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合同管理特色和亮点

合同管理特色和亮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6 09:31: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合同管理特色和亮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合同管理特色和亮点

篇1

和勤立足本土,深谙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结合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打造出以职位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战略为导向的全员参与式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机构管理和职位管理是对组织机构和职务职位体系的设置、变革和历史进行管理。人事管理是对员工入职、转正、调动、离职等业务和员工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是对各种人事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续签、终止和解除等业务进行管理。

考勤管理是对员工的考勤、休假和加班业务进行管理。薪酬管理适应各种薪酬制度,通过定制的方式适应薪酬改革。统计分析功能可灵活定制各种统计报表、分析图表。

招聘管理提供招聘业务完整过程的管理。培训管理提供对培训的内容、对象、结果、资源的全面管理,记录培训业务全过程。

绩效管理是面向企业全员参与的绩效全过程解决方案,支持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能力管理是对匹配分析人员实际能力与职位要求能力的符合程度和人员能力开发的管理。

人力成本管理是对人力成本总量指标、构成指标及效益指标的全面管理和分析。领导及接班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技能操作人员管理,可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门户平台是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式,系统提供了四类组织角色:高层、HR、经理和员工。管理平台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系统管理模块。

方案亮点

解决方案全面满足中国大型集团化企业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全B/S结构,采用新一代Web2.0、AJAX技术;灵活可定制的体系架构,元数据驱动,支持系统的持续扩充;采用先进的时间模型、关系模型,完整记录组织、职位和人员变化的轨迹;贯穿系统的分层分批处理和局部刷新技术,提高了页面响应性能。

篇2

“养人办事”变为“购买服务”

在潍坊街头,“办证”等小广告之类城市“牛皮癣”难以寻觅。

对此,潍坊市城管执法局有关人士很平静地告诉记者说:“清理小广告这一块,我们采取招标方式,让物业公司去管。其实以前我们也想过很多办法,甚至把他们抓起来,也没什么太大效果。现在招标了一个物业公司,每年支出几十万元,这样做效果很明显。”

这其实反映出潍坊城市管理作业方式的变化——由“养人办事”变为“购买服务”。上述人士介绍道:“我们的钱能‘花得少,办事多’,就是引入了竞争机制,完全实现了市场化管理,而管理部门只起到监察、监督、指导的作用。由公司直接作业,我们监督他们作业和完成的效果,钱由财政局直接拨付给他们。”

据了解,目前潍坊市已对365万平方米道路保洁作业和305万平方米绿地养护作业进行了公开招标,使市政管理具体作业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杜绝养人养机构。

此外,潍坊在城市管理中还贯穿着节能减排理念,公共照明电费的支付方式,由原来的实报实销改为实行“集中控制、合同管理、电费包干”,即集中控制开关灯时间、签订合同管理协议,按新增照明装灯量的90%拨付电费,超支自负,结余主要用于节电设备投资及节能管理支出。目前已累计安装节能设备136台,节约财政支出600万元。

对于城市管理作业方式的变化,上述人士感慨颇深:“讲句实在话,我们潍坊的城市管理虽然搞得有声有色,但投入的资金真的不多。有一年我们去某省城考察,他们的环境卫生也做的很好,但他们每年每平方大概要14元,有的甚至达到19元,但在我们潍坊只有3.5元。”

管理部门职能利益双调整

除了改变城市管理作业方式,潍坊还对城市管理部门的“物质基础”与“职能行为”进行了良性转换。

《潍坊市中心城区依法拆除违法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就鲜明地体现了上述两点。

1城管执法部门的“物质基础”实现了良性转换。

根据《潍坊市中心城区依法拆除违法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城管执法部门办案经费彻底与罚款“脱钩”,财政部门在严格评审的基础上,对城管执法部门的办案经费予以保障。

这其实意味着城管执法部门不用再用罚款来解决办案经费,其“物质基础”得以解决,并实现良性转换。

2也促进了城管执法部门的“职能行为”良性转换。

《潍坊市中心城区依法拆除违法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建立约束机制,城管执法部门办案经费与实际拆除违法建设面积相“挂钩”,发现存在应拆而未拆的违法建设,按违法建设评估值的20%扣除费用,强化部门责任意识。

潍坊市城管执法局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他们只对城市管理作业公司起到监察、监督、指导的作用,并且,城管执法局“主要做城市的‘净化、绿化、亮化’这几方面的工作。比如当年为了治理河流还专门成立了三河办,花了几年才让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还有绿化面积的增长特别快,几乎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

“此外,潍坊的亮化工程也是一大亮点。很多灯都是由我们自己设计的,因为我们是风筝都,很多造型需要体现地方的特色文化,其中包括了桥梁,河道等处的亮化。我也去过一些城市,觉得在同等规模的城市里,我们还算是做的比较有特色的。”该女士表示。

潍坊两大启示

如果总结潍坊的城市管理方式,有两大启迪引人思考。

1城市管理作业方式可以尝试市场化模式。

众所周知,现行城市管理作业模式大都属“官办”,即财政拨款到部门,再由部门设机构养人购设备,然后直接介入城市管理的具体作业工作。潍坊的探索既让流程扁平化,又使市政管理具体作业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一位不愿具名的财政学者为此感慨道:“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早已经是常态,国内政府采购法虽然也明确了,但人们还是认为政府的钱要由政府部门来花!”

篇3

构建和谐创造征地移民新奇迹

惠蓄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是中国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派驻现场的二级机构,现有在职员工13人(其中工程管理人员8名),承担工程建设的管理、监督、协调等职责。惠蓄指挥部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南网方略的鲜明旗帜,以打造“精品工程”、“阳光工程”为目标,在推动工程建设稳步进行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惠蓄电站成立以来,惠蓄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多次受到了广东省重点工程项目检查组和南方电网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2007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绍基、马洪祺等8位资深专家对惠蓄工程总体评价为“管理科学、设计先进、监理严谨、质量优良、团结和谐”。2009年5月8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王旭东主席视察惠蓄电站时,对工程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惠蓄工程在管理上“勇于创新,亮点突出”。

惠蓄工程建没用地共9820.6亩,搬迁移民297户,共1165人。为破解移民安置难题,惠蓄指挥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环境友好型”工程为出发点,按照“迁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原则,对安置工作进行了科学的筹备和精心的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惠蓄工程征地移民总投资为3.43亿元,移民安置采用集中迁入移民新村的方式。移民新村位于博罗县城规划区内,按单家独户标准建造,人居环境在当地堪称一流,被指定为“惠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移民安置问题得到圆满、妥善解决,做到了移民、政府、业主三方均满意。

勇开先河谱写安全管理新篇章

为切实抓好安全管理,惠蓄指挥部敢为人先,创造性地引进了南:作“NOSA五星安健环系统”,从安全、健康、环保角度,建立了富有创新特色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在成功引进NOSA系统之后,惠蓄指挥部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结合水电站工程建设施工的特点,按照“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的原则,适当增减部分管理元素,制订了具有惠蓄特色的《NOSA五星安健环系统惠蓄电站工作标准》,其要求更全面、更具体、更科学和注重实效。开工以来,惠蓄工程未发生重伤以上人身伤亡责任事故,全体建设者的健康得到有力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到位,真正把“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落到了实处。

缔造精品工程质量攀上新高度

惠蓄电站在质量管理上以缔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精品工程”为目标,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要求,同时采用独立的第三方质量检测,不断推动工程质量攀上新高度。

惠蓄指挥部联合监理单位,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施工质量实行“三检制”,严格把好“事前、过程、事后”控制关,做到全程监督、检查和跟踪,同时制定工程质量奖惩办法,按合同金额的7.5‰(总额600万元)设立质量奖励基金,定期实行考评,做到奖惩分明,有效地保障了施工质量,并聘请了中国电力建设企业联合会为工程“达标投产、质量创优”咨询单位,借助其技术力量按国家“优质工程”标准进行工程质量控制。

据悉,惠蓄工程总体质量保持优良,土建工程共验收6419个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0%;机电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共验收606个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3%。

固本强基提升廉政建设好作风

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惠蓄指挥部坚持以“清白做人,干净干事”为理念,以“工程建好,干部不倒”、“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构筑牢固的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创造了富有南方电网特色的廉政建设新模式。

为有效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惠蓄指挥部在工程管理上施行“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体制,在合同中赋予监理单位相应的权利,发挥其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同时,在重大技术问题和施工建设方案的重大变更上,专门邀请工程院院士、国内资深专家和公司咨询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集体决策。

惠蓄指挥部从源头抓起,对工程招投标程序及工程变更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牢牢把握“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主机设备由国家发改委统一招标,高压设备通过国际招标,重大招投标项目邀请省检察院、省重大项目稽查办、省纪委驻建设厅纪检监察室等单位实施全程监督。在工程变更管理上,根据涉及金额的大小,对审批部门和监督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大于100万的工程变更邀请惠州市检察院全程介入。

截至目前,惠蓄工程招标合同金额达52亿元,至今未发生违法违纪现象。在构建具有南网特色的反腐倡廉惩防体系的基础上,惠蓄电站全力打造“阳光工程”、“廉政工程”,实现了“工程、干部双优”的目标。

苦练内功开创精简管理新模式

篇4

(一)农业生产能力不高,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灌溉等方面设施相对较差。

1.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差,大量塘坝沟渠等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业设施老化,抗灾能力弱。

2.标准化农田所占比例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难以形成农业规模化经营。

(二)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目前,松山区部分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大部分村集体收入都来自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补助,村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

(三)土地规模流转难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民现有承包土地少,规模生产难形成,且小规模生产,农民收益难增加。

2.农民旧习惯根深蒂固,规模流转难度大。许多业主租赁土地都希望集中连片,但不同农民利益目标不一致,往往导致大规模土地流转难以成功,影响农业项目的实施。

3.操作不规范,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有的合同未经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审查或公证机关公证。

(四)现行农业结构趋于不合理,比较效益差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产品需求关系向多样化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趋于不合理。

1.就松山区来说,农业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玉米种植为主。使得种植业产品价格较低,附加值不高,比较效益低下,难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2.品牌培育不够,市场竞争力弱。缺乏具有支撑地位的主导产业,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始终发育不够,种植比较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知名度低,品牌效应差,竞争力弱。

3.资金政策制约明显,产业启动速度缓慢。强农惠农政策尚不完善,且透明度不高。上级政府出台的有些惠农扶持政策,没有实施到位。

(五)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农村缺乏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民技术员且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以种养殖为主,从事特色种(植)养(殖)、特色加工、市场营销和专业化经济合作组织的人才相对较少。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现象,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人才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发家致富,不愿从事农业生产。

二、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

政府要从当地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避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尽力争取国家的政策优惠和项目投入,多争取资金,将有限的地方财政投入“配套”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分类指导,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要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管理养护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要结合自身自然条件,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倡导“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效益农业;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推进园区建设规范化,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力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其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创造财富、反哺农业、吸纳就业等方面。因此,要以安庆工业园区和松山商贸城作为小城镇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科学认证,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1.规范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围绕“抓规范,促管理”的工作重点,不断推进园区建设的规范化,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管理力度,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强化招商力度,突出产业重点。注重招大、引强、选优,强化以企引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产业的人口集聚效应。

3.推动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要注重龙头企业激活产业集群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骨干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促进同业聚集,向“专精特新”方向迈进。

(四)探索集体经济新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1.组织建设是保障。完善村干部的选拔配备及管理工作,在村干部的选拔上,要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重视乡土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兴农、科技兴业,关键在于拥有一批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人才。通过对乡土人才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后劲。

2.精准扶持是关键。要巧借国家政策;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增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实力,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专门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灵活运用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创造条件,盘活土地,进行整体开发,乘势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

3.一村一品是亮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要靠政策扶持,更需自身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农村地理环境各有不同、各有优势,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产业优势确定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规划,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好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林权换证步伐,鼓励林权抵押贷款,激活土地、林地资源向土地、林地资本的转化,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五)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加强服务管理

1.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流转。抓好典型示范,通过流转典型的宣传引导,让广大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际利益,进而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建立流转机制,促进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合同管理和鉴证、纠纷调处、档案管理以及土地流转操作程序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和评估机制,促进土地承包流转纠纷依法规范调处,强化土地规模流转风险防范,确保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3.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财政引导资金,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引导零散耕地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聚集,形成农业规模效应。积极给予信贷和农业保险支持,把规模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降低土地规模流转主体贷款门槛。

(六)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力度,创建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多方面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2.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分期分批地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

篇5

如果说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和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让人们认识到发展低碳战略的重要性,那么不断培育新的新兴产业,促进消费升级,就是让人们认识到发展低碳战略的必然性。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经常表述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因此,如何发挥好低碳战略,不仅关乎经济指数,也连着“幸福指数”。

2011年6月21日,作为APEC首例低碳城镇示范项目,于家堡金融区低碳城镇建设正式启动。于家堡金融区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占地面积3.86平方公里,规划120个项目,总建筑面积950万平方米;于2009年开工建设,计划8至10年建成。

据了解,于家堡将借鉴曼哈顿、芝加哥、伦敦金丝雀码头等世界著名金融区经验,委托日本日建公司对城市设计、交通规划、风能利用、水资源再生、太阳能利用、绿色电网等进行全面研究,从集约型城市角度探求低碳化技术路线。目前,已有包括美国洛克菲勒、铁狮门、香港英皇集团等在内的百余家企业在该区域注册,涵盖基金、信托、保险、交易所等多个领域。

选址

据了解,低碳城镇示范项目始于2009年。当时,于家堡金融区运营公司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日本日建公司开展于家堡金融区低碳城市专项研究,在双方多次沟通和交流下,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日本日建公司分别向各国政府和APEC组织申请设立低碳城镇示范项目。

“在中国国家能源局、日本经济产业省和APEC组织的推动下,2010年6月19日召开的第九届APEC能源部长会议上,中日两国联合低碳示范城镇项目确定天津于家堡金融区为首例低碳示范城镇。”中国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孙杨告诉《经济》记者,“国家能源局希望通过低碳示范城镇项目,为中国城市低碳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积累一些新经验,探索一些新路径。”

那么当时申请设立低碳示范城镇的标准是什么呢?

孙杨告诉主《经济》记者,当时的申请门槛有三点:第一,有详细的低碳城镇规划;第二,有先进的低碳技术支撑;第三,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由于APEC低碳示范城镇项目尚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准入门槛和各项指标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

从APEC低碳城镇示范项目立项以来,短短的一年中,APEC低碳示范城镇项目硕果累累,不仅完成了低碳城镇概念的研究,还完成了首例低碳示范城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预计年均提高0.8%至1%,到2015年将达到52%左右,到2030年将达到65%左右。到2015年我国将建设100个新能源城市,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0个新能源示范区和10000个新能源示范镇。

可以预见,于家堡低碳示范项目的成功启动,以及于家堡低碳示范所形成的低碳领导能力,将引领带动全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低碳城镇的发展。

示范

在于家堡金融区建设方面,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积极贯彻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行绿色建筑理念,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共享绿色,共同发展”的理念,从规划建设伊始,就组织国内外城市设计、管理领域的顶级团队,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了全面优化。

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波介绍,与单纯关注单项减碳技术或单个绿色建筑的模式不同,于家堡金融区以“金融主业,复合业态,立体架构,复合功能”为规划目标,着重突出“绿色建筑、低碳城市”的规划亮点和时代特色,从城市综合开发层面开辟了一条节能减碳的道路。

规划,突出低碳设计,绿化率将达30%。在规划方面,于家堡金融区委托美国SOM设计公司进行城市设计,同时委托日本日建公司进行低碳城市专项研究,从集约型城市的角度探求低碳化的技术路线,设定合理的减碳目标,打造环保、节能、减排、降耗、低碳的绿色生态建筑。

交通,公共交通优先,地下轨道串新区。未来,商务人士下班后,可以不出楼宇直接到地下,通过地下通道与地下空间自由通行。于家堡的地下轨道交通可以串联整个新区甚至可直接通达天津市区、北京。

能源,区域集中供应,引入能源合同管理。利用城市绿地的地下空间建设“供冷中心”,为区域内大厦进行“集中供冷”,可以节能30%-35%。此外,金融区尝试综合利用城市电厂余热、峰谷电力、冰蓄冷等低碳能源和技术,在区域内规划设计了若干个能源中心。最大限度地集约利用能源和土地,为金融区提供绿色能源。

施工,倡导低碳作业,积极推动自愿减排。于家堡金融区将“低碳施工”作为重点。新金融公司建设了滨海新区最大的工房群――“建设者之家”,为建设人员提供舒适节能的办公与生活设施,并组织了低碳施工导则的编制和面向全员的低碳培训。金融区还积极推动自愿减排,和天津市排放权交易所紧密结合,利用市场化交易平台和金融创新手段,带动全社会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预期

当今社会,每一个试点地区所在地的政府,都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于家堡金融区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低碳城镇的示范效果和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

亚太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Yang Bing Chwen表示,天津于家堡金融区是在亚太选出的第一个低碳示范城市,这里制定了很多施工导则、规划导则,引进了智能管理系统等,以确保其能够满足低碳城镇建设的十余项考核指标。

篇6

1.1 工作内容

1.1.1  三大核心工作:人、财、物

人事:

1、日常考勤的汇总、上报人事处的工作(请假条的存档、入职及离职手续的馆内办理);

2、招聘工作(劳动用工、正式职工);

3、专业技术职称的材料汇总、上报,图书资料及出版编辑学科组的学科组秘书工作;

4、图书馆工人技师的推荐排序上报工作;年终考核工作、先进工作者的馆内评选工作;

5、困难职工的慰问工作。

财务:

1、负责日常财务收支的审核、报销;

2、负责职工工资、福利工作;

3、协助馆长做好本年度财务预算、上年度财务决算工作;

4、人事处培训经费的使用工作;

5、年终奖金的核算。

资产:

1、协助分管领导组织开展国有资产的统计、对外报送、清查等工作;

2、新增、报废、调拨资产的馆内审核工作。

1.1.2  三大重要工作:安全、维修、采购

安全:

1、配合分管领导做好各部门、分馆的安全督导工作;

2、组合安全消防培训;

3、配合学校开展创安工作,组织相关申报材料。

维修:

图书馆日常维修的及时上报及协调工作。

采购:

1、图书资料的招投标工作:协调图书馆相关部门及招投标办,组织开展图书馆纸本及数字资源的公开招投标工作;

馆内谈判工作:未达到学校招投标的金额,按照学校招投标的流程,组织专家开展馆内的采购谈判。

3、零星采购:协助分管领导,采购所需的物资(主要是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绿植养护、打印复印、订盒饭等)。

1.1.3  三大常规工作:会务、报告、工会

   会务:一楼会议区的外借服务;馆内外大、小型会议的会务工作;校外单位的考察接待

   报告:馆内报告的汇总;起草及呈送对校职能部门的报告;校内通知的起草和;

工会:

1、组织参加校内各种工会组织的赛事(球类比赛、运动会、文艺比赛等)

2、完成中秋、端午、生日、电影票、春游等工会福利采购及发放的工作;

3、组织馆内的平时工会活动;

4、生病住院职工的慰问。

1.1.4  两大特色工作:阅读推广、图管会

阅读推广:活动开幕式的组织、督办各部分及分馆按时完成各项阅读推广活动内容,组织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及时向省图工委及其他组织上报相关申请材料。

图管会:图书馆读者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招新、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及二楼勤工助学打印社的管理等)。

1.2  工作与分工

游安妮:人事、零采、报告、阅读推广、图管会

韩珍艳:财务管理、资产管理

魏冬梅:安全、维修、会务、工会

小结:行政办的工作总结出来是“三无”产品,即无效益、无特色、无亮点;但是背后需要做诸多繁杂的统计、协调等工作,例如,劳动用工的招聘,收简历、统计简历,逐一电话核实信息、通知面试,前前后后打电话、短信300余条/次。

2   不足与困难

2.1 规范化与制度化需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完善《图书馆钥匙管理制度》、《南湖图书馆会议区外借管理办法》、《图书馆馆内招标管理办法》、《图书馆报销管理制度》、《图书馆党政联席会制度》、《图书馆合同管理办法》等。

2.2 创新受人员因素受阻

   办公室人员紧张,每个成员都有非常大的工作量,例如资产,数量多、种类多,工作繁琐,目前资产和财务两座大山压在一位老师身上。

2.3 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及效率

    激励机制的改革其实不应该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而应该是从上至下,但是目前的激励机制很难让大家主动去承担工作和责任。

3   思考与展望

3.1 围绕一条主线——服务

两方面的服务:

服务读者

在硬件服务既定的条件下,提高服务机制的时效性和畅通性。

服务馆员

丰富工会会员的业务生活,做好学校政策法规的上传下达工作。

3.2 聚焦两大主题——改革、创新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及安排下,完成图书馆的人事改革工作,配合学校完成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专项等方面工作),力争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信息及文化中心。

3.3 抓住三项原则——严谨、高效、周全

篇7

近几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扬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民转移和农民培训的工作部署,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坚持外输内转并举、数量质量并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取得了较快进展。据我局08年第三季度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约38.22万人,其中,女性15.9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84%;目前已转移就业30.16万人,转移率达78.9%,可供转移农村劳动力2.65万人,占6.9%。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体上呈现“两升、两增”走势。

1、转移总量稳中有升。今年以来新增转移人数1.6万人,其中就近转移7341人,输出8607人。目前农村劳动转移总量达到30.2万人,占78.9%,比年初增加了5.6%,其中输出就业人数17.7万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58.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1%;就近转移12.46万人,约41.3%,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3%。

2、年轻化、技能化趋势上升。今年已转移劳动力中16-25岁人数约5万人,占13.1%;26-40岁19.42万人,占50.8%,41岁以上的13.79万人,占36.1%。已转移农村劳动力中, 无技能有培训愿望人数6.57万人,占14.4%;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人数约25.83万人,占85.6%。

3、特色劳务亮点增多。以农机跨区作业、花木业、建筑业和沐浴业四大项目为主体,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目前,农机跨区作业队伍达到1.5万人, 农机跨区作业量和创收额位居全国首位,建筑大军达到10万人,丁伙花木、永安浴业也呈现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势。与此同时,我市汽修、编织、机械、印染、缝纫等特色行业初具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本市地域品牌。近两年,我们着力构建“一镇一品”的劳务格局,如大桥箱包、武坚体育用品等,特色劳务亮点越来越多。

4、农民参培热情增高。以各类教育资源,各镇成人学校等培训机构为基地,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近两年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券制度,将补助资金拨付直接补贴到农民,形成政府和农民共同分担培训费用,培训优惠政策直接到人的补助机制。今年共发放13182张培训券,转移培训6100多人,培训结业5029人,实施培训券制度有效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培训质量明显提高,已完成技能培训农民开发培训1.3万人,职业鉴定5500人,鉴定人数较上年增加了9%。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虽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但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珠三角地区大批民工返乡,本市部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也进入减产半歇业状态,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1、外出民工返乡提前,转移渠道变窄。由于国际金融风暴,沿海地区数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返乡,我市也出现了民工返乡潮。我局对部分乡镇返乡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返乡回流民工大多源自珠三角地区机械电子、服务加工等行业,到12月中旬返乡回流人数为1062人,占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量的0.06%。这一比例对总体情况虽然影响不大,但由于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在短时期内难以复苏,至今未能明确招工计划,下一步用工招工情况也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

2、本市企业吸纳下降,转移压力增加。金融危机也波及到我市多数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10月份起,少数企业开始裁员,同时有部分企业减产或半歇业,且在短时间内无生产经营复苏计划,造成隐性裁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放假、裁员职工数约1.5万人(其中乡镇职工占七成)。预计到春节前夕,由于劳动合同到期,裁员数会有所增加;明年上半年,如停产企业不能迅速恢复,裁员数还会增加。这一形势,使得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人群将会面临求职难的困境。

3、劳资双方矛盾增加,维权难度加大。当前,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部分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不佳,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和生活费,缴纳社会保险费,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现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劳动合同法》难以实施到位,引发多起矛盾和纠纷。今年以来,各类劳资矛盾和纠纷较往年增加了50%以上,而且愈来愈多,处理起来较为棘手。目前,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和工作环境差的状况还比较突出;进城务工劳动者的个人发展、岗位提升得不到平等对待,还有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

4、转移方式亟需更新,培训任务艰巨。现存可供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中的多数,以及部分返乡劳动力,技能素质、年龄性别结构、 文化层次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日趋专业化、技能化的需求。农村劳动力在数量上的供大于求和素质上的供不应求、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存在“两难”局面: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有待输出的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尽快提高这部分劳动者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三、下一步思路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加快农村改革的思路。省委省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列入“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中的两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事关富民强市,是实事工程、民心工程。为此,提出健全“六大体系”的建议:

1、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政府牵头、劳动保障、建筑、公安、工商、税务、外经贸等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农民工就业预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预警应急方案,明确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制度。各有关部门结合部门职能,加强动态监控,实行人力资源市场动态监控制度,及时人力资源供求状况每周上报制度,及时跟踪服务,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失业监控预警制度,准确掌握申报裁员或可能裁员的企业数以及退工数,农村劳动力返乡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力资源市场可提供就业岗位数以及劳动争议案件发生数。

2、健全服务平台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四级服务平台。建立村级劳动保障事务工作站,健全村、镇、市、扬州四级联网就业服务信息联网,实现就业、失业、培训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全市规模裁员和失业增加等情况,为政府采取失业调控措施提供依据。二是加强市、镇两级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和服务,确保市、级两级人力资源市场有序开放。三是积极培育市场载体。加强公共职业中介机构建设,积极发展多种类型、多种所有制性质的职业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他们在提供务工信息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发展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撤除不合理门槛。四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信息库和劳务需求信息库,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五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实行免费登记、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培训和指导;对关闭停产企业已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不因就业问题引发社会矛盾。

3、健全政策扶持体系,提高帮扶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农民创业贷款担保机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外出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投入,完善培训补贴与培训效果挂钩机制。督促指导用人单位按规定比例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培训。积极探索多途径筹措培训资金的方式方法,推行“免费培训、政府补贴”、“贷款培训、就业还贷”和“企业出资”办培训等运作模式,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的需求。

篇8

“构、建、管、用”是实现“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的关键环节。

“构”即顶层设计,梳理科学、统一的企业业务流程架构,明确流程的分层分类原则,构建涵盖端到端流程、服务流程、职能流程、业务活动的四级流程架构体系,将企业三大标准体系(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按照流程架构全面匹配,并进行全流程推演验证,确保流程畅通。

“建”即建设实施,重点解决四大基础要素之间融合匹配,及其与MES、ERP等信息系统的集成融合问题,在流程上建立要素映射关联,助推一体化运作。

“管”即常态管理,重点确保“四位一体”常态运转,各要素与实际业务实施对应一致,以“精益流程管理平台”为重要抓手,同步管控各要素,并随业务变化动态更新、协调联动。

“用”即全面应用,通过流程审核等内部审核手段,重点监控规范与执行“两张皮”的问题,测评流程审核得分并纳入部门绩效,运用考核倒逼管理改进,确保实际业务执行与流程的一致性、业务执行与职责的一致性、业务执行与标准文件要求的一致性,破除“两张皮”的现象。

二、完善“四位一体”协同机制,驱动综合管理提升

龙岩烟草公司通过调研认识到,传统流程管理工具与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平衡精细化管理需求与管理成本,因此,公司基于ARIS流程管理平台,运用流程建模技术,将标准文件条款拆分匹配到流程节点及相关岗位,将技术、管理标准匹配到流程,使管理要求落实到具体流程环节,形成要素有机融合、内生逻辑严谨的流程模型数据库,实现各流程要素既可以动态引用又可以动态修改;通过流程管理平台,自动生成新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岗位手册和流程手册,保证了标准规范与业务执行的深度融合;通过文件条款与流程活动的匹配分析,同时发现标准缺失、冲突、可操作性低等问题,也实现了对文件内容衔接度、条款与流程匹配度的有效监控,企业管理标准由原来的426项整合为342项。

流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流程管理逐渐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流程治理机制建设与治理能力完善成为公司重点推进的工作。为此,公司提出了以流程为核心,通过流程带动其他要素协同运作的“四位一体”机制。

篇9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有的地区进入了创新提升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推进,形成了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显现了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高的新态势,探索了用现代工业理念、先进科技成果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途径,构建了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服务的多方推进的新机制。

1.1推动农业结构优化,促进优势产业带发展 各地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优势产品形成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附加值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汇农业,形成了出口外向型农产品产业带;中部地区以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形成了优质专用农产品产业带;西部地区精心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1.2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产业化组织除了向农户提供农资、技术、资金、价格等方面的服务外,还通过实行合作制按利润返还、股份合作制按股分红、租赁方式支付租金、雇用农村劳动力在基地务工支付劳动报酬、兼并方式支付各种报酬、建立风险基金给予补助等,带动农民稳步增收。

1.3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各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技术服务部门、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和农民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组织,促进了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1.4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综合效益显著增强 龙头企业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率先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积极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引导和组织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

1.5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农产品出口日益扩大 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国际化要求组织生产、开展加工、应对争端、解决纠纷,促进了市场竞争力提高和农产品出口扩大。

2.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还很低;龙头企业规模小且分布不合理,很难发挥规模集群效益,产生连锁效应与整体互动;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开发农产品新产品的动力,新开发农产品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竞争力上。

2.2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合理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是把农业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间的关系很好地连接起来,再渗入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及交通运输等要素,扩大产业增值链,使各方的期望值和既定目标得以实现。但目前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各方利益难以实现。

2.3落后地区整体发展缓慢 变革速度仍然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部分私人老板有坑害农民现象,如有的老板不履行合同的义务,而让农民蒙受巨大损失等,从而导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受到限制。

2.4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农业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低,是新时期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一大因素。农民素质不重制约着农民摆脱陈旧的市场观念,善于运用先进的管理体制,从而谋求发展。

2.5政府扶持不到位 部分地区政府部门还没有摆正农业产业化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看到实现农业产业化是提高我国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在的基础上进行,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等,这些都是限制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因。

3.新时期解决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3.1落实“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政策 农业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制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方案,系统规划了我国各专用种植地的种植计划,对于不尽合理的、结构紊乱的地区进行了整顿,规划的11类优势农产品种植区,不仅更加贴近我国的地理实际,也是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协调补充。

3.2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给予龙头企业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让他们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很快发展,在基础设施和信息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让部分农业企业发展成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尤其是在有条件的地区要让农民充分参与经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探索产业化组织与农民的连接方式。另外,龙头企业还为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把大规模国外资金和技术引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培养一批有潜力的农民企业家。农业企业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的短缺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农村信贷资金管理,让农民企业家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3规范市场机制,保证市场经济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立法监督力度,打击那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投机倒把的行为,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就是要规范合同管理办法。农户订单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化发展比较成熟的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农民法律意识不强,维权观念淡薄,致使农民利益遭受极大损失而无力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规范合同管理办法,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和国家规范的法律法规。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2

一、灾后重建项目的建设背景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而在灾后重建中,保留和传承当地建筑文化特色,借鉴和发扬其他风格的建筑文化特色就是重建的特点和亮点,而多样性就是最好的建筑语言表达方式。

二、灾后重建项目施工管理多样性评价体系的研究

1.建筑风格施工多样性的研究:见表1

表1:四川省灾后重建建筑风格表

2.结构形式施工多样性的研究:见表2

表2:四川省灾后重建项目建筑结构形式表

3.建筑装饰材料施工多样性的研究:见表3

表3:四川省灾后重建项目建筑装饰材料表

4.施工承包模式多样性的研究:见表4

表4:四川省灾后重建施工承包模式表

5.施工成本管理多样性的研究:见表5

表5:四川省灾后重建施工成本管理表

根据四川省灾后重建建筑工程的特点,推导出施工总成本计算公式如下:C=C1+C2+C3+C4+C5

C:施工总成本

C1:土建成本(受地基与基础形式影响大)

C2:装饰成本(含普通装修和二次装修)

C3:水电设备安装成本(含给排水、电气、弱电、空调通风、消防等)

C4:电梯成本(有时有)

C5:总平成本(不含绿化景观部分)

6.灾后重建项目施工管理多样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国内外灾后重建项目施工管理多样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调研和工程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灾后重建项目施工管理多样性评价体系,具体见表6:

表6:灾后重建项目施工管理多样性评价体系表

三、工程实例分析:以北川新县城行政中心为例

1.工程概况:北川新县城行政中心为北川新县城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办公楼(由5栋办公楼、1栋食堂及1个人防地下室组成),由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设计,总建筑面积19814.31平方米,地上三至四层,建筑高度均22.265米,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第二组,建筑结构耐久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耐火等级一、二级,防水等级一级,人防地下室停车位为29个。设计使用年限50年以上,属多层公共建筑。建筑物实景见图1:

图1:竣工后升旗实景照片(作者拍摄于2011年11月18日)

2.施工做法

(1)基础及主体:为柱下独立基础和部分箱型基础,基础及柱、梁、板、坡屋顶屋面板混凝土等级均为C30;

(2)屋面:坡屋顶角度为30-45度,屋面防水使用年限15年,防水材料采用SBS3+3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卫生间地面防水采用改性沥青一布四涂防水层;

(3)门窗:外窗采用双层中空铝合金窗,铝合金框表面木纹色喷涂(色号为6-5-4C20M55Y70K30),采用5+9+5mm厚双钢化玻璃,空调百叶窗采用木纹色喷涂铝合金百叶窗;

(4)外装修:外墙面刷高弹性外墙涂料(仿石土黄色),局部粘贴条形文化石(颜色由土黄、茶褐、浅几种颜色搭配,具体做法见图1)。

(5)内装修:室内房间、楼梯地面为花岗石面层,卫生间地面粘贴300×300防滑地砖,天棚采用纸面石膏板吊顶刷乳胶漆。

3.施工管理多样性的实施

该工程由华西集团施工总承包,该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2011年9月1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同志视察北川新县城时莅临工地现场指导工作,2011年9月竣工验收合格。

施工企业在施工多样性管理中,实施了以下措施:

(1)密切与业主、设计院、监理公司等单位沟通联系,在施工方案、材料选择、施工做法、工期等方面及时向各单位汇报请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返工;

(2)成立项目党支部书记和项目经理共同领导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负责施工总体管理,项目党支部书记负责党工团等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管理,项目副经理负责现场分包施工协调管理,责任工长负责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管理效率高;

(3)成立项目成本部,由公司分管造价工程师和项目部造价人员组成,项目经理负责协调管理,做好合同管理,控制分包工程造价,及时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咨询材料价格,因此较好地控制了施工成本,根据公式,行政中心施工总成本C=C1+C2+C3+C4+C5==12000万。

其中建筑单体工程施工结算价在12000万左右,单方建筑面积造价约6000元/平方米(含总平、爆破山、堡坎等费用),单位成本较为合理。

4.施工管理多样性评价体系的分析:见表7

表7:北川新县城行政中心项目施工管理多样性评价体系表

经计算,北川新县城行政中心项目施工管理多样性评价得分=82分,该项目评价效果较好。

四、总结

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大规模的重建,我们从中研究出灾后重建项目施工管理的多样性评价体系,为今后“芦山4.20”地震灾后重建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斌夫.汶川大地震灾后城乡再造、生态复建与资源移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特稿.

[2]周雪梅.APA愿意为四川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援助——美国规划协会(APA)主任Jeffrey L.Soule访谈[J].北京规划建设,2008(4).

[3]蔡志海,沈洋.NGO参与社会治理:适应、困境和出路——以L组织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3).

篇11

排部署今年烟叶工作任务,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再鼓干劲,动员各植烟县市、市直有关部门再接再厉,狠抓落

实,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烟叶生产任务。刚才,明山局长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国交主任宣读了市政府表彰决定,方城县、社

旗县及内乡县余关乡、淅川县九重镇政府分别做了很好的典型发言,市政府与各县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会议开的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下面,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分析形势,增强做好烟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6年,我市烟叶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烟草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

努力下,烟叶收购总量、烟农收入、企业效益、财政税收等主要指标均实现历史性突破。烟叶种植合同面积15万亩,收购量

48.1万担,占省原分计划任务的120.2%,占全省总量的15.6%,比上年增加15.7万担,是近5年来收购总

量最多的一年;烟农种烟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0.7亿元,实现烟叶税收5532.9万元,烟农收益和烟叶税收创近

10年来最好水平,如果计算烟叶销售环节增值税等,可实现税收近1.3亿元。可以说基本实现了烟农、企业、政府三方满

意、和谐共赢的目标。回顾去年的烟叶生产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全市优良品种应用率达到100%,高于上年10个百分点;完成土壤改良面积10万亩、平衡施肥

面积15万亩,有效改善了烟叶土壤生态状况;积极推进集约化育苗工作,集约育苗比例达56.4%,高于上年23个百分

点;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坚持揭膜、培土、封根技术的综合运用,面积达到9.4万亩;合理配置行株距,适当提高移栽

密度,实现了合理密植,保证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15万亩,较好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全面落实成熟采收技术,确保了烟叶的烘烤质量。由于生产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烟叶长势好于往年,整体生产水平有很大提

高,受到了省烟草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去年全省两次环节生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二)产购合同更加规范。市、县、乡三级把合同签订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层层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烟站

职工深入农户,与烟农面对面直接协商签订办法,改变了过去由村组干部代签的做法。市、县两级采取抽查与普查相结合的

办法,深入烟农、烟站,调阅合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了合同的真实性、严肃性和履约率。全市与烟农共签订产购

合同45827份,合同约定烟叶收购量48万担,合同入户率达到100%。可以说*6年合同落实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三)烟叶收购环境明显改善。在开磅收购前,各级都成立了收购工作组,立足向内使劲,坚持“管好自己人、收好自己

烟”,整体收购环境明显好于往年。一是收购效率提高,收购进度加快。全市烟叶收购时间比往年缩短20天,提高了效率,

降低了费用,方便了群众。二是等级纯度提高,等级结构合理,为烟叶销售奠定了基础。三是违规现象减少。各县把加强内

部监管和行业自律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切实有效措施,规范收购,严格责任,依法经营,违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四是服

务措施到位。坚持实行入户预检,提高烟农分级水平,减少烟农在站交售时间;完善各项便民措施,设立公平秤,公布监督

电话等,方便了烟农售烟,维护了烟农利益。总体上看,去年全市烟叶收购工作基本实现了秩序稳定、质量稳定、价格稳定

(四)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抓住国家加大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多方筹措,去年全市共投入烟叶生

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834.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278万元,市县两级投入2556.2万元,建成旱涝保收田面积6.3

万亩,植树3万株,建成育苗大棚505座、密集烤房1015座;争取国家、省科研开发项目资金700万元,完成科研攻关项目6个

。同时市、县烟草公司拿出经营利润支持产业发展,全市生产性投入资金达到3870万元,有效改善了烟区生产设施条件。

(五)园区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16处,智能炕房中心23处,并通过田、路、林、渠的综合治理

,使园区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安排新品种示范、高香气开发等科技开发项目16个,集成推广化学抑芽等一批先进技术,使

园区的科技水平、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受到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国家、省局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通过资金带动、项目拉动

、工作推动,建成3个市级、8个县级核心园区,面积达到0.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80公斤,亩产值1800元以上,核心示范

园区已成为全市烟叶生产的示范样板和带动载体。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烟区上下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级烟草部门干部职工

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烟区广大群众、烟草部门干部职工和各级各有关部门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

感谢!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烟叶工作还存在一

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烟叶生产基础还不牢固。烟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旱涝保收田面积不足40%;80%的烟站办

公、生活等条件还很简陋,与收购工作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二是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在生产水平方面,方城、社旗等县

烟叶长势较好,田间管理精细,而有些县市烟叶长势不一,管理粗放,烟叶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在生产总量方面,方城、内

乡、社旗3个县的收购总量占全市的61.2%,唐河、西峡、淅川3个县占全市的14.9%,75个植烟乡镇中,10个乡镇的收购

量在100万斤以上,占全市收购总量的36.4%,收购量不足30万斤的乡镇还有23个。三是合同签订与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

距。个别基层干部、烟农和烟站职工对计划、合同的严肃性认识不到位,存在着种而不签、签而不种、多种少签、签多种少

等现象。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确保烟叶生产稳定持续发展。

当前,我市烟叶生产已进入恢复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投入加大。国家烟草

局高度重视烟叶基础地位,提出了“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制定了《关于加强烟叶基层

建设的决定》等相关文件。“十一五”期间国家烟草局计划投入数百亿元扶持烟叶生产,重点扶持、支持30万担以上的烟叶

产区,以此强化和巩固烟叶基础地位。这必将为我市烟叶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二是市场空间扩大。*烟叶具

有良好的质量特色,加上市、县烟草公司努力开拓市场,规范运作,诚信经营,使全市烟叶连续6年实现调销零库存,这是

我们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因。三是烟农、政府热情较高。根据调查,烟农年经济收入的50%以上来自烟叶生产,烟农对种烟有

较高热情,同时烟叶生产也是主产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县乡政府对烟叶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去年由于宣传到位

、措施到位、服务到位,烟叶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烟区群众、各级政府植烟热情空前高涨,可以说*烟叶生产再创辉煌

的氛围已经形成,基础已经筑牢。四是有省局的重视支持。在实施“双控”的大形势下,国家适当压缩了河南省的种植计划

,从大环境上说稳中有降,但对*而言稳中有升。今年我市省分计划任务增加了4万担,这说明省烟草局对我市烟叶生产非常

重视,寄予厚望。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增强做好烟叶工作的紧迫感和

责任感,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实现产烟大市向产烟强市的跨越。

二、明确任务,统筹推进,努力开创烟叶工作新局面

*7年全市烟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国家烟叶“双控”政策和烟草行业实施大企业、大品牌扩张的要求,坚持“市场

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和“重心下多、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重点,以经营

管里、生产扶持、科研开发、质量市场、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培育特色,稳定规模,打造

品牌,确保烟农收益,实现烟叶生产的恢复性发展。目标任务是:烟叶种植合同面积15.2万亩,收购量44万担,上等烟35

%以上,等及合格率80%以上,产值1500元/亩以上,烟农收入2.3亿元以上,烟叶税收5000万元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合同管理,确保计划任务完成。收购计划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计划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今年争取到的44万担

计划任务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计划,并留有余地,做到稳中有升。根据近期调查,小辣椒、

棉花等经济作物保持高位价格,加之烟叶生产成本的增长,部分烟农有少种或不种烟叶的倾向。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

度重视合同的签订工作,切实建立合同落实考核机制。要严格执行分解计划,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了解生产动态,抓紧时

间按计划安排生产任务。要以合同制为主线,做到种植计划与烟叶产购合同签订相结合,把种植计划分解到每一份合同之中

,落实到乡、村、组、户、块,合同中要注明种植数量(1*株/亩)、交售总量、等级结构、服务内容和扶持标准,规范合同

双方的责权利,达到既控制生产总量,又体现烟民利益,充分发挥合同的计划功能、引导功能和保障功能。在合同签订中要

确保合同见面率、签约率、到位率、入户率均达到100%,保证合同签订真实有效,防止合同数量与实际不符。通过计划

引导生产,通过合同约束生产,确保烟叶生产规模稳定,避免烟叶生产大起大落。

(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整体生产水平。要按照《烟叶生产技术方案》的要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集成推广一批先

进技术。要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积极稳妥地推广种植新品种,选择适合本地的主栽品种,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

种优势。要继续以云烟87、云烟85为当家品种,做好云烟202、云烟207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推广比例争取达到15%

以上。要发展育苗专业户,大力推广商品化供苗,集约化育苗比例要达到90%以上;要围绕“提钾、提香、降碱、降氮”

的目标,科学制订施肥方案,认真落实平衡施肥技术;要完善肥料供应方式,做好施肥技术培训,全面实行“套餐”式供肥

办法;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切实搞好病虫害发生趋势的测报和信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特别要加强对烟草病毒病、黑胫病、根黑腐病和蚜虫的预防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三)加强基层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各县市要深入贯彻“着眼基层、重心下移、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要求,下

功夫抓好烟叶基层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要成立由水利、农综、气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门机构,按照市烟

草分公司分解下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春季农闲时间,迅速掀起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整村推进,连

片建设”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注重加强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护;要统一项目文本,

完善项目手续和资料;要依托水利、气象等部门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论证、设计、施工、运营的监管,确

保3月底之前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对于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要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

责任。在此,我要强调的是,县乡配套资金必须落实到位,新建项目政府要拿10%的启动资金,下余部分由烟草系统统一

解决。二是加强烟叶队伍建设。烟草系统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收入分配办法,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努

力培育一批作风硬、业务强的基层服务生产队伍;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探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和措施,以解决

目前县、乡生产技术人员短缺现状;要制订烟叶基层人员培训方案,分层分批培训现有人员,培训面要达到100%;要按

300亩一名专职技术员的要求,通过公开考试、考核和培训,选聘一批技术过硬、会做能讲的农民技术员,切实发挥他们服

务生产、服务烟农的作用。三是搞好基层站点建设。对今年全市重点建设的14个烟站,要按照“设计合理、突出重点、功能

齐全、环境良好、方便烟农、管理科学”和“完善服务、优化流程、信息管理、规范运作”的要求,做到科学设计,精细施

工,建成精品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把全市现有烟站的房舍库容、收购设备、信息传输等基础设施改造完毕,以提高基层站

的综合服务能力。

(四)稳定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烟热情。为了稳定烟叶扶持政策,规范生产投入办法,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下发了《关

于规范烟叶生产投入补贴若干问题的意见》(财建〔*6〕710号文件),对烟叶生产投入补贴的原则、范围、标准、方式、程

序、财务处理和监督检查等内容,都做了明确规定,据此*烟草分公司也出台了《*7年烟叶生产投入意见》,投入标准、投

入原则、投入方法和运行管理都安排得很详细,很具体,希望各地要抓好落实。除烟草系统政策性投入和无偿扶持外,植烟

县、乡政府也要从培育产业、涵养税源、实现发展的高度,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投入扶持力度。各县市的烟叶发展基金在原有

提取比例的基础上,把*6年新增税率的2%提取出来,用于对乡、村奖励和建立烟叶生产风险基金;同时,农综开发、农

村水利建设、国土整理开发、村村通建设、以工代赈等涉农项目资金也要向烟区倾斜。通过稳定投入政策,激发烟农种烟热

情,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园区建设,塑造烟叶生产形象。*8年国家烟草局将对*国家级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进行实地验收、现场

评估和正式授牌,今年可以说是基地验收的预验年、关键年,打好基础至关重要。核心园区建设是基地建设的抓手和亮点,

要按照“调整、突出、提高、强化”的原则,把核心园区建成有气势、有特色的现代农业标志工程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

要明晰辐射区、示范区范围,充分发挥核心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是要提高设施水平。按

照市、县规划的核心园区位置,下大决心解决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做到井、路、林、沟、渠、炕综合治理,达到道

路沙油化、树木林网化、炕房群落化、土地田园化,实现旱能浇、涝能排。二是要提高科技水平。全面普及应用集约化育苗

、智能化烤房、土壤改良、喷滴灌设施、实用技术集成和标准化管理等科技项目,使科技对生产的贡献份额提高到一个新的

水平。三是要提高研发水平。以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基地为依托,以市科技中心为主导,以县市技术中心为支撑,重点开

展*烟叶特色研究、高钾高香开发、烟叶良种引进和定向开发,形成特色技术体系,逐步落实标准化栽培,探索GAP模式,突

破*烟叶质量的“瓶颈”制约,提高全市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增强烟叶的核心竞争力。四是构建信息体系。建立土壤

信息系统、烟叶质量信息系统、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互动。

(六)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烟叶发展后劲。要创新管理机制,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烟农进入市场的

组织化程度。一是要深化体制改革。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逐级考核”的原则,继续实行烟叶生产经营“独立核算、

费用包干、绩效挂钩”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六包一联”责任制,加强过程和结果督察,考评结果一定要与岗位、

工资、效益挂钩,确保责任管理取得实效。二是要实施质量管理。要严格依据相关程序和标准规范生产行为,全面整合人力

、信息及管理等资源,建立标准体系,把烟叶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和控制之中,确保通过认证。三是要推行预检制度。入

户预检是烟叶收购工作的第一道环节,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道环节,通过入户预检来传授烟叶分级知识,指导烟农分级

扎把,提高小把纯度,节省烟农交售时间。要完善预检工作方案,严格落实考核机制,努力提高预检人员素质,确保入户预

检工作质量,保证入户预检面达到80%以上。四是要发挥烟协作用。烟农协会是农民合作组织一种形式,要不断引导、大力

支持烟农协会,完善和提升其自我管理、协调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烟农协会在烟叶生产稳定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五是要

探索管理模式。鼓励乡镇干部职工以资金、技术入股与烟农合作种烟,通过自愿兑换、土地入股、有偿流转等形式创办烟叶

农场;要探索基本烟田保护的措施和办法,保证市政府规划的120万亩烟田得到合理保护和利用,实现烟叶生产的健康发展

;要积极推行烟叶生产保障机制,按照《*7年烟叶工作方案》的要求,完善投入机制,全面落实好保障基金,降低种烟风险

,解除烟农后顾之忧。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烟叶工作关系到广大烟农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重,责任大,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做

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成为烟叶发展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对烟叶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主要

领导要关心支持烟叶工作,关键时刻大员上前,破解矛盾和问题,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组织协调,亲自安排部署

,亲自检查指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烟叶生产排忧解难。

二要强化督查。要建立健全整体督查、局部督查、过程督查、效果督查相结合的督查机制,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对烟

叶生产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实施动态跟踪问效,督查结果要与岗位、奖金、业绩挂钩,一项一项梳理排队,找准突出问题

,抓住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地方要予以表彰;对重视不够、工作滞

后的地方要通报批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要完善服务。要增强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烟区、烟叶和烟农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大力整合社会力量,建立专业化机耕

、商品化供苗、统一化防病、集约化烘烤、信息化服务等社会化服务项目及方法,对烟农进行差异化服务、个性化指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