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6 09:31: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

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忽略的问题;预防对策

手术室是外科及其相关专科患者进行手术的场所。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结束为止,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需要。然而当前手术室建设方面以及手术室护理工作却远远无法达到接受手术数量以及护理质量标准的目标,尚存在许多细节上的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病人安全,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1 目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缺陷

1.1 容易接错病人: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或昏迷病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容易发生接错或错送手术间床位的现象。

1.2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发生忽略:进行术前与术后清查器械、敷料非常重要。清点差错,操作不当? 忽略检查校验,导致异物遗留术后清点是防止手术器械与敷料等遗留于病人体内的重要举措之一。倘若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术前不严格按照手术器械清点核查制度进行,或是手术中未对添加物品及时登记在案,有可能使棉球、纱布、缝针或手术器械等遗留于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术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可能为今后埋下了隐患。

1.3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观念不强,手术室护理工作常常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一般只关注手术医生,严重忽视了手术护士的重要性,这间接促使相关护理人员缺乏成就感与责任感。如手术中聊天说笑、接听电话、讨论与手术无关话题等现象时有发生,可见其法律意识极其淡薄、欠缺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导致患者误解进而引起纠纷的原因之一。

2 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2 清点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清点台上用物,如纱布、缝针、刀片等,并做好记录。安全管理?,术前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按病人查(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术前准备及过敏状况;病人入手术间再次核对;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全部备齐。

2.2 手术室一般制度: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各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2.3 落实并完善无菌技术管理: 无菌技术管理属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重点任务,更是手术室感染防控关键,对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均有影响。为完善无菌技术管理,应当要求相关护士定期(30日)进行空气培养与物品培养,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一般不可超过200cpu/m3,将培养结果做好记录;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对于施行感染性手术后的手术间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空气传播、器械与物品污染后再使用等情况所致的交叉感染。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每一份任务,也就是自进入手术室手消毒开始到手术台的每一项操作环节稍有遗漏均可致无菌操作失败,引发感染。全体手术室相关工作人员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4 严格落实手术安全相关核查规章制度: 手术安全相关核查需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前以及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必须对患者具体情况以及手术部位与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核查。由此对于手术室安全核查任务提出了更高标准,相关护理人员需严格落实该项制度,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仔细核查,以确保手术顺利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5 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从根本上纠正旧有的轻视工作、认为其与法律无关等错误思想,需要钻研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日常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于履行法律程序等予以重视,唤醒工作的责任心,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6 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2、8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好警钟长鸣,预防为主。

3 结语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超负荷的部门,是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场所。可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与抢救病患质量。因此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首先,大家必须意识到所负责工作自身的重要意义,落实好每一个手术相关的基本护理工作,严格遵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注重提高护士专业技术素质、新护士要加强岗位培训,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全面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2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份手术室发生医疗纠纷的60例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65.33±6.41)岁。

1. 2 方法 对患者病例情况进行观察, 对其发生纠纷的原因、处理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及观察, 总结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2 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0例发生纠纷案例中,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导致12例(20.0%)、对医疗器械不熟悉5例(8.3%)、护理操作流程不严格9例(15.0%)、与患者沟通不到位11例(18.3%)、术后护理不完善20例(33.3%)、专业知识匮乏3例(5.0%)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篇3

【关键词】外科基础护理;护理人员;法律;保护

一、研究背景、目的

通过对于外科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中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促使广大护理工作者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同时学会用法律维护患者的利益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外科基础护理的主要内容

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活动是有目的、有组织、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具体包括的内容:保持病人清洁、舒适、安全;舒适卧位,更换,预防压疮;及时处理排泄物;饮食指导;了解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等。

三、外科基础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3.1患者方面的因素

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如有的患者不遵守规定擅自离院,使护理不能正常进行;还有的擅自回家后病情发生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引起不良后果而造成纠纷。

3.2护理人员的因素

3.2.1护理过失 

如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手术室接错患者等;由于责任心不强、巡视病情不及时导致的病人出现意外;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医嘱未执行,延误治疗及检查等等。

3.2.2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护理工作是需要多人协作来完成的,有不同的分工和不同的班次,在护士单独值班或上班人少的情况下,一旦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将显得异常忙碌,使很多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出现疏漏。

3.2.3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

由于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的欠缺,现在的护理学院未系统开展有关护理与法律的课程,举证倒置目前还在初始阶段,很多护理人员对此还未形成清楚和深刻的认识。

四、 研究总结

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4.1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任何的疏忽和闪失都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和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作为护士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学习,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4.2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护理人员应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当前全社会的法律意识都极大地加强,医务工作者更应该知法、懂法、守法,避免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4.3加强护患间的沟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各项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施行事先应征得患者同意,这种做法应贯穿于整个医疗工作过程中,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另外,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4.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熟练的业务技能

充分认识护理文书的法律作用,遵照科学真实、及时完整的原则认真书写;准确无误科学地执行各项医嘱,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治疗和仪器设备的使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篇4

1.2方法以统计表总结82件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防范对策。

2结果

2.1手术室方面因素手术室器械和仪器管理不当,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手术室常引进新型器械和设备,而术前和术后仪器与器械摆放管理工作缺乏合理性,保养工作也难以贯彻落实,致器械设备生锈、损坏等,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

2.2护理人员方面①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工作中粗心大意,未详细、准确、规范记录手术情况时有出现;使用药物、临时医嘱记录不全,给患者和医师带来问题;手术费用项目记录不全,使患者费用不明确,导致医患纠纷;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粗暴,导致患者疼痛;患者摆放不舒服,肢体局部受压太久引发压疮等。②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未掌握和认真学习护理知识,术中未很好配合医师,不能够很好适应术中突发事故;或部分护理人员未熟悉掌握手术室仪器,术中操作仪器出现问题,延长手术时间,引发护理纠纷。③服务意识较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较低,护理期间只局限于形式,多为表面文章,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家属沟通较少,术前访视过于简单,只是交代需准备事项,尚未详细讲解术中注意事项,未有效安慰和支持患者;不能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引发患者和家属不满,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④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护理人员行为举止不和善、语言不当、态度不友好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情绪。部分护理人员因人而异,对农民、工人或经济较困难的患者,态度差、语言冷漠,诱发护理纠纷。⑤法律意识薄弱。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认为医疗纠纷多是医生方面导致,忽视患者权利,造成护理纠纷。

3讨论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器械管理制度、器械物品保养制度等,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以此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3.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知识维护医院正常权利。手术室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法规教育和操作训练,严格考核。及时纠正平时和常规护理中不合理操作,严格按照工作常规办事,以免差错事故造成各护理人员相互推脱。

3.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制定完善可靠的风险教育计划,定期组织风险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异常问题有效处理。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应急处理对策。

3.4增强护士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权利,掌握护理职责、义务及质量标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责任从送入手术室到送出病房,根据手术依据逐项查对,了解患者术前情况及全身皮肤情况,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不要说无关紧要的话,妥善保管手术器械、物品和标本,认真登记并查对。手术物品管理中,医生、护士责任缺一不可,做好手术物品管理工作。

3.5增强护理工作期间纠纷处理能力手术室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手术室人员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如处理一些较为特殊存在传染性手术,如艾滋病、HBsAg阳性患者,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准备充足,不可大意。若手术患者同一时期出现成批类似感染患者,手术室需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以免操作不恰当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且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友好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解决患者疑问,与患者和家属随时沟通,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篇5

2讨论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三查七对制度[2]、器械管理制度、器械物品保养制度等,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以此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2.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知识维护医院正常权利。手术室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法规教育和操作训练,严格考核。及时纠正平时和常规护理中不合理操作,严格按照工作常规办事,以免差错事故造成各护理人员相互推脱。

2.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制定完善可靠的风险教育计划,定期组织风险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异常问题有效处理。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应急处理对策。

2.4增强护士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权利,掌握护理职责、义务及质量标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责任从送入手术室到送出病房,根据手术依据逐项查对,了解患者术前情况及全身皮肤情况,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不要说无关紧要的话,妥善保管手术器械、物品和标本,认真登记并查对。手术物品管理中,医生、护士责任缺一不可,做好手术物品管理工作。

2.5增强护理工作期间纠纷处理能力手术室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手术室人员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如处理一些较为特殊存在传染性手术,如艾滋病、HBsAg阳性患者,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准备充足,不可大意。若手术患者同一时期出现成批类似感染患者,手术室需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以免操作不恰当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且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友好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解决患者疑问,与患者和家属随时沟通,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篇6

1 术前访视内容

术前访视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 访视前认真阅读病历,访视中仔细询问病史,掌握患者的主要情况、病情以及心理特征。如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民族、手术名称、配血情况、过敏史及手术史等,对于癌症患者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1.2 通俗易懂向患者介绍自己的身份、手术室的环境及设备、手术时的麻醉医生、麻醉方法及麻醉时注意事项,打消患者的疑虑和不安;并向患者简单介绍术前的一些配合事项、术中的注意事项及术中牵拉和男病人术前导尿产生的不适时应对措施的基本知识。

1.3 鼓励患者毫不保留的讲出自己疑问及顾虑,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需要进行安慰、解释,以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1.4 以诚恳的语气告知患者次日自己将在手术中全程陪护、并竭力提供完善服务。

2 术前访视遇到的问题

2.1 服务态度不端正

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促进医患和谐,而个别护士在术前访视过程中服务态度不端正,从而引起护患纠纷。首先,有些护士不注意自己的言语口气、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不重视,不好好回答;其次,一些护士认为访视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草草了事、有应付、走过场之嫌。而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手术时护士工作压力大,但重点还是在于一些护士对术前访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清楚意识到术前访视的重要性。

2.2 术前访视工作未做到位

访视前没有认真阅读病历,收集患者的资料不全,对患者的病情缺乏全面了解,导致患者发生误会,部分患者认为我们的访视只是为了收红包而已,缺乏相互信任。手术访视要对患者和家属作出详细的指导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访视者必须掌握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并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

2.3 术前访视时间不充分

因护理人员有限,导致平均给每个患者提供的护理时间和术前访视时间较短,因此很难全面把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使得评估欠准确;另外,有时患者不在病房,还有对沟通的抵触或语言沟通障碍等因素,使得术前访视工作缺少科学性和严谨性。

2.4 术前沟通缺乏技巧性

据调查,98%以上患者需要手术时护士在术前进行探望并提供指导,其中30%—40%的患者迫切需要术前沟通。由于患者对自己的手术,麻醉方式等配合方法均不太了解,而访视护士的表情,语言等行为又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有必要在术前访视过程中与其进行沟通。而部分护士在术前沟通时缺乏技巧性,无法达到沟通目的,从而引发护理纠纷。

2.5 对老年患者缺乏关怀

随着全球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将接受手术的治疗。由于老年人的思维差异及沟通障碍,一些护理人员对待老年人缺乏关怀,对老年人的术前访视工作也就敷衍了事,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2.6 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方法》规定:“为患者保守秘密…………不泄露患者隐私踏板秘密。”而在实际术前访视过程中有些医护人员却往往缺乏相关意识,从而导致医患纠纷。

3 防范对策及措施

3.1 通过培训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通过收集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治疗、护理等相关资料对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心理护理、护理理论及人际交流等知识、提高护士学习的自觉性、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端正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而为提高术前访视质量进而为手术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评估确定患者术前需要和健康问题,了解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以及个体化的心理护理,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预见性不安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护患之间的信赖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3 注意交流技巧等术前访视技巧的应用

沟通交流过程中,合理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技巧可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在术前访视中应用恰当的称呼、语言简洁,避免交流忌语和生僻医学术语,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访视前应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与病情,进行访视的时间不易过长,以10—15分为宜,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特殊情况与要求,次日晨早会时进行交班;对小儿患者的访视时间适当延长。在术前访视时不必对手术进行详细说明,对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不含糊地回答,对不懂的问题以礼貌、委婉的方式回避,以免造成患者的不安或引起医疗纠纷。

3.4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访视

由于思想、性格、年龄、文化、病情等差异,不同的患者在术前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均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术前访视,实施关怀照护,对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进行干预。尤其多数老年患者对即将到来的麻醉和手术顾虑重重,运用关怀照顾的理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时,善于应用倾听、引导、安慰等情绪上的支持,并给予鼓励性语言,解除患者心理不适。

3.5 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术前访视中对于患者的各种隐私应注意保护,如患者的家庭史、个人史、婚姻史、个人喜好,精神状态等,许多患者不愿或不能公开应严格保密,如癌症患者及梅毒、HIV阳性患者等,应格外注意。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她们懂得在工作中如何保护患者的权益和隐私,学会如何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针对手术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护士在访视时应充分运用沟通交流技巧,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尽量缩短与患者之间的感情距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访视内容应因人而异,根据病人的情况,重点突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总结

手术访视是一个用“心”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护理程序的个步骤。手术室护士应明确手术访视“利己又利人”,是工职责之一[2]。为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不足,使手术访视继续开展下去,应从加强思想教育,改变护理观念做起,树立起护理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规范手术访视流程并将其纳入手术室工作细则中;注重访视基本技巧的锻炼,鼓励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加强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访视质量。

衡量医学的标准不是单一的治愈率高低,还应包括患者的满意度和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有限的护理人员和有限的护理时间内,通过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的病情,协助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从而有效的避免接错患者,做错部位,输错血液等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效率。通过术前访视,将传统的手术护理中单一配合手术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缩短了护患的距离,增加了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在心理上获得满意和重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有效的术前访视能降低或缓解患者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承受力,也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手术的最佳状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7

1 手术室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

(1)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接送患者查对制度,接错患者,弄错手术部位。(2)未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用错药物或用错剂量,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3)术中未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错血。(4)器械及特殊仪器准备不充分,不熟悉各种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引起医疗事故及纠纷。(5)术中未严格执行器械、敷料清点制度,导致手术物品遗留伤口或体腔内。(6)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造成院内感染。(7)术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不坚守护理岗位,交接班不认真,未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8)未认真收集标本,导致弄错或丢失标本。(9)因护理不当,造成患者摔伤、压伤、烫伤或灼伤。(10)未正确使用止血带,造成患者肢体缺血坏死。

2 防范措施

2.1 护士接患者时,带手术通知单,核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血型等,巡回护士等患者接到手术间后,与麻醉师再次核对以上内容并签名,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再次核对签名。

2.2 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药物浓度、剂量及配制方法,检查药品质量及有效期,熟悉配伍禁忌,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必须重复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据实补写医嘱及抢救记录,用过的安瓶,应保留,便于抢救后再次核对。局麻需要加肾上腺素时,因查明剂量,准确加入,每个手术间药品要放在固定、方便取用的位置,尽量避免术中发生差错的机会。

2.3 取血者与发血者均应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输血前由巡回护士与医师共同核对血型、交叉配血报告单、血量、采血日期并签名,同时,检查血液质量,注意血液的有效期,输血用的储血袋应保留24小时,并随同患者带回病房。

2.4 术前应认真检查术中所需器械及特殊仪器性能,新开展的手术,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亲自检查器械情况,手术室常备急救药品、器械及快速灭菌锅,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相关常识的学习,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原理,随时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各仪器性能完好备用,避免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

2.5 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每台手术4次清点查对,即手术前查对、关闭体腔前查对,关闭体腔后查对,关闭切口后查对,并准确真实填术护理记录单。遇大手术时间长需中途换洗手护士时,必须重新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交接清楚并签名,术中增减器械、缝针等,必须反复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术中如缝针折断及脱落,应及时找到断端及缝针,并核对无误。

2.6 手术室护士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严格无菌操作不仅体现手术台上,而且贯穿于手术室的每个环节,打开无菌包,取无菌物品,配制药液等,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怀疑污染和污染物品均需重新灭菌,对感染性手术,所用器械、敷料及手术间严格按感染规程处理。

2.7 巡回护士责任重大,术中一定坚持岗位,尽量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交接班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器械、敷料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畅通,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8 对手术切除需送病理检查的标本及时用固定液固定,注明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填好送检登记本,由手术室专人负责,根据病理清单核对好标本,按时送至病理科,双方签字,防止遗漏或差错,术中需要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应及时通知病理科,标本取材后应立即送检。

2.9 接送患者的平车两侧有护栏,定期检查平车车轮,进出电梯门要保持好患者头部肢体,避免患者摔伤,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手术的正确安置,安置患者时必须操作轻柔,协调一致,术中要勤查勤看,保持手术舒适安全,避免应手术不当所致的皮肤、神经组织损伤,使用高频电刀时,保证手术室电压稳定,正确安放负极板,定期检查其性能,手术床上铺橡胶棒,患者头发用布包裹以防导电,防止电刀烫伤或灼伤皮肤。

2.10 正确使用止血带,压力适当,充气时,上肢压力不超过300mmHg,下肢压力不超过600mmHg,准确计时,每次止血带充分时间不超过1小时,如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止血带每充气1小时应放气15分钟。

篇8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66-01

手术室作为现代医院重要诊疗科室,一直承担着手术、抢救、观察治疗等重要任务,且手术室工作具有着劳动强度大,技术性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往往存在着医疗护理隐患。本文从手术室潜在的护理隐患入手,对隐患内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有效的减少了相关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手术治疗的医疗安全,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1临床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手术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护理隐患一旦发生,极有可能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严重者可导致手术失败,致残,致死等重大医疗事故。在临床手术室中,护理工作中常见以下隐患:

1.1护理工作失误。在由病房向手术室运送患者时,由于患者过度紧张或药物作用,可能存在着交流障碍,护理人员应再三确认患者的身份,避免接错患者,造成医疗事故。另外,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疏忽大意,出现患者手术安置错误,比如将患者的束缚带绑得过紧,无菌衬垫放置不当及肢体外展过度等,这均可能对患者造成呼吸受限,血管压迫,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2]

1.2手术中风险。手术中的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且最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其中主要包括手术器械准备不充分、传递手术器械错误、手术器械未严格消毒、以及临近术后手术器械的清点错误等,手术器械准备不充分会使手术所需器械缺失,致使手术不能正常进行;传递手术器械错误,轻者可对患者造成血管神经轻微损伤,重者可引发致命性损伤;手术器械消毒不充分,很容易诱发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手术前手术器械的清点制度不完善,或者术中添加器械未及时登记,在打开和关闭患者体腔前,应重点注意手术器械的清点,以防纱布、器械缝针等遗留患者体腔或切口深部,造成异物滞留。

1.3手术室用药风险。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术中严格遵照医嘱及相关操作规程。对手中药品标签模糊不清,术中所用药物标记准备不清等情况均应加以高度重视。其次,对术中输血的操作规程也应严格掌握,避免发生输注血液及血制品方法、规程上的错误,引发严重后果。[3]

1.4与患者交流语言不当。在手术室这一特殊环境中,病人容易产生恐惧、抑郁、焦躁情绪,在护理人员面对患者的提问时,应当掌握沟通技巧,注意语言上的严谨性,避免对患者简单、生硬的回答,引起患者的反感。同时,在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应当保持严肃、紧张,避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免引起患者情绪,影响手术进行,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1.5其它风险。在手术室中,其它护理风险也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说,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应急状况下,缺乏处理能力,导致出错;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相应记录的书写上有失规范,造成漏记、错记、涂改等护理纠纷隐患。

2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的管理理念是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基于对手术室内风险因素的研究与分析,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态度,笔者根据实际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管理是护理工作管理的重要手段,一般制度上,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术室内消毒卫生、岗位责任、交接班及业务考核等制度,确保手术室内日常工作规范,有序。严格执行查对和清点制度,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应急性,工作量较大且繁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接患者时,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室、床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手术类别,部位,品及试敏结果等术前准备资料。术中严格执行“三数四查”制度,即术前数、关闭体腔前数,关闭体腔后数;四查主要查器械、纱布、棉片、及缝针。防止异物滞留体腔。[4]

2.2强化风险意识及安全责任感。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风险教育,培养护士的谨慎工作态度及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结合相关法律知识,规范自身行为,在保障患者的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自身利益,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2.3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为了有效避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我们应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严格培训,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到镇定自若,减少失误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途径,借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和操作能力,避免手术室护理的技术差错。

2.4术前疏导。在患者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适当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及所达到的疗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嘱咐患者正确配合手术的进行,鼓励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提高职业化沟通技巧,运用语言艺术,把握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语言的严谨性,努力营造轻松、信任的氛围,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条件。

3 结论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项环节当中,以上笔者仅根据实际经验,浅谈手术室护理风险观察,与相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作为风险性较高的手术室,加强对护理工作的规范管理,减少护理缺陷问题的产生,才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问题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成宁.常见护理法律责任差错[M].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18(1):16.

[2]刘春英,赵红英.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馈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天津护理,2002,10(4):197-198.

篇9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强化,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责任倒置的颁布实施。手术室是一个为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更新观念,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主动改善护患关系,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1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法律建设的发展,医疗纠纷的法律处理广泛开展,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已增强,而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滞后,对于护理工作中习惯的侵权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易出现忽视或侵犯患者合法权利的行为,如患者选择医生、自、知情权等,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不管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是好心还是恶意,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

1.2专业技术不够熟练 手术室常常遇到重症、急症、复杂手术和抢救等,使用的仪器设备特别多,如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多功能电钻、高频电刀、腹腔镜、膀胱镜、C臂X光机等,许多护士对护理操作和仪器使用不够熟练,在紧急的情况下,就表现得很紧张,干起来手忙脚乱,难以适应手术的需要,会给清醒的患者造成心理障碍,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为术后的情绪增加负面影响。

1.3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记录不够重视 从实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后,手术护理需记录的内容不断增多,作为手术记录的原始资料,要求详细、准确、规范地记录,而有些护士思想上不够重视,往往出现记错、漏项、涂刮的现象,或记录模糊欠清晰,如患者的出入量、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和压力、电刀的使用情况、植入物的名称和规格、器械的清点等等,都会因工作忙时而疏忽大意,留下隐患。

1.4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不到位 患者的心理素质、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会影响自身对疾病的态度和信心,患者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手术,更需要沟通和理解。工作中不懂得关心人,"不会沟通"的护士很多,如在进行注射、摆放前,没有与患者解释清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就勉强地进行,或者作简单命令等,加重了患者的紧张恐惧感;当患者询问手术费用清单时,个别护士缺乏耐心解释,或解释不当,原本合理的事也让患者产生疑惑。

1.5安全意识薄弱。手术患者从进入手术室到术后返病房期间没有家属参与照管,只有医护人员一直陪护着患者,而有的护士对自己所负责的患者情况不掌握,如患者的病情、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是否输血、所需的器械等;对移动患者是否碰撞、各种管道是否牢固等也常常被忽视;查对制度不够认真。

1.6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在中国加入WTO后,护理服务向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成为必然,人们会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医疗护理服务标准来衡量护理服务工作,而还有护士的思想观念较落后,不思进取,工作中不顾患者的思想感受,认为完成手术就行了,其实,满意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纠纷的良方妙药。

2防范对策

2.1加强护士的法制观念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我国有关法律知识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通过相关的继续教育,丰富法律知识,知道患者在就医时享有的基本权力,懂得在护理中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避免侵犯患者权利,如骨科患者使用内固定器械,眼科患者使用人工晶体等,使患者了解到将要植入体内的物品的具体信息;患者要求复印病历及相关资料,或索取手术费用清单时,不要因怕麻烦而拒绝,应友善地提供相应资料,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2.2加强护理专业技能的培训 患者可以从一个技术能力不强的护士,推测该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水平,一旦出现不满意的问题,如静脉穿刺一次不成功也会成为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线。因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院手术室经常组织护士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护士每月考核护理操作一次,每季度组织专业技能比赛,如静脉留置针、输液泵、心电监护仪,C臂X光机的使用等,要求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做到技术娴熟,动作轻柔,争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

2.3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了解易引起医疗纠纷的护理环节,不要轻视手术护理记录的书写,记录不清楚或一字之差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所以,要求护士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谨慎。手术室和护理部根据我院手术特点和参照其它医院的手术护理记录单,共同设计了一种集患者查对和术中用品清点为一体的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电刀和止血带的使用情况、出入量、引流管的使用和特殊情况、台上用物清点,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签名等,多数为"√"的形式,减少文字的书写[1]。

2.4加强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行为中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定联系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语言艺术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因此,组织护士进行现代护士角色教育,使护士掌握现代护理服务的运作方式与技巧,丰富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培养口才能力,利用早会交班的10min时间,互相交流经验和心得,如在系固定带时,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患者,系固定带就像坐汽车扎安全带一样,能保证术中安全;术中适当抚摸患儿的额部,轻握患者双手,都是最好的沟通表现。全体护士认识到善于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很好地解决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要求,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护理纠纷。

2.5加强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护理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实践经验,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和科学性,是预防、判定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解决纠纷的准则。于是,组织护士学习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查对制度,学习医疗纠纷案例,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认识到每一个小小的护理环节都不能马虎大意,做到接患者时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安置手术时注意受压部位,使用高频电刀时注意回路板是否牢固,要求清点器械和敷料3次并记录,即手术前、关闭前、缝合皮肤时。只有做到管理严谨,层层把关,就会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2.6强化服务意识 护理服务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患者满意,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患者不仅希望从护士那里得到技术服务和照护,还希望得到尊重和爱护,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为此,组织护士学习行为道德规范和文明用语,宣关注国际或国内医院护理的新动向,使护士更新思想观念,做到举止文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处处为患者着想,理解手术患者恐惧的不安心情,懂得如何关心和安慰患者,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减少护患冲突。

总之,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有关医疗诉讼举证倒置的规定 ,那么如何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工作做得更细,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护理差错和纠纷,提高护理的应对和风险管理能力[2],使护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篇10

1.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接患者时粗心大意,未查对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接入手术间时摆错手术;②术中用药不认真核对药物名称,执行口头医嘱时没有认真倾听并复述一遍再执行;③术中输血时对患者姓名及血型核对不认真;④器械纱布缝针清点不清,导致纱布器械纱条等遗留在患者体内。

1.2器械物品的准备问题 术前物品的准备充分与否,是决定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物品准备不齐全或者因仪器性能不良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延误手术时间。

1.3 “手术护理记录”的问题[2] 手术护理记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隐患。

1.4 手术安置不当的问题 由于患者手术时间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或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翻身架位安置不当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等。

1.5 术中医嘱的问题 在手术室有大量的临时医嘱需要护士执行,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的使用等等。从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的角度出发,术中临时医嘱的执行也应当留下客观详细的记录。

1.6 送检标本的遗失问题 标本是进一步确诊手术患者病情的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会延误诊断失去抢救的最好时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通知,会传达不准确,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1.7 大手术时患者的压疮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因为制动或者全麻等原因,手术室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但还是会有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低蛋白血症、恶液质以及手术时间长等原因,还是会有发生压疮的可能。

1.8 语言行为问题 语言行为不规范,工作人员在手术间里讨论与手术无关的问题,如果发生意外,或者患者对服务不满意,都会引发护理缺陷。

1.9 消毒隔离问题 破伤风、气性坏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不明原因新病毒感染者,术后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在同一时期出现多个手术后患者感染情况类似现象,手术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院也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2.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医院的相关工作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 从患者被接进手术间那一刻起,护理工作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个环节都要有两人以上进行认真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环节。

2.2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各种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特殊物品和特殊器械,巡回护士术前检查所用仪器的性能,防止仪器性能不好,延误手术时间。

2.3 明确手术记录的内容,建立术中医嘱本 由巡回护士书写,及时记录术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的清点情况,并查对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和所带药物的种类、数量。麻醉医生在医嘱本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后,填写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可先执行口头医嘱,术毕,由医生补开,护士填写执行情况。

2.4 手术中患者的 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原则,不要只为了术野暴露,而忽视了患者的体会,可能引起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5 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对于术中压疮发生高危人群,可建立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定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缺陷。

2.6 加强标本管理 标本常规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认真登记并把标本放入固定溶液的容器内,贴好标签,填好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人送病理科。送检人和接收标本人要登记签名。

2.7 防止灼伤 使用电刀时,负极板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不要让患者皮肤接触到金属,随时检查,并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灼伤。

2.8 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先决条件,只有提高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缺陷的发生。

2.9 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得力措施,包括:①患者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各化验检查结果;②患者的一般情况;③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名称、手术方式;④麻醉方式,找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术后访视有利于护理问题的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3.体会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有半点马虎。提供尽可能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护理缺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篇11

医疗纠纷是发生在医患之间的因患者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不满与医方发生的争执。医疗纠纷是建立在民事法律关系基础上的,在医疗活动中的特殊民事纠纷。一般由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引起。医疗事故是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因医护人员诊疗过失,直接造成患者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残废甚至死亡等情况。医疗差错是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术水平、敬业精神,护士护理工作中的粗心大意、操作失误、擅离职务等原因引起的较为常见的医疗纠纷。此外,医疗单位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或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到位也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患之间本来应有的诚信和真情被不同程度地割裂分离。在医疗互动中,各种侵害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人身合法权益的纠纷时有发生,手术室部门更为严重,现将手术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引起纠纷发生的原因

患者、家属因素:①对医疗程序不了解。如需要手术治疗的平诊病人,一般都认为,住进医院后就应该马上进行手术,不知道手术前还要做相关的术前检查和充分的术前准备。②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期望值太高。由于患者家属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对疾病治疗效果抱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进入医院,大夫应妙手回春,所有的病都能治好。疾病应药到病除,很快恢复健康。当治疗效果与要求不符时难以接受。③由于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患者认为看病的费用会报销大多数,当报销金额与花费差距太大时,觉得手术费用太高、药太贵,将不满的情绪发泄于护士。④患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太强,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太低。有些患者及家属,只注重自己的主观意愿,忽略了客观条件,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方式要求太高,认为住进医院,一切要为我服务,以我为中心,忽略了其他患者,稍有不满意就情绪激动,甚至失控,辱骂医务人员。如有些平诊手术患者,手术已经安排好,结果因急诊手术的占台而不能按时进行手术,就难以接受,找负责部门领导,甚至猜测其他原因,而引起医疗纠纷。

医护人员因素:①护患沟通不足。手术前访视病人时,不注重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患者的主诉,不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患者的询问不耐心解释。比如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的一些特殊及患者的配合没有解释清楚,导致患者误解。②责任心不强。部分护士对本职工作缺乏责任感,表现在对患者不负责,对其财物没有妥善保管而丢失,从而引起医疗纠纷。③不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如接送病人制度、三查八对制度、物品清点制度等。不按规章制度去做,有可能手术过程中给病人用错药,甚至接错病人,物品遗留在伤口内,标本丢失等,导致了医疗事故的发生。④理论知识欠缺,技术操作能力不过硬由于护士就业难,压力大,再加上社会上重医轻护的偏见,有一部分护士对护理专业缺乏信心,认为是医生的附属品,在业务上不求上进,技能操作上安于现状,对病人提问的一些问题不能解答,诊疗技术操作失误太多,容易引发医疗纠纷。⑤管理环节缺乏。由于护理人员缺编,护士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非专业工作,如门卫、外勤工作、咨询、清洁卫生、洗涤消毒等,这样使护士超负荷工作,以致精力分散,身心疲惫而发生差错事故,导致医疗纠纷。⑥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无规范的护理文书书写制度,医疗收费监管制度等。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些诊疗操作认为病情需要,就草率地去做。经常有些工作只注重操作而忽略记录,如果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差错事故,便无法举证,口说无凭。

措 施

加强管理,从基本环节做起:院领导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基本设施,按照医院的目标管理配置护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布局。如:医患通道要分行,建立传染病专用通道、中心供氧、中心负吸、专用电路设施等。

提高业务能力,加强责任心:认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业务能力。对一些新仪器、新设备要掌握操作规程和性能,如电刀、电钻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接病人应查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更衣制度、刷手制度、质控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三查八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学会换位思考,以真诚的心态感受病人的疾苦,对病人要做到爱心、耐心,满足病人的需要,把病人的满意度作为护士服务态度的准则。

增强法制观念,明确医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医患纠纷实质上是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维护各自的权利,强调对方应尽的义务,因此,强化法律意识,是确保病人和护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在出现护患纠纷而护士无过失时,护士必须主动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于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及法律知识欠缺而经常发生护患纠纷,因此要多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及《护士管理条例》,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建立和谐的双向的护患关系。

社会因素:我国各地发生的医疗纠纷,各大新闻媒体均有报道,这样使医疗工作公开化,,增加了透明度,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就会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使社会公众以偏激、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医疗纠纷,甚至对一些正常的疾病转归及后遗症均以为是差错事故,而将医疗机构告上法庭。这样,使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充满了风险,患者家属如果不愿意承担责任,医护人员对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只能不做。由于医患之间的维权程序而使患者要承担疾病带来的全部风险,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讨 论

总之,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专业性质决定了风险高,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多。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护患之间要互相宽容和鼓励,同时需要社会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