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09:19: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的管理职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风险预警职能
企业风险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无论是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的风险,企业会计都可以利用自身的预警功能及时识别、发现风险,提供确切,可靠的预警信息用以管理风险。会计的风险预警职能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即从潜在的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来检查风险,收集、整理可能的风险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以形成风险列表。风险识别实质上是对风险进行定性研究。会计可以通过对资产经营信息的搜集进行财务预算,预警资产是否流失、浪费和无效使用导致决策的失误。
第二,风险衡量。风险衡量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最终定量估计风险大小。风险衡量的目的是确定每个风险要素的影响大小,一般是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量化估计,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两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分析中,企业不仅要关注风险的数据方面,而且要关注风险的属性方面,使企业对即将面对的风险有准备措施。
(二)风险控制职能
企业风险具有变动性,也是说企业风险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有可能会增大、减小或产生新的风险。因此,需要时刻控制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因素的出现或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企业会计对风险的控制是企业建立的旨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的内部控制。
会计风险控制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其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关注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衡量风险减缓计划需求。其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险应对措施,并对已发生的风险及其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二、提高企业会计风险管理水平的设想
(一)企业会计应树立积极的管理态度,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1、树立全新的会计管理理念,增强企业会计的风险管理意识
增强企业会计的风险意识就是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第一,要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性会计的转变。第二,管理要实现从事后风险向事中风险、事前风险的转变。不单只停留在对已经发生和完成事项,以及已经形成的漏洞和突出的问题进行核算,而应积极探索变被动为主动,随时监控风险的产生。要吸取“亡羊补牢”的教训,随时有人轮流值班看守,发现羊圈破了及时修补,发现狼出现了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赶走。
2、企业会计是构成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机制
企业会计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给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提供这些有用的经济信息经常能影响到企业风险管理。会计可以在经营管理过程和行为,在业务经营、财务管理、费用控制等各方面查找并防范风险,通过会计视角,敏锐观察经营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风险因素,快速传递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或失败,促使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做出快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纠正不当行为。树立敬业爱岗的精神,加强对企业的责任感。
(二)企业会计要积极提高综合素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第一,会计的风险管理职能的关键是专业技术水平,所以不断提高企业会计的专业分析能力十分重要。会计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新技术新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要加强学习,坚持政治方向,着力提高学习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汲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途径。
第二,提高会计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企业会计风险管理职能发挥的保障。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的提供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所以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后者起着重大的作用。
[中图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4―0045―02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于加强财务支出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实践的情况看,确实也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职能弱化倾向,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职能弱化的表现分析
1、事权与财权相分离,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在管理上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单位的财权与事权相脱节。由于实施集中的会计核算制度,单位的资金按照规定必须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财务管理的权限也发生了部分转移。尽管在进行此项改革时一再强调不取消单位既定的财务管理自,但由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的不可分割性,这种权利的保留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从而使单位在管理上积极性逐步丧失,而单位仍需对本单位的事权负责。这种财权与事权的脱节所引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单位组织日常工作的效率低下。单位的财权是实现单位事权的重要保证。在单位财权与事权统一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财权以实现事权上的完整性与高效率,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单位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后,由于财权的上移,各单位处理事务的积极性明显降低。由于担心未来报账的困难,在工作中存在着较强的畏难情绪,甚至出现无人管事与干事的现象,更谈不上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二,单位对资产的管理职能弱化,资产流失与浪费现象加重。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多数为机关、事业单位,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具有很大的消费性,所以在管理上的难度也显得更大一些,若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资产浪费与流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集中的会计核算,势必形成会计核算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之外的局面,使本来就面临困难的资产管理“雪上加霜”。
2、职能定位不清,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责、权不明确。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定位于在上级主管单位统一领导及管理之下,其职能一方面表现为对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的单位提供优质、全面的会计核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集中核算实行资金统筹统管,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但是,就财务管理职能的如何定位却仍然滞后。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在实施集中核算的条件下,各自的财务权限怎样界定尚不明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互相依赖,出了问题又相互推诿。
3、对单位业务活动的绩效缺乏管理和监督机制,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益。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各单位对本单位所开展的业务绩效评价,一般可采取由单位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与财务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齐抓共管的办法。由于现在采取集中核算,使得单位的财权与事权不能挂钩,财务信息也不全面,而会计核算中心又不能及时掌握单位的业务信息,从而难免会在各单位业务的绩效管理上形成盲区,给核算单位加强绩效管理带来障碍,也很难阻止单位对自身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对此也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它只能在资金管理方面把关,而不可能对形式各异的业务绩效均做出合理、有效地评价。因此,由于缺乏对单位运营资金所要达到目标的直接管理与约束机制,资金使用效益降低。
4、与报账员及单位沟通不够,财务管理工作渠道不畅通。在现有的运作模式下,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报账员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但有些部门和人员误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工作全部交到了核算中心,高水平的会计人员通过择优录用大多进入核算中心工作,报账员没有用武之地了,对单位的贡献也随之减少,于是出现对报账员的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的现象。如果核算中心不充分注意与报账员和核算单位的有效沟通,势必会影响单位报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使报账员和核算单位对核算中心有不满情绪,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的对策建议
1、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明确会计核算中心在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制度的条件下的职能定位,是明确集中核算各方权、责的前提。也是正确处理好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间的关系、明确和细化各部门自身职能的关键。会计核算中心应该在行政上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在为单位提高会计核算服务,强化对各单位的财务监督的同时,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为上级部门、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当好决策参谋。这样既可避免财政大包大揽现象,又能充分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资金的统一监督和核算,对原来各自为政的核算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规范,以防范财务风险。首先,会计核算中心对各核算单位具有共性的,经常发生的业务,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对各核算单位的特殊业务,也要求依照统一的规范开展会计工作。如单位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收支流程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业务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其次,针对资产实物和价值管理分离,资产管理风险较大的情况,建议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与沟通,制定合理的协作办法,定期核对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材料的明细账,确保总账与明细账相符,核算单位账务与实物相符。第三,针对单位财权与事权分离的状况,尽快研究和完善业务绩效评价体系,使其充分调动单位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本文用历史的和发展的眼光去研究管理会计的发展进程,对管理会计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科学的审视,通过对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准确把握,对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1 当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国内管理会计国际化的进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加快,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管理会计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应用层次和管理水平不高,在大多数企业中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会计在大中型企业中的应用也仅仅局限在责任会计、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零基预算、净现值法等方面。
1.1 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当前,国内的管理会计尚未形成一个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理论体系,这是因为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本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还没有经过消化吸收。首先,国内管理会计研究力量薄弱,缺少相关研究的专着,且研究领域不够广阔,信息滞后。其次,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操作性差,没有创新能力。最后,盲目的引进国外理论,没有在实践上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些都造成了国内管理会计的推广困难。
1.2 核算手段落后
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包括金融行业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是仍有不少企业仍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在引入电算化的企业中,计算机的使用程度不高、效率低下,没有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只是被动的进行事后记账,仍旧处于电算化的初级水平。而且现阶段企业引用的电算化软件大多是适用于财务会计体系的,而用于管理会计的软件系统目前还很少见。
1.3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
国内企业的决策者没有对管理会计形成正确的认识,忽视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这直接导致了企业财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应用水平较低。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国内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即便是在大中型企业,大专学历以上的会计人员也不会高于百分之二十。多数企业的财会人员对日常财务资料的处理仅限于事后记账且分析能力差,很难将有效信息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去。
1.4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内企业普遍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这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2 强化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是维持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金融管理活动,而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职能就是利用各种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经济信息进行分析、核查、规划、决策等。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职能,有效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其资金流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过去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职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了,加强现代企业会计管理职能的发展和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现代企业会计管理职能的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作为一个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企业的会计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决算、会计数据分析、会计质量控制等。而要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就必须从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人才、会计管理机构等方面来桌数,加强企业会计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现代企业会计管理职能的创新
1.会计管理职能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并且加强了对财务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视。而加强现代企业会计管理职能的优化与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使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出最大职能,是当前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而加强企业会计管理职能的创新也是企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作出调整和改变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的重要环节之一。
2.会计管理职能创新的内容
(1)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的。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所实行的会计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这几种:一、分散型的管理模式。目前,许多企业都实行的是这种分散型的会计管理模式,这样使得企业的财会人员能够更加全面、清楚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和企业的运转经营状况。这种管理模式下的会计管理能为相关会计人员提供更多的会计管理信息,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二、交叉型的管理模式。交叉型管理模式便于会计人员更加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但是,有时,交叉管理也非常容易给会计工作管理造成一定的混乱。三、统一型的管理模式。统一管理,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企业会计职能,同时,也能够协调好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使其能够更好地执行好企业的会计管理职能。
加强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既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能满足企业会计人员管理职能的需求的综合性会计管理模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管理模式,立足根本,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
(2)会计监管模式的创新
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管模式是实现现代企业会计管理职能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而企业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它对于提升企业的会计职能的质量、保证企业会计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现代企业会计监管模式的创新,应该从这几各方面着手:一.企业会计监管模式要跟随企业其他会计管理职能的创新而有所发展。如果会计监管模式跟不上企业会计管理职能的发展速度,会计监管出现了监管空白,就会给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二.加强企业会计监管模式的创新,还必须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规范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流程,此外,还要加强企业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加强财务会计监管,杜绝企业资金的挪用、贪污等违法现象的出现。三.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管,还要做好相关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核算流程来展开会计核算工作,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但同时,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管模式也必须赋予企业的会计部门以相当的会计管理的自由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
(3)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
加强企业会计体制的创新同样也是现代企业会计管理职能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应该是依靠企业制度在管理方式上的改变和发展来开展的。目前,我国在会计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以及稽查特派员制这三种。一、所谓的会计委派制实际上就是国家是所有者的身份,并依靠其所有者的身份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等单位进行统一委派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委派制又可以分为直接、间接、双重等三种管理模式。二、财务总监制就是指许多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机构,有企业的所有者向企业机构委派特定的财务总监来参与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和其他重大的企业决定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财务总监制同时有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日常的监督的职能。三、稽查特派员制就是指由特定机构向重点国家大型企业或机构派驻财务稽查人员,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资产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等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稽查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稽查特派员制只适用一小部分国家重点企业单位。
参考文献:
[1]张春艳.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职能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08).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档案管理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工作拓宽了会计档案的职能范围、提高了会计档案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会计档案管理也对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并为会计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工作电算化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管理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是科技环境与管理环境共同作用于会计工作的结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效率得到提高。传统的人工记账时期,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核算,其中大量重复的劳动是填制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与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的过程除设置账户与填制凭证是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外,人工记账时代大量重复进行的登记账簿与编制报表工作主要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所进行的主要是审核与监督工作。另一方面,会计职能作用形式产生了变化,会计职能的重心由人工记账时期的会计核算转向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监督。由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预算控制不仅实现了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时时监控”,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的跨度,完成对历史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未来信息的分析等工作,较好地协助会计人员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等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工作,从而大大地拓宽了会计监督职能的空间。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职能的定位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的结果(会计档案)具有领域的拓宽性、环境的依赖性与数据易改性等特点,会计电算化虽然有助于简化核算过程与拓宽会计监督的职能,但在会计工作质量控制与会计信息安全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给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使会计职能适应会计环境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就应从调整会计职能人手,将会计职能的行使设置为两个层次,一是由前台工作人员行使对经济活动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完成对单位经济业务的处理工作,二是由后台工作人员行使对会计工作的再监督职能,完成对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与信息利用工作。会计档案作为记录会计工作过程与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状况的证据,既是联系会计工作前台与后台的纽带,也是实现会计质量控制与会计信息利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同传统手工记账时代的档案管理职能相比较,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职能主要应突出它的两大功能。
1.会计质量控制关口的职能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建立一种内部制约机制,及时预防“差错”与“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要留下包括“差错”与“舞弊”行为在内的经济业务记录与会计工作痕迹,并通过相应的事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中止上述行为。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首要职能是实现档案归集关口的前移,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反映经济业务与会计工作的本来面貌;其次,要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实施结果纳入档案管理的范畴,把事后监督信息定期反馈到会计工作前台,同时真实记录信息反馈与信息处理的过程。
2.会计信息利用窗口的职能
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文件是动态的,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会计档案利用的首要任务是要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数据备份,并定期将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档案要素复制到磁介质上,与相关的文字材料和电子文档等一同归档,保证归档资料的完整性,为实现档案数据的综合查询与有效利用奠定基础。其次,要运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单位经济业务的分类,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通过对会计档案的编研,以财务年鉴等方式形成有价值的会计信息,防止保存档案信息的载体失效而使重要的会计信息丢失。
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职能的实施
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各项职能,必须从观念、制度、手段与人力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会计档案职能的实施。
1.更新档案管理理念
首先,要克服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纠正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重凭证、账簿管理,轻辅证材料管理;重纸质实物档案管理,轻磁性介质档案管理,重档案移交后续管理,轻前台会计工作的档案管理,重一般档案的统一管理,轻专门档案的专门管理。其次,要将先进的档案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理论和管理成果应用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实践,树立会计档案管理的时效性意识、完整性意识、过程控制意识、质量保证意识、妥善保管意识与有效利用意识。
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应从严密、有序与规范的要求出发,充分重视制度建设,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与会计电算化环境档案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会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与现代化工作。要建立会计档案入库前的审查制度,加强前台会计工作的会计档案管理,确保入库会计档案的质量;要建立会计档案查询、对外借阅、复印等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档案资料的遗失与泄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要加强对有保存价值与利用价值的辅证材料以及磁性介质会计资料的管理,防止磁性介质档案信息的失效,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
3.强化档案管理手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不断加强和深化,公司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经济业务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要求会计工作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难点是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是经济活动的过程、环节及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量化的一门软科学。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科学而严谨的工作,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工作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实质重与形式的原则就体现了这一会计特征。
一、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1.会计制度改革要求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从1993年开始我国会计制度一直处于变革时期1993年、1996年、2000年,直至2006年年初,十余年间发生了四次大的变革,2006年年初财政部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构建起了一套企业会计准则完善体系。新制度和新准则对一些事项的会计核算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的增多,给予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较大空间的同时,也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加入WTO的需要
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必然走向国际化、市场化,WTO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冲击,主要还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我国会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就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和最高体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与国际同行业者竞争之本。
3.会计职能演化的需要
会计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目前会计已经不是仅仅的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与监督两项职能,已经朝管理职能转换,会计人员是公司的重要的管理人员,行使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现代会计不仅需要会计具备一般的财务技能,还要拥有管理能力和财务预警能力。然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
4.会计电算化、ERP和电子商务的需要
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普及,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核算程序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更有必要使会计人员工作的中心从核算与监督过渡到管理中心,使会计人员实施更多的参与或直接的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会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5.发挥会计创造价值功能的需要
会计创造价值实质上是会计人员凭借其职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源泉和资产增殖源泉的过程,会计人员借助其特殊的地位和信息源主动参与公司的管理策划,为公司创造价值,尽管这种价值是模糊的,难以用数字准确的衡量,然而会计创造价值却是不争的事实。但要发挥其价值创造的优势,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形成学生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
(1)具有较强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务经验。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会计实务中做到游刃有余。
(2)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部门既是一个管理部门有是一个法律的执行和监督部门。会计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才能避免犯法又能充分利用法律保护和发展企业。
(3)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水平。会计人员只有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才能发挥出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会计实现其管理职能,必须懂得经营和管理的原则和法则,懂得管理之道,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4)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做事先做人。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没有应有的职业道德,即便有再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早晚会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
(5)熟悉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搞好公司成本核算,必须了解产品生产工艺,制定出符合公司实际的核算方法,真正起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比如成本管理中的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都要求制定和执行者熟悉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各部门的物流消耗,否则难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6)掌握并运用办公自动化工具。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创新,减少会计人员的繁琐的日常事务,将精力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三、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1)改革学校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在保障会计主干课程基础上增加相关课程的安排,在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加强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会计原则。
(2)从新审视我们所谓的现代职业教育观。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为核心,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许多学校走了极端,一味强调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手是有大脑指挥的,不是手指挥大脑。会计基础理论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没有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想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可能的。
会计职能作为经济管理中会计所具有的功能,主要包括反映、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监督等内容。我国会计法中规定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管理两大职能。核算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它是会计的基本环节;管理职能是指会计为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
2 会计职能转变的方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纯以会计核算为主的会计职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多的是需要会计工作参与到经济管理中来,实现管理型会计,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企业不断的发展和经济进步的趋势,因而在会计职能在当今的企业经济管理中要打破原有的经济核算为主的工作职能,更多的参与到经济管理当中,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会计职能变化中,主要是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强化事前预测以及事中控制,向防控和及时分析转变。
会计人员的事前预测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对未来的资产经济的运作实现合理的预测。事中控制则是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及时分析,从而实现动态的了解当前资金的运行情况,及时的分析和比较,从而对于重大误差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和防控,保障经济的顺便的流转。分析职能则是根据现有的经济数据,同以往的数据进行对比,为当前的经济管理者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发挥出参考决策的作用。
第二,由单一的会计核算像全面的经营决策参考转变。
会计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不仅仅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是要对企业的管理者在资金运用以及经济管理提出自身的专业参考建议,供决策者参考,帮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会计人员处于企业经济信息的中心,在工作中要全面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将经济信息与企业的运营相结合,从资金的角度分析出企业运营的问题,为管理者提出专业的决策参考。
第三,从单纯的核算向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转变。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参考资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越大,成员越多,决策者本身的经验能力在决策中所在的要求比例越小,经济运行情况更多是要需要依靠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会计人员在对财务核算的工作上,进行资金运用相关的决策,在股份制企业中,企业的投资者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则更加是需要经济财务报表来知晓企业的经济经营情况。同时,也可以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到企业经济运行的情况。因而,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是最基本的会计职能之一。
3 影响会计职能转变的因素分析
3.1 企业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
在当今经济活动日渐复杂的情况下,单纯只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职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但是,又存在着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工作缺乏正确认识的矛盾现象,认为在企业中会计只需要将资金的流向以及资产管理登记工作记录好即可,在会计部门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仅仅是会计核算,没有将会计纳入企业管理的工作中,这样则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缺乏经济参考决策,这也是我国企业目前在发展中亟待认真面对的问题。
3.2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会计从业人员是一类专业技能很好的工作人员,但是在当今经济活动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仅仅懂得会计知识,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知识范围显得略有单薄,出现了不能满足参与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要求,也是制约着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管理的职能工作。因而,在企业中既要懂得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又要能够懂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受到企业广泛的青睐,但是在实际中,会计人员广泛存在仅仅只掌握了财务会计技能,而缺乏企业管理相关知识,因而不能将经济知识拿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不能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专业参考。
3.3 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正确的了解到企业资金运转以及经济运营的状况,从而有效的开展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则存在信息质量偏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的规则不规范,会计信息内容披露的不充分到位,隐瞒部分经济信息,会计报告体系也存在不完善等问题。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会计管理职能无法得到实现,同时,虚假的会计信息也会直接误导管理者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
4 强化会计职能转变的对策研究
4.1 增强企业管理者的会计管理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对反映经济效益的成本、资金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等指标的核算和管理也更加重视,可见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因此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重视管理会计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只有管理会计才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更要认识到会计人员在参与预测、决策、业绩考评中的重要地位,为会计人员行使管理职能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4.2 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
企业会计人员是会计职能的执行者,培养和造就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队伍,是保证企业管理会计有效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企业会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加强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培养会计人员参与企业决策管理的能力,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运用,通过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方式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会计人员要勇于创新,开创思路,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培养前瞻性,加快“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政府管理方面,应高度重视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注重会计领军人才的引进,塑造“管理型”会计人才,而且要长期、持久保持企业在人才储备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4.3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会计职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并随着经济管理的发展不断完善。会计的目标主要包含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目标和财务数据核算目标。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单纯的核算型会计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会计职能的内涵不断得到扩充,管理型职能更能够强化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因此,会计职能由核算性向管理型的转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
一、管理职能型会计与核算职能型会计的区别
从职能作用的角度来看,会计的核算性职能是指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会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给有关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核算职能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为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服务,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会计的管理型职能是指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两大基本职能之外,扩展出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和会计控制的新职能,强化了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信息提供功能,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加强经营核算工作服务,保证了投资者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
从时间概念的角度来看,核算职能主要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对过去经济数据的纪录和处理。管理职能与经济各项经济活动同时进行的,涉及到活动中各个环节,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都纳入其中。会计的管理职能将管理与会计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从中体现出的预测经济前景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实时决策,在对经济活动全程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管理型会计的职能分析
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型会计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有利于增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企业在保证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预测经济前景
管理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的“记录价值”来说更侧重于“创造价值”。由于管理会计渗透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既是对过去经济数据的解析,更是对企业经济前景的预测。管理会计将财务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更好地满足划未来的需要。会计的管理职能体现在通过及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进行。在控制当前经济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对企业未来经济前景的筹划,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二)参与经济决策
会计的管理职能与核算职能最大的不同在于赋予了会计参与企业经济决策的权力。管理会计通过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来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随着市场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企业经营者在做经济决策时已不能采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方法,而管理会计参与其中并在经济决策方面发挥其效率,正是理性决策的一种体现。
(三)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一种将决策目标具体化的生产计划数量说明的管理活动,既是经营决策的继续和延伸,又是有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会计的管理职能很好的体现了强化预算管理的功能。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只注重事后的数据核算,而管理会计更强调对经济活动事先预算和事中控制管理。预算管理的实施是现代化企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实现职能变革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实现会计职能转变的首要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目标更加多元化,而会计信息为企业经济活动带来的后果性更加突出,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在保护企业资产和提高经营效率上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在设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要在制度中详细列出会计的管理制度和行为标准,明确处罚尺度,要求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内部控制的内容应当包括人事控制、组织控制、财务控制、实物控制四大方面,并且在执行时加强监督作用。
(二)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才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会计职能变革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众多,但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企业会计的工作重点始终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机械性完成记账、报账等工作,难以满足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的需求。因此,企业内部要积极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会计不断深造学习,并建立激励制度,将学习成果与员工绩效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会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理论体系建设
一、金融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能
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运用一定手段和方法,对相关的会计信息和经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银行管理会计工作侧重点在于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服务,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技术,为银行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管理决策信息,面向未来算“活账”,属于“经营型”会计;其会计主体兼顾银行内部各个责任单位和整体,对银行内部各责任单位的日常工作业绩和成果进行控制、评价与考核,同时也从银行全局出发,认真考虑各项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综合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效益;它不受公认原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和限制,核算程序一般不固定,报表格式不固定,可按管理人员的临时需要自行设计。商业银行通过实施管理会计,可以实现对各个层面的客户、产品、业务部门的收入、成本和效益分析计算,使管理层能及时掌握各个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和部门设置不合理,国外商业银行大都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事业部制,按照产品和业务实行事业部制的管理方式,能够为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利润贡献提供详细的数据报告。没有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主体缺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责任中心职责定位不清晰、产品和客户的数据获取不完整,给管理会计的推进带来一定难度。商业银行的产品缺乏准确的定价机制。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如何在价格竞争中取胜,如何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要制定价格,就需要掌握详细的成本资料,需要准确核算各种产品发生的各项成本,从而确定足够补偿成本的产品价格。缺乏分部门、分产品的业绩评价机制以及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由于作为资源配置、业绩评价的重要工具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多极定价的问题,在期限结构和价格传递上不能有效地将存贷款市场、货币市场和内部资金市场对接,无法将利差收入在资产负债产品之间进行有效的分割,分部门、分产品的业绩评价机制难以推行。数据质量差,建立管理会计需要的信息系统基础工作薄弱。
三、改革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的体制依然是管理体系的主流,短期内需强化一级分行的条线管理职能,按条线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业务、产品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建立起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会计所需信息的搜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相结合,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职能。
四、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和产品定价机制
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要与管理体制相适应。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自身的管理要求,借鉴工商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自己的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同源数据下的按多种分类标准进行的成本核算。建立合理的产品定价机制。产品定价的目的是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而价值创造首先要弥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这必然要求以成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为前提。因此,要做到合理定价,就需要正确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需要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构建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内部资金转移体系,配合资金转移定价机制,按照成本-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发挥定价模型对业务经营的引导作用,建立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产品定价机制。
五、提高数据信息质量,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
管理会计是一个数据需求量非常大的系统,然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基础薄弱,大多数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其数据信息主体是按机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只涉及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忽略大量的管理会计方面的信息;另外,银行各类信息数据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系统或不同的部门中,造成业务信息分散,统计口径不一致,不能满足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的要求。要建立完善的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不仅需要数据仓库作技术上的支持,而且还需要改进银行数据信息质量。合理界定成本主体,建立科学的成本分摊体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加速推进,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管理会计是以新兴管理科学为基础,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晚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两者在各自的职能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决策,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之所以出现管理会计,是由于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践中,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自身的职能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这个“短板”问题。管理会计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就是为了弥补财务会计在财务信息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决策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四部分组成:
第一,组织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四,评价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
近年来,企业管理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传统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成本管理方面来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更多价值都是建立在这种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市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在知识层面与信息层面增加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此时现代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而不是生产制造成本。面对这种情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而非传统认为的生产制造方面,所以成本管理成了成本计划,不再是成本控制。
为了使会计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对管理会计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革命性地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相应地拓展与调整为以下内容:第一,调整适当的投资规模,借此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第二,定期或者经常性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提高产品丰富性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来控制企业的整体成本。第四,通过劳动投入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节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转贴于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与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决策的层面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取数分析的过程比结果计算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具有决策相关性。经济行为分析中的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外经济结构趋于不稳定,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就是:第一,比较与分析模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的吻合程度,从而确定所选模型或者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第二.严格遵守取数分析要求与一般过程,确定取数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第三,评价取得数据的可靠性与确定性,剔除所选数据巾存在的风险因素;第四,严格控制模型中所用数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假如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定要对取数的风险值进行测定,适当地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小全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观念必须与时更新
当前,世界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区域性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相比,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市场需求变化周期短,个性化非常强。目前的市场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及时捕捉市场最新动态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因此管理会计的市场观念必须更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加速推进,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管理会计是以新兴管理科学为基础,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晚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两者在各自的职能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决策,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之所以出现管理会计,是由于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践中,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自身的职能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这个“短板”问题。管理会计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就是为了弥补财务会计在财务信息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决策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四部分组成:
第一,组织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四,评价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
近年来,企业管理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传统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成本管理方面来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更多价值都是建立在这种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市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在知识层面与信息层面增加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此时现代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而不是生产制造成本。面对这种情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而非传统认为的生产制造方面,所以成本管理成了成本计划,不再是成本控制。
为了使会计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对管理会计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革命性地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相应地拓展与调整为以下内容:第一,调整适当的投资规模,借此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第二,定期或者经常性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提高产品丰富性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来控制企业的整体成本。第四,通过劳动投入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节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与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决策的层面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取数分析的过程比结果计算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具有决策相关性。经济行为分析中的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外经济结构趋于不稳定,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就是:第一,比较与分析模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的吻合程度,从而确定所选模型或者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第二.严格遵守取数分析要求与一般过程,确定取数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第三,评价取得数据的可靠性与确定性,剔除所选数据巾存在的风险因素;第四,严格控制模型中所用数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假如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定要对取数的风险值进行测定,适当地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小全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观念必须与时更新
当前,世界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区域性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相比,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市场需求变化周期短,个性化非常强。目前的市场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及时捕捉市场最新动态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因此管理会计的市场观念必须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