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09:19: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常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安全基础工作,搞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也对煤矿企业提出了强制性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严格要求。对在新体制下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提出了新课题。这充分说明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比其它行业显得更为重要。 据查阅资料统计,1981-1999年,全国煤矿职工死亡人数114878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5.94。而同期美国煤矿死亡人数仅为1261人,特别最近三年煤矿死亡人数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1994年以后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05以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如此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差、能力较低,构建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存在问题
从大量事故调查资料分析结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说明,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是减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认识不深,理解片面,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抱着敷衍了事和走过场的态度,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三、规划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杜绝“一劳永逸”的学习态度,树立不断培训和努力学习的思想。为使安全培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注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考虑到煤矿行业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订不同的培训规划措施如下:
1、 安全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劳动法》等。 (2)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性质和危害及防治办法;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常识、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矿井电气安全技术、井下现场救护常识等。 (3)煤矿安全技术法规。主要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一通三防”责任制和各种《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等。 (4)煤矿事故分析和处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矿各种事故产生的原因、特征、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技术方法的理论和防治对策等方面。 (5)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 在具体培训中,可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安排选用不同的内容。
2 、培训形式 (1)入矿培训。对象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脱产培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间为2个月。但在实际中很多矿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内容简化,时间仅有一个星期左右,使得进矿的新工人刚一参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质就先天不足,从而为以后的违章埋下隐患。 (2)现场培训。对象包括经过理论培训的新工人和对工艺、设备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种工作人员,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长达数月之久。内容包括手工操作过程、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 (3)脱产集中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和性质,可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对特殊工种和各级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和定期安全培训,对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定期安全培训。 (4)在职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没有时间或不需要进行脱产培训的各类人员,如班前、班后安全培训,利用会议间隙培训,利用有关图书资料自学等。
3、安全技术培训措施
(1)对安全培训设备与教学管理要两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有些单位要么只重视更新培训设备和教室的装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一应俱全,但对培训具体计划和落实执行情况疏于管理,人员培训缺少明确目标;要么只注意落实计划和任务数,但由于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室或专职教师不足,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安全培训变成走过场。为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许多单位也对 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但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且只要参加学习就能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由于生产比较紧张,全员培训经常得不到落实,生产能手、技术骨干和单位正职等人员需要参加培训时经常因为人手紧和工作繁忙无法参加,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指派他人参加。最后培训部门和接受培训单位的培训任务指标虽然完成了,双方皆大欢喜,但并未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3)增加安全培训投入。如在安全培训资金安排上,美国煤矿提取比例为0.02美元/t;文化程度方面,美国矿工高中以上占77%,其中大专以上占15%。相比之下,我国煤矿职工素质低,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投入也较低。为提高本单位职工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大安全培训资金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的被动局面。
煤矿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煤矿职工素质低就不能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搞好安全技术培训,能够使煤矿职工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核心理念,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1 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搞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减少伤亡事故,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当务之急。职工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增加防灾、抗灾、自主保安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从而认识和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2013年1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监管总局下发了第58号令《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就是对矿工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的最大保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要求,到2020年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而目前我国煤矿还处在事故易发多发阶段,煤矿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发展还很不平衡,煤矿人员素质很低,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能力还不够高,所以我们只有搞好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才能不断提升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这也充分说明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比其它行业显得更为重要。
2 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煤矿生产需要,就必须杜绝“一劳永逸”的学习态度,树立不断培训和努力学习的思想。为使安全技术培训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要注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考虑到煤矿行业的特点,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因人施教,统筹安排。
2.1 安全技术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1)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主要学习内容为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劳动保护相关知识等。如《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劳动法》和《劳动保户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等。
(2)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主要学习内容应包括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知识、矿井瓦斯爆炸及预防、煤尘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常识、操作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矿井供电安全及矿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井下现场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常识、职业病危害及防治等。《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以及各种《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常见故障判断与处理、自救器的使用训练、创伤急救训练、已知危险源辨识、应急避险常识及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等。在具体的教学培训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安排选用不同的培训内容,提高职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采用多种安全技术培训形式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安全分析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模拟演示、实验参观等方法,调动广大学员学习的积极性,适应安全技术培训的特点,提高培训效果和工人的安全技术素质。对象包括经过岗前理论培训的新工人和对工艺、设备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种工作人员,可以组织他们到维修车间或下井参观学习,边走边讲解;也可以到实验室进行实物操作教学,让学员们亲自动手操作直到熟练掌握。如在讲自救器的使用时,采用讲授法结合实物演示法,教师先拿着自救器进行讲解,然后进行示范,再让工人一个一个地进行实际操作佩带,加深学员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使学员通过学习真正地掌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通过这种培训形式使学员有一种身临其境、课堂与现场零距离的感觉,增强学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2)要重视区队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将区队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设专人负责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强化责任,严格落实。充分利用区队每周三和周五的技术学习日和安全学习日、班前班后会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认真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活动,即各区队每天班前会或班后会出一道基础应知应会的题及每天班前班后会提问前一天学习的知识;每周上一堂生动的安全技术课;每月应知应会考试一次。职教中心包队教师不定期下区队检查、督促、指导区队培训工作,使区队的技术培训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得到提高。
2.3 严抓细管,加强监督管理和安全投入
(1)对区队安全培训的教学管理要严抓细管,决不能放松。对各区队制定的年度培训计划、季度培训计划及月度培训计划认真进行检查,对不落实这些计划的单位给予处罚,使区队培训计划真正落实,杜绝区队培训流于形式,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使提高职工素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31-01
随着矿山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矿山开采难度的加大,矿山安全事故预警及其防治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当前矿山生产环境持续恶化,导致的矿山安全事故频度和强度在持续增长。频发的矿山安全事故不但给职工家庭、企业带来了绝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还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分析当前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现状,探讨导致矿山安全事故的相关问题,提出矿山安全防治策略,对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1、矿山安全隐患的主要诱因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原岩性质、边坡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中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活动,从而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会引发滑坡等灾害,造成矿山采场大范围的破坏,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
同时,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爆破的作业方式,其特殊的作业条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极高的安全文化素质,要具备安全事故处理与应对能力。但是,由于部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生产过程中使得爆破伤害成为了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危害因素。总的来讲,爆破伤害的危害主要包括因为爆破震动导致的地面建筑物震动,通过共振使得建筑产生裂缝。还会引发边坡震动,使得边坡的岩层结构产生破坏,从而形成滑坡、岩石松动等地质灾害。
另外,对于露天矿山采场,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大量的生产机械设备,例如凿岩机、空压机、挖掘机、装载机等,生产过程中机械伤害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可能导致打击、卷入、挤压或者轧伤等机械伤害。
2、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矿山生产环境较为恶劣
(1)井下巷道及作业空间狭窄
矿山生产工作中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凿岩、爆破、装载、运输、提升、充填和排水等一系列的作业生产,期间设备来往频繁,而且生产过程中还有不同类型的管线与各个工作面之间相连,使得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迅速增加。
(2)生产空间持续变化
矿山井下因为生产工艺系统与不同生产工序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场所,在采掘工作持续推进的情况下,整个作业场所的空间在持续的变化。因此,生产人员、设备与管线等都需要随着采掘工作持续移动。但是,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岩层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使得大量的不安全因素潜伏其中,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
(3)作业空间环境较差。因为矿井与地表连通的出口一般较少,而且其空间十分有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粉尘、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火灾。同时,地下水涌出也一直威胁着矿山的生产。
2.2 矿山外包现象普遍存在,易引发安全事故
当前,从事矿山开采活动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广泛的使用外包方式进行生产,工程外包已经成为了矿山采掘、生产的重要形式。但是,诸多外包施工企业都存在着安全管理较为薄弱,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情况,而且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操作技能较差,这成为了诱发外包工程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
2.3 安全培训教育形式化,应急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培训工作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但是部分矿山在生产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针对安全培训的管理只是形式上应付部门检查。这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不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同时,大部分的矿山企业没有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存在著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而且没有根据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工作,使得生产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与救援常识,遭遇突况时不能够正确的处理,甚至因为错误施救而使得事故扩大。
3、提高矿山安全防治策略的相关对策
3.1 积极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
通过应用先进的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例如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人员利用该系统能够对矿山进行预警、生产监控。例如,对井下的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及时的调整井下通风系统,从而降低瓦斯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期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超载等情况,则立即进行处理,从而减少由于电力系统产生的事故;可以及时的了解生产人员在井下的实时分布情况,通过合理组织开采工作,降低潜在危害因素对生产人员的上海;事故发生之后,可以利用该系统为救援人员提供详细的资料,为营救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3.2 强化对矿山工程外包的管理
新的《安全生产法》针对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进行了进一步的明晰。矿山企业必须完全发挥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通过构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将安全培训教育与应急管理机制落到实处,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使得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矿山企业要基于安全管理办法,增强对外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并将之纳入到安全管理工中,实现一体化管理。承包企业则应该认真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成立安全监督部门,对生产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纠正。
3.3 构建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体系,能够形成一个具有自我约束、持续改进能力的安全生产机制。利用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体系,可以确保矿山企业的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整体质量安全工作与相关法规吻合,满足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确定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的目标,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形成全员参与的责任制度体系。
另外,还要加强生产资金及技术力量的投入,根据矿山安全生产的特点,分析需要的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进行针对性的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最后,还应该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强化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在矿山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参考文献:
1、管理法不够健全。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救治主要有卫生部负责督查、鉴定并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依照相关规定,煤矿企业需要将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品发放给企业职工,然而实际上安监部门却缺少相应的检查实施细则以及处罚违规的细则,对职业安全健康的相关管理法不够健全[1]。
2、执法队伍素质不高。作为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职业安全监管主要对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然而该方面的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并且各级政府投入职业安全监管的人力财力不够,导致安检工作很难达到目标要求。
3、工会制度不够完善。与国外专职工会人员由税收支付资金来开展工会工作不同,在国内,由企业直接向工会提供资金,因而,这种不够完善的投资制度,使得工会在充分发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职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同样影响其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建立煤矿企业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及具体措施
1、建立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首先,作为煤矿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应当与煤矿企业管理的总体方针及目标一致,并且需要遵循相关的管理法规,将煤矿企业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有效达到保护企业职工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健康的效果[2]。
其次,作为煤矿企业,应当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范围加以合理确定,例如,可以选择煤矿企业这一整体或者几个相对独立的矿井系统作为对象,将煤层中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以及具有突水危险的煤层等可能引起重大事故产生的环境,作为安检的重点。
再次,在建立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文件化范围时,应当将其系统的复杂程度与企业生产特点保持一致,特别是需要将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产生的工况考虑在内,从而有效规避重大危害,切实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健康[3]。
最后,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建立,还应充分考虑生产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碰、砸等以及容易发生的重大事故如通风系统、瓦斯爆炸等。此外,还应将生产系统的完善以及事故救援等问题考虑在内。
2、在煤矿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方法。煤矿企业要想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当对其建立依据、目的、职责分工、评审等加以明确规定[4]。第一,为了让所有企业员工对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均持认可的态度,煤矿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令员工充分认识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在企业以及个人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为了给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以及建立持续改进绩效基准,应当利用初始评审初步评价现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5]。
第三,利用初始评审的结果,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及管理方案进行确立,并根据该体系的标准合理分配管理者的职能,同时对该体系的文件结构、准备资源以及文件清单等加以有效确定,完成体系的整体策划。
第四,依照该煤矿企业的特点,将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策划、目标、具体实施以及相关评审等以文件的形式加以存储,根据管理体系标准,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对各种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有效预防和规避,使得煤矿企业职业安全管理变得更加规范[6]。
第五,煤矿企业各个生产部分及职工的生产活动,均需依据该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同时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煤矿企业中试行,对该体系的规划以及相关文件的合理有效性进行检验和评审[7]。
第六,利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绩效审核,实现对该体系有效运行的评审,检查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否与预期目标一致,以便能对不符合管理体系的事故事件及时进行预防和纠正,从而进一步完善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三、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践
1、进一步明确企业各领导阶层的职责。依照先关法律法规要求,由煤矿企业供应相应的资源,在煤矿企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同时以最高管理层几名人员做代表,结合现行管理实际,专门负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实践以及定期的绩效审核,以组织机构图及职能分配表作为基础,对各单位要遵循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要求进行全面落实。
2、定期对职工人员做安全管理培训。煤矿企业应当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在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及伤害,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煤矿生产特点、工作环境潜在的危害、事故发生后的自救方式等安全管理内容的培训,认真评估各岗位人员的技能并进行相应的选拔,提高其安全意识。通过安全管理培训,让员工掌握煤矿企业中瓦斯爆炸、突水危险、机械振动以及电器等常识性的伤害[8]。
3、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文件。结合煤矿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安全健康关系体系文件,如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险清单、相应的防控措施、关键岗位职责、体系框架的指导文书等。煤矿企业还应有效策划对危害的辨识以及风险的控制与评价等,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实现对瓦斯通风、粉尘、火灾以及水害等的有效控制。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井下瓦斯爆炸以及火灾等事故,该管理体系还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相应措施,有效规避煤矿企业潜在的危险。
4、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绩效评审。依据法律规定,对瓦斯报警设备、粉尘浓度以及通风设备等检验频次需要依照监测计划进行,监管人员通过有效的程序,对风险危害进行调查和评价,找出发生此类危险的根本原因。同时为了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能否切实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的效果,煤矿企业还应挑选相关人员,建立一个内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审核方案,定期对该管理体系绩效进行评审。
有了剧本,导演、演员方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的行业标准制定亦是如此。否则无本可依、无章可循,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只能是一句空谈的口号。北京市交通委积极、有效为本行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树标准、立规矩”的务实行为,值得借鉴。
北京海淀读者 俞胜章
扩大“安全投入”的覆盖面
2012年2月,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式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对原有的办法进行整合、修改、补充和完善。该办法适用的9种高危行业的企业应当积极响应、用足用透该办法赋予的“税前列支”的有利条件。
安全投入是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是安全生产自律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资金保障。安全投入不应成为少数高危行业企业的“专利”,应覆盖所有的生产经营单位。而就目前的《办法》而言,笔者认为,尚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该办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9种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覆盖面太窄。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存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运输、使用单位相比,后者的数量大大超过前者,但不在本办法的适用范围之中;机械制造企业和食品制造、服装制造、建筑材料制造、家具制造、电子产品制造、轻工产品制造等行业相比,后者的数量大大超过前者,但不在本办法的适用范围之中;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相比,后者的数量大大超过前者,但不在本办法的适用范围之中;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点的数量极大的人员密集场所的企业,也不在本办法的适用范围之中。
北京海淀读者 俞胜章
对安全检查的3点建议
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负有监管的职责,对于政府部门组织安全检查组到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笔者有以下3点建议。
政府部门组织安全检查组到企业检查安全生产时,最好不要提前通知被检查企业。企业日常的安全生产情况,常常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事先不通知企业去检查才能看到,才能对企业进行有的放矢的有效监管。
政府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组成员中,应配有对被检查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安全标准和安全规程熟悉的安全专家或安全专业人员。政府部门应该逐步分行业企业建立安全专家库和安全专业人员库,库里的安全专家或安全专业人员应熟知某一行业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安全标准和安全规程,并在企业从事过一定年限的安全管理工作。政府部门要检查某一企业时,就从安全专家或安全专业人员库中抽调相关人员参加政府的安全检查组,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这样才便于发现问题,并能给予企业有效的指导和监管。
政府的安全检查应重在尚未发生事故的时候。政府的安全检查最好在平时有计划地进行,在普遍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并监管那些安全自律性差、危险性大的企业,这样才能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云南曲靖读者 宋曲佳
愿矿工兄弟井下平安
一、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切实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煤炭产业在我市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煤炭行业也是事故多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开展地方煤矿基础管理推进年活动,加大对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力度,同时从队伍建设、财力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管的投入。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但是,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年初以来,我市地方煤矿发生两起较大事故,一起重大事故,造成了20人死亡,特别是“10.9”区中兴煤矿东部井火灾事故一次死亡13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巨大损失,给全市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我们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固然有地方煤矿多、管理难度大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部分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还不够,监管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部分监管人员失职,未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二是一些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投入不足,管理薄弱。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县区政府、煤矿管理部门、煤矿企业必须从讲政治和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吸取血的教训,摒弃麻痹、侥幸和放松的思想,时刻保持清醒,时刻高度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管理标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及时排除隐患,切实做到不达到标准不生产。要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安全运行,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健全制度,强化监管,落实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有监管主体责任。近年来,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事实也说明,县区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县区主要领导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负责同志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感,要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未雨绸缪,严密防范,身体力行,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各县区、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把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驻矿安全监管员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对煤矿地面和井下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查事故隐患。
三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大对煤矿检查力度。煤矿安全检查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及时下达执法文书,责令煤矿立即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并做好督促落实,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各县区要确定重点煤矿、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特别要对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提升运输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
四是加大对煤矿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坚决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决不允许姑息迁就。对发生死亡事故的煤矿,在依法处以罚金的同时,煤矿要停产整顿6个月以上。对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条款处罚。对严重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要按照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处理。
五是加强安全监管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是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各县区要按照充实加强的原则,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职能“四落实”。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和廉政建设以及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加大投入,强化管理,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煤矿企业要增加企业生产安全费用,加大安全投入,确保专款专用。要完善安全生产的设施,配备安全生产的设备,保障企业安全运转。要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正常需要。要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煤矿安全监控人员和维修人员不足的、安全监控系统不能保持运转的,不得生产。
二是加强煤炭企业技术管理。各煤矿企业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三是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各煤矿企业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坚持班前警示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招用新上岗工人,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要利用各种方式强化宣传,在职工中普及安全生产常识。
四是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入井带班制度,加大对重点部位的排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向县区煤矿监管部门汇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加强督查,追究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是关键,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是保障。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和问责制度,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督查工作。市煤管局要组织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督促检查各县区和各级煤矿管理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及时掌握、上报、通报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市政府及市煤矿管理部门提出的制度要求和整改意见。
二、具体做法
(一)深化专项整治,夯实煤矿安全基础。__县坚持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由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县煤炭局具体抓落实。一是规范专项整治。在整治前,提出统一验收标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在整治中,根据全县统一规定的验收标准,逐矿现场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二是整治与检查并举。坚持将专项整治与季度安全检查、平时巡查督查相结合,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下达《煤矿安全监察意见书》,要求煤矿限期完成整改任务,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5户煤矿企业依法实施关闭。__*4年,县煤炭局先后出动车辆4__车次,派出人员*7*6人次,检查煤矿4__矿次,共查处安全隐患*797处,责令停产整改煤矿48矿次;全县煤矿投入整改资金*6__万元,整改隐患*695条,整改率达94.3。三是严肃查处事故。对发生死人事故的8户煤矿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3户煤矿,采取强制措施,即:用铁链锁绞车、张贴停止井下作业封条,责令其停止井下一切作业(至少__天);按照事故管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积极协助配合__站开展事故调查,并按规定程序督促整改验收。同时,对群众举报的5个案件,及时派出执法人员认真进行现场查处,受到群众好评。今年3月,该县按照国务院、省、市的要求,开展煤矿瓦斯集中整治活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煤矿瓦斯集中整治督导办法》、《煤矿安全管理处罚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集中整治内容,明确整治目标,签订《煤矿瓦斯集中整治目标责任书》,各煤矿配备安监员。目前,该项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将于年底前全面结束。
(二)抓好安全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素质。成立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着重抓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提高煤矿安全监管水平和生产技能。一是主动开展培训。对__户煤矿进行了全员培训,培训职工4__*人,并实行了持证上岗。二是选派人员参加省、市培训。共送省业主、矿长资格培训69人,送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396人。三是广泛印发安全生产资料。县煤炭局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安全常识__*例》一书,共印制____余本发给各煤矿,为第一线职工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创造必要条件。四是建立违章职工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章造成重大后果的职工列入全县煤矿黑名单,要求全县煤矿不准招聘使用。
(三)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煤矿安全管理。一是实施煤矿安全包保责任制。把全县煤矿划分为四个片区,实行分片管理。由县煤炭局局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局机关人员全部与煤矿挂钩,分别联系*-3个煤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纳入目标管理,年终统一考核,兑现奖惩。制定《煤矿防治瓦斯透水事故的管理规定》、《煤矿事故矿井安全管理办法》等__项管理制度,确保煤矿安全监管有章可循。二是明确下井天数规定。制定《关于煤炭系统安全管理人员下井天数的规定》,要求下井天数县煤炭局局长每月不少于4天,副局长不少于6天,片区组长不少于8天,其他人员不少于6天,对无故未完成任务的进行罚款。三是扎实开展煤矿安全评价。截止目前,全县已有35个企业通过安全评审,领取了《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此项工作居于全省各产煤区县第一。四是抓好煤矿技改和新建工程。严格按照省、市对新办煤矿或煤矿技术改造工程在报批、设计、基建、验收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开展工作,推动技改工程规范化。__*3年,县煤炭局规划__户煤矿技改,截至目前累计投资45__余万元,其中*户已通过__站验收,其他9户完成立项批复和安全专篇评审工作,相继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各技改工程建成后,可年新增生产能力6*万吨。同时,和邦集团新建的年产__万吨桅杆坝煤矿已于__*4年8月经省发改委批准后动工,计划投资*.5亿元,预计__*6年7月可建成投产。
(四)依靠现代科技,提高煤矿监管水平。针对煤矿矿井的瓦斯浓度普遍偏高的问题,在狠抓煤矿"一通三防"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低瓦斯矿井按高瓦斯矿井管理的办法严格监管,明确提出所有煤矿矿井都必须安装监控系统的要求。__*3年,在全市率先安装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截止__*4年3月,累计投资5__万元,除9户技改矿井外,其余列入规划的4*户煤矿全部安装瓦斯监控系统,且高瓦斯矿井均安装备用主机。为充分发挥已建成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作用,实现矿与县局的实时互联互通,特别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县局对煤矿的实时监 测监管,县煤炭局与君阳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制定《__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联网方案》。__*4年7月,省煤监局以川煤安装[__*4]7*号文批复同意该方案,截至3月,该县已有36户煤矿的瓦斯监控系统与县煤炭局安全监控中心联网,基本实现实时监控、超限报警、信息化综合管理功能。同时,成立监控维修站和联网维修站,及时解决单井监控系统和联网运行中的问题,确保正常运转和实时传输数据。
三、几点启示
(一)规范管理是前提。__县把煤矿安全管理摆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位置,结合传统煤矿管理经验,不断拓宽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方法,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制度为轴的管理网络。横向上,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照章操作"四个层面;纵向上,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起"县长、乡(镇)长、矿长"责任制;制度建设上,制定《煤矿安全处罚规定》、《煤矿管理人员管理办法》、安全评估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坚持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领导包片负责制、安全事故述职制等制度。__县煤矿管理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从一般性管理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逐步建立起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
煤矿企业生产的前提是安全,只有安全才能保障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见,矿井通风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矿区的生产效益,同时也关系着煤矿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做好矿井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确保煤矿企业经济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1 矿井通风系统的重要性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煤炭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能源,一直以来,煤炭行业都占据着重要能源的地位。煤炭生产系统呈管网式布置、半封闭式结构,瓦斯、煤尘等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致灾因子共存于同一环境,是煤矿易发多类灾害事故的条件。灾害事故一旦发生,容易引起其它灾害的伴生或藕合,应急处理和救援救助复杂、困难。随着煤矿开采强度加大、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复杂。矿井通风系统在矿井中担负的使命越来越大,它对矿井正常生产和安全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了保证环境卫生和生产安全的需要,必要而又适量的风量向井下所有工作地点供给,矿井通风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防治瓦斯煤尘事故的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矿井生产的通风不仅能有效合理的满足通风要求,而且对井下火灾、瓦斯以及煤尘爆炸的防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矿井通风是稀释和排出瓦斯与粉尘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也是创造良好劳动环境的基本途径,而合理的通风又是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当发生火灾等灾害时,合理的通风系统有助于井下工人脱离危险区域,防止灾害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可靠的通风系统对矿井的生产意义重大。通风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矿井通风工作,才能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与安全。
2 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对通风系统管理重视不够
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的基础设施,通风系统形成不及时或不稳定,结果就直接导致风流短路,瓦斯积聚。分析瓦斯事故,都是对通风系统不重视引发的。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少数通风管理人员不明白通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把煤矿通风系统的构建等同于其它无关紧要的事来抓,在具体工作上就是拖延推诿,最终酿成事故。其次通风工作具体实施上,部分通风管理人员只重视生产区域的通风系统而不重视对死角、盲区的管理。
2.2 对通风设施重视不够
通风设施是构成煤矿通风系统的最基本单元,是维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个别通风管理人员在对待通风设施构建时主观、片面,随意安排,不过问、检查少,缺少时间、质量、规格要求。个别煤矿不按时构建通风设施,使通风系统长时间瘫痪或处于不稳定状态;选位是通风设施构建的重要环节,位置错误,必然导致通风系统不可靠,比如局扇安装位置不正确,造成循环风;密闭墙建造位置不对,易造成盲巷;风门调节位置不对,易损坏,使通风系统不稳定、不合理;设施质量是通风设施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质量差,必然给通风管理造成错觉,留下安全隐患。
2.3 技术指导重视不够
煤矿通风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不充分发挥技术的指导作用,往往会导致技术措施纯理论化和教条化,与现场实际相互脱节,造成工作失误。部分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懒于深入井下现场,对技术措施是否符合现场不管不问,造成通风工作虽有技术措施,但落实差,指导性不强,技术措施形同虚设,导致瓦斯大量涌出,酿成事故。技术把关是保证通风管理可行的必要手段,如果技术把关不严,留有漏洞,人为埋下隐患。
2.4 对通风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通风队伍业务素质低,对自身建设重视不够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通风管理干部职业敏感性差,在遇到危及安全生产的问题时,麻木不仁,无针对性措施。比如巷道贯通后对构筑通风设施无反应,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变化带无反应等。对日常管理工作无程序、无重点、只布置、不检查,只是一味地应付生产,凭经验办事,一些通风管理干部在开展工作中不用《规程》和通风理论去指导,而是凭经验,想当然指挥实际,必然形成管理上的盲区。
3 如何做好矿井通风安全工作
矿井通风系统是由向井下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和通风动力,以及通风控制设施等构成的工程体系。矿井通风系统与井下各作业地点相联系,对矿井通风安全状况具有全局性影响,是搞好矿井通风防尘的基础工程。无论新设计的矿井或已生产的矿井,都应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否合理,对整个矿井的通风状况的好坏和能否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作为搞好安全生产,保护矿工安全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矿井通风系统按服务范围分为统一通风和分区通风;按进风井与回风井在井田范围内的布局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和中央对角混合式;按主扇的工作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压抽混合式。因此,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应在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通风工程量,降低通风费用,力求经济合理。
4 切实做好通风机的日常维护,保养
作为一名通风工作者,深知自己肩上有很大责任。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会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常识,通过日常的“听、闻、望”,真正做好风机的维护,进而保证矿井通风机的连续运行。具体到平常工作中,我们必须对运转中的通风机每小时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检查的内容包括: 连接螺栓及其它紧固件; 各个轴承温度是否正常; 各个部位油是否合适必要时给予补充。注意水柱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是否指示正常。我们常说: 事无巨细。确实,平日工作中的点滴问题,如果及时处理,就能保证通风机的长效运行。主要通风机的维护、保养这一项目中,各部位的油脂正确使用很关键。对于风机主轴承的须采用钙纳基脂,注油要适量,其它部位的应有“质”、有“量”地定期进行。这对于延长通风机使用寿命起到很大保障作用。
4.1 矿井火灾时期风流控制
当井下发生火灾时,控制灾区的风流流动,一方面可以防止烟流的扩散、避免灾害的扩大;另一方面可以有目的地保护避灾路线或救灾路线,为人员撤退和灭火救灾争取时间。风流控制主要通过风流短路、局部反风、全矿反风等措施。煤自燃、瓦斯、粉尘、有害气体等是引起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这些灾害事故所占煤矿事故比例较高,危害较大,其原因就有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有待优化,通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在事故发生前及时准确地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发现存在的事故隐患并解决它,以抑制事故的发生就成为防范的关键。
以往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大多采用安全检查表和专家打分法,安全检查表属于定性评价,不能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给出确定的结果,专家打分法虽然属于定量评价,但专家各自的权重很难确定,操作起来也较为困难。事实上,我们可以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指标中与矿井安全有关的指标,权重由通过系统安全性分析并结合判断矩阵得出,非常适用于评价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这种动态的、模糊的、随机的、复杂的系统。
4.2 加强瓦斯管理、防止瓦斯积聚
加强瓦斯、盲巷管理,瓦斯检查员必须认真检查及填写瓦斯各种数据,杜绝空班、漏检、假检。及时封闭采空区及各种盲巷,不得在出现瓦斯和有害气体时超限作业。加强瓦斯浓度的检查,严格执行《规程》关于井下瓦斯检查制度,是及时发现和处理瓦斯超限、瓦斯积聚,防止瓦斯爆炸的前提。所有采掘工作面,低瓦斯矿井每班要检查两次;高瓦斯矿井检查三次。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在生产中瓦斯容易积聚的地方有:(1)采面的上隅角和采空区边界。处理方法:a、引导风流带走上隅角的瓦斯。b、利用局部通风机排除瓦斯。c、改变采区通风系统排除瓦斯。d、改变采空区内漏风方向带走瓦斯。(2)采面的采煤机附近。处理方法:可采用水力引射器吹散此处的瓦斯。(3)低风速巷道的顶板附近以及停风的盲巷内。处理方法:采用局部通风机排放瓦斯。
5 加强员工通风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对员工的煤矿通风安全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利用墙报、专栏、标语等宣传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举行矿井安全知识竞赛并且比赛的成绩还可以纳入员工的平时绩效考核中,煤矿通风安全讲座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员工学习贯彻煤矿安全系统的“一通三防”,让员工充分认识到矿井工作中通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生产安全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做好通风管理工作。
6 结束语
总之,安全是一个矿井得以生产的重要前提,生产是煤矿保证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在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影响通风安全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不断提升环境控制的能力以及保障通风安全的现代化管理内容,只有将安全搞好,才能使得煤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只有率先抓好通风安全工作,才能有效保证生产。
参考文献:
[1]张国枢.通风安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近两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出,给矿山企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对矿山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矿山生产作业过程中,开采、提升、运输等各个关键环节,都离不开机电设备的使用,再加上当前矿山企业生产条件的日益复杂、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提出挑战。在矿山机电设备使用中渗透安全管理观念,对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安全运转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要是将矿山企业的采选工作比作“砍柴”,则矿山企业的“刀”便是机械电气设备。矿山企业要进行采矿和选矿作业,就不能缺少机械电气设备,所以矿山企业必须爱惜、养护好机械电气设备这柄“刀”,让“刀”锋尖锐,“砍柴”就会又快又多,矿山企业便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道理通俗易懂,但是当矿山企业面临生产任务紧或者成本压力大的情形时,容易忽略对设备进行维护保修的问题,导致一部分机械电气设备时常带伤运转,直至设备出现严重故障才进行处理。这将严重影响生产,也对安全构成威胁。要想杜绝此类情形的出现,应当建立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实行预检预修,定期检查维修;或者健全“包机”机制,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将会大幅度提升机电设备的完好率,使得生产平稳快速发展,并有效确保安全。
二、管理手段现代化,建立计算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手段现代化
是指将电子计算机、通讯、显示、监测等现代工具,应用于安全管理的各个领域,逐步建立起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效率。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矿山安全重视在井下环境监控,井上下信息交流中随时都需要采用安全管理手段提供各种信息,保证安全管理的正确决策。因此,实现安全管理手段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工作,把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作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从大部分矿井安全信息中心站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信息中心站每天收集到反映安全状况的大量信息,靠人工在短时间内进行登记、分析、处理是比较困难的,并且还容易出差错,这就需要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一电子计算机来完成这项工作。可见,研究、开发一套安全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是矿山实现安全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一个开发项目。
三、构建矿山机电设备运行全过程的信息化动态监控系统
为了对矿区机电设备运作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必须构建计算机监控系统来对矿山机电设备进行及时、有效,且全面地信息化监控管理,实现设备安全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作为矿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主要目标,如何通过较少的资金投入,实现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服务的高效性是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掌握,对矿山机电设备的生产流程了然于胸,对相关设备的性能、结构以及规格情况十分了解,同时每天还需将备件的消耗情况进行及时地汇报,其中,主管主任、机动组及备件组应注意对设备的备件消耗进行经常性地分析和总结,以实现备件消耗控制程度的最小化。
四、构建完整的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升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实际成效,打造出一支精通专业的员工队伍是推行安全教育活动的内容。不论是在何种生产环境面前,都不能够放松对于安全技术的培训工作。长久以来,各级部门对于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加大投入,有效地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为今后设备的安全运转以及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可是在培训的过程当中,还是存任有许多急需完善之处,经常出现安全培训枯燥乏味,大家都认为是走形式,无法起到其所应该具有的功效。因此,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是需要花费人们大量时间与气力来落实的工作。需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组织员工去学习相关的政策与法律规范:学习矿山的安全常识以及与自身工作有关的安全规定;学习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理,避免事故的损失扩大,做到能够及时的排除各种故障,实现安全生产。
五、抓好重点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结合矿山机电设备的特点,重点抓好井下供电、提升绞车、通风设施和排水设施的安全管理。这些设备是矿山企业的关键性设备,它们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矿山停产闭坑,所以决不能放松对这些设备的安全管理。提人绞车是矿山的生命线,必须定人、定点、定期对提升绳、稳绳、尾绳、罐笼、制动装置、过卷装置、电控系统等安全部件进行点检和维修,以确保系统时刻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特别要重视井下供电和排水设施的安全管理。对井下供电,实行“四防、三及时、两杜绝、一演习”管理模式,即:防火、防爆、防潮湿、防小动物: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排除故障:杜绝带病运行、杜绝超负荷运行: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另外,还要定期进行性能试验和参数测试,保证保护装置正常动作。对于排水设施,在确保备用设施达到备用要求的同时,强化在用设施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通风设施管理,保证通风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和井下通风的畅通。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永远是放在矿山企业经营管理第一位的,是人们生产的主题,也是技术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设备的管理人员需要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内容出发,通过加强设备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让设备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都是处于安全状态。这样才能为企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安全条件,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机电设备安全事故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参考文献:
[1]赵维成,刘世成.矿山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3)
[2]王济邦.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要点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30)
原煤生产矿井是集团企业原煤成本费用核算的基本单位。各生产矿井受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生产规模,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吨煤生产成本差距较大。新《企业财务通则》提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明确要求企业依法实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原煤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原煤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目前煤矿成本管理还存在着核算方法选择不当、成本控制措施不利等问题,影响了成本核算的质量,因此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办法,引导原煤生产企业精打细算,正确核算成本费用,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让有限的矿产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原煤成本核算管理面临的疑难问题
(一)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方式下材差率的计算问题
集团公司对原煤生产矿井的原材料实行计划成本分类核算,其中:木材、支护用品、火工用品、金属、非金属、一类机电、二类材料、三类材料、劳保用品九类由集团物资供应公司统一组织采购,因生产急需,煤矿可在自采比率10%以内自行采购。每月依据物资供应公司下达材料结算单、代储代销结算单等与集团物资供应公司进行结算,月末按分类定率材差率进行材差的结转;配件由集团租赁公司统一采购,按月结算;事务用品(划入三类核算)、办公用品由矿自行采购。
屯兰矿在执行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材差率的计算方法先后进行过三次调整。2005年以前是按上月分类材差率计算,上月分类材差率=(月初结存的分类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的分类材料计划成本)*100%;2006年是按当月分类材差率计算,当月分类材差率=(月初结存的分类成本差异+本月增加分类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分类材料计划成本+本月增加分类材料计划成本)*100%;2007年1~11月按当月分类材差率计算,12月按全年分类材差率乘以全年发出分类材料计划成本减去1~11月已摊材差计算分配额;2008年以后采用加权平均法分类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方式是:材差率=(年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至本期累计收入的材料成本差异)/(年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至本期累计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本期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额=年初至本期累计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年初至上期累计发出材料已负担的成本差异额,分类计算,将发出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暂估材料不计入。但实际核算过程中,暂估材料数额较大,分类定率材差率相差悬殊(如表1)。如果出库材料包含了大量的暂估材料,这种方法在计算出库材料应分摊材差时也不准确,造成原煤材料成本和期末库存材料成本不真实。故屯兰矿在2010年年末计算材差率时请示了集团公司,允许暂估材料按定率材差率计算材差,并参与材差率的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结果期末分类材料计划成本与分类材差基本匹配,出库材料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材料的实际成本,得到年报审计的认可。建议暂估材料应按定率材差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参与材差率的计算;或其他能有效控制利用材差调成本的方法,如:先按定率材差率确定期末库存材料材差,倒挤出库材料材差成本等。
(二)安全费用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全额计提折旧的问题
2009年6月26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其中第六条提出对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的解释: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费用,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计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盈余公积(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形成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形成资产的成本冲减盈余公积(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屯兰矿安全费用从2005年开始计提,逐年提高,至2010年安全费用提取达到吨煤60元,使用安全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已达2亿元,全额计提折旧后,造成资产价值账实不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状况。形成了每年固定资产增加,折旧费并未增加的现象。
(三)内部辅业、服务、福利机构的核算问题
现国有原煤生产企业大都担负着企业办社会的许多职能,如职工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职工宿舍、家属区物业管理、家属区供热、退休职工管理等。未实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发生的费用应在职工薪酬中的职工福利费、非货币利中核算。职工福利费一般都是用于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的,对于非独立法人和非对外营利性的职工医院、浴室、食堂餐饮等均可在福利费中列支核算,非货币利通常是指企业提供给职工的实物福利、服务利、优惠利及有偿休假利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会计准则规定不是很详细,会计对福利费的支付范围把握不准,应在福利费开支的列入管理费,如福利部门的折旧费、设施购置费、修理费等;二是对职工食堂、托儿所等福利机构及物业、招待所等服务单位没有统一核算模式。各矿管理办法各异,有些承包给个人,有些划归多经局,有些归入后勤,但都难以进行彻底主辅分离,发生的费用也因核算方式不同,列支渠道不同、结算票据的使用问题,影响到原煤成本核算和成本的管理,成为审计重点难点。2005年开始我们做过多次企业办社会摸底调查,各矿也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对有些机构仍实行内部独立承包核算,但这种核算方式并不彻底,与企业分而不离,存在承包费用不清晰,票据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四)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成本预算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集团公司与各矿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依据是集团安排的生产经营计划、重点工程计划、盈亏指标,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编制原则,矿井成本预算指标由归口部门负责,职能部门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单位,也是经济指标的责任单位,预算中最大的风险来自信息的不对称,由于受井下地质条件影响,原煤生产环节多,工作地点分散并经常移动,是成本控制的难点。预算编制依据大都在上年基础上进行增、减调整,单位部门都在为完成业绩目标争取宽松的预算指标,预算的批复部门因基础信息掌握不全,预算松弛度很难把握,增加了预算管理的难度。
2.预算调整方法过于简单
成本预算指标是在年初计划任务基础上,进行成本项目预算指标的分解,以内部收入确定经营目标利润。但在预算实施的过程中因实际生产情况的变化,预算利润指标进行了相应调整,而成本费用指标却得不到及时的修正。因固定成本、可控成本的划分等问题,节超因素分析不清,不利于精细化管理。
3.预算管理分析不够全面
预算管理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和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分析的比较多,对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科研技术、改善福利等发生的投入、产出成本效益情况分析的比较少。预算管理不能只以降低企业成本为最终目标,还应与市场的开发、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
二、原煤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加强煤矿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1.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
根据历年审计情况,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很多,如:报销票据使用不规范,费用划分不清,核算方法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原煤成本的核算质量。作为财务人员业务上要不断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把握不准的事项应与相关业务部门、主管领导、上级单位、中介机构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减少判断失误,相互合作才能共同提高。
2.加强会计人员的实践培训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中,女同志较多,又不宜下井,对井下原煤生产过程不清楚,在会计核算时容易造成差错,尤其固定资产的核算、材料核算、成本核算岗位,更需要深入现场掌握情况。企业应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井下作业流程培训讲解,利用科技手段展示井下生产各环节作业情况,让会计人员对井下工作面的布局有个整体的认识,减少会计常识性的判断错误。如原煤生产企业特点有些固定资产后续投入归属问题就不能简单判断。屯兰矿曾被纠正过这类差错,一笔是将后续发生的北冀煤胶带输送机安装工程支出归入南翼胶带运输机设备;一笔是将后续发生的东翼胶带输送机安装工程支出归入皮带运输机设备,电脑自动按原固定资产剩余年限计算折旧,审计测试时才发现多提了折旧,给予了纠正。所以职业判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职业技能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全面提高。
(二)安全费用资金购置固定资产核算建议
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等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标准列入相关资产或者当期费用。”按规定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应当专户核算,专用于安全生产方面支出。但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核算,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账实不符,不能真实反映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状况。建议单列项目核算反映安全费用购置资产的情况。
(三)煤矿内部辅业、服务、福利机构核算需要进一步规范
企业发展离不开辅业的支持,辅业是企业利益的共同体。国有煤炭重点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已经逐步实施,主要采取移交和改制两种分离方式,但未分离之前应做好这些单位核算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核算办法,明确哪些能独立核算作为利润中心管理,哪些作为费用核算单位,进行内部责任成本控制。建议对内部辅业、服务、福利机构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收支在其他业务科目进行归集核算,分清费用列支渠道,便于核算管理,为下一步辅业改制,移交社会做准备。
(四)成本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
1.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由于井下工作面不断延伸,各年度生产条件不断变化,增量预算编制简单,不宜管控,采用零基预算一切从基础开始编制,能有效促进生产单位和部门之间、生产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密切配合。预算编制不仅按成本费用项目编制,还应按生产各环节编制,并辅以工作面衔接计划等非财务指标,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2.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
预算是对未来各种未知条件加以估计、汇总的数字计划。预算制定出来以后,有必要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一方面预算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情况在不断变化,总有一些事项是不可能预见到的。故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如果情况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就应当调整预算或重新制定预算,以达到预期目标。
3.预算控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
预算控制并非用以代替日常经营管理的决策地位,它只是辅助决策。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管理制度,如企业内部的《主要材料管理制度》《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办法》《成本工程管理办法》等,都是有效的成本控制办法,尤其是原煤生产企业的材料费历来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原煤产品生产没有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而且大部分材料可多次回收复用,如坑木、支柱、钢轨等;原煤生产企业专用的12种小型设备由于使用年限短,数量多、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而作为材料核算。材料费占原煤成本比重较大,大型原煤矿井材料的回收利用达到2 000~3 000万元,所以材料管理是开源节流的重点。成本控制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套的内部措施加大管理力度才更有效果。
4.预算管理指标分析评价体系的改进
预算本身不具有自动执行功能,需要经营者指导、员工的全面参与。企业定期的经营分析制度,就是比较好的管理办法。由指标控制部门和生产责任单位等相关人员参加的经营分析会,能及时发现预算执行的偏差,找出哪些是客观因素,哪些是管理问题,该谁负责,具体落实到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并规定整改期限,在成本控制环节效果显著。现有预算指标是建立在目标成本法的基础上,对目标成本进行层层分解,与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变化结合得不紧密,可结合分采区分煤种成本核算办法。不同的采煤方式方法,不同的支护形式,不同的安全措施等决定着原煤成本的高低,分采区分煤种核算有助于分析地质条件对原煤成本的影响程度,为煤矿成本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通过各采区相关数据的积累,可以掌握各种情况下的成本投入水平,更加准确地测算和分解目标成本,提高成本预算水平。
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财务管理需要精细化以促进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就是要转变旧的观念,一是财务管理工作职能由记账核算型向财务管理型转变,二是财务工作领域由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动态控制转变,三是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三个转变重点细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以财务管理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整合,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本管理融合在一起,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整合性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国家权益、社会效益、企业价值、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S].2008:83-88.
[2] 江泳.关于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核算办法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10上):69-70.
[3] 于晓镭.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与讲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1-82.
[4] 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S].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48-149.
[5] 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0-81.
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科技等领域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机关、单位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保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肩负着新任务。保密工作必须顺应时展,建立从传统保密转变为能应对各类高科技盗密手段的新型保密体系。国有煤矿作为资源型企业,保密工作不仅包含企业普遍存在的财经秘密、文件资料、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保密,更包含了攸关煤矿发展的地质测量、征迁、环保工作的保密,对于煤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当前国有煤矿企业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及特点
(一)从国际国内环境看,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保密战线上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十分尖锐,尤其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窃密活动,越来越猖獗,越来越带有高科技特点,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已进入高科技对抗的阶段。
(二)从企业内部看,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市场化、工作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保密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国有企业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竞争更加激烈,保密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保密工作面临的生产技术、资料转移发生了变化;随着国有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保密工作面临着电子信息迅猛发展的变化等。国有煤矿企业保密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在对象、领域、环境和手段上发生的深刻变化,认清保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保密观念、保密技术、保密制度等方面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二、当前国有煤矿企业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保密意识淡薄
一些同志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保密思想麻痹、敌情观念不强、保密意识淡薄,对保密工作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导致过失泄密频发高发。突出表现在:一是对保密工作缺乏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重业务轻保密;二是认为西方国家在技术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已经“无密可保”、“有密难保”,从而放松保密要求;三是认为保密工作是保密部门的事,是人员的事,存在于己无关的思想。
(二)保密知识匮乏
有些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对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常识和技能不懂、不知、不会,对保密违规行为不怕、不在乎,致使泄密隐患突出,泄密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同志对保密工作还满足于“管好嘴巴、管好文件、管好笔记本”,缺乏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常识技能,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泄密的主渠道、重灾区。
(三)保密管理不到位
一些机关、单位定密管理不规范,保密管理基础不牢;人员管理不到位,未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在岗经常教育、先教育再离岗等措施;载体管理不严,存在违规使用载体现象;技术管理手段缺乏,没有配备必要的保密技术防护设施设备,特别是网络防范薄弱,存在严重泄密隐患。
(四)保密制度执行不严
有的单位在秘密文件传达学习过程中违规摘抄、翻印、传递,或以“白头材料”形式变相转发,随意扩大知悉范围,导致文件失控,造成严重泄密后果。一些单位没有严格执行上非网络的信息不、信息不上非网络的管理规定和信息保密审查制度,造成泄密事件发生。
三、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保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是一家大型国有煤矿,近年来,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信息不断增多。为适应新要求,姚桥煤矿将保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保密办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人员落实责任”的指导思想和“归口管理、分级负责,保密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原则,针对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创新保密工作,提升保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具体实践中,突出“五个抓好”,将保密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了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一)抓好保密意识教育培养,提供思想保障
开展保密宣传和教育,深化广大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姚桥煤矿保密委根据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狠抓了保密宣传教育。一是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员学习党的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及时传达上级保密文件精神。二是重点抓好矿领导班子成员和保密要害部门、重点工作部位、人员和掌握企业核心商业秘密主要技术骨干的保密宣传教育,保密委员会成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不动摇,党委中心组成员每季度安排一次保密法律法规学习。三是开设了“保密知识网络教育小课堂”,收集编发保密法规制度、保密知识、泄密警示案例和保密工作动态等,强化了保密日常宣传教育。四是注意发挥好矿党校、政校等保密教育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专栏等舆论工具,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性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典型事例、邀请老领导、老同志谈保密工作的历史经验、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保密教育片、进行保密知识测验等活动,大力加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
(二)抓好领导机构和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按照“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加强管理,保住秘密”的工作思路,从加强保密工作组织建设入手。一是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为组长,党工科、行办、宣传秘书科、保卫科、信息科技环保科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做好保密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载体,研究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不同时间、不同人员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保密工作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使保密工作更有针对性。二是健全保密机制。矿保密委员会针对制约保密工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建立科学规范、保障有力的保密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委员负责制,各委员根据所在部门的职能分工领导一个方面的保密工作,保密办配合抓落实,这样既有利于及时解决保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又更好地发挥保密委员会的作用。三是建设高素质的保密队伍,是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基础。矿保密委员会不断优化保密组织的人员结构,广泛开展保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保密人员的业务技能。
(三)抓好保密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在总结提炼多年保密工作的基础上,对各项保密制度进行了完善,形成了完善的制度约束机制。一是每年制订下发《保密工作要点》,修订《保密工作规定》,对保密工作进行专门的安排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16个要害部位,26名人员的岗位责任。二是坚持不断修订和完善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等24项制度。三是各单位按照矿保密委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保密工作。保密委员会成员认真指导保密要害部门、岗位落实保密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对保密要害部门、岗位的管理,全面做好文件、红头文件、内部资料的清退、统一销毁工作,杜绝文件的流失及违规销毁。
(四)抓好安全保密日常监督,提供执法保障
一是坚持自查与抽查相结合,每年集中开展1至2次保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二是坚持督查与督导相结合。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梳理情况,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促进整改,达到规定要求。三是坚持考核与奖惩相结合。把考核情况与各部门负责人经济利益挂钩,与创先争优、评比先进、政绩考核、干部任用相挂钩,做到奖惩分明,有效增强了单位和人员做好保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业务管到哪一级,保密工作就抓到哪一级,从机制上为保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