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09:31: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文化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也有着很高的覆盖面,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获得大量信息,了解最新的时事新闻,最前卫的文化思想,也可以对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行改良变迁,从而使大学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的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转变为互补与补充的作用。
(一)网络文化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素养提供了动力。新时代网络文化的快速更新与发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其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单纯的图片、声音完美的结合,构造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让高校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精彩而完美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大学生群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主体。与此同时,网络文化凭借着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引导着高校学生,这让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无可比拟。
(二)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它不但为高校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带来了沟通上的方便,由此出发,介于网络文化的交互性、隐蔽性和开放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利于高校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网络文化的隐蔽性和开放性往往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坦率的去吐露真心,将自己的见解、情感以及诉求真实而有力的吐槽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及了解学生的这些诉求,借助网络工具进行交流引导,在沟通中鼓励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有针对性的对那些消极而悲观的思想状况进行疏导,及时了解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关心的问题,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联系的实时性和高效性。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发展是对高校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网络文化的发展丰富了高校学生与外界联系沟通的路径,是校园文化变得更加有趣充实,而网络世界的绚烂多彩极大地诱惑着高校学子的好奇心,这种无拘无束的网络文化满足着高校学子的各种兴趣和爱好。从而导致传统校园主流文化的内容和传承的载体受到极大地冲击,加之西方文化思想的大量掺合,使得东西方文化进一步融合,高校校园主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受到从未有过的威胁。因此,高校学子对网络文化的支持与参与同网络文化对高校学子思想政治状况形成冲突,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二)网络文化的发展是对高校思想政治观念、行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挑战。网络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时空概念,让传统意义中空间和时间所涵盖的文化、经济、政治概念发生转变与偏移。西方意识形态与西方社会价值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极大地冲击,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德育观念产生极大地影响。导致高校学子在思想观念上有所懈怠,以及在道德观念上和行为规范上产生懈怠。同时,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差别,让高校学子沉溺于网络文化,而网络文化中不健康思想的趁机而入,让缺乏自律性的学子对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冲击,从而导致高校学子的社会意识、集体意识下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极大的挑战。
三、加强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18-01
一、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侵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形成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向我国传输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试图将自身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传递到我国,实现其文化霸权主义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宣传和灌输,对我国传统道德观念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也对大学生的政治理念形成了干扰。尤其是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对我国年轻一代产生了错误的引导,使他们不屑于继承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也使得他们趋之若鹜地追求西方所谓的先进的思想与价值观念,从而对我国传统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2.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形成挑战
社会中一些典型的现象就也对大学生形成了不良诱导,比如诚信的缺失、信用的欠缺、各种不道德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等等。而一部分大学生也在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怀疑,对社会基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质疑,思考问题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更多的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忽视了公共利益与社会公德。这些都使得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困难。而大学生自身抵御诱惑能力的降低,对自我要求不高,也使得各种不良价值观念有了滋生的土壤,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网络的普及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形成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异常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思维与视野,也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了冲击和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的被动接受这一方式来展开的,教育者处于核心地位,主导着教学工作的展开,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把握。但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而高校教师的固步不前,缺乏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欠缺对网络信息的掌握,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面临困难。
二、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1.国际化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利开展,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继承与弘扬传统民族精神与文化的目标,不能脱离我国的现实国情,更要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展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以及传统道德中所倡导的“正义”、“诚信”、“中庸”、“和为贵”等思想,在现阶段有其积极的价值。这些思想并没有落伍,而且与全球道德观是趋同的,是一致的,同时又与其他民族文化与道德观念之间存在差异。我们在肯定自身精神与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吸纳国外先进道德观念,使之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相融合,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比如,在我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爱物”思想,可以与西方国家所倡导的环保理念相结合,使之共同为提升我国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而服务。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顺应这一趋势也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与国际化的趋势相统一,要体现国际特色,也要吸收国外先进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同时以马列主义、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加大弘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与国际化趋势同意的思想政治教育。
2.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新时代,大学校园更加开放、包容,也因此而成为多元文化聚集与碰撞的场所。各种文化观念、政治思想、价值理念在大学校园里得以呈现,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也使得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观念方面出现了困惑与迷惘,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一方面要改造大学校园环境,从各种外部设施、场所的构建,到人文环境的塑造,使大学校园能够对大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熏陶与影响;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大学生正面的影响与引导。
3.网络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公众的最主要的因素。而在我国,大学生上网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而网络则是有效的阵地与平台。互联网不仅仅是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径,更是文化传播的必要方式。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相关网站的建设、网络媒体的报道、高校网站宣传等方式来进行。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大学生所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受到了各种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挑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帮助大学生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得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一 传统的调研方法及其优缺点
1.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
第一,二手资料的收集。根据获取资料的性质可以将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一手资料的收集,其二是二手资料的收集,每种又有不同的具体调研方法。获取二手资料的传统方法有:报刊剪贴法、文献资料法,这些方法实施的主要地点在报刊社、图书馆、统计机构等。
第二,一手资料的收集。市场调研方法主要用于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这也能反映出市场调研方法的优点。用于第一手资料收集的传统调研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观察法、询问法、实验法。
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不与被调查者正面接触,而是在旁边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被调查者的表现会相对自然,没有压力束缚,所以就效果而言也是较为理想的一种传统调研方法。观察法有三种应用方式:直接观察法、实际痕迹法、行为记录法。
询问法,是被应用最多的传统调研方法。询问法包括问卷调查、电话询问、直接提问等,是通过不同形式的问答对被调查者有一直观了解。观察法与询问法主要用于定性的市场调研中。
实验法,是指将调查的范围缩小,通过实验来取得想要获得的结果,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出总体发展结果的可能趋势。
2.优缺点
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在中国的数据收集中有相当高的使用率,对需要评估的对象提供定性与定量的数据,供决策者进行参考。但是由于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生硬等特点,导致其存在很多缺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市场调研中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信度低。运用传统市场调研方法中的观察法时,观察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这些表面现象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想法、动机等心理层面的问题。所以观察的结果只是对表层现象的记录,并没有真正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调研,信度很低。
运用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中询问法时,由于当代大学生是接触新鲜事物的一代,对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也很熟知,所以在心理上对市场调研并没有采取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只是敷衍了事。这对准确地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十分不利,传统市场调查统计的结果往往是无用的数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情况的掌握没有起到辅助的作用,失去了市场调研应有的作用。
运用传统市场调研方法中的实验法时,也有信度较低的这一缺点,因为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受着各种文化的影响,个性张扬、独立,走属于自己的路,所以实验法所选取的样本不能代表大众。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个体,具有独特性,用实验样本来对整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判断是不正确的,从实验法得出的数据也是没有可靠的信度的。
第二,效度低。效度指的是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的效率,无论是观察法、询问法、实验法等所获得的一手信息与二手信息都需要大量时间、人力、财力来进行。对一个问题的调研所需要的周期很长,而且在用传统市场调研方法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受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很大,被调查者的个人问题、调查者的个人问题以及天气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调查的进度,导致调研的效度低。
第三,广度低。广度是指范围,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只能实现小范围内的调查,面对大学生这样一个大广度的被调查对象,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是达不到全面调查的,所以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使用传统市场调查方法,普遍存在着广度低的现状。
二 网络时代下调研方法的优缺点
1.优点
第一,信息的广泛性。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收集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相比较受不可控制因素影响较大的传统市场调查方法来说,对信息收集的广度性是很突出的优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是全班性的、全校性的,甚至是全国性的,这种大容量的信息收集只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通过网络来实现。
第二,信息的及时性。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所调查的是发生过的事情,且只有发生过的事情才有调查的可行性,在时代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昨天的问题今天再去讨论在很多情况下已失去了意义,所以传统市场调查的延时性对现代数字化的社会是不适用的。而利用网络来进行市场调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网络信息的传递是实时的、准确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市场调研需要及时性与准确性,这样才会得到进行市场调查的有效数据,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与完善。
第三,调研的经济性。在用网络进行调研时,无论是调查者,还是被调查者,一台电子计算机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在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中,如果是采用观察法,要有数位观察人员,耗费很长的时间进行观察可能还没有结果;如果是问卷调查,需要印制数张的问卷,调查者手拿纸笔对被调查者进行逐一访问。所以,用互联网来进行市场调研收集信息相对来说是便捷性的、经济性的。另外,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用网络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研是可行的选择。
第四,结果的准确性。用网络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所得到的结果信度高,产生信度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调查过程不必与被调查者接触,所以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二是配合度较高,不会产生在传统调研过程中发生屡屡被拒的现象。
2.缺点
第一,网络的虚拟性。由于网络固有的弊端,导致网络调研也会有弊端存在,网络的安全性与虚拟性一直是作为网络优点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对大学生的网络调研,会出现冒名的破坏者,或者无限循环者,这将严重影响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网络调研技术有待完善。目前中国的网络调研处于发展的阶段,相关的技术也处于探索中,对网络调研技术、网络调研流程、网络调研规范都没有准确的范本。另外,网络调研人员的调研水平整体不高。
三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方法创新
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方法进行创新,需要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调研方法的创新并不代表着全盘否定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也不是将网络调研方法作为所有问题的唯一调研方法。我们要做的只是对传统的市场调研选择性地运用,将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在新时代的网络市场调研方法之中,取各自所长,去各自所短,将两者进行有机地融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取得准确、有效的调研结果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分析多种不同的结果,进而得到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调研结果,这才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
1.网络访谈小组法
网络访谈小组,是指利用网络媒介,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讨论。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调研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访谈小组的方式,借助实时的聊天工具彼此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调研环境轻松、愉悦,大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会相对真实地展现自我的态度和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调查者有机会记录大学生在被调查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2.网络投票法
传统的调研方法中,对被调查者往往提出了很多问题,对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是不相适宜的。此方法通过网站设置针对性的一两个问题,来获取学生相关方面的态度。因为这种方法占用学生的时间较短且打破了传统的调研形式,学生不会轻易出现抵制心理或消极应对,能较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
3.网络问卷法
网络问卷法不同于传统调研中的问卷法,网络问卷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惯性因素,比如网络用语的使用、美图的编辑优化、网络热点的探讨,通过对问卷进行再设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的主题蕴藏在其中,让学生能用网络的心态去回答相应的问题。
4.网络邮件法
网络邮件的方法实质是替代了传统调研方法中的询问法。通过给大学生发邮件、收邮件来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给大学生思考的空间,适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中相对较为深刻的问题的探究,通过邮件进行交流可得到真实可靠的问题答案,且交流的平台是自由的网络,大学生不会感觉受到陌生人的骚扰。
5.网络观察法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1.网络信息的传播广泛,复制率快,信息量大,过滤难度较大
互联网出现之初,人们对于它的新奇与利用存在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了互联网的价值。因此,当新媒体技术成熟并推向市场后,其发展速度和传播范围超乎人们的想象。
2.网络信息共享变得越来越简单,共享过程难以控制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现代信息的传播模式,万千网民可以随时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接收到方方面面的信息,也可以非常轻松便利的分享出各种信息。这就形成了一把双刃剑。在进行了十余年的扩招后,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也存在着诸多的良莠不齐,名牌老牌高校的学生在思想深度和学识素养上相对较高,一些新晋高校或是专升本院校的学生则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就使得新媒体即使在面对同类人群时,也会出现不同质的反应。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1.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增多了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教育环境下的产物,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其在教育时间、教育地点、教育模式上的限制与约束就显得有些落后了。而QQ、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弥补和缩短了师生双方之间时空和时间上的距离,利用新媒体技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将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师生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距离是亲近的,也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亲切自然、细致入微。
2.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
互联网大数据一再表明新媒体为我们的常态化交流所带来的不可取代的优势,不仅仅是体现在速度上、还有深度上。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两者的信息可以互为接收,互为点评,弱化了教育的严肃性,使其变为润物无声的细雨。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事半功倍
避免了传统教育面对面、点对点的形式,很巧妙地规避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尴尬,尤其是针对思想波动较大或是性质比较严重的事件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放松。
三、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时代的“领跑者”
1.研究并掌握新媒体的规则和模式
所谓的规则与模式,是新媒体技术赖以生存的法则。思政工作者首先要去研究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心理动因,把视点放在研究大学生心理规律上,把大学生在新媒体上反映出的思想动态、关注到的热点焦点、分享出的个性文章进行研究,然后做出分层次地正确引导,将新媒体平台更多的运用到信息的传递上、思想的交流上、学习的实践上。
其次,要深入研究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规律。及时学习、发现和总结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规律。尤其是在重大新闻、突发事件中,思政工作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向并作出有效的反馈。
2.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础能力
首先是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大学生在新媒体接收和传播信息后,并不代表过程的结束行。深入研究大学生上网的实际需求,才可能有的放矢的应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服务,因此,要不断开发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产品,实现高校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宣传到引导服务的转型。
3.建立健全新媒体下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新媒体下的工作机制并不是一句追逐潮流的空话,而是要高校落实到实处去。在高校的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协调部门,制定出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的职责与权限,在校一级构筑一个新媒体的自觉意识,为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其次,要建立新媒体信息的汇集机制。各个院系、各个专业的学生因为其专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的,诚如上文所说,一个信息的传播是不是结束,网络舆情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反应可以说是最为准确和及时的。因此,建立信息的汇集机制,实际上是为了高校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不断丰富新媒体舆情,形成舆情报表与反馈的报送制度。确保舆情的发生是可控、可干预的。能够在第一时间排除舆情,使高校的信息传播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张菁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
中途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28-03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由传统媒体时代进入以网络、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成为“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认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思考研究,探索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依托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如今的博客、微博、QQ、MSN、搜索引擎、微信、飞信、手机报等都属于当代意义的新媒体范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新媒体的内涵会不断丰富、更新。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当代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信息传播速度快;②资源丰富;③受众更具能动性;④互动性强;⑤虚拟性。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并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大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育资源等限制,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作为受众的大学生,都可以在开放的网络体系中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借助网络新媒体,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可以进行教育资源共享,还可以适时地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辩论,最终达到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的目的。
2.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QQ、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以其便捷、生动、灵活的特点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教育者运用新媒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更为直观、生动的交流方式,将教育内容传达给受教育者。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接受教育,既为师生提供了便利,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3.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教育是主客体间的交往、对话与理解,而在传统媒体时代,受教育者大多都是处在单向灌输的被动受众地位,渠道单向、形式单一,选择性弱。但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娱乐性,让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形象,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受教育者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潜移默化和不断提升[1]。同时,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影响,从单向被动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能够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度得以提高,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4.新媒体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网络时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实现了时空的跨越[2]。网络新媒体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还可以实现相互交流反馈,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由于网络虚拟化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减少了人们的顾虑,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大学生喜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释放在网络上,通过QQ、博客、微博、微信等工具表露自己的心声。教育双方也可以通过短信、网络等形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借助网络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可借助新媒体及时了解和收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和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而且还能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把“双刃剑”,它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塑造。新媒体环境中所产生的多元文化,使得信息在、获取与认知的各个过程中不再受信息主体的控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使得所有人都能够接收到;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更多机会接触各种不同文化知识与价值观念的选择,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树立了不同的价值标准。而“90后”大学生崇尚独立、自主和个性,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好奇心和心理的不成熟,缺乏理性的独立判断能力,面对新媒体的信息多元化、匿名性和虚拟性,无法准确地进行认知与判断,所以容易对很多内容不加分析,盲目接受虚假信息和西方的某些价值观念。在面对多样化信息时,不会片面相信“官方信息”,相反更容易受负面信息的诱导,导致信息权威的丧失,对权威失去信心,使其在信息认知方面缺乏不确定性,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3]。
2.新媒体对传统教育方式形成挑战。在当前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已经不再依赖于书本和老师的言传身教,他们由于受新媒体的多媒体性和全互动性的影响,较为喜欢接受直观的信息内容和平等的交流方式,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被动摇,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受到了挑战,如课堂教育、班会、“面对面”沟通谈心等教育方式,由于其形式和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和枯燥,难以调动当代“90后”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需要,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增加了难度。
3.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养提出挑战。新媒体的迅速兴起和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的自身媒体素养的学习和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大多是“70后”、“80后”,面对新形势,部分辅导员还存在新媒体技术意识淡薄、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不透彻,对新媒体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这就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不能提升“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4]。
四、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1.运用新媒体,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巨大优势,将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载体。①运用新媒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E-mail、QQ、MSN、BBS、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及时地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使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获得知识的层次、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②积极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连通、互动、融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打造贴近学生、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例如通过建立主题思想教育网站,将当前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加以解释和说明,以视频、图片等生动的形式及时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可建立“网上团员之家”,打造共青团工作的新平台。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站上传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进行在线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梳理归类,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措施应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除了建立校园网络,还可以创办校园手机报,将全校师生的手机导入到平台中,开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版块,精选积极向上、短小精悍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发送到全校师生的手机上,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
2.建立信息监管机制,营造健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就要加强对网站的监督管理,建立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管理机制。运用技术手段在校园内网和外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关卡,通过设立网络管理员,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及时进行过滤,屏蔽危害大学生心理、思想的不良信息,对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实施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引导。同时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其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组织学生干部对本校网络信息进行监督,包括贴吧、论坛、学生QQ群、微博、微信等,对社会中传播的不良信息以及学生发表的不当言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删除,坚决切断有害信息传播,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5]。
3.着力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包括三个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6]。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的现象,高校要加强引导,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高校可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如可以将新媒体知识、道德和法制教育渗透到有关课程教学中,或组织新媒体知识专题讲座,或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批判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不仅仅是“说服”、“传递”信息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信息“分析”、“鉴别”、“筛选”、“评价”、“引导”能力的提升和完善[7]。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趋势,及时普及新媒体技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运用新媒体去开展工作,提高把握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意贞.影响与对策: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4):29-33.
[2]徐敏.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科学与财富,2012:26-27.
[3]张静,王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困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3,25(2):89-93.
[4]朱宇.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媒介教育,2013,02(下):139-140.
以互联网、3G移动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也引发了对网络舆情的重视与研究。网络舆情热点紧扣社会舆情,社会重大事件或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对现实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新媒体上这些形形的信息、观点和思潮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挖掘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大学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和持续探索的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
1.1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发生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重视,从而缺乏调动以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更崇尚自由化以及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发散式的教育模式更能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转变教育观念,一方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当转变对现代大学生的传统看法,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起来,正确对待大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要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模式,转变为渗透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
1.2教育内容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了世界大格局。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学生也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了信息,使得大学生能够快捷的把握时展脉络。但是大学生在团队协作精神方面存在不足,以至于大学生难以形成其强大的合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教育内容方面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信念教育作为重点,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作为导向。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基石,转变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大W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1.3沟通平台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平台发生了转变。网络以及手机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性特征形成的关键因素。网络新现象与新思维不断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很多网络青年组织也纷纷建立。从事实方面来看,网络论坛、校内网以及QQ群等沟通交流平台,为大学生的交流学习提供了便利。通过利用博客与视频,能够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些都表明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开拓创新,建立网络教育新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进行拓宽。
二、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1多措并举,创新方法
在新媒体时代下,要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多措并举,创新方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进行落实。因此,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将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思想政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有益实践活动的组织,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与阅历,同时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也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各种媒体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媒体手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利用广播站、校园主题以及校园网等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加强监控与管理网络信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对 网络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健全,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并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从而确保网络秩序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并做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四是最工作机制进行建立健全,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进行制度的制定,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性以及连续性。
2.2放眼社会、与时俱进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需要放眼社会,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于恩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既带来了工作上的困难,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拓了工作领域。作为高校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想。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只有不断的学习,把握新特点,采用新方法,应用新理念,积极寻求工作新举措,争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校只有正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教育水平。
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将人们带入了“微时代”。大学生是“微时代”的主体,研究“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开辟一条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路,显得尤为必要。
一、微时代信息传播特点
对于何为“微时代”,目前学术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微时代”是一个蕴涵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1]。在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对人际交流的便捷诉求是微博诞生并不断发展的助推器,同时微博开启了“微时代”的序幕。简言之,何为“微时代”?就是人们依托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信息的阅读、加工、交流和存储等,实现实时、高效、互动的行为活动。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媒介主体的平民化。“微时代”背景下的微博、微信及微视频的广泛运用,不论学历、职业、财富差异,都可以轻松注册和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通过微媒体平台发表想法和观点。在微时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偶像明星,都不会受到任何限制使用微博、微信发表文字和语音,或者发起一项活动,这就凸显出微时代媒介主体的平民化和草根性。
2.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以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方式最新见闻、接发消息、参与评论,从而信息的传播更高效便捷。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分享新鲜事,短小精良的内容更受人们青睐。由于发送文字长短和语音消息时间会受到限制,使得各媒体呈现大量的碎片信息,转发信息使信息碎片更加泛滥。微时代的媒介环境下,主体已不是传统媒体里无差别的大众,而是多样化的个体。针对不同个体,进一步导致信息传播的碎片化。
3.信息交流的去中心化。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已不再是单向传播,传播内容呈现“去中心化”的特点,形成双向或者更多向的结构,每个个体都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或接受者,在每一条信息面前,人们都不再是接受者,而是参与者或者推动者,人们通过对别的信息的评论和转发,有效增强了互动性。以这样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扩大了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4.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微媒介借助庞大的用户群和高效的转发模式形成了一种类似病毒式的传播机制。一是微媒介具有侵染力很强的信息源。微时代用户之间不全是陌生的网友关系,他们有的是喜欢的影视明星、敬佩的老师、周围的亲朋好友,因此传播信息因其身份的真实性和可判性而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更容易扩散并受影响。二是在微媒介环境下,人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串联关系,而是网状的交叉式相互联系,其中某一个节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传递到周边的人群中。三是面对微时代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人们对社会上出现的突l事件显得手足无措,不少人无法进行冷静的思考,仅凭一时感知就做出判断和评论,其他看到的绝大多数人也会不加思考地跟随。海量信息,既有正能量的信息传播,又有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使得社会舆论进入危机时代,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难度。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微载体蕴含内容的复杂化影响价值观取向。“微时代”环境下,海量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迅速扩散,人们处在一个被信息海洋淹没的信息社会中。大学生通过微媒体可以阅览、搜索到各种信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在开阔大学生眼界的同时,使得一些学生受到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影响。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媒体、分享信息,这给网络上不法分子不良信息提供了方便,这些学生在微网络中搜集信息的同时,难免会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微信息平台中还有大量的网络游戏,自控能力较低的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浪费大量精力在游戏世界中,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理性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微载体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挑战旧教学方式。“微时代”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独具特色的优势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广泛应用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靠教师以课堂单一的传授为主,偶尔辅以讲座、社会实践等手段,这些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微时代”内容的丰富性及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再加上新媒体的多样化,通过微媒体转发、评论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更能吸引学生,几乎所有大学生每天都会用到手机,信息来源异常丰富,一些大学生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难以自拔。贴有创新载体标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仍旧是自上而下的内容灌输和传达,没有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内容不活泼,忽略学生的诉求,浏览量低,难以担当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任。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在快捷获取所需信息的同时,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侵蚀。微时代,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受到微载体传播形式多样化的挑战。
3.微载体使用主体的平民化削弱教师话语权。“微时代”,人们以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的微话题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下互动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实时地发表见解。这在激发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形象。过去的知识传播模式是话语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微时代下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大学生不再听教育者的一家之言,而是根据自己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判别是非,极大地损害传统教师的话语权威性。此外,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新媒体技术接受意识淡薄、对新鲜事物缺乏敏感度,使得教育者处在劣势地位。因此,微载体使用主体的平民化导致教师话语权削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1.进一步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微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培养,建设微队伍是微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内容[2]。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熟练应用最新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主动挖掘微博、微信等语言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其次,为了适应微背景下信息资源的不可控性,需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能力,及时捕捉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要注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辨别能力,微媒介中海量碎片化的信息资源学生难以辨别真假,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有效阻止负面信息的蔓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敏感的信息判别能力。因此,只有不断改善教育者的微理念,迎头赶上,才能在微时代中掷地有声。
2.增进师生双向交流,重塑话语地位。随着“微时代”的普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学生知识传授之间具有很大的鸿沟,因此,为了降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授难度,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3]。微博、微信逐渐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实时更新平台信息,以生动活泼的内容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一些留言与建议及时回复和采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形成良性互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微时代,避免受微时代负面信息的影响,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者重塑话语地位。
3.积极借助微博等新媒体创新教育方式。借助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优势,它适应了微时代的要求,符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强化。微博作为微时代信息传播维度最广、渗透力最强的网络平台之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争取的教育阵地。高校应当以微博、微信为载体,德育信息,在微平台上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通过定期定时的信息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灌输微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高校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应该将微博中流行的话题及时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迎合W生追随潮流的心理,而且可以促进微博功能的现实化,使大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自由地表达想法,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微时代正在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视“微时代”,提高对“微时代”的认识,顺应“微时代”的要求,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4):28-30.
[2]文丰安.提升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123-12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39-01
所谓的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并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时代的具体内容和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可见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之快。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传播速度惊人、互动性极强以及平面化传播的特点,通过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或者说运用新媒体时代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势必会给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但是客观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不乏一些消极影响。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一、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显然新媒体时代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首先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避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在课堂上面对面授课与交流的局限,新媒体式教育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性,更加有利于教育信息的快速和大面积传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教学效果。再者新媒体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为师生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大大提高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比较注重课堂教学,配合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以及一些校内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体现在时间和场地方面。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思想政治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枯燥,说教式灌输知识的方式不容易被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不应该仅停留在书本。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灵活,每一个学生都是思想政治信息的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也不再枯燥,变得更加灵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海量的信息以极其快的速度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当中比较活跃的代表正在受到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新媒体的自由与开放,难免使有一些负面信息进入到大学生的生活,毕竟大学生的身心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再加上一些虚假新闻、思想观念以及一些错综复杂的信息的影响,很容易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
2.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势不可当,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新媒体时代有很多优势,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有很多值得保留和传承的特点,比如传统教育手段就有很强的现实性,对学生的管理也更加便利。但是在新媒体影响下,显然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3.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34-02
一、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与网络虚拟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他们的思想随着互联网的盛行,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果还墨守陈规,没有创新的话,必然跟不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当前,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思想僵化,对网络时代学生的思想变化应对不足。过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传达一些有关学生管理的文件,开开班会,找班干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解决学生在校园内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具体工作,避免在学生当中出现一些恶性事件。尽管网络已经普及,但学生的手机持有率不高,受网络社会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学校的严格管理,基本就能够满足学生管理的需求。但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的每个时段,都会出现手机不离手的现象。学生不能有效地抵制网络的诱惑,出现了网瘾、网恋、逃课、上课玩手机、辍学等一系列不良现象。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接触网络这一具体事实又缺乏正确的引导,以致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网络时代学生思想管理的需求。
2.当代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致使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失灵。网络信息时代的世界是宽广的,人与人之间可以说是零距离接触。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平等意识不断增强。虚拟条件下网民的交往变得更加自由、平等,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同时网络也给他们带来了新奇、自由、满足、快乐,而且他们不希望时刻受到教育管理者的监控,他们需要自己的活动空间和生活轨迹。高校的学生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完全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跟踪监控和干预,而更多地要靠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这样,就需要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者必须深入研究网络时代学生的思想特点,改变过去的思想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和个性需求,因势利导,来加强教育管理。
3.传统的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学生管理的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通过开班会、上课、谈心、说教等多种方式进行,而受教育者是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之后把教育者的思想外化为实际行动。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过去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甚至使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强。学生对网络信息时代的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使得教师原有的说教方式在学生面前已经失去了他固有的功效,这就要求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从内容到形式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平等、更为自由、更为多元、更为公开、更为公正的方式进行。
4.高校思想教育管理者思想和管理手段的落伍也需要改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格魅力,也要熟悉和精通网络的一些术语,比如微信、微博、虾米、灌水、斑竹、马甲等,更要精通一些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他们来说,如果不具备较高的网络知识和英语水平,就有可能缺乏大学生所崇拜的科学文化素质、人格魅力以及亲和力。因此作为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网络新知识,同学生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需求心理才能适应当今时代大学生学生思想教育的需求。
二、网络信息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作为高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更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肃清网络环境,规范网络道德,加强网络监管。在学校内部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对校内网络服务的管理和监管。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对大学生的健康上网进行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有害信息的甄别和审视能力。同时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网管服务人员要恪守职责,规范网上行为,正确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屏蔽不良网站的网址,保证网络健康、有序运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高校辅导员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积极倡导大学生要不断自觉强化道德自律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2.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网络文化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发展和创新。网络文化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我们必须用先进的思想去抢占网络文化阵地,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环境,从而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利用bbs、学生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和学生交友、畅谈,利用网络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网络交流只有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心理,才更能激发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进而达到教化的目的。关键在于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引导,如何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易参与性和自由空间来实现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3.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科技活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信息时代,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大学生思维活跃,勤于思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科技文化活动,如创新比赛、网页大赛、作品大比武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活动中各取所需,从而达到文化熏陶的效果。
学校还要充分发挥那些学有余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过硬的政治思想理论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如学生会、班委会、网络兴趣小组等学生团体的作用,言传身教,用他们自己的成绩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短片、视频剪辑、微电影等方式,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教化。
4.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现在学校为学生在寝室里开通了网络绿色通道,学生随时可以在网络上遨游浏览,甚至还可以把不同寝室的电脑联网建立局域网。那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者如何因势利导,利用好学生建立这些局域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科技活动,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通过举办网络小说、网络征文、平面设计、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从而对他们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在网上组织学生“虚拟联欢会”,开展各式各样的电子节目,也可以开展网上民主生活会、交流谈心和心理解答等活动,在网下可组织学生开展“网友联谊会”,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组成网上交友活动,开辟异性空间等,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一方面可直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大学生的现状。另一方面,思想教育者以网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开展自由对话,可直接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放到学生面前,绝大多数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
5.加强网络监管,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大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奇心很强,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或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高校也有不少的学生因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受挫。在高校肄业和留级的学生中,80%以上是由于无节制地沉湎于游戏和聊天造成的,甚至有不少已经上网成瘾。针对这些状况,学校应该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书馆、实验室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至于寝室学校可以实行定时熄灯制度,对于学校附近的网吧实行禁入制度,一旦发现从严处理。
6.开展大学生心理讲座,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由于无节制地在互联网上漫游、聊天、游戏,不仅耽误学业,损害身体,甚至出现了各种症状的“网络心理障碍”,更多地表现为上网成瘾、自我封闭、心理焦虑、人际孤僻等。对学生开设“心理咨询”,加强学生的心理指导,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怎样预防诸如上网成瘾、心理焦虑和人际孤僻等,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心理调适和治疗工作,促使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27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57-02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做出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并在维护高校稳定发展的趋势中,取得重要成果。但近些年来,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和传媒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微博和信息通讯为核心的新媒体正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深远影响。新媒体有着开放性、普遍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极为广泛的认可,并已然成为了大学生在信息咨询时的首要选择。但新媒体的信息承载过于庞杂,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而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浪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新媒体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工作方法和手段加以改进和创新,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进程,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传统媒体以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为代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与载体,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但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这主要是源于新媒体的进入门槛非常低,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经历过于复杂的流程,这不同于传统媒体商业资本和行政资源的高度集中。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在新媒体中拥有自己的位置,这种平民化的特点,符合了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年龄特点,也为大学生的观点表达、情绪宣泄提供了平台,但一旦当他们的极端情绪和心理压力在网络环境中进行释放,很容易会引起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从而对现实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清楚其以下特点:
(一)开放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搜索引擎、通讯工具和社交平台等网络工具,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表达出来。在校大学生因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多重压力,再加上对于就业的迷茫感。很需要有这样的平台来供自己宣泄心理压力,但当不良情绪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后,很容易让学生受到非理性信息或煽动性信息的误导,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普遍性
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我国网民接近6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高达40%。通过手机来上网的网民数量也高达3.9亿,这些数据都表现出了新媒体的普及。而在我国的网民群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也超过了1亿人。而高等院校具备完整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并且大学生中也普及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在技术方面上,已经消除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障碍,这也让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触更为简单,因此产生了对新媒体的强烈依赖性。
(三)互动性
在互联网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大学生对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在虚拟世界中更轻易的获取对问题的信息探索,以及与陌生人建立社会关系,并与处于不同地域的亲友沟通。这种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被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的应用工具,实现互动与沟通。这对大学生接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彻底改变,让大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自由选择信息的接受,并参与到信息的互动之中。
(四)时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自己经营的媒介,来向社会公众。在短暂的时间中,便能从信息的传递者,变为信息的制造者。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热切,强化了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价值选择和判断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变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新媒体时代对于个性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但这也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形成去中心化的概念,在生理和心理期并未成熟的大学生,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将潜移默化的变为无中心状态。信息传播路径和形态的变化,使得网络媒体会因商业利益,而对突破道德底线、背弃社会责任等现象进行追求和逐利。许多煽动性信息会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进行严重影响,并且西方价值观通过新媒体也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严重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带来难题。
(二)思想教育工作者主导话语权的削弱
新媒体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使得使用者的群体被扩大,并且通常会因现实中的压力,从而在虚拟环境中表现出“逆反权威”的心理。而人人都能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对信息进行获取,因此大学生更愿用自我的独立判断来进行问题思考,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也更加的多元化,并不像以往一样传统化。大学生能够以自己观点和想法,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而传统教育所强调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全面性都被大学生所抵触,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量异常庞杂,因此大学生通常会采用碎片化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而信息内容的获取方面,大学生也通常会对教师传播的知识将信将疑,以往学生获取知识,新知识有了疑问后,都会下意识的寻求教师帮助,但随着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学生更习惯网上搜索。这种对主流价值观的怀疑,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信仰危机,让大学生对于学术的敬畏转变成不屑一顾,而社会实践经验少的大学生,很容易会对主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质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话语权。
(三)大学生道德约束功能被弱化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虚拟特点,会让使用者产生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不同的精神体验,因此虚拟世界很容易成为使用者宣泄压力的场所,因此庞大的信息源中汇集了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而人们也更容易受到好奇心理的影响,从而突破社会伦理底线,摆脱社会道德约束。而教育主题的观念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作用和重大影响认识不到位,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德约束功能,使大学生更容易沦为传播不良信息的主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
新媒体的多元化需要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深远影响,面对新媒体技术形态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认清错误思潮泛滥背后的市场因素。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不应当陷入技术误区之中,应当以传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而将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的认清新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规律,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建立新媒体思想宣传阵营,将网络舆情导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建立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需要柔性管理,并不能完全依靠外界约束力来执行专制式管理,应当明确“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用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来营造相关气氛,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在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大学生平等的基础,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大学生群体完成新媒体时代下应用主体的转换。并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利益需求进行搜集,并开展正确网络引导,顺利实现教育信息的全覆盖输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现代传媒是现代社会人们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随着科技的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越来越普及,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受其影响越来越大。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传媒对自己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更是如此。
一、现代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现代传媒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更迅捷的传播渠道、更灵活的传播方式、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现代传媒技术带来信息手段的扩展,新技术、新知识的引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新技术为依托,很好地跨越了交流沟通中的时空障碍,使教育资源能够共享,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载体的形式日趋多样,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选择性。生动形象的图片、声音有效改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式弊端,微博、飞信、QQ 等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大大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互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障碍。
最后,现代传媒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创新意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借鉴。现代传媒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体现出的创新意识,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动力之源。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传媒。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以创新为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势而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现代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现代传媒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必然趋势,大量出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使大学生对其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也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1.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被降低
对现代传媒载体的过度依赖,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人们使用现代传媒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由于现代传媒能够带来丰富的信息,使得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放弃了独立思考和思想交流的机会,完全依赖现代传媒工具获取信息,甚至离开网络就不能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更好地进行。这种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媒介顶礼膜
2.教育内容的权威性被削弱
对现代传媒的过度依赖,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被削弱。现代传媒的特点之一就是受众的广泛性,受众中不乏作为大学生的精英群体,但更多的是大众群体。所以现代传媒所呈现出的内容更多的是传递大众文化,满足普通大众的信息诉求。它以通俗、浅显、易懂为目标,具有直观化、感性化、娱乐化、大众化等特点,大众是其衣食父母。因此,高度市场化的现代传媒,不可避免地会以市场为导向,刻意迎合大众口味,创造轻松娱乐的氛围,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和压力。这种浅显易懂的内容使大众毫不费力地获取了虚幻的满足,弥补了生活中的缺憾。虚妄的安慰起到减压的目的,而被不断需要和重复制造。这种拒绝严肃思考、拒绝人生意义而只重当下快乐的趋向,久而久之便使一些大学生形成了一种只重感官享受和形象、直观、浅层次的东西,将个体的价值追求定位于轻松舒适、娱乐消遣,甚至使部分大学生沉浸在低俗、不雅的感官文化中不能自拔,而将深刻的人生价值、理想信念等抛在脑后,使平庸代替了深刻,大众取代了经典,明星代替了榜样,世俗消解了崇高。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