步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大对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传,新增1个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至少新增一家食品企业取得QS(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无食品安全事故;培育省级名牌产品1个,争创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主要消费类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指标95%以上达到国家或行业强制性标准。

2、工程质量: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的安装工程,所有工业、交通、电讯等项目的新建和改造工程都应按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质量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执行,应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新建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受监覆盖率100%,优良率达到25%以上;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率继续保持为“零”,基本消除一般质量通病;竣工交付使用的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试车和验收一次合格,确保连续生产或正常使用。

3、服务质量: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医疗卫生、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供电供水、旅馆餐饮等服务行业,都应在拓宽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技术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进一步巩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工作,严格评选“放心店”;有选择性的在条件较好的超市、旅馆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带动全县流通领域的服务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4、环境质量:辖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辖区内水资源执行II类水质标准,一般水域执行III类水质标准,城区饮用水源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1、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制定步伐。按照我县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框架要求,组织制定我县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标准、生产技术规程2项。(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二是抓好国家级、省级红毛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实施相关农业标准,对示范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实施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重点是采取各种方式做好标准宣贯、组织指导农民按技术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继续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在抓好红毛丹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着手申办三月红荔枝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2、加强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工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印发采标目录,加强宣传,积极引导2家生产规模较大、标准化基础较好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二是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对于家庭作坊式企业,采取标准引导的措施,把国家强制性标准送上门,使这些企业明确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按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完成我县企业食品标准的清理审查工作,解决食品企业标准水平低,与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不相符合等突出问题。(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3、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环保工作。

一是围绕国家已建立的旅游标准体系,组织制定保亭特色旅游产品的地方标准,提高保亭旅游产品质量,提升旅游形象。(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二是在旅游规划、旅游区景点管理、旅游酒店管理、旅游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严格实施国家、行业已颁布的旅游服务标准。组织制定县旅游服务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县质监局、县旅游局)

三是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和治理为重点,加大对城区生活污水、垃圾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对生活用水的水质监控。。(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国土环境资源局)

(二)加强质量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质量卫生安全。

1、加强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启动对全县农产品质量状况调查工作,分类建立质量档案,摸清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底数;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保证农业投入品质量;指导、教育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保证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牵头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中心;责任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卫生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

2、加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体系建设。严格实施食品生产、销售市场准入制度,严把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关;强化发证后的日常监管,加大生产、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卫生监督抽查,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法行为;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标准化、计量等技术基础,帮助、指导其改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自律,把好原料进厂质量关、生产过程质量关、出厂产品质量关、进货验货质量关、销售质量关,对没有内部质检能力的生产企业,督促其委托有资质的质检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牵头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任单位: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

3、加强工程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格建筑工程审批程序,加强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启动对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状况调查工作,建立施工企业工程质量档案,指导、将不具备质量保证能力的建筑工程队清除出市场;完善施工图纸审查制度,确保施工图纸设计、勘察质量;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把好工程质量验收关。(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4、加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开展锅炉、压力容器、机电类特种设备、压力管道、气瓶普查整治摸底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拾遗补漏,全面掌握特种设备的底数、分布及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快推进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实现动态监管全覆盖,提高安全监管的到位率,确保特种设备注册率达100%,定期检验率达98%以上,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加大现场监察力度,加强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实现“零事故”运行目标。(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抓手,增强全县经济核心竞争力

1、制定实施名牌战略计划,加大名牌培育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争创名牌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积极选择符合或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作为争创名牌产品的重点培育对象,科学制订规划,实行激励政策,促进名牌战略的顺利推进。广大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走质量兴企、名牌兴企的路子,以质量育品牌,以品牌占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通过争创名牌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所掌握的企业情况,精选一至二个生产经营条件过硬、质量意识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将其作为培育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以及海南省名牌产品、海南省著名商标、优质工程的重点对象。(牵头单位:县工商局;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2、强化认证意识,为实施名牌战略打基础。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强化企业争创名牌的内部管理基础,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责任单位:县质监局、工商局、县农业局)

(四)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技术支撑。

1、加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质监局)

2、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3、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五)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提供优质行政服务。

1、监管与服务并重,建立重点企业质量共建责任制。

选择县水泥厂、五指山茶叶加工厂等一批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开展产品质量共建工作,与企业签订质量共建协议,明确部门监管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企业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各相关企业主管部门)

2、监管与指导并重,规范小型企业质量行为。

对生产经营条件差、质量工作基础弱的小型企业,统一确定其从事生产经营的基本规范,通过日常监控,严格把握其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和范围,确保其生产经营活动不出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方面的事故。(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各相关企业主管部门)

3、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是切实落实打假责任制,由县政府(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对打假工作负总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执法信息采集系统,初步建立起部门之间联合行动、信息互动的打假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篇9

国家级生态示范市江苏省高邮市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一个以“邮”命名的城市,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全国第六大淡水湖高邮湖与邮城隔河相望。水产养殖非常发达,其中罗氏沼虾的养殖面积18万亩,占全国产量的1/3,据统计全市年产(含自然捕捞)成虾蟹近20万吨。丰富的资源孕育出一批现代高效农业企业,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

漫步在日兴生物科技的厂区,这里厂房林立、道路宽阔整洁,好一个国际化绿色保健生产企业,公司总占地12万平方米,总资产已达3亿元。

“虾壳蟹壳是我们的唯一原料。”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想不到,小小的虾蟹壳竟然蕴藏着这么多的财富!长期以来,随处丢弃的虾蟹壳虽然近在眼前,可是找到变废为宝的办法,却颇费了一番工夫。

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生产橡塑制品的乡镇企业,产值不过百万。由于品种单一,加上市场原因,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濒临倒闭。县政府决定任命一位有胆识、可信任的领导来盘活企业,武安乡的党委副书记张和被委以重任。

“当时父亲感到责任重大,思前想后了好几天,最终决定临危受命。”现为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超回忆说。橡塑产业前景堪忧,企业急需找到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品;于是现为日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和一边抓生产,一边在外面跑市场,捕捉信息。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国内有一种甲壳素产品,前景很好,而且原材料就是当地四处废弃的虾壳蟹壳,这一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绿色保健类的朝阳产业立即让张和产生了兴趣。专家来企业视察后,充分肯定了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厂区现有的生产条件,高邮市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于是企业开始小批量投产。

甲壳素也叫甲壳质,是几丁质和几丁聚糖的合称。广泛存在昆虫类、水生甲壳类,无脊动物外壳上,以及真菌类细胞壁上。通过酸碱加温等一系列过程处理制得的产品就叫甲壳素。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阳离子型可食用纤维,欧美医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初将其定为除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之外的“生命第六要素”。

据了解,利用甲壳素进行精深加工的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简称氨糖)产品是人体关节软骨中合成蛋白聚糖的重要成分,对人体的关节炎有预防和保健作用。利用甲壳素进行精深加工的功能性壳聚糖产品其应用领域更为广阔。

对于农民来说,这种新科技可以带来清洁的农业生产,植物叶面喷施肥、种子孢衣剂、饲料添加剂和果蔬保鲜剂的开发应用,使得农业种植更环保绿色,食品安全更有保障。而使用这种新肥料的成本并不比化学肥料高。有专家提出这样的说法――“20世纪是塑料的世纪,21世纪是甲壳素的世纪”。此外,利用其衍生产品制成的纤维还能织成内衣、袜子等产品。

甲壳素广阔的应用范围,让日兴公司看到了其深远的发展前景。“现在来看,当时的决策无疑是非常正解的。”张超向记者介绍说。

质量至上 向国际标准看齐

前途光明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创业过程,可谓困难重重。从学校里的小试到中试,产品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当第一批产品终于正式生产出来后,多项指标都达不到很好的质量要求,价格自然没有竞争力,企业面临着产品升级的迫切需要。

日兴公司在与国外客户经营过程中不断交流,通过请客户来本公司现场验证和第三方供货审核中得到了新的体会,于是生产流程进一步细化,标准进一步提高,管理制度也步步到位。产品的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销路也随之打开。

日兴公司在与外商合作中认识到,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与国内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技术合作中认识到,科技又是产品升级的助燃剂。于是日兴确立了“绿色保健、科技为先”的生产理念,不断研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改造新工艺、调整新配方、更新新设备,使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并且进一步实现了节能减排、降本降耗的目标,公司年研发费用达总销售的5%左右。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日兴生物科技掌握了业界最尖端的氨糖生产技术,出品的精纯氨糖的精纯度已经达到100%,突破了国内氨糖界对于精纯氨糖的界定,达到了国际精纯氨糖的最高纯度值,氨糖产量已占世界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最大的全球供应商。2010年,日兴生物科技的氨糖成为第一家获得国家批复的氨糖类保健产品。公司也成为国家虾蟹类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分中心、江苏省甲壳质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不仅如此,日兴生物科技还在产品技术、环境标准、产品工艺等各方面向国际标准看齐。引进德国、日本先进生产设备总值1.1亿元,建设了国内唯一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30万级标准化厂房,并成为我国唯一获得全球食品安全最高标准的英国BRC认证、欧盟TGA认证的保健类企业。

BRC认证是英联邦国家和欧州零售集团供用商的准入标准。同等条件下消费者会优先购买BRC认证的产品。“这个认证难度是很大的,特别是英国和欧盟,对进入他们的市场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迈过这个门槛才能走向这些国家,所以我认为扬州日兴是有世界眼光的,尽管难度大。”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说。

目前,美国最大的医用食品销售商SCHIFF和NBTY、英国最大的医用食品销售商CULTECH、加拿大保健医疗第一品牌VIVA、德国HASHOMER、日本THF株式会社等28个国际知名保健品公司,纷纷把中国日兴作为全球唯一供应商。

培养人才 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科技先行,人才是关键。

“重金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日兴公司培养人才的机制。近几年,日兴公司先后与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南师大化科院等5家高校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招聘高校毕业生数名,引进高级人才近10人,培养企业本土化技术人员20名。

在与高校的合作中,日兴公司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新产品研制阶段,小试阶段在高校进行,中试到我们公司来做,放大生产阶段到公司车间来做;选派本地职工到高校短期培训,技术学成后马上就能用上,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即学即用,人才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于技术上较高的难题,企业高薪聘请了国家级重点人才,遇到问题,随时请教。2011年5月,公司迎来了工程院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宋湛谦院士与日兴生物合作研发壳聚糖化学改性技术研究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日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戚主任向记者介绍。

专业人才受聘到公司后,公司统一安排公寓,帮助落实子女就学等,对于进入中高层管理领导,公司还为其配备了交通工具,并对人才的进修及出国深造提供便利。不但如此,政府也为落在这里的“金凤凰”准备了不少“厚礼”:免费体检及资金补助等。

实用、周到、高薪的用人机制为日兴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企业先后获得国家8项发明专利,并在第六届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两项发明铜奖。

不但如此,公司还聘请咨询公司,帮助公司进一步优化企业制度,细化SOP操作规程、中间过程控制等问题,使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自创品牌 是金子总要发光

走进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药房或超市,氨糖产品与维生素等膳食补充产品陈列在醒目位置,在这些国家,大量人群每天服用氨糖产品,已经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日兴就是生产这个产品的。人家压成药片,装进瓶子,帖上他们的商标,价格就是我们出口时的十几倍。”日兴总经理张超谈到出国留学时看到的情景感慨道。

“在高邮,我们还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多数企业都是代加工,为别人做嫁衣裳。”针对这一情况,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不久前在视察日兴生物科技时,也提出了做大欧美市场、开拓国内市场、研发自主产品的发展思路。

这和日兴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对于这一点,日兴是完全有这个自信和实力的。

“首先在质量上我们不怕,产品早就得到了国际市场上的认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其二,代加工生产受市场影响很大,早晚会被淘汰。而拥有实力品牌的支撑,产品的生命力会更强。其三,拥有自主品牌,产品的附加值会更高,利润也会更大,抗风险能力也会越强。”基于这些原因,日兴决心做自己的品牌,同时也为国人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篇10

(一)绿色食品的概念及现状。农产品质量档次是按一般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与有机农产品逐步递增的。绿色食品是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由农业部门推广、认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成立,专门负责组织生产、加工、监制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食品。现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700多个团体加入该组织。1990年5月,农业部成立了专门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科研机构一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1217家企业的240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中A级产品2347个,AA级产品53个。据调查,目前我县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有山货、茶油、高山四季豆、板栗、部分茶叶等,但除苏仙石其鹏茶叶获有机茶认证证书外,其它都未进行申报认可认证,因而,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二)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意义。首先它是农产品市场新要求的需要。从国际市场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出口之路并不平坦,如日本针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歧视性的“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的检测指标已达近百项,同时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就地销毁。对食品添加剂除他们认可的388种之外,其余实行全部退货。2002年以来,国外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非常大。从国内市场看,2003年3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消费者投诉十大热点中,食品安全问题仍居投诉总量首位。因此,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已迫在眉睫。其二它是发展壮大我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效益的需要。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树样板、抓龙头,形成了以优质稻、山茶油、油菜、淮南猪、××麻鸭、鲇鱼山鳙鱼、山货等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产品支柱产业。但这些产业目前为什么普遍存在生产不稳、销售不畅、效益不高、发展不快等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没有注重创品牌和提升内在质量,所以不能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农业生产只有来一场类似农村、联产承包的革命一一“绿色革命”,把绿色食品作为农民增收的载体来强基固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其三它是实现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当前,发达国家已进入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更替的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已被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逐步重视起来。生产绿色食品,需要无公害化生产。因此,建绿色食品基地,实行无公害化生产,从而带动全县绿色食品的生产,是今后我县农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增的目标。其四它是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温饱型向健康型发展,吃上“放心菜、放心肉”,追求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各阶层人们最迫切的要求。因此,扩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按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已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位置。

(三)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一是××县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工业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对农业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农业内部的原因,一般是由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等一些不安全的投入品和不安全生产造成的。所以它要求农产品产地必须是安全的,特别是土壤、灌溉用水和空气等应符合质量标准。××远离大城市,境内无大型工矿企业,工业欠发达,森林覆盖率高,素来山青水秀,环境污染少,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县之一,建绿色食品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县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境内有山有水,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逐级降低,形成中山、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五种地貌类型,其中有林地10.5万公顷、耕地3.17万公顷、水域1.6万公顷、草地1.17万公顷,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同时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地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含铁、锌、硒等丰富,有利于氨基酸、蛋白质等生命有效物质的积累,为全面发展农、林、牧、渔等生产出高品质农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县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已建成30万亩优质粮、20万亩优质油、28万亩板栗、8万亩茶叶、10万头大家畜、48万头生猪、26万只山羊、1000万只家禽、2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农业基础相当雄厚。这些都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三是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们对无污染绿色食品消费期望值的提高、需求量的增大,绿色品牌的农产品含金量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绿色品牌农产品价格高于一般农产品价格30—50%。目前,全国性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制度及体系已在加速建立,京、沪、深等不少大中城市亦实行了农产品质量标准市场准入制度,沿海发达地区制定了消灭“餐桌污染时间表”,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无限商机。然而从目前市场看,真正有绿色食品标识的农产品生产规模还相当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就拿人们最常需的大米来说,规模生产绿色食品大米的在全国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江西省是全国稻谷生产的大省,2002年生产的50万亩绿色食品大米,以每斤1.5元的价格定销一空,我市在今年农村工作会上不失时机的提出要示范种植无污染绿色水稻3万亩,以带动全市400万亩优质水稻的生产开发,直至把信阳市变成全国绿色食品大米生产基地。因此,××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抢抓市场,乘势而上,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二、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篇11

(一)绿色食品的概念及现状。农产品质量档次是按一般农产品、无公害:请记住我站域名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与有机农产品逐步递增的。绿色食品是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由农业部门推广、认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成立,专门负责组织生产、加工、监制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食品。现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700多个团体加入该组织。1990年5月,农业部成立了专门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科研机构一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截止到20__年底,全国共有1217家企业的240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中A级产品2347个,AA级产品53个。据调查,目前我县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有山货、茶油、高山四季豆、板栗、部分茶叶等,但除苏仙石其鹏茶叶获有机茶认证证书外,其它都未进行申报认可认证,因而,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二)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意义。首先它是农产品市场新要求的需要。从国际市场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出口之路并不平坦,如日本针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歧视性的“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的检测指标已达近百项,同时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就地销毁。对食品添加剂除他们认可的388种之外,其余实行全部退货。20__年以来,国外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非常大。从国内市场看,20__年3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消费者投诉十大热点中,食品安全问题仍居投诉总量首位。因此,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已迫在眉睫。其二它是发展壮大我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效益的需要。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树样板、抓龙头,形成了以优质稻、山茶油、油菜、淮南猪、××麻鸭、鲇鱼山鳙鱼、山货等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产品支柱产业。但这些产业目前为什么普遍存在生产不稳、销售不畅、效益不高、发展不快等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没有注重创品牌和提升内在质量,所以不能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农业生产只有来一场类似农村、联产承包的革命一一“绿色革命”,把绿色食品作为农民增收的载体来强基固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其三它是实现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当前,发达国家已进入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更替的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已被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逐步重视起来。生产绿色食品,需要无公害化生产。因此,建绿色食品基地,实行无公害化生产,从而带动全县绿色食品的生产,是今后我县农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增的目标。其四它是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温饱型向健康型发展,吃上“放心菜、放心肉”,追求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各阶层人们最迫切的要求。因此,扩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按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已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位置。

(三)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一是××县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工业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对农业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农业内部的原因,一般是由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等一些不安全的投入品和不安全生产造成的。所以它要求农产品产地必须是安全的,特别是土壤、灌溉用水和空气等应符合质量标准。××远离大城市,境内无大型工矿企业,工业欠发达,森林覆盖率高,素来山青水秀,环境污染少,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县之一,建绿色食品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县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境内有山有水,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逐级降低,形成中山、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五种地貌类型,其中有林地10.5万公顷、耕地3.17万公顷、水域1.6万公顷、草地1.17万公顷,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同时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地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含铁、锌、硒等丰富,有利于氨基酸、蛋白质等生命有效物质的积累,为全面发展农、林、牧、渔等生产出高品质农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县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已建成30万亩优质粮、20万亩优质油、28万亩板栗、8万亩茶叶、10万头大家畜、48万头生猪、26万只山羊、1000万只家禽、2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农业基础相当雄厚。这些都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三是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们对无污染绿色食品消费期望值的提高、需求量的增大,绿色品牌的农产品含金量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绿色品牌农产品价格高于一般农产品价格30—50%。目前,全国性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制度及体系已在加速建立,京、沪、深等不少大中城市亦实行了农产品质量标准市场准入制度,沿海发达地区制定了消灭“餐桌污染时间表”,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无限商机。然而从目前市场看,真正有绿色食品标识的农产品生产规模还相当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就拿人们最常需的大米来说,规模生产绿色食品大米的在全国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江西省是全国稻谷生产的大省,20__年生产的50万亩绿色食品大米,以每斤1.5元的价格定销一空,我市在今年农村工作会上不失时机的提出要示范种植无污染绿色水稻3万亩,以带动全市400万亩优质水稻的生产开发,直至把信阳市变成全国绿色食品大米生产基地。因此,××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抢抓市场,乘势而上,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二、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