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7 09:19: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

篇1

“选择问题并为资源型学习策略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是资源型学习方案设计的第一步,基于资源型学习模式设计的信息技术课在“选题”阶段有多种启动方式: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地自由选取主题;教师确定主题布置给学生;教师确立大主题,规定选题范围,学生基于大主题,在选题范围内选择子选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认为前两种选题方式都存在如下的问题:①教师选题的局限性:课堂中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的主题多与本学科知识相关,与其他学科或社会焦点、热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联不多,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②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地自由选取主题造成的问题:a.意义不明确,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b.选择的题目过大,实施过程半途而废;c.题目涉及的内容抽象、空泛,具体实施无从下手。d.凭主观臆断“选题”,不考虑课堂实施的可行性。

我们认为,由教师确立主题,规定选题范围,学生在选题范围内选择子选题是比较科学可行的,因为任何一节课的成功,都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离开教师的有力指导和监控,或是任由学生“定制”课题,都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与目标完成。选题的对策:①给学生确立一个主题,是为了防止学生选题出现盲目性。同时,教师确立的主题也必须注意到人文性与技术性相结合,避免将主题局限于本专业之内。②自主选题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自行选择子选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教师应及时做出有效的引导。③知识与技术的系统化。主题与问题的选择不仅要切合实际,也要充分考虑该选题对于本学科的知识、技术、技能等教学内容的覆盖程度、先后次序,兼顾各层面教学目标的实现。

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针对探究过程出现的常见问题,我们认为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工作中。

1.课前资源的筛选与准备。搜集资料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对于特定内容的课与特定程度的学生而言,许多网络上的有用信息由于其无序性而变得不可信或不适用,盲目地浏览大量的网络信息,不但不能使学生成功地达到教学目标,反而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如果不加考证、不认真研读,就拿来使用,其危害不仅在于使主题内容失去价值,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从小养成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缺少了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求实的精神。因此,作为学习活动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前针对主题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资源的筛选与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2.学习过程步骤梳理。如果采用资源型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对其整个过程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能牢牢把握住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同时也要让每位学生明确,在资源型学习过程中都包括哪些步骤、各步骤之间的先后次序是怎样的、每一步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一方面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教师应允许学生走弯路、犯错误;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在适当的阶段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在展示最终成果的同时也应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学习过程,这也是其他学生得到启示的最好途径。

3.创设开放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在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整个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这些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尽量精讲、少讲,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操作能力与发展潜力,让他们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

4.加强双基教学,提供必要帮助。成功开展资源型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认知能力,对利用丰富学习资源探索学习持积极态度,这意味着学生的知识储备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完成教师所要求的各项活动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对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资源型学习模式之前,对学生实施接受学习是必要的。

5.注重学习过程,运用赏识评价。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学校的计算机等相关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过时。因此,信息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即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师生关系问题及策略

篇2

余姚黄家埠面塑是以米粉作原料的造型艺术,其中包含了绘画、雕塑等诸多艺术门类。更重要的是在面塑教学中,在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手眼的配合能力与艺术造型的鉴赏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塑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余姚历史与地方传统民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尝试将黄家埠面塑作为美术课堂资源来开发与应用,在美术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索:

一、探寻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与相关知识。同学们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走访黄家埠面塑艺人等方法与途径,收集了许多黄家埠面塑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我用实物展示、电脑投影,先让学生各自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分别介绍收集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和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深刻体会到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的厚重积淀,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历史。

同学们了解到黄家埠面塑来源于民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黄家埠面塑技艺代代传承,有何培生、何云昌、何来根等技艺高超的艺人,期中以何来根艺人最为突出。现年94岁的传承人何来根,16岁就开始做面塑,技艺精湛,手法精妙,他还将原先的单色面塑创新为彩色面塑。他的面塑作品2003年获得余姚市民间造型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后《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曾作过报道,2008年还上了央视七台的《乡村大世界》节目。黄家埠面塑这项传统手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们从黄家埠面塑的渊源探究中,不仅了解到黄家埠面塑的悠久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同时加深了对家乡文化、人文精神的认识与理解,还萌发了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家乡余姚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习黄家埠面塑的热情。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发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在了解了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后,我结合面塑原作和图片开始让学生欣赏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深入发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黄家埠面塑的表现内容实

黄家埠面塑源于旧时的余姚节日风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黄家埠面塑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应运而生,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表现内容非常朴实,所做的面塑作品富有浓郁的余姚地方特色。

2.黄家埠面塑的表现形式美

黄家埠面塑简洁浑厚,朴实雅洁,色彩妍丽。早期黄家埠面塑不讲究修饰色彩,其蒸馍的白色和质感,形成独具一格的拙朴纯美。后期的面塑则以塑为主,着色为辅。造型一般是外形简洁、概括、略有夸张、内蕴饱满丰富,既有抽象几何形式,还有更加具象的独具民间造型风格的动物等形象。黄家埠面塑将各种不同的造型意识融合一体,形式上极具美感,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节日内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

3.黄家埠面塑的表现技法精

黄家埠面塑大都用粳米发面,蒸熟后上色彩。制作简单,用揉、捏、掐、刻、粘等万法造型,用剪刀、小竹刀、梳子灵巧地点、切、刻、划,完成细部及装饰,制作步骤“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缺一不可。现在的黄家埠面塑色彩丰富艳丽、除了大面积的品红、黄、绿以外,还用少量的白粉、钴蓝柞点缀,整体感觉活泼跳跃,绚丽多姿,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纯朴气息。

三、实践黄家埠面塑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在欣赏了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挖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价值后,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来实践黄家埠面塑的制作过程,传承地方文化,激发创造的热情,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首先结合美术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与米罗游戏》、《清晨》等课与面塑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展开面塑教学。在面塑的制作过程中,从内容的构思、面料的加工、捏制方法的探寻,既要动脑筋思考又要动手操作,从头到尾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的创造和才能的施展,处处体现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课外拓展等学习形式,让他们尝试研究练习性学习,面塑这个雕塑形式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另外,我在将黄家埠面塑带进美术课堂,开发黄家埠面塑教学课例的同时,将美术课程资源利用、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 。如组织全校师生在艺术节期间举行面塑作品展,邀请面塑艺术何来根来校做面塑技法和知识的展示,在校园宣传窗设立“余姚面塑艺人”等栏目,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因地制宜营造具有浓郁校园文化,全方位搭建学习平台,激发师生学习黄家埠面塑的热情,最终使校园成为学生感受黄家埠面塑文化,得到精神感动思想愉悦的场所。

在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相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使孩子们对家乡的自然、人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既让学生认识了地方特色美术文化,提高美术学习的热情,萌发强烈的自豪感,还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通过课堂上对黄家埠面塑的传统特色、艺术价值、艺术含量和时代精神等的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美术学习中过意注重知识接受和技能传授的倾向,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和美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余姚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为美术学习服务;在面塑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乐趣,在获得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审美价值观;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在美术课程中开发与应用,还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促进了美术教师的自身发展,培养和提升了他们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篇3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等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为人们构筑了全新的生存、工作和学习环境,教育也面临数字化环境的改革。多年来,信息技术已在各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不仅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辅助教学,而且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具有的数字化优势,强化信息技术与的课程整合。

越来越多的高中实现了“校校通”,多媒体网络已遍布课堂、图书馆、阅览室、家庭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等数字化课程资源和全球共享的数字化学习素材随手可得,信息检索、提取、组合工具及学习平台多种多样,这些为我们进行数字化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数字化环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形成了海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上因素的迅猛发展使得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浪潮推动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脚步,已经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搞好中学语文教学就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建立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新理念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数年,教师也理解了新课改的理念,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于语文课堂,课堂上太多的分析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个又一个琐碎的质疑、讨论、习题填空把优美的文章变成了毫无生气的词语拼盘,虽然应试教育的方法和模式都不适应新课改要求,但在高考的推动下,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方向,适合新课改理念的数字化教学和学习往往被淡化。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彻底转变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改理论,并尽快应用于教学实际中。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和被灌输知识,而应当是信息的主动加工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且知识的建构应当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学习情境中。由于数字技术能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情境,能提供有利于协作学习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还能够提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大量资源,因此,数字技术在教育上的普及和应用,为营造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为新课改和数字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新课改理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激发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要达到“三变”:由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由边教边学变为先学后教、由课后训练变为当堂训练。把教学的价值取向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分析所有学生在这一个阶段中的学习过程上,教师的教学艺术价值的重心,被置于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谋略艺术上,再也不是把教师的表演艺术放在第一重要位置。

学生学习要实现“三改变”:改变学习的空间观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学习不再局限在学校、家庭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改变学习的时间观念,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不能获得够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要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改变学习方法,由接受式学习向研究、探索式学习转变。

学生要改变陈旧的学习观念,每个学生都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个体的终身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是“讲授知识”而是“传授方法”,学生的目的不是“学会”而是“会学”,学习水平不是看获得知识的数量而是看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开发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特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开展新课改下的数字化学习,必须有充足的适应新课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目前,网络上与中学语文的教与学有关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能贯彻新课改理念,适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突出中学语文教学特色的学习资源还不充足,也不系统,有待于增加和改进、整理。

首先应当形成系统的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材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走出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促使学生逐步建立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数字化教材不应是印刷文本的翻版,应在保持印刷教材的逻辑性基础上,充分体现数字教材的超媒体性、交互性和智能性。数字教材可以将不同媒体所记载和表达的信息融为一体,提供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的学习材料,满足学习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需要。这些学习材料不是学生学习的提纲,不是限定学生的视野,而只是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方便学生分解、组合、检索、提取与利用,方便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性地“读”教材。严格地说,数字化教材应当是数字化“学材”。

其次要广泛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和开发网络课程。把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在网上进行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与学环境,也可以通过E-mail、BBS、聊天室、电子论坛、留言板、微博等方式实现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作业,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多种交流途径,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要发挥语文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的团队优势,网站不应是知识资源的简单堆砌,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应与知识的自身结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层次密不可分。网络课程应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由于网络自主学习的特殊性,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意义建构的这一认知过程,一般不可能准确地限定在一节课内显现出它的阶段性效果,有必要打破一节课为单位的备课程式,因此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课程都应以主题或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思想性,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语言作品,其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强调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味其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把握语言的深层内涵,因此在数字课程资源的设计中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图文并茂,情、声、色、意俱在,创设各种意境,或提供所需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迅速沉浸到作品的情意之中,又要防止将教师想象的结果直接展现给学生,剥夺学生想象的权利,更不能把界面色彩搞得五彩缤纷、声像泛滥,过分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数字化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培养教师和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呈现交流的技能;对信息内容的分析、批判与理解能力,即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进行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会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能根据社会需求,整合信息、创造信息的态度和能力,要求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共事精神,把信息的整合和创造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要掌握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包括: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的实践工具,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检测工具。

四、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注重语文综合能力训练

语文学科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工具性,语文教育必须突出“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增强语文训练的应用性,做到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必须给予学生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以便他们模仿学习。数字化学习能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各种练习方式和机会,便于学生观察、理解、练习,提高语文训练的应用性、广泛性、即时性,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教学质量。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理解、识记、速度四个因素。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它包括领会字词的含义和感彩,领会文章的表现方法特点,领会文章的脉络思路,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义。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创设课文情境,再现写作背景,渲染氛围,帮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效率。也可以把文章中语言文字描述较为抽象的过程,或现实生活中一时难以见到的客观现象,运用数字化技术化古为今、化远为近、化慢为快、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微观为宏观,再现这些事物或过程,帮助学生读懂词句,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写作能力包括观察力、表达力、思考力、想象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各类人物、各种材料直观生动地提供给学生练习,既能满足教师写作训练设计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这种氛围下练习写作,学生思维活跃、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运用数字技术把稍纵即逝的情景、受观察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场景展现给学生,能提高观察效率,引导学生思维。

听说能力训练包括听的能力、听记能力、听说能力、说话能力的训练。运用数字技术模拟说话情境,为学生创设更加鲜活真实的说话情境,学生围绕某一话题,开展网络讨论,身临其境,有内容可感、有话可说,而且可以跨越空间限制,不同地区学生都能加入训练中来。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实践。利用专用工具软件,辅助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方便教师聆听并指导学生练习,可以给学生提供发音、语速、声调、重音、停顿等方面的示范,学生也可以随意选取一段进行反复跟读,而且在同一时间内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不同的说话技能,而教师能够在不干扰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指导个别学生、提高训练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五、探索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数字化学习模式

数字化学习已经逐渐普及,但学校教育形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主要的中学教学组织形式,要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优势,就必须探索数字化学习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最佳模式。这种模式应该不是唯一的,适应不同的教育目的、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涉及不同的网络范围等都会有不同的模式。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在教学中使用数字化教学技术教给学生知识,流畅、简练、准确、优美、幽默的语言,基本的手势、体态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仍然是必需的。课堂教学要把数字化教学演示与传统的板书、朗读、表演等现场活动结合起来,不要认为把老师讲解变成计算机演示就是实现了数字化教学。理念不改变,只是用数字化技术教知识,课堂结构还是“满堂灌”,只是由“人灌”变为“机灌”,由“照本宣科”演变成“照屏宣科”,淡化了现场感的刺激效应,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新课程和数字化教学的更好实施有赖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改革,它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素质。对教师的素质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挑战。教师不但应具有超前意识,而且应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以及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创新。数字化教育环境正在促进教育的革命和学习的革命,中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完善的数字化环境中变革,数字化教学必将推进新课改的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2]吴伯凡.从“死书”到“活书”――超文本技术及其文化.微电脑世界,1998,4.

[3]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中国电化教育,1997,12.

[4]颜韵,邓杰.论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英语交际活动的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1,2.

篇4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型特征要求初中语文教育需要具有系统性和整合性的视野,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及移动重点的普及和推动,使初中语文课程教改中的知识获取、传播、创造、存在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也为社会语文生活的全新改变,以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基于人为因素知识体系的支离破碎。初中语文的课程功能在以人为本为原则后,可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方向转型,此过程是个漫长而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新教改的推动显然是不能瞬时完成的。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大都从课本知识和大纲层面入手,关注初中语文语言技能以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但是此种教学方式会人为的割裂初中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初中语文教学以知识点的训练、分析、讲解为前提时,在以成绩作为评价方式的当前教学环境中,更容易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知识体系更为支离破碎。如果教师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内容和体验均为碎片化的,故而很难整体提升语文素养。2、基于教学方式单一的核心素养难以成型。语文学科本身包含工具性及人文性,从整合视角来考察语文课程时,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脱离了语文文本核心价值,过度重视传授忽视人文精神,重视应用手法而忽视人文及学生真实语言体验的需求,在此两种情况的影响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无法及时形成,即便是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惯性引入辅助下,由于教学方式以练习、问答、分析、传授等为主,导致学生语文学习与社会语文生活割裂,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僵化,学习负担加剧。

二、初中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方式

1、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据构建学习者中心环境。初中语文教学为丰富教材内容,可通过构建符合课程需求的数字环境,来为学生提供教师所期望的数字资料。考虑到初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在数字环境构建时,一方面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无线网络能全部覆盖,每个学生均可使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搜集并获取资源,应用、思考、反馈、共享的智能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学生丰富课堂所需的影像、图像、文字等资料,来辅助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手段下,信息技术环境的设计大都为支持教师而设立的,教学内容基本围绕课程大纲来运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推广,初中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完成。如借助“互联网+学科”的战略思维,完成初中语文学科与微课、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合、设计、应用。这是学生与教师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以技术打通语文学习巨大信息源通道的辅助条件。2、明确教学目标,统整教学资源。语文学习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辅助自己沟通与交流,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力,建议在数字化环境下,关注学生语文核心价值和素养的融合要求,努力体现语文综合型和实践性特征,融合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时,可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语文教材等的共同点作为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小说单元可结合课外阅读小说的内容,构建评小说、读小说、演小说以及写小说的大单元学习活动体验,充分发挥学生构建新知识的能力。数字化教学环境可打破课堂空间,在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下,建立基于全球链接的初中语文学习共同体。基于社会结构来推动实践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完成生活和学习的无痕连接。比如组织学生使用“维基百科”,创建学校百科词条等,将生活与作文融合,在“自主学习—交流分享”模式的辅助下,灵活运用电子词典和思维导图等,辅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习惯,进行互联网技术辅助下的语文自主交互学习。综上所述,文中以整合视野为前提,构建初中语文数字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学中心环境,在提升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活动主线下,探索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及途径,继而在数字化环境下,设立系统性的语文整合教学体系。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而言,可从学生的学习阶段性特征和表现、水平等入手,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需求作为主线,以一定学习阶段作为基本单位,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借此来整体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艳萍.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以《光的折射》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0):118-119.

篇5

【关键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传统的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就语文教学来说,这机遇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语文教学。

数字化语文教学的构成:一是数字化语文课本;二是数字化语文授课系统;三是数字化语文备课系统;四是数字化语文学习系统。“学习系统”,必须是双向互动的,又是在课堂上借助数字化资源形成对话平等权利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数字化语文教学的巨大价值:从学生方面说,能得到逸而功倍的效果,从而使教师以电脑技术和信息数字化为依托,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语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得到充分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有:

1. 以课本为文本的阅读对话变为电子板的教案与课件 这就要求教师去备课时,与文本对话,与教材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学生对话,搜集相关资料,加上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取得对话的权利。但数字化课本不能只有文本,还应当具有“超文本性”。就是配上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还要深入阅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回答有意义的提问。从而使思考更深入化。如《三峡》一课,图片有:三峡地图、郦道元像、三峡四季风光、三峡工程资料及作者简介、经历、思想,研习课文内容的字词句意思及课文翻译,赏析写景特色,详略安排,说明三峡的地位及影响,中外人士对三峡的认识等,使得图文并茂,更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若再配有三峡的视频,课文朗读的录音,古朴的音乐,更把我们引向那三峡秀丽的自然风光,或制作成Flas,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积累,也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2. 在数字化的语文授课系统中构建自己的个性设计 这个系统就是课件。课件应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完整的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而教学设计必须注重文本的阅读和感情,注重对字、词、句、段、章的能力的训练,每一课的教学设计都应有这样的几个重点环节:目标展示,导入新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作者介绍,预习指导,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和整体的理解;精彩文段的阅读,语言的品味赏析,知识的归纳和复习练习,知识的扩展和能力迁移,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不管是课上合作还是课下探究,都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功课,也应当是精彩有趣和扎实有效的。是能经得起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种考验的。但网上课件不一定都能适合自己和学生,需要教师去构建自己的课件,既不能扩大图片等现代手段对文本的冲击,取代对文本的阅读和感悟,又不能撇开这一技术而不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思路、内容和方法。这样就要求教师去精心搜集微课件库,把一批成品的微课件,去备自己的特色课,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互相讨论的内容,有练习反馈的习题。

3. 整合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助资源,查找资料,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给他们提供阅读文本及阅读要求的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主或分组合作、探究,提取文本信息,然后再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综合整合的各种信息,共同甄别比较,最后确立认识和形成观点。了解作者及作品产生的根源,掌握字词,理清思路,弄清主旨,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技巧等。注意根据不同文体做出不同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搭好舞台。

4. 拓展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大语文”观念的普及,语文课程的学习,即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提供培养能力的技巧与方法,注重实践,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说话、写作有中心,有条理,具有真实时效性,善于合作,从而培养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建构的能力。

5. 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字资源提供清晰、直观、生动的教学场景,学生能简便、快捷地身临其境,这样就为学生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注重练习,强化指导,从而激活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的区域。

总之,运用数字化资源辅助语文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寓教于乐,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问题为形象的记忆,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知识面,增加了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合理利用数字资源教学,就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宋凤梅

篇6

信息技术教学从立体的教学环境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进行改善,丰富课堂内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学习,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新型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信息技术的直观性

这一点特性主要体现于教师,一个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可以将要教授的知识通过适当的形式出示在媒体上,在朗读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时,课件中相应地在这些重点的地方改变字体颜色,学生一看就知道这是要重读的词句,一目了然,对于培养朗读能力很有帮助。在这些重点词句中搭配一些动画表情,借助动画让学生理解朗读的语气、语调,读出课文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可以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朗读和感悟,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可谓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训练语文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力于信息技术。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传统的机械化识字方法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小学生年龄小,玩心重,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识字游戏,助力汉字学习。如摘苹果游戏,将一颗巨大的苹果树展示在大屏幕上,树上结满红彤彤的苹果,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请每一位参与游戏的学生挑选一个屏幕下方的苹果筐并开始报字。每当报对,相应的苹果就落入学生筐中,最终比一比谁摘的苹果最多。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在学习偏旁不同的生字时也能够较好地展现不同生字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朗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借助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教学的辅助资料如光盘等,为学生播放朗读内容,也可以借助网络寻找适合的朗读资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桂林山水》等优美散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朗读的速度、进度进行适时的调整,也可以配以图画,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常只能在下面听讲和做笔记,教师偶尔提问题让学生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机会较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不再适应课程改革深化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新型方式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供良好的平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中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和综合,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发散思维,通过表面现象分析事物的根源,从而得出创新的信息。此外,应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参与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工具缺乏,学生很难形成持久性的语文学习。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因此广泛进行多种教学的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随时随地地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优化。网络教学还将文字、声音、图片等相融合,学生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中查找相关的文字就可以找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调控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最佳的学习状态。

5.数字投影仪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10-01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数字化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全新环境。教育同样也在数字化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改革。如今,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学习素材及学习平台等进入校园,为数字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数字化及新课改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

一、e学习简介

e学习,即数字化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个人电子终端,系统平台是数字化的学与教。它借助电子书包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进行优化。

二、e学习的优势

1. 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数字化的语文学习环境,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从书本和教师的口中了解到知识体系,但是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个人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一课时,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在网络上搜索的江南冬景的图片、自己冬季游览江南的照片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冬景的好奇心。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主规划,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能依赖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有利于学生独立性和计划性的养成。

2. e学习的延伸性

首先,e学习能够使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其次,e学习为学生的重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对课程知识难点和重点的一次性教学;再次,数字化的教学能够随时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回放。

3. e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机会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各种交流的对象和方式,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也可以与教师合作,还可以与计算机进行合作,学生在课堂上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没有了传统课堂上的羞涩与顾虑。学生在与同学、教师进行合作的同时还可以与社会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学生的社会学习。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将全球的各个国家连成了一体,形成了知识的共享,因此,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各种手段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三、运用e学习进行语文教学的措施

1. 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教师和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从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正确的知识。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加工处理。其次,要对这些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估,接受其中的有效信息,摒弃无效的、不准确的信息。

2. 教师和学生要改变旧的教学和学习思想,充分运用e学习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比较长的时间,但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还在课堂中普遍存在,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太多的分析将优美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虽然应试教育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是由于高考的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数字化学习与教学却被淡化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思想,理解新课改,运用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再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训练。

学生也要改变以前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学会自我计划与管理。e学习使学生不再被学习的空间所局限,除了课堂以外,学生可以运用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还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另外,学生不能像传统的学习方式那样被动式的接受,自己要多研究,多探索。

3. 整合e学习资源

第一,将语文教材上的知识整合成一个e学习系统。这些教材必须在保持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体现出信息化的特点。这些是给学生提供的素材,而不是限制学生视野的提纲。第二,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专题学习网站是其中之一。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网上学习。另外,在整合e学习资源时,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视频、图片等形式创设各种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能直接将教师的想象结果展现出来,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四、结语

e学习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着语文的教学和学习。运用数字化教学与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识,还对语文课堂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将e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建勇.数字化学习之路漫步——信息化教育下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

篇8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特别是互联网,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疑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是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教育的核心。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语文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学习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1.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改”理念下,探索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和语文教学整合,成了我们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难题。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构建的知识工具、情感激励的工具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对当前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1.1促进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要吸取精华。教师的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幽默风趣的赞扬和入木三分的分析态度,都能增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语文教学中,将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率。

1.2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教学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的学习情境,建立情境――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并充分利用媒体图、文、声、形并茂的优势,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习新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

1.3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网络等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信息传播快、更新快的优越条件,结合教材内容,采取链接的方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一些语文专业方面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学生不仅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拓展了知识领域,及时充电,适合时代的发展。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运用

结合所在的学校和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经验,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深入思考,笔者进一步深入研究语文课如何开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2.1结合我校的实际,积极开发课件。

结合我校的语文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统一认识,以教研为出发点,拟定制作课件的教材内容,例如:哪些章节宜用课件,应做多长的课件,哪节的重点、难点该做课件,做多长的课件等,再由执教者研究开发课件,拟好实施方案,收集素材、设计版面,反复修正,最后由专业人士把关,方可进入课堂,使用后,再进行修改,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入库存。

2.2遵循适用性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赶时髦、图新鲜,信息技术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谓适用性,就是指课件要明确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要强,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并能优化教学过程,强化课堂效果。

2.3改革教学观念,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课堂文化。

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传统的评价技术必然发生数字化的迁移。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学生有很多获取知识的资源,我们可以完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的评价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南针,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和航程。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好的评价时,就更加专注投入到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篇9

“影视”这个词是英文单词“movie and television”的直译,“影视”,顾名思义是电影与电视两种艺术形式的总称,是通常以文学为创造基础,以信息传播技术为手段,以视觉呈现为目的一种艺术形式。时至今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艺术的播出平台形式也愈加广泛,除去传统的电视与影院,手机、电脑、公交视频媒体、户外LED屏都成为影视艺术比较常见的播出平台,制作手段也越来越发达,广泛、便捷的观看渠道,花样翻新的制作手段,使得影视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同时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里所探讨的影视资源,主要是有一定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影视资源,不是纯粹的出于娱乐性和商业目的影视资源。

把影视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实践来看,这主要是由影视资源的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影视资源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影视艺术将画面和声音综合的艺术,光彩绮丽的画面,生动逼真的音效,都会让观者感同身受,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很多的教学内容单纯靠教师语言描绘或者自我想象,是有一定局限的,而影视艺术将感官画面直接呈现到观者面前,使学生能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便于对文学作品更好的理解。其次影视资源具有综合性和丰富性,在《世界电影史》中,作者乔治・萨杜尔曾经对于电影做出过如下评价:“一种艺术决不能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产生出来而突如其来地在我们眼前出现, 它必须汲取人类知识中的各种学科, 并且很快地把他们消化, 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其他艺术的综合”。影视产生于文本基础,综合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可以说是将文本进行了更加完整和深层次的刻画与表现。通过影视作品的演绎,让观者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尤其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可以通过动态的画面来更加直观的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从而获得更好的艺术陶冶。同时里面包含的历史、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更契合了语文的综合性教学原则。

而从教学理论来说,将影视资源应用于语文教学则体现了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教学思想,杜威认为“ 儿童是起点, 儿童是中心, 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的所在”将儿童视为所有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中心,同时提出“:“一切教育都能塑造智力和道德品质, 但是这种塑造工作在于选择和调节青年天赋的活动, 使他们能利用社会环境的教材”认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理应从儿童的阶段特征出发,小学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而影视资源图文并茂,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并将其注意点牢牢锁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草船借箭》、《猴王出世》、《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分别节选自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单纯靠教师填鸭式的讲授肯定无法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而这基本名著也被搬上荧幕,并且翻拍了很多版本,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截取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段放给学生看,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不仅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书本内容,并且能产生持续的兴趣,从而能牢记课堂内容。

二、如何“善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视资源

探讨了“什么是”、“为什么”,接下来就要分析下“怎么用” 了,所谓“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善用’”,那么,怎么用才算是“善用”呢?将影视资源运用到语文课堂上首先就要认识到影视资源对于教学的多重性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当前的小学生身处与信息爆炸的时代,形形的数字终端充斥周围,小小年纪的他们就已经学会通过网络渠道下载观看各种影像、视频,而所有的影视资料,既有助于语文教学,同时在这个商业化时代,都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很多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因素,尤其是一些不正当价值观的传播,会给小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到这点,在课堂运用的时候,首先要有选择的运用,多选择具有正面、积极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另外当涉及到一些不当的影视资料时,要给予学生适时引导和说明,将这种影响规避到最低。

篇10

关键词:

数字化资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数字化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分析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应用数字化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数字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的必要性

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相当于将小学语文课堂放置到更加大的数据资源库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小学生知识框架结构,继而改变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调整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迎来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格局。详细来讲,数字化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而言,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学素材,使得小学语文教师拥有更多的资源去利用,这对于课堂内容的优化设计而言,是相当有价值的;其二,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方式而言,数字化资源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使得学生和教师融入到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由此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其三,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符合当前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使得课堂在更加理想的情境中开展,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而言,是本有帮助意义的;其四,数字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去,可以使得小学生接触到更加多的内容,无论是当前前沿的科技,还是经典名著,乃至是社会热点,都可以穿插到实际的课堂中去,而这对于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从上述几个角度来看,实现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数字化资源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并非是简单的相加的问题,其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契合点,由此明确实际课堂创新的方案,才能够保证小学语文课堂展现出高效性的特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

小组学习采取“一、二、三、”的操作模式进行管理。“一”指一张任务单,它需要从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目标出发,学生依据任务单单上的内容,依次在平台上进行学习。“二”是指知识双向的交流。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对其他同学提出的看法给予意见或建议,在交流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三”是指自学—展示—反馈”三个步骤。有了前面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这个阶段的基本形式为:将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汇报预习情况,进行展示交流。多开展一些互动的活动,让老师和学生从互动学习中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达成新的目标。反馈这一个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前期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测试。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组低19课程《乌鸦喝水》课程教学为例,此课程可以以多媒体的辅助,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手法,来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身穿黑袍子,长了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要求不同的学生小组去猜测,这个动物是什么动物,由此引入到此次课程;带领不同小组进行此次课程生字的学习,熟悉其读音,要求小组成员跟着朗读声音来学习和模仿,接着在PPT上展示下列的图片,要求各个小组找出图片里面的汉字,并且能够准确读出来,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找到最多的汉字,并且读出最多的词汇。接着,以动漫视频展示的方式,来展现课文的内容,要求不同的学生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整个故事,看看哪个小组的演绎最好。最后对于每个环节不同小组的表现进行归纳,找到缺陷和不足,去进行不断改善和调整。

2.分层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操作策略,根据学生的类型和接受能力来分类,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要求也不一样,以及不同层次的辅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第一层次为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第二层次为发展目标,这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小学语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合理地将语文知识结合到生活中。第三层次为提高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前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由于每个班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比如以人教二年级第七组34课程《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发现不同的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情况不同,此时就采取分层教学的手段,在给予学生布置在线测试任务的时候,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其题目划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类型,以熟悉此次课程内容和文章中的生僻词汇为主导的题目;发展类型,主要以文章中新词汇的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等应用为主导的题目;开放类型,给予学生布置想象类型的题目:以小蝌蚪长大了为题,进行小故事编写等。在此过程中应该做好不同学生的分流,保证其拿到的题目是符合其学习特点的,由此才能够展现出信息技术服务于分层教学的效益。

3.自主学习探究法

通过近两年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模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方法:围绕一个中心,依托一个平台,激活两个作用,,提升三种能力。围绕一个中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的模式。一个平台是指,学校开发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考虑到各个关键因素,依托这个平台来有效结合。激活两个作用是动力,这两个作用分别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能够相互关心,学生积极参与的模式,使教学模式得到改革。提升三种能力是目标定位,这三种能力分别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和创新知识能力。这三种能力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得到提高,是达到模式的基本标准。以人教版语文课程《丑小鸭》教学为例,其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去看待问题,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此次课程教学可以在数字化资源的帮助下,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开展:利用信息资源,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阐述丑小鸭的苦恼,并且丑小鸭可以向小学生们求救:请问,我为什么是这样子?你觉得我丑吗?我的兄弟姐妹们为什么都不一样?在这样第一人称的故事情境中,小学生的同情心会被激发,进而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跟随着问题不断去探究的时候,课文的内容也渐渐被学生所掌握,由此就可以保证实际课程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变,教学效益更加理想,教学互动效果也更加明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数字化资源的价值,积极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去,实现自身教学技巧的不断总结和归纳,而这些对于引导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非常有效的。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会得以不断展现,由此引导小学语文教学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汪赛.小学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98.

[3]宋盈盈.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延安大学,2014.

篇11

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使农村小学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人机交互的优越性,以及存贮信息量大、画面丰富等特点。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同时,这也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从而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大多数农村教师仅靠“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堂课”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部分幼儿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较慢。利用数字资源,不仅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而且,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此外,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去观察、思维、表达、畅想。将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资助项目(即指配发的电脑和电视)引入教学,可使枯燥乏味的课堂一下活起来。这是因为多媒体资源数字具有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运用图、文、音、视、动、色等多种表现形式,可激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识字1》一课的教学中,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上课之前,我利用电视大屏幕出示《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在动画的引导下,一下子进入春天的景色里,着实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并且,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大屏幕出示生字的笔画顺序,使得枯燥无味的生字活了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2.变静为动,让抽象形象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资源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点,在课前将课文中的教学重点和一些学生难理解抽象的内容制成课件、视频等,适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理解,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如在儿童诗《春姑娘》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童真的心,让他们领悟春姑娘美丽.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并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我们还可以将《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作为主旋律,从而可将学生迅速带入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中,为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打下基础。所以,借助于数字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二、活用数字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利用数字资源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可以直接访问各种资源库,获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和资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图文、音像并茂以及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但数字资源库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识和素材,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片段,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先感受美丽的秋天,并在教学中播放了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录音,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想象。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唤起了学生美好的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大自然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恰当适时播放: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这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丽的秋天。

在音乐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品悟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读中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一说、写一写,使语文学习走进了生活,走进了大自然。又如,教学《再见了,北京》一课时,课文一开始,我就跟学生说带他们去看一场焰火表演,同时动画显示放焰火的场面。学生一看到五彩缤纷的焰火,都兴致盎然。我及时问他们焰火好看吗?那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都争着说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是五颜六色的;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就像一朵朵花;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就像一条飞龙……此时此刻,我揭示课文内容水到渠成,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学完课文后,我又通过投影显示其他焰火的样子让学生说说这些焰火像什么?通过有效利用数字资源,不但课文描绘的内容在媒体里得到了直观呈现,而且利用媒体我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的想象也在媒体中得到直观显现。学生透过媒体,感悟到了语言的形象美。整堂课中,学生兴致勃勃,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活跃。

三、勤用数字资源,有效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