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09:19: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工智能在英语教学的应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隐喻的认知功能
对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亚氏把隐喻看做是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的替换,并且指出,诗歌中隐喻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Mahon,1999)。隐喻的认知功能在17和18世纪再次被Vico和Teasaoro提及,只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隐喻的认知功能才被贬低,隐喻被当成了一种静态的形式逻辑的符号。例如Searle(1977)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把隐喻仅仅看做是一种语用现象。为此,莱科夫和约翰逊一针见血地指出,“典型的看法都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特点,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思想或行为问题”(Lakoff & Johnson, 1980)。他们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大张旗鼓地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从而把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人的概念系统就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即所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本质上都是隐喻的” (Lakoff,1980)。自此,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卡梅伦(1999)也指出,隐喻具有语言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语用功能。国内学者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把隐喻功能划分为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字游戏功能。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指隐喻是人类认识概念系统的基础和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一般认为,隐喻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为从源领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表现为人的思维中存在的系统的概念隐喻。在特定语境中,这种概念隐喻常常意味着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而且根据Lakoff的“不变原则”,这种认知映射具有系统性特点,即源领域的结构系统映射到目标域时,原有的基本图式结构不变。
二、外语教学中隐喻的应用研究回顾
卡梅伦较早地探讨了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的应用。她认为,隐喻首先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语言的认知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产生了语言行为。因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语言资源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应用、加工,才能达到互动的目的。作为语言学者,应当揭示种种语言行为的内在过程。因此,研究隐喻,要把隐喻的社会层面和认知层面都包括进来。在此基础上,卡梅伦建构了隐喻的应用框架:1)理论层面;2)加工层面;3)神经层面(Cameron, 1999)。近年来,第一层面主要研究隐喻的认定和分类,第二层面主要指隐喻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作用和解释,第三层面研究处理隐喻时的神经活动。国外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已逐渐扩展到很多领域,例如Gwyn(1999)有关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医疗中的应用研究,Clarke (1999)对儿童话语中隐喻的分析,Forceville(2000)对广告中隐喻的认知作用的研究,等等。
相比之下,在外语教学领域里,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要少得多,仅有零星的研究散见在认知语言学著作里。在首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上,庞继贤和丁展平(2002)曾撰文讨论过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尝试把卡梅伦的三个层面应用于外语教学。王寅(2004)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的问题,蔡龙权(2005)也提出了把隐喻性表达作为一项外语交际能力的设想。但是隐喻的研究成果仍未在外语教学领域里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外的相关研究亦很少,且多为母语为英语的二语习得研究。例如Cameron(2003)对英语国家课堂中出现的隐喻的分析,Cortazzi(1999)对本族语教师与学生有关“教学”、“教师”等概念的隐喻性理解和表达的研究。另外,这些研究也都没有直接探讨外语教学和隐喻的关系。
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层面,分析外语教学中隐喻应用的可能性,以期为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探索路径。
三、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出现在政治、经济等各类语篇中(孙厌舒,2004)。我们的外语教材中也有大量的隐喻。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46-02
收稿日期:2006-12-12
作者简介:孙厌舒(1979-),女,山东聊城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语言习得及英语教学研究。
一、隐喻的认知功能
对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亚氏把隐喻看做是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的替换,并且指出,诗歌中隐喻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Mahon,1999)。隐喻的认知功能在17和18世纪再次被Vico和Teasaoro提及,只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隐喻的认知功能才被贬低,隐喻被当成了一种静态的形式逻辑的符号。例如Searle(1977)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把隐喻仅仅看做是一种语用现象。为此,莱科夫和约翰逊一针见血地指出,“典型的看法都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特点,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思想或行为问题”(Lakoff & Johnson, 1980)。他们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大张旗鼓地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从而把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人的概念系统就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即所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本质上都是隐喻的” (Lakoff,1980)。自此,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卡梅伦(1999)也指出,隐喻具有语言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语用功能。国内学者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把隐喻功能划分为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字游戏功能。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指隐喻是人类认识概念系统的基础和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一般认为,隐喻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为从源领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表现为人的思维中存在的系统的概念隐喻。在特定语境中,这种概念隐喻常常意味着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而且根据Lakoff的“不变原则”,这种认知映射具有系统性特点,即源领域的结构系统映射到目标域时,原有的基本图式结构不变。
二、外语教学中隐喻的应用研究回顾
卡梅伦较早地探讨了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的应用。她认为,隐喻首先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语言的认知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产生了语言行为。因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语言资源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应用、加工,才能达到互动的目的。作为语言学者,应当揭示种种语言行为的内在过程。因此,研究隐喻,要把隐喻的社会层面和认知层面都包括进来。在此基础上,卡梅伦建构了隐喻的应用框架:1)理论层面;2)加工层面;3)神经层面(Cameron, 1999)。近年来,第一层面主要研究隐喻的认定和分类,第二层面主要指隐喻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作用和解释,第三层面研究处理隐喻时的神经活动。国外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已逐渐扩展到很多领域,例如Gwyn(1999)有关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医疗中的应用研究,Clarke (1999)对儿童话语中隐喻的分析,Forceville(2000)对广告中隐喻的认知作用的研究,等等。
相比之下,在外语教学领域里,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要少得多,仅有零星的研究散见在认知语言学著作里。在首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上,庞继贤和丁展平(2002)曾撰文讨论过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尝试把卡梅伦的三个层面应用于外语教学。王寅(2004)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的问题,蔡龙权(2005)也提出了把隐喻性表达作为一项外语交际能力的设想。但是隐喻的研究成果仍未在外语教学领域里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外的相关研究亦很少,且多为母语为英语的二语习得研究。例如Cameron(2003)对英语国家课堂中出现的隐喻的分析,Cortazzi(1999)对本族语教师与学生有关“教学”、“教师”等概念的隐喻性理解和表达的研究。另外,这些研究也都没有直接探讨外语教学和隐喻的关系。
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层面,分析外语教学中隐喻应用的可能性,以期为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探索路径。
三、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出现在政治、经济等各类语篇中(孙厌舒,2004)。我们的外语教材中也有大量的隐喻。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基于卡梅伦的应用框架理论,在中国文化语境下,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也可分为三个层面:1)语言层面;2)交际层面;3)文化层面。语言层面主要包括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对各种语言现象的提炼和组织的作用。隐喻在交际层面上的应用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外语教学中经常涉及的问题。文化层面上,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主要涉及到文化教学与语篇理解。
1.语言层面
语言层面上,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隐喻能有效地明确教学中的概念。Cortazzi总结隐喻的认知功能对外语教学的借鉴之处时指出,“隐喻能有效地明确教学中的概念,系统地组织概念”(Cortazzi,1999)。隐喻在从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的投射中,一些特征在被形象化、具体化的同时也系统地被提炼。在语言学研究中,不同的隐喻用来明确不同的概念。例如,Saussure认为,Language is a game of chess.Chomsky提出 Language is growth,而Halliday则认为Language is a resource。在外语教学中,一些较抽象或较陌生的概念可以借助隐喻来明确。写作教学中的“大纲”(outline),阅读教学中的“框架”(scaffolding)等,都是利用隐喻来明确概念的。(2)隐喻性的映射可以用来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可以说明词的具体义项和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了解词的演变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记忆词汇。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一词多义现象的不同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隐喻的认知功能正是很多词汇产生多义的原因。Lakoff举过“foot”的例子:the foot of a mountain,the foot of a list中的foot正是将人们对人体的认知投射到其他事物上产生的意义。再比如通过了解表示空间概念的词,如“up”、“down”等在语义扩展中的意义就可以深刻理解英语中介词意义的多元性和抽象性(赵艳芳,2000)。(3)借助语言的隐喻本质及其隐喻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隐喻性语言。特别是在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中,对隐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理解作品的修辞及意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隐喻的认知模式,帮助学生理解隐喻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新编英语教程》第6册15课“Teaching as Mountaineering”中,教师被喻为登山者。这里教学是源领域,登山为目标域。源领域和目标域之间基于相似性而成功地被映射,固然是因为两者都有艰难险阻,都能带来成功的喜悦,但更重要的原因却是,教师必须像登山者一样善于“结绳”,即帮学生串起一个个知识点,或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对源领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的把握,教师可以比较顺利地把隐喻蕴涵的意义传达给学生,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2.交际层面
① 选自Istvan Kecskes(1999)。语言的普遍隐喻化表现在词汇和语篇中,也表现在受情景制约的言语中。Lakoff(1980:4)说:“隐喻充满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Richards(1936:94)则指出:“我们的三句话里就有一句隐喻。”交际言语中出现大量的隐喻表达也是基于我们的隐喻认知机制。隐喻源于我们的隐喻概念系统,而这一系统又源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体验。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从认知空间和自己开始认识世界的,所谓“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隐喻的认知基于身体体验,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并且必然受情景的制约(Lakoff & Johnson,1999:468)。例如“give me a break”①在特定情境中,它们意思并不是“让我休息一下”,而是表示一种拒绝或反对。当我们用“give me a break”表示拒绝时,所形成的并非仅仅是一个语言事实,而且是一个言语社区所共同认可的交际行为。再如,在某特定情境中,“get out of here”①的意思也许并不是“leave”,而是“don’t fool me”。可见,我们交际中使用的隐喻化表达方式不仅普遍,而且是与语境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对外语学习者而言,隐喻化表达既是一种语言能力,也是一种交际能力。
面对交际中大量的隐喻化表达方式,我们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隐喻性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缺乏专门隐喻性表达的训练,外语教师甚至尚未建立起培养学生的隐喻化思维和隐喻化表达方式的意识。蔡龙权曾撰文指出,“隐喻性表达是外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构成,应该把它设立为我们外语教学的一个高级性学习目标”(蔡龙权,2005)。王寅(2004)也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两位学者都提出要把隐喻确立为我们外语教学的一项内容,是很有见地的观点。
3.文化层面
隐喻的认知模式也有不同的文化意蕴。如上所述,隐喻产生于体验,产生于特定的文化情境,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Lakoff指出,“我们所说的体验决不仅仅涉及某个个体,确切地说,每一种体验都是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前提下产生的……所有体验都完完全全是文化的产物”。隐喻本身的文化意蕴已是语言学界的共识。外语教学必须同时教授文化,这也已是外语工作者的共识。Swiderski(1999)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文化意识问题。
的确,讲授隐喻固有的文化意蕴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一个方法。然而通过分析隐喻的认知功能,可以在更深的层面上达到文化教学的目的。通过考察隐喻的认知模式,考察隐喻对概念的整合功能和对信息的筛选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隐喻所传达的文化意蕴。
四、小结
本文讨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在语言层面、交际层面、文化层面上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上述三个层面中,语言层面是基础,交际层面和文化层面在语言层面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并与之相辅相成。
但是隐喻的认知功能并非仅限于这三个层面。外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隐喻的认知功能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我们相信,通过提高学生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虽然目前尚不可能进行独立的隐喻教学,但我们可以从隐喻的认知功能这一角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透过表面的语言现象,捕捉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逐步培养学生对隐喻的认知功能敏锐的捕捉力和隐喻化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Forceville,C.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London:Routledge.2000.
[2]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2003(6):38~42.
[4]蔡龙权.关于把隐喻性表达作为外语交际能力的思考[J].外国语,2005(6):21~26.
AI老师(人工智能老师)不是真人老师,这背后实际是王翌和他的伙伴们依托自适应学习引擎开发出来的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自有的语音识别和评测技术来辨识用户的英文水平,还能根据用户的水平智能推送定制化课程,实现个性化英语教学,提供的是“真正的一对一”、千人千面式学习体验。
在2012年年底流利说初创时,团队要做的,只是一个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英语口语打分的工具。用户在流利说App上跟读英文语句并录入后,系统会为其读音打分,如果全句发音准确则该句标绿,一旦有某些单词读音不准则标红。
该系统以游戏、电影配音、经典台词等形式与用户互动,将英语口语搬入生活场景,并鼓励用户分享,游戏化的形式一下子吸引了用户的喜爱。因此为了达到“全绿”的配音效果,部分用户会反复朗读录入语句。最疯狂的一位用户在24小时内,录播超过14小时。
这个英文学习版的唱吧引起了苹果的关注。2013年2月14日,流利说刚刚正式,就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日本等地获得了苹果应用商店的首页新品推荐。2013年12月,上线不到一年,流利说就被App Store评为“2013年度精选”应用,并且在2014年被预装在中国所有苹果体验店的 iPhone 展示机中。
2016年6月,流利说以99元/月的价格推出了人工智能英语老师课程“懂你英语”,现在其付费用户已超过30万,收入以每月3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7年4月,流利说注册用户已超过4200万,80后和90后比例超过70%。
2015年6月,流利说获得来自挚信资本、纪源资本、IDG资本、赫斯特等共同投出的B轮融资数千万美元,此时公司估值已达数亿美元。
何不用手机练口语?
生于1980年的王翌,有着一份漂亮的履历。他是1999年杭州理科高考状元,2005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2009年博士毕业后进入谷歌工作,担任产品经理,负责谷歌分析(Google Analytics)等多个关键功能,当时年薪已达十几万美元,并在硅谷购置了房产。他的早期经历就像是“别人家孩子”的故事。
但王翌在谷歌工作的第二年,就对这种生活有了莫名的焦虑。
“我原以为会在谷歌这样的公司工作四五年,但大公司按部就班的职业道路让我不适。”像很多在大公司工作的员工一样,王翌说,他在年长同事的身上看到了10年后的自己。
2011年,王翌回国,加盟易传媒,司职产品总监,负责效果广告平台的研发和商业化。
一年后的2012年9月,王翌拉着他的清华大学同学,同时也是谷歌老同事的林晖和另一位海归胡哲人,在杭州恩济花苑,也就是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湖畔花园对面的居民楼里正式开始创业。
据王翌回忆,当时团队租了个两层的小楼,面积有近150平方米,月租3500块,楼上3个卧室用于休息,楼下客厅用来办公。
在选择创业方向时,他们设定了三个标准:行业体量大、有成熟商业模式和可以通过技术提高运行效率。筛选下来,他们发现,教育最符合这个要求――体制外的教育市场已经很成熟,人们形成了付费习惯,但该行业并未被互联网改造,并未数字化。
在王翌的语境里,数字和模拟是相对的两个概念。
今天的教育,大部分还遵循着老师教学生学、按照布置的功课完成作业的模拟式发展的套路。但这种模式很难留下数字化的记录,比如老师很难确认学生在做填写某个单词练习时思考了几分钟,或某个学生在朗读到第几遍时学会了标准发音等。而这些数据,加以利用都可能成为数字化教育的原材料。
“现在教育中的很多学习数据被浪费了,老师讲了30年课,但没有留下任何数字化信息,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远消失掉了。”王翌说,从这个角度看,老师还是一个手工业者,他们凭借自己的经验技术来塑造学生,而他想做的是将这种经验技术数字化,就像用数控车床替代钳工师傅那样。
2013年2月14日,也就是情人节当天,英语流利说App正式上线。不过,最初的流利说并没有显示出“超级老师”的特征,相反,它只是一个给口语打分的应用,就像唱吧为歌曲打分一样。当时的流利说为英语口语打分,大部分用户以此为娱乐消遣而不是学习平台。
“唱吧的火爆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既然大家能够用手机去唱歌,那是不是也能用手机练口语?”实际上,在流利说出现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的口语打分应用,因为在英语培训行业,离钱最近的是应试英语而非口语。 作为英语流利说创始人兼CEO,生于1980年的王翌,有着一份漂亮的求学及从业履历。
这或许给王翌留出了难得的窗口期。到2014年6月,流利说的注册用户已超过1000万。
不仅要连接,还要数字化
客观地看,即便有1000万用户,2014年的流利说还和唱吧类似,只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而非教育公司。
当时团队中大多是工程师,线下员工不到30人。用以打分的口语内容全部来自外国朋友们的帮忙――王翌邀请他们代为撰写英文对话。
流利说推送的第一段内容是关于旅游的场景对话,王翌找美国朋友写出内容,再到浙江大学付费找留学生录制语音。那时他们还没有能力找到专业的录音棚来收录语音,只能在公司办公室录音。“录的时候经常遇到街上电动车警报或者汽车鸣笛,只能重录。”
随后,王翌将内容贡献者拓展到了外教群体。有一段时间,王翌在杭州和苏州间穿梭,找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教帮忙录音。
录音的内容也在逐步增多,从最初的日常对话,拓展到了出国旅游、商务谈判等场景。最初每天推一段对话,每段不超过12句,以方便用户复述打分。而现在,他们免费提供的英语内容涵盖了几十个大场景,每个场景中分列了数千个对话段落。
口语打分这一方式吸引了不少用户关注,但大家只将其作为口语测试工具,而非系统化学习平台。“很多用户留言称,你们产品不错,很好玩,不过我们又去买了华尔街英语的课程。”王翌说,在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正式考虑如何变现了。
实际上,2014年也正是国内互联网教育发展最为火爆的时段,以vipabc、51talk为代表的一大批在线教育机构正迅速扩张。前者在2014年签下了姚明作为代言人,并获得B轮1亿美元的融资;而后者则拿到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的天使投资,并获得了DCM、顺为资本、红杉资本等数家知名投资机构的追捧。
上述两家公司都以“在线真人1对1”英语学习作为特色,并广泛招徕外教教学。例如,51talk招募了大量菲律宾外教――与欧美外教相比,菲律宾外教更经济,因此他们的学费也更便宜,课时费用在15元左右,所以51talk又被称为“在线教育界的小米”。而vipabc选择的是高端路线,不但用英、美、加、澳等国外教,还同时开通了全天24小时在线授课,课时费为100元。
这种收费标准和线下的英孚、华尔街等教育机构动辄每年数万元的学费相比可谓亲民,而将网络作为传播渠道,外教可以实现远距离授课,降低了通勤成本和时间成本。2016年6月,51Talk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在线教育企业。
选择在这个时间杀入在线教育市场,流利说看起来并不讨巧。但王翌认为,真人在线教育只利用了互联网最基础的连接属性,是将外教和学生通过网络视频连接,而没有实现教育产业数字化,而这正是他追求的方向。
问题是,作为教育行业的门外汉,在数字化之前,王翌需要为他的流利说找到更合适的教学内容。
“之前的场景对话不是教程,而是典型的营销。”王翌将对话比喻成甜点,而在品尝完甜点后,他需要为用户准备主菜。
自编教程,大有斩获
在引入教学内容的时候,团队内部产生了争议――是否需要组建教研团队。“我们都是技术出身,没有教学经验。”王翌说,他们最初不打算自建教研团队,而打算和教材出版社合作,将既有的英语教材引入流利说。
之后他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著名英语教材版权所有者做过沟通,甚至一度要签订协议。“和大出版社合作,打双品牌战略,在商业收益上可能会有一个基本保证。”
这一计划最终被否掉了。因为王翌发现,这些教材都是按照传统教学场景来编写的,而这根本不适合在沙发或床上躺着学英语的流利说用户。他们需要寻找一个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内容。之后,王翌和戴耐德创始人兰斯・诺茨达成了合作。后者提出过一个名为RHR(Recursive Hierarchical Recognition递归层次识别)的脑神经科学的学习理论,王翌认为该理论最适合与技术产品相结合。在此理论基础上,流利说在2014年年底组建了教研团队,自行编写教研课程。
“这是流利说创业以来做过的风险最大的决定。因为我们知道,很可能编写出来的教材并不先进,也不能成为所谓‘为移动学习量身定做的教材’。”王翌坦陈。
即便如此,对于当时的流利说团队来讲,他们似乎没有退路,因为全世界还没有一个针对移动学习方式编撰的教材,他们既然不愿意选择和既有的教材版权方合作,那就只能自己动手。
这套教材直到2016年7月方才正式上线,也就是今天流利说App内的定制化学习付费课程。AI老师课程采用插图配语音的形式讲解内容,用户只有在某个unit(单元)取得两星以上成绩后才能解锁后续课程。而该教材和传统教材最大的区别在于,只有Z音播放而不提供英文文本。也就是说,他需要用户反复听取录播语音来理解词句含义,而不能通过阅读文本段落来理解。按照RHR理论,这种方式会更快速地帮助用户记忆语言。
同时该教材结合流利说的算法引擎,可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我们卖的不是千人一面的书,而是千人千面的教学体验,用户的每一次错误选择、每一个重复播放都会被记录成后台数据,随后会被算法采纳,成为下一次内容推送的依据。”王翌说,没有哪个老师可以记录数十万用户的学习弱点,但是AI可以。
为了检测AI老师的学习效果,王翌让团队在全国范围内找了400个用户做测试。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里,这400人只学习AI老师的课程。测试结果显示,超过60%的内测用户再次参加托业桥考试的成绩与两个月前的考试成绩相比,提高了一个欧标(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世界公认的语言分级标准),并且这些用户的平均学习时长为36.5小时,而欧标每提升一个级别的建议是至少100小时。
胡郁=HY
EW:科大讯飞的业务布局情况现在是怎样的?
HY:科大讯飞现在的业务布局主要是两部分:第一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平台级业务,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授权给第三方,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目前科大讯飞重点关注的领域是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电信运营商智能语音服务、智能车载系统和政府便民工程。我们与第三方合作是通过科大讯飞云平台实现的,这是我们的语音能力向各个行业输出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很容易发现平台上面的各种应用的优缺点,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数据。第二,科大讯飞正在将自己的技术与产业结合,目前我们在教育行业做得还不错。我们现在还有一个“讯飞超脑”的项目,这是科大讯飞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目标是帮助科大讯飞从机器“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预测”。
EW:创业初期遇到过哪些突出的问题?
HY:我们是1999年底成立的,到2004年才实现盈亏平衡,在这期间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那时候技术并不成熟。在2000年的时候,国内有很多语音技术创业公司,科大讯飞是唯一一家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的,因为我们当时选择的路径还算成功,语音合成在当时是相对成熟点的技术,虽然让机器说话也说不太好。那些选择做语音识别的公司,很多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当时这个技术太不成熟。
另外,在中国做生意,比较容易成功的商人,可能是比较懂人际关系的,有一定市场经验的,但我们那时候都是一群学生出来创业,包括董事长刘庆峰,1998年还在读博士,1999年出来,对商业模式、公司管理等方面没有什么概念,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摸索期。
在中国,做产品和市场的人,比做技术的人更容易成功,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在中国做技术,很多都是在国家体制内,像研究院这样的地方或者国营企业;如果要民营的话,那么在中国的环境下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并且做大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中国民营的科技创新公司不多。
EW:发展到现在,经历过哪些关键时刻?
HY: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关键时刻:第一个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能够把我们的语音合成技术卖给大客户,就是华为。那时我们的软件还很不稳定,经常崩溃,华为的团队说我们把他们当成测试员了。然后我们的创始人团队,三天三夜没睡觉,把软件做稳定了,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华为的测试。
第二个关键时刻是,我们在2004年实现了盈亏平衡。当时我们找到了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为一些大的客户提供服务,比如说呼叫中心、银行、电信等,赚到了一些钱。而同时期的很多同样的公司要么没活下来,要么就发展得很小。
第三个关键时刻就是我们2008年上市,这标志着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开始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我们可以更快地发展。
还有一个关键时刻就是,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移动互联网来得很快,手机输入这块将会有需求,我们就做了一个讯飞语音输入法,现在是国内第二大输入法,第一是搜狗。另外,我们做了一个语音云开放平台,现在已有16万开发者连接到我们平台上,连接的设备超过了8个亿。这两者让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也让我们在消费者业务层面有了很大的一个突破。
最后一个关键时刻就是,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开始在教育业务上有了突破。我们做到了可以用机器评价学生发音的准确程度,还可以评价英语口语的表达水平。另外,我们可以让机器识别出手写的卷子,实现自动批改。我们现在要攻克的是提高机器的理解能力,让机器人能够参加高考。目前机器人参加高考勉强能及格,我们原来的计划是10年内让机器考上一本,现在改成3年内考上一本。人和机器其实是相反的:人0到6岁学常识,这对人是比较容易的,人培养理解能力很容易,但是学习知识很难;而机器能够装下很多知识,但是它不懂常识,所以有人说机器达到了6岁小孩的水平,那是用人的成长阶段去衡量,其实是错的。
EW:为什么科大讯飞会选择教育这个领域?
HY:一方面,就是我们想为国家做点贡献,我们的技术能够帮助教育行业更先进;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觉得教育有比较广阔的商业前景。我们有的是政府采购给学校,也有直接卖给家长和学生的产品。我们是希望能够成为国内教育方面的人工智能的最大参与者。
我们进入教育行业,首先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然后是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后来我们进入英语教学的课堂,提供一些智能设备和软件,然后我们又参与了考试,实现自动批改。学校里面会有很多智能化的系统,我们把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提供一个整体的方案。现在我们是国内教育领域用人工智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最大厂商。
EW:这些年来,科大讯飞有哪些事情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
HY:第一个我觉得是把语音合成能够做到实用化,这是公司成立的基石;第二就是把语音识别做到了可用化――我们不是最早做语音识别的,但我们是把技术做得最成熟的;第三个就是我们将语音测评带进学校,开创了一个新局面,这是我们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我们现在还在努力寻找其他新的商业模式。
EW:相较时下众多创业企业,你认为科大讯飞最为显著的特色是什么?它和别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有什么差别? 对于创业17年来公司营收仍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这一颇受争议的商业模式,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直言,这与以技术为核心的中国初创企业的特殊性有关,如果早期没有政府扶持,这类企业将难于生存。
HY:科大讯飞本质上是一个科技创新型公司,科技创新型公司的标准,不是看它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它的技术是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最突出的特点是,我们一直在做核心技术创新和原始创新,不是在别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微创新,而是在做核心技术的突破性创新。
我觉得我们和别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最大的差别是,我们比较沉得住气,方向很明确。很多公司什么方向热就做什么,比较浮躁,我们相对来说比较执着于自己原来确定的方向。
很多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做了十分才说七分。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大家对我们的印象是比较扎实的,缺点是影响力方面可能宣传不够。
EW:有人说你们在风格上更像一家硅谷公司。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HY:硅谷技术创新型公司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仅技术领先于全球,它的商业模式也是领先于全球的,而且美国公司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它们是全球化的公司。中国虽然现在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但在全球化方面还是不够。科大讯飞现在在语音技术方面,无论是合成还是识别,都能够在中文领域做到最先进,但我们也有需要突破的地方。很多人觉得我们低调,其实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商业模式不能够跟当前世界上最主流的商业模式吻合,所以这也是科大讯飞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EW:能否在商业模式上稍作展开?
HY:我们原来的商业模式是To B的,就是售卖技术,用技术跟别人合作。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用技术引起一个产业的突破,从而建造新的产业生态系统。我们现在探索的新的商业模式是,更靠近消费者,就是要着重To C。这不一定得直接面对消费者,我们可以用更靠近消费者的业务来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我们和汽车厂商合作,汽车内的语音业务就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
EW:国内语音市场这些年在你看来有哪些重要变化?
HY:2000年以前,语音并不被大家关注,那时还没有什么大的语音公司,主要是国外一些大企业像摩托罗拉、IBM等在中国做研究。那么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国内公司逐步把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市场抢了回来,现在来看,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语音业务已经很少了。
近几年有两个新的变化:一个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开始进入语音市场,并且投入了很大力量。但他们做语音是为自己的生态服务的,并不是想从这上面赚钱,实际上也赚不到什么钱。现在专业做语音的最大的公司应该是科大讯飞。另外一个就是,很多小的创业公司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但做得都不是太好,技术很重要。
EW:巨头的进入会给你们带来压力吗?
HY:当然。压力不是来自于技术,我们的技术是最先进的,压力来自于商业模式。这个没办法去模仿哪家公司,都要靠自己慢慢去摸索。一个公司如果想要长期保持领先,不仅仅是技术能力,商业模式上一定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并建立起自己的生态。
我们原来做的是To B ,现在To B 的公司很多,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生态的话,只有这个肯定不够。我们一定要让生态里有C端用户,这就会有很多变现方式,只要我们提供的服务是用户需要的,并且是高质量的,我们就可以从用户手里赚到钱。
现在我们还是免费的服务,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用户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来优化产品,当产品体验足够好时,用户会愿意付费。当然我们也可以有其他收费方式,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可以是全程免费的,在用户和我们的机器交互时,机器会记住用户的喜好和需求,这时智能终端可以给用户推荐产品,我们可以向产品提供商收取费用,类似于广告费。当然,交互是最重要的,将来在车上、电视上、音箱上甚至玩具上都能够实现人机交互。我们现在的语音合成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机器可以发出明星的声音,我们要不断增加语音交互中的用户体验。
EW:语音市场的竞争还不算太激烈吧?
HY: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大家朝着一个方向的话,自然而然就会有竞争。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知道将来的物联网时代会发展成什么样,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在一个新的时代里,观察过程会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期,就是大家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第二阶段叫形成期,就是大家已经有方向、有规划地发展了;第三阶段叫决胜期,就是各家开始激烈竞争赛跑,像滴滴和快的当时一样。语音市场现在处于混沌期到形成期的过渡阶段,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干,还在互相观望,互相挖点技术人才,摸索摸索方向。
EW:科大讯飞会是第一个找到方向的吗?
HY:我们一定是,但是做出来怎么样,还不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现在的方向是,软硬一体化、云端一体化、技术服务一体化,我们不能做一个纯技术的公司,要把技术和内容和服务结合。比如说语音合成,我们就一定要和明星名人资源结合,我们现在可以达到让罗振宇给你读文章的水平。 语言是柄双刃剑,在挡住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同时,自己的产品进入其他国家也很难。胡郁介绍称,科大讯飞英语产品做得还不错,但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其他语言产品还不行。
EW:科大讯飞得到过一些负面评价吗?
HY:讯飞的体量在去年的时候只有二十多亿,今年也就四五十个亿。现在市盈率已达到150倍。我们的市盈率不太稳定,因为大家看好一个东西,但这个东西一直没出来,所以就会不稳定。很多人说我们都在靠政府补贴,其实是这样,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在中国如果不依赖政府,肯定成长不起来,但过度依赖政府,将来的空间会少一点。我们一开始的确就是依赖政府补贴,否则一下子进入市场,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只有在跨过一定的技术门槛后,我们才能靠市场养活自己。我们现在已经在找更合适的商业模式,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工智能公司,他们已经找到了赚钱的方法,但这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个挑战。
EW:其实现在很多人在怀疑你们的盈利能力。
HY:这种怀疑是对的,我们虽然说在很多测评上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并没有达到让大家信服的程度。事情还没成之前,你说你是英雄,谁信?武松打虎,得把老虎打死了,结果出来了,大家才把他看成英雄,现在我说我能打死老虎,谁信呢?我们现在就是在努力证明自己。
EW:相较北上广深,合肥的商业环境是不是差了一点?为什么一直留在合肥?
HY:坦白讲,合肥这个地方很适合做研究,但商业氛围和商业创新环境确实和北上广深杭相比是有巨大差距的。但我们还是一直留在合肥,如果我们不是在合肥,我们的人早已经被挖了七八遍了,在我们这边拿50万年薪的人,腾讯可以给150万。我们为什么能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深入,并且取得领先世界的水平,就是因为在合肥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做研究。在北京给他100万的薪水,马上就会有人拿200万来挖,工作一有变动,研究就会停滞下来。北上广太浮躁了,这些地方房价那么高,让人怎么安心做研究?我们现在在京津冀,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都有分部,但我觉得做研究的人,还是来合肥好,一线城市安不下心来。
EW:如果你们工资比其他公司低的话,用什么来吸引人才?
HY:追求。世界上还是有一批有追求的人,就是在中国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
EW:资本对于你们是一个什么作用?
HY:我觉得一个公司一定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资本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只靠追求来生活,我们要给这些做出巨大成绩和贡献的人体面的生活。有了资本,我才能真正吸引到优秀的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想要去旅游的时候就能够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去旅游,我们要给他们与能力匹配的薪资。
EW:除了受到资本的青睐外,你们自己也有投资。你们在投资上的构想是怎样的?
HY:战略投资是围绕着我们的战略布局来投。我们现在有三大战略板块,教育、智慧城市,还有消费者业务。
EW:科大讯飞的生态能描述一下吗?
HY:我们现在首先要在教育这个方向做成一个核心技术支撑的开放平台,大家有什么内容都可以放上来,可以对接到学校;在智慧城市方面,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交通、社会信息化管理、医疗等提供智能服务;最后在消费者业务上,我们要建立生态入口,让用户用语音的方式与机器进行交互,让机器越来越了解用户的需要。
EW:现在每年研发投入有多大?
HY:收入的25%。主要用于几个方面,核心技术、云计算和各个领域应用的开发。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像核心技术现在其实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水准,我们还要持续努力,因为技术爆炸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说一瞬间的,而是在一点点改进中获得的。
EW:作为科大讯飞重点攻坚的领域,目前人工智能在你看来处于什么阶段?
HY:现在业界谈人工智能分成三个阶段,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人工智能目前处于感知阶段。人在计算智能上比机器人差,感知智能上好一点,认知智能上会更好,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切入点叫语音和语言为入口的认知革命。人类最早成为世界的统治者是因为人类发生了认知革命而不是农业革命。机器人也需要认知革命,机器人认知革命的第一i就是先理解语言,我们现在的使命是要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接下来我们把这个技术跟很多行业,如医疗、卫生、法律等结合起来。
EW: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两年这么火?过几年它还会这么热吗?
HY:人工智能能火起来,主要是因为核心算法、数据量和应用模式三个方面成熟了,因此它在技术上可以大规模应用于产业。科大讯飞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比较有优势,在数据的收集上,现在的“讯飞语音云”用户超过8亿,开放云平台的应用项目8万多个,我们正在尝试各个场景的应用。人工智能过几年是不是还能这么火还很难说,现在大数据已经不那么热了,就是大家接受了这个概念以后就没人天天喊了。
EW:现在你们的挑战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HY:一个就是核心技术还需要时间来突破;另一个就是我们要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第三就是我们需要很多综合性人才,不仅仅是技术人员,还需要会市场的、懂产品的、懂宣传的、会做品牌传播的人。坦白讲,我们原来是一个To B的公司,在品牌宣传方面没什么经验,现在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EW:在产品出口方面,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
1.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软件、广播影视节目、网络资源、报纸杂志及图书馆、班级、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创设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了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的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方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人格和能力的提升提供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人才测评理论与方式的重大转换。
2.“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的界定及其相关理论
2.1 “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的界定
为了实现英语考试评价信息化,提高江苏省中考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评价信度及评价工作效率,江苏省自2009年在中考英语中实行省级统一命题、测试、评价为一体的听力、口语合二为一的“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该测试总分30分,其中听力测试20分,涉及的题型有:图片型对话理解、短对话理解、长对话理解、完成信息记录表和短文理解。口语测试总分10分,涉及的题型有:短文朗读、情景问答和话题简述。该部分的测试成绩直接记入中考英语总分(英语中考总分130分,其中卷面笔试100分,人机对话测试30分)。
“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是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考试进行管理的一种测试形式。它是根据考试设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命题、组卷,并完成试题呈现、接受答案、计分、数据分析及结果解释等一系列任务。学生在进行人机对话测试过程中,每人单独使用一台电脑并且戴着配有语音输入功能话筒的耳麦,整个测试过程不介入任何人为因素。考试时,电脑扮演考官的角色,考生的所有问题和指令都由电脑发出,考生根据从耳麦中听到的要求或电脑屏幕上看到的试题指令和要求进行听力和口语测试,电脑自动将考生在考试中的答案和语音信息进行保存和录音。
笔者认为,“人机对话”自动化测试彰显了《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新型教学理念: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要使学生尽可能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学习真实、鲜活、实用的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
2.2“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的相关理论
认识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和计算机相结合,在认识心理学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人工智能这一全新的领域。人工智能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人的心理过程,使行为主义心理学进一步发展。它借用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仿生学等新兴的学科理论,将人才测评置于更前沿、更科学、更稳定的领域。认识心理学理论在“人机对话”测评中的应用,更新了测试的方式,拓宽了测评的视野,完善了评价手段,是对实证主义测评范式的扬弃。所有这些,都为“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作为一种测评方式的转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非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指出人的智力有三种类型:合成智力,即在一个有结构的和定义完好的上下文中解释信息的能力;经验智力,即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变化的情景中解释信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景智力,即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及操纵谈判系统的能力。信息时代的人才测评发展越来越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测评。非智力理论为“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提供了理论支持:一般的测评方法只能在简单的文字、图片上假设情景,局限于合成智力及经验智力的测评,而人机对话则使非智力因素的再现和测试成为可能,使得人才测评具备更广的维度、更富层次性、更有针对性。
人机交互作用理论。“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中的测评主体和客体能够相互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机交互作用。人机对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利用人机交互作用的沉浸性,根据测评客体的反应不断学习和选择不同的模拟情景,有针对性地施加测试项目。仿真、实时、主动型的计算机三维动态图像、声音,使得测试成为动态的交互作用,为测评客体提供测试语言的逼真情景。通过与计算机交互测试中体现的形象性、简易性、安全性、科学性、经济性、实效性已凸显其测试的优越性。
3.“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对英语教学的新启发
3.1 语言技能――“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测试的基础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这四种技能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又呈螺旋式提高。根据认知理论,听、读是信息输入过程,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内化过程;说、写是教学对象对输入的信息内化后的产出性活动,是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语言技能培养的整体性。从语言信息输入的层面上,我们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材料。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进度补充和教材相关联的、难度稍大的课外阅读材料,并且可以设计相关阅读题型帮助学生理解以便及时反馈学生对补充材料的理解情况。教师还可以利用早读和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引导和鼓励学生跟读磁带、模仿朗读等方式促成学生的有效输入。在语言信息输出的层面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和对阅读材料进行缩写和改写等。比如,对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可以采取当堂的口头复述形式检测学生的信息输出情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后写作的方式提高学生信息输出的有效性。
3.2 语言知识―― “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测试的源泉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学生对语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直接影响他们的听力水平。因为语音中的连读、弱化、失去爆破、语音浊化等发音规则会使单词的独立发音有别于具体的语音群中的发音。除了语音知识外,词汇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如果学生的词汇数量和理解能力无法达到基本的教学交际要求,就会在客观上形成听力障碍,影响听力效果。同时,语法、固定用法和搭配等知识的不足会造成听力和口语表达上的困难。比如,习惯用法“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看似是否定的句子,其实表达的是十分肯定的含义。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开口讲英语。比如,在每天的英文值日报告中增加天气情况汇报、新闻简述和热点关注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在公共场合说英语的机会。其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真正提高学生在情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超市购物、医院看病、图书馆借书等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从而达到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 “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测试的保障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Hypothesis)认为,如果学生上课时心情紧张,他们的情感因素就会形成一个“过滤器”,阻挡语言的输入。 所以学生在听力、口语测试时,如果一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过滤器”就会影响学生接收声音信号及语言信息,并且还会影响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解码的过程。
诚然,学生在“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测试中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和焦虑,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但是过于紧张和焦虑将给整个测试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新颖的课堂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榜样激励等方式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组织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凝聚力,磨炼他们的意志,形成合作精神;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3.4 学习策略―― “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测试的战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在听力测试中,预测技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所谓预测技能指听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现有信息对听力内容进行联想、推理未知信息的能力。因此,一个人预测信息的能力越强,其听力就越强。
为此,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应重点进行技巧点拨讲解。比如,在该题干“What is the woman probably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重点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如下两点:把握时间“this afternoon”;重点听女声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比如当题干变为“What is the man doing now?”时,我们就要对重点听力内容进行调整:注意时间“now”;重点听男声内容,从而不但帮助学生学到听力的技巧,而且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3.5 文化意识―― “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测试的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语言不能脱离产生它的文化而独立存在。G. Brown(1997)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知识等各种因素。对于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而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
比如,图1、图2这道听力试题和文字稿,不但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英语基本技能听懂对话内容,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有一定的要求,即要求学生熟悉一些西方国家的代表性建筑或特有文化。这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要求教师不但要从词汇、语法、情景等角度讲清楚字、词、句的正确使用,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跨文化意识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促成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图1 听力测试模拟试题
图2 对应试题的文字稿
4.结语
“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不仅是外语考试形式的一次革新,而且是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一种尝试,更是促进中学英语教学变革、引领信息化时代英语教学的航标。新时代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有心人,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即兴的调控能力,最大化地优化课堂;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中生成动态教学资源捕捉的灵敏度和运用的科学性、实践性及实效性。
参考文献:
[1]G.Brown.Assessing student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1997.
关键词:
教育技术;英语教学;教学工具;教学模式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英语作为一种更为常用的国际交流语言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中国受到的重视,也可以从其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中得以体现:英语课程从最初的从初中开始加入课程体系,到现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文,并且大部分家长都会付出相当的精力提高子女的英语水平。而随着英语学习的日益普及,学习英语需求量的急剧扩大,各种英语教学方法也随之丰富起来。由于大部分学习者并没有条件在纯英语环境下学习,使用情境式英语教学成了重要的一种方式,比如利用电影、广播以及电视等资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趣味化。教育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学,能够用多种形式表达信息,并且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有效快捷。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运用计算机、电视、电台、录像、VCD、DVD、幻灯、投影仪及互动式教学平台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自主设计课件,并结合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总而言之,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教育技术,充分地利用教育技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意义,将成为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素质的要求。
一、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所以教师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学生仅是被动参与到学习当中。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课堂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打动人的声音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的设置,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使不容易学习的内容变得具体和形象,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但学生学习英语时,大部分情况下用英语交流的机会非常少,仅是课堂上的少许练习对于语言的熟练使用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环境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更多设立教学情景,给学生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机会。首先就听力这一项在英语学习及各类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部分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惧怕听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缺乏训练以及对听力材料中的语音连读、重读、弱化、同化、辅音、浊化及语调的抑扬顿挫等的规律和技巧不熟悉。仅有录音可听,学生很难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中所表达的准确信息。从记忆的效果看,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的信息,过一段时间的记忆率也是不相同的。有研究证明,如果单纯使用听觉,三天后的记忆率为10%;单纯使用视觉,三天后的记忆率为20%;听觉和视觉并用,三天后的记忆率高达65%。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利用多媒体科技使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一种感官的刺激,如在听力的基础上加以可视化技术支持的图片和动态影片,使得感官得到更多的刺激,扩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
英语教学中使用科技手段也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有了更多种可能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显示了Web2.0技术的使用使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了显著提高。比如一些科技支持的软件,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及时给予学生问题提示(ques-tionprompts),课堂展示和脚手架支持(scaffold-ing),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还有一些Web2.0的工具,使教师对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能提供更及时的和针对性强的反馈。比如计算机支持的利用维基平台的合作写作项目,其中的改进跟踪系统能使教师清楚看到学生对英语写作进行的改进,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提高建议。
(四)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育技术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更加快捷。如在网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BBS和留言板等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反馈和监督。其次,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不仅是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其他知识技能如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学生合作技能,都有所涉及。总之,教育技术的利用使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都更加全面和科学。
二、基于英语技能的教育技术使用建议
英语技能包括输入技能(inputskills)和输出技能(outputskills)。这两种技能又分别包括了听、读、说、写这四项技能。下面笔者将在这四项基本技能基础上提出使用教育技术的建议。
(一)听
在听的练习中,学生辨别并理解发言者,这个过程包括对发言者的口音或发音、语法及词汇以及对所述内容的理解。由于这四个内容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其中一项的完成程度会影响其他几项,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听力的锻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听,语言学习者不仅能得到信息,同时也可以由此来判断陈述者的教育背景、思想和世界观。可以说,听这项技能在语言技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听力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不仅从听觉上得到更好的体验,而且视觉的加强使信息的传递效果更加显著。以下这些基于互联网或者单机电脑的教育技术,都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活动设计:(1)网络广播(Broadcasting):具有语言教育意义的电视或收音广播,由于其信息的生活化、现代化和丰富化,具有很好的锻炼学生听力的作用。但是教师在选择广播来源时应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如BBC的一些具有权威性的卫星电视频道,就比较适合锻炼学生的听力。(2)CD机及CD碟片(CD-RomandCDPlayers):除了一些教学资源,作为一种学生成果评价方式,CD-ROM都可以被教师利用起来。(3)录音机(Tap-Recorders):虽然录音机作为一种听力训练方式比较传统,但是也可以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的工具。现在的录音笔音质清晰并且容量大,学生可以录下自己的朗读或者是教师的课堂讲解,课后进行复习。
(二)读
阅读是理解文本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词汇量和背景知识,故而阅读的练习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使其获得新信息和想法,并提高实用型知识。以下笔者提供一些教育技术支持的方法供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使用:(1)基于电脑的阅读程序(Computer-basedReadingPrograms):区别于传统的纸上阅读,基于电脑的阅读程序更加智能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根据学习者的阅读习惯进行个性化设置。学习者在与程序互动的阅读过程中,增加词汇量并且提高阅读速度,渐渐从简单的阅读任务向难度较高的任务过渡,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2)多媒体软件(MultimediaSoftware):多媒体软件调动了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在阅读中除了文字以外还加入图画、声音、视频以及动画,这不仅加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多种感官的利用使得信息的获得变得更加有意义。(3)浏览互联网(BrowsingtheInternet):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源,可以被教师充分利用。除了相当多的专门致力于英语语言发展的网站,还有很多电子形式的报纸、杂志、图书馆、词典、百科全书和时事通讯。这些资源都会大大增长学习者的词汇和阅读能力。(4)电子词典(ElectronicDictionaries):电子词典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英语学习者,但是也应当注意让学生不要过度依赖电子词典。开放的语言教学课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重组、变动和随意组合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巩固。学生能直接操作控制计算机来获取知识。这是一种适合学生自行学习课外知识和巩固原有知识的学习形式,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因此,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三)说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处于中心位置,学生更多的是进行听的训练和记忆,这导致了学生输出能力弱化,特别是说英语这一项能力。在提高学习者说的能力方面,教师可以考虑加入的教育技术有:(1)网络聊天(InternetVoiceChatting):网络聊天不局限于空间,使得多种交流方式成为可能。学习者在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并且同时加强听力理解能力。在多媒体教室中,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学习者也可以灵活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同一组的学习者可以互相提出疑问并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合作学习使学生共享信息,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好知识的信心与兴趣。(2)讲话分析软件(SpeechSynthesisPrograms):如今有一些软件可以很好地捕捉语音信号并且进行话语分析,这种人工智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四)写
写作是语言输出中比较考验学习者能力的一项,因为这个过程不仅涉及词汇量和语法,还考察了学习者的组织能力、思维和逻辑,这些都属于认知能力中比较高的层次。下面几种教学工具教师可以考虑使用:(1)电子邮件(E-mails):电子邮件是现代的信息传输工具,在组织电子邮件表达自身想法以及回复的过程中,学习者学习了如何处理信息并且在不同情境中对不同的交流者进行不同形式的内容书写。(2)网络文字聊天(InternetText-Chatting):在实时文字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跨越地域以及时间的限制与英语作为母语的对象进行交流,快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教学任务:
1.本年主要继续担任科技英语的教学。第一学期继续承担的是《电子商务》的教学。这是我第二次带这门课,这次除了认真备好课外,继续不断扩展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课外知识,争取在讲好课文本身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和电子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次比上次讲解更详细,而且讲解章节覆盖更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学期承担的是《计算机科学概论》的教学。这是我第四次带这门课。但是为了精益求精,我把课本详细地进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在课件上补充了一些图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增加讲授课人工智能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针对大一新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每节课布置作业,坚持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情况,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重点讲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在讲授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确,另一方面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所要求的教学速度上未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是在新学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帮助下使得科技英语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2. 担任了信管083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信管0834班是我从大一第二学期接班的,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他们以前的成绩,课下也和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尽快完成我和学生互相的了解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完成了从比较基础的《新概念英语》到难度加大的《新视野英语》再到四级强化的教学任务。结合上次的经验,针对各个学生鼓励教学,及时总结学生成绩情况。
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
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语课的不同。公共英语课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词汇和应用的培养,而且小班教学更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所以虽然担任的都是英语课的教学,但是要因材施教,学会在不同的课程中转换角色,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承担了06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和07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的教学任务,翻译是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这门课之前请教了同事,参考了多本资料,教学中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例子讲解翻译的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这门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面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改进教学方法;
总体来说,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尤其是科技英语老师,在教学上不能浅尝辄止,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毕业论文指导
圆满完成了2010届毕业生论文指导的工作。这次所带论文涉及经管类经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方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加强了这方面的涉猎,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的初稿、中期到终期答辩都给予学生认真的指导,最后十个学生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并有几名同学获得优秀论文的荣誉。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都选择了大方向、大角度入手,缺少贴身的、时效性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分析。所以,在论文的深度把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一门学业,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我们老师也看到了学生们是如何看这个世界,感受着每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心灵闪现的火花。与其说是老师指导学生,还不如说是我们师生共同上了一回社会大讲堂。
二、班主任工作:
10年下半年接任了英语0612班的班主任工作。这对我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领域。刚接班就面临着校区搬迁的工作。在学
语音识别是模式识别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把人类讲的声音、单词和句子转换成电子数据并保存在计算机内。语音是人类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在现实语言学习环境中,如果学生能够以最为轻松的沟通方式,即语音进行学习交流,则学习的收获将是最大的。使用计算机作为语音输入的难点在于人类语言和多数传统的计算机输入存在巨大差别。计算机程序能够对正确的输入产生一个准确且可预知的答案,而人类语言和所讲出的词汇和句子却不是精确的,甚至是模糊的。每个人的声音不同,相同的词语使用不同的语调、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即使如此,语音识别技术在近十年来依然克服了不少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语言教育中,利用计算机系统和模式识别技术,识别语言教育中学生的读音是否正确,句式发音是否标准,不但能纠正学生的语音,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学习乐趣,还能增强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1传统语言教育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媒体是语言教学的工具,教材是语言教学的内容,学生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总体来讲,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学设计而进行,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是语言教育主体的客观事实,使得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很难自由发挥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语言教育要求听、说、读、写4个环节缺一不可。在语音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中,读、写环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占比例较重,而听、说则由于多种原因而被忽视。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外文电影和语音音频在网络中越来越普遍,很多网站还提供在线广播,大大地缓解了“听”这个环节,但“说”的环节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无法确定发音是否正确,以及句式理解和整个语句发音音调是否满足要求,这必然造成所谓“哑巴”英语的普遍存在。在香港和澳门以及台湾地区,英语应用的社会环境客观存在,学生能够将所学语言直接应用到生活中。但大陆恰好相反,尽管大陆地区已经将英语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但社会使用率依然很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鲜有人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在学习这门语言时,没有“说”的环境,因而无从知道自己是否能将所学语言准确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相当于是学习了一门“哑巴”语言。
2新一代语言教育系统
新一代语言教育系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解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解决语言学习环节中“说”的关键环节。另外,也要提供听力资料、多媒体游戏和其它寓教于乐的学习资料
2.1普通语言学习课件
基于互联网络的语音学习课件在网上非常多,简单的如背单词、在线广播、听力测试等。这些学习软件都解决了学生是语言学习主体的问题。不如背单词软件,学生不但可以选择内容广泛的词典进行背诵,如英语四级词典、六级词典、toel词典、gre词典、考研英语词典等,有些还提供英文小说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不认识的单词,利用简单的鼠标点击操作可选入学生自己创建的生词本中。对于生词本中的生词,采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法,要求学生在规
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并对学习的单词进行分级管理。
记单词的同时,还可以用图片、语音提示学生,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大量的词汇,不仅仅是记忆字形和音节,还能根据语音和图片联系到词汇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线广播能够让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最新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知识,能使学生迅速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如英语教学时,有时连教师都难以分辨清楚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发音规则,即使在网上可以查询到相关资料,也很难真正地体会明白。借助于在线广播,这一问题可以轻松得以解决,如果能听懂语言广播,则语言应用必定可以达到新的高度。许多在线网站不但提供音频资料文件,有些还提供讲解,甚至提供英文视频加中文翻译。
上述所讲到的学习课件中,有些是基于windows平台,有些是基于移动平台,如android或apple。这些课件利用网站服务器作为中转站,学生可以在各平台的学习中做到数据同步。
2.2基于模式识别的语言课件
上述所讲到的课件能够推动学生掌握基础英语学习,但不能促使学生很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如果有一种软件能够像教师一样随时监督学生学习,纠正学生发音和判定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必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模式识别的语言课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基于模式识别的语言课件其核心功能就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学生的发音,比如音标和单词的发音、句子的发音、段落的发音、实时场景对话等。语音识别技术实际上已经应用得比较广泛,典型的有google的语音输入法、qq的语音输入等,但将语音识别用于语音教育却少之又少。
如果能够将人脸识别,甚至行为识别结合在一起,则语言教学软件更能将实际问题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由于人脸识别和行为识别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加上技术本身的难度,因而限制了其在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随着硬件技术的提高和识别算法的改进,人脸识别和行为识别将成为可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能够根据学习者的表情、声音、行为,识别到准确的思想表达。
2.3rosetta stone
美国rosetta stone语言科技公司是语言教学领域的领先者,它提供包含英语、中文、法语以及其它冷僻小语种在内的30种语言学习课程。和其它语音学习方法不同,该教学软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多媒体技术和人工识别技术,模拟了母语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必切换到熟悉的语音环境,直接利用新学到的知识处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这样的方式,它可用超乎想象的速度帮助学习者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图像、动画、声音、文字永远联系在一起,学习者通过观看图片或者视频、听标准语音和查看文字提示进行语言学习,像学习母语那样自然而然地学会外语。
听说读写是学习任何语言的标准过程,rosetta stone全面提供听、说、读、写4种语言技能的互动,同时提供预习、练习和测验多种模式,还有游戏、小说阅读等多种互动,为学习增加乐趣。
在听方面:学习者听到的是标准发音,系统平台就如同母语“外教”一样,可以按照要求解读每个单词、短语、句子,以图片的方式解释其意义,还可以放慢语速读出发音。
在说方面:这是该软件最有特色的部分,利用语音识别系统和评测仪,它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出学习者的发音与母语发音的区别,并提示学习者重新发音,进一步提高口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读方面:有别于其它软件,系统提供视觉化的图像和与其紧密联系的文字,以游戏的方式要求学习者快速匹配和阅读,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习对文字和句意的理解,增加阅读的乐趣。
在写方面:软件利用键盘输入式和字符块式两种方式进行写作练习,在语音或者图片提示下,自动检查并快速诊断学习者的拼写错误并不断提供更多机会帮助学习者练习,从而提高正确率。
3结语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提高,模式识别技术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瓶颈得以突破,必将在语言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一作用是传统语言教育无法实现的,它使得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利用模式识别技术的软件系统,能够提供一个虚拟现实环境,学习者利用此环境,能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场景,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MOOC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模式,它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且不受时间、空间、环境的限制。“大规模”意味着对同时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不做限制,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以成百上千;“在线”意味着教与学的活动主要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意味着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而且免费。在中国MOOC正在迅速崛起,在网络上也能找到很多名牌大学所提供的课程,甚至中小学也逐渐建立起MOOC教学的模式。
MOOC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其内在的优势,MOOC方便、灵活、价格低廉,并且模拟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模式,有课堂互动参与、有反馈、有答疑、有作业、有课程安排、更有专为学生间交流学习经验而建立的论坛。通过网络学习,学习者可以接触到可能在生活中难以获得的高质量讲课,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提供的课程。但MOOC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其内在的缺陷,某一门课程,以同一种方式向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学生授课,没有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也不可能受到教师额外关注。没有传统课程学分、毕业、考证的压力,很容易半途而废,学习的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国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大多采用PPT展示、教师讲解的形式,相对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变得多样化,课堂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即便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听讲、接受课堂的知识。随着各大高校的扩张,平均一个英语课堂的人数能达到40人,而每位教师可能会兼任多个班级,这就导致老师的精力远远不足再投入对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另一个存在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模式、进度、内容相同,而学生的英语能力参差不齐。英语水平相对偏高的学生会认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教学进度太慢,而对中下等的学生来说,跟上课堂的进度就会稍显吃力。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大,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课堂上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只有那些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学生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对口语的培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课堂上涉及口语训练的部分极有限,不单单是因为教材本身的问题,更是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说英语,并对其进行非常详细的指导,这也是导致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 MOOC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MOOC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
MOOC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使学习者免费获得全球范围内名校名师的各类课程资源,根据自身的英语能力和兴趣来自主决定学习的课程内容、进度等,通过完成作业,与共同学习的人交流学习体验,给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带来质的飞跃。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发达的今天,MOOC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课堂上,教科书上的内容广泛,但却很难专于某一方面。假如学生对一个特定部分非常感兴趣,想要深入掌握,教师要从全班的角度考虑,为保证课程进度,是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非常深入的讲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习者的积极性,而MOOC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途径。学习者可选择合适的时间,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英语水平。
第二,将MOOC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MOOC可作为传统课堂外的一个有力补充,教师可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外通过MOOC进行学习。MOOC海量的课程资源意味着学生可以对课程的难度、方向、内容进行挑选,能力高者可以补充配套难度高的课程,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其英语水平,加大对学习者的挑战,激发学习的动力;对能力低者,可通过MOOC来打牢基础,使其能跟上传统课程的进度,增强学习的信心。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可以在网站上对某一节课,甚至特定部分重复听讲,来强化记忆或复习知识,这是传统课程无法实现的,通过重复听讲,不但可以发现可能遗漏的知识点,还可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极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技能水平。
第三,国际MOOC本身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途径。国际MOOC发展更成熟,2012年美国顶尖大学陆续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把这一学习模式推向,进而促使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以Coursera为例,几乎所有课程都是以英语作为其唯一的语言,学习者必须听全英文的课程、以英文来完成作业、在论坛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经验时也要求使用英文,这就模拟了一种在英语国家学习的体验。刚开始接触英文讲课,学生可能需要反复地回放视频才能听懂;完成作业时,需要阅读大量专业性英文材料,记忆英文词汇;与同伴在论坛上交流时,表达清晰也是对英文能力很大的要求。因此,即使课程不是英语,通过MOOC,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也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英文表述的掌握及对英文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2.MOOC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第一,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毋庸置疑,国际MOOC课程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很多学生可能因为最开始的语言障碍直接放弃了MOOC的学习模式,语言障碍说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存在问题,因此,MOOC的兴起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对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挑战。MOOC有其固有的缺陷,即没有强制力。虽然在Coursera等网络课程平台上模拟了一个较完整的教学过程,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小测验考核,有自动的评判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甚至有的在期末测验通过后,还能得到教授签字的一个证书。即便如此,整个学习过程本质上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决定,学生可随时搁置和放弃课程的学习,不受任何约束,这也就导致通过MOOC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不具连贯性。斯坦福大学提供的人工智能课程吸引了16万学生注册,但仅有20%的学生完成了课程。
第三,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学生在有了MOOC的学习资源后,接触了更多、更广泛且深入的知识,所带来的疑问也就不仅局限于传统课堂的教科书内容,这就进一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地学习,来满足学生对各类知识的需求和疑问。
四 大学英语教学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MOOC来袭对大学英语教学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抓住这些机遇,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大学英语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1.促进MOOC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
想要克服MOOC课程固有的缺陷,又充分发挥MOOC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补充作用,就要促进MOOC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将网络课程纳为计量学分的范围内,这样既保持了网络课程的时间、地点、次数的灵活性,又能强制性地使学生完成MOOC上课程的学习,克服了高退出率、低参与率的问题。同时,学校应统一组织对MOOC课程的考核,建立同传统课程类似的考核机制,但也要抓住MOOC课程优势,让考核没通过的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重新学习,如寒暑假,而不是像传统课程一样到下一个学期再重新选修这门课。
2.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鼓励他们通过MOOC课程提升自己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on rearch, Scheme Theory has gradually been applied
to English teaching.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ideas of Scheme Theory, and
explains its effect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emphasize students’ knowledge
accumulation in the process English learning, help students set up some more schemes and
combine established schemes with substantial contents. Consequently, they can improve their
study efficiency.
Key WordsScheme Theorybottom-uptop-downknowledge accumulation
English teaching reasoning
1 图式和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Scheme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是于1781年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提出的。后来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e)将图式概念运用到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中。他认为图式是输入并储存在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是人们头脑中的常识性概念,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
图式理论是关于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1] 因此这种运用图式知识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的阐述就是图式理论。图式理论强调两种基本的信息处理方式,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前者是一个从部分到总体的过程,这种方式又称“材料驱动”。后者是一个从总体到部分的过程,利用图式的预期作用对总体进行预测,这种方式又称“概念驱动”。
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认识的基础,是储存于人脑记忆中用于表达一般概念的资料构架。是人们对于新知识的理解, 是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和信息对新知识进行选验、预见、验证、肯定或修正的思维过程[2]。同时这一过程又是理解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过人工智能专家的努力,图式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近年来,该理论被心理学家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和学习质量。
2 图式理论的作用
图式理论的作用在于对场景做出解释,以验证是否能够合理地解释某一特定场景中变量所代表的具体事务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人们处理新获取的信息时,把新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为认知提供依据,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图式理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理”。语言习得者可以从潜在的众多图式中推理出适合文本情景的一个来帮助解释文本内容,从而达到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
3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习得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包括听、说、读、写和译,这些过程均涉及到语言理解的问题。因此,如何把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运用,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成为国内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3.1 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主动的交际过程。根据现代阅读理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示范者、辅导者、信息提供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与篇章内容有关的图示,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向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场景,使其头脑中的相应图式知识处于激活状态,为加工储备信息做准备,当这种准备与阅读内容相吻合时,学生便会快速有效地理解材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如文章的标题以及给出的问题,预测文章内容,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某种图式,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新信息进行预测和假设。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练习中所给的关键信息词,展开联想,调动已有的背景知识图示以使学生同时运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信息处理方式,使阅读理解真正成为学生被激活的相关图式与阅读材料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
3.2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一般认为,听力理解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感知过程、解析阶段和使用过程。对于听者而言,图示建立得越多就越能正确透彻地理解材料。对教师来讲,在听力教学过程中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不断充实学生的图式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习惯表达法,平时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如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和语言情景知识及其语言特点知识的传授,这不仅需要上课时教授,还需让学生课下多听、多看,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设法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储存的相关知识图式,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要理解文本没有一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而有了知识不去使用也是毫无意义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激活学生的知识图示,使新信息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的图式,才能丰富头脑中图式的内容,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听的文本材料。
3.3 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英语写作是一种输出性的语言应用能力,它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根据Paul Davies所提出的“四步法”,写作的过程大致分为四步:首先,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第二,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信息和观点;第三,以文字的形式组段成篇;最后,修饰文字并最终成稿。写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与信息的接受、重组和储存密切相关。人们在输入信息时需将输入信息与已储存的内容图式联系起来。写作过程主要是形式和内容图式与输入语言、语篇信息相互作用、相互匹配的思维过程。写作需要适当的形式与充实的内容有机结合,即需要两种图式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经历了多年的英文学习,已经储存了一定的写作图式。如果教师能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成功地激活这些图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写作效果,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速度。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善于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建新的图式。教师可以通过直接传输一些图式,让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相关知识有更多了解,以便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合理运用。其次,对学生掌握的零散的写作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其系统化而转化为一定的图式。再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动脑筋思考,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积累充实自己的内容图式。
3.4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活动,它将一种语言载体(原语)所承载的信息输入另一种语言载体(目的语),即用目的语去传达原语文本的意义。只有充分理解了原文的意义,才能产生好的译作。
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中,对原文语义的理解离不开图式的作用。语义等同于概念化,译者的思维是概念思维,译文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译者的理解准确与否。翻译要寻求两种语言的语义等值转换,实现功能对等。
在翻译时,译者需同时激活两套图式:一套是异族文化的图式,另一套是本族文化的图式。图式的作用已经告诉我们,人脑中储存的图式越多,概念越丰富,就越容易理解问题。要善于将两种语言文化图式进行研究比较,找出各自的规律。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对语言材料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文化背景等有足够的了解,即译者的头脑中储存有丰富的相关内容图式,理解就比较容易,翻译过程就会非常轻松,翻译效果随之大大提高。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图式理论的内容,作用以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为语言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新视点。启示英语教学要加强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更多的图式知识,积极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图式,并把适当的图式与充实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高校外语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不脱离课堂教学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师生之间既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又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深入、自由的多向交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的开展促进了信息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渴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1.创造语言学习的新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创造一种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是非常不容易的。信息时代的出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创造了新的学习环境,它在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的同时,鼓励他们开口讲外语,使他们能够最终告别“聋哑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情融汇、听觉和视觉并用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外语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一种“说”的愿望。
2.打破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代,使得学生从固定的教室、教师、课本、上下课等传统的界限中解放出来,使得学生具有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3.提供了交互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方向,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与教师进行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教师的反馈,调整学习策略和进度。
4.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观的综合刺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人类知识有80%来源于视觉,但记忆功能仅保留这部分知识的11%;知识来自听觉部分较少,但存留比例较大,两者综合运用时,保存率可提高至5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5.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学容量大,知识密度高。它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图形、动画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情境教学自古就有,它是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富有感彩的具体氛围,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集中在一起,使信息表现为文、图、声并茂,将学习材料转化成主动、主观的形式,提供大量的情景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图片、声音、影像等可以模仿、再现英语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引起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2.营造民主、平等的人性化交流氛围。
充满人性化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人性化交流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自由表达,并能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向教师和同学求助。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和意见,相信学生的自我发展,信任学生的潜能,建立融洽、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很自然地把教师当作最可靠、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其次,要建立便于感情交流的空间环境。信息环境下的学习中既有人机交互,也有人人交互。在人人交互中,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一些形象化手段,如头像、表情图、声音、图像等,直接支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讨论,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中,学生能直接感觉到教师和同伴真诚的帮助和理解。
3.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信息能力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学习材料的技能,如利用网络浏览、搜索学习材料;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教授给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能使学生拥有熟练地应用信息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工具的基本操作能力、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和个人需要的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其次,是教授给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即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运用搜索引擎、“帮助”等信息工具在各种信息资源中进行浏览与查找,以较少的时间从信息源获取符合自己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需要的有用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教授给学生善于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类、重组、加工、存贮,将所得到的信息化为己用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信息的能力;针对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信息,独立地解决该问题的能力;正确地评价信息的能力。
4.重视优化教学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占有主导地位,教学手段的优劣,采用的教学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因此,学校要重视加大教学设施的投资力度,优化教学手段。因为,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是创新外语教育的重要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视听语言输入活动,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拓展信息渠道。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程序化,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激活英语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教师更要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学习,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一人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
总结
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与自。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自己选择的学习环境之中,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使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尽快适应并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雪梅.试论普通高校远程教学模式特点[J].现代教育科学,2007,(03).
[2]陶胜.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模式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