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5:10: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微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微课内涵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微课”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受教者。而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课堂之中的活跃者与主动者。
在以微课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制作视频。制作出视频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直接进行视频录制,以录影的形式录制出约1分钟至10分钟的短小视频。另一种方式是运用特定的制作视频的软件,把图片、文字、声音等元素和PPT相结合,制作出视频,把知识点以动态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但不管是录制视频,还是制作视频,都简单易做,这才使得互联网之中,微课视频的数量不断增多,微课教学资源不断丰富。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有三大优势。首先,微课所学的教学时间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之中或者课后的简短时间,以微课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某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的熟识度。其次,微课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少,主题分明,教学目的明确,能有针对性地复习学生所遇到的难点、疑点知识。再次、微课传播渠道丰富多样,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微课视频能够通过手机、电脑和计算机等新技术媒体进行传播。
地理课程是中学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地理教学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人类所居住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基本的常识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更为深切地接触自然环境,了解日常生活,都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微课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更为灵活地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实例应用研究
在高中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微课展开教学活动,能够以简短时间,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节省学习时间。下面具体以两个实例来研究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案例一:在第四单元中的关于地质灾害的知识点。教材中把四种地质灾害活动都详细地列举了出来,内容可归纳为:
(1)地震,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其能量大小是用震级表示的,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其要素主要包括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其构造主要包括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其类型主要有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
在这个知识点中,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被详细地列举了出来,但是要清楚地辨别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细微差别却并不容易。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描述以及观察图片的形式来进行这些知识点的消化。但是要深刻地感受到地震的震级之间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各种火山之间的具体区别,以及滑坡和泥石流的差别还是略有难度的。反之,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则可以利益互联网查找与这些地质灾害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制作合成一个简短的视频,并可以适当地配上和视频内容相吻合的讲解。而后,抽取时间放映给学生观看,学生便可以通过直观的视频清楚地分辨出各种地质灾害的不同之处。可见,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其视频播放形式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刺激,从而加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
案例二:在第六单元中关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之中得到了详细的阐释,也搭配了相关的图片,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该知识点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表格:
环境质量下降燃烧产生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危害人们健康废水,生活污水,危害人体健康染休息、工作、学习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弃物健康和环境,居住条件差,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难度,失业人数增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识点中,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被以文字的形式详实地陈述了出来。但是仅仅是简单的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不足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问题所产生的危害程度。反之,在微课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则同样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视频,制作合成为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老师可以利用图片搭配文字制作成配有解说的视频。这样的视频既可以在课堂之上放映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观看之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商量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案。这样,既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印象,又可以调动学生的讨论和发言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充分运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以视频播放的直观形式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讨论视频内容的形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应有效地运用好微课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选择微课程方式需围绕教材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发挥出微课程应有的效果。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初中地理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思考,使微课程教学优势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
一、“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1.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程方式,需结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与新课程的要求,围绕课本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微课导入提供良好的途径,也为新课程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2.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便捷、有效
微课对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均无限制,因此,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微课,能控制视频的快慢,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通过反复播放了解。这一特质为转化后进生提供了便利。
3.微课让地理教师经验交流更形象、充分
地理教师采用微课教学的核心,需以教材为基础,不断深入研究,并配合教研组、备课组将实际教学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制作为相应微课件。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引导教师及时的反思,而且对提升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促进作用。
二、“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增强微课程的层次性。
以教师的角度来看,采用微课程授课需注意体现微课程的层次性。初中地理教师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应围绕教学内容、遵循《地理课程标准》,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需围绕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式与目标。例如:以《美国农业带分布及区位因素》为例,采用微课程的方式进行教学,需结合地图的相关要素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相关规律,并认识到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自身地理位置,分析哪些地区适合茶叶的种植,让学生学以致用,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实例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生活打下基础。
再如:在进行“认识大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点讲解教材内容时还能通过微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方式能更深入地掌握各大洲的风土人情、气候与资源等相关地理知识,同时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课程教学重难点。
就学生的角度来说,通过地理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既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又帮助学生巩固自身所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微课程”的优势,将其资源化并以三维立体图的形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借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继而强化教学成果。例如:在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均采用地球仪作为教学材料为学生展示。现在通过微课程,教师能将之作为视频,加深学生印象,更利于学生理解。
(三)合理加工微课程素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教师若想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相关知识,继而使微课程教学效率得到提高,需分析并整理课程素材,经过科学合理的取舍,将地理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有效范围内,让每位学生都受到应有的照顾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在现有素材的基础上再加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特色。例如:在利用微课例讲解《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过程中,教师需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及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合理加工微课程素材。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地理画面的帮助下,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相关知识。初中地理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微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综上所述,应用微课程能积极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强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优势,为巩固学生所学课本知识和突破教材重难点提供帮助。微课程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以此原则为前提帮助教师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也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微课程教学应受到广大教师的大力推广,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1.板书无法与视频同步
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会同步相应的板书,而微课教学中,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教师无法同步或插播板书。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可能跟看视频一样在脑中一晃而过,记忆力不好的学生可能看过一遍印象并不深刻。
2.教师调控能力不足
微课视频在何时播放,播放时要如何管理课堂,播放后教师如何总结,微课教学时的板书如何设计,师生如何互动,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如果不具备调控能力,单独插播视频会让课堂显得支离破碎,学生笔记也不完整。
3.条件差异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微课的使用,使世界各地的学生能够选择性地接受想要的教育资源,但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利用微课学习,也不是所有的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设备的差异,导致落后地区并不能接收到高品质的微课资源,城乡教育差距加大。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主题鲜明原则
在使用微课进行地理教学时,制作的微课首先主题一定要鲜明,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这10分钟左右内,明确要讲授的是什么内容。微课的选题一般是复杂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地理必修一很多知识点是适合微课教学的。必修一里一节牵涉的知识点复杂多样,往往一节内容得分成几个小的微课视频。这几个小视频围绕一个主题,清晰地把教学目标展示出来,使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一目了然、茅塞顿开之感。
2.内容吸引原则
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教师应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制作得较为精美,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眼前一亮,这样学生才会乐学、好学。不仅如此,微课要选择那种学生学过就忘,难以一次性理解,或者学习上经常出现困惑并向教师提问的知识点。地理学上的知识点丰富、新鲜、涉及面广,因此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都强。教师如能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灵活地引入微课,吸引学生注意,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问题反馈原则
微课制作和应用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即时发现,并加以改正。微课的制作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教师对这节内容的理解不同,因此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与应用中要即时发现问题加以反馈,从而进一步完善改进微课内容。
4.交流互动原则
交流是为了更好地进步。微课的交流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微课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时间非常多。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点以及在观看地理微课视频时肯定有疑惑或意见,教师可以从中吸取有利因素,开发更好的微课。另一方面,广大教师也可提出自己在制作和使用微课时遇到的问题,供大家相互交流和探讨。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理清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关系
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是何种教学模式都不能撇开传统教学而独立。传统教学有很多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方面,如传统教学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基础,教师在进行讲授时,与学生面对面,随时对教学内容、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传统教学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传统教学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抽象,难以消化和理解,教师在讲解某些概念时只是简单地讲述,对于形成过程缺乏演示,口述板书很难表达其细微过程,此时微课的优点很好地表现出来,微课通过简短的视频能把抽象的地理原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我们在讲“三圈环流”时学生很难理解,黑板手绘学生觉得抽象,这时微课视频就很形象地表达出了所要讲解的知识点。但是有些时候,微课的视频也需要传统教学的板书补充,没有传统教学的补充,学生会觉得整堂课跟放电影一样,需要运用思维导图板书,让微课视频系统起来。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微课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
2.收集整理优质的地理微课资源
精品微课资源收集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在收集微课资源的时候有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我们地理教师的一些交流QQ群,同时一些微课网站微课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可自行选择和下载。除了专业网站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观看科普节目时从中截取有用的知识点。资源收集之后,我们要对资源进行一个系统的分类,这样以后上课就能轻松利用了。
3.精心准备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微课的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对其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学习者有意注意的最佳方式。[2]微课教学课堂有很大的波动性,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大的掌控能力,提前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有个清晰的思路。怎样引入,什么时候讲解,什么时候播放微课视频,什么时候师生互动,怎样板书,教师思路清晰之后,才会对整个教学过程把握充分,做到心中有数。
4.构建完整的地理微课学习平台
微课教学是系统的,构建地理微课学习平台对微课教学至关重要。学习不仅仅存在于课堂,微课为学习的立体化、多元化提供基础,地理微课学习平台是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到学生到家长,
从教材到习题,从预习到授课到复习等多方位的。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把学期微课教学视频共享到群里,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和家长开一个学期学习清单,学生根据清单有计划地自主学习,家长根据清单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前预习好学期学习内容,教师上课给予指导,学生课后再次利用其复习。微课平台的建设使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虽然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微课只是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点的性质,适当地采取微课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学生在采用微课自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也应该自己制作知识点的思维导图,适当做些学习笔记。微课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微课是新兴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的时候,不要仅仅把重点放在制作微课上,从而忽视教学这个主题。在几分钟之内把教学内容讲得让听课者理解和掌握,是教师微课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302
初中地理学科的许多知识,诸如地形部位的辨识、山脉河流的走向、地球自转公转等,都需要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感知来产生理解,深化记忆。但是,在传统地理教学课堂,由于教学时间与教学设备的限制,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多的是依靠书上的图画与自己的联想来尝试理解,有时并不能对事物形成正确的形象联想,从而影响学生之后的地理学习进程。微课的产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与图片等形式各样的素材,实现了学生地理学习时间与空间的延伸。加上当前“互联网+”模式的逐渐成熟,将“互联网+”与微课相关联,可以使微课教学更加便利化,充分发挥W络信息多样化、传播快速化、互动性强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
一、“互联网+微课”概述
1.“互联网+微课”的内涵
“互联网+微课”是指在“互联网+”模式下,采用视频的方式,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融合在一个小视频里进行讲述,视频长度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被称为微型课程。微课的制作者和者通常为一个教师团队,微课制作完成最终会被到网络平台供自己的学生以及网络用户学习和参考,这也就是最终的“互联网+微课”。
2.“互联网+微课”的特点
“互联网+微课”具备以下三个特点:课程短小,针对性强;微课视频兼容性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首先,“互联网+微课”注重的不是长篇大论的全面性知识讲解,而是针对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微课的产生是由于在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背景下,人们更加趋向于接收碎片化信息,这种微型课程的方式能够适应人们信息接收的习惯,并且微课教学的针对性强,更加便于人们依据自身知识结构缺陷进行课程选择。其次,微课视频兼容性极强,不仅能够在电脑上观看,还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播放。由于视频时间较短,即使在没有有线网络或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用户通过移动数据流量也可以进行观看学习,不会产生较大的流量消耗。再次,微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想学,就能够进行在线学习,或者还可以提前将视频下载到电子设备上,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
二、“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应用于初中地理学科的优点分析
1.顺应时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互联网对当前初中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入的。初中生接受着网络时代的熏陶,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成为初中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大多数学校都是禁止初中生在学校使用电子设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子设备对于学生学习的辅助作用。微课是顺应互联网时展的产物,而且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微课”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一大趋势。初中地理教学应该紧跟这一趋势,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可以接受微课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将电子设备转换为自己的学习工具,可以在学校随时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微课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初中地理学科特点要求
初中地理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宇宙下至地球的山川河流。而且,初中地理的学习难点不在于对地理知识的背诵与记忆,而在于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脑中联想,这对于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而且,在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对某个地理知识进行空间联想,很容易造成联想错误,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微课的存在及时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形象化与直观化的知识讲解,促进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此外,初中地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所学知识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时间不接触某一知识点后,学生难免产生遗忘,因此,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不断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同时也对之后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点。
3.适用范围广
微课的使用可以贯穿于上课前、上课中以及课堂之后的任何阶段,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了便利。在上课前,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进行课前预习,并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为之后的课堂学习提供侧重点指引。在上课中,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作为一个教学工具,通过微课进行课前引入,迅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可以通过微课对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在课下,学生既可以通过微课进行知识点巩固学习,也可以选择一些课外拓展的微课来进行自身知识拓展。
三、“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策略
1.课前预习
在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微课学习,并将自己观看微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论的形式到微课评论区域。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评论,掌握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为教师之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中河湖的内容为例,其中主要涵盖了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比如亚洲与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世界之最等无须进行特别讲解的知识点。教师的微课可以将本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都涵盖其中,最好采用地图的形式,将亚洲与欧洲标记出来,并且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河流、山脉等都进行标示。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可以将本节课中河湖与地形地势及气候的关系作为重点,进行初步了解。接下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进行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2.课中学习
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微课,并不是允许学生自己随意进行微课的观看,而是需要在教师的整体掌控下,进行集体性微课学习。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中“经线纬线”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关于地球的真实形态,让学生了解经纬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并利用经纬线将真实的地球进行分割,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形象化的分割画面。之后教师在讲解经纬线的过程中,不需要反复向学生强调经纬线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学生已经理解了经纬线作为辅助线的存在意义。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时间制作微课,可以通过课堂联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其他教师的微课进行观看,将“互联网+”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课下复习
课下复习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下拖巴揪督衔单一,并且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限制,在地理课本和参考书不在身边时,很难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学习。而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课下复习途径呈现出丰富多样性,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通过上网观看微课的方式来进行课下巩固。因为微课是自己的老师的,与自身的学习需求契合度较高,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复习需求。此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看其他老师的微课视频,以此实现自身地理知识结构的全面化。以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将秦岭―淮河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差异进行标示,将气候差异、降水量差异等都集中在一张图片上,让学生通过观看此微课能够对自己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
四、“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应用的建议
1.“互联网+微课”需要团队合作
微课的制作不仅仅包含教师的讲课内容,还包括一些3D讲解视频的制作、视频的录制以及视频的剪辑等。教师由于自身教学任务重以及受专业性限制,虽然能够参与到微课的内容讲解过程中,但是可能没有较多时间参与到视频的后期制作过程中,而且地理教师们对于一些视频剪辑以及3D建模等技术层面的操作并不擅长。因此,想要制作出优质的微课,就需要成立一个合作团队,包括主讲地理教师、视频制作专业人员等不同专业的人员,每个人各司其职,共同为制作优秀的微课而努力。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为例,其中包括我国重要的油田、煤铁矿、有色金属等资源的地域分布,微课教学应该将所有内容都涵盖其中,将中国不同的自然资源分布区域在同一张地图上进行叠加标示,让学生发现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这需要技术人员通过软件绘制出地图,并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区域标示。只有团队共同合作,才能够完成微课的制作。
2.“互联网+微课”要注意因材施教
微课的制作也应该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现状,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并与其学习能力相符的微课视频,注意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微课真正为学生所用,发挥其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指导作用。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微课的讲解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深刻性,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知识拓展,以此满足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针对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微课的内容设置要尽量围绕课本展开,加上简单的练习,保证这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微课的内容要尽可能简单,一次不要讲述太多知识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做到既有针对性又不会太过深刻,以此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具有众多形式,但不管采取哪些形式,都不能使微课失去其教学育人的重要属性。因为初中地理微课面向的是广大初中学生,因此,即使在“互联网+”战略下,初中地理微课也尽量不要收费,以保证学生接收免费微课渠道的便利性。微课只有做到了为学生所用,才能够真正彰显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建光,吴林妹. 地理学科“微课”分类开发之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14).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 上海教育科研,2014(8).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减负不是单纯的减轻书包重量、减少作业量,而是要顺着学生的心理,培养、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各种适合的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磨练他们的性格,为青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教育形成决策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本着在微课资源的支持下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家庭作业效率的思想,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策论,为地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对于加深教师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严峻性的认识,促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推动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或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Penrose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的节目长度为1-3分钟;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究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于2011年正式提出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我国多个地区的教学研究人员、一线教师也在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反思,不断归纳总结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如推出“信息化教学专题”“精彩导入”“合作学习”“情景探究教学”等专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利用微课资源减轻学生初中地理课业负担的研究,从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微课程资源”减轻学生初中地理课业负担这一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界定和梳理,内容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这将依赖一线教师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1)掌握初中生地理课业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普通中学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差异和课业负担,以供参考借鉴。
(2)把握普通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出现的原因,对调查的资料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普通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掌握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通过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教师教学现状及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制定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4)探索微课资源应用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案。通过对前期获取的资料整合,地理老师集体研究探索借助微课资源如何优化课堂和课后教学,为学校的地理教学提供决策性的指导依据和对策方案。
2、研究内容:
(1)分析学生地理课业中负担问题出现的成因。
按本校初中二个年级(初一、初二)、外校初中二个年级(初一、初二各两个班)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了解初中生地理课业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在观察了解本校初中地理老师的教学现状,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的同时发现问题。
(3)提出具体的探索微课资源应用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对策与方案,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制定构建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3、研究对象: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通过选定的实验班级(初一2班)和教师(罗志欣)M行实验验证,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状况,比对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的转变,再进一步构建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