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29: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司经营财务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多元化经营的涵义
所谓的多元化经营,从财务管理方面来讲,就是公司为了达到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实现合伙人财富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在影视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受行业市场容量饱和度、需求度的影响,公司利润必然受损。为达到影视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公司就必须在保持现在行业不变的情况下扩展新市场新业务,进军新领域。这种将资金投入新领域的经营模式就是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从领导层面来说,由于影视行业发展迅猛,竞争激烈,影视公司在行业获得较大成功的同时,公司领导层同样会受到来自行业和其他领域的高度赞美和关注,因此一旦在影视行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出现新机遇的同时,公司领导层一般都会将资金注入有发展机遇的新领域,无论是自信的驱使还是迫于公司经营的压力。相对慎重的决策者,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更期望规避减少公司本身的风险,确保公司总体经营稳定、健康、有序推进,一旦影视行业外的其他行业出现发展机遇时,决策者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军新领域,通过多种经营方式降低财务风险,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从公司本身的具体情况来说,无论是风险还是机遇都是成正比的,影视公司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财务风险把控不到位,后果难以想象。
(二)影视公司多元化经营的优缺点
优势一,从事与影视公司相关的行业,无论是技术上的关联性还是管理方式公司都将获取同样有效的提升,进而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横向的多元化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公司的关键技术,还能尽可能的扩散公司的核心技术;纵向的多元化经营在转变市场交易关系的同时减少了市场的交易资金,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利润。优势二,能增加影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遇上公司主业绩下滑时段,公司能利用转移公司重点的方法在其他投资领域获取利润,确保公司总体利益不受损,夯实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缺点一,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撑,虽然影视行业的利润可观,但是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依然会增加公司的负债比例,加之存在的贸易壁垒,在影视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初始阶段,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必然被削弱,进一步扩大影视公司经营的风险。缺点二,容易分散公司核心资源,导致公司主要业务发展受阻。如果影视公司前期在影视领域发展受阻,又急于推进多元化经营,此样,不仅原有的产业无法变强,还会削弱现有在影视领域的竞争力,不利于影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二、构建控制财务风险有利的公司环境
(一)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在公司控制财务风险的工作中,必须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自身的业务特性、经营方式、风险偏向和风险的忍耐性,在分析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同时把握好公司风险承载的最大限度。而参与风控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了解财务风险的同时掌控好风险与利润间的平衡力,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略公司本身的实际情况,更不能为了规避风险而拒绝所有的发展机遇。
(二)建立健全风控体系
影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组织结构的支撑。在公司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公司最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质上就是财务风险的控制。影视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由于其经营的规模大,涉及行业多,业务杂,资金的需求量大,因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繁杂,为科学的规避风险,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一是,在公司内部设立风险管控单位,用于监督财务,控制财务风险,确保及时有效的发现公司各个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二是,管理风险的单位要定时不定时的审核公司内部相应的业务,查看其是否达标,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阻止风险出现,在落实风控工作的流程中,必须要优化整合风险管理体系,并与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稳定可靠。三是,风险管理单位一旦发现财务风险,必须马上组织安排工作人员查找风险发生位置,分析风险成因,尽可能的减少公司的损失。
三、提升财务风险识别力、评估力
(一)优化整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用于规避财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公司经济损失。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三步走,一是事前的预测,影视公司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的动向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优化整合资金结构,科学合理预防财务风险,尽可能的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率。二是事中控制,在影视公司经营管理阶段,发现已经产生财务风险,则必须有针对性的选取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将公司损失降到最低点。三是事后总结,影视公司必须有针对风险的成套体系,不断总结风险的成因,解决方法和预测方法,不断优化整合财务风险的预防控制体系,为公司未来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奠定基础。
(二)建立持久高效的现金预算管理系统
在影视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为达到规避现金流危机的财务风险的目的,就必须要制定现金流预算表。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收支管理工作中,提前预估,特别预估关键环节将产生的重大现金流收支情况,提前安排预支资金。此样,既能合理利用资金,又能巩固现金流在公司中的地位。从会计方面讲,在现金流预算表具体的编排制定工作中,既要确保现金流预算表的准确性,又要掌控好公司发展的方向,还要结合公司未来各方面预定的方案,将预期收益预估工作做到最好。从影视公司自身来说,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方向,明晰市场发展所需,从自身资金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业务拓展方案和资金投放方式,从公司资金要求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扩张规划,在提升现金管理有效性的同时确保投放的资金能即使收回,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率,有效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一)流动性财务风险的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采用多元化经营的影视公司必然具备特殊性,为满足影视公司发展所需,公司必须要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工作。在此环节,必须要加大力度,控制好现金流,利用偿付到期债务的方法,或者支付义务的方式,规避、控制因资产增长或业务发展造成的流动性风险的出现,夯实公司发展所需的现金、现金流。公司一方面必须要建立健全现金流预算管理系统,通过科学有效的现金流预算表,尽可能的规避、减少现金流类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公司要提前预估现金流量收支情况,了解核心环节现金流收支的各项基本状况,便于提升公司现金的应用效果。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退市虽然有五种情况的明确规定,但具体实施的只有连续亏损一种,其他几种情况一直没有可操作的细则。相比之下,西方成熟证券市场没有将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作为退市条件的,一般是以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出现资不抵债,主要业务基本停滞,随时可能破产清算等情况作为退市的基本条件,而这些情况的共同点是它们的出现会导致公司失去持续经营能力。也就是说,持续经营是判断上市公司退市的一个基本标准。而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只有连续亏损一种情况,并且利润还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种退市制度的缺陷非常明显,只要上市公司三年之中不是连续亏损,就不用退市。当公司面临退市风险的情况下,不论业务重组还是账面重组,那些持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完全有可能轻松地借助于非经常性损益、关联方交易、“洗大澡”等财务手段避免连续亏损,从而逃避退市机制的约束,本文将这些财务手段定义为非常财务手段,它们的最大特征是不代表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二、文献回顾
由于政府严格的行政管制,造成企业上市资格在我国是一项宝贵的资源,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董事会乃至主管部委、地方政府都会尽量避免上市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摘牌”。为避免这种情况,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来迎合证券市场监管,避免退市。
陆建桥(1999)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保牌”普遍存在盈余管理。为了避免公司因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诸如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等处罚,在亏损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公司进行显著的非正常调减利润的应计会计处理,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又明显地进行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赖朝晖(2002),蔡祥(2002),于海燕、李增泉(2001),李增泉(2001)发现处于盈亏临界线和计划配股的公司更有可能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黄婷晖(2002)研究表明,ST、PT或停牌的上市公司在被ST、PT或停牌的前一年和摘牌的前一年具有较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赵春光(2006),陈珩(2003)研究发现无法避免亏损的公司具有较强的动机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吴溪(2006)的研究也为ST公司摘帽前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实证证据,发现在申请摘帽年度,ST公司普遍存在确认了重大的非经常性利得,当摘帽标准明确限制了非经常性利得的幅度后,申请摘帽公司非经常性利得显著降低。雷光勇和刘慧龙(2007)研究表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金额越大,公司能够用于改善经营管理的财务资源就会越少,因此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越大;如果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非经营性股东,并且公司流通股比例越大时,大股东向公司输送利益的机会越少,公司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许罡和朱卫东(2010)以2007—2008年披露研发费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研发投入越大,研发支出资本化倾向越高,管理者通过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避免亏损和再融资。
上述相关研究都证明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续亏损,进而避免退市,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规避证券市场监管。本文以东方银星为例,充分展示一个不具备持续经营前提的上市公司如何运用非常财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避免退市监管,从而长期在证券市场生存。
三、案例分析
(一)东方银星1998—2011年非持续经营状况
河南东方银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753)是由原河南冰熊保鲜设备股份公司重组更名而来,公司1996年上市。200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股票实行特别处理,公司股票简称由“冰熊股份”变为“ST冰熊”;2007年10月,因重组成功且经营良好,根据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撤销了其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ST冰熊”变更为“东方银星”。其1998—2011年盈利状况如表1:
通过表1可以对东方银星公司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公司1996年上市,1998年开始亏损,从开始亏损的1998年到2011年,长达14年的时间里,从净利润看,7年亏损,7年盈利,并不是经营状况很差的公司。但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看,竟然只有3年是正的,11年亏损,公司的持续经营是值得怀疑的,而其中关键的2年,改变了公司的命运,2001年扭亏避免了退市,2006年扭亏摘掉了ST帽子。
(二)东方银星1998—2011年非常财务手段的持续使用
从表1可以看出,东方银星公司在2001年后,基本保持3年亏损一次的频率,亏损年度巨额亏损,盈利年度小幅盈利,“洗大澡”现象非常明显;另外除了经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避免亏损外,还在关键时刻使用其他非常财务手段避免亏损,达到了特殊目的。
1.2001年扭亏避免退市
2000年4月公司与关联企业共同投资设立了北京全球网星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出资3 479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9%。该公司4月份注册,上半年无收益,年末实现销售收入6 573万元,实现税后净利润780万元,本公司获得投资收益382万元。2001年该公司利润总额1 026万元,实现税后净利润1 026万元,本公司获得投资收益503万元。而冰熊股份2001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都是539万元,可见投资收益是公司在2001年扭亏的关键因素,从而避免了暂停上市的命运。和关联方的合资公司显然是为冰熊股份2001年扭亏量身订做的,合资公司2000年成立,马上连续2年大幅盈利,扭亏后该参股公司很快丧失盈利能力被转让。
2.2006年扭亏实现ST摘帽
3.2010年利用关联方交易保持连续两年盈利
(三)东方银星1998—2009年非常财务手段操纵后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东方银星公司2006年重组成功后股价弹性远大于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弹性,说明其股价上蹿下跳,非常活跃,这背后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截至2012年一季度,东方银星的市净率7.46倍,亏损无市盈率,而行业龙头万科市净率1.68,动态市盈率不到10倍,其股价表现远远强于业绩优良的蓝筹地产股,这是对公司再次重组的预期。实际上公司2006年成功重组后,新的主营业务依然不能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又在不停筹划新的重组,如公司2009年7月1日曾公告,控股股东重庆银星智业(集团)有限公司(银星集团)正在与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有色)委托的广西(中国—东盟)矿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西矿投)筹划本公司控股股权变更暨重大资产重组事宜,拟由广西矿投受让银星集团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2 500万股并协助本公司剥离现有全部非货币资产,同时由广西有色控股的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锡股份)全体股东以其持有的华锡股份的全部股份注入本公司,使本公司取得华锡股份的全部资产,成为一家以矿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后重组以失败告终。
四、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质疑
通过对东方银星财务数据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如果不是采用非常财务手段,这竟然是一个几乎连续14年亏损的公司,主营业务根本不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而它依然在这个证券市场存在,还不是ST公司,可见证券市场已经丧失了甄别好坏公司的能力。会计信息已经告诉投资者,这是一个不良公司,从一上市就开始违法乱纪④,逐渐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持续地靠非常财务手段保持盈利,避免退市,可市场却对它强烈看好,其股价表现远远强于业绩优良的蓝筹地产股,劣币驱逐良币,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受到严重扭曲,到底是谁让市场丧失了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
如果一个公司能够达到上市标准,为什么不让它上市?如果它不能达到上市标准,为什么能够成为上市公司?这是一个让监管者很难回答的问题。东方银星的案例就是这样,这也是所有垃圾公司重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重庆银星自己符合上市条件的话,为什么还要如此曲折,付出巨大代价去重组一个垃圾公司呢?反过来讲,如果重庆银星不符合公司上市条件的话,它怎么又能够通过重组垃圾公司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达到上市的目的,这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说明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存在重大问题,从而使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受到严重破坏。
正是对这种垃圾公司永不退市而能够持续重组的预期,使其股价表现远远强于业绩优良的蓝筹地产股,劣币驱逐良币,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受到严重扭曲。
五、建议
(一)改进利用会计指标的证券市场退出机制
从短期看,利用会计指标的监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总体思路是增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难度。一是从指标的设计上看,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指标体系,因为单一会计指标很容易操纵,而建立各种指标之间的钩稽关系使得通过操纵同时达到这些目标增加难度;二是所有和利润相关的监管指标均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依据,让东方银星这类垃圾公司迅速退市,彻底断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三是出台更严格的关于借壳上市的标准和条件,凡是借壳上市的公司,一律按照首次发行新股的标准进行审核,增加垃圾公司重组难度,加快其退市步伐。但这样做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因为增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难度从表面上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会受到抑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会像东方银星那样进行更隐蔽的盈余管理。另外,这样做实际上是一种更严格的行政管制,会导致更严重的权力寻租,使监管者更加迷信行政管制的作用,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忽视市场本身的作用,结果更难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改革行政管制的方法,增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难度,只能是在我国现实环境下的无奈之举。
(二)充分发挥市场参与者的监督作用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供给方,市场参与者是证券市场的需求方,是证券市场的利益主体,让市场参与者监督上市公司是最重要的、有效的监管,因为这直接与他们的利益相关。我国证券市场恰恰忽略了这种最强大、最及时、最根本的监管,市场监管者总是越俎代庖,试图代替市场参与者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而这种监督相对于市场参与者的监督是非常弱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经验都表明以行政监管来代替市场监督从来是得不偿失,监管者的智慧不可能比全体市场参与者的智慧还高。完善市场化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参与者的监督作用,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让市场参与者决定公司能否上市,能否再融资,是否退市,这才是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绩差公司严重盈余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沪深交易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一方面改进利用会计指标的市场退出机制,新增净资产为负值和营业收入持续过低、非标审计意见类型的退市标准;另一方面完善市场化的监管机制,新增股票累计成交量过低和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的退市标准。这必将加快垃圾公司的退市速度,降低投资者的预期,使垃圾公司尽快被市场所抛弃,恢复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说明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监管理念正在进行根本性的改变,由管理市场向服务市场转变,尊重市场规律,相信市场参与者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25-35.
[2] 赖朝晖.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实证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2.
[3] 蔡祥.证券管制与会计政策选择:基于上市公司四项计提的实证分析[R].清华大学工作论文,2002.
[4] 于海燕,李增泉.会计选择与盈余管理:来自上海股市四项准备的实证研究[J].公司金融,2001(1):37-42.
[5] 李增泉.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4):70-114.
[6] 黄婷晖.对ST,PT公司执行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C].第一届实证会计研讨会论文集,2002:203-209.
[7] 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3):11-17.
[8] 陈珩.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据了解,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盈余质量方面,通常盈余质量高的企业其业绩更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以说盈余质量对企业业绩评估的一面镜子,盈余具有持续性,现金流越稳定的企业,企业业绩越好。所以本文主要从盈余质量角度,以海德公司为案例来探讨企业的发展能力,并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盈余质量的分析
质量,一般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序,盈余质量指企业盈余的优劣程度。我国企业报告的盈余,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对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开展的各种经营业务进行确认、计量的结果。部分企业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商业信用、公司上市、保持配股资格、偷漏税等原因,会粉饰会计报表,调节盈余。
目前学术界对于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评价基础为准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公司财务数据所进行的直接评价;二是假定证劵市场有效,通过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映所进行的间接评价。本文以海德股份公司为例,以第一大类方法中的财务指标对公司盈余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案例分析
海南海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11月2日经海南省股份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琼股办字[1992]37号文批准,由原海南省海德涤纶厂改组设立为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销售服务,工业产品、农副产品的销售,进出口贸易(凭许可证经营),旅游业,汽车维修服务,酒店管理与咨询服务,会议服务(不含旅行社业务),含下属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凡需行政许可的项目凭许可证经营)。
本文以2008年-2010年海德股份披露并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为例(年报数据均来自金融界网站),分析公司盈余质量
(一)利用资产负债表分析盈余质量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主要财务状况。我们主要从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来进行分析。(详细表1)
表1报告期2010年2009年2008年评价指标公司行业公司行业公司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56.1123.7444.9923.810.4220.78速动比率0.01810.00570.01330.00630.0090.0048资产负债率32.86%70.24%28.57%65.16%40.83%63.37%应计额比率-4.13%-9.86%4.28%从2008—2010年的公司资产负债率波动不大说明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好。行业数据分别为63.37%,65.16%.70.24%,对比这三年来公司与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可知每一年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于同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公司并没有有效地利用债务工具来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
观察公司三年的行业数据,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发现它有逐年上述的趋势,说明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较强,利润质量有较好的保障。
应计额比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应收表明企业被别人占用的资金,应付表明的是企业占用别人的资金,要是应收大于应付,那么企业在市场中居于被动地位,要是应付大于应收,那么表明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利用利润表分析盈余质量
利润表反映的主要是公司的经营成果,主要从营业利润率、资产减值准备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这三个指标来分析。(详细如表2)
表2报告期2010年2009年2008年评价指标公司行业公司行业公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13.05%14.21%8.22%13.53%18.35%11.35%营业利润率40.37%21.53%27.02%20.67%0.62%17.32%资产减值准备率0.09%0.33%0.22%营业利润率是扣除营业外收支以后计算所得,其反应的利润更加真实可靠。从表中可以看出,海德股份的营业利润率在08年时较低,说明该企业的利润当年主要靠对外投资获得或者来源于营业外收入,观察08年财务报表,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比重很大,这与利润比较起来,难以控制,偶然性很大,目前实现的利润在未来不具有重复性,净利润的预计价值较小。
资产减值准备率是资产减值准备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通过该公司的三年财务数据现实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率变化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该企业并没有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操纵盈余,盈余的可靠性较高。
对比三年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我们可以看出他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同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缓步上升,且公司在2009、2010年度的资产收益率略低于同行业水准,这对股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应为这意味这业绩的下降。
(三)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盈余质量
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然而权责发生制也有缺陷,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有更大的空间选择对其有利的会计方法和政策,通过这些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来粉饰财务报表。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同时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织袋利润表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结合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表和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表分析有助于判断公司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进而有利于分析公司的盈余质量。(详细如表6)
表6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报告期2008年2009年2010年报告期2008年2009年2010年项目比率值比率值比率值项目比率值比率值比率值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0.62%27.02%40.37%经营现金净流
量/营业收入8.72%54.15%100.23%营业利润/
总资产0.15%7.05%11.52%经营现金净流
量/总资产2.17%14.13%28.59%营业利润/
总股份0.000270.01120.0225经营现金净流
量/总股份0.003850.225850.5587通过此表可以看出公司在权责发生制下计算出来的获利能力较高,对应的现金获取能力比率也一样很好,差距很小,每年都在逐渐上升,这与其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存在一定关系,单一方面说明该公司自身的盈利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以实现的收益有强大的现金作保障,其风险较小,公司通过利润表反应的每股营业利润率成倍数上升,每股经营现金径流量上升,形势一片大好。
综上,通过对上述财务报表在2008—2010年财务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从会计盈余来看,盈利质量得到提高,经营业绩得到改善,如营业利润率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质量得到改善和盈利质量的持续得到提高;并领先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从现金流量来看盈余质量,盈利的质量得到了现金流的保证,意味着盈利质量的可靠。
从财务状况来看,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强,财务风险较小,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增强,意味着经营业绩的提高。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企业09—10年的业绩得到提高,业绩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企业在财务政策上面过于保守,没有充分利用09—10年房地产市场的景气扩大成果,且盈利能力的改善的主要原因是09—10年海南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趋于理性,价值得到回归,再加上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减,房地产市场依旧持续低迷,商品房价格将进入徘徊状态。预计全年房价保持低速增长。可能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公司目前没有积压的土地项目和银行借款,资金压力相对较小。企业比较谨慎的财务政策有利于抵抗这一波风险。(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秀芬.河南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10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如有不慎便会陷入危机。企业的危机,更多的是体现在企业财务上,通过对企业财务的分析和预测,如果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做好准备,这样企业在面临激烈的竞争时将更有竞争力。
本文以化工行业为例,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对化工业企业财务预警模型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预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便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激烈的竞争。
二、机器学习方法的财务预警模型建立
(一)财务预警模型的财务指标选取。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根据财务指标选取原则,在参照国内外学者己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化工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了财务类和现金流量类指标。其中,财务类指标包含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负债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成长能力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现金流量指标包括现金流量比、债务保障率、主营业务现金比率、每股净资产。
(二)样本的选取。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的是“ST”制度,本文假定“ST"公司就是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由于研究的是小样本数据,因而从所有化工也上市公司中选取少量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由此本文研究选取沪深两市股票市场上2011—2012年两年化工行业中被进行特别处理的ST公司共8家ST公司作为财务困境公司研究样本。同时,与确定的8家ST样本公司相对应,从同类型行业上市公司中抽取非ST公司18家,作为对比研究样本。
其中,ST公司为:*ST 川化,*ST 索芙,*ST 中钨,*ST 海龙,*ST 华科,*ST 锌电,*ST 吉纤,*ST 鞍成;
非ST公司为:南风化工,红太阳,黔轮胎A,青岛双星,青海明胶,海螺型材,海螺型材,天茂集团,远兴能源,保定天鹅,美锦能源,辽通化工,国际实业,湖北宜化,金路集团,江南红箭,沈阳化工,恒逸石化,双环科技。
对于被ST上市公司的财务研究数据的选取年份,我们根据这些公司的被ST年份,往前回溯3年,即某公司在第T年被ST,则选取第T-3年的数据作为该公司的财务研究数据。因为,财务法规规定,某公司在第T年是否应该被ST,取决于该公司的第T-1年和第T-2年的财务报告所决定,因而使用这两年的数据不具有预测性,因此我们选择第T-3年的数据作为预测数据。
本文将研究样本分为15个训练样本(其中含3个ST公司)和11个预测样本(其中含5个ST公司),随机在研究样本中不重复挑选生成。
(三)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财务预警模型
SVM是一种比较好地实现了结构风险最小化思想的学习方法,它可以自动寻找那些对分类有较好区分能力的支持向量,构造分类空隙最大的有较好推广性能和较高分类准确率的最优超平面;通过核函数变换的方法将在低维空间无法分类的样本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行分类,很好的解决了有限数量样本的高维模型构造问题构造的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不存在过学习问题。因此,SVM非常适用于处理小样本、非线性、多特征等问题。
本文根据SVM的原理来进行预警模型的建立,通过核函数的选择以及相应参数的调整来获得最好的SVM预警模型。
1.核函数的选择。SVM可以使用的核函数SVM中不同的内积核函数将形成不同的算法,主要的核函数有三类:多项式核函数,径向基函数,S型函数。本文使用径向基函数的高斯核函数:
2. 参数的选择。在本文的SVM简单预测模型里,核函数采用的是市场公认的效果较好的Gauss径向基核函数,因此模型有两个参数需要调试,分别是 Gauss 核函数的参数?滓和模型最优化求解时所用的惩罚参数C,而针对不同的产业两个参数所对应的值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使用训练样本来调试函数,从而寻找最佳的参数?滓和模型最优化求解时所用的惩罚参数C。在计算机选取15个训练样本后,对于惩罚参数C,以100作为初始值,根据预警效果的变化,找到最优的参数值;在确定了较好的参数之后,固定惩罚参数,不断尝试?滓的值,同样根据预警效果的变化而得到最优值。最后,根据调试参数的表现,得到当惩罚参数C=1500,参数?滓=0.031677时,对训练样本的预测效果最好,正确率为100%;由此可以得到,当预测对象为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时,支持向量机预警模型的最佳参数值。
3.模型的检验。将调试好的参数带入高斯核函数后,对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的结果为ST公司全部判断正确,在非ST公司中,判断错误一个,判断的正确率为83.33%;
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SVM模型对小样本数据的分类预测有很高的预测准确性。
三、结论
支持向量机的优点在于可以很好地处理小样本,并且捕捉数据的非线性性质;同时克服过度拟合,解决高维问题;而且它只需要设定的较少的参数 (2-3个),因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这也是SVM方法在化工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有良好表现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刘彦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2]William H. Beaver.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Failure. The Accounting Review,1968.21(10).
机械制造业作为工业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及工业发展,其上市公司的数量日益增多。截止2014年12月,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共计556家(含机械、设备、仪表),占整个沪深两市的21.05%。在机械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存在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或退市风险警示处理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这特别是在2014年。呈现出这一高比例的ST或*ST股的原因较多,由财务原因而被特别处理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制造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适合行业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为此,对机械制造业及整个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势在必得。通过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对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层、债权人、投资者、供货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Logistic模型综述及相关表达
Logistic函数是在果蝇繁殖的研究工作中发现,并最早应用于人口估计与预测,通常把该函数又称为增长函数(Growth function)。由该函数构建的多元逻辑模型Logistic是依据被研究对象(或分析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判断其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模型的建立基础是累计概率函数,其优点是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突破了自变量服从两组间协方差相等和多元正态分布的局限性等。相对于多元判别分析,该模型更为稳健且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为此,本文选择该方法对机械制造业公司进行分析[2]。
在财务预警分析中,通常将概率最佳分割因子设为0.5,当分析对象的值小于0.5时表明其财务状况健康,相反则表明存在财务危机。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中,Logistic模型表述为[3]:
■ 1.1
式中,Yi表示第i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当i=0时为财务危机企业,当i=1时为财务正常企业;Xki为第i家企业的k个财务比率。
将计算得到的Yi值代入下式1.2进行再计算:
■ 1.2
其Pi值便是由该模型得到的对第家企业的财务危机情况预估值。当该值大于0.5时表明存在财务问题。
综合上述两市,并采用对数表达,得到Logistic模型的常用表达:
■ 1.3
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原理可以看出,其模型不仅能对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风险做出很好的判断,同时还对其风险的大小可以进行量化。根据模型的理论背景,在实际应用中需有这样两个假设作为前提:(1)样本数必须为非回归参数;(2)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
二、研究对象样本及相关数据选取
本文以证券会行业板块中的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分析数据来自其中新浪网财经股票数据库,该数据库分析数据准确、及时,数据全面、可靠。
该数据库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共计556家,该类中的ST和*ST共计26家,占该类上市公司中的4.68%。
每个分析对象中,选取资产负债率(分析时用X1表示)、应收账款率(分析时用X2表示)、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时用X3表示)、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时用X4表示)、每股经营现金流(分析时用X5表示)作为分析模型在计算过程中的参与分析量。资产负债率是资产负债表所有资产的总和同所有负债的总和相除得到的一个比值,对于其他指标的具体意义,在此不再详述。
三、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Logistic回归财务预警模型
(一)预警模型建立
采用统计软件――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16.0的Logistic回归功能,并选取回归方法为(Wald)法,对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比、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经营流数据进行3次回归计算,得到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SPSS软件回归求得系数值
表中,B为变量系数;S.E为标准差;Wald为Wald得分;df为自由度;sig为伴随概率。
由此得到Logistic回归方程为:
■ 3.1
得到分析对象企业的财务危机情况预估值为:
■ 3.2
(二)回归模型统计检验
为验证所构建的回归模型,在初值-2Log Likelihood为91.702时,再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其输出值为表2所示(限于篇幅,该处只列出第三步回归输出值):
表2 SPSS软件对模型计算的输出值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Log Likelihood值较大,表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拟合度较高。
(三)以川润股份为例,进行回归模型实例检验
根据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下面以川润股份(股票代码为002272)为例,进一步实例验证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计算公式中单位为元。
资产负债比为:■=32.4%;应收账款率: ■=136.97%;总资产周转率:■=28.5%;主营业务利润率:■=0.705%;每股经营现金流:X5=-0.0956。
将上述计算得到的值代入式3.2中,得到:
■=0.534。
四、结果分析
通过对川润股份(股票代码为002272)为实例进行计算,其结果为稍大于财务危机情况预估的临界值,其财务状况正常。该企业主要以生产制造销售液压设备为主,通过结合当前的机械制造业情况来看,当前制造业确实处在“艰难时刻”,这是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实体经济低位运行的影响,投资增速逐步放缓这一些因素所致。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传统机械行业景气度低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同时,从该股2014年9月30日公布的财务摘要中也可以看出:每股收益为0.0096元;每股现金含量为-0.0956元。
注:本文计算及结果依赖于企业公布数据的真实性,同时限于本文仅对财务预警模型的理论研究,因此其计算结果对投资人、债权人等所有利益相关方不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五、结论
利用SPSS软件对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Logistic回归模型参量。从而构建出当前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进一步将该模型中利用软件进行统计验证,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拟合度较高。
以某公司为实例,利用该模型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为该公司超过财务危机情况预估的临界值,该公司财务状况正常,对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方法、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常立华.对企业财务危机临界点的认识[J].财会月刊,2008(4).
业绩评价通常被定义为系统定期地对一个组织或员工所具有的价值进行评估。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是按照上市公司的经营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的经营业绩做出公正、客观和准确的综合判断。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是加强上市公司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标准不仅影响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和成长趋势,而且还决定和影响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本文拟对非财务指标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传统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及弊端
传统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注重财务衡量,主要是对财务报表指标数据的评价,属于事后评价。由于财务报表是对上市公司已发生的 经济 活动的报告,其财务指标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这些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上市公司过去的、 历史 的经营状况。这种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能使上市公司从中 总结 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上市公司也根据这一信息资料对经营管理者实行奖惩。但是,在这种前提下,上市公司的目标和经营管理者的奋斗目标是短期性的,其原因是评价所依据的指标具有局限性,有关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定也存在短期性的弊端,不利于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只是与当时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管理要求相适应。
由于传统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方法只包括财务指标方面的业绩,不包括非财务指标方面的业绩,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其主要局限性:一是只考虑取得和维持短期财务结果,助长了经营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使得上市公司由于担心当前盈利目标降低而不愿意对那些有发展前途的项目进行投资,以至于上市公司在短期项目方面投资过多,在长期的价值创造方面投资过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当外部竞争环境需要经营管理者重视非财务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商誉、服务质量、员工培训等要素时,传统的评价方法不能提供充分的行动导向。二是评价系统是在账面价值基础上衡量投资者投入的价值,既忽略了上市公司资产价值随时间变化的货币时间价值,也忽略了所有者权益机会成本,更没有考虑知识与智力资本等非财务指标对评价指标体系产生的影响。
毋庸置疑,当特定的业绩评价方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和经营管理要求发生改变时,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也应进行相应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与智力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而缺乏对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评价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目前,对无形资产等知识和智力资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并已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而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更不能无视无形资产等业绩方面的评价。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 拥有和控制的无形资产越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就越强,在国外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已高达50~60%。上市公司要获良好的得经营业绩,无形资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知识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变革,即将非财务指标加入到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得到完善和充实。这也是上市公司业绩评价顺应 现代 公司管理需要的具体体现。
二、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为了解决传统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弊端,应逐渐建立新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和标准,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应明确非财务指标主要是通过市场占有率、商誉、服务质量、员工培训、知识与智力资本等的评价与考核来反映的。此外,上市公司创新也应是非财务指标的内容,包含上市公司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将技术和发明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等内容。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竞争力是上市公司长期发展能力和上市公司业绩不断提升的有力保证,而创新则是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征,是上市公司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最基本的支撑要素。创新可以使上市公司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在知识经济时代,上市公司若没有创新业绩,就会缺乏核心的竞争力,就难以保障经营战略的成功。因为核心的竞争力是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竞争优势。
其次,上市公司必须重视非财务指标的评价与考核。与财务指标相比,市场占有率、商誉、服务质量、员工培训、知识与智力资本等非财务指标更能体现上市公司的长期、持续的发展态势,能更全面、多角度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上市公司必须重视非财务指标的评价与考核,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复杂的市场环境。尽管目前缺少具体的行业规范,在 计算 和比较上存在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方面尚无公认的量化原则及标准的缺陷,但总需要经过不断尝试和探索,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应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分别就市场占有率、商誉、服务质量、员工培训、知识与智力资本等非财务指标逐一列示,通过财务分析的专门方法,如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来揭示和反映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和成长趋势。它可以避免单独使用财务指标评价上市公司业绩所导致的上市公司短期经营行为的弊端。这种趋势是不可否认的,其作用更是日显重要的。
最后,应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 科学 评价,财政部等四部委于1999年6月1日联合印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这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具有一定的 参考 价值。上市公司除特定的财务指标外,也需要评价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上市公司要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人手,分别结合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可持续发展比率及资产增长率等指标,同时还应结合现代上市公司战略管理的要求和特点,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价。因为战略性竞争优势才是上市公司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形成和保持不仅受到财务指标的影响,更受制于非财务指标因素的影响。可以说非财务指标是影响上市公司战略经营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把反映知识与智力资本的指标——非财务指标融入到整个战略管理过程,才有上市公司持续不断的竞争优势。
三、非财务指标与激励约束机制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标准是设计激励约束机制的一个基础环节,它不仅影响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而且影响到激励约束机制所带来的后果,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源配置乃至上市公司未来的 发展 。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当经营者的行为有利于实现上市公司目标时,应给予经营者期望的奖励。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没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激励就失去了根本;没有激励约束机制,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就失去了意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才能有效实现上市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健全的管理激励制度,有利于上市公司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在众多影响经营者报酬的因素中,业绩则是最为重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随着经营业绩的变化,经营者的报酬也应随之改变,这样经营者在为获取高报酬的内在动因的趋使下会加倍地努力经营,这种激励性报酬体制所发挥的作用在非财务指标评价系统下同样发挥其重要作用。因为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尽管在内容和方法上与财务指标有所差异,但目的都是为促进上市公司各部门和员工努力实现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都是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管理激励制度的前提和条件。
二、新经济时代中的公司财务管理弊端所在
1.部分公司决策人不具备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从我国当前的市场结构来看,多数公司的发展规模不大,属于中小型公司,他们的共同特点为公司人数不多,公司领导者多为单人而非集体组织,因此公司领导者、管理者思想意识从一定层面上代表了公司的整体状态。很多公司经理、法人代表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或者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导致公司将财务管理工作忽视,公司的经营方案制定与执行缺乏有效监督,也谈不上成本预算与核算。举例说明,从笔者对当前国内中小型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调查与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很多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管理问题,追究其主要原因,多数是因为法定代表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不具备财务管理意识。由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一种机制的构建,其牵涉到公司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方方面面的领域,需要制定全面、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与机制,才能够确保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与高效;而临时性的决定、随意的经营策略,将对公司生产活动带来极大的经济风险。部分公司在生产发展中,侧重于公司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但是对于公司经营策略、管理方案与手段的重要性却缺乏基本认识,导致公司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中。
2.公司财务管理中缺乏风险防范、预警与控制等方面的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提升,公司在竞争中所要面临与承担的经济风险将越来越大,公司应当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经济的风险评估、预警,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但是从现阶段国内公司的现实情况来看,多数公司仅仅将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的账目统计、费用核算、资金管理,缺乏风险评估、预警与控制等财务管理功能,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3.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科学分配各项资源。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合理、科学分配公司的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各项物资的均衡分配与供给,资金的科学管理等等,以保证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生产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但现实情况中,很多公司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仅仅将物质、资金用于生产资料的购买、设备设施的采购与维护,不重视对公司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降低了公司的竞争软实力。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将人才培训与选聘制度与财务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财务管理与监督,为公司员工的技术培训、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4.公司的财务管理人才缺乏。由于多数中小型公司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财务管理理念薄弱,导致公司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管理也存在疏忽与漏洞,部分公司仅仅选聘亲属或者朋友管理公司财务,难以确保公司财务管理的科学、有效。现实情况中,财务管理是一门专业学科,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同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能够加强对自我的管理与约束,但很多公司限于条件,仅仅能够选聘到工作经验不足、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的财务管理人才,又不采取积极鼓励的管理策略,没有为财务管理工作者参加学习、交流经验提供机会和时间,导致公司财务管理人才的水平较低。
三、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化与应对策略
1.改变思路,大力改革财务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并不是独立的,与其他部门相互依附、相互影响,所以财务人员应想着如何成为其他部门的好帮手,财务管理机制也要不断进行相应改革。换句话讲,记账、核算只是财务管理最表面的工作,新形势下这些工作不再满足企业发展要求,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财务管理之中,争取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最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为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
2.加强分析,提高财务风险抵抗力。既然我们无法制止风险,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损害性,即使爆发风险,也不至于使企业承担不可承受的损失。做好风险预警与防范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首先要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加大财务风险宣传,使企业员工对财务风险有一定了解。同时企业要认真总结财务风险的一般表现,至少在可认知、可预防层面对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在实践当中,企业要以企业目标为根本,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监督,有效规避和防范潜在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联系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出借自身资源,提升中小微企业在金融机构融资中的信用,从而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关注和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亦获得了快速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但是,由于担保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新兴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整体下行的宏观市场经济环境给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是夯实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管理基础、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保障和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阐述和分析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Q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意识
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的历程较短,自公司成立便得到迅猛发展,没有像工业、商业等其他产业那样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沉淀期,因此很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部分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在目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为了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合理的筹资方式,或者是进行一些超出经营许可范围的业务,如直接或间接从事民间借贷、关联企业超限额担保、超范围的对外投资等,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资金链非常脆弱,极易造成公司财务风险。
(二)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融资性担保公司由于其行业的高风险性和专业性,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等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但实际上,融资性担保公司十分缺乏具有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很多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只具有一般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只能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准确的核算和管理,对于担保行业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没有预见性,导致担保公司出现较大的风险。
(三)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参与到被担保客户的评审过程中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客户群主要是处于创立初期或发展中的中小微企业,企业的经营成果不明显,企业资产匮乏,资金需求十分迫切,为了能尽快取得担保公司的信任与合作,部分企业会选择采取非常手段修饰财务报表,甚至提供虚假和财务信息和经营活动资料,担保公司由于受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不能对客户的资产状况和抵押物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立足之地,在评审客户时,往往只关注企业表面上呈现出来的生产经营状况,没有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现场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客户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在虚假和错误信息的误导下作出错误判断和决策,给企业造成巨大风险。
二、影响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先进的管理观念和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系统化的管理制度,这个企业就会在发展中遇到很多矛盾和困难,很难发展壮大。担保行业是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要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加需要具有全面风险管控理念和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中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我国担保行业起步较晚,行业成长相对较快,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利润的快速增长,导致担保公司在管理思想上形成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狭隘观念,担保公司对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没有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大多数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具有先进、完善的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没有系统性地建立起内部管理制度,对全面风险管控意识不强,对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二)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管理人员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财务管理整体水平较高,能够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工作就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参谋和促进作用。相反,如果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将会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信息失真,企业决策错误,管理混乱,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阻碍企业的发展。目前,很多融资性担保公司着眼于追求短期的业绩和效益,只重视对业务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实际上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控风险的产生。
(三)监管机制
完善、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可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使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序开展,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财务管理工作将局限于形式性、表面性、片面性,失去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我国的融资性担保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没有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因此普遍存在着行业管理制度和方法的研究滞后于实践的现象。虽然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和制度,但是总体来看比较零散,相互关系性不强,缺乏整体性,并且还有很多需要细化的专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没有建立起来,已经建立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对担保行业实际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建设缺乏指导性,由于行业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大部分担保公司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使担保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和财务风险。
三、改善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融资性担保公司要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和行业管理办法,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或指定专门的审计人员,定期开展内审工作,及时发现、纠正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完善企业各项财务及内部管理制度,树立全员风控意识。同时,企业还应于一个年度终了,聘请第三方专业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外部审计,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企业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打造具有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
随着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拥有一支具有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是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担保公司要重视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法律、金融、业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采取定期考核以及岗位轮换的方式提高财务人T的综合能力,使财务人员不断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引进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充实财务管理队伍,提高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提升公司竞争能力,促进公司持续发展。
(三)强化财务管理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应参与到对客户的风险评审中,财务管理人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数据分析模板,在进行保前调查评审时,财务管理人员首先通过财务数据分析模板初步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评估客户资金流动能力和偿债能力,然后深入现场核实企业提供的各项信息的真实性,判断客户经营风险和持续经营能力,为公司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财务分析报告。财务管理部门要按期做好保后管理,分析在保客户财务信息是否存在较大波动,客户经营是否按预定目标发展。做到管理到位,及时预警,防范风险的产生。
(四)加强全面资产管理,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资产管理,包括对公司自有资产的管理和对被担保企业反担保物品的管理。对公司自有资产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对运营资金的管理,要做好对公司运营资金的管理工作,首先是合理筹措运营资金。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为支持和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缓解担保公司近年来出现的运营资金压力,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理解并合理运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为公司筹措运营资金。其次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融资性担保公司要做好投资预算和投资决策,多元化、多结构地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以分散和降低风险,提升公司利润空间,保障公司正常运转。做好被担保企业反担保物品的管理先要做好详细的登记,包括反担保物品名称、类别、抵质押前权利人、现状、中介机构评估值、反担保债务金额等要素,然后要定期检查反担保物品的状况和性质等是否发生了变化,详细记录每期检查结果,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公司及相关部门,以及时防控风险。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可以整合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实现各部门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有效保证各种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同时,公司各项信息资源能够及时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有利于各部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加强和提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发挥财务管理在担保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树立全面财务管理意识和全员风控管理意识,才能推动和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围绕财务管理在融资性担保公司中的作用,分别从财务管理观念和制度、人员队伍素质、财务监督和控制措施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对今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作者单位为重庆市万州区国有资产担保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周迎春.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23):232-233.
[2] 姚永芳.试析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J].中国商贸,2014(20):83-84.
一、子公司财务职能转型的必要性
子公司财务相对于集团公司财务简单了许多,在涉及合并报表、资金管控、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业务不是很多,更多的在于财务内部核算和管理方面,做为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既要做好与集团总部的联系,又要处理好与本公司总经理和其他业务部门的协调工作。在与其他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沟通中,经常听到大家抱怨财务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大不如前,从领导的重视程度到财务人员的收入水平逐年下降,这不得不引起了我们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深思。
究其原因,我总结了三点:一是子公司财务相对比较简单,对公司影响大的事项基本上都由集团公司财务来负责,日常的工作主要是执行集团总部的要求;二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应用,传统的以会计核算为主的工作被信息化系统(特别是ERP系统)所替代,企业经营数据的提取速度和多口径渠道使得管理层能够实时掌握公司的运营情况,不再停留于每月末等到财务结账后取得,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依赖性减少;三是随着管理精细化的要求,管理层希望得到更为及时、客观、准确的经营决策分析,而财务在这方面提供的数据分析往往不能达到管理层的要求,有些财务数据的分析只是停留于账面数据的分析,未能反映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甚至在分析中未能剔除不可比因素等原因,使得财务分析的效果变得更为糟糕。
长此以往,管理层对财务的认识会逐渐发生变化,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也会降低,自然也会有我们财务人员所发出的抱怨。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我们子公司财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尽快进行财务职能的转型,以适应经营管理形势的变化,重新找回财务的价值定位。
二、子公司财务职能转型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
我们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一定要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对财务所带来的重大影响。认识到传统的财务核算工作在财务工作中所占的比重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应用已逐年下降。尽管在许多情况下,财务人员不得不大量采用工作表为基础的财务系统进行并表、预算、报告和分析,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实际上无法满足公司战略管理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管理精细化的发展要求,管理层需要财务提供的不仅仅是账面数字所反映的分析报告,更希望财务在对经营过程的预警和控制、企业经营状况变化的原因、监督落实经营方案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作为财务人员应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能只是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那样的路只会越走越窄。在认识到信息化给财务工作所带来的效率的提升和工作的便捷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对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分析,形成对管理层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二)加强与总部和管理层的沟通
集团总部财务是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制定者,在财务的专业技术性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和优势,又引领着本企业财务发展的方向,加强与集团总部财务的沟通,可以明确企业财务发展的要求,又能借势解决完成日常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一些工作中的变革创新也能够得到集团总部的支持和帮助。加强是管理层的沟通,可以了解和掌握管理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需求和对财务的要求,有助于财务人员开拓工作思维,并集中财务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规划安排财务的工作内容。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学习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人员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培训学习,除每年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外,要特别组织安排财务人员在管理会计知识方面的学习,并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例如在做财务分析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因素分析公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做出正确的分析报告,反映经营情况变化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因素分析公式的适用范围。例如在产品盈利分析中,书本上的公式往往是在每个产品都盈利的状况下设定的,而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亏损的产品我们就不能简单的套搬公式了,不然得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每个分析模版都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和不断的更新才能形成适合自身企业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层提供有力的支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我们财务人员根据管理的需要设立其他指标去跟踪和反映业务运营状况,这方面就需要我们具备创新能力。
另外一方面财务人员还需要对其他管理领域进行学习。由于财务是整个企业经营信息和结果的汇总,如果财务人员对包括生产、营销、物流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发现和识别这些数据背后的问题。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也为财务人员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四)要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积极参与业务管理
“成为业务的最佳合作伙伴”是财务人员职能转型升级中的重要目标,因此,如何打通财务与业务的连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财务人员可以预算管理为切入点、积极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熟悉业务工作流程、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业务提供支持和帮助。从我的实际工作来看,往往我们主动地与业务接近,为业务提供支持和帮助,反过来从业务方面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生产、市场信息,从而了解业务的需求,我们的财务分析内容也会更贴合业务,财务分析会更有价值,业务对财务的依赖性也会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一些大的业务决策和执行也会征求财务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良性的互动。
(五)改变财务岗位的设置
子公司的财务部门除设立会计核算岗位外,还应加强管理会计岗位的设立,如成本费用管理、预算分析管理、内部审计管理岗位等等,并制定各管理岗位相应的工作和考核标准,提升这些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工作待遇。使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财务的的分析报告更具管理决策价值。
三、财务职能转型中不同组织的作用
尽管财务在职能转型中会面临很多具体的压力和问题,转型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为了我们子公司的财务工作能够适应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提升财务在企业管理和价值链环节中的价值,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要勇于面对挑战,敢担责任,带领财务团队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不断进取,积极转型,建立卓越绩效的财务组织,不断提升财务的价值。
其实,子公司财务职能的转型不仅仅是子公司财务人员的转型,也是包括集团总部财务战略和管理层对子公司财务从认识和定位的转型,到底子公司财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未来财务人员职责的重新定位也是总部财务战略和管理层需要引导和帮助的。(作者单位:青岛啤酒西安汉斯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保险业作为入世后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中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独资保险公司或合资保险公司的越来越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保险公司都要面临的问题。而保险公司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处于领先位置,关键取决于保险公司对经营风险的防范。保险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如风险选择、费率选定、通货膨胀、市场竞争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导致保险公司实际经营效果偏离预期目标,使保险公司遭受财物损失风险。
一、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财务防范的重要性
(一)规范保险公司业务工作,促进公司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保险企业的生存发展愈来愈艰难,财务会计工作是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整个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二十多年历程来看,保险业务越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就越重要,财务管理工作除了要对保险公司日常的财务工作进行核算,又要对会计核算的结果进行评价和预测,这就要求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经营风险对保险公司的日常运作来说有很大影响,如果公司财务管理不当,造成财务管理漏洞,就可能加大公司经营风险,影响公司运行,降低公司利益收入。
我国一些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和手段都比较落后,尤其是在保险主体比较密集的地区,保险公司存在着一些财务管理漏洞:重规模、轻管理,财务监管不力,管理权责不明,为追求短期规模采取无原则的压低费率,降低保额或提高手续费等不正当竞争手段等,这些漏洞的存在都给保险公司经营自身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制约着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保险公司通过提高公司经营风险的财务防范力度,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操作,引导企业实现经营价值最大化,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对公司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提高保险公司应对金融风险能力,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保险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是由公司外部环境造成的风险,是无法避免和不可忽视的。各个保险公司之间为了争夺客户和占领市场,有时会采取不适当的方式降低保险费率,影响了保险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一些基层保险公司为了完成业务指标,甚至采用虚假承保的办法增加保费收入和完成业务量指标,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保险公司为事故发生后的企业补办保险。这些违规做法严重影响了市场公平,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无形之中加大了保险公司潜在的经营风险,增加了公司财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加强保险公司管理工作,能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强保险公司的竞争力,提高公司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三)充分保护保险当事人的利益,增加保险公司利润
虽然我国保险业的起步较晚,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保险作为人们防范未知风险的有效手段,是保险双方当事人基于合同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关系。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城镇居民的投保率在40%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较大差距。在加快普通民众保险意识宣传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自身也要增强公司实力,保险业是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行业,保险企业在经营保险业务时,必须引进专业知识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人才,这些人才对保险业务中使用的保险知识非常熟悉和了解,在进行保险工作时具有绝对优势。保险公司本着对客户负责,为客户服务的原则,保险公司必须尽量减少和避免经营风险,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更要防止客户为了骗取保费而蓄意制作事故的问题的发生,通过提高自身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将潜在客户转化为现实客户,增加企业经营利润。
(四)规范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利用率
由于经营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尤其是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保险公司业务具有特殊性,关系许多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运行。从一定意义上说,保险公司承担着社会保障责任,为国家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实行有效监管,实现公司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公司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降低资金不良使用率,增加公司的经营利润。
相比于一般企业来说,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对完善。许多企业因为财务管理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最后导致公司爆发财务风险,引起公司的倒闭、破产。一些小企业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不当、管理者对经营风险认识欠缺等问题,正因为存在这些问题,企业在面临经营风险时不能有效和及时应对,导致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冲击过大,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走向破产的道路。保险企业因其业务的特殊性,公司财务管理水平较高,财务防范机制到位,管理者认识到了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资本结构相对合理,流动负债水平较低,提高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使保险企业在应对经营风险时能采取有效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二、完善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财务防范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行为
保险企业首先要树立依法经营的信念,自觉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保险市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保险企业要遵纪守法,促进规范而有序的保险市场的完善。制度建设不仅对保险企业而言,对其他行业的任何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前提和保证。保险企业要加强分支机构的管理,就必须加快公司内部财务规章制度的建设,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都依照制度进行,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加快财务制度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员工对企业财务制度的学习,使员工在工作中自觉的按照制度办事,防范公司财务管理漏洞。企业要强化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优化企业经济资源配置,同时通过内部监督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二)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引进高素质和高学历人才
人才是企业持续生存的无尽动力,也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保障。保险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和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保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专门的保险会计知识,熟练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熟悉保险公司财务工作流程。企业合理的分配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险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业务激励,将薪酬与绩效挂钩,员工通过培训增加专业能力,提高工作业务量,增加收入。保险企业还要注意引进高素质人才,与国际保险业发展接轨,通过引进人才,改善企业人才结构,增加员工工作活力,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效益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重点。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链断裂是许多企业巨人轰然倒地的直接原因。做好资金管理,不仅可以防范风险,还可以在无形之中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收益,保险业做为金融企业,对资金管理要求更为严格。保险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要加强公司的资金管理,科学管理资金,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降低资金沉淀率。当前一些保险公司存在资金管理不善,结构不恰当的问题,增加了公司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保险企业要充分考虑到资金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解决好资金运用与业务增加的统一,节省资源与增加利润的统一。使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更大效益。
(四)加强财务核算管理,提高财务数据使用价值
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才能体现出财务数据的价值。及时、准确、真实的记录各项收入与支出。将各类数据细化到各经营主体、各产品、各销售渠道,定期从经营主体、产品、销售渠道等不同角度对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比较,给企业经营决策者可靠的财务数据支持,不断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销售模式。提高公司抵抗风险能力,体现财务数据的使用价值。
(五)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保险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内部监督体系,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保险企业应该成立独立的财务监督小组,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监督,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能力。企业还可以量化财务管理,建立各种指标,异常问题及时预警,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和严密性,避免出现财务管理漏洞,杜绝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隐患,提高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只有采取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财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现代化组织机构,面临巨大的经营与管理风险,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财险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将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作为财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通过对资金购置、融通、运营以及利益的分配,渗透到公司管理经营的方方面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深水期的新形式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财险企业进入发展新阶段,但管理环境与管理理念的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我国财险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弊端与缺点愈加暴露,对其稳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本文深入探讨我国财险公司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期更好地推动财险公司的发展。
1当前财险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我国财险公司的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导致其在公司的整体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上尚未成熟,缺乏科学正确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公司的管理经营者在创痛的管理思维之中,过分关注产品的收益,关注公司表面账面,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过分重视会计核算,忽略了财务管理,很多公司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与财务管理人员对,公司的从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进行严格把握,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严重影响公司运营。
1.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很多财险公司对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区分,仍旧将二者混为一谈,将财务管理的职能归纳与会计管理之内,即便是有了专门的财务管理职能机构,却权责分配不明确,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员配备、奖惩制度以及培训考核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中,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有效监督,导致财务管理部门执行工作困难,形同虚设。
1.3财务风险观念意识淡薄
财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组织具有特殊性,在其财务管理经营活动中之中,由于受到各种自然的人为的因素的影响,导致财险公司在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失误,出现实际情况与既定目标的偏差,使公司陷入财务风险之中,对企业的经营运行产生巨大影响。对于财险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现阶段我国多数财险公司的管理经营者财务风险观念意识淡薄,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巨大危害性,并没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及时对公司运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合理调整资本结构,使得公司在面临财务风险之时无所适从。
1.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缺乏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企业战略的实施与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我国财险公司现有的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之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落后,其大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专业的理论知识,安于现状,缺乏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动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影响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作用的发挥与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财险公司忽略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难以得到快速提升。无法满足公司财务管理需要。
2完善财险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
2.1树立正确财务管理理念,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财险公司的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环境、国际环境等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与新要求,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高瞻远瞩、目光长远,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公司的重要意义,结合财险公司自身发展特点,关注公司整体运营情况,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同时财险公司管理者要深入贯彻多元化理念,在新形式发展浪潮中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吸取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
2.2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财险公司应该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以观念创新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设置专门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明确权责,完善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应该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及时纠正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进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树立风险理念,完善应收账款制度与投资融资风险管理,合理调整资本结构,把握适度投资融资比例,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公司稳健发展。
2.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吸引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司,担任财务管理工作,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与公司整体管理工作进行配合;完善员工培训考核绩效制度,及时对员工进行业务与技能培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督促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定期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适当奖惩,充分调动全体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作者:于静 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