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29: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成本管理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也会出现各类问题,对企业经济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常见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工程预算和决算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企业工程预算和决算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传统的换算法则己经不能提供准确和真实的工程预算和决算,且其复杂重复的计算程序和工作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效率和进度。同时部分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缺乏相应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建设、施工、设计部门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和配合,这会引起工程项目不能进行全面统筹的规划建设,容易带来预算和结算项目的累加和重复运算。
1.2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健康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有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由于我国中小型私人企业居多,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财务管理体系,都是企业负责人一个人说的算,但这种制度,在私人企业初期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随着企业不断扩大,这类财务管理体系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对员工的奖罚,尺度标准就不一,资金流在投资过程中,也是企业负责人一个人决定,长久下去,企业财务肯定会出现资金流短缺问题,没有正确的财务团队的支持,投资可能会出现失败问题,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正确发展之路,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正确的财务报告,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1.3财务成本管理不全面。
企业成本费用包含营销费用、前期费用、土地成本、工程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费用,其经营业务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所以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应当尽量做到全面性。如今部分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诸多方面缺乏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如在财务费用的控制过程中,相关的项目费用没有及时确定相应的规范和制度,企业资金花费盲目,流动资金时而宽松时而紧缩,没用提高对节省成本的重视,或在工程成本的控制方面严重忽视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仅仅在工程施工阶段加强成本管理,不同阶段间的成本管理不能够相互衔接,没有相应的全过程、全要素成本管理措施和方案。
1.4缺乏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和意识。
现在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财务管理人员,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专业,缺乏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和意识。中国私人企业特色,财务都是企业所有者自己定夺,即是所有者也是财务管理者双重角色。这就促使了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单一,没有创新精神,管理意识不强,一切都是看老板决断,这种模式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灭顶之灾,企业要培养财务管理者,能科学的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把握好资金流的走向。
2.改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并完善预算和决算体系。
在企业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包含企业工程的预算与决算,要建立科学的预算与决算体系,完善其工作流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工程科学的预算,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预算过高,招标等问题不好办,预算过低,促使工程无法正常完成,决算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只有建立并完善预算和决算的科学体系,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标准。
2.2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加强并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是财务工作发展的要求,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高水平、高素质、高标准,能全方位的为财务工作服务。完善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内部之间分工要明确,各个工种人员要互相配合,协调的完成各项工作,科学的,创造性的工作,为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参谋作用。
2.3实现财务成本全方位管理。
企业要发展,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内部分工明确,要科学的,合理的分配工作,在方法、内容、对象上都实行全方位管理。在资金流分配问题上,要合理的分配资源,让资金能发挥正确作用,促使企业资金链能正常运转,为企业提高最大经济效益而努力,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二、加强成本控制,落实目标成本
企业进行成本费用预算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其完成情况能直接或间接反映企业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因此公司制定成本费用预算后还要保证其落实、实施,最终达到合理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通过对报告期成本费用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成本水平及变动情况找出差距,分析影响指标偏离的原因,查明是由于预算过紧还是执行中控制不严,或者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进而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能促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节约开支,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成本控制要做好事前、事中控制。如果只依靠每月生产核算完成的生产经营结果进行分析,再查找指标偏离原因,面对既定的事实,只能做到事后分析,下期防范的作用,这不符合现代成本预算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控制要做好事前、事中控制,每月为保证预算指标顺利完成或更优完成,达到增效目的。在成本目标下达后,各单位都把指标进行层层分解,采取执行措施。例如,建立周成本核算模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生产单位做到周周核算,分析超降原因,掌握、控制生产进度及预算执行情况,对各项制造成本费用的发生都进行了有效地监督、控制。为从生产全过程源头控制成本,作为炼钢基础的高炉炼铁分厂,把监控成本目标的实现和变化趋势作为重点,对成本超支、节约造成的影响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能及时应对突况;炼铁分厂根据生产需要建立并完善日成本核算模型,对高炉做出日成本完成情况的核算、分析;对生产外部操作环境,高炉生产炉况、每日产量,配比、消耗实际完成与计划各项指标进行详细对比,不但要算出成本差异金额,还要分析、追究其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倡“今日事,今日毕”,既使当日解决不了,也要做到把损失降到最低。炼钢分厂则把原料配料、成份、收得率、能源消耗等指标作为预算及控制的重点。加工单位的费用在多年的管理控制下已趋近合理,各单位控制的重点放在成材率上,合理组织生产操作,减少过程损失,这些措施既使各单位能及时反映、控制生产成本完成情况,又为完成全月经济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做好了准备工作。
作为成本计划的基础,成本预测为成本控制目标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成本预测必须遵循施工合同、投标报价情况等相关内容,并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科学、准确地预测,成本预测是建筑工程资金需求的真实体现。在成本计划科学性提升、成本降低及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成本预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此,相关部门、企业必须重视成本控制,做好成本预测工作。在成本预测中应对工程所需工、料、机费用进行科学预测,并对成本失控风险进行预防。
1.2成本计划
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及降低成本选用的主要措施、规划的书面方案就是施工成本计划,其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经济管理中,成本计划必须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到竣工结算进行成本控制,作为建筑工程成本降低的指导性文件,成本计划是成本目标设置的依据,换言之,作为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成本计划对建筑工程资金建设系统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3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遵循在一定时期进行成本管理目标的预先建立,在成本控制主体职权范围内,生产耗费前期与成本控制过程中,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为实现成本管理目标提供有利条件。
1.4成本核算
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及统计核算都是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会计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是计量、记录、分析及检查一定单位经济业务的一种管理活动,通过会计核算,对企业经济管理环节进行监督,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业务核算是依据业务工作要求各业务部门建立的核算制度,其主要内容包含:原始记录、计算登记表等。统计核算是通过会计核算资料、业务核算资料,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遵循统计原理,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整理,该方式可对建筑经济规律性进行充分展现。
1.5成本分析
比较法、比率法、因素分析法等都是建筑工程成本分析的方式,遵循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可以分析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成本降低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从帐薄、报表可对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反映,并能有效提升成本管理的透明度与可控性,是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必备条件。
1.6成本考核
建筑经济管理中成本考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责、权、利三者的贯穿落实,推动成本管理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成本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最后一个环节为成本考核,其可分为以下两点含义:第一,企业考核项目经理部;第二,项目经理部考核相关部门、施工队及班组。利用各项考核,对项目经理、责任部门进行监督,确保其更快、更好地完成自身责任成本,进而达到成本目标的实现。
2建筑经济管理中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的措施
2.1全员全过程参与动态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全体员工来完成,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成本涉及各个部门,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大成本控制意识,遵循定额、限额及计划等原则进行有效管理。从全方面多层次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杜绝,避免浪费,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网。成本控制贯穿于建筑经济管理的整个过程,如施工组织设计、材料使用等。为此,建筑单位全体人员必须加以成本控制意识,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
2.2人、料、机费用控制
1)做好建筑工程人工费控制。在工程建设中,人工费占据的比例为12%左右,伴随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动,人工费将出现相应程度的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树立成本意识,才能有效控制人工费。在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中,应根据施工相关规定,对用工数量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与市场人工单价相结合,对本月人工费进行计算,确保人工费控制指标的合理性。2)做好建筑施工材料费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材料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总成本的65%到75%之间,对工程成本与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此,相关部门在确定价格、数量后,可进行台账管理。材料订购、材料价格与材料用量是材料费控制的主要内容。在订购材料时,应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对资金占用情况进行减少。在进货批量、批次合理确定下,必须对材料储备情况进行降低。根据材料不同,选用相应的采购原则与制度,为材料订购提供便利。3)做好建筑工程机械费控制。一般情况下机械使用费用小于1/10。遵循工程量清单报价数量参考定额对各种机械使用台数进行计算与确定,就是机械费的控制指标。在机械费合理控制中,必须合理调整机械设备配置情况,实现机械的有效利用。在配置机械设备中,应对设备维修养护人员、设备配件费用进行有效降低。加大机械养护力度,提高机械利用率,为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保障。
所谓的目标成本管理,指的是企业在一定的使其之内,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工作,使得成本也达到相应的水平,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完成降低成本的任务。在当前的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其通过对各个部门之前进行协调与合作,进行科学的管理。所以,企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通过对相关参与人员制定目标,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自身进行控制,以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能够主动的完成施工目标。并且,对于工作中,工作成果好的,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更大的激发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相比于传统的事后成本核算,目标成本管理师转向事先成本管理,不断的核算成本,在事后对成本的轨迹进行分析,然后从中获取相关的规律。在市政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之所以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是受到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成本增加等因素,为提供企业的发展竞争力所决定的。所以,为了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就需将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引入到企业管理之中。在目标成本管理中,目标成本是否合理,对于目标成本的推行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所指定的水平太高,然而通过积极的努力却不能将其实现,就会使得职工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如果制定的水平较低,通过轻而易举的努力就完成了,就不能够很好地达到控制管理的目的。所以,为了制定好目标成本,就必须要对目标成本的定义进行明确,以及通过制定项目的目标成本的原则,即:生产目标的保证;先进合理的目标;对于薄弱环节的重视。
(二)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想培养
“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就需要从“复合型”工程预算人员开始。所谓的“复合型”预算人才,即是对于施工的合同、图纸等,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工程项目预、结算进行编制。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知识的竞争,所以,人员的素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国有企业中,对于高素质的人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私营、民营企业则通过灵活的和高待遇的用人机制,对于高素质人才进行大量的吸引,这对国有企业来说其竞争力日益增加。而造成企业的人才的优势不足的原因则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比如对于人才用时重要、用过不要,在人才的发展上缺乏持续性。
(三)提高生产水平,增强创新意识
在进行生产成本的控制时,与生产水平的高低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只有生产技术保证高水平,才能够在生产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生产力水平。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专业技术研发中,成立一个高技术团队,使其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充分保证产品质量的与生产进度的重要前提之下,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所以,企业要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重视对于经验丰富人才的引入。除此之外,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以及新技术的研发和设计。最后,在其他的一些环节中,还需要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且不断地创新,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有效的提供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加深,我国众多行业企业正处在传统管理以及现代化管理的转型阶段,交替环境下,企业管理工作呈现出了较为滞后的状态,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及其严峻的考验。因此,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改革,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成为了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是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当前的市场形势决定了企业在保存自身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各方面的成本支出意味着企业以和同行企业相同的价格售出商品,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高的利润,这样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就会获得一定的优势,而多出来的利润企业可以加强人力资源投资,或者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断扩大成产规模。企业正是靠着积累着一点点的优势,在同行业中超越其他企业始终保持成产量高、技术领先的良性循环,让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进人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变导致企业以市场为核心向自身的发展目标迈进,尽可能降低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加上现如今我国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同行之间的竞争力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稳固发展,必须从自身改革做起,不断强大自身才会提升市场竞争力。从企业的收益方面讲,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有效方式便是不断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和损失,改变以往重视业绩而不重视控制的经营模式。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当前形势下谋求发展的不二选择,更是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企业价值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工作理念陈旧滞后
我国较多企业由于长期停留在初期发展周期中,因此没能具备强烈的现代化发展管理意识,使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始终不高,并在较大层面无法跟上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长期受到陈旧工作理念的左右影响令较多企业内部员工、管理阶层创新思想被不良扼杀,因此其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不断的陷入劣势,分辨不清今后的发展方向,久而久之将被市场所淘汰。尤其是目前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存在盲目生产的问题,没有及时了解市场的行情和产品的供求关系,即使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依旧扩大成产规模,单方面的追求高产量,进而造成市场快速饱和,产品的大量积压也会造成企业周转资金不足,让自身经营陷人危机,增加资金风险。
(二)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求
成本管理是当代企业全面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有效方式,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必要手段。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市场,而主体是企业自身,成本管理的动力则来源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需要。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施行成本管理是为了国家的各项法律要求,将侧重点放在了宏观需要上,忽略了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成本管理主体含糊不清
很多企业对成本管理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并没有理解国家提出的成本管理背后的实际意义,把成本管理当成是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和其他部门没有太多的联系,这些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成本管理的主体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成本核算、分析、决策以及控制,要想建立起成本管理体系,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例如要进行原材料的采购,首先,采购部门需要了解目前的市场行情,并针对企业物资所需做出采购报告,待审计部门对目前企业的资金储备和市场作进一步调查之后才可以根据实情进行招标投标,以及之后的采购工作。因此可以看出,实行成本管理并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只有各位员工都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才会提升自己工作的热情,确保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实行下去。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全面实施科学化、信息化财务管理
现代化发展下,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形成更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应与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全面接轨。财务管理工作始终是联通各类重要数据信息的综合区域,企业信息化现代化管理也应纳人到财务管理工作之中。唯有如此,方能由物力、人力层面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管控,并可将众多繁杂冗余的财务信息数据变得简单明了,缩减企业财务成本输出总量,并完成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明晰化管理,令企业真正迈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管理境地。
(二)积极引进培养新型管理人才,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现代化发展下企业应进一步加强精度管理,做好员工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全员的工作素质与实践能力。虽然扩充企业人才培训外表上会投入大量的培训经费,会在短期内使企业经营发展成本有所增加。然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有效提升企业成本管控力度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长期缩减企业投资成本的重要方式。例如,企业定期组织员工教育培训,可全面提升各阶层人员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进而可有效提升企业总体生产效率,促进管理效率的不断攀升,进而令企业成本投入渐渐缩小,最终达到有效管控成本的目标。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可全面适应现代化企业建设发展对于优秀人才的综合需要,并实现企业科研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因此,引进高端人才方能够促进企业的持久、健康、长效发展。
(三)创新成本管理手段和方法
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中必须要将旧有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尤其是会计核算的改革。由于目前信息技术发达,笔者建议企业可以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数据核算的准确率,还能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适当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间接地降低企业的成本。财务人员再不用为众多的数据发愁,相反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将精力放在事前的成本预测上和事中的成本控制方面,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建议企业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但是这项成本核算方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较高,企业应该加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保障成本信息的有效性
要实现成本管理离不开准确无误的成本信息,为了提升成本的有效性,应该重点加大对于基础数据的管理,尤其是原始记录、会计凭证以及统计资料等,这些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运作状况。成本核算不仅是对成本信息的反馈过程,也是企业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因此成本核算是否准确和企业的盈利情况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企业要保障成本信息的有效性,不断创新核算方法。
(五)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
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市场,很多信息都是从市场调查得来。因此为了保障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应该组织有关人员加强对市场的监控,随时掌握市场的动向,给成本核算部门提供准确地市场信息。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以便及时获得自身无法从市场中了解到的情况,这样才会在竞争中抓住机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李军 单位: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
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成本预测(包括:在工程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估算,是施工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2施工成本计划(包括: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该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成本计划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施工成本计划的三大指标:数量指标(数值),质量指标(比值)效益指标(差值)。
3.施工成本控制(①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②成本控制的目标: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动态资料:进度报告、工程变更、索赔资料)。
4.施工成本核算(①两个基本环节:ā。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b.计算出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②施工成本一般以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③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即三者的取值范围应是一致的。形象进度表达的工程量、统计施工产值的工程量和实际成本归集所依据的工程量增加应是相同的数值,④对竣工工程的成本核算,应区分为竣工工程现场成本和竣工工程完全成本,分别由项目经理部和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分析,其目的在于分别考核项目管理绩效和企业经营绩效。
5.施工成本分析
是在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其是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成本偏差分为局部成本偏差和累计成本偏差。
成本偏差的控制,分析是关键,纠偏是核心,要针对分析得出偏差发生的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加以纠正。
6.施工成本考核
施工成本考核的主要指标:施工成本降的额;施工成本降低率。
施工成本考核是衡量成本降低的实际成果,也是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成本考核也可分别考核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
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施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内容
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是施工成本管理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为了取得施工成本管理的理想成效,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管理,通常可以将这些措施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组织措施;
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
组织措施的另一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
技术措施:掌握在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结合施工方法,进行资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济减低材料消耗的费用;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运用新材料,使用新开发机械设备等。
经济措施;
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
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
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程预测,可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将引起未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合同措施;
一、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建筑企业缺少成本管理理念。一是企业部门岗位职责不明确。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成本计划,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施工现场监管的困难性,一线施工项目部门只能保证工作量的按时完成,未对项目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成本核算人员与财务、仓库、项目部门业务脱节,各自为政,成本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及时、准确地实现成本信息的共享,导致成本分析脱离实际,当出现亏损时,无法准确掌握成本增加的原因,不利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二是管理人员缺少成本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多数施工企业领导多为建筑经验丰富及具有建筑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出于对经济利益追求的目的,将主要精力放在增加企业利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等方面,对项目成本管理漠不关心,片面地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核算的一部分,未能充分认识成本管理对于降低企业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防范经济风险方面的作用。
(二)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人才缺乏。一是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多数为非本专业工作人员,缺少成本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二是新入职大学生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短时期很难适应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三是建筑施工行业在施工现场工作条件相对其他行业具有流动性强、复杂性高的特点,加之成本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强,缺少连续性,导致施工行业成本管理混乱,成本核算准确率较低,材料丢失现象频发。
(三)建筑企业材料管理水平低下。材料是建筑施工行业重要的资产,其价值占到总施工项目的50%以上,材料的盈亏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一是看护方面。由于施工现场人员繁杂,加之如水泥、沙石等散装储存材料不易看管,极易出现材料被随意领用、被盗。同时,施工企业材料入库、领用手续不全,使仓库记录混乱,账实不符。二是成本核算方面。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在计算施工成本时,均以包工不包料形式为主,对完成每项任务所需消耗材料无准确定额,导致施工小组只以产量为主,材料被极大地浪费。三是施工企业材料被浪费、窃取时,无相关负责人承担责任,同时,施工企业未建立严厉的追查、惩罚机制,无形中助长了材料浪费之风。
(四)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一是成本核算不健全。施工企业内虽然指派成本预决算工作人员,但由于现场实际工作的复杂性,给成本核算带来巨大困难,导致实际工作中,预决算员只能按照图纸设计的材料定额消耗套用定额标准计算成本,对每个班组、材料项目没有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揭示出来,加之在成本执行中未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导致决算时,实际成本与预算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发挥成本管理在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方面应发挥的作用。二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奖励机制不健全。建筑施工企业未能在企业内部制定严厉的成本控制奖励机制,使施工人员对企业成本消耗漠不关心,专注于将工程提前完成,无法提前掌握单项工程成本计划,最终导致实际成本远远超出计划成本,在项目完工时,才发现工程出现严重亏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施工企业未给予一些在工作中节约材料成本的员工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无法充分调动企业员工节约成本的积极性。
二、加强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规范、可靠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制度。规范、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施工企业施工过程按照施工流程、成本预算进行,促使施工企业制定的利润目标得以实现。制定的成本管理制度应将责、权、利相统一,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制度中应详细规定项目部门、成本管理、仓库保管等部门的具体职责与权利,并强调施工企业各部门应给予成本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成本分析数据,保证成本管理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成本管理奖励机制。建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奖励机制,明确应给予节约材料成本表现优秀的施工人员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员工树立成本管理理念的积极性,降低施工企业施工成本;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故意浪费材料、不按成本预算进行施工的员工,给予严厉的处罚,增加员工浪费企业资源的代价。
(二)降低建筑企业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来如果企业质量下降,不但将面临违约赔偿的责任,而且当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将给企业带来灭顶的灾难。二来如果企业质量成本过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人力、财力方面的投入。施工企业应确定合理的质量成本数,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又避免质量成本投入过大,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施工企业应通过制定安全生产条例、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工具等途径提高施工安全性,避免施工企业员工出现安全事故及提高施工工程质量。
(三)控制建筑企业工期成本。工期成本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一个施工企业出现停工、窝工、返工现象时,不但影响着施工企业经济利益,而且会给建设方带来施工管理不善的印象,影响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使施工企业丢失潜在的客户。一是施工企业应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工期,将赶工期带来的额外经济利益与降低工程质量所承担的经济赔偿作比较,找出最佳平衡点,将施工企业工期成本与质量成本降到最低。二是积极参加施工工程保险。施工企业应将工程利润一定百分比作为缴纳停工损失保险,将停工带来的经济损益转嫁给第三方,保障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不被侵害。三是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时间表。根据每位施工人员的特长,考虑天气等因素,合理确定短期工程进度表,充分考虑夜间施工所承担的环境成本,既保证施工工程工期,也要提高施工工程质量。
(四)建筑企业应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建筑企业领导应带头提高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是加强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部门工作的支持力度,促使施工人员为成本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料,保证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在施工企业内部加大成本管理意识宣传力度,使每位员工树立牢固的成本管理观,节约企业资源。三是建立成本管理考核机制。对成本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为节约企业成本做出积极贡献的员工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
(五)提高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建筑施工企业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效率。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定期组织专家为施工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更新建筑方面专业知识,改变传统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施工企业应善于总结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成本增加、材料浪费等经验,积极查找导致成本虚高的原因,并保证施工企业各个部门、员工能够及时加以整改,降低企业施工成本。三是在招录成本管理人员时,应多以具有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经验、成本管理专业学校毕业生为主,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队伍建设,促使成本管理人员能够适应施工企业现场工作。
(六)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水平,维护建筑企业合法利益。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成立合同管理部门,并通过招聘相关法律专业人才,提高合同管理部门工作水平。该部门具体负责对合同进行连续编号并登记入账,保证合同连续性及安全性;就合同相关条款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保证企业合法利益不被侵害。
参考文献
Abstract: 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f need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get a foothold, must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i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because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and each enterprise operators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ssue. To do well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idea must be positive update, explore new methods of cost control and new ways.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st management.
Key wor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and solve th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原则
(1)节约原则,成本主要是由人力、物力、财力三个部分组成的,因此说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同时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
(2)全面控制原则,项目成本是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因此它应该是一个全员控制的过程。
(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要在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
(4)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要求把成本控制计划的方针、任务、目的以及措施等加以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里的每一个人。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和生产班组都要负责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同时也拥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实行有奖有罚,可以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目的。
2、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正确理解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含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应该是以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为主体的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很多施工企业没有正确的理解到施工成本管理的内涵,各自独立做自己的工作,比如说施工技术人员只是负责技术以及工程的质量,材料管理人员负责材料的采购,检查和发放工作,认为成本管理的工作应该是由成本管理部门的人员负责的,跟自己无关,这样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2)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成本控制依据:施工成本管理控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施工工程项目属于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然而由于它们的结构规模以及施工关键的不相同,导致了各项施工工程缺乏了一定的可比性,施工工程成本管理跟一般的产品成本管理是不同的,因为它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它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次性的,这一个项目工程结束了,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因此,如何针对单个工程项目制定出一定可操作性的目标成本是非常关键的。然而很多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程序简单化,只是简单的依据企业以往的工程成本的降低率确定目标成本,忽略了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程日期的要求,项目部经理内部直接将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机械使用费直接按照同一比例套计算,在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具体的工作内容该由谁去负责,该怎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要求,没有一定的可操作成本管理流程,导致了规定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3)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益相结合的奖励机制体系:坚持责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动力,在施工企业中,由于各个部门岗位的责任职责不够明确,导致了最后没有办法考核成绩的好坏,出现了不论做少做多做好做坏都是同一个样子的局面。有些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受到大锅饭的思想影响,对于本应该受到重奖的人员给予重奖怕别的员工会眼红,最后导致了只是意思一下,有的或者是只给奖赏不给惩罚。奖罚的不到位不对称的做法,会严重的挫伤有关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给后来的施工成本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4)没有很好的落实成本控制:很多的施工企业没有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导致了技术和经济很难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把成本和工程时期以及质量的控制相孤立,技术和经济相互分离,不能够很好的区分工程施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两者混淆了,违反了成本核算和管理规章制度。材料的账目不够清晰,材料的采购没有进行一定的预算,盲目的采购,检查验收控制不够严格仔细,没有划清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成本界限,成本的科目出现混用的情况,没有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的工作得不到落实,这个属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3、解决施工成本管理问题的措施
(1)加强成本管理的思想认识,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企业内的全部员工都需要解放旧思想,改变观念,树立牢固的“抓效益就必须紧抓成本”的观念,要把紧抓成本管理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把成本管理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思想里,人人都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把成本管理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地方。在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正确及时地做好成本决策、核算、分析以及考核工作,尽量要避免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开销,提高成本的管理水平。
(2)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每一个施工项目都有它们自身独自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我们依据这些施工项目的自身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比如说项目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工期成本管理方法等。这些管理方法都是要求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方法,可以使得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以依循,有据可查。
(3)要完善责权利相互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在提高项目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成本意识的同时,还需要制定配套的奖罚政策以及激励机制,加强考核兑现的力度,确保经营决策的正常进行。工资资金与考核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有效的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还有利于企业搜集、积累成本管理的资料,为企业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立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体系方法:在做好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合理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企业内部能够及时的传递成本计划的制定以及实现具体情况投入产出的动向等多种信息,这样不仅有效促进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4、总结:施工企业现在还处在计价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因此就需要顺应当前计价体制改革的大潮,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量,这样才能够保证本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翟振军. 浅议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J]. 华章. 2009(13)
中图分类号: F40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都是经济活动,从招投标、合同签定、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及竣工后的质量保修等发生的费用都对成本有直接影响。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完全等同于岗位本职工作责任,有时本职工作责任已经完成,但成本责任却没有完成。现阶段,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分工不明确,成本管理混乱。因此,应该在原有职责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明确降低项目成本的工作责任和指标。施工企业的最佳效益是在合理的工期内完成合同要求的合格产品。根据合同条件和市场规律,应制定明确的预期利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等。结合施工项目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应采取下列措施:
1、成本预测与计划
根据市场物价信息,以及同类建设所反映的成本情况,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方案。在施工准备前,做好成本预测,研究分析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会对施工本身带来的各种成本增加的可能性,以及应对的办法,对施工目进行仔细的环境调查,周密地分析而做出正确定位,找出其中一些影响成本以及利润的因素,制定应对方案,克服盲目性。然后根据成本预测的情况,以货币的形式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编制出项目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在这一方面,要求我们熟悉设计图纸,掌握科学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从而使该计划成为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
2、合同管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控制中,施工合同的签定要保证与投标时的思路具有连续性,保持投标阶段和合同签订阶段经济平衡的基本原则。执行合同(包括在总包合同下签订的各类分包合同)就要让所有参与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详细了解合同的重要条款,项目施工前应组织对各类合同进行讲解和学习。分析合同中存在的风险和执行合同时的注意事项。以签定的施工总承包合同为大框架,按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度(如进行招标、询价等)签订各劳务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机械设备租赁合同,其中,应重点对劳务分包合同加强控制管理。分包合同在订立过程中应重点控制以下项目:
2.1 劳务分包合同中各承包单价包括的具体内容经常是结算时争议最大的,劳务分包人经常由于工序的变动、约定的内容不全、施工工艺变化、完成时间的调整等因素要求总包单位增加单价或补工(变相增加单价),促使成本预测的准确性产生了偏差,人工费一般会增加(5∽10)%。所以在订立合同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应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施工方案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法与工序,制定严谨的合同进行约束。重要的工程项目总包单位应组织各分包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学习合同,进一步明确双方的应有权利和应履行义务。
2.2 材料采购合同、机械设备租赁合同,由于供应周期较长,市场变化较大,在签定此类合同时约定的价格基本不固定,风险没有分担,尤其对于总承包合同中的固定材料价格增大风险率。在签订此类合同时应明确税费的缴纳责任和违约责任划分。
3、经营统计分析措施
3.1应对中标价格进行复核、统计,并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测算各分项工程的利润和成本占有率。根据分析结果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支出,以优化可行的价格确定一个可变动范围,并应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其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该目标计划。
3.2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成本测算、统计和成本核算的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分歧、纠纷的重要依据。施工中应及时、完整、准确的做好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费用开支的记录,并制定统一的记录格式和计算方法。健全填写、签署、报送、 传递、保管和存档制度,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3.3项目部应按月或分阶段对施工数据及时统计分析,发现偏差后分析原因,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通过调整施工组织、技术措施、人材机配置进行纠偏。项目财务与经营部门应做好统计分析,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
3.4 加强合同履约过程中的索赔工作,在施工管理中,能否及时、全面地发现潜在的索赔机会是索赔工作的前提条件。对于分歧大或时间跨度大的签证,项目部内各部门之间应及时沟通,同时保持与监理甲方的紧密沟通,确认索赔项目后,及时按照程序报送监理和甲方。
3.5 竣工结算是实现整个项目经营活动利益的关键,从项目一开始每一项工作都应为方便竣工结算做好准备工作。如隐蔽资料是否与竣工图相符合,施工日记是否记录完整,材料价格与品牌、使用的时间是否清楚等等这些都将减少结算审计时的分歧。办理工程竣工结算时核对施工合同条款,按约定的结算方式、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优惠条款、调整变更、项目内容等,对工程竣工结算书进行逐项检查,核对有无漏洞或计算失误的情况,保证竣工结算书的编制质量。竣工结算书编制完成后应进行交叉检查。
4 、强化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措施
项目成本管理中,管理人员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挖掘人力资源,极大地调动管理人员在成本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要根据不同责任体和责任人在责任成本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赋予责任者相应的权力和制定适当的奖罚措施,以充分调动项目部中各个责任体和责任人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控制能力,最终实现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要鼓励和保护员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降低消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精打细算,精耕细作,为降低成本。人工费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做好人工成本的询价,同时防止重复用工、返工损失等造成的人工费的超支,严格控制其它非生产性用工及零工的发生。
5、材料成本控制措施
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并具有较大的节约潜力,经常在人工费等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材料管理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工作的控制:
各个部门、项目部和施工单位对各自的职责分工不是非常的明确,都认为财务部门是成本管理的主要部门,其他部门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打自己的小算盘,有些管理人员受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成本管理没有摆到影响企业整体利益的地位上去,造成施工部门只重视施工进度,采购部门只重视某项目的原材料的余缺,管理部门只负责日常生产管理,财务部门只负责材料的支出和日常的记账和核算,表面上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实际上却各自为政,每一个部门的工作相孤立,财务部门不清楚施工单位的实际支出和材料剩余,这样不利于材料的精确核算,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如果施工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的数量,必然会导致发生“磨洋工”现象而增加施工成本;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成本颇高的技术检验措施,或者为了保证质量增加工程量,都会增加施工的成本;如果材料管理人员只知道按要求采购,不主动调查市场行情进行盲目采购,必然会使采购的成本增加。这些成本都是可以降低的。论文百事通
(二)忽视全过程管理
成本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从事前的预测到事中的执行控制,再到事后的反馈,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执行,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过于重视事中的执行控制,将大量时间的经历耗费在凭证的审核、领用材料的数量、材料存量等方面上,这样的管理方法在成本管理初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开,商品数量和质量都比较多样化,这也就加大了成本管理的难度,因此只通过事中执行控制,不能够加大成本控制的强度,因此一定要加强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和事后反馈,但是由于对事前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材料、人工的定价、设计的施工图纸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想依赖事中的执行控制来起到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在执行完毕后出现的问题不进行反馈上报,对下一阶段的问题阶段不进行纠正,往往错上加错,不对整个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也是施工管理企业成本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源。
(三)财务人员能力问题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项目一般是驻外,在基建过程中配备的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较高,侧重于日常的施工支出做凭证、做报表等,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比如施工过程中购置的水泥等经过财务人员审核后应该立即入库,或者按照建筑工程进度进行领料,但是往往出现无所谓的态度或者因雨造成损失,这也就增加了施工建筑的成本,同时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发现问题的能力上还很欠缺,不具有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循守旧,持有完成自己这一任务的态度,缺乏施工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从这一点上分析还是施工企业的责权利划分不严格,没有建立对财务人员的奖惩激励机制。
(四)审计工作的作用不强
成本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审计在成本管理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赖于审计工作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不重视,造成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审计效果差,并且目前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侧重于会计凭证的正确性审计,实际和计划的差异性审计等,审计方法还沿用上个世纪的方法,对审计的范围不与拓展,审计的方法不予创新,视绩效审计为无用功、浪费精力,这都严重限制了审计工作对成本管理的促进作用。
(五)预算的制定效果不强
预算是施工的总体性指导,合理对有限的资金进行分配以保证工程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同工程阶段分配的资金数量不一样,同一个工程采用的工程程序不一样成本也会不一样,预算水平的高低会对整个成本管理的水平造成很大的影响,预算制定的不符合实际、太粗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就会加大,就违反了预算的刚性原则,我国预算法规定已经做出的预算不能随意更改,但是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前期的预算编制上不细化、不严谨、不科学,完全依靠事中执行控制阶段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这就会对其他工程的资金需求量产生影响,损害工程进行的整体性。
另外,我国施工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忽视预算编制前的前期准备工作,介于预算管理水平对成本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以采购为例,施工企业在施工前要进行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并对采购成本做出成本预算,现在产品数量和质量良莠不齐,如果前期对市场物价和行情没有一个准确的调查和研究,就会在成本预算上造成错误,从而对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造成影响。
目前我国预算的编制往往倾向于资金的支出预算,忽视资金收入预算和绩效考评,施工企业的建设资金动辄几亿、几十亿,这么大量的资金流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很难达到,因此就需要向银行贷款,短期贷款的成本与长期贷款的成本是不一样的,由于目前忽视收入预算,在资金的筹措上就很难对成本做出评估,此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注重绩效目标的制定,也是项目完工后相应责权利不能够分清的主要原因。
二、针对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制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只是在施工工地上进行进出料控制、凭单审核和降耗控制,不能够只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中的过程控制,而应当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的全过程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就是这样的一种管理体制,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和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标[1]。
另外,成本管理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细化,每一个步骤、环节和过程的管理都要涉及到,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执行过程中进行工作细化,这样不能够保证执行控制上的及时性,必须在执行前通过全面预算对每一项工作以及这项工作耗费的资金量都要进行细化,但是事无巨细,也要抓住重点,也就是成本费用的控制,这样就能够在工程开始前做到准备充足,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性。
(二)加强绩效评定,落实相关责任人责任
有一句话: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情,既有效果又节约资金,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既没有效果又浪费资金。这也就点出了绩效管理的真谛,我们能够看到分级归口管理能够有效地将责权利落实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身上,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但是前提是一要有一个详细的岗位划分,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岗位,给予其相应的权利,二要形成激励机制,制定具体的奖惩细则,将其公开化;三是要建立一套绩效评价机制,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怎样衡量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因此首先要对岗位进行细化,将岗位责任严格到人,落实到人,明确其职责权限的控制范围。
其次,为了促进员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必须对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且将这样的奖励和晋升制度成文化、系统化,形成一套刚性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责任意识,成文化是要保证奖惩机制的长期化,这样员工的思想意识上就会提高对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性认识,也更能将企业整体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统一化。
第三,要对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来进行激励,就必须有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企业上经常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的负债水平,净资产报酬率衡量盈利水平等,施工企业同样也可以运用这样一套指标体系来衡量。新晨
(三)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重视反馈信息
加强审计也是加强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一个途径,与成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一样,审计管理也要重视全过程,通过加强审计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要重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个阶段,在事前,要加强对施工项目合同和其他有关的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的立项审计,对与成本有关的定价和数量方面的合同严把审计关,争取从源头上降低增大成本的可能性,其次要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基建项目执行过程中成本耗费大的步骤和过程实施成本审计,从领料单、出库单和结余量等关键环节着手,细化审计,抓审计重点,最后要对工程结算方面进行审计,核对实际耗费与上报差异,防止虚报支出。
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绩效评价水平和审计水平是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切入点和着眼点,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出问题的环节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项目汇总归纳逐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完善的绩效预算与审计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一、引言
目前绝大多数路桥施工企业还未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虽己形成但残缺不全、不成体系,不能随着公司业务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起到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在处理企业经济业务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往往以强调灵活性为由,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试图结合路桥施工企业的特点,对路桥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做系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二、路桥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方式
(一)账务系统控制。
在账务处理流程中,许多业务处理结果都具有相互检验性,管理即可利用此特性实现系统内部的制约平衡。在账务处理的流程中,各有效单证都会有相应的编号,管理人员可据此判断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控制;在账务处理中又有明细账与总账的区分,两者是相互印证的,同时在总账方向下可根据明细账提出的具体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细化出各详细影响因素。
(二)实物资产控制。
路桥施工中材料机械等实物资产是路桥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定期进行盘点,实行差异的追踪控制是减少额外支出的有效方法。同时对实物资产实行永续记录,定期将其与实地盘点数核对,也可减少贪污、偷盗、毁损等现象的发生。对实物资产还可通过投保来保障意外事故发生后成本损失的最小化,减少相关风险。
三、路桥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综合措施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
施工企业外设项目经理部的会计人员由各项目经理部自定,受项目经理部和企业财务机构双重领导,出现了一部分会计人员和项目经理联合违纪或者财务人员受制于项目经理,无法发挥其应有制约作用的不合规现象:项目经理挪用工程款项,违反财经纪律乱发奖金和实物,违反规定开支报销,设立“小金库”,大量占有资金,减缓了资金流动,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益。
实行会计委派制,企业总部对各项目的会计人员直接进行统一管理,其人事关系留在企业总部,收入由企业总部统一发放,会计人员成为和项目部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的企业总部的管理者,保证其客观、公正、独立的立场,防止了项目经理迫使会计人员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在路桥施工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路桥施工企业的会计委派制不够完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树立对会计委派制的正确认识。要向委派部门做好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委派来的财务人员并不是上面派来的“监工”,而是为了更好协调整个企业内部的工作,以消除委派部门对委派会计的敌对情绪,更好地支持委派会计的工作。与此同时,会计委派人员也不能把自己看作“钦差大臣”,高人一等,而应尊重派驻部门的领导,积极主动地融入派驻部门的工作中,加强会计核算和管理,参与经营决策,做好预测分析工作,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对委派的会计进行轮岗。委派管理机构在考虑业务连续的情况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整。有些问题只有在会计人员的轮换中才能被发现,这也是会计委派制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3.完善委派会计的录用、考核。委派会计的任用应由上一级部门统一进行,以体现其权威性,其录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实行择优竞争上岗。委派会计的考核、调动、任免应由委派会计管理机构和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其他任何单位或部门无权任免,从而消除会计与单位领导之间的依附关系,使会计人员能排除平级行政干扰,依照会计法规定办事。同时严格考核机制,把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荣誉、升迁挂起钩,形成对会计人员的可靠利益保障机制,以管促放。
(二)设立企业内部银行。
企业内部银行是将商业银行的信贷与结算职能和方式应用于路桥施工企业,在企业内部设立银行,统一调剂、融通资金,吸纳企业的闲散资金,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调剂余缺,减少资金占用,活化与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
在企业内设置内部银行,有利于融通资金。在企业内部,各单位可以把暂时多余的资金放入内部银行,银行内部引入信贷机制,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运用利息杠杆进行调节,可以减少对外贷款,节省了对外贷款银行利息;同时也改变了过去资金使用苦乐不均的现象,使企业整体的资金流动更顺畅,从而促使各下属单位精打细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企业内设置内部银行,有利于内部结算。对企业内部的材料、机械、人工以及各种费用的发生、支出,都用统一的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支付手段,及时准确地进行核算。一方面,改善了以前各单位多头开户,结算时间长的局面,减少了在途资金的使用;另一方面,内部统一结算纪律,改变了原来各单位之间相互拖欠的问题,模拟外部商品的市场交换和结算,体现了公平和竞争的原则。
在企业内设置内部银行,有利于企业的及时监督。通过统一核算企业的各项资金定额、财务收支计划、经济责任指标体系、结算制度、结算程序、内部价格体系,可以使许多不合理开支、资金外流问题、违法乱纪现象得到遏制和改善。同时通过企业内部银行的统一核算,可以及时反映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的收入、支出、节余等情况,加快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各单位资金使用、施工进展情况。
(三)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