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14 09:21: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篇1

一、问题提出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十几年来各大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加强,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更加受到关注。向学生被动灌输心理健康知识的传统教法难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而心理成长比其他知识增长更依靠自我的意识和努力。教师要做的是激发起学生内心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喜欢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这就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自我。所以我们提出“目标激发教学法”。目标激发教学法,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激发目标为教学任务,将目标激发贯穿于整个活动中,让学生思考、寻找,最终明确人生和大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潜能而做到最佳发展。为明确目标激发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对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我们开展了实验研究。本研究选取湖北警官学院本科四年制视频侦查专业和网络安全执法专业的视频侦查三区队和网络安全与执法二区队作为教学实验研究对象,每班45人。随机抽选视频侦查三区队为目标教学激发法实验班,采用目标激发教学法教学;而网络安全与执法二区队则为对照班,参照传统模式教学。

二、前期准备与阶段设置

对于实验班的教学,需要重新设置教学大纲。以“目标激发”为主导提供学习线索。大纲的设置侧重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我意识,期望通过教学实现学生的行为变化,教师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学生的行为变化、发展。[1]下面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第三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为例运用目标激发教学法设置实验班教学大纲,并与传统模式教学大纲进行对比。从实验班教学大纲的设置可看到,本实验班教学旨在克服传统教学的缺陷,从单一讲述型方式转变为启发方式和体验方式,由传统强制性灌输教学转变为主动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拓展学生积极思维。总结起来,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1.启发式导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较独立的内容,是一堂新课的开始。传统教学的新课导入一般是直接讲概念、讲定义、讲功能及理论。教学激发法采用的是启发式导入。首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于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回忆身边最常见的现象,启发学生对内在自我进行探索,启发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引起学生对新内容的关注,灵活导入新内容的概念定义。

2.体验式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人的教育与熏陶,它关注人的意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仅靠理论的学习无法让心灵成长,也不利于区分学生的独特性。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产生具体体验,直接通过心理感受理解知识,激发学习者对体验进行反思和观察,以确定自己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所发现的问题的本质,形成有益的联想和新的见解。[2]在教学激发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个性化目标

大学生面临未来激烈的职业竞争,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大学阶段,随着自我意识不断成长、个人与社会进一步接触,目标制定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心理学知识从方方面面研究人的差异性。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可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及情绪调节压力应对方式。这些都是个性化的,运用目标激发教学法激发大学生主动发现差异性,寻找适合路径,制定个性化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本实验研究想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三、目标激发教学法实验各阶段表现、整改措施及结果

1.目标激发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初期

在试验教学班初期阶段,学生有一定的适应困难,习惯了被动接受老师知识灌输,部分学生上课不主动思考、不积极参与讨论、探索过于简单、练习疲于应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中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1)将目标激发教学法理念告诉学生,让学生明了其意义和对自身的益处。(2)采取激励,对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和练习的同学给予加分奖励,对初期不够积极但之后进步的同学给予精神鼓励。(3)在学习体验过程中,许多练习需几个人一组来完成。按照两个寝室约7-8个同学为单位成立小组,互相提升帮助,有效地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练习。针对有困难学生,对其进行个别指导帮助,给予更多的鼓励和锻炼机会。经过调整,实验班学生发生了显著变化,学习气氛逐渐活跃,虽然还有部分学生思想松懈,但大多数都能随教师引导完成练习和体验。而对照班传统模式教学,从绪论开始,讲概念、看理论、分析案例,按部就班,课堂上记笔记的同学较少,大多呈显听讲座的状态。

2.目标激发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中期

经过目标激发教学法实施的初期,实验班大部分学生已逐渐习惯了新学习方式,带着明确目标参与教育活动,练习完成情况较好。也有少数学生无法坚持,实验中要多与这些学生交流,让他们深入理解新教学方法的优势,改变学习心态,并在课堂上给予足够机会和更多鼓励。对于同期对照班而言,教学内容逐渐详细深入,学习内容不断增加,理论深度加大。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有些学生感觉学习比较枯燥。目标激发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中期,两种教学模式导致的差距很明显。实验班实施的目标激发教学法有一定效果,其原因是通过多变、灵活、丰富的活动催生兴趣并在兴趣中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目标激发教学法还具有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的特点,当进行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时,学习就更有效率和针对性。

3.目标激发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后期学习成绩结果及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和分析,对于目标激发教学法的作用和优势有了基本了解。后期通过期末测试成绩,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把期末成绩作为一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期末成绩对比,不难发现,对照班成绩呈正态分布,最优成绩人数与较差成绩人数都不多,且两项成绩人数大致相同。这与一直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绩状况相符。而实验班高分人数大大增加,成绩均分布在良好状态。表明传统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和行为习惯没有明显效果。目标激发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加强内心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并全面关注到基础不好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实验班学生成绩呈偏态分布,基本消除了成绩不及格的现象。因此,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内心变化,重视学生感情因素。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可能多的动手、动脑机会,激发思维。[3]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对比本人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目标激发教学法的优势:(1)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信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位大学生都很重要,但此类课程又不是专业课,学生易忽视其重要性,觉得对自己没有太大作用。目标激发教学法直接让同学们体验到自己的努力和变化,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氛围,推动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让教师对学生更加了解,更有信心教好学生。(2)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目标意识。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但大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同学们更关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目标激发教学法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的关注,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路径,激发学生以兴趣为导向积极学习,朝向自己期望的目标。(3)缓解考试压力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校就读最关注考试成绩,而读大学最终是为了找份工作。目标激发教学法的教学方式首先减轻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试压力,加大了平时分数的比例,平时努力与不努力两个样,更加公平公正。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状态和优势,对其他课程学习及考试的焦虑会减少。通过个性化的目标引导,在一学期的学习结束后,学生或多或少对未来有了概念,更清楚自己要什么,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就业机会面前会比其他学生更从容自如。

作者:杨慧 单位:湖北警官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一、绪论

有人说,心理健康是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要想在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下成长需要极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结合了我国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角色特征后,得出了当代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凡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环境适应能力良好、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以上的八条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大学生本身有着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一样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存在校大学生心态失衡,陷入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之中,导致行为失常。如不断出现高校大学生自残、自杀、投毒、杀人等案件,类似马家爵、林森浩等这样的大学生犯罪案更是震惊全国。本人认为现阶段在校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六大心理问题:

1.就业心理问题。临近毕业之际,面对未来职业和人生规划之时,大学生往往无法合理的自我定位,无法清晰判断自己适合干什么以及能干好什么,理想中的自我定位和现实生活中的定位严重脱节。因就业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过高的工作期许、金饭碗思想、利己心理、自卑与自负心理。

2.网络成瘾问题。当今社会,互联网使用极广,网络己成为大学生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因网络成瘾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特征:网络心理依赖症、网络产生的自闭心理、网络产生的焦虑心理、网络人格障碍。

3.人际关系问题。校园人际关系问题主要就是指大学生和周围人和事之间的关系,包括教师、同学以及整个高校校园大环境。而这个大环境带来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嫉妒心、自卑、自负、害羞。

4.学习心理问题。毋庸置疑,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还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它们因学习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缺乏学习主动性、容易产生疲劳、学习焦虑、考试焦虑。

5.恋爱心理问题。大学生绝大部分渴望爱情以及异性之间的交往,大多数高校大学生毕业时都有恋爱经历,且大部分学生对恋爱持肯定态度。但是,大学期间的他们往往心理成熟度欠佳,由此产生心理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6.情绪心理问题。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迅猛发展,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新思想和新事物层出不穷,高校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大学生情绪心理问题主要有三个表现:焦虑、抑郁、神经衰弱。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时代是个体心理趋于成熟与稳定的关键期,任何不良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本人认为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存在两个方面,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人格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任何个体的后天教育,最初都来源于家庭,家庭教育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父母关系及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是否一致,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家庭结构是否合理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因素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一个方面: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发展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2)学校因素。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学校所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专业设置及教育教学方式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生活环境不适应,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健全、重专业、轻素质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状况不理想,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体成长的重要影响:传统文化差异影响着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趋向、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大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倾向导致大学生三观的无序性。

2.内部影响因素

(1)人格特质不良。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2)自我认知偏差。自我认知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和体验,具体来说包括对自己性格、・能力、意趣的了解和对自我的悦纳程度,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幸福观等的自觉反省与调整等等。

(3)人际交往障碍。诸多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影响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进而影响他们心理的正常发展。

(4)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强健的体魄为载体。身体健康与否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情感方面问题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1.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又拥有高尚的品德、优良的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

2.优化环境,营造和谐有序的外部环境体系。这一方面只要包括:创建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积极有序的校园环境、培育积极温馨的家庭环境。

3.积极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很多较有成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良好的心理素质己成为大学生将来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篇3

老师给我们讲授了六个大问题,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途径、策略,心理健康概念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健康标准的探讨,青少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疾病的防治。虽然不是很多内容,但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对这六大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懂得了作为一个中小学老师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自己,而且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我们人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得必有失,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因发展而带来的问题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在是太必要了。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特点的需要;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作为老师一定要正视现实,做好心理准备,正确客观地实施教育方针,深入探讨根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这样才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人。

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统一的,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这样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从内容上可分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要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调控能力,要帮助学生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要有助于自我教育,要有助于生产劳动,要有助于医疗,要有助于各方面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

怎样的心理素质才达到心理健康呢?传统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是否正常,情绪是否稳定,心理机能是否平衡,行为规范是否与社会相适应,意志是否坚定。这种观点有它的合理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观点都被淘汰了。因此,近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人格完整,适应环境良好,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追求。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就以这几方面判断中小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这是每个中小学老师都应该懂得的。

在今天社会,青少年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存在轻重之分的,由心理异常,到心理缺陷,到心理障碍,到心理变态,最后发展为心理疾病。现在中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本来属于他们的假日假期,也都被送去什么少年宫、辅导班去了,有些有兴趣的还能承受,可那些硬逼着去的,可苦了他们。每年都有那么多学生自杀了,曾口头说过要自杀的也不少,这一股势头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了。我想这些不仅是因为压力大造成的,还因为是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造成的。这些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如果不注意,将会对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呢?惟有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下面我将提出我的看法。

第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遵从一定的原则的,不是随便地进行的,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塑造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包括几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教学化、医学化、科研化的倾向。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把握好教育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

3、差异性原则,也叫个性化原则。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同一年龄段的中小学生群体,其心理发展具有大体相同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而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群体则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4、保密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保密性很强、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十分严肃的工作。心理老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对关系到学生的隐私、名誉、人身等问题要严格给予保密。

5、主体性原则。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中,为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基础上的学生主体作用,要以学生为本。作为老师,一定明确这些原则,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落实。

第二,加强老师学习,提高老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一些老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老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良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老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老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老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老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篇4

关键词:

绪论;大学生;旅行计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7201

绪论课是每一门学科的第一课,它是学生对一门新课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开端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益处,兴趣重于绪论,这是讲授绪论课的重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新生、新课、新老师务必留下崭新的印象,真正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南课。本人在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绪论时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内容:我是谁;我的旅行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1我是谁

首先简述我的个人经历中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刚刚参加完军训的大学生大都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课中先抓住这一点开始我的讲述:我是军人出身,有过16年的军旅生涯,曾经是一名少校军官,所学专业是导弹专业,对防空兵作战理论有过深入研究——军事学讲师…我现在的职称是心理学副教授,主要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我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室,有过7年的学院团委书记经历,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熟悉,擅长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愿意免费为同学们服务,我的QQ 号码是**,希望成为你的朋友,也希望课下与你交流;我热爱生活,喜欢旅游——铁杆驴友(在我的空间里有大量的日志和图片),崇尚运动——冬泳协会会员、登山协会会员、快乐骑行论坛的版主,狂野的单车爱好者,有3万公里的骑车经历:曾经单车走过川藏线(成都-拉萨),行程2200公里(展示川藏线的图片);单车环骑过海南岛,行程900公里(展示图片);与爱人一起骑车穿越过呼伦贝尔草原,途经乌兰浩特-阿尔山-新巴尔虎左旗、右旗、满洲里、额尔古纳、俄罗斯民族乡室韦,然后过大兴安岭一路向北到达漠河北极村,找到了心中的北,行程2000公里(播放精彩的途中视频——陪你一起看草原!);暑假期间亲自用单车体验过艰苦的洛克之路——100多年以前的美国探险家、植物学家、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曾经3次走过的路线,它位于云南、四川、的交界处,那片美丽的地方被洛克称为“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也就是后来作家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第一次提到香格里拉的地方(播放图片)。我从丽江开始骑行经过泸沽湖,翻越丛山峻岭到达稻城亚丁、香格里拉、虎跳峡,最终止于古城丽江全程900公里,途中走泥路、乱石路,过塌方区,抗车翻山,携车过溜索, 真正的体验了洛克之路的艰辛和无与伦比的景色!从一个天堂到另一个天堂,起于水色止于山色!旅行是我的最爱,那种在路上的感觉美极啦!大家可以看我的空间日志和图片。

[JP3]前面的讲述只有一个目的,推销自己(为后续课程——就业指导做铺垫)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增加良好的印象分!

2关于旅行攻略(计划)

一次成功的旅行,一定要有完整的旅行攻略(旅行计划书)。以骑行川藏线为例。

(1)关于行程时间:川藏线东起四川的成都西到的拉萨,全程2200公里,每日平均骑行100公里左右,行程中间休整2-3天,大约需要25天,加上去成都和从拉萨返回的时间约5天,因此骑行川藏应该有一个月的假期才可以完成此举。仅仅到此还远远不够,必须把每日的具体行程进行详细的分解到岔路口的位置、上下坡的海拔和里程、午餐的地点、出发的时刻、到达的时刻、沿途的景色、居民点的位置、甚至哪里有狗和哄抢骑友的小孩子最好都要标出来……攻略的印刷排版要科学。

(2)关于身体保健:川藏线海拔高,沿途大约1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因此必须准备抗高反的药物,并且最好提前服用红景天等药物,对于与血压和心脏有问题的骑友务必带上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当然必备的药物还包括感冒药、止泻药、泻火药、防止中暑药、防紫外线霜、创可贴、绷带等等,考虑仔细者还需要带上卫生巾(男士也不例外)——以备臀部磨伤时减轻痛苦。

(3)关于修车问题:2200公里除了林芝首府——八一可以修车外,其他地方一概没有修车处,只得自己修!需要带足备用胎(两内一外)、补胎套装、打气筒、修车套装、一点铁丝、备用螺丝(后货架固定)、刹车线、调速线、刹车片(皮)等等。

(4)关于身手钥钱:身——身份证、手——手机、钥——钥匙、钱——少量现金和邮政卡或农业银行卡。上述四样东西绝对要准备,同时要多带证件,如边防证、教师证、记者证、军官证、老年证、残废证、学生证等等,带的证件越多旅途遇到的麻烦会越少,受到的优惠会越多,甚至很多景点都会打折和免费。

相关的事项还有很多,我去骑行川藏线时,攻略有近60页,一部川藏骑行攻略就是一部周密的行动计划书,功课做得越多,旅途就会越顺利,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这是我长途骑行的重要保证!

3职业生涯规划都包括哪些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个过程,一部行动计划书。有人把人生比作一次单程的旅行,职业人生也是一次单程的旅行,很多的过程和方法与骑车穿越艰辛的路程有诸多相似之处,在这次特殊的旅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才会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成功,大到几十年的规划,小到几天、几个月的规划,这些规划书务必可操作,时间动作越详尽越好,比如“职业旅途”要准备的“证件”,在现代社会一些受公众推崇的职业和岗位都要求持证上岗,这些必备的证件如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导游证、报关证、教师证……每一个证件的取得都需要计划和行动,尤其是作为一名刚入学的大学生要早规划早行动,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行动起来,用行为代替思维,用做替代想,发挥特长,弥补缺憾,从今天开始。总的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回答5个问题: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会做什么、环境支持我做什么或还有哪些欠缺、写出我的规划书。

篇5

1.绪论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因素对于人们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群体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良好环境的建设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应包括心理环境的建设。校园文化作为影响学校心理环境营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广大师生员工有着良好的思想情感的导向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大学心理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校园文化与心理环境的关系

校园文化首先是一种亚文化。它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并与其基本倾向保持一致,且与其他亚文化如家庭文化、企业文化等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接着它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在高校校园环境中,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然后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如图书馆、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等)是基础,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提。精神文化(如校风、学风等)是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制度文化(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行为文化(如学校流行的歌曲、服饰等)是表现形式。

大学环境,按其对人的心理作用来划分,可以分为大学客观环境和大学心理环境。所谓客观环境,是指现实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社会及历史文化。而心理环境,特指对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产生影响的环境。也就是说,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来,以观念的形式而出现的环境,就叫做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它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也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是指客观环境被感知并作用于人的心理的各种环境因素。与物质环境不同,心理环境是无形的、潜在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人文环境相比,心理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它像一个磁场,左右人们的心理,引导人们。这一原则认为不管是人意识到的事件,还是没有意识到的事件,如果它们成为心理的实在,都可影响人的行为。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调节心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塑造性格等功能。以完美的形象去感染师生的心灵、行为,促进大家奋发向上。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有一个稳定的心理环境,能使心理变化正常、镇定从容,适应现实,从而改变现实,使之向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转化。反之,不稳定的心理环境,会造成不稳定的情绪,导致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甚至熄灭智慧,扼杀个性,使人产生自卑感、绝望感。因此心理环境的营造既关切又迫切。

3.航运类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航运类高校校园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在价值追求、人才观念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模式,表现出具有航运特色的独到之处。概括地说,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3.1 学术风气浓厚

一方面,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十分严格,实行“一日生活制度”的策略。除此之外,学校还制定了一些鼓励竞争、激励上进、淘汰后进的规章制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促成了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很重视学术氛围的营造,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高校经常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定期座谈,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态势,及时获取最新信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高校还为学生科研创造条件,如提供科研经费、开放实验室等。对于教师,则通过多种激励机制,如举办学术经验交流会等,不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航运类高校浓厚的学术气氛。

3.2 注重学生个性化和行业特色

最突出的校园文化是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航运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学校通过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等,使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生活、自由选择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3.2.2 课程体系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对各学院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并没有做完全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各学院可以根据本学院的特点与需要、学校传统(航运背景)、课程基础及教师专长来确定自己的课程体系。只要是本学校的学生, 不管哪个专业,都了解或掌握航运业的基本知识,体现了航运类高校学生的大行业特色。

3.2.3 课程开设的多样性。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注意同一课程的多样化,同一门课程为学生开出不同难度的若干课程,同一难度的课程由不同风格教师讲授,同一领域的课程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供学生选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选修课的开设。在必修课中也引入选课的形式,给学生以充分的选课自由,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3.2.4 学科专业的建设与时俱进。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结合自身优势,加强了特色学科专业的建设,适当调整专业,应对新时期对航运、金融人才兼具的挑战。

3.3 校园文化活动

根据形势需要和学校特色,有针对性地举办各项活动,如文化节、艺术节等,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锻炼、提高的平台。高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并资助学生成立各种各样的课外、校外活动团体,这些团体的活动内容与方式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也都积极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求得知识,获得技能,谋得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心理环境的措施

4.1 坚持以人为本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处理好学科建设、校园建设和队伍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从和谐文化出发,以培育人才为目的,切实关心大学生的发展,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中的困难。大学阶段是人格、心智不断健全的特殊时段,大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学习、工作问题,需要我们为其排忧解难,解疑释惑,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要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与和谐校园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大学生的和谐成长来促进和谐文化建设,要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4.2 营造大爱氛围

和谐校园需要全员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全校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专业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术,还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中来,在与学生的深入接触中,加深对大学生的了解,准确解读大学生心声,知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培养对大学生的深厚感情,带着感情投人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不仅从学业上,同时也要从生活上和人格上对学生进行培养。

4.3 校园活动特色化

探索大学文化融合的新机制,既传承学校的历史文脉,又体现“大爱”的特征,即以高尚的人格和优良的师德感染学生,又以丰富的学识和求实的精神引导学生。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类型的高等学校,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培养规格,有一个基本的质量标准。在这个共同的培养规格的基础上,要着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因为发展个性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这也是许多著名大学成功的经验。

4.4 校园文化信息网络化

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4.5 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文化

开放性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师生们加强了信息的交流,与社会的交流与日俱增,表现在跨校活动越来越多,与社会、企业的交流日趋频繁。与很多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但是随着目前很多高校校址搬迁,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迫切需要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文化,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

参考文献

[1]吴立奇,罗志伟.浅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环境的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72-73.

[2]孙艳杰.论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230-231.

[3]郭玉玲.加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