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历史尖子生培养措施

高中历史尖子生培养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5 09:29: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历史尖子生培养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历史尖子生培养措施

篇1

(一)过于肤浅,缺乏深度的无效问题的出现

表现在有些教师有口头禅式的提问,有的老师上课习惯性的满嘴“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口头禅。试想一下,一节课40分钟,学生完全浸泡在回答毫无思考价值的提问中,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太少。何况一个30多人的班级,在回答“是、对、可以”这些简单的问题时又有多少人是思考后再回答的呢?提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提问有何意义呢?还有半截话提问,整整一堂课,老师近乎所有的问题都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回答,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考试答题时的规范性,造成学生表达的不到位,而且对学生将来的自主学习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问题缺乏深度还表现在所提问题能力水平要求不高,一般在课本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缺乏评价型问题或综合型问题提出。

(二)问题过多,提问目的不明确,随意性很强

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个现象或一个事件,一连串的提问。例如我们学校有位老师在让学生学习“的背景”一目内容时,从开始就不停地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文化启蒙?什么是启蒙?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新文化?列强是如何与相互勾结的?是怎么失败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西方启蒙思想是如何传播到中国来的?”等等。经老师这样的提问,学生头脑发昏、发涨,瞪大了眼睛,毫无头绪,心中的沉重包袱严重影响了读书思维。课堂提问的数量与质量并不是成正比的,问题越多并不等于教学效果越好,关键是要问到点子上,问题让学生感兴趣。

(三)提问后给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在发现没有学生响应后,便重复问题或把可供探索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进行引导,学生因而失去了思考探索的余地。在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时,多是找少数几个好学生回答,或者有时就采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形式。从听课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多数教师都缺乏耐心的等待。

(四)提问对象片面且单一

问题提出后很少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大多是老师点名回答。有的教师提问只盯住几个尖子生,不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答对了就理所当然。每节课只让几个尖子生答问,这些教师的理由是差生基础差,回答问题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让学生机械的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

(五)处理学生的回答时有欠缺

教师往往以心中的答案为唯一标准,如果学生说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就立即给予否定。对学生回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没有进行合适的适时的分析和评价,有的教师也注意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鼓励和肯定,但很多鼓励流于形式,方式单一。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和错误并没有明确指出并予以纠正,态度含糊,追问也主要是对前一问题的延续或对前一问题的回答感到不满意而作出的,缺乏一定的梯度和深度,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缺乏及时合理的评价。

(六)提问作为惩罚的手段

发现某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对教师提问产生畏惧。

(七)课堂上都是老师提问学生,缺失生生间的点评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课上的很流畅,学生也紧跟着教师的思路,教学完全按照教学设计的环节进行着,虽然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但主动性真的不够。仔细想来缺少那种由于师生交流而产生的真正的思想上的碰撞,学生不主动去学习而是被动的接受,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很少有学生主动站起来提出质疑。

二、原因分析

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从理论上讲,老师们都清楚: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好多教师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局限于升学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考试成了老师的法宝,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许多学生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材、课程模式以及过程目标都改了,可内在的观念、思维并没有改变。正是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导致教育改革的失败,教育实践的停滞,改革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有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根本的课程现,才能使学生在身体、性格、学习等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的“新三好学生”。

(二)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缺陷

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对课堂提问有了深刻的认识,掌握科学的提问原则和策略,了解提问的方式和艺术,才能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的问题,有效组织好问题教学。掌握科学提问的原则、策略,了解提问的方式和艺术,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和功效,使新课程理念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之外,还要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跨学科联系的本领和立体思维能力。

(三)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对此很多教师理解为:教师在一堂课中讲得越少越好,应该让学生多讲,教师讲多了又成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出现了主观上希望通过课堂提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则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用“提问”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借学生之口说出自己想要说的答案,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把“问答”当作“对话”。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则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促使学生“爱学”、“会学”、“会思考”,这些要求并不是通过教师的“问”就完全可以得以实现的,选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最为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问题情景的创设等方面。

(四)备课不充分

篇2

  在充实、忙碌和愉悦中,一学年的工作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历史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及本人的辛勤努力下,终于顺利地完成了管理、教学任务。现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秉承一贯的爱岗敬业,工作态度认真,服从上级安排;为人诚实正直,任劳任怨,与同事关系融洽;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为我知道:热闹是他们的,我属于校园,那里才是我的用武之地。

  二、班主任工作

  上学期,我担任395班的班主任。期间我深入了解学生,以身作则,全面深入地做好班级工作。395班是一个普通班,学生的基础是比较差的。面对现实激烈的升学竞争,学生普遍感觉压力很大,情绪也很不稳定。为了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一方面我每周利用班会以轻松的形式,去讨论各种问题,以此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另一方面我还经常利用课间、中午、自习等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其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自己也以身作责,努力做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各项要求,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然后再要求学生去做。比如,坚持每天早上到校看学生出操;晚回校时按时到教室看看。再者,班干部和我配合得很好,及时汇报班级的动向,让我能够及时对违纪现象批评教育。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如:按时到教室上课,上自习,不迟到,不早退等;自习纪律也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变,上自习时说话的学生已经几乎绝迹,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学习。

  与此同时,我很注意加强班委建设,发挥班干作用。班干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优化和培养。因此,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我调整了部分班干。我还经常教育他们要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工作方法。当然,班干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的工作经常检查,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同时,利用班干与个别同学的矛盾,在班会上开展讨论与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班干的付出和牺牲,配合班干工作。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395班干群关系融洽,班风有了明显好转——上学期七次获得流动红旗。

  三、教学工作

  1、制定工作计划,研究中学教学理论。按照学校的要求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我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深入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同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

  2、认真钻研新课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教材跨度大,在备课过程中能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专题史体系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困难,对此,我在坚持新课标的前提下,对每课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形成系统性。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以一些知识点为切入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教学情境或者是联系现实,适时利用知识容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中原本枯燥的知识。

  同时,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探索性学会、学会合作,让学生先掌握学习的方法再掌握知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学中,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时代的步伐和精神,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我曾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准备内容详细并配有知识结构的新课学习提纲,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样对于容量很大的教学就容易了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吃力了。

  3、充分利用课外辅导,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具体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学生基础薄弱,根本上说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缺乏正确的方法——具体的表现为缺乏适合个性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企求将课堂上所介绍的普遍方法都能自动的转变为适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方法,是不明智的,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是稳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主要方法。为此,我在课外时间辅导时,特别注重学生在巩固知识和答题方法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就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反复讲解答题思路和规律;是特殊性的问题,就及时针对个性特征加强具体指导,并举出相关的题型,帮助他认识、掌握好具体的答题规律。

  4、集体备课,发扬备课组协作精神。新的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合作意识,我与同组的老师经常一起备课,有问题一起探讨、研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导入、讲授新课中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等一一进行切磋,以免在教学过程中走弯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一起合作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在教学中适时利用。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多,但我深知自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性情有点急躁,有时对待学生过于严厉,对个别尖子生的转化工作力度不够,对尖子生能力的培养稍嫌不足等。但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力争改正不足,继续努力提高自已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改进工作方法,以我的热心、精心、恒心、爱心、耐心、细心投入到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已的微薄之力。

  学校历史老师个人总结

  一个学期匆匆过去,我校教研组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我校教研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1、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利用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二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学习各年段的教材特点,了解教研课改信息,一个学期下来“研教合一”,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在学期初教研活动计划中提到,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开展“听、评、说课紧紧跟踪一节课”的教学工作。且把这项工作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组每位老师都能在期初向教研组长报送开课课题和时间,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通过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理论得以提升。

  本学期以“关注学生、追求本真”为研修主题,以“提升教师素养,改进教学行为,巩固课堂实效”为抓手,以教研组建设的动态评估为契机。立足教研,聚集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先关得记录和反思。

  三、健全教研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本学期,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开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教研工作做细、做实。

  2、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管理,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作业的批改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一部分老师并能及时分析反思,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使本学期的教学质量能有突破性地提高。

  四、抓好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1、突出课改实验。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深入课堂实验,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课改论文。

  2、改革教案编写允许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备课,上完课后要求教师“有反思”。这样即能减少教师编写教案的负担,又保证教师有足够时间进行备课。

  3、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学校通过对毕业班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校树立正确人才观、质量观,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的同时,抓好教学质量。毕业班工作重点通过培优补差,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期过去了,下一学期我校教研组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开拓进取,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步上新的台阶而继续努力。

  学校历史老师个人总结

  白驹过隙,时光匆匆,转眼一学期的工作要结束了,这一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5班的历史课,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有太多的话想说。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新一年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个人方面

  (1)写好教学一体案

  按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校新课堂的规定,与同学科教师共同备好每一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认真设计好课的类型,课堂拓展及课堂练习等教学环节,每一课都做到 "有备而来"争取堂堂精彩、课后及时反思,找出每节课的改进措施,争取使课堂更加完善、

  (2)严慈有度

  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

  (3)因材施教、注意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同的课型,针对学生的差异,预设好不同的学习目标,杜绝"一刀切"、同时又采取让同学教,小组互帮互助的方法,让先进学生带动后进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助,他们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的进步。"进步就是优秀!"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4)让兴趣长驻学生心田

  我认为,七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段,历史教材内外有很多有趣的事实典故,既情趣盎然,又意义深刻、利用教材中的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5)虚心学习、充实自我

  自学校推行新课堂以来,恒阳中学的的教师队伍都以学为荣,求变求新、利用周二,周五学习日,我们记读书笔记,写教学随笔和读后感,开office,在争做一流教师的队伍中,我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不断提升、"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诠释着这份责任与光荣!

  二、学生方面

  本学期同学们刚刚接触历史课,通过有意培养,同学们学历史的兴趣很高,只是不少同学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这些都有待以后进一步改进!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点拨,精练习,精巩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后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新学期里能有更大进步!

  3、多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用历史史实教育学生,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勤奋,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高尚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