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09:31: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育理论观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典型工作任务原则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必须格外注重典型工作任务的总抽取。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tasks)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的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的结果多具有开放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同时也能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酒店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划分,无论是前厅、餐饮、客房,还是大堂酒吧、茶吧,无论是主管、领班,还是技术操作层面的工作,其工作任务都被清楚细致地进行描述,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六门核心专业课,即《调酒与酒吧经营》、《咖啡与饮品制作》、《茶叶鉴赏与茶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营养配餐》。
二、教师课堂管理观的特征
(一)个体性
课堂管理观作为教师对课堂管理的一种观念具有深深的“个人烙印”。观点、观念是个人的一种认识,这意味着教师所有的关于课堂管理的认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他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发生认识论论证了认识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逐步建构的结果,而教师就是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在实践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的。每位教师的课堂管理观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这反映了每位教师在建构自己对课堂管理的认识时,对同样的客观教育事实认知所选取的视角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另外,教师头脑中对同样的课堂管理观内容的结构方式也不一样。因而,无论是教师课堂管理观念的内容,还是其表现方式,都具有个体性。
(二)外在表现的复杂性
教师的课堂管理观一般表现为在课堂管理中外显的语言、行为,即教师课堂管理观与其课堂管理行为之间表现为一致性的关系。但是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践行的行为与头脑中持有的课堂管理观并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矛盾的。研究者如张婷婷、黄敏及朱江涛等已经提出了教师课堂管理观和课堂管理行为存在差异的观点。教师课堂管理观能否表现为相应的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课堂中师生的行为是多样化的,师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行为都有从事这一行为的需要和理由,每一种行为的产生都受到主体当时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以及当时环境的影响。〔4〕
(三)情境性
“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认为,人不能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研究一个人,一定要同时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即他的家庭、学校、朋友、工作场所等在社会中的状态。因此应重视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所折射的课堂管理观与当时所处的具体情景之间的关系。这也提醒我们根据教师个别的课堂管理行为去判别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脱离具体的情景去谈论教师的某种课堂管理观将失去意义,也即是要求我们要将教师的某些课堂管理观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来分析。
三、教师课堂管理观的作用
(一)教师课堂管理观对教师的作用
1.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其课堂管理行为
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其课堂管理行为,教师在课堂管理上的行为也是其课堂管理观的外显,而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并不必然反映其课堂管理观。现实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与其课堂管理观会出现脱节现象,其原因复杂多样,但毋庸置疑的是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在不同层面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斯波戴克认为,“当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他们要处理收集到的信息,他们会与已积累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联系起来考虑这种信息的含义。因而,教师的行为和课堂决策是由他们的观念支配的。”
2.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其课堂管理效率
不同的教师会持有不同的课堂管理观,而课堂管理观的不同使教师采取不同的课堂管理方式,进而产生不同的课堂管理效果。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一些教师不科学的课堂管理方式,不仅没有促进课堂管理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还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失败,导致其人生理想的破灭。当今,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及关注课堂中师生间的关系等课堂管理观已经深入人心,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管理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完美人生奠定了基础。
3.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其认知
教师的课堂管理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而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就像一个过滤器,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管理活动时,他们会将收集到的信息和自身的课堂管理观联系起来去思考、解释和处理信息。帕贾斯(Pa-jares)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广泛地影响着其认知加工过程,它不仅影响着注意选择、信息检索、贮存、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而且还通过影响其情绪情感来间接地影响认知过程。课堂管理观从属于教师教育观念,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因此,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必然影响教师的认知及认知加工过程。
(二)教师课堂管理观对学生的作用
1.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学生的课堂态度
教师受课堂管理观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课堂管理行为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影响学生上课学习的情绪状态,也即是影响学生的课堂态度。一方面,教师以严格的课堂纪律、批评否定等课堂管理方式进行课堂管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有效的课堂纪律、适时恰当的批评否定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和提高课堂管理效率的保障。另一方面,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兴趣、特长等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重视,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心。
2.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
20世纪60年代对课堂管理的研究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参与性,在管理理念上达成了排斥严格的稳定性和只强调课堂中秩序的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管理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德雷克斯逻辑后果模式强调要尽可能的利用行为本身所产生的逻辑后果使学生从经验中体验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而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态度。根据这一观点,教师在课堂管理理念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强调师生彼此尊重,将会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负责,有利于减少其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防盗、防火、防潮设施
电教设备的三大系统分布在校园的各个地方,但主要分布在教学区和办公区两个区域,分布广,价格较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液晶显示器,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而且比较方便搬动,一些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甚至包括本校学生,容易盯上这些产品,为避免失窃事件发生,应需要专人专室保管,在有关专用室内安装防盗门窗和自动防盗报警器或电子监控设备,经常检查或查阅监控记录,小件贵重物品放进保险箱,小件一般物品可分给教研组负责保管。除了防盗,还应注意防火防潮,电器设备防火要求更高一些,一搬都是干粉灭火,不能用水灭火,电源总开关要保持畅通,随时都可以切断电源,防潮、防霉、防雷等方方面面都不容小视。安全、失窃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一时的疏忽而造成,平时的检查非常重要,发现了存在的隐患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三、建档立制,规范管理
总务处的工作职责是管理,而制度的建立则是我们履行管理的依据,只有坚决行使相关的工作制度,才能使各项工作正常地开展,通过建立保障有力的管理制度,约束了部分师生平时丢三落四、随意占有、做事有始无终的不良行为习惯。除了制订管理制度,还需建立电化教育设备总账和明细帐,按产品编目给予编号,对各电器的名称、数量、铭牌、生产厂家、产品序列号、到货日期等详细记录在案,记载要与实物相符,凡经常使用的设备,可以领取专用,为防止日后忘记归还,须填写领用登记本,并由借用人员签字,一式两份,一份自存,一份交管理员保存,交还时,仍要在登记单上注明交归日期,记录物品的完好情况。对正常使用损坏的,要及时与管理人员报损或由管理员上报维修。
四、齐抓共管
电工学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电工理论的学习有一定难度,而且他们的生活和生产经验不足,对电工实践也会产生畏惧心理。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承式教学模式不但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更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其结果往往是,理论学不好,而实际动手能力又差。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使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也只能是改变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首先,对于学习者来说,先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讲解一些电现象和概念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发现问题和阐述问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潜在知识经验,使学生感觉书本知识只是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概括总结。其次,知识是个体主动构建的,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第三,尊重个人意见。知识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此,教师不应单以正确或错误来区分不同的知识概念。第四,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气氛,注重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电工教学改革
(一)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教学的目的让学生获得知识,对知识形成深层理解。电工学是研究电能的转换、输送、分配和控制的科学,是一门直接服务于生产实际的应用性的基础学科,而建构主义电工教学理念,不是强调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的推导、概念的记忆和原理的分析,能否计算典型习题,而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工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电工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掌握电工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的基础上,能正确使用电工仪表,能阅读和分析电路原理图、分析常用电器设备工作原理,会使常用电器设备。可见,使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综合能力,满足市场要求是电工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认知结构上分析,对知识的理解是实践应用的基础,实践能力是验证学生对知识是否深刻理解的唯一依据,所以学以致用又是电工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教学要理论结合实践
电工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实践电工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电工教学离不开实验。学生不但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实验来感悟电工的重要作用,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电工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或教材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验证理论结果即可,只是加强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挥。建构主义强调把学习置于一个真实、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设想,而不是让学生直接接受结论。教师要重视实验,把实验作为探索知识的手段。学生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开展实验,直接对各种现象进行实验探索,与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检验假设。新电工基础教学大纲规定将实验单独设课,提高实验课比例,为发挥实验功能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兴起,虚拟仿真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体会实验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
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口语教学中教师的定位应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指导者和启发者。其次,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口语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方活动。要解决学生开口难的问题,就必须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教师要通过设置情景,营造学习氛围,采取互动式操练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教学光盘及自制的课件,增加教学信息量,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扩大了语言的输人量。第三,坚持“听说结合,以听带说”。要提高口语能力,首先要增加语言输人的类型和数量,给口语练习积累素材。教师让学生跟着音像资料边听边模仿,或者由教师读完后,再要求学生重复。第四,开展多种口语练习活动。如故事复述、图片描述、课文朗读等。: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口语教学应坚持“优化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的原则,大力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以延续。如利用课外时间举行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角、英语讲座、影视赏析、英语调频广播等与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全方位营造校内语言交流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双边市场是Armstrong2004年提出的产业组织理论,定义为: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这样的市场称作双边市场。由于市场双边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双边市场中的平台企业要解决鸡蛋相生的问题,主要有定价战略、进入战略、差异化战略等。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单元,拥有两个不同的客户群体:学生和企业。从需求方面讲,对内可以提高学生能力,提供培养服务,对外用于联系企业,提供合格人才,并通过就业撮合企业和学生,实现功能性互补。如果学生增加,就业竞争就越激烈,企业可以付出更低的工资,选择更加优秀的人才,间接实现效益增长;如果与高职专业合作的企业数量越多,学生就业的机会就越大;两个不同的客户群体存在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同时,学生只能选择一个学校专业主修,而企业可以选择多个学校专业合作,符合单边台接入的特征。从供给方面讲,学校专业通过招生就业,连接企业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对学生收取学费,对企业免费,实行非对称定价,学校专业向企业和学生提供服务时,边际成本很低,但固定成本和一次性成本较高。综上所述,高职专业发展的双边市场特征较强,适用双边市场理论。
(二)基于双边市场框架的高职专业发展分析
学校专业的双边用户学生和企业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交易,高职专业向学生收取学费,对企业免费提供人才就业服务。本文将以Armstrong(2006)双边市场分析框架为基础,结合学校专业的特点,构建专业定价模型,分析影响学校专业发展的因素。学校专业双边只存在两个类型的参与者:学生(s)、企业(b)。学校专业设置的目的是效益最大化,学生和企业间存在直接网络外部性。学校专业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给学生带来能力和技能价值,体现为人力资本提升,用t表示,它与学生人数无关,只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发展有关;学校专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用OB表示,它与学生和企业的数量无关;学生和企业通过人力资本相互联系。在网络外部性方面,as表示学生对企业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参数,学生越多,企业可供选择的人才就越多,学生间竞争越激烈,企业需要付出的工资等就越少,因此,企业收益越大;ab表示企业对学生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参数,反映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对学生能力的影响,企业越多,尽管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过于宽松的就业环境,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人才培养。an表示学生对自己的网络外部性参数,反映的是学生数量增加,给教育质量、就业等带来的影响。ns和nb分别表示加入学校这个平台的学生和企业的数量,因此,asns和abnb分别表示学生数量对企业、企业数量对学生的单个效用,anns表示学生内部之间的效用。学生和企业参与学校这个平台,有其边际成本,学校一般向学生收取学费,用ps表示;企业雇佣学生,获得新的人力资源价值,付出的是工资等福利,用pb表示。
(三)高职专业发展的进入战略分析
双边市场的特性决定了学校专业的生存和发展,解决生源和就业是首要问题,要尽可能地拉拢学生和企业加入学校专业这个平台。由双边市场分析框架推导出来的⑤式()表明,要增加学校专业生源,主要取决于学校专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声望,而这又与学校专业教育质量和同企业用人之间的契合度有关。⑥式()表明,要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学校这个平台,需要契合企业用人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克服因学生数量增加带来的管理松散、整体教育质量下降等影响。这再一次将教育改革方向指向面向市场,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四)高职专业发展的差异化战略分析由于企业可与多个高职专业联系,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因此他们在不同高职专业之间转换的能力增强,对特定专业的需求弹性增大;另一方面,高职专业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高职专业间的竞争体现在三点:一是生源的争夺,二是教育资源的竞争,三是声誉的竞争。波特提出了三大一般性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对于高职专业来说,差异化更有效率。差异化体现在同其他学校相比,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就高职专业而言,可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就业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作文章。
二、宜昌市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分析
为了客观反映宜昌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现状,选取了宜昌市30家酒店进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抽样调查》,调研主要内容为:宜昌酒店产(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是否适应产(行)业发展的要求,存在哪些脱节的地方,如何改进。抽样调查样本量为管理层120份、基层180份,回收量为管理层104份、基层162份,回收率分别为87%、90%,有效率为100%。
(一)企业用人需求
在对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酒店行业企业录用人才更加看重职业操守、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
2.熟练掌握基础理论、酒店实务、职业礼仪规范,有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的学生,将拥有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二)专业发展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
调查结果表明,宜昌市高职院校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中基层管理者,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开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做懂管理的技能能手,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
2.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也是用人企业关注的重点。酒店管理专业对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表明,多数用人单位认为酒店市场营销学、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餐厅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很重要,而调酒与酒吧管理、康乐服务等课程的必要性较小。该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衔接了企业和个人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但太注重于专业素养,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3.职业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三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客房服务员资格证、前厅服务员资格证)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市场营销师、心理咨询师、调酒师等相关服务行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基本涵盖了酒店管理行业所需技能。同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比赛中获得佳绩。
4.校企合作
宜昌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注重双向沟通,一方面,委派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践,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以促进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企业对专业实训建设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和赞助。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双边市场理论表明,学校专业若要发展、获取更大效益,需从学生个人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出发,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同有竞争关系的学校专业间形成差异化、优势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比企业用人、个人能力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停留在专业技能层面,存在三个不匹配:一是与培养中基层管理者的专业定位不匹配;二是与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不匹配;三是与学生个人对实现职业目标的要求不匹配。
三、高职专业发展的建议
1.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准确人才培养定位调研发现,相当多的行业有许多工作找不到适合的专业人才去做,但又有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做。这就表明,高技能人才从数量到质量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着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种种问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顺应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强化专业人才市场定位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对应关系。一是培养层次定位:侧重于培养具有高技能的酒店等企业管理人才。二是服务区域定位:主要面向宜昌市及周边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三是适应性定位: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既是专业人才得以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也是社会的需求所在,是未来需要加强和完善之处。
2.围绕职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要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从“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两个层面,体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企业用人的专业性。应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重点培养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开发服务本地行业发展的地方课程、服务企业的订单课程,构建课程体系。第一学年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基本技能平台课;第二学年开设工学结合课程和地方课程、订单课程;第三学年是顶岗实习。此外,酒店管理从业人员因面向的顾客不分职业、不分国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因而应该开设酒店英语、旅游文化、客源地概况、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
3.开发学生个体优势,提高人才就业能力高职专业教育,一方面,既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保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技能素质,又要深入掌握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挖掘学生自身特点;另一方面,既要教会全体学生共同的道德规范和统一的职业知识,也要教会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开发、自我选择。职业导师制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每位导师负责3-6名学生,自大一入校至毕业期间,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针对个体特点及发展目标引导式培养其职业能力,提供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职业指导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或就业机会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以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制定多方向、多模块的教育体系,如会展服务方向、宴会策划方向、西点设计方向、酒品调制方向等。这些专业方向的建立,为培养技能人才开辟了灵活广阔的天地。
地方电大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人才,而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在建设终身型学习社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继续教育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对管理功能拓展和资源优化也有了更实际的需求。电大继续教育建设进程中存在有不同层面的问题,在管理制度方面,继续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划与标准。继续教育机构相对而言维护管理人员过多,专业教育、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对课程构建与设置不够及时和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等也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缺少规范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从而制约了新时代继续教育做为终身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电大继续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规模,但由于办学理念不尽相同,存在轻视教学质量、盲目追求规模和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硬件建设和长远发展的现象,导致继续教育总体质量不高。教育建设项目由于没有良好的评估机制,对项目的投入不能得到很好的效益回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教育质量提高的进程。发展继续教育要转变思想观念,根据终身学习的需要,把继续教育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融合,从人的一出生到终老的各个成长周期、从农村到城市各个层面、从实用人才到精英人才、从学历教育向补充型教育、素质的全面培养转变,从创收到长远服务方面转变。西方国家很早就意识到继续教育是未来教育主要趋势,众多名校已率先推出一系列的免费的继续教育课程。面对终身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提升继续教育地位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进行系统科学的战略规划,形成规范有效的发展举措。完善的管理体制,需要积极创新继续教育的管理,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引入现代项目管理体系,实行项目负责制,对项目的开发、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评估管理实施方案的制订、培训的教案设计、培训形式、培训达到的目标、授课计划进行总体规划和管控。通过建立流程管控,对每个节点进行检查和一系列的跟进管理和测评,保证项目按既定目标进行,同时逐步提升电大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设专门项目测评和考核人员进行随时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估,确保原定目标不走样。有了制度加上项目组人员的高度执行,这样的重重措施才能最终保障电大继续教育的规范性和高效性。继续教育提升管理水平,电大还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而不是找几个学校老师就能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这支队伍要了解教育,了解人性,了解市场,是有教学、有营销、懂财务、能宣传、有网络技术的一支团队。团队运作好还需要有好的机制,能够激发每个人的特长和潜能,共同为其出谋划策。还要配备最好的环境和硬件,运用现代科技,将流程制度化、无纸化,高效化。保证服务水平不走样,教学水平有高要求,教学过程标准化,继续教育才有生命力,保障继续教育走向深入,走向市场,走向社区。电大继续教育深入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工程,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实现各类信息及时传播与沟通和服务高效、快捷、优化。通过加强网络技术硬件投入与软件、课程资源等购入,构建自己的业务宣传网站、业务咨询平台,有学生报名咨询、交费、成绩查询、课程查询、课程选择服务平台,有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可互动的信息平台,还有网络课程、远程视频资源平台等。对不同平台如各地区电大、省市级电大的培训、自考和非学历教育等不同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应用,拓宽多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并通过完善继续教育控制过程达到资源的合理与优化利用。
二、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为了与时俱进,使电大继续教育跟上时展脉搏,必须大力开发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通过教育管理系统来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学籍管理模式改革并及时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满足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需求,并不断拓展教育功能和持续优化教育资源。现代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开发教学资源的主体,在多元的教学资源开发中确定开发主体具有重要意义。电大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面对传统的教学资源一般建有:试题库、电子媒体库、文献库、课件库、案例库等,还有配套的常见教育资源索引和常见问题解答等;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建有:网络课程库、试题库、文献库、课件库、案例库、搜索引擎、问题解答、信息交互等,还有为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收集、查询和评估的报名库、成绩库。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借助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于适合我国继续教育实际的功能、资源或技术手段,及时纳入到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来。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技术和视野提升继续教育管理的水平。
三、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建立与主要功能研究
电大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以继续教育数据库和通信网络为基础,以继续教育服务和应用为核心,以此来组织、继承、提供服务和应用。主要包括流程管理、学生服务管理、资源管理、信息服务、效能评估和电子商务等功能。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系统环境和软件界面,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进行集中管理,采用跨系统控制流程,提高系统的控制水平。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共享信息资源。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工作平台,通过采集、转译各子系统的数据,建立相应的服务应用,接受网络上授权用户的服务请求,以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对继续教育服务和应用功能进行整合分析,将系统划分成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流程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效能评估子系统、电子商务子系统六个部分,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1.资源管理子系统
资源管理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的资源建设的四个方面:课程资源建设、政策法规建设、员工管理建设和系统维护建设的功能。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审核、课程入库、课程出库和课程撤销等;政策法规包括检索服务和法规库维护等;员工管理包括员工信息管理、授课统计信息和薪酬管理等;系统维护是与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相关的管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五项:继续教育研究、系统应用管理、系统功能扩展、新技术应用和系统升级维护等。资源管理子系统的处理对象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内部的资源库。资源管理子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区分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相关差异,需要基于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实现,以满足管理与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通过对继续教育理念的持续研究、系统管理流程和功能的不断改善,保持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引入是维护系统本身的重要措施,也是开放的、可扩展的平台优势。
2.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
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面向教育受众的管理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服务、交互服务、结果管理和公告等功能。其中信息管理服务包括学生信息管理、身份管理和统计分析服务等;交互服务包括应用反馈、潜在需求、相关建议和改善措施处理等。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继续教育服务行为以人为本进行管理服务的体现。对于不同的继续教育实施环境和实施方法,对于继续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服务过程或功能将不尽相同,因此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必须能够在统一和规范的平台框架下,实现一定条件下的特定管理或服务的功能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的业务实现,完成系统实现平台升级情况下,现有业务实现的无缝过渡,这同时也是其它子系统的共性要求。
3.效能评估子系统
效能评估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对继续教育行为、项目启动或阶段性工作、最后目标效果的效能评估功能,包括建立各项指标体系、建立专项评估模型、采集项目各阶段的数据、过程的效能评估、结果反馈及模型库管理等功能。效能评估子系统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系统设计的核心,继续教育的目标效果的达成,依赖效能评估子系统提供的客观评估服务。由于效能评估过程的模糊性、评估过程的复杂性和评价因素与判断因子的主观性,效能评估模型不能做到完全精确客观,这需要对效能评估算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约束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提升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因此评估算法直接影响效能评估子系统的功能实现,也是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管理效率的关键。
4.信息服务子系统
信息服务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数据备份、移动系统服务、信息共享和信息维护等功能。信息服务子系统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各功能实现的物理层基础,也是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快捷和安全的管理与服务功能的保障。
5.流程管理子系统
流程管理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流程管理与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产品计划、计划审定、课程发送和结果反馈等功能。流程管理子系统针对继续教育提供的课程或项目等对象,对其流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是继续教育行为实施过程科学性和规范性达成的保障。
中图分类号:E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303-02
当今时代,网络以其平等参与、虚拟情境、瞬间扩散、交互性强等特征,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与工作方式,也成为部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在新形势下,以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受众心理行为特点,把握基本规律,科学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有利于在官兵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强化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深刻把握青年官兵的思维发展规律,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在认知发展中,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发展程度既表现了个体的心理成熟程度,也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模式。根据心理学研究,个体发展至青年期以后,思维表现出一些全新特点,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逐渐成为重要的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帕瑞认为,个体思维中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原因之一就是个体逐渐意识到,对同一个问题存在多种观点和多种解决方法。他把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元论阶段,对问题的看法是非此即彼,要么对,要么错,没有“灰色区”,易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相对性阶段,不再毫无区分地把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而是通过比较,进而找到有效的理论和方法;约定性阶段,个体在分析问题时已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能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两个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因为每个观点的出发点不同。
就军人个体而言,每个人的思维都会经历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和约定性阶段,但就军人群体来说,每个人的发展不可能是同步的。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青年官兵的思维发展规律,根据其阶段性特点,科学地设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针对二元论阶段思维特点,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
如上所述,二元论阶段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对认知对象进行非此即彼的判断,没有模棱两可的“灰色区”,倾向于将认知对象固化。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遵循这种思维阶段的特点,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混淆彼此。从大环境来说,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经济成分都存在,再加上西方各种思潮以及残留的封建主义影响,社会思想意识方面多元化倾向日益明显。因此,一方面不能要求青年官兵脱离现阶段的实际,像“”时期一样,只能是一种思想,禁锢思想自由。但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必须有主流的思想意识,去凝聚和引导青年官兵。只有这样,才能使军队成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正如同志所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就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强化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针对相对性阶段思维特点,针锋相对地批判“西化”思潮
在相对性思维阶段,个体对认知对象以辩证的态度来对待,既不会一概否认,也不会绝对肯定,开始有所比较,主动选择,思维中多了一份怀疑。这是思维成熟的表现,但是,如果没有正确引导,没有正确比较的参照系,个体就可能在认知上陷入茫然,或者做出不恰当的选择。
针对此特点,在教育内容设计上,不能简单局限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而忽略了对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在开放的大环境下,西方通过网络、书籍、影视所传递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官兵有相当大的影响,也使部分官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了模糊认识。忽略“西化”思潮对官兵的影响是错误的,低估“西化”思潮对官兵的冲击更是不明智的。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手表定律”,即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有两块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其深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相对性思维阶段的青年官兵在对不同认知对象进行比较时,必须要有参照系,否则就会陷入选择困境。在对诸如“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西方普世价值进行批判时,必须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澄清模糊认识。
(三)针对约定性阶段思维特点,合理科学地博采众长
在约定性思维阶段,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处于最高思维层次水平,个体在此阶段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立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更趋向于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广泛概念,基本着眼点是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但反映这些基本点的内容与形式却多种多样。针对约定性思维阶段的特点,在内容设计上应该体现出多样性,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历史评析,也有现实思考;既有现象,也有分析……以丰富的内容吸引人,在观点碰撞中明事理,在自由思考中辨曲直,从整体上提高个人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深刻把握青年官兵的社会化规律,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的吸引力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帮助青年官兵完成社会化、具备良好社会心理、思想品质和行为模式的重要任务。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是一对广泛而又具体的概念,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好的形式,无疑对内容的吸纳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从青年官兵的社会化规律出发,把握其心理特点,采取科学方法,是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效果的前提。
(一)根据青年官兵的好奇心理,使用引导式方法
从一般意义来说,对新事物的好奇是人类普遍心理,这也是人类得以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单就网络来说,其文字、色彩、影音相结合的多媒体形式无疑更易引起青年官兵的兴趣,这也是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当前,青年官兵获取信息渠道相当广泛,不同信息时刻在影响着官兵的观点、态度、思维和行为。因此,利用青年官兵的好奇心理,就相关主题进行认知上的引导,既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是实施的重要方法。
一是对时事热点进行舆论引导。在现实社会中,舆论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基于其对受众广泛、深入的影响,有人将舆论称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良好的舆论引导是军营稳定、官兵健康发展的标志和必要条件。从客观条件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者囿于心智成熟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官兵对一些问题难以看清想透,会产生认知上的偏差,这就需要进行主动的舆论引导,端正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二是抓住焦点事件进行道德评判引导。这些焦点事件可能发生在军内外,也可能是正面或负面的,一旦成为热门话题,就会激发青年官兵的好奇心,尤其是涉及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时,好奇心会更加强烈。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是培养和提高青年官兵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
(二)根据青年官兵的逆反心理,使用渗透式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为各种原因,致使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形式与方法产生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向相反的心态,使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被吸纳和接受,这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包括自主逆反和禁果逆反。自主逆反是个体存在着一种趋向自主并摆脱外部控制的倾向,当外界付诸压力而使个体感受到其自主地位受到触动时,就可能产生心理对抗;禁果逆反是指某种情况下,越是纪律所禁止的东西,越能引起一些人的尝试与探究,从而产生与禁止性规范相悖的意向或行为。
青年官兵的逆反心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效果的障碍,采用渗透式方法可以规避青年官兵的逆反心理,使教育取得好效果。信息渗透是指教育者通过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渗透到其他信息之中,使青年官兵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要想大家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最好就是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隐匿到其他信息之中。这是一种含而不露的非“标签”式教育方法,把教育的意向和目的隐匿起来,使得富有教育意义的信息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使得青年官兵在陶醉、愉悦中得到熏陶,不知不觉地达到教育目的。
由于不同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与思考模式和对汉语事实的不同理解,在对焦点的诠释上也存在着不同:
关于焦点的概念,对于国内学者产生较大影响的较早见于Chomsky (1971)首先在生成语法的框架内提出“焦点是包括语调中心的短语”。Jackendoff(1972)继而在信息结构理论框架内把焦点定义为“说话者所设想的听话者不与之共享的信息”。Cinque(1993)和REinhart (1995)等国外学者也都认为表层结构确定焦点。张黎(1987)、徐杰、李英哲(1993)、方经民(1994)、方梅(1995)、刘鑫民(1995)、刘丹青、徐烈炯(1998)张斌(1998 )、范开泰、张亚军(2000)和陈昌来(2000)等大多数国内学者也都持此观点,认为焦点是信息结构中的话语功能概念,在语用层面。
我们认为,焦点是说话人传达的新信息中的核心和重点。表达重心、结构中心、语义中心是分属于三个平面的不同概念,结构中心和语义中心在静态的句法结构中就可以确定,而表达重心(即焦点)是在运用语言工具的具体语言活动中出现的,体现于话语当中,是语用平面的概念。句子中哪个成分是焦点,并不取决于它是否由特定的语法形式标明,而是取决于说话人的表达意图。
2.焦点的分类
关于汉语焦点的分类,我国研究者提到的焦点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自然焦点、对比焦点和话题焦点、无标记焦点和有标记焦点、绝对信息焦点和相对信息焦点、结构性焦点和语气性焦点、静态焦点和动态焦点、零焦点分类。本文主要从自然焦点、重音焦点两类来讨论焦点理论在少儿汉语言发展教育中的运用。
2. 1自然焦点、对比焦点和话题焦点。自然焦点在相关文献中又被称为常规焦点、非对比焦点、句尾焦点等,它是句子所传递的未知信息的核心、重心。一般认为,没有对比意味的焦点是自然焦点,与对比焦点相对。对比焦点是说话人出于对比目的而有意强调的信息。这类焦点是影响最大的焦点分类。提出这一分类的有张黎(1987)、方经民(1994)、方梅(1995)、刘丹青和徐烈炯(1998)等。
对于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的分类,其分类标准不一致:
张黎(1987)把重音分为自然重音和强调重音,以此作为分类的标准。方经民(1994)以全句的语调核心是落在句尾还是受到突出作为分类标准。方梅(1995)以句子的预设是“有X”或是“是A而非B”作为分类标准。刘丹青和徐烈炯(1998)以[+-突出]和[+-对比]两对功能特征作为标准把焦点分为三类,自然焦点:[+突出]、[-对比];对比焦点:[+突出]、[+对比];话题焦点:[-突出]、[+对比]。
刘丹青、徐烈炯(1998)还提出了话题焦点的概念,与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并列。话题焦点是以句外的某个话语成分或认知成分为背景,在本句中得到突出的焦点。一般认为话题是句首成分,与述题相对,焦点常在述题部分。话题焦点同时具有话题性和焦点性,并且常常用前置话题焦点标记“连”或后置焦点标记(提顿词)来凸显。
但是,潘建华(2000)认为不存在所谓的自然焦点和话题焦点,句子的焦点只有一种,即对比焦点。对比焦点通过语音和标记词两种手段来表现。当句子的话语意义超越字面意义时,句子的焦点是不存在的。即使句子的话语意义和字面意义相一致,如果句子传达的信息没有特别强调突出的部分,句子也没有焦点。顾刚(2001)认为句子的话题和焦点在一定语境有重合的投射。徐杰(2001)也指出“话题焦点”的[ - 突出]属性已经从根本否定了它的焦点属性即“相对重要”。
2.2结构性焦点和语气性焦点
这种分类认为汉语焦点有等级类别,分为句法结构、句类、语用三个层面。结构性焦点是由句法结构所显示的焦点,指主谓结构中的谓语部分、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状语、述宾结构中的宾语、述补结构中的补语等。语气性焦点,主要指句中的语调所形成的焦点,因不同的句类语调的各异,其焦点出现的位置也有一定差别。如陈述句中的焦点常在句末;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在口头上的形式是升调,书面上用“ ?”标识,属于语气性焦点;祈使句的重降式句调也是。同时他们还提出了口气性焦点的概念,主要指通过重音及副词等形式标记表现的焦点。可见口气性焦点就是对比焦点。提出这一分类的是范开泰和张亚军(2000)。
3.焦点的标记
语音标记主要指重音。重音是一种非线性的语法现象,而焦点是句子中一种非线性的语用功能,所以用重音标记焦点是一种一般并且有效的方式。重音根据所标记的焦点的性质不同而分为自然重音和对比重音。
3.1自然重音。根据韵律学总结出的普通重音规则,后重原则是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传统语法所认为的一般在句尾的语法重音就是自然重音。引入焦点理论后,研究者们一般认为自然重音即句尾重音,标识的是自然焦点,通常被认为是焦点的无标记形式。张黎(1987)还认为一些句法成分和有些副词在正常语调下带自然重音,以表示焦点所在。
3.2对比重音。一般认为对比重音相对于自然重音,是强制性的,用来标识对比焦点。传统语法中经常提到的与语法重音相对的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就是对比重音。焦点理论提出前,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重音在表达句子语用语义中的重要作用。赵元任先生(1968)还描写了对比重音(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的语音特征。对比重音是非线性的,位置自由。范开泰(1985) 指出,一个句子中的各种实词、甚至虚词都可带对比重音,如范开泰、张亚军(2000)举的例子:
a. ′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不是别人)
b. 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不是举着)
c. 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不是其他照明工具)
d. 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不是在跑)
关于对比重音的作用,方梅(1995)认为在口语里它把对比焦点成分从句子语流中凸显出来。范开泰(1985)、张黎(1987)等还认为它可以掩蔽句子的自然重音。
3.3语调。范开泰(1985)和温锁林(1996)等将重音称为语调中心。范开泰、张亚军(2000)认为句类的语调可以表示语气性焦点,并称句调是表达焦点的零形式。
4.焦点在少儿汉语言发展教育中的运用
少儿汉语言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答非所问”的现象。作者从汉语句子焦点的角度分析了少儿语言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句尾出现多余的词语或不应该占据焦点位置的词语。如:(1)一些地方的乡村小学很少说普通话的人。句(1)语义重心应该在“很少”上,应该说“一些地方的乡村小学说普通话的人很少”。
第二,句子的语义重心应该出现在补语位置上却误用在状语位置上。如:(2)要保护环境,首先别把垃圾在街上扔,别把污物在江里丢。
有时候,某些成分既可作补语,也可作状语。意义差别虽不是很大,但在语用上却很不相同。一般情况下,补语比状语更易成为句子焦点。所以句(2)应改为“……首先别把垃圾扔在街上,别把污物丢在江里”。
第三,不能将已知信息话题化。如:(3) 我对这个想法赞同。(4) 我上幼儿园以后,才知道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是有这么好的事情。说话时,话题经常要出现在句首,对话题的叙述要在句子的后面,句尾的实词常作为句子的焦点。否则,句子的焦点就会被掩盖或是淡化。句(3) 应该是“这个想法我赞同”,句(4) 应该是“我上幼儿园以后,才知道和小朋友一起玩是这么好的事情”。
第四,主谓倒置,导致焦点不明确。如: (5)手里拿了很多东西,一共也不过300元钱。我很高兴,今天很多收获。从句法角度说,这种错误是主谓倒置,由于这个错误,致使句子焦点不明确。句(5)最后应该是“今天收获很多”。
第五,不清楚疑问句的焦点位置,所以答非所问。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在“完成对话”的练习中。如:(6)A:你为什么攒钱? B :我用攒的钱请小朋友吃冰激凌。(7)A:小军的性格很孤僻,你跟他一起玩得怎么样? B :尽管他的性格很孤僻,但是说话很有意思。句(6)给出答句B,完成问句A。由于孩子不能清楚地理解B句的焦点是“请小朋友吃冰激凌”,是“干什么”的回答。应该将A句改成“你用攒的钱做什么了”或与之相似的答案。句(7) 是给出问句A ,让孩子写出答句B。A句焦点是“玩得怎么样”,而上例中出现了这种“问非所答”“答非所问”的情况。
面对目前高师成人音乐教育、尤其是西部音乐理论课程的实际教学状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识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确实感受到了对其进行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高师成人教育教学中音乐理论课程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师成人教育的学生来源与别不同,可以说是“职后教育”,大多数人来自于西部各地区的中、小学教学第一线。因而,学习音乐专业的不少人均有一定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有些学生还是当地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接受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制能力都远远超过同级的源的学生,同时,由于他们的音乐观念落后,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学生甚至存在着自我摸索出的严重乐感错误),加之感性思维的匾乏和对接受新事物、改换旧事物的能力不足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过程中的一定阻力;除此而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学成之后又是教育西部下一代人的教师,责任可谓重大。因此,针对他们的音乐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特殊性的、不能一概而论。进而,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应首先基于这一实情。
二、高师成人教育的音乐理论课程是音乐教育教学当中的重头戏
综观古今中外一切有音乐造诣的人或是有思想的习乐者,没有谁不经过先进而正确的音乐理论知识的长期、甚至终身的学习和熏陶。Www.133229.Com例如舒曼、李斯特、傅聪等等的大音乐家,他们不仅仅只是钢琴演奏大师,同时也是音乐理论、作曲和音乐评论集于一身的大学问家;许多音乐教育战线的老教师中(包括西部的教师)“‘一专多能”的也不乏其人。对于将要继续教育后代的西部“成教生”来讲,针对他们的实际状况和重大使命,使其接受并吸收广泛音乐理论知识的滋养用以提升全面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音乐理论能够为每个学习音乐的人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可以从思想上使某些技术性手段得以完善和系统化。
音乐理论课程的科目林林总总,是一个理论知识的巨大宝库。从最浅显的乐理到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各个方面都可以给予任何细节的理论依据。总体上讲,音乐理论课其课业量的覆盖面是广泛的。高师成人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音乐技巧的训练不是主要的,因为成人学生已经过了技巧训练的最佳时机—幼儿、少年时期,因此,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观念的重新定位及组合就相应的要成为学习重心:虽然他们的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不至于如上述的那样完备细致,但也应是涉及到其中的许多领域.差异只是在于数量的多少、程度的深浅而已否则,不符合成人教育的客观实际。
三、西部地区成人音乐教育的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
西部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落后地区,信息资源非常康乏。音乐教育如此,高师成人的音乐教育、音乐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更是如此。西部(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的共同点是: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较弱,思想不够活跃,这主要是地域条件限制的结果;同时,这些学生普遍优势是求知欲强,学习肯下苦功,比较踏实。西部地区不仅需要活跃的音乐氛围和土壤,更需要经过科学准确的理论指导的基层音乐师资。这些成人学生就是西部各个地、县、市(区)的能给予孩子们第一次音乐理念的关键的人—音乐教师,他们的音乐理念来自于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培训,因此对于他们的音乐理论知识素养的培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严肃。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环节的取舍、侧重都是很关键,措施的得当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否接受到最适合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而这又将影响到以后他们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认为西部高师成人音乐理论的课程改革应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音乐理论课程的涉猎面。形成有时代气息的理论课程体系
在以往的理论课程设置中,乐理、初级和声、曲式、小型乐队编配等理论课程是形成程式的,教材保守而单一,所涉及内容均为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中最原始的部分,并且完全占用了所有的教学时间,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事实上,这些理论知识是西方二、三百年以前的音乐事态(以’‘和声”最为典型),而且经典教材的选择面也很宽,并不仅限于多年来所采用的这些教材(在教学中,许多教材被证明是冗长和乏味的)。当今,西方音乐理论的发展及创作已是超越传统、迈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世界在发展,音乐作为上层建筑也已改天换地。因此,在集中而精练地学习传统理论知识之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加强到近现代西方理论知识体系及创作技法的了解、训练和掌握中去,应注意结合西部“成教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日后的工作环境,有取舍、分重点地进行。20世纪作曲技法、现代乐理、现代记谱法、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流行音乐和声技法方面的许多教材都是可以选择的。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时代的音乐脉搏,了解时代的音乐动态,也才能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二、改变音乐理论学习观念,努力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
学习观念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最终结果。有时候,观念的及时调整会避免理论学习的“走弯路”的情况,甚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观念错了,往往是南辕北辙、碌碌无为。西部高师成人教育中的音乐理论学习存在着较严重的认识和观念问题,需要在教学及课程改革中得到及时地调整。
目前音乐理论教育现状,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表现出一个观念:重视西学,轻视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我们所大量接触到的来自于本民族的音乐理论真是少之又少,几乎全部是被西方的理论体系所占据的。作为世界文化精华的西方体系固然是先进的和科学的,但是,中国人也亦应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理论体系—民族音乐理论体系,中国的民族乐理、汉族调式与和声、五声性调式和声等等优秀的民族理论知识板块急需要继承和发扬,至少,我们应该知道,中国人有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自成一体的音乐理论,有独特的理论框架下的创作原则。如果只完全学习西方理论体系,是不能够做到‘’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西部的高师成教音乐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大力加强此项项目的建设和挽救工作。
三、突出实践课程比例,加强素质课程质量,全面拓展学生能力
1 当代建构主义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而这一认知建构过程常常是通过参与共同的社会互动而完成的。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1 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2 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先天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教学时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3 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信息建构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来完成。
建构主义还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留学生纷纷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关于对外汉语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的制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3.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整个教学工作应立足学生、满足学生;全部教学活动应调动学生、依托学生。教学活动开始前,应明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国别、性格、学习目的、起点等。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充分分析教学对象,才能做到教学有针对性,才能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教学法的适用和学生平等参与的成分越来越突出,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则主要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激励和控制教学活动。
3.2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之二就是“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应该将汉语当作工具来教,而不应作为一种知识系统来教。随着语言教学对象对课程要求的提高,在教学中倡导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以及互相合作与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成为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作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3.3 结构——情境——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之三就是“结构——情境——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图片、录音、电视、投影、实物以及其它教学用具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 通过词汇、句型语言表达,把枯燥乏味的知识, 变为生动的活的语言,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快捷, 更透彻。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分为两种:模拟情境和想象情境。模拟情境主要指在课堂上准备一些道具,布置一个模拟环境,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的情景。想象情境主要指由教师规定情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参照条件进行单句练习或自己编对话的操练过程。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许多新的诠释,对当今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有广泛的影响。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强调学习与教学的中心是学习者而非指导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以及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些见解丰富和深化了学习理论的研究。同时,建构主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总的来看,建构主义理论对进一步推动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指导教育实践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徐子亮 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1.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
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1.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1.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
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