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29: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市场风险与会计风险
市场风险与会计风险都具有风险的相应特性,就此,本文首先对风险的种类进行阐述分析,风险主要被分为三大类。
首先,系统风险。所谓系统风险,其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被称为市场风险。贝塔系数是系统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且贝塔系数主要存在于市场交易和金融活动中。其具体含义为:该系统是对股票收益情况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段、某一交易活动中,某一股票会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这其中最重要的即为某股票的收益损失变化,资本市场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股票的收益,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股票损失。造成股票损失的情况分为很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即为股票所处的经济环境情况,在此基础上还有同类股票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两者是造成股票收益受损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学者对于系统风险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分析:在资本经济市场当中,单个股票会发生一定的变动情况,除此之外,股票市场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动情况,并且这两种变动是同向的,变动程度具有一致性。贝塔系数可以对这两者的变动情况进行阐述表明,以此准确的分析单个股票与股票市场两者的变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系统风险其实是一种参数的表现形式,其主要是由股票收益变量参数,在此基础上还有市场收益变量参数两者组成,Beaver表明,贝塔系数用于表达系统风险,其在经济领域的科学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更可以被称之为兴趣变量,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除了上述两种理论,现在还存在一种 CAPM 理论,其对于系统风险的概述界定主要为,当市场经济处于稳步发展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投资风险能够得到相应的系统风险溢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投资者的投资利益。由于投资风险能够对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所以,系统风险溢价的问题格外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组成系统风险溢价的主要有系统风险的贝塔估计以及系统风险的贝塔决定因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股票的内在价格在进行界定与划分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系统风险中的贝塔系数决定的。贝塔系数通过对股票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就此进行核算,从而评估股票的内在价格。
其次,经营风险。所谓经营风险,换一种说法也可以将其称为企业的商业风险,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化引起的,或者是由于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策略目标制定缺乏相应的实际性与合理性,最终导致企业的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必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亏算,这种亏损主要是由企业的效益核算情况所表现出来。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以及企业销售业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还可能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等等各方面原因都有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以及销售产品的价格变化,就此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后,财务风险是上市公司中经常出现的一项内容,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如果风险非常严重,将会对上市公司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这种财务风险通常的衡量标准是财务杠杆,在杠杆原理下,能够使人们更加直观的理解财务风险。比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财务风险使资金偿还或者是周转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问题,但当前,财务风险研究的领域已经非常广泛,并且不仅体现在企业经营风险与传统的财务风险范围内,已经涉及到了会计信息风险领域。基于Abdelghany可以将财务风险的会计测度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描述:因为财务杠杆作用、企业资产规模、资产流动状态、资产结构等出现突然性的变动产生的风险;商业活动中产生的风险;收益、分红以及股票变动等造成的风险;系统出现漏洞造成的风险。 Eldomiaty系统对企业流动性强的资金、获利情况、负债比等一些特定的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二、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市场风险关联模型
在财务杠杆以及经营杠杆与市场风险三者之间的关联中,最为值得一提就是Mandelker 模型。Mandelker 模型能够明确杠杆与风险的关系,对其相应关系能够进行充分的阐述分析。该模型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1978年,贝塔系数理论被认定,认为贝塔系数是不断变化运动的,其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随着贝塔系数的不断变化,最终造成企业的系统风险不断变化。
二是一般上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发展目标的合理制定以及资源科学优化配置等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企业相应的经营杠杆以及企业的财务杠杆相互配合,就此能够合理优化资源,控制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时变的发展眼光来运用企业的财务杠杆和企业的经营杠杆,而不能够将两者看作是没有变化的财务管理中的常数。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进行财务杠杆的调整和经营杠杆的调整工作时,都需要对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考察,以及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还要依据企业未来经营效益为参考指标,就此进行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杠杆的调整工作。
三、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系统风险关联的计量设计
(一)时变贝塔的估计
在进行时变贝塔估计工作的过程中,其采取的方法使多方面的。比较重要的即为以下几种方法,GARCH 驱动的贝塔,同时还具有Seguin建议的时变贝塔市场模型,在此基础上还有应用比较广泛的FLS( flexible leastsquares) 方法。时变贝塔的估计工作当中运用的方法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还有递推估计( recursive estimation) ,除此之外被普遍认可的评估方法还有滚动窗回归( rollingregression) 等等。
(二)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系数的估计
对于财务杠杆系数和经营杠杆系数的估计工作中,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主要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通过企业过去的会计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主要是运用企业的净利润进行核算考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息税前利润的核算考察。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能够直接计算得出。然而,企业的经营杠杆却与财务杠杆存在一定的不同,经营杠杆不能够直接进行企业会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其只有在企业销售价格平稳的情况下,根据邻近两期的销售业绩收入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企业的主营业收入,这一数据可以作为企业进行经营杠杆系数估计的有效数据。
四、结束语
企业在经营运行的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相应的市场风险,只有制定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才能够防御市场风险,就此,本文主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以及系统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分析,以此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方案的有效制定,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武清,陈暮紫,黄德龙等.系统风险的会计决定: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系统风险的时变关联[N].管理科学学报,2012,15(4):71-80
[2]韩F灿.管理会计在旅游业的应用――季节差异下旅游景区财务资金风险探析[J].会计之友,2014(35):49-52
[3]薛武昭,罗a天.基于财务风险防范视角的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3,32(3):158-160
[4]杨波,魏虹,王素莲等.国有企业基于会计事项的权限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2(3):70-73
一、 引言
专业化产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重要经济现象,浙江“块状”经济便是显著模式之一。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分享分工经济产生的递增收益,表现在节约交易成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这也进一步促进分工深化,这种循环累积效应最终形成专业化产业区。本质上,专业化产业区兼具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功能,其显著特征是,供应链上企业存在密切贸易联系和共同地缘关系。上下游企业进行产品赊购赊销,从而产生依附于产品关系的信贷合约关系,即商业信用关系。然而,产业集聚也可能成为风险集聚、扩散渠道。专业化产业区内企业间紧密联系,这有助于企业通过互相提供担保形成担保链,抱团贷款,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这样,加强了企业间金融联系。但也蕴含巨大财务风险,如资金链断裂、扩散风险,可能诱发区域系统性财务危机。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外部需求萎缩,以及信贷紧缩等。制造企业面临严重经营困难和财务困境,其中资金链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纺织企业也不例外。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龙控股”)正是遭遇严重资金链断裂危机典型代表。江龙控股是纺织印染行业龙头企业,经历了崛起、上市再到重组,最后濒临破产,成为继樱花纺织、飞跃集团、山东银河后,发生财务危机又一纺织制造大户。由于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大,产业关联度高,一旦陷入困境,极易引发连锁反应,进而放大不利冲击。因此,行业龙头企业是产业集聚区中系统性重要企业,能否有效地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控制与预警,这对行业乃至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及趋势
浙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经济地理现象,这种集聚产业组织及空间形态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资本积累、提高区域竞争力上具有重要作用。浙江产业集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且具有鲜明特征,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为主、以“专业市场+工厂”为主要经营模式,以特色工业园区为地理组织形式。在专业化类型上,主要有绍兴轻纺产业群、海宁皮革产业群、嵊州领带产业群、永康五金产业群、永嘉纽扣产业群、乐清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制笔产业群、诸暨袜业群等。《浙江省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09-2012)》指出: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纺织特色产业集群。该省纺织行业主要集中在绍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金华等市,产业规模占全省纺织工业98%,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如绍兴、萧山化纤及化纤面料,宁波、温州服装,杭州女装,余杭、海宁家用纺织品,桐乡毛衫,诸暨、义乌袜业,嵊州领带,天台工业用布等产业集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绍兴、萧山、海宁、桐乡“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浙江省纺织企业在全国纺织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江龙控股是绍兴市大型印染企业,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拥有浙江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浙江南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方圆纺织超市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2004年8月江龙投产,当年出口2 000万美元。2005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净利润达7 000万元。2005年起,江龙控股开始规模扩张。2006年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资金5亿元。江龙控股上市后资产迅速膨胀,从1家企业扩张为8家企业,涉及印染、纺织、贸易及房产等行业。2007年初斥资2亿元进口11条特宽幅生产线,建成国内最大特宽印花生产线。短短几年内,江龙控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然而,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高企,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增加,外部需求急剧萎缩。江龙控股在快速扩张后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绍兴市外经贸局资料显示,江龙控股总负债22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2亿元,民间借贷8亿元,货款2亿元。在企业间资金联系上,相互提供担保很普遍,从而企业之间形成复杂担保链。仅浙江雄峰进出口有限公司就为江龙控股提供担保4.5亿,同时江龙控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大量担保。江龙控股陷入困境后,这些有担保关系企业也面临巨大担保风险。2008年11月25日,绍兴当地法院、政府召集供应商和民间借贷债权人,商讨江龙控股债务问题。这样,江龙控股成为发生资金链断裂又一纺织企业。
三、 财务危机形成、演化及影响
不利行业经济环境是纺织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共同困难。化纤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工业与信息化部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纺织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不足导致纺织业出口受阻、效益下滑。2008年前11个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 026亿元,增幅由2007年同期增长36.9%转为下降0.7%;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21.3亿元,同比增长97.7%,亏损面达到20.4%。全年累计出口1 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
事实上,宏观经济环境不仅对信用风险,还对企业融资决策如负债和债务期限产生重大影响。正如Shleifer 和Vishny(1992)所强调,企业负债能力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一般地,在繁荣时期,企业能够借到更多资金。当企业能够动态调整资本结构时,调整速度和规模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尤其是,企业在繁荣时期应该比衰退时期更经常且更小幅度调整其资本结构。
江龙控股发生资金链断裂,既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机制问题。为了满足日常运营、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需要,江龙控股多渠道融入资金,然而未能对自身偿付能力和行业前景进行风险评估,表现在短期融资用作长期投资,较高财务杠杆,以及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等,最终酿成资金链断裂。由于发生运营或者支付困难,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发生,进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江龙控股财务风险主要有:运营资金不足、账期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担保风险等。具体地,运营资金不足表现为:超过其负债能力,进行规模扩张;营运资金被长期挤占,即长期运营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形成收益。企业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为弥补营运资金缺口,企业借入短期资金,大量增加流动负债,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此外,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大量借入银行短期贷款购置长期资产,造成企业清偿能力下降,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江龙控股担保链条长,担保相关方损失产生连带风险,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
1. 过度规模扩张。崛起后,江龙控股未能充分评估企业自身资金能力,迅速进行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2007年,江龙控股以承债方式收购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背负4.7亿元巨额债务,同年还收购了方圆制造、百福服饰等企业。此外,斥资2亿元进口11条生产线。在公司长期资本来源不足情形下,为了满足长期投资需求,江龙控股借入大量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江龙控股持有银行贷款约12亿元。然而,企业规模扩张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变现能力弱等特点,这些长期投资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因此,对资金周转有更高要求,若超出自身能力过度负债,则容易引发债务危机。显然,这种短融长投融资策略大大降低企业资金流动性,并加大偿债风险。
2. 激进融资策略。债务融资是企业重要融资决策,其中债务内部结构如债务期限很重要。合理债务期限结构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供管理者激励。激进筹资策略具体表现在较高财务杠杆和高利息民间借贷。江龙控股资金问题早已显现,2007年开始,江龙集团就拖欠300多家供应商货款2亿元。相比供应商,银行和民间借贷是更大债权人。目前,包括未到期贷款、信用证,江龙控股在银行授信余额为11.3亿元,涉及浙江、上海等地14家银行,其中工行绍兴分行为最大债权人,涉及授信余额为3亿元,建行绍兴分行为第二债权人,授信余额1.2亿元。
纺织行业是对外依存度很高的竞争性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信贷紧缩,外部产品需求急剧萎缩,企业应收账款逾期支付和存货增加,出现暂时资金短缺。然而,国际资本市场短期借贷冻结,国内金融机构收紧信贷。非正规金融成为短期融资重要渠道。浙江省民间资金充裕,非正规金融交易活动活跃。像其他许多浙江制造企业一样,在正规融资渠道不畅下,江龙控股向民间借贷融资,维持企业正常运营。江龙控股民间借贷链条长,利息高,导致资金成本高企,仅2008年支付民间借贷利息就高达2.8亿元。高利息民间借贷暂时解决企业短期资金短缺问题,但民间借贷市场不完善且缺乏相应法律保护,民间借贷自身利息高、期限短,民间借贷蕴含巨大违约风险。当无力偿还贷款时,浙江企业往往从民间借贷公司融入短期高利贷,获得银行贷款后再偿还高利贷。但由于银根紧缩政策,当从民间获得融资偿还贷款后,银行不再提供贷款,这直接导致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当地担保公司也是江龙控股高利贷融资重要渠道,担保公司从民间低息融入资金,高息向江龙控股提供资金。因此,借贷成本大幅攀升。
事实上,债权人再融资决策很重要。债权人在对企业前景产生担忧下,容易引发债权人信任危机。到期债务不予展期,债权人加紧未到期债务收贷。商业银行可能收回到期债务后不再提供融资,这在其他债权人中产生恐慌。江龙控股面临这样财务困境,不同债权人争相收回贷款,使江龙控股陷入严重流动性风险。为什么债权人停止其债务展期?如果到期债权人当前为债务展期,将来可能遭遇未来到期债权人撤回资金引起企业清算。从而,未来到期债权人对当前到期债权人施加外部性。债务即将到期的债权人可能希望收回贷款不再续贷而不是面临清算风险。
企业在危机期间经历再融资冻结,使用固定短期债务为风险长期非流动性资产融资。由于担心未来市场恶化,短期债权人拒绝为债务再融资,这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短期债务对企业产生负债方风险,或者融资风险。再融资风险是加重危机的加速器。再融资冻结显著特点是债权人拒绝债务展期,因为担心未来债权人也拒绝再融资。企业为长期非流动资产融资,使用固定短期债务并必须持续债务展期。债务固定性质产生负债方风险,以债务挤兑形式存在(He & Xiong,2009a)。一般地,固定短期债务产生跨期协调问题或者债权人信心不足,当企业基本面足够低,债权人拒绝为债务展期。因此,到期债权人再融资决策取决于其对未来债权人是否再融资的预期。另外,Calomiris和Kahn(1991)强调短期负债作为道德风险约束机制的作用,如阻止管理层风险转移(Jensen & Meckling,1976)。短期债务降低资产负债表资产方风险并增加价值,类似于存款人对银行部门是价值增加的,金融机构自身脆弱性给存款人提供激励,监督管理层从而缓和问题(Diamond & Rajan,2001;Diamond & Ra-jan,2000)。
3. 关联担保风险。互保在企业联系中很普遍,加强了金融联系。复杂担保关系使江龙控股背负巨额潜在债务,承担沉重担保风险,财务风险日益加剧。绍兴一些较大规模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规模扩张,市场流动性充足为其提供了发展机会。然而信贷紧缩下,市场流动性大幅降低,高负债企业随即陷入严重困境。为了维持投资项目,企业从民间融资,主要采用连环担保。企业内部资金链条环环相扣,行业、地区之间横向和纵向众多企业也构成“网状”资金链条结构。当地8家企业为江龙控股提供担保,其中浙江雄峰进出口有限公司提供4.5亿担保,加上浙江稽山印染有限公司、浙江五洋印染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给江龙控股提供担保占其借款总额80%以上;华联控股、展望集团、加佰利控股集团、浙江天马、永隆实业、南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赐富集团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也都是担保链上关联企业,这些企业之间都存在互助担保。江龙控股旗下南方控股集团也为华联三鑫提供担保,这两家企业本身涉及互保企业很多,形成长担保链条。
四、 财务风险管理
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形成和扩散机制,具有民营企业一般特征。
1. 加强运营资本管理。企业一开始运营,尤其是一旦企业开始增长,需作出如下决策,如何投资资金,维持多少现金和存货,给客户提供多少融资,如何获得必要资金以及发行多少债务和以什么条件,这些对企业现金流和利润有重要影响。影响困境企业发生债务支付违约概率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所持现金和其他流动性资产,这反过来影响企业保留现金储备的决策,现金储备可用于投资或者向股东支付。存在金融摩擦和困境成本时,负债企业需考虑现金和投资决策共同决定。存在金融摩擦和困境成本,风险企业愿意维持更高现金储备以减少未来发生现金短缺的概率。由于市场摩擦,未来现金流无法都用作抵押,违约成本高。在这一设定下,更多投资表示未来更高现金流。同时,更高现金储备表示债务到期时发生现金短缺概率更低。
2. 实施稳健融资策略。企业应选择稳健融资策略,确定合理资产负债比率,加快回收应收账款,使资产与负债期限相匹配。制定扩张战略时,企业应审视自身财务状况,包括自由资金流,使规模扩张与财务状况相适应。多数民营企业都面临融资困境,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信贷紧缩宏观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一般地,银行贷款是企业外部融资重要渠道,然而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抵押资产不足,收益不确定性大,常面临严重信贷配给。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民间融资、私募股权等,结合自身不同发展阶段,优化融资结构。
3. 实施科学投资决策。适度进行规模扩张。缺乏对公司负债能力、资金流、内部管理机制进行全面评估情况下便迅速进行规模扩张,这为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埋下隐患。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会挤占运营资金,这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使用效率,进而影响收益与风险程度。多元化经营应以核心主业为主。企业需着眼整个企业资产配置,制定合理规模扩张战略。此外,需加强投资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项目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投资风险可能由外部宏观经济环境造成,如产业政策调整、利率、汇率波动、生产技术及要素价格变动等,这些外部冲击都可能产生投资收益不确定。此外,企业管理层需对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行业竞争程度作出准确评估,确保投资资产安全以及投资收益。
4.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需求不确定性起重要作用。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会产生流动性需求,这可以通过现金储备或者通过资产出售以吸收冲击。当企业投资于长期资产但可能在资产到期之前面临赎回,即短期无法产生现金,从而有流动性需求。企业面临流动性约束,当其所产生财富不足以满足其未来流动性需求,即内部流动性短缺。企业需要流动性,因为他们试图免遭信贷配给。信贷配给可能发生,由于给债权人保证收益和企业总收入不一致。事前(初始投资)和事后(再融资),企业都会遭遇信贷配给。市场流动性与融资流动性可能相互作用,放大初始冲击。企业需作出决策,持有多少现金以满足未预期流动性需求,以及如何运用现金储备应对波动。
参考文献:
1. Calomiris, Charles W., and Charles M. Kahn, The Role of Demandable Debt in Structuring Optimal Banking Arrangem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1,81(3):497-513.
2. Diamond, D. W. and R. G. Rajan, A Theory of Bank Capital, Journal of Finance,2000,(55):2431- 2465.
3. Diamond, D. W. and R. G. Rajan, Liquidity Risk Liquidity Cre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A Theory of Banking,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1:109.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导致企业盈利水平变化、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或者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的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水平的变化,其中产品需求的变动、产品售价的变动、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等因素都是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其中最综合的是由于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的风险。经济杠杆的高低可以放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经营杠杆率越高,利润变动愈加剧烈,企业的经营风就险越大。反之,经营杠杆率越低,利润变动愈加平稳,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
我国企业的经营风险现状较差,当前大部分企业由于风险管理工作起步晚,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企业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对经营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导致防范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较差。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从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决策、控制、记录和考核工作,维护财务资金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目前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执行力度较低等现实情况,严重阻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容易出现企业财务漏洞,促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指企业自有资金和举债资金的占比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极易让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当自有资金占比为零或者较小时,企业可能会因为可使用的资金较少,影响企业运营;另外当企业举债资金比例过大时,企业可能会无法偿还债务,加剧企业债务负担。企业资本结构的不科学降低了企业财产的流动性,促进财务风险的发生。
3、企业收益分配政策不科学
收益分配政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科学的收益分配政策有利于梳理企业的良好形象。一旦出现企业的收益分配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企业提出的发展决策将会出现差错,再加上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必然会形成财务风险,带给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4、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人员是处理企业财务业务的主体,对企业财务工作结果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必定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就不会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实现预警;而在当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时,又缺少应变处理能力,无法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二、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一)企业要分散、转移风险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一定要考虑现代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经营规模、可用资金以及创收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决策出最佳的企业筹资方案,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来筹集资金。还应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投资和产品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另外,有时候企业遭遇的风险会超出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让企业无力抵抗。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在遭遇经营风险时获得保险公司一定数额的保险金,以便减轻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项合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将有效地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安排,将企业整个的管理层、工作员工约束在内控制度之下,保证任何人不会脱离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管理,独立工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监督,监督将会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发挥风险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的作用。因而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预防为主监督机制,对企业上、下层部门实行有效的监督。对管理层人员要监督其权限,防止个人权利过大,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对下层工作员工要监督其工作行为,把工作行为限制在企业规章制度之中。可见,企业要建立适应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机制。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要有成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风险防范制度。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还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风险,完善的企业风险预防制度可以再企业各项经营过程中进行具体风险预测,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可以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实施风险识别、风险预测,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还要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令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提高风险应变能力。
(四)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内容包含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企业筹资、投资和运营资本管理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主要的目的是保持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在企业向外筹资时,首先要了解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计算出适度的负债率。然后加强企业资金的防范和控制,适度筹集资金,保证企业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占比的合适;在对外投资时,也要基于企业资本机构的合理性,预测未来投资收益,适度投资,防止企业外部应收款额过于庞大。
(五)提高企业应急管理能力
财务困境又称财务危机或财务问题,严重的财务困境是财务失败或破产。关于财务困境的定义,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Gordon认为当企业赢利能力下降到某一水平,使企业无法支付利息和本金(即违约)的可能性并非微不足道时,企业即处于财务困境。
Brealey和Myers将财务困境定义为:当企业对债权人的承诺无法实现或难以遵守时,就意味着财务困境的发生,有时候财务困境会导致破产,有时候则只是有惊无险。这个定义明确了财务困境和破产的区别,换句话说,即使没有违约,但违约的概率很高的话,也同样应视为财务困境。
Carmichael则认为财务困境就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有如下四种表现形式:(1)流动性不足: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履行短期义务时遭遇困难;(2)权益不足: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不足,由于留存收益呈现赤字,或者,总负债大于总资产(即负权益);(3)债务拖欠:公司不能偿付应付负债,或者违背了贷款协议条款;(4)资金不足:公司受限于或者无能获得各种额外资金。
而Ross等人则认为“财务困境是指一个企业处于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商业信用或利息)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他们认为一旦企业发生如下的一些事情时,可以表明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股利的减少、工厂的关闭、亏损、解雇员工、高级主管的辞职以及股票价格的暴跌等。
Beaver认为当企业出现破产、无力偿还债务和支付优先股股利、银行存款透支等情况就属于发生财务危机。Beaver为此提出了一个关于“现金流”或“流动资产”模型的理论框架,即企业犹如一个由现金流组成的水库,由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组成,一个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可被定义为水库的水被抽干,即企业不能按期偿还债务。
Doumpos和Zopounidis根据以往关于财务危机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从财务角度看,财务危机包括资产净值为负、无力偿还债权人债务、银行存款透支、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延期支付货款、延期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等情况。
Altman认为财务危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的多种情况,主要为:破产、失败、无力偿还债务和违约等。同时,Altman对上述存在细微差别的概念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描述:破产主要是财务危机在法律上的定义;失败是考虑风险条件下,投入资本的回报率低于行业同样投入资本的平均回报率。其实这一定义很具有经济学的色彩,并未说明企业无持续经营的能力。无力偿还债务可从破产角度可认为资产净值为负。违约则企业违背了与债权人签定的和约并可能导致法律诉讼。
总结前述可以看出,财务困境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或丧失,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可持续经营”可能难以持续,导致企业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显著升高的状况。
(二)财务困境成本的定义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来处理财务困境,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对财务困境成本的估计是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财务学界许多研究努力实际上都消耗在解决负债成本到底是什么方面了,并且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财务困境成本是破产成本、清偿成本等概念的延伸,从破产到财务困境、从破产成本到财务困境成本,反映了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对财务困境成本的定义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是按事后成本来定义,例如“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成本即为财务困境成本”;一是按事前成本来定义,Kose认为:财务困境成本是“使资产流动化的成本,包括营业收入和永续经营价值的减少,以及其他非直接成本如研发费用等”。
实际上,这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根据Warner等人的观点,财务困境的影响大部分都在违约之前发生。因此,由于财务困境的发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影响或制约了企业的日常经营、投资和融资等活动,从而产生了成本;但这种成本只有在真正进入财务困境以后,企业为了解决财务困境采取重组或清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财务困境成本与破产成本联系紧密,传统定义的破产成本是财务困境成本的一部分,因为如果财务困境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企业将不得不进入破产清算,并表现为破产成本。所以,Ross根据破产成本的划分方法,将财务困境成本分为直接财务困境成本和间接财务困境成本,前者包括与清偿或重组相关的法律、会计和管理费用,间接成本则指财务困境对企业经营能力的伤害,包括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减少,债权人介入导致的管理决策权部分丧失,管理层为解决财务困境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
综合Warner、Ross等人的观点,我认为:首先,当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发生时,企业会支出相应的成本;其次,将时间向回看,在没有发生财务困境时,这个成本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以一定概率的方式存在。作为资本结构管理的需要,在企业健康运营的时候这个成本也应当恰当的估计,即以实际支出和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相乘的结果作为估计量,从而帮助决策人进行融资决策。我将这个估计量定义为财务困境成本。这类似于会计核算中的“或有负债”,将一个具有现实义务而在未来发生的负债的恰当估计量作为或有负债列入会计报表,从而帮助投资人对企业的分析。
(三)财务困境成本的构成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承担的成本体现为企业股权价值的损失,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大的方面:
1、直接成本
(1)清算或重组的法律成本
企业在陷入财务困境后,无论是进行资产重组、破产清算或债务重组时,都需要从外面聘用大量的专家,例如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家、评估师等等,对企业来说,雇佣这些专家的高昂费用就是直接成本。
最早进行这方面定量研究的是Warner,他以1933~1955年间破产清算的11家铁路企业为例,计算出直接成本约为破产前的债务账面价值和股权市场价值之和的1%;Altman对11家零售企业和7家工业企业的估计结果是4.3%(1984);Weiss对1979~1986年间的37家申请破产的在美国和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数据,估计结果是3.1%。
如果进行债务重组的话,直接成本相对要小一些。Betker在1997年对75家正式重组和48家预包装重组企业的直接成本估算结果为,正式重组3.93%,预包装2.85%,加权结果为3.51%。Tashjian在2000的研究成果分别为1.659%和2.31%,并认为“通过预包装解决财务困境的平均直接成本要比正式重组小”。
综合以上结论,与正式重组相比,私下重组成本较低(包括直接法律成本、税赋、信息披露成本等),尤其是对无形资产较多和债权人较少的企业更为有利。根据处理模式的不同,企业解决财务困境所付出的直接成本在1.65%~3.93%之间。
(2)公司管理成本
为了保证重组的进行,公司相关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财务等职能部门的配合,这是一种额外的管理成本。这些工作包括为专家整理提供资料和信息、相应的法律事务、对资产的评估、对商业活动的调整等等。这些工作是公司重组计划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公司的一切经营或商业活动都处于破产的威胁之中,这可能对所有员工的心态和工作效率有不小的消极影响。
但这方面成本的估计很困难,相关的案例有:1991年,NewEnglandCorporation银行进行破产清算所支付的专家总费用为1770万美元,而内部管理费用为300万美元,是前者的17%;1990~1991年;TheFirstRepubilic银行申请破产保护在法院主持下进行重组,到全部分公司被变卖结束时,支付的内部管理费用为350万美元,是专家费用的35%。因此,与破产清算相比,企业在重组时的法律费用会低一些,但内部管理成本则要高很多。
2、间接成本
(1)经营受影响
企业更大的损失可能还是来自于财务困境对公司价值的侵蚀,包括股价下降、投资机会丧失、市场竞争力降低、人才流失、廉价处理资产等。
Whitaker发现公司在进入财务困境的第一年,公司价值平均下降了20.29%。不同的重组方式会向市场传递不同的信息,并引起不同的反应,宣布正式重组即破产保护的企业,在宣布后股价明显下降,平均下降12.19%;而其他重组方式股价变化幅度较小,预包装破产为-2.05%,秘密的私下重组为-2.76%,公开的私下重组为-1.83%,债券价值亦有类似趋势的变化,这说明市场认可私下重组企业潜力优于正式重组的企业。
Gordon认为,如果破产可能性的增加会削弱公司价值的话,当企业处于财务困境时,部分负担将转嫁到债权人身上;在债务再融资时,新债不可能以优于旧债的方式发行,从而提高了公司的融资成本。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财务困境企业的信用等级必然下降,债权人面临更大的风险。
(2)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损失
债权人在接管企业或参与企业的决策后,往往倾向于资产出售、裁员特别是大量管理人员的调整,所以对于困境公司部分员工来说,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往往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失业。另一方面,现有的雇员特别是高级经理人员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和工会组织对重组计划施加压力,以尽可能保住自己的工作。但不管博弈的结果如何,正常情况下总会有部分员工被解雇,对他们来说,这是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也是一种成本。
对于商业债权人和商业客户(业务合作伙伴、供货商、经销商等等)来说,相对于使自己与困境公司之间的商业利益得到保护(如应收账款的回收)的短期利益,可能更倾向于继续拥有一个良好客户的长期利益。
因为根据市场营销理论,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客户的四倍,所以,即使商业债权人的利益能得以完全收回,为了开发替代的客户,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转换成本。另一方面,原来给予困境公司的商业信用被迫延长,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商业债权人或供货商来说,这也是一种成本额外的成本。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定量研究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债权人以外的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当事人也可能被迫承担部分成本,包括商业债权人、政府税务部门、退休人员、雇员等等。
(四)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着眼于财务困境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中由于经营风险引起的部分,即由于未来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债券违约的可能,从而带来的财务困境成本。
本文从两个方向出发,通过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以及二叉树模型分别推导公司价值的表达式,再从中解出财务困境成本。从财务困境成本的表达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与负债、公司的清算价值、平均增长率、经营风险的关系。进而,我们可以通过它解释哪些类型的行业具有较低的财务困境成本,因而适合采用高负债率。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本文两个理论基石——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和二叉树模型;第三章进行公式推演;第四章对影响财务困境成本的负债、公司清算价值、平均增长率、经营风险逐个分析;最后在第五章给出结论。
二、文献综述
本章介绍本文的两个理论基石——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和二叉树模型。
(一)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
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以下简称权衡理论)由MM理论发展而来,实际上是修正的MM理论。这里依次阐述MM理论和权衡理论。
MM理论有五个假设条件:(1)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可以衡量的,有相同的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类风险级;(2)现在和将来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EBIT估计完全相同,即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和这些收益风险的预期是相同的;(3)股票和债券在完善市场上进行交易,没有交易成本,投资者可同企业一样以同等利率借款;(4)不论举债多少,企业和个人的负债均无风险;(5)所有现金流量都是年金,即企业的增长率为零,预期EBIT固定不变。
最初的MM理论讨论的是无公司税的情况:
命题一:企业价值模型。其公式为:VL=VU=EBIT*K=EBIT*KU。
VL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VU为无负债企业的价值。K=KU为适合于该企业风险等级的资本化比率,即贴现率。根据无税的MM理论,企业的价值独立于其负债比率,即不论企业是否有负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不变的。
命题二:企业的股本成本模型。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即自有资金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中某一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根据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负债比率确定的风险报酬。其公式为:KS=KU+RP=KU+(KU-KB)(B/S)。
KS为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KB为负债企业的债务成本,KU为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RP为风险报酬。从命题二可以看出,随着企业负债的增加,其股本成本也增加。低成本的举债利益正好会被股本成本的上升所抵消,所以,更多的负债将不增加企业的价值。因而,在无税的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金成本。
接着,MM理论发展了有公司税的情况:
命题一:企业价值模型。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同一风险等级中某一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的价值。其公式为:VL=VU+TB。
从这里看出,当引入公司所得税后,负债企业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负债越多,差异越大,所以当负债最后达100%时企业价值最大。
命题二:企业股本成本模型。在考虑所得税情况下,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根据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公司税率所决定的风险报酬。其公式为:KS=KU+(KU-KB)*(1-T)*(B/S)。
所以,企业的股本成本会随财务杠杆扩大而增加。这是因为股东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但由于(1-T)总是小于1,税赋使股本成本上升的幅度低于无税时上升的幅度所以负债的增加提高了企业价值。
MM理论中,税盾被看作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者也只看到负债带来的税盾利益,忽视了其相应的风险和成本。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权衡理论指出,负债的增加给公司带来的财务困境成本和财务风险是制约公司无限提高负债比例的关键因素。
随着债务增加,公司面临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增大,财务困境成本上升。财务困境成本包括公司因财务困境导致破产产生的破产成本和债权成本。债权成本是指负债上升计划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矛盾而导致的公司价值的损失。在破产可能性增大的压力下,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经理人员会选择次优决策,扩大股东利益,牺牲债权人利益;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债权人将会再贷款契约中增加监督方式。这些都会导致债权成本上升,公司价值下降。权衡理论认为,债权成本比破产成本能够更加有力的抑制公司无限制的提高负债率。税盾价值和财务困境成本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将存在一个最佳的负债率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VU——无负债时的企业价值
VL’——同时存在负债税盾、财务困境成本的企业价值
TB——负债的税盾价值
FA——财务困境成本
D1——财务困境成本变得重要时的负债水平
D2——最佳资本结构
图3中,当负债未超过D1点时,财务困境成本不明显;当负债达到D1点时,财务困境成本开始变得重要,税盾价值开始被财务困境成本所抵消;当负债达到D2点时,边际税盾价值恰好与边际财务困境成本相等,企业价值最大,达到最佳资本结构;负债比率超过D2点后,财务困境成本大于税盾价值,导致企业价值下降。
(二)二叉树模型
提到二叉树,我们首先说树这种结构。
树形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树形结构是结点之间有分支,并具有层次关系的结构。它非常类似于自然界中的树。
树形结构在客观世界中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家谱、行政组织机构都可用树形象地表示。以下是一个家族树的例子:
张源有三个孩子张明、张亮和张丽;
张明有两个孩子张林和张维;
张亮有三个孩子张平、张华和张群;
张平有两个孩子张晶和张磊。
以上表示很像一棵倒画的树。其中“树根”是张源,树的“分支点”是张明、张亮和张平,该家族的其余成员均是“树叶”,而树枝(即图中的线段)则描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显然,以张源为根的树是一个大家庭。它可以分成张明、张亮和张丽为根的三个小家庭;每个小家庭又都是一个树形结构。
二叉树是树形结构中的一种,它在每个分支点都只有两个分支,从而大大减少了树形结构的多样性,规范了每个分支点的后续结构,使它的计算特别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运算非常简便。
许多实际问题抽象出来往往是二叉树的形式,即使是一般的树也能简单地转换为二叉树,而且二叉树的理解计算较为简单。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虽然简便,但是晦涩难懂。它的一种近似即是通过二叉树模型进行演算。如果二叉树的层次不断增加,“数学上可以证明其结果将和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一样”。
由于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分析超出了本人的数学能力,为简化数学分析上的复杂度,本文采用只有一个分支点的二叉树模型进行分析。
运用二叉树模型分析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我们假设其两条分支存在不同的经营结果,赋予不同的概率,则利用二叉树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公司在考虑经营风险下的价值。联合由权衡理论推演而来的包含财务困境成本的公司价值表达式,即可解出财务困境成本的表达式。
三、公式推导
本章详细介绍我们用以分析财务困境成本的公式从何而来。
一、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
1、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含义和意义
从财务方面上看,负债是民营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它能够以货币方式计量,而且在以后经营中也会偿付资产和财务的经济责任。一个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范畴为负债项目,而它只有实际负债中的短期债券、短期借款和各种负债的项目。我们知道西方的财务理论分析中常常会将负债经营局归类偿还期在几年以上的长期债权,这样就会使符合负债的经营概念排除借款性短期债券,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的负债经营概念。
本文是从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的内容上确定所有符合负债经营概念要求的债务项目,它包括各种类型性的短期或者长期负债。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这种方式能将社会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地方上,企业可以克服自身发展劣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增值的功能,实现借机生效的目的。
2、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特点
企业负债经营以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融资速度快,限制性条款少,程序较为便捷;融资成本低,企业负债筹资的筹资费用和利息费用都比权益性筹资的要低;融资具有弹性,资金使用较为灵活;收益与风险并存,若企业资金运用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二、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1、无力偿付债务风险
民营企业本身的资金短板,财务上对负债无力偿还的风险更大。对于负债性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者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者企业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负债经营不仅造成上述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2、民营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自有资金利用率
假设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税前资金利用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那么借入的资金就会获得相应的利润,而且如果这个民营企业不足够支付利息的话,就需要用它的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来支付这个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我们知道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在现今社会的财务状态下是可以降低自身的资金利用的问题,达到利用率降低,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经营达到更大的利润。
3、民营企业再筹资风险
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大,对债权人保证程度降低,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增大而要求更高报酬率,作为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会使民营企业借款筹资成本大大提高,难度加大。企业过度负债导致财务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三、民营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负债经营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企业负债经营又利弊并存,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因此民营经营者在决定举债经营时必须权衡利弊,尽力去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如何兴除利弊,强化负债管理,合理有效地负债就成为企业负债经营的核心问题。
1、确定企业负债经营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
首先,企业的负债规模取决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负债规模通常是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表示的,其计算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的大小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直接相关。同时,预计负债比率的高低还应考虑以下一些情况:销售收入的情况,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高的企业,其负债比例可以高些;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行业竞争情况;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情况。
除了要考虑企业负债规模外还要仔细分析企业负债结构。一是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二是资产结构,长期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多利用长期负债或者发行股票筹资;反之,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的,则可以更多地利用流动负债进行筹资。三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企业可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分别选择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或向资金市场拆借,还可以引进外资。
2、选择适合的举债方式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举债的方式由过去的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筹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举债的主要渠道,也是企业的首选;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当今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式,成本低,使用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但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资金市场拆借,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引进外资,即从国外引进资金,但需要考虑汇率风险。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后,下一步就是怎样管理好资金。这就要求在做投资决策时,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以保证资金的快速周转。在资金的筹措上,也应以需求为依据,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使资金闲置,增加利息负担,造成资金浪费;举债不足或延迟又会影响企业经营,使企业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企业管理还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工作效率等方面切实统筹规划,实现企业管理最佳状态,提高资金利用率。
4、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控制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预警管理程序和预警体系,加强风险的发现、监控和预警管理。财务预警体系应包括: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机制,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财务预警组织机构,确保财务预警分析工作能有专人负责,并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通过财务风险分析能够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较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包括应急措施、补救办法和改进方案。
5、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企业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减少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
6、提高经营者自身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管理者都是风险的反对者,负债经营风险大,稍有不慎即陷入困境。公司经营者要学会在不同环境下采取随机应变的财务策略,把握住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注重收益与风险的均衡性,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负债经营在利益与风险的二难决策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预期经营效益。
在当今负债经营过程中,还应该培植良好的公共关系。良好的公共关系率和善于交际的能力,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些事情有了它可以神奇般的办成。而公共关系的核心是诚实无欺,讲信誉,守信用,是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魅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更好地建立机制,控制和抵御风险。
四、结论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经营手段之一,其可以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给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潜在的威胁,企业应充分认识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和积极思考负债经营的策略。民营资本的管理、筹资管理、资金时间价值与财务风险分析及全面预算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出发,进行全盘考虑,对相应产生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钱润红:企业环境会计[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 丁国安:负债经营及其风险防范[J].财务会计2005(7).
[3] 马妍:环境问题与绿色会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9).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建立 应用
一、财务预警模型
财务预警模型因选用变量多少不同分为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预警模型。现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单变量和多变量两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企业集团可以根据集团的特征和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来进行方法的选择。
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寻找最佳预警指标,使用单一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最早通过单变量模型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比佛(Beaver,1968)。他通过对美国1954年至1964年间79家失败企业和79家成功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率对财务危机预测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单变量分析法计算简单,但却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而且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风险。
2.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多个变量的组合来综合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其从企业集团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多个财务指标衡量企业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进而规避风险或延缓危机的发生。相对于单变量模型而言,多变量模型预警财务指标能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适合企业集团的财务预警系统的要求。
二、财务预警系统设计
1.财务危机的原因
(1)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本息。财务风险的最根本表现都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应选取较多的偿债能力指标。可以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借款依存度等常见指标;同时考虑到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规模较大,可以增加长期资产适合率指标。
(2)企业获利能力持续降低,导致财务风险发生。这由获利能力指标进行预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综合指标,考虑到集团的行业特点,还应该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
(3)企业现金流入不敷出,持续借债导致资金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变异性,对判别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具有显著性,而在现金流量指标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显得更为重要。
(4)企业市场环境恶化,业务萎缩,导致企业财务出现风险,这由企业成长能力指标来预警,可以选择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来关注企业的成长能力。
(5)企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这可由企业运营能力指标进行预警。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和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利润/净利润)指标;考虑到集团应收账款问题比较突出,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也应纳入。
(6)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兄弟单位之间相互担保以及对集团外担保总额较大,以对外担保为主的或有负债很可能变为现实负债,所以应该将担保比重这一表外指标作为预警指标(傅俊元等,2004)。
2.预警指标的设计
企业在设置所有预警指标时,要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市场的平均数据和同行业的先进数据等作深入和仔细的研究分析,适度稳健地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控制指标: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这一指标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中最敏感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危机的状况和程度。主要包括现金短缺率等。
(2)流动比率预警指标。这一指标是说明企业一定时期各类资产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也是仅次于现金状况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比率。
(3)债务状况预警指标。企业债务状况的好坏是直接导致财务危机出现的根源,企业一定时期的负债结构也是判断企业十分可能出现重大财务危机的重要依据。这一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比率等。
(4)经营状况预警指标。一般讲,如果一个企业长期经营状况不良甚至逐步恶化,那么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只是时间问题。这一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安全边际率等。
(5)信用状况预警指标。企业的信用状况说明社会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客户对本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评价,这一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收现比、赊销比率等。
(6)周转状况预警指标。这一指标的变化,直接说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水平和企业资产的运作能力以及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等。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7)投资状况预警指标。投资状况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这一指标主要包括年投资增长率等。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并通过实施集中化、统一管理形成集团优势,实现“优化物流、降低成本、扩大规模”,从而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日益显示出其经营优势,已成为我国零售业、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加快向汽车、医药、家居建材、加油站等多业种渗透。
一、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由于商业连锁经营在我国形成时间短,产权结构、经营和运营机制尚需进一步明晰和完善,随着连锁企业不断发展,一些财务风险问题也正逐渐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连锁企业的经营,甚至产生严重经营风险。
(一)资源配置风险
1、资金严重短缺。商业已进入微利时代,想盈利必须有规模,要规模,必然走连锁之路。大部分连锁企业以连锁店数量比质量更重要的扩张思路来迅速发展,扩张期间现金流量都是净流出,所需资金很多依赖于银行借款,但由于连锁企业信用等级不高、抵押物少,可贷款资金少;另外,大规模并没有带来大盈利,一边开店一边沦陷的现象层出不穷,造成了偿还贷款和支付货款困难。资金链之痛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块心病,导致连锁企业长期运行在高危状态。
2、人力资源短缺。连锁企业迅速扩张,使得人才需求急剧增长,导致不能获得充足而高质量的人才,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流动性过强,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得连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下降,弱化了制度执行和监督力,形成严重的管理漏洞。
3、资本结构不合理。连锁企业的运转都存在着一定冒险主义因素,盲目追求数量的急剧扩张,很少会从维持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资源有效性方面考虑。由于连锁企业的自有资本都不是很高,扩张所需大量资金缺口往往靠外部借贷解决,使得资产负债率很高,财务杠杆系数大,资本结构不能保持合理水平。
(二)经营管理风险
1、统一管理未能得到高度重视。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统一管理,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实际中有些连锁经营企业未能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有些允许连锁门店自主进行部分采购并直接付款,使得分散在各门店沉淀资金增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各门店库存缺乏统一调度,库存量加大;各连锁门店之间销售价格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销售竞争,降低经营效益和影响了企业形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际经营过程中的小问题,很可能形成经营管理中的巨大风险。
2、投资内控流程不完善。一些连锁企业股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使得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进而完全掌握了公司的财务决策执行及监督的权力,项目决策立项缺乏系统科学论证,甚至为迎合领导意志或个人意志进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加上有些投资测算人员水平不高,投资测算现代化手段利用少,投资评估流程不规范,造成可行性研究不充分,仓促上马,导致投资失败。
二、应对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连锁发展事业
1、发展速度规划。连锁企业发展的速度要有科学的控制,环境好的时候,要快一点;环境差的时候,要慢一点。作为连锁企业的负责人,要明白自己资金、负债能力、人才状况等,只是想不断地加快发展的速度,就很可能会“撞车”。连锁企业的问题,往往不是发展太慢而是发展太快所造成的。一定要考虑规模和效益的统一,发展和规范的统一,成熟一家,发展一家,以确保公司健康发展。
2、扩大融资途径。连锁企业要做强、做大,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者银行借贷,往往速度慢,而且容易丧失市场机会。借助资本的力量,以速度领先,同时也解决了资产负债率高等资本结构不合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目前,风险投资公司(VC)和私募股权公司(PE)对拥有销售渠道和网络的企业比较青睐,连锁经营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让企业资本化,引进风险投资,快速、大量融入资金,通过膨胀式扩张,企业就可以快速完成从初创到壮大的过程。“如家快捷酒店”、“真功夫”等连锁经营企业就是通过引入战略资本、加快资本化的脚步迅速壮大的。
3、人才常备化。连锁企业扩张店的数目也好,引进资本也好,最终的竞争,还是在于人才的竞争。积极落实以岗位技能、财务会计、电脑操作、职业道德等知识为主的全员岗位培训和业务练兵制度,并加强绩效管理,从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流程标准化上提高全体员工素质;对于重要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实行适当的股权激励政策,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基础,增强了内部控制的功能。“小肥羊”连锁企业第一大股东将自己近一半股份分配给了公司骨干,为该企业在全国扩张奠定了人才基础。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如果是并购方式取得的新店,更应当特别注重文化整合。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公司文化,保持公司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建立健全适合连锁企业发展的财务控制机制
连锁企业各门店业态相同,操作流程统一,管理要求一致,这就便于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行标准化管理,要建立和健全企业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审批权限,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保证经济业务正常安全运行。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要发展,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实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重视财务预算工作。它既是决策的具体化,又是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财务预算控制主要体现在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各连锁门店的成本费用开支、资金的流入流出以及筹措,以便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以保证资金按照计划进行收支,避免出现大量短缺或盈余情况,同时也使得成本费用支持得到实时控制,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2、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决策体系来应付对外投资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瞬息万变的投资机会中,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对外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控制时,一要控制企业决策层人员的组成。投资项目决策的前提是可行性分析,应由来自企业相互牵制的不同部门和社会相关部门的投资专家组成,可以使投资方案更趋完善。二要控制决策结果。决策结果不是企业负责人个人投资偏好,而是要广泛听取意见或建议,注重对外投资决策的几个关键指标,如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等,并权衡各方面利弊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投资方案。三要控制记录。对所有的投资决策都应当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予以记录,包括投资决策层人员背景材料、投资项目预计风险、收益的计算过程等,并对这些书面文件进行编号控制,以备日后查考。
3、统一资金管理。连锁企业往往门店分散,如果各门店营业款不能及时划拨到总公司账上,将大大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充分运用资金管理“蓄水池”原理,总部资金管理中心承担资金筹措、使用、调度和管理的职能,门店实施收支两条线,专款专户,专款专用。保证各门店资金收入资金存款能够适时归集到总部账上,各分公司只有查询功能,不能划款和取现,开支所需款项由总部划入。从而杜绝了分公司挪用货款的可能性,保证了货款安全,同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筹资行为必须由总部统一筹划安排,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控制、规范独立法人门店擅自融资行为,防止出现资金财务黑洞。
4、加强存货控制。连锁经营企业存货是企业资产总额中比重最大的资产,流动性强、周转快,涉及到企业的多个部门、多个环节,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存货管理包括采购、验收、存储、发货及发运等环节,为了保护存货的安全、完整,降低存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必须以职责分工、交易授权为基础设计对存货管理进行制约和协调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完善存货价值流转记录程序控制,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另外,一定要对存货统一采购,连锁经营与其他经营方式相对比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通过门店增多销量提高,进行规模化、科学化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和费用,也避免了由于监管不到位而给企业造成的风险或损失。
5、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商业连锁企业的地域分布广,门店数量多,信息量大,传统的人工处理信息方式已难以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连锁企业为适应外部市场变化,应建立POS、ERP等高效的信息技术系统,实现企业的整体管理,消除物理距离和时差概念,高效快速地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同时能够实现业务协同、动态管理、及时控制、科学预测,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使企业充分利用信息,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投资回报率,以科学手段为连锁经营企业在有序的智能化状态下高速发展。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为保证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持股比例应保持合理性,或者实施类别股东大会制度,保证各类别股东、中小股东能有充分发言权。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其核心作用。其次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再次是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如风险管理委员会等。通过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从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为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基础提供保证,减少财务决策和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四)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确保制度设计、实施的有效性;对企业各部门、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执行有效性。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发展才是硬道理。连锁经营企业应学会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企业的发展重在规模,也重在管理、重在监督、重在制度、重在规划,这一切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切实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真正做到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就可以起到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连锁经营企业方才能够迅速、健康壮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连锁经营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Z].1997.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竞争主体的企业,普遍采用负债经营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负债经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利益,但同时又具有不利的风险一面,有负债就有风险,这种靠负债所筹集的资金来支撑企业发展而陷入困境的风险,我们通常称之为财务风险,它是通过债务成本与全部资本的比率变化来体现的。并随着企业负债负担的加重而增加,负债负担越重,企业生存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大,过度而不合理的负债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对企业负债经营及财务风险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负债经营的作用
负债经营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它不仅是为了弥补企业的资金不足,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其他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负债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不论企业经营成果大小,利润多少,债务利息额是固定的,因而当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自有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大幅度提高,这种债务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称作财务杠杆。
2、负债利息具有“抵税作用”。负债的利息费用列入财务费用,与企业的收入抵扣,使负债经营的企业同全部采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的企业相比,成本费用增大,利润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随之减少,从而减少上缴的所得税,降低企业税负。
3、在通货膨胀时期,负债经营具有举债效应。由于债务的实际偿还数额以账面价值为准,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所以通货膨胀会给负债经营的企业带来额外收益,通货膨胀率越高,企业因负债经营而得到的货币贬值利益就越大,这种因负债经营而可能获得的收益,称为举债效应。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前已述及,企业负债经营是有利可图的,那么能否无限制地借债经营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负债经营有一定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伴随着企业债务而存在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企业盈利能力与债务资金成本的不确定性、举债额和偿还期限等因素影响而形成。
在企业资本构成中,如果资金全部由股东投入,无债务,企业除了经营风险外,无财务风险,一旦企业因资金不足,向银行借款,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企业就担负着为自己所借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财务风险由此产生。如果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难以偿付到期本金和利息,企业便陷入财务危机。
负债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使盈利能完全补偿借入的资金成本。否则,企业将无利可图,更谈不上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资金利润率,并使其大于借入资金成本率。但市场变幻莫测,企业很难正确估算资金利润率,因此就面临着盈利能力与债务成本差额的不确定带来的财务风险。如果盈利抵不上债务资金成本,企业就要面临亏损,增加财务风险。
另外,企业负债越多,财务压力越重,越有可能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即使企业盈利能力很强,也存在着过度举债、利息包袱沉重而不能到期偿还本息的财务风险。债务偿还期限越短,企业偿债时间越紧迫,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极易出现偿债危机。
针对财务风险形成的几个因素,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财务风险:
1、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冒险总会存在风险,企业不能为了持续地追求高利润,而不计后果,大肆筹资举债,增加财务负担。利润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企业强与弱的唯一标准。过度负债不仅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而且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高额利润。应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不能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
2、建立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以最低资金成本,最小风险程度,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好的市场环境中,采取进取型策略,并对可能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可以适当多借入资金;在不利的环境中,应谨慎从事,耐心等待有利时机的转化,以此组织调整资本结构,并做到胸有成竹,机动灵活,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3、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企业应选择以下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首先,企业筹资应选择内部积累,这种方式筹资难度小、风险小、保密性好,能为企业保留更多的借款能力。其次,如果企业从外部筹资,应首选发行股票,因为普通股票发行成本高于债务发行成本,外部筹资最后的选择是向银行借款,把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降到最低限度。
4、采取适宜的借款策略。企业在借入资金时,不应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财务实践,应慎重考虑。虽然有时借款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有时可以改善现金流量,然而,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应明确在多变的企业环境中借款的预期收益。如果预期收益无法确定,企业就无借款的充分理由,企业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借款,何时不应借款,只有这样,才会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致因盲目借款而遭致财务失败。
5、保持盈利能力。如果盈利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要,企业就要靠减少现金余额、出售短期金融资产,或借入更多的债务等手段来弥补资金缺口,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保持盈利能力、增加资金、减少债务,才能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一、项目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项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对企业不利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财务风险。
(一)战略制定风险
“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逐渐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企业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性的谋划。而财务战略的制定往往与企业决策层的管理风格、风险偏好及企业文化有关。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由于企业没有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而相适应的财务战略目标,面对市场各种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难以适应其发展,对风险的反应相对滞后,使企业陷入了被动的应对当中,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市场竞争风险
在同业市场竞争中,我们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网络会所的经营内容正在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转型,已经打破了以往行业只提供上网服务的概念,投资者一定要转变经营思路,研究市场需求,拓展经营范围,才能在新趋势下做好生产经营。同时经营业主应改善上网服务场所环境,提高舒适度,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改变以“上网费”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丰富场所功能,扩大消费人群,在完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营运(经营)资金流动性风险
营运资金风险是指因营运资金不足等原因给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营运资金风险主要体现在:营运资金作为维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营运资金不足,现金循环就无法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提供担保风险
担保行为在现代企业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集团公司与控股子公司、关联企业之间;或者是与紧密合作企业之间都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担保。在连锁经营模式中,母子公司及各合作联营店或加盟店等之间存在担保行为。担保方与被担保方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收入和成本支出,所以经济利益的担保是一把双刃剑,保证了市场经济运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机制,但是如果在实际运用中操作不当或者没有对风险的有效识别,甚至一个小的疏忽大意都会给一个甚至几个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五)横向并购风险
横向并购也称为同业竞争对手的并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如两家汽车生产公司的并购,两家石油公司的结合等。但是在企业实际并购过程中,大多出于扩大规模、吸引技术等目的,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对并购风险都要充分考虑。由于企业或中介机构对未来的风险预估不足,导致收购失败并付出沉重代价。
二、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及应对
财务风险与企业战略的制定紧密相关。连锁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单店规模小但整体规模大、地域分布广等特点,所以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随着我国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更大的优化,比如可以时时监控各营业网点的现金流入情况。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管理仍然存在很多财务风险。所以财务的风险管理及控制仍然是现代企业长期以来觅求而永恒的主题。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风险控制策略。
(一)设计资金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
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指现金(包括银行存款)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各项目公司销售回笼资金由网上银行系统自动从项目公司在商业银行的银行账户划入其在集团财务公司账户,各项目公司所有预算内大额资金支出经集团公司财务会计部审核批准后,从集团财务公司账户划到其商业银行账户,并实现即时支付。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是将全国各个项目公司的资金集中到集团总部,由总部统一调度、管理和运用。通过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企业集团可以实现整个集团控股公司内部的资金资源高效整合与有效调配,,提高资金的充分使用效率,降低金融风险,充分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
2.充分建立项目或子公司定额备用金管理制度
由于项目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为了维持各项目公司正常的现金周转,财务应建立备用金管理制度。集团备用金是集团总公司给各项目单位或工作人员备作差旅费、零星采购及其他小额开支等使用的款项。备用金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按照部门规定用途开支,不得转借给他人或挪作他用。预支备作差旅费、零星采购等用的备作金,一般按估计需用数额领取(按3~5天左右的开支总额核定),支用后一次报销,多退少补。前帐未清,不得继续预支。
(二)项目预算控制
预算是一种计划,它是企业股东对高层管理人员全年工作计划的安排,使项目管理人员为了完成任务所制定的一些指导性原则。一项预算之所以能形成正式的被执行的行动方案,那是高层管理人员对预算书里的数据作出的一种承诺,围绕这一纲领性的文件而努力工作,并与高层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一致。预算就是计划如何分配资源问题,而制定预算的行为就是对预算单位体系内对各种工作进行资源的配置,而这种资源配置的结果让那些经理层的人员感到满意,因为他们不得不在预算的约束之下工作和生活,也不得不为了完成预算目标而努力去奋斗。然而,正是基于企业股东对投资利益的最大化的追求,这些预算体现了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政策要求,比如要求收入最大、费用最低、利润丰富。同样企业高层对各种经营活动的支持程度,反映了该项经营活动最终结果的重要性。比如投入大量商业广告宣传支出后,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市场占有率的提高、销售收入的增加。所以高层管理者都是尽可能的平衡处理预算过程的工作,在每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对全年每一个工作计划进行投资,也包括各种费用的开支。相反过多的资源投入会造成浪费,这样会给经理层带来一种松懈,同时也不会让经理层手中的资源匮乏,而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影响其对工作的积极参与,因为其全年工作业绩与自身利益高度正相关。
(三)建立适合企业的现代内部审计制度
1.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结构失调、融资的不当使公司有减弱甚至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风险是指:财务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的不确定。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均属于狭义财务风险定义。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财务风险可能产生损益的不确定。负债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投资风险、财务决策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对外担保风险等均属于广义财务风险定义。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的成因是不是单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影响,也有微观行业企业影响因素;既有体制的影响,也有人员因素的影响。概括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宏观环境和政策方针变化。宏观环境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普遍会导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盈亏。宏观的经济环境受各行业、各国政府、各区金融机构的影响,政府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我们无法参与,所以不能获知确切的信息,且每一方针政策的出台,企业总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或获利,在这个大的环境里企业显得被动又无力。2008年曼雷兄弟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和自有资本过少,财务杠杆率太高最终申请破产。合俊集团的破产,经济危机的袭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见,企业受宏观经济和政府的调控影响是不确定的,这跟企业的地位和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2、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根本原因。企业内部资产结构的不完善大多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上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造成的。例如资产和负债比例的失调,偿债能力减弱,可能面临被要求偿还风险,财务杠杆增大。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比重过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使得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财务运作困难。本身的占用成本加之巧遇存货的毁损、灭失,导致费用和支出增加,这无疑又给企业带来一笔损失,同时产生了财务风险的可能。
3、财务管理不善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弱。企业的任何决策方针都与财务数据信息紧密相连,出现任何财务问题也必然是源于财务上存在着漏洞和薄弱环节。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外部的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你的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尤其信息完整度和准确性对决策的失效与否影响深重。
二、企业经营过程财务风险的控制分析
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坚持财务风险控制的回避、分散、转移原则外,更需要针对性措施,不能对待问题采取一把抓的方式和态度,必需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上去,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一)关注宏观环境个国家经济政策变动。宏观环境是难以准确预见的。只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和对环境政策的关注度,才能在这个激烈的经济大环境里发展。所以需要企业去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我们国家为了打破行业垄断,实施电信行业市场化经营,重新组建公司,当时南方各公司网络基础、管理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都比较大,但是政府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对企业的影响可好可坏。
(二)调整资本结构。企业的债务规模和结构不能过大或是过小,合理的资本结构能使企业风险最小而盈利最大。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控制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它必须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所有者权益相适应。同时明确不同的行业所处的环境,所以对不同的行业所对应的负债规模也不一致。相对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的负债率可以适当的提高,因其偿债能力较强。总之,企业在保证有现金流的前提下,可以提高适当的负债率。因此,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所以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增大利润的空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三)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流程当中,要降低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需要企业对每个环节都能掌控,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有财务风险意识的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工作者,对财务风险应具备准确的职业判断力,发现和估算潜在的财务风险损失。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分清财务内部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和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尽其责和责权利三者统一。要坚持谨慎原则,建立风险基金管理和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高企业的短期还款能力。
(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企业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要明确企业管理者和各部门员工相应应该承担的风险责任,促使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进行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铺垫。其次是要明确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相应的风险管理权限,权利与职责相结合。最后要给予企业风险管理者应有的利益。这对于不时承受各种压力下的管理者和员工来说,十分有必要的,它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动力和能力。一个企业要合理的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工作能力。面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内控制度,设置一个独立的风险分析职位或机构,都是很有必要的,事前预防是控制风险这类不确定性事件的最好的手段。
(五)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一是设置有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机构或职位,配备高风险意识的财务管理者,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二是建立全面完善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系统,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充分学习掌握风险预警系统知识。我们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三是开展专门的风险意识培训课程,加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财务风险的共同认识和交流。
参考文献:
所谓财务风险,即企业财务结构不科学、融资渠道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其可能失去偿还能力而造成企业投资者预期收益有所减少的风险。而对于经营风险,即企业决策工作者与管理工作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一定的失误而造成企业利润状况有所改变最终形成企业投资者预期收益减少的风险。煤炭企业财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有待于解决。
一、样本企业简要说明
样本企业(后文统一用“甲企业”)是某省重点国有煤炭公司,其主要是经营该省国有煤炭资产,企业总的注册资金为17亿人民币,企业当前在岗员工数目达到6.2万人,当前共有38对生产矿井,每年的生产能力大约在千万吨左右。
二、甲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最近几年,由于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状况的作用,煤炭价格不断降低,整个煤炭市场进入一个低迷的状态之中,对该企业的资产、经营等方面均形成非常严重的负面作用,财务风险同样在逐渐增加。接下来笔者主要从资产负债、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产负债分析
表1 资产负债分析 (单位/万元)
通过上面的表中的数据能够发现以下几方面:第一,最近三年该企业资产总量逐渐升高,去年7月底比2011年升高幅度为58亿人民币,这基本上是通过自身积累以及外部负债两种方式实现的,其中负债升高幅度非常大,总共升高了54亿人民币。第二,流动负债提高幅度非常大,去年7月底比2011年升高了43亿人民币,包括涉及到36亿元的息负债提高额,但是流动资产只提高了26亿人民币,流动比率减小到低于1,该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不断降低,非常易于形成无法按期还债的隐患。第三,随着该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增加,尤其是有息负债所占份额的不断提高加,该企业的资金偿债能力不断降低。
(二)经营成果分析
表2 经营成果分析 (单位/万元)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能够发现:第一,该企业营业收入逐渐增加,2012年比去年同期提高幅度为36亿人民币,2013年将会达到260亿人民币,其中该企业的物流加工贸易方面的收益大幅增加。第二,财务费用大幅增加,这一个方面基本上是息负债提高引起的。第三,利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大幅减小,该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三)现金流量分析
表3 现金流量分析 (金额单位/万元)
通过表中数据不难发现:第一,该企业经营的现金流量净额逐渐减小,到2013年7月底为负值,这是由于其效益减少,营业收入形成的现金流量开始一步步无法有效供给生产经营相关支出。第二,投资性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小于零,同时绝对额相对偏高,这是由于现阶段该企业项目投资相对偏多。第三,筹资性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提高,首先是为了有效满足企业各种项目投资的需求,其次,因企业经营缺乏足够的现金流,这样就使得其外部负债相应的有所提高。第四,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从最初的正值转化为负值,这就暗示着该企业的流动负债的现金保障能力逐渐降低。
三、经营风险分析
(一)亏损风险
甲企业的有些权属部门因煤炭赋存状况相对较差、地质状况较为繁琐、以及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等诸多条件的制约,没有净利润,同时有的还处于亏损严重的状态。该企业38个矿井里面有18个出现原煤单价比其制造成本低的问题,他们的边际收益小于零。这些处于亏损境地的子公司将利润吞噬,同时他们的资金非常紧张,还有一定比例的子公司的资金链断裂,甚至就连公司员工的基本工资都无法发放,从而对矿区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国有股东在合资公司权利义务不对等
首先,一定比例的合资企业因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或因个人或民营股东具有相对较低的经济实力、并且他们的资信相对较差,因为这一些类似的问题,使得股东权利义务不对等的问题出现。例,乙企业是甲企业下属合资企业,其中,甲企业持有的股份比例为51%,剩余的49%由个人股东持有,乙企业在中国人民银行贷款一亿元人民币,具体由甲企业为其作担保获得,因此需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个人股东通过自己受众的股权提供给甲企业反担保,同时每年需要提供49万元担保费,主要是通过甲企业享有乙企业分红款之中提供。除此之外,甲企业还借款给乙企业七千万元,但是个人股东却并没有根据股权比例提供相应的借款。
其次,一定比例的合资企业因效益相对较差,现金流不足等方面的因素,或多或少具有拖欠国有股东项目经费、股东借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例,丙企业未甲企业下属合资企业,研究发现,到2013年6月末,前者拖欠后者短期借款本金、项目经费资金、日常费用(利息款、社保费)分别为7563,1557,3642万元人民币。
再次,存在一定的自营业务坏账风险。甲企业为追求自身经济总量的提高,其一定要确保其自营业务能够在市场之中处于优势地位,其在经营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为供应商提供一定数目的预付货款,而且还需要将自己的产品赊给下游供应商,这一部分资金在短时间内回笼的难度相对较大,这样就陷入一种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双高的困境之中。其现金收到占用的比例相对较大,从而使其需要面对非常大的死账坏账风险。
四、建议和对策
甲企业要想有效应对财务风险,使自己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对于甲企业来说,其短期银行借款在有息负债之中的比例为三分之二,在这里,因短期借款的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尽快偿还,这就需要流动性相对较大的速动资产偿还,例如银行汇票、货币资金等方式,要是该企业的短期借款在规定还款的时间而不具备相应的流动性资产进行偿还,在这种情况下,那么该企业会受到非常巨大的财务风险。考虑到这一个问题,该企业需要优化有息负债借款,利用长期有息负债的方式取代一定比例的短期借款,具体可以利用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进行,利用这种方式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压力。
为有效解决该企业的亏损风险,首先,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生产方案,切实抓好现场管理,积极探索企业的节支增收点,使自身收益(利润)能够不断增加;其次,对自己的下设子公司进行清查,尽快对那些亏损、劣势子公司进行处理,将其关停、退出以及重组,通过这种方式将亏损源消除。尤其是应当关停那些亏损非常严重、没有任何希望扭转局势的子公司。
对于研究发现的国有股东在合资企业权利义务不对等这一现实现象,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应当规定合资企业重大事项必须通过董事会集体进行决策,广泛搜集国有股东的建议,切实强化互动交流,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能够充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