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健康扶贫存在的问题

健康扶贫存在的问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10 15:10: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健康扶贫存在的问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健康扶贫存在的问题

篇1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认真开展精准核查,实施大病、慢病精准救治。依托河南省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以区扶贫办提供的数据为基础,采取数据对比,入户确认等方式,共核实患有慢性病人员2097人,大病患者21人。所有患病人员均根据病因、病情分类建卡、建档,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卡,分类救治,按照保证质量,方便患者,管理规范的原则,对于救治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定点救治。对于能够一次性治愈,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救治,对需要住院治疗的,由县级人民医院实施救治;对于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由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实施治疗和康复管理,做到精准到人,精准到病,精准施策,并且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日常工作,建立上门随访制度,将因病致贫贫困人员纳入医疗服务重点管理对象,按照健康档案病种管理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随访、指导、康复等个性化帮扶服务,使贫困患病得到更优质更满意的医疗服务。  

(二)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健康扶贫的深度。

1、夯实基层卫生网底,实施“基础建设工程”。

加速推进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梁园区原有18个贫困村,已建设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8所。疾控中心已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即将完工并进行内部装修;梁园区中医院建设项目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梁园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改建结束,达到每个乡镇有一所标准化卫生院的要求。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369”人才工程。

通过落实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全科医生特设岗位、369人才工程、基层骨干医师培训计划、基层卫生人员在职学历提升计划等7项行动计划。对全区乡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大大提升了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贫困乡医疗机构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利用“三项活动”契机,大力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快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力争基层中医药人员配备达到国家标准,截止目前特招医学院毕业生314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33名,住院(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280名。

3、凝心聚力,持续推进帮扶力度。

区卫健局一直在实施二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帮扶、人才帮扶计划,通过业务以上带下,人才培训、进修等措施,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把多方面力量集中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解决看病就医问题,多方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让群众看病就医放心,安心。

(三)落实便民措施,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1、强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止2018年度,全区家庭医生签约223267人,占总人口35.2%。贫困人口签约7128人,签约覆盖率100%。自今年国家卫健委指导、组织、开发,运营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平台,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截止目前通过“家庭医生平台”签约25577人。

2、严格执行困难群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对贫困人员开展优质服务,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享受“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保障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也为贫困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报销程序,使贫困患者看病、就医无压力、无负担。县域内各医疗机构共设立贫困患者专用窗口33个、“爱心病房”专用床位50余张。截止目前“一站式”即时结算3468人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 1826人次,免收押金金额522万元。

3、充分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实施扶贫医疗救助。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应救尽救。区财政部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每人每年交120元购买住院医疗再补充保险,筹措200万启动资金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兜底医疗救助 。

4、全面开展送医下乡,进行义诊活动。 全区各医疗机构积极组织下乡义诊活动。在义诊现场医护人员热情地为当地村民量血压、测血糖、把脉问诊、开具处方,耐心解答就诊村民咨询的健康问题,并根据病情及时制定出诊疗方案,发放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对村民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提高他们的预防保健意识。让广大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熟悉了解贫困户应该享受的医疗保障救助各项政策。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认门入户”宣教咨询,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等形式,为辖区内残疾人、贫困户等特殊人群主动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贫困、疾病患者进行入户诊查。

5、配置爱心保健箱,情暖贫困群众。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统一免费配备健康扶贫爱心保健箱,总计3048个,每个箱内配备价值80元左右的常用药品。免费发放健康扶贫服务卡、就诊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

6、积极开展全区健康扶贫大走访活动。卫健局组织全区乡卫生院院长进行健康扶贫大走访活动。要求8个乡镇卫生院院长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全面摸清贫困人员看病报销等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面对面与贫困人员进行沟通,做到了因户而异、因人施策、对症下药。通过健康扶贫大走访,全面掌握贫困户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精准制定"一人一策"健康帮扶计划,切实解决每一个家庭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了实际难题,增进了群众感情,为促进全民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7、加大督导力度,确保“问题清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健康扶贫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制定了一年四次督导方案,卫健局分成四个督导组,分片包干负责健康扶贫工作督导,认真开展督导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工作取得实效。针对在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形成问题清单,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切实增强健康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紧盯问题整改,针对督导发现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整改销号,全面做好“问题清零”工作。

8、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将健康扶贫政策归纳整理,在全市率先开展“健康扶贫政策系统解读”专题培训,并印制了“一本通”小册子10000本、印制宣传海报10000张,宣传单20000 份,在每个村委会和贫困户家中进行张贴,动员全区卫生系统医务人员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提供咨询服务。目前,已开展义务巡诊300余次,免费发送药物价值约10万元,免费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政策解答手册2万册。有效的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 。

(四)强力推进“三化建设”,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水平和成效。

为统筹推进我区健康扶贫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建立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健康扶贫长效工作机制。积极落实精准扶贫,积极探索精准健康扶贫新模式,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服务能力不足、制度不完善、标准不统一、服务不规范的提升。规范制作家庭签约医生联系牌约3000个,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宣传栏50多个。

(五)多措并举开展“两筛”“两癌”工作,保障妇幼健康。

为做好妇幼民生实事,结合我区实际,采取多种举措,保障了“两筛”“两癌”工作扎实开展。截止12月底,我区彩超检查4769人,完成比率45.45%;血清学筛查人数6454人,完成比率61.5%,新生儿两病筛查人数10365人,完成比率为97.34%,新生儿听力筛查人数10184人,完成比率为95.64%,乳腺癌筛查人数2015人,完成比率100.3%。宫颈癌筛查人数5015人,完成比率100.3%。

二、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扶贫档案管理不到位。个别健康档案不能全面反映患病人员疾病状况,实际有多种慢性病,而档案仅记录一种或两种。体检手段单一,不能根据疾病有针对性的检查。

(二)对患9种大病和30种慢病人员的随访不能全部做到及时记录和更新,没有系统的管理随访记录台账。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0种慢性病不能完全做到管理和随访,只有公共卫生管理的四种慢性病纳入随访管理。

(三)贫困人员医疗保障措施落实困难,尤其是医保由人社部门统一管理,沟通不畅、落实困难,虽然与区人社部门反映,但效果不好。

(四)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在政策宣传过程中存在“蜻蜓点水”的现象,给贫困人员的政策宣传过程中只重视知晓率而忽略了特殊群众的需要,比如:老年群体对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贫困人员不能完全知晓政策的普惠性。

三、下一步工作规划

(一)规范医疗服务能力。严格落实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在床位设置,诊疗服务建设,人员配备,医疗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贫困人口兜底医疗保障。依据梁园区脱贫攻坚小组实施方案,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通过兜底保险和特殊救助资金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问题,将农村贫困门诊大病,长期慢性病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全省标准之内。

(三)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强化履约,确保高质量服务。

篇2

{2019}22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县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工作推进会的要求,为了全面普及宣传健康精准扶贫政策,从9月

1

日至

9

月30

日,镇卫生院在全镇范围扎实开展以健康扶贫政策宣传进家庭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院长

XX

同志及时组织镇村两级人员召开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工作方案,及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内容,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我院举办健康扶贫宣传培训班,促进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成立了以

XX

为组长,

XX

为副组长,镇村两级人员为成员的镇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

XX

镇卫生院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方案》。宣传月活动的重点是省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具体的宣传内容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结算流程、贫困户住院报销优惠政策、大病保险报销政策、大病保险再报销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救助政策、分级诊疗、贫困户就医重大疾病优惠政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跨省就医联网报结等健康扶贫政策。

4

13

日上午卫健局局长、副局长一行,在镇长、副镇长陪同下来我院督导健康扶贫宣传工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要求采取超常措施,把宣传工作推向,让群众知晓率达到

95%

。为了做好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卫生院组织村卫生室张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栏、宣传资料。村卫生室向群众公开宣传各类健康扶贫政策知识。并在开展送健康服务进村户的同时,卫生院院长带领医务人员和村防保员一起深入残疾行动不便的困难家庭开展健康体检服务,面对面向他们宣传省健康扶贫政策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对重大疾病报销和大病保险再报销、先诊疗后付费和跨省异地联网报销政策等详细解答,宣传报销程序和所需材料等,切实让患病贫困人口了解健康扶贫政策,为他们解决就医诊疗困难提供政策保障。通过近一个月的宣传,向群众全面普及了省健康精准扶贫政策,为顺利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解决群众困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奠定了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经统计,共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活动

6

场次,宣传彩页

700

张,宣传折页

700

张,制作扶贫政策宣传公开栏

5

面,开展义诊咨询1场次

篇3

鲖城镇位于临泉县西部,距离县城26公里,国土面积97.69平方公里,人口12.9万(2014年农业人口12.03万人),辖22个中心村(社区),157个自然村。全镇共有4个贫困村18个非贫困村(4个贫困村分别是李王楼、耿庄、大夏、杨营)。2019年度我镇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6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44元。

截止到2020年5月,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62户12457人。2014-2019年累计减贫4683户11992人(包含5户15人的返贫户)。其中2014-2016年脱贫1906户5713人,2017年脱贫815户1924人,出列李王楼、耿庄村,2018年脱贫1170户2507人,出列大夏、杨营村,2019年脱贫792户1848人(包含3户11人返贫户)。

2014年建档立卡时共有贫困人口4621户10846人,贫困发生率9.02%,现有未脱贫贫困户184户480人(包含未脱贫返贫户2户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0%。剩余未脱贫户中,因病致贫77户,占比41.84%;因残致贫78户,占比42.39%;缺劳力致贫15户,占比8.15%;因学致贫6户,占比3.26%;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6户,占比3.26%;因灾致贫2户,占比1.08%。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产业扶贫

落实的产业扶贫的政策

1.自种自养。2018年以来共落实自种自养补贴4161户(其中2018申报特色种植业补贴项目4批次1124户;2019年申报自种自养补贴项目2批次3037户)。

2.能繁母羊(猪、牛)。2015-2019年申报能繁母羊3228户12946只(其中2015年申报能繁母羊420户1422只;2016年申报能繁母羊637户2002只;2017年申报能繁母羊1749户7724只;2018年申报能繁母羊422户1798只;2019年度申报能繁母羊项目62户218只)。

3.光伏扶贫。全镇到户光伏扶贫收益户共1186户(其中户用光伏电站收益户103户;虚拟光伏受益户1083户)。村级光伏电站1座。

4.产业扶贫带动。2016-2018年全镇累计正在实施“一村一品”项目28个,25家企业,涉及19个村(社区),总计资金1322万元,带动2629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根据鲖城镇贫困人口结构和乡镇的优势,重点扶持能繁母羊和自种自养政策。鲖城人口众多,但是年轻劳力外出务工较多,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加上农本思想的影响,贫困户多选择小户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再加上鲖城本地回民较多,牛羊肉需求量大,小户散养母羊较多,能繁母羊和自种自养作为重点扶持项目,易推广。根据产业的种类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产业扶贫采用贫困户自主申请,乡镇完善程序和进行监督审核,由县级直接拨款到户,乡镇配合县级审核与审计。涉及到企业的,由镇村负责联系接洽,为贫困户提供便利。 由于技术和观念的限制,产业扶贫带动项目,产业品种较少,规模不大,为贫困户增收有限。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可持续性较强。自种自养和能繁母羊政策只要符合补贴条件及家庭劳力条件允许,每年都可以稳定增收。产业带动可确保3-5年稳定增收,光伏收益可稳定增收25年左右。

(二)就业扶贫

1.我镇实施的主要就业扶贫政策有开发各类扶贫公益岗位、落实技能培训、鼓励经营实体吸纳贫困户就业等就业政策。

2.扶贫对象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开展情况及其效果。贫困户在16-60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创业愿望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每人每年可免费参加一次技能脱贫培训。2017-2019年我镇共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396人(其中2017年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110人;2018年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234人;2019年我镇我镇共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52人),大大提高了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的能力。

3.扶贫对象外出就业支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外出就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帮助介绍就业,提供交通便利和补贴以及在年末接返乡人员回家等活动。通过鼓励贫困户外出就业,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以劳动输出为主,有劳力的外出,造成留守老人和小孩增多。

4.扶贫对象本地就业支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是鼓励经营实体吸纳贫困户就业。2017年以来帮助各类经营实体吸纳贫困户就业310人(其中2017年129人,2018年56人,2019年125人)。二是开发扶贫公益岗位。2017年以来共开发各类就业扶贫岗位2023个(其中①2017年度我镇开发公益辅岗位96个、护林员岗位35个、文物看管员岗位11个;②2018年度我镇开发扶贫公益岗位642个、扶贫互助岗214个、扶贫公益性岗位22个、扶贫公益性辅助岗位98个、文物看管员岗位12个、护林员岗位35个;③2019年度我镇开发扶贫公益岗位820个、扶贫公益性岗位19个、文物看管员岗位11个、生态护林员岗位8个)。

存在的问题是本地符合条件的经营实体企业不多,吸纳贫困户就业的数量有限,就业扶贫以开发扶贫公益岗位为主。

(三)健康扶贫

2016年以来实施的健康扶贫政策。一是做到2016年以来的贫困户代缴新农合和“351”和“180”贫困户医疗报补政策全覆盖(2017年为3439户7655人贫困对象代缴新农合;2018年为3626户8312人贫困对象代缴新农合;2019年为3606户8404人贫困对象代缴新农合)。二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对有需求的2016年以来的贫困对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9年度家庭医生签约6401人。三是贫困户住院看病免交押金以及“一站式”结账服务,方便了贫困户就医。

健康扶贫主要方式及其开展情况。一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村卫生室医生定期检查身体。二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优先选择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帮扶,提供医疗咨询和卫生宣传。三是对符合慢性病办理条件的,免费为其代办慢性病证,减少医疗开支。四是对2016年以来的贫困户由国家代缴新农合。五是宣传“351”报补政策、“180”补充医保政策和贫困户看病免交押金及出院一站式结账服务。六是宣传非贫困人口“1678”“2789”再补偿政策,减少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报补差距。通过健康扶贫,贫困户的医疗得到了保证,医疗开支大大减少,身体健康的到了改善,人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通过产业就业政策,使贫困户增加了收入,结合健康、教育等扶贫政策,使得贫困户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同时减少了支出。

(四)教育扶贫

1.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从2016年秋季以来,全镇共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5644人次(其中2016年秋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559人;2017年春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617人;2017年秋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597人;2018年春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810人;2018年秋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845人;2019年春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901人;2019年秋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1315人)。

2.雨露计划。2016年秋季以来,全镇共落实大中专生雨露计划资助1871人次(其中2016年秋季落实雨露计划122人;2017年春季落实雨露计划225人;2017年秋季落实雨露计划282人;2018年春季落实雨露计划288人;2018年秋季落实雨露计划304人;2019年春季落实雨露计划297人;2019年秋季落实雨露计划353人)。

通过教育扶贫政策,减少了贫困学生的教育大额支出,解决了因学致贫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确保群众没有因贫失学、辍学,通过扶智与扶志结合,斩断贫困对象的“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播。

(五)生态扶贫

2019年共开发生态护林员岗位8个,每户增加6000元。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全镇共提供8个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增加6000元。

通过开发生态护林员的岗位,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既帮助了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岗位安置,增加了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又起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六)住房安全保障

我镇2014-2019年度落实危房改造1400户(其中2014年改造80户;2015年改造106户;2016年改造143户;2017年改造600户;2018年改造348户;2019年落实危房改造123户)。

通过危房改造和危房修缮,目前鲖城镇已经不存在C类、D类危房,结合乡镇和村帮助农户修缮房屋,住房均不存在安全隐患,也不存在因危改负债的问题。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由于受住户砖瓦结构的影响,部分农户的房屋有轻微的漏雨和开裂,需要定期维护。

(七)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应保尽保,严格按照低保户申报程序,通过评议、公示、审批等流程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申报底保。目前,我镇共有低保贫困户2116户4007人,特困供养户112户179人。提标后,A类低保每人每月462元、B类每人每月354元、C类每人每月200元。

低保除了和五保不能同时享受之外,其他产业就业政策均可享受。一般情况下,低保均为三无人员,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户,条件可以适当放宽,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家庭确实困难的,可以为其提供公益岗和自种自养政策。对丧失劳动能力扶贫对象,有子女的,劝说其子女赡养。另外,社会救助及企业捐款政策会相应倾斜。

(八)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1.贫困村道略、安全饮水、动力电、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每个自然村均通硬化道路,实现“村村通”,巷道基本修缮完成,水、电、路、灯、桥、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明显改观。其中耿庄、杨营、李王楼、大夏均达到美丽乡村的标准。

2.贫困村义务教育、医疗服务、文化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改善情况。每村均建设有农民文化小广场,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正常使用,村级卫生室正常运营,本村有小学或者幼儿园,村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3.4个贫困村按照“一低两有两改善”的出列标准,即贫困发生率低于2%,有特色产业,有村集体经济收入且稳定达到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均已达到出列标准。

三、后续帮扶和巩固提高脱贫成效开展情况

一是贫困户均安排帮扶人进行帮扶,有镇村和帮扶人所在单位共同管理。二是对脱贫户实施脱贫监测,对有返贫风险的加大帮扶力度,如果确实因为特殊原因符合返贫条件,做返贫处理。出列村定期监测,对照出列村各项指标逐一排查。三是制定贫困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落实到户政策。四是重点关注边缘户和特殊困难群体,对2019年度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贫困户(包含已脱贫和未脱贫户)和边缘户住户制定“一户一案”,落实相关政策,切实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同时防范产生新的贫困。五是梳理各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制定“一村一策”,及时弥补不足,巩固村出列成效。六是按照脱贫不脱监管,摘帽不摘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要求持续做好脱贫后的巩固提升工作,确保脱得掉,稳得住。

主要困难和风险:实时关注已脱贫户因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而具有返贫风险的,需及时跟进落实帮扶措施。

四、经验教训

篇4

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新的形势下,还需要开展其他多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既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也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的表现,在此,本研究将探索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扶贫工作的意义和相关措施。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开展心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心理扶贫是指对高校贫困生因贫而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关辅导,保证其心理健康、精神面貌良好的相关工作。目前高校思政辅导员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贫困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报告说,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因为贫困受到打击;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同时,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也不断发现有贫困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对社会的危害和自身的毁灭。例如,2004年云南大学贫困生马加爵杀害四位同学;同年,东北林业大学贫困生付新彬因找不到工作而在毕业前夕自杀。这一切,都提醒着我们必须关注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贫困并不是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充分必要条件,但相比起非贫困生,贫困生更容易具有以下心理问题:受挫感、自卑感、畸形自尊、抑郁、交际障碍、盲目攀比、不安全感、偏激和心态等。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来自其贫困家庭的影响、贫困生源地的影响、学生群体的影响、高校改革的影响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

针对贫困生开展的各项工作,要注意两个重点:一是解决其经济贫困问题,二是解决其精神贫困问题,这两个问题同等重要。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扶贫,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政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2、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顾名思义,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在新的形势下,辅导员应该承担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工作。辅导员需要指导大学生成才,保护大学生权益,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大学生的生活。其中,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1)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如果不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如果思政工作者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就业、经济困难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则思政工作会被学生误认为是讲大话、讲空话、讲假话,被认为是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泛泛说教,则不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实质上的建设性影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者,如果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则起不到应有的模范作用,思政工作就无从谈起。在目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思政辅导员要认真对待这一挑战,将其视为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近的。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绝不是简单之事,但其解决途径恰如思政工作,都是心灵与思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不涉及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解决也恰似政治工作中思想疙瘩的解决,思政工作的开展本质上就类似于一个心理辅导的过程。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出现心理问题的贫困生不可能具有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树立了良好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贫困生也不会因贫困而滋生心理问题。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既是相关的,其工作方式也是相近的。解决贫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们的应尽义务。

(3)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和培养其人格。在新形势下,将大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是思政工作的切实目标。如果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带着心理疾病和思想问题离开学校走进社会,则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就是失败的、无效的。所以,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两者都属于辅导员工作的范畴。

3、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职责由高校思政辅导员承担

如果说对贫困生的经济扶贫需要靠政府、社会、校方和思政辅导员的多方努力的话,那么对贫困生的心理扶贫则主要是辅导员的职责。

(1)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其中也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前面的分析,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对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可以说,如果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最大的功劳应归于其思政辅导员,如果没有得到解决,最大的责任也应归于其思政辅导员。

(2)辅导员的工作条件。就工作条件而言,辅导员与学生是直接联系、密切联系的。大学生集体住宿、远离家庭,很大程度上也与社会有一定距离,平时接触最多的还是大学教师和同学们。由于工作安排不同,专业课教师一般与学生直接接触少,更不会深入了解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是内在的,而贫困生的心理倾向也偏于自闭,所以专业课教师一般难于接触到贫困生的心理隐私。而其他同学与贫困生年龄相仿、阅历不足,难以承担心理辅导的重任。所以最能了解和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只能是其思政辅导员。

(3)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党、政府、社会和校方无疑都是关心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但最终落实这些关怀只能是通过学生的思政辅导员。没有常年工作在第一线、与贫困生直接频繁接触的辅导员,一切关心都难以落实。经济上扶贫相对较容易,这一点银行和政府就可以联手办到,社会其他各界也可以做很多工作,但心理扶贫却是极其艰巨而又极其细致的工作。笔者担任辅导员工作五年来,挽回过8个试图自杀的贫困生,其自杀倾向往往是日积月累、突然爆发,如果没有长期干预和快速反应,如果不能把握其心路、不能及时发现苗头,则8个宝贵的年轻生命就会无奈消逝。所以,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思政辅导员才能得到最终完成。

二、如何开展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扶贫工作

1、建立心理扶贫工作的目标管理机制

心理扶贫是高校思政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应被纳入制度化的管理体系中。应在各高校推广专项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目标管理机制,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设定来整合相关工作。该目标管理机制应明确贫困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目标、手段、方式和奖惩等,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解决方案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按科学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持续监控、预防为主,有效消除和减少贫困生的不良心理,确保其心理安全。

2、为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扶贫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高校思政辅导员肩负着贫困生心理扶贫的最主要责任,但是该工作的开展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辅导员创造良好条件是做好相关工作的前提。

(1)各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正规化和科学化,保证经费和办公条件。

(2)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专项课程,系统而全面地提高包括贫困生在内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要为贫困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有必要为贫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供帮助,防患于未然;针对贫困生容易遇到的心理问题做好预防、干预、救助工作,使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专门化。

3、辅导员相关素质的培养

思政辅导员自身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毕竟大部分并非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而且心理扶贫只是辅导员众多工作任务中的一项,其前期的知识结构、能力储备、技能培养也许并不能使之马上胜任相关工作。因此,素质培训就是思政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一个必要准备,而且应该贯穿其工作的整个过程。事实上,心理扶贫既是一项日常管理工作,也是一项学习型、研究型的工作。辅导员既要以高度的热情、爱心、政治觉悟和责任感来开展心理扶贫,又要做到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辅导员相关素质的培训和相关科研的探索,将是心理扶贫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目前必须高度重视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解决相关问题的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在了基层思政辅导员的肩上。相信在党、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之下,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能够得到逐步改善,使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得到推动。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心理扶贫目标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培养相关的素质和能力,会使思政辅导员的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5

1.县里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及有关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制定出台了哪些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落实情况、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推进情况)

2.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情况:

(1)县、乡、村各级领导及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建设和落实情况如何?

(2)是否制定行业扶贫考核办法对行业部门履行脱贫攻坚职责进行考核?

(3)是否按规定报送脱贫攻坚报告,内容有哪些?

(4)在压实责任、合力攻坚方面,你部门承担了什么职责?如何去落实?

涉及你部门的脱贫攻坚指标有哪些?制定了哪些行业扶贫攻坚措施?实施了哪些项目?推进情况如何?

(5)是否制定对乡(镇)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并进行考核?

3.县级各部门是否都有结对帮扶任务?是否帮助挂钩的贫困村制定脱贫攻坚计划方案?贫困户结对帮扶是否做到全覆盖?是否针对致贫原因做到因户因人村精准施策?

4.你县(区)脱贫攻坚资金收入、整合、使用情况?是否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是否制定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整合资金遇到主要问题有哪些?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有什么意见建议?

5.你县(区)有多少个贫困乡镇?多少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分别占全县乡镇、行政村的百分之几?2017年末全县贫困发生率是多少?导致你县(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6年末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人户口?2017年脱贫出列多少乡、多少村、多少户多少人?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难度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6.你县(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如何实施的?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是否还存在识别和退出不精准的问题?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不作为、乱作为、做事不公的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7.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哪些?有什么意见建议?

8.对中央、省、市政策(包括行业扶贫政策)的看法

改进建议

9.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困难是

解决问题的举措

表1—2

乡镇、村干部政策培训材料

(一)主要措施

1.乡镇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情况:(1)是否与县(区)委、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

(2)是否按规定报送脱贫攻坚报告,内容有哪些?

(3)是否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期间内贫困乡(镇)党政正职保持稳定?

(4)乡(镇)党委和政府是否制定本乡(镇)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是否指导村“两委”落实村级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乡有线路图、村有作战图?

(5)县(区)是否组织对乡(镇)进行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是否对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退出开展检查考核?

2.2017年以来,你们乡(村)实施了哪些扶贫项目?安排了多少项目资金?推进落实情况如何?

比2016年有变化的

扶贫项目资金是否进行过公告公示?

3.你们乡是否属于贫困乡?有几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你们乡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过去一年里是否开展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程序和标准是如何把握的?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出列了几个村?新识别纳入多少户多少人?返贫多少户多少人?不精准剔除多少户多少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行为?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取的解放措施

4.你们村是否属于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你们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过去一年里是否开展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程序和标准是如何把握的?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新识别纳入多少户多少人?返贫多少户多少人?不精准剔除多少户多少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行为?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取的解放措施

5.你乡(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有多少人?他们为村里做了些什么事?

你认为有些什么效果?

对他们的工作还有些什么建议?

6.你乡(村)有哪些几个单位结对帮扶?过去一年里他们为村里做了什么事?你认为有没有成效?对他们的工作还有些什么意见建议?

7.你们乡(村)实现产业扶贫中,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措施

8.你们乡(村)是否实施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是否已经完成?群众反映如何?

9.你们乡(村)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整改是否落实到位?2016、2017年搬迁任务是否能够按时完成?脱贫户是否已全部搬迁入住?

10.你们乡(村)是否存在义务教育阶级辍学学生?建档立卡高中及以上学生是否得到政府资助?各阶段补助标准是多少?

11.建档立卡贫困户是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及种养大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每年能够得到多少分红?未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约有多少?此方面临时的主要问题

下步有什么打算?

12.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就业的举措有:

13.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有哪些?每年收入多少?下步有什么打算?

14.贯彻落实《云南健康扶贫30条措施》情况(政策宣传、落实贫困户医疗保险保费由国家全额补助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患大病人员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等情况)

15.未纳入建档立卡管理的农村低保户、特困人口、残疾人家庭在住房、就学、就医、产业就业方面有什么保障措施

(二)意见建议

16.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哪些?有什么意见建议?

17.对中央、省、市、县政府的看法

改进建议

18.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困难是

解决问题的举措

表1—3

驻村工作队员含第一书记政策培训材料

(一)主要措施

1.请你谈谈你所在村的基本情况。2017年末全村还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你认为导致贫困群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村里的主要产业有哪些?在保障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做了哪些事?

2.2017年以来,你们乡(村)实施了哪些扶贫项目?安排了多少项目资金?推进落实情况如何?

比2016年有变化的

扶贫项目资金是否进行过公告公示?

3.你是否清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的程序和标准?2017年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新识别纳入多少户多少人?返贫多少户多少人?不精准剔除多少户多少人?动态管理工作中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行为?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4.你们在驻村期间做了些什么工作?碰到过什么问题?你们是如何去解决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否结对帮扶全覆盖?因户因人因村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是否到位?

5.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贷款需求

(大或不大),是否都能享受到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是或否)。

6.你所在村是否实施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是否已经完成?群众反映如何?

7.你所在村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整改是否落实到位?2016、2017年搬迁任务是否能够按时完成?

8.你所在村是否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采取了哪些措施

9.你所在村推进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的措施有哪些?

10.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情况(政策宣传、贫困户医疗保险费由国家全额补助落实情况,签约家庭医疗服务情况、患大病人员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等情况)

11.你是否知道你所在村对未纳入建档立卡管理的农村低保户、特困人口、残疾人家庭在住房、就学、就医、产业就业方面有什么保障措施?

12.你认为你所在村能如期脱贫出列吗?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你们打算如何解决?

(二)意见建议

13.你知道省、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和措施吗?你所在单位对你的驻村工作给予了哪些支持和帮助?有什么意见建议?

14.你认为驻村干部最主要的职责任务是

15.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哪些?有什么意见建议?

16.对中央、省、市、县政策的看法

改进建议

17.你对中央、省、州(市)、县完善驻村工作的建议

表2—1

县干部、部门负责人政策培训材料

(一)县干部

1.县里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及有关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制定出台了哪些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落实情况,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推进情况)

2.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情况:

(1)县、乡、村各级领导及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建设和落实情况如何?

(2)是否制定行业扶贫考核办法对行业部门履行脱贫攻坚职责进行考核?

(3)是否按规定报送脱贫攻坚报告,内容有哪些?

(4)在压实责任、合力攻坚方面,你部门承担了什么职责?如何去落实?

涉及你部门的脱贫攻坚指标有哪些?制定了哪些行业扶贫攻坚措施?实施了哪些项目?推进情况如何?

(5)是否制定对乡(镇)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并进行考核?

3.你县(区)有多少个贫困乡镇?多少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分别占全县乡镇、行政村的百分之几?2017年末全县贫困发生率是多少?导致你县(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6年末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出列多少乡、多少村、多少户多少人?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难度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4.对口帮扶你县的是上海的哪个区(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口帮扶的?对口帮扶以来,上海方给你县共援助了多少资金?帮助你县实际了哪些项目?是否开展过人才交流和劳务输出?对你县贫困户脱贫有什么帮助?收益贫困户有多少?

5.你是否知道携手奔小康行动指的是什么?你县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是否到访过上海对口帮扶区(县)?上海对口帮扶区(县)是否来过你们县?双方是否签订过帮扶协议?有没有实施对口帮扶的方案措施和长效机制?你们县的相关部门是否积极参与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与对口帮扶你县的上海区(县)相关部门有工作联系和往来吗?

6.你县可以用于扶贫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哪些?上海方援助资金约占你县扶贫资金的百分之几?在开展脱贫攻坚过程中,是否将上海方援助资金和其他扶贫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是否将上海方援助资金按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监管和绩效考核?

7.你们双方是否围绕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你县是否选派干部到上海对口帮扶区(县)挂职锻炼和学习培训?上海对口帮扶区(县)是否派出干部到你县前来挂职?如果有上海来的挂职干部,县里是如何给他们定位、分工开展工作的?是否有上海对口帮扶区(县)的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到你县支援工作?他们是否能适应这边的工作?取得了些什么成绩?

8.你县是否动员县级相关部门参与东西扶贫协作?县级相关部门是否主动作为,出台助推东西扶贫协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各部门都对接实施了些什么项目?依托东西扶贫项目对群众的增收致富做了些什么实事?贫困群众收益情况如何?

9.你认为你县东西扶贫协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下一步要如何解决?

表2—2

乡镇、村干部政策培训材料

1.你们乡是否属于贫困乡?有几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你们乡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过去一年里是否开展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程序和标准是如何把握的?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出列了几个村?新识别纳入多少户多少人?返贫多少户多少人?不精准剔除多少户多少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行为?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取的解决措施

2.你们村是否属于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你们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过去一年里是否开展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程序和标准是如何把握的?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新识别纳入多少户多少人?返贫多少户多少人?不精准剔除多少户多少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行为?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取的解决措施

3.县里给你们乡(村)安排过上海对口帮扶项目吗?这些项目主要用来做什么?投入的上海资金有多少?你们是如何使用的?贫困群众受益情况如何?

4.你认为你们乡(村)实施的上海项目最明显的成效是什么?还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

表2—3

挂职干部政策培训材料

访谈区域:

县(区)

乡(镇)

访谈时间:

被访谈挂职干部:

;电话:

所在单位:

;职务:

调查员姓名:

联系电话:

1.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到县里挂职的?在县里任什么职务?做了哪些工作?工作中有些什么问题?对挂职工作有些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2.你对县里的情况,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了解多少?你县(区)有多少个贫困乡镇?多少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分别占全县乡镇、行政村的百分之几?2017年末全县贫困发生率是多少?导致你县(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6年末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出列多少乡、多少村、多少户多少人?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难度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3.你认为县里重视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吗?对县里实施的东西扶贫项目你是如何评价的?你认为还有些什么困难和问题?下一步要怎么解决?

4.你认为县里能否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县里的脱贫攻坚还需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从对口帮扶角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帮扶措施助推县里的脱贫攻坚工作?

表1—4

帮扶责任人政策培训材料

1.请你说说你所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情况。户主叫什么名字?他们家里有几个人?他家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目前脱贫了没有?如果已脱贫,是哪年脱贫的?你认为他家主要的致贫原因是什么?他家的主要增增收产业有哪些?你认为他家离实施“两不愁、三保险”的目标还有多大的差距?面临着些什么困难和问题?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2.你是哪一年开始结对帮扶这一贫困户的?他们家享受过什么扶贫项目和政策?

3.你到过结对帮扶贫困户家里几次?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你为他家做了些什么实事?

表1—5

贫困户问卷调查表

家庭基本信息

1.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序号

姓名

与户主关系

身份证号

年龄

当前教育情况

当前健康状况

当前教育情况选项:

学前教育;

小学及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职业教育;

大专及以上教育;

无。

当前健康状况选项(可多选):健康;患大病;患慢性病;

级残疾。

1、

调查农户主要致(返)贫原因(可多选)

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婚;因缺土;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动力不足。

2、

调查户识别退出程序是否规范?

是;‚否。

“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4、核查调查农户扶贫手册登记收入,确定调查农户动态调整时认定的收入达标情况是否符合实际

是;‚否。

5、家里吃的粮食够吗?够;‚不够。如“不够”,原因是

6、家里吃水困难么?不困难;困难。如“困难”,原因是

7、家里缺不缺衣服?缺;不缺?如“缺”,原因是

8、你家有没有自己的房子?

有;没有

(1)如“有”且住房条件较好,直接判定住房安全;如住房条件差,存在哪些问题:

2)如“有”,现在居住的房子是谁的?

子女的‚亲戚朋友的;ƒ老院的④租别人的⑤其他

。如是“租别人的”担得起房相?

能;‚不能;ƒ不用付房租。结合现场查看或住建部门鉴定结果判定房子是否安全?

是:②否

9、如家里有义务数育阶段字生,询问如下问题:

(1)2017年我孩子享受过哪些扶持政策?

(可多选)免费营养餐;‚寄宿补贴;ƒ其他

(2)孩子上学有因难?

①有:②没有。如“有”,请说明

(3)如孩子辍学,原因是什么?

①家庭负担不起:②孩子不想上学,自已放弃;③身体条件不允许;④其他

10.如家里有其他在校字生,询问如下问题:

2017年孩子享受过哪些政策?

(可多选)①助学贷款;②补助或补贴;③免除高中生学杂费;④其他

11.家里参加了哪些医疗保障项目和救治救助活动?

可多选)①所农合;②大病保险:③大病医疗救助;④家庭签约服务⑤其他

新农合保险费是怎么交的?

①自己全额负担;②政府全额补贴;③自己交了一部分,政府补贴了一部分。

12.2017年,你家有没有人住院治疗过?

①有;②没有。如“有”,有没有交过押金?

①有;②没有。出院时有没直接办理报销?

①有;②没有。如“没有”是怎么报销的

?治疗总共花了多少钱?

报销了多少

?报销比例

13.2017年,你家有没有大病成产重慢病人没去治疗的?

①有;②没有。如“有”,原因是:

①不愿意看;②看不起病;③不知道怎么看病;④其他原因

可以判断:

1.如调查农户是贫困户和返贫户,是否错评?

①是;②否。是否属于该退未退户?

①是;②否。

2如调查农户是脱贫户,是否错退?

①是;②否,脱贫状况是否稳定?

①是;②否。

14.调查农户2017年获得了哪些帮扶措施?(可多选):

①产业扶贫;②就业扶贫③易地扶贫搬迁;④农村危房改造

⑤扶贫小额信贷†低保放助;(⑦其他帮扶措施:

ˆ如没有任何帮扶措施。

如没有任何帮扶措施,直接了解以下第22项问题

15.

如获得产业扶贫项目支持:

(1)参加产业扶项目的方式是

(可多选)①直接获得生活贴,发展家庭生产经营;②用政府支持资金入股,组建合作社,或加入合作社和企业生产经营:③政府支持资金给合作社或企使用自己只享受分红收益;④政府支持资金给合作社或企业使用,自己既受分红收益,又为其提供原料,产品或打工:⑤其他方式

(2)如获得了生产补贴,是什么补贴?

发挥了什么作用?

(3)如入股合作社或企业参与生产经营,参与的情况如何?

效果怎么样?

(4)如是获得分红收益,分红的金额是多少?

占政府扶持到户资金的比重:

;分红有没有落实?

①有:②没有。如“没有“,原因是什么?

如是为合作社提供原料、产品或打工。提供原料、产品的效怎么样?

打工收入怎么样?

16、如获得了就业扶贫帮扶:

(1)家里有没有人参加过培训?

参加了;没参加。如果参加了,是什么培训?

培训产生了什么效果?

(可多选)①改进了种养方法;②实现了务工就业;③开始了创业;④与以往没什么变化。(2)就业扶贫项目有没有帮助家里劳动力实现就业?

收入怎么样?

17.如获得了地扶贫迁项目支持:

(1)项日是怎么实施的?

①原址重建;②分数安置。

(2)安置房积多大:

政府补贴了多少?

家里负担了多少?

家里负担的资金是哪来的?

(3)是否住进了安置房?

①是:②否

如果没有入住,原因是什么?

①项目木完工:②已完工

还在办理房屋交接手续;③已交接,尚未装修;④生活居住、教育医疗和家庭经营、务工不方便。⑤其他:

如已入住,搬迁后政府有什么后续帮助?

在还有什么团难?

18.如享受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支持

(1)房子改造了什么地方?

改造后,县里有没有进行鉴定?

①有:②没有。住房是否安全?

①是;②否,

(2)改造住房政府补贴了多少?

自己负担了多少?

。家里负担的资金是哪来的?

19.如获得扶贫小额信贷支持

(1)货了多少钱?

元;贷款年限

年;银行有没有要求抵押和担保?

①有;②没有。

(2)贷款利息(率)是多少?

政府是怎么补贴利

息的?

你家是怎么还利息的?

(5)

(3)货款方式是:

①户贷自用;②户货企用,如选①,货款做什么用了?

如选②,贷款给谁用了?

你家得到了什么受益,

今年有没有兑现?

有‚没有。如果没有兑现,原因是

20、

如果享受了其他帮扶措施。请说明具体是什么帮扶?

帮扶效果怎么样

21、

如果有家庭成员享受了低保:

(1)

你家享受的低保的人是谁:

。每月发放低保

元。

(2)

你认为家里其他人还应该享受低保吗?

应该‚不应该。如果“应该”,原因是什么?

22、

2017年你家的结对帮扶干部给了什么帮助?(可多选):

帮助种养经营:‚帮助外出打工和就业;ƒ帮助盖(修)房子;

„帮助看病;…帮助孩子上学;†帮助火的各种救助;‡走访慰问送钱送物;ˆ其他帮扶措施:

;‰没有给予帮助。

23、

你家目前还有什么困难:

。还希望走访提供什么帮助?:

作出判断:

1、

受访户的帮扶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

是‚否

2、

受访户后的的帮扶是否产生了实效?

是‚否

3、

如受访户是返贫户,返贫户是否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帮扶措施不扎实所致

是‚否

非建档立卡户问卷调查

1、了解年度收入情况

收入项目

收入金额

扣除相关支出

可支配收入

生产经营性收入

种地收入

养殖收入

其他经营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

固定就业收入

打零工收入

财产性收入

租赁收入

分红收入

其他

长期稳定性转移性收入

养老金

赡养金

离退休金

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款

生态补贴(偿)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五保金

低保金

其他

合计

注:1、生产经营性收入扣除支出指为生产经营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灌溉

租用农机、雇工等支出;:2工资性收入扣除支出指的是外地务工房租和日常生活等出:3,核对收入如已达到扶贫标准,即可停止。

2、

家里吃的食够吗?(够;‚不够,如“不够”,原因是

3.家里吃水困难吗?①)不困难;②困难,如“困难“,原因是

4.家里缺不缺衣服?①不缺不②缺。如“缺”,原因是

5,你家有没有自己的房子?

有;②没有

如“有”且住房条件较好,直接到定住房安全;如住房条件差存在哪些问题:

如“没有”,现在居住的房子是谁的?

①女的;②亲戚朋友的:③敬(养)老院的:④租别人的;①其他,如是“租别人的”,能不能负担得起房租?

①)能:②不能:③用付房租结合现查看或住建部门鉴定结果判定房子是否安全?

①是:②2)否

6.如家里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询问如下问题:

(1)孩子上学有困难吗?

①有:②没有,如“有”,请说明是什么困难?

(3)如孩子辍学,原因是什么?

①家庭负担不起;②不想上学,自己放弃;③身体条件不允许;④其他

7家里参加了哪些医疗保障项目和救治救助活动?

可多选)①1新农合;②大病保险;(3)大病医疗救助:④家庭签约服务:⑤共他:

8.2017年,你家有没有人住院治疗过?

①有:②没有。如”有住院治疗,治疗总共花了多少钱?

_,报销了多少?。报销比例。

9.2017年,你家有没有大病或严重慢性病人病人没去治疗的?

①有:②没有。如“有”,原因是:

①不展意看;②看不起病;③3)不知道怎么看病;④其他原因

10.你家有没有负债?①有(负债

元);②没有,如“有负值的因是(可多选):

①看病;②建房;③孩子结婚婚④孩子上学⑤发展种养业†共他.

11、你家目前有什么突出困难?

篇6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3 ― 0158 ― 03

教育精准扶贫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要集中精力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教育扶贫是治本之策,过去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没能将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到其自身应有的高度。国家为了扭转城乡教师资源结构性矛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三支一扶”计划、“免费师范生”教育办法以及“特岗教师”政策,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乡村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结构。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仍然呈现教师知识退化、知识更新速率缓慢、教学方法过于旧化、年龄过于老化的状况,人才的引进和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精准扶贫就应把精力放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上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师水平提高和乡村教师结构优化升级。

一、精准扶贫与教育精准扶贫

(一)精准扶贫内涵

精准扶贫对应的是粗放扶贫。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精准扶贫就是在传统的粗放扶贫的基础上,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1〕。精准扶贫主要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及居民,建立科学可行的精确识别程序,探求精确帮扶与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在于帮助贫困居民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十三五”规划重要工作任务是扶贫攻坚,对于坚决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精准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扶贫必扶智”,教育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和根源与解决策略。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在于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在于教育扶贫,只有把本源性问题挖掘出来加以明确,才能够找到解决扶贫瓶颈的突破口。精准扶贫旨在切实消除贫困人口的贫困、防治返贫,而稳定脱贫需要教育扶贫来推动。要阻断贫困,就要依靠教育,教育可以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有利于打破贫困人口传统思维模式,通过接受教育学习,能够吸收丰富新鲜的社会信息和外界发展理念,让贫困人口摆脱传统的桎梏,积极进取谋发展,依靠智慧致富,跳出“放羊娃”的怪圈。教育能够教会贫困人口掌握知识技能,帮助贫困人口提升竞争力。

“治贫先治愚”,农村义务教育在撤点并校的教育政策指导下,近10年教育的具体政策实践者单向度地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致使学校城镇化聚集,乡村文明的根本受到影响,农村学校的数量也迅速萎缩以至于威胁到农村教育存留。政策的实践者却认为这种威胁是农村教育与城乡政策一体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而且以提高教育|量的口实掩盖农村学校的完结,片面地理解撤点并校的实际意义。义务教育必须要予以重视,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让教育的受益者变成“受害者”。精准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贫困对象要精准识别,贫困地区的孩子是教育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只有农村教学资源能够统筹协调和教育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才能更好地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

“脱贫靠人才”,农村教育实际实施的主要对象是乡村教师,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精准扶贫的能动因素,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核。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有理想、有志向、甘于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没有优秀的教师,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农村贫困学生身心健康无法保证。

二、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缺编、学前教育师资短缺、师资流失、专业素质不高。

(一)结构性缺编

贫困地区中小学普遍地存在着缺编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结构性缺编,各学段教师的编制数量不成比例,这种情况在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当中也很普遍,结构性失衡导致总量矛盾。农村基础教育辐射区域往往较大,学生数量起伏不定,师生比例不合理,进而造成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工作任务较重。音体美等学科经常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艺体类课程时断时续教学效果差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师资短缺

篇7

“驻村工作组”扶贫模式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途径体现,是河北省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任务的重要手段 。“驻村工作组”在广大农村起到政治沟通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村百姓的特殊纽带。

课题组选择河北省张家口市、石家庄市、廊坊市、唐山市四个市十多个贫困村进行调研后发现,驻村工作组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办村民所需,为贫困村办了许多实事要事,但在扶贫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驻村工作组自身的问题;二是贫困村自身的问题;三是驻村工作组与贫困村交流存在的问题。

一、驻村工作组自身的问题

1.驻村工作组彼此差异性过大

驻村工作组由行政事业单位派出,各单位能力、资源不同,驻村工作组彼此存在较大差异。在扶贫过程中资源多的驻村工作组办事强、成效快,动用贫困村的人、财、物少;而资源少的驻村工作组办事慢、成效缓,动用贫困村的人、财、物多。

此外,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有的是由厅级干部担任,有的则是由新升任的处级干部担任,两者在人际交往、社会人脉、领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就会造成驻村工作组整体的差距,从而影响扶贫工作的成效。并且,驻村工作组成员大多是由入职时间较短的年轻人组成,这些人或是新婚或是子女较小,驻村后长期离家,妻儿得不到照顾,其工作情绪和工作热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驻村工作组行政成本过高

驻村工作组进驻后吃住都在村里,房屋的租赁、冬天的采暖、夏天的降温、厨房的配备、必需品的购置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总体行政成本较高。

此外,驻村工作组还产生许多接待费用。入驻后,本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会前来慰问或调研,有的确有必要,有的只是走马观花,于扶贫本身少有帮助。

解决策略:建议上级组织在摊派驻村扶贫任务的时候考虑到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在选取驻村工作组成员的时候既要考虑个人能力也要适当顾及自觉自愿,尽量选用那些有头脑、有人脉、会谋划、能执行的干部。

另外,建议根据贫困村贫困情况拨付驻村工作组更多的生活经费,但对接待费进行严格的要求和审核。

二、贫困村自身的问题

1.贫困户确认仍存疑

贫困村在确定贫困户时,存在一定的“寻租”行为,少数界定模糊的农户通过寻租被确定为贫困户。这就导致优惠政策、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贫困户时,引发其他村民的不满,从而否定驻村工作组的扶贫工作。

2.贫困户劳动能力较弱

我省贫困村的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整体劳动能力较弱。这类人大多愿意选择“托底式”社会保障式扶贫。而实际上,贫困户却得到了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产业投资、金融贷款方面的优惠。更为矛盾的是,贫困村一些有劳动能力和风险投资意识的非贫困户却没有得到相关方面的优惠,这就让河北省很多贫困村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3.贫困人员安于现状

贫困村村民安于现状,“占便宜”可以,“出钱出力”不行。部分困户认为扶贫就是来“发钱”的,一旦涉及到“投资”或者“出工”就避之不及,成为扶贫的困难户。

4.排外现象、土地情结较为突出

部分贫困村较为排外,认为驻村工作组是来“走走样子”的,“过一阵就走了”,对扶贫工作不够配合。在涉及到土地租赁等相关问题时抵触情绪较为明显,宁可土地荒芜也不愿意把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集约化耕种,土地情结较为突出。

解决策略:建议驻村工作组广泛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并将政策讲通讲细,把自己驻村工作组的扶贫策略宣传到位,让贫困村村民理解扶贫的真正含义。

建议将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有劳动能力的非贫困户联合起来,共同签订合同,解决优惠政策的供需矛盾。另外,建议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定的“托底式”社会保障,以确保其基本的生活来源。

三、驻村工作组与贫困村交流存在的问题

1.驻村工作组和贫困村在扶贫内容上想法不一致

驻村工作组受资金的限制带去的大多是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虽然大多数驻村工作组也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但远远没有达到贫困村期望的那样。在农村的污水排放、垃圾清理、道路建设、耕地整治等重大问题上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对于贫困户需求强烈的社保扶贫、健康扶贫等内容更是少有接触。这就造成贫困村对驻村工作组工作的不认可,导致扶贫工作开展困难。

2.驻村工作组和贫困村在帮扶对象上想法不一致

驻村工作组的帮扶对象主要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户。驻村工作组因资金有限,会结合村民的年龄、阅历、经验、抗风险能力等因素优先帮扶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然后是贫困户剩余的“脱贫困难户”,最后达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摘帽”的目的。而贫困村则希望驻村工作组的扶贫政策是普惠型的,一旦出现“别家有,我家没有”的情况时,就会对驻村工作组产生不满,甚至还会阻挠驻村工作组的扶贫工作。

篇8

几年来,作业区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积极维护职工群众利益,认真开展扶贫帮困工作。首先,为更好地掌握职工动态,及时、准确地从多方面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生活条件、家庭状况及工作学习等情况,分门别类地建立了患病职工、困难职工及夫妻双方都在一线等职工档案。其次,组织职工参加各类体检,体检率达97%。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必谈”、“四必到”,既:职工思想有波动必谈、工作中出现问题必谈、对上级工作有想法和建议必谈,职工家庭有困难关心必到、生活锁事协调必到、伤病职工住院慰问必到、特困职工走访必到,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为职工分忧解难。

作业区不仅关爱职工身体健康,还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以职工帮助计划(EAP)工作为重点,加大对职工心理健康的关爱,建立职工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职工心理状况。经常利用上站时机同职工聊天,帮助心情不好的职工摆脱坏情绪的困扰,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关注、倾听”,让职工感到大家庭的温暖,鼓舞了职工的干劲,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

二、扶贫帮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作业区在扶贫帮困工作中有一定作为,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扶贫帮困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存在着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

(一)作业区职工致困原因主要是由于患大病所致

一线职工由于长期野外工作,患风湿、腰间盘突(脱)出等疾病的职工数逐年增多,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部分职工还伴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这类职工占全作业区职工的45左右%。同时,离婚人数逐年增多,单亲职工比例越来越大。一些患病职工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子女还未就业,老人看病,子女上学,自身又患多种疾病,加上现在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每次就医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虽然能在医疗费上给予一定的报销,但还是有一大部分的费用不在报销之内,职工难以承受。

(二)扶贫帮困机制不健全导致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

在工作机制上,作业区基本沿用过去的节假日集中送温暖、领导上门看望送救济等传统工作模式,没有建立一套针对性强、从根本上帮助困难家庭和人员摆脱困境的长效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全区干部职工虽然满怀帮困爱心,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是有少数职工认为帮扶工作是领导的事、是组织的事,与个人无关,没有拧成一股绳,没有形成共同构筑扶贫帮困工作的强大阵容。

三、新形势下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思考,我们认为,对于困难职工来说,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处于相对弱势,基层工会组织要从大局出发,合理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同时要帮助和引导困难职工正视困难,树立信心,走出困境。

(一)进一步加强职工健康管理工作力度

在职工中倡导“管理健康”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康培训机制、健康体检机制和健康监测机制,提高职工健康保护意识。健康培训机制就是采取讲座、制作宣传材料、送健康书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达到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习惯、倡导健康快乐工作、生活的目的。健康体检机制就是每年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活动,让职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起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健康监测机制就是在完善职工体检机制的基础上,对职工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患慢性病职工跟踪监测,对重点人群重点关注。

(二)进一步完善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网络

作业区工会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作用,不断调整完善,成立由区工会主席为组织、区班子为成员的扶贫帮困领导小组,建立区工会、中心站、自然班组三级帮扶网络,实施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有效措施,同时,开通“送温暖帮扶热线”电话,随时接受困难职工来电来访,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加大党政工团工作的融合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形成“领导重视、工会主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为作业区的扶贫帮困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三)进一步健全困难职工动态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是对困难职工实行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每年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认真对照标准,严格把关,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对每个困难职工做到“七知”:即知家庭住址、知生活状况、知困难原因、知患病用药情况、知子女就学情况、知子女就业需求、知救助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真正把帮扶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发挥工会组织“知情人、责任人”的作用。

(四)进一步拓宽扶贫帮困工作的有效渠道

一是拓宽帮扶资金渠道。作业区可以尝试开展“每人每月捐一元钱”活动,设立本单位的扶贫专项资金,同时,也可以形成“一人有难、全员帮助”的良好氛围。二是拓宽帮扶内容。有人一提帮扶工作,就与生活困难职工联系起来,就与送钱、物联系起来。其实精神帮扶才是脱困的先导,树立信心才是解困的动力。还有些职工生活并不困难,其工作也很正常,但在特殊情况下,特定的时间里,也需要组织的温暖,也需要工会的温暖,因此,要积极拓宽扶贫帮困工作的有效渠道,把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病、伤、产职工手中,让职工真正成为帮扶工作的受益者。

篇9

按照区委、区政府指示要求,为全面掌握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的短板,进一步查漏补缺、理清思路、强化思路、补齐短板、整改提升,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全区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查摆工作。现我就自己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深入剖析努力整改,以提升自己的帮扶工作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

在思想认识上,使命意识不够,更多的是以完成上级下派任务的认识去落实工作。在工作上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主动积极开展工作较少,保证了任务的完成,却没有保证任务的良好完成。

2. 工作方式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担当意识不够,对于贫困户反映的问题,多以政策规定予以解答,较少能积极的帮贫困户到相关部门落实政策。把工作场地更多的放在了贫困户家中,具体政策落实还是让贫困户自己去部门对接,可能会导致部分程序复杂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地的情况存在。

3. 政策宣传不到位

在扶贫工作中,根据上面要求,进行了基本政策宣传。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要求,宣传、解读了各级扶贫政策中的医疗、健康、教育、产业政策等优惠条件。期间,由于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政策未完全掌握和理解。  

二、整改方向和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今后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整改方向和措施:

篇10

中图分类号:F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015-03

据统计,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7亿,居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2014年贫困人口数目为7 000多万,1978―2014年的三十余年里,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直线减少7亿,平均每年减贫1 945万人,占6.4%,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了90.3%。就数据而言,中国扶贫的成效是明显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大减少。然而减贫任务依然艰巨而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减贫任务,国家了“精准减贫”的政策。

精准扶贫是国家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的生活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专项扶贫的政策措施和市场、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动员全社会资源对贫困对象施行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的治贫政策,以达到有效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目的。精确扶贫的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到湖南湘西实地考察时做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示中。精准扶贫在近几年成效明显,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侧重于分析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

一、我国精准扶贫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人口“缩水”现象严重

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自我发展问题,国家制定并实行了开发式扶贫政策。开发式扶贫政策规定,扶贫对象以县为单位,扶贫的资源集中于贫困县。学者陈全功调查武陵山片区某县,发现50%的村组、60%的农户可纳入贫困范围,但按照上述的规模分解方法,仅有51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的20%)、2.3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8.8%)被识别为贫困对象;然后按贫困户来认定贫困人口7.15万人(贫困发生率36.35%),有相当一部分贫穷农民因为未被纳入贫困村或贫困户而没有被认定为扶贫对象,贫困人口存在“缩水“现象[1]。

(二)精英捕获现象时有发生

精英捕获(elitecap-ture),是指本应该惠及大众的资源被少数群体(常常是政治或经济上有权力的集团)占有,从而导致在政治和经济上权力较弱的集团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Dutta,2009)。这种由于外部资源进入,基层又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分配,在此过程中,真正应该享受资源的人被排斥在外,而地方层面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有优势的个人或集体占据了大部分资源的现象就是精英捕获[2]。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本该贫困户享受的扶贫资源大部分被其他阶层的人们占据,而真正需要的贫困户甚至不在受扶对象之内。

(三)扶贫依赖现象日益突出

有媒体报道,随着国家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老区发展脱贫的基础逐渐好转。但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表示,政策好了,政府包揽也多了,部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降低、依赖性增强;有的项目实施只重考核,忽视农民意愿和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扶贫成效更多体现在“输血”功能,“造血”功能却极弱。如今,这种依赖性的现象被称为“扶贫依赖症”,指在免征农业税、义务教育免费、农村合作医疗和低保等政策的照顾下,许多贫困地区的群众不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在最基本也最主要的生活保障之下a生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不思进取,缺少对更好生活的追求,从而产生了一种对政府及政府扶贫依赖性的现象。

二、精准扶贫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设计缺陷导致精准难以实现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以县为基本单位,扶贫资源集中于贫困县,其扶贫对象瞄准性广受批评。世界银行、Riskin、NGWing-fai认为,扶贫瞄准到县增加了扶贫资金被挪用的风险,众多真正的贫困人口被排除在瞄准范围之外,降低了贫困人口在扶贫资源利用中的比例[3]。学者李小云对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瞄准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超过规定比重70%的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是从重点县流出的,贫困农户到手比重最低的是以项目为依托的扶贫资金,用现有指标来确定贫困村,使一些贫困村从制度上难以被瞄准[4]。

(二)人员素质低下,导致扶贫效果不佳

1.扶贫对象素质低下

目前全国现有的7 000多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高达42%,因为自然灾害致贫的占20%,10%是因学致贫,因劳动能力弱致贫的有8%,其他原因致贫的有20%[5]。从以上调查看来,扶贫对象的素质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素质差,二是文化程度低。贫困户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贫穷,更是知识、健康、能力和精神层面的贫瘠。一方面是一些地区的人们因为传统思想观念不愿意成为扶贫对象,认为这是“丢人”的事。因为文化程度低,很多群众对政策的敏感度不高,一是无法判断是否与自己有关,二是不知道如何参与。另一方面是扶贫依赖心理,有了基本保障后就不再追求更好的生活。

2.基层干部素质差

中央政府无法直接把扶贫资源输送到贫困人员手中,资源的传输离不开基层群众与政府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在扶贫资源的分配、执行与落实等方面有极大的作用,而基层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尤为重要。就上述的问题而言,基层工作人员在政策落实的程序中及个人作风中存在极大的问题,贪污、分配不公、程序不明等问题十分突出。例如精英捕获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主导或负责精确识别的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优厚亲友,罔顾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要求,甚至人为地将贫困者指标与受助名额分配到指定的村或户中。

(三)政策运行缺乏透明与监督

就精确识别而言,主要为五个环节。一是贫困户申请。“不申请就不是贫困户”的规定使得一些没有及时收到消息或是文化程度较低不识字的贫困户被排除在外。二是入户调查核实,主要是由村镇的干部到申请贫困户的人员家中考察是否属实。三是民主评议。该环节主要的问题在于评判主体是谁、评判标准是什么、监督主体是谁、如何评判公平与否,以及如何避免村干部的维护、主导现象,如何发现被排除在外的困难户等等。四是公示环节,主要在于是否公示、在何处公示、如何公示、有无异议、如何处理异议等。五是审核环节,是否按要求、程序审核,是否有遗漏。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程序不透明等原因造成的。

三、措施

(一)实行贫困村分类机制化

1.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结合国家级政策整合资源,对不同贫困村施行差异性的减贫支持政策,不能只把收入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贫困的不只是经济,教育、健康等都是贫穷的内容,所以要建立多维度的分类机制。不同的类别造成致贫原因不同、受贫程度不同、所需的扶贫措施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因病致贫地区重在医疗设备与医保政策的落实;因灾致贫地区重在灾前预防、受灾转移、救灾措施、救灾物品的及时输送等一系列问题;因学致贫的地区要做好教育宣传、基础教学设备与教学人员的招纳安排等,保证基本教学的范围与程度等。

2.上下齐管

在确定扶贫对象上,建议在现有的国家自上而下的测算基础上,建立自下而上的贫困群众参与制度。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对于政策的内容、对象、实现途径及实行的好处要做到最大程度的宣传。基层干部要能够与村民经常的交流谈心,为他们解释说明,尽量减少因未能及时收到政策信息和受文化程度限制不懂政策而错过申请贫困户的群众。在一个乡村的贫困群中可以民主推出几个贫困代表,与基层干部组成帮扶工作组,对于村中其他居民的贫困程度进行了解、记录,了解老百姓的界定贫困的标准,避免被一些村霸或是有权势的居民引导。对于政策的落实要全程跟进,并能及时通知其他的贫困户,使贫困群众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将政府的贫困户信息与乡村帮扶工作组的记录信息进行对比、核实,对于只在其中一份名单出现的名额,进行下访,入户考察,严格监督,并找出遗漏或多余的原因。要上下齐管,保证贫困人口的识别无遗漏。

(二)提高人员素质

1.贫困人员

致贫原因多种多样,但究其根本是人的原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减少贫困户对政府的依赖,就不能只是政府在单干,更重要的是带动贫困户参与到自我提升中,政府要做的应当是领头人,国家政策是机遇与途径。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变“输血”扶贫为“造血”。

(1)对于没有劳动力的人,可以依靠低保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但更需要的是被提供良好的医疗条件、医保政策,从根本上解决或减轻无劳动力的问题。同时要大力发展教育。一是要加强对基础教育设备的建设,增加资源,保证资源的分配公平。二是要加大对贫困户、贫困子女的资助力度,保证贫困生有书可读,提高知识水平。保证体与智、身与心的全面脱贫。

(2)对于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需要的是工作岗位,所谓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也是脱贫的关键。一要引导无业民众参加技能培训。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有所技能,就有信心。二是要提供就业机会。可以与乡镇的企业、公司合作,既可以提供劳动力,又能提高周边的经济水平。

2.基层干部

加强纪律约束,加大监管考核力度。进行思想教育,开展业务培训。只有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作风,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这样在困难户的确定过程中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减少甚至杜绝“援助诱惑”的现象,从而使得政策真正落实,有所成效。

(三)完善精史銎短逯

一是强调制度细节设定。在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各个环节的实施程序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安排多位监督人员,以达到相互制衡的效果。明确工作人员的各自职责,遵循“有权必有责,失责必问责”的原则。各个步骤有明确的规定才能保证基层干部实施的公正、公平、公开。帮扶过程中遵循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原则制定不同的方案,分配不同的扶贫资源。

二是要重视农民的参与程度。扶贫工作进程中,要让贫困户参与到各个环节中,而不只是申请贫困户名额,然后只能等待最后的决定。“我国农民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是因为当前我国发展战略、社会政策及农村建设能力弱而造成的,而这方面的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农民本身应有的发展权利遭受了剥夺”[1]。

三是注重实际调研。扶贫工作中,要由省级部门专门设置下访小组,对困难户的信息采集、贫困户资源到位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回访,并收集群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调查群众对于基层干部工作态度、质量的满意程度。且要进行动态收集。贫穷是会重复的,对是否有居民重返贫困、原因何在都要了解并记录在案。

四是加强培训监督。干部入职前要进行培训,减少上任时造成的失误。任职时采用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干部内部调查和群众反映对每个基层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效进行评价。对于那些滥用私权分配名额和隐瞒贫困人口而追求业绩的干部要予以严厉处分。

参考文献:

[1] 陈全功.精准扶贫的四个重点问题及对策探究[J].理论月刊,2016,(4).

[2] 邱明红,邱冰.精准扶贫中的“援助诱惑”:问题、成因及治理[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6,(5).

篇11

引言

扶贫性小额信贷是指为当前中国人口当中一部分低收入人群提供额度较小的并以反贫困为核心宗旨的,旨在改善这部分人群经济状况的信贷服务。扶贫性小额信贷反贫困的基本宗旨表明其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解决贫困问题,贫困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它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决贫困问题,也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一、中国农村地区扶贫性小额信贷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回顾中国扶贫性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扶贫性小额信贷的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扶贫性小额信贷的发展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的高成本、高风险

最近几年,中国“三农”问题一直倍受社会关注,甚至国家相关会议上反复在强调改善“三农”问题的迫切性。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决定了在中国农村中,开展扶贫性小额信贷这一金融业务的高成本性与高风险性。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呈分散态势居住一批“三低”(低资产、低收入、低文化)贫困农户,他们大多从事小规模的和低效率的手工作业。因为扶贫性小额信贷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这些贫困农户,从而造成了其难以避免的高成本性和高风险性的存在。

(二)从属于正规金融机构的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有摆脱贫困的倾向

与正规金融机构从事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初衷相背离,有扶贫性小额信贷的很大部分资金并没有真正到达贫困农户手中,而是到了那些并不缺资金的地方。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从2000年开始实行的贷款责任制为例进行分析这一现状,实行的贷款责任制主要是每年规定了清收任务,一旦发放的贷款回收不回来就要追究主管银行的责任。而对于一般贫困农户而言,缺少抵押品以及难以找到有一定地位的担保人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从而这种扶贫性的小额贷款根本发放不到这部分贫困农户身上。再加上银行可能要承受的高成本和高风险的双重压力,农行的扶贫性小额贷款就脱离了其初衷,不以农户为主要贷款对象了,而是以其它变相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中小型企业了。

(三)贷款用户缺乏足够的债务偿还能力

低收入者是中国当前金融机构中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对象,而其中绝大部分是贫困农户。在当今中国中,贫困农户这个社会群体具有经济实力差和缺乏偿债能力双重风险性。农民应急贷款自身在使用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具有增加收入的能力的,同时,还款需其他途径资金来弥补,而农村地区的劣势在于不但经济相对落后,而且交通通讯条件差,信息传递不便,农民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来源单一,还款风险大。2008年,重点贫困县劳动力文盲率高达12.7%;而在连续2年贫困的农户中,劳动力的文盲率竟高达28.1%。455个贫困村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29.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4.5%,共计64.1%。2007年,贫困户和低收入户中接受过各类培训的劳动力分别只占总数的13.5%和10.5%。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36.1%,而在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中只占32%。重点贫困县70.5%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外出打工的只占16.6%。

(四)扶贫性小额信贷金融业务所处的宏观政策环境发展不完善

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的自身具备的弱质性决定了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就目前中国发展来看,这种与之相配的积极的宏观环境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在这一新型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有对一些代表性的扶贫性小额信贷组织进行过试点考察,但是由于这些试点单位通常是由央行和当地政府对其进行重重审批和把关,这种情况下,扶贫性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储蓄资金的吸收会受到阻碍,从而造成资金来源的严重不足,这样下去只会使得扶贫性小额信贷金融机构的规模扩张和自身的稳定性发展受到严重的损害。

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中国去借鉴国际已经成型的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的模式和经验固然重要,然而,中国不能简单地跟从某一个国家以往的成功经验,而应该借鉴各国成功的经验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并根据中国的自身的具体国情提出适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关于扶贫性小额信贷这一新型金融业务的合理化建议。

三、对中国发展扶贫性小额信贷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扶贫性小额信贷发展过程的回顾,以及对扶贫性小额信贷国际经验的分析,笔者对于如何在中国发展扶贫性小额信贷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为了解决前文提出的四个主要问题,促进扶贫性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一)简化从属于正规金融机构业务中扶贫性小额贷款的业务流程

相关的经验表明,简化及有效的贷款方式的运用一方面能使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波及到最贫困人口,这样就和其“扶贫”的初衷相吻合,另一方面又使该业务的收入覆盖其运行成本。有关调查显示,大约28%的农户均认为金融机构的贷款手续太复杂,有大概50%的农户都觉得简化不额贷款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二)创建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中最后偿还的保障机制

最后偿还是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得以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原因在于,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贫困农户,这部分人群自身本就存在着较大的创业风险。目前采用的以未来劳动收入作为抵押的这种方式为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中最后偿还提供保障的方式,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现行阶段应是可行的。保障机制不但提高了农户的偿还能力从而降低了扶贫性小额信贷机构业务面临的违约风险,而且增强了扶贫性小额信贷机构向贫困农户发放贷款的信心,从而有助于缓解中国目前扶贫性小额信贷的脱贫现象。

(三)完善扶贫性小额信贷机构所处的政策法规环境

促进扶贫性小额信贷的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政策法规环境的改善必不可少。中国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积极的政策、法律环境,以保证扶贫性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对扶贫性小额信贷机构实行利率自由化

当前中国金融机构的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运作成本过高,采用一般利率无法弥补其成本。因此,可以借鉴福利主义模式中的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经验,对远离城镇的农村地区实行小额存储和贷款利率自由化,以加速扶贫性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进程,进而有效地弥补其运作成本,实现其健康、持续发展。

(五)允许扶贫性小额信贷机构开办乡村储蓄业务

依靠未来劳动收入作为抵押的方式可以使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拥有可靠的还款保障,自然便减少了扶贫性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风险,从而使其可以从市场上吸收存款并参加金融同业拆借市场,以获得充足的信贷资金的来源。一般要遵循“有贷有存、存贷平衡”才能确保小额信贷业务健康、持续地发展。

(六)建立机构多元化并行的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运行体系

建立一种机构多元化并行的扶贫性小额信贷业务的运行体系可以使其各自因地制宜地开展业务,使扶贫性小额信贷全面地覆盖整个中国的各个地区。特批专营扶贫性小额信贷机构与正规商业银行并行办理小额信贷业务,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双赢。专营扶贫性小额信贷机构具有机构灵活、深入农村、利率自由等优势;正规商业银行具有信誉卓著、技术先进、依托经济发达的城镇和资金规模巨大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凡.中国反贫困战略的矛盾分析与重新构建[J].经济与管理,2008,第4期.

[2]董晓林.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J].经济问题,2006,第12期.

[3]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C].中国小额信贷十年,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