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音乐学科素养

小学音乐学科素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8 09:29: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音乐学科素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音乐学科素养

篇1

随着国家提出人才全能发展战略思想导向,教育部门在发展目标的设定上呈现出显著的创新性。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一体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今后社会大环境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储备基础要求。而核心素养则是支撑这一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柱,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思想基准,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科中,所囊括的思想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若干个方面,即文化底蕴、联想思维、审美思维、实践能力、情感体验、综合素养。可以说,涉及到的能力培养范围比较广泛,从学生的思维到能力,再到素质的建设,是支撑音乐学科素质改革的核心思想。在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该思想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音乐课程体系,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育人价值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改善现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动力以及深入探索的强烈热忱,对于保障学生的高效率学习,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在音乐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打造与众不同的音乐课堂。

二、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一)优化课程导入,丰富文化底蕴

音乐虽然是一门艺术学科,但是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素,也是支撑其艺术思维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目标进行教学革新重点考虑,对课程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譬如词曲作者的简介,亦或者是音乐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诠释的文化内涵等,通过资源之间的系统衔接与整合,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便能够对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明晰,从而支撑其按照特定的方向,以及有效的思路引导,去学习课程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古诗新唱《梅花》”时,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文化素材,例如分别介绍作者王安石,以及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诗词内涵加深理解,增强情感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古诗新唱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能。

(二)构建音乐情境,培养联想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经过联想处理之后,对音乐课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与本质特征加深理解,方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基础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合理规范课堂情境,为学生自主想象和深层次的联想提供一定的环境辅助支撑,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程内涵,提高课堂学习效能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花木兰》欣赏课程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花木兰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的动画片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进行审美和赏析,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度而提供助力。

(三)组织合作鉴赏,培养审美思维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支撑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而鉴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对此,教师要加强思想重视,站在学生主观层面满足音乐课程领域的具体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以往灌输性的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更新,让学生以自主的、合作的方式对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进行合理化的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整个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团队配合品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今后社会发展领域的环境适应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江之歌》欣赏教学时,则可以合理组织分组鉴赏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组内分别对歌曲的节奏、艺术内涵,以及在演唱中所诠释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鉴赏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组织演唱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即时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演唱训练活动,为学生提 在多元化的艺术环境熏陶下,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良好供丰富的实践空间。在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演唱方法、技巧的传授,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音乐游戏,组织击鼓传花,或者接歌词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正确掌握音乐演唱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五)拓展课外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领域,教师需要积极顺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改革趋势,拓展教学范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全面地考虑和关注学生在音乐课程领域所表现的具体兴趣。之后以此为重要的行动参考,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较强的兴趣和动力支撑下,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活动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艺术资源或者平台,组织丰富的音乐表演活动,例如在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出,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组织学生为敬老院老人进行文艺表演,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孝敬老人方面的品德认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六)融合其他元素,提高综合素养

在音乐教学工作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音乐歌唱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的艺术元素,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艺术技能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热情和动力更加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歌唱与表演、舞蹈、乐器相融合,让学生经过综合性的训练和演出,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整体修养。让学生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发掘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也可以专门成立兴趣社团,以此为载体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在支撑小学音乐教学系统革新方面,所呈现的作用十分显著,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支撑,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在音乐课上,教师要优化课程导入环节,构建情境,组织合作鉴赏、演唱训练、课外活动,融入其他元素、让学生无论从思想、能力还是在音乐领域的整体素质方面,都获得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2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音乐新课程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传统的教学能力如唱歌、弹琴、舞蹈、视谱、创作、指挥等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音乐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传统要求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要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音乐教师还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较强的心理素质

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任务、手段等十分复杂,新时期赋予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任,这就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高尚的情感,丰富的创造力,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力,健全的人格,等等。

二、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音乐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小学音乐教师,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必备的音乐素养,还应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如绘画、书法、舞蹈、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多思考,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1.驾驭教学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启发性。

3.较强的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被动地等待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生硬地照搬照学,而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认真分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同时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把它创新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名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它包含组织教学能力、课外活动组织能力、教研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学术研究能力。

四、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长期以来,音乐教师所形成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采取“划一主义”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人才观的存在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难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要打破这种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一方面,在音乐课上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音乐课堂上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把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作为衡量、培养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大胆创新。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完善。

篇3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55-001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尤其是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如何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已成为关系到提高整个音乐教学系统教学质量,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之一。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青年音乐教师,面对如此现状、如此成绩,使我倍感肩上的重任。但城乡之间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将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小学音乐课程进行整合,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程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的课程。专业知识作为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手段,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培养研究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挥专业知识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小学音乐课程任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与音乐课程整合中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素养呢?这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政治素养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审美素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德是称职教师应具备的个人品质,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因此,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起到教育表率作用,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健康成长。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情操、审美观的深厚土壤。

新课程标准已将音乐定位于人文性课程,重点对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并将德育、情感、态度、教育价值观放在首位。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优美的音乐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产生的,通过音乐自身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一首好歌,一支好曲子往往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振奋,意志上的激励,道德上的升华,并时刻陶冶学生们的志趣与情操。如:音乐作品《国歌》《黄河大合唱》《组歌》等具有鲜明时代与艺术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斗志、民族感、正义感、爱国激情与高尚情操。只有小学音乐教师具备了正确艺术审美观与高尚的道德情趣,才能引导学生真切地感悟艺术美、心灵美与生活美,引导学生热爱健康的、积极的、高雅的音乐艺术,才能在授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和净化学生的精神与心灵,培养他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业务素质

1.知识素质。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探究者、构建者和缔造者,这样的角色促使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精而深的专业知识。在歌曲教学中唱谱与唱词的先后变化,歌曲内容与旋律决定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焕然一新,在体裁广泛,内容丰富的欣赏曲、流行音乐中正确把握分寸,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能力素质。首先,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运用、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技能。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设计年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音乐教学是情感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新课程呼唤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新理念是平等、民主、合作。师生互动,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鲜活的主体,发展中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欣赏。

其次,音乐教师具有发展性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把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等课程评价多元化,成为课程评价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中音乐教育评价是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和促进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

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使命感,更应当具有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四、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提升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的综合性。一首歌曲与乐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提高综合艺术素质,提高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已迫在眉睫。

培养适应新课程标准需要的师资更是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师,反思教学中是否让课堂充满了音乐,是否为学生打开了音乐之门,是否引领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音乐。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与乐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现和表现。

综上所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师是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实施者――音乐教师具有独特的教育影响力。音乐教师要以现代化的素质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也是一个新时代对新型音乐教育的呼唤,走进新世纪,走进新课程,对小学音乐教师有全面全新的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篇4

二、归纳音乐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归纳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基本了解的音乐教学内容。将这些内容或纵或横。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和声等课程不列入学生的学习范畴。以赏为主,适当加入基础的乐理知识、视唱、节奏与唱歌。赏的内容可以分为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经典歌曲、中国戏曲名段、当代网络、时尚流行歌曲、流行个性演唱会等。并摘选欣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音乐形式。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把听、视、动、唱、念等感知通道同时开放。充分利用音乐的多样变化性,创新教学形式。如创设有心得的音乐教学环境:情景剧、音乐诗话、课本剧、课本剧配音表演等,用角色的表演与人物性格表现的情感体验,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自然地在音乐教学中体验感受,充分利用MP4、电脑等数码设备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有充分的视听感受,使学生音乐体验的程度不断深入,我尝试采用的方法如下:

1 多媒体辅助。多媒体最大的优点是“视听”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教师可精简从网上下载的画面、音乐加上自己准备课件及音乐进行整合编辑,让学生充分享受“视听”的想象,使欣赏事半功倍。如创作于1964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表现的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在40多年后的今天,每每重映《东方红》,均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里面的30首歌曲已经成为经典歌曲,传唱至今……

2 创新课堂结构。以欣赏格局为中心,适当穿插学生的表演、演奏、演唱,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让学生从被动欣赏到主动参与,运用各种手段来表达所欣赏的乐曲。

3 针对个别欣赏曲目。把同一音乐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从多方位、多层面来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丰富内涵,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略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小提琴协奏曲《粱祝》、民间舞形式的舞蹈《梁祝》、芭蕾舞表演《梁祝》片段、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33-01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完全置身于音乐的氛围中。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教师以教唱歌曲为主,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欣赏教学进行得极少,课堂外的教学活动较少……课堂教学还是老一套:组织教学发声练习导入新课节奏练习模仿唱歌练结等。针对这种残缺的教学现状并结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综合性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音乐学科走向综合化的必要途径。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综合,教学方法的综合,以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这几方面来组织并实施学科综合性学习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知识之间有着丰富的联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整合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

把音乐教学内部的各方面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教学。音乐的学习领域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与相关文化,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教学,这是音乐内部内容的互相融合,它可以是音乐知识的学习与音乐活动的结合,也可以是音乐不同方式的结合。我们引导学生欣赏弦乐《二泉映月》,可以让学生唱一唱旋律,也可以用笛子,二胡等乐器来演奏一下它的旋律片断,还可以引导学生“鱼咬尾”的方式,尝试着创作简单的旋律。很明显,通过歌唱,演奏,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乐曲的鉴赏能力。

把音乐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如:对情绪,情感的表现都是各类艺术共同的特点。那么,我们必须抓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利用共性来促进相互沟通,相互结合。

把音乐与音乐有关的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是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教学中可与诗歌,戏剧段落沟通,体育可运用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进行韵律操训练。社会课可了解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以及相关的风土人情。那么,把音乐与语文、数学、体育、社会、英语等结合起来并不困难。

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外活动是加深与扩展课堂教学有关内容,扩大视野,传播最新信息,以发展学生对有关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完善和补充。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如果把音乐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那学习可能成为一件令人轻松,愉快,自觉自愿的事情。让学生走出教室,换一个新的环境,变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正由于这种状态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发散状态,有利于进行创造。

把学校音乐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图书等让学生了解音乐家的故事及其优秀作品,听儿童名曲。教师录制艺术节目供学生观赏。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广告,电影等与现代音乐的关系。让学生从生日,节日,比赛,运动,婚嫁,丧葬等生活内容中体会音乐的要素。鼓励学生参加社区艺术活动。推荐学生看中央三台的《音画时尚》、《舞蹈世界》、《中国音乐电视》p《国际艺苑》等,中央少儿台的《音乐q故事》、《音乐快递》等节目。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而组织的学习活动,针对大部分小学生的音乐素质较低,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这种方式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进行这种教学活动是教师在实际过程中,根据当时的需要而组织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实现师生的交往与互动,教师用综合化的教学手段重新安排和处理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整合多元化的智力。

教学方式的更新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认为: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新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在音乐学科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全新的作用。

实践证明,加强音乐学科教学的综合性,改革过去学科教学间的彼此隔离,与社会生活相互隔离的现象。把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有着丰富联系的过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再加上综合型的教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提高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

篇6

当今社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使职业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间的交流日渐频繁。随着网络传媒等数字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欣赏音乐便捷途径的同时也给学生们带来了诸如造星活动、歌星商业化等等不良影响。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并未真正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人生观与价值观还在初成期,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落后也暴露了中国高等教育文化观念存在的固有缺陷。

综合考虑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及其就业前景,结合上述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中单一化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未来职场对于实践型、素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针对目前职业院校中音乐第二课堂的现状,研究有效的教学途径,对于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而达到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欣赏观念,进而对学生的整体发展灌输正能量,最终达到塑造就业能力强,心理素质过硬,品德高尚、高素质学生的终极目标。

二、教学及组织

1.课程与教学方面

(1) 第二课堂的开设:开设诸如“流行歌曲演唱”“合唱指挥”、“打击乐演奏”、“形体与舞蹈”课之类的音乐艺术课程。另外也应重音乐作品人文内涵(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认同、心态、情感、意图等),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纯净大学生审美品位,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实践能力;

(2) 民族音乐教育的融入: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会唱家乡的歌。学校引进本土优秀民间音乐文化传承艺人莅临高校进行现场教学、互动,进行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展演、纪录片播放等,学生多接触,增情感,确立学生民族归属感;学生走出去,实践能力的锻炼,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基地进行参观、调研亲身体验等。

2.课外建设

(1)加强音乐社团活动

学生自主创建的音乐社团,音乐社团不定期邀请音乐专业的教师、学生进行音乐专题讲座、名曲欣赏会,校园歌手比赛等。

(2)创建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学院(团委)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根据大学生特长和爱好,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声乐、合唱、器乐、舞蹈等个人、团体性质的训练与比赛,激发学习兴趣;定期举办综合性或单项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音乐问题,开展音乐评价;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加强学校主导的校园音乐文化平台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媒体是塑造校园精神的重要舞台。应通过校园的广播台、报刊、宣传栏,有目的、有步骤、有选择地传播;此外学校还可以举行打击乐器的表演赛并加强与专业音乐学院的交流,让大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角度得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社会潮流中的各种音乐文化现象

篇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89-01

小学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共同担负着培养学生的智育、美育与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其中,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有许多结合点和交叉点,二者之间进行综合,能达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综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音乐与语文学科,虽然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都要依托语言文字体系(音乐尚需记谱体系,这是其学科特点),都要依靠学生的理解、思维、分析及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都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这就为两门学科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充分运用,音乐与语文教材的编写注重两者之间的综合(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直接将歌词作为课文),也为学科之间的综合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在当今形势下,强化学科之间的综合性、不人为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培养复合性、综合性的通才、全才也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需求。因此,进行学科的综合极其必要。

二、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综合的途径与方法

音乐与语文学科综合主要有管理体制、发展能力、人文素养三个方面的综合。

1.以管理体制为突破,实现学科综合

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是将所有教师按照所担任教学任务的不同,分别归列为不同的学科组,甚至在安排办公室时,也是根据学科组来考虑。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同学科的教师“各自为阵”,极大地限制了学科之间的综合。因此,要实现音乐与语文课程的综合,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上就应当有所突破。如以班级为单位安排办公室,以多学科组参与来组织教研活动,以学科渗透来组织教学内容等,真正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人员上、理念上、内容上、组织形式上各方面的深度综合。

2.以发展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科综合

音乐课程与语文课程从总体上看,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在音乐与语文学科教学中强化能力发展导向的综合是可行的。具体的做法有:一是进行配乐演唱,赋予诗词以韵律和感情。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许多古诗词,它们都可以进行配乐诵唱。例如,我们可以先用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演绎苏轼《水调歌头》词)作为范例,培养学生对演唱古诗词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如用“古诗新唱”法对古诗进行配乐。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定旋律和情感,自己演绎配乐演唱。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歌词创作,外化内心情绪与感受。引导小学生将生活中的感受通过歌词表达出来,并通过演唱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写作能力,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于歌词韵律、节奏、句式等方面的把握能力。如以先改编歌词,再自主创作的模式进行。在这一方面,江苏省南通市组织的“童声里的中国”系列活动给了我们参考:即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向全市少年儿童开展童诗、童谣征集评选活动,并以儿歌集、诗歌集和歌曲集的形式在社会上公开出版发行。三是引导自编歌剧,鼓励学生尝试与挑战。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他们基本掌握配乐演唱和歌词创作的基础上,可以再进一步让他们以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篇目为原材料进行大胆改编,创作出适合于课堂演出的“课本歌剧”。如语文教材中的《三袋麦子》《公仪休拒收礼物》等故事,都是改编为课本歌剧的好材料,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和表演。

3.以人文素养为导向,实现学科综合

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同属人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相同的指向性与同一性,因此可以互为补充。柏拉图说:“节奏与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音乐教育对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的审美迁移作用。同理,对语文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也可很好地迁移运用到对音乐(包括歌曲)情感基调的把握与演绎上来。音乐学科中的欣赏课完全可以与语文学科的读文课综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8

1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不完全的阶段,其思想价值观念尚需教师以自己为模范,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而音乐是可以传达情感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健康快乐的教育环境。而在这一教育环境下实施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1.1可树立学生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

音乐课堂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贯彻德育的重要阵地。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根据音乐的学科特点来展开教学,在开展美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渗透德育,利用音乐来传递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受到感染,改变自己的心情,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和快乐的状态中,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1]。比如《小红花》这一课就渗透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只要自己愿意去努力,并且真正去努力,那么一定可得到小红花。又比如《看龙船》一课可以让学生将诗人屈原的故事与祖国美好的今天相联系,比如“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这一歌词幽默又欢快地表达了一股骄傲之情,让学生在为祖国的美好生活而欢乐、自豪的同时,也学会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

1.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塑造阶段,对其开展融合了美育和德育的音乐教育,无疑可以发挥两者融合的教育功能,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又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正确地看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学会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懂得为了美好的生活而不懈追求、努力奋斗。比如《我们多么幸福》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懂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其学会为追求美好的生活继续努力,并感恩于为自己缔造幸福生活的人们。又比如《颂祖国》一课能够让学生在歌颂祖国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起为集体和祖国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1.3可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德育渗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2]。音乐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德育思想,启示着学生要懂得日省吾身,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并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树立起共同拼搏的意识。又比如《好孩子要诚实》一课可以渗透诚实教育,可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

2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有效路径

小学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比较重要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既达到音乐教育目标,又完成音乐学科中的德育任务。因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期可以切实渗透德育,并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2.1在音乐教学中开展主题式的德育教育

主题式教育法主要是一种围绕着某一主题来展开教育的有效方法,将其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来接受德育熏陶,并在同一个主题一下增强自己对德育内涵的感悟[3]。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积极地在课堂上开展主题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友谊”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友谊德育色彩的音乐作品,如《手拉手》《友谊花开万里香》《友谊的回声》等等。通过同一主题的音乐作品鉴赏活动,学生可从中获得对友谊的感悟。这些关于友谊的歌曲通过不同的音乐内容展现了同一个主题,教师可鼓励小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歌曲,对其进行鉴赏与分析,然后在课堂上采用个人的方式来呈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例如,有的小学生选择了《手拉手》,可做一个手拉着手的圆圈游戏,表达自己在游戏过程中增强友谊的情感。有的学生选择《友谊花开万里香》这首歌曲,可以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不同肤色的同学,借助掌声和鲜花来表达自己的友谊之情。有的学生选择《友谊的回声》,则可通过模仿表演来形象地传达友谊的回声,如将手放在嘴边做喇叭状呐喊一声,然后侧耳倾听回声。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友谊”这个主题的德育内涵,有利于提高音乐学科的德育教育效果。

2.2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多媒体是可以刺激学生感官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在音乐学科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融入到情境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有利于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也使其感悟到歌曲中渗透的积极情感,可很好地熏陶学生的情操[4]。尤其是在音乐学科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来创设形象又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画面刺激之下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提高德育效果。比如在《苗岭的早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生动的春*晨景,将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美丽恬静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并且让学生聆听画面中山林里布谷鸟的欢叫,还有领会百鸟在呼应的动人画面。这一首口笛独奏曲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同音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具有苗族特点的晨景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悠久流传的自豪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3在小学音乐的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器乐教学已经渐渐走进了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既丰富了音乐课堂内容,也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教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发挥器乐教学的独特教学优势,将德育内涵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其中的德育精神,进而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比如在《小雨沙沙》一课的器乐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共同合作,制作这节课所需的器乐,如串铃、碰铃和双响筒等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自制的器乐来模拟“小雨的音响”,共同参与到即兴演奏活动中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有一些小学生的嗓音不好,唱歌时五音不全,这部分学生一般不愿意开口唱,害怕被嘲笑,也不自信自己可以唱好。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教师可让小学生借助器乐来吹谱子,暂时代替开口唱歌,让小学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转化过程。小学生在慢慢掌握旋律的过程中,自身的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策略,善于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也及时发现小学生的实际问题,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学习障碍,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最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既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又能够达到德育的目的。

2.4在小学音乐的综合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9

笔者通过与校长、音乐教师的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农村音乐学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着“难、迟、慢”的现象,究其原因,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 学校重视程度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十二个年头,学校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教师在职培训、校本培训以及上级部门的非学历培训丰富多样。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培训更多的是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通识培训”,专业培训方面较多指向语、数、英等学科,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业培训相对较少。在问卷调查中,有80.9%的农村音乐教师认为和语、数、英学科相比音乐教师地位存在着差异。多数教师认为,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矛盾在于:学校领导重视少、教师结构不合理和学校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而在访谈中,多数校长认为,音乐学科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由于教师编制偏紧,音乐教师人数偏少,只好请其他学科老师兼课。实行绩效工资后,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也只能与语、数、英学科有所差距。甚至有个别校长反馈,学校在近二十年间,先后进了六七位音乐教师,但每次都经过两三年培养后就“另择高枝”,考到市区的学校去了。音乐教师的频频流失让校长感慨万分。所以,农村学校在思想认识上是重视音乐学科青年教师培养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做方法和合理机制。

2 教师自身认识

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音乐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在学校中是比较弱势的,但在教师对自身发展现状满意度调查中反映,57.1%的教师对自己当前工作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这似乎形成了矛盾。究其原因,一来说明“重分数轻素质”的教育观念在农村有一定的市场,从而影响到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问题,因此他们对存在的学科差异比较理解和接受。二来,正因为这样,音乐教师相比考试学科教师来说,成绩相对隐性,这也有可能造成音乐教师相对工作压力较小,较安于现状。

3 学科组的建制

目前,学校对于学科组的建制大多是分学科的,同一学科的教师在组内通过交流学习、同伴互助等方式共同成长。但是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而言,一两位教师难以成立一个教研组,学校的做法往往是将音乐、美术、体育、劳技、信息技术等学科合并成一个教研组,教研组也同样制订计划,开展活动。但由于缺乏同学科教师引领,青年教师普遍感觉较茫然,不知道自己这样上课是否得法?同时,学科与学科之间差别大,对于共性的问题还可商榷,但对于专业性方面的问题,则缺乏共同的研讨话题,如体育教师听了音乐课,不知道该如何从音乐课角度来评价课堂,听课似乎成了一种形式,开课教师得不到有效的建议和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见,学科组的建制也存在着—定的制约性。

二、农村音乐学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行之切”

问卷中,有这样一个多选题引起了笔者注意:您认为最有利于专业成长的方式是什么?通过调查,教师们认为最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方式,按百分比排序,从高到低分别是:外出观摩、专家引领、课堂实践、业务进修、集中培训、理论学习、自我反思、校本培训、同伴互助、课题研究。

最后三项是校本培训、同伴互助和课题研究。在一般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因素,在农村音乐学科青年教师身上却受到冷落,这正体现了笔者说到的三个层面的原因——学校重视程度较少、教师自身认识不足和学科内人数少。尽管农村音乐学科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有着一定的制约,但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教师专业知识的补充,是关注度很高的两个话题。可见,广大农村音乐学科青年教师是迫切希望自身能够得到专业成长的。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如何“行动”和“引领”则是关键。

1 营造良好氛围,让“随意成长”转化至“引领成长”

2011版课标提出: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中小学应明确音乐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为音乐教师专业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在问卷反馈中,66.6%的音乐教师觉得学校在其专业发展上所起的作用“一般”或“不太大”,85.7%的音乐教师觉得学校提供的教研学习机会不多。可见,学校的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应成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应加强教师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组织培训和外出学习活动,帮助教师进一步明晰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实施途径,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从而营造良好氛围,改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教学管理,通过课例分析、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实现专业引领。学校要在高度重视考试学科教师培养的同时,同样重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学习,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给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自己学科的重视,也让青年教师们摆脱“随意成长”的随机性,从而走到“引领成长”的道路上来。

2 激活专业情感,让“要我成长”提升为“我要成长”

在对“农村音乐学科青年教师教育反思态度”的调查中,主动进行教育反思和撰写教育日记的只占19%,主动阅读教育类书籍的只占42.8%。可见,农村音乐学科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不强,我们所要做的是激活他们的专业情感。

如果说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那么教师的一个教学行为能透视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些青年教师还沉睡在“本我”中、没有唤醒“自我”、更不能实现“超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深刻理解。如果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变得积极而主动。对于农村音乐学科青年教师来说,更需要确立正确的教学观、育人观,领会“素质教育”的真正要义。要认识到学科没有主副之分,每一学科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同时,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丰富的过程。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向书本学习,向问题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在研究中学习,让教学变成研究,倡导教育过程“工作学习化、学习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成果化、成果论文化”,从而激活自身的专业情感,将被动的“要我成长”提升到主动的“我要成长”的道路上来。

3 建设成长联盟,让“个体成长”深入到“共同成长”

调查显示,多数农村音乐学科青年教师认为,阻碍其专业成长的因素是“小学科教师少,形成教研氛围难”。的确,农村学校音乐学科教师少,缺少团队合作和专业引领,他们的成长需要挖掘多种资源,建设成长联盟,使“个体成长”深入到“共同成长”。

成长联盟是指由青年教师及专家、名师、管理者共同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教学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青年教师在这一共同学习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终实现学生学习需要的目标。帕克·帕默尔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文中写道:“世界上没有优质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

跨学科成长联盟——相对而言,语数英等考试学科的群体研究氛围、相应措施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学校可以成立跨学科成长联盟,让校内音乐学科青年教师参与大学科的听课评课活动,上课教师事先把本课所研究的重点问题提供给音乐学科青年教师,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并观察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是怎样实施和生成的。因为学科教育之间也有相通之处,不少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都带有普遍性,与其他学科教师展开交流和探讨,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

同学科成长联盟——以教学片为单位,由几个村镇小学同学科教师组成成长联盟,这些教师有着相似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经历,活动开展起来更易于提高效果。以笔者所在的常熟市为例,由教育局牵头建立了教学协作区,全市范围内以四所市区学校为龙头学校,划分片区,定期进行交流研讨活动,由市级骨干教师到协作区农村学校去上示范课、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到市区学校交流学习,通过同学科成长联盟带动农村学校共同教研,共同提高。

篇10

随着“数字化校园”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为音乐学习创造了新的境界,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和已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以往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单调、教学评价不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的弊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情境,针对问题,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浏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搜集相关的音响、文字、图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获得全面、立体的审美体验,了解相关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日臻成熟。

二是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所谓探究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实验、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小组同伴合作交流信息,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课题实验研究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合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自学了解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作者生平等,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的运动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同时,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3、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运用 软件制作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的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探索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我们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促使音乐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摸式,建立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上自学、小组协作探究、会话讨论等一系列学生参与活动,建构起学生自己的音乐欣赏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五年级三班为对比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上网。

五、课题实验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2月至7月)

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包括:一名教导处副主任、专业音乐教师三人、专业计算机教师二人,课题组成员要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整理,要学习相关的资料、文章、制定可行性研究方案;学习并制作出冀版小学音乐第九册十册各单元音乐欣赏的专题网站,网站内容包括乐曲不同版本的音响资料、与乐曲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作曲家的图片、背景文字资料等。

2、实验研究初级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

这一阶段为初级探索阶段,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验,对这种欣赏教学的模式进行设计,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方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修改。

3、 实验的深入阶段(2006.2——2006.8)

定期开展实验研究的研讨活动,如观摩课、研讨课,定期进行形成性的检测和阶段性的小结,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整理典型的课例,教案、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篇11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特点合理安排课程教授。让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对音乐产生新的认知与理解。

一、采用器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本,争取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出自己潜藏的学习能力和吸收水平,培养起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热情。小学课堂中可以适当的加入乐器教学,这是现代化音乐教学的进步举措。器乐教学可以让音乐课程更加具有艺术气息和文艺气息,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将音乐作品带来更多的情感诠释。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加入器乐进行教学可以勾起学生对乐器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兴趣爱好。当学生在利用器乐进行音乐作品的展示时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自信并且被这种优雅的音乐氛围而感染,给情感上带来巨大的冲击体验。在通过器乐对音乐作品的演奏中学生将充满无限的正能量,对学生的大脑思维也是一种活跃作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能得到发展这也是器乐教学走进音乐课堂教学的有利之处。

器乐是展示音乐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器乐演奏中音乐的内在美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对于音乐课程教学而言也是一种质的改变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发生巨大的转变。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由于声带发育的限制无法很好地展示音乐作品,所以只能通过器乐演奏来发挥出音乐细胞,在器乐演奏中让学生找到自信也找到学习音乐的天赋。

二、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将教学理念进一步创新改良,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基础。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给学生灌输素质教育的新型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得到提高。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具备学习音乐的潜能。教师在教授歌曲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的会唱歌曲,课堂的目的就是让每位学生掌握所学歌曲,与此同时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音乐学科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是核心观念。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实践环节,让每位学生都能踊跃参加音乐活动创新大脑思维,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增强。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音乐学科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更为贴近,如此一来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生对音乐学科充满热情的同时培养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音乐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加入技术性的指导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其中的魅力所在。

三、运用图画、表演及多媒体创设情境

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中可以挑选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例如最为经典的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这是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作品全程使用二胡独奏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氛围可以在作品欣赏之前给学生呈现当时的背景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在理解上才能更加简单。这种以图片为导入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音乐课本中大多数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表演以表演的途径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音乐作品有初步了解。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引导方法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带来更为生动的视觉效果,不仅表演的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台下学生也会被吸引,在这种情境氛围下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增加。教师在音乐作品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音乐专业知识,对于音乐作品中反映的精神文化等内涵也应当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得到同步提高。

四、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

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给音乐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多媒体逐渐被广大音乐教师认可并运用到课堂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声音等等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立体的深入全面的感受音乐知识。并且在多媒体媒介下教师还可以对音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学习。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的人格培养素质教育有促进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从小抓起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接触到音乐文化。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活跃。不仅是音乐课堂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

小学音乐课本中涉及到种类繁多的乐器,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有限的教材资源内学生根本无法对每种乐器都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可以对音乐器乐更加了解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媒介,在课堂中展示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与学习。在多媒体展示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器乐,同时可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得到视觉上的冲击并增长阅历。

五、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努力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改革进行落实与强化。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丰富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以及器乐来丰富音乐课堂。在提高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音乐教师更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音乐专业知识更能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