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语文背诵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背诵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11 09:18: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语文背诵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语文背诵的重要性

篇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语文一直是我们的基本教学科目,尤其是对高中语文来说,如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心的话题。本文从诵读教学法入手,着重介绍了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朗读、朗诵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利用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理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语文中的一些古文类的文章而言,教学效果更好。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必须动眼,动口,还要动脑筋,富有感情。这一系列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们理解语言的美,文章的意境也由此展现出来。

(二)吟诵、背诵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利用

吟诵是一种声情并茂,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的情感朗读。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吟诵和背诵,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有效的组织一些比赛,比如背诵比赛、吟诵比赛等等,在学习的同时,加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通过比赛的竞争,可以让学生更自觉的去喜欢上语文教学,而不再是以往的机械模式的灌输。由此可见,吟诵在诵读法教学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在高中课程中,一般重要的文言文,诗歌都会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背诵可以使我们精确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还能够强化记忆。

二、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诵读法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设有许多诗歌,文言文这类古汉语课程,对于当今社会,古汉语无疑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之一。为了让学生能够不厌弃文言文,让他们更好的体会诗歌的含义,诵读法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作品虽然与白话文大相径庭,但是大都短小精悍,节奏明显,韵律鲜明,感情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加以辅导,能让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中很快熟记这些内容。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共同的心声。诗歌一般都要求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只要抓住韵律与节奏的特点,通过熟练的朗诵,背诵诗歌自然就不会成为学生的头痛问题。

(二)诵读法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学习好语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语文也是一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小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读故事来给孩子听,这就是孩子接触到最早的诵读法,虽然他并不能理解书中的字体,但是他能够理解书上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读”代替“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理解文章,这样对文章一些经典的语句,优美的段落,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也能够丰富自己语言的存储量,在以后写文章的时候会良好的运用。

(三)诵读法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授语文课程中,教师会反复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高声诵读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学生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专心揣摩词句,体会意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声情并茂,这样才能读出感情来。而正是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让学生练习思维,对课文的意境也会用心的去揣摩,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让他们在自主的学习中掌握了语言的规律。

三、诵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对学生的好处

(一)诵读法有助于学生培养记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在高中的语文课程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把重点的段落或者诗词背诵下来,有很多学生因为记忆力不好而迟迟背不出来教师要求的部分。其实记忆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得以提高的。而诵读是锻炼记忆的最佳方法。

(二)诵读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对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所周知,语文与其它学科明显不同,在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教育体系中,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把语文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是我们的基础教学,它的教学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能力。无论是语言的逻辑能力,还是缜密的思维能力,都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学习。诵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诵读的过程,加深学习的知识。这对未来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以后各科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总之,诵读可以调动学生动口,动眼,动脑,要想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更好地把握文章整体的结构,提高写作能力,就一定要重视诵读,努力抓好诵读,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源。笔者相信,只要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丽丽.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学时代,2012,12(15)

篇2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在长期的不断发展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应高考考纲要求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为了高考成绩而服务,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盲目的去背诵。虽然在此模式的教学下学生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能看到的分数上的效果不能掩饰了学生即使花了大量时间去背诵古诗词,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也不懂学习古诗词的意义,教学的真正效果没有实现,对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存在着相当的缺陷。因此,改变古诗词教学的误区现象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误区

(一)忽视了古诗词的熟读成诵

诵读是我国从古至今最为传统、最为有效地读书的基础方法。宋代朱熹曾在《读书之要》之中说过“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处于吾之心,然后有得尔。”可见诵读古代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因此,学生要想学好古诗词,首先就要会诵读。

现今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看重学生能否将古诗文背下来,在学习方法和过程上有所忽视,学生只需要可以背诵某些重要语句就可以了,导致了古诗词学习在基础上就存在了很大的误区。而在对高中的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生们大声诵读,体会作者在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的灌输自己对古诗词的基本感受,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产生了很大的误区。

(二)忽视了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古诗词学习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可以背诵,并且在背诵的过程中能理解古诗词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和意境。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分数,让学生去背诵那些易考的重点诗词句,还让学生不厌其烦的做历年的高考古诗词题目,这样不仅太浪费时间,而且没有让学生们从整体的角度上把握全文,学生们虽然背得了几个诗词句子,可是却没有在整体上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当时作者写作的心情,不能理解古诗词中表达出来的意境,这已经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三)忽视学生对意境的理解

意境是指古诗文中蕴含作者当时写作的感情和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说是对作者意境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意境才能算是真正懂得了古诗词的真正含义。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忽视了意境的重要性,在对学生的讲解中也只是单纯的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误解了古诗词真正的意思,失去了古诗词真正的涵义,而且让学生们没有实际的感受,无法想象作者寄予在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

(四)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应试教育环境严重影响了高中很多科目的教学本质,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对高考过度重视了,认为高考的成败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发展。高中语文的学习受应试教育很严重,老师为了学生的分数选择牺牲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就是因为这样,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就喜欢采用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导。教师只是根据历年语文考试的重点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对古诗词含义的真正理解,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本质时产生了偏离,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使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走入了一个“背多分”的误区。

二、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一)熟读成诵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中就可以看出诵读的重要性。在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经常进行感情的诵读,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们对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们在进行有情感的诵读中,体会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

(二)加强对古诗词全文的背诵

学生在对古诗词全文背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从而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具体含义,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古诗词的学习过程,可以理解为对作者蕴含在古诗词中意境的学习。因时代背景和情感环境的差别,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将自己代入到古诗词的意境当中,真正的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升华。

(四)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

前文已经说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习古诗词真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一个辅助和引导作用,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强行要求学生们去死记硬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古诗词的学习,走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杨彩云.新课改下如何搞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考试周刊,2013,(55):28-29.

[2]莫兰花.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阅读(中旬),2011,(5):254-255.

篇3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以“逐字翻译――通读诗文――背诵学习”这一机械、教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忽视了诵读的重要性,且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对古典诗词有系统且全面的认知,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针对以上情况,在新时期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诵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在传授学生诵读方法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诗人在本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借助诗句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其悲慨、愤懑的心情。寥寥数字中就隐含了“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四个典故,借助了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自己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故教师在讲到这首古典诗词时,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诗歌创作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典故,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诗的学习兴趣。而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并提醒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在学生诵读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诗眼”,并教学生如何把握诗歌的节奏、领悟诗歌神韵。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感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探究我国古典诗词可以发现,其内涵丰富且其中蕴含大量的美学资源,流淌着古代文人对世界的看法、社会的观点、人生的感悟以及睿智通达思想的表达。但传统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受高考压力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通常让学生以背诵、练习的形式学习古典诗词。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逐渐丧失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甚至厌恶古典诗词的学习。

对此,为改善以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诗词表面入手,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尝试从诗词内容进行感悟与品味。然后,在教师的讲解中,引导学生逐渐升华为对诗词中反映外部世界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悦志悦神的境界。教学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通过与古人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使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实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同时有利于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古典诗词的情境,加深学生对诗词的感悟。以高中语文《虞美人》这首词为例。课初,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初识课文获得一些感悟。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李煜的生平或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片段,让学生对本词创作背景有一定认知的情况下再读课文,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感知。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课外知识的延伸让学生与作者“对话”,引发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注重积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篇4

提高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热情,是提高高中生语文成绩关键的步骤,很多同学存在“语文学也那么少分,不学也那么少分”等错误观念,带着消极的态度对待语文课堂。事实上,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会让全班同学的整体语文成绩步步升高,在高考中比一般同学更占优势。

一、我国高中生在语文课堂的表现

经过长期接触高中学生,观察发现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表现:

(一)学习其他科目。部分热爱学习的同学,虽然认为学习语文提高成绩不快,但是也不想浪费语文课的时间,于是经常上面打开语文课本,在语文课本下面藏着其他科目的练习册,这种“暗度陈仓”的学习方法,基本在一个学期之后,他们语文成绩就下降十分到二十分不等。事实上,同学们学习数学十多年,也没见得提高多少分数,基本上是在语文课上学习的科目一个学期下来往往进步不大,但是语文成绩又落了下去。

(二)玩手机。如今时代的学生,往往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联网看小说、听音乐,特别是在语文课上这种情况最多,加上手机放在宿舍担心被偷,便把手机带到教室里,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课堂,就容易顶不住手机的诱惑。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更过分的同学把书本堆在桌前,手机藏在课本内侧,一节课都在看电影。

(三)一问三不知。也有的学生希望集中精力来听课,听语文课不到十分钟,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走神了,老师提问时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很多时候跟语文教学缺乏吸引力有关,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学生,因此高中语文老师需要探索调节语文课气氛的方法。以下皆是语文课堂上学生气氛低沉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样,却长期危害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语文课枯燥的主要原因

(一)对语文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许多同学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语文上面,还不如把语文的时间花在数学上,这些观念其实是不正确的,经过观察发现,凡是把语文课的时间用在数学练习上,几乎半个学期后数学也没进步多大,语文成绩反而先下降。语文是一种感觉培养和理论知识运用,同学们长期花一点时间去阅读、写作,不断培养出熟悉的感觉,成绩自然会慢慢提高;或者根据老师的理论分析,把做题技巧用在考试上面,对同学成绩提高也很有帮助。

(二)语文教学内容记忆性较多。语文很多东西都需要背,它跟英语一样成为背诵内容最多的科目,整体需要背诵故事、文言文、作文、字词、成语,让学生早就不耐烦,上语文课就头疼,甚至让学生觉得,课余时间背好单词、成语、古诗等等就足够了,课堂上自己爱学哪一科也没多大影响。高中生看到语文背诵的重要性,却没看到语文也有很多技巧的存在。

(三)语文老师没有完全按照考试要求去教学。在教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时,很多老师没有按照高考要靠的内容来教学,而是传统的字、词、句、篇、段进行分析,学生跟着老师学半个学期后,遇到高考阅读,还是做不好,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这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三、如何条件高中生在语文课的气氛

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是提高同学们语文成绩的重要方法,以下从三个不同方面来提出条件课堂气氛的方法。

(一)明确教学内容在高考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不重视语文课,是因为对该节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不了解,高中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候最好拿高考一线材料,明确告诉同学们这些资料来源于哪些重大考试或者哪所有老师参加高考命题的学校的资料。或者明确告诉同学,这节课对高考得分的重要性。只要同学们清楚该节课对提高语文成绩帮助很明显,同学们就马上打起精神来听课。

(二)采用提问时、故事情节等多种方式教学

一个好的提问,会留给学生一定的悬念,让学生渴望得知答案,自然而然地集中精力听课,同时对于古诗背诵,可以把几句诗转化为有趣的古诗,连贯起来,让学生很好地记忆。每一节课开始期间,如果能够运用好提问式教学或者故事情节,便能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学生关注。

篇5

一.基础知识薄弱型。基础知识薄弱型语文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平时不注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高中生。

1.表现特点。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作家作品知识、文学常识、写作知识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几乎囊括了所有考题。基础知识薄弱型语文学困生表现在:在字词方面,所掌握的字词不达3500字,平时作业或者考试出现的错别字较多,不会读或者读错的字较多;在诗文背诵方面,记忆效果不佳,遗忘速度较快,在默写这一题型中失分较为严重;在写作方面,句子多有不通顺,词不达意较为普遍,且出现“语贫”现象。

2.转化策略: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型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可逆的,只要多方面努力,就可以提高语文学困生的基础知识,但同时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能只求一朝一夕就要完成改变。(1)端正态度,重视积累。认识到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较差,高中语文学困生就应该端正态度,开始全面重视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狠下功夫,可以准备两种本子,一种为错题本,专门用来积累自己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另一种为摘抄本,可以摘抄自己平时阅读过的美文佳作,为作文写作积累素材。同时平时还要多背诵必修选修规定的古代经典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风韵魅力。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美的享受,经常受到美的熏陶,语文学困生的语感会增强,对语文的喜爱程度也会逐渐增加。(2)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读书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自古“书香门第出状元”,在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作为真正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父母,应该舍弃自身的不良爱好,为了孩子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在家里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意识到认真学习,多读书,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二.学习方法不当型

1.表现特点。一门课程的学习技巧与方法有很多,针对这门学科的不同内容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当然学习语文也不例外。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得出学习方法不当的语文学困生具体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好动,听课效率差;在背诵方面,一味死记硬背,花费时间但背诵效果较差;阅读课文一般用默读或者盯着看的方式,动手动笔能力差;未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2.转化策略:(1)增强语文学困生科学学习的意识。高中学生已趋于成年人阶段,思想日渐成熟,精神世界较丰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初中生已有很大的进步,责任感也在增强。如果语文水平一再落后,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因此高中语文学困生应该树立“为自己学习”的正确观念,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主动去搜集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为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而拼搏。(2)教师经常提供语文学习方法及帮助。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语文的学习将会是盲目的与随意的。在主观意识上,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科学方法加上勤奋努力才会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语文教师要传递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背诵记忆方面,根据记忆遗忘曲线来对学生的背诵进行指导,让学生把握记忆的黄金时间,牢固掌握知识。

三.学习兴趣丧失型

1.表现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兴趣丧失型语文学困生最大的特点是:不喜欢语文教师,进而不喜欢上语文课;觉得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平时作业敷衍了事,对其他科目却热情十足;学习冷淡,畏难,甚至有厌学情绪。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90

高中是学生时期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与小学和初中不同,高中生将面临高考,由此进入大学学习,如果把大学之前的学习过程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那么,小学和初中属于起跑、匀速跑阶段,而高中就是最后的终点加速冲刺阶段。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方式的不同,新课标立足社会发展实际,着眼未来,对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建设。

语文与数学、英语历来都是高中教育的“三巨头”,与政治、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相比,这三门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语文教育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实则十分复杂艰难的工作,从近年来中国高中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未来中国高考改革趋势来看,语文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增加,尤其是对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视更不可忽视。

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教育应该重视其应用性特征,提高学生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高中语文教育的难点恰恰就在这里,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老师和学生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知识背诵和试卷试题上,对语文的课外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一系列方法,能够对高中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第一,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要想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首先是要让他们对阅读和写作产生兴趣。任何一门课程,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要先从老师抓起,因为老师是授业者,假如学生们不喜欢甚至讨厌他们的语文老师,那么,他们又怎么会喜欢语文这门课程呢?如果把语文比作一座知识的宫殿,语文老师是宫殿的管理者与讲解员,学生是游客,他们不喜欢这位管理者兼讲解员,又怎么会在这座宫殿里愉快地畅游,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呢?所以,对于老师来讲“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

高中学生都不是小孩子了,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判断标准,新时代的个性化特征明显,只有老师自己专业素质过硬才能服众,只有老师对学生足够关心,上课的方式灵活多样、亲切幽默,才能成功“圈粉”。作为老师,能够让学生喜欢自己,教学任务就成功了一半了,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会连带喜欢语文这门课程,在此基础上,老师的教学计划才能够顺利开展,学生出于对老师和课程本身的热爱而进行的学习也就会取得较大收获,阅读和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第二,高中语文课程设计应该更多的向阅读和写作倾斜。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在高中语文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大,未来的高中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考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是“得阅读和写作者得天下”的学科。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语文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语文课程安排得过于枯燥和压抑,大量的背诵和试题挤占了学生阅读的时间,阅读和写作具有明显的“速食性”和目的性。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设计得更加灵活多样,使其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和自发地写作,可以将诗歌朗诵、散文朗诵等朗诵活动融入课堂,打破单调的课堂听讲模式;推荐和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同时,也可以将部分当下流行的优秀畅销书和具有真情实感的网络美文推荐给学生,更多地与时代接轨。除老师指定阅读书目以外,还要鼓励学生推荐书目,提交口头或书面推荐理由,以适当的自由选择权来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锻炼其审美能力。现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语文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优秀散文、诗歌、小说的音频、视频,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大量的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对语文这个学科其他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同时,较高的写作能力往往也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几乎没有哪个作家是阅读贫乏的,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能发现写作的奥秘,那些所谓的写作技巧会随着阅读的增加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内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写作技巧的灌输与鼓励,像揠苗助长一样,贻害无穷。适当组织一些书法比赛、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和考试之外,鼓励学生多练笔,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等)写作,老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篇7

一、阅读的作用

众所周知,阅读是用来获得文章意义、对其深入理解的重要途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学生们最重要的老师之一。阅读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等。宋真宗在亲笔所作的《劝学篇》中说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取妻莫愁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这首诗给我们的启发是,只有多读书,去考取功名,才是最好的出路。《劝学篇》闻名天下,篇幅虽短,却影响了古今无数学子,流芳千年。在现今社会,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就是让学生们去接受教育,只有接受了较高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学生只有不断在阅读中积累经验、得到启发,以后才可以更好地投身社会,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阅读还可以积累知识,增长见闻,提升语言交流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二、阅读的意义

说到阅读,很多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阅读是什么?阅读很枯燥乏味吗?阅读有什么用?”当然,在很多人的眼里,阅读确实是枯燥乏味而且没什么用的。但是对于现今的高中语文来说,却恰恰相反。很多热爱阅读的人喜欢在无尽的书海中徜徉,漫步,流连忘返。在他们眼中,那些对他人来说枯燥乏味的字眼,对他们而言却如同金字塔般巍然屹立,他们慢慢地进入这座阅读的金字塔中,与书籍中的人物交流,如同挚友一般。

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想成功,想在学习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想站得比别人高,做得比别人好,但是每个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困惑,有一些自己在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然而逃避和无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能采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更多的书籍知识,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理解能力更加强大,强大到可以去驾驭各种语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阅读无时无刻不在帮助学生们学习。

三、学生的思想误区

高中是学生们的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之一,语文作为一门高考中分数占比很大的重要学科,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重视,但学生们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如“阅读”。高中时期的学生往往理解能力较强,吸收知识较快,记忆力强,这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学生往往过于重视背诵记忆或者作文水平,却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很多人认为阅读没什么作用,往往不予重视。所以,必须让学生们了解阅读的意义,不断从阅读中去理解,去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要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才如有神!对阅读不够重视,这是现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亟须改变的一点。改变学生们的这一思想误区,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很多学生存在疑惑:“阅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当然是的!阅读,会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大大增强理解能力,从而在看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时更清晰、更透彻,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在平常的学习中,可以更加轻松。总而言之,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它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们对于语文学习的一切。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做一个语文阅读学习者是现在语文教育中的重点。

四、结语

课本就是课本,只有去读懂它,才会知道如何给自己定位;只有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内容,才能为未来的自己树立理想,提升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信心和理解能力;只有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完成、去克服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在最后真正懂得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含义。学习之道是什么?理解之道是什么?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差距是什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

其实阅读并不会耽误学生们太多的学习时间,只需要从课余时间中抽出一点时间,就能以最舒服、最安逸的状态去领悟文章的真谛,去接受阅读的洗礼,就可以感受到阅读的内涵、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现今的高中语文学习中,去理解阅读的精髓,还需要学生们不断去探索,去感知。

参考文献:

[1]陈生富,韩红梅.让语文教学洋溢生活气息[J].文教资料,2005,(17).

篇8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感性思维的基础课程,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来让知识成果的收获最大化。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目标,现如今语文的地位得到了各方的重视,语文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认可,教师要想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在考试中得到展现,就需要采用多种策略来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语文复习的课堂常常被认为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考前复习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适当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汲取语文知识。笔者认为,针对高中语文的考前复习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复习课堂的趣味性

语文这门课程并不像它表面看上去那么无趣,教师倘若在课堂上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合理的调整教学策略,就可以让考前复习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高。提高复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语文复习效率能够大大的得到提高,语文教师的复习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不小的提升,因此,教师有必要注重提高语文复习课堂的趣味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摸清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之后,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复习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教学。高中语文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复习起来常常会觉得疲惫,语文教师备课时也会常常觉得知识点过多,复习进度比较缓慢,更何况在复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常常能够发现学生的新问题。语文知识的范围广,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为了让学生们的复习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对语文复习课堂产生一定的兴趣,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复习课堂,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使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当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去巩固自己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复习古诗词知识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氛围,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装了学生名字的盒子,将学生的姓名写在小纸条上,然后随机抽取一张让学生起来背诵诗词或者默写诗词,这种考前复习的方式有助于缓和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的复习课堂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如果学生背诵默写的很好,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够完美,语文教师也不可过于责备,而是应当以积极地态度去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第二,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的导入。高中语文的复习课堂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对所学过的语文知识的系统整理,复习课堂往往是一遍一遍的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在这样高强度的复习环境中,学生的大脑常常感觉疲劳,学生的心理负担也比较重,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注重复习课堂的课前导入。具体来说,在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讲述故事的手段去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例如在复习古代文学常识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这些知识概念相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文学常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导入课堂有助于塑造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复习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时,语文教师就可以粗略的为学生讲述这四本书的梗概,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堂,学生的学习会更加有动力,因而他们的复习效率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二、注重考前复习技巧的传授

高中语文的复习有一定的技巧,如果学生一头扎到题海中去,那么很可能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还使自己的复习效率变得低下。尽管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这也需要学生的复习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既定的规律进行复习,那么学生的语文复习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复习方法不得当,那么学生的语文复习就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考前复习这么紧张的时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注重复习的技巧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这不但能够节省学生的复习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

篇9

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的缺失:为了高考升学,大部分教师以及学生片面认为,只要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好了就够了;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大,教师总是担心朗读非常耽误时间,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用讲代替了读,搞“满堂灌”;课外朗读训练布置之后很多学生不认真完成。

不看重朗读往往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得教学要求不能很好落实,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素质,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愿望背道而驰了。自从新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朗读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事实证明:朗读教学已经被古人沿用千百载的传统教学法,不仅不可以丢弃,而且更应该加以继承发扬。因此,实施新课改,应该让语文课上书声琅琅。

怎样才能搞好朗读教学呢?我认为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应加以继承,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很好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应是我们搞好高中语文朗读的有效途径。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清楚朗读的重要性

首先,对个人而言,朗读是学生对文章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和感受,更加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清代的陆世仪曾经说过:“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岁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学之书,皆自十五岁以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既如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这段话,真正抓住了青少年心理特征,尤其强调了“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再正确不过了。朗读是背诵记忆的基础,反复朗读文章,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今后的听说读写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朗读具有交流对话、调节节奏的作用

一堂真正精彩的语文课,如果没有朗朗读书声作为铺垫,老师讲解得再生动,也不免有点沉闷而乏味的感觉。朗读中,学生拥有主观能动性,并对课文内容进行二度创作,在这样的基础上,穿插教师恰当的点拨和引导,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氛围得以调整,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必须把朗读列入语文能力训练计划,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朗读教学。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增强自身素质,加强朗读的示范性。范读是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功,一定引起高度重视。语文教师要想在朗读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老师自己首先一定要有较高的朗读水平,为此,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苦练基本功,不断努力提高朗读水平,以加强朗读的示范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对不同的文体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同时,还应该适时给学生以指导、点拨,逐渐达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态度大方、停顿适当、富有感情。

再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训练。如充分利用早读和课堂教学中的部分时间,请朗读比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性朗读,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集体朗读、男生、女生分开集体朗读、全班集体朗读。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朗读比赛等活动,用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从而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

三、对朗读的效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是朗读的方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90-02

诵读教学法在我国汉语言的的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像唐诗宋词等等优秀的汉语言载体,无不是以诵读的方法得以万人传颂。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广,出现了大量的新型教学方法,逐渐突破以讲代学的常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回归诵读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教学风气。但是,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诵读的教学方式依旧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老师和学生对诵读在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重要性程度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1.诵读教学方式的时代意义

诵读在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中是一种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在诵读的教学练习中,学生可以积累教学素材,培养语感,体味意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诵读的教学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发展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练习中,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诵读看为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造过程,既能够促进学生加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表达文本的现代化意义。

朱自清先生曾表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外却都可以看着书。"所以,在朱自清先生的表述中,诵读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写作应用能力,是一种在双向互动中的阅读教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基础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在不断的联系中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教学目标。

2.诵读教学方法的教学特征

2.1 实践性。诵读在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中的使用,需要学生准确的掌握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者的行文思想。需要学生在诵读中同时调动自己的听说能力,以获得学习的乐趣,故而诵读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对于有必要使用有声语言的场合,学生所进行的实践练习都会发挥应有的教学作用,而且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诵读的实践性教学特征会获得更加明显的增长。

2.2 规范性。诵读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需要采用规范的语言,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主要以规范的普通话展开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来说,诵读规范的书面语言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纠正语言不规范的毛病,相比于简单的看作品更加容易发现问题,以帮助学生获得及时的纠正。与此同时,只有学生的诵读保证足够的规范性,其实践性才会发挥更大的现实价值。

3.诵读法对教学效果的改善

读写结合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诵读这一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表明,将写作与诵读有效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加强对文本素材的归纳分析,提升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筛选,提炼的敏感度。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上开展具有效率的教学过程,在必要的时候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以保证了诵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实现。

在课内外的双向连接中深化诵读教学。比如说在实现背诵唐诗宋词三百首的教学目标时,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制定相关的检测标准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理解与鉴赏分析的能力。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课程中采用巧妙的引读方式,将学生带入文本的规定情节中,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绪,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印象。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入拓展教学内容,在老师的教学引导下,在学生间的学习交流中,学生将会形成具备自己独特个性的写作特征。

深入开展名著教学的诵读通道。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深入推广下,老师在诵读教学的操作方式上有着更多的思考与创新。名著的选读对于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阅读空间,为增加学生的阅读深度与广度,老师可以采用分班教学,将不同的名著选读书名分发给不同的班级,在深入阅读与讲解的基础上,引导不同班级的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既形成了学生间的共同话题又能够焕发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能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公开的表达中提升学生自我表达个人想法的胆量与能力。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间的交流学习中优化教学结构,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诵读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教学深度与广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但是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学习教材,应该依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的教材内容。但是,诵读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绝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诵读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的双重组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推行诵读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积极性,在教学结构的优化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提升高中语文学习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强调了“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等内容,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纵观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尤其是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高考语文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必须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必须在夯实学生字音、字形、字义、词语运用、病句等方面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要提高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上课时的语言必准确明白,符合语法习惯,逻辑性强,以保持汉语的规范化――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典范。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应以其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丰美的文采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艺术魅力。

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更要注意在课上课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阅读、积累生活、积累资料、积累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练习时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这又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首要的前提是我们应努力加强对学生意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在应试中、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自觉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在平时多实践、多学习、多读多说,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关中方言同普通话存在一些差异。很多学生就“是”与“寺”不分、“竹”与“走”不分。在白水县内,不同乡镇的方言也存在着很多差别。每次上语文课,普通话说得不好的学生被我叫起来读课文时,总是有些不好意思,生怕个别字音读不准确――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其实是越来越好了。我也了解到,在课间时,一些方言比较重的同学会主动找一些普通话比较好的同学“聊天”,而那些同学也会在聊的过程中,认真地帮他们纠正发音。知道这些后,我很开心,相信他们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都会收获很多。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也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比如对课文中某段话的概括,对一些精彩句子、语段的仿写、改写、续写等。专项的语言表达题的训练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不定时地穿插着练习。对于学生们写出得很精彩的句子,我们应大力表扬,最好在全班诵读,以激励其他学生写出更好的句子。我记得,在一次自习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句感恩的句子。有位平时学习并不太用功的学生写道:“你是我迷茫时的一盏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让我豁然开朗。”结果,他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肯定和赞扬。在之后的课堂中,他活跃了许多,经常会想到一些很有创意的东西,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然,我们应该将语言表达题的解题规律与方法科学地教给学生,并让他们完全掌握。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另外,我还想说说背诵的重要性。

高中教育从根本上说还是基础教育,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仍然是高中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上讲,在高中阶段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和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背诵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目前,学生们写议论文时,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材料。但我们如果把近几年来高考的满分作文拿出来分析,就会发现不少满分作文中的材料来自于我们的语文课本,甚至就来自于我们要求背诵的名作名篇。

记得有一次,我们以“个性与价值”为话题,让学生们作文。有一个学生就很好地引用了我们学过的《病梅馆记》里的句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当我向全班同学读这篇作文时,很多同学都很遗憾地说,自己也想过,但就是一些句子想不起来,便放弃了。由此可见,背诵是非常重要的。

背得多了,一些素材和妙语都烂熟于心了,写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这样,在高考时,材料信手拈来,作文取得高分甚至满分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高中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有40多篇,古今中外,风格各异。如:《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等句,信手拈来,均可成文。

有时候,苦思冥想、东翻西阅,倒不如就地取材,从课本所学撷取佳句,稍做改动,写出新意。如:2007年湖南卷满分作文就得益于此: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