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慧建筑行业分析

智慧建筑行业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11 09:18: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慧建筑行业分析

篇1

在过去的20年里,国内地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而未来随着新城镇建设的推行,市场或将持续火热。中建协智能建筑分会会长黄久松表示,目前国内智能建筑企业已经过近20年的开拓创新发展,打造出了较为完整的智能建筑产业链,诞生了智能建筑行业。迄今为止,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已经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产品研发等各个环节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完全能够自主设计、建设、管理现在世界上建筑体量最大、建筑功能最复杂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和其他行业的智能化工程,也包含城市级别的智能化工程。

而随着住建部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的公布,智能建筑迅速融入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600-800个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队伍中来。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宁波等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都在朝着智慧城市的方向努力。

据了解,智慧城市包括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智能建筑等方面。智慧城市的打造,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而作为其基本单元、管理枢纽和基本载体的智能建筑,是“具有感知、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及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可见,浓缩了众多高新技术的智能建筑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尽管行业高速发展时机已渐成熟,但黄久松提醒:“智能建筑行业毕竟是年轻而又发展较快的行业,有许多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不断强化和提高行业的基础水平。只有具备雄厚的行业基础,智能建筑行业才可能走的更远、更高。因此,行业企业必须首先做好智能建筑,站稳脚跟,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有步骤地向智慧城市和相关行业延伸发展。”

隐忧,被“透支”的卖点

篇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进行施工建设时,许多高新技术被运用于施工作业之中。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加快本行业向知识密集型进行转型。在建筑行业进行产业升级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会给予建筑行业翻天覆地变化,整个建筑行业在运用互联网发展基础之上实现了智慧建造。在建筑过程中,建筑机器人、智能设备、智能终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建筑业大规模技术升级,而大数据与建筑业相结合,有效的促进了建筑企业智能化[1]。

1智慧建造施工技术互联网应用发展趋势

1.1智能穿戴设备将成为智慧建筑重要装备

可穿戴式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者在人衣服上配置的便携式设备。穿戴式设备不仅硬件技术过硬,软件技术也非常发达,其可以通过数据交换、云端交换的方式实现大数据转换,给建筑工人和建筑施工带来极大便利。在现在建筑业过程中,可穿戴设备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智能手环加强人员的跟踪定位,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知晓功能的具体工作状态。第二,通过智能眼镜可以模拟画面,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第三,通过智能口罩监控施工状态的空气质量,将信息传递到分享系统中,为区域空气质量做好统计分析。第四,穿戴运动摄影装备,全程记录施工现场。通过以上技术运用,智能穿戴设备已经在建筑工地上被广泛结合,与建筑环境非常融合。

1.2智能移动终端将成为智慧建造重要工具

智能移动终端拥有接入互联网技术,通过信息分析为用户定制个性化需求。在我们传统生活中,车载智能终端、智能电视等等都是智能终端表现。在建筑领域,移动智能终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第一,配合相应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移动设备可以检查施工方案,CAD图纸等现场不便检查的问题。第二,利用移动终端增强过程质量,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可以安全有效的进行。第三,通过对施工质量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和现场拍照,将所存在问题汇总之后下发到责任人,责令其定期整改。第四,基于bim技术模拟功能,可以使用移动终端模拟手动漫游。

1.3建筑机器人将成为智慧建造辅助工具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正在成为各个企业成本中最重要组成部分,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介入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建筑施工行业而言,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切砖机器人的出现可以使得人工成本大大下降。机器人在建筑施工领域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第一,全方位焊接机器人可以保证焊接的质量,使得施工更加安全,同时也极大的减轻了焊接的劳动强度。第二,喷涂机器人出现不仅可以解决高层作业的安全问题,还可以提供高层作业速度,使得高层作业更加便捷高效。第三,大芯板采集系统出现可以根据室内大小放置板材,以满足大型场馆、火车站、机场等地的安装需求[2]。目前,许多机器人都是遥控操作,可以通过预先设置方式让机器人进行工作。正是由于这种操作方法,在进行施工时,如果机器人的零部件出现故障,很可能会导致工期延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云机器人孕育而生。云机器人顾名思义是将云计算与机器人相结合的产物,他也是一个网络终端,机器人本身并不储备任何信息资料,只通过互联网方式将云端的信息发送给机器人,使机器人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机器人可以将周边环境拍摄之后上传至服务器云端,服务器云端根据类似环境下达指令给机器人,使机器人可以避免障碍物,方便机器人进行工作。所有建筑基本都可以共享一个数据库,这也同样减少了施工人员在设计程序时间,通过云计算实现自我飞跃。相信在不久未来,建筑机器人将成为建筑施工的主力。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移动终端、建筑机器人,我们可以实现整个工程可以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建筑行业的飞跃。

2智慧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互联网应用发展趋势

2.1物联网将在施工全过程中得到应用

早在2013年,我国中央政府就出台了发展物联网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需要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升级,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技术、创新生产模式的目的。在建筑行业,由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需要物联网技术支持,所以物联网对于建筑业发展非常重要。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利用安装在施工现场的各种传感设备收集当地信息数据,如视频数据、粉尘数据、升降机数据人员信息等其他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制作,从而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效能[3]。在健康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无损检测和各种传感技术检测,以保证检测安全性和整体性。笔者发现,国外许多城市建筑中都含有大量物联网技术应用,一些已经成熟模式可以运用于我国建筑物建设之中。随着信息技术不断飞跃,物联网技术的潜力将会被进一步激发,这也会促使建筑行业进一步更新换代,顺应建筑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浪潮,以便更好的推动物联网为行业作出贡献。第一,可以实现建筑设施自动化控制。在许多建筑设施之中,智能设备被广泛运用,例如供电设施,通风设施,供水设施,消防设施等等设施都与物联网技术广泛相关。通过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监控可以调节空调设施,并使空调设施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第二,实现建筑的安全监控。通过在大型建筑物室内安装传感器,可以保证大型建筑内的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并在专业软件的辅助之下分析大型建筑存在安全状况,做好预警控制。第三,可以加强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塔吊施工楼梯等大型设备非常多,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这些大型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管,保障这些大型设备可以顺利的发挥作用。第四,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对于现场施工的人员来说,其佩戴的卡片可以在附近五十米内被读卡器读到,这就使得监控人员可以实时的知道工作人员的动态。在施工人员安全帽中往往会设置标签,这些标签既可以作为人员考勤重要来源,也可以将其信息数据及时反映给劳务管理部门,有利于加强人员管理。第五,有利于加强进场设施和材料的管理。在进行建筑时,建筑单位往往会向工厂预定大量建筑材料,而这些建筑材料往往可以通过标识进行读取,这就有利于在施工现场做好建筑材料管理,对建筑材料储存、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建筑质量。第六,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环境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建筑物安全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例如钢结构的应力应变、地基等等数据进行全程监控,以保证建设的安全高效。

2.2云计算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改造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

云计算是一种各种资源按需分配技术,通过庞大网络计算处理能力将信息技术传给需要人员。通过该项技术,网络可以为所有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在2015年,我国国务院专门了促进云计算方法意见,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云计算的开发运用,使得云计算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关于建筑行业的云计算企业并不多,一些企业往往只是简单的将数据运用,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大数据分析,也就没有真正的云计算。建筑业企业和单位需要利用云计算改造提升现有信息系统,降低信息化投入成本,挖掘云计算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

2.3大数据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升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价值被逐步发现,在进行项目建设时,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设备数据、工程质量评估等数据非常庞大,这就需要建筑企业拥有大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大数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通过大数据可以实现企业的决策科学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获取有效价值,可以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并作出正确决策。第二,可以实现劳务人员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劳务人员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使管理者随时了解工人的工作状态,以保证聘用合格的工人进行工作。第三,实现工程质量大数据分析。通过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工程数据,可以有效的了解真实准确的数据,挖掘出存在的问题,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在建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种新型技术,通过物联网将各种生产元素聚集在一起,通过云计算实现管理的现代化,通过大数据提升建筑效率,这些都促进建筑行业的实现智能化和科技化,使得整个工程建设可以更加体现未来的发展方向[4]。

3结语

在我国国家制造业发展规划中,建筑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是未来发展的主题,通过建筑业以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作者:武士炯 单位:上海通用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姜涌.产业化—从房地产业、家装设计业的现在看建筑设计组织的未来[J].建筑学报,2016(6):90-93.

篇3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业目前已逾十万亿元的产值规模。然而产值规模虽大,但产业集中度依然不高,信息化水平落后,建筑业生产效率更与国内其他行业、国外的建筑业有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在提倡集约化、精细化,但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很难落实,而BIM技术的出现则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上海举办的2013广联达建设行业年度信息化峰会上,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姚兵表示,“从建筑行业上面来说,我们的信息技术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手段,主要表现在BIM技术在节能工业化的应用,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业素质化建设和基础性运作,具有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协同工种能力、专业能力。城镇化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提供更大的规模,为信息化也提供更广的应用范围。同时,信息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将为城镇化提供方向。”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它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管理,是实现建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BIM理念的不断普及,现在在谈到BIM的时候,更需要明确并注意的是,它并不只是建筑生命的第一个部分设计、出图和可视化等,而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BIM的出现使得整个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包括了设计、施工以及最终的运维管理。

可以说,BIM是一种很好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因为它本身就是为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产生的,它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种信息模型,而不是针对某一个阶段。它不仅是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同时也是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的信息模型。用BIM可以很好的去打通每一个阶段,信息模型会从一个阶段传递到另一个阶段,真正做到信息可以流动,模型也可以流动,并贯穿项目整个过程。

深耕建筑领域

智慧的建筑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达成的,在绿色环保方面具体有两种体现。一是帮助建筑形成资源的循环使用,这包括水能循环、风能流动、自然光能的照射,科学地根据不同功能、朝向和位置选择最适合的构造形式。二是实现建筑自身的减排,构建时,以信息化手段减少工程建设周期;运营时,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保证最低的资源消耗。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指出:“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的,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方案提出,要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如果说前几年建筑行业更多的重视以硬件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现阶段、以及未来的阶段重点在智慧建筑的背景下会聚焦BIM等深入的应用,这个阶段更多的以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为代表。随着国内软件进一步的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这个巨大的市场会诞生一批很有潜力的软件公司。”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贾晓平对《中国信息化周报》说到。

据了解,芬兰作为全球最先一批采用基于模型设计的国家,一直以来,积极推进建筑信息技术的开放标准,在 BIM 实践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2013广联达建设行业年度信息化峰会上特地请来 Building SMART 芬兰区主席 Tomi Henttinen先生, Tomi Henttinen告诉本报记者,在芬兰软件公司和建筑行业关系很紧密,从施工阶段到机械设备、安装方面再到设计阶段,芬兰的软件公司都会深入,软件公司甚至会关注到产业的流程、工作方式的变化,建筑业的发展与软件企业的技术贡献密不可分。

BIM带来的变革

有人说:“2012年是中国BIM非常重要的一年。” 2012年各大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探讨尝试性应用BIM,2012年BIM已经进入了政府的桌面。政府开始重视BIM,开始考虑如何推进BIM的应用。

但风头正劲的BIM技术也面临着认识不足、随处应用的状态。业界现在将BIM分三个层面:第一阶段,专业BIM以完成单项任务为主,如完成算量;第二阶段,可以完成阶段性工作;如:规划、设计、施工,和相关阶段信息共享;第三阶段,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BIM可谓是工程建设行业的第,在过去两年看BIM的时候,一些人对BIM还是持观望态度。如今,BIM的快速发展颠覆了很多人的预期,BIM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多实际价值,比如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等。随着越来越多人认可BIM,它的发展速度也将更加迅速。

篇4

引言

本文以广州某一期工程为例。该项目是广州市第一个全信息化施工的智慧工地项目,目前智慧工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而监理人员对智慧云平台的使用也逐渐熟练并掌握。本子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智慧云平台提升监理工作成效。

1工程概况

某项目一期工程用地面积为33.15万m2,总建筑面积50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40.3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9.67万m2。本工程有地上1~18层(建筑高度78.2m),地下均为1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师生活动用房、学生宿舍、食堂、教工单身宿舍、后勤及辅助用房、科研研究用房、市政配套设施(水泵房)以及道路广场、绿化、综合管廊、公用工程等配套设施。该项目运用多种高精尖技术手段,打造成为智慧工地,监理部将应用这些技术手段、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为提高监理管控质量进行研究。

2智慧云平台系统

本项目利用智慧云平台系统,实现人、材、机、法、环五大工程管理要素,真正达到智能化管理要求。

2.1全景监控系统

通过智慧云平台进行全方位布点,对建筑工地各出入口、加工场、在施建筑、办公生活区、通道、仓库、停车场、围墙等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现场进行全景监控,通过对现场的多方位实时监控、历史回放、远程访问,足不出户,轻松解决施工场地人多不易管理的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与进度得到了保障。

2.2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质量安全管理具体包括现场巡查记录,整改通知,整改处理以及复核确认等。通过统计分析,对各类质量问题按项目、工序、分包单位以及问题类别进行跟踪分析。现场监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后可直接通过智慧云平台手机端操作,发起问题整改通知,再由施工单位责任人进行整改,最后由监理人员进行验收闭合该问题,形成一个闭合的流程。任何人员可以在网页端查看该问题并可打印整改通知单。云平台还可以通过连接可移动式摄像头,安装至现场需监理旁站的部位。监理人员可通过观看云平台监控系统进行多部位、全方面的旁站管理。有效地减轻监理人员旁站压力,降低旁站工作量,更可以减少项目公司对旁站人员投入成本。

2.3进度管理系统

通过监控实时记录每天施工进度,与实际模型进度进行虚拟对比,并自动形成进度周报。对施工关键节点预警,并对施工即将进行和即将完成的节点进行提醒。将工期与工程实物、资源配置等统一起来,为安排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实现高效工程活动。

2.4工程资料管理系统

通过将图档资料电子化并预先录入,实现资料共享,监理人员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轻松查看图纸、BIM模型、传阅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

2.5物料管理系统

追踪物料进场、堆放、送检、使用状态,实时汇总主要材料当月的收料情况和发料情况。通过材料进场称重系统和后期将会加入软件的材料计数系统,避免因误报、虚报导致材料成本虚高的现象。

2.6绿色施工管理系统

通过感应器对工地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PM10、风力、风向、噪音、污水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实时同步上云平台。按照各环境要素超标要进行报警。统计空气质量、噪音、污水排放月度、年度达标情况。对工地总用水量、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测,统计每月用水、用电量。根据监测数据超限值预警。

3智慧云平台监理应用

3.1利用智慧云平台实现公司的四控三管一协调工作

3.1.1质量控制应用云平台进行可视化质量管理、销项清单管理,使工程质量信息能够快速传达至各级工程管理人员。记录各个工序验收情况,能高效的反馈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实行过程可追溯管理。通过质量问题归类统计,使得现场质量管理有明确的方向性。

3.1.2进度控制通过工作计划及进度输入、多方共享,随时随地查看,便于统一工作目标和协同工作,减少层层汇报、提升工作效率,并且直观反映各工区进度滞后情况,以便现场有争对性的开展进度管理工作,提高进度管理工作成效,避免了繁琐的进度分析工作。

3.1.3投资控制通过云平台辅助造价管理,变更事项及证明材料及时整理记录,便于工程结算推进。

3.1.4变更控制通过云平台登记变更事项,与图纸电子化进行核对,方便监理人员实时掌握图纸变更事宜,加强现场联动。

3.1.5合同管理通过云平台登记各参建单位合同台账,协助业主掌控总包、分包、第三方服务单位的合同履行情况及工程款支付情况。

3.1.6安全管理通过将特种作业人员证件信息、起重设备检测维护信息录入云平台,加强人员和设备管理,证件到期或者检测失效前提前预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避免遗漏或者繁琐的对比工作。

3.1.7文档管理通过云平台资源存储,进一步落实无纸化办公,并且在现场随时可以查阅规范、图纸、方案,支持现场高标准管理工作。

3.1.8组织协调通过云平台各参数核对出现的预警项,及时组织总承包单位进行销项管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事项及时向业主单位汇报并协同解决。真正地提高监理组织协调管理效率。

3.2利用智慧云平台实现公司工程项目管理

本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以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知识化管理、成效化管理四个方面为主。本项目在该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被公司评为“工程管理窗口项目”。

4智慧云平台项目管理应用改进方向

4.1现场信号微弱,数据传输影响云平台使用效率

现国家大力发展5G,相信将来云平台与5G物联网相结合,必然会大大提高工地云平台使用效率,加强智能化工地管理成效。

4.2现场动态较大,需要较多技术人才进行云平台实时更新,增加日常工作量

各参建单位应投入人员组建一个云平台管理小组,专门进行日常运维工作。同时公司应招聘相关技术人才对云平台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

4.3人员管理思想守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篇5

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 创始人,现任鲁班软件董事长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

上海鲁建筑业最有影响力管理杂志《新鲁班》总编

《 施工企业管理》《建筑时报》等建筑业权威媒体专栏作者

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

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

建筑业资深研究专家

研究领域:建企提升项目利润、建企竞争力、建筑企业信息化等,在行业杂志发表百余篇、40余万字研究成果

曾任上海建工集团、同济建设总公司任项目经理近十年,负责实施过多项大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曾在南华大学土木系任教班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中国建筑业是中国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碳排放最

大的产业,木材消耗量占全球约半数森林砍伐量和建筑钢材,消耗了全球约60%的水泥,产生了中国约48%的城市固体垃圾。通过对国内建造阶段大量的项目实践统计分析表明,建造阶段中全过程的BIM技术应用,可以全面提升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压缩10%左右的工程进度,减少60%左右的返工,显著增强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获得5~10倍的投资回报。

正因如此,建筑信息模型B IM(B u i l d i n g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已是目前整个建筑行业最热门的技术。

所谓BIM技术,通俗地讲就是在电脑里造房子,在正式施工前理清所有数据和技术问题,避免当前大量存在的粗放管理和返工,较专业的表达是创建与管理建筑物物理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的方法及其应用过程。BIM是关于建筑物的共享的知识资源,为建筑物从设计、施工、运维、翻新及至最终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的决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BIM是三维可视化的。建筑物所有信息的载体,因此可以有效实现多专业模型的集成,发现问题,提升建筑质量;实现多部门间的协同,提供决策效率与质量;实现多阶段之间信息的流转,减少因设计、施工、运维行业分工造成的信息孤岛,减少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BIM技术是建筑产品的数字化,因此,也是整个建筑行业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的基础,基于BIM会产生大量的应用。可以预见,未来BIM将成为建筑业的操作平台,BIM技术将掀起未来建筑施工行业的一场革新风暴,成为行业创新的革命性技术。

正因为BIM的革命性价值,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各国政府都制定了BIM的相关政策推广BIM的应用。我国的BIM发展也受到了主管部门的关注。2015年6月16日,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并且“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此外,BIM也是整个智慧运维、智慧城市的数字化基础,后续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都必须架构在BIM技术的基础上。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GIS技术、3D打印技术等的集成,将产生更多更广泛的应用,未来想象空间无限。

鲁班软件:中国BIM技术引航者

鲁班,是中国建筑行业的祖师爷。相传他发明了墨斗、刨子、钻子、凿子、铲子、锯子等大量土木工具,如今建筑工地上的工作者们依然在沿用祖师爷发明的工具建造千万广厦、建造参天大楼。鲁班软件取名“鲁班”,也代表着我们专注于建筑行业,致力于为现代“鲁班”们创造现代化的工作方式,为中国建筑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由行业资深专家杨宝明博士创建于上海张江软件园。鲁班软件团队研发BIM技术始于1999年,16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推动中国建筑业进入智慧建造时代,努力成为占全球50%的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

鲁班软件是国内第一家研发和推广BIM技术的软件厂商,也是唯一一家专注建造阶段BIM技术项目级、企业级解决方案研发和服务的供应商。鲁班软件拥有一大高端管理咨询服务(鲁班咨询),两大解决方案(建造阶段BIM整体解决方案、企业级工程基础数据整体解决方案),三大服务支撑体系(鲁班大学、鲁班工程顾问、鲁班数据)。

虽然BIM这一术语是2002年由美国提出的,但早在1999年,鲁班软件就已经利用BIM的理念在开发软件,并实现了BIM的工具级单项应用——算量。2009年,鲁班软件将公司的研发重点从BIM的岗位级算量应用,率先向项目级、企业级的BIM系统与平台进行布局,从单一的算量应用延伸至成本、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106个应用。2013年2月,鲁班建模算量软件宣布免费免锁,从而宣告了鲁班软件从软件厂商向互联网厂商的转型、从个人级应用向项目级企业级应用的升级,这是业内第一家做出如此大的变革的软件厂商,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转型以来,鲁班软件的建模算量软件增加了近40万的注册用户,达到100余万;鲁班BIM项目级服务已经在迪士尼、上海中心、苏州中心、苏州现代传媒广场、金虹桥国际中心、珠海仁恒滨海中心等超过200个大型复杂项目中得到深入应用,形成一套完整的BIM实施体系和方法论;鲁班BIM团队服务过的百余家企业,BIM技术应用已成功从项目级应用进入企业级BIM系统平台搭建,如贵州建工、中建二局、湖南六建、中铁城建、苏中建设、南通二建、龙信集团等企业全集团全面推广使用鲁班BIM技术;鲁班BIM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符合中国建筑业特色的技术特点与服务方式,使得鲁班BIM成为建造阶段BIM应用的第一品牌。

核心优势

作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BIM市场自然是国内外建筑软件厂商的必争之地。群雄逐鹿,鲁班软件不拘一格,另辟蹊径,在BIM行业竞争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关键在于几大核心竞争力:

1)创新的商业模式

2013年2月20日,鲁班软件向全行业郑重宣布,鲁班建模算量软件全面免费免锁,自此,鲁班软件用户可以真正零门槛地享用一流的算量软件了。

这一举动标志着鲁班软件在行业中率先向互联网、向服务转型,而这种转型是基于鲁班软件领先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对建筑软件业的深刻洞察,并在长期的研发准备基础上实施的。鲁班软件已成功研发出算量互联网应用平台(iLuban)、服务平台和系统运维平台,采用先进的“云+端”模式,突破了单机软件功能的局限,使算量软件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增值的云服务采用年费的形式,突破了盗版以及升级费难收的瓶颈,摆脱了中国软件企业多面临的由用户使用习惯带来的规模扩张困难的窘境。

同时,鲁班软件已经布局研发企业级、项目级的BIM系统。BIM是个复杂的三维技术,BIM系统的实施需要有BIM团队、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等。因此,鲁班软件并不主动销售BIM系统,而是采取服务的方式,用BIM系统为企业提供BIM咨询服务,让企业在缺乏BIM队伍时也能更快速地实现BIM的价值。

2)领先的企业级BIM系统

早在2007年,当行业还在认知BIM价值的时候,鲁班软件已经着手架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级的BIM系统。在敏锐的行业嗅觉指引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支撑下,鲁班软件的企业级BIM系统在国内一枝独秀。

鲁班软件的企业级BIM系统(Luban PDS)是一个以BIM技术为依托的工程基础数据平台。它创新性地将最前沿的BIM技术应用到了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全过程当中。在Luban PDS中,只要将创建好的BIM模型上传到系统服务器,系统就会自动对文件进行解析,同时将海量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一个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包含三维图形的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技术,系统将不同的数据发送给不同的人。Luban PDS拥有多个客户端,企业不同岗位人员根据不同需求利用不同的客户端,随时随地从BIM模型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完成日常的项目管理工作。如Luban BIMWorks、Luban BIMViewer、Luban BIMExplorer、iBan、Luban Onsite、Luban Schedule Plan。其中,LubanBIMViewer、iBan等与移动应用紧密结合,充分适应了建筑业移动办公特性强的特点。

鲁班的企业级BIM系统实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协同,实现了模型信息的集成,同时授权机制实现了企业级的管控、项目级管理协同。它是一个运用组件集成先进开发思想的,集成了优秀CAD引擎、云技术、数据库等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平台,新功能开发速度快且稳定。放眼整个国内、国际,类似这样基于BIM、互联网的企业级系统,市面上都还没有。

此外,鲁班软件坚持聚焦定位、开放数据、广泛联盟。我们与主流erp厂商新中大、用友等强强合作,共同为建企信息化提供最具价值的解决方案。

3)强大的研发实力

鲁班软件拥有专业背景极强的管理研发团队,拥有占地1 000余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管理体系。鲁班软件十分重视研发,每年将收入的30%以上投入研发。

鲁班软件下设鲁班BIM研究院,由四位经验丰富的博士领衔。至2014年,鲁班BIM研究院承担多项国家级、市级BIM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数十篇发表BIM研究论文与报告,其中sci文章达6篇,影响因子之和达14.5,可以媲美国内研究BIM的高校。BIM研究院与国内外大学建立合作联系,进行BIM的学术交流与理论研究,如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等。在BIM研究院的支持下,鲁班软件积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在BIM软件和系统的开发、BIM项目应用的实践都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4)高端营销能力

鲁班软件下设鲁班咨询,由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研究专家、受良好管理专业训练的mba以及长期从事行业工作的高级资深行业专家组成,进行建筑行业宏观经济、建筑企业管理、建筑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中国建筑行业最为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

鲁班咨询团队出版专著《突破重围——中国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新思维》,刊发杂志《新鲁班》、建筑行业年度/季度报告等,是建筑业影响力最大的民间智库,并且开设了建筑企业总裁高峰论坛,每年影响上千位企业高层领导。

5)本地化专业化强

国外厂商纷纷涉足中国BIM市场,在设计阶段有着压倒性的优势。鲁班软件作为本土软件厂商,专注于建造阶段,对中国建筑业的特点、中国建筑企业的需求、中国项目管理的特色、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习惯、本地化规范规则的应用等有着更多的体会,在落地应用方面有着更强大的优势。

这使得鲁班软件与国外优秀BIM厂商的PK赛中占据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如市重点工程上海迪士尼项目,美方对BIM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上海申迪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上海迪士尼项目的中方项目管理单位,在BIM的理论研究、深度应用方面居于全国前列。通过前期大量的调研考察以及两轮的产品对比选型,申迪项目管理公司锁定了达索Dassault Systèmes系统、天宝Vico系统和鲁班PDS系统作为候选,最终,申迪项目管理公司认为鲁班BIM的产品和服务功能最强大,本地化功能更符合项目管理现状,最能满足上海迪士尼的实际需求,决定采用鲁班BIM系统用于上海迪士尼施工阶段的建设管理。目前,鲁班BIM系统在上海迪士尼项目中已实现了深度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2014年,鲁班BIM系统在迪士尼项目的应用获得了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联合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信息化发展研究协会、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心茗杯”2014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优秀应用”。

6)强大的实施能力

鲁班软件拥有BIM实施经验丰富的近200位顾问队伍,建立了完善的BIM实施管理体系。经过300余个项目级、近百个企业级的BIM实施经验积累,鲁班BIM实施团队总结出了106个BIM应用点,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BIM实施方法论,包括BIM相关标准、流程与制度等。作为BIM软件厂商,鲁班软件的BIM咨询实施服务更侧重“带教式”。通过工程顾问实地驻场的贴身指导,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BIM团队、自己的BIM流程与相关制度,把一整套BIM实施方法传递给企业,节省企业自己摸索的时间与精力,快速建立企业自己的BIM能力。

16年的积累,让鲁班软件拥有最多的BIM成功实施案例、最多的合作客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建造阶段BIM应用第一品牌。

向建筑业互联网+迈进

建筑业向来是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洼地,而BIM技术作为建筑业的数字化基础,使得建筑业有了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可能。可以预见,BIM技术将成为建筑业的操作系统,近500万建筑从业人员都将要利用BIM技术完成工作内容。鲁班软件建模客户端的免费,让鲁班软件的客户端用户迅速增长至100多万,随着BI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数量将持续稳定增加。鲁班软件将BIM作为建筑业互联网的入口,积极向建筑业的互联网+迈进。

篇6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建筑、数字建筑及数字生态建筑概述

当前,国际上尚未出现对生态建筑统一的定义,有学者将数字生态建筑称之为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在一些研究中,将可持续建筑进行了如下定义:遵循生态原则,有效利用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环境的建筑。总的来看,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量消耗等是生态建筑的核心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信息模型的的出现与应用,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巨大变革。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于生态建筑中,可以实现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分析等。数字建筑,依托数字技术,为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与建筑整体效能,满足建筑整体生命周期海量信息处理要求所采取的建筑方法及技术体系,包括数字化建筑设计、数字化建筑建造,以及数字化生命周期管理所应用的技术、方法、理论等的总称。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实现建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及集成化等,综合提高建筑系统运行效率,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建筑实现生态化、智能化。

数字生态建筑的实现,其主体为生态建筑,综合应用数字系统,努力实现建筑生态目标。生态建筑要求建筑与生态相结合。生态建筑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人工生态系统,即建筑工程环境因素。在当前建筑施工中,对会对建筑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为实现建筑、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应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重视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综上,在明确划分生态指标数字化基础上,通过综合使用数字城市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数字生态模式,对建筑施工及建筑生态环境变化状态进行综合全面监控。数字城市核心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数字生态建筑系统、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官网的管理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方向等。

二、数字控制生态化建筑

(一)建筑生态设计中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

通过建立及应用建筑信息模型,为建筑设计及施工的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评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数字生态建筑设计中,其数字建筑信息模型应包括建筑全部信息,综合应用建筑性能分析方法及技术,在数字生态建筑设计阶段,对整个建筑工程能源消耗及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基础上,建筑师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满足生态建筑要求,实现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提高生态建筑设计数字化及自动化。在数字生态建筑信息模型中,包含着众多设计信息,如建筑施工材料性能、几何信息及构件属性等。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允许在单个建筑模型中将建筑施工进度,建筑施工过程与建筑维护信息进行展示。

(二)建筑智能生态化实现

建筑数字化应包括应用数字化技术,创造建筑智能环境,并实现实体建筑与数字化虚拟空间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智能建筑也是一种生命建筑,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对建筑内外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实现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调节,创造舒适、安全及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环境空间的打造,应综合智能化系统、用户需求、环境结构及运行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设计,从而提高环境空间质量。建筑智能化技术是建立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现代建筑技术等多种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综合提高了建筑集成化水平,实现了建筑信息资源的共享及综合管理。

从建筑类生命进化来看,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建筑智能生态化,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界面技术的应用,形成建筑与外界隔离建筑界面,建筑界面技术的应用,在满足建筑内部物质及能量需要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设备技术,通过应用设备技术组建类生命呼吸系统以进行建筑与外界能量交换,如制冷技术及空调技术的应用;第三,数字化技术为建筑类生命神经。随着建筑功能越发复杂,设备应用越发精密,体量增加等,对建筑整体协调运行及自动调节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建筑自动调控性能。

(三)建筑虚拟生态化技术应用

应用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建筑虚拟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形态逐渐由自然塑形、技术构形向数字化虚拟隐形发展。在进行虚拟建筑研究中,应首先研究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对感官刺激在人的意识中形成的一种非物质虚存空间,如互联网动态演示的虚拟空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虚拟空间更为逼真,其模拟能力及动态交互能力突出。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虚拟空间虚拟建筑,可以实现实体建筑部分功能。虚拟建筑生态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可无限扩展,永续利用,可消解物质实现资源节约,跨越时空,资源利用高效。

三、数字生态建筑向智慧城市的转变之路

在数字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建筑施工,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质量,保证建筑设计与施工整体水平。如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规划建筑面积为22.9万㎡,支持举办洲际性比赛、国家性综合运动会等,设计固定坐席为八万。其建筑外观为富有活力且优雅的花瓣外形,让人叹为观止。在该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建立建筑信息模型,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体育场声环境进行模拟试验,保证其声场设计不存在缺陷,通过模型技术的综合应用,充分提高了建筑质量。

智慧城市的实现,是依托各种机制,通过各种突降,将智慧进行汇聚并发挥智慧功能,为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智慧支持。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一个过程,其城市信息化过程主要包括政府管理与决策信息化、市民生活信息化、企业管理决策及服务信息化、测绘及统计信息化等。在Web服务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城市总体框架,并将整个数字城市系统分为数据层、数据服务层、功能服务区及应用层四个层次。数字生态建筑向智慧城市的转变,应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通过研究后,确定其主要内容为: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城市智慧公共服务建设、城市智慧社会管理建设、城市智慧教育文化服务建设、城市智慧服务应用建设、城市智慧安全防控系统建设、城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等。如下图为智慧城市集成开发平台示意图:

图1:智慧城市集成开发平台示意图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做到智能建筑、智能家居与建筑物联网三网融合,并建立三网融合的通信信息平台,实现融合平台信息互通、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享,充分展示智慧城市魅力。

四、结语

随着时展,推动数字生态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化技术对生态建筑影响巨大,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建筑自动化、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建筑综合质量。推动数字生态建筑,在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生态建筑基础上,向智慧城市进行转变。智慧城市是数字生态建筑最为重要平台,是实现最佳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曹伟,李晓伟.从数字生态建筑走向智慧城市之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7):61-69.

[2]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56-60,40.

[3]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5):97-102.

篇7

前言

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主旋律,如何让城镇化的发展赶上信息化的潮流,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必然面对的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的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仅仅达到0.03左右,与国际0.3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加上建筑行业本身的分散性、单一性、复杂性,更是让建筑行业的信息过程举步维艰,这直接导致建筑行业信息传递依然是以纸质为主,信息协同性和利用率较低,在国家一带一路大发展的整体战略下,BIM技术必然将成为提高建筑行业信息化的最有效途径。

1、BIM技术简介

BIM技术是近十年来在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行业信息模拟技术,可以让许多的建筑项目建设成为数字虚拟可视化界面,通过建立多维的信息化模型,让项目的参与各方都可以实现信息传达和信息管理的对接,不仅如此,BIM技术还可以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提前预估,对各种不良影响因素进行提前防范,提前纠正,充分实现了建筑行业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等特征。

就当前的BIM发展来看,BIM技术已经在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实现了应用,如景观分析,景观设计,智慧景区,日照分析,风分析,智慧校园,项目设计,能耗模拟,规范验证,碰撞试验,结构分析等,BIM的工程师们通过视频模拟进行施工管理,成本预算,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和预制构件的设计制作。通过BIM的碰撞试验可以减少返工,实现管道施工的高效化。根据美国的研究表明,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67%,而且可以降低成本费用12%,通过BIM所降低的设计变更和返工只有0.2%,各个项目的施工实现了零冲突,高效合作,北京世界金融中心,由于BIM技术的融入,在建造之初就在施工图纸上发现了7753处错误,通过BIM技术的更正,成功的实现了建筑的信息化管理。

2、基于BIM技术的项目信息管理模式

建筑行业传统的信息管理中,信息在储存的过程中,会由不同的软件进行实现,比如设计图纸由cad软件储存,预算书由广联达软件实现,施工过程的变更由word保存,信息在交换的过程中,很难出现各个指标、各个项目的融合,难以形成工程项目的集成,也难以形成信息的流通。BIM技术通过计算机模型,将整个建筑的各个系统进行统一,在同样的一个建筑中,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将建筑的电气、结构、建筑、暖通集成在一个可视化区域中去,实现各个项目信息的融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就当前BIM技术的项目信息管理模式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BIM是信息流储存和沟通的枢纽

BIM是所有信息的平台和存储中心,通过BIM数据库可以连接不同的对象、数据、过程和资源,包含着不同的数据,可以实现真正的BIM数据库的总集成化,也就是说,通过BIM这一个数据库的建设,就可以将项目中的所有信息进行归一,项目中所用的所有的构件都可以以精确的数字进行表示,项目中一旦出现变更数据的情况,可以直接在数据库中实现信息创建,信息更改,信息共享和信息管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信息的正确。

2.2BIM实现了建筑信息管理

BIM数据的总集成化帮助建筑企业实现了信息管理的高度统一,无论是通过网络交互平台,还是各个关键节点的施工过程,各个组织,各个项目之间不再局限于与自己相邻的项目,所有的项目成员都可以通过网络数据信息实现信息访问和共享,信息与信息之间也可已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提交。传统的建筑企业的信息由于其复杂性、长期性等特征,信息几乎都是在小规模的封闭群体之间进行的,BIM的出现,让整个建筑行业的数据交换实现了不同项目组之间的交换,实现了高水平的协同,让整个建筑行业进入到一片新的天地。

2.3BIM更加精细化

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和深入,BIM信息的模型正在逐步的精细化,不断的深化,逐步更新和修正,让整个建设工程的信息实现了有效的組织和追踪,不仅仅可以为整个项目服务,还可以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比如在管道综合的模型建立中,一旦出现图纸上的管道打架现象,就可以立马通过模型修正来改正图纸上的不足,同时协调现场的工人进行施工管理上的协调,对于修改好的管道信息,直接可以形成新的施工图纸变更,指导工人进行施工。

2.4BIM提高了信息沟通效率

建筑行业信息的统一管理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成本。建设项目耗费时间长,资金较多,所牵涉的企业较多,传统的信息管理很难实现各方的协调作业,加上不同参与方的利益不同,更是加剧了不同参与方的信息沟通矛盾,通过BIM的建设,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将信息管理提前到项目实施期以前,从项目的建设初期就将不同的矛盾化解掉,从而实现项目的高效管理。

2.5BIM将项目管理变为主动控制

BIM技术实现了项目的主动控制,以动态管理的方式将项目的管理过程进行优化,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设计质量,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体现了信息化对工程项目的指导作用,前期的施工管理控制越严格,后期的影响成本就越小,从整个项目的管理发展曲线上来看,BIM技术真正的实现了质量、造价管理的最佳化。

3、基于BIM的信息管理策略

BIM的信息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尤其是政府的强力推动,BIM技术涉及到土木工程的各个学科,从工程管理,建筑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控制等多个学科,基于BIM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BIM的信息控制策略。

3.1加强BIM技术人才的培养

BIM的技术人才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中BIM人才的培养,对于新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加强BIM技术的学习和培养,至少要让新学生了解BIM建模部分。其次,对社会上的一些中级管理人才要加加强BIM软件的学习和培养,建立高校、建筑協会、企业于一体的BIM学习体系,共同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学习,促进BIM技术的广泛应用。最后,建立以开发商和政府为主体的BIM技术应用技术,鼓励开发商使用BIM技术进行招投标,设计和项目管理,立足于管理创新的战略机会,构建企业和信息工作的高度集成化管理。

3.2基于BIM技术信息共享

建筑信息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很难做到共享和开放,尤其是信息边界不方便交流,对于涉及商业机密的企业,更是难以实现信息技术的共享。基于BIM技术的中央数据库却帮助不同参与方实现信息合理的共享空间,实现项目不同的信息模块,能够整合项目团队的优势资源,为信息交流和项目管理服务。

3.3提高BIM技术的信息产权归属

由于BIM的出现,能够让业主实现设计、施工、采购、运营的统一管理,这必然带来不同参与方的利益矛盾,信息沟通中数据的产权很有可能会被误用,套用,甚至导致信息产权的不明确,出现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产生的扯皮,因此,如何在BIM技术的应用前提下,实现BIM模型的建立,模型的交付标准化,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安全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第三方的信息质量保证、信息安全、信息收集管理,信息模型的所有权都应该由政府或者行业来制定标准,接受投诉,对于违背行业标准的行为,要给予经济上的制裁,切实保护各个参与方的权益,让不同的参与方互相监督,防止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

3.4加快BIM信息传播的模块化

BIM信息模型数据库过于庞大,整个工程的信息功能应该可以进一步细分,强化信息功能,形成以办公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为一体的专业系统,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人员,真正的实现参建方的协同,不但能够分工协作,还能够满足工程师对不同项目的需求和不同层次的需要。

4、结论

BIM技术的出现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走向,可以说是未来工程界的革命,随着日益复杂的项目和紧缩的预算的出现,复杂的工程项目必然会对BIM软件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效的沟通和顺畅的管理势在必行。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化协同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不同参与方的数据共享,极大的方便了整个项目运营周期的质量管理,提高建筑行业的周期管理,实现建筑全生命期的各阶段高效管理,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我们相信,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BIM技术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勇,管昌生.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J]. 工程管理学报,2012,26(04):17-21. 

[2]李明瑞.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 

[3]张洋.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9. 

篇8

1 城市建筑发展所必备的条件

1.1 高新技术对城市建筑的有力支持

追求舒适、便捷的生活是人们长期的追求目标,城市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建筑及其表现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居住和生活,还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在智慧城市的理念下,城市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是城市建筑必不可少的技术,各种高新技术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庞大的信息传递系统。这些高新技术不仅对城市建筑的构造、材料、设备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智能系统融入现代建筑当中,成了城市建筑设计的新趋势。

1.2 建筑师对城市建筑的大力推动

建筑师是城市建筑的灵魂,没有了建筑师的标新立异和共同努力,城市建筑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此,建筑师在推动城市建筑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充分展现建筑师的作用,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巧妙融入智慧城市理念,建筑师们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一方面,建筑师们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智慧城市理念,将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城市建筑有效融合,以实现城市建筑的智能化,完成传统式设计向现代化设计的转变。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理念涉及的知识面和领域较为宽广,建筑师们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好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智能系统等新知识至关重要。

2 智慧城市理念下城市建筑设计

2.1 增强安全性,让城市建筑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安全需求既包括对身边人物的安全感需求,也包括对身边事物的安全感需求。可以说,安全需求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需要。高新技术在为城市建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一些建材和设备含有有害物质,容易引起胸闷、头晕和呼吸道疾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因此,在智慧城市的理念上,应当增强城市建筑的安全性,为人们构筑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城市建筑的外部,一个是城市建筑的内部。外部建筑是指建筑的形状、色彩,以及公众环境中的娱乐设施、基础公共设施等。外部建筑要选择吸光性强的建筑材质,扩大建筑之间的间隔,设计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形状,这样不仅能防止建筑带来的光污染,也能增加建筑的美感,提高舒适度。内部建筑是指建筑内部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主要是室内空间。内部建筑要采用无污染、无添加的建筑材料,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另外,刚竣工的建筑应当空置一段时间,让装修遗留的气味彻底散去才能使用。

2.2 增强环保性,让城市建筑为引领绿色生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人们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现代建筑满足了更多人的生活需求,但伴随而来的是自然界加速消耗的能源。据统计,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2%左右,其中,空调、照明、家电等高档家居设备占27.45%,其他能耗占13%。因此,节能和减排就成了建筑行业迫切追求的目标,也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未来的城市建筑将会越来越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绿色建筑与智能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促进能源的科学转型。例如,建筑师在设计时可以将空调管理系统与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相结合,在建筑的内部设计中,通过对人流量的检测,智能系统自动系统,自主开启或关闭空调,大大节省室内的空调用电量。这些与建筑节能相结合的新兴技术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建筑节能的方法与手段,自动化的可视监控,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也能进行精细化调节,有效解决我国的能源消耗问题,使得未来的智能建筑节能发展更具潜力,有更加明显的积极作用。

2.3 增强多样性,让城市建筑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让人们随处可以感受到现代化的服务设施。但城市建筑中单一化和格式化的现象还是较为明显,不同的地区采用同样的设计方式,城市建筑趋同性强烈,未能达到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由此,我们可以深入研究智能技术,充分展现智慧城市的智慧性,在城市建筑中使设计最优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例如,有条件的屋主可以在屋内装置一个智能系统,在屋主不在家时适逢有人前来造访,只要按一下门铃就能够把来访信息发送到屋主的手机或电脑上,而屋主更可以通过门铃的摄像头看到造访者的影像,还可以通过通话功能进行对话。

2.4 增强情感性,让城市建筑产生更好的设计感染力

“每一个建筑都是建筑师情感的体现”。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与自身的情感有着高度密切的联系,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蓝图时,会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生活积淀融入该建筑当中,创设出具有自己独特品位的建筑作品。但有些建筑师缺乏积累的生活素材,一味模仿和照搬别人的设计,这样的建筑不符合人们对时尚的追求,甚至会因缺乏个性而遭到人们的怀疑。因此,在智慧城市的理念下,建筑师们应当学习各种高新技术,重视科技的运用,同时注重设计作品中的“人情味”,不断创新设计风格,在设计道路上不断积累。当建筑师在为某一个地方设计作品时,可以利用一段时间收集所需的素材,吸收和整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切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只有身体力行,积累素材,才能在设计当中体现出当地的人文性,并创设出超越历史的建筑物。虽然积累素材可能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但这种“浪费”是值得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在建筑设计中灌注情感性、人文性和创新性,这种无声的表达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才能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也才能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前进。

3 结语

随着提出的智慧城市理念,城市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理念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高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科学地把高新技术融入城市建筑设计当中,使城市建筑设计深入贯彻智慧城市理念,朝着智能化、环保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智慧城市理念才处于萌芽的状态,如何在智慧城市理念下促进城市建筑的大发展还需要建筑师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发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城市发展道路将会更高端、更便捷和更舒适。

参考文献:

[1] 赵蕾.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研究[J].河南建材,2015(04):34-36.

篇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强调推进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创新和优化,重视打造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多功能建筑,并实现建筑的智慧化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化楼宇建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它主要是采用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上不断设计和优化,融入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促使建筑物更加智能化,打造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房屋建筑,切实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在智能楼宇建筑技术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和受众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该技术如何高效化发展。

1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特点

智能楼宇的核心主要是“5A”系统[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安防自动化(S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通过借助通信网络系统,实现5个子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从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目标。智能楼宇建筑工程具有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等方面的特点,而且促使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建筑工程技术的有效融合,进而实现建筑群内有关设备、机电等的智能化管理,促使有关设备有条不紊、综合协调、科学地运行,确保建筑拥有更好的性能,切实满足当前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在发生故障和异常情况的时候,智能设备能够在第一时间预警,并高效地解决故障问题,从而降低建筑的安全隐患,为人们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1]。

2我国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起步相对比较晚,但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在我国许多行业和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和迅速发展。其中,建筑施工行业是智能化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并且我国在这方面也处于相对比较领先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已经被认为是智能建筑技术最初应用的模型,之后我国又建成第一座智能化商业大厦———广东国际大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智能化建筑技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该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数量和规模等也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在很多规模相对比较大的建筑当中都配备了较为健全的智能化功能。当前,我国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要是应用在一些公共建筑当中,例如行政机构、金融业、商业、医院等。未来,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将逐渐扩大,被广泛运用到一些小区等民用建筑当中,从而打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但是,当前我国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仍需要持续健全和完善[2]。

3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智能楼宇建筑涵盖的系统和设备比较多,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安防报警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系统、多媒体信息系统、机房系统、楼宇BA系统及IBS系统,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楼宇智能化管理的水平,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更优质的服务。智能楼宇建筑的系统和设备比较繁杂,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系统与设备所选择的供应商都有所不同,各个供应商在提供这些系统和设备的时候,一般只会关注自身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情况,查看自身设备运行是否安全稳定,缺乏对其所供应的设备、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关联性的综合考虑和分析。为保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与通信正常,设备的管理人员需要较高水平的综合操作技能。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对多个系统界面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很多情况下,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连接性不够紧密,子系统的封闭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房屋建筑改造与扩建过程中产品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无法根据性价比等选择适合的供应商和产品,而且这些系统和设备的维护费用比较昂贵。此外,很多智能楼宇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直接的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些系统操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在这些设备运行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用户利用不同的界面对子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3]。

4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要点

4.1建设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

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项目施工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比较复杂,涉及的环节和内容比较多,专业性也比较强,例如需要科学地预留管、线、盒、孔洞,做好防雷接地、预留预埋、配电箱、配管及桥架安装等工序的工作,而且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任一个环节的失误和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建筑电气工程包含的子系统比较多,如消防电、照明、动力配电等系统,要求保证各系统之间的有序衔接,保证整个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电气设备安装需要根据房屋建筑的具体需要进行科学的布局和安排,对配电箱的性能进行严格管控,科学地确定配电箱的坐标和标高,维护和保障动力、照明、弱电等负载的正常运行;要保证插座安装科学规范、稳定牢固,既方便操作,也不会影响电气线路的正常运行,保证用电的安全性;科学确定电管、灯具、插座、开关的嵌入位置、高度等。(2)在安装施工中需要准确把握技术要点,严格遵循相关技术和流程,有效规避技术使用不当、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保证安装的质量。(3)在安装完成后需要做好调试和检查工作,如检查管路是否平直、无裂纹、无褶皱,管盒、管口、管道是否平顺、无错口;检查孔洞的封堵是否密实;检查弱电、强电、电气安装和无尘工作室的安装是否存在衔接纰漏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问题。为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建筑对电气设备运行和使用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科学应用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如声控技术、重力感应技术、智能照明系统等。智能楼宇建筑也需要科学利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并促使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其中的科学应用,从而实现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全面动态化监督和管控、智能化控制,当设备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非正常停机等情况,方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和处理,进而维护和保障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通过智能化管理,保护、控制供电系统,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以便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需要和人们的实际需求,科学地调整各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气设备故障,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4.2消防系统的管理和运行值机

智慧楼宇建筑工程施工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构建智慧消防系统,也就是有效实现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消防业务的有效融合,从而提高整个房屋建筑的火灾防控能力和灭火应急救援能力。构建智慧消防体系,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火灾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进而提高防火监督响应速度与效率,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有关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消防安全的动态化监督和管控,从而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依托有关技术的支撑,构建一个智能防火监督信息数据库,实现房屋建筑消防安全状况的动态化监管,连续不间断地获取有关数据信息,准确把握消防安全状况,在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科学、准确地评估和分析房屋建筑的安全形势,为防火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二是要根据现实需要,持续健全和完善防火监督检查系统,借助信息化平台广泛获取消防监督检查有关数据信息,对房屋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进行较为精准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且有效的防火措施。三是建设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科学合理地利用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对火光或者是烟雾等进行图像分析,对消防栓水压、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的水位、阀门和防火门开关状态等进行动态化的监督和管控,还可以与手机App软件进行连接,利用手机应用软件实现远程动态监控,进而有效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四是持续健全和完善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对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施、电气线路与消防安全情况进行动态化、实时监测,并借助各类应用软件实现这些监测数据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方便消防监督员、物业、消防队员、居民等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火灾报警的有关信号和信息,了解建筑内的消防设施分布情况、安全疏散通道等。五是创新和研发传感器,将物联网技术与建筑防火监督工作有效结合,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消防管理体系,实现对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并将传感器技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结合,及时传递火灾相关信号[4]。

4.3弱电管理和维护

自动化控制中弱电控制强电方法的应用,在维护和保障弱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操作方便等优势,能更好地满足家庭和企业用电的需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科学合理运用,有助于实现房屋建筑电力系统、电气设备运行使用的实时化和自动化调节控制,对消防、照明、配电等系统进行集成化管理,有助于在出现异常情况和故障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自动化调节和控制,从而降低故障风险发生的概率,保护用电安全。现代房屋建筑的电气系统逐渐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当前人们多元化的用电需求。例如,科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房屋建筑的电气系统实施自动化控制与监督管控,基于Windows技术、OPC平台等实现自动化控制中弱电控制强电,借助一些先进的设备及产品,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提高现代化房屋建筑电气自动化管理控制水平。在整个房屋建筑电力系统装修过程中,强电一般主要指配电线路及配电系统中的照明系统、市电系统等和家庭用电中的照明设备、取暖器、冰箱、空调等,实施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方便了强电的操作,同时有助于保障其安全性;弱电主要包括通信、消防、电视、影像、保安等工程,以及为这些工程提供服务的综合布线工程,如智能化线路,电话、电脑、有线电视线路、输出端线路等,自动化控制中弱电控制强电方法的应用能保证其运行更加安全和稳定。

4.4实施智慧化管理

一般智慧楼宇系统都包含综合布线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系统、一卡通系统(含门禁、停车、消费及考勤、巡更等系统组成)、信息与查询系统等,在各个子系统的协调与配合下,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首先,在房屋建筑规划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和分析该工程项目对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并为后期智能化系统升级、设备更新换代留足空间。其次,强调在房屋建筑智慧化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远程采集、远程控制、系统集成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监控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工艺,监测各类风险隐患及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够降低成本。打造智慧楼宇,还需要持续健全和完善的云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智慧物业系统等,为各项管理工作及基础业务的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5]。

5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房屋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对房屋建筑进行科学的规划,持续创新和优化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智慧化、现代化、智能化是房屋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人们对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推进该技术的科学应用,确保房屋建筑更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多元化、多样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小春,许伟,赵瑞林.楼宇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其造价确定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8(10):29-31.

[2]卢卫.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J].科技资讯,2019(22):57-59.

[3]张防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分析与智能化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4):149-150.

篇10

“最简单的例子,在以前由于人工工作量太大,造价料单审核工作逐渐成为鸡肋之举,随之也造成数据浪费。现在通过电子料单就可以让这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变得简单,数据共享也逐渐成为可能。”该产品的负责人介绍说。

可以看出,广联达此次推出第三代造价整体解决方案主打平台化,在为大数据业务今后的发展做铺垫。据悉,广联达近期还了工程指标信息平台,展示了广联达在造价工程领域朝着大数据方向的研究成果。该平台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把指标信息服务产品分为三部分,指标网站、指标助手和信息杂志。指标网站涵盖了近2000个工程的指标数据,数据每天都在持续更新;指标助手帮助客户的工程快速分析出指标(量、价),并能与云指标库的参考区间做对比,达到快速检查的目的;信息杂志每季度出一期,包含不常见的精品指标,配上行业先进的指标应用文章,为用户提供专业、周到的指标数据服务。

篇11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现阶段建筑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更加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软件。因此,中高职在建筑等专业教学中,正在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促使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绘图、流程设计。为了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需要深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促使计算机软件技术能为课程教学服务,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

一、工程制图课程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

工程制图课程中,要求学生会按照制图标准、基于投影理论实现形体表达。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还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能按照要求绘制机械工程图、桥梁与道路工程图、建筑工程图等,并能讲解工程图的重点。在工程制图课中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一是要求学生能用计算机软件精准地表明各种物体比例,绘制出能用于建筑施工的图纸。二是要学会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图纸,能按照制图标准进行图纸的修正与调整,并将计算机软件知识综合应用到工程绘图中。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应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熟悉AutoCAD、SketchUp等计算机绘图软件,掌握多种新的计算机绘图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优化学生建筑设计图纸为目标,计算机技术教师应定期与工程制图、建筑设计课程教师沟通交流,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中,更为详细地介绍AutoCAD,SketchUp等软件,及时了解学生工程制图的学习需求,合理地为学生安排与工程制图相关的软件命令练习课程,促使学生在计算机软件学习中能将其应用到工程制图中,实现学以致用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建筑工程图绘制中,优化学生的建筑设计方案图纸绘制能力。

二、工程造价教学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

建筑行业近年来尤为注重引进计算机软件及信息技术,为顺应“大数据”时代下建筑市场需求,工程造价教学中应用AutoCAD,促使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编辑和数据加工,既能解决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又能消除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可实时信息化共享。CAD制图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可检验模型的碰撞效果,并对模型中通道情况进行清点和检验等,设计人员能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及修正,尽早地确定建造施工中会出现的问题,以降低建筑成本。同样,计算机软件正逐步应用于工程造价控制,电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工程造价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软件有鲁班、广联达等。学生在了解工程造价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学会用计算机软件编制工程造价文件,有效提升工程造价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另外,计算机建模软件技术能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发展。建筑造价管理课程中,要结合预算编制、BIM技术等,促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情况,合理应用现有的工程造价信息,改变以往的造价模式,逐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建筑专业教学中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技术,目前中高职常用的主要有AutoCAD、CorelDRAW、BIM建模,还有一些管理软件,其有效的应用方法如下。

(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在工程制图及造价教学中,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二维平面图的绘制后,应利用Auto-CAD的三维造型技术建立建筑模型,明确建筑的内外构造,将集合造型及特征理念等作为新的教学切入点,促使学生在绘图中想象三维形体,加强对三维模型的成形分析。例如,用AutoCAD讲解书本习题作业,一边绘图一边进行建筑模型讲解,用绘图屏幕代替黑板,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各种线型、线宽。教师应让学生在AutoCAD环境下动态观察物体在不同投影下的内外构造,制作不同方向的投影及轴测图,让学生能实现三维形体与二维图形的相互转化。既要让学生学会操作CAD技术简化建模工作及实现模型的修正,还要让学生结合建筑施工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检验。此外,还需关注两点:一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建筑CAD授课过程中,联系具体的建筑施工方案,讲解软件操作及会应用到的内容。二是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后练习任务,针对建筑设计与建筑造价等分配合理的案例及任务,延伸课堂软件课程知识的同时,合理地安排好学生的软件练习作业。课后练习时,教师可以将一些素材和案例信息上传到微信朋友圈或是QQ个人空间、班级群中,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及练习热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优秀工程案例,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计算机建模软件的应用。BIM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建筑模型。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重视。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中将关于BIM技术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应用BIM软件进行实践教学。例如Revit建筑方案设计子软件,基于Revit建筑方案设计子软件在前期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期方案设计阶段:最初将手绘草图转化为简易模型并最终讨论确定方案,然后将方案BIM化,在RevitArchitecture的平面绘制界面中绘制出各层平面并设置好每层高度和墙身构造,通过软件操作进一步提升学生对BIM技术的认识。顺从建筑业改革升级的趋势,结合实际建筑项目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学生BIM软件操作水平。以BIM全过程造价管理为例,教师应选取实际的工程项目,从投资估算到设计概算,借助BIM技术建立三维信息化模型,确定施工量以及构件数量等,通过建筑信息的分析确定施工时间。这样就能让学生了解三维实体模型到三维模型+进度+成本等,依据工程造价的需求将BIM技术中包含的建筑信息和建筑模型作为造价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关键,利用其数字化信息实现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等信息共享。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到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价值及优势,增强学习动力,提升“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