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09:18: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除此之外,互联网经济还催生了一些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自由增值(Freemium)”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依靠高端付费服务来支持免费服务的商业模式。公司首先会面向市场推出免费的产品,并尽快吸引到大量的用户,然后将其中一少部分用户转化称付费用户。这与以往的免费模式完全相反:以前,人们对于所有的顾客都提供同样的服务,大部分用户需要付费,而少部分是免费。这种“自由增值”则对顾客区别对待,想要享受优质服务的少数顾客需要付费,而其他大部分用户则可以免费享受普通服务。去玩玩网络游戏《企鹅俱乐部》(Club Penguin)你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你不应该采用放弃1个小精灵而出售其他99个的策略,相反,你应该放弃99个虚拟企鹅而出售一个冰屋。
在现实世界中,由于提供服务会产生成本,因此企业会比较谨慎。但是在网络世界中则有所不同,免费产品的成本非常低廉,低到根本无法衡量,因此企业可以采取广泛撒网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纷纷用软件来代替人进行操作的原因所在——软件比人要便宜得多。正因如此,在线TurboTax软件才能够免费帮助你提供退税服务,也正因如此,股东们才得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股票交易,而旅行社也越来越像是一个搜索引擎。
在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所有这一切都能够正常运作。经济繁荣时,由于风险投资家的积极参与和各种并购行为的盛行,“注意力(attention)”(网站流量)和声誉“reputation”(谷歌PageRank)都可以被转化成金钱。但是今年,投资和广告支出却出现了2001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停滞。事实上,这两个指标几乎毫无疑问会出现下滑。风险投资额正在萎缩,谷歌也开始削减项目,而雅虎甚至无法自力更生,更不用说去资助他人了。那么,免费模式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这种模式毫无疑问是有帮助的。毕竟,当你身无分文时,0美元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价钱。因此免费的开源软件和谷歌Docs等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也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如今,“上网本(netbook)”成了最便宜、最酷的电脑,这类产品的售价最低只有250美元而且它们所搭配的系统要么是免费的Linux要么是售价较低的旧版Windows。购买上网本的消费者不会去安装微软的Office,微软自然也就无法赚取每次几百美元的授权费了。的确,正如上网本的名字一样,这类产品的用户使用的都是与Office等软件对应的网络版应用程序,因为后者通常都是免费的。
这些用户还有很多节约钱的办法,例如玩免费的网络游戏,用Pandora听免费的音乐、取消有线电视并通过Hulu观看免费视频,甚至用Skype来代替固定电话。对于消费者而言,互联网简直就是个天堂:网络已经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商店,而且所有的商品都免费“出售”。
那些希望通过互联网做生意的公司现状又如何呢?过去,(确切地说,应该是在去年9月之前。)这种模式非常简单。1、有一个优秀的想法。2、融资并将这一想法推向市场,通过免费模式占领尽可能多市场。3、如果这一想法真的很受欢迎,那就继续融资将企业做大。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将公司出售。
但是现在,第2步到第4步都不再可行了。因此互联网创业公司都不得不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公司还处于创业初期时就要找到能够带来真金白银的商业模式。
当然,这在商业世界中并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是却会对互联网世界造成一定的冲击。毕竟在此之前,只要有了“注意力”和“声誉”就不必担心资金。因为只要足够充分,那么总有一天,你就能以某种方式将它们转化成钱。
然而,广告模式并不见得是互联网公司的标准商业模式。一种流行的服务将会拥有众多的用户,而且可以依靠广告盈利。然而,这种模式却伴随着两个问题:网络广告的价格和点击率。Facebook提供的服务非常受欢迎,但是它的广告平台的效果却非常差。即使你能够搞清楚一个高中女生的聚会照片旁边应该放置什么样的广告才比较合适,这名高中女生和她的朋友却很可能不会点击广告。这也就难怪Facebook应用程序每1000次展示所获得的收入仅为1美元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些大型的媒体网站,广告的千人成本(CPM)则在20美元左右。
谷歌凭借着其定位文字广告技术获取了令人羡慕的收入,但是使用他们这一服务的网站却很难获得同样的优越感。在自己的博客里放上Google Adsense广告的确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但是无论你的博客多么受欢迎,Google Adsense所产生的收入都很难令人满意,它甚至还无法弥补你在博客上花费的时间。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情况好一点的时候,你获得的收益没准能抵消服务器的费用。
那么,如果直接像用户收取费用,效果又会如何呢?这才是经济下滑时真正需要创新的地方。企业家们现在不仅应该将精力放在产品创新上,还应当努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
比如,创业公司Tapulous针对iPhone开发了一款名为Tap Tap Revenge的音乐游戏,并且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这款游戏与《吉他英雄》(Rock Band)或《摇滚乐队》(Rock Band)类似,音符会从屏幕上方落下,而你则需要击中它们。已经有数百万的用户尝试过这款游戏的免费版本,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计划购买Tapulous推出的付费版游戏。付费版游戏将内置Weezer或Nine Inch Nails等乐队,并提供更多的歌曲。
与这种免费商业模式针锋相对的则是微软等传统软件公司。微软现在正在与谷歌推出的免费字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竞争。然而,微软非但没有埋怨谷歌通过免费进行“不正当竞争”,反而推出了网络版的商业软件并允许规模较小和创业时间不长的企业免费使用。如果你的公司创业时间不到3年而且营收总额不到100万美元,你就可以参加微软的BizSpark计划并免费使用微软的软件。微软认为,当这些公司规模变大时,它们必将成为微软的付费用户。而在此期间,微软的这个项目却几乎不会产生任何成本。
但是想要从免费服务中提炼出商业模式却并非总是那么简单,尤其是当你的用户已经对免费产品有了一定的期许时。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就是其中一例。用户可以通过不超过140个字母来回答“你在做什么?”(What are you doing?)这样一个问题。但是在Twitter真正流行起来之后,它却发现自己必须要赶紧赚钱以支付带宽产生的费用。去年,Twitter聘用了收入专家来帮助其寻找商业模式,并且将于今年初公布相关战略。业界对此有多种猜测,有的认为Twitter将会通过向用户推荐商业信息并向企业收费的方式创收,有的则认为Twitter会面向企业推出付费注册服务以避免他人冒充。这都要等着Twitter的收入专家们来解决。
与此同时,谷歌旗下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也在为如何将流量转化为收入而苦恼,而社交网络Facebook仍在以令人反感的方式广告,并从中赚取微薄的收入。新闻分享网站Digg尽管拥有数百万的用户,至今却仍未赚过一分钱。一年前,这或许没有什么关系。那时的商业模式是:能盈利更好,不盈利一样可以赚钱走人。但是如今,赚钱走人已经行不通了,现在是现金为王的年代。
一、创业初期的小企业,模式其实是扯淡。
《赢在中国》这个节目向整个中国普及了模式这个词汇。但是,正如马云在《赢在中国》里面所说:小公司的目标就是活着!
模式,这种概念化的东西,必须有生存的基本条件。所谓的小公司,资金、团队、管理经验,一个也没有!妄谈模式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经常看到一个现象,就是一个创业者,最初所设想做的事情跟最终成功时的业务天壤之别。
模式,包含模式本身和对模式的修正。
二、模式的实现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排错并使企业走上正路的是团队。
错误的模式和存在瑕疵的模式并不一定导致悲剧。凡客诚品最初“山寨”了PPG的模式,随着对PPG模式的更深了解,凡客诚品的团队实际上是将这个模式纳入“错误”的分类中的。然而,巧合的是PPG的弱点(网络推广)正好是凡客诚品团队(在卓越网创业过程中形成)擅长的,这才导致凡客诚品迅猛发展,迅速超越PPG。分析凡客诚品的创业团队,可以看出他们实现模式的因素:
成熟的企业领导者,我一贯认为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能力的成长与企业发展过程相关,与年龄学历等客观因素无关。陈年、雷军都是经历过创业、企业规模发展这样的过程的。
·强大的团队,经历了磨合、确定了领导者、具有执行力与学习能力的团队。
·可参照的模式,PPG的模式尽管存在一定缺陷,但是曾经实证过,这大大降低了创业风险。
·电子商务业务模式的集中性与简单性。集中的模式易于创业,因为较容易实现集权管理,不需要很多制度规范。简单性会降低管理风险,就像凡客诚品最初的商品垂直而再垂直为衬衫一种商品。
从凡客诚品案例,我们看到了团队的价值。拥有了团队,企业可以步入第二个层次---发展。所以,在赢在中国里面,我们多次看到投资人评判创业的因素:团队(包括创业的领导者)。VC在评判很多业务的时候,往往看人不看事,因为没有谁对于每个业务都能了解的非常深刻,而把握人的经验是VC的基本功。
三、使企业摆脱团队素质束缚实施商业模式的,是管理。
在分析互联网业务的时候我们看到,第一批成功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门户、搜索、电子商务、游戏。这些企业的业务模式特点,都是我在前文描述的:集中、简单。
当前,第二轮成功企业已经逐步涌现。垂直行业、web2.0、垂直型电子商务等是这一轮的佼佼者。业务模式的特点依然是:集中、简单。
下一轮机遇是否存在于具有地域化的一些业务中呢?例如具有地域化的垂直行业、具有地域化特征的地区生活门户?
我们看到,篱笆网一直被异地复制难题困扰,而家居易站因为模式复杂无法坚持下去。最初,我武断地认为家居易站的模式完全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你将家居易站的每个环节拆解开来单独执行,会发现模式不是错误,而是复杂度和工作量超越了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对于具有地域性的网络企业的复制过程,可以参照的对象是工业化时代的工序管理、连锁经济的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并非模式本身,完全属于管理学范畴。理性地分解模式复制技术,我们看到模式复制基于以下的过程:
·复制样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验证原件制造过程在复制中的改良,增加复制性的特殊要求。
·复制技术,包含每个步骤操作工艺的制度化、书面化。
·复制技术培训师团队的建设。
·复制技术的课程开发。
·人员培训。
·分支机构的监控与指导。
可以看到,最核心的三个因素:制度、培训、监管。而管理制度可以降低模式对于人的依赖性。
四、管理是人性的艺术,是价值观的体现,是商业模式的核心。
已经分析出:模式实现的条件是管理、团队、执行(制度)。但是,不要指望制度可以让人完全摆脱模式对于人的依赖。工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作用仍然非常显著,何况对于创造力如此依赖的互联网行业呢?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思:管理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在商业模式的实现过程中,管理的实质价值在于:
·创建模式需要的制度与规范。
·促使团队按照制度规范工作。
·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调整制度规范。
管理的本质是人性的艺术,管理者面对的首先是团队而非制度本身。关于麦当劳培训机制的一段文字让我们深刻了解管理的核心:
传授价值观与技能
企业的价值观会影响训练的成效,在麦当劳的人员训练结构上,有两个重要的部份,一个是Career-LongLearningPath,第二个部份是McDonald'sCenterofExcellenceforTraining,就是全球麦当劳的人员学习发展中心,包括所谓的汉堡大学。
麦当劳最主要的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一个快速餐饮服务(QuickServiceRestaurant),在训练过程中如何把麦当劳“以人为本”的价值,带入到每一个人每一次的用餐经验,人在传递服务的过程里,如果有一些互动,有一些关怀,有一些感受,会做出更好的结果,而这也就是麦当劳“以人为本”如何落实在每一天的实际工作。
延伸麦当劳最主要的价值观“以人为本”,麦当劳在人员的发展上,就是要“传授一生受用的价值观与技能”。在麦当劳的筑梦过程里,每一个学习者在每一个不同的经验里,学到一生受用的价值观跟技能,那是麦当劳人员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支持我们的训练与人员发展系统的成功。
>> 互联网下的传统制造业 浅析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市场部门的差别 浅议互联网思维下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前景 互联网+智能制造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价值视角下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当传统制造遇见互联网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思维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企业 基于传统生意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传统制造企业的新征程 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理念下新疆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互联网+”制造与无锡路径 互联网思维: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传统企业竞争力 制造业的互联网 互联网改变传统发行模式 互联网企业微创新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万达、顺丰等传统行业大佬互联网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烧钱加快离泡沫破裂不远财富中文网:《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烧钱加快离泡沫破裂不远矣》,资料来源:http:///business/c/2016-01/24/content_254522.htm.等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根基,我国是制造大国,但大量的传统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反应迟缓,与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运营和管理模式的预期相距甚远。这里面有心理上的因素(对互联网置若罔闻等),更多的是认知和行动上的原因,包括对“互联网+”新时代企业价值创造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不充分,深陷于传统模式的惯性而难以打破等等。因此,开展深入研究刻不容缓。
理论上讲,现有关于“互联网+”的文献少、零碎而且集中于概念界定、思想阐述和典型案例佐证,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而驱动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尚未揭示清楚,也无法给出行之有效的“互联网+”行动指南和管理策略。针对上述不足,本文运用商业模式理论和网络经济学,在学习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互联网+”发展的新特征,剖析“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产生的多重作用,识别制造企业实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路径与方式,研究结论对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一代互联网(“互联网+”)发展的新特征
互联网发展至今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历经曲折,发展日益完善,成为当前信息资源最为丰富、覆盖面最为广泛、应用功能最为强大、成本最为低廉的信息网络。本质上讲,互联网是一种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突破的新型信息传输管道,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工具,类似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滕斌圣:《“互联网+”到底连接什么》,资料来源:http://.cn/zl/management/20150522/073922241074.shtml.,能够惠及各行各业,对现实世界带来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显著提高生产、消费和供需对接的效率,增强全社会资源利用水平。
互联网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也引发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从驱动力、应用的覆盖范围、对传统产业的影响等多视角来分析,互联网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代互联网阶段:早期计算机互联网络,其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供给创造需求,建立起全新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开辟出门户、搜索、社交、游戏等新的产业,但互联网产业链条较短,主要限于线上,参与者较少,对传统产业和人们生活的冲击较弱,大家对互联网持怀疑和谨慎态度。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是“流量变现”俞永福:《“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供需》,载《 商周刊》,2015年第10期.,即通过免费或低成本提品服务来汇聚用户访问流量,然后导入广告或第三方来获得收入。
第二代互联网阶段:2012年后,互联网进入万物、移动互联网络的新时代,也被称之为“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各行各业渗透和融合,互联网产业链条拉长,从线上向线下延伸,参与者日益增多,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对传统产业的重塑和升级产生深刻影响。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发生重要变化:一是“创新大魔方”,围绕传统产业中的用户痛点,利用互联网开发新应用或解决方案,重构供需关系,扩大需求和供给;二是“效率金箍棒”,利用互联网大幅提高传统产业链条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随着互联网发展步入新时代,源动力出现升级换档:从技术供给向技术应用转变,从技术创新向商业模式创新升级,从新产业向传统产业拓展。由此,互联网的发展空间被无限放大。(第一代与第二代互联网的区别详见下表)
第一代互联网第二代互联网时期1993~2012年2013年至今总体性质计算机互联的网络万物移动互联的网络互联的本质人与人(通过计算机)的联接物与物、人与物的联接支撑技术TCP/IP、WWW技术、不对称加密技术、SNS等RFID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覆盖的范围计算机、固定化(基于固定的IP地址)终端多元化(手机、pad等)、移动化(基于变动的位置)发展驱动力技术创新,供给创造需求商业模式创新,应用引领需求互联网产业链条链条较短,主要限于基础设施及线上信息提供和交易环节链条拉长,从线上向线下延伸,从产业下游向上游拓展互联网的参与方参与方少,主要是新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商和服务商(硬件、软件、通信等)和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愿意接受新事物的领先用户参与方增加而且多样化,包括各行各业的经济主体和数以亿计的普通网民互联网对整体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打造出全新的互联网产业并部分提高了传统产业的运行效率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纵深的渗透与融合,扩大了需求和供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整体的生产力水平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冲击较少,充其量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在保持\营和商业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作为一个额外的信息、交流沟通、营销和采购渠道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大范围、纵深入的渗透和融合,导致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产业的性质和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创造出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经济增长点门户、搜索、安全、交流、社交、电子商务、微博等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各种新应用和新解决方案,例如:研发众包、网络精准营销、大规模个性化定制、P2P金融、全生命周期在线支持服务等等核心的价值创造逻辑流量变现:通过免费或低价提品和服务汇集网络流量,然后将流量导入广告或推荐给其他互补性产品和服务来变现开创蓝海:围绕用户痛点开发应用,重构供需关系,创造顾客价值,开发增量市场,颠覆游戏规则价值的主要源泉“眼球经济”:低成本地聚合较大规模的网络用户群和关注力,提高供需双方达成交易的效率“创新大魔方”:通过互联网调整产业供需链中的信息链接方式来重构供求关系,增加需求和供给,创造出新的增量市场,大幅提高产业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效率金箍棒”:通过优化信息流大幅提高产业供需链中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和交易成本社会民众对互联网的态度“互联网是冒险游戏”,对互联网持怀疑、戒备和谨慎态度,甚至是置若罔闻和防范躲避认可、理性和积极,充分挖掘利用互联网的潜力为己所用典型互联网(“互联网+”)企业案例BAT、Sina、Google、facebook、ebay、Amazon等
(一) 功能层面:不仅是“效率金箍棒”,更是“创新大魔方”
衡量一家企业或一项行动是否具有真正的“互联网+”内涵,关键的标准是看功能和效果,评价原有的业务活动与互联网结合之后是否产生了质变,是否创造出新的增量。在实体经济领域,互联网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创造价值:(1)“效率金箍棒”,互联网驱使商业世界变得日益扁平和紧密,企业能够打破原有业务运营和管理中的种种约束,如信息不对称、营业时空限制等,大幅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这一功能被称之为“+互联网”,推动企业实现在线化(24小时全天候营业)、去中介化(供需双方直接互动)和全球化(去地域化、一点接入、全球覆盖)。但是,“效率金箍棒”是物理反应,提高效率,改善存量。(2)“创新大魔方”,原有业务与互联网进行跨界融合,不只是提高效率,而是发生了质变,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供需流程,重构了供需关系,产生了增量。供给端是“点石成金”,将原本闲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实现碎片整合,充分利用;需求端则是“无中生有”,创造了原本不存在但是顾客重视的新消费场景俞永福:《“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供需》,载《 商周刊》,2015年第10期.。“创新大魔方”是化学反应,重构供需,创造增量。两者比较,“创新大魔方”相对于“效率金箍棒”而言更能体现“互联网+”的本质和特征。
(二)结构层面:不仅是改善优化,更是颠覆重塑企业价值链
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工商企业的本质是活动的集合体,企业通过履行一组不同的活动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履行相同的活动为目标顾客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与服务,价值链是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取利润的载体。“互联网+”加速和丰富了信息流动,对传统的线性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带来了重大影响。因为活动环节的运作需要信息的描述和支撑,一旦活动环节数据化和互联网化,信息就会映射到各个活动环节,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传统线性价值链就会坍塌,从而引发价值链的分解与重构,形成各式各样的非线性、动态自适应的价值网络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的视角》,载《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期,第 95-107页.。
(三)文化层面:不是主导控制,而是连接分享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通过劳动分工与协作,大规模、高效率地生产和销售标准化的产品来创造价值。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中心”的角色,是指挥者和主导者,也是财富的主要获得者。企业与顾客之间有着明显的区隔,供需分离。顾客是产品的购买者和接受者,位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之外,是价值的消费者和毁灭者Vargo S, Lusch R.,“Service dominant logic: Continuing the evolution”,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36,No.1,2008,pp.1-10.。为了更有效地创造价值,企业建立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管理层级,追求分工明确、稳定有序、运行高效。这是一种强调“分工、效率、控制、竞争”的工业文化。相反,在网络经济时代,市场“去中心化”,企业不再扮演主导的角色,参与经济活动的每个主体都变成价值网络中地位平等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在跨界中完成有效的P2P连接;每个节点又既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资源的整合者,跨界整合利用自身的资源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资源来共创价值。价值网络中跨界资源的整合为价值创造提供更大的空间。顾客不再是价值的毁灭者,而是价值的共创者。在价值网络中,企业、顾客、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伙伴相互连接、协同工作,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这是一种强调“连接、分享、创新、合作”的互联网文化段永朝:《互联网思想十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三、“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和获取价值的业务逻辑和整体性的运营与财务架构Teece D. J.,“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Long Range PlanningNo.7,2010.Chesbrough 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Long Range Planning, No.7,2010.,包括紧密联系、相互增强的三大构成:顾客价值主张、业务活动系统和盈利方式,每个构成又包含不同的要素。顾客价值主张阐明企业服务的目标顾客、提供给顾客的利益集合以及承载利益的提供物品,回答“谁是企业的目标顾客,为目标顾客创造什么样的利益,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的问题。业务活动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结构、缔结的外部伙伴网络和关键资源能力,回答“企业如何创造和传达价值给目标顾客,如何确保这一任务高效率地得以完成”的问题。盈利方式则描述企业如何获取收入、降低成本和提高资产利用率,最大程度地获取财务回报,回答“企业如何最大程度、持续性地获取经济回报”的问题。王翔:《新技术市场化商业模式设计:基于结构与情境视角》,d《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30期,第15页。
在工业经济时代,制造企业大多遵循“大规模生产”的价值逻辑:流水线批量生产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大众顾客的主流需求、生产主导、产销分离。但是,进入新的网络经济时代,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不再有效、可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流动的速度,丰富了信息流动的方式,提高了信息流、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效率,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使得原本依托于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线性、单向价值链出现崩塌和重塑。同时,商业数据的井喷式增长(如Zetta级数据的出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突飞猛进,制造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关于顾客、产品、运营、管理和员工的数据,创造价值的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徐习明等:《中国制造走向2025:构建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新价值网络》,载《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16年。 。总之,“互联网+”发展正促使传统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商业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目标顾客、价值主张、伙伴关系网络、收入来源等等。
第三,网络化合作。传统制造企业价值创造不依赖于其他类型市场主体。企业负责生产,顾客负责消费,产销分离,市场交易。网络经济时代,原有企业转型为网络型企业,其价值创造和获取依赖于其他网络成员的通力合作李海舰等:《从经营企业到经营社会:从经营社会的视角经营企业》,载《中国工业经济》, 2008年第5期,第87-98页.。企业、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员工等多主体通过互联网直接地连接和交互,共同组成一个松散耦合的服务网络或商业生态。每个成员整合自己的资源和其他网络成员的资源协同工作,共同创造价值。这时,产销分离变成产销合一,市场交易变成多方交互;消费者可能变成生产者,生产者也可能变成消费者;员工可能变成合伙人,企业可能变成平台提供商。
第四,从核心能力到动态能力。企业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不同企业之间资源分布是异质性的。传统制造企业开发和拥有一些核心、特异的资源和能力(具有VRIN属性),将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例如专利、技术诀窍等等。但是,不管企业有多么强大,内部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核心能力很可能变成核心刚性。网络经济时代,市场需求日益多样性、个性化而且变幻莫测,单靠企业自身的资源难以保证持续的竞争优势。互联网发展导致的信息加速流动使得企业的边界打开并扩展,企业运筹帷幄的资源版图也从单个企业拓展到更广阔的价值网络。为了持续创新来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企业需要动态地开发、整合和重构内外部资源与能力Teece D. J, et al.,“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8,2007, pp.1319-1350.。站到价值网络的层面上,现代制造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成员组合和重新组合”的方式进行价值网络中角色与关系的重塑,经由新的角色和新的协同关系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再创价值。动态能力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三)财务盈利方式
站在财务的视角,赚到钱能活下去的商业模式才是有生命力的许小年:《面对现实,回归常识》,资料来源:http:///20151012/n423027654.shtml.。因此,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同时创造顾客价值和创造企业利润。只有首先创造出顾客价值,企业盈利才有基础,企业发展才有持续性。即使有些互联网企业拥有强大的资本融通能力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补贴来获取海量用户和流量,如果找不到适当的盈利方式,则撑不长、活不久。
第一,“免费”方式或“多元化补贴收入”方式日益普遍。互联网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免费(freemium)”模式。“免M”的本质不是说企业不收费,而是相反,企业的收费对象、收费标的、收费形式和定价单位变得日益多元化。制造企业可以销售使用权、引入广告或者第三方来获得收入。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成本特性和不同客户细分群体的需求差异来灵活地采用免费和收费的策略(例如线上免费线下收费),从而更自如地在吸引客户和获取经济利益之间进行平衡孙虹、徐永华等:《智慧e时代的业务模式创新》,载《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10年.。通常情况下,企业将基础产品服务免费提供给一个庞大的客户细分群体,但是对高级或定制的产品服务溢价收费或者存在其他的客户细分群体愿意付费进行交叉补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相较于单一的收入源,长期可持续的收入流相较于短期一次易的收入流,更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健性和盈利水平的提高。
第二,成本结构大大降低。“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的线性价值链是一种革命性的重塑,催生出一个“去中心”和“去中介”的动态价值网络,网络中每个成员通过互联网实现直接连接和双向互动,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大幅减少企业与网络成员间的交易和协作成本Berman S. J.和Bell R:《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与物理化的融合制定新型业务模式》,载《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12年。。重要的是,企业使用互联网打破传统门店和分销渠道的限制,建立起直接双向沟通和互动渠道,一方面可以省去中间环节,节省中间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实时的客户信息,有利于获得关于客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洞察,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和定制生产,减少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各种浪费和成本。当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适合数字化、标准化的程度较高时,互联网化对企业的成本结构的影响将更为显著,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分销和服务的边际成本将大大下降,甚至有些经济活动的成本将接近于零。
第三,资产结构轻型化。传统制造企业往往在厂房设备、分销渠道等方面进行大量的专用性资产投入,而且主要是自我的资本投入,这样的资产结构呈现出重型化、低流动性。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转变为网络型企业。一方面,企业通过与网络伙伴的高速连接和双向互动,可以更加灵活、高效地整合外部资源为自身所使用,从而降低自身固定资产的投入,实现轻资产运作,用较小的资产投入支撑同等规模的业务运营;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加速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周转,在同样的业务运营周期中利用较少的流动资产来产生出更多的收益。
四、传统制造企业实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三种路径
传统制造企业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业务融合,将引发商业模式的聚变创新,打破难以为继的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逻辑,建立网络经济时代新的价值创造和获取的运行机制。
综合众多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和一些先行先试的做法与经验,可以发现传统制造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顾客价值主张,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来提高产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增强、扩展或者创造新的客户价值主张;二是业务活动系统,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来改进、重构甚至创造新的企业和行业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两个方向的发展最终向智能O2O平台汇合,制造企业的价值内涵、价值创造的主体以及如何创造、送达和获取价值的方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路径二:活动网络化,改造和重塑价值链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加速对传统制造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和改造,不仅仅是对现有的活动增加一些新的互联网手段,更重要的是会引发传统工业化要素与互联网新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化学聚变反应。制造企业价值活动的数据化和互联网化将催生各种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新经济增长点。
产出智能化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更多的是局限于产品结构层面的变革,对企业价值链及其组织方式的冲击较小。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讲,顾客真正需要的不是产品与服务本身,而是产品与服务能否完美地解决他们自身面对的问题或者帮助他们更高效、更便利、更低成本地完成他们希望完成的工作任务。因此,制造企业必须深入挖掘顾客自身的工作任务需求,对传统的销为主的单一产业价值链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增加新的活动、调整活动间的链接关系以及改变活动的治理方式,建立起全新的跨产业价值网络和商业生态,来更系统地解决顾客问题。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从销售产品向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转型Vandermerwe S., Rada J., “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 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6, No.4, 1988, pp.314-324.。罗尔斯罗伊斯飞机发动机公司开发“按时收费”的服务模式,爱立信和华为通讯超过50%的收入来自交钥匙通讯解决方案、远大空调提供“供热供冷”服务等等,这些企业从产品主导的商业模式向服务主导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传统制造企业可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推动物理化和虚拟化融合和跨界合作,将自己的硬件与软件、内容和服务进行打包整合,并且跨边界地连接和协调更多的合作伙伴及其活动,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为顾客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运营维护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客户流程外包服务、咨询服务、融资服务等等,给顾客创造更大价值,也同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Velamuri V. K. et al., “Product service systems as a driver for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l.17, No. 1, 2013, pp.1-25.。传统制造企业价值活动的数据化和互联网化将导致线性、单向流动的单一产业价值链发生坍塌,逐步重构形成非线性、双向互动的跨产业价值网络。这往往意味企业的本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原子型企业向网络型企业转变,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和获取将更多地依赖于跨产业的价值网络中其他成员的协同合作。对伙伴网络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中制造企业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小米是利用互联网跨界合作重塑手机价值链取得成功的现象级案例。小米的手机本质上与其他厂家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小米开创性地利用互联网颠覆改变传统手机行业的价值链,建立了全新的手机研发方式、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丁辰灵:《产品、电商都要依托社群经济 小米是最牛逼的例子》,资料来源:http:///u/dingchenling/201411211318660.shtml.。小米手机以“让消费者发烧和尖叫”为导向对产品精雕细刻,基于极致的产品来创建米粉社群。同时,小米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在社群中聚合了大量的手机发烧友群体,并且促进企业与客户以及客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持续地扩大社群并提高社群的粘性,建立起企业与客户之间紧密的良好关系。米粉们通过这个实时交互的关系网络源源不断地给小米手机产品的迭代创新提供建议与反馈,同时也在不断地帮助小米做口碑传播。基于开放的网络社群,小米的MIUI手机操作系统开发和升级做到汇集众智,同时有10万人参与开发,每周能够迭代一次。另外,小米完全绕开传统的多级手机经销渠道,建立手机互联网直销平台,大幅降低企业前台运营成本,渠道成本、库存成本和广告成本都接近于零。
路径三:打造O2O供需平台和大数据系统
一个O是线上(Online),线上是比特的虚拟世界;一个O是线下(Offline),线下是原子的物理世界。过去两个世界是平行的,现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成榇蛲ㄎ锢硎澜绾托槟馐澜绲那帕海实现万物互联、无缝对接。由于移动比特比移动原子更快速、便捷和经济,所以企业通过增强移动比特来辅助移动原子,可以优化或者变革移动原子的方向和方式,驱使原子世界中物理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发生革命性的提升JP叶开:《O2O实践:互联网+战略落地的O2O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O2O结合,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产品服务和价值链深度融合,聚变形成各式各样的新商业模式,将展现强大的生命力。
在传统产业中,实现物理资源的碎片整合和供需关系的重构是O2O结合创造价值的核心。传统企业可以使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产业中分散的买方/卖方、信息、物品(产品、设备等)和活动环节虚拟化并连接起来,对这些未被充分利用的分散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管理、统筹调配使用,包括车辆、加工设备、餐馆桌位等,扩大了传统产业的需求和供给,并提高供需匹配和市场交易的效率。一方面,供给侧是将原本闲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充分利用,从而创造出新的供给;另一方面,需求侧是创造出原本不存在但顾客重视的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未被充分满足的市场需求,最终创造新的增量市场,从而颠覆传统行业的游戏规则。Uber是O2O平台的典型案例,大大提高了物理资源的利用率。
O2O一旦结合,就会形成供需平台。进一步,当平台汇聚的碎片资源形成巨大的规模,平台上各个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相互链接不断产生数据,可以积累起海量的大数据。此时,供需平台就能升级为大数据系统,人们可以对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获得更加系统全面、新颖的数据洞察,从而更好地优化决策和行动,驱使系统整体的运作效率和使用效果不断提升,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阿里巴巴能够推出“蚂蚁小贷”“外贸贷”等无抵押无担保的金融贷款服务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杭州:阿里研究院,2015年。,是因为阿里巴巴平台已经积累出客户历史交易的大数据。凭此,阿里巴巴可以判断出客户信用,辨别出哪些是好客户、哪些是坏客户,从而能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同样道理,京东商城利用平台积累的大数据开展供应链金融(为供应商申请商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等)、消费金融(如京东“白条”“白拿”)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京东金融:《京东金融推出企业理财服务,逐步完善公司金融服务布局》,资料来源:http://.cn/roll/2016-05-25/doc-ifxsqtya6056236.shtml.,显著提升了用户的消费能力和频次,结合京东供应商及开放平台商家的供货能力,给京东商城营运规模的上升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注入了强大的刺激。
总的来说,增强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将线下的资源和活动与线上数据和连接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围绕特定产业或者跨产业的供需平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级其成为大数据系统,这种商业模式创新蕴含着广阔的商业机会,并能够释放巨大的商业价值。
五、结论与启示
当前,互联网发展步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由最初的计算机互联的网络转向万物互联、移动互联、高速互联的网络。互联网在支撑技术、发展驱动力、产业链条、参与主体等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正加速对传统各行各业进行渗透与融合,从而对传统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逻辑引发显著的变革。“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功能层面,“互联网+”创造价值不仅是“效率金箍棒”,而且是“创新大魔方”;二是结构层面,“互联网+”不仅是改善优化,更是重塑颠覆价值链;三是文化层面,“互联网+”的文化基因不是主导控制,而是连接分享。
“互联网+”新时代,传统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打破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逻辑:标准化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服务大众顾客的主流需求、流水线生产、产销分离、厂商主导。一个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全新商业模式正加速形成:一是顾客价值主张方面,制造企业从关注市场长尾头部的主流顾客群转向发掘市场长尾末端的边缘顾客群,从关注交换价值转向注重使用价值以及顾客感知,从产品向服务和解决方案转变;二是业务活动系统方面,制造企业日益强调顾客参与和体验、去中介化、网络协作和动态能力开发;三是财务盈利方式上,制造企业日益推崇免费方式和多元化收入来源、显著降低甚至母本上消除成本以及资产结构轻型化。
“互联网+”新时代,传统制造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三种路径:一是产出智能化,增强、拓展和创新顾客价值主张;二是活动网络化,改进、重构甚至创造新的企业和行业价值链或跨产业的价值网络;三是打造供需O2O平台和大数据系统。制造企业应当针对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组织特征来设计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创新路径,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
总之,“互联网+”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和微观企业经营管理造成诸多影响,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现有文献较少、零碎而且集中于概念界定、思想阐述和典型案例佐证,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互联网+”发展的新特征、“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造成的多重影响、制造企业如何开展“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等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解释,对推动我国“互联网+”行动和贯彻执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基于“互联网+”的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今后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互联网+”新时代产生的企业管理新理念(如分享经济、跨界融合)、新战略或模式(如服务型制造、云服务模式等)、新机理(如服务网络价值共创机制等)和新手段(如大数据营销、智能工厂等),并且努力推动理论研究从概念的逻辑推演阶段朝着大样本数据实证分析的科学方向加快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 “互联网+“研究报告 [R]. 杭州: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
[2]财富中文网. 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烧钱加快离泡沫破裂不远矣 [EB/OL]. (2016-01-24)http:///business/c/2016-01/24/content_254522.htm.
[3]丁辰灵. 产品、电商都要依托社群经济 小米是最牛逼的例子[EB/OL]. (2014-11-21)http:///u/dingchenling/201411211318660.shtml.
[4]段永朝. 互联网思想十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10月.
[5] 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推出企业理财服务,逐步完善公司金融服务布局 [EB/OL]. (2016-05-05) http://.cn/roll/2016-05-25/doc-ifxsqtya6056236.shtml.
[6]克里斯・安德森. 长尾理论[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12月.
[7] 李雷,简兆权,张鲁艳.服务主导逻辑产生原因、核心观点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4):2-12.
[8] 李海舰等.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社会:从经营社会的视角经营企业[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5): 87-98.
[9] 刘林青,雷昊,谭力文.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以苹果公司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10,(9):57-66.
[10]罗珉,李亮宇.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的视角 [J]. 中国工业经济,2015,(1): 95-107.
[11]迈克尔・波特, 詹姆斯・贺普曼. 物联网时代来临!公司必须做出的十大战略选择[J]. 哈佛商业评论,2014, (10).
[12]迈克尔・波特, 詹姆斯・贺普曼. 物联网时代企业竞争战略[J]. 哈佛商业评论,2014, (11).
引言
互联网金融模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现如今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是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否产生了真正的本质上的改变,第二是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安全问题,第三是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监管问题,即涉及到互联网金融体系如何监管、何时监管的问题。
十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支付、众筹、P2P等多种形式,目前也仍然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本文就将从互联网金融的这三个方面来对其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支付方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使得金融用户可以“时时在线”,使得金融支付由一个传统的PC端变成了一个移动端,大大地简化了人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移动支付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进一步整合。随着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支付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不仅能支持小额支付,也能解决企业上的大额支付问题,完全替代现在的现金、支票等支付结算方式。这种支付系统所具有的特点包括,用户需要在所在银行中开通网上支付功能,而且证券和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还可以直接通过移动互联网,不用实物货币进行交付,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传统商业银行和传统支付平台的地位和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信用业务运行机制
互联网信用业务包括众筹、网络贷款等新兴的信用业务方式,包括网络债权投资、网络股权投资。
网络债权投资包括P2P等方式,通过P2P网络贷款方式,使得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能够直接通过网上信贷平台进行信用交易。P2P的网络贷款方式较为典型的就是人人贷,即个人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贷款活动。借贷公司通过对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等级进行评级,从而提供不同的借款金额,同时收取不同的借款利率,信用等级越低,借款利率越高。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同时将自己的资金借给几百个不同的借款人,从而将不能收回的风险进行分散,这是传统的融资方式是不能做到的。这种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小型的贷款融资模式,可以在贷款前对贷款人或者贷款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也可以在贷款后,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来进行监督,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借款人的利益,降低了借款风险。
另一种网络债权投资方式就是在网络上进行众筹,即小型的公司在互联网平台或者社会性的网络服务平台上,通过合资资助,发售股份或者预售的方式来获取资金。有好的有创意的项目,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筹资,是一种与传统投资方式不同的股权投资方式。目前,这种筹资方式成为许多中小型的创新型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资金援助,而大多数的投资回报是以项目为主。众筹所具有的方式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就是股权融资,投资者通过投资来获取新型项目的股份,从而获得收益。另一种则是通过预售的方式,小型企业通过在平台上预售自己的创新型产品或者在梦想平台上出售自己的创新性项目来获得投资。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信息收集与处理
互联网模式下的信息处理,是它现如今与传统金融模式和商业银行融资的最大区别。首先,社交网络下的信息更加透明化,使得融资双方的信息获取更加对称,同时社交网络所生成和传播的信息,对于信息个人或者企业没有披露的义务。另外一方面,搜索引擎对于信息的排列、组合、检索更加的智能化,使得人们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将信息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分类,不仅缓解了信息的超载和爆发,而且能够使得信息更加满足他的需求。最后,云计算可以保证大量的信息能够被高速且正确的处理,综合起来说就是,在云计算的保障下,搜索引擎将信息精确分类,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传播,使得人们可以快速而且准确的获得自己想要掌握的信息,从而降低了融资的风险,减少了融资的成本。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移动金融
移动金融就是利用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来进行的金融业务,各大银行和第三方支付都开发了不少移动金融产品,但是主要还是以移动支付和手机银行为主,其中各大银行基本上都开发了手机银行业务,包括手机银行客户端,移动智能机办卡等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种支付方式地安全性也成为了一个极大地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商业银行转型的运用
(一)商业银行转型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现状
目前在中国的经济处于中速发展时期时,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存款的流失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以及新型的商业模式的出现的压力之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困难的局面,亟待转型。其中,对于这一严峻的课题,有一种说法是,商业银行的转型应该从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完善开始,从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由之前产品为中心的粗放式的服务模式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集约化的金融模式。另一种说法是互联网金融会倒逼传统的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提高传统金融的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迫使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加速脱媒的现象
这种金融加速脱媒的现象又叫做去中介化,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占用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资金,同时利用了大数据的快速信息处理系统,对多而复杂的信息进行准确而又快速的处理,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作用,消弱了商业银行作为主要支付渠道的模式,造成了渠道的脱媒。越来越多的交易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来实现,造成了商业银行的渠道脱媒和资金脱媒,消弱了商业银行对于客户信息和数据的掌握,从而造成了信息脱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许多客户直接经过第三方平台来进行金融业务,不直接与商业银行进行接触从而造成了客户关系的脱媒。
2.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的业务更加多样化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银行也开始逐渐涉猎证券、保险、租赁等金融领域。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电商公司也开始加入金融行业的竞争博弈中,而银行也开始通过与非银行机构合作,从而提供金融与非金融合作的服务和产品。线上与线下进行结合,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成为多种商业形态生态系统中,提供不仅限于金融的增值服务。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重塑商业银行互补竞争的格局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价值禀赋、竞争格局等都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银行间的同质化竞争转变为现在的差异化竞争,通过与其他非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行业内的竞争转换成产业间的竞争,最后由竞争转向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三)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中的运用
1.基于大数据时代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在现如今的情况,国内的商业银行存在着严重地同质化现象,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造成了客户的依存度不高,客流损失极为严重。在大数据的时代下,利用互联网金融灵活多变的优势,对客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解客户需求,将商业银行的决策点放在客户真正的需求和关注的热点之上。
另外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的平台,积极整合内外部的资源,绘制客户偏好曲线,开发客户需求相关业务。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等平台来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进行宣传,这种方式比传统的宣传方式更加有效,而且花费较少。与此同时,可以积极的开发社交网络平台对于客户信息的收集功能,例如,通过在微博上发起投票,来判断客户对于某一产品或者业务的满意程度,从而不断地对业务进行调整,使其更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商业银行真正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且通过大数据提高产品经营策略的持续优化能力,才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2.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应该转变其观念,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动向,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银行的核心业务进行整合,处理好与现有的第三方机构的竞争关系,实现在移动金融、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等方面的技术上的突破,积极地开发和维护网络客户群体。另外一方面,要开发互联网技术和商业银行的用户数据、客户资源的积累,实现管理模式地智能化转型,并且持续的完善相关的配套设备,把商业银行发展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的商业银行。
3.以互联网金融思维完善风险管理,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小型企业的创新型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融资的平台,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较低的投资平台,这主要源于互联网金融可以对借款者或者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不同的信用等级利率水平也不同。通过借款前对于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评估和借款后对于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能够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4.积极开发互联网金融业务,实现支付方式、服务功能、服务渠道创新
能够有效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来发展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是商业银行转型的一大突破口。首先是支付方式的创新,由传统的线下支付转向线上和移动客户端的支付,使得支付更加的方便快捷,打造电子账单结算、跨行资金归集的第三方支付结算体系,同时规范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从而使得移动互联网金融更加有保障。
第二个方面就是服务功能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信贷产品、流程、机制创新,发展供应链融资、网商融资,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网络融资技术,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来销售理财产品,进一步扩大银行的业务覆盖率与服务模式。
服务渠道的创新体现在合理的把握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平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圈,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生态链,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随时随地可以掌控的移动金融模式。
5.建立智能型的网上银行
建立综合型的金融服务营销平台,大力发展移动支付和网上银行业务,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对于复杂信息快速而又准确的处理,增强移动终端对于其他业务的辅助作用,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从而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竞争。建立功能齐全、流程简单、易于操作的移动银行。
充分挖掘客户信息,对业务进行精准投放。建立智能化的客户信息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交互使用和共享,从而使得业务能够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营销,与电子商务、移动客户端进行合作,为客户进行。
一、引言
随着烟草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日益深入,品牌竞争越发激烈。消费者是品牌的最终落脚点,谁抓住了消费者,谁就掌握取胜的锁钥。商业企业有着比工业企业更为直接接触消费者的优势,但是以往商业只是通过控制终端,间接接触消费者,这势必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依托互联网思维,构建品类社群圈层,开展品类社群活动,打通商业与消费者之间直接链接。
二、传统产业价值链演变分析
在产业价值链中,一般行业供(资源供应)、产、销在随着供应与需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必将经历以下过程:资源的供应远小于市场需求阶段,行业的竞争关键在于资源,谁在供应链中占有了资源,谁占据主导地位。在烟草行业来看,20年前,云南出产全国80%以上的优质烟叶,高品质卷烟的生产均依赖云南烟叶的支持,此时,云南烟草在行业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供应需求基本平衡。随着原料投入的不断增加,资源市场基本开放,行业的竞争由原料竞争转为对生产加工能力、品质、质量的竞争。云南烟叶供应全国工业使用,此时卷烟的配方、加工工艺成为工业企业竞争的主要方面。供应大于需求。随着工业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引进,在生产能力上的竞争性差距不断缩小,各家工业生产的卷烟品质差距越来越小,此时,行业竞争由品质、质量转变对营销能力的竞争,商业企业的作用越发突显。
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仅有企业层面,还有消费者层面,同时竞争进一步向新品的研发延伸,这时产业价值链演变成如下模式:在企业价值链中,企业增加研发功能,形成研、产、营、销的企业价值链,其中,研发是根据企业对市场的了解研发的新产品,生产是企业组织资源、人力生产新产品,营是企业通过品牌宣传方式影响消费者认知,而销是企业唯一与消费者相关联的活动。消费活动形成购、消、需、认的消费价值链,其中购是购买,消是消费、使用,需是形成新的需求,认是消费者形成对产品的认知。在整个产业价值链过程中,企业无法了解消费者,唯有通过市场调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消费者需求情况。消费者本身对自己消费需求情况并不了解,再加上调查过程中的表述不清晰,导致企业无法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有效沟通。可见,企业如何升级渠道,将企业主要活动与消费者直接链接起来,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是商业企业营销所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互联网生态下,网络信息日益影响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网络的高效催化了当今社会的变化速度。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沟通之方便,极大提高了社会各个单元的沟通效率和质量。时下火热的微信、二维码、微博、智能手机等网络工具,正是受惠于互联网信息的强大威力,不论年龄、不论距离,将越来越多的人聚拢在网络环境下,共享着信息。“小米模式”更是于此。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吸引公众加入粉丝团(米粉),将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它们的网络平台下,时刻保持产品的透明度和良好的口碑。从MIUI开始,小米就牢牢扎根于公众,在网络平台上,让消费者交流讨论,参与开发;新版本供忠实粉丝用户使用,粉丝用户的好评声不断扩大,粉丝队伍不断增加。小米手机正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成为手机领域的佼佼者。参照小米手机的成功之处,本文提出了烟草行业互联网+营销模式。
三、互联网+营销模式核心思路
互联网+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消费者———圈层消费者———品牌的价值链接。以互联网为核心,以圈层营销为主要手段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是实现企业与消费沟通的桥梁。互联网+营销模式核心思路是在互联网生态下通过圈层营销,将企业主要活动与消费者直接链接起来,通过圈层与一般消费者的节点式传播,实现各环节的价值传递。第一步,发现企业有价值的活动,主要包括新品研发、品牌宣传、品牌销售和消费群的建立;第二步,建立品牌型社群/圈层。社群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消费行为和特性,能够影响大众消费行为的消费者集合体,如品牌社群和品类社群。例如,将对XX品牌有特殊感情,认为这种品牌所宣扬的体验价值、形象价值与他们自身所拥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契合的消费者聚集起来,形成社群圈层,重点借助互联网平台,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如智能手机)。第三步,提供好奇、好玩、有好处的品牌价值活动,带动品牌型社群/圈层参与到企业品牌的研发、新品推广、销售等一系列企业价值链活动中,并通过消费者的节点化传播,实现品牌与消费者价值的一体化。
四、一般性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模型
互联网+营销模式主要有三个层面,各层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企业价值活动层:是企业为实现品牌价值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公关活动、研发(生产)、营、销。公关活动是诸如企业对渠道和消费者开展的交流活动;研发是收集市场需求信息,为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而组织的科研活动,向内联系概念型社群消费者,向外对接生产环节;营是指营造氛围,广而告之,影响传播型社群和消费者认知;促销是指企业出资的销售促进活动,寻找领导型社群,引导消费者购买。中间品牌社群层活动:通过公关活动建立品牌型社群,从中发掘概念型、传播型、领导型消费者,并建立相应社群,品牌型社群向内影响消费环节;概念型社群由有着对产品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能提出需求、设计方向的消费者组成,为企业研发提供需求和建议并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传播型社群由传播性强,比较喜欢炫耀和自我秀的消费者组成,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领导型社群由喜欢尝试新产品,在当地市场属于先导型,且具有引导一般购买活动的消费者组成。内层消费者圈层活动:包括购买、消费、需求、认知的过程。购是购买,消是消费、使用,需是形成新的需求,认是消费者形成对产品的认知。
此层次的消费者与中间层的品牌型消费者的活动密切相关,受其影响较大。品牌领导型社群具有先导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购买之后消费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有新的需求和要求出现,品牌概念型社群极其敏感,迅速捕捉到这些新需求,传递给企业,促使新产品形成;喜欢炫耀和自我秀的品类传播型社群起着宣传造势的作用,这又会影响到品类领导型社群的购买。这一环节是一个相互传递价值的闭循环。思考互联网+营销模式应该注意:1.每个层内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是割裂的;2.中间社群层与内、外层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各个节点是相互对接的;3.中间品类社群消费者与内层消费者是不同的。中间层的消费者是小众的,是少数的,它们极其敏锐,善于捕捉信息,传播产品形象,引领消费,是消费者中的“精英”;而内层消费者是大众的,是多数的,它们受中间层影响极大。
五、商业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运作
众所周知,在行业里,工业企业侧重于品牌。每个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的一个和几个品牌,它们可以对自己的品牌进行调研和研发,设计新的品牌,可以非常好的做好自己品牌的培育。但是它们对其他工业的品牌存在和发展无可奈何,因为它们是竞争关系,在市场化取向改革大潮中越发明显。商业企业则不同,它关注品牌的同时,更要侧重品类。品类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品牌集合,他们之间最大的关系,就是替代性和相关性很强,商业企业可以经营多个工业的品牌,可以把各个工业的品牌聚类形成品类进行管理,同个品类可有不同工业企业的品牌,这是工业做不了的事情,也是商业特有的优势。商品对于商业企业没有品牌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品类价值。所以商业企业的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品”是指品类,而不是品牌。依托一般性互联网+营销模式图,设计出商业企业的互联网+营销模型。从中可以看出,卷烟商业企业品类营销互联网+模式思路与一般性互联网+营销模式思路是一样的,也包括商业企业活动、中间社群层和内层消费者活动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关联影响紧,密联系,每个层次内部又完成一个价值循环。所不同的是外层与中间层同节点单元有所不同,根据卷烟商业企业实际,外层节点单元是体验终端、品类内品牌引入、宣传、促销,分别对应的公关、研发、营、销环节;依据商业公司品类与品牌区别,中间层是品类社群层,包括品类型社群、品类概念性社群、品类传播型社群、品类领导型,分别对应一般性互联网+模式的品牌型社群、概念型社群、传播型社群、领导型社群。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商业企业品类营销互联网+营销模式主要过程:
第一步,企业通过公关活动(终端扫码、微信微博等),利用网络,收集到消费者信息,发现不同品类的消费群体,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与各品类消费群直接沟通,并在品类型社群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激励活动发现其中的概念型、传播型、领导型“精英”消费者,形成相应社群;
第二步,在工业新品研发或商业品牌引入过程中,商业企业第一时间征求概念型消费群的研发意见,对卷烟的吸味、包装、色彩等进行设计,将其反映给工业,设计出或引入消费者需要的卷烟;同时也会影响一部分普通消费者转型成概念型社群。
第三步,在宣传(“营”)的过程,抓住其喜欢炫耀的特性,将新品首先免费赠送传播型消费者,通过消费者语言、微信等网络方式向大众消费者传播品类,形成影响;同时也会促使一部分大众消费者加入到传播型社群中,使该社群不断壮大。
第四步,在促销(“销”)的过程,引导市场上领导型消费群品类结构,通过领导型消费群提升,带动市场消费结构提升。领导型消费群在上市前获得免费赠送的新品,并在新品上市后的开始阶段,获得唯一购买权,在市场上引导大众消费者,发挥消费引领角色。
六、结语
本文站在品类的角度,着重从理论上详细介绍了商业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构建。商业企业通过品类社群的运行,搭建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平台,完成企业、社群、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传递,突破了传统的品牌培育概念。当然,商业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具体运作,需要人、财、物的支持,离不开合格高效的终端配合,更需要搭建完善的智能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孔也纳.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公司的市场与营销[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4,(1).
[2]宝凯馨,林刚.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以小米手机为例[J].营销.2014,(6).
[3]曾志生,陈桂玲.精准营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4]陈墨.网络营销应该这样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第一,如何攻--即如何利用互联网转型升级;
第二,如何防--即如何不被互联网化抄了后路。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而是新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是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有三点:
1、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手段的更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等都促进了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2、互联网消除了时间限制和空间距离,产生了更多的商业交易新方式,如B2B、B2C、C2C、O2O,等等。
3、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商业的交易过程,将人、信息、产品和服务在线连接起来,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大多是由互联网企业创造引领的。互联网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商业模式与传统企业进行竞争。这注定是一种不对等的竞争,许多传统企业就像中世纪的武士一样拿着大刀长矛与拥有核武器的对手作战,战争还没有开始就胜负已定!但这也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因为,没有人规定传统企业不能互联网化,不能运用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
而对于满天飞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概念,传统企业该如何应对呢?一方面,传统企业认真理解,认真辨析,认真学习;另一方面,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概念背后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传统企业要更多的投入到新的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去,即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推动企业发展,从而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
这里把从电子商务诞生以来,关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商业的主要概念总结如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社会化营销;微营销;云商;微商;社交电商;10大基本模式(B2B/B2C/C2C/C2B/B2B2C/C2B2B/O2O/O2M/F2C/C2F);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想;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方法论;互联网兵法;等等。
这些概念分为六类:
第一类,新营销概念:网络营销;微营销;社会化营销。
第二类,新商务类型概念:电子商务;云商;微商;社交电商。
第三类,新商业模式概念:10大基本模式;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
第四类,转型概念: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第五类,思维概念: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想;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方法论。
商业模式的设计既要有乌龟的耐心,又要有超越兔子的短期策略和速度,所以我们把“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设计五字诀图”称为“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设计五字诀乌龟图”。
简:简单的模式就是好模式。
单:要从单族、单点、单品上面进行聚焦与突破,实施“一根针捅破天”的“针尖战略”和“针尖战术”。
轻:就是实施“轻资产”运作。
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兵贵神速,“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短:商业模式设计虽然要“看五年,想三年”,但实施策略要“短”,“认真做好一两年”。
“商业模式设计六大系统”
1、市场定位是互联网化商业模式的原点和起点。
它决定了:企业为谁服务?与谁结盟?盈利模式如何设计?信息化如何升级?供应链如何再造?如何输出网络化的运营系统?
2、盈利模式是企业市场定位的承接,是互联网化商业模式的中枢。
没有盈利模式,企业就会缺少造血功能,企业的寿终正寝只是时间问题,企业也就不能称之为“企业”。
3、信息化升级是互联网化商业模式的技术保障。
没有信息化升级就像军队没有雷达和情报系统,企业就会像盲人一样,在互联网世界里四处乱撞。
4、供应链再造是互联网化商业模式的产品保障。
没有供应链再造,企业就只能“新瓶装旧酒”,早晚会被消费者抛弃。
5、联盟打造是互联网化商业模式的生态系统打造。
摘要 近十年,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已迈进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更突显了创新驱动对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引导性。本文旨在针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现在发展状况及未来走向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商业模式;传统商业模式;走向分析;创新
1 概述
商业对于利润的追求决定其必须成为时代的潮流,21 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成功走向前台并成为当代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以互联网为媒介,打通各类商业渠道,抛弃原有的商业运作和组织架构模式,打造高创新、高价值、高风险的高效、精准的新型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因此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互联网模式本身及其未来创新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从经济学角度对现有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2014 年,我国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进行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61 亿,同期相比增长19.7%。成绩可观,但在这可观的成绩背后,暴露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一些问题。虚假促销、售后服务、物流快递、支付问题等传统商业模式出现的问题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也出现了,并且由于互联网网络虚拟环境的原因,更加难以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去解决分歧,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去保护消费者和商家双方的合法利益。因此,出台一部行之有效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管理规范、完善现有电子模式已经成为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商业模式下的企业本质目标是盈利,然而任何商业模式若没有或丧失盈利点则必然面临着泡沫化并最终破裂的风险。因此,通过制度主义中的要素和交易成本分析可以对互联网企业如何获取利润并可持续发展下去产生较强的指导意义。制度主义分析认为主流经济学将社会看成是“经济人”的组合,把经济行为决策看成是理性规律起作用的结果是偏颇的。因为个人首先是一种“社会人”和“组织人”,而不是“经济人”。简单来说,人最基础的追求是生存而不是利益最大化,生存和利益最大化之间隔着许多社会性的需求。因此不可能通过函数及模型来判断预期一个人活着。这种分析应该建立在外部环境、人的社会经验、其他个体的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基础之上。基于这种观点,从制度主义的角度分析可以对互联网商业的运行基础、盈利能力和风险防控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评价,并且打开企业运营的黑匣子,从而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用制度的健全和产权的明确来为互联网商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1 互联网模式下的交易成本
互联网模式下的交易成本显著地低于实体企业,相比传统商业模式,它至少可以节省两部分费用,各级经销商或分销商的费和商品流通的各项费用。其中物流成本是商品交易中最不必要的成本,由于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都没有从物流过程中获得任何收益,所以物流成本越低,交易成本也越低,互联网市场才有可能普及并产生规模效应。
2.2 互联网模式下的信息和信息的传播
“商业战就是信息战”,这句话清楚的说明了信息传播的质量与速度对一个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模式下的信息流通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而言更加高效便捷,使互联网模式下进行交易的买卖双方做到信息对称。除此之外,互联网商业模式有效解决了消费者无法透明了解商家各类信息、易遭遇权益受害、无法维权等问题。从制度分析角度出发,信息在互联网上流通很容易带来外部性问题,由于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使得不良信息极易给网络经济带来外部不经济的结果,给部分投机分子提供了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虚假内容和进行诈骗的机会,这不仅给买卖双方造成了恶劣的经济影响,还破坏了我国的信用制度。因此,除了买卖双发增强防范意识,尽量做到零距离对接外,还需要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作用,积极清洁网络环境,打击网络犯罪,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信息传播,从根本上铲除网络犯罪和虚假信息的源头,从而给互联网商业模式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
2.3 互联网模式下的网络争端解决机制
网络争端解决机制分内部外部推动两种方式。内部推动就是由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或企业制定相关规则,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制约商家和消费者,从而达到保护交易的顺利进行的目的。比如支付宝,支付宝就是由阿里巴巴集团出品的一种旨在建立规则制度,形成有效制约机制制约商家和消费者的公信机制。但这种公信的漏洞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内部的调解虽然能反馈商家与消费者的诉求,但是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持,至执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底气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该制度难以发挥其作用。而另外一种网络争端解决机制就是外部推动,即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各种知名仲裁机构以及国家信息安全与公安部门。这些机制对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系统而言是外生的,自从互联网商业存在之时就已经给定的。外生性机制尽管拥有足够的权威,但是缺乏变革与改进的主动性,面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模式发展时显得灵活性欠缺。因此,对于互联网商业模式产生的网络争端,需要政府结合两种争端解决机制,从整体出发,将互联网商业模式内外部网络争端解决机制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相关法律配套的、技术完善制度健全的互联网争端解决系统。从而更好地维护互联网商业的公平性,起到促进其发展的作用。
3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
互联网商业模式不能只是简单通过网络进行买卖,因为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不被接受认可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创新应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进行发展:
3.1 将线上商业与线下商业有机结合,因为它们之间的竞争不是一种零和博弈,应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平衡点;
3.2 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互联网是充满创造力与活力的新行业,制度制定者不应用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来领导该行业的发展,这会严重损害行业的竞争力,歪曲市场导向的商本位思想;
3.3 由于互联网商业高风险的特点,政府更应该积极发挥监管者的角色,既不能使其完全滑向市场主导,避免出现“庞氏骗局”,也不能过分限制干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有平衡管理的理念。
4 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对策
互联网促成商业理念、商业模式、营销方式、广告方式、支付手段等商业活动的深刻变革。在推动网络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互联网商业与传统商业的关系,转变政府对待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理念。
4.1 正确认识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传统商业模式的关系
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传统商业模式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可以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网络经济如日中天,许多人认为传统公司的市场份额遭到不断挤压最终一定要遭淘汰。这种观点的提出从根本上忽视或否定了互联网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合作的基础,这是一种具有误导性的错误观点。比如快递公司,传统的快递就是去中国邮政寄包裹,唯一和网络关联之处就是在网上登记运单号。可如今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快递公司却发展的更加如鱼得水,为什么?因为快递公司主动加入承担着将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的产品快速便捷送达目的地的任务,同时,快递公司借此机会建立了自己的快递网络,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快递行业步入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这里面的高额利润和巨大商机已经让快递公司成为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巨大受益者。互联网商业模式并不是空中阁楼,网络虚拟店和实体经营店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实体店完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商家注册,将货物卖给网络消费者,成功的网络店主在积累了一定资本之后,也可以租用门面,经营实体店。实体经营店与网络虚拟店都是商品销售渠道的分支,同样促进消费,使得消费者选择多样化。
同时,我们并不否认互联网商业模式对现有的经济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比如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对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冲突。因为支付宝等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的创新性、灵活性、便利性使得其很快被消费者及市场认可。大量的资金交易通过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传统的银行汇款受到剧烈冲击,同时,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在我国电子商务巨头的研发运作下已经具备了参与实施多种金融服务的能力。并且由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还避免了银行卡的使用,银行卡是财富的载体,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将其虚拟化,极大的避免了丢失等安全问题,更是使得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大规模占据市场。银行的监督机构为此不得不出台多项政策约束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保证金融安全,同时研发运行银行的网络交易平台,但由于企业性质不同,所以在与民营企业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在市场的交锋上处于弱势,竞争激烈,矛盾冲突,且愈演愈烈。
4.2 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刺激作用
互联网商业模式被消费者和市场所接受,传统商业模式逐步落入西山,面对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咄咄逼人的架势,传统商业不得不做出退步与改制。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而提高效率。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谨慎处理两者关系,要使传统商业不受大冲击而导致失业增加,也不能过于限制互联网商业的发展,错失网络时代的机遇,应通过制度使得传统商业逐步网络化,融合两者的长处。
4.3 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杜绝腐朽文化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渗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政府手里抠出权力的过程,对于我国自古以来的官本位思想而言是一个巨大冲击。尽管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目前国有“体制内”垄断企业比如钢铁、电力、石油等仍然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我国本质上仍然是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由于垄断所造成的效率低下导致了人民更高的生活成本和国家财政对其的高额补贴,使得我国的经济资源遭到了极大的浪费。对于互联网商业来说能打败实力强大的国外竞争者靠的不是官本位的领导,而是商本位思想下激发出的不断进取和创新的活力。中国互联网业是一个很年轻的产业,没有传统行业体制上的障碍,生而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环境中,这是互联网模式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若要保住互联网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必须通过制度的健全来推进互联网的自由化,限制官本位思想的渗透,传统商业模式加快改革步伐进行创新、加大对互联网商业模式优势的学习工作。
4.4 重视人才引进,实现网络创新
在互联网经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的技术储备与创新,如软硬件资源整合、数据分析、虚拟产品研发能力、云服务以及工业创新设计等,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企业的人才和其它企业的人才不同,人才的流动性非常高,因此,互联网商业企业管理者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是建立创新型的企业制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不仅用待遇,更是用感情和个人未来发展留住人才,这是互联网商业创新的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对现有的技术进行突破创新,重视科技研发,以培育发展自主名牌为目标。
5 结论
电子商务和金融业务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意味着我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制定应该旨在进一步降低互联网商业的交易成本,发挥由其本质而带来的便利性造成的优势。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极大的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它使得信息更加对称,消费者得到更多的便利、拉动消费,带动了新的产业增长。但是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争端解决机制方面,市场调节很难解决这类问题,只能由制度来解决。可目前相关制度仍然欠缺,亟需通过制度的完善来解决网络信息传播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和网络争端解决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有机结合统一问题。
参考文献:
[1]沈永言.商业模式理论与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2]陈圣举.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浅析[R].中国: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咨询规划部,2010.
[3]姜齐平.中国商业互联网十年发展报告[R].北京:《互联网周刊),2008.
中美两国网络化商业模式的对比
1.背景差异
中美两国由于发展历史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网络化浪潮的背景也在多方面存在不同。总体而言,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科研环境、成熟的市场体系及完善的法律体系,为高科技和风险投资创造了资源配置合理、竞争相对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国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尚有不足,政府有时对市场干预过多,法律制度更需完善,因此在市场环境方面与美国比仍有差距。但网络化浪潮在中国的发展极为迅猛,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已大量进入互联网初创企业;政府鼓励顺应网络化浪潮提出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举措等。虽然众多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是套用和借鉴了美国公司的商业模式,但面对不同的国情,中美两国的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共性与差异。
2.价值创造的共性
虽然中美两国网络化的背景不同,但就两国整个互联网行业来看,网络化所蕴含价值创造逻辑大体相似,体现为:
首先,互联网为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个交互平台。基于交互平台,一方面,消费者可通过平台搜索到大量不同类型产品和服务并加以比较,从而降低消费者搜寻成本,提高消费者效用;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产品与服务的最优配置和个性化定制。网络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拓展企业和消费者间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此外,网络平台的建立还使得消费者直接参与到价值生产和分配中,不仅为其提供更多定制产品,还有助于丰富消费体验,提高感知价值,如小米“预付e定制”的商业模式就是其中一例。
其次,网络化进程促进了社会化网络群体的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个特定的互联网社区,从而让有共同语言和共同需求的人借助这些网络平台更加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当某一用户需求与其他用户兼容时就会产生网络效应,随着兼容用户数量的不断扩大,网络外部性表现得越发明显,一旦一个特定网络群体在规模上领先于其他竞争网络,这一更大群体就会成为行业标准。此外,互联网社区不仅为客户提供交流群落,企业也可以从中积累用户对产品的看法,从而优化产品和服务,如小米社区就是典型案例,用户通过小米论坛提出对小米手机、小米系统的意见,参与到产品的优化迭代过程中。
最后,网络实现了商品集聚,将企业以前无法顾及的80%的市场(产品或者客户)集合起来,塑造成为一个新市场。传统的“二八定律”在互联网时代下不再适用,互联网商业越来越关注“长尾人群”,这部分人群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归属感、存在感和参与感,虽然小众消费能力不强,但在互联网聚合影响下,同样带来了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影响力。
3.演化过程
一方面是网络化进程的对比。
美国企业的网络化发展进程,历经约30多年时间。美国的互联网企业起步于1994年,里程碑为杨致远创立全球第一家互联网公司 Yahoo。第一阶段为1995年至2000年,是其互联网发展创新时期,是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时期。这一时期互联网企业是以技术为主要导向,并持续关注收入增长,通过风险投资进行筹资。这一时期的互联网企业多为企业家创业,首先进入市场的企业能获得较为明显的“先入者优势”。第二阶段是2001至2006年,是以Web2.0橹鞯嫉氖逼冢这一阶段是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巩固时期,此时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是以商业为导向,最大的特点是一些大的传统企业加入电子商务,媒介机构及功能加强。第三阶段是2006年至2009年,美国互联网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全面重组,Google等大企业通过收购及兼并创新型互联网企业实现转型,并且控制大部分网络平台。此时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主要以品牌和网络为导向,“鼠标加水泥”混合型战略成为主导,战略跟随者优势加强,大部分消费者可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免费服务。第四阶段是2009年至今,以Facebook为主导的 SNS 时代开启并逐渐成为主流,以Twitter为代表的移动微博客、Groupon团购等深入日常生活。这一时期为再创新时期,以观众、客户、社区为导向,持续关注观众和社交网络增长,中小互联网企业被大公司兼并收购,该阶段是一个以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主导,小型网上媒介公司繁殖并租借大型公司的商业过程。“鼠标加水泥”混合型战略在传统零售市场扩展,由于传统网络商的跟进,“先入者优势”又重新在新兴市场体现。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其起步里程碑为1995年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瀛海威。第一阶段是从1995年至2002年6月,其特点是商业模式、赢利模式未成型阶段。互联网企业尚不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明确的赢利模式,以建立及发展扩大用户规模和流量为基础,处于赢利模式的探索阶段,互联网企业无一盈利。这一阶段的代表事件是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开始以资本形式冲击全球市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可用“输血阶段”来形容,主要为风险投资及创业者向互联网市场单向投入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至2007年,Web2.0和搜索革命出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商业模式、赢利模式逐渐成型且网站开始赢利。互联网企业在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发掘了以网络广告、短信服务、网络游戏为核心的赢利模式。从2002年7月搜狐公司宣布开始盈利起,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先后实现盈利,新浪、网易等企业均于2002年11月起实现盈利。彼时中国几大主流网站共同与主要的赢利模式均是通过捆绑电信运营商实现短信服务。此阶段的里程碑事件是百度于2005年8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创造美国股市的奇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二阶段可用“造血阶段”来形容,国内宏观环境及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使造血功能有条件逐步完善。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从2007年至200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为“输入和输出、造血功能之全架构循环体系”逐渐完善的阶段,并形成了良性循环,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寻求突破创新,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成型、时机成熟。此阶段代表事件是阿里巴巴上市,淘宝进军美国市场。第四阶段是从2009年至今。此阶段的特点为电子商务与SNS、微博、团购等多领域结合的发展趋势,将开拓更多网络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移动互联网及4G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此阶段的代表事件是新浪微博诞生,并在实时传播性上超越传统媒体,逐渐发挥媒介主流的功效。这是互联网造血体系开始大规模运行的阶段,诸多互联网企业盈利;Web2.0 的 SNS 企业、微博、团购开始成长为互联网市场的主导力量。
比较中美两国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路径,可以看出两国发展路径大体相似,但中国在Web2.0和移动Web之间,比美国多经历一个电子商务的完善期。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有着较为发达的金融体系、成熟的市场经济、完善的法律体制,使电子商务在发展初期即作为主导模式,一直贯穿美国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历程始终。而中国因为各方面宏观和微观因素及条件的不成熟,风险投资的匮乏、政府扶持政策的滞后,加之网民对电子商务这一概念的接受需要经过一段普及期,中国早期的电子商务几乎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各大互联网企业均处在烧钱和亏损的探索阶段。而中国的电子商务完善期,正是各大互联网公司逐步实现盈利、互联网各种商业模式开始成型的市场阶段:阿里巴巴构建了涉及零售、金融与技术在内的互联网生态;腾讯依托社交网络,拓展出了游戏、视频、文学等涵盖消费者娱乐生活全方面的互联网服务;小米等初创企业凭借极致思维、用户思维,在大公司的环峙下突出重围。
另一方面是商业模式驱动类型对比。
市场规模、用户规模、无形资产、现金流是影响中国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属于用户驱动型商业模式。与中国互联网企业所侧重的不同,市场增长率、用户关系、核心活动、产品及服务等是影响美国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属于技术驱动型商业模式。
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驱动型,没有创新,就随时面临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淘汰的境况。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意和创新大多建立在原创基础之上。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均形成了一种激励创新和奖励创新的机制和氛围。诸多创新的雏形出自于校园,且很快能够被挖掘、发现并获得资金支持。美国互联网的第三方创意开放性平台API应用已非常深入和广泛,且法律体系完善,技术创新能得到较好的保护。美国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都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并拥有先进的技术,往往研发出颠覆式的产品与服务。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颠覆了传统手机行业,产品设计堪称典范并引发诸多效仿;亚马逊公司的Jungle搜索功能、一点通技术、个性化推荐服务、Kindle电子书也引领了在线图书销售的技术浪潮。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用户驱动型,这与中国巨大的用户规模基础和潜在市场规模有关。尤其是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初期,追逐用户规模成为最直接而快捷的赢利方式。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多建立在学习美国同类互联网企业的基础上,再在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创新和变革,即不断地“微创新”。对比苹果公司,小米公司更为注重论坛的建设,消费者通过论坛、微博等途径参与到硬件的测试反馈、软件的迭代更新中。在小米手机单品爆款大获成功后,小米又借助自身品牌与粉丝经济推出智能家居等多元化产品。对比亚马逊公司,当当网的检索技术与推荐技术尚有所不及,书评系统也未进行有效过滤,更缺乏如Kindle电子书等具有影响力的产品。相比于技术上的革新,当当网更为注重战略定位调整,拓展百货业务试图吸引更多消费者。
网络化商业模式的下一片蓝海
如果说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的前提下,用于整合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结构体系,那么网络化商业模式则是在充满不确定性且边界模糊的互联网下,通过供需双方形成社群平台,以界定组织边界、维护组织稳定并实现连接红利。
1.技术与商业模式互动,创新商业模式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上升,商业模式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想在血战的红海市场中进入蓝海市场,烧钱模式是不能持久的,必须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网络化的浪潮下,企业的大部分商品不会像传统企业一样以实物形式进行交易,而更多是以电子形式进行交易。因此,之前作为传统企业利益来源的设备等有形资产已经不能再提高企业竞争力,研发能力、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起重要作用。研发能力等无形资产初期投资大,具有较高的沉淀成本,边际成本极低,这一特性往往使得无形资产投资呈现边际报酬递增的特征,并表现出更强的规模效应。互联网时代技术商业价值转换不H表现在商品或者服务上,还体现为将技术、知识、信誉乃至信任等无形资产融入到业务流程和经营中。在网络化浪潮下,企业在创新商业模式的同时,需要重视技术创新,实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良性互动,才能迈入蓝海市场。
2.“互联网+”背景下,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互联网+”是我国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和标志,互联网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延伸,使传统产业的产品特征、价值创造过程、竞争状况、市场需求等发生改变,产业界限更加模糊。随着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互联网不断应用到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创造了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的发展生态,也对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互联网+”打造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也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
对国企的启示与指引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互联网新概念和新形态层出不穷,有三个因素起着关键作用。第一,风险投资。美国不仅是世界上风险资本与风险投资的发源地,而且它还拥有当今世界最强大的风险资本市场。20世纪70年代初NASDAQ的创建,不但为硅谷的企业提供后续融资的巨大资金来源,还为风险资本家的退出机制提供了便利高效的交易场所。第二,高等学校提供的人才储备。人才是互联网创新的决定性因素。硅谷多数的互联网公司认为,能否获得人才是决定他们选择公司地点的首要因素。斯坦福、 UC伯克利、麻省理工和哈佛等著名学府是美国互联网创新的源头。第三,政府对互联网创新起到推动作用。在比尔・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美国互联网蓬勃发展,克林顿签署了许多重要的法令鼓励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一、互联网公司的财务特征
1.无形资产、知识资本、技术的重要性
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信息技术(即软件)、技术研发人员、信息和知识,新兴资产的额重要性高于传统资产。比如,国内互联网界的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腾讯,其最重要的资产是知识、信息和技术,且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如今的大部分创业公司,若依靠这三座难以撼动的大山过活,便可称之为“嫁入豪门”,BAT的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初创公司的成长带来强大的力量。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合并案例增多,比如优酷土豆合并、滴滴快的合并,从华兴资本等从事财务顾问的投行的网站上,可以看出,参与合并的互联网企业,其估值高低主要与其轻资产相关,如用户数量、技术水平、内部信息等。
对于财务工作而言,无形资产、知识资本、技术这类轻资产的价值是难以衡量的,从而导致财务报表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现状,帮助企业管理层作出决策,发挥财务管理的效用,需要多注意无形资产的计量。
2.商业模式的频繁改变
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举个例子,几年前兴起的滴滴打车、网红经济、网上订餐,以及2016年上半年沸沸扬扬的直播行业,VR行业。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只做一种商业模式的风险很大,竞争也很激烈。“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很多互联网企业会采取多种商业模式,分散风险。比如,腾讯,不仅坚守微信、QQ在社交领域的老大形象,也开始依赖强大的用户群和资金力量,尝试各种新模式,比如电商、互联网金融等等。
财务工作立足于交易,商业模式的更新迭代要求财务工作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柔性特质,保证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活动的有序进行。
3.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
互联网行业,因其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资金涌入。要在某一个商业模式做到前几位,没有足够的资金是不能实现的,譬如,饿了么、美团的超低满减优惠,滴滴、uber的高额补贴,这类恶性的价格战,是为了吸引更大的用户群,并建立更好的用户粘性。互联网行业的生存竞争是残酷的,借用《三体》里的一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每个企业都处在一片黑暗森林中,在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威胁中快速地发展自己,不然就会面临淘汰。融资是互联网企业的重点工作,财务工作将有助于融资活动更好地进行。
为了分散风险,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有余钱”的互联网公司会有选择地并购某个新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很多互联网公司都设有自己的投资分析部。这种情况,对财务的要求是保持足够的现金流,以便随时应对投资需求。
二、互联网公司的财务风险
互联网公司的财务风险大概可分为三类:商业模式风险、现金流风险、政策风险。
1.商业模式风险
为了抢占市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会采取“免费”模式,但最终企业的目标是持续经营。在不断创新和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不断打败原有的经营模式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企业会采取多元化经营、建立上下游生态系统的方式。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可以化解新模式盈利减少引起的现金流短缺。
2.现金流风险
在某一商业模式上,抢占市场占有率的方式主要是“烧钱”。这就要求企业不断融资,去参与不得不参与的价格战、恶性竞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更好地切入细分市场,了解客户需求,融合社会资源,并不断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练好内功,尽量保证现金流的平稳。
3.政策风险
政府对于互联网行业有很多监管,比如,之前兴起的互联网彩票业务被禁止,一年以后监管逐渐放开。这些因素对于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有影响,管理者应谨慎考虑每一种商业模式的投入金额,做好充分的过渡。
三、互联网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
1.柔性财务管理
柔性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柔性财务预算管理、柔性财务成本控制、柔性财务融资管理(融资时间、融资额、融资结构的柔性)、柔性财务投资管理。其主要策略是适应环境变化、利用环境变化,从而主动制造财务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战略决策提供便利。
2.现金流的合理管控
主要是保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这要求出纳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多多用心,包括购入能灵活动用的理财产品。在保证资金的一定收益的同时,不降低资金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韩文学.
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以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融合的魅力掀起了一场产业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不能分离开互联网的开放性、资源性与移动通信的移动性、便携性,时时处处地访问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易观国际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规模达2.14亿,市场收入规模达237亿元,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
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在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就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发表演讲:创新是多种多样、
多维度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才是最关键的。
商业模式对电信业在未来持续发展、不断获取利润方面极为重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今天,商业模式创新关键点是:客户价值与需求的创新;进行成本的革命性变革;打造良性的价值链生态系统;敏锐把握环境变化,敢于突破与“假设”。
1 商业模式的内涵
商业模式概念最早出现在信息管理领域。20世纪90 年代互联网兴起之后,商业模式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引起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其含义也延伸到企业管理领域的广阔空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彼得・德鲁克曾说,由此可看出商业模式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电信业必须做出重大的转型,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电信行业的商业模式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加速了商业模式的不断变化,并已成为电信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催化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了解世事,可以通过无所不在的娱乐释放压力,这也就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区别于网络时代,从而也就具备了全新的特征。
2.1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截至201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1.12亿户,其中3G用户数2.3亿户。3G拍照的发放,推动了互联网快速增长。中国电话用户净增1.19亿户,总数达到13.9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2.78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1.12亿户。全国网民数净增0.51亿人,达到5.64亿人。手机网民数净增0.64亿人,达到4.20亿人,占网民总数的74.5%,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2518.1万户,达到1.75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1.3亿户,达到7.6亿户。2012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0762.9亿元,增长9.0%。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7933.8亿元,增长10.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3.7%。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2.2 移动互联网客户的长尾需求显著
当前,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转型的根本,现在我们是在3G移动互联网时代,3G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多变性的特点,而且碎片化需求趋势越发明显,业务种类和数量正呈现井喷式增长。2004年10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首次提出长尾理论,并指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正是因为用户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长尾特征,在3G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用户动态需求所带动的增值业务则代表了通信市场广阔的“蓝海”。
2.3 移动互联网应用丰富多彩
随着3G网络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服务日新月异,目前,在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移动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移动搜索、手机游戏、互动社区、手机支付、手机视频、应用程序商店等移动互联网服务一应俱全,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同时基于3G网络的行业信息化业务也不断涌现。特别是推出了应用商店,丰富了互联网的应用,如谷歌Android Market应用、苹果App Store应用、移动MM应用程序等,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应用服务需求。
2.4 移动运营商面临以下三方面的挑战
①被管道化的威胁以及如何开放网络的抉择。
②新型移动互联网产业环境正在形成中,移动运营商能否成为产业的主导者。
③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商业模式还不清晰,但对移动运营商现有模式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2.5 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
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市场,不仅吸引电信运营商,同时也吸引了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互联网公司等众多企业纷纷进入这一新的“蓝海”。当前,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主要有苹果、诺基亚、google、百度、三星等众多公司,这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的控制权,都在争相进入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
3 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商业模式
3.1 成立专门部门进行基于OPhone操作系统手机的研究与开发,手机厂商免费共享中国移动基于OPhone操作系统手机研究与开发成果(同时允许2G手机使用OPhone操作系统),降低手机厂商手机开发成本及门槛,吸引大中小各种规模手机厂商共同打造基于Ophone操作系统的手机产业链。
中国移动拥有6亿用户,这是打造Ophone操作系统手机产业链的一个坚实基础。Ophone操作系统手机产业链壮大,需要有需求量巨大的低价位Ophone手机的广泛普及。低价位手机目前主要由数量众多的小规模手机厂商生产,其缺乏相应的手机开发实力;让其免费共享中国移动基于OPhone操作系统手机研究与开发成果,可以促使其大量生产基于OPhone操作系统的低端手机。
同时OPhone操作系统手机的普及也等于控制了终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控制终端是直接接触用户的需要。只有控制了终端,才能真正掌控用户与移动数据业务市场的第一接触点,成为产业链中挖掘和整合用户需求并引导整个产业链满足用户需求的核心。其次,终端界面和业务显示不兼容是影响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障碍。只有控制了终端,才能解决两者不兼容的问题,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再次,只有控制了终端,才能对产业链进行更有效的整合。
3.2 采用流量分成方式鼓励第三方基于OPhone操作系统开发免费内容或应用服务,扩大OPhone内容或应用数量,满足用户移动互联网内容或应用服务需求。
手机终端及其操作系统是产业链中挖掘和整合用户需求并引导整个产业链满足用户需求的核心,但用户的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有大量的应用可以满足用户移动互联网内容或服务的需求。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均有数量庞大的应用作为支撑,尤其是大量免费应用可以提升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2011年2月美国智能操作系统市场份额Android为33%,AppleiOS为25.2%。Android市场中应用数量为13万,免费应用比例为70%;苹果App Store中的应用为30万,其中67%为免费应用。可见,手机操作系统免费应用的数量是维持扩大其市场份额的基础。
内容或应用开发者需要不断通过内容或应用获取利益才能有继续开发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其中,内容或应用的数量的增长,可以促使更多的用户使用基于OPhone系统的手机。内容或应用开发者在数量、内容或应用数量、使用用户数量之间不断地形成正向激励,从而产生病毒效应,迅速扩大OPhone系统手机用户数量和市场份额。
3.3 通过风险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到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中,以便掌控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迅速将最新技术在手机中应用。
创新是互联网的灵魂与精神,更是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所在。移动互联网公司在开放的环境中面对很大的风险性和探索性造就了其创新的基因,这是目前处在传统垄断领域的运营商所不具备的。
移动通信商追求稳健发展,好是基础;而互联网公司追求又快又好,快是根本;移动运行商与互联网公司在各种行业中的运作规律不同,要掌控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同时积极学习移动互联网公司的优秀特质,运营商需要通过风险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到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中去同时要保持互联网公司的在市场中的经营独立性。
4 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
4.1 完善产业链结构
企业必须接受“竞争”的理念,倡导“双赢”的理念,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利润,要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有利地位,集中资源,建立核心业务,发展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企业的战略伙伴。企业应该考虑产生利润的环节和自身实力,选择价值链上的合理位置,发展和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的联系,发挥协同效应,构成一起为客户提供价值的网络,这些包含独特联系的价值网络,可以带来对企业来说是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4.2 重新定义细分目标顾客
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根据变化定义的企业客户,选择新的客户,提出相应的客户价值,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客户的需求,获取潜在的利润,从根本上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
运营商可以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特征来确定消费水平及方向,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具有不同消费行为的客户群体,制定具有明显差异的营销策略。
4.3 实现营销渠道创新
随着2G向3G变化,运营商电子商务――网上营业厅的建设是销售渠道的一个创新,在我国运营商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依靠传统的方式直接与客户沟通的情况下,网上营业厅的控制性比较强,且结合电信产品不是实体的特点,还可以用最低的耗费与最快的速度完成交易,对运营商有较强的经济性。网上营业厅从运营商到最终客户建立直接通道,并提供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以尽量减少客户购买的时间和体力精神等成本,并显著地降低客户的总体成本。然而目前我国的四大运营商的主页仍然以信息提供和公司宣传为主,引导客户选择产品的功能偏弱。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的网上营业厅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渠道。
4.4 实现通信业务创新
要着重看待通信业务的差别化建设,在进行详细分析消费者的基础上,为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推出各种资费方案。如商务人士专注于接通率和通话质量,他们经常在几个不同地方之间来往,根据这个特点,推出在用户定制的几个城市或者不限地区的漫游分级优惠的产品。对于大学生这样的客户群,他们的生活范围是相对固定的,基本上是学校和家乡,他们相对比较关心资费水平,这样就可以对大学生推出在家乡城市寒暑假其漫游包月的服务。如银行账号、电子邮件账户等,存储可以设置多个安全级别,每种安全级别对应不同的安全技术和手段,每个级别设立一个收费标准,可以按个数或字节收费。
5 商业模式发展的总趋势
从电信业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商业模式必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信息产品收费模式、广告模式和平台渠道模式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基本分类。
信息产品收费模式依承了传统的电信业务模式。此类信息产品必须着重创建内容的私属性及个性化还有它的差别性,要可以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有可能收费,同时为了满足用户不尽相同的需求,收费方式一定要是灵活的、多样化的,例如按次收费、包月套餐、会员制等,而且不同的收费方式之间可以随意组合。
广告模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动向,但是涉及黄色内容、垃圾短信广告等在扰乱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广告环境。移动互联网的广告必须用无线营销快速、互动、实时的通信模式,代替压迫式、单一方向的广告传播;要根据这个用户的长时间的爱好与习惯,剖析得出最适合这个用户的精准广告,才能得到用户的喜爱。
以手机为根本的终端上构建不同种类的业务平台,或者建立手机和互联网之间的平台,称之为平台渠道模式,如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手机支付平台以及手机软件应用商店等。
实际上述三种模式是不分彼此、互相交织、相互渗透的,广告与信息服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广告、电子商务及信息产品也是分不开的。比如广告信息中出现了“click to buy”(点击即买)的电子商务模式,出现在手机杂志信息产品中的物品也可以点击进入,就有详细介绍,可以点击购买。所以,多元商业模式必然会成为发展趋势。
6 结束语
本文基于商业模式,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的说明和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展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电信业商务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随着云计算等一些最新应用和技术的不断推广,电信行业的构成和商业运作日趋复杂,电信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像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仅仅就企业具体运作的某一环节进行改良的企业改革。而且这种创新不是单个成员个体的改变能完成的,这是一个产业链,一个整体的产业联系在一起。电信业的各个企业应该要跳出传统运营商的视角,从更宽广的角度,更广的领域,大胆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挖掘移动互联网各细分领域的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A.Afuah and C.L.Tueei,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Text and Cases,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2Timmers,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 Electronic Markets 8(2),3-8(1998).
[3]卢.建立3G新业务的有效商业模式[J].世界电信,2004年版.
[4]周光涛.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化的几大关键点[J].新观察,2010年版.
[5]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9月.
[6]艾瑞咨询.2009年中国网络社区研究报告[R],2009年9月.
[7]张维迎,孔翰宁,奥赫贝.2010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2月.
[8]陈代云.电信网络的经济学分析与规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吴伯凡.阿里巴巴的倒行逆施[J].21世纪商业评论,2007年9月.
[10]王汝林.移动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陈山枝.电信运营商业模式变化的探讨[J].通信发展论坛,2004(7),7-10.
[12]翁君亦.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 月.
[13]刘戒骄,杨晓龙.网络竞争与网络产业改革[M].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4(7),50-56.
[14]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余晓晖,许志远.技术发展催生移动互联网[J].世界电信,2008年版.
[16]余晓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思考[J].电信网技术,2008年版.
[17]赵慧玲.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探索[J].移动通信,2009年版.
[18]乔为国.商业模式创新[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