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优秀的传统艺术

优秀的传统艺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8 09:29: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优秀的传统艺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优秀的传统艺术

篇1

【关键词】

艺术教育;传统文化;传承途径

一、艺术教育传承的重要性

(一)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我国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可以说,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和文学等各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文化是哲学,因为哲学是探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哲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事物的理解方式和处理方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怎样在当前的社会中继续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怎样塑造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动力源泉在于教育,所以,需要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大力宣传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从中汲取优秀的文化资源,不断加深大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民族创造力。

(二)建设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育体系。党的十报告中提到需要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高校平台进行宣传传播,逐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教材中,带到课堂上来,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相融合。利用高校文化传播的平台对传统文化传承,完善高校文化教育体系,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由此一来,大学生可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而且有助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培养专业人才,共同构建成现代大学传承知识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

二、艺术教育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一)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它是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几千年来屹立不朽的根源,因此它也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美好梦想的渴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倡导的“中国梦”宣传紧紧相关联。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展示出中国梦的内涵,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强大的爱国责任感。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根基,通过宣传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可以学习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除此之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都有深远的意义。

(二)建立完整的传统文化体系。根据艺术教育独有的教育方式和特点,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规划教学内容,把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做到井然有序,突出重点,从而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平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校教育课程建设上,可以对课程体系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更深的层次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自觉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内涵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后能够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接班人。除此之外,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拓宽艺术教育的领域,可以结合我国多民族特色文化进行艺术教学,把各个地方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融入到艺术教育课程中来,比如,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地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地方特色戏剧等等,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丰富和完善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体系。

三、完善高校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质量

(一)规范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艺术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教育传播的媒介,同时也是传播优秀文化的领导者,艺术教育质量和水平高不高,取决于教育的师资力量够不够雄厚。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队伍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一方面来看,搭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对教师定期实施艺术教育培训,从而促进教师在艺术教育中能够有更好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来看,建立优秀的传统文化名人课,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研究者等等,邀请名人来亲自讲解传统文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了文化传播的质量。除此之外,可以在高校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邀请优秀的高水平的专家型教师进行讲授,把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传承传统文化相融合,对广大师生产生影响和示范带头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

(二)建立传统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在教师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监督手段,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艺术教学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可以不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非常重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测评,定期开展监督工作,对优秀讲师进行奖励,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艺术创作,它能够体现出艺术创造者的思路和其想表达出的情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传统文化的展览馆,充分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让学生在参观和展览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还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此外,在科技不断发达的今天,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宣传,将传统文化通过数字网络进行传播,吸引大众目光的同时,可以将传统文化艺术作品融入创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从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结语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的传承,我们需要打造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来服务社会。高校需要贯彻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拓宽艺术教育的渠道,在集成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更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高校的责任。

作者:刘江婷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途径简析[J].四川戏剧,2016

[2]王洪斌,朱效刚.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4

[3]刘磊.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J].鸭绿江月刊,2016

篇2

关键词:

艺术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

一、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艺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短缺的内容,艺术教育的过程就是对青少年传达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过程,对提高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文艺艺术涵养尤其重要。优秀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我们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也是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在我国不可胜数的艺术作品中,有的成为物质文化遗传,如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有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针灸、昆曲、古琴、木卡姆。艺术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教育不单单是画画、舞蹈、唱歌、雕刻等各种技艺的传授,更多以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等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如齐白石的草虫游虾会使人耳目一新,心目一爽,正是它体现出了对生命的热爱、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一种精神。此外,传统精神中的“忠孝仁义”在中大多的绘画、雕塑、戏剧都得以展示。艺术教育是为了有更多更好更优秀的艺术作品出现,是为了展示或宣扬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健康等思想的,故而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是中华传统精神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首先要形成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名师队伍,制定高标准高要求,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体系,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进行了良好的传承及发扬,培养出了各类精英人才和优秀的专业艺术工作者。在艺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保证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位置,如服装学院开设汉服研究、清装研究,戏剧学院除学习电影艺术之外更应该加上京剧、昆曲、黄梅戏等各种中国传统戏剧,同时还有各类古诗词、中国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具备传统文化的修养,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二)、相关院校的创作和科研

1、艺术学院在创作中应主动自觉地在主题、题材、人才塑造、表现形式上,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承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如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可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小说《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传达的精神理念,在中国各种古典著作中,《庄子》的豁达智慧,《孟子》的家天下等等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谐包容、仁爱诚信、礼义廉耻。我们在艺术创作中要摒弃中外糟粕腐朽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现代小说《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从1975年到1985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特别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2、艺术学院在科研中要有足够的分量去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广阔领域,如建筑学研究,不单单是有现代建筑,还有更多的古典建筑值得研究,如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故宫、西递宏村等,宏村村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甚至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法国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同时,在推广支持传统文化的研究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科学方式,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结语

总之,艺术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很多都是通过艺术形式表现而传承的,所以艺术教育的作用与地位的重要特殊性非常明确。而且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本身的传承教育,更多的是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通过艺术教育为载体,传承并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高校承担着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应为建设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作者:刘磊 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宇宁.学校艺术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2012.

篇3

1 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1.1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基石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远古时期的甲骨文,到大小篆,再到后来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播着独有的艺术魅力。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深邃而博大。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体现着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心理,书法艺术传承和记载着那些优秀的文化食粮,是传统文化传播和继承的物质媒介。

1.2 传统文化精髓寓于书法之中

古代没有现代社会这些高科技,因此需要特殊的媒介抒发文人墨客的情感和反映当下社会的状态。例如,被誉为“书圣”王羲之所作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当中就体现了“魏晋风度”,因此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文人墨客诉诸书法之中。

1.3 两则相辅相成,共同培育华夏子女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员,同时传统文化又依靠书法得以表现和传承,因此两者相辅相成。在古代,书法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喜爱和尊重,并且认为一个人的书法是其气质的表现,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培育了我国许许多多优秀的华夏子女,同时也铸就了五千年文化历史,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文化。

2 中国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体现

2.1 体现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

书法对传统文化有着多重的体现,之一就是体现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书法的内容不外乎诗词歌赋、格言警句。古代文人不论失意还是得意都情系书法,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抒发作者遭遇失意后的坦然人生态度。唐虞世南,平生顺利,与唐太宗神交,其书法中体现着严谨政治态度和忘情之平顺感。暂不论书法内容对人文信息的体现,就是书法的力道、笔迹都能看出作者的心理状态,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

2.2 浓缩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是浓缩者,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优秀的文化被传承下来,虽然每个年代的文化不同,有些文化被后来文化所冲击,但正是这种相互碰撞,才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例如,书法中的汉字艺术,有利于发展我国汉语文化,从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而书法不仅仅限于字体,它能超于文字的表述,而表达更多的情感。发现传承和浓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于壮大我国文化产业,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3 反映不同年代的文化风貌

不同年代的书法,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文化风貌,这对于我国考古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远古时期,甲骨文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而魏晋时期,那些文人墨客能够充分的利用书法表达自身的情感,从而反映了当下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

2.4 体现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内在美、中和美和自然美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不仅体现在它所表达的社会人文信息,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内在美、中和美和自然美。内在美所呈现的是我国古代文人喜欢用书法陶冶情操,培养内在性情;中和是我国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儒家提倡表达感情要有所节制,要和谐的处理诗人与物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和”文化在我国的文化中所占的重要位置;自然美,是书法本身所流露出的简约、大气、浑然天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体现的就是传统文化对自然美的追求。

2.5 体现着社会政局的状况和文人墨客的无奈

书法是一种表现文人思想的重要媒介,当然不仅仅是文人,很多为官之人也用书法来表达内心的不满。书法和诗词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诗词表达的重要载体。在古代,当不知如何表达对主政者不满时,就只能在书法中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感情,顾左右而言他。文人不能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因此诉诸笔,此时的书法反映的就是作者的无奈。

2.6 体现我国的民族风

书法是一门艺术,从书法的字里行间、抑扬顿挫及字迹的挥洒能就够看出我国的民族之风。民族风情存在于文人的内心,通过书法表露出来,而不同的书法所表达出来的文笔、文锋正是我国不同民族的特色。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因此发现不同书法中的民族风,对于发展和继承我国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挖掘中国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多重体现的意义

3.1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蕴含着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出它所蕴含的精神素养、历史文化以及科技知识,对于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通过考古,挖掘古代书法当中的历史遗迹,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文化,同时也可以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更好地了解。秦兵马俑上的雕刻文字,显然是反映该时期历史背景的重要媒介,因此挖掘书法对传统文化多重体现的意义,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更多的传统文化。

3.2 塑造国家文化产业形象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并不强大,当今社会文化软实力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通过挖掘出更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更好地塑造我国文化产业形象。

3.3 陶冶情操、发扬优秀的文化精神

我国的书法所呈现的历史文化博大而精深,在书法中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坦然处世的态度,我们体会到古代爱国人士的满腔爱国之情,同时也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书法的这种作用至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节奏非常快的时代,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几乎忘记了自己本来的追求。因此,出现了很多亚健康人群。于是,书法的这种作用被挖掘,现在很多人都会参加各种书法补课班,试图使自己在复杂的社会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书法的优雅与娴静是这个社会所缺少的,因此挖掘书法中的文化,对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极大的作用。

4 结语

中国书法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传统文化精髓寓于书法之中,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培育华夏子女。中国书法体现出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浓缩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反映着不同年代的文化风貌,体现着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内在美、中和美、自然美,体现着社会政局和文人墨客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的民族风情。挖掘中国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体现,不仅可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塑造国家文化产业形象。发扬优秀的文化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颢瀚.中国书法艺术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J].艺术百家,2013(04):5-8+88.

篇4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70-02

一、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民族歌剧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变革,不断创新,走过了曲折的历程。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白毛女》《兄妹开荒》为主要代表作品引起了中国歌剧的第一次,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又以《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主要歌剧作品为代表经历了又一次繁荣,这些歌剧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有许多经典曲目都保存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比如《洪湖赤卫队》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优秀代表作品,在短短的四十年时间内演出了近千场,受到了全国各地人们的追捧。其主要原因也就是因为歌剧当中饱含鲜明的中国特色,其音律以及旋律之美,能够与中国的观众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在音乐语言的应用以及表达的过程当中拥有极为浓厚的乡土气息,语言表达的民族性特点极为强烈,很好地符合了人们的审美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表明,中国的歌曲在后续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重点把握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持中国歌剧的独立性,使得中国的歌剧更加具有魅力。

中国的歌剧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成就,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迄今为止,很多中国优秀的歌剧作品还能够在世界舞台上进行演出,对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白毛女》《党的女儿》等等作品都成了一些优秀的歌唱家在音乐会上必唱的歌剧,还有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歌剧,比如《红霞》《阿依古丽》等等作品都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些作品为我国歌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中国的歌剧面临着发展的问题,其前途和命运都经历着时代的考验,事实证明,中国的民族歌剧拥有其独特的魅力,拥有其自身的先进性,在大浪淘沙的时代洪流当中,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反而经历了时代的冲刷,而显得更加光彩动人。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在进一步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都在寻求着出路寻求发展,希望能够在时展的过程当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时展的必然性,也是中国歌剧艺术发展所必经的考验。

二、歌剧创作的戏曲化与民族化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就在很大程度上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还是各个地区不同的曲艺表演都成为中国歌剧创作的重要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引起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情感共鸣。中国传统的艺术家们能够将艺术创作根植于人民的生活,对人们的生活进行深刻的揣摩和理解,挖掘中国民间音乐当中的精华,创造出更加具备时代感也更加具备优美旋律的优秀作品。中国歌剧创作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很多优秀的歌剧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地方传统的戏曲,比如歌剧《白毛女》就吸取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以及地方戏的小调;《小二黑结婚》则吸取了山西梆子的艺术特点;《江姐》则是以四川的民歌作为基调,这些歌剧的创作都具备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民族特色,也很好地结合了当今时代的特征。作曲家们从传统的戏曲当中汲取了极为丰富的营养,通过对于民间素材的深入挖掘,完美再现了传统文化。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也很好地把握了时展的脉络,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当地的风格色彩相结合,这为歌剧的创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中国民族歌剧的中西融合

中国的歌剧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过辉煌的时代,创造过极为灿烂的文化。中国的歌剧在很大程度上也吸收了西方歌剧的特点,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发展经验,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中国的歌剧艺术发展中更加重视中西结合,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通过中西文化的相互补充,能够提升中国观众的审美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歌剧的发展水平,在民族化与现代化之间,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求新,使得中国民族歌剧更加具有魅力。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过程当中要把握中西结合的原则,在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前提下,不断地探索中西结合的创作方式。在演唱演奏方面,尽可能多地向国际乐坛上所推出的一些优秀歌剧学习,比如《沧海》就是一部能够反映历史的歌剧,在这部歌剧中很好地利用了西洋歌剧的特点,从而使得整部歌剧更加大气磅礴,这个优秀的作品也曾获得国家多项大奖。而在《原野》这部作品当中,创作者在创作技法上很好地结合了东北地区的地方戏曲,再加上现代化的歌剧创作手法,很好地走出了一条中西结合的道路。中国的歌剧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很好地与西方的歌剧创作手法相结合,将西方的歌剧与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尤其是在审美方面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民族风格以及民族特点,这是中国歌剧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中国歌剧是十分具备生命力的,没有中国的传统艺术,也就没有中国歌剧的今天,而没有西洋歌剧的影响,中国歌剧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是缺乏一定创新性的,所以二者应当是相互结合,相互吸收而共同发展的。创作者应当更多地去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在保有传统特色的同时引入时代感,这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中国民族歌剧的创新振兴

中国的民族歌剧在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中国文化当中最优秀的资源,逐步走出了一条民族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样的一种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有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特色,但是这样的发展方式不能很好地把握时代的脉络,也不能满足当前观众对于中国歌剧的实际需求,而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国的歌剧创作者开始使用一些新的创作手法,更加重视挖掘民族特色,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进一步实现中国民族歌剧的创新与振兴。无论是在民族化,还是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的歌剧艺术已经得到了中外行家的认可,在中国艺术界发展的新形势下,希望中国的歌剧艺术能够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中国的民族歌剧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与中国大量的歌剧艺术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国歌剧当中所流传的经典歌剧作品都是诸多优秀的歌剧艺术家们通过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和创新,从大量的民间乐曲当中提炼一些新的事物,再加上不断地向西方的歌剧借鉴学习,才创作出来的作品。

中国歌剧事业一次又一次的发展包含了中国几代歌剧创作者以及歌剧表演者的汗水和心血,更加是中国优秀的歌剧艺术家们的心血,在国际国内的舞台上,中国的歌剧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在国内国际舞台上所展现出来的优秀歌剧作品,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传统的中国音乐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滋养中国歌剧发展的源泉,这也是中国歌剧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根源所在。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各国歌剧事业共同发展的,中国歌剧的发展是各国历史相互影响融会贯通的过程。伴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歌剧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发生摩擦与碰撞,在这种摩擦与碰撞的背后是文化的交融,通过借鉴欧洲地区的一些经典歌剧,使得中国歌剧的表演水平逐步提高,歌剧表演的内容也在逐年增加,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歌剧界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歌剧作品,这些优秀的歌剧作品当中无一不凝结着优秀中国歌剧家的心血。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优秀的歌剧家都坚持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作品,坚定不移地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这才使得中国的民族歌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很多中国优秀的歌剧作品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比如《原野》《沧海》,这些歌剧作品都在国际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更加是中西结合的典范。

中国的歌剧作品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中国的歌剧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步建立具有民族品牌特色的艺术品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振兴中国歌剧,让中国歌剧能够打上民族化的标签,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歌剧的魅力所在。中国的歌剧应当具备更加强烈的民族风格,更加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这样的条件下,将中国的民族艺术融入其中,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民族歌剧的管理,利用中国的民族歌剧来解决中国歌剧自身的生存问题,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究的问题,也是一门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国的民族歌剧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只有具湓嚼丛蕉嗟男郎驼撸只有拥有更加优秀的创作者才能够实现。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人们对于歌剧事业的理解和支持,让各行各业能够清楚地认知到民族歌剧的未来,只有这样,中国的民族歌剧事业才能够实现向前发展。

五、结语

中国的民族歌剧拥有着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从发展至今既饱受挫折,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当代中国的歌剧已经开始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范围内,受到了大量观众的喜爱,在后续的发展过程当中,应当进一步突出民族特色,加强作品的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歌剧艺术一定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童姗姗.五代“江姐”扮演者在民族歌剧中的成功演绎[J].当代音乐,2016(22).

[2]王东霞.中国民族歌剧中戏曲板式的运用及演唱探讨[J].戏剧之家,2016(09).

[3]大炜.用心谱写的民族歌剧――观民族歌剧《彝红》[J].歌剧,2015(08).

[4]孔繁涛.浅议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存在的问题[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5]饶军.中国民族歌剧“美声化趋势”探讨[J].黄河之声,2013(18).

[6]郭克俭.“民族歌剧”名实及其他[J].歌唱艺术,2012(12).

[7]赵怡轩.一切技巧为戏剧服务――也谈“民族歌剧”的是与非[J].歌唱艺术,2012(12).

篇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越发重视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因为美术教育的侧重点就是让学生沉浸于美的学习和熏陶中,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使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而且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意义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通常以艺术作品为载体,生动地展现人类文明和艺术魅力。彩陶是先民利用有色物质在原始的陶胚表面进行艺术创作的工艺品,彩陶简约朴实、干净的艺术风格,很好地展示了先民独特的创作能力、简约、整洁的审美观念;秦汉期间汉字的变迁最为强烈,这一时期书法得以创新,大篆、小篆、行书、隶书、楷书等纷纷涌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时期出现的漆器,因受当时主流文化的影响,颜色以红色、黑色和金色为主,器型高贵典雅;唐代色彩绚丽的唐三彩、风韵十足的仕女图等风格各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好地展现了当时自由开放的社会风貌;宋代的艺术风格较为婉丽清秀,如秀美壮丽的《千里江山图》、一图描绘汴京百相的《清明上河图》、简约淡雅的青花瓷等。从这些融合了我国古人艺术智慧的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中,人们能够感知传统文化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磅礴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水平和美术技能。

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课堂,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人文精神,以及顽强不屈、磅礴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通过引导学生从当代艺术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影子,在美术学习、创作过程中理解、运用传统文化,使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更具有灵性、创造性[1]。

二、结合传统文化进行美术教学

1.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优秀且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融于人们的生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根基。在如今科技发展、文化交汇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要想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教师就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取,将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合理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艺术,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多地域、多风格的艺术作品,尤其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开展美术教学,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2]。如,带领学生欣赏风格多元的工笔画、写意画,让他们领悟传统文化千年来沉淀的艺术魅力,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创作,使其学会站在现代审美的角度,感知、了解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艺术魅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3]。

2. 培养传统文化保护意识

由于如今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愈演愈烈,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培养和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提升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因此,教师需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合理有效地融入其中,从学生抓起,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3. 优化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因为其容易忽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改善教学方式,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4]。

首先,教学内容应当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与美术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对称的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向学生介绍历史悠久、具有对称美感的剪纸,让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再加以补充,让他们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人文内涵。

其次,在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后,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融入美术创作的相关知识、方法与技巧,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结合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创作,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5]。如,让学生进行剪纸创作,使用所学的对称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设计风格的剪纸艺术作品,做到学以致用。

4. 探寻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剪纸是具有显着民间艺术气息、蕴含浓厚传统文化的工艺品,不同地区的剪纸有着不同的风格,也体现了人们不同的审美喜好。如,华裔艺术家李宝仪在作品中多采用宣纸材质,运用数码制图和手工雕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创作,作品栩栩如生,令人惊叹。泥土看似平平无奇,但可以在我国民间手艺人的手中化身为形态不一、雅致的陶艺作品。乐子砚的陶艺作品具有独特飘逸、干净的风格。如:“点道云踪”采用蘸釉的方式处理釉面,以类似宣纸沉淀的方式,使釉料沉淀在坯体上;“屋漏雨痕”是一种浸釉的方式,釉水的流动具有动感,像雨痕一样的痕迹留在陶瓷表面。编织工艺使用的编织材料多是竹子、柳条等常见的有韧性的植物根茎,范承宗便是将编织工艺中的竹艺运用到极致的艺术家。他采用稻草、柳杉木编织的装置《茶寿》,用传统竹艺创作的竹镜子、竹盘器皿、碗筷组合、水壶等,将竹艺与其他民间工艺结合,获得了极致的工艺效果,富有创新意味。

民间艺术包含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和手艺,在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艺术,向学生普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他们感知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国家宝藏》等节目,了解那些在时光中沉淀的传统艺术,如瓷母、石鼓、妇好鸮尊、玉琮等,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5. 在美术作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一幅画作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让学生进行自主赏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分析过程,由教师补充相关美术知识。在学生开展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在创作花鸟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写意画的创作技巧和风格特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而且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6. 展开丰富的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手工展等,让学生开展陶艺、木雕等创作。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碰撞产生的艺术作品,如,当代艺术家刘野的缂丝作品《女孩和蒙德里安》、范承宗用竹编技艺创作的装置《筌屋》以及用实木、网孔帆布创作的装置《帆城》,等等。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有效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美术的艺术创作方法,从中感悟并谋求创新[6]。

结语

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而且有助于促进现代美术的创新发展。教师要不断优化美术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甘小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 2020(7):58.

[2]殷新梅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19:1.

[3]简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 2019,5(6):76-77.

篇6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不能把借鉴和运用传统图形理解为简单的、机械的复制或拼凑。不是在设计中放入一张剪纸或画上一个传统纹样就能称之为融合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明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理解还过于表面和肤浅。借鉴传统图形进行设计,首先应当切合设计主题,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图形来表达某种意味、情感和思想;或是把传统图形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出新,使其既有传统图形的形似和神韵,又有现代设计的意味:或是将传统的设计手法渗透于现代设计的图形之中,进而体现出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

篇7

民间美术的素材有一些完全出自民间艺人的想象,比如“龙凤呈祥”、“麒麟”等美术元素,将想象和艺人们的美化做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神奇的物体,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设计师的再造型下,取其精华,利用简约单纯的造型语言加以加工再造,即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又弘扬了民间美术。使他们的平面设计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耐人寻味。

平面设计作为新时代的“民间美术”形式,必须与传统意义上的 “民间美术”相继承,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可以缺少的艺术门类。中国的平面设计必须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又具有时代精神,我们的设计师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从中获取创意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艺术语言,但并不代表不需要世界性的艺术养分。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凡是优秀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的美术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具有地方色彩的,倒是容易为别国所重视,简单地模仿抄袭别国的作品绝不是一个民族艺术所要做的。

要深入分析中国民间美术的风格特征、艺术形式,进一步探讨传统的民间美术的现代平面设计的继承与发扬的关系,挖掘民间美术对现代创作的启示,从中找出具体的可借鉴因素,寻求两者的完美融合。民间美术和平面设计一样,强调留白,好的作品,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会对留白做精心的布局,引发观者的思考。这类似于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有一些对白是需要人们去联想的,如果都把话说全了,没有一点想象的空间,也许就没那么好的艺术效果了。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动静结合,疏密有致,虚实呼应,纵横对比,在构图法则中非常常见。如民间剪纸和传统的印染画布的分明的虚实关系,雕刻的疏密和深浅起伏,都可以在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构图中得到展示。平面设计的底色大部分是单色,空间更大,可以给人天马行空的想象,这种亦虚亦实的形式产生的启示和联想,使其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现代的设计师的任务除了继承中国传统美术,更加需要将中国的传统美术推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师们通过国际大赛或跨国业务取得了更多与世界设计师们交流的机会,在国际设计界中崭露头角,他们不再闭门造车,而是将眼光放的越来越长远,这正是当代中国所需要的弘扬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途径,因为我们都相信“传统的就是世界的”。

黑格尔说过:“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一个民族的艺术可以为世界其他民族共赏,因为他们表达了全世界人们所共有的思想感情。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间美术继承了本民族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社会主义艺术不仅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而且要参与世界艺术活动,吸取世界上优秀艺术养分,使我国艺术事业不断发展。狭隘的民族主义把本民族艺术视为唯一瑰宝,而将其他民族乃至其他世界的优秀艺术作品糟粕,恰恰是对本国艺术文化的阻碍和践踏。

篇8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厚重的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我国的动画艺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把中国绘画、民族工艺、传统戏曲、民间音乐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充分的运用到动画创作中去,并不断地融合与创新,创作出了《山水情》《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大量经典的动画作品。这些动画作品不但风格各异,包含了水墨、剪纸、皮影、木偶等多种动画形式,而且还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特别是水墨动画更是我国所独创的。因此,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一、动画艺术风格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国动画艺术风格深受本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我国动画艺术家们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动画艺术不断融合与创新的成果。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研究过程,充分的反映了我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丰富多样,民族风格鲜明。

早在1957年,我国著名动画导演特伟就提出了动画必须走民族风格的道路,中国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并不断探索与创新,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如《牧笛》《山水情》《鹬蚌相争》等借鉴了我国传统中国水墨画艺术,从而创造出来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墨动画。《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等借鉴了我国传统的戏曲、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元素。《小鲤鱼跳龙门》《孔雀公主》《九色鹿》《一幅锦》等借鉴了我国传统的装饰画等艺术元素。《猪八戒吃西瓜》《鹿铃》《人参娃娃》《金色海螺》等借鉴了我国传统的皮影、剪纸等民族艺术元素。《神笔》《阿凡提的故事》《曹冲称象》等借鉴了我国传统木偶等民族艺术元素。这些动画片都极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随着美、日动画片的大量涌进,对我国动画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很多的动画片纷纷模仿美、日动画片的艺术风格,忽略了对本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使得既没有学到美日动画片的精髓,也没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结果导致了近年来我国几乎没有创作出经典的动画片,阻碍了动画艺术的发展。因此,当前我们在动画创作中一方面既要不断地从本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另一方面我们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同时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创新,在动画创作中把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的表现手法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动画片中不断加入新元素,创造新风格,使形式风格变得更具有观赏性,符合时代的审美需要,从而创作出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精神需要的优秀动画片来,推动我国动画艺术的大力发展。

二、动画题材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动画题材的选择是影响一部动画片成败的重要因素,我国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为我们的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名段等都是非常好的动画题材,这使得我国的动画艺术家在进行动画剧本创作时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动画片。

中国的动画艺术在题材的选择上,一直注重向中国文化丰富的古典小说、民间传说、民谣、神话、民俗等进行取材,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就取材于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哪吒闹海》取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天书奇谭》取材于明代小说《平妖传》。《小倩》和《崂山道士》取材于《聊斋志异》。而《宝莲灯》《九色鹿》《葫芦兄弟》《女娲补天》等则是以民间故事为基础改编而成的。《骄傲的将军》《三个和尚》《鹬蚌相争》等取材于寓言成语典故。这些动画作品的取材都源自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动画剧本创作中的重要性,它们中的一些作品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不但赢得了我国观众的喜爱,也获得了世界人民的一致好评。

当前中国动画的发展落后于美、日等国家,创作出的优秀动画片也非常少,究其原因,动画剧本创作质量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我们在进行动画剧本的创作时,对古典小说、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寓言成语典故等优秀传统文化题材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因此,我们在进行动画题材的选择和剧本的创作时,必须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深入的再挖掘与整合,并注重与当前的流行小说、社会热点、流行思潮和色彩、时装、网络内容等流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动画剧本,推动我国动画艺术的快速发展。

三、动画形象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动画形象无疑是一部优秀动画片的关键和灵魂所在,只有创作出好的动画形象,才能把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充分地表现出来。许多优秀的动画片就是因为它塑造出了许多鲜活而极富个性的动画角色形象而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我所熟知的《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哪吒闹海》中的小哪吒、《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等杰出的动画角色形象,虽然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却仍然记忆犹新。

我国的动画艺术家们在进行动画形象的创作时,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将动画形象的创作与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造型语言如戏剧、壁画、年画、剪纸、木偶、皮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许多具有鲜明中国民族风格的经典动画形象。如《骄傲的将军》中将军的形象就是借鉴了京戏脸谱的元素,赋予了角色鲜明的个性。《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玉皇大帝和四大天王等动画角色的形象造型,都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包含了敦煌壁画、中国戏剧、庙宇艺术及民间年画等多种民族传统艺术元素,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哪吒闹海》中的动画角色造型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它融合了中国门神画、壁画及中国戏剧等民族传统造型元素,运用简练的线条、传统中常用的红、绿、青、白、黑等色彩,把哪吒、龙王、李靖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中机智诙谐的阿凡提的造型则吸取了新疆的地域性元素。这些动画作品的角色形象都是从我国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中吸取了大量有益的成分,在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因而具有极强的形式感和民族特色,对我国乃至世界动画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动漫行业的大力扶持,我国的动画市场日渐繁荣,动画公司也越来越多,动画片产量也逐年增大,但是真正让人印象深刻、家喻户晓的动画角色形象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我国的动画作品都开始模仿日本和美国,却逐渐丢失了我们自己的形象塑造风格,创作的主动性不突出,造型语言单调而重复,严重影响了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因此当前我们在动画形象创作中必须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动画形象,大力促进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

四、动画音乐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动画作为一种视听的艺术,必须将画面与音乐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将影片的主题思想深入表达出来,刻画出经典的动画角色形象,烘托感情等。我国大多数经典动画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对音乐的合理运用与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充分运用,以此来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和民族风格。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音乐以中国民族乐器古琴和琵琶为主,画面主要借鉴了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的国画风格,优美画面与美妙音乐的完美结合是该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牧笛》则是把笛声与和谐的自然之音相结合,并大量运用中国南方音乐曲调,再结合中国水墨风格的画面,使影片达到了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境界,美国评论家将其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并于1979参加丹麦举行的第三届欧登赛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获得金奖,影片能取得重大的成功是与对我国传统音乐的运用密不可分的。《哪吒闹海》也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如两千多年前的古乐器编钟、京剧中的打击乐器等,再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角色形象及场景设计,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完美地融入到动画片中,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多个国家大奖。《阿凡提的故事》充分发掘了新疆地方音乐的特色,音乐的运用使动画片呈现出独特的风情。总之,我国动画能创作出很多成功的作品,是与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运用了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的精华分不开的。

我们在当前的动画音乐创作中,一方面,我们既要重视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将我国丰富的音乐资源很好的运用到动画片中去;另一方面,在动画音乐的创作中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注意将传统音乐与当前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

五、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动画的成功,是与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密不可分的,正是在坚持民族化的基础上,我国动画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动画的发展与美日等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动画艺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一方面,我们既要对本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坚定不移地从本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继续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以其为基础并吸取当代文化艺术新理念,构建起独特的动画艺术风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在坚持传统化、民族化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审美趣味,不断进行动画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动画艺术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经典的动画作品,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动画强国。

[参考文献]

[1] 李本建 .论中国实验动画中的民族创新精神[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08.

[2] 佟婷,编著.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中国动画这一充满神奇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在这一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下形成的。她作为中国艺术的一部分,表现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文化符号,可以激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与自豪。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事业依据民族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辉煌之路。然而,今天中国动画相对于外国动画却有着明显的差距。有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动画产业总值大约为2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而中国仅为人民币180亿元,不到1%,并且,在国产的动画中,显示了“出力不讨好”的局面。主要表现为:尽管国产动画正鼓足了劲在抓紧对动画作品的生产及宣传,但在国外动画产业的冲击下,动画欣赏的主要群体——青少年的审美观明显倾向于国外动画。笔者在对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1000名桂林市内受众进行动画观赏行为倾向性调查,发出问卷900份,回收831份,回收率为92.3%,其中有效问卷为816份,有效率为98.1%,保证了调查的公平性与公开性。这1000名受众为大学、中学、小学不同文化层面上的学生。

表格如下:

不同文化层面受众对动画艺术风格的偏爱与认同倾向打分(满分为100分)

观察此表格,可看到国产动画片在国内受喜爱程度较低,特别对于传统文化写意风格的动画电影打分较低,并且年龄越小,对这一风格的认同程度越低。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现代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越来越模糊,并且表现出低龄化。另外,笔者长期在桂林市少年宫担任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对中国动画片的喜欢程度远没有国外动画片热情高,体现幼儿教育对传统文化也有所忽视。这一事实也从侧面佐证了上述调查结果。这不能不让人为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而担忧。一个国家是否能强大,是否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优秀的文化底蕴以及在此文化底蕴中创新出来的符合时展的文化结构,是衡量此标准的重要尺度。所以,对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也能从另一侧面引导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起重视。

动画是大众媒体的传播手段之一。是一种特有的文化产业,与其他文化知识一样具有极强的宣传和影响作用,包括社会规范,价值标准,行为方式、文化价值观等。优秀的动画电影能根植于本民族优秀文化,反映社会底层,能经得住社会发展的跌宕起伏。我国20世纪60年代前与80年代后,也曾经有着辉煌的动画成就。先不必说此时的动画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题材作支撑,也不必说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表现手法,就单说动画中意境优美的场景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及,因为这是要求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感受的人才能体会。前人的种种成就无一不是站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建立发展起来。

首先在动画的取材方面。选择极富有寓言故事的《骄傲的将军》(1956年导演:特伟李克弱)、《东郭先生》(1955年导演:虞哲光许乘泽);民间传《抬驴》(1991年导演:王柏荣)、《葫芦兄弟》(1986—1987年导演胡进庆等)。从这些内容题材上我们可以看出较多立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寓教于乐”精神,故事折射出教育孩子分辨善恶,面对困难如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等,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很好的教导作用。“动画影片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准,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寓教于乐”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对比于美国式的“娱乐至上”可谓大相径庭,把“教”寓于“乐”,不但有深度且使“教”更易于接受,这一直是我国教育传统中践行的法则之一。

再说中国动画形象设计。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动物形象,绝大部分都出自于中国神话、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如1962年万氏兄弟兼制作、导演的在当时震惊世界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就是取材于民间传说《西游记》。其中的主角孙悟空的形象设计可谓显尽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在装饰上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民间木刻、剪纸、京剧等风格,影片中从环境描绘到人物面貌、性格特征,也都是一派中国气概,也无怪当时世界上动画界对此影片的高度赞赏。巴黎《世界报》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疾恶如仇”、“好强好斗”的性格到现在仍然为包括世界友人在内的人们喜爱,而这一性格特征也正是勤劳、勇敢的中国劳动人民所具有的特征,也是在众多动画电影中,一直未退出人们视野的原因之一。

转贴于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一朵奇葩,也一直到现在都是为人们多关注的动画形式,历史上优秀的水墨动画有很多,较突出的代表是运用齐白石墨趣而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李可染笔法的《牧笛》、《山水情》等。在这些水墨动画中,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水墨动画故事情结,还能欣赏到水墨淋漓、诗意无穷、画意无穷的动画场面。重视背景对艺术形象的烘托,是水墨动画的一大特点,“留白”及对“远山”的处理、吸取传统画理中“三远法”,使背景犹如一幅会运动的中国水墨画。影片虽然只有20分钟,但格调清新洒脱,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以虚带实,实中有虚,虚实相合的特点,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结合现代的动画手法,使中国水墨动画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篇10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中国动画这一充满神奇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在这一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下形成的。她作为中国艺术的一部分,表现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文化符号,可以激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与自豪。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事业依据民族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辉煌之路。然而,今天中国动画相对于外国动画却有着明显的差距。有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动画产业总值大约为2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而中国仅为人民币180亿元,不到1%,并且,在国产的动画中,显示了“出力不讨好”的局面。主要表现为:尽管国产动画正鼓足了劲在抓紧对动画作品的生产及宣传,但在国外动画产业的冲击下,动画欣赏的主要群体——青少年的审美观明显倾向于国外动画。笔者在对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1000名桂林市内受众进行动画观赏行为倾向性调查,发出问卷900份,回收831份,回收率为92.3%,其中有效问卷为816份,有效率为98.1%,保证了调查的公平性与公开性。这1000名受众为大学、中学、小学不同文化层面上的学生。

表格如下:

不同文化层面受众对动画艺术风格的偏爱与认同倾向打分(满分为100分)

观察此表格,可看到国产动画片在国内受喜爱程度较低,特别对于传统文化写意风格的动画电影打分较低,并且年龄越小,对这一风格的认同程度越低。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现代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越来越模糊,并且表现出低龄化。另外,笔者长期在桂林市少年宫担任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对中国动画片的喜欢程度远没有国外动画片热情高,体现幼儿教育对传统文化也有所忽视。这一事实也从侧面佐证了上述调查结果。这不能不让人为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而担忧。一个国家是否能强大,是否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优秀的文化底蕴以及在此文化底蕴中创新出来的符合时展的文化结构,是衡量此标准的重要尺度。所以,对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也能从另一侧面引导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起重视。

动画是大众媒体的传播手段之一。是一种特有的文化产业,与其他文化知识一样具有极强的宣传和影响作用,包括社会规范,价值标准,行为方式、文化价值观等。优秀的动画电影能根植于本民族优秀文化,反映社会底层,能经得住社会发展的跌宕起伏。我国20世纪60年代前与80年代后,也曾经有着辉煌的动画成就。先不必说此时的动画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题材作支撑,也不必说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表现手法,就单说动画中意境优美的场景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及,因为这是要求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感受的人才能体会。前人的种种成就无一不是站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建立发展起来。

首先在动画的取材方面。选择极富有寓言故事的《骄傲的将军》(1956年导演:特伟李克弱)、《东郭先生》(1955年导演:虞哲光许乘泽);民间传《抬驴》(1991年导演:王柏荣)、《葫芦兄弟》(1986—1987年导演胡进庆等)。从这些内容题材上我们可以看出较多立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寓教于乐”精神,故事折射出教育孩子分辨善恶,面对困难如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等,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很好的教导作用。“动画影片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准,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寓教于乐”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对比于美国式的“娱乐至上”可谓大相径庭,把“教”寓于“乐”,不但有深度且使“教”更易于接受,这一直是我国教育传统中践行的法则之一。

再说中国动画形象设计。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动物形象,绝大部分都出自于中国神话、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如1962年万氏兄弟兼制作、导演的在当时震惊世界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就是取材于民间传说《西游记》。其中的主角孙悟空的形象设计可谓显尽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在装饰上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民间木刻、剪纸、京剧等风格,影片中从环境描绘到人物面貌、性格特征,也都是一派中国气概,也无怪当时世界上动画界对此影片的高度赞赏。巴黎《世界报》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疾恶如仇”、“好强好斗”的性格到现在仍然为包括世界友人在内的人们喜爱,而这一性格特征也正是勤劳、勇敢的中国劳动人民所具有的特征,也是在众多动画电影中,一直未退出人们视野的原因之一。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一朵奇葩,也一直到现在都是为人们多关注的动画形式,历史上优秀的水墨动画有很多,较突出的代表是运用齐白石墨趣而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李可染笔法的《牧笛》、《山水情》等。在这些水墨动画中,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水墨动画故事情结,还能欣赏到水墨淋漓、诗意无穷、画意无穷的动画场面。重视背景对艺术形象的烘托,是水墨动画的一大特点,“留白”及对“远山”的处理、吸取传统画理中“三远法”,使背景犹如一幅会运动的中国水墨画。影片虽然只有20分钟,但格调清新洒脱,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以虚带实,实中有虚,虚实相合的特点,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结合现代的动画手法,使中国水墨动画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篇11

1现代艺术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也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多元化,使其可持续发展并具有地域性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地域广泛、形象鲜明等特点,这也是保证我国的现代设计不被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所割裂的保障。从客观的角度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现代设计师手中取之不尽的设计素材,也是设计师进行现代设计融合的对象,更是在文化强国背景下,现代艺术设计发展与融合的主要途径。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及与文化的融合,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与创新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其可以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基于其他行业的融合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和延伸,而且可以丰富中华的艺术氛围和人文特色。现代艺术设计中文创产品设计与文创产业的发展正是基于民间艺术的用之不竭的传统文化,为后来的现代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承载着特定时代人们的情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标准。同时,现代艺术设计是民间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与民间艺术有许多共同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要保持独有的地域特色,也即文脉主义,这就必然要求其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因此,研究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与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进步,而且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2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与设计企业现状

2.1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社会文化愈加呈现出一副开放包容的姿态,我国传统艺术设计也深受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及国际设计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以不断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发展道路使现代艺术设计逐渐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现阶段,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市场发展不容乐观,由于受到现代设计理念的多元围合,其设计中的地域性与文脉渐渐消失,现代艺术设计操之过急、好高骛远,即使是当前火热的文创产品设计也是复制比例较高,有照搬国外设计理念的嫌疑,对国外的设计不是“抄袭”就是“粘贴”,原创性不明显。这种设计的发展方向,无疑是一种“自杀”的手段。

2.2现代艺术设计企业的发展

随着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同规模的设计企业层出不穷。其中许多成为知识密集型企业,随着设计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并通过创新能力的辐射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规模效益。设计企业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内部文化的发展程度。管理者只有重视企业文化,才能保证设计企业文化的有效稳定发展,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自身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独特的企业形象,它应该包括独特的价值观、企业历史和文化环境。企业要始终把企业独特的价值观贯穿于企业工作的始终,把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贯穿于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其特点应包括:第一,企业文化应具有独特性。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企业应认识和梳理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第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继承。要随时随地积极宣传和践行优秀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第三,企业文化要创新。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根据企业的市场环境而变化,并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补充和拓展自身的文化价值,每一个补充都要体现创新,并融入到日常管理中。最后,要统一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本身是一个整体,所以企业文化应该融入到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份工作中。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要紧密联系实际,实现企业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优势。

3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及相互关系

3.1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源泉

在开展艺术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最好的艺术素材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生活是艺术的一部分。生活中的艺术材料经过艺术家加工后,充满了艺术气息。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载体,是我国艺术设计的源泉。民间艺术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物质作为人们生活的基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是人们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的体现,对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为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助益,当代文创产品设计正是基于民间艺术与优秀传统文化所进行的。

3.2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共同的文化内涵

民间艺术的主题可以激发现代艺术设计师的设计灵感。通过对民间艺术作品的分析,发现几乎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都来源于当地的丰厚物质及文化资源,我国丰富的资源使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现代艺术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与生活相结合,从人们的生活中汲取素材,这一点与民间艺术立足于当地的物质资源有着共同点。

4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差异

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文化环境不同,成长的文化语境不同,其有着不同的渊源。传统民间艺术基于本土文化,是大众的艺术,是基于大众日常文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艺术设计基于西方文明,是因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因其文化发展两者渐渐相互融合,因此,它们有不同的追求。传统民间艺术更接地气,也就是注重实用性、普及化,具有普世的审美性;现代艺术设计是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产生的,基于大工业批量化机器生产,它以利益为导向,更多的是追求商业价值和利润。就传统民间艺术的实用性而言,传统民间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在实用性基础上产生的精神需求。

5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融合发展的策略

5.1艺术设计者要积极学习民间美术

现代艺术设计师因受到西方文化语境的包围,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不到位,在设计过程中缺少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设计作品缺乏历史感、文化感,导致设计文脉的割裂。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师应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承担起设计师的设计责任,广泛涉猎民间艺术,系统研究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

5.2艺术设计者应积极树立兼容并包的艺术设计思想

当前,现代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更为多元,设计形式早已不局限于架上绘画,其创作手法更为多样,设计文化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师应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积极树立兼容并包的艺术理念,融汇东西,在承载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的同时,积极吸收不同的创作元素,在了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对民间艺术进行梳理,特别是要把握民间艺术的本质,将西方设计文化加以融合,并充分认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相互借鉴与融合的意义。

5.3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