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数据毕业设计方向

大数据毕业设计方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11 09:18: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数据毕业设计方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数据毕业设计方向

篇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虽然属于管理学,但其主干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三个,该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但是目前各高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还未自成一家、各具特色,以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突出,特色彰显不够,就业竞争力不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要达到本目标,就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曲靖师范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位”

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位”强调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开展教研的硬件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教研工作就是空中楼阁。我们一直重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采购实验设备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的需要。

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信息管理类的实验室有3个:数字库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与软件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大数据的大趋势,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

这些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及科研的需要。

3实践教学体系的 “抓手位”

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抓手,在学生的整个大学四年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是根据训练大纲,我们应以项目为驱动来创新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1],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形成几大子抓手,再作专项的打造。

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和测试方案;二是综合设计训练,训练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课程,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项目。

3.1 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2]。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有6门,分别是:Java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及实验、管理学、经济学。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就要求编写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教研室的审核和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的讨论及审定。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

3.2 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ERP企业应用”、“Oracle运维管理”、“大数据管理”、“Java 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 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知识与技能。

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

3.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技能训练安排

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中级资格、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四级证书、思科(微软、ORACLE、华为、H3C或锐捷)的工程师级别认证、中级会计师,可获得3个学分;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高级资格、思科(微软、ORACLE、华为、H3C或锐捷)的高级工程师级别认证,可获得4个学分。

4实践教学体系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位”

本专业的学生要求具体一定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该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来炼成。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3]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实习,同时要在公司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余下的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经向教务处请示,允许我院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实际,改革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点,一是我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设计为主,弱化对学生文本的要求,强化对实践动作能力的提升和检查,二是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如:“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的撰写与打印规范”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等。

5实践教学体系的“校企合作位”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水平,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自2013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软件公司,在全国小有名气。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软件开发方向和网络方向,软件开发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设计、实施、部署能力。

篇2

1.使学生通过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开发能力。

2.培养全面的、面向从事实际工作、底层硬件和软件开发的综合素质人才。

3.能适应通信技术发展需要、能从事通信系统结构设计和优化应用型人才。

二、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

1.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及改革的研究。鼓励和支持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积极开展教学及管理研究。

2.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及改革的实践。进一步完善和改革教学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课程评估,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等,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更趋科学、规范。

三、教材与辅助材料的选用

在已有学科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把握本专业的研究方向,确定教材,深入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摸索、总结经验,合理调整学科发展方向,优化培养方案,在教材建设方面,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要选用高质量的全国优秀规划本科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文字表达能力。以此为发展根基,学习模电、数电、微机、c语言、单片机等课程,以便具有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学习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宽带接入网、现代通信网等课程,使学生获取现代通信网领域的专业知识以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五、注重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巩固、扩大和深化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以及正确使用技术工具书的能力,理解分析、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及调试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包括:

1.前提——认真选题

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得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如果题目选得太简单,没有新意,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得不到锻炼。如果题目选得太大、太难,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学生无从下手,最好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使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结合实际综合分析和灵活运用。

2.关键——细心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指导老师要逐步指导学生进入状态。初期要求学生结合选题进行文献资料和查阅;收集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数据、图表等资料;特别注意查阅外文资料;提出课题的总体规划及要求,并根据课题要求提出设计方案及方案论证。

3.重要手段——严格答辩要求、科学评定成绩

答辩和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整体评价和全面检查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进行审定的依据,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篇3

专业知识过硬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硬件条件之一。但是目前部分高校指导教师中存在问题之一是教师年轻化,经验不足,直接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理论和实践脱节;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平衡,大多为偏向于房屋建筑方向的,而对于地下结构的专业教师较少;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师生比严重失调,指导教师既要正常上课又要指导那么多的毕业设计,指导的效果会打折扣。

1.2学生

学生实际是毕业设计的主角,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实施者。但是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问题一是,学生态度不认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认为不管是优秀、良好还是及格反正都能拿到毕业证;问题二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家题目差别不大,导致抄袭盗版论文的出炉;问题三是找工作与毕业设计的冲突,学生把找工作的地位放的高于毕业设计。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使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密切联系工程实际,选择合理、恰当的毕业设计题目

题目来源于实际工程,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类是教师提供的题目。这类课题属于假题真做型。属于模拟课题,,便于指导教师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安排、组织教学,容易实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目的,常常为大多数专业所采用。但是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类是学生自拟题目,这类题目是学生可以根据拟建或者在建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2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有针对性的指导、重视过程管理

指导毕业设计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除了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耐心的敬业精神。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的综合训练,它涉及到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各个方面,涉及的问题较多、知识面较宽,要求教师要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保证毕业设计指导的质量。对此我们学院目前实施的方法是进行毕业设计系列讲座,对结构设计方向的系列讲座包括最初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到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截面设计,施工图纸绘制以及最后的毕业答辩ppt的制作等。系列讲座的实施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强毕业设计中间过程的检查也是保证最终成果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避免问题的累计,同时也是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毕业设计的一项有效保障措施。

2.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同时也是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内化在整个四年的学习当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必须提高学生学习枯燥专业课的兴趣,密切结合实际工程,以工程实例教学,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从课堂到企业,再从企业回归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2.4严把毕业设计验收关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验收与把关,必须要严肃客观对待。毕业答辩是检验毕业设计成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答辩委员会可由校外专家、学者和教授组成,进行公开答辩,,公信度高,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在答辩前,指导教师和互评教师要严把质量关,对有明显抄袭痕迹、文不对题以及有原则性计算错误的学生不允许参加答辩。答辩时间为每位同学10~15分钟,一般按先PPT介绍毕业设计内容及成果,答辩老师提问问题,回答问题的程序进行。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要严格按照毕业设计指导手册制定的评分标准与细则,依据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及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最后根据指导教师、互评教师及答辩委员会的意见综合评定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客观地给出毕业设计最终成绩,这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逐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措施之一。

篇4

1引言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实施独立工作和创新研究的演练过程。它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检查,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土木工程专业目前主要就业去向是设计公司、施工企业、咨询单位和建设单位,这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与工程造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高校进行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巩固专业知识,加强工程造价的综合训练和利用经济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尤为必要。BIM是以三维数字为基础,以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为主线,将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移交、运营等各个环节并联起来,集合成建设工程整个寿命期的相关信息数据模型,具有直观、快捷,便于管理等特点,可应用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为例,介绍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内容、成果类型、成绩评定以及设计过程如何组织等,供同行借鉴与交流。

2基于BIM的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的特点

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是结合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主要采用手工和少量应用相关软件计算工程量,计算钢筋用量和工料分析等,而BIM技术主要采用软件计算,其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1)设计选题均为综合性选题,团队合作、任务分解、分工协作、交流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2)主要采用计算机软件分析、计算和绘图,选题广泛,便于修改,也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成果形式丰富多样,便于沟通和理解,分工协作关联成果,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4)毕业答辩体现集体答辩与个人答辩相结合,集体成果与个人成果相结合,突出个人在团队中的合作和贡献等。

3基于BIM技术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主要选题

土木工程专业除基础课和相关的结构课程外,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等,基于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方向毕业设计的选题,主要考虑与工程造价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施工方案、土建造价、安装造价、招投标文件、竣工结算所需资料等。

4基于BIM技术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实践

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涉及的内容多,任务量大,各内容间关联性大。安徽建筑大学的做法是在第7学期结束前1个月,教师网上公布毕业设计选题后,全体师生见面,教师介绍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师生网上互选,确定人员后召开第一次毕业设计团队会议,布置利用寒假学习软件和复习相关知识。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每星期在群上汇报学习进程,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督促,教师也能全面掌握学生情况。

4.1毕业设计进程安排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第8学期整个学期进行,持续时间16周(不含毕业实习2周,毕业答辩1周)。

4.2毕业设计过程督促与检查

毕业设计是个较长的过程,一环紧扣一环,前面的任务就是后续任务的基础,某一环节耽搁时间或疑难点没有解决,就影响下一个环节。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尤为明显。例如:识读图纸是造价建模与软件计算工程量的基础;施工措施的确定是计算措施费的前提;工程量计算完毕才能组价和取费等。因此,必须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督促、检查与指导教师的引领。期初答辩:开学后的第一周,即毕业设计开始的第一周,答辩组织者和成员是指导教师,目的是检查学生寒假期间的准备和软件学习情况。中期答辩:大约在第十周(含2周毕业实习),答辩组织者是指导教师,成员是指导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目的是检查进度情况、基本概念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等。模拟毕业答辩:大约在第十七周(含2周毕业实习),答辩组织者是指导教师,成员是指导教师、相关专业教师和相关工程单位的工程师,目的是检查成果情况、基本概念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等,同时也是为毕业答辩做准备。毕业答辩:在第十九周,答辩组织者是土木学院,答辩成员是本院和其他院系相关专业教师和相关工程单位的工程师,目的是检查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基本概念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集体成果与个人成果等。

4.3基于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成果

毕业设计成果有集体成果和个人成果。集体成果:每人都要完成和掌握。主要有单位工程三维实体模型;进度计划(横道图、时标网络图、单代号网络图);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等工程量清单;钢筋翻样、土建工程组价和成果集成等。个人成果:根据任务分工,每人必须完成的内容。主要有水卫安装工程造价;电气安装工程造价;招标文件与投标书编制;工程结算编制;单位工程竣工资料等。

4.4毕业答辩方式与成绩评定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是团队力量与个人贡献的融合,团队成果与个人成果的展示,毕业答辩如何体现团队合作、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是个难点。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采取的办法是集体答辩与个人答辩相结合。首先在每组随机抽一人汇报整体设计情况,对共性部分答辩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抽学生回答,对专题设计部分由设计学生汇报情况,答辩教师提出问题由该学生回答,若答不出来或回答不正确,其他学生可以回答,因为有的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内容外还学了其他专题,为鼓励和激励,回答正确的加分,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共性设计部分,同时突出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成绩评定按照平时成绩40%,由指导教师给出;中期答辩10%,由答辩组给出;其他教师评阅10%,由评阅教师给出;毕业答辩40%,由答辩组给出。

5基于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体会和感悟

5.1培养学生能力与学习热情

5.1.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每完成一步都能实现可视化,因此,成功的喜悦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就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而言,部分内容以前没有学过或学的深度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要求,但由于有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每人都完成了2个以上的模块。

5.1.2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BIM技术是团队力量集成的成果,因此,需要成员间不断沟通和交流,这是课本知识所学不到的,也正是需要培养的。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做法是经常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5.1.3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需掌握的软件较多,仅共性部分就涉及4个,专题部分每人至少要掌握1个软件,同时理论知识点要能正确应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小组集体讨论、网络咨询、软件开发商指导等方法解决。其中小组集体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法是由组长牵头召集小组成员,每周不少于2次,学生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每人必须带着问题和体会集体学习。

5.2教师引导

5.2.1指导教师贯通讲解,加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由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极易导致学生重软件操作轻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成果重观感轻质量的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指导教师的指导思想、指导方式方法和内容安排十分重要。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教师每周不少于3次贯通讲解学生即将要进行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造价计算程序、依据,各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钢筋在图纸中的放置形状,钢筋下料的原理与方法;水电安装工程识图,水电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造价计算的异同点等。虽然教师的指导量非常大,但通过系统性串通讲解,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2.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由于知识点多,实践性与应用性强,指导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更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选题广,涉及面宽,教师指导量非常大。师资力量不具备时可聘请校外工程单位工程师兼职指导,同时对一些涉及工程实践方面的问题,设计组集体到工地现场指导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5.3校方配合

5.3.1如何解决设计过程需要的软件和硬件问题

基于BIM技术毕业设计需要很多软件,可以采取学校购买的办法,但必须是购买网络版,这样可以多个学生同时学习;也可结合一些BIM设计比赛,利用一些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试用版;也可利用学生交叉学习时间解决等。硬件方面主要是计算机配置,可利用学生的个人电脑、借用他人电脑和学校的公共机房等。

5.3.2如何处理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关系

毕业设计阶段也是学生就业阶段,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安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就业面试的时间,调整集体学习和指导时间及内容,早晨、中午、晚上、周六或周日等都可以,同时尽可能利用互联网进行文件传输、问题解答和视频辅导等。

5.3.3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学改革和实践

基于BIM技术毕业设计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要分期分批组织对教师进行BIM技术培训,送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性锻炼,积极引进BIM人才,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要有所倾斜,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配置相关硬件与软件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得以很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芳琳.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5.

[2]郑小侠,徐志超,尹贻林.BIM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6(5):115-120.

[3]崔新壮,金青,董琳琳,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05-108.

[4]黄恒振.基于大数据和BIM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6(9):56-59.

篇5

2.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并给出具体的改革内容。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改革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WANG Tian-yu1 LI Hong2 YAN Yan1 SUN Yan-qiu1

(1.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Liaoning 110847, 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refor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practice teaching, and give the specific reform.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教改课题“新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设置的研究”。

作者简介:王甜宇(1986—),女,汉族,辽宁朝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医院信息管理、云计算等。

通讯作者:孙艳秋(1975—),女,满族,辽宁本溪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包括数据库、数据挖掘、电子病历系统等。

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医疗机构需要越来越多的医疗信息化专业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医疗卫生业务,又精通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人才[1]。为满足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的需要,我校成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为社会输送满足医疗信息化需要的实践性专业人才[2]。

1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管理学基本理论、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医药学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与维护能力,掌握医药、医院、公共卫生等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实现技术,能够对医疗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一些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师资结构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专业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应聘到学校工作,没有工作背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另外,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部分教师掌握的知识已经老化,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3]。

2.2 课程设置滞后,实践学时不足

课程的设置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生的就业。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速,需要开设院校针对社会的具体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相应的实践学时。

2.3 缺少学生可自由使用的专业实验室

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及非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专业实验室不是开放的,学生只能在实验课上使用实验室,一旦实验课上没有完成实验,课下可能由于缺少实验环境等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办法继续实验。

3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经验,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外进修、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医院信息中心或者医疗信息化公司学习或者顶岗锻炼;引进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信管专业教师;外聘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专家为青年教师或者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指导。

3.2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满足社会的需要,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及时调整。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开设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课程,设置合理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并且删除在当前及未来的工作中很少用到或几乎不用的一些课程,尽量做到“所学即所用”。

3.3 定期开放专业实验室

通过调查发现,每次实验课上都有部分同学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为满足专业学生实验的需要,需要定期开放专业实验室。对于缺少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的同学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期间,来进行专业课程的实验。

3.4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实习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又一重要途径,通过充分的调研中医药院校以及非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并结合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与医院、医疗软件公司、医疗事业单位、软件公司等建立定点实习合作,将其设定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基地,处于实习期的学生可以去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并通过此次实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5 重视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的成果。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阶段,需着重向学生强调一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4]。通过前期对学生医疗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及维护等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能够很容易的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4 结束语

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竞争力。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需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并不断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培养出满足社会对医疗信息化需求的专业人才,不断促进中医药院校信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甜宇,孙艳秋,燕燕.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在区域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6).

[2]孙艳秋,燕燕,王甜宇.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

篇6

所谓“大数据思维”就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寻求最有价值的信息或洞见,借此提高工作效率或效益。在这一思维模式下更强调数据的相关性、混杂性而非“抽样”条件下的精_性。在高校,对学生的招生、培养到指导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善于应用这些数据对开展个性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毕业生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数据,包括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业成绩等;二是来源于校方,如学生的生源地结构、学生的正常毕业率等;三是来源于企业,如企业招聘岗位的数量、对学生年龄的要求等;四是来源于政府的政策信息,包括劳动法律、产业政策,等等。高校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对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动态的收集和整理,按照问题导向原则加以分析,可以为指导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就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和一般规律而言,注重以下几方面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1.招生环节。招生环节的重要数据大致包括:各专业报考率、男女比例、少数民族构成和生源地构成等。

2.培养环节。修课门数、课程构成、课程的优良率、学生参加竞赛或科研活动情况、学生奖学金获取情况、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他能反映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数据信息等。

3.毕业环节。学生毕业设计方向、毕业后去向选择、就业地选择、岗位及薪资期待、学生期待的企业类型、学生考研与出国的情况等。另外,从用人单位角度看,有一些重要数据需要收集并加以分析,如毕业生一年内离职率、毕业生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关联度、毕业生三年内在用人单位升职加薪情况、用人单位对同一所学校相关专业每年的人才招录数量等。需要说明的是从企业获取数据有一定难度,需要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或者邀请专门的公司作为第三方协助调查。

以上数据仅是列举的部分相关数据,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适时适量地增减。在数据获取方式上有的可以从学校的信息系统直接采集、筛选、汇总,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也可以如上文所述委托第三方采集。在数据分析方面,最好采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如常用的SPSS统计软件等。

二、毕业生相关数据的具体应用

数据的收集、分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数据的应用却应把握好相应的时间节点。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效结合,按不同的阶段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应用。这意味着,毕业生相关数据的范畴应相应前置和后延,不仅学生就读期间的所有相关数据都要考虑,毕业后一段时期内的数据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要加以分析和应用。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阶段把握:

第一阶段:学生入学伊始至大二,主要就学生入学时的初始数据,包括学生的生源地结构、年龄、民族、入学成绩等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学生第一学年的学业数据进行分析,如可以根据每位学生各个科目的成绩状况进行相应的学业指导,对学生转专业等事项提出相应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做好中远期学业规划,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学生进入大三、大四以后,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继续做好学业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实习实践情况和个人职业兴趣、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等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建议。特别是进入到大四以后,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生源地分布、毕业生去向选择、职业兴趣等数据,以此作为开展就业指导的基本依据。如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例,近几年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口调控政策的实施,在这些城市就业较之以往竞争更激烈。由此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源地情况,提前引导学生回原籍就业;又如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与所学专业的关联度及最终的就业岗位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学生就业的行业、企业选择等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可以就学生毕业之后对其所在的行业、企业性质、薪资情况、岗位适应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等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计划的修订等工作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学生就业进行行业选择、企业选择、岗位选择等提出建议。

应用相关数据时应考虑到整体性和具体性两个方面。举例来讲,在招生环节某一专业的报考率就是一个整体性的数据。假如某一专业的报考率远超100%,即报考人数远超录取名额,说明这一专业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本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时可能面临的情况是就业岗位较多、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又如学生个人的课程优良率就是具体性的数据。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专业水平,有利于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时引导他们扬长避短。

三、基于“大数据思维”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颠覆了我们对数据价值的认知,也为我们提供了数据分析、应用的新思路,也就是所说的“大数据思维”。在这一种思维模式下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数据。“大数据”之“大”主要指数据数理大且丰富,能从各个角度反映问题的本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和学校影响因素之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各个行业的发展变化很快、企业的发展变化及国家相关政策变化等都会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要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关信息,一要注意数据的积累,二要注意获取数据的时效。举例来说,可以根据同一行业或同一企业中过去几年间相同或类似岗位的薪资水平变化预测当年相似岗位的薪资水平,可以为毕业生薪资谈判提供参考。这其中离不开以往数据的支撑,当然需要当年同一行业中类似岗位的薪资数据作参考。

第二,传统思维模式下,指导学生选择就业岗位或指导学生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往往会从学生自身条件和兴趣出发做指导,而在“大数据思维”模式下,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要抛开原有的“因果思维”模式,即不要单纯地考虑“学生喜欢”、“学生条件匹配”建议学生选择某企业某岗位。相反,应该建立起“相关性思维”,即应该在原有基础上考虑到行业发展的需求,考虑到企业用人的标准、考虑到学生在企业较长时期的发展空间甚至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等。这样就可以突破“就业指导就是帮学生找到工作”急功近利的想法,逐渐建立起“就业指导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为学生长远发展寻求更好的机会和平台”的指导思想。

第三,作为学生就业指导人员,在主动收集数据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数据。现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学生职业测评系统等都相对健全,有些数据可以直接使用。如通过对学生在食堂就餐每餐的花费分析,大致可以判定一个学生的经济状况,从而可以为特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经济资助等,以落实国家的自助政策,提高学生找到合适工作的可能性。

第四,“大数据思维”并不过于追求数据的精确性,有时更强调数据的混杂性,通过这种“混杂性”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鉴于此,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有时并不能一步到位,所以可以建议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适合的方向或岗位,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总之,基于“大数据思维”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更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篇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在电子商务中应用大数据的重要性[1]。我国国务院于2015年8月31日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加强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确立为国家大数据战略政策保障机制之一,提出了“开展跨学科大数据综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2]。中小企业是企业中的主体,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大数据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向中小企业培养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开展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面向中小企业培养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

1、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

自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以来,人们针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3-4]和培养[5-6]开展了大量研究。虽然电子商务技术发展迅速,但到目前为止一般还是将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为四类:运营类、技术类、销售类和综合管理类[4]。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总的来说是属于第二类,即技术类人才。通过其所开展的大数据分析,为其他三类人才的工作,包括运营、营销和管理应用提供支撑。调研表明,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本身因其侧重点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分析工具开发的研发人才;另一类是偏重于大数据应用,如提供决策支持、客户分析、营销服务等的应用人才。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独立开展大数据应用开发的条件,而主要是应用第三方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工具,因此,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以商业分析与应用人才为主,并需要少量从事第三方平台或工具开发的研发人才。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大数据意识和思维,熟悉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能够熟练应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开展电子商务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并具有一定的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大数据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1课程体系构建

从培养目标来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的知识能力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前导知识和技术,即计算机、经济管理和数理统计基础知识和技术;第二层次,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和技术;第三层次,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电子商务大数据课程体系。由于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速度迅猛,且可能的实现技术比较多,为使得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我们在图中并未指定各方面技术具体使用什么软件。但每一方面技术目前都有一些主流的产品,我们在软件选择时一般应尽量选择当前的主流产品。如程序设计一般选择Java语言,数据库则建议选择Oracle,大数据存储和处理建议选择Hadoop,统计软件和大数据挖掘工具建议选择SAS,大数据软件开发建议选择R语言。

2.2师资队伍建设

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综合运用了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技术。根据电子商务大数据课程体系,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相关师资应当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从事相关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科基础课程师资,如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等,这一部分师资由相关学科提供;另一方面是熟悉电子商务、精通大数据技术并能将二者结合起来的专业方向师资,这一部分的师资应当是由现在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承担,电子商务大数据师资建设的重点就是如何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目前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于计算机和经济管理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重在大数据的商业应用,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教师而言,在深入学习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应加强商业运营与分析领域的学习;对于经济管理专业出身的教师而言,则需要在加强数据库、算法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深化大数据技术的学习。而对于所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而言,在深入掌握大数据技术后,需要结合大量企业案例开展大数据实践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但单一中小企业显然难以提供大量数据和案例,因此,高校应积极与行业协会,通过地方的行业协会获取本地区众多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数据后进行大数据分析实践,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来优化生产经营。

2.3实践教学开展

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我们主要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实训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几个方面探讨实践教学的开展。

(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课程所对应的实验实训;第二层次是创新实践训练,其中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各类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第三层次是企业岗位训练,包括短期见习和毕业实习。

(2)实验实训室建设

为满足电子商务大数据实验实训教学需要,该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应由三方面组成:其一,基础性的计算机和运筹统计实验实训室;其二,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室,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实验室和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其三,创新训练实验实训室,主要用于创新实践训练。其中计算机、运筹统计、电子商务的实验室建设都比较成熟。而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的建设案例不多,创新训练实验室因其面向专业不同差异很大,在此我们主要讨论一下这两个实验室的建设。大数据分析实验室主要应包括多台用于数据存储与处理的服务器、电脑、移动终端等硬件设备及Hadoop、SAS、R语言等大数据存储、分析和开发的软件。创新训练实验室在服务器方面应尽可能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共享,并采用分组结构以方便小组交流合作,并配以必要的电脑、移动终端等硬件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工具软件。

(3)实习基地建设

虽然需要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人才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每家企业的相关岗位都很少,这就给本专业的集中实习带来了一些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建设实习基地:第一,与行业协会合作,以其为载体面向区域性的行业企业群开展实习基地建设;第二,与专业从事大数据分析的开发和应用的IT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第三,在对真实企业案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设仿真性的校内实习基地。

(4)实践教学组织

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应邀请企业电子商务领域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参与,建立由院系教学院长(主任)、企业高管、专业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和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实践课程建设小组。在实践教学师资方面,由于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的教学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本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最好由理论课程教学老师来承担;同时,所有老师应全面参与到学生创新训练指导,通过这一指导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此外,本专业所有老师应轮流参与实习指导,通过实习指导可以掌握企业对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的真实需求,从而推动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校内实践教学更贴近实际应用。

作者:彭海静 李云 郦丽 单位:泰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泰州学院实验实训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惠敏.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与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7):76-77.

[2]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

[3]邓之宏,邵兵家,段建.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岗位人才核心技能需求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136-140.

篇8

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在电子商务中应用大数据的重要性[1]。我国国务院于2015年8月31日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加强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确立为国家大数据战略政策保障机制之一,提出了“开展跨学科大数据综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2]。中小企业是企业中的主体,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大数据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向中小企业培养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开展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面向中小企业培养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

1、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

自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以来,人们针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和培养开展了大量研究。虽然电子商务技术发展迅速,但到目前为止一般还是将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为四类:运营类、技术类、销售类和综合管理类[4]。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总的来说是属于第二类,即技术类人才。通过其所开展的大数据分析,为其他三类人才的工作,包括运营、营销和管理应用提供支撑。调研表明,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本身因其侧重点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分析工具开发的研发人才;另一类是偏重于大数据应用,如提供决策支持、客户分析、营销服务等的应用人才。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独立开展大数据应用开发的条件,而主要是应用第三方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工具,因此,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以商业分析与应用人才为主,并需要少量从事第三方平台或工具开发的研发人才。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大数据意识和思维,熟悉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能够熟练应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开展电子商务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并具有一定的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大数据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1课程体系构建

从培养目标来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的知识能力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前导知识和技术,即计算机、经济管理和数理统计基础知识和技术;第二层次,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和技术;第三层次,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电子商务大数据课程体系。由于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速度迅猛,且可能的实现技术比较多,为使得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我们在图中并未指定各方面技术具体使用什么软件。但每一方面技术目前都有一些主流的产品,我们在软件选择时一般应尽量选择当前的主流产品。如程序设计一般选择Java语言,数据库则建议选择Oracle,大数据存储和处理建议选择Hadoop,统计软件和大数据挖掘工具建议选择A,大数据软件开发建议选择R语言。

2.2师资队伍建设

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综合运用了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技术。根据电子商务大数据课程体系,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相关师资应当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从事相关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科基础课程师资,如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等,这一部分师资由相关学科提供;另一方面是熟悉电子商务、精通大数据技术并能将二者结合起来的专业方向师资,这一部分的师资应当是由现在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承担,电子商务大数据师资建设的重点就是如何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目前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于计算机和经济管理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重在大数据的商业应用,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教师而言,在深入学习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应加强商业运营与分析领域的学习;对于经济管理专业出身的教师而言,则需要在加强数据库、算法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深化大数据技术的学习。而对于所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而言,在深入掌握大数据技术后,需要结合大量企业案例开展大数据实践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但单一中小企业显然难以提供大量数据和案例,因此,高校应积极与行业协会,通过地方的行业协会获取本地区众多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数据后进行大数据分析实践,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来优化生产经营。

2.3实践教学开展

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我们主要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实训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几个方面探讨实践教学的开展。

(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电子商务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课程所对应的实验实训;第二层次是创新实践训练,其中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各类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第三层次是企业岗位训练,包括短期见习和毕业实习。

(2)实验实训室建设

为满足电子商务大数据实验实训教学需要,该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应由三方面组成:其一,基础性的计算机和运筹统计实验实训室;其二,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室,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实验室和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其三,创新训练实验实训室,主要用于创新实践训练。其中计算机、运筹统计、电子商务的实验室建设都比较成熟。而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的建设案例不多,创新训练实验室因其面向专业不同差异很大,在此我们主要讨论一下这两个实验室的建设。大数据分析实验室主要应包括多台用于数据存储与处理的服务器、电脑、移动终端等硬件设备及Hadoop、A、R语言等大数据存储、分析和开发的软件。创新训练实验室在服务器方面应尽可能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共享,并采用分组结构以方便小组交流合作,并配以必要的电脑、移动终端等硬件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工具软件。

(3)实习基地建设

虽然需要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人才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每家企业的相关岗位都很少,这就给本专业的集中实习带来了一些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建设实习基地:第一,与行业协会合作,以其为载体面向区域性的行业企业群开展实习基地建设;第二,与专业从事大数据分析的开发和应用的IT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第三,在对真实企业案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设仿真性的校内实习基地。

(4)实践教学组织

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应邀请企业电子商务领域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参与,建立由院系教学院长(主任)、企业高管、专业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和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实践课程建设小组。在实践教学师资方面,由于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的教学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本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最好由理论课程教学老师来承担;同时,所有老师应全面参与到学生创新训练指导,通过这一指导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此外,本专业所有老师应轮流参与实习指导,通过实习指导可以掌握企业对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的真实需求,从而推动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校内实践教学更贴近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惠敏.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与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7):76-77.

[2]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2015-09-05.

[3]邓之宏,邵兵家,段建.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岗位人才核心技能需求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136-140.

[4]孙鑫婷,王德林,姜瀚,李名丽,楚会仙.从招聘信息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特点[J].中国冶金教育,2015(3):24-27.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51-02

沈阳建筑大学2003年提出申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至今已经连续10年招生,有六届学生顺利毕业。通过10年的教学,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一个新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和运筹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立时间短,全国各大专院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具体的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大学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结构不是很清晰,没有形成特色。例如辽宁省有23所大学开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规范,各学校都碰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等问题。其次,大多数学校把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的很多。但是,实际开设多少,开设多少学时,讲授什么内容,差异还是非常大的。这些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相互协调都存在很多问题。再次,大多数学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实验教学以验证课程理论为主要目的,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更新不够快,很难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混乱,给社会和用人单位造成一种假象,该专业看似是“什么行业都能胜任”的“万金油”,实则是“蜻蜓点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就业前途。因此,深入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结构对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该专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将不断促进为国家的信息技术行业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

二、依据学校的特点,制定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数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和计算机软件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专业,因此,数值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计算智能等都构成信息科学的核心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集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数学和计算机软件等作为一体的本科专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当今社会每年的信息量都以几何级数的比例在快速增加,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与研究,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诞生,正好符合社会这一需求和今天的时代特征。沈阳建筑大学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本专业的师资特色和招收学苗的情况,制定既符合该专业的规范要求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计算机素养,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处理和信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软件开发公司、信息公司、以及经济等相关部门和机构从事计算机软件或与之相近的研究、教学、管理以及信息处理与分析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单位工作。沈阳建筑大学有5名该专业的教授和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事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编码与安全方面的教学工作,在数学和计算机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加强数学基础课、专业课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突出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培养的特色。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数学、运筹学和计算机软件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专业,其主要特点是: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能力。根据沈阳建筑大学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数学和计算机软件能力都要过得硬的办学指导思想,有利于提升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以后专业发展。作为以数学学科为基础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必须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又具有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特征,即具有工科专业的特点。然而,该专业的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进行不断的改革,以达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要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方向定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该专业不是简单的“一部分数学课”+“一部分计算机课”+“一部分管理科”+“其他部分课程”的组合。多数资料都认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应以数学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科学知识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新专业。因此,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计算数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有着一些本质的区别,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数学、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特征,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要深入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数学、计算机和网络课程的具体分配学时和具体讲授的教学内容,以及讲授课程的先后顺序。第三,要深入研究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每门课程的上机实验学时和实验目的。上机的课题不应该全是验证实验,还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第四,深入研究该专业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门课程收尾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怎样才能使学生能精通本门课程,并和已经学过的其他课程知识相结合,解决和本专业相关的技术问题,是课题要研究的内容。最后,进一步研究该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管理和答辩。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就是一个毕业生的“收口”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阶段,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培训。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四、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为了强化数学知识的训练,我们不但开设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数理方程、离散数学、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等数学课程,而且设置的学时数也很多,要求讲授的内容可以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在计算机知识的教学中,我们主要开设了计算机基础、C语言、Java语言、VC++、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还开设UNIX操作系统、云计算等选修课。此外,还给该专业开设了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与信息编码、数学模型和运筹学等课程。我们还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的特点及毕业后就业的实际需求,增加了C语言、Java语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学时数,使得学生能充分掌握这些课程的精髓,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地使用这些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比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数学基础要牢固很多,并具有很强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该专业与计算数学专业的计算能力相当,但比计算数学专业具有更强的软件开发能力。

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强化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多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入学时数学基础课都不错。因此,学习数学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但是,当开始学习计算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时,多数同学都有些不适应,首先是不适应计算机的基本上机操作;其次是缺乏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最后,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还很肤浅,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上升到理性知识。这需要学生连续不断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才能达到,而在达到这个水平之前,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尤其是具体的上机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工具,开发一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小程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度过了这一关,绝大多数学生就能顺利地跨过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始门槛,就会为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能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六、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全国有500多所大学都设置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辽宁省有23所大学设置该专业,且大部分都依托于数学学院或理学院开设,多以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为研究方向。一个适当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结构首先对制定该专业的培养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计划已经为学生制定好本科四年具体的学习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毕业设计等所有的学习内容。培养计划一旦制定,就不容许做大的改动,因此,一个适当的培养计划是培养高质量毕业生的重要保证。其次,对制定具体的每门课程开设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学时和实验教学学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每门课程的主干部分是必须要保证的教学内容,不可随意减少和改动。最后,对具体的实践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虽然授理学学士学位,但是,该专业不同于数学等理科专业,它还具有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许多特点,即它具有工科专业的特征。因此,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的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今天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息息相关[2],因此,在深入研究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必须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课程体系中的不完整和不适合部分内容,使其能达到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目标。

篇10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加速进行,我国的工程教育逐步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改革。2005年我国部分高校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理念(CDIO模式),开始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1],2010年6月23日开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3],2012年,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4]。随着2016年6月2日我国正式成为国际基于新工科理念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李爽,等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简称工程认证),即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等重要基础,毕业于任一签约组织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均应被其他签约组织视为已获得从事该专业邻域工程工作等学术资格。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通信信号产生、信息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交换与通信网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作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开设以“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努力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技能素质提高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洛阳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契机,围绕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支持5G应用示范城市和云服务创新基地建设,以突出专业特色为立足之本推进本专业的地域建设发展工作。目前,以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迅速地渗入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应对新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我国实施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0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由于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因此改革现有工科的工程教育模式,建立适应现阶段以及今后产业发展的新工科已成为教育部门的共识。2017年2月18日,由30所高校在复旦大学达成了“复旦共识”,指明了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和地方高校等三类高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新工科”建设的主要任务[5];4月8日,60余所高校在天津大学达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天大行动”,提出了在我国实行“新工科”建设和发展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的分目标[6];6月9日,“新工科”建设的“北京指南”,明确了下一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方向,形成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7]。至此,达成共识的“新工科”建设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新工科”就是针对新形势、新环境、新需求,培养新型的工科学生。它是对于工科学科建设的优化再造和内容升级,是对未来工科学生培养目标、方式及内容的改革[8-9]。“新工科”建设和发展要体现“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就是要培养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根据新工科培养的分类,作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其最重要的职责在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这就需要根据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要,以及洛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郑洛新国家战略、洛阳云计算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园的需要,在原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通信工程新工科专业。要从原来的注重技术应用、科学研究向注重实践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转变,与郑州错位发展,协调联动,打造引领全省发展“双引擎”发展需要。本文主要针对我省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现状,探索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通信工程新工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法。

1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与存在问题

在传统的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由基础技能实验、课程实验、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四类组成,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其中,基础技能实验主要包括综合实践平台,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金工实训、数据通信实训、电子线路综合实训、程序设计、工程制图等实践课程,这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所必需的过程,也是通信信息类专业学生所必需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实验课程主要是针对每门通信类课程都设置一定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使得学生对课程的重要节点、重要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见习和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进行学习、观摩、实训等过程,培养学生将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任务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主要采用毕业设计、设计成果展示等形式来进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掌握和实际应用。通过这四类实践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在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称为通信工程领域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经济新业态的要求。新工科的提出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即高等院校工科人才培养应致力于培养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所需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新工科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改变过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人才,转变为面向未来技术和经济形态,培养引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人才。二是改变过去知识面狭窄、知识交叉融合性差、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转变为培养文理相融、理工并重,具备更宽广的学科视野、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比新工科的要求,传统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知识面不宽,学科交叉性弱,不能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要求具备的综合素质。工程学科与基础学科结合不紧密,不能相互促进。工程思维与思政人文精神交融碰撞很少,创新性教育少。(2)课程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3)少量的实际工程项目实践,不能使学生针对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企业和实习基地的实训绝大多数效果不佳,学生基本都是参观、观摩、较少的动手实践。即使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也大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工作,应用较少或单一的知识,不能对某一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了解、实践和掌握。这种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5)毕业设计从选题、过程控制、答辩等环节都不尽理想。如在选题方面,许多的选题不够合理,没有针对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性很少。有的题目太大,学生无法进行详细的研究,只能给出泛泛的初步的方法;有的题目太小或太旧,只是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的应用,不能体现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一些高校,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疏于控制,考核答辩流于形式。所有这些导致了毕业设计达不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2新工科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了适应新工科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要,以洛阳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契机,以及郑洛新国家战略的需要,按照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的思路对通信工程专业进行了改革,通过“教中做、做中学、学中用、用中研、研中创”的教学、应用、科研、创新等过程,建立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四纵四横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现展的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4个层次(学科基本技能、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每一层次又分为教学目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4个层次。在第一层次中,主要开设金工实训、工程制图、通信网基础、主要仪器的使用等实践课程,采用基础化、规范化和宽广化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最基础的学科技能,不仅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利用工程制图,对一般的金工设备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用,而且对相关的主要电子仪器进行了解和使用,对电子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是对通信系统的认识和掌握,为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宽广的基础。在第二个层次中,对每一门专业课都开设一定量的课程实验,课程实验主要由验证性实验和部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组成,其中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主要部分知识群开展。采用可视化、信息化、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能力。通过各种课程主要知识应用的实际训练,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每门课的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更能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第三个层次中,主要开设课程设计、通信系统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见习/实习等课程,采用个性化、开放化、理工结合化等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和应用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将通信类的课程通过组合分为电子电路类、无线通信类、信号与信息类、控制类等四大实践教学群,对每个实践群组织教师利用知识的综合需求、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的课题等,通过讨论、分析,选择几个具有典型实用意义,又能锻炼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选择,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设定题目进行课程设计。在综合实践平台中,主要根据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进行锻炼和训练。毕业设计从选题、过程控制和评价上严格控制,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在第四个层次中,主要开设通信信息类竞赛、数学建模、互联网+、大唐杯、挑战杯等竞赛单元,通过工程化、协同化和探索化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竞赛,积极鼓励学生对有些科研问题进行质疑,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进行能力的锻炼,鼓励学生组团对科研项目中的分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课题研究方法、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等都由学生自主给出,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学生讨论和引导,最终使得学生自行进行修改和优化,指导最终完成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观点和团队合作能力。

篇11

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与管理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2-3]。在进行培养方案制定与教学模式选取的时候,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基础、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专业的特殊性来酌情选择与制定。集宁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师范类院校,在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主张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地理科学与城镇规划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将人文地理的人文、经济要素,自然地理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与规划设计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专业应用性强,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满足新型快速城镇化对综合性、跨学科专业人才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1.1 人才培养理念

集宁师范学院近几年经历了从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院校发展的探索之路,新增了许多非师范类专业,初步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提出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要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2 人才培养目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既能在相关规划管理和企事业部门谋职,又能在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内发展。特别是能为规划行业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大数据时代规划工作方法的改变和新的技术要求。

1.3 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该校专业建设基础,围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方向,直面设计类单位以及相关的规划管理部门对人才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需求,力求培养学生成为掌握人文地理以及城?l规划理论及技能的交叉学科型人才。为此,学校构建了“3+1”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3年的基础课程实践加1年的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其中,3年的基础课程实践内容包括各个规划课程在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操作(手绘制图、电脑制图、现场踏勘、实地调研等)以及地理课程的实验内容和野外实习内容,同时安排短期的集中实习(每学年两周)。毕业综合实践安排学生到设计类单位或相关的规划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实习(1个学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实践性内容占总比60%以上,即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实践类论文,理论研究类论文占比较少。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4个层次:基础课程实践、专业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实践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实践内容深度的提高,将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并且促进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真正达到专业的实践培养目标。

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及实施措施

集宁师范学院在完善专业培养计划与改进专业课程规划建设的同时,学院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会有所转变,如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培养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上,具体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就是既可以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城市交通设计规划、市政规划等工作,又有能力制定相关法律度,同时还可以从区域环境、人文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以更高的视角来从事行业工作,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1 课程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城乡规划课程体系得到了一系列调整:将城乡规划理论与实操技术并重,不断加强计算机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良好平台;需要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课程调研、综合实习、专业实习等),为学生在校外调研、实习创造优良条件,促进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创新。

2.2 科学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问题解决型、自主研究型和案例研究型等教学方法[4],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在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勘探,通过告知调研对象、范围及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实地调研―遇到问题―现场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编写实习调研报告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竞赛、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

2.3 校企合作育人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