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5 09:29: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传感器 技术发展 应用趋势

中国传感器的市场近几年一直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超过20%,传感器应用四大领域为工业及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专用设备。目前我国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已经多达1700多家,所生产的产品覆盖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检测、安全保卫、家用电器、医疗诊断、交通运输等领域。传感器在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对传感器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现代们学技术突飞猛进则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传感器的市场规模也将在市场需求额推动下大幅增长。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在物联网、智能化浪潮等的推动下,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

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将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不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应用领域方面,都将呈现崭新的趋势。

1 技术发展趋势

从技术发展来看,未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利用新的理论、新的效应研究开发工程和科技发展迫切需求的多种新型传感器和传感技术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人类社会对传感器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

(2)侧重传感器与传感技术硬件系统与元器件的微小型化。利用集成电路微小型化的经验,从传感技术硬件系统的微小型化中提高其可靠性、质量、处理速度和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充分利用已有微细加工技术与装置的做法已经取得巨大的效益、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例如:80年代进口一套AE传感器及其住处预处理硬件的成本已被降至原来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使我国经“七五”和“八五”攻关的产品化系统处于无力竞争的地位。后者采用独创的宽带高精度AE传感器和厚膜集成电路预处理硬件,但其成本仍比国外先进的产品高数倍到数十倍。在微小型化中,为世界各国注目的是纳米技术。

(3)集成化。进行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集成,它包括:传感器阵列的集成和多功能、多传感参数的复合传感器(如:汽车用的油量、酒精检测和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复合传感器);传感系统硬件的集成,如:信息处理与传感器的集成,传感器―处理单元―识别单元的集成等;硬件与软件的集成;数据集成与融合等。

(4)研究与开发特殊环境(指高温、高压、水下、腐蚀和辐射等环境)下的传感器与传感技术系统。这类传感器及传感技术系统常常是我国缺少的一类高新传感技术和产品。

(5)对一般工业用途、农业和服务业用的量大面广的传感技术系统,侧重解决提高可靠性、可利用性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问题,以适应工农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保证这种低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6)彻底改变重研究开发轻应用与改进的局面,实行需求驱动的全过程、全寿命研究开发、生产、使用和改进的系统工程。

(7)智能化。侧重传感信号的处理和识别技术、方法和装置同自校准、自诊断、自学习、自决策、自适应和自组织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发展支持智能制造、智能机器和智能制造系统发展的智能传感技术系统。

2 应用趋势

从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来看,未来传感器在以下几大领域的应用需求将会大幅增长。

2.1 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传感器先行

在科研、产业和政府的合力之下,全球汽车智能化升级的浪潮正奔腾而来。当下的智能汽车仍处于产业链发展由第一阶段(以汽车制造商为中心)向第二阶段(汽车制造商与电信运营商、汽车电子厂商、软件厂商影响力此消彼长)过渡的初期,短期内需求增长最为确定的零部件主要是智能感知设备,尤其是包括摄像头、车用雷达在内的各类传感器等。

2.2 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拉动传感器需求

人工替代和产业升级两大因素驱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而家用服务机器人相对于人工成本的上升正显现出越来越高的性价比。未来以e-皮肤为代表的高智能化零部件投入机器人生产制造将大大提升单个机器人使用传感器的数量。叠加机器人需求的爆发性增长,相关传感器未来几年的增速有望远远超过工业机器人行业或服务机器人行业的需求增速。

2.3 可穿戴设备:巨头竞相布局,传感器点石成金

全球几大消费电子巨头纷纷抢占可穿戴设备市场,其中以谷歌眼镜为首的综合智能终端最具平台潜质,很可能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平台”预计到2016 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100 亿美元。传感器已成为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是硬件产业链上机会确定性较强的一块领域。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将会拉动对传感器的市场需求。

2.4 物联网:政策大力推动,传感器基础必备

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已经进入到实际运用阶段,并且随着我国近几年物联网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关于物联网各种发展专项资金的突出,我国物联网产业将出现井喷式的发展,而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上游的传感器,并且传感器是整个物联网产业中需求量最大和最为基础的环节,将随着物联网的逐步普及,未来将对传感器的市场需求产生很大的拉动。

我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进入壁垒比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整个市场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企业如何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对手中脱颖而出,迅速的占据市场份额。关键就看企业能否掌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加大技术研发,并且迅速布局下游应用领域,取得先发优势。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紧贴市场脉搏,根据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快速发展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智道顾问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传感器行业研究报告[Z].2012.

[2]安信证券.安信证券传感器行业研究专题[Z].2013.

[3]前瞻网.2013-2017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预测分析报告[Z].2014.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农业领域的科技网络应用也越来越多了,我国农业也开始从粗放型农业逐步向智慧型农业迈进。“智慧农业”是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在农业发展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现代农业形态;物联网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核心。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将极大促进农业的转型和发展,对于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来说,更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

2 物联网与智慧农业的内涵

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和采取信息,它主要应用了传感器、RFID、GPS以及RS 技术等,完成信息的收集、信息简单处理以及信息向传输层的发送。传输层负责处理感知层传来的信息及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它位于整个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网络(WSN)、互联网、ZigBee 技术等。应用层主要负责服务及应用,它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主要涉及云计算、GIS、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技术,通过它们将海量数据分类、整理、计算、挖掘分析,然后在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领域得到应用。

“智慧农业”是“感知中国”、“美丽中国”理念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指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三农”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集约化,从空间、组织、管理整合现有农业基础设施、通信设备和信息化设施,使农业和谐发展,实现“高效、聪明、智慧、精细”[1]。物联网是“智慧农业”智能化和精细化生产、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物联网在农业的应用——建设智慧农业已成为各地实现农业转型、步入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湖南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的优势分析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正面临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现阶段加快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3.1 国内外基于物联网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及可借鉴经验

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形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物联网已渗透到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现已演化成农业工业,步入了科学的新农业发展道路。随着我国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内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包括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物联网的投资数量加大,相应的农业物联网产品和服务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如:墒情监测、大棚温室监控、节水、食品安全溯源等,且涌现了杨凌智慧农业和大唐移动智慧农业等典型示范案例,产生了比传统农业更高的价值。

这些国内外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智慧农业中的成功应用为我省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借鉴经验。

3.2 不断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链

湖南农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不断完善。2011年湖南省被立项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省、市、县各级各类农业网站、农业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农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如 “特色湖南”网络平台,刚上线就实现了4个月网上销售400多万元的良好业绩;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90%以上县设置了专门的农业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同时,湖南省物联网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截止2013年6月,湖南省有从事物联网研发、制造、运营和服务的企业共240多家;分布在传感器、芯片设计、电子标签、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环节,基本形成了初级产业链,在部分领域还有一定优势。

不断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链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湖南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设施保障。

3.3 湖南坚实的农业经济基础有利于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

湖南土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耕地4870万亩,山地2.56亿亩,水面2043万亩。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省已建立棉花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基地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共计100多个。涌现大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如宁乡花猪、临武鸭、洞庭湖大闸蟹、隆回药材、祁东黄花菜等。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湖南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试点省之一,在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农业产值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4.7。

农业物联网应用需要大量投入,农业产值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水平高,为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丰富的土地资源、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蓬勃兴起的高效特色农业,为湖南提速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4 物联网技术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根据物联网的技术内涵,结合湖南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的优势分析,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可以采用以下应用模式。

4.1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智慧生产

农业物联网的在生产环节的应用主要包括现代化温室和工厂化栽培调节和控制环境。它是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中的信息感知技术,主要包括农业传感器技术、RFID 技术、GPS 技术以及RS 技术等;利用它们采集各个农业要素信息,包括种植业中的光、温、水、肥、气等参数,在不同的作物生长期,实施全面监测[2]。这种生产环节的物联网应用见效快,能够为高附加值产品锦上添花;方便的快速复制,可以快速应用到不同的作物;而且这种技术各地都有类似的项目,有很成熟的应用。对于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的湖南,非常适合此类应用,如,我们可以建设棉花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基地等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利用农业物联网实现智慧生产。

4.2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智慧流通

农产品的智慧流通主要包括智慧仓储、智慧配货、智慧运输和流通安全溯源。利用物联网中的RFID 技术建立自动识别技术的仓库物流管理系统,实现库房高效管理,收发货高速自动记录,收货、入库、盘点、出库等多个流程能平滑连接,实现流通环节的智慧仓储。通过RFID结合条码技术、二维码技术,为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加贴RFID电子标签、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编码,实现农产品的安全溯源。利用物联网技术“网络化”发展战略,建立批发市场信息数据库和集团协同管理信息平台,用来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客户信息、业务信息、交易信息、市场管理信息等,最终实现客户数据、业务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整体性,通过信息流带动物流、商流,协同管控,同时采用RFID、传感器、GPS等高新技术实现智慧配货、智慧运输[3]。

农产品的智慧流通,它涉及到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社会意义重大,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湖南可以从一些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流通着手,如唐人神肉食品、宁乡花猪、临武鸭等,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智慧流通示范,再择机在其他农产品流通环节推广。

4.3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的智慧销售

农产品的智慧销售是指产品从预订、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都在客户的掌握之中,能实现全程跟踪。它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环节:①产品预订;产品的预订首先需要建立商务平台,目前农产品的商务平台主要采用农产品电商预售模式(C2B+O2O)的形式建立。各生产地,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条码技术、二维码技术进行农产品的产地和出货状况的管理,并将农产品信息上网。平台用户通过注册会员的形式,实现农产品自由集约订购。②有机生产;邀请行业专家,依据国家标准,结合各产区的实际,制订各农产品有机种植的具体标准,在安全生产监控下,遵规执行。③安全监控;为实现消费者的产品认证环节,采用物联网相关技术,通过监控系统,全程进行跟踪;为用户提供详细的数字及视频信息保障,使产品从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都在客户的掌握之中。在田间设立高杆多视角摄像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至种植户或养殖户和驻点收购站,监控全程的无公害生产,监控视频图在平台网站上实时,订购者可随时监督。在物流配送中采用GPS等技术实现跟踪定位监控,确保配送过程安全[4]。

目前,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网上供销社”、“特色湖南”等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已有一定影响力,且平台业务功能也已成熟;只需在此基础上,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消费者的产品认证环节,应能很好地实现农产品的智慧销售。

4.4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的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包括智慧预警、智慧调度、智慧指挥、智慧控制等。湖南土地资源复杂、山地、河湖水面较多,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GIS,可以建立土地及水资源管理、土壤数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作物苗情、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趋势的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信息的地理统计处理,实现智慧预警。利用专家系统(简称ES),依靠农业专家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需要解决的农业问题进行解答、解释或判断,提出决策建议,实现智慧指挥。利用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SS)可以实现我省在水稻栽培、饲料配方优化设计、大型养殖厂的管理、农业节水灌溉优化等方面的智慧调度。智能控制技术(称ICT) ,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综合智能控制技术,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我省在规模化的基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以及水产养殖中的智慧控制。

5 结束语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很多,面对新时代农业的发展、转型,湖南应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力度,使之成为我省农业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长期以来的实践证实,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引入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新的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 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17(2):94-98.

[2] 李道亮.物联网与智慧农业[J].农业工程,2012,2(1):1-5.

[3] 朱晓姝.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391-393.

篇3

[2] 王景敏.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视角的“飞地经济”构建研究―兼论广西钦州市“飞地经济”发展优势[J].东南亚纵横,2011(6):73-76.

篇4

[3] RS485总线型土壤温度及水分传感器说明书[DB/OL]..

篇5

1.1传感器种类繁多,功能相近,将向细化

其发功能的方向发展目前,应用的传感器产品都能够达到对环境监测的目的,并能够形成简单的系统,但是功能不完整,扩展性和升级能力相对较差,性价比不高,没有取得较好的推广效果。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农业传感器将朝着微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能否降低构建传感器网络的成本,降低传感器的功耗,延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是传感器网络能否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同时,发展可靠性高的更为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以及设施与机械化技术的功能定位,引进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1.2网络传输管理系统建设滞后,无线通信

技术将获广泛应用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需要一个稳定性、经济性和通用性上均衡发展的管理系统或管理平台,设施农业综合管理系统大多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价格昂贵,真正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产品还很少。此外,如何提高传感器网络的可靠性也将是研究的重心。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空间范围查询处理算法能量消耗较大,且当节点失效时查询处理过程易被中断,无法返回查询结果。wifi技术因其组网灵活、易维护、易拓展和丰富的配套设备等优势将在设施农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通过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控制指定设备。同时在设施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用户通过电脑或G4手机实时采集视频信号,收集设施内生长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远程控制智能调节指定设备,为作物生长信息实现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人才匮乏,技术不完善,应用推广范围较小

农业物联网的建设需要国家鼓励和加大对物联网的物资投资和人才投资,给予资金技术支持;需要国家加强农业物联网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需要专业的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各物联网设备开发企业,围绕这个平台和标准,开发相应的配套产品设备,不再投入大量精力开发基础的软硬件,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增加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产品种类,加快设施农业物联网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

篇6

物物相连是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农业”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今年9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更是彰显了国家对这一议题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和加快物联网战略部署,重点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升级,全球物联网步入实质性推进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信息化物物相连的时代正在到来。我国农业物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熟化了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了一批实用系统、探索出了一批应用模式、制定了一批标准规范,并在大田种植、设施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物联网已经开始涉足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2016 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农业部也提出要大力推进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进物联网工程深入实施。农业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农业物联网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重要部分,是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是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搭上时髦的互联网快车,更需要给这列快车不断加油提速,让信息技术更快地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正如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本次大会上强调的,“要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把农业物联网作为农业信息化最核心、最根本的信息技术来抓,紧紧抓住信息革命给农业现代化‘弯道超车’提供的重大历史机遇,瞄准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向。”

物物相连让“石山”变“宝山”

农业物联网究竟在农业全产业链上有哪些作为呢?不妨看看海口市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的成功案例里是否有其他地区可以借鉴的经验。“石山模式”的成功是促使本次大会落户海口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深入实地参观“石山模式”也是本次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跟随与会嘉宾一同探索了这个既有传统气息又充满科技魅力的小镇。

石山这个万年火山旁的千年古镇,自2015年5月开始启动建设成为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利用互联网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同时,海口在石山全力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改造,朝着“4G到村、百兆入户、无线WIFI全覆盖”的目标前进,让百姓能够和在城里一样畅游网络,吸引了大批青壮年返乡创业。

石山通过互联网连接了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生活与公共管理,打造了利用互联网改变农村面貌的综合平台,因地制宜地发展了火山特色农业,建设了火山石斛、火山壅羊、火山荔枝等产业园,并联手电商平台,发展订单农业、智慧农业,将“石山”变成“宝山”。

还没踏进石斛园,便远远看到无人机搭载着摄像机在天上自助巡航,配合地面监控形成“天罗地网”,无死角地监控着作物生长情况;植物生理本体感知系统利用适时采集的数据分析干旱、高温等状况,指导管理人员进行灌溉、降温等操作;植被健康诊断观测仪能够快速测到植被叶绿素含量、冠层株高等信息,从而推断石斛的生长健康状况,指导园区合理实施用药;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通过检测养分、水分含量等数据,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灌溉……管理人员通过这些物联网设备的科学、及时指导进行最合理的操作,大幅度提高了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节水增效的目的,让坐在办公室里务农成为现实。

当然,火山石斛仅是石山这座农业物联网应用大厦的一角,通过物联网的大力建设,2015年石山全镇农民人均收入8652元,同比增长近60%。石山广大农户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生活更加方便,钱袋子越来越鼓。参观完“石山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嘉宾纷纷点头称道,认为这里的发展值得借鉴。在农村能和城市一样工作,享受信息化生活,自然也就没人往外跑了,农村“空心化”得到了解决。

物物相连助力农业节本增效

石山的成功不是个案,农业物联网发展已在全国多地开花结果,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节本增效起到巨大作用。本次大会上还召开了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交流会,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了《全国农业物联网发展报告2016》,各地代表也纷纷发言讲述了他们的成功案例,对其他地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别出心裁地制作了两个视频在会上播放,分别讲述了通过物联网技术检测奶牛饲养和番茄种植过程中各种影响产量的因素,进而对管理人员做出决策、快速管控提供可靠依据,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奶牛表型特征检测系统,这是一种类似收集人体数据的“手环”的工具。让奶牛也和人一样戴上“手环”,就可知道奶牛的身体状况和运动量,更精准地为奶牛制定“健身方案”,产出更优质的牛奶。

篇7

在最近几年中,随着电子信息企业的快速发展,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年均产值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在全区规划总值的比重也上升到64.7%。在当前的淮安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中,有很多企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纵观整个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当前行业的发展现状突显出以下一些问题。

1.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就我国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并且有着空前的发展前景,这让电子产品普及范围也逐渐扩大,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捷性。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还比较落后。因为资金投入的力度较小,其中研发的力度也比较小,很多电子信息企业使用的核心技术还是来自国外。再加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较晚,没有形成大规模与集成化,这些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阻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需要尽快地推进标准管理,创新管理理念,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依据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发展情况来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综合性也比较强,在发展中要在大局观念上进行整体规划,才能够促使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促使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展中要对各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依据标准化发展相关的需求,重视产品的专业性,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这样才能够在全球化发展中,有效提升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将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阻碍逐个击破。

2.复合型人才缺乏

在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强之下,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逐渐提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支撑。但是从整体情况上看,高水平、高科技的电子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十分稀少。这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在行业的发展中,部分科研人员大量流失,这让新时期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有严重的人力资源缺乏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行业内部和相关部门要一起合作,逐渐加强对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提升电子信息技术整体水平。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才能够提升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渐缩短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1.网络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人们为了扩大商业影响力,加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地创新技术,使用新型设备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收集,而在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形成。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使用无线信息传播、联通与交互信息网络,必须要有地面基站和通讯卫星的支撑。但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这项技术把电子、电磁和电路设备与信息技术结合,把电信号转换成为信息,让人们使用电信号与电子设备获得信息,并且分析信息。在生物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下,未来的电子信息会呈现出网络化发展趋势,其中包含了物联网、虚拟情境网络等,这些都会是电子信息技術的主要发展趋势。这个时候,人们不仅可以使用互联网传递信息,运用物联网远程控制电子设备。同时还能使用生物信息网络和其他人进行信息共享,使用情境网络来学习,这样就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2.光电子与集成化

光电子是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主要是光电学和电子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光电学会成为电子信息技术研究的新阶段,能进行能量的传输和信息搭载。在实际运用中,光子学能够分成能量光子与信息光子两个部分。依据市场的需要,光电子信息产业和光电子成为了新兴学科,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光电子势必会成为电子信息技术中的一个主要技术趋势。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怎样让系统集成化,集成电路制作技术是关键所在,其也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起步较晚,和国外技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电子产品中有十分广泛的运用,比如智能卡以及电脑中央处理器等,这些都是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进行的。在行业的发展中,微电子技术愈加成熟,在未来集成电路产品集成化会大幅度提升,芯片功能会更加完善,体积也会越小。

篇8

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渐紧缺,我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也逐渐表现出来,而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其发展节水型农业已经成了农业未来发展势在必行的方向[2]。目前节水农业主要采取了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虽然相对于大水漫灌而言,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用水效率,但综合分析,其精准度依旧不够,无法根据农作物的具体需水要求进行灌溉。物联网技术结合农业的发展诞生了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不仅提高了灌溉精准度,同时也减轻了人力劳动,实现了远程控制,全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物联网智能化农业灌溉是指不需要人进行其实控制,系统能够自动的感知对农作物何时进行灌溉,以及为农作物灌溉多少的问题。物联网智能化灌溉可以根据农作物的数据采集结果自动开启灌溉系统。物联网灌溉技术是目前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也帮助农业生产实现了向远程化、精细化、自动化、虚拟化的转型[3]。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提高了灌溉的综合管理水平,将原本最需要人的经验才可以进行生产的农业,转变成了科技化生产模式,不仅杜绝了人为操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同时提高了全面管理水平,实现了一个人对上万亩地的管理。由此可见,推广物联网智能化节水灌溉,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危机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改变原先粗放式的灌水模式,同时也可以实现农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劳动,全面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所以基于物联网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必然成为今后农业灌溉的发展趋势。

2 基于物联网的节水灌溉体系

篇9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农业 发展路径 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近年来,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互联网技术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受到了阻碍,其必须迎合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将“互联网+”融合于农业发展过程中,以形成有效的产业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农业,需要不断地完善产业结构,实现智慧农业的转型,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路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的含义

“互联网+”农业指的就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并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技术,优化农业产业链,挖掘和丰富农业生产相关信息,以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保障农业的稳定增长。

二、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网络在农村的普及度不高。虽然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在部分偏远落后的地区,网络条件并不是十分好。当地的农民缺乏网络交易意识,而且对网络的应用也不熟悉,以致于其仍然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运营模式,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互联网+”农业。二是还未重视农业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在转型过程中忽视了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制定和完善;三是部分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慢,对互联网的应用还未完全掌握。农产品的信息还是过去的传统手法,未能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从而导致农业电子商务服务效果不显著。

三、今后“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向智慧农业转型

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农业应当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向智慧农业转型。首先,要将互联网技术贯穿于农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科学地控制施肥灌溉,有效分配人力资源,促进耕种的精准度。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的专业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其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升级农业生产技术。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能够通过大数据来把控各项信息,实现便捷而有效的通讯,可简化农业生产的繁复性。比起传统的数据,物联网的大数据所包含的信息要更为广阔,数据类型要更为丰富,具有结构不单一、规模大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大数据,完善物联网体系,能够有效的实现智能化生活,对田g的土壤、生态环境和作物等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耕种中的问题并采用针对性的方案来解决,可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二)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的产业链

现代农业想要取得良好的发展,核心任务是制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并不断地完善。为避免发生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的各项问题,则必须遵循共赢原则。现代农业应当做好市场调查,明确市场的农业产品需求,发展龙头企业,以带动和发展其他生产企业。要重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提高企业竞争力。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创新。

(三)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之一,其是一种全新的购物模式,能够对农产品的销售起到重要作用。这种新型的销售方式,能够减少产品的流通成本,缩短流通时间,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从而提高农业的销售量,增加农民的收入。这种经营模式可以让人们更了解农产品,丰富农产品的类型,有利于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也是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四、结语

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就当下而言,“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发展速度快,但是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解决。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急于一时。“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制定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制度,寻找最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伊恩桥.“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选择[J].农技服务,2016(15):183.

篇10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格局,这些不仅深刻影响着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商业模式等,也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以应用为导向、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从“互联网+”的视角考察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等,以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服务传统行业、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普及,人类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开始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类的社会交往、商业活动、社会治理等,变成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广泛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这些深刻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更快、运行方式更多元化、实用性和功能更加强大、自我防御和修复能力更完善等。

(一)计算机技术运行速度快。从运行速度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天气预报、用户数据分析、科学研究等活动都需要计算机拥有超级运算能力,这些对计算机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许多计算机公司都将计算速度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核心指标,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计算机运算能力研究的投入,比如我国就成立了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专门负责计算机运算速度研究工作。

(二)计算机技术运行方式更加多元。从运行方式上看,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开始向小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些智能终端不仅体积小、携带方便,而且功能强大,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上网需要。

(三)计算机技术基本功能更加实用。从基本功能上看,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脑成了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社会交往、网络学习、生活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平台,可以说人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脑,从而使计算机技术发展更加多元化,计算机性能更具有实用性,比如有些电商就以CRM系统实现了销售存储一体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极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四)计算机技术运行更加安全。从运行能力看,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计算机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要求计算机操作简便、运行安全等,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安全技术有了长足发展,计算机可以通过相关设备监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极大提升了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工业信息化进程,将“互联网+”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技术与商业、国防、社会等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了许多计算机边缘技术。

(一)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情况。从发展过程看,“互联网+”首先产生于商业领域,而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广开来。从总体上看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络媒体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最广,并且推动了这些行业的繁荣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有机结合,催生了许多重要的产业形态,推动了淘宝、京东、今日头条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诞生。

(二)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计算机技术在能源、电力等领域也有许多应用,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比如一些新能源电力系统经常受到恶劣天气的攻击,像雾霾天气、冰雪天气等往往会影响发电质量,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就需要以计算机技术快速获取相关数据,以便在第一时间传输到相关人员手中。此外,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推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促进了工业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大大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情况。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像雷达、无人机、导弹等尖端武器上都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无人机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军事侦察、电子干扰等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利用无人机精确打击各种战略目标,并能够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高偶然事件中完成供给任务。这些都说明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随着空天战、网络战的发展,卫星、网络等成为军事打击的重要目标,这些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四)计算机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情况。“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商业模式、工业生产和现代战争,也给社会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比如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电子图书馆、网络大学、多媒体课堂、慕课、网络付费学习等有了长足发展,这些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发展。在社会管理活动中,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指纹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有了广泛应用,这些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此外,计算机技术在精准医疗、健康体检等医疗活动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医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精准了解病人的病情、成因等。

三、“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总体上看“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商业模式、工业生产、社会管理、教育医疗等,也深刻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因此应当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问题,把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各种新型计算机将不断涌现。1.光计算机。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计算机无法满足人们的运算需要,于是各种崭新的计算技术不断涌现,比如当前科学家就在考虑以光子代替电子和电流为载体,以纳米电浆子原件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原件,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传统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以光内连技术、空间光调制器等为基础,具有运算速度极快、耗电量非常低、存取信息方便等特征,在天气预报、水文变化、资本市场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2.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业有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在理论上已经成熟,在实践上也处于实验室阶段。英特尔、IBM、华为等企业不仅在研发大规模集成电路,还在研发量子计算机,谷歌、微软就相继宣布研发了200秒内可以完成普通计算机1万年完成的计算任务的量子计算机。中国专家潘建伟、陆朝阳、汪喜林等也通过调控6给光子的偏振、路径等,实现了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中科院、浙大、背景计算科研中心等共同开发了量子芯片,在国际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3.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与传统电子元器件相比,纳米技术原件的体积远远小于普通电子原件,而且拥有导电性能超强、质地优良等特征,所以说纳米芯片成了当前硅基芯片的良好替代产品。当前纳米技术已从微电子方向向传感器方向发展,未来将成为传统计算机的重要替代方式之一。4.化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化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技术也都处于理论和实验阶段,化学计算机是以炭基制品代替硅基芯片,实现信息传输和存储,能够以较小体积实现快速运输;生物计算机是以生物传感器实现信息计算、传输和存储的计算机,它能够直接受人脑控制,不过这一计算机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二)计算机技术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1.计算机技术将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毫无疑问,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新知识、浏览新闻、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当时,也促进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将计算机等同于互联网,这些充分说明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融合程度。随着网络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与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办公、电子商务等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3.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如今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无人超市、工业机器人等在社会生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比如小米、华为、海尔等科技企业都在大力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这些必然对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运行方式等提出更多要求,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发展。

(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将会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将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比如随着GIS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被广泛用于农业资源规划、林业数据分析、土地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计算机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农业资源管理,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规划,对农业进行区域化管理,促进农业信息技术更加精细化。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林业发展中,通过对大量地理信息、林业数据的分析等,推动森林防火、林业资源开发等,提高林业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土地资源信息采集和处理,促进土地信息资源整合,有效解决土地资源信息逐级上报、弄虚作假等问题,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计算机技术还将用于自然灾害预测、灾情评估、灾后救援等活动中,极大提高人力对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

篇11

一、概述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智能控制是为了达到节能、舒适、便利的目的,要求对市政、家庭、农业等的智能控制和监视制定细致的策略和方案。但是,传统的智能控制系统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很难达到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界尝试了很多办法,但基本上都属于封闭式的,多采用私有协议,彼此间难以互通,导致结构不透明,灵活性、扩充性不佳。从长远看,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开放,尤其是智能控制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二、智能农业大棚的应用分析

通过对农业大棚内的温湿度信号、光照度以及土壤的水分等参数的采集,能够根据用户设定的参数,自动开启或关闭设备,来达到大棚内的参数平衡。这样,可以实现农业生态信息的自动监测,对大棚内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解决方案是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CO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如远程控制浇灌、开关卷帘等)。在每个智能农业大棚内部署空气温湿度传感器2只,用来监测大棚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参数;每个农业大棚内部署土壤温度传感器2只、土壤湿度传感器2只、光照度传感器2只,用来监测大棚内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度等参数。所有传感器一律采用直流24V电源供电,大棚内仅需提供交流220V市电即可。 每个农业大棚园区部署1套采集传输设备(包含中心节点、无线3G路由器、无线3G网卡等),用来传输各农业大棚的传感器数据、设备控制指令数据等到internet上与平台服务器交互。 在每个需要智能控制功能的大棚内安装智能控制设备1套(包含一体化控制器、扩展控制配电箱、电磁阀、电源转换适配设备等),用来传递控制指令、响应控制执行设备。实现对大棚内的电动卷帘、智能喷水、智能通风等行为的实现。

三、系统架构研究

1、总体架构

系统的总体架构分为传感信息采集、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和远程控制四部分。

2、传感信息采集分析: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负责温室内部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视频等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数据传感器的上传采用ZigBee无线传感模式。 传感器的数据上具有Zigbee模式和RS485模式两种,RS485模式中数据信号通过有线的方式传送,涉及大量的通讯布线。而在Zigbee传输模式中,传感器数据通过Zigbee发送模块传送到Zigbee中心节点上,用户终端和一体化控制器间传送的控制指令也通过Zigbee发送模块传送到中心节点上,省去了通讯线缆的部署工作。中心节点再经过边缘网关将传感器数据、控制指令发送到上位机的业务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访问上位机系统业务平台,实时监测大棚现场的传感器参数,控制大棚现场的相关设备。Zigbee模式具有部署灵活、扩展方便等优点。所以,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Zigbee模式。

3、控制系统分析:

控制系统主要由一体化控制器、执行设备和相关线路组成,通过一体化控制器可以自由控制各种农业生产执行设备,包括喷水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等,喷水系统可支持喷淋、滴灌等多种设备,空气调节系统可支持卷帘、风机等设备。 采集传输部分主要将设备采集到的数值传送到服务器上,现有大棚设备支持3G、有线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在传输协议上支持IPv4现网协议及下一代互联网IPv6协议。 业务平台负责对用户提供智能大棚的所有功能展示,主要功能包括环境数据监测、数据空间/时间分布、历史数据、超阈值告警和远程控制五个方面。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视频设备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数据空间/时间分布将系统采集到的数值通过直观的形式向用户展示时间分布状况(折线图)和空间分布状况(场图)、历史数据可以向用户提供历史一段时间的数值展示;超阈值告警则允许用户制定自定义的数据范围,并将超出范围的情况反映给用户。

四、智能农业大棚主要功能

1、数据采集

能够对智能农业大棚内的数据进行无线采集,可以采集内部的温湿度、光照、以及土壤的水分等参数。

2、视频监控

用户能够实时地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监控,观察大棚内作物生长状况。

3、数据存储

系统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以便日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方便日后查询。

4、数据分析

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曲线图或柱状图分析,生成报表,根据分析后的数据,可以由此判断出在什么条件下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为以后种植的提供依据。

5、远程控制

只要能够联网,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对大棚内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以调节内部的参数。

6、超限报警

用户可以自行设置超限值,当参数越过超限值时,可以通过监控器或手机进行实时报警,以便及时提醒用户。

五、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智能农业大棚将会在以后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农业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张磊;农业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2]刘永华;王念春;陈恺亮;;智能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介绍[J];广西轻工业;2008年08期

[3]田;樊景博;;智能温室测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商洛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李伟;段翠芳;滑伟娟;;温室监控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果菜;2010年08期

? r hLS ?

2012

58.9673

171.9818

48.6455

2013

61.1381

179.3953

51.362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是受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当今社会,由于市场主体 -US j ? e ' ?_T ??U :9.0pt;font-family:方正书宋简体;mso-bidi-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