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统计学经典理论

统计学经典理论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6 09:31: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统计学经典理论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统计学经典理论

篇1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eaching difficulty of Bayesian statistics, we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of posterior distribution by comparing the Bayesian formula in classical statistical. Combining with case study and using mathematics softwar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deeply and calculate quickly. Through the importance of posterior distribution in Bayesian statistics, students could have deep experience in the future study. We should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nterest and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Bayesian statistics;Posterior distribution;Comparison method

贝叶斯统计是统计学专业中唯一一门非经典统计学的学科。英国学者贝叶斯的遗作《论有关机遇问题的求解》,提出了著名的贝叶斯公式和一种归纳推理方法,成为了贝叶斯学派的奠基石。之后,在Jeffreys、Good、Savage、Berger等学者的不断努力下,把贝叶斯方法在观点和理论上不断完善,并在工业、经济、管理等领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1]。目前,贝叶斯学派已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的统计学派,打破了经典统计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占据了统计学的半壁江山。

1 贝叶斯统计的特点和教学难点

贝叶斯统计是在与经典统计的争论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思想和观点是:总体分布中的未知参数可以看作随机变量;事件的概率除了用频率解释外,还可用个人经验和历史资料来获得,即承认主观概率;在经典统计所用的总体信息和样本信息外,还充分利用了抽样之前的信息―先验信息,并可根据先验信息获得先验分布。而这些观点在经典统计学看来都是不合理的。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中都在不知不觉的运用贝叶斯的思想解决问题。比如,医生在做手术之前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自己的经验估计手术成功的概率;免检产品的鉴定需要利用该产品以往的不合格品率的历史资料,若多次在零附近,且每隔一段时间抽查,仍保持该结果,则认定该产品为免检产品。这些实例都是在运用了先验信息后才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因此,若能充分利用先验信息,对于解决很多统计问题,无疑是非常有利且有效的。

然而正是由于贝叶斯统计独有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习惯于以往所学的经典统计的课程思路情况下,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定要深入浅出,运用实例,易于学生理解。将贝叶斯统计与经典统计比较讲授相关内容,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进入,循序渐进逐步认识贝叶斯方法和理论。

2 比较法引入后验分布定义,案例加深理解,数学软件辅助教学

后验分布的定义是贝叶斯统计中第一章课程的内容,学生刚刚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由经典统计中所熟悉的贝叶斯公式引入讲解,比较容易接受。另外通过实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更好理解定义。

2.1 贝叶斯公式

这就是概率统计中著名的贝叶斯公式,也叫逆概率公式[2]。我们可将事件B看作是试验结果,A1,A2,…,An看作是导致结果B的原因。则该公式表明了结果B发生条件下由第i个原因导致的概率。即执果索因[3]。

案例1

已知5%的男人和0.25%的女人是色盲,现随机挑选一人,检验为色盲,若男人和女人各占人数的一半,问此人是男人的概率。

设B为随机抽取一人为色盲,A为随机抽取一人为男人,A为随机抽取一人为女人。则P(A)=0.5,P(A)=0.5,且P(B|A)=0.05,P(B|A)=0.0025。故根据贝叶斯公式,有:

在贝叶斯公式中,结果B可认为是已经出现的样本数据x,发生结果的原因Ai可认为是未知的随机变量θ的取值。于是将贝叶斯公式推广可得到后验分布的离散形式定义。

2.2 后验分布的离散形式

设总体x服从分布密度p(x|θ),其中θ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为有限个或可列个。即θ=θi,i=1,2,…。θ的先验分布为π(θi)=P(θ=θi),i=1,2,…。样本的观察值为x=(x1,x2,…,xn),样本联合分布密度为,则θ的后验分布为:

将离散形式推广得到连续形式的后验分布定义。

2.3 后验分布的连续形式

2.若总体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则总体分布密度p(x|θ)改为分布列P(X=x|θ),后验分布的离散形式和连续形式就不难写出来了。

先验分布π(θ)反映了人们在抽样前对参数θ的认识,而后验分布π(θ|x)则是在获得了样本后,对参数θ的认识,是人们利用总体信息、样本信息(统称为抽样信息)对先验分布π(θ)的认识作调整的结果。

案例2

英国统计学家Savage(1961年)考察一个统计实验:一位常饮牛奶加茶的妇女声称,她能辨别先倒进杯子里的是茶还是牛奶。对此作了10次试验,结果她都说对了。

若不考虑该妇女的经验,则应认为每次她猜对的概率为0.5,则10次猜对的概率为0.510=0.0009766非常小,显然与实际不符,不合理。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经验,即先验信息。对该妇女的了解,认为有可能她每次猜对的概率为0.95。设θ为她每次猜对的概率,则取值为0.95或者0.5。

可见,抽样前后,对于猜中的概率θ=0.95的可能性从先验概率0.6变为后验概率0.9989,提高了很多,这主要是由于考虑了样本(10次全部猜对)的缘故。后验分布正是在样本参与下对参数θ的认知的改变,这个案例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后验分布的含义。在进行计算和分析过程中,如上述的后验概率计算,可以运用Matlab等数学软件辅助教学工具。适当安排数学实验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有关贝叶斯统计课程的数学软件的使用。

3 后验分布在贝叶斯统计中的地位及作用

后验分布是基于总体信息、样本信息和先验信息三种信息的综合结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在整个贝叶斯统计学中起着基石一样的作用。贝叶斯统计的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及预测等统计推断问题都是建立在后验分布基础之上进行的。而在后验分布引入损失函数之后,便构成了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基本框架。显然,后验分布在贝叶斯统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任何贝叶斯统计问题都离不开后验分布。因此,在学习该定义之初应使学生能够理解好,并灵活运用定义。在后续其他贝叶斯理论的讲授中应逐步加深对该定义的认识和应用。

4 结束语

贝叶斯统计课程是在统计学花海中的一支独秀。通过对后验分布定义的教学研究探索,我们可以将其方法推而广之,运用到贝叶斯统计中的其他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贝叶斯方法和思维方式都是与其他统计学科非常不同的。因此,可以在与熟知的经典统计学的对照中比较学习,深入浅出,列举实际案例,易于理解。通过案列的讲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当学生遇到某个问题时,若能不仅局限于经典统计方法,还能考虑到使用贝叶斯方法结合解决,也就具备了贝叶斯思想,那么该课程的开设便达到了目的。若能有部分同学有兴趣进一步拓宽贝叶斯方法的应用领域,深入研究学习,那么我国的贝叶斯统计研究就后继有人了。

【参考文献】

篇2

一、引言

经典统计学派和贝叶斯统计学派是在统计学的历史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两大主要学派。贝叶斯方法是由英国学者Bayes在其论文中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和经典学派的争论中逐渐发展起来,目前被越来越多的统计工作者所研究和广泛应用。经典统计在发展成熟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而不少学者对两个统计学派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二者在其基本思想以及统计推断时不尽相同,与此同时,二者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正确理解这些不同,对于我们今后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对这两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作了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及缺点,并说明了他们在用于统计推断时表现的差别,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两种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二、基本思想的对比

1.区别一

经典统计学认为概率必须符合科学的要求,是“客观的”,这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之后的频率去解释,而不能主观臆断。而贝叶斯统计认为一些事件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去获得是不现实的,而我们可以根据对此事件的了解和积累的经验做出此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判断。

2.区别二

经典学派很注重利用已经出现的样本观察值,没观察到的样本不予考虑。贝叶斯学派很注重先验信息的收集、挖掘和加工,使他们数量化成先验分布,参加到统计推断中,以此提高统计推断的质量。

3.区别三

经典统计中把样本看作来自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总体,而总体中的参数是普通的未知变量;相反,贝叶斯统计把任何一个未知的参数都看作是随机变量,都有不确定性,用一个概率分布去描述这个未知的参数,在统计推断中只利用已经出现的数据,即样本信息,这就是贝叶斯统计中的“条件观点”。

4.区别四

经典统计学派判断方法是让检验统计量与临界值进行比较。贝叶斯的判断方法是在获得后验分布之后,可分别计算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的后验概率。

5.总结

贝叶斯统计学派与经典统计学派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分歧但是它们最根本的分歧是:第一,是否利用先验信息。由于产品的设计、生产都有一定的继承性,这样就存在许多相关产品的信息以及先验信息可以利用,贝叶斯统计学派认为利用这些先验信息不仅可以减少样本容量,而且在很多情况还可以提高统计精度;而经典统计学派忽略了这些信息。第二,是否将参数e看成随机变量。贝叶斯统计学派的最基本的观点是任一未知量e都可以看成随机变量,可以用一个概率分布去描述,这个分布就是先验分布。因为任一未知量都具有不确定性,而在表述不确定性时,概率与概率分布是最好的语言;相反,经典统计学派却把未知量e就简单看成一个未知参数,来对它进行统计推断。

三、两种统计方法的优缺点

1.贝叶斯统计的优点与缺点

贝叶斯统计以从经验中学习为目标,将历史信息与样本似然函数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套比经典统计更加灵活,更加直观,更加易于理解的统计方法,在计量模型中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小样本的情况下,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可以有比经典统计更加精确的结果;其次,在用贝叶斯后验分布进行推断后,可以将第一类、第二类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考虑在内,因而比经典统计更加实用;另外,在处理多余参数的问题上,贝叶斯统计可以直接在后验密度中将多余的参数积分掉,这又比经典统计方法方便得多。

贝叶斯统计在很多方面比经典统计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仍然有许多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约和阻碍着它的发展。例如,先验分布的确定是近几十年来研究的主要问题;其次,我们一般只知道后验分布的核,计算后验密度函数的推导与计算具有非常大的难度,也没有可以广泛应用各种模型的软件和程序。

2.经典统计的优点及缺点

经典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根基,有着它自身所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它用于推断过程的数据是样本数据,排除经常很难量化的先验知识。其次,它对于方法的评估有一系列的准则。只要可能,就能找到最优方法。

但与此同时,它的缺点也比较显著:首先,在小样本的情况下,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没有贝叶斯的结果精确;其次,它不能将第一类、第二类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考虑在内;最后,在处理多余参数的问题上,没有贝叶斯统计方法方便。

3.总结

贝叶斯统计学派与经典统计学派虽然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各有优缺点,各有其适用的范围,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获得一种更适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得出的结论在形式上是相同的。

四、两种统计方法在统计推断时的差别

1.在点估计与区间估计方面的区别

贝叶斯定理是贝叶斯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函数p(x|θ)集中了总体信息和样本信息,被称为似然函数,它是未知参数θ的函数。在经典统计中同样承认似然函数,在这一点的理解上,经典学派和贝叶斯学派的观点是一样的。我们强调似然函数是θ的函数,而样本x在似然函数中是一组观察值,使似然函数值达到最大的θ值有比其他θ值更大的说服力,此θ值即为经典统计中的最大似然估计而我们可以证明,在贝叶斯统计中,当在“无信息”的条件下,θ的最大后验估计就是经典统计中的最大似然估计。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经典统计中的最大似然估计是贝叶斯统计中的最大后验估计的特例。而在贝叶斯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有合理的先验信息时,贝叶斯统计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以达到更好的估计效果。

在置信区间的解释和处理上,贝叶斯统计具有含意清晰,处理方便的特点,而经典统计则经常被统计工作者所误用而受到批评。

2.在假设检验方面的区别

经典统计学中,因参数被认为是常数,因而不存在H0和H1的概率大小,其判定标准是若H0为真时,小概率事件发生,则拒绝原假设H0。即判定的是P(x|H0为真),x是样本向量。而在贝叶斯统计中,可以直接求得在样本X给定的条件下,参数的后验概率,因而得出H0和H1和后验概率,即判定的是P(H0为真| x)和P(H0为假|x)。这是两种检验方法间的根本区别。

在贝叶斯统计的检验中,先验信息的分布和参数的变化可以引起拒绝域的变化,而贝叶斯统计在后验均值估计中的最基本特征是伸缩性。

贝叶斯统计在检验问题中的一个优势在于多重检验问题,这是经典统计所办不到的。例如:在一次企业对两种生产方法的比较检验中,我们将假设设为:H0:θ=0;H1:θ0,H0表示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别,H1表示方法一优于方法二,H2表示方法二优于方法一。贝叶斯统计在后验概率中计算H1和H2的概率,而经典统计方法则很难去处理此类

问题。

五、实例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对两种思想进行一些比较。例:以随机变量θ代表某人群中个体的智商真值,θ i为第i个个体的智商真值,随机变量Xi代表第i个个体的智商测验得分,若该人群的期望智商为υ,则第i个个体在一次智商测验中的得分可以表示为:Xij=υ+ei+eij其中ei为第i个个体的自然变异,eij为第i个个体第j次测量的测量误差。根据以往积累的资料,已知在某年龄的儿童的智商真值θ~N(100,225),个体智商测验得分x~N(θ*,100)。现在一名该年龄的儿童智商测验得分为115,问:(1)该儿童智商真值是否高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2)若取θ*在(a,b)为正常,问该儿童智商是否属于正常?

1.用经典统计方法解答

对第一问,建立检验问题:H0:θ*100,按照经典统计学方法,若取。α=0.05,则拒绝域为{x:x>=116.45}尚不能认为该儿童智商高于平均水平。

对第二问,经典方法需要进行两次分别针对a、b的单侧检验。过程与第一问相似,这里不再叙述。

2.用贝叶斯方法解答

在贝叶斯学派中,当θ i未知时,将其看作随机变量,与0具有相同的分布,这是贝叶斯学派与经典学派的一个重大区别。根据贝叶斯理论,θ的先验分布是N(100,225),测验结果x*~N(0,100),儿童智商的后验分布为正态分布N(110.38,69.23)。

对第一问,同样设H0:0‘100,查正态分布表可以得到P(H0lX=115)=0,106,P(H1lx=115)=0,894,根据风险最小原则拒绝H0,接受H1。

对第二问,设H0:a

由此可以看出:按贝叶斯的观点,多重假设检验的情形并不比两个假设的检验更困难,因为它只需要多算几个后验概率即可;它同时利用了样本和

篇3

关键词:

大数据;统计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大数据具有以下的鲜明特点:第一个特征是数据量大。第二个特征是数据类型繁多,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个特征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第四个特征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统计学专业是与数据分析处理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统计学专业已不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爆发式增长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对统计学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相关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二、统计学专业改革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如果说以往的统计学专业是以培养简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那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不仅仅需要会应用基础统计知识处理相关领域的问题的单一的应用型人才,而是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学专业的人才除了应该具备基础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之外,还应该了解相关应用领域的背景知识,而且应具备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大,总类繁多,时效性高等发展特点。因此,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重新作出调整,应该以培养全新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为新的目标。

(二)课程设置的调整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随之而来的就是应该对不再适应时展要求的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首先,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与以往的经典分析方法有很大不同,以往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在抽样基础之上,而大数据时代信息处理迅速,信息获得途径广泛,而且信息价值密度低,这就要求数据处理时,可以以全体作为样本,而不是进行抽样;分析时必须考虑所有数据而不是剔除所谓的异常数据。因此,以往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已不再适应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必须适当的调整经典分析方法的课程设置,增加新的适用于大数据分析的课程。其次,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所有的统计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因此,在课程安排时,应注意计算机相关课程的适当增加。基于上述原因,可以考虑增加如下课程:机器学习,模拟算法,数据挖掘,R语言软件分析等课程,同时适当降低传统分析方法课程的学时比重。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对相关应用领域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可适当增设与应用领域相关的通识课程。

(三)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课堂教学,掌握书本经典理论为主。虽然,传统教学手段有着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等诸多优点,但是同时也存才学生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缺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统计学专业自身具有鲜明的应用专业特点。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显然不再适合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手段日益丰富多彩,为传统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人才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在传统教学外,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引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全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为以后使用大数据时代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通常是采用书面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随着时代的发着,单纯的笔试评价不足以衡量学生的全面能力,最后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的出现。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需求,必须对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评价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应用相关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增加平时的考核力度,增加实践项目的考核,通过布置适当的项目论文,采用答辩的形式,以锻炼学生适应以后工作,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传统教学评价体系通常是单方面的,只有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采取双向教学评价体系,如:增加学生对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以及教师间同行间的评价体系等。

篇4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经管类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领会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本科层次的院校,经济类各专业也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教材选择不当,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过多等问题,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的基础不扎实,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差。众多因素结合使得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基于这种状况,改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迫在眉睫。

一、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安排不恰当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一体的经济学课程。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以及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因此在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之前,必须开设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课程。但是因为教学体系安排的缘故,有些经济学专业在同一学期安排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时候并没有足够的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另外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知识较差,讲授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老师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讲解的知识内容过少以及过于简单。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缺乏足够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材选择不合理

当前国内大部分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强调理论方法和数学推导,课本内容注重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理论介绍,对如何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说明甚少。另外虽然国外的计量经济学书籍内容体系完整,案例资料丰富,但是考虑到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课时较少,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因此并不适合作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三)教学内容设置不恰当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包括经典计量学知识和现代计量经济学知识,经典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主要以回归分析为主,现代计量经济学知识包括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和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等。独立学院教师上课时选择的教学内容偏少,只包含回归分析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不涉及任何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使得学生对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基本一无所知,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讲授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对一些理论进行板书推导。在这个过程中缺乏良性的师生互动,课堂的气氛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学生开小差,玩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学的效果普遍较差。

(五)考核方式不全面

目前独立学院教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较为简单,期末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或者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或者60%。这样的考核方式单一,不全面。同时期末考试的试题主要是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很难综合考察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最终得出的成绩很难综合评价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整体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独立学院计量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根据当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对应的建议:

(一)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时间上,计量经济学适合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开设。课程上,提前安排微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上,讲授这些课程的教师在讲解这些基础理论课程时,既要强调理论性,也要强调应用性,以帮助学生更快形成对经济学整体内容体系的认识,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计量计量经济学打下良好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

(二)合理选择教材

一本优秀的教材是学好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教材选择不恰当,会大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情况,一般不适合于选择国外的经典的计量经济学书籍作为教材。一般来说选择一些国内的专家编写,逻辑结构比较完整,应用资料相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书籍作为教材比较合适。比如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庞皓编写的《计量经济学》。该教材逻辑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案例详实,浅显易懂,很适合作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三)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计量经济学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即包括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也包括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教师在选择的教学内容不能过少,结合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较差的情况,可以以经典的回归分析的知识内容为主,辅以时间序列分析。在讲授内容的时候,以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为主,理论的证明推导为辅。讲授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应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程内容讲授中,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课件展示主体的教学内容,板书展示理论的演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多采取案例教学和提问教学。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关心的,并且了解的案例材料;讲解中注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框架体系。同时可以增加小组课程论文,并要求每组学生上讲台把自己组所做的论文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听。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提问,并给与提问的学生适当的考核加分。

(五)创新考核方式

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校,那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也应该以这个大方向为基准,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出勤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其他的考核方式,首先,增加随堂作业,并规定完成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积极性。第二,增加小组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个实际的经济问题,考核学生对应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

参考文献

[1]庞浩主编.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2014.

篇5

doi:10.14033/ki.cfmr.2016.32.0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118-0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eatment of Alginate Wound Accessories and Carbohydrate Wound Accessories in Wound Infection after Appendectomy/MU Te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32):118-119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Alginate Wound Accessories and Carbohydrate Wound Accessories in the treatment of wound infection after appendectomy.Method: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158 patients with incision infection who were from our hospital from 2011 to 2015.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ne group using Alginate Wound Accessories,the other one using Carbohydrate Wound Accessories.Then compare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for the group of Alginate Wound Accessories was (22.3±1.5)d,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for the group of Carbohydrate Wound Accessories (19.2±1.1)d,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P

【Key words】 Wound infection; Alginate Wound Accessories; Carbohydrate Wound Accessories

First-author’s address:North Hospital of Beijing Fengtai Hospital,Beijing 100071,China

急性@尾炎是外科常见腹腔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为腹腔内感染性疾病,切口以Ⅱ、Ⅲ类切口为主,其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是针对阑尾切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随着伤口敷料的不断发展,目前应用于伤口感染的敷料层出不穷。本文针对藻酸盐敷料及糖类敷料在阑尾切除术后伤口感染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5年行经典的阑尾切除术,即经右下腹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后3~5 d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158例,男80例,女78例。随机分为藻酸盐敷料组和糖类敷料组,各79例。藻酸盐敷料组男40例,女39例,年龄5~70岁,平均(45.2±3.1)岁。糖类敷料组男40例,女39例。年龄5~70岁,平均(16.3±2.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藻酸盐敷料组采用藻酸盐敷料,具体方法为:采用经典换药方法,伤口开放处应用藻酸盐敷料填塞。糖类敷料组采用糖类敷料,具体方法为:同样采用经典换药方法,但伤口开放处应用糖类敷料填塞。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 13.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糖类敷料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2.3±1.5)d,藻酸盐敷料组为(19.2±1.1)d,两组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Winter博士早在1962年已明确了湿润伤口愈合理论[1],现今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的指引下,伤口敷料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患者伤口出现红肿渗出后,予以拆除缝线开放伤口,换药方法均应用传统消毒方法并结合湿润伤口愈合理论。首先应用碘酊以伤口为中心,半径5 cm范围进行消毒后,应用酒精脱碘。换药者均为研究者本人,遂排除了不同换药者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按照分组不同,对研究对象开放伤口处理方法分别为:应用藻酸盐敷料及糖类敷料进行填塞,外敷料均采用医用纱布。藻酸盐敷料为常用的湿性敷料之一,兼顾高吸收性、止血功能、帮助伤口愈合等优点[2]。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藻酸盐辅料与伤口渗液结合,形成水合物(性状接近凝胶状),可以结合自身重量20倍的水分[3],其在结合水分的同事体积明显增大,相当于在创面上覆盖了一层柔软、富含水分、胶体样物质,可起到隔离伤口的作用,加快新生微血管增生速度,同时保持创面水分含量,增加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加快表皮细胞增值、加快创面愈合[4]。另外,其与渗液结合的同事可释放钙离子,其具有一定止血功能[5]。糖类敷料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机制为:高渗作用:在吸收伤口渗液的同事致使细菌缺水而自溶[6];酸性作用:可使伤口环境保持在弱酸酸性[7];过氧化作用:葡萄糖氧化酶,可放出过氧化氢[8]。高渗透作用可以诱导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使其积聚于伤口处,其起到抗炎作用[6]。糖与水结合后产生粘性,粘可连脱落组织,但对正常组织毫无损伤。糖可于伤口内生成糖蛋白及蛋白聚糖等物质,能够加快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组织愈合。高渗性,使小血管扩张,促进局部组织吸收营养[8]。本次研究所应用的糖类敷料均为,经50%葡萄糖溶液浸泡过的纱布。

通^对两组患者分别应用藻酸盐及糖类敷料对伤口分别进行换药治疗。应用藻酸盐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大于应用糖类敷料的患者。这说明糖类敷料对于阑尾术后感染伤口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藻酸盐。这可能源于糖类敷料在满足湿性愈合理论的同时,兼顾有抗菌、抗炎、清理坏死组织、加快组织愈合等作用。而藻酸盐敷料仅有吸收渗出、隔绝伤口、止血作用。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糖类敷料成本,远远低于藻酸盐敷料,所以糖类敷料既兼顾疗效,同时又降低了医疗成本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Winter G D.Formation of the scab and the rate of epithelization of superfic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the young domestic pig[J].Nature,1962,193(20):293-294.

[2]李建全,陶荣,王欢,等.海藻酸医用敷料的制备与开发[J].非织造 布,2013,21(6):92-94.

[3]林晓华,黄宗海,俞金龙.海藻酸纤维的研究发展及生物医学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2):2218-2224.

[4] Lee K Y,Mooneya D J.Alginate:Propertiesandbiomedicalapplications[J].Prog Polym Sci,2012,37(1):106-126.

[5]王清华,钟文菲,何盟.藻酸盐敷料的临床应用:与传统材料特征 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533-536.

[6] Mphande A N G,Killow C,Phalira S,et al.Effect of honey and sugar dressing on wound healing[J].J Wound Care,2007,16(7):317-319.

篇6

一、引言

自Markowitz(1952,1991)中提出,关于投资组合的选择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众所周知,任何投资组合的选择都是基于资产价格或收益的不确定性,Markowitz关于投资组合选择的研究主要是在期望效用理论和收益—风险分析的规范性框架下进行的。然而, 由于投资者的具体情况(对待不确定性、风险的态度)不同、投资对象的特点不同、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或非对称性,不可能存在普遍适用的投资组合或者投资组合的策略。譬如,均值—方差模型方法,杨奇志(2009)的方法,仅适合于投资对象的收益率服从联合正态分布或者投资者具有二次函数的效用的情形;均值—绝对差模型,均值—方距模型,均值—损失概率模型,bonafide风险度量模型都是从人们对待风险的不同认识考虑按照期望效用理论采用收益—风险分析范式提出的,也仅适用于具有相应的效用函数形式的投资者。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波动较大,李延刚(2008)指出,股票投资易受人为操控等太多不确定影响,而股票指数相对更客观。因此,本文利用应用随机过程中泊松过程,借鉴李蔬君(2009)的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经典理论分析和心理面分析四者结合起来对股票指数未来走向进行分析,视证券价格的波动为动态的泊松过程(正态分布),利用了区间估计的方法,对单个证券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证券价格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一个证券市场的投资组合模型,判断证券市场中长期的总体走势方向,为证券投资者买卖决策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理论分析和证券选择

(一)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学是统计学的数学基础,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统计学,为各种应用统计学提供理论支持。它研究怎样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数学分支。泊松分布是1837年由法国数学家泊松(Poisson S.D. 1781-1840)首次提出的。定义1泊松分布的概率分布列是P(x=k)=■e-?姿 k=0,1,2,…,其中参数?姿>0,记为X~P(?姿)。定义2设?兹是总体的一个参数,其参数空间为?专,x1,…,xn是来自该总体的样本,对给定的一个α(0

篇7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到结论的科学。在政府部门、学术领域、日常生活、公司或者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都会用到统计[1],它是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数学、经济学、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应用四个方面有机结合,需要数学作为统计分析理论的基础,经济学作为背景,统计方法作为手段,利用计算机软件应用实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基于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学生普遍感觉复杂难懂。复杂难懂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理论较为难懂,听不明白;二是听得明白,但是不知道有什么用;三是听得懂,题也会做,但实际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从高校实际情况来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移动设备终端在学生手中已经随处可见,移动终端已经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硬件要求,移动互联网进入课堂成为一种趋势[2]。本文将谈谈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提高统计学教学的效率。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提出关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想法。

一、基础理论部分教学,让学生听得懂

统计学课程的理论部分会涉及很多数学公式和复杂的运算,对于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生来说,由于其专业课程要求,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扎实,他们对理论部分的学习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这一部分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教学手段。对于概念性的文字,图形,例子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教师充分利用色彩、图形,声音等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充满活力。而对于公式的推导及运算则用投影幕布旁边的黑板加板书进行说明。板书可以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思维推导数学公式及步骤计算,在板书的同时,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掌握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3]。这样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板书的优点增强教学效果。在课后,关于教学内容的复习,教师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给学生补充分享知识,解答疑难,针对课堂内容的重难点制作成5至15分钟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线浏览、下载。这样“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方便学生查找学习,节省时间,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基于移动互联网建立QQ群、微信群等进行实时远程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答疑不再局限于“面对面”;学生也可以将有疑惑的问题及时拍下图片,发送给老师及时解答,提高复习效率。

二、案例部分教学,让学生知道有用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科学,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是统计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学习的理论部分和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4],让学生学以致用。案例部分教学采取多媒体展示的教学手段,用PPT呈现案例,以及具体演示统计软件如何实现分析数据的过程。教师所选的案例要紧密结合所教学生的专业,做到经典例题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知识点和相关问题相结合,使得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经典例题可以让学生加快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实际的案例应用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统计学的用处,让学生对统计学更有信心、更有兴趣,从而学习起来更主动。针对一些特别的或者热点的案例,还可以制作出5至15分钟的“专题实例讲解”视频,通过移动客户端与学生分享交流,感受到统计学的“无所不在”。如一段关于“统计学在汽车销售中的应用”,讲解销售人员如何根据以往销售得到的用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准确定位不同年龄、性别、收入的客户人群不同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汽车的销售量和对不同客户的服务质量。

三、实践部分教学,让学生知道怎么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统计学应解决的实际问题之后,若不着手实践活动,当他们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不知如何解决。只有多开展一些统计学的科研活动,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他们在今后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5]。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如就大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做市场调查,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调查方案与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师具体指导他们如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得出结论,然后撰写出高质量的调查分析报告。实践教学中,如何利用有效渠道获取有效数据是应用的难点之一。现如今的手机客户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如果将信息推送和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就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如“基于网红营销方式对大学生群体购买力影响分析———以桂林高校为例”这一类型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大学生,则可以以大学生所在地区为例,展开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进行抽样后,网络问卷可以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媒介上进行推送。相比较于单纯地发放纸质问卷,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要更节省人力、物力,得到的数据同样具有合理性。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合理地将移动互联网融入课程教学必将提高教学效率。在未来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模式上更多地改革和创新。本文提出了关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想法,以后要更进一步地创新教学手段,探索更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作者:刘艳萍 戢伟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2]郑玮.“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2):130-132.

篇8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449-02

何谓“个案”?个案即是前辈医学家终其毕生临床诊治经验,认为非常有保存价值的诊治案例,流传给下一代医家的经典治验。它的内涵是:第一,它源于临床,具有完整的真实性;第二,亲身体验,全身心投入的治疗案例;第三,具有经典的临床指导意义,对后人有启示性示范;第四,具有个性化治疗,理法方药通盘设计的套路:第五,凡经典“个案”均包涵有类、证、病、机、治、法、方、药的整体辨证思维内涵,对后辈有振耳发聩般的指南作用,如一代巨匠叶天士医案即是。

纵观有文字记载近两千年医学史料,上自司马迁中记载的“个案”,中到明代江的《名医类案》,清代魏之砺的《续名医类案》,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近到现代的余瀛鳌《现代名中医类案选》,再看今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的《中医临床家颜德馨临床精华》。都是以“个案”的记载形式作为历史病案流传范式的。如果把“个案”否定了,剔除到“科学”之外,那就从千百年宏观医学史上否定了中医的科学价值体系。认为中医“个案”不科学的另一种理由是“个案”不能重复,仅仅是个人的偶然性的治疗经验,与此相比建立在医学统计学基础上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设计研究结果有很强的可信性和应用价值。初一听,这是不可质疑的科学比较,中医注重“个案”示范,西医强调“群案”统计分析;“个案”不可重复,“群案”可以重复,似乎无理可驳。

但是让我们仔细分析,全盘审视联想,纵观中医千百年“个案”记载史,这其中定有它的秘诀,潜藏着一种隐态的、让人一时难以识透的公理性定律。

中医千百年来一贯注重“个案”,是建立在整体审证求因、辨证基础上的。“个案”表面上看是针对个别患者治疗经验记录,其实,这初看是“个别性”的治疗案例中潜藏着非个别性,具有“类、证、病、机、治、法、方、药”整体示范启示作用的一般普适性指导原理。“智者求同,愚者察异”,中医高层医学哲理是“智者求同”,求同必然要寻找具有普适性原理的治疗规律,这一求同规律的发现必然是在临床第一线上的亲历验证。“个案”中寓藏着求“同”的普适性指导性示范机理,这才是中医流传千年不衰的真理。“个案”是“大病案群流”的科学内涵。清代杭州医家魏之发明了一贯煎方剂。魏氏发明一贯煎并非运用群案统计学,而是建立在无数个“个案”的亲身验证上,在积累了长期的临床治疗经验的某一时刻,内心突然涌现出“肝体阴而用阳”。历代治疗肝病虽然有肝病传脾,当先实脾的机理,但大多是注重在健脾、理气、疏泄,升左用阳的思路上,忽略了肝“体阴”这一本质属性机理。只有悟出了顾护肝“体阴”这一病理,才是辨治慢性肝病的关键,从而组建了一贯煎六味药对的经典方剂。同样李东垣在发明了补中益气汤之前也是在临床第一线上反复地碰到一个个中气不足脾气下陷,清阳不升,纳谷不馨,便溏烦热的无数个“个案”,运用补中益气汤所组建的药对,治愈了无数个“个案”病例。在某年某月某一天,某一时刻,突然内心涌“悟”出了,凡是证属中央者“土”,脾气下陷的患者均可运用补中益气法得以调治中焦气虚证的杰出科学理念。

《金匮要略》的小半夏汤治支饮呕吐仅用两味药,从单体生半夏到炮制半夏,再与生姜配伍成最简单的复方。它的形成是建立在无数古代医家针对无数呕家,口渴反不欲饮“个案”的亲临躬行,在临床反复试错纠偏过程中,审证求因得以完善的“个案”。有人研究,仅从小半夏汤剂到二陈汤的演化过程,就经历了1千年左右,不要说古人亲口尝试生半夏,不知献出多少条生命才得以形成。从单味生半夏到制半夏,小半夏汤经历了多少年?再从二陈汤到温胆汤,十味温胆汤,蒲辅周加减温胆汤经历了多少“个案”岁月?同样,北宋的钱乙在承传《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创立了六味地黄丸,也是他在无数年临床“个案”辨治中,历经无数试错、纠偏法“个案”验证上得以完善的。

篇9

中图分类号:O 20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13(2011)06-0486-04

The Bayesian Estimation Question for Binomial Distribution Parameter under Scale Squared Error Loss

TAN Ling,SUN Kun,LI Jinyu

(School of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inomial distribution given the sample size n is in the scale squared error loss function, and the binomial conjugate prior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is used to discuss the Bayesian estimation. It obtains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of Bayesian estimation allowed for the parameter, and giv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multi-layered Bayesian estimation.

Key words: binomial distribution; scale squared error loss function; Bayesian estimation; multi-layered Bayesian estimation

1 预备知识

Bayes分析是英国学者Bayes首次提出的,在20世纪后半叶发展迅速,它与经典统计学的差别在于是否使用先验信息.经典统计学只利用样本信息,而Bayes分析把先验信息和样本信息结合起来用于推断中,形成非决策的分析,统计方法是建立在先验信息上的,因此用Bayes方法对参数的估计比经典统计学对参数的估计更准确.

二项分布是成败型试验中常遇到的分布之一,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二项分布来描述,如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主要用于解决含有机遇性质的问题.在寿命保险问题中,应用二项分布原理研究在一定的时期里参保人员的死亡人数、保险公司的利润问题以及保费问题.此外,婴儿的出生率、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发生车祸的概率分布问题都属于二项分布.所以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对二项分布进行了很多研究,宋立新[2]在刻度平方误差下研究了Poisson分布参数的Bayes估计.韦程东[3]在对称损失下研究二项分布参数的Bayes估计、多层Bayes估计、E-Bayes估计,并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3者之间的优良性,本文在刻度平方误差损失函数下求出参数θ的Bayes估计,多层Bayes估计,并证明该参数的Bayes估计的估计量在k满足一定条件下是可容许的.

设事件A出现的概率为θ0≤θ≤1,在n次独立实验中,A出现k次k=0,1,…,n的概率为fxθ=nxθx1-θn-x.如何根据试验数据x1,x2,…,xn来对未知参数θ作估计,经典方法是根据现实样本X1,X2,…,Xn对θ作出估计.Bayes方法是把θ看作随机变量,赋予它一个先验分布πθ,结合现实样本,应用Bayes公式来对θ作估计.

定义1 设随机变量X服从密度函数为fxθ的分布,其中θ为参数,如果δ为θ的参数空间中的一个估计,则刻度平方误差损失函数为[1]

Lkθ,δ=θ-δ2θk,(1)

其中k为非负整数.可知这个损失函数关于δ是严格凸的,且在δ=θ处取得唯一的最小值.

2 参数θ的Bayes估计

设X1,X2,…,Xn是容量为n的简单随机样本,x1,x2,…,xn为X1,X2,…,Xn的实现值,由fxθ=nxθx1-θn-x得X1,X2,…,Xn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fx1,x2,…,xnθ=∏ni=1nxiθxi1-θn-xi=∏ni=1nxiθ1-θT1-θn2, (2)

其中T=∑ni=1xi,参数θ的共轭分布为Beta分布记为βa,b,a>0,b>0.

为了得到参数θ在给定先验分布下的Bayes估计,先给出一个引理.

引理1 在刻度平方误差损失函数(1)下,对于θ的任一先验分布πθ,θ的Bayes估计为

δx=Eθ1-kxEθ-kx ,(3)

若δx的Bayes风险有限,则它还是唯一的Bayes估计.

参考文献:

[1]莱曼. 点估计理论[M].2版.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2]宋立新, 陈永胜, 许俊美. 刻度平方误差下Poisson分布参数的Bayes估计[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8, 34(5):152-154.

[3]韦程东, 韦师, 陈志强. 对称损失下二项分布参数的Bayes估计问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3(3):367-372.

[4]范金城, 吴可法. 统计推断引导[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周燕燕. 二项分布可靠度的Bayes估计[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1(4):50-53.

[6]夏开萍. Poisson分布的几种置信区间的比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9(3) : 27-29.

[7]左艳芳,刘伟. 非线性再生散度模型两种估计方法的比较[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7(4):320-323.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目前在本科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大都沿用传统方式,即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学生的主动投入和实践技能培训。这种模式对于传统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弊端尚不明显,然而对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就显得很不适宜。随着经济和管理现象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目前以讲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必须加以改革。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以下简称西财行知学院)统计学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质,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统计数据搜集、加工、整理、传输与分析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是继西财行知学院统计学专业开设《统计学》、《抽样调查》、《市场营销学》、《多元统计分析》、《市场预测与决策》、《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教学实践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目的主要是运用上述课程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市场调查、市场分析、以及市场研究,是我院统计学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之一。

二、现有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实际缺陷。目前在西财行知学院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的教学是沿用传统方式,即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学生的主动投入和实践技能培训。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弊端尚不明显,然而对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课显得很不适宜。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方法手段缺乏灵活性,重视理论灌输,轻视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为书面知识,忽视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没有围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进行教学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方面效果欠佳,不仅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学习精神的激发,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对目前以讲授为主导的实践课程教学培养模式加以改革。

(二)考核方式单一。学院现有的市场调查实务的成绩评定为平时作业占30%与闭卷考试占7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学生需要靠死记硬背,而学院则以成绩定学生的优劣,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市场需要。市场调查已逐渐成为各类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主要工具。市场经济越发展,竞争越激烈,市场信息就越重要。传统的海量市场调查数据大都是人工整理的,工作量大,准确性差,工作效率低下。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市场调查实务》引入计算机技术后,其分析计算能力将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市场调查发展很快,涌现出大批从事市场调查、咨询的专业性机构。这些调查企业对专业的市场调查人才需求也是很庞大的,如何培养专业的市场调查人员是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前,也是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的主要目标。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本文试图研究适合西财行知学院统计学专业学生学习《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技能,达到培养统计学专业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具体从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及成绩评定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改革与探索。

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根据统计学专业的先修课程及市场调查能力的需求对传统学科内容进行了取舍,并且对不同的调查能力有所侧重。第二,课时的安排方面,将原有的纯理论课时分配成“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的模式。第三,对《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和探索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市场调查的流程和技巧,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调查中。第四,试图设计出一套公平、公正、合理、可行的课程考试方式。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调整课程时间安排。在教学体系安排方面将市场调查实务课程安排在《统计学》、《抽样调查》、《市场营销学》、《多元统计分析》、《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之后,为学生学习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多年教学,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未先行修学《市场营销学》、《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导致教师的授课难度加大,教学效果降低,因此学院对学生开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应该有一条刚性规定,即先学习《统计学》、《抽样调查》、《市场营销学》、《多元统计分析》、《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再学习《市场调查实务》。

目前学院将《市场调查实务》课程安排在本科教学阶段的第七学期,这个时间段刚好是大四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重要事情的关键期,对于此学期的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议学院尽量将时间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之前或者第六学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教学质量。

(二)整合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调整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的调整。(1)在调查内容方面,侧重于消费者行为及态度调查,淡化其他内容甚至可以省略。(2)在调查方法方面,加强一手资料调查方法的运用能力训练、加强定性调查方法深度访谈的运用能力训练、加强观察调查方法运用能力训练。(3)在抽样方法方面,因为先修的抽样调查课程对各类抽样方法做了详细的学习,该部分内容可以略去。(4)调查流程方面,侧重对拟定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能力培养,并增加学生对实地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实践教学环节。(5)数据分析方面,侧重将SPSS数据分析软件,R软件等引入教学,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

2.教学内容次序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次序完全可以遵循市场调查项目开展的工作流程展开,打破传统按知识体系的章节结构开展教学的模式。根据调查主题将工作流程可以拆分成六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开始每个阶段任务之前,教师先提出任务的要求,由学生去探索完成。完成后学生展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并补充必要的知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然后再展示成果,教师再进行点评。这样反复几次后,学生对相关知识印象深刻,并且相关能力得到重复训练。

3.整合课程内容,压缩课堂学时,增加实践指导。根据实际授课经验,即使不考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采用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授课,要在18课时内将“市场调查”部分的全部原理、方法、技巧等知识讲述清楚也是有一定时间压力的,更何况在“实践能力训练”的教育理念下,还必须抽出部分时间加强学生在课程实践环节的培养,这就使课时压力进一步加大。初步的构想是将原来18课时的教师课堂授课时间改变为6课时(课堂讲授课) +12课时(实践指导课),以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为:课堂教学6学时仅讲授重点和难点,并结合案例,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其余内容则少讲或不讲。通过布置实践作业来引导学生,促使其带着问题去思考和自学,在此阶段教师应及时跟进实践指导环节,对学生在课外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的与课程有关的实践调查作业实施指导。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改进传统的纯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加入项目教学、课堂模拟调查、学生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效率,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1.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试图加入经典案例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讲解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课后给学生留多个经典的调查案例进行自学,并要求撰写读后感。

2.影视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大量地引入到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中,视频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因此授课教师可以构想将收集到的经典的市场调查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也可以留给学生课后自己观看。

3.情景模拟教学法。目前学院的实践教学课程都有课时限制,并且该门课程由一个教师讲授,如果让老师全程跟踪学生的调查过程不太符合现实情况,因此可以考虑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模拟实施调查,发现学生实际调查中的问题,教师给予现场指导,要求学生将模拟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总结、

4.小组讨论学习法。市场调查实务课程重在实践上,教师可以组织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与思考。各个小组确定出一个调查主题,并且进行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修改、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分小组讨论学习法,一方面减轻了个人调查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大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5.竞赛教学。目前社会上关于大学生市场调查的各类竞赛很多。学院可以鼓励和组织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大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熟悉市场调查的流程和相关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篇11

引 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学科在本科阶段的传统教育中往往偏重于模型的推导、检验等数理环节,忽视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因而,造成学生在理论学习完成以后却不知该如何运用,进而为了应付考试死记公式,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本文拟首先分析本科阶段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特点,其次通过对Excel、Eviews、SPSS三款软件的比较分析,对现有教学模式展开探讨,最终得出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

一、本科阶段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愈来愈迫切要求用定量分析工具去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研究经济运行中具体数量规律的科学,把经济理论分析和对经济现象的经验观测方法结合起来,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其实用性却并未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这与本科阶段学生计量经济学的特点有着密切联系。

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学为基础,以统计学为资料依据、数学为研究工具的交叉学科。对它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微积分等课程的良好基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具备这些基础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究其根源,首先,在于我国现行的高中文理分科制度。我国多数高校经管类专业在招生时面向的是以文科课程学习为主的文科生,这类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弱,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对模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较差;其次,作为前期基础的统计学、线性代数、概率等课程的连贯性不强,且缺乏与经济学理论相关的案例分析,使得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停留在传统的数学学习方法上,对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缺乏了解。

2.教材过于偏重对模型的推导

现行计量经济学教材在相当程度上跟数理统计学教科书相差无几,“形而上”的倾向比较严重。且大多对理论模型的推导、证明较为重视,而对模型经济理论含义的解释流于形式。例如,多数计量经济学教材均蕴含《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模型》、《生产函数》、《投资函数》等基本模型内容,这些本应是与现实经济情况以及学生前期学习过的宏观经济学等课程联系最为密切的章节,但在多数教材中往往只注重模型推导过程的演绎,实际案例过少或根本没有,在课后练习题中模型的证明也占了绝大部分。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体会到模型的复杂性,而不了解其可操作性。

3.实验课学时过少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际联系密切的交叉学科,其应用性应当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应用计量经济学在现阶段来说,指的就是计量经济学相关软件的操作与运用,主要包括Excel、EViews、SPSs等。多数现行教材都将实验课作为单独章节予以讲解,其余各章中只是在案例分析时会交代一下简单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也习惯于将计量经济学理论与计量经济学实验分成独立的两个部分。其结果是,理论与实验教学在时间衔接上出现了问题:往往是要求学生强化记忆理论部分,待数周以后,甚至是学期即将结束时才安排上机操作,破坏了整个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综上所述,计量经济学在本科阶段的教学重点,应当是经济学理论的可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而最能体现这两者的就是对相关计量经济学软件的运用。因此,笔者拟通过对Excel、Eviews、SPSS三款软件的对比分析来阐述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Excel、Eviews.SPSS对比分析

Microsoft Excc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l office的组件之一,是由Microsoft为windows和AppIe 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而编写和运行的一款试算表软件。Excel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在多数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中对Excel的操作都有着侧重点不同的讲解,但对其数据分析功能的运用相对较少。换而言之,大学阶段对Excel功能的使用程度不及其总功能的十分之一。

Eviews是Econometrics Views的缩写,直译为计量经济学观察,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它的本意是对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技术进行“观察”。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设计模型、收集资料、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Eviews是完成上述任务比较得力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正是由于Eviews等计量经济学软件包的出现,使计量经济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成为一门较为实用与严谨的经济学科。

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研究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同时成立了SPSS公司,并于1975年在芝加哥组建了SPSS,总部。1984年SPSS,总部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统计分析软件微机版本SPSS/PC+.开创了SPSS微机系列产品的开发方向,极大地扩充了它的应用范围,并使其能很快地应用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报刊杂志纷纷就SPSS的自动统计绘图、数据的深入分析、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称赞。

这三款软件在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就其难易程度及学生掌握程度来看却有着明显区别。因此,笔者以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06、075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详尽分析三款软件的优劣性。

首先,对三款软件的难易程度做概况分析(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及非经典模型的修正为例),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Excel在前三项调查中具有明显优势,而在“非经典线性模型的修正”一项中三款软件基本保持平均水平。对这一现象起因的调查结果如下列图1、图2所示。

由上述两图可以看出,在三款软件中Excel在“软件界面语言易懂”项中为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原因在于.1.Excel为中文操作界面,学生可以从“工具”一“数据分析”中便捷地找出所需运算工具,如“相关系数分析”、

“回归分析”等,相对于Eviews和SPSS的全英文操作界面更易接受;2.Excel在“一元、多元线性回归”章节中,操作步骤相对较少(三款软件学生实际操作时间比例为1:2.5:3.1)。从这两方面原因来看,Excel的主要优势还是在于其中文的操作界面更易于掌握和记忆,且学生在统计学的学习中已经广泛使用过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属于轻车熟路易于上手。

在非经典线性模型的修正中,Excel的优势不如前两项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Eviews、SPSS在计算例如权重序列、运用广义差分法、杜宾(Durbin)两步法、逐步回归法、Reset法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Excel则显得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非经典线性模型的修正中Eviews:~SPSS的受欢迎程度明显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学生愿意在自备电脑或网络机房学习使用统计软件的比率高达56.74%,可以看出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统计软件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本科阶段加大相关软件的应用教学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相对于复杂的公式推导及证明,通过软件计算计量经济学模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加强、巩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加大对软件教学的重视程度;其次,增加实际案例分析的数量,通过对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真实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增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模型重要性的理解,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便能够更好的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

笔者以为要达到上述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按照章节不同将软件区分应用

针对Excel、Eviews、SPSS三款软件各自的特点,可根据不同章节安排软件,如下表所示。

Excel在界面语言、可操作性及学生熟悉程度上来说,都优于其他两款软件。因此,在入门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章中可使用Excel为主要案例软件。具体包括,利用“图标导向”功能做一元散点图,利用“数据分析”功能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及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入掌握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能够顺利找出可决系数、函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回归系数、t统计量、F统计量等主要指标,并且能够利用这些指标完成一元置信区间预测等计算。

在多元线性回归一章中,应使用Excel与Eview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元案例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运用Excel得出相关结果,使学生对多元与一元的区别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Eviews软件中再次进行同一案例的回归分析,并将两次分析结果加以比较,了解Excel与Eviews在操作过程中的异同点,为进一步掌握Eviews打下基础。

在非经典线性方程修正中,应尽量使用SPSS作为主要应用软件,利用其完备的计算功能对异方差、自相关、共线性等违背经典假定的模型进行修正。在联立方程等后续章节中,应使用以Eviews、SPSS软件为主的教学方法,但在宏观计量模型中应当首先使用Excel。

2.在前期增加对统计学.线性代数等相关知识的复习

由于现阶段高校经管类学生多为文、理混编,且文科生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开始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应对线性代数、微积分、统计学、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做出系统复习。特别是针对学生数学基本薄弱的特点,加强对线性回归分析的复习,使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建立计量经济学案例数据库

建立计量经济学案例数据库,是因为现行教材中的案例数据普遍较为陈旧,很多教材中充斥着数年以前的数据,且很多数据已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迫切需要更新。一个适应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案例数据库,需要满足来源广泛性、方便性的要求,同时,案例要能够尽量浓缩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应包含有复杂、模糊和有待解决地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为此,笔者建议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各高校应当联网建立完善的案例数据库,对现实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其次,应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或通过调研搜集数据。这样以来,能够使学生掌握搜集数据的方法、工具,为日后独立运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提供宝贵经验。

四、结 语

综上所述,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本科阶段的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在本科阶段为经管类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才能使其在更高一级的学习中去掌握高级计量经济学。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唯有将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与软件应用相结合,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形成对经济问题分析、理解的逻辑性。

参考文献

[1]于俊年,计量经济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走学出版社,2000

[2]刘明广,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J]统计与咨询,2008(2)

[3]张兵,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

[4]baike baidu.corn/view/28127 htm?fr=-alaO_1_1

[5]baike.省略/view/207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