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语文小课题

高中语文小课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8 09:29: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语文小课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语文小课题

篇1

语文课堂知识涵盖面比较广,如果课堂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科学的流程的话我们就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与发展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从而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提升能力。鉴于此,笔者结合这些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怎样改进教学流程、提升语文课堂效率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激发学习兴趣,牵引探索欲望

探索发端于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驱动。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务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努力从他们的学习情趣出发,推理和预演学生对知识的心理预期,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固有的知识经验,进而才能超越自我、开拓创新,从而拓展视野、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欲穷其林”的探索欲望。

例如:我们在学习《赤壁赋》时,笔者就考虑到一些学生对古文词赋的用词方式和词汇等不太熟悉,从心理上觉得枯燥深奥、生涩难懂,为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萎靡不振的状态,笔者就先从大家比较熟悉的“赤壁”说起,来激活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入主题学习,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以后,再指导他们通过工具书查询生词并进行自行阅读和探索,学生精读后我又引导他们深入学习文章娴熟的语言运用技巧以及叙事、描景、议论和抒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二、承认客观差异,设置分层问题

课堂提问是牵引学生认知和学习的不二法门,但是我们设置问题不能一刀切,因为学生存在客观上的认知差异,所以我们设置的问题不但要切合教材内容,还要契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

如,教学《荷塘月色》时,笔者就参照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了问题分层引导:①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描摹月下荷塘美景的?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了歌声?试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这样两个层次的问题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便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共同进步。

三、创设开放问题,诱导知识迁移

课堂氛围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环境,适宜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索中。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善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高中语文课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开放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汲取知识、提升能力。

譬如,我们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置了如下问题:本文通过哪些“套子”来进行人物塑造的?诱导知识迁移:小说通过怎样的矛盾冲突来展示别里克科夫的悲剧?他和华连卡的婚事为何没成?这样提问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给了学生开放的思考空间,抓住中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上文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完善语文课堂流程、提高教学效率进行的探索与研究。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及时认清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并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进而鼓励其培养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2

语文难教,高效语文课堂更难构建,而这只有语文人自己心里明白。因为,毕竟语文更重积累、视野和能力。现在我们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练习了,但练习后的效果不佳。因此,我们要打造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就必须重视语文练习课的教学,语文练习课只有让学生真正练起来,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使语文习题课更高效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摒弃传统观念,树立语文要训练的意识

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强调语感和积累,强调阅读能力。但是,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水平高的学生语文成绩并不好,甚至语文感觉好的学生语文分数也不高。那是他们对语文的认识有误区,以为语文可以不要练习,只要多看书就可以了。其实,你有好的语文感觉,这只是做好语文题的一个优势,真正要提高语文成绩还是要练习实践。没有练习实践,感觉永远是感觉,成不了能力。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语文不用做练习,听老师讲就可以了。所以出现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只带着眼睛和耳朵,没有大脑。这样学生只有肤浅印象,没有真正领会,等到考场上真刀实枪,却没了横扫千军的气概,尽管那些题可能老师全讲过,学生们也觉得似曾相识,但分数往往不高。缺乏动手练习,没有深刻印象。因此,在教学练习课时,老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摒弃传统教法,让学生树立语文是要像数理化一样进行练习才能获得高分的理念,树立动手意识。

二、精确课堂目标,精选有效例题

一堂课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习题课更要明确,甚至精确。随随便便拿些习题丢给学生,没有目标,很难有效果。习题课的明确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通过这些习题达到怎样的训练目的,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做得多不是不好,如果只是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好了。因此,明确课堂目标,或是让学生在某一节课记忆多少个成语,或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解题方法,或是训练一种思维等等都可。为了达到明确教学目标的目的,选择典型例题是使练习课省时高效的重要环节。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要想让习题课省时高效,教师必须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难度合适的例题,可以分门别类,专题训练,集中训练,各个突破。比如,对文学类阅读中的散文复习,可以分为托物言志类、文化哲学类、记人叙事类等来训练,其中又可针对具体的考点来逐个复习。

三、精心设计学案,精讲精练提升

挑那些能训练思维的题,反复让学生练。让学生不再有“碰运气”之感。也尝到做数学题的成就感,让学生有征服习题的欲望和渴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练习时,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要对学案进行增减。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在小组间交流、讨论,这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当学生在练习之后有了新的收获和体会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平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生展示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统一讲解。讲解时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让学生听懂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教师在讲解时要考虑对内容的取舍,只有极少数学生不会的可以不讲,讲了之后估计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懂的可以不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高效,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收获。

四、外化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训练

外化思维过程就是把对问题的分析思考、总结归纳以及具体解答的推导过程用书面文字(或准确的口头语言表达)反映出来的训练办法,促使教师和学生都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使教师熟知思维质量,真正落实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之更具科学性和严密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70-01

一、存在问题

1、绝大部分学生跟本不读课文,认为反正手边上有资料,只要将资料上答案抄上导学案,预习任务也就完成了。甚至有的学生把“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也抄上导学案,闹成笑话。更有甚者干脆课本、资料都不看,等别的学生把导学案上的预习题完成了,拿过来一抄了事。

2、上课时,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将导学案上的答案读一遍,因为大都是从资料上抄来的答案,正确率很高,连教师点评也无从下手,更不用说学生点评了,看似效果良好,皆大欢喜,其实远离教材,本末倒置,很多学生竟然不知道所学课文的原文中是什么内容,结果什么也未学会。

3、学生在预习中都不读课文,都不动脑筋,遇到实际问题仍然一窍不通,高效课堂何效之有。

二、应对策略

1、先课本、后学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文是一切问题的源头活水。因此,对要预习的课文,要求学生至少通读三遍,而不是抛开课学案:要初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新词,标出自己容易写错或读错的词语,读懂大意;再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做上不同的标记。

2、重探究、轻资料

“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刨造性阅读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想培养好这个能力,预习是个关键环节,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前面探和闯,让学生打头阵,去尝试、去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这时要让学生不要把辅导资料当成救生圈,而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对预习题进行探究,教给学生一些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可以充分释放学生探究潜能。具体做法是:一是利用工具书帮助理解字词;二是可以多读课文中的注释部分,或是翻阅以往的笔记,再次巩固遇到的旧知识;三是可以在课外浏览网页或在图书室查找资料等拓宽深化对预习内容的了解;四是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社会调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锻炼实践能力;五是在学习小组内互相探究,确实弄不懂的问题,留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交流;六是把辅导资料当成参考书籍来使用,但决不抄资料上的死答案,尤其是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探究出来的答案才是鲜活的、记忆才是深刻的。

3、学答案、巧借鉴

学生在预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很多问题自己不能解决,懒惰是所有的人天生的毛病,当然学生也不能例外,为了迅速地完成预习任务,抄资料是最好的办法,又捷径又正确,这时老师不要大惊小怪,强硬责怪,而应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资料,交给具体方法,以便发挥好资料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先自己思考一个答案,再去和资料上的答案对照,互相借鉴,以求完美;或者是去研究资料上的答案,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解答,看不懂答案就要请教同学和老师,如果把答案学懂了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或者教会学生去改变答案,任何资料上多没有人敢说是标准答案,都只是一种要点提示,很多都无法直接用来做答案,而是要进行改变,如在前后加上内容变成总分关系,也可以将答案重新进行分层叙述,做到既能学懂答案又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改变答案,使之更加条理化,这样就算是抄答案,也是一种进步。

4、爱提问、多质疑

(1)对课题质疑。课题常常是课文的眼睛。分析透了课题,就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如对《喂——出来》这一课题提出“谁在那里喊?他让谁出来?从哪里出来?结果怎样”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索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矛盾”处质疑。课文有些描写看似矛盾,实则别具匠心,另有深意。针对《藤野先生》中说自己在仙台的生活并不是多好,但是却说自己“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要枪毙了”,看热闹的中国人为什么“拍掌欢呼”:“万岁”? 为什么把自己所痛恨的人称为“正人君子”?

(3)对“空白”处质疑。《雪》中最后写道“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怎么回事?《雷电颂》中说“哼,还有你这河伯……哦,你河伯”,省略部分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感情?这些问题可使学生探究后任然不懂,就要作为问题准备请教老师,就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篇4

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独立意识逐渐形成,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已经具备独立开展自主学习的行为能力。预习是学生提前感知语言知识,做足课堂准备的前置性学习平台,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事实上,能自觉地做好、做足、做有效预习工作的学生并不占多数,其根源,并非学生不够主动,而是前置任务不具有引导性。这个时候,我认为,我们不妨尝试以组合提问的方式,通过一系列问题组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合作性前置学习,既激发学生探知的挑战性,又以合作的方式降低预习的难度,消除畏难情绪。

教学初中英语7A Unit8 《Fashion》“Task”这个教学板块前,为了引导学生们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强化学生对“Task”内容的理解,我在课前留下了组合式的前置问题:(1)What does Sandy design?(2)What colours does Sandy use for her clothes?(3)What are they made of?

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集体进行预习阅读,共同解决语篇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问题可围绕词汇、语法、语篇内容等展开。

二、引导提问,剑指课堂英语理解

课堂教学是提问最活跃的平台,提问是否出彩,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是否紧凑有效,是否吸引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由于难度陡然提升,特别是语法点的徐徐展开、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无缝插入,不少学生在理解与应用上遇到了“拦路虎”,学习起来颇为吃力。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问”这把利剑出鞘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高提问的指向性、引导性,以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们思维的方向,帮助学生们理清语篇脉络,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点的精髓,将提问的“剑锋”指向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消化吸收。

在教学初中英语7A《Welcome to our school》“Task”中的Reading部分时,我想这个小语篇以“Letter(信件)”为载体,语气亲切,富有生活味,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因此,我并不着急让学生读语篇,也不紧锣密鼓地讲解语篇,而是以“letter”为背景,创设了问题情境,设置了一系列问题:

(1)Does Liu Yi’s school have many classrooms?

(2)Where is their playground?

(3)Does she live near the school?

(4)Where do they read books?

(5)How long does it take her to get to school?

在小组阅读中,我要求学生尝试从语篇中寻找答案,以画线的形式将答案揪出来。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对答案进行精细加工,以互问互答的方式,开展交流活动,实现以提问导学,促进语篇理解。

三、情境提问,剑指学生的英语应用

语言有着独树一帜的工具性特征,它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情境是必不可少的。在提问过程中,我们不能脱离语篇的实际内容、学生的实际生活,干巴巴地抛出问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应把问题放在形象、生动的语言情境中,激发学生们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并由问题到实践,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与创造。

在初中英语7A Project2 《Different lifestyle》这个综合实践板块教学时,我以提问为背景,创设了一个“Make a questionnaire”的活动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给出的问卷调查样表,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问卷调查活动,并填写表格。在新奇的问卷探究中,学生们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促进了语言应用。在活动中,我发现,小组之间的互动非常热烈,有的忙着提问,有的忙着做笔记,学习氛围浓厚。

总之,有效的提问能够激起课堂的“千层浪”。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用好提问这把“利剑”,以问激趣,以问启智,以问促实践,让学生们在提问的刺激与带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让提问成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桥梁,成为学与做的传递媒介。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关于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一些概念理解

高效课堂主要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1]语文高效课堂也就是提高课堂的高效率,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使教学情境要协调灵活、教学模式要互动独特、教学活动要高效集约,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2]高效课堂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目标或创新意识。这里的高效,主要是指高质量、高效率。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和效益,不仅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即教师的事,它还涉及国家、社会、家庭、学生等各个方面。因此,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低,语文学习的效果比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等等不良的教学结果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将影响当下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问题因素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低,语文学习的效果比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等等不良的教学结果所涉及的问题当然也是多方面的。如今,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高考升学压力不仅束缚着教师也束缚着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人们。这些都是高中高效课堂中问题出现的前提的大的社会背景。下面我们将影响当下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问题因素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教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虽然教育界许多人士已经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束缚着教育工作者。在升学压力的高中阶段,教师不得不以高考为目标,重视分数和录取率。一般在高二阶段,教师就开始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部放在高考上。这样就使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教师单一向学生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长此以往,语文教学慢慢的偏离了最初的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下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热情都大大的降低,进而也就降低了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和兴趣的降低

正如前文所述,不仅是教师,学生也深受高考的升学压力。我们必须要承认,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语言天赋、智力取向必然是千差万别,我们无法要求不同起跑线的学生必须要同样时间内达到同一个目标,这是不切实际的。[3]而应试教育的的模式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得学生学习的动机功利化,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就把语文的学习变成了机械式的、简单的、循环式的死记硬背的劳动。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打折扣,学习的难度也自然增加,进而学生陷入疲劳轰炸式的泥潭不能自拔。

(三)人们对语文知识的不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解放了思想,但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尤其在广大的农村的地区,许多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凭借自己的勤劳发家致富。所以目光比较的短浅,认为学习尤其是语文的学习没什么用。在有些地方,“读书无用论”依然盛行。这种错误的观念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他们只是被动的学习语文以应付升学的压力。再加上考试一般不直接考语文课本上的东西,想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还需要日积月累。因此,文科学生认为语文还行,所以对语文学习忽冷忽热;理科学生则觉得语文都是理论性的东西,到了社会上几乎用不到,所以一直把语文学习放在一边置之不理。

三、基于问题分析后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些建议

前面分析了高中高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下面提出一些改善措施和建议以为语文教学改革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经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学生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下的高中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他们的三观也已经形成。因此,我们应加强舆论宣传,使学生从“读书无用论”和高考压力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己语文综合素养,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由于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重视教学的“量”而忽视了“质”即重视课堂教学的强度而忽视了它的有效性。因此,长期以来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也影响了学生,更导致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都低下。时代变了,我们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使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6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有效性是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笔者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1.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课程目标,吃透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从而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避免空问、泛问、随意问。

2.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兴趣性。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法,效果也不一样,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往往会使学生有强烈的探求欲望。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在一堂课中,有层次的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最终将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逐步引向更高的层次与更广阔的领域。例如,在讲《肖邦故园》一课时,可以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有层次地设计如下问题:在作者的笔下,肖邦故居是个怎样的地方?肖邦故园有何独特的美?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有何联系?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分别是从浅层理解到分析综合再到评价探究层层深入。只有这样由浅入深体现不同层次的问题才能符合学生认知逻辑顺序,教师才能够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文本。

二、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保障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受到激励,感到振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表现在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班级的整体风貌,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和切入点。所以,教师不能将个人的情绪带入课堂,也不能使用产生歧义的语言,面对全体,就是以每一个个体作为出发点和目标,因此必须使用中性的事例和语言。

2.提问时表述要清晰简洁。首先,问题最好是提前预设的,不是上课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学生答不出时该如何引导,如何追问,都需要预设,唯有如此,才不会在上课时随意变更问题或无端增加问题,使语言变得很嗦,从而导致问题表述不清楚;其次,课堂上教师一次应只提出一个问题,不应该出现一系列的连续问;再次,教师应使用简洁自然的、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合的课堂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或太专业的学术语言。

3.侯答的时间要留足。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些细微的举动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目光的同学,则可能对这一问题没有信心。因此,在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细微举动。

4.叫答时要面向全体。教师在叫答时,应尽量扩大课堂参与面,力求所有学生都能对问题做出反应,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对优等生可以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分析性的、评价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

三、答后及时评价和鼓励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补充

对学生的回答和反应,教师及时妥善地处理,是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反映教师提问技巧、促进课堂提问中师生相互影响、保证提问有效性的重要补充。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反应和满意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能鼓励学生进一步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以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既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耐心听学生答完,再给予评价,或许学生的思考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或独创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依赖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

总之,老师的语言要有很好的亲和力,在关键时候给学生积极的欣赏和激励。无论如何,不讥讽、挖苦学生,给课堂、给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造成恶劣的影响。而且这种要求应该贯穿教师教育的始终,成为教师一种自觉的意识。

篇7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前的那种老的教学模式远离我们的课堂改革。老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用超量的时间,在狭窄的空间里,压抑着孩子的天性,逼着学生去做不愿意做的事,造成学生的课余负担过重,因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教师们谈论的话题,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成为我们面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两年的摸索实践中,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新课改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 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依靠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强化来取得学习成绩,多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存储器。这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抹煞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主动、积极自觉的学习,即自主学习。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 , 有人这样形容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课堂上所要涉及的重难点,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激起学生课堂上的求知欲。

学生的课前预习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讲究预习的方法。

首先要强调阅读。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必须诵读,有音读、意读、情读、品读。通过诵读感知文本的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在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培养语感。

其次要多种感官互相协调,眼、手、口、脑并用。查阅工具资料,圈点勾画,尤其是多动脑,要善于质疑,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

再次要学会触类旁通,积极思维。例如在预习诗歌时,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来辨别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等,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去做猜测,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小说的三要素角度去把握文本信息。

最后注意预习的效率。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和内容,解决考纲中所规定的基础知识。

(二)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对预习和听课成果的巩固,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 。在预习时也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 时间的安排。对于当堂所学知识要趁热打铁,不留“后患”,尤其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认真完成;对阶段性所学知识每经过一段时间要整理加工,对重难点要进一步消化、理解。

第二、 要注意方法。不能搞疲劳战术,要和其他科目相搭配来完成;要有合作探究精神,和同学老师多交流讨论,互通有无;要善于总结经验。

二、重视教师间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是教学信息交流的桥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集体备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在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人员、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我认为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重视

由于管理力度的加强,教师都能按时按点的参加集体备课,但在集体备课时,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教师都在埋头干“私事”,或批改作业或自己备课,把集体备课当作鸡肋,思想上不重视。因此应明确集体备课的意义,尤其是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自身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备课的学习。

(二)凝聚集体智慧

在很多地方存在着“一言堂”的现象,主讲人自己讲的集体备课内容,其他教师听完了事。既然是集体备课就应该互动、互助、互通、互化,而不是单向输出。主讲人在拿出自己的方案后,其他教师要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拿出来供大家讨论交流,不断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只有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才能达到集体备课的效果。

(三)探讨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不是照着《教参》照本宣科,课前必须对于集体备课的内容做好集体备课准备。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学情分析,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层面,如何设计问题,实现因材施教。第二、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第三、教学设计,通过哪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第四、教学方法,每个环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如何通过更好的方式把握教学内容。第五、作业布置,作业的内容、数量、针对性、完成时间都要充分估计到。

集体备课发挥了众人的力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案,无疑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三、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做好课前导入

一节课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前的导入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精彩的导入。

另外,还要注意教学效果,不能流于形式。我们可以通过“课前小练兵”的形式,及时测试,及时点评,及时巩固一些基础知识。也可以通过“好段诵读”的形式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积累素材。

(二)授课突出重、难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课堂上,要大胆取舍,突出重难点。对于大家都熟知的知识,没必要重复,对于疑难点,要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探究,不能一掠而过。在课堂结束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总结,起到强化重难点的作用。

篇8

高校公选课中逃课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大体为学生方面的、教师方面的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其中教师和教学管理这种外在的因素若想发挥其影响作用,无论是积极地规制还是消极地阻碍,都必须获得学生内在的心理认同,学生总是“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因此解决学生内在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地减少他们的逃课行为。本研究以学生为讨论对象,以潘光旦先生的“位育”思想为理论基础,来探析学生公选课逃课行为的失当之处,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高校公选课中逃课问题突出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国内各高校纷纷开设种类多样的公选课。随着公选课的深入实施,学生在公选课中的逃课问题日益突出,在学生中普遍流传的诸如“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等一系列口号就真实的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笔者于2011年3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辽宁师范大学抽取200名学生作为样本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93份。调查显示,学生在公选课中的逃课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只有9%的学生从来不逃公选课,偶尔逃公选课的学生比例为36%,另外有55%的学生经常逃公选课。至于他们逃公选课的原因,84%的学生为主观方面的原因。

学生逃公选课现象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去关注这一凸显的问题,而逃公选课归因的主观性则迫使我们从学生内在心理去寻求解决之道。公选课中学生的逃课问题之所以突出,从学生因素考虑,主要是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位置,理性的厘清发展的方向,即“位育”的失当,这里所说的“位”既包括学生自身的内部环境也包括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又包括横亘空间的物质环境和纵贯时间的文化环境;所说的“育”既指使学生已知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也指使自身潜在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地挖掘。

二、“位育”失当与逃课频繁

“位育”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中庸》上记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位学者下脚注曰:“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潘光旦先生进一步提出:“安所遂生”不妨叫做“位育”,并对“位育”这一思想做了系统的阐述和引申。张诗亚教授通过对“位”和“育”这两个字的甲骨文进行分析,阐述了其蕴含的深层意义:“‘位’就是‘立’的地方,它是秩序,是定位,它强调的是当一个人立起来的时候,前后左右的关系自然浮现,‘育’是进步,是发展”。而“位育失当”一词则最早见于潘光旦先生的《位育论》一文:“生物,尤其是进入文化的人类,尤其是今日适当中西新旧之冲的中国青年,往往有不能安其位不能遂其生的,这种现象以前叫做‘顺应失当’,如今我们叫做‘位育失当’”。目前高校公选课中突出的逃课问题从学生的因素考虑,乃是“位育”失当的体现。

首先,学生没能够做到“安其所也”,知晓其位置。一方面,学生或是不明确自身的爱好、兴趣、和取向,或是不了解所选择的公选课程,从而造成选课的盲目性。调查显示,有66%的学生在选学公选课之前没有明确的目的,说的更确切点,是没有适宜的目的,因为这部分学生只是为了修学分才不得不选学公选课。这种盲目的、被动的选课缺少了内在动力的牵引,从而导致逃课问题严重。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明确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横亘空间的物质环境暂且不论,就纵贯时间的文化环境来讲,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任何单一的素质都不足以确保其稳定地立足于如此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若不在种类多样的公选课中寻求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频繁逃课,自然是失“位”之举。

其次,学生没能够做到“遂其生也”,在现有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使自身得到充分地发展。学生不仅要注重自身个性和能力地深入发展,以达到对每门课都能系统的掌握,还要注重自身个性和能力地全面发展,以使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和对已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其充分挖掘自己潜在的个性和能力,最后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高校设立种类多样的公选课程主要是以挖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旨归的,若学生没能利用公选课这一平台广泛汲取知识,使自身得到充分发展,而是频繁逃课,这自然是逆“生”之举。

三、问题解决:明其“位”而顺其“育”

学生在公选课中逃课这一外显行为更多地归因于其内在的问题心理,任何外在的规制举措若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都必须获得其规制对象的内在心理认同,恰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述“正是由于他愿意受我的约束,所以他受到的约束是最严格不过的”。因此学生若能明其“位”而顺其“育”,产生强大的内在约束力,公选课中的逃课问题就不会如此严重。

首先,学生在选择公选课时应避免“幼儿园原则”。所谓“幼儿园原则”,就是学生只选学那些内容简单或容易通过考核的课程,调查显示,有41%的学生以课程内容简单为选课依据,有36%的学生以容易通过考核为选课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不够。让学生根据自身及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选课和学习,以增强他们上公选课的内驱力,也就是达到明其“位”而顺其“育”,这样方能减少逃课的次数。

此外,学生应该在公选课上认真听讲,主动接受知识,不能简单地适应和被动地接受,还要以已知的个性和能力能动地与教师、课程进行交流和融合,以进一步明确自我,获得进步和发展,这样既明确了一名学生的“位”,又达到了自身发展的“育”。当学生融入到公选课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心灵的满足感后,会对公选课有着发自内心地热爱,那么公选课的逃课问题就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篇9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教师能否从学校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堂教学及管理着手,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将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我现就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谈谈自己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1 创建愉快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切积极因素,把紧张、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愉陕的学习活动,变教学为学生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倍感语文学习的快乐。新课程标准强调素质教育,因此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有在学生想学的状态下,他们的各方面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带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陕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

2 利用图示情境

所谓创设图示情境,是指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利用挂图或依据文意绘制图表进行教学的方法。一些阅读文章,头绪纷繁,学生不能条分缕析地理解,教学时利用图示带学生进入到阅读文本中去,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例:教师教授《淮阴侯列传》韩信是怎样指挥井陉之战的?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一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教师展示图示井陉之战形势图学生: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上述课例中,图画给了学生以非常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依据具体的图示,再结合具体的书本阅读,在头脑当中推演一场声势浩大的攻防战役。

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我们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提倡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要变课堂为学堂,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经常设计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动思想“机器”,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只有师生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4 多媒体教学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篇10

引言:

提高高中汉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所有高中汉语文教师所关心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问题。当前汉语文课堂教学“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练”成为普遍存在的倾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提高高中汉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许多的汉语文教育工作者已作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在这里再来谈这个问题,就总有避轻就重的感觉和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之所以让我一意孤行地要来作这个论文,是因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这些肤浅的认识,一是来自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总结,二是来自于与同行就这个问题的探讨,三是来自于对本县高中汉语文课堂教学在内容、形式及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因此,在本文中谈到的低效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改变现状的策略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把本文所谈到的低效现状及原因分析当作普遍性来论述,就会使本来光明的汉语文教学前景蒙上“黑暗”的阴影,并把我误当作《伊索寓言》里的苍蝇,狂妄而没有自知之明。要提高高中汉语文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课堂教学低效现状的原因分析

1.课堂教学任务的封闭、单极化原因分析

对教材作用的错误认识,有对“读写结合”的浅表理解,也有对进行素质培养的阅读教学能否应试的困惑。但是,如果撇开高考制度不论,就汉语文教学本身而言,根本原因仍是阅读教学观念的陈旧,阅读教学过程的封闭、单极无序。

2.尚未摸索出阅读教学的科学规律。心理学家把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叫做能力。阅读能力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其基本功是理解与速度,而核心是理解,理解的深刻性和敏捷性是阅读的优良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有深刻敏捷的理解,读者就必须具备分析、综合、联想、想象的思维能力。如此复杂的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它的形成是有客观规律的,它的内核也是有等差级别的。正因为我们有的老师,包括我在内,曾不明白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老师单方面的繁琐分析,而不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涵咏,学生一堂课下来往往只记住了一些零星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对于理解能力的形成却是毫无意义的。

3.尚未完全构建出自主创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强调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创造互动。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生动活泼的学习。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格式化现象原因分析

1.教学观念的陈旧是导致“满堂讲”的重要原因,持这种观点的教师认为“老师主导”就是“老师主讲”,教师不对课文进行分析,那要教师干什么,以为对课文分析得头头是道,能引经据典,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便是一堂成功的课。知识贫乏者把课上得索然寡味,知识丰富者把课上得像听故事。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有得到训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

2.出现“满堂练”的直接动因是针对考试,“怎么考,就怎么练”把每堂课都上成高考训练课是不少教师教学的“法宝”,而且也能出一定的成绩。但是由此造成了学生对学习汉语文的厌恶,同时,也扼杀了汉语文的人文性,丧失了汉语文“文以载道”的功能。

二、提高高中汉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1.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目的应该是:(1)建立独立的阅读学科理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习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评价、怀疑探究作品的能力,为他们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性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基础。

1.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汉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1.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1.3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三、依循层级实施训练,进行分步教学

篇11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语文教学除了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时,还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并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基于这一背景,研究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如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而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直接决定这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合理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导致教学工作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所以,当下想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积极贯彻落实该目标。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提高教学目标的准确性。过去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认为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目前素质教育被不断重视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提高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从实际和细节上出发。如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很多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读懂全文并理解作业表达的思想”,在这种教学目标下,教师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抓不住重点,对于一些重点知识没有进行深入讲解。而想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就需要从细节上出发,如对于某些重点词汇要求学生理解等。还有一些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而建立怎样的道德思想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明确。(3)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所以在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通过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来制定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个体化目标,做到有效分层,促使不同学生都能进步。

二、转变教学观念

过去,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落后,体现在以下两点:(1)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往往光顾着自己去说,而忽视了学生是否听懂,这种教学观念下,不仅教学效率和质量极低,同时长期下来,必然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往往更在乎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基于以上两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关键。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需要让教师认识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这一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其次,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其他方面素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只有这样转变了观念,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还必须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中,很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无味,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采用导入式教学方法。所谓导入式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和学习有关的东西,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语文教学可采用的导入形式如下:一是可以采用故事导入,如在进行某些文言文教学时,就可以导入和作者或该文章背景有关的故事,而大多数学生都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可依采用悬念导入,这种导入形式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激起学生对于悬念的好奇,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专注力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2)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作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在利用情境教学法时,需要注意情境的构建需要贴切教学内容。在构建情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学生的喜好,从而使构建的情境迎合学生的喜好。引导学生进入到该情境中,并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提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情境的创设可采用一些工具,如播放和课本有关的音乐,通过优美的音乐来吸引学术,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些和课文有关的图片,通过图片把学生代入到课堂教学中。

四、加强对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只需要借助课本、黑板以及粉笔就可以完成。而这种单一的教学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口头讲述、黑板上写写画画,已经无法具象的表达课文内容。而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展开教学,可播放和课文有关的影片、图像,使模糊的课文内容更加形象化。如进行《再别康桥》这一课程教学时,就可以在网上搜寻有关“康桥”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康桥的美。另外,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教师还会请同学来朗诵这一首诗。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背景音乐,从而使朗读更加优美,提高该朗读活动的效果,并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而网络,也是现代化教学工具之一,网络所带来的是非常广泛的教学资源。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和教学有关的各类资源,如一些PPT课件等。

五、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做好不断的总结和反思。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进行仔细的思考,就会一直存在于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语文教师开展总结和反思极为重要。通过总结来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反思来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总结和反思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教学成效,如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时,就需要及时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总结好的地方,吸取教训,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做好记录工作,同校的语文教师可进行教学经验上的共享,吸收他人好的东西,并不断实践到自身教学中。(2)教师在面临教学问题时,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心态。如某一阶段教学质量、效率不高,就需要对该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来认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改善这些问题。六、总结现阶段,想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还需要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好总结和反思,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学习、创新和实现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靖.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J].考试周刊,2013,(93):37-38.

[2]李勇.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J].文科爱好者,2011,(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