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09:18: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司马光课堂笔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境地,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如:在作文教学写一种水果课上,孩子们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坐好,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每组的桌子上都摆着孩子们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我并没有作过多讲解,只是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话刚说完,课堂就热闹起来: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子闻,有的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让孩子们头痛的作文课如此快乐,孩子们能不主动学吗?
二、让学生多动口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静听”,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口,使动动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形式多样的参与读。课堂中绝大多数学生有朗读的欲望,教师应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读,在参与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量的要求,还要重视质的要求。如教学《司马光》一文,在讲读“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这一重点句时,我首先通过动作演示,看图画等,引导学生理解“举”“使劲”“几下子”等词的意思,在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听录音读、加动作表演读、个别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的勇敢、沉着。在指导加动作表演时,要求学生读到“举”“几下子”等词语时,加上相应的动作,读时也要念重音,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
(2)参与评议。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评点、讨论,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小猴子下山》一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问:“你们觉得小猴子的做法对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对,但有一位学生持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小猴子是在不断追求新的目标,永不满足也是可取的。这位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体现了思维的求异性,对此,我不一票否决而是引导学生对这种不同看法进行评议,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课堂就“活”起来了。
三、让学生多动脑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动脑,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我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不断参与质疑,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课堂“活”起来的源泉。
(1)教师设疑,学生作答。如教《乌鸦喝水》一文,设问:“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一个学生说:“乌鸦可以把瓶子弄斜,就可以喝到水了。”另一个学生说;“乌鸦可以用石头打掉瓶口,然后喝水,因为乌鸦长着羽毛,不会怕割破。”等等,这些答案都符合实际,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结果。
(2)学生质疑,学生作答。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课堂上,我适时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如教《狼和小羊》一文,最后一句话“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有位学生提出:“小羊是否被吃掉?”问题一提出来,课堂讨论是激烈而有序的。大部分学生是认为小羊是被狼吃掉了,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的看法不同,有个学生认为;“当狼扑向小羊时,由于过急,小羊蹲下,狼扑空了,扑到小河里去了。”还有学生认为:“当狼扑向小羊时,正好猎人的枪声响了,狼被击毙了,小羊得救了。”通过联想,我们不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质疑问题的能力。
四、让学生多动手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不可以盲目的进行创新研究,要通过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分析,才可以找出适合低年级阅读的教学方法,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低年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很多语文阅读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是倾听者,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不能产生兴趣,阅读学习的效果不明显。其次,阅读内容及选材在选择上存在不合理。如今社会的发展使学生的思想、审美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很多教师仍然选择大量的“旧”文章让学生阅读。这些文章的里所讲述的内容与低年纪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很难让低年级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同时由于低年级学生本身特点,也很难理解材料内容及其思想感情。课堂中对于阅读学习的模式不新颖。到目前为止,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只有通过问题才可以找出可行的方法。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的创新方法
1、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大胆的读出来。通过大声的朗诵,教师可以判断出学生对于课文的预习情况和理解能力,如果对课文理解不足在朗诵的时候必然会不连续,读的时候无法读出课文的情感,学生只有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才可以更好的理解重点学习内容和对学习知识的分析,在朗读前可以让学生听一段学习录音,通过听朗诵录音读出来的方法,结合自己的读课文方式,找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在读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播放背景音乐,让他们深深的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一段话背起来,加深学生理解,也可以在课堂上举行小规模的朗诵比赛,让学生们自己当阅读朗诵评委,在展现自身朗诵水平的时候也可以有效的找出自身的不足。
教育是复杂的,因此它是艺术更是科学的。它是生动的生命组合体,值得我们去实践、去研究、去反思。
本人有幸听了一节八年级思想品德(鲁教版)下册第十五课第二课时“搭起创新的桥梁”的市级公开课。开始教师用故事导入:我国的学生到美国读大学或研究生,非常用功,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下课认真对笔记,考试时,老师讲了六点学生绝不会答五点,保证把教师讲的内容全部还给老师。在中国自然是满分,可是在美国至多是B,一般情况只能给C。而另一些学生只答了部分要点,但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思考出来,老师却给了A等。我国学生不理解,去询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回答:你答了六点不错,可这六点我都讲了,我讲了你还说他干什么?我讲的六点是我的思考,他们只讲了一点、两点,那也是他们的思考,我讲课的目的,就在于启发大家通过我讲的六点,形成你自己的思考,得到你自己的答案。这样就很自然的导人了新课。同时学生也显得有兴趣、积极、活泼有灵气,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接着教师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汇总收集到的外国和中国一些发明创新的小故事,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举出了外国的有:瓦特在发现水烧开时,把壶盖顶起的现象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发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诺贝尔是炸药的发明者等等。中国: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曹冲称象;张衡发明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7位等等。
在巩固训练提升环节,教师首先出示了两个游戏题。题目一:一条船上载着95头猪63只羊,那么请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试题刚一出示学生同位之间相互交流,立即举手驳斥了老师的试题。两个条件都与船长没有关系,本题是错题等。题目二:砖有哪些用途?学生经过一分钟思考后,有的说砖能浦路、砖能盖房子美化我们的环境;有的说别的动物咬我们时,进行自卫的工具;有的说我们对付坏人时是正当防卫的工具,有的说坏人作案时的工具等等。由此看来,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巩固训练题目:在北京上八年级的学生孟伟,准备今年暑假跟着家人,到南京古城去旅游。请你为他们设计去的交通工具有哪些(注意:路上他们想看一看自然风光)?哪一项是高科技的成果?能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有多少?孟伟是一个天好者,你认为哪些地点是他们必去的地方?这道题是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灵活地与现代科技以及地理、历史的知识的一个整合,综合性和灵活性都比较高。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的思考、探讨、回答,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通过本节课我体会到:
1.自学问题的设计要具体,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围绕设计的具体问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自学活动中去,边自学,边思考。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标记,以便寻求帮助。对传统知识性的知识和问题,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一律不讲。自主学习贯穿课堂的始终。(学习心得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有学会变得会学。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获得知识、学习的方法。
2.合作、探究、释疑要适时,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学生在进行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同位之间质疑答疑,也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还可以向老师质疑,由老师答疑。当深入研究有困难时,可以教师向学生质疑。释难解疑的首先是学生,然后是老师,教师必须退到最后一步。这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一、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使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为培养创新能力作好切实的铺垫。《语文课程标准》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要以人为本,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师生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学生就能激发创新的兴趣。
二、营造开放性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进行开放性阅读,教师首先必须扭转“一言堂”、“满堂灌”的旧习,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只有这种言论自由,才能使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也只有激励学生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敢于标新立异,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激发起来。
三、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采取多样化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1)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在内容的选择上,可选那些浅显的童话、寓言、童谣、古诗等。(2)形式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等。比如教学童话故事《丑小鸭》时,我让几名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切身体会到丑小鸭成为白天鹅的过程,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欣赏美丽的画面,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这样,学生就能迸发出耀眼的创造火花。
四、采取多样化鼓励性评价,突出学生个性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评价要避免单一化,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行自我考查,思考自己在对文本的理解方面,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修改,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2.同伴互评法
鼓励学生对同伴在阅读教学中的行为、态度和学习状况发表意见,培养学生初步的民主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识。
3.成果展览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每个学生以各种形式,如展示阅读经验,申述对某一作品的评价,等等,从而体验成就感。
五、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品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合理安排质疑时机。如教学《司马光》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孩子掉入水缸后,一般人会怎样救?这些方法司马光为什么不用?他用的是什么方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通过教学,学生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以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就能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六、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才能使学生活跃思想,自由地、有选择地吸收知识。
1.课外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古诗词赏析、创办图书角、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个人活动
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只有教师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创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兴趣小组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评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强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这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用创新理念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学校公开课上,孙霞老师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时,并没有直接进入课程的内容。她先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放映了人气动画喜羊羊的图片,并结合图片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懒羊羊和喜羊羊他们跑到一个公园里去玩,发现公园里有一个假山,于是就爬了上去。假山旁边放了一口盛满了水的大水缸。就在懒羊羊爬到假山顶上之后,这时灰太狼却出现了。喜羊羊他们想要通知懒羊羊,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灰太狼推了懒羊羊一把,懒羊羊就直接从假山上掉进了水缸里。水缸很大,水也很深,懒羊羊不会游泳,如果不管他,他就会淹死。灰太狼已经溜了,美羊羊也急哭了,喜羊羊也没办法了。同学们,你们说,该怎么办才能救懒羊羊呀?”由于喜羊羊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这位教师一说要讲喜羊羊的故事,全体学生立马就来了兴致。在这位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下,学生的情绪也跟随着教师的讲述而调动了起来,纷纷为懒羊羊的遭遇感到着急和担心,甚至还有不少学生脱口喊出:“不要懒羊羊死!”孙教师又趁机加问一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救懒羊羊呀?”全班同学一齐喊道:“想!”这个时候,课堂的气氛已经被孙教师成功地活跃了起来。于是她又趁热打铁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叫做司马光的小朋友,他就有办法救懒羊羊!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看看谁最先找到拯救懒羊羊的办法!”于是,在孙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书本开始阅读起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还会主动向教师询问甚至自己试着看课后的拼音。终于,在学生积极的心态下,不仅自主完成了对课文的阅读和生词的学习,还理解了课文中心内容,找到了“砸缸”这一拯救懒羊羊的方法。这位教师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尝试了自主性的阅读学习,不仅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事半功倍,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课本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纷纷好奇司马光为何如此聪明,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于是否存在兴趣。自主学习法的应用,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由此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并进一步催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授正确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语文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这一课,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白“语文也能从生活中学到”这一道理。就课程的性质而言,其本身强调的便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时时刻刻学习到语文,从而真正实现学习能力上的提高。
我校的徐欣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先在黑板上板书下“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烈日当空,山崩地裂”这四个词语,并要求学生说出这四个词语的意思。由于之前没有学习过,所以没有几个学生知道这四个词语的意义。然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是查阅词典,了解到了这几个词语的词义,有了初步的熟悉。在帮助学生初步学习了这几个词语之后,徐老师又进一步提高要求:“在没有词典的情况下,同学们要怎么学习生词呢?”学生面面相觑,表示不知道。徐老师接着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了一段“聪聪和爸爸”的故事。故事里的“爸爸”通过各种亲身体验以及对话教导,让“聪聪”深深理解了什么是“骄阳似火”,什么又是“惊涛拍岸”。学生在观看这个故事的同时,自身对于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也有所加深。之后,徐老师又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在没有词典的情况下如何学习新词生词。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氛围中,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和思考,终于得出了生活中可以向长辈和同学学习语文的道理。
自主学习教学实施的基础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教导。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获得提高,才能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助推学生成长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有一则寓言――《揠苗助长》,讲的是农夫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却反而让自己的禾苗都枯死的故事。
【Keywords】Chinese teaching; subject status; creativity; activity; non intellectual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62-02
《纲要》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视野”。这些要求的提出,给广大教师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1设计创造性问题,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强劲地推动着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教育要改革,教学要创新。问题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创造性问题可以优化教学结构,启发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创造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活课堂。
一年级有篇课文《司马光》,许许多多的教师在结束新课时,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司马光聪明吗?”学生齐答:“聪明。司马光救了掉进水缸里的小胖。”这种提问,深度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它束缚学生手脚,阻滞学生思维。经过三思,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这样试着提问:“1、司马光救了掉进大水缸里的小胖,人们都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救人的方法高在哪里呢?2、如果你在现场,打算怎样救小胖?”听了这两个问题,没有学生立即回答。有的皱眉思考,有的重读课文,有的开始前后左右讨论商量。过了四五分钟,学生中有人举手分析说:“司马光果然聪明过人。他砸破缸,让水离开人。”接着又有学生举手说:“如果我在场,找根棍子让小胖抓住,把小胖直接拉上来,让人离开水。”可见,面对创造性问题,学生还是动了一番脑筋。从古诗“滟滟随波千万里”我们可以悟出这个道理:教师的提问是一种艺术,它反映教师的水平,决定学生的思维程度。教师若不是浩浩长江,学生滟滟之波又岂能千万里呢?
《狐狸和乌鸦》我教过好几次,不同的提问,截然不同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天壤之别。课文临近尾声,我在小结环节第一次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应该向狐狸学习还是向乌鸦学习呀?”只记得,我问题没说完,全班五十个学生高声齐答:“狐狸骗人,向乌鸦学习。”课后,我反思:学生们的这个回答不正常啊!莫不是我设计的问题牵滞了学生的思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五十个学生眼里应该有五十只乌鸦五十只狐狸呀!再教《狐狸和乌鸦》时,同样是在结束环节,我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问题,原以为结束新课,却掀起了一阵波澜。我说:“狐狸有何优点?有何缺点?乌鸦有何优点?有何缺点?你愿做文中的狐狸还是乌鸦?”没想到课堂“乱”起来,像锅里的水烧开了一样,一下子沸腾起来。学生思考着、议论着,还有几个离开座位争执起来。不知不觉中竟分成了三派,好不热闹。第一派47人:向狐狸学习。理由是:狐狸虽然花言巧语,采取骗术,但是狐狸吃到了肉,获得了成功;乌鸦没有自知之明,爱听奉承话,到嘴的肉弄丢,失败告终,太无用。第二派2人:既不向狐狸学习也不向乌鸦学习。理由是:他俩想做个十全十美的人;第三派1人:向乌鸦学习。理由是乌鸦老实,狐狸狡猾。一个创造性提问,不但能引发学生头脑风暴,而且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学生主人公地位得到保障。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方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凡是合学生胃口,适合学生个体的,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牢固掌握知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不要把自己认为理想的方式方法强加给学生,要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给学生松绑,给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方法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往往能在最佳状态下激发学习的热情,学生会主动地、愉快探求新知。
“天下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教学中,我们最易犯一项错,就是把一个班的学生看成是一个学生。“人各有心,心各有志”。其实,每个人的思想和习惯是不一样的,存在个体差异。“滥竽充数”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大约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齐国。故事里有两个皇帝,虽说是父子关系,听竽的习惯却不一样。齐宣王喜欢听大合奏,让大家一齐吹竽;齐闵王喜欢听独奏,让演奏的人一个一个地吹。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所学校,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学生。具体到语文教学中的“读”来说吧:有的学生喜欢朗读,有的喜欢默读,有的喜欢齐读,有的喜欢一个人读,有的喜欢边读边记笔……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说“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而是命令:“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请同学们分组读课文”、……以前,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认为的亮点,现在想起恰恰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问是:“瞧!这么多游客来到西沙群岛,他们多想了解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呀!请同学们当小解说员介绍一下吧!”我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训练学生语言,积极词句。俗话说条条道路通北京。只要能到达北京,哪种方法都行啊!教师为什么限制到达北京的方式呢?有人坐大轮去,有人坐火车去,有人骑自行车去,有人坐飞机去……让学生当解说员,不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是我强加给他们的,我把全班学生当成一个学生,把五十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定为一样——都喜欢当解说员。这样做,等于向学生命令:“大家都坐轮船去北京”。实质是命令学生:“我要你们这样学。个个都做解说员”。接到问题,很多学生的脸阴了,身子沉下去一大截,课堂一片死寂,只有两个女生在做准备。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再教时,我提这样的要求:西沙群岛的海底美丽、有趣。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向游人介绍介绍吧!问题一出,学生一个个是过海的八仙,各有各的招:有准备解说词的,有拿油画棒画简笔画的,有写短诗的,有离开位子试着表演的……最有趣的是有位学生把西沙群岛的的海底世界改写成了一首快板。边打节奏边说:“中国南海有个群鸟叫西沙,海底美丽又有趣。珊瑚,像花朵,像鹿角;海参,懒洋洋,到处是;大龙虾,全身披甲,挺威武。耶!这是么东西啥?全身彩纹?头戴红缨?身上插扇子?身上长刺?鱼呀!西沙群岛的鱼多么?多。太多!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滑稽、夸张的逗说,把同学们的肚子都笑疼了。听了这个快板后,一半学生说已会背诵这部分课文了。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有关。学生投入的越多,学习效果越好。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在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过程中,创造了苏格拉底法。他从来不直接告诉别答案,而是置身其中,通过对话、反问、讽刺等方式,帮助对方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传统教学方法呆读死记,摧毁创新根基,培养机器人。我读书的时候,老师直接把课文中心思想写在黑板上,让我们抄写背诵。没有引导,没有启发,我们就像容器一样,接老师倒过来的东西。有的教师一节课四十分钟一讲到底,讲完鲁迅生平讲百草原,讲完百草原讲三味书屋。上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本末倒置,使课堂严重失衡。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像产婆一样引导、启发学生,帮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摆正引导者位置,该学生讲的让由学生讲,该学生操作的让学生操作。课程实施建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结束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有这样一个试题案例:“如果你是孔融,怎样做?谈谈你的想法。”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答曰:“我要向孔融学习,把大梨子让给别人。”但有个小男生偏不这样回答:“我不想向孔融学习。因我为想吃大梨子,把大的留给自己,小的给别人。”接到问卷的小男生看见一个大大的红“×”,生气指责教师:“你为什么不让我表达我真实的想法?你逼我说谎!请你立即把‘×’改成‘√’。”后来我也琢磨:这个问题本来就有两种答案,即:①让梨。②不让梨。试题的意图是鼓励一年级的学生从小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然而,教师错了。阅卷时没有尊重学生的意愿,大大的红“×”在无言中剥夺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扼杀学生的本真。这种做法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
3利用非智力因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智力因素对学生影响巨大,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也不可低估。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巧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3.1巧诱动力。代币法是行为疗法中的一种,它是通过奖励(即强化)形成某种共性出现的适应的方法。学生在诱因的驱使下,产生学习动力,强迫自己努力。强化时间久了,学生在磨炼中不知不觉形成学科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曾经,我设计了这样的代币法:上课积极思考、发言者,奖红星一颗,每节语文课设红星奖一个。集齐十颗红星者可以兑奖。男生可换取滋水枪一把;女生可换取密码笔记本一本。通过一学期的强化,原本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开始喜欢上语文课,那些调皮捣蛋坐不住的学生在滋水枪、密码笔记本的诱惑下,强迫自己座下来听讲,静下心来做题,许多“问题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2电教助教吸引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持久性差,易受外界的干扰,注意力易分散。形象直观、特点鲜明、刺激强的课件最易集中其注意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汉字是诗,汉字是画,是世界上唯一未间断的表意文字。尽管如此,许多学生对汉字的识记仍感到单调枯燥,学习积极性提不起来。有位教师组织学习“骈”、“闯”和“闪”字时,抓住汉字表意的特点,用幻灯片制作了一扇门、两匹马和一个小人。教学时,放映幻灯片,让静的汉字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一匹马冲过大门“闯”也;一个人从门里一晃不见“闪”也;两匹马并排成双“骈”也。象这样生动形象的汉字学习,学生终生难忘。
和平年代,我国蜜罐里长大的小学生,没有经过战争洗礼,没有闻过硝烟,对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雷利同学从心底发出的强烈呼声理解起来有点费劲。课文的重难点是通过血的事实,让学生认识战争的罪恶,激发维护、热爱和平的感情。突破这个难点就是让学生跟雷利同学产生共情。为了达到目的,我利用网络上搜集的两组对比强烈的鲜活的画面导入新课。第一组:遭战火蹂躏国家和地区的画面(硝烟弥漫、血肉模糊、断垣残壁、民不聊生);第二组:我国人民太平幸福的生活画面(全家欢欢喜喜过春节,风和日丽游西湖)。将画面搬上大屏幕,缩短距离,增加学生视觉、听觉刺激强度,在强烈的视、听冲击下,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与雷利同学形成情感共鸣——要和平!不要战争!鲜活的画面比口头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强烈的刺激对比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
4利用活动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它是一种活动教学法,也是一种发现式教学方法,注重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从做中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动手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活动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从做中学”是个体有目的、有意识地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动手动脑的学习经验和探索。杜威认为,做是生命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是经验的展开过程,也是个体彰显生命自主性的过程,做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思维。通过角色扮演、即兴表演、实验、制作、游戏等,让学生置身活动之中,成为学习主角。
拼音字母,表音文字,字母没有意义,死记硬背是大多数学习者选择的方法。味同嚼蜡,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学阶段,有教师给学生提供卡纸、剪刀、固体胶,把学生分成五人小组,把形似且易混淆的字母如:“b、p、d、q、g、t、f、m、n”放在一块,让学生五人合作剪贴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拼音字母巩固阶段,设计“采槟榔”游戏。学生拎只小篮,采摘符合规则的字母“槟榔”。如若摘错了,按游戏规则写三个,当场求助他人读会,记熟。游戏法远比机械识记效果佳,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身心愉悦,轻松完成拼音字母的学习。
为了调动三年级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我利用“活动教学法”的优势,指导作文片断:“一处秋天的景色”。我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活动铺垫课。下午铃一响,组织学生走出教室,穿过校园的高墙,奔向秋日黄昏的山坡、田野,组织学生在山坡上放风筝、打滚、拔河、老鹰捉小鸡,让学生尽情地玩耍,引领学生尽情地品赏秋日黄昏的美景。第二课时——练笔课。鼓励学生描实景,说实话,表实意。“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四十分钟写作过程中,没有抓耳挠腮的,没有因害怕写作文哭泣的。我坐在讲台上,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有学生这样写道:“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昨天下午,我真的领略到了。我们的风筝在夕阳的余辉中升上了天空,我们追着风筝跑呀跑,笑呀笑,心里乐开了花。只见它越飞越高,高过了晚霞,快过了飞机。这时候,从田野的西边飞来两只尖嘴的大鸟,一只黑,一只白,样子很凶恶,像两架战斗机从我们头顶飞过,吓得同学们不约而同卧倒在秋天的田野里。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怕,说那是两只吃鱼的鸟,名字叫鱼雕。山坡下是辽阔的田野,稻子已经收割完了,一头黄牛躺在田坝上闭着双目慢慢回嚼着,不时睁开眼睛瞅瞅渐渐西沉的太阳。牛背上,几只调皮的八哥在上面跳来跳去;绅士一样的白鹭,在它的身旁踱着方步。田坝上,一丛丛,一簇簇,铜钱大小的橘黄色的野菊,开得生机勃勃,浓浓的药味里散发出阵阵清香。家乡秋日的田野,怎能不让我怀想?落日、野菊、黄牛、八哥、白鹭、鱼雕,还我们的风筝。只要想起,我的心都醉了。
综上所述,教学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活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稳步前进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 2012年版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如你所知,中国文化人有这传统:本行是济世救民,业余就风流挥洒。比如孔圣人当过饲养员,当过鲁国官员,也当过老师,学生把课堂笔记一抄就是《论语》。屈原主业是楚国的公务员,业余写诗。唐朝的诗歌,若非私人抒情,便是酬答赠送之用。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们,都是一边当国家干部,一边顺手写诗、作文、画画。所以,曹操的诗、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和花鸟画、李后主的词、天启皇帝的木工活儿、康熙皇帝的拉丁文和几何学,听上去一点都不奇怪:当皇帝也得有个业余爱好不是?
再看明清朝的名文人,大多都有这么个路子——做着好官,念叨归农,自号个什么斋主人、什么居山人,还写厚厚的诗集出来印,就是想富贵风流,两厢占尽。
好多欧洲名人也兼职,但比起中国读书人来,更现实点。实话说就是,欧洲人得琢磨生活问题。
就拿音乐人来说吧,19世纪之前的那批,都得连创作带演出。巴赫在莱比锡做乐长的时候,每个星期得写25分钟的新曲子,还得亲自抄谱,到周末亲自夯起管风琴来演出。19世纪的诸位也是能者多劳:门德尔松得做教师,的主业是指挥。真得等放了假,才有时间搞创作。俄罗斯大作曲家鲍罗丁,本行是医院院长,又是化学家。等把些瓶瓶罐罐都处理罢,才能写曲子去。
写东西的诸位,兼职的更多。艾略特先生写20世纪最伟大诗作《荒原》的时候,本身是个银行职员。村上春树写处女作小说——后来获得群像新人奖的作品——《且听风吟》,是在自家经营的爵士酒吧下班后。纳博科夫20世纪40年代在康奈尔教书,为了养家,曾经一口气开了4门课,里面居然包括网球课。如此“日理万机”的他,就趁假期出游遭逢下雨时,在汽车里写下了著名的《洛丽塔》。
当然,上班累一天,下班写伟大作品,这样的日子没法持久。所以村上春树写完自己第二部小说就把酒吧关了专心写作:纳博科夫等《洛丽塔》一畅销就辞职跑去了瑞士。
最神奇的兼职是这样子:16世纪初,教皇让米开朗基罗做壁画。米开朗基罗说自己是雕塑家,不会画画——给自己雕塑打的草稿不算。教皇不听,逼他画,激起了米开朗基罗的牛性,花4年画了不朽的西斯廷天顶图,39米乘以13米的巨画,都是个“我不会画画”的人完成的。
实际上,米开朗基罗并不爱这玩意,终其一生都在唠叨:“那些逼我完成的画,摧毁了我完成真正作品的时间”,以及,“描绘景物的工作,是给那些没能力描绘人物的家伙准备的”。换句话说,他老人家一辈子画的那些巨作——包括西斯廷天顶图这样的不朽作品——都是在他创作雕塑的间隙,愤愤不平,兼职完成的。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乏味的弊端。首先要组织全体师生走进写字教学,成立一个以校长为组长、以全体语文教师为组员的校级指导团队,从而使写字教学真正地受到全体师生的重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采用组建兴趣小组练习、开展写字竞赛等能够调动同学们积极性的教学活动。另外,要真正地将课内练习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素质。例如当某些学生在课内练习时,由于对知识接受的速度较慢,不能很好地掌握写字的技巧与方法,而课时又比较紧张时,可以选择课下向校级指导团队里的任何一名老师或校长去请教。
上述措施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写字环境与氛围,使他们意识到写好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强化了他们的写字意识。
二、立足课堂,强化写字指导
对于课内练习与课外指导来说,课内练习才是大幅度提高学生们写字水平的关键所在。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课堂上练习写字,而课后接受指导的时间较少,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强化写字指导。
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写字教学加以监督,在学生日常的写作业或记笔记的过程中,提醒他们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与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头正、肩平、背直、足稳”,写字时保证横平竖直,切勿浮躁图快。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上与识字相结合,通过对汉字的字形进行分析,指导学生们如何把字写得公正美观,通过一点一滴的渗透,促进学生们循序渐进的提高写字水平。例如在对《司马光》这节课中的“慌”字进行教学时,教师将其进行结构分解,手把手地演示如何将字写得工整美观,使学生们获得直观的感悟。此外,教师还应当开展专门的训练活动,例如在每周的写字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练习语文课上的字词,不仅给他们提供了练字的素材,而且能够达到知识巩固与复习的效果。在学生们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写字的姿势与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与指导。
教师应当把握好每节课教学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点滴的指导与渗透,在写字课上开展专门的针对性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必然获得进步。
三、搭建平台,展示写字成果
学校要为师生搭建写字成长的平台,通过举办多彩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给师生充足的机会和丰富的平台去提升写字素养与展示自己的写字成果,从而激励师生不断进取。
为师生搭建良好的写字平台有很多方法,学校可以邀请汉字文化的专家举办专家讲座,让师生更加深入了解汉字的文化,感受其魅力所在。还可以举办师生优秀作品展,分别对学生与老师的书法作品进行选拔,当然对教师的选拔并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师,为了营造浓厚的汉字书写文化氛围,作品展面向全体师生。此外学校应当充分地利用写字展板、展览室、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展示学生的汉字书写作品,并且对其不定期的开放与更换。小学生普遍具有渴望被表扬、称赞的心理,有竞争意识,通过这样的措施有利于激励学生加大努力去练习写字,从而提高自身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行,不仅有利于展示师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其自信心与进取心,同时可以为校园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建设精神文明,贯彻落实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民间文学的体裁很多,包括民间童谣、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寓言、民间童话等,并且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内容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和语言特色。教师应选择那些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与小学语文课程相整合,共同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1 内容的选择要有可接受性
民间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选择民间文学的内容时就以短小易记、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形象生动的童谣为主。如《假善人与石巴狗》《三兄弟除九头妖》《梅花鹿与大白狼》等,让学生们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童谣的乐趣。学生到了中高年级理解、表达能力大大增强。选择的内容就以民间故事传说为主。如《夜光杯的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酒泉·金泉》《嘉峪关的传说》《神奇的磨石》等,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喜爱收集并阅读民间文学,更使教师的语文课堂丰富多彩。
2 内容的选择要有本土性
酒泉的文化渊源深厚,像“酒泉”的来历,泉边的左公柳的来历,嘉峪关、夜光杯等传说丰富了地方文化内容。在收集过程中发现酒泉的民间文学时间跨度极大,取材范围颇广,有的反映了人民勤奋好学、淑贤礼让的传统美德,有的记录了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有民间智者,还有巧匠神医……可以说,民间文学是一部历史书,是一个了解酒泉文明发展史的小窗口。可选择的民间文学作品有民间传说《夜光杯的传说》《药水泉里的金鸭子》《酒泉·金泉》《文殊山的传说》《嘉峪关关城的传说》等,民间故事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地方文化的根。
3 内容的选择要有教育性
学生在接受民间文学作品时,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情感经验融入作品中,他们自身被作品所同化,在情感、行为上趋向于作品中的真、善、美的形象。如成语故事《愚公移山》、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中的主人公,为了拯救他人而甘于奉献,这种舍己为人的思想浸入学生的心田,从而懂得了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要学着去关心别人,给别人以温暖。《鲁班造锯》《司马光砸缸》等故事更是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才能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夜光杯的传说》《酒泉的来历》《文殊山的传说》《嘉峪关关城的传说》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民俗文化。
二、民间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途径
民间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不是纯粹地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新的成分,而是把民间文学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融合和渗透到其他课程之中,使民间文学的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 和语文单元主题活动相融合
新教材课程编排都以单元主题形式呈现,在语文课程编排中注重了地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如,教六年级下册《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在结合课文的学习时,可以进行《酒泉的春节》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布置学生课下调查、走访、询问、搜集有关家乡酒泉春节习俗的资料,从而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民俗文化。结合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课《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教学进行《走进酒泉民俗文化》的课内外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搜集了有关酒泉传统节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节日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及实物荷包、对联、门神、粽子等,一一呈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在尽情地交流展示。结合“家乡的特产”这一单元主题,让学生课外搜集“酒泉夜光杯”传说故事,了解这些特产采用的材料,制作过程及其影响力,之后进行习作。这些民间文学教育活动和主题活动的相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认识了家乡民俗文化的博大深远,增强了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
2 和阅读教学活动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魏书生说过:“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语文开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导入方式,下面就把我经常运用的几种导入方法公布于此,与广大同仁分享。
一、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老师通过巧妙的设疑,设置悬念,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导入法中的悬念设置法,让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便提问“同学们阅读了课文,那么有没有发现本课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以此来设置悬念。又如在教学《诗经.氓》时,可说:“诗中的女子聪明贤惠,勤劳专一,那么她们究竟因为什么而被休弃的呢?”学生不免好奇,便会积极阅读,展开讨论,那么一堂课的基础也就打下了。
二、引语启发法
即引用伟人或名人的有关论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
如教《赤壁之战》时,先引用的有关论述,再引导学生回顾引语中已学过的《曹刿论战》的主旨:长勺之战之所以以弱胜强是因为战略防御的正确:写作方法:以对话方式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争,逐步使学生认识到本文的题旨是:赤壁之战之所以取胜,也是因为主观指导的正确。这个导入语妙处在于,1、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2、了解了赤壁之战在中国战史上的地位、意义、影响;3、启发学生本课的学习重点有二:一是学习理解司马光对材料详略处理的方法和意图,二是传神的对话描写。为讲析课文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三、学生参与法
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探讨的问题。学生不参与课堂,务必导致懒于思考,懒于思考也必将导致语文素养难以提高。所以,我认为把一堂的课的开启之笔也大胆交由学生完成,也是一项可以实施的方案。比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由于许多学生并未读过《红楼梦》,而读进这篇文章必须要详细了解贾府的人物关系和所选内容前后情节,所以我便将这堂课的导入交由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让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为我们讲解人物关系及大致情节。同学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声音,更具吸引力,他们也听得更专注,同时,还给了上台发言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音乐入境法
即以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境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
如教《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开篇曲导入教学,最好是师生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雄浑、悲壮的歌声中,群情激昂,注意力相当集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苏词境界,被三国英雄感染,这时再欣赏苏词,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周瑜、诸葛亮等三国英雄风流倜傥、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建功立业的形象,也会自然地体会到苏轼的失意之恨,进而了解豪放派词风。这种导入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于一炉。
五、影视片断导入法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把影视片断引入课堂,把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形象化。学生在欣赏精彩的场面的同时,感受了一遍文本的内容,之后,再去阅读文本,品味教师授课的内容,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无异对学生的再认识、再创造有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我在讲《内蒙访古》一文时,选取了反映内蒙古大草原风光的几个片断:赛马、摔跤等进行剪辑拼接,以此吸引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的神往,然后带着学生去鉴赏文本内容,学生带着深厚的学习兴趣去解读这篇课文,劲头高涨,他们认为这一课比以往任何一课学到的东西都多。讲课时,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的兴趣出发,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语言情境,情境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有所创新,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其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进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小学生具有自身的优势,好奇心强,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印象深刻,想象力丰富,教师要充分运用起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出现在课堂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以形象生动的实物给学生展示出来,或运用多媒体把生动、优美的画面、有趣的动物让学生一饱眼福,为他们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更多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产生创新的渴望。
教师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创新的因素,通过向学生质疑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富有创造性的语言环境下,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来编写故事、改写故事或者给故事续结尾等等,使学生的语法知识更加丰富,运用起来更加灵活,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改变课堂角色,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要改变过去的“一言堂”,积极倡导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合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思考、创新,让学生在不同的想法和思维中去探索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1.大胆假设,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结果,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敢于怀疑,并且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这样学生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善于给学生设置问题,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些问题由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而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2.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多角度想象,联系原有知识,结合新内容,经过丰富的想象,给新知识多种多样的答案,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例如,王维的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若学生在学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时候,将诗里所展现的内容用一幅幅图画想象出来,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而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里面所描绘的实景与虚景、远景与近景、宁静与喧闹等只有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才可以形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3.连接课内外,拓展形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能只依赖于课内的教学时间,在课外也要积极拓展,所以,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及中外名人故事等等,并且学会写有关的读书笔记,把自己所想、所感写下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丰富知识、积累人生经验,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型品质的塑造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他的品质、个性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拥有创新型的个性品质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能自觉提高其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能有效发挥其个人的创新精神。创新型的个性品质主要体现在要有坚定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勇于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所以,教师从小学就要塑造学生的创新型个性品质,并加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