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29: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环境保护建设的主要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围绕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环境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目前为止,我省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了较好的水平,总体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生态破坏加剧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可以说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是每个公民都向往的。
二、环境保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环境保护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省经济相对欠发达,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竞争不强、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环境保护总体还比较脆弱,环境容量有限,存在威胁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将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将加快,经济建设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强度加大,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加,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会更加尖锐,环境保护问题更显突出,成为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1、森林植保功能减弱,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采伐和经营,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虽然经过多年的人工造林,全省森林覆盖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树种组成简单,林分结构单一,森林植保质量不高。
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土壤沙化,地力衰退,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加剧了群众生活的贫困,使人地矛盾突出。同时,水土流失致使江河库泥沙严重淤积,影响了江河库行洪蓄洪能力。
2、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艰巨,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
近年来,城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但部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环保设施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置等等措施,起步晚,欠帐多,大气、水污染比较严重;工业污染治理资金匮乏,治理率低,机动车尾气污染严重;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乱采滥挖等掠夺式生产方式,加上采、选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等原因,造成矿产资源浪费、植被的破坏以及开采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处理不达标。
为了追求高产和防治病虫害,许多农户大量施用化肥、地膜和高毒农药,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牲畜粪便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也呈现出加重的趋势,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大面积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危险废物、电子垃圾、微量持久性有毒有害污染物、外来物种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3、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资源压力增大
随着全省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全省人口、物质及能量迅速和高度集中,大规模地改变了土地、大气、水体的性质以及资源、能源的供求状况,在不同程度地带来农用地数量减少的同时,还加剧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电力紧张和城市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威胁城镇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导致全省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同时污染物转移和扩散至城市周边的郊区或农村,影响当地的环境和农业生产。
少数地方存在乱采滥掘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人均耕地减少,土地后备资源数量有限,开发利用难度大、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艰巨,人地矛盾日趋突出。由于天然阔叶林面积减少、林分质量下降,以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各种水体和土壤污染加重,导致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同时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下降,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
(一)经济景气继续上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达3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增速快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5%,增速快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5.9%,增速快于上年同期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4%,增速快于上年同期1.7个百分点。受全国经济加快增长的带动,我区经济景气继续升温。一季度,全区宏观经济景气综合分值达44,比上年同期提高4分。与此同时,微观景气也明显升温,一季度全区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6.2点和7.4点。
1.粮食生产形势好于去年,畜牧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区各地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及自治区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扶持粮食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减免农业税和实行粮食直补,极大地调动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去冬今春农业和水利建设投资继续加强,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5万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0.8万亩,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春耕所需资金比去年增加,同时,全区土壤墒情也好于上年同期。目前全区一、二类墒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60%,这些都为确保春播生产和提高播种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预计200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可增长2%以上。种植意向调查显示,小麦、玉米、薯类和油料受市场价格上涨的作用种植面积将有明显增加。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明显增加。接羔保育形势看好,截至4月2日不完全统计,全区大牲畜和羊产仔2119.1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多产仔469.6万头(只),牲畜成活率达98%,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全区牛饲养量和牛肉、牛奶产量大幅增长,羊存栏和出栏基本均衡增长,生猪生产开始回升。一季度,全区牛肉产量3.8万吨,牛奶产量60.2万吨,羊肉产量3.2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8.3%、70.5%和35.3%,猪肉产量增长9.3%。
2.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产销衔接状况好于去年。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4.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9%,增速快于上年同期10.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1%,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呈现以下新变化:一是新增企业多。3月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41户,比2003年底增加25户。二是能源、原材料工业继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制造业生产增长明显提速。统计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63%的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以上,13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在40%以上。其中在煤炭、石油、天燃气、电力、冶金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建材)生产保持30%以上增长的同时,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生产分别增长51、4%、34.5%、61%、38.5%、62.4%和51.4%。三是重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全区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1%,快于轻工业增速15个百分点,也快于上年同期15.9个百分点。四是股份制和股份合作企业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其它经济类型工业。股份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7.8%,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增长37.7%。五是10个盟市工业生产增速快于上年同期。呼市、乌海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兴安盟、锡盟、乌盟和阿盟8个盟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区平均增速,除呼市和兴安盟外,有10个盟市工业生产增速均快于上年同期。
3.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长,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一季度,全区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44.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倍,主要是我区重点工业项目设备安装冬季没有停工所致。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9.16亿元,增长1.52倍;更新改造投资8.76亿元,增长1.7倍;房地产开发投资1.85亿元,增长1.3倍。投资增幅高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运输、电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3亿元,增长1.56倍,占城镇单位投资总额的81.3%。其中用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8.12亿元,增长1.26倍;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2.34亿元,增长2.29倍;用于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1.42倍,用于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6.24倍,用于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2.47倍。
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晶零售总额202.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增速快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其主要特点:一是城镇市场消费晶零售额增长快于农村牧区。全区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3%,县以下零售额增长9%。二是餐饮业零售额增长继续快于批发零售贸易业。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0.3%。三是汽车、建筑装璜等消费亮点继续保持旺销势头。一季度,全区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倍和62.9%。
4.对外贸易明显增长,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1―2月份,海关统计的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3%。其中,出口总额(包括神华煤炭出口)达1.97亿美元,增长40.2%;进口总额达4.03亿美元,增长33.7%。一季度,全区合同外商直接投资36332万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27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38倍和30%。
(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2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7.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8%;实现利润14.93亿元,增长8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1.49,比上年同期提高23.46点。
随着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各地税收征缴力度的加大,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几大税收收入大幅度提高,全区财政收入明显增加。一季度,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74.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5.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49亿元,增长42.4%,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39.18亿元,增长44.9%;上划中央税收收入27.33亿元,增长51.5%。一季度,全区地方财政支出86.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82.96亿元,增长23%。
(三)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持快速增长,信贷结构调整明显
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297.28亿元,比年初增加205.97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23.5%,增幅比上年同月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1495.2亿元,比年初增加139.5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20.5%。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2100.72亿元,比年初增加168.97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21.5%,增幅快于上年同月7.5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全区新增贷款额达168.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倍。
贷款结构有明显调整。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增加幅度较大,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1%,增幅分别快于上年同期4.6个和5.9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有所减少。
(四)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上涨
1.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一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04.8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增幅高于上年同期9.1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709.3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7个百分点。
2.市场物价总体水平继续上涨。受农产品市场供需矛盾的影响,一季度全区农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7.9%。一季度,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上年同期上涨3.3%的基础上比上年同期又涨了1.1%。其中城市、农村牧区消费价格分别上涨0.7%和2%。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同比上涨3.9%。受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明显上涨,一季度,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8%。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
尽管今春全区土壤墒情好于去年,但二、三类土壤墒情所占比重仍高达50%,赤峰、锡盟、兴安盟等地区降水偏少,存在一定的旱情。受去年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目前我区农资价格也开始明显上涨,其中化肥平均价格较上年每吨上涨159元,涨幅达10.6%;农药价格上涨2.9%,农膜上涨6.6%,农用柴油上涨6.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多,势必增加农牧民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农牧民增收。
(二)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较高,电力和交通运输“瓶颈”制约比较严重。
一季度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6%。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供进价格同比上涨7.5%。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工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前两个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4.3%,会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受全国经济增速加快造成我区电力、铁路运力紧张状况非常突出,不少地区经常拉闸限电,好多企业以运定产问题比较明显。
(三)就业和失业成为影响发展和稳定的两大难题。
2003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2个百分点,今年3月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又比上年同期减少1万人。前些年高校扩招大学生从去年开始毕业,国家有关部门预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达60%,毕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再者随着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扩大,加入到就业行列之中,以及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区就业和再就业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四)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需引起注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面临挑战。
当前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受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特别是基建投资需求的拉动,部分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现象也有所加剧。目前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的行业增长,同真正意义上的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成较大反差。
三、下一步经济走势及调控建议
从当前我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看,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多。一是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工业项目的投资力度,年内还将有一批新建企业建成投产。二是加快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三是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消费增长将稳中趋升,尤其去年二季度第三产业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增长相对较慢,预计今年上半年消费增长将有较大的空间。四是从全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也明显好于年初预期。从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来看,首先,锡盟地震灾区重建任务比较艰巨,工业生产受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因素影响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任务繁重。其次,国家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减少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减少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的压力等,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收紧银根,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产生减缓经济增长的效应将会在二、三季度陆续显现。最后,从国际形势看,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频繁出现,世界经济走势存在不确定因素仍较多。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预测,预计上半年经济仍处于较高的平台上运行,全区生产总值将比上年同期增长15%左右。
我区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辩证统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全年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宽松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优化。
近两年来,随着我区对外开放环境的不断改善,区外、国外不少大的非公有制企业来我区投资建厂,不少项目无论是投资总额、建设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地方财政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增强公共服务意识,不断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和全方位引导我区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其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二)进一步做好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按照五统筹要求,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切实使用好国债资金,继续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农村牧区基础教育建设,医疗卫生和疾病控制防疫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内蒙古的支持力度。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一批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区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项目。
(三)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我国的国民经济分为不同的经济产业。国民经济是由各不相同的经济产业构成,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国民经济。
以上说明在国民经济中,包括有各不相同的产业、行业和企业,它们相互联系在一起。在国民经济中,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既有分工,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在发生作用的同时,又相互联系,达到它们应发挥作用的目的。
二、国民经济各产业和行业的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能相互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原材料,同时又能把生产出的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满足各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同时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消费的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协调发展问题。
第一,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要能满足农业和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农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要首先满足农业再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在农产品中要有相当数量的各种产品,作为生产资料用于农业进行再生产。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还要有一部分用于满足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工业生产的产品要能满足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对生活消费的需要。钢铁企业生产的各种钢材,要能满足机械制造业和建筑企业对各种钢材的需要;机械设备制造业生产的各种机械设备,要能满足使用各种机械设备的企业进行生产的需要;生产发电设备的企业要满足发电企业的需要;通讯设备企业生产的电话机、电报机、手机等商品,要能满足人们使用这些通信用品的需要。在工业内部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生产的各种劳动资料和各种不同性能的零部件及各种原材料,要能相互满足需要,工业的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生产才能协调地发展。
工业生产的产品还要有一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这些工业产品,除出售给城市居民使用外,也出售给农村居民使用。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的食品,也要有一部分出售给农村消费者。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工业部类、农业部类两者相互提供着它们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各种消费资料,所以,它们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三,工农业的产品要经过交通运输业运输出去。农业生产的产品,除了一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部分的产品都要销售出去;工业各行业和各企业生产的商品除少量产品在企业所在地区市场上出售外,工业企业生产的绝大部分商品,要运送到外地市场销售,这就需要运输行业的运输。
第四,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工农业生产的商品大都要经过商业企业销售出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必须经过商业企业,其生产和经营才能顺利发展起来。
第五,金融业。金融业是进行货币经营的行业。银行把政府拨款和居民储蓄的货币资金贷放给企业,企业用这些货币资金去购买生产资料和招聘职工,从事生产和经营,并按规定的期限归还银行本息;交通运输业的经营要用货币购买运输工具,运输完成要收运费;商品的交易也要以货币作中介。货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媒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从以上的理论说明看,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必须协调才能顺利发展。
三、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问题
1.国民经济是需要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更高水平的阶段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也必须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发展就是硬道理。
2.国民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就是某一个经济部类或某些行业或者某些企业发展的快,其他部分行业及企业不能够与它们的发展速度相适应,这些发展过快的经济部类、行业及企业就会出现不利于生产发展的一些情况。我们所讲的国民经济要快速发展,是指相互协调的快速发展,即它们的快速发展,是各相关经济部类、行业及企业都能够快速协调发展起来,使得国民经济各经济部类和行业及企业,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也能够协调快速发展,也就是发展到能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更多和产品质量更高阶段上的协调快速发展。
3.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相互带动和相互协调。一个经济部类和一个行业及企业先快速发展起来,对其他与之相关的经济部类和行业及企业的发展也要能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快速发展起来。既然所有的各经济部类、各行业和企业是相互联系的,某一经济部类、行业及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能带动其他经济部类、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也必然为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等创造出相应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使它们能与工农业的发展相协调,促使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要相应快速扩大经营规模,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4.国民经济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国民经济所有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不协调就不能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条件。
四、培养出使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人才
1.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培养各类管理人才。国民经济要协调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出有能力为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做出决策和指导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认识到国民经济中可能出现的不协调状态,同时能及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以调整,使国民经济不协调的状态不致发生。
2.快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培养出具有高深科学理论和高技能的科学家。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卫生各个方面都必须造就出一支具有相当数量的高技术理论和技术研制能力的人才,即必须大力培养出大批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要求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大力培养进行机械设备操作的人才。在大力培养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培养出能操作机械设备去加工于劳动对象的高技能人才。“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30-40%,我国高级技工仅占技工总数4%。差距之大,促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尊重高技能人才,关心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这个数字看,我们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除了培养高级技术专家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方式,大力培养出数量更多和技能更好的高技能的技工人才。
我国现实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的,客观上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量高层次人才。这种大量是指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都需要具有高深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来源大多数需要依靠发展教育进行培养。当然培养人才,不只是在学校,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也能进行培养,像许振超等都是在实践中学习成为高技能操作型人才的。
五、大力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业
以上说明了我国已培养出大量高级专家,研制出了一些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技成果,还制定了继续培养人才的规划,这会促进我国今后继续快速发展,但要快速发展,还需要大力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业,培养出研制先进机械设备制造的人才,才能加快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
1.我国自己研制出高性能的先进机械设备还比较少。我国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虽然比起过去有所更新,但比起发达的国家来,我国自己生产的机械设备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我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研制出新的高效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设备。我国现时虽已有了一批高水平的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数量还比较少。他们还分散在不同的科研院所、大学、大型企业中。每个科研院所、每个大学、每个大型企业,他们自己用来研制工作的仪器、机械用具大多不足。因此,研制先进的新型机械设备,仅仅依靠某一个科研机构、某一所高校或企业,是很难完成研制任务的。我认为应该把一些科研院所的有关高级技术人才,把各大学有关的科研人才;大型企业与该项研制工作有关的人才,暂时集中起来,组成研发小组,把分散的科研设备、资料等资源也暂时集中起来,共同使用。组成的科研开发小组可以集体进行讨论,集体进行研究,以扩展每个科研工作者的知识范围,从而提高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对新机械设备研制的能力和水平,使研究更能产生新成果,能更有把握研制出先进的新型机械设备产品来。
2.研制新机械设备也可以依托某一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研制新机械设备所需的人才,如上所说,可把各有关研究院所和各有关大学的人才组织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某一个企业具备进行研究所需的条件,可依托某一相关的大型企业。依托大企业进行新机械设备的研制,能节约大量的研制费用。
3.研制新机械设备可吸取发达国家生产同类产品的经验。我们研制同种机械设备时,要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和技术,以便使我国制造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性能更好的产品来,能使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得到更快的发展。要在一定的时期内,使国民经济各部类,各行业和各企业,能够使用我们自己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设备。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必须在大力发展先进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基础上,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加速强大起来,由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现代化。
六、国民经济的协调具体表现在市场的供求平衡上
第一,市场是商品买卖的场所,当某些商品在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时,这就表示这些商品生产过多了,这是国民经济不协调的一种表现。生产出的商品,有一部分卖不出去,就表示生产出这部分商品不能及时用于国民经济的再生产,这便会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发展的速度。如果生产这部分产品长期卖不出去,积压时间长了就会变质,成为不能使用的废品。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损失,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
当市场上出现某些商品供不应求,即这种商品满足不了购买者的需要时,如果这种商品是劳动资料,使用这种劳动资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就不可能进行再生产;如果这种商品是原材料,使用这种产品作为原材料进行再生产的行业或企业也就不可能进行再生产,从而就会影响到这些行业或企业继续的发展,这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果供不应求的商品是居民生活消费品,就会影响一部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在市场表现为供求关系的平衡。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发展,表现为各经济部类和各行业及各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生产所需要各种机械设备都能及时购买到,不仅购买的生产资料在数量上符合需要,同时在质量上也符合应有的标准,这样才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又能够及时销售出去,迅速回笼货币,使各企业不仅能够进行简单再生产,还能进行扩大再生产,这就是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平衡地发展。
第二,我国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应及时纠正。从国民经济发展规律上说,国民经济必须协调才能迅速发展,但是在实际经济运行当中,我国国民经济有时还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根据2004年商务部公布的信息,“据对上半年600种主要商品排队调查,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138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3%,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8.5个百分点,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8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62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7%,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减少了8.5个百分点,与2003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1.8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对生产相对过剩的商品应适当压缩其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促使这些行业和企业转产市场能够销售出去的产品。我们必须理顺各经济部类各行业及企业之间生产和需求关系,使国民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也能协调快速发展。
第三,投资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要求。投资就是投入到国民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用于购置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使企业不仅能进行简单再生产,还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如果这些投资投入到生产商品供不应求的一些行业和企业中去,这种投资就是合理的;反之,则会出现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投资膨胀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投资结构不合理,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些投资生产的产品一时不能被充分利用,这就必然使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我国对国民经济中某些经济行业或企业的投资,必须认真调查研究,把资金投到有社会需求的产品生产当中。
总之,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会使一部分生产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而需要的一些产品又不能被生产出来,阻碍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七、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要使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始终保持协调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就是国家机关对各经济部类和各行业及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控。各经济部类各行业及各企业,都是相互独立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它们往往只考虑本部类本行业及本企业的发展,而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往往考虑不够,或者对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很难认识清楚,所以国家有关机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以更好地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2.国家的宏观调控要认真深入研究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不仅要使国民经济实现一时的协调快速发展,还要使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国家对国民经济各部类各行业和各企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时,要研究国家已经制定出的国民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而制定出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措施。国家在研究国民经济长期协调快速发展时,既要研究现实国民经济中一些部类、一些行业和一些企业快速发展的优势,也要考虑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国家在实施制定的长远规划时,还要随着观察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使国家制定的发展经济政策能完全符合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最近几年,互联网迅速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由此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进代,而由于大量应用物联网技术,也导致人类社会来到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将物与物联系在一起的网络。详细的说,就是利用信息传感器和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同时开展信息交换和通讯,从而可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目的。在将来的发展中,利用大量推广物联网技术,其将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活动、经济运行、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发生较大的改变,由此给人们生活与生产带来较大的便利。物联网的实质就是超级感知。它主要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视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嵌入设备系统等技术,可以将人和物全部归到一个可以相互感知的世界当中,在物和物、人和人、物和人之间可以实现相互感的互联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感知社会。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物联网在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社会发展中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才有利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得到更为顺利的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影响
(一)突破生产范围限制
在联合国制订的SNA生产范围中,并不包括住户部门的很多自给生产的内容。在对这一范围进行确定过程中,考虑的是住户内部的生产与消费还没有进入市场当中,这些住户开展的生产劳动和其它领域的关联度不大,并不能明确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再有,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假如吸收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就不会再出现失业问题。随着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记录家庭活动当中的很多信息,在物联网的作用下,这些信息进入市场当中,那么就有利于准确评估这些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有利于较大程度地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原来的生产单位范围限制不再存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出现了大量自给性家庭劳动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基层物联网单位构建
在SNA核算思路当中,核算国民经济过程中主要应用二种基本核算单位的做法,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处于机构当中的单位指的是利用自己名义得到的相应资产负债,在经济活动中和其他经济实体发生一定关系的主体;处于基层的单位指的是拥有独立的场所,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针对一种行业而言,可以用整个企业来表示,当前也可以表示为企业中的一部分。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创建基层物联网单位,利用编码基层单位中的各种元素,可以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能够迅速识别到这一信息,有利于迅速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效率。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后,更加丰富的数据可以促进相应经济活动的进行,可以准确研究投入产出情况和资金流量情况,实质上就是改变了核算技术与核算主体。
(三)推动客观常住性标准建设
在核算经济总体时,一般情况下都是常住单位,在明确常住性单位过程中主要指的是与其对应的常住性标准。在一个机构单位当中,提到的常住性就是指它和相应的经济领土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在确定其紧密程度时,常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况。所以为了能够明确判断这种关系,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一年原则”的主观做法,在利用这种做法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判断一定的内容,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准确记录经济主体的位置和其与外界的联系信息,可以掌握更为准确的经济主体与单位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利用客观观常住性标准,可以极大提高这一标准的准确程度,可以使国民经济核算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四)影响分化价格与物量核算。
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通常在进行记录时都是利用经济流量货币化的做法。在这种形势下,所开展的记录工作可以表现价格与物量混合在一起的变化情况,但不能准确表现各自不同的变化。而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物量记录可以准确表现最根本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研究交易系统来掌握价格信息的变化。所以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过程中,可以将物量与价格分开来计算,有利于降低物量核算和价格核算的难度。尤其是随着这些情况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掌握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物量增长数据,有利于开展政策分析和市场分析工作,使这二项工作的准确度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得到了大力应用同时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迅速进入社会各种领域当中,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随着物联网技术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表现在流量与存量的核算记录方式当中。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利用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中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物联网技术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核算的准确进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进行。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我国房地产行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房地产行业能够带动多方面经济快速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广,其带来的经济推动力量非常强大,特别是2007年以后,经过全方位的发展,房地产经济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因房地产行业的过快发展,其中诸多不成熟因素逐渐浮现出来,对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利影响,制约着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正确地对房地产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房地产经济现状
1.1 房地产经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上涨
过去几年,特别是2007年以后,房地产以其涉及范围广、关联性强等特点快速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如金融、家电、建筑、装修等行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人们的住房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
1.2 房地产行业市场不健全
快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快速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房地产行业发展过于快速,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房地产也是一个暴利行业,在巨额利润驱使下,大量企业和个人蜂拥而入地将资金注入发展并不完善的房地产行业,使得房地产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现象,发展形势严峻。
1.3 房价涨幅过大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少,特别是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在紧缺的土地资源面前,地价暴涨,导致房价的进一步上涨,在房价上涨后,地价也应声而涨,如此循环,造成房价涨幅过大,房地产泡沫严重,逼近崩盘。由于房价上涨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对房价控制措施显得苍白无力。
2 影响房地产经济的因素
2.1 经济因素
对房地产经济产生波动影响的经济因素包括宏观因素和其他相关因素。宏观经济对房地产经济产生影响是通过经济变量和经济参数来实现的,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产业结构、银行利率等多方面。
2.2 社会发展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特别是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地区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3 政策因素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要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居民基本住宅,这些政策的实施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支撑,反之,这也对房地产经济的波动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政府所制定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都对房地产经济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此外,人口的流动、人口的增长、交通运输的发展都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同时这也是推动房地产经济周期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2.4 其他
除了以上说的几点因素,自然因素、中国人的住房情结、盲目跟风攀比等都会对房地产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我国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3.1 建设用地合理规划
由于我国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在建设用地方面,政府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粗放型房地产经济进行限制,对集约利用型房地产经济进行鼓励,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按照项目类型,房地产可分为短期的商品住宅型、长期出租型、公益型,可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在城市内进行合理规划,在合适的位置建设合适的房子,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另外,合理规划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其相互配合,协调发展,避免一头重的情况出现。
3.2 房地产市场成熟化
就目前房地产形势看,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市场和政府正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整,总体方向趋于理性化和成熟化发展。房产资源是一种高投入的长期消费的大宗物品,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面临巨大损失,盲目不得。从当前形势分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只要社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供求关系协调,未来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楼市就能持续健康发展。
3.3 房价趋于合理化
过去几年,由于房价的不合理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压力增大。若房地产经济中的泡沫崩盘,其他相关联产业也必将受到巨大破坏,甚至为城市发展带来危机。但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借助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宏观调控手段,国民经济正稳步增长,房价也趋于稳定,正向一个合理的方向发展。
3.4 人们投资趋于理性化
目前,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房地产泡沫的存在,并了房地产解泡沫产生的原因,以及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所以人们对房地产的投资越来越慎重,已经逐渐向理性化发展。
4 结语
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经过飞速发展滞后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在此期间若好好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控,我国的房地产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向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快速推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溢.新趋势下房产经济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 (04).
[2] 刘晓燕.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30).
[3] 陈超豹.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建设经济,2013(6).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三、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14
[中图分类号]F812.7;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里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房地产业能推进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进程。2000年到2010年期间,平均每年有2 000万人口进入城市,这要求城市提供大量的住宅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规模,同时,老城区的拆迁改造,也需要快速和稳定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维持;第二,房地产业的快速推进,能带动其他周边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的带动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使其既能通过自身快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也能通过其周边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形成增加经济的巨大合力。第三,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居住用房,而且能有效改善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居住需求,这从直观层面带来生活的巨大变化,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1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对房地产类进行开发和管理及投资等业务的产业。一般包括土地开发、房产转让及相关的管理维护等。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吸引了大量投资,使其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改善民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1.1 政策调控,房地产业回归理性发展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已经凸显出来,房地产业将逐步回归到理性发展的线路上来,将来的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的下降趋势将变得更加明显。
1.2 房价下行,房地产业告别暴利时代
2014年秋季国家统计局的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变化情况统计中,共有68个城市的新建商品房住宅环比下降,只有厦门上涨。这当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的跌幅都达到了环比1%左右。而在二手房交易方面,有67个城市的环比成交价格下降,2个城市的环比成交价格持平,只有1个城市的环比成交价格上涨。
就目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极具代表性的70个城市的新商品房住宅中有68个环比下降,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普遍认为房价最坚挺的4个一线城市的房价都已产生了下跌情况;第二,无论是新商品住宅还是二手房的价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调。由此可以看出,持续高涨的房价正处在僵持中,并开始进入下行阶段,房地产业告别暴利的时代来临。
2 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家财政制度的发展经历3个不同的时期。第一个阶段的财政制度是在1980年之前的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第二个阶段的财政制度是在1994年前的分灶吃饭和财政包干制度;第三个阶段是从1994年到现在的分税制财政制度。在第一个阶段一共诞生了7种不同的财政管理方式,第二个阶段产生了3种不同的财政管理方式,在不同的财政管理方式下,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都存在较大变化。第三个阶段到现在,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中央到地方的财政收入关系日趋稳定,在税务的分享上也实现了平衡。
3 房地产业发展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3.1 专项税收收入影响
1994年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及2002年我国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的实行,使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大幅减少,使地方政府对商业企业的税收情况和市场交易的税收情况更加重视。因此,地方政府就把目标放在了增加税收收入上,在这个前提下,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行业不断扩张,大量的房产企业所得税支付及房产交易的税收不断增加,成为地方政府提升财政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通过不断壮大规模而引起的税收提升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一定影响。
3.2 相关产业税收影响
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但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能带动周边产业的经济活力,如装修业、家居业等,这些产业的增长同样也促进了房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收入与房产行业带来的经济收入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所以,房地产业的发展能提升政府的工作绩效。
3.3 其他的收入影响
房地产企业的土地购买资金是其发展过程中必须支出的费用,这些费用构成了地方政府财政的额外收入,同样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形成影响。
4 建 议
第一,放弃“房地产拉动型”区域增长模式,构建房地产业与实体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第二,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建立房地产市场科学发展指标体系;第三,实施差别化调控政策,加强调控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交通运输来做保障,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及特性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是人们进入全流通时代,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促使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飞跃发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二)交通运输的特性
1、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特性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命脉。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物质前提,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倘若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就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稳健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交通运输起着支撑作用。这表现为:经济开发区的交通路线日益完善以及交通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加大了相互之间的经济交流。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始终发挥着先导性作用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完善,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加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的相互联系;第二,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快速发展、共同进步的保障,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利支撑,同时也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根本需求。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作出规划,合理调整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属于基础性产业,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讲,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样就加大了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对交通运输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倘若没有健全的交通运输做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不会长久。所以,交通运输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人才的流动、资源的配置、信息的传播,这样就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此外,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具有反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后,受国内外需求扩大的影响,运输需求也不断扩大,促使运输行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大投入,交通运输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状态,而且我们不难发展交通运输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相互吻合,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一个高效、安全、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做保障。这主要是因为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加强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能够弥补这个地区地理位置不佳的状况,从而实现各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倘若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不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缩短了不同经济圈及工业区之间的距离,能够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了优越环境。与此同时,便捷的交通对人才的交流、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而且利于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加大了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规律来分析,我们得知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中级阶段,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是应该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然而发展到工业化的后期,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既有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有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就可以让交通运输的速度稍微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此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约为3000亿元,约占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二)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创新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行业包含很多种运输方式,而且不同的管理体制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改革所具备的内外部环境都不相同。加快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严格遵守政企分开、权责一致以及精简高效的原则,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敢于打破行业之间的垄断,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资源配置的作用,以便建立起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三)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结构的调整
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通运输需求及交通模式,特别是现代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据中国物流信息统计表明,在2012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达到了83.6亿元,同比增长10%,可以支撑国内经济7%到8%的增长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1万亿元,由于现代物流即第三方物流还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简而言之,现代物流就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出发点到最终点所包含的一系列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的整个过程,有机的将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结合在一起,融入了当前最先进的供应链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品生产和流通之间的时间,尽可能地降低物料成本,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而言之,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交通运输要想与经济发展相一致,首先就应该为经济发展起到先行官的作用。若我们只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忽视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就需要加大对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逐步降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成本,这样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京,黄谦,吴照章.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06)
[2]王译.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3]王庆云.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综合运输,2009(05)
(一)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显着增强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呈现出较快的经济增长,从而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提高了平战结合水平;再次,国防工业得到了显着发展,国防经济实力显着提高。
(二)国民经济动员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国民经济动员坚持以体系建设为关键,大力发展经济,立足于为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
一般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积极承担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企业员工,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员工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所以,将企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时很有必要的,主要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企业利润的实现往往是通过消费者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和消费实现的。由于消费者的分散性、对产品实际状况缺乏全面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消费者也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要在质量、环保、价格等方面对消费者负责。
(三)企业在知识产品和自主创新方面承担的责任
当前,我国企业在知识产品保护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90%多的企业未申请过专利,仅仅有4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为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因此,企业要建立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把我国打造为创新型国家而不断努力。
(四)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从而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求企业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当前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日益成熟,法律实践也不断发展,然而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从而制约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建立。
(一)传统的“企业办社会”问题仍存在
受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国有企业中“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也是计划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未建立起健全的法律法规
当前,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相差甚远。尽管我国有《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法律,但是对于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未做明确的规定,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些规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
(三)责任意识缺乏致使责任落实的虚无化
由于很多企业未树立起承担社会责任意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过分重视经济效益的增长,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地方政府未认真履行并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导致社会责任落实的虚无化。
四、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措施
如今,企业责任社会化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趋势,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如何促进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出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建立起适合于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很重要的。
(一)营造出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交通运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性影响
从上述对于国民经济和交通发展关系的分析得知,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行业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因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进入第二阶段比较晚而且发展时间较短,导致了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总量虽然有了明显的增加,发展结构也得到了优化,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以下是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结构性影响的分析。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基础前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和稳定发展都需要一个高效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保证。一个有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能够加强沿线各个地区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还能够促进人财物力的充分流动。国民经济的地区差异较大而且区位条件各不形同,只有通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才能促进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交通运输行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条件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整体结构和区域布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低成本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网络使得各地区的产品能够广泛地在市场上流通,在进行商品运输的时候根据商品的实际特点和运输的条件对运输进一步进行了区分,比如大型工业产品和集装类产品需要通过港口或者铁路进行运输,而价值较高而轻便的产品哟通过航空进行运输,这就对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分工提供了有利的推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商业往来上,还体现在更新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拓宽人们的视野上。高效低价的交通运输系统在改善交通的基础上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更对传统的产业进行了新一轮的洗牌,形成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机制,为各类企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比较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也为学术交流和促进教育事业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条件实现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交通运输的发展还改善了交通沿线地区的区位优势,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在对交通运输沿线的资源开发的影响上,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当地的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支撑,从而促进了当地与之相关的各个生产部门对于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了对资源开发的力度,使得各个区域的经济能够更加协调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