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物形象的特征

人物形象的特征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10 15:10: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人物形象的特征

篇1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90-02

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四幕歌剧《卡门》至今仍是西方歌剧史中最受欢迎的几部歌剧之一①,在剧中,米卡埃拉虽然是次女主角,但是她与剧中的其他人物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身份、性格、世界观、价值观和爱情观;有着一定分量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情绪情感的展现,并且,是表现戏剧情节矛盾、冲突、发展和解决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其他人物角色一并统一于整部歌剧之中。米凯埃拉人物形象是缺一不可、不可取代的,她担负的任务,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她对主要角色卡门的衬托和对比作用,为整个歌剧的成功增加了一抹独具一格的动人色彩。

一、《卡门》中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特征

在歌剧《卡门》中,米凯拉角色是由女高音来演绎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身份是男主角唐・何塞的未婚妻。她是一位农村姑娘,单纯、温柔、善良,是美德和忠诚的象征,她的出现给整部歌剧带来的甜美的田园气息和美好的爱情憧憬。

(一)不同情境下的米卡埃拉人物形象

歌剧中对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米卡埃拉本人进行展示(有4次出场机会),另一种则是通过剧中的其他人物从侧面进行展示。

1、米卡埃拉本人出场展示及其形象特征

(1)第一次出场:美丽、胆怯、传统、端庄

米卡埃拉的初次亮相出现在第一幕第一场中,她从故乡来到塞维利亚城找自己的未婚夫――龙骑兵的班长唐・何塞,但士兵告诉米卡埃拉要在下一班卫兵接班时才能见到他,并邀请她在警卫室等待,米卡埃拉有礼貌的拒绝并决定一会再过来找他。“她身穿巴斯克式的蓝色短裙,梳着辫子,显非常整洁,她来时显得迟疑不决,看见士兵时显得有些胆怯”②,从这些外貌性格特征的展现,一方面可以看出她年轻、美丽、胆怯的特质。另一方面,从她有礼貌的拒绝士兵们的调侃和邀请的行为来看,展现了米卡埃拉传统、端庄、有修养的一面。

(2)第二次出场:温柔、含蓄、单纯、天真

米卡埃拉的第二次亮相出现在第一幕第七场中,米卡埃拉找到了唐・何塞,并带来了他母亲的信、口信及一些金钱,接着两人唱起了一段甜蜜感人、互诉爱意的二重唱,最后是恋恋不舍的离别。这段二重唱让我们看到了温柔、含蓄、害羞、对爱情充满幻想的米卡埃拉。接着唐・何塞不小心露出了对卡门的留恋之情,这使得米卡埃拉感到疑惑,有些隐隐不安,但由于她的单纯、天真,一面对唐・何塞的温柔面孔,疑惑之情便顿时消失在这片美丽爱情海里,这也是酿成她爱情悲剧的因素之一。

(3)第三次出场:执着、忠诚、勇敢、坚强

米卡埃拉的第三次亮相出现在第三幕第四场中,米卡埃拉独自来到走私贩所在的深山老林中,她又一次来找唐・何塞,想挽回唐・何塞的感情。在这个场景中,比才给了米卡埃拉一段优美深情的咏叹调《我说,我是什么也不怕》,并将米卡埃拉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首咏叹调充满着抒情性、戏剧性,是刻画这个人物最重要的部分。这个场景虽然同样是来找唐・何塞,但情况却与上次截然不同,他已经不是光荣的龙骑兵,而是一位落魄的走私贩;他已不是那个深爱着米卡埃拉的男人,而是卡门的情人。尽管如此,米卡埃拉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独自奔赴荒蛮之地,寻找自己的爱人,从种戏剧化的转变中,我们又认识到了对爱情执着、忠诚、内心敢于挑战、坚强的米卡埃拉形象。

(4)第四次出场:善良、理智、临危不惧、忠贞

米卡埃拉的最后一次亮相出现在第三幕第五场中,米卡埃拉以唐・何塞母亲的名义请求何塞同她一起回去,并冷静的告诉他,他母亲快要死了,并且想在临终前对他表示宽恕③。这次米卡埃拉的出现是在十分紧张的气氛中,对情节冲突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不辞辛苦来到荒野之地通知唐・何塞母亲病危的消息表现了她的善良、勇敢;她没有因为唐・何塞背弃了他们的爱情而发狂,表现了她理智的一面;她没有因为环境恶劣、气氛紧张而退缩,表现了她的临危不惧和对爱情的忠贞。

通过米卡埃拉本人四次的出场,可以看出比才对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布局与刻画是由外到内,有章有序,层层递进的,而通过这些布局与刻画,观众对米卡埃拉的认识和了解是由浅至深,由表至里的。

(二)其他人物出场展示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特征

篇2

中图分类号:I2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在“伊玛堪”作品中,众多的人物形象是充实“伊玛堪”的灵魂,而这些看似复杂多变的形象其实可分为三种,即莫日根形象、阔力形象、和萨满形象。其中萨满形象又可以分为好萨满和恶萨满两个独立萨满形象。

一、莫日根形象

“伊玛堪”作品具有史诗性质,有些作品虽是短篇,只能反映某一时代片段,但也具有当时的特征。大多数“伊玛堪”都是围绕着莫日根展开叙述的,很多直接以莫日根命名,显示出赫哲人过去具有英雄崇拜思想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原始文学风格。莫日根形象无疑是“伊玛堪”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莫日根,即赫哲语英雄、好汉的意思。

第一,莫日根具有英雄崇拜思想理想的勇武特征。每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对其民族性格的形成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赫哲族也一样。地处北方,寒冷的冬季使得渔猎生活条件非常恶劣,但是,赫哲人选择勇敢的直视自然环境的挑战,他们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从而形成了顽强、好胜、不服输的民族性格,作为这个民族所共同崇拜的英雄,莫日根身上自然以更典型的特征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勇武。

莫日根们不但外貌年轻英俊,身体强健,而且本领高强。每次进山打猎,他们都是狩猎能手,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射箭百发百中,打围弓响见物。每次捕鱼,他们都在惊涛骇浪之间游刃有余,即便是成精的鱼怪也无法逃脱。每次摔跤,他们都以过人的本领,在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敌过所有挑战。他们还力大无穷,千斤巨石只要随手一抓就能举过头顶,杀死巨兽,只要往肩上一搭就能扛走。这些在条件婚情节中可见一斑,如阿格弟莫日根一箭射下三只大雁,还捉住江中千年鳇鱼;安徒莫日根捉住正南方树洞里的雕,叉住东南方水里的金鲑鱼,捕得西南山坡上的鹿。

莫日根的勇武并非源于尚武斗狠的勇,而是源于一颗藏有远大抱负的强大内心的果敢,和诚恳待人、有情有义。“伊玛堪”作品中,最直观看到的就是莫日根一次次接受艰险的挑战,以顽强、坚韧、不怕挫折的态度战胜猛兽、妖怪、莫日根对手、阔力对手,赢得一座座霍通的百姓的臣服和爱戴。然而,一次次九死一生的考验,莫日根都不曾后退,更不曾后悔当初出征的选择,只为了他心中最深处隐隐作痛的血亲复仇使命。只有心中有信念的人才能成为英雄,有了信念就能激发莫日根流淌在血液中的智慧与果敢。莫日根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但他不是一个人在前行,身为前往他乡复仇的莫日根,他们总是充分展示出对与自己有着相同经历、失去亲人的百姓的同情和悲悯;对待身边的妻子和兄弟姐妹更是十分诚恳,重情重义;对待诚心归顺的对手,他们也能不计前嫌,敞开胸怀接纳他们。

第二,莫日根离不开萨满相助,具有半人半神的特征。“伊玛堪”作品中,每当故事进行到难解难分的局面时,莫日根往往无法扭转乾坤的时候,总会有萨满前来相助,这些就是神灵,他们的神力大小不等。莫日根的成功,许多关键的步骤都是萨满相助实现的,莫日根对前来助战的萨满是依赖并且信任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具有一定的萨满神性。

萨满相助在前文已有论述,如双方交战之际,当战事胶着、难分高下之际,莫日根可通过默默祈祷,求助萨满神灵附体。而萨满神灵附体,又刚好说明莫日根具备萨满神性,可以被附体,借助萨满神力击败对手。也有的时候莫日根不是让萨满神灵附体,而是直接请萨满前来助阵。如《香叟莫日根》中,香叟在敌手施水火法术时,他请来能致敌于死地的大神灵古大玛发,克敌制胜。还有的情节中,莫日根也可以自己施展萨满法术,如香叟“一踏出家门就非同一般,他能腾云踏水自由往来。”

第三,莫日根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反抗侵略与压迫战争英雄,他们的身上具有觉醒者的特征。莫日根的出身大多是孤儿,或者有兄弟、或者有姐妹,但多逃不掉屡遭厄运的打击,正是童年时代生活的困苦不堪,饱受家破人亡的凄苦折磨,成年或者说遇到萨满点化后的莫日根才会立志复仇、重建家园。如《安徒莫日根》中,安徒的父亲和母亲就是被敌人抓走做奴隶去了。因此,作为虎口余生的苗裔,他们必须要履行血亲复仇的义务。这种不甘默默忍受痛苦与欺压的精神,和毅然坚定信念为血亲复仇选择出征的勇气,正是莫日根超凡脱俗的觉醒者的写照。

出征路上往往战事连连,身为莫日根,他们永远不忘自己的目标――血亲复仇、重建家园。在《香叟莫日根》中,香叟采取了自己的措施对待被征服的部落,他计划把那里全部财产和所有人都用船运回自己的家乡。香叟唱道:

“赫尼哪赫尼哪赫哩赫哩――

四个哈番,

我告诉你们,

我们要在这里,

住上三天。

你们领着人,

赶造一百只船。

要是三天内造不出来,

拿你们脑袋来见。

阿啷……

四个哈番吓得头上冒汗,哆哆嗦嗦地回答:‘我们一定照办!’”[1]

终于,香叟命令焚毁屯里的全部房子,乘着满载着重建家园的财物和人口的木帆船,凯旋。

野蛮时代的觉醒者只能这样开创未来,虽然用的是掠夺的方式,但这就是英雄时代迅速整合资源的方式。不过也并非所有的情况都如香叟征服这个部落一样,有许多霍通主会听闻莫日根的事迹而主动开城门请降,并与莫日根结拜为兄弟,共同完成复仇大业;也有的部落百姓不堪忍受当下主人的压迫,而主动要求莫日根成为他们的新主。无论过程如何,结局总是好的,莫日根总能带着满载着俘获的百姓和资源的大船,带着成功的信心和喜悦,凯旋归来,重建家园。

二、阔力形象

“伊玛堪”作品中,女性多以阔力形象出现,在故事的叙述中,阔力的神性也是女性最主要的功能。阔力,在赫哲语中是黑色神鸟的意思,没有哪个赫哲人会将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叫做阔力。有学者认为,阔力是女性幻化出来的神鹰形象,是依据母系氏族社会由女性占统治地位而演化来的。“女神崇拜不仅将史前人类文化成果传承到文明时代,而且将其基本精神――集体英雄主义,通过圣坛与神话传承至近世,对北方民族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的铸造起到了深刻、持久的影响。”[2]

首先,阔力是贤惠而深明大义的凡人女子。赫哲语中,未嫁女子称为德都,嫁给莫日根的女子都是福晋,无论德都、还是福晋,她们都拥有姣好的容颜和宽阔的胸襟。“伊玛堪”作品中,她们所处的时代是多妻制,但当几位德都都嫁给同一位莫日根时,她们互相毫无嫉妒之心,而且在莫日根征服一座霍通的时候,福晋甚至会抓来被征服的德都做莫日根的妻子。作为妻子,她们对丈夫的周到细心,时而像情浓义重的妻子,时而像善解人意的朋友,时而像可助丈夫排忧解难的助手。如《满斗莫日根》中,博尼恩德都本想为两个哥哥报仇,但经过父母的劝解,答应嫁给满斗莫日根。成为满斗莫日根的妻子,博尼恩德都对丈夫关怀备至,在丈夫西行的路上,她化现房屋、为丈夫通风报信,在西征的路上与丈夫形影不离。

其次,阔力是文武双全的忠诚助手,她们不但在和平时期为莫日根准备好衣食、为他们探路,在交战时更是助战巾帼不让须眉。在莫日根同对手交战的危机时刻,她们既可以从莫日根的脚下破土而出迎战对方攻击而来的阔力,又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从高空俯冲而下冲向对手的头颅,将其劈成两半;当莫日根在西征途中疲惫不堪,无力前行之时,她们会用神法化现房屋,并将丰盛的美酒佳肴为莫日根备好;当主人公在征途行进而感到前路茫茫的时候,她们会及时为莫日根探明前路,引导方向,甚至还会将凶吉福祸提前告诉莫日根。值得注意的是,阔力虽时刻出现在莫日根的左右,关系无比亲近,但她们却从未陪同自己的丈夫在征途上行走,或具体谋划某次行动。由此可见,当她们幻化成阔力时,具有空灵飘渺、超自然的神性,与行走在征途上的莫日根也许根本不在同一空间。如果说“伊玛堪”作品中的莫日根具有人格大于神格的特点,那么阔力身上所能看到的却是神格大于人格的特点。

第三,阔力实际上是“伊玛堪”作品中女子的萨满化身。“伊玛堪”作品中的阔力都是敌对双方萨满主人公的妻子姐妹。在真正的萨满信仰中,存在着祭司向保护神现身的关系,而这种现身意味着祭司将成为神的特殊助手,必要的时候亦可幻化成鱼或鸟等形象,而最为典型的现身关系就是“夫妻”。在“伊玛堪”中就表现为阔力向莫日根现身,成为莫日根的得力助手。

确定了阔力是莫日根的萨满保护神地位,就解释了为什么“伊玛堪”作品中莫日根总是要遇到那么多能变成阔力的女子,并收她们为妻。保护神愈多,作为萨满的莫日根神力就愈大,而娶很多妻子意味着莫日根在不断的进行神力增加和壮大保护神队伍。“伊玛堪”作品中显然是以半人半神的莫日根为中心,而不是以单纯的只有人格而没有神格的民族历史英雄莫日根为中心的,所以象征萨满的莫日根同他的保护神的结合过程以及萨满神通增进过程的“多妻”现象,无疑成为作品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

萨满是“伊玛堪”作品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形象,尤其在宗教场面里更是必不可少的主持者,“他们把所有类似宗教职能的特点都融于己身,既是天神的代言人,又是精灵的替身;既代表人们许下心愿,又为人们排忧解难。他们中的大多数就是人们中的一员,并不完全脱离生产。他们在萨满世界中是人又是神,是他们在放任癫狂的情绪下,用萨满巫术支配着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3]“伊玛堪”作品中的萨满几乎都是女性,将萨满这种亦人亦神的特色描写得十分生动,而在所有的祭祀场面都可看到女萨满的身影,她们一旦得道,就可变成阔力神鹰,无所不知,出神入化,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与莫日根如影随形。如《香叟莫日根》中,在最后祭神的过程中,都是香叟和他的嫂子、妻子都穿上神衣,一起跳萨满舞。

三、萨满形象

在“伊玛堪”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无形的形象――萨满,它“是无质、无形而又无所不在的”。[4]萨满一词,来源于通古斯语,意为“激奋者”、“癫狂者”、“无所不知的人”。萨满不是普通人,具有超自然的特异功能,知晓神仙世界的情况,可直接与神灵沟通。神秘的萨满文化在“伊玛堪”作品中揭开了一角,它向人们展示了虚幻空间中一个个独立、生动、可感知的有生命的形象,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回到无形的独特文化形式,而其最大的特征,就表现在萨满的神性。

赫哲人相信万物有灵,笃信萨满教,在“伊玛堪”的时代,这种信仰根深蒂固,萨满在“伊玛堪”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独立的神灵也就是屡屡为莫日根施以援手的好萨满、也可以对莫日根灵魂附体助战、也能让阔力们发挥各种神力、还可以成为反面的坏萨满即以妖魔形象出现。

“伊玛堪”作品中的好萨满,独立的萨满形象总是神秘莫测、飘忽不定、神通广大又有一颗正义善良的仁心。如《香叟莫日根》中,香叟莫日根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祈求保护神帮助自己。香叟莫日根祈祷,向古大玛发祖先神请求帮助:

“赫哩啦――赫哩啦赫雷

古大玛发,

古大玛发,

快来助我一臂之力,

把独角龙送到赫金家。

古大玛发,

古大玛发,

当我住嘴的时候,

你快来呀!”[5]

果然,东南方刮来了一朵彩云,带着嗖嗖的风声,一眨眼就到了身边。古大玛发真的来了,摘下腰带,拿出皮绳,帮香叟制服了蛟龙。

在《满斗莫日根》中,好萨满库查卡玛发和库查卡玛妈不但将满斗莫日根的妹妹满巾德都收养山中,由神灵教养,而且还将九粒苏古冬神药交给满巾德都,让她去治疗哥哥满斗莫日根的疯癫病,并使其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英雄。

“伊玛堪”作品中,萨满形象体现在半人半神的莫日根身上,莫日根本是凡人,通常经萨满指点迷津之后,就会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神通,当他们使用这些神通的时候,凸显的便是他们半神的萨满特性;萨满还会在莫日根与对手交战的时候,以灵魂附体的方式为莫日根助战。如《安徒莫日根》中,安徒躺下后睡不着觉,拿起一根小棍在自己的头上敲了一下,变成一只小蜂子。安徒在村子里飞,飞到一户人家的窗子上,看到很多年轻女人在说笑,其中一个在说安徒坏话,另一个女人劝她不要说人家的坏话。安徒跟着说他坏话的女人,趁她睡觉的时候刺痛她,第二天,这个女人请了许多萨满前来为她医治刺伤,可是萨满们都医治不了,又去请来远近闻名的都日斗萨满,都日斗看出是安徒做的鬼又不愿意得罪安徒,于是推荐安徒替她医治,果然安徒药到病除。在《香叟莫日根》中,香叟的故事说明香叟莫日根也具有萨满特性。

“伊玛堪”作品中,萨满形象还体现在半人半神的德都、阔力身上。“伊玛堪”作品里的阔力,几乎完全由具有萨满神通的女子变成。在萨满的世界里,并非所有的萨满都是法力无边,而是各自神通高下不一。有的萨满可以传递信息却不一定可以完成追魂等重大萨满活动任务;有的萨满可以使用一些腾云、踏水的法术,却不一定在交战中处于绝对优势;有的又是通灵使者,可以统领众神。如《阿格弟莫日根》中,阿格弟突然死亡,他的护身神萨日卡便去向法力高强的女萨满黑斤报信。黑斤保护好阿格弟的遗体,飞到阴曹地府去找阿格弟的灵魂。她历尽艰难,寻访遍地,终于在一根茅草上把阿格弟的灵魂找到了,让他起死回生。

妖魔,在“伊玛堪”作品中的身份实际上是坏萨满。这些坏萨满时而变鬼,时而变怪,时而变成猛兽,具有“魔”的属性。然而,不管妖魔的本领多大,神术多高,在“伊玛堪”作品中最后总是可以被制服的,表现了赫哲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理念。

《安徒莫日根》中,安徒来到的第一个霍通遇到的就是难题求婚,而构成难题的三个条件恰克陈(雕)、爱新达乌(金鲑鱼)和库玛卡(鹿)就是典型的妖魔形象,他们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是有一定的萨满神力的坏萨满,他们会叫阵,比如恰克陈看到安徒伸伸脖子,张张嘴说:

“赫力勒,赫力勒那尼,赫力给格,

小伙子你听着,

咱们无仇无恨,

你来干什么?

是来抓我吗?

咱们就试试吧,

我虽然老了,

也不会白让你治服的。

啊啷……”

善恶观念是在“伊玛堪”作品中普遍存在着的观念,大多数人物都认为应该反抗邪恶、抵御等。作品中正义与邪恶的分别在莫日根西征行动上表现出来:莫日根西征途中交战的对手不乏法力高强的莫日根萨满,但这些对手很多被划归为妖魔即坏萨满。因此,所有在莫日根的前进与成功过程中带来困难的障碍都是邪恶的,“伊玛堪”正是赞扬了莫日根不畏邪恶、不惧艰险,终于代表正义战胜了邪恶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主编.黑龙江民间文学.第二集、第十二集.黑龙江大学印刷厂.1981年版

[2]徐昌翰、黄任远.赫哲族文学.北方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篇3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徐州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故土,曾是汉代皇亲国戚的主要封地区域,有着繁荣的文化景象,遗留了大量的文物资源。汉画像石作为汉墓的装饰绘画,有着很高的考古、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乐舞题材的汉画像石是徐州汉画像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乐舞作为汉代的艺术表演形式,人物造型的刻画中高度凝炼着汉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特征。

人物造型是对人物的外部轮廓进行重点刻画和描绘的一种方式,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中对乐舞艺人的造型刻画充分体现着形似神溢的造型特点。“造型是用艺术手段依循美的规则,将处于运动变化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的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主题的一种手段”。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中对人物的刻画并没有细致的面部表情,仅仅是将人物五官进行大致的体现。在人物的整体造型上大胆的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通过以形传神的方法将人物性格、精神风貌进行表现和突显。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中大部分是记录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现实题材。但是,汉代工匠在人物造型上并没有被现实所束缚,而是通过对艺术的理解将现实的乐舞场面进行二度创作,使人物更具神韵。汉画像石与汉代乐舞同为汉代的艺术表现形式,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叠加创造形成了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真实的乐舞造型与图像上的乐舞造型中浓缩着汉代造型艺术中认识美、塑造美和品味美的观点和方法。下文将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人物造型审美意蕴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雄浑壮阔

徐州是历史上著名的古代战场,从文字记载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知晓,陈胜与吴广、项羽与刘邦、曹操与刘备、李世民与朱元璋都曾在此征战。在徐州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平均每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战争,战争文化影响着徐州人民的性格。徐州民风彪悍泼辣、英勇果敢。这样的性格特征也被深深的融人汉画像石图像中,从雕刻技法到人物造型无不粗犷不羁,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将汉代先民的大气与豪迈展现在世人面前。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中建鼓舞图像的人物造型健朗有力、雄壮洒脱,彰显着汉代画像石中人物造型的雄浑壮阔之美。徐州出土的建鼓舞图像有男子双人建鼓图、女子双人建鼓图和男女对舞的建鼓图,其中最常见的是男子双人建鼓图。建鼓本身有着祭祀、仪式和军事的社会功能,鼓本身声响巨大,气势磅礴,配以男子击鼓给人以高亢激昂之感。汉代工匠在塑造鼓舞人物造型时,抓住了击鼓这一典型形象进行刻画,将人物手臂造型刻画为振臂击鼓且比较粗壮,与手臂造型相呼应的是击鼓者腿部的造型,建鼓舞中男性击鼓者的腿部造型大多以前腿弯曲、后退蹬直的大弓箭步为主要形态,这种腿部造型看起来既扎实稳健叉富有张力,这种上肢张扬下肢扎实的人物造型显示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二)温婉飘逸

汉文化与楚文化有着共同的血脉根基,楚文化是汉代文化孕育形成的母体。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是短暂的统一并没有摧毁楚文化的影响力,楚国封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富庶安定,给文化传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汉代始祖刘邦生于楚地,白幼受到楚文化的熏陶,其个人喜好也为楚文化在汉代的传承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楚国的乐舞艺术作为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浓缩着楚文化中“巫”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长袖舞舞者纤细的腰肢给人以温婉细腻的美感,配以柔软轻盈的长袖,这种“翘袖折腰”舞整体看来有一种飘渺婆婆的感觉,形象的表现出了人们想象中的仙界生活,长袖细腰的楚舞给汉代长袖舞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长袖舞是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中刻画较多的一个舞种,其人物造型姿态万千、各具神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细腰倾折、长袖飘逸。“翘袖折腰”的人物造型将女性的婀娜柔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汉代工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使用线条的刻画,长袖挥舞时随风飘动、漫天婆娑的意境就是通过线条的流畅性来营造的,人物纤细柔软的腰肢也通过线条的塑造得到展现。长袖舞人物造型的美感包涵在其最明显的两个特点之中,即人物的“袖”和“腰”。

汉代工匠通过对“袖”和“腰”变换多姿、形态丰富的塑造,将舞者不同的情感色彩镌刻成图像;通过对线条曲直、弧度的把握,将长袖飘逸回旋所产生的盘旋缭绕、气韵氲氪的形态美表现出来。徐州汉画像石长袖舞图像中对“袖”的塑造主要有扬臂抖袖、绕圆绞袖和垂臂拖袖三种形态。扬臂抖袖是手臂带动衣袖向上用力甩出,并通过手臂做快速的“z”型运动,将空中的衣袖不断的抖动,使衣袖好似一条连绵的锦缎,又似荡漾着柔波的水面;绕圆绞花这个造型中工匠抓住了农袖在空中翻飞绕圆的形态,衣袖沿着圆形的运动轨迹在舞者两侧飞舞,刻画出的人物造型好似蹁跹飞舞的蝴蝶;垂臂拖袖这个造型中舞者双手向与身体运动方向相反的一侧延伸,给人以留恋不舍的情绪感染。对“腰”的塑造在“细腰”的基础上,拧腰出胯是代表性的造型之一。这个造型中舞者屈膝出胯、反向拧腰,使人物上身微微向前倾斜,形成近似于汉代行礼的颔首屈膝造型,极富温婉动人、含蓄内敛之美感。

(三)古拙稚朴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中的人物造型是汉代工匠在模仿现实人物造型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的二度创作。“汉代丁匠在塑造人物造型时注重追求人物形象的整体风貌和气韵表达,将人物造型抽象成相对规整的几何图形,这种造型手法使画面更加整洁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所谓程式化是指抓住某一类物象的基本特征,结合作者的审美追求,运用规范的艺术语言对人物结构加以强化夸张,概括提高造成形式感较强的艺术形象。”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人物造型所体现出的程式化又不同于刻板的公式化,其追求的是不失内在丰富气韵的规范化美感,使整个人物造型看起来没有繁复冗杂的细节刻画,体现出一种古拙稚朴的规范美。团块式和程式化均是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造型手法之一,程式化将画面的装饰性凸显出来,使画面整体求同、细部存异;团块式造型手法忽略物象的细节,只取外部轮廓加以刻画,形成了类似剪影的艺术效果。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追求的是一种稚拙朴素、不拘小节的大气之美。将人物的头部、躯干、上肢和下肢抽象为团块式的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经过组合拼凑就形成了一个简练的人物造型。在不同的几何形状中又有线刻的区分,使整个图像总体上即有大的轮廓造型又有细节的不同内形,这就形成了使观赏者既可以感受到大的气韵又可品味细部微妙变化的形式语言。汉代工匠通过团块化和程式化这两种古拙稚扑的人物造型手法,对“形似”加以适度的取舍,使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达到形似神溢的艺术境界。三名乐人的头部皆为形似头部的一种几何图形,躯体部分依据不同的人物动态也被抽象提取成几何图形,不同的几何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各具形态的人物造型。这种着服大处、系统规整的造型手法令人赞叹不已,并且开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程式化之先河。

篇4

《阿依达》讲述埃及青年将领拉达梅斯奉法老之命带领军队征服邻国埃塞俄比亚,无意中俘虏了年轻貌美的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聪明、勇敢的阿依达一夜之间沦为埃及公主阿美丽丝的贴身侍女,却逐渐和公主的心上人拉达梅斯产生了感情。然而,两国之间战事不断,埃塞俄比亚国王带兵前来宣战,拉达梅斯奉旨带兵前往。一面是自己垂垂老矣,却依旧为了子民,坚决捍卫国家的父亲;另一面是爱护自己,也是自己心爱的恋人,她不甘自己国家的无辜百姓沦为奴隶,又希望能够和自己心爱的人共度一生,阿依达的心情纠结繁乱不堪。战争结束后,拉达梅斯胜利归来,阿依达却无意中在俘虏人群中发现了父亲的身影,她说服爱人拉达梅斯放了父亲,但却让同样深爱着拉达梅斯的埃及公主阿美丽丝得知,并因为强烈的嫉妒心而告发了他们。在最后一幕,阿依达为了与自己的爱人拉达梅斯生死相随,毅然决然地钻入地牢,与心爱的人共同走向天堂。

二、勇敢热情的埃塞俄比亚公主

从故事的第一幕起,一首由拉达梅斯演唱的抒情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就首先呈现出了男主角对阿依达的眷恋和深厚情谊,也使我们认识了一位在男主角心目中善良、多情、性情温柔勇敢、追求真挚爱情的异国公主阿依达。而同属于第一幕的《凯旋胜利》这首咏叹调中,音乐首先从急促的快板开始,速度几经变换,繁复的调性,从最初的C大调开始,到G大调,再到降E大调并最终结束在降A大调上。调式调性的对比以及速度与节奏的自由伸缩准确地表现出了阿依达在父亲的亲情、国家的利益、与恋人爱情之间难以取舍,左右为难,不知何去何从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第三幕中阿依达的咏叹调《我的故乡》是一首具有浓厚喜剧意味的非常抒情的乐曲,如行云流水般的旋律线条与大小调之间的穿插交替进行呈现出了独特的东方色彩。第四幕的音乐中,阿依达与拉达梅斯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演唱了男女声二重唱《再见吧人世》,旋律的优美流畅与戏剧化的感染力,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不但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畏惧,反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无所惧怕的对圣洁爱情充满渴望与向往的勇敢女性的形象。

三、刁蛮的埃及公主阿美丽丝

剧中的埃及公主阿美丽丝与阿依达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她的唱段呈现出了与阿依达完全不同的演唱风格,用截然不同的性格表达方式表现出对拉达梅斯的爱情。阿美丽丝因为被过度宠爱,所以性格刁蛮任性而又天真。在她的最初的唱段中,连续的大跳音程与生动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其性格中的夸张和诙谐,甚至带有一定的喜剧效果。第二幕中,阿美丽丝与阿伊达的二重唱呈现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尽管在此唱段中,不停地传来庆祝战争胜利的欢呼声,却仿佛在代替趾高气昂的埃及公主嘲讽着身份卑微的阿依达,一个下等的使女没有资格和公主争抢爱情,更配不上英俊潇洒的青年拉达梅斯。在第三幕,当天真的公主发现自己的爱人拉达梅斯竟然真的与自己的女仆阿依达相爱,则在《可恨的情敌》唱段中,用大幅度的音程跳进与强有力的节奏型将其性格中举手投足间夸张的霸气一览无遗。在最后一幕《不幸的人啊,你面临厄运》唱段中,因爱而生恨,强烈妒忌心引起的冲动,使得她不顾一切,不留余地地要致负心的人于死地。繁杂无章的旋律进行以及坚定的和声,无不表现出阿美丽丝感到羞辱、嫉妒以及异常愤怒的心情。

四、爱情与烦恼

剧中的两位女性都同样地敏感而多情,并且爱得义无反顾,也同样挣扎在进退两难的危机境遇中,经受着情感的煎熬与心理的折磨。作曲家从细微之处恰到好处地,分别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表现出了两位公主心情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阿依达徘徊在爱人与国家之间,而阿美丽丝陷入了嫉妒的怒火中不能自拔,为亲手将自己的爱人送入了坟墓悔恨不已。

篇5

祥子:曾经是一个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美好理想的青年,后来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虎妞:大胆泼辣但有点变态;即敢于追求幸福,真诚地对待祥子,又贪吃懒惰、好逸恶劳,总想控制祥子,具有双重性格。虎妞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又是旧社会的牺牲品;小福子:美丽、年轻、要强、勤俭。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刘四爷:残忍霸道,是一个典型的剥削阶级人物,极端的自私自利;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

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归纳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①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③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提问形式主要有两种:①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或: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②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想等)?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从答题规范的角度来讲,这两种提问形式的答题格式是有区别的。

对于第一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对于第二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注意这个“特点(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因此,要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组织答案时,要先概括后分析,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答题格式是先概括出所有特征,然后再逐一分析,即:某某具有个性特征A、B、C……。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第二种答题格式是每概括出一个特点,就分析出一个特点,即:①个性特征A+分析;②个性特征B+分析;③个性特征C+分析……。

二、人物形象作用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这类题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①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即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②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③从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总的来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对比、衬托等作用,在情节结构方面有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在主题表达方面有揭示、突出主题等作用。具体来说,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①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②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③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

这类题型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就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来谈,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就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两方面的作用来谈。答题时,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考虑,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示要求作适当调整或取舍。

三、人物形象技巧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的辨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①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某某人物?请简要分析。(或:分析文章对某某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②文章是如何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有哪些。具体来说主要有:①肖像描写,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②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③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④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⑤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⑥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⑦其他手法:工笔、白描、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

这类题型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是什么;②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③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当然,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设问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步骤稍作顺序上的调整或取舍。

篇7

一、引言

表演是就是对所需要塑造形象在舞台上的有效表现,这种表现就是需要对人物角色进行有效理解和塑造,因为只有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塑造,演员才能进一步掌握所需要表现人物角色的基本特征。这种基本特征可能是造型方面的,让人一眼就看到记忆犹新,也可能是语言方面的,让人听了记忆深刻,又可能是肢体方面的,让人看了完全记住这一人物形象。换句话说,表演艺术就是需要对角色进行充分的理解,进而有效塑造出具有个性化的角色,这样才能使得观众记忆犹新[1]。

二、角色理解和塑造的重要性

(一)角色理解和塑造是构建人物特征的有效途径

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就是得到很多的人的认可,我们可以回顾国内一些经典的电视剧人物形象,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就是让人记忆犹新。尤其是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更是影响了几代人,六小龄童在进行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塑造过程中,下了大量的功夫,进一步抓住了猴子的最为有特点的动作和语言,加之在造型上的特塑,一个成功的孙悟空形象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角色理解和塑造是最为基本的表演要求

一位表演大师说过,塑造人物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员对人物的理解是否到位,这是表演的基本要求。塑造人物需要抓住其特征,再进行有效扩大,这样才能实现人物形象的有效放大,提升观众对其表演基本诉求。没有将人物形象塑造出特征的演员是对观众的一种懈怠,没有将表演艺术进一步发挥到极致,换句话说,角色的理解和塑造是我们表演的基本要求之一。

三、实现有效角色理解和塑造的具体措施

在《女士们的游戏》这一话剧中,有一对姐妹,妹妹在快要结婚的时候,自己的未婚夫跟自己的好朋友跑了,妹妹在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刺激,就和姐姐一起将自己的好友杀死,但是未婚夫并没有回到自己身边,于是妹妹的性格进一步发生扭曲,她与姐姐开始了进一步阴谋,这一人物的塑造就需要对其心理发展变化进行有效梳理,妹妹的未婚夫没有跑掉之前,杀死自己的好朋友之后等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人物的性格都是发生的较大的变化,这一人物性格的把握就需要进一步突出不断的变化。具体来说,如何实现表演过程中,人物角色的有效理解和塑造,笔者有着自己的一些理解和体会:

(一)对剧本中的人物做足功课

成功的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需要进一步对剧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地了解,通读剧本,理解人物在整个故事情节中的变化,同时需要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自己对这一人物的有效理解,在观察生活中与剧本人物角色比较类似的人时,需要进一步拓展对他们生活细节的把握,在人物性格把握过程中,一些细节将直接决定他们对人物的有效理解和塑造。因此需要进一步掌握人物塑造过程中的细节个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自己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能力。

(二)剧本人物理解到位

人物的理解和塑造需要全方面的开展,一个基本很强表演能力的演员需要从造型、言语、动作、甚至眼色表现出的一些内心矛盾和变化,这都是需要进一步拓展人物形象的特征化。例如一个抗日期间的土匪形象塑造就是需要从上述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理解,首先在造型上男性土匪可以通过纹身或者是更为凶悍的发型呈现一个土匪形象,在言语上需要表现出一个没有什么文化、战斗经验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动作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有效认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等动作细节将进一步勾勒出一个典型的土匪形象。因此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方面的理解和塑造[2]。

(三)人物重点特征突出表现

现代的观众对电视剧、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要求不断提升,我们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也不需要将一个人物塑造的浑身上下都是特征,这种过多的人物特征就等于没有特征,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剧本中任务的重点特征,从一个点直接击中观众的关注度。这样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切合实际生活,同时在表现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四、结语

随着现代观众品味提升,演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人物的有效理解和塑造,实现更为突出的人物性格,实现角色与时代同步、与故事发展平齐,这样的人物角色塑造就需要演员充分认识剧本,具备生活经验,将其人物特征有效表现出来。

篇8

描写是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生动具体地描绘的一种手法。按描写对象分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不管是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思想性格服务的。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人物形象、思想性格是什么,还要明白怎样刻画出来,不仅要知道人物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做,这些都是要通过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表现出来,因此分析人物形象的各描写是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的重要途径。

分析外貌描写时,要让学生抓住人物外貌富有特征的细节,从这些富有特征的外貌描写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内涵。如鲁迅的《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t活圆实的手,都又笨又粗,而且开了裂,像是松柏皮了”这是闰土麻木自卑,形如木偶的性格显现。行为受到思想的支配,人物的所作所为反映了人物的思想面貌和性格特征,特别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的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有利于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跟随在范进后边低头扯衣服的动作,活灵活现的画出了他那副溜须拍马的奴才相。范进送给他两锭银子时,他那拳头一伸一缩,一摸一揣,活画出胡屠户的虚伪和贪婪。“言为心声”是语言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特别是个性化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它能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如“你也配姓赵”表现了赵老太爷的专横霸道;“儿子打老子”是阿Q自欺欺人的表现:“我真傻,真的”的一再重复,便将祥林嫂几经劫难,精神陷于麻木,呆滞的病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描写,分析心里时,要抓住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如《最后一课》中对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心理描写,既符合他的年龄特征又表现出他贪玩、天真、幼稚的性格。

二、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并突出其性格核心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是丰富的,复杂的,多重组合的,然而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和复杂性必须在一元化的思想性格整体上显示出来,也就是说人物的思想性格多元组合中,必须有一个主要方面作为统治方面,否则人物的思想性格的种种方面就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必须对人物的思想性格不同质的元素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抓住其思想性格核心,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主次颠倒。如对《木兰诗》中那“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的儿女情长,不可以看到她那“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花”的闺中少女情怀。而她那保卫国家,征战沙场的气概便是木兰的思想性格核心,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核心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突出木兰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篇9

戏曲表演的关键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前期的角色化妆及造型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妆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戏曲表演人员在演出开始前,除了要对所表演的人物进行深入揣摩和分析外,还要借助化妆技术,完成形象扮演,从而尽快将观众带入到真实情境中去,在提升表演效果的同时,深化观众对戏曲的感悟和情感体验,提高戏曲表演水平。

一、戏曲化妆的独特性

戏曲化妆与生活化妆有着本质区别,生活化妆是为了美化外在形象,让人看起来更有精神,而戏曲化妆则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为了让演员更加真实地模仿所扮演的人物角色,直观地展现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心变化。戏曲表演虽然是通过演员唱、念、打等专业技术来展现人物整体形象的,但观众因为认知上的不同、感知上的偏差以及艺术理解上的不同,对演员展现的肢体、表情等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对戏曲的理解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戏曲化妆则能够直观地给人们一种固定的感知,让观众从妆容上对人物有一个直观的初期判断,这对于观众理解人物后期行为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更便于观众捋顺剧情,实现深层次的感悟。比如戏曲中曹操这一形象,人们一看到曹操白脸的妆容,就可将其与阴险、狡诈联系起来,直观地构建人物形象,并对其后续所有行为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进一步感受戏曲的魅力所在。

二、戏曲化妆的作用

舞台人物造型是舞台艺术造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人物造型有其自己独特的艺术系统,且随着舞台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表现风格,以达到提升表演艺术性,满足观众精神需求的目的。化妆是舞台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目的是感染观众并引导观众进入表演情境中去,渲染真实的表演氛围。利用戏曲化妆还可将不同演员塑造成与演员自身完全相反的舞台人物形象,从而帮助演员增强自信心,以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如一个斯斯文文的书生形象的演员,要想扮演一个凶猛骁勇的人物,便可借助戏曲化妆技术,重新塑造演员的面部形象,再通过身体上的装饰,达到凶猛骁勇的效果,从而将两个反差较大的人物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颠覆惊讶之感。另外,戏曲化妆还需要配合演员自身的专业基本功,以免造成僵硬之感,影响表演效果。以演员特点为基础,以化妆造型的方式完成人物塑造,先要考虑演员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与戏曲人物形象之间的契合度,这样才能通过化妆达到传神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进行形象塑造,让演员的各种表情动作成为戏曲人物真实情感的流露。在戏曲表演中,演员扮演的角色多种多样,经常会存在演员本身与扮演人物不相契合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结合化妆技术来达到人物塑造的目的,提高表演水平。

三、化妆造型对塑造人物形象的帮助

(一)可以丰富人物的个性塑造人物形象需要从细节着手,要在细微处见真功夫,塑造戏曲人物形象更是如此。化妆造型要想做好细节的刻画,就需要化妆师吃透剧本,熟悉人物,给人物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结合人物形象和角色定位设计符合要求的妆容造型,从而呈现出观众喜爱的、有丰富表现力的人物形象。例如,要表现一个普通劳动者,如果仅通过唱词语言和表演动作,人们会觉得差点什么,可是如果穿上经过设计的衣服,就会更为人们所接受,在此基础上再用油彩做化妆造型,塑造出一个皮肤粗糙、饱经风霜的劳动者形象,则会大大提高人物形象的表现力。由此可知,服饰和化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可以直接传达出人物的年龄、职业、家庭以及性格等信息,是一种表现人物最为快捷的方式。因此,戏曲表演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服饰和化妆,要把对角色的理解、定位融入到造型中。如戏曲中的丑角,为了让观众能够马上看到剧中人物那种滑稽与搞笑的状态,同时也为了让演员能更形象、更真实地表现出来,化妆师会用油彩等化妆品对演员的面部五官进行调整。

(二)可以完善演员形象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起初会存在一定的不足。而要弥补这种不足,则需要演员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技巧,吃透角色,再辅以一定的化妆和造型,从而完成对角色的最终定位,通过内外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塑造出符合剧本要求的完美的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化妆师要提前介入,分析剧本,把握剧情、人物特点及人物关系,从而理解角色形象对化妆和造型的要求,通过恰当的妆容实现演员和角色的统一,缩小演员与角色的心理距离。化妆师要掌握造型塑造的艺术技巧,如用突出、分明的眉角来表现刚毅坚定的汉子,用平且细的眉毛来表现温柔婉约的女子等。总之,化妆造型就是用艺术的方法放大角色需要的特征,弱化角色不需要的特征,从而完善演员的艺术形象。

(三)可以再现经典形象的艺术魅力在戏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艺术形象,这些经典艺术形象无一不是有着非常精致的舞台化妆造型,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形象,赋予了角色不朽的生命力。在当下戏曲表演中,重新演绎经典剧目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在重新演绎时,面对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如何做到既能够传承经典,又能够有时代的新意,稳中求变,再现经典艺术形象的勃勃生机,就成为化妆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以越剧《红楼梦》为例,王文娟塑造的林黛玉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在这种情况下,观众会很难接受其他人塑造的同一角色。为体现新意,其弟子王志萍对林黛玉的妆容进行了修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角色的把握设计了新的林黛玉的妆容,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就说明,角色的设计、化妆与造型要和时代相一致,要体现时代的审美特点。

四、戏曲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要与化妆造型相互融合

化妆造型是外在的,是对人物外形的塑造。而外形要想真正展现应有的效果,则需要与人物内在的精气神相一致,即形和神要完美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神兼备,只有形和神表现一致,才有可能达到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化妆师和演员不断地揣摩作品,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化妆师要和演员进行充分的交流,交换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反复实践、修改,而后实现对剧中人物形象的精准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化妆造型的作用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一种艺术创造,是在加工的基础上塑造出能够反映演员和角色的本质特征、符合戏曲表演要求的舞台形象。化妆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根据自己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与演员共同创造出符合艺术规律的形象,将艺术形象和化妆造型完美融合在一起。

五、通过化妆塑造典型人物的策略

(一)尊重剧本通过戏曲化妆塑造艺术形象,是建立在剧本的基础上的,是对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的再创造。因此,化妆需要紧密结合剧本的要求,充分表现剧本的风格与主题,要合理运用戏曲化妆的方法塑造符合剧本要求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塑造人物形象要充分体现生活的真实,这也是艺术的原则之一。要结合现实生活,根据生活中人物的特征、状态进行化妆,这样塑造的舞台人物会充满生活气息,可以有效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更贴近群众的心理定位。

(二)遵循艺术规律戏曲化妆是为了塑造出丰富的、具有典型特征的艺术形象,因此就要遵循戏曲艺术的规律。化妆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但不应只是简单生硬地再现,而应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创新。这就要求化妆师在深入研究剧本、剧情的基础上,还要深入生活,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多观察身边的各式人物,把握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及面部特征。通过化妆塑造人物形象还应该注意人物生活的场景、环境和其文化背景等,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真实生活。

(三)结合舞台灯光化妆还需要与舞台因素相互配合,其中就包括舞台灯光。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知道,舞台上通常是各种强光直接照射,所以如果没有考虑灯光的因素则会极大地削弱化妆的效果,导致人物脸色苍白。因此,化妆师要结合舞台灯光的效果进行化妆,在体现人物面部层次感的同时,提升面部的表达效果。化妆师要对戏曲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剧中人物的塑造,并彰显自己的审美追求。

篇10

任何文学类作品,感知文本是最基本的一环。像小说这类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更不能例外。要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首先要让学生初读文本,理清主要情节。在初读文本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这需要学生基本能复述小说整个故事的情节。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是随着故事情节而变化发展的,理清情节,就等于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

2、注意情节中重大或特殊场面描写。人物形象的特点就是在一个个场面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因而,抓住这些场面去分析人物,就可以直观地感知人物形象。

二、细读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任何人物形象的产生,都离不开对人物个性的描写,即言行举止要符合该人物的性格特征。因而,分析人物的形象就必须细读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更全面地解读人物。

语言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去拜见贾母时,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问姊妹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只不过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后来贾宝玉问林黛玉可曾读书时,林黛玉回答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细读黛玉前后不一的回答,再联系到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我们就明白了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个性。

动作描写。葛朗台在弥留之时,教士把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放在他面前时。似乎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而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把十字架抓在手里。在分析葛朗台形象时,细读“抓”这个动作,我们就可以感悟出葛朗台见钱眼开,要钱不要命的贪婪形象。

外貌描写。《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作者可谓是浓墨重彩。“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对王熙凤的服饰描写“集珠宝于一身的打扮”显示她的华贵与得势,也暗示了她的贪婪俗气。容貌细致入微的描写“三角眼、吊梢眉、含春威不露”也显示出她的心机和狡黠。

心理描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有这样一段:“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地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细读这段心理描写,可以看出鲁提辖对这个不曾料到的人命案的认真思考。他想,一但遭遇官司,就没人送饭,还不如早点撒开。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充分体现了他有勇有谋,胆大心细的性格。

三、悟读小说的人物与社会背景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一定的时代特征产生的人物形象有所差异。小说的中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因而分析人物总是跟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在理解小说人物形象时。联系背景知识,多体悟小说人物形象的深层含义,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小说,读懂小说。

篇11

1.把握作品描写人物的方法,简要概括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2.请结合文章,简析文中“××”这一人物形象。

3.简要分析第×段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4.你认为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作者描写这个形象有何用意?

5.文中刻画的“××”和“××”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解题攻略

面对高考语文试卷中鉴赏人物形象题,考生要注意掌握如下方面:

一、一般技巧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阅读题中,分析欣赏人物形象是其中一项重点的考查内容。要想既省时又高效地解答此类略有难度的题目,有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两联”、“三抓”、“多维”。

“两联”是指同学们在分析欣赏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身份、地位来思考问题,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身份特征,其鉴赏作答的着眼点及其用语范畴有很大的区别。

“三抓”是指抓住文章的结构层次的安排,抓住曲折波澜的故事情节,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及文章中出现的议论评价性语句。

“多维”是指考生要擅于多向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欣赏人物形象,也就是既要从多方面对人物的思想情操进行概括,也要从多个角度对人物的本身性格特点进行赏析。

二、基本思路

具体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把握好如下基本思路:

1.使用简洁的语言,从总体上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在精读文章的基础上,画出作者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通过描写环境从侧面烘托主要人物特征的语句。同学们在明确了作品中列举的相关信息体现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再具体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还要在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或社会环境,依据画出的句子,由表及里地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也要善于在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努力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变化,探究出寄寓于相关物象或环境中的思想情感。

4.用准确精练的词汇,概括出人物性格特征,明确人物的代表类型、地位和意义,总结出全面完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