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设计的功能

建筑设计的功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5 09:29: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设计的功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建筑设计的功能

篇1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概念和思想

体现建筑核心价仇就足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建筑物提供人们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筑设计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建筑功能,由于使用人群不同,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功能和目标的需求,保证建筑功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两者结合才能实现完美的空问设计。建筑形式离不开设计思想,只有运用精确的处理技术,才能实现功能和形式完美结合。 建筑思想的形成比较早,组成形式比较复杂,包括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以建筑功能为核心就是功能思想,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用途,然后实现建筑物功能。形式主义的思想是建筑的核心,可以反应建筑的本质。

建筑运动的兴起来源于建筑功能,早期是通过形式改变建筑功能的。事实上建筑功能和形式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不能将建筑设计简单化,在进行建筑设计中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建筑功能的要素。把建筑形式也考虑到其中,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功能关系,做到两者互相依存。所以在设计时注重建筑形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功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协调发展。从古至今,建筑功能和形式相结合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我国古代房屋设计中,房屋的顶部的设计采用曲线设计,上部高耸挺立,檐部则是平缓舒展,没有使用斜面人字形屋顶。这种设计的排水效果非常好,在形式利用屋顶曲线设计,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在建筑功能和形式的处理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二、建筑功能的重要性

建筑师在设计中关心建筑功能,在外在形式基础上,对技术、功能等方面要有理性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形式方面,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建筑本身不是一种艺术品,而且还要有实际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建筑都有一定的功能价值,人们很难发现建筑的实用价值。建筑功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也是建筑中最根本的功能。任何建筑如果失去了使用价值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建筑功能给人们提供了各种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要求建筑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建筑形式就开始逐渐落后于功能,建筑形式和功能之间开始有了隔阂。因此要求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和应变能力,使本来陷入僵局的关系得到缓和,甚至再次出现默契。如果二者的关系已经陷入“僵局”,就要考虑寻求新的建筑形式来与之相适应,并不是一味的迁就。相应地,旧的形式就要给功能新的选择机会,让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三、建筑的形式的重要性

人们对关的追求是天生的,真实这种没得天性才能促使建筑物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我国的木制工程建筑,有两千多年的演变历史。建筑功能主要体现在形式上,在经济使用上讲究美观,是我国建筑设计的原则,由于多种原因,建筑形式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长期处于一种单调的局面中。只有改变建筑的形态,才能体现建筑的存在价值。建筑师在建筑过程中要追求功能和形式相结合的设计原则。随书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建筑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当今,影响建筑形式的因素有很多,很难分清土次。单纯的建筑功能不能实现设计的目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实现各种因素互相协调。

四、 建筑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

对于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功能美还是形式美,这两者的争论由来已久。在20 世纪,建筑功能对形式起决定作用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早期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沙利文就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然而密斯将其颠倒过来,变成了“功能追随形式”。当代先锋建筑师有的提出“形式追随文化”,有的提出“功能追随反形式”等莫名其妙的口号。建筑设计的功能美更多体现在建筑本身的使用价值上,包含了建筑能够带给人们使用要求和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审美的精神反应。建筑设计的功能美是建筑设计的最直接的目的。

建筑设计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建筑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空间所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形态与空间、材料与构造以及场地与环境是它的主要内容。不同的建筑在三要素的构成上有着不同之处,通常意义上来讲,好的建筑应该是形式美和功能美的统一。除了要在功能上满足完善、完美的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人们之所以去设计和建造一个建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或者物质需要。其中,物质需要往往占据了很重要一部分。对于那些脱离了人们正常的实际使用的建筑,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也会随之降低。

建筑设计的功能美和形似美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骨与肉,是相互依赖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形式是对功能的体现,功能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而形式又对功能有着一定的反作用。通常看来,在美学成分的角度上,建筑的形式美似乎在建筑的美学成分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但其实我们对一个物体的美的感觉往往是在于这个物体本身的概念,所以在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对美的感受不应该脱离开建筑物本身的属性和功能而孤立存在。

五、 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

1.建筑设计的最初定位要从实际功能出发

建筑功能本质上来说其能够有效地体现建筑物使用价值,主要内容是有建筑物给人们提供的各类使用要求以及大众在使用建筑物时的精神需求。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其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建筑的功能,介于目标人群以及使用性质有所不同,不同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目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功能目标和要求,必须要保证这些功能的实现。建筑设计领域中不同时期的创作,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不同的。设计理念中一定要要实现功能和建筑的关系,功能决定形式的建筑设计,建筑和人们的生活、工作联系紧密,它取决于设计中的每个步骤,最关键的步骤就足设计定位,要将建筑功能放在首位,以种新的建筑形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2.以人为本,坚持功能美为核心

建筑的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且把功能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建筑的使用主体还是不同的人群。建筑的设计过程往往是一个矛盾的、错综复杂的过程。设计者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要确保人们的使用方便和在使用过程中的审美需要,才能创造出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要的功能美与形式美统一的建筑。

3.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

建筑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周围的环境一起存在的。环境的不同也会对建筑产生影响,因此建筑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设计部门要先对建筑区域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解。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建筑和环境能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另外,建筑物的形式和分布也会对其所在的周边环境产生一些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对自然美的强化,也可以是对周边自然美的削弱。当然,能否和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也成为了评价建筑设计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

六、 功能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在注重建筑的功能美方面,我们要在建筑的设计初期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建筑有着其功能的性质,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设计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建筑的设计要有特殊的态度。建筑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供人类生活、休息和工作的地方,因此在决定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时要使其满足需要和愿望,建筑真正的美恰恰体现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里。不过,建筑的形式美在建筑的美学成分中并不是一个主导的地位。

结语

篇2

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architectur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 other is the core issu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ory. Effe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most widely. In this paper,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points out that the key is not the answer, but in the generation behind the think architecture modeling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logical thinking.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the facade design;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的功能与造型是不可分割的,是骨与肉的关系,骨决定其形,肉丰满其状 ;二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具体到建筑设计上,功能是核心,造型需要简洁,同时对功能具有反作用。造型最好有二次可塑性或可变性,能符合使用者的身份、审美观及情趣。正如好的作品无需过多的文字来表达一样,好的建筑空间与心灵的默默交流已足够,就像欣赏国画的留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功能和造型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广泛,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和研究,来实现在实际的创作中发挥追求真理、消除谬误的作用,同时,借助对功能和造型的讨论,增加对建筑的造型与功能关系的深层次认识。

一、功能完整性和创造性空间

当我们接到一份设计任务时,要从外观造型,使用功能,设计要求等有关方面着手,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理是建筑学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安全、实用、美观、经济”永远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宗旨。徒有美丽的外观,而内部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其效益是不可取的。

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视其内部空间的效果。简单来说,更加注意功能的划分,当内部功能适用时,不必考虑外部窗口的排列关系,在尺寸上可能有大的、有小的。所以说,功能完整性设计是指远远超越物质需要之上的人类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

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说单位空间作为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空间,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便构成为动态的空间。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建筑不仅可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

建筑空间有外、内空间之分,作建筑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融汇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由、舒适的感觉,使观者宛如喝一杯醇美、芳香的酒,实实在在的美的享受。

二、建筑单体立面设计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一般包括:反映建筑功能和建筑类型的特征、结合材料性能、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的特点、适应社会经济条件、适应基地环境和建筑周围环境规划的要求、符合建筑美学原则。建筑造型设计中的美学原则,是指建筑构图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如统一、均衡、稳定、对比、韵律、比例和尺度等。建筑体型组合类型有单一体型和组合体型。单一体型指整幢建筑物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体型指由若干个简单体形组合在一起的体型。组合体型又分为对称的组合、不对称的组合两种。对称式给人以比较严谨、庄重、匀称和稳定的感觉。非对称式的体型组合没有显著的轴线关系,布置比较灵活自由,有利于解决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建筑立面是表示建筑物四周的外部形象,设计时要注重立面的比例尺度、立面虚实对比、立面线条、立面色彩与质感、立面重点和细部的处理。

三、从建筑功能本位来看

建筑空间总是要有具体功能使用要求的。建筑的样式和种类各不相同,这种差别的原因尽管有很多,但是功能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谓建筑造型指的是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同时外部体形又是内部空间的反映。因此,研究建筑造型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就必然要探求功能与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筑是由基本的单位空间构成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形状、比例关系都要适合一定的功能要求。建筑内部空间由于功能使用要求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独特的造型。此外,建筑功能的合理性由房间之间的组合来决定。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功能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其内部空间的组合形式也不一样。这说明建筑功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从而表现为造型追随功能这一基本特征。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建筑设计为人们提供了物质空间环境。同样,建筑功能与人类社会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看待建筑的功能要用发展的眼光。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对建筑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功能的发展和变化是内在的,主要表现在与空间造型之间的对立、统一,而这也成为促进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看,功能作为主导地位确实对造型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也不能否认空间造型的反作用。新的时要求新的空间造型,这种造型不仅适应了新功能的要求,反过来也促进了功能的发展。由此可见,建筑的功能和造型一起构成建筑发展的两个环节,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才促使建筑向前发展。

四、从建筑造型来看

始于形式,终于形式,是建筑设计过程的特点。一个设计作品要靠形式来表达,但我们要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不是对功能来讲的,而应该是针对内容而言,造型和内容是不可分的。

新形式带来了新的功能。柏林爱乐音乐厅是很好的例子。我们知道虽然从音乐厅的设计来讲,鞋盒式最好,但柏林爱乐音乐厅从造型出发,把空间打散了,指挥席对面有座位,而且那里的票卖得最好。再比如,当前房地产商喜欢做飘窗,它的外立面好看,居室内可以坐,可以加靠垫,形成了新空间,而且是积极空间,和卧室的床等消极空间相比更容易发挥。

功能不是狭隘的概念。对建筑设计而言,固然有使用功能,它是物质存在,但同时它还有表意的功能,它在诉说着什么,传递着物质之外的某个东西。以悉尼歌剧院为例,从功能上讲,就我们学习的现代主义艺术来看,悉尼歌剧院可能是个糟糕的作品,但不可否认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悉尼歌剧院的空间造型已经超越了歌剧院本身,成为一个人造景观、一个旅游点、一个标志,人们来这里不一定是听歌剧,大多是看外观。

五、从建筑审美取向来看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居住和使用的建筑都必须同时满足物质功能和精神需求。由于设计作品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并非所有的建筑都可以达到艺术创作的高度,但只要为人服务的建筑都不应该以此为借口而不考虑建筑本身最起码的精神需求。

我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建筑,如:政治的解释、经济的解释、技术的解释等,还有像布鲁诺的空间论、陈伯冲的形式论那样的超越所有解释的解释,但我们同样希望给自己的设计作品以一个最恰当的解释。建筑,作为一种人类历史的产物,就必然要反映一定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

由于历史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旧的建筑形式不仅满足不了新的功能要求,而且作为一种艺术形象也同样无法反映现代主义之后的时代精神。我国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也提出了创造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的课题。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遇到的很多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新风格不能够达到发展的繁荣期?笔者分析,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处在落后的阶

段。

六、从建筑技术手段来看

建筑的功能是先验的,具有含混而丰富的含义,严格意义上的功能建筑是不存在的,也根本不存在无功能的建筑。同时,造型本身具有自己的构成规律和法则,具有自觉的独立审美特征,即使功能性很强的建筑也不例外。在讨论功能和空间的关系时,我们已经具体地分析过一定的功能必须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造型。然而,能否获得某种造型的空间,还是要有合理的功能、科学的结构、真实的材料和精湛的技术作为保障。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我们所需要的空间造型就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功能和空间造型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又表现为功能和技术的矛盾,这种矛盾关系又可以说是目的和手段或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

在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中,内容居于主要的地位。具体到建筑设计本身,正如前面已经分析过的,功能作为建筑的首要目的,它的发展既带有自发性,又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因而成了最活跃的要素。正是功能的要求及其发展,才促进了建筑结构技术的不断发展。

建筑结构的发展不能说是被动消极的因素。当功能的要求由于结构的局限而无法完成功能所需要的特定形式空间时,新的技术手段就会出现,从而保证功能的需要,而这种新技术就会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

新材料和新技术方法要求在新基础上的统一,这必然导致对传统形式的否定,这种否定是发展的前提,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种新技术的变化。

七、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无论是在功能还是技术上,都必将打破传统形式,并大量吸取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面对这一现实,势必出现一种以中西合璧为特点的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时期,也是东方文化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应满怀信心地创造出带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时代精神的建筑风格。

篇3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 ,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柯布

关键词:以人为本功能流线

1,工程概况

郑州瑞康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位于巩义市东区,北临新兴路、东临城东路,基地形状为长方形,南北长265.16米、东西长122.59米,总占地面积48.8亩。设计床位数为300床。作为巩义市东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建筑,瑞康医院担负着提高东区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建成以后将满足东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此次方案设计为一期工程,包括医院的几个主要建筑即:门诊楼、病房楼、手术部、医技楼等几个部分。

2,设计原则

综合分析现状地形,结合东区整体规划的要求,既有超前意识,又充分考虑现实情况;既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规划设计,又考虑节约、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使各功能用房组成功能布局合理,各部门流线便捷,内外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3,总体布局

瑞康医院三面临街,使基地在三面都有设出入口的可能,有利于组织交通,同时考虑新兴路为建成道路,因此将医院主入口开向新兴路,入口面向道路留出大型广场,设置绿地,小品,水景及停车场地,门急诊入口面向此广场。病房楼则位于基地中部,其主入口面向城东路,以一小型广场相连,方便亲属探视住院病人。

考虑到医疗建筑的特点:一方面为缩短病人流线,节约管线等日常能源的损耗,需要建筑尽可能集中布置;另一方面又希望大多数房间实现自然的采光通风,需要满足间距要求。因此总体规划中需综合比较与权衡,门诊、住院病人均需使用到的医技部分,置于门诊楼与病房楼之间,通过连廊,庭院使之联为一体,便捷地交通为其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

4,功能空间

设计中我们自始至终贯穿“以人为本,功能至上”的设计思想,既要为病患创造一个舒适、温馨、便捷的内外就医环境;又要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优质、高效的工作条件,以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服务水平。

门诊楼设计中引入了共享大厅的设计理念及手法,蓝天白云抬头可见,明亮的阳光透过采光顶棚洒在中厅郁郁葱葱的植物上,潺潺的水面上,来来往往的人身上,相信有利于减轻病人就医时的不安与焦虑。穿过中厅就是宽敞明亮的取药厅,大面积的通透

玻璃窗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可以消除候药病人的急躁情绪。门诊部各科室均采取廊式

候诊,以便于保持患者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实现现代医院就医环境的高情调。

医技楼和手术部与取药厅之间通过一内庭院相联,三者共享此庭院。医技区不论从各病区还是门诊来的病人均方便到达。手术部在设计上采用国际先进的中心岛式布局方式:将中心供应室设在一楼,二楼为产房,三楼为手术室,经一楼消毒的无菌用品通过洁净电梯直接进入二楼产房的无菌区及三楼手术室的无菌走廊,经护士配盘后直接进入产房或手术室,以保证经过严格消毒的器械、辅料等能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最洁净的通道进入手术室及产房,这样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并为手术病人的尽快康复创造条件。

病房楼与手术部之间通过一内庭院及与庭院相对的病房门厅相联,门庭贯穿两层,并设置有鲜花,超市等休闲空间。病区采用双内廊的布局方式,中间穿插两处内天井,有利地避免了走道过长给病人带来的狭长、阴暗的感觉。护士站位于病区中部,尽量缩短其与各病房间的距离。病室尺寸精心设计,南向可置2床,北向可置2床亦可置3床,以解决预料不到的需求时急用。置于外墙的卫生间旋转45度,全部明厕,既节约日常耗电费用亦可保持良好的采光通风与卫生,又尽量减少卫生间对病室采光通风的影响,且不会影响内廊医护人员对病患的观察护理,增强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安全感。

5,交通流线

外部流线组织:基地沿新兴路为主出入口,沿城东路为一次要出入口,主要为探视病人服务,基地南侧沿城市道路设污物出口,使人员与污物截然分开。在沿新兴路及城东路出入口处均设置停车位,以满足病人停车需求。

内部流线组织:门诊楼分别设置了急诊、门诊及妇产科三个单独出入口,门诊楼入口处中庭设有楼梯及自动扶梯,便于就诊人流在入口大厅快捷地进行分流。同时以连廊,庭院联系医技楼,手术部及病房楼。流线清晰明确,交通便捷顺畅,避免了各种人流的交叉。病房楼每层各为一个病区,由两部电梯及楼梯满足垂直交通的需要。污梯与客梯分开设置,实现病房、手术产生的污物直接对外。

6,环境绿化

医疗建筑是社会高度人性化的建筑,人们对医院的环境质量,特别是绿化的布置和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以保持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相融的持续发展理念为设计的主题。设置有室外的集中绿化和各个层次的分散绿化,包括水景、小品、室内盆栽绿化,天井、内庭的庭院绿化,屋面的绿化等有机结合,以求使建筑置身于绿化环境之中,使环境绿化呈现出地面和屋面相结合,建筑内外互相延伸融合的景观。为医院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诊治和医疗工作营造了自然的良好环境。

门诊楼前为一中央广场,广场上布置有花园、水池等,并沿着城东路向南延伸,形成一个沿街带状公园,最后结束于病房楼南面的大型景观生态花园,这样一个连续的绿化景观带,不仅为病人提供了赏心悦目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同时使得位于周边道路上的行人也能欣赏到医院的美景,为城市景观作出贡献。

7,立面造型

篇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deas,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 economy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gradually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becom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field of a critical philosophy. A style of architecture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s this stag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most common, the design idea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lligent degree. In this paper,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alysis, it will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work.

[keyword] intelligent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a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逐步采用了智能化方式,这也是现代化建筑形式智能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天,建筑物的发展可谓是经过了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智能化阶段。其中,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筑物中各个结构、设备和管理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结构。在建筑设计中,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设备为手段实现高效、节能、舒适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师关注的焦点。办公楼作为当前建筑中的主要形式,集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更是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

2、智能办公建筑概述

办公建筑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而形成的产物,它是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个人企业等进行办公的建筑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在智能化领域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智能化建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办公建筑当中,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引入智能化至关重要。所谓智能化办公建筑也就是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管理措施来对办公建筑的各种电器设备进行管理,使智能化建筑电器设备在办公建筑内部进行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这就提高了人们在工作中的舒适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3、智能化建筑的起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美国是最早对智能化建筑定义的国家。智能化建筑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水平。目前,现代化技术水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自动化控制系统、通信技术手段等等。在建造智能化建筑的过程中,只有将上述几种技术水平的发展巧妙的融入到工程建设中,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智能化的效果。智能化办公建筑的实质是一种弱电系统,其范围要比弱电系统工程要广。智能化建筑主要是根据弱电系统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所存在的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充分发挥建筑物的使用价值以及使用功能,着给智能化建筑的弱电系统工程技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智能化建筑正在不断的改善与发展,从而使人们接受。

4、智能化系统设计

在智能办公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将智能化集成系统与信息系统合理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实现良好的办公智能化设计效果。并且在施工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优化,以此来提高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

4.1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应用为了能够促使智能办公建筑设计实现合理优化,在设计中应当适当引入智能化集成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的功能作用来提高设计的实用性水平,以此来使建筑设计达到预期的功能作用,保证提高智能化集成系统能够实现安全的运行效果。提高使用者的满意程度。

4.2信息系统应用

在智能建筑的施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一般体现在对建筑的通信接入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以及其他信息系统中,对于办公建筑来讲,由于其需要接收与传递的信息较多,为此必须要设计一套符合办公建筑运行要求的信息系统,以确保用户在使用智能办公建筑时能够充分享受到信息系统所带来的便捷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信息传递缓慢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若要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也可以再配置一些卫星通信系统和卫星保护系统来辅助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进一步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高效。

在进行办公建筑中,所接入的通信系统通常都是依据该建筑的办公业务类型以及办公实际的需要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而在建筑中进行专用通讯网络或者公用通讯网络进行安装时,应该最大限度的防止网络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混乱,保障网络稳定运行,从而减少办公工作受到网络影响的可能性。

行政办公楼在进行系统和信息设施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先对各个位置的线路布置进行科学的分析,在布线的过程中,布线系数必须要能够充分的满足该建筑楼宇内不同种类信息能够安全的传递,最大限度保证信息在线路中进行传递可靠性、高效性的要求。还需要在工作中对各项业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定,根据办公的实际需要来选择能够满足当前工作要求的缆线和配置柜。

5、智能办公建筑设计策划影响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全保证设计能够符合建筑智能化的相关标准,从实际要求出发,对各种类型的设备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设备的变动对建筑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以及对智能化建筑设计带来的不利因素。从建筑规模上来看,通常需要结合建筑实际规模以及建筑实际的构造情况来进行智能设计,从而使得智能建筑能够更加的实用与经济。设计智能建筑的一个主要宗旨就是为了创造出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周围环境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意环境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因素。

6、结束语

办公楼的智能化系统设计经常面临着需求、标准和费用的矛盾,特别是等待出售或者出租的办公楼,其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容易音响智能化系统的配置和设置,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之下使得系统设计更加优化、合理和经济。

篇5

随着当前各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建筑过程中的不断应用,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步的出现了智能化的应用古城,是现代建筑物的电气发展是经过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当今的智能化阶段。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达成的产物,是通过对建筑物中的各个结构、设备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指导进行高效、舒适和便利的人性化设计过程。办公楼作为当前建筑中的主要形式,是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各种其他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化建筑产物,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其质量效果,更要注重其各种美观和设计的需求。

一、智能建筑的起源

智能建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当前建筑行业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断应用而产生的综合产物,是对建筑物中各个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是通过这四种技术综合应用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体要素与影响过程。在当前的办公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对建筑物内的各个设施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过程。智能办公建筑系统工程是弱电系统中的一种,是弱电系统工程的延伸和反战过程。是通过采用综合性的弱电工程对建筑物的各个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的过程。建筑物使用功能现代化的需求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共同促进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建筑正逐渐普及并为人们所接受。

二、智能办公建筑的设计综述

办公建筑主要是针对各个企业单位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场所,从我国古代就有所谓的办公建筑,古代的办公建筑主要是指衙门等一些政府办公机构,在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办公建筑逐步的出现。办公建筑中的各种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当前,智能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通常是由建筑师依照建设方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对建筑内部各个成分和设备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过程来实现建筑中的适用性和快捷性,为工作人员提供快捷的操作过程与操作流程。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设计流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

1、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1)首先,设计师要确定办公建筑智能化的标准,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各种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要求,避免由当前实际变动带来的建筑影响和智能化设计的不利因素。从规模上看,一般要结合当前的实际规模和实际情况来进行智能设计,使得智能建筑会更经济、实用。

(2)智能建筑的主要目标是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是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过程,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环境的影响因素。

(3)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排布和层高的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等结构形式可以提供灵活多变的环境,在管线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种种对管线具有影响和制约因素的特点,要做到管线的合理的排布。

(4)智能建筑内还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线,在建筑设备的设计过程中要从设备的各个性能和地块的主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设计,要注重噪音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智能设施还要能根据气候、季节、光照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内的各项控制指标,以达到使用的最佳处境。

(5)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的变化、发展及新增项目的可能性。

篇6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设计中,形式服从功能,功能创造形式,这是我们向往的理想建筑。因此,在保证建筑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我们应尽可能地使建筑符合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需要。并结合本地的环境、气候等条件,创造出更多体现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建筑。

1 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概述

体现建筑核心价值就是满足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建筑物提供人们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筑设计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建筑功能,由于使用人群不同,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功能和目标的需求,保证建筑功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两者结合才能实现完美的空间设计。建筑形式离不开设计思想,只有运用精确的处理技术,才能实现功能和形式完美结合。建筑思想的形成比较早,组成形式比较复杂,包括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以建筑功能为核心就是功能思想,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用途,然后实现建筑物功能。形式主义的思想是建筑的核心,可以反应建筑的本质。

建筑运动的兴起来源于建筑功能,早期是通过形式改变建筑功能的。事实上建筑功能和形式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不能将建筑设计简单化,在进行建筑设计中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建筑功能的要素,同时把建筑形式也考虑到其中,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功能关系,做到两者互相依存。所以在设计时注重建筑形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功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协调发展。从古至今,建筑功能和形式相结合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我国古代房屋设计中,房屋的顶部的设计采用曲线设计,上部高耸挺立,檐部则是平缓舒展,没有使用斜面人字形屋顶。这种设计的排水效果非常好,在形式利用屋顶曲线设计,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2 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体现形“形式随从功能”

建筑师在设计中关心建筑功能,在外在形式基础上,对技术、功能等方面要有理性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形式方面,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建筑本身不是一种艺术品,而且还要有实际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建筑都有一定的功能价值,人们很难发现建筑的实用价值。建筑功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也是建筑中最根本的功能。任何建筑如果失去了使用价值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建筑功能给人们提供了各种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要求建筑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建筑形式就开始逐渐落后于功能,建筑形式和功能之间开始有了隔阂。因此要求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和应变能力,使本来陷入僵局的关系得到缓和,甚至再次出现默契。如果二者的关系已经陷入“僵局”,就要考虑寻求新的建筑形式来与之相适应,并不是一味的迁就。相应地,旧的形式就要给功能新的选择机会,让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3 建筑设计中的功能美和形式美体现“形式随从功能”

对于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功能美还是形式美,这两者的争论由来已久。在20 世纪,建筑功能对形式起决定作用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早期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沙利文就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然而密斯将其颠倒过来,变成了“功能追随形式”。当代先锋建筑师有的提出“形式追随文化”,有的提出“功能追随反形式”等莫名其妙的口号。建筑设计的功能美更多体现在建筑本身的使用价值上,包含了建筑能够带给人们使用要求和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审美的精神反应。建筑设计的功能美是建筑设计的最直接的目的。 后来,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如勒・柯布西耶等都强调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建筑设计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建筑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空间所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形态与空间、材料与构造以及场地与环境是它的主要内容。不同的建筑在三要素的构成上有着不同之处,通常意义上来讲,好的建筑应该是形式美和功能美的统一。除了要在功能上满足完善、完美的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人们之所以去设计和建造一个建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或者物质需要。其中,物质需要往往占据了很重要一部分。对于那些脱离了人们正常的实际使用的建筑,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也会随之降低。

建筑设计的功能美和形似美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骨与肉,是相互依赖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形式是对功能的体现,功能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而形式又对功能有着一定的反作用。通常看来,在美学成分的角度上,建筑的形式美似乎在建筑的美学成分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但其实我们对一个物体的美的感觉往往是在于这个物体本身的概念,所以在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对美的感受不应该脱离开建筑物本身的属性和功能而孤立存在。

4 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体现“形式随从功能”

4.1建筑设计的最初定位要从实际功能出发。建筑功能本质上来说其能够有效地体现建筑物使用价值,主要内容是有建筑物给人们提供的各类使用要求以及大众在使用建筑物时的精神需求。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其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建筑的功能,介于目标人群以及使用性质有所不同,不同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目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功能目标和要求,必须要保证这些功能的实现。建筑设计领域中不同时期的创作,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不同的。设计理念中一定要要实现功能和建筑的关系,功能决定形式的建筑设计,建筑和人们的生活、工作联系紧密,它取决于设计中的每个步骤,最关键的步骤就足设计定位,要将建筑功能放在首位,以种新的建筑形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4.2以人为本,坚持功能美为核心。建筑的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且把功能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建筑的使用主体还是不同的人群。建筑的设计过程往往是一个矛盾的、错综复杂的过程。设计者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要确保人们的使用方便和在使用过程中的审美需要,才能创造出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要的功能美与形式美统一的建筑。

5 功能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体现“形式随从功能”

在注重建筑的功能美方面,我们要在建筑的设计初期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建筑有着其功能的性质,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设计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建筑的设计要有特殊的态度。建筑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供人类生活、休息和工作的地方,因此在决定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时要使其满足需要和愿望,建筑真正的美恰恰体现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里。建筑的形式美在建筑的美学成分中并不是一个主导的地位,而是建筑的功能美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能够实现建筑形式美与功能美的和谐统一是建筑师不懈的追求。设计时,保证建筑形式美符合功能是一方面。相对于居住人群来说,充分满足人们对物质及精神方面的追求也是很重要的。

篇7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口越来越密集化,建筑工程行业也随之高速发展。我国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特别是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提倡的节能降耗,这就要求建筑工程中的节能设计体系要健全、完善。而建筑遮阳在这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建筑节能中一项作重要的措施便是建筑遮阳,作用是为了减少阳光的辐射,让室内的光热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在降低室温的同时减少空调的能耗。除了有助于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材料的巧妙运用和设计还能增加建筑群的美感、艺术感。因此在国家有关节能设计的标准中,对建筑遮阳方面的规定有很多。

1、建筑群的节能设计

建筑群节能设计是指:通过相关节能技术来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损耗。这就要求在建筑过程中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建筑材料。以提高能源的效率为口号并使之成为建筑工程设计的核心技术。人们的日常采暖,室内的通风,生活所需的热水,调节室温的空调,采光照明等都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因素。人们的正常消耗已经占全国总消耗的30%-40%。因此节能设计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建筑节能成为节能设计关键中的关键。建筑遮阳设计也由此产生。

2、选择建筑遮阳的形式

(1)门窗遮阳,墙体遮阳,通过绿化遮阳,构成了建筑遮阳这一主题,在建筑遮阳设计当中,不仅要考虑到当地的地理位置条件,还要在气候特征,建筑群的类型,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因素上多加注意。能够选择适宜的遮阳形式,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遮阳设施和建筑外窗的特殊位置关系决定了建筑遮阳的三种形式,即,外遮阳,内遮阳,中间遮阳。将遮阳设施布置在室外的遮阳方式是外遮阳。同理,将遮阳设施布置在室外的遮阳方式是内遮阳。中间遮阳是置两层玻璃窗或者幕墙。外遮阳可以有效地遮挡太阳辐射,内遮阳是把室内存在的直射光分散成为改善室内热环境和避免眩光的漫射光。中间遮阳这种方式便于调节掌控,且不易被污染。

(2)建筑遮阳构建的安装方式可分很多种,这里着重介绍外遮阳中的挡板遮阳,水平遮阳,垂直遮阳和综合遮阳。由于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的高度角大,造成建筑阴影的减小,可以利用水平遮阳阻挡从窗口投射来的光。这种技术适合南向或者接近南向的窗口位置。当太阳的高度角不是很大的时候,可以选择垂直遮阳从而阻挡窗外斜射过来的光线。综合遮阳将水平遮阳和垂直遮阳的优点兼并了,特别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的窗口。通常布置在东向,西向窗口的这样的方式为挡板遮阳,窗口正方向投下的直射阳光都能够被它有效的遮挡。

(3)住宅中不能少了阳台,阳台作为水平遮阳的一个重要构件能够有效地遮挡南向过强日照。为满足住宅西向遮阳的要求可同时在阳台外侧设置百叶挡板,达到利于通风,满足遮阳等需要。为深化遮阳设计,从软件的模拟分析中,计算百叶窗的宽度,验证在阳台和百叶窗的共同作用下的效果。

3、遮阳技术

由于我国地形复杂,幅员辽阔,再加上地理纬度、地理、地势条件各不相同和存在着的各地的气候差异。《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对气候作了严寒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的以上五个分区,这是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出发的。之所以对夏热冬冷地区的研究最深入是因为目前我国节能中是以一个遮阳系数来评价遮阳效果的,这样是不准确的。建筑设计在设计建筑类型建筑造型的的同时应当与遮阳设计同行,建筑师在进行建筑时应该全面全方位地去考虑设计,建筑类型和造型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建筑遮阳这一环节,并且建筑设计的美感和艺术感也是从遮阳设施的个性化开始的。我国的建筑遮阳设施需要在垂直式、直立式、挡板式和综合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公共设施和居住建筑上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建筑构件,同时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我国的遮阳产品类型数不胜数,但是既能保证通风采光又能节约能耗的遮阳品却是少之又少。在我国,传统习惯使几代人住在一起,年轻人白天外出上班,本该开窗通风散气但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硬要使用这样遮阳帘,室内既没有通风,又没有采光,资源都白白地浪费了。因此,针对我国的国情急需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遮阳材料。

篇8

前言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特别是综合医院,有传染病人、非传染病人,有尚未确诊的病人,也有孕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危重病人等,如果建筑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病人就能通过各种渠道(交通路线、医疗设备、卫生设施等)接触病菌、病毒,从而发生交叉感染,增加相互传染的机会。因此,医院建筑首先要考虑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保证医院内不发生院内感染,是医院建筑和管理的重要卫生问题。良好的卫生环境是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条件。医院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因素,如绿化、水面、日光、新鲜空气以及幽静的环境等,以创造适宜的微小气候,良好的日光,清洁的空气,安静美观和有良好刺激作用的户外治疗和休养条件等。

1.医院建筑的设计要点

1.1门诊部建筑设计。

门诊部每天接纳各种病人,流量大,病种复杂,因此,设计时应以防止交叉感染和创造方便的治疗条件作为重点。门诊各科室的配置应便于病人就诊和医护人员工作。儿科、产科、外科、急诊室及一些医疗诊断室应设于底层。各科的临床诊断室应配置在门诊部较安静的地区。门诊部应设有足够面积的候诊室,供病人休息候诊用,以减少病人拥挤和相互传染的机会。候诊室应分科设置。儿科、产科、结核病科和皮肤性病科在门诊部应有自己专用的出入口和医疗诊断室。

1.2住院部建筑设计。

医院收容患者或患者出院时,必须对患者进行卫生处理。这种卫生处理的用房和设备在医院建筑时就要设计。一般集中在入院处进行。入院处有登记室、诊疗室、厕所、理发室、浴室、更衣消毒等用房和设备。患者出院要到出院处。患者出院卫生处理,一般都在各科分散进行,但办理出院手续应集中在出院处。

病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住院病人得到诊断、治疗、护理及生活服务场所。病房设计得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所以在病房设计时,对病房安静、清洁、日光和通风条件,室内装修和色调等都应认真考虑;其次要使医护人员工作方便,使护士走最少的路而病人得到最多的照顾;同时要避免交叉感染。病房与服务性用房,如营养厨房、洗衣房、供应室等要有简捷而方便的交通联系,要分清楚洁污路线。为了方便病人,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交叉感染,对每一护理单元位置安排及组合,必须考虑到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为了儿童安全和避免感染,儿科和妇产科单元可设在同一建筑物内。传染病房独立设置。有手术科室以接近手术室为宜。各主要单元的位置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穿行。为了方便病人,内科单元应接近检验科、功能诊断和理疗科。产科病房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专用交通路线,以减少感染机会。儿科病房以设在一层为好,有单独的出入口及卫生处理室,至少应在一楼近病房入口处设一检查室,以便门诊转来的病儿再受一次检查,防止将传染病带到病房。传染病房应独立设置。一般大型医院应单独建一幢病房,中小型医院可设在建筑物的一端,并设单独的出入口。要严格分清病人与工作人员及探亲者的路线,分清食物、清洁衣物与剩余食物、用过的餐具、污染的衣物等的运输路线。用过的餐具、污衣、污物等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方可出病房。

1.3手术室建筑设计。

手术室是医院中对清洁和安静要求较高的部分,应位于病人不常去的地方。通常设在单独一翼,或专用一层,最好设在顶层。手术室应有方便的出入口和垂直及水平交通,以便与病房、门诊、急诊联系。手术室(包括手术操作室及消毒室、麻醉室、输血室、卫生室等)的设计应考虑保持空气清洁,严格避免一切感染的机会,同时要有适宜的微小气候和水平较高的卫生技术设备(空气调节、照明、采暖等),并须有专用门与病房等科室隔开,避免与医院的其他部分形成交叉的活动路线。手术室采光口应设在北侧,以获得较均匀的光线。手术操作室应设无影灯。窗玻璃应为两层,以保持良好的微小气候和满足空气清洁的要求。手术室地面和墙要采用可冲洗的材料,油漆到顶。墙面及屋顶的交接处应做成圆角,防止积尘以利清洁。手术室要准备两套供电系统,最好有自用发电设备。墙壁上应设足够的电流插座,每个插座上分

1.4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

医院为来院就诊的残障病人、老年病人、体弱病人设计了必要车用坡道,坡道≤1/12。为盲人设置了导盲地面以及声光导向设备。设置了必要的无障碍电梯和通道。设置了专用的无障碍卫生间。

2.结语

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使用功能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多样性,复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变性,即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即使认识了这些功能的全部,有时也会因为某些认识是基于一种主观的经验,缺乏必要的科学评估和前瞻性的技术分析,而忽视了功能内在的动态发展规律,从而使医院建筑的设计陷入误区。只有充分考虑到医院运行模式的可变性,分析医院切实可行的建筑设计形式,考虑今后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变化,才能使医院建筑顺利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开文,医院建筑的智能化.新建筑,2002[1]

篇9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住宅建筑的功能

住宅建筑的功能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家庭成员的公共活动空间。如客厅、餐厅。厅作为核心活动地,是待人接物中心,也是家庭、亲朋好友团聚娱乐的空间,是对外开放的外向型空间。应设置在住宅入户口处,便手人员集中或同外界接触,能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并尽可能合理组织户内交通。减少户内损失,使其位置、功能合理。宽敞明亮,视野开阔。二是家庭成员个人活动的空间,如卧室,属手独立的生活空间,主要供个人体息睡眠之用,从具有私密性。三是卫生间和厨房,而卫生间也是私密性空间。总之,家庭的独立空间和公共空间,是相互关联和相对独立的,并围绕绕客厅布置的。

2 合理选用套型,充分利用空间

住宅套型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流线的布局,空间的分合。流线体现着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行为的轨迹,它的便捷与顺畅表明住宅功能分区的合理,玄关、过厅、客厅、厨房、与外界联系密切,噪声较强,污染较重,私密性要求不高,可称为动区,卧室,书房等空间私密性强,污染少,可称为静区,卫生间、餐厅介于动静之间。流线合理,分区明确是确定套型优劣的基本特点。

避免入户直穿大厅,厅内门过多不利于使用,切忌增大室内交通面积,削弱空间分隔和家俱布置的灵活性。注重活动空间与房间的联系关系,活动空间是以使用功能区分,房间是以构件围合而成,多种功能的活动空间置于一个房间内可以称为空间的迭合,利用时间差在“四维”空间中使不同功能的行为空间相互借用以利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避免各种行为的相互干扰,改善空间的适用性。

空间的有效利用,住宅的设计由二维转化到三维是可取的,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前提下,适当压低住宅中部分房间的净高,有效利用空间,净高的压低必须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应在不降低居住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大面积、公用房间应具有适当的高度,小面积,独用房间或贮藏间可适当降低。然而在一套住房中各房间净高不同,导致住宅楼板高低错落,结构复杂,造价相应增高,给住户特别是老残人员带来生活的不便,所以要综合考虑,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潜空间,如楼梯上下,卧区上下,坡顶阁楼等处。将这些潜空间作为居住空间,贮藏空间,合理设置阳台,相对集中门的位置,设计过渡空间等有利于空间的有效利用。然而,住宅底层和顶层套型所处位置相对不利,居住条件有一定的欠缺,造成住户一定心理负担,若设计上充分利用其独有的优势,加以特殊的处理,如提高底层的地面标高,在下面设置自行车库或交往活动空间。把底层和顶层的套型采用跃层,复式或带有夹层的处理。在顶层采用退台或坡顶形式的设计手法,上下两层享有宽敞的露台或可利用的阁楼,这就明显的改善了上下两层的居住条件。

3 住宅建筑的起居厅设计

起居厅既是一个家庭公共活动中心,又是一个交通空间,所以起居厅有着相互矛盾的双重功能。矛盾就在于: 1) 面积太大。 现在, 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在“家”中,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应该是最舒服和活动时间最多的空间,甚至看电视、看书的位置也转移到卧室,起居室的一部分功能转移到卧室中。另外,起居室面积太大,会使室内净高显得较低,给人带来压抑感。因此,这种大客厅的设计不太合理。 2)设计存在着起居厅的门洞数量过多。在起居厅设计中门的数量与功能作用成反比,有 2 个 ~3 个门的厅, 对其功能影响不大, 有 4 个门的厅,其交通面积增多,使用功能就会降低,有 5 个门以上的厅, 作用很小,基本只起着过道的作用,门洞的数量与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3) 餐厅与起居室结合。目前,相当一部分住宅起居室与餐厅结合,造成气氛和气味的相互干扰,很不协调。

总之,就住宅的起居功能空间来讲,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与住宅入口及其它房间有着良好便利的空间关系,起居室不仅具有这种过渡空间的作用,同时其本身也应该具有很好的使用性。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对外交往的增多,起居厅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随着面积标准和使用质量要求的提高,住宅套内的使用功能将进一步分离,例如现在有些城市餐居分离,单独设置餐厅,卫生间三件设备分离,使盥洗、浴室、厕所可同时使用又互不干扰,这样势必会增加门洞数量,这就给住宅设计要在相应的面积标准下,力求发挥最大的居住质量效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住宅建筑的厨房设计

“厨房是住宅的心脏”,厨卫在套型中所占面积虽然不大,却是家务活动集中并具有多种功能的房间。历来住宅设计中厨房位置的布局都免除不了对居室宁静、清洁的干扰。人们的烹调习惯以烧油炒菜为主,酸辣腥味等有害气体往往严重污染居室的衣物,危及人身健康。所以,厨房、卫生间设计的改进是当前我国住宅设计中的一个重点。

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 L 形及 П 形柜式布置较合理,同时其开间不应小于 1.8m, 进深取决于水池、 煤气灶、 操作台面所需的长度,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能放置如电饭煲、微波炉等这些家电。

从厨房的实例调查中可以看出,现有厨房的使用面积太小,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排列零乱,没有统一专用管道井,检修也十分困难,脱排油烟机不设排污管道,污染环境,厨房设施不配套,缺少电源插座、水龙头等,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现在全国不少地方推广使用的ZPS 型厨房排油烟子母预制管道, 体积小、 质量轻, 虽然增加了造价,但减少了环境污染,从长远意义上来讲是非常可行的,假如厨房和卫生间相连,还可同时使用一个排烟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冰箱己不再作为奢侈品放在起居厅,微波炉、电烤箱等厨房电气产品不断增多,若将厨房使用面积增加 2 平方米左右, 使用功能却会大大提高,这样的厨房一定会深受广大住户的喜爱。目前在很多户型设计中将后勤阳台和厨房相连,热水器以及洗衣机等设备置于后勤阳台内,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厨卫空间的拥挤。

5 住宅建筑的卫生间设计

在住宅设计中,对卫生间的私密性要求最高,因而卫生间的位置不宜正对入口或直接对起居室开门。卫生间的位置最好与厨房邻近,以便于管线的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又美观大方。目前,由于煤气热水器的普遍使用,用户有安装热水器时,不得不把煤气管道接到卫生间内,因此在考虑卫生间的位置时,不能忽略这一点。卫生间窗户设计宜改为:宽 1200mm~1500mm, 窗台在 1500mm 以上, 窗上口提高至圈梁下皮,使原来的狭长形改为扁宽形,在墙面布置一些镜面,这样不至于因窗台抬高而形成暗光区。卫生间各种功能的分离现象也较多,不少住户(住房面积较大住户)希望将洗脸、便溺、盆浴分开,尤其在早晨使用时间比较集中,更显出分离的必要性。为了满足住户的这种需求,可在卫生间外设一前室,把洗脸盆和洗衣机移出卫生间,既可满足住户的需求,还可避免洗衣机的锈蚀,提高卫生间与前室的利用率,避免了相互干扰,达到了改善使用功能的效果。

6 注重平面布局,保证功能同期性

决定任何一套户型的平面布置,一个房间的平面因素无外乎是平面的形状和尺度,平面的形状和尺度直接影响着家具,陈设布置和行为活动范围的合理性、灵活性和空间利用的经济性。一个好的平面布置,一个适宜的平面尺度应能容纳下现代家庭的家具陈设并能满足必要的行为活动幅度。

篇10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工业建筑是企业生产运作的基本设施,是作业人员从事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因素,比如空气的湿度、沿海的风向、日光的照射及腐蚀性物质等各方面的影响。绿色建筑设计可以为作业人员创造更加优越的生产环境,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环保、节能的绿色设计理念,既是建筑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筑节能就是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设计、设备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浅析工业建筑的一些节能措施。

2 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工业建筑绿色节能设计除了需要满足特定的生产工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工作环境舒适度和工作人员精神愉悦的要求。现代工业建筑在绿色节能设计应在工艺、性能、结构、布置等方面都应达到国家的规定标准,都要符合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某工业厂区鸟瞰图如图1所示,总平面图如图2所示。

图1 工业厂区鸟瞰图图2 工业厂区总平面图

2.1生产工艺要求

工业建筑工艺要求主要包括:

(1)工艺流程。工艺流程会直接影响各工段、各部门平面的次序和相互关系。

(2)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其与厂房平面、结构类型和经济效果密切相关。

(3)生产特点。工业建筑须依据其生产特点如散发大量余热和烟尘、排出大量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有毒、易燃、易爆气体等进行设计。

2.2结构合理选择

工业建筑设计时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结合相适应的建筑材料、施工条件、施工质量以及后期运行过程的影响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易得、施工方便、耐火耐蚀、既可以预制构件也可现场浇筑结构。而钢结构可用在大跨度、大空间或振动较大的生产车间,但钢结构在沿海地区对防火、防潮湿、防腐蚀措施要求很高,建筑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

2.3生产环境的控制

工业建筑的生产环境是工业企业进行生产运营的重要条件,也是工业建筑设计首先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气象信息和环境条件进行方案选择,保证工业建筑满足生产环境的控制。

采光和照明。一般厂房多为自然采光,但采光均匀度较差。

通风条件。如采用自然通风,要了解厂房内部状况和当地气象条件,设计好排风通道。

2.4工业用房使用要求

工业厂房位置是否合理与地形、地貌、高程及周边环境有关,设计前需要对厂区的总体布局进行整体规划。根据使用要求,厂房一般来讲由生活用房和生产管理用房构成。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存衣间、厕所、盥洗室、淋浴室、保健站、餐室等,要根据生产需要和卫生条件合理布置。车间行政管理用房和一些空间不大的生产辅助用房,可以和生活用房布置在一起,总平面布置的关键是合理地解决全厂各部分之间的分隔和联系。

3 传统工业设计的弊端

3.1整体把控

我国传统的设计院内部的运行机制是以工艺专业为主体,土建、水、电、风、气、总图等专业为从属的多工种配合进行的,各专业之间分工过细,形成明确的专业界限,不免遗留一些不为人关注的边缘和角落。

厂区的环境设计,各主体工艺专业分别专注自己专业范围内的车间工艺设计,由工艺专业进行总平面布置,由于受专业内涵的局限,一般是以如何组织好工艺生产流程和交通运输路线为己任,建筑师的设计任务只是各单体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具体设计,从单体建筑布局、建筑结构选型、建筑构造做法、选材、色彩处理等方面予以统一协调,以至于无法达到整体与局部权衡。

3.2厂房设计

工业生产建筑物一般都要设置一批为主体生产服务的附属建筑,毗连在主体厂房的周围。尤其功能复杂的大型生产厂房因水、电、工艺等各专业的要求,以及办公、洗浴、卫生间等生活需要,往往须设置大量毗连的附属建筑,有时甚至把主体厂房围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给主体厂房的防火、使用功能、建筑立面形象和空间效果,以及建筑结构构造处理等方面,造成诸多不良的后果。

从使用功能来看,严重影响了厂房的自然通风和侧面采光。尤其是热加工类厂房,由于毗连建筑减少了厂房自然通风的进风口,其后果是虽然在厂房屋顶设置了高大的通风天窗,却因无进风口或进风面积过小,而发挥不了作用。从而使厂房内部空气污浊、光线暗淡、闷热难当,严重恶化了厂房的内部环境质量。

从建筑结构处理方面来看,由于主体厂房和毗连建筑的结构类型、高度和荷载等差别很大,一般均需要设置变形缝,尤其在地震区必须设置防震缝,而且设缝端结构应封闭不能开口,因而给建筑处理和结构构造带来许多麻烦,另外导致防火要求提高,不仅要增加许多建设费用,而且还会留下一些难以弥补的缺欠。如图3所示。

从厂房建筑的立面形象和厂区的建筑效果来看,这些毗连建筑高低参差不齐、宽度变化无规律、型体极不协调;或者由于进度要求,主体厂房设计完成后,开始设计毗连建筑,因而造成建筑设计上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协调,厂房的立面和整体空间效果很差、杂乱无章、缺乏联系协调,毫无美感可言。

图3 某工业厂房与附属建筑示意

3.3厂房二次利用

原有工业建筑项目设计,仅限于常规的生产需求,多数只是为了向企业提供生产空间,没有对生产工艺作仔细研究,特别是企业对厂房二次利用没有改造的空间,造成资源浪费。

3.4污染问题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这也要求建筑行业朝着“环保节能”方向发展,以促进整个工业产业链的优化改造。在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原有工业建筑防污处理不够理想,设计很少考虑环境污染,如空气、噪音和水资源污染。

4 工业建筑绿色节能设计

鉴于传统工业建筑设计的缺陷和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建筑设计应以“绿色环保”为宗旨,从环保、节能、除污、低耗等方面分析,设计出更加科学的建筑方案,建造出更加优越的工业建筑物。

4.1绿色节能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环境,避免污染”,建筑师应根据工业建筑设计标准,结合前期勘测得到的数据信息,制定“环保型”建筑方案。工程设计人员可以从材料、结构、外观、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升工业建筑的绿色效果,严格防范有害建筑的形成。

4.2节能设计

篇11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

(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交通枢纽空间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

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4)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

单一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是适合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

二、公共建筑的需求设计

1、公共建筑的用电设备种类与数量众多,主要包括:变压器、电加热负载、给排水、电梯、照明、中央空调和其他混合负载等等。而各种机电设备的能耗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同时,面向建筑内的机电设备实施节能,相对于改变窗体结构、建筑的墙体而言,具有对建筑物正常使用影响小、见效快等优势

(1)公共建筑的中央空调能耗现状。一般地,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大部分建筑的中央空调实际热负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远比设计负载低,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而且末端舒适度、辅机和主机三者未能实现合理动态调节,导致电能浪费严重,系统效率较低。

(2)公共建筑的其他动力设备及电梯系统能耗现状。目前,全国电梯保有量的百分之二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电梯,节能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不过公共建筑中给排水等其他能耗设备通过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也会有一定的节能空间。

(3)公共建筑的照明系统能耗现状。现在,全封闭空间模式是许多公共建筑所采用的空间模式,完全依靠人工照明进行采光,照明系统通常都是连续照明,在上班时间段,增加了室内热负荷,也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可以选择不同的照明节能措施根据实际需求,对提高节约能量、光效是非常重要的。

(4)公共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能耗现状。供配电系统相应的时间内产生能量损失(无功、有功电量),并在通过变压器、开关、导线等设备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功率损失(无功、有功功率)。

2、解决方案——大型公共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整体。基于对大型公共建筑的了解应该通过变频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能源监测管理技术等综合节能技术的应用,从运营服务层面、设备改造层面、节能管理层面,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应对大型公共建筑机电设备节能,帮助建筑实现能效提升,以满足建筑功能为前提。

(1)节能管理:要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建立楼宇能效管理中心。楼宇能效管理中心由环境控制、设施管理、能效管理组成三层能效监测管理系统,使建筑获得能效提升从管理角度来实现,与此同时,对稳定节能效果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用能单位可以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整分局从管理中心获知每日用电情况。

(2)设备改造:从建筑机电设备运行改善入手,来解决建筑高能耗及环境改善问题。

第一、改造中央空调系统节能。作为大型公共建筑最主要的用电设备的中央空调系统,针对它的节能不仅对改善建筑环境空气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还能为建筑整体运营成本的下降带来最直接、最大的效益。①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对冻水循环、冷却及冷却塔系统分别加装智能温度传感器、调速控制器、流量传感器和压差传感器等,实现符合负荷要求的合理性调节。②冷主机的节能控制。为了提供制冷主机的运行效率,通过设定运行参数,优化主机运行模式、调节制冷主机供回水温差及冷却水、冷冻流量,从而实现制冷主机的最佳COP值;③排风系统的节能控制。排风系统的改造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内的热舒适性,还可以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对风系统各分支管路风阀进行检测,提升建筑内的空气品质,保证各区域送风的平衡,进而实现热舒适度与节能的结合。④空气处理机的节能控制加装空调处理机变频控制系统,对风系统各支管路风阀进行节能控制,优化空调机组的控制模式,通过合理利用新风取得优化节能的效果,并保证各空调区域换气次数和压力平衡;

第二、改造电梯系统及其他动力设备电。对拥有多部电梯的场合,要想在保障运营服务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其整体使用效率,可根据电梯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使用特点建立群控系统。当然,采用变频器调速取代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也是以提高电动机运行效率为目标的节能措施。同样的,其它水泵、风机也可适当采用变频调速等手段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第三、改造照明系统。通过提供经济技术指标良好的照明节能方案,帮助用户实现节能目的,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用能需求;实现对公共照明系统按各种模式实现分线路、分区、分时的群控功能,可采用自动化控制手段,对公共照明区域,必要时辅以配电线路的改造。

第四、改造供配电系统。配电系统的降损节能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功率因数,减少高次谐波,保持三相负载平衡,无功补偿技术、变压器的合理使用等。

3、管理现状——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现在,在我国大型公共建筑没有专职的节能管理人员的公共建筑超过百分之七十,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我大型公共建筑的专职节能管理人员占所调查建筑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基本无人从事节能管理工作在我国大型公共建筑中。企业内部不能及时掌握能源的整体消耗情况,普遍没有建立相应的能源管理制度,对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状况和运行情况也未能及时把握。总体来说,建立企业内部的节能管理体系已经变得非常的迫切的,因为大多数大型公共建筑业主的用能设备管理仅仅是从安全使用的角度考虑。

4、运营服务: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稳定节能效益,提供在线持续节能服务。用户可以获得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服务,在实施节能改造后。与此同时,利用控制策略进行的节能调节,针对实时监测的情况,保证了建筑末端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照度、温湿度等的要求。通过建立在深圳达实总部的“城市能源监测管理平台”提供的在线检测服务,二十四小时监测建筑的实时运行参数,提供故障排除和诊断,避免出现失修或过修的状况,实现传统的定期维护模式向实时状态维护模式的转变。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核心目标:打造低能耗、高舒适的建筑运行环境,来实现四大目标:打造智能建筑,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健康舒适,改善环境品质;延长设备寿命,优化系统运行;减少运营成本,降低整体能耗。

参考文献

[1]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