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5:10: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药产业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2008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2008
1.1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优势重庆处在高原地区,地势较不平坦,同时气候利于多种中药植物资源的生长种植。重庆所含的中医药资源品种丰富,中医药品牌在市场经济上也占有一定份额。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地道性还体现在特色中医药材料上。多种特色中药材都生长在重庆。
1.2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内部劣势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重庆对中医药的研究方面还做的不是太精,这就是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劣势。同时重庆中医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所产出中药材料质量不稳定。因此部分质量较差的中医药资源材料流入市场,造成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同时重庆没有将中医药的生产制作产业化、规模化,对中医药的生产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将新型科技运用于中医药的生产上,中医药生产的技术工艺较为落后,没有开创出一套摆脱传统的创新型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1.3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国家政策对于重庆的中医药发挥着较大力度的扶持是有利于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家加大了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国家政策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以刺激重庆中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中医药产品的进口贸易总额得到了增长,为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国际合作项目增多,为重庆中医药产业迈向国际化的脚步奠定了基础。
1.4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威胁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面对着其他省市的竞争,如辽宁、广东等省市,这些省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较为先进,在国内市场上一定程度下挤压了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威胁着重庆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同时除了国内的中医药企业的威胁,国际上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中医药生产制造企业,给重庆市的中医药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2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决策建议
2.1对重庆内部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议重庆还有国内中医药研究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重庆的分段式地理环境更为多种多样的中医药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同习性的中医药植物资源可以满足于不同的分层日照、分层气候,从而使重庆的中医药资源种类丰富、分布较广泛。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著名药材生长,比如中低山区域的黄连、党参、杜仲、天麻、金银花、八角莲等职务中医药资源。再往海拔低处,则有丹皮、青蒿、木瓜等中医药资源生长。而浅秋地带则生长着使君子、花椒等中医药材。优良的自身发展优势,再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发挥自身发展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2.2重庆中医药产业面对外部机遇相关建议政府部门应鼓励重庆相关中医药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中医药产业文化氛围浓厚。相关企业应积极促进市场消费能力提高,鼓励重庆市民经常性选择中医药来进行治病、预防等,从而促进了中医药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相关企业应当注重中药的质量建设,树立良好的中医药企业形象,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产业链的扩大。
2.3针对外部威胁的发展决策建议对于外部的发展优势,重庆的中医药产业企业应当把握住市场拓宽的大好机遇,提高中医药制作质量,将中医药贸易推向更深远的国际市场,提高中医药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积极向国际市场寻求对口企业,从而实现中医药产品的对接。针对目前国际以及省外的中医药发展威胁,重庆中医药产业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中医药发展模式,积极应对相关挑战。
一、岳池县医药产业工业园发展现状
1.1四川省政府全力支持,广安市回乡创业园成为全省唯一的医药产业重点培育基地。并依托“伟人故里”和川东地区的便利条件,园区蓝图规划已颇具规模。
1.2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体系、颇具规模的医药产业工业园。园区内推行“保姆式”服务机制,每个企业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定向联系,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园区设施齐全,“七通一平”,完全按照一流医药园区标准建设。同时组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对投资客商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
1.3医药产业资源丰富,如中药材种植已经普及,并紧靠两大天然药库——峨眉山和阿坝州。
二、中国先进医药产业园区分布与特点
中国目前主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分布。
华东地区列举部分园区(10个):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南京生物医药谷、江苏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杭州传化科技城、厦门北大生物园、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合肥医药健康产业园。
华南地区列举部分园区(10个):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州开发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深圳北大生物谷、顺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广东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南宁生物制药产业园、海口“药谷”、玉林国际中药港、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建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
北方地区列举部分园区(10个):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亦庄科技园、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京海淀生命科学园)、长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吉林通化医药城、吉林延边敖东医药城、哈尔滨利民医药科技园、河北冀港中医药港、辽宁本溪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河北省(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山西中朔生物医药园区。
西部地区列举部分园区(10个):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九州生物医药科技园、宁夏“西部药谷”、甘肃国家级医药基地、新疆“天山药谷”、重庆市生物科技园、云南中华生物谷、贵阳药用植物园、内蒙古生物科技园、四川广安回乡创业园(岳池生物医药产业园)。
2.1岳池建立医药产业园存在的潜力与机遇。
从上述分布上看,岳池既不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不是靠近重要的交通口岸,劣势一目了然。只有从别的地方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优惠的政策,才能扬长避短,吸引更多的医药企业前来考察、落户。岳池隶属四川,靠近重庆,可以说对两大城市都有着依赖性。岳池完全可以依托两大城市,建立名义上的“下属园区”,让想落户重庆、成都的医药企业来岳池考察。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上述图表中的园区都是各个省级单位的“核心园区”,也就是说举全省之力求得发展。因此,岳池在省市政府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争取省、市级政府更大的支持。
2.2“天然药库”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我国著名的“三大天然药库”四川峨眉山、吉林通化、云南西双版纳在天然中药材产量上一直享有盛名,但是其周围并没有全国排名靠前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吉林通化一直是老牌的“天然药库”,算是“三大天然药库”中名气最大的。其主导名牌通化东宝、修正药业、金马、神源、白雪山在全国医药企业中都有一席之地,但最好的修正药业2012年排名中也只排在34位,其余的都没有进入100强。这充分说明,建立现代化的规模宏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天然药材基地并不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三、落户岳池医药产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企业特点
从已经落户广安回乡创业园的部分知名医药企业中(如;科伦、科创、禾邦),对比分析各自特点及共同点。
3.1.除科伦医药集团外,其他医药企业在省外都没有分公司。科伦集团在省外有分公司,是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医药产业领域具有特殊性。医药企业跨省引进难是目前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共同的难题。各省药监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开办分厂都有距离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对企业在其他省所取得的一切证明文件都不予认可。外省医药生产企业变更生产地址及增加生产车间到我县难度很大。
3.2科伦药业生产和销售包括输液、粉针、冻干粉针、小水针、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以及原料药、医药包材等共计518个品种871种规格的医药产品。主要生产大容量注射剂类药品。由于生产量大基本垄断了川东地区的销售,且受到岳池地方的保护,再引进输液水类型的企业也不现实。但是外来医药企业到东部投资主要是因为不便于运输的输液水类型,对于便于运输的颗粒药等投资新厂可能性小。
3.3科伦、科创、禾邦公司拥有从中药材种植到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药学硕士、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人员,经济管理、药学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一应俱全。
1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创新的定义(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指人们在新产品开发或老产品改进中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工艺、工具或装备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或具有潜在的长远的经济效益,通常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创造性地运用其在科学实验和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具有潜在的长远的经济效益,通常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国内外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斯切尔(Scherer,1992)认为,技术创新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加拿大的Depress二教授用8个指标来比较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本投入/职工人数、创新资本投入/销售收入、非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职工人数、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销售人数、出口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企业的创新倾向;清华大学傅家骥等人从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不同侧面以R&D投入量、专利统计量、新产品有关指标量等作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中国人民大学赵彦云等人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为:OO R&D总支出,R&D支出增长率,R&D支出/销售额。②直接R&D总人员,直接R&D总人员/员工总数,员工受教育程度构成。③专利数,产业申请专利数年均增长速度。④新产品销售所占比重,国际领先水平产品数,劳动生产率。
结合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规范及统计指标分布,本文以国内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生物医药产业(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生产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为1级指标,以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科技机构数量、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R&D人员全时当量等12个统计数据为2级指标,建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 31个省区市技术创新能力数据分析与结果
定量指标数据来自2013年全国31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的相关统计数据,见表3,检测工具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 19.0。首先对各1级指标项下的四个2级指标进行IMO样品测度和巴莱特球形检验,以判断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检测结果显示3个1级指标的IMO均在0.70.8之间,球形检验均小于0.05,适合作因子分析。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因子检测
3 分析与讨论
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方面,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湖北。辽宁排在19位,与排名第一的山东相比差距巨大,科研机构数量相差5倍,科研投入相差10余倍。技术创新生产能力方面,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河南。辽宁排在第13位,与山东相比生物医药产业资产总额及关键设备仪器投入相差近10倍。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226
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试点”,我市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和预警工作实现新突破。本项目实施周期为5个月,承担和协作单位包括济南市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高新区科技经济局,以及部分涉及核心专利技术和产品的企业。
1 项目具体实施情况
(1)建立健全分析评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1)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全面铺开。市知识产权局下发《关于开展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高新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的通知》(济知字〔2014〕14号),联合高新区科经局、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及生物医药企业,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整体知识产权布局态势、创新方向进行综合分析,并选取部分企业的核心专利和产品,围绕技术发展趋势、综合竞争力等进行评议。
2)分析评议工作体系和组织架构逐步完善。市知识产权局牵头成立了“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高新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与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评议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决策等。
3)知识产权专家库提供有力支撑。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专家库由48名专家组成,包括了专利局审查中心、国之预警中心人员,山东、江苏、四川等重点生物医药企业高管,以及科研机构、服务机构的专家等,专业领域涉及药学、生物、材料、化工、信息、经济和法律等。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课题研究组滚动式引入专利分析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和产业政策专家等。
(2)扎实开展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研究。分析评议报告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任务分解阶段。课题研究组制定了生物医药产业分析评议研究报告的提纲和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按块分解。
2)需求分析阶段。根据我市和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背景、目的,对产业背景、技术特点、知识产权现状、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以及企业需求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分析评议的需求和目标。
3)问题研判阶段。题研判过程主要由技术、法律和经济等三类分析模块组成。
4)资料收集阶段。开展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组织发放并及时回收摸底数据,获取第一手生物医药产业的调查资料,并形成《集聚区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报告》。
5)检索平台搭建阶段。建立生物医药专利数据库,搭建分析评议检索平台。
6)专利检索与分析阶段。将济南市与十五副省级城市专利情况、主要发明专利申请人情况、主要研发能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国内先进城市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好的做法,采用swot分析方法,梳理济南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7)分析评议阶段。汇总所有数据和子课题成果,通过全面分析,从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及企业自身三个层面,提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策,包括政府应制定的政策措施、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领域规划等;专利管理部门如何围绕发展重点做好政策引导、管理机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企业加强自身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环节的发展建议。
8)成果运用阶段。分析评议报告对揭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明晰产业发展的地位及趋势,研究制定产业创新发展及专利战略规划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市和高新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正在根据项目报告提出的建议,引导和规范生物医药企业的科技经济活动重大决策、招商引资(智)等活动,指导我市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专利布局等。
2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济南市生物医药分析评议研究工作经过几个月努力,在我市生物医药知识产权领域获得丰硕成果,在我市首开先河建立生物医药专利数据库;高新区首次全面开展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引导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核心专利(主要产品)专利战略分析;最终形成的济南市生物医药分析评议研究报告,对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剖析,为政府决策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其创新意义在于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模式,可进一步地推广到其他行业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活动中,同时也为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多部门联合开辟新的协作模式。相信随着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实施将形成更多的核心专利和技术,进一步影响、带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1)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管理机制。争取在制度建设、产业整体知识产权布局态势与创新方向、核心专利分析、人才培养等环节取得更大突破。努力在全市范围内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5150引才计划”中推广、引入知识产权评议。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90-02
SCP范式是在产业组织理论发展演进中由主流学派哈佛学派创立的经典分析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首字母缩写为SCP)。其中,特定的市场环境决定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而决定了市场的绩效。因此,市场结构是SCP范式的基本概念和永恒主题,它是指在特定市场中,对厂商规模及分布、进入退出壁垒、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等因素的分析和考察,并由此总结出该特定市场的竞争形式。分析医药产业集群的市场结构可以从根本上挖掘提高医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为医药产业集群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建议。
1 通化医药产业集群概况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全市2/3是山地,由于长白山地区天然蕴含着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早在计划经济年代,通化市就有了十几家以长白山中药材为原料的国有和集体药厂。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医药市场对中药市场的升温,通化市内纷纷兴办药厂,老百姓办药厂的热情空前高涨,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利用长白山药物资源建设“医药城”的产业发展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通化市现在已然成为了一个以药品生产为主导,医药教育、医药科研、医药商贸和中药材种植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现代中药、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医药出口基地、长白山中药材基地和国家优秀特色产业基地。
据统计,2006年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内有企业数量84户,4.5万人从业,拥有“东宝”、“万通”、“修正”、“斯达舒”等知名品牌,生产各类药品15075t,全市医药工业完成产值103.7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连续19年居吉林省第一位。集群的增长率从1995年实现产值7.4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103.7亿元,年均增长29%。“十五”期间医药工业年均增长25.1%。医药产业已成为通化市的第一支柱产业。
2 通化医药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可以通过市场集中度指标、产品差异程度、厂商进入退出的壁垒、厂商一体化或多样化经营的程度、规模经济等来描述。
2.1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他是指产业中规模处于前几位的厂商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占整个市场的份额。通常采用CRn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Rn=∑Xi/X,式中:n为企业数;Xi表示居于市场第i位的企业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等的指标数值;X表示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总数;CRn表示最大n家企业的集中度(通常取3,4,5或8,10家企业),其值介于0和1之间,值越大表示市场越集中。一般而言高寡占型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8一般应大于40%,寡占型的CR8一般应在30%与40%之间,低竞争性的产业CR8则应该大于20%。
市场集中度应用在医药产业集群上,可以用某一个地区的医药产业集群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值来表示。其值介于0和1之间,值越大表示此地区的医药产业集群越积聚。
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的市场集中度很低。2006年全国医药业总产值5536.9亿元,通化市医药总产值为103.7亿元,市场集中度=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总产值/全国医药总产值,即103.7亿元/5536.9亿元*100%=1.87%,这与浙江一些产业集群占全国份额超过30%的比重相比差距甚大。
市场集中度低使得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难以形成居于全国前列的大集团,难以达到体现医药产业规模竞争特点的较强的竞争力,多数企业面临着在将来竞争中被击败的危险。
2.2 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产品差别化有利于地区医药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有力抵御同行的竞争和政府的降价政策。产品差别化可以独立的形成市场价格,防止重复生产导致的恶性竞争,并最终获取丰厚的利润。
产品差别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借助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来衡量。按照需求弹性理论,如果相关产品价格的上升或者下降对产品的需求量影响都较小,则产品之间的差异化程度高,反之,则产品差异化程度低。
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内很多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雷同,产品差别化小,小企业间互相模仿,如降糖胶囊,在通化就有七家药厂生产。如此同质化的产品必然会导致集群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企业通常用压价竞销、仿冒伪劣、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方式达到短期的热销,这种低劣的行为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即高品质产品最终被低品质产品驱逐出市场,严重损坏了整个医药产业集群的声誉和地区的形象。同质化的产品也会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降低,当市场需求旺盛时,集群发展繁荣,当市场需求萎靡时,集群内企业都将处于停产状态,严重影响了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进入和退出壁垒
我国的医药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国家的政策法规强制规定的行业准入制度,比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实行的制药企业GMP强制认证制度、GSP强制认证制度,并修订了《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这使得医药企业的进入壁垒大大提高了。提高了行业的进入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医药产业小、散、乱的格局,但是,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下,国家政策并没有按要求严格执行,我国医药市场的低集中度格局没有彻底改善,与国外医药市场的高寡占性形成鲜明对比。
我国医药行业的退出壁垒主要是由行业的沉淀成本高造成的。由于医药行业投资成本较高且专用性较强,导致效益不佳的企业不能及时撤出,退出壁垒较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使得政府阻止一部分企业的退出,也增加了退出的壁垒。
我国的医药产业集群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不仅具备了医药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特点,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医药产业集群内部较完善的配套设施、技术信息、相关技术人才、医药市场资源等,有利于企业的衍生和创建,所以产业集群能使集群内企业的进入壁垒降低。并且集群内的退出壁垒也较低,因为在同一产业中部分企业退出,养老、失业保险等社会制约因素反应不会太强烈,加上群内为生产的金融与咨询等服务业较为配套,市场发育相对健全,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或企业并购的形式退出产业。这使集群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具有“累积因果”的加强过程。另一方面,对医药产业集群外部的其他企业,则增高了企业进入或退出的壁垒。因为现行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包括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别化优势、企业所拥有的隐含经验和学习能力、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以及金融方面的支持能力,足以形成相对于群外企业而言的进入壁垒。
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主要生产中成药,生产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因此进入壁垒较低,过多的竞争对手争夺同一市场,竞争情况严重,通化市大约有50%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他们散乱的独立分布在集群内部,企业间缺乏合作和沟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机制尚未建立,由于人力、资源、资金缺乏,单个小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区域内也没有形成区域创新网络。同时,国家的许多强制性政策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在位企业的沉淀成本,同时也加大了企业退出行业的壁垒,因为一旦企业退出行业,企业前期的巨额固定资产投资就无法收回。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内现有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非价格竞争和价格竞争都变得更加重要。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通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市场集中度偏低、产品差异化小、进入集群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这样的市场结构严重影响了通化医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集群内企业竞争激烈而合作与创新不足,不利于集群优势的发挥。
对于通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市场结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鼓励行业中的大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鼓励小企业联合重组,有效整合企业各项资源,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提高产业集群内的市场集中度,形成合力发挥产业集群整体优势作用。
(2)努力通过差异化战略打造竞争优势。目前通化医药集群内企业利润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过分依赖价格竞争,而经营雷同现象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实施差异化战略,如果在确实具有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将稳定的低价策略作为自己竞争优势的根本;但如果在没有明显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则可以在产品、服务、环境、便利和体验等某一方面形成竞争优势。
(3)加强市场进入管制,规范批准和认可准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严把医药企业的准入关,提高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在降低退出障碍方面可通过以下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明晰产权,重构多元产权主体。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医药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要靠这些企业通过兼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增强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培育、扶持并规范市场中介组织,为企业的市场退出提供整套服务,包括提供资产或产权交易的供求信息,设计产权转让方案,提供资金支持等,有效地协调资本运转。
参考文献
[1]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孙国君,邱家学.试论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J].中国药房,2003,14(5):260-262.
1、前言
2005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459.4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26.19%;2006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2007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完成累计工业生产总值2913.2亿元,同比增长21.31%;销售收入达2677.82亿元,同比增长21.75%;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2011年,医药产业共有6154家企业,总资产13762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产值15707亿元,同比增长28.5%。201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医药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行业,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使得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然而纵观我国医药产业营销人才的供给状况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供给状况发现,在供给数量和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
2、我国高校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我国大部分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来自医学院校
2010年止,我国高校开设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人才比例不足20%,并且几乎全部来自于医学院校,2013年我国高校开设本科医药营销专业的超过50家,90%来自于医学院校,根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院校很少。
(2)大部分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培养重医药技术知识
由于我国大部分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来自于医学院校,而医学院校固有的医学系统知识培养的教学体系,使得绝大部分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培养中医药技术知识轻营销知识,很多在校学生对医药系统知识了解甚多,但对营销知识了解不足,甚至并不具备营销学生具有的思维体系。
(3)医药产业营销方向教材体系、实践体系等建设不足
大部分医学院校建设之初都立基于医院或医学研究所,医学知识系统的实践平台相当充足,但是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学生就业的平台大都是与医院或医学研究所等医学院校固有的医学类实践平台对接的单位,因此很多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在校期间的实践体系平台比较薄弱;有针对性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教材体系也不完善,导致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学生空有一腔医药系统知识,营销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薄弱使得很多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学生就业的岗位大都只能在产业链的最前端。
3、我校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建设的定位
从2008年开始,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就将医药营销作为市场营销改革的重点建设方向,通过5年的不断努力,医药营销方向不论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还是学生就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其主要岗位群分布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市场开发(业务员、区域经理等)岗位,少部分从事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仓储及物流管理等工作。根据医药行业供给与需求的整体发展现状,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主要面向药品和医疗器械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兼顾互联网转型发展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传统中小企业。以满足湖北省及其周边省市、江浙、广东等医药产业营销方向人才需求旺盛地区为导向,以服务区域地区经济发展、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托,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4、基于资源整合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培养模式
由于医药产业营销是做具体行业的营销工作,再加上医药行业知识系统的特殊性,我校在进行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时候就率先引入了医药企业,先后与九州通医药集团(中药产业)、太太口服液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将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相结合,在教学、实习、试用、就业与企业进行很好的嫁接,构建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TIPE培养模式。
(1)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同设计并开展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教学体系
由校企双方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对医药产业营销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式、实训教材、教学评价体系、师资团队等多个方面进行多方面资源整合,设计真正以应用型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2)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以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为导向的实习、试用与就业体系
在实习、试用、就业方面,校企合作模式由单一的劳务输出安置向双方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转变;就业合作的嫁接时间由毕业期提前到进校期,通过企业式实践平台的开展,从学生进校就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评价、帅选、实习、就业一体化、流程化实习、试用与就业体系。
(3)校企建立互相融合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在学校建立企业员工培训中心、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中心;企业选派人员担任学校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交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校级教研项目:基于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医药产业营销方向TIPE培养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斌艳,学习文化与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一、中药材、中成药业从中药制药行业整体发展看来,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中药行业的成本因素变动不大;而在市场需求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对中药产品在慢性病治疗中安全性疗效认识的增强,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此外,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的中药产品大有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的趋势。技术和市场将是左右未来中成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具备较完善的产品结构,营销能力较强的中药制药公司有望继续保持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幅度。
二、化学药制造业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化学药制造业中产品品种最多、生产销售规模最大的子行业。预计抗生素原料药企业在××年的赢利能力将仍然较弱。而对于细分品种如心血管类药物等,多数品种在升级换代、国际产业转移、专利到期促进仿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年虽面临价格持续下跌的可能,但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控制、以及产品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稳定供求关系的依托,仍然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化学原料药行业整体而言,预计××年大致与××年情况持平,处于自然增长状态。
××年中国医药行业前景的总体展望分析认为:
第一,××年,全球医药产业依然稳定发展,预计未来年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左右,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大概为%(引自新疆证券)。专利药将继续主导市场发展但增幅减缓,普药的市场份额将扩大。
第二;××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出现阶段性的回落。自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的产销和利润的稳定增长,但××年季度以来政策与市场两大层面的多种负面因素集中显现,这一惯性将在××年持续。
第三;××年,我国医药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提高等行业长期增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并未改变;而××年月份以来占据国内第一大用药领域地位的抗感染药物市场逐步回暖,对于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药行业的整体效益水平回升具有重要意义;加上中药行业销售与利润水平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成长,××年医药行业效益有望回升。预计未来年国内药品市场年增长率~%。
一、 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学科的发展,医药制造业被认为是目前竞争最激烈、盈利能力最强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据统计2005中国医药业年工业总产值为4250.45亿元,同比增长31.1%,高于十五期间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为1529.8亿元,同比增长30.42%,高于十五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均反映出医药制造产业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产出的高速增长与医药业巨额研发投入有着密切关系。全球医药制造企业往往通过投入高额的R&D经费用以开发年销售收入10亿美元的专利新药,获取垄断利润。再将回流的资金注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不断地获得创新利润。本文将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研发投入作为一种要素纳入模型,来分析研发投入对医药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率,及对专利拥有量的贡献率,希望能增加我们对技术投入重要性的理解。
二、 模型的建立和估算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用来分析多种要素的产出弹性,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因此被广泛用于投入产出分析中。将研发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公式变为:。上式两边取对数后,并对时间求导,可计算资本、劳动力和研发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
1.数据的选择
产出选用的是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医药制造业生产总值。资本投入采用固定资产折旧值加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值来表示资本投入,为:。劳动投入量选用医药业从业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分为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两种形式。
2.计量模型估算与结果分析
(1)研发投入对总产值的贡献率
由于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对两者进行逐步回归,发现研发人员投入系数未通过t检验。因此认为Y=f(k,l,Rde)函数形式较为合适,结果如下:
lnY=-5.0295+0.4369 lnK+0.8130lnL+0.3037lnRde (1)
(-1.7319)(3.9057)(3.4978)(4.2069)
R2=0.9963;D-W=1.9029;F-stat.=620.9657
由数据可知,R2=0.9963说明方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D-W=1.9029,检验AR(1)系数的t值不显著,表示方程基本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F统计量说明方程整体具有显著性。
计算各变量对产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37.3%,11.0%,48.4%。说明1995年~2005年间,研发经费投入对总产值增长起了决定作用,其次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贡献率最少。这主要是由于医药制造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每年研发经费与资本投入增长迅猛。
(2)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分析
以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投入为自变量,专利拥有量作为一种研发产出的形式为因变量,研究医药业研发的投入产出关系。方程变形为:。考虑研发投入对专利拥有量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加入两期滞后后,t值有所改善,得到回归结果为:
lnP=-13.7675 +0.7145 lnRde(t-2)+1.0863lnRdl(t-2) (2)
(-4.3554)(3.0259)(1.9966)
R2=0.9262; D-W=2.4078; F-stat.=37.6653
从回归结果看,t统计量说明变量系数较显著;R2=0.9262说明方程拟合精度较高;D-W值稍高,但AR(1)系数的t统计量不显著,表示方程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
通过计算1995年~2005年各变量对专利拥有量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知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率为66.3%,研发人员投入贡献率为33.5%。说明1995年~2005年间,研发经费投入对专利拥有量增长起了决定作用。
三、 建议与结论
分析表明在医药制造业中,研发资本投入是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更有效因素。但目前中国与世界医药业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投入水平还相差甚远。2002年OECD国家中R&D经费占工业增加值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英国、法国和日本,比例分别为52.4%、27.2%和27.0%,中国该指标在2005年仅为2.6%。由于资金有限,众多企业把目光投向投入少、周期短的仿制药开发上,低附加值、同质化的医药产品使很多企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大多靠低价格、低折扣、大流通的模式来维持经营,同时在出口国外时很容易遭到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的阻挡,从而限制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鉴于目前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进建立以科学院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制。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抑制仿制药的恶性竞争,减少低水平重复。鼓励企业出口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市场需求大的中药产品,提高中国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据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指数表明:在2011年之前的十年间,我国医药行业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近几年来增长速度缓慢下降,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选择。创业板医药企业作为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后继企业,如何在产能过剩的囧境中,达到一种既可以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又可以对我国重大医疗技术突破起到助力作用的双赢处境,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提升药品质量,加强基因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的研发,力争走在国际前列。本文拟选取2011年至2015年创业板医药行业为样本,进行无形资产现状研究。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对数据做出如下处理:(1)为了保证单一样本数据的充分性,本文选取2011年以前以上市的公司(2)为了便于区域研究与对比,本文对所有创业板医药行业按照地域进行划分,分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共5个区域。最终得到19家共95个样本。
一、无形资产现状研究
(一)基本情况。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无形资产总量在2011年至2015年5年中发展迅速。从2011年的5.12亿元到2015年的24.68亿元,足足翻了将近5倍。其中,发展势头以2013年为分水岭,2013年前无形资产总额增速迅猛,2013年后增速趋于平缓,同时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29.86亿元。(二)结构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界定的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软件、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著作权等。本文依照无形资产在创业板医药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将其无形资产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土地使用权,因其在无形资产中占比很大,所以将其列为一类。第二类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权利拥有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工业设计权及商业机密等。此外,非专利技术虽然在法律上不受保护,但企业特有的经济利益与其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非专利技术划归为知识产权。对于创业版医药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其创造利润与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因此将其列为一类。第三类为其他,主要包括软件等对创业板医药企业不太重要的无形资产。(见表1)由表1我们可知:在无形资产比重方面,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在经历了2011年至2013年的增长后,在2013年达到了峰值5.70%,之后该比例趋于稳定,在均值5.51%左右上下浮动。在知识产权比重方面,除2014年较前后年略有下降外,呈现出年年上涨的趋势,但5年内年均增长率仅为1.41%。至2014年其总体占比仍未突破30%。这说明,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发展速度缓慢。在土地使用权比重方面,其最高占比可达无形资产总额的73.56%,最低也达到无形资产总额的62.62%。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创业板医药公司整体无形资产结构不太合理作为无形资产的核心知识产权,竟不足无形资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二、专利比较
表2介绍了2011年至2015年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数的发展变化。从上图我们发现,专利权总数从2010年的76项,到2015年已达621项,在短短的5年之中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数足足翻了8.17倍。其中在2011年至2015年这5年间,我国创业板医药行业的发明性专利年年以高于30%以上的增长率迅速增长,尤其在2011年至2012年增长率达到了57.5%。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数量上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此外,根据我国专利法相关规定,企业所持有的专利权被分为发明型、外观设计型与实用新型三类。由于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新药的研发和对已有配方的改进,而这些主要依赖于企业专利权中发明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两部分。因此,考察这两类专利权的占比也是衡量医药企业专利权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从表二我们可以发现,首先在数量上,不论是发明型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这两者都在5年内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其次在所占比重方面,两者占比在2011年至2015年这5年间分别为55.26%、65.07%、82.37%、88.51%、92.91%,呈现出年年递增的良好趋势,平均占比以达专利权总数的76.82%。以上结果充分表明:整体上,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在数量上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在结构上处于较为合理的良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