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09:22: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物药品行业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化妆品GMPc(即《化妆品产品的良好生产规范――顾客的健康保护》,简称GMPc)管理系统的目标就是,通过对生产流程中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和每道程序都进行高标准的规范和要求,消除和防止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缺陷,避免化妆品产品对使用者的潜在危险,从而保证人们使用安全有效的化妆品产品,保护消费者利益。
化妆品GMPc成行业发展趋势
因此,无论是从化妆品质量稳定性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提高化妆品行业准入门槛,促进行业良性竞争的角度来说,化妆品行业实施GMP认证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2006年,化妆品行业GMP认证问题的讨论就成为行业和国家有关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并于2006年12月在广州科学城科技创新基地正式成立全国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化妆品GMP技术推广培训部”,于广东、山东、浙江等代表性省份展开为期一年的化妆品生产企业GMP管理试点,GMP认证已经紧锣密鼓地提上全国化妆品管理工作日程。
一、目前(生物)药品食品企业的整体成本管理概述
对于(生物)药品食品行业而言,成本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能否取得预期利润,关系到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开展(生物)药品食品行业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生物)药品食品行业的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药品食品行业的原材料成本管理
对于(生物)药品食品企业而言,原材料成本是主要成本之一,如果不能对原材料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将会加大企业整体成本,削弱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为了有效研究原材料的成本管理情况,我对11家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管理情况进行了抽查,其中完全开展原材料成本管理的10家,原材料成本管理有效降低了整体成本,降幅接近5%,说明原材料成本管理的作用还是比较显著的。
2.(生物)药品食品行业的产品生产成本管理
在(生物)药品食品行业中,产品生产成本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并控制生产成本,保证盈利达到预期水平。从我抽取的11家企业中,普遍开展了有效的产品生产成本管理,其中有8家企业已经实现了产品生产成本管理标准化,将产品生产成本管理当作企业管理的重要项目。在这11家企业中,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了3个百分点。
3.(生物)药品食品行业的销售运营成本管理
(生物)药品食品行业的销售链条是一个重要环节,企业能否取得盈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销售运营是否成功。因此,销售运营成本对于(生物)药品食品企业来说非常关键。从我选取的11家企业中,对于销售运营成本的控制目标有着不同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运行的时候,其管理原理和管理手段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压缩非正常销售成本支出来降低销售运营成本的。多数企业的销售成本控制目标普遍定在了5%之内。
二、对(生物)药品食品企业成本管理的初步研究
为了更好的研究(生物)药品食品行业的整体成本管理情况,我对11家(生物)药品食品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这些企业的成本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不但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也对成本管理的开展和取得的成果有了全面的认识。
1.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开展了成本管理工作
对于(生物)药品食品企业而言,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多数企业都把成本管理当作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都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都在企业运营中认真开展了成本管理工作。最直接的证明就是11家被研究企业目前全都开展了成本管理工作,并将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了工作的首位,多数企业都将成本管理工作明确写入了企业管理规程中,并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和执行。
2.企业普遍将成本管理纳入到了企业管理体系中,强调了成本管理的意义
在被研究企业中,普遍将成本管理纳入到了企业管理体系中来,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不但在实际企业管理中将成本管理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还强调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在11家被研究的企业中,全部建立了标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覆盖率达到了100%,完成了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保证了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管理行为都围绕着成本管理来进行。
3.在被研究的企业中,成本管理工作普遍取得了积极效果
在被研究的企业中,由于都开展了成本管理工作,因此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生产运营成本和销售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效益得到了有效保证,企业取得了理想的经营业绩,完成了预期的经营目标。在11家被研究企业中,我分析了实行成本管理之后的季度业绩报表,发现这些企业的业绩普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利润增长幅度在10%左右,成本降幅在12%左右。
三、目前(生物)药品食品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11家(生物)药品食品企业的成本管理研究,虽然都开展了成本管理工作,并且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药品食品企业虽然开展了成本管理,但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
在被研究的(生物)药品食品企业中,虽然都开展了成本管理,但是管理效果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程度,在管理手段方面,还比较欠缺,对待具体的管理过程,还显得比较稚嫩。在被研究的11家企业中,虽然有10家企业均开展了成本管理工作,但是真正将成本管理工作当作企业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的不到5家,管理手段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亟待加强。
2.(生物)药品食品企业的成本管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我所研究的(生物)药品食品企业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成本管理工作流于表面,没有深入下去,在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11家被研究的企业来看,能把成本管理工作做细做扎实的,只有6家企业,占比仅仅达到50%,由此可见,(生物)药品食品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3.(生物)药品食品企业的成本管理没有对原材料、生产过程、销售经营过程的成本实现完全的管理和掌控
在我研究的11家(生物)药品食品企业中,虽然均对原材料、生产过程、销售经营过程实现了成本管理,但是成本管理工作没有做到精细化,导致在这三个过程中成本管理没有实现完全的管理和掌控。最值接的证明就是在11家被研究企业中,在三个过程都开展成本管理的企业只占到企业总数的52%,并且在已经开展成本管理的企业中,管理工作还存在粗枝大叶的情况,因此,不但要加强成本管理的力度,还要注重成本管理的手段。
四、对(生物)药品食品行业成本管理的探讨
通过我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对(生物)药品食品行业的成本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此,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对(生物)药品食品行业现有的成本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1.(生物)药品食品企业要想实现成本管理的高效性,就要对成本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大工作力度
从我研究的(生物)药品食品企业来看,对成本管理工作都引起的足够的重视,这一点我们要继续保持,要持续不断的推进成本管理工作,同时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成本管理的积极效果。此外,要将成本管理写入企业的管理规程之中,并建立成本管理考核细则,将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放在同样的位置,在企业中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负责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执行。
2.(生物)药品食品企业必须在整个生产运营过程中坚持成本管理,并提高实效
从实际的经验来看,(生物)药品食品企业要想提高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在整个生产运营过程中坚持成本管理,依靠成本管理这一有效手段。细化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流程,将成本管理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范围之内,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成本管理规程,便于企业操作和执行,达到提高成本管理实效的目的。
3.(生物)药品食品企业要通过规范成本管理工作程序,细化工作流程来达到提升成本管理质量的目标
从目前的(生物)药品食品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在今后的企业生产运营实际中,我们要通过细化工程流程、规范成本管理工作程序来不断提升成本管理质量。具体手段可以概括为:建立制度,细化流程、全过程覆盖、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和建立成本管理考核制度。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一、C医药公司现状介绍
W医药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前身系某卫生服务开发公司,由2002年改制为W医药公司。2010年公司引入新的经营团队,使企业经营机制得以全面改观。公司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奋斗的目标,努力打造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药物流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制品、抗生素、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中成药及部分Ⅱ、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公司于2014年3月通过了新版GsP认证,拥有符合GsP要求的仓储条件。公司的经营宗旨即,质量方针:质量为先,规范经营;质量目标:品质安全,优化管理。公司销售网络覆盖舟山市各区县,已建立健全了全市所有小岛卫生院的配送网。
公司现有零售药店3家:舟山新城W售药店(舟山医院门口);舟山北门W零售药店(舟山妇幼保健院门口);舟山东门W零售药店(舟山市中医院门口)。
公司自2010年进入规模化经营后,经过几年的发展,2015年销售额达到3.47|元,超越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在舟山市五家医药公司中位居第二(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3.72亿)。
2015年公司的重点工作是积极应对浙江省新一轮药品招标工作,其中的招商勾标工作尤为出色:新增外资企业12家,新增大型国企5家,新增首营企业85家,新增首营品种550个,实际新增品种280个;新开发医疗机构:普陀区分布于各小岛的乡镇卫生院6家,嵊泗县乡镇卫生院5家。
医用耗材的配送平台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主要产品强生医用缝合线已覆盖全市所有大医院。
北门药店通过了GSP换证检查;三家零售药店的药品结构正在调整中,三月份起主动降低零售价2%,受到了市社保的肯定,社保资金全额到位。
目前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药品断货缺货现象多见;岗位技能培训不到位,各部门协调衔接不够流畅;政策变化快,相关信息不够通畅;人员少、工作量大,致有些工作不够细致;大病保险药品目录少于预期等。
二、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行业也进入了高端技术时代,药品行业不断创新,出现了高端药品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目前由于高端药物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生物制药上中国目前只能走仿制的道路,但无法在技术上和欧美一些国家抗衡,现在我国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中药的创新。但由于中药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致其创新能力匮乏,结构发展失衡,且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中药材基地布局不合理,监管主体缺乏,资源保护责权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明确了打造创新型经济的大方向,不管是医药还是其他产业,都要做科技创新和全球品牌化的产品。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创新成果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在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虽取消了除品和第一类的政府定价,但各省(区市)卫计委组织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尤其是“带量采购,价格联动”方案,使药品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随着公立医院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市场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已成为继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之后的第三大药品销售“终端”。
中国医药行业近几年也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一些行业特点:1.新药品种研发逐步提高。2.新修订的GMP稳步实施,药物质量标准不断提高。3.兼并重组比较活跃。4.制剂国际化呈现良好趋势。
从药品品种研发逐步提高方面来看,研发数量不断增多,各类仿制药品相类似药效药品不断开发生产出来,为重大疾病治疗和较低医疗成本提供支持,并且开发出质量可控度较高的品种,而从医疗器械方面来看,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获批上市,可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使医药业不断良好地发展。
近几年来,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发展,新修订的药品GMP稳定地实施,使我国无菌药品质量保障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加强,促进药品质量水平提升。
此外,许多优势企业开始占兼并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来并购实现快速良好地发展。
最后一点,我国药品制剂国际化正呈现着良好的趋势,制剂出口从承接国际市场代工为主向发展自主产品转变,国内企业开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径,使我国生物制品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与国际接轨等。
综上所述,由于医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这就促使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必须要实现的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未来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非常明确,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医药需求持续增长;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供给从技术上能够保证医药创新研发,满足医药需求;而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加大提供了满足需求的资金。那么现阶段将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行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而站在W医药公司的角度来看,卫W医药公司作为一家医药流通公司,并无自主研发生产药品的能力,故W医药公司想要取得更好地发展则需要拓宽业务渠道,提升业务能力,开拓更多的业务,即不断加宽,加深已有业务的发展,并展望创造新的业务。
故由此可看出W医药公司在如今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下应仍能有所作为,把握住优势领先的层面,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不断进行发展壮大。
三、W医药公司产品市场分析
(一)各个产品市场情况
W医药公司主营化学药制剂与中成药类,稍微涉及医药器械及生物制品。而在舟山市本地,W医药公司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主营的药品批发方面,在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占据着27%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市场地位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基层乡镇市场份额大占32%),舟山存德医药公司(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大占23%),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后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在行业中,销售成本相对较高,库存成本比较低,而W医药公司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所获取的利润就是中间转手差价,并A.W医药公司主要成本在于销售成本,故现在销售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可以着重于此。
(二)产品竞争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销售的重点是在大医院,占59.7%多(20774万元/34774万元),乡镇卫生院仅占6.3%的份额(2208万元/34774万元):而药品零售占比13.7%,但增幅大。并且,W医药公司在舟山普陀两家大医院中已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而分析W医药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具备一些优势的原因,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都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故在同样的条件下合作机会大,次数多,相应的市场份额就较多。而如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公司地址并不在舟山市,故其直接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这些大公司进货渠道多,货源足,W医药公司或是其他公司也需从这些公司进货,其实际的市场份额当高于报表。但W医药公司等公司亦能从中获取相对比这些大公司小些的利润,故从此中可以看出W医药公司产品在舟山市本地占据市场一定份额,但并不是很大一部分:即W医药公司需保持在本地医药公司中的领先地位,也需思索另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主要竞争对手市场情况,分析优势劣势
W医药公司有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其市场分布较为合理,大医院市场仅占40%多,明显少于W医药公司的近60%,特别是其基层乡镇市场份额较大,2015年占有32%的乡镇市场;舟山存德医药公司主营业务在大医院的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其在药品零售市场上仍占有近23%的份额;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是W医药公司目前在舟山的主要竞争对手,2015年实现了销售总额3.72亿(含零售)的好业绩。其经营团队业务熟,人脉好,其基药的销售网络延续着原普陀区医药公司的团队,特别是在普陀区的乡镇各小岛上尤为实出,经过近20年的经营已经相当成熟。但近期其控股公司海事集团资金链出现问题,给公司日常业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是舟山市级医药公司,原是舟山市的龙头企业,但自改制以来,经营团队变化频繁,近来的主要负责人又非医药行业出身,加上控股公司万事达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业,集团上层对利润相对较低的医药业较为轻视,致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国药控股舟山公司虽是国企下属企业,拥有国企的很多优势,但其经营团队原是从普陀医药公司分化出来的一批中层,近来与集团公司下派的负责日常业务的经理问的矛盾多发,已有多人离开了该公司,其业务除舟山医院和普陀医院两家大医院外,一直未能与别家公司竞争。
而域外企业如浙江英特,华东医药,宁波医药股份及浙江大生等公司受地域的影响,因其配送成本高,配送时限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除享有大部分的高端药品配送权而在几家大医院占有一些市场份额外,在基层医院尚无明显优势。
四、卫W医药公司SWOT分析
优势: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大医院的市场份额已相当大;公司资金运转较为正常,流动资金相对比较充足;医药企业形象良好;具备能够较好完成招标药品的配送能力;医用耗材的配送工作也已步入正轨;在全市主要的大医院周围都设有自己的经医保部门认可的零售药店;销售网络遍及全市各区县。总的来说,企业内部有利因素多,具有良好有利的竞争态势;且有充足的财政来源;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质量优;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具有成本优势等。
劣势:因公司地处海岛,目前市场主要局限于舟山本地,而舟山虽为副省级城市,常住人口仅100多万,市场规模小;公司本届经营团队起步稍晚,基层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普陀医药药材公司,零售市场则逊于舟山存德医药公司;普陀区和嵊泗县的多数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都分布在远离舟山本岛的偏僻小岛上,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都高于平常;受行业发展的局限,且大多数高端产品都为二次转手经营,相对于大公司,w医药公司所获取的利润较少。总的来说,存在一些企业内部劣势因素,起步较晚,取货渠道较少,获取利润相对较少等。
机会:行业发展大环境尚属良好,有意向与W医药公司合作的大型企业已抛出橄榄枝: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机会是基层乡镇市场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非禁即入”必将促进社会办医,私营医院也将是一新市场;大病医保全面实施,给零售药品带来一块“大蛋糕。总的来说,企业外部有利因素多,大环境良好,有许多拥有合作意向的合作伙伴,扩大开拓进货渠道等。
威胁:药品招标政策变化快,应对稍不及时就会影响销售;市外多家大型医药企业正加大对舟山市场的关注度;中标药品二次议价;“史上最严限抗令”舟山6月1日实施,必将影响在大医院的销售。总的来说,存在一些威胁方面的企业外部因素,行业政策变化,竞争对手因素等。
五、提升W医药公司竞争力对策
改变原先的经营理念,积极寻找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以保持公司在舟山市场的既有竞争力,同时也可扩大高端药品的经营品种,尤其是公司所欠缺的外企原研产品,这些原研产品都是各大医院的当家药品,在其业务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当以增加注册资金为必需条件,为公司扩大经营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同时也可尝试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尤其是资金得到财政支撑的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医院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如利用现阶段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现状,以为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冷藏药品设备提供资金担保的方式,扩大公司在基层的市场份额。
采购部门应加大与外企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商务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多的争取高端药品和高毛利产品在舟山的配送权。
销售部门可建立激励机制,以扩大高毛利品种的市场份额为重点;同时也应积极的走出去,尤其是分散在小岛上的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服务网点,趁其他公司尚未重点投入的时候,尽早的扩大基层的市场份额。
“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于人命,用药亦然,一误便隔生死。”这是出自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所作《本草衍义》中的话,它深刻又简单地告诉我们,未来从事的药学行业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特殊领域,是应该以十万分责任心、良心、仁慈心去认真对待的事业。[1]然而,作为一名培养药学学生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反思及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人、集体意识缺失,我行我素
在近10年的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能深切体会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们都期盼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学行业从业者。然而,要成为一名被行业认可的从业者,不仅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最基本的做人的品行和修养。遗憾的是,笔者发现相当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太浓,自私、任性,心中缺少他人和集体,爱我行我素,甚至不够尊重师长,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越发表现突出。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和我们社会大环境有关,但是,当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健康时,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缺少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教育
药学从业者是一批特殊的人群,未来将从事包括药品研发、生产、包装、储运、销售、使用、监督等工作,是否能以病人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快速的优质药品,取决于我们培养的药学工作者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然而,目前,更多的专业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上的培养和教育还很不足。比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论文时,常发现一个问题,即虽然实验结果正确,但学生对完成的实验数据不愿花时间多推敲、多思考,作风不够严谨踏实,常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这样,由小见大,在未来的工作中,如果也是草率了事,完成即可,那么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又如何保证呢?
二、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及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每年学生就业期间,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及对用人单位的回访,我发现,在本科阶段,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要求并不太高,反而,更加看重毕业生的思想品行、从业态度、团队意识及个人悟性。用人单位多认为,态度和品行更加突出和重要,专业水平不足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弥补、重塑,但如果发现求职者好高骛远、我行我素,对团队不够忠诚可靠,不能服从安排,那么这样的求职者是会被一票否决的。
(二)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是药学行业的健康发展的需要
不用多说,近几年发生的如“毒胶囊事件”、“齐二药事件”、“疫苗事件”等多起药品事件提醒我们,药学行业从业者如果以一己之私,弄虚作假,或者马虎大意,,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三、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加强提高药学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
(一)将对学生的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
笔者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讲授,在讲到倍半萜类成分时,可结合我国药学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治疗疟疾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这一典型事例,既讲述我们一般如何从中草药中发现先导化合物最终实现新药的开发,又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育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讲述生物碱类成分时,可以讲述麻黄碱的功效和应用及其与冰毒的特殊关系,既让学生学习到了麻黄碱的专业知识,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药品行业生产、销售、监管无小事,从本科阶段便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讲到曼陀罗、乌头、马钱子等有毒中药时,既介绍了其中的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向学生强调药物使用中的注意和禁忌,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临床用药人命关天一般的重要性,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专业教育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在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科学、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验教学是本科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们通过实践学习,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培养中,通过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多次重复实验过程,多次采集实验数据,务必做到实验结果经得起推敲检验,着力培养学生科学、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创杯项目,这样可以在专业实验室系统的完成一项科学研究,结合笔者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不断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老师长期的合作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务实求真、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
(三)聘请优秀的校外药学行业从业者,开设讲座,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通过聘请优秀的校外药学行业从业者到学校为学生们开设讲座,讲述药品行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些事件,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和需求,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自身品行及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和完善。同时,我们还应该走出去,利用学生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药品行业包括储存、生产、销售、监管、研发等各个环节的优秀工作者,在他们的工作岗位身临其境地深切感受行业对他们的要求,从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院特色的鲜明标志,反映了学院师生对学院、对专业的情感认同,加强具有药学特色的学院文化内涵建设,能增强学院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将校园建设、环境设施赋予药学生命和感彩,通过张贴药学家名人名句条幅,开设药用植物园,建设学院药学成就展览馆、国际和中国药学研究发展现状展览等方式,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又让学生时常都能感受到药学的魅力,将人文建设与自然建设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始终贯穿独具特色的药学校园文化,传承悬壶济世、精业济群的奉献精神,倡导严谨务实、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药学气息,精深的医药文化,独特的药学气质,使学生心中形成一种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学术理想,一种恪守职责、履行职责的行为准则,一种诚信、守信、慈悲、仁爱的药德品质。
(五)以校园社团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在日常教学以外,笔者还担任药学、制药专业学生的专业导师,常利用平时教学的间隙,为学生社团做顾问。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让学生感受药学学科特色与魅力,可以开展一些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知识竞赛、文艺活动,把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融入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学院每年会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比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笔试,主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另一部分为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综合设计等能力。这一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无形中转变了形式,不再是说教与灌输。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中,学院会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参加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毕业生的论文答辩会,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们,培养踏实肯干、科学严谨的作风。
(六)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举办药学服务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开展药学知识视频展播、药品知识竞答、常用药品安全使用知识宣传、营养保健知识普及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亲身体会到学有所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深入社区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仁爱同情心,树立扶贫救困、救死扶伤的责任意识。因此,在药学学生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有助于学校进行药学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程卯生主编.医药伦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目前人们在药物制药的过程中,为了保障药物的活性和稳定性,就采用冷冻技术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为药物的保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冷冻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人们也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了其中,这就使得冷冻技术的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当前制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得十分的广泛。
1. 冷冻干燥技术概述
在对药品进行冷冻处理的过程中,人们所需要的做的步骤主要有药品准备、药品预冻处理,解析和干燥以及密封等步骤,而且这些步骤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来对其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药品冷冻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保障药品在冷冻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药品浪费的情况。而且技术人员在使用药品冷冻技术的时候,也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来对其进行处理,并且对其处理质量检测工作进行严格的要求,这就使得人们在对药品的冷冻储存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采用相关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避免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实冷冻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十分的简单,它主要是将药品容易防治在一个稳定比较低的环境下,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冻结处理,在通过环境的转移,将其转移到真空环境当中,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干燥处理,制药就使得药品的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避免了药品在冷冻处理过程中,出现没必要的药物损失。
目前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冷冻技术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这不仅可以使得产品的保存时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有效的避免了产品在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没必要的浪费,从而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损失。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对冷冻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这就使得冷冻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在我国制药行业中,人们为了使用医药制药行业的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人们就将冷冻技术应用到了其中,这样不仅使得短缺药品的保存时间得到有效延长,还有利于药品行业发展,使其生产技术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不过,冷冻技术在制药工艺中实际应用时,由于其应用技术不够成熟,因此这就导致药物的冷冻保存效果的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此我们还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对冷冻技术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进。
2. 药品冷冻干燥技术应用
冷冻干燥技术处理的各个步骤联系紧密,而且处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处理时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来自其他因素的干扰,保证药品处理质量成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的重要问题,下面针对冷冻干燥技术处理的不同步骤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2.1准备药品
准备药品时首先应结合冷冻干燥技术执行标准进行选择,以此避免处理过程中给药品带来损坏;其次,认真检查用于冷冻干燥处理药品的各项参数,保证准备的药品通过性能、质量检测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否则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禁止进行冷冻干燥处理,这是冷冻干燥药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人员应坚守的技术地线。另外,为了提高冷冻干燥技术水平及处理效果,应加强其各个处理步骤的研究,例如可以利用热分析法测定分析不同种类药品的共熔点,还可以总结之前处理药品不同成分在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要求,进而制定出满足冷冻干燥技术要求的相对措施。
2.2药品的预冻处理
当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之后首先对药品进行预冻处理,这是正式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处理药品的第一个环节,是冷冻干燥技术的基础,因此应引起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将存在于药品中的物化结合水以及自由水进行固化,同时保证药品的物质结构不被破坏。对药品进行预冻处理时,应严格按照预冻操作规范进行,否则预冻质量不过关,药品就无法冻实进而影响预冻过程中冰晶的大小与形态,给下个步骤的进行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导致使冷冻干燥处理的失败。
因此对药品进行预冻处理时应根据冷冻干燥的具体要求,采取不同的预冻处理方式。目前预冻处理方式主要分为速冻和慢冻两类,其中慢冻的重点放在了冻结的质量上,速冻体现的是对药品冻结的效率与时间的有效控制上,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存在较大差别不过其各有优势,冷冻干燥时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应慎重选择。另外,预冻过程中应时刻监视结晶的状态,进而合理、灵活的操作机械,使结晶处在正常状态下。该过程的操作要求较高,首先技术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处理;其次,操作的技术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最好让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负责该环节。
2.3升华干燥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将药品中结晶的自然水分除去。首先,将预冻处理合格的药品放入冻干箱,通过真空泵营造符合处理要求的真空环境;其次,为了给药品的升华干燥提供足够的热量,并给加热板加热使其上升到所需温度。因此,能够看出该步骤的重点在于对真空度与温度的控制上,如果真空度不到10Pa或超过30Pa则不利于热量的正常传导,不能提供合适温度会则会延长升华干燥的速率。一般情况下升华干燥的捕水器温度不能超过40℃,应将搁板温度保持在-10℃~10℃范围内。另外为了准确把握去水的量,应计算处在不同步骤中药品的比热容,以此达到较好的干燥效果。
2.4解吸干燥
上面对自然水的去除做了阐述,接下来对去除药品中的结构水进行探讨。首先,应将搁板温度调高,以此达到控制药品温度的目的,并将冻干箱中的真空度控制在10Pa~30Pa范围内。其次,在药品干燥处理结束前的两三小时内,将冻干箱的真空度降低到2Pa~3Pa范围内,保持该状态至干燥过程结束。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解吸干燥过程所需时间的长短与冻干机的工作性能以及冻干箱的真空度有重要关系,因此在该步骤中应重点把握。
2.5密封保存
这是药品冷冻干燥技术处理的最后一个步骤由于在该过程出现的意外较少,因此技术的要求最低。不过对药品冷冻干燥实际操作处理时,应认真对待该过程的每个操作环节,切不可马马虎虎。
3. 总结
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医药制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得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就将冷冻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药品在冷冻保存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药品浪费的现象,给制药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然而,从当前冷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虽然冷冻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制药工艺当中,但是因为其应用技术不够成熟,因此还存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就要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使得冷冻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以促进医药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美也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对自身美化的修饰,自古以来就有不断的追求。因此,化妆品作为以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为目的产品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伴随着现代工业化的突飞猛进以及人类对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修饰自己的生活必需品。美与健康相辅相成,互为依赖。美以健康为前提,健康是美的基础。美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体,也是身体与心灵的融会贯通。因此,化妆品行业作为美的载体,一直以来都被视作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是世界化妆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纵观世界化妆品工业发展的历史,国际化妆品的销售形势是稳步上升的。据英国《箴言报》发表的调查报告表明,1993~1997年,国际化妆品的销售额增长了24%,为1716亿美元。
国际上化妆品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法国,美国、日本、韩国。据著名的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对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化妆品行业的销售情况的统计可以看出,法国化妆品销售额约300亿美元,美国化妆品销售额约200亿美元,日本化妆品销售额280亿美元。经历了199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增速有所减缓,虽然北美和欧洲仍然是化妆品主要售地,但是化妆品市场增长已从西半球转移到南美,东欧,亚洲,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1997~2001年的5年时间里,化妆品和香水工业增长平稳,其年均增长率达5%(表1)。
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主要经济体的下行,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形势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以彩妆行业为例,根据Datamomnitor咨询公司的资料显示,到2007年为止,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其中面部彩妆品年平均将降到2.4%,销售额为95亿美元;唇部彩妆品年平均将降到37%,销售额约为79.5亿美元;眼部彩妆品年平均将降到3.1%,销售额约为67亿美元(图1)。
2 国内化妆品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伴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人民币值的压力,同时面对国际大型化妆品生产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迫使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加速发展,企业管理机制、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将会有更大的挑战。即1999年开始,国家主管部门将护肤护发品的消费税率下调至8%,截止到2008年3月出台的消费税调整方案中,将原来按税率8%征收的高档护肤类化妆品提至30%;并且由于化妆品行业的制度不完善,化妆品在进入销售网点的时候,需交纳入场费上架费等额外支出。此外,中国化妆品行业竞争混乱,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也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研发和投入。在产品宣传方面,外资化妆品企业借助其资金雄厚,频繁大量的广告投入让中国很多消费者不能理性地选择。在营销手段方面,当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质量相差无几时,外资通过降价等手段打压国产品牌,与此同时,外资化妆品巨头在中国掀起了一阵化妆品行业的并购浪潮。
然而据尚普咨询的《2013~2017年中国化妆品及卫生用品零售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国产化妆品行业经历被收购的事件之后,正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收购作为市场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强势运行,长期以往,国内化妆品牌或者会失去价格话语权。因此,积极提升国内化妆品行业的竞争能力以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国内化妆品行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结合以上章节的分析,化妆品行业通过向相近行业的渗透而拓展,特别是保健食品业与美容化妆品业的近距离接触已经成为近年来主要化妆品企业发展的热点和方向,这些也为国内美容化妆品行业的拓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3 目前化妆品产业发展的众多挑战
当化妆品工业发展到今天,它已经不单起到修饰人体外观的作用,其功效和产品安全性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必然面对众多的挑战,包括法规的变化、对产品安全性的担忧、产品的功效要有科学数据证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天然原料、来自动物保护组织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以及销售产品的市场渠道等问题。
(1)法规变化带来的问题
美国的立法者率先通过研究对FDA确立的“药品”和“化妆品”定义进行修订。一份题为《化妆品和药品的分类和法规:法律概述和新法规变化》的报告提出了第三种分类:即“药物化妆品”,这类产品包括防晒剂,它填补了“药品”与“化妆品”之间的空白区域。然而一些分析家们怀疑制造商能否接受产品标签上功效宣称均要求用科学数据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议。除此以外,欧盟部长委员会最近批准了《化妆品指南第七修正案》,这一法案规定,欧盟的化妆品企业从此不得使用动物做试验,并且禁止销售含有经过动物实验的化妆品原料以及自身经过动物实验的化妆品。
(2)产品健康安全的担忧
美国FDA不断搜集来自消费者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投诉以及人们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也对化妆品工业产生了影响。例如用于帮助香水溶于水的各种原料会影响香水涂抹在皮肤上的质感,同时还会带来安全患。化妆品工业使用的推进剂以及许多其他原料仍然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因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破坏了大气中的臭氧层,所以遭到一致讨伐。
(3)原料要求的提高
除了安全健康意识在提高之外,人们更加关注产品健康。人们欢迎那些不破坏环境且有益人体健康的产品,这种理念引发了使用含蛋白质和维他命等原料的天然产品的发展趋势。上述趋势引发了消费者开始转向使用天然原料为主的产品。人们希望化妆品不是简单地增加色彩以及遮盖皮肤缺陷,它们应能提供更多的功效性。
(4)经济因素的影响
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萧条期,大量假冒名牌化妆品以低价出售。消费者抵制高价化妆品,她们需要的是内在品质。从2008年开始,整个化妆品市场虽在增长,但步履蹒跚。随着石油涨价,原材料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导致化妆品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获得利润,生产的产品价格不得不上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化妆品行业国际巨头多次调价,已经将部分化妆品生产企业淘汰出局。
二 化妆品“大健康”产业调整战略
1 发展寻求突破
如今“大健康”的含义已经广泛渗透多个领域,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行业之间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发展空间。同时,科技进步推动了健康保健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容量的扩大和逐年快速增长已经远远超过预期的增长水平。因此,通过向相近行业的渗透而拓展企业或行业发展空间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屡见不鲜。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世界经济趋向放缓。国际化妆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其行业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必然进行巨大的调整。
保健品同美容化妆品行业,同属健康产业,两者无论在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还是在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也已经出现了诸多相互渗透的迹象。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美容功效的保健品也已经源源不断地进入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故而化妆品同保健品行业的接触和渗透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化妆品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国际化大品牌化妆品企业纷纷涉猎保健品行业,充分证明化妆品企业布局大健康产业是顺应潮流之举,更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及品牌垂直效应的建立,而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同时也将拥有更多选择,购买体验将更趋完善,为拓宽化妆品企业的销路提供了新的通路。
总体来讲,化妆品行业同保健品行业“渗透”并获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①从健康角度讲,美丽的肌肤同样需要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来滋润,只有内调外养有机结合,才能获得真正持久的美丽。事实上,无论是美容化妆品企业,还是美容保健食品企业,目前许多厂家和商家都已经开始注重并参与对女性美容实施内外结合的整体塑造。②近年来,基因组技术在营养学研究中应用的例子在迅速增加,基因多态性对膳食因素与美容关系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营养学家的关注。同时,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势必促使现代美容模式呈现多元化,多层次,整体性的发展结构。③保健食品行业作为全世界一个朝阳培育的产业,在过去几年增长势头迅猛。由此可见,美容保健食品已成为目前保健食品中的一个全新的增长点,已经促使众多国际化妆品产业的生产厂家和商家加入其中,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也将促使美容化妆品和保健品行业两者紧密结合以求得共同发展。
2 产品开发立足本源
(1)以回归自然为立足点的产品开发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回归自然”的兴起,对天然化妆品和天然保健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成为全球范围内相关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世界范围内对于化妆品以及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随着天然产物制备工艺的提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具有一定功效的美容保健食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提升不断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因此,国际美容化妆品业的厂家或商家利用自己的先天优势,根据市场消费者需求,利用天然原料提取工艺开发出具有改善皮肤功能等的美容保健食品已成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产品的重点。
(2)以抗衰老为突破口的产品开发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当机体正常或年轻时,脏腑生理功能活动正常有序,免疫力旺盛,内分泌分泌量适中,皮肤色泽亮丽,弹性好,皮肤得以发挥抵抗或防御外界影响因素和影响因子的功能,从而达到减少这些“毒素”对皮肤的侵害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滋养,许多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以及自由基等在皮肤组织细胞中大量淤积最终引发皮肤苍白乏泽,面色枯黄、弹性下降,出现一系列衰老现象。长久以来,国际化妆品企业都乐此不疲地积极开发各种抗衰老的各种产品。因此,借鉴抗衰老产品开发的优势经验,并由此作为重点突破口开展相应保健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国际化妆品企业布局保健品产业的重点。
3 国际化妆品巨头布局保健产业
(1)欧莱雅牵手可口可乐
欧莱雅集团创立于1909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是《财富》全球500强之一和《财富》“全球50家最受赞赏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据欧莱雅报道,世界饮料业巨头可口可乐正在与化妆品巴黎欧莱雅合作,将推出一款新型健康美容饮料。这款健康美容饮料目前命名为Lumae,由可口可乐的“全球饮料伙伴”部门注册为茶饮料。消息称,该饮料仍然处于早期研发阶段,其成分将含有利于女性皮肤的护理。
欧莱雅把产品的目标群定位在那些活跃,有影响力而又注意形象的25岁以上的女性,她们追求健康美丽。可乐公司对于销售和推广这种非普通软饮的美容品牌有很大的兴趣。产品测试有望短期内进行。类似功能的健康饮料目前在国外已经开始流行起来。
(2)雅芳的健康号角
1939年,自雅芳化妆品公司成立至今雅芳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美容化妆品公司之一。通过雅芳市场代表表示,雅芳进军保健品类别的产品线将不断扩展,最后将包括女性美容及纤体用品,女性健康食品和家庭营养补充产品,这三类产品可以实现女性吃得更漂亮,吃得更健康,以及更加关注家庭等三个方面的作用,打造女性全方位的美丽,实现做“新好女人”的宗旨。
在品牌建设方面,雅芳已经为保健品的推广铺平了道路。雅芳旗下“益美高”品牌目前已成为中国国家跳水队专用保健食品,同时,雅芳与央视综艺频道结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观众可以在上百场央视晚会上看到雅芳公司的名字,以及近千次的广告插播,雅芳也是该联盟中唯一一家直销化妆品企业。
(3)芳珂内服外用的哲学
芳珂是日本最大及最有规模的“无添加”护肤及健康食品品牌,拥有世界尖端的科研和生产技术,研制出有别于一般护肤品并首创不含防腐剂,化学添加剂的美容及健康产品。芳珂坚持内外美容之道,深入研究皮肤或身体所需的营养,提供有效的补充,由内调理和改善身体的健康机能;同时配合无添加护肤品的外在修护,成就源自健康的可持续的美丽。
充实而新鲜的胶原蛋白,是皮肤健康与美丽的根基。芳珂开发出富含三肽胶原蛋白的饮料,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功效的口服胶原蛋白产品。此外对于美白,芳珂认为,应该以不刺激皮肤,不破坏屏障功能的安全性为主题,因此芳珂在果味饮料中,通过补充橄榄叶提取物和胱氨酸,有效增加细胞中天然美白成分谷胱胺肽的浓度,从而大大提升皮肤自身的美白抗晒机能,令色斑更易淡化,全身的肤色更加纯净白皙。
(4)爱茉莉太平洋源自本土的天然原料选择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是韩国享誉全球的化妆品集团公司。旗下品质优良的产品,不仅在韩国,更受到全球消费者及用户欢迎,并已成为世界性企业。
爱茉莉作为韩国乃是亚洲领先的化妆品开发和生产公司,从开始对化妆品原料的选择一直秉承“身土不二”“源白天然”的信条,这样的理念也一直贯彻到其对于健康保健品的选料开发环节。汉拿山的高山流水,香嫩清新的茶叶,丰富的经验,让雪绿茶得以成为爱茉莉首选的茶业原料。以精选自济州岛的天然绿茶提取物作为基础原料,具有减少体内脂肪,阻止脂肪再生以及抗酸化的保健作用。从培育到优选都经过层层把关的韩国红参具有显著提高脑,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抗疲劳、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以这些天然原料为基础,加以多种维生素等原料精制而成的保健品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
(5)自然美细养之美的保健理念
自然美品牌以自然美容术,以及秉持“自然就是美”的经营理念在台湾扎下深厚根基;是国人自行创立、并营销国际的生物科技天然护肤美容品牌。自然美深信美丽与健康的肌肤源于安全科学的调理与精修细养的呵护。用高科技萃取天然植物精华滋养肤质各异的娇嫩之肌,以内服提升外补,标本兼顾地调养出健康美态,由内而外唤醒肌肤自身生命力。
【关键词】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结构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36-04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到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制约。合理的专业结构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与经济对接程度,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笔者试在药品行业背景下探索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结构的现状
(一)专业结构的层次、形式、种类
职业教育领域目前已经存在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的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且全日制教育、函授教育、岗位培训等不同的教育形式并存,尚无本科以上层次。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设置的药学、中药两个专业归属于医药卫生类。相关的专业还有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食品药品管理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保健品开发与管理11个,分属于生物技术类中的制药技术与食品药品管理2个亚类。2010年,教育部对中职学校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原来分散于加工制造类、医药卫生类、农林类等与药品相关的专业按行业分管的原则全部归口于医药卫生类,从而更加凸显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行业指导性。至此,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以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测、药品经营管理及药学服务四大专业群为主体,并逐渐向食品监管渗透的结构格局。显然,这一结构与药品行业组织结构(见图1)基本适应,同时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管业务逐渐向食品质量监管领域扩展的现状相适应。
(二)专业布点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点45387个,生物与药品类有1282个,占总专业点的2.82%;医药卫生类1684个,占总专业点的3.71%。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分三批确定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及重点建设专业,在409个重点建设专业点中,生物与药品类专业点16个,占3.91%;医药卫生类专业点15个,占3.67%。截至2009年,全国药学类专业院校342所,其中高职院校114所,医药类院校15所,医学类院校28所,卫生护理类院校7所,专业点626个。中职学校药学类专业布点情况目前尚难统计。但从就某一经济不发达地区有18所卫生职业学校,几乎所有卫生职业学校都设置有药学专业,仅药剂专业就有4个示范专业点等情况看,中职药学类专业可能布点过多。
二、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的分类结构与职业岗位任务性质相脱离
药品是特殊商品,这是定位药品行业特殊性的基本依据。按行业工作任务划分,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主要面向药品的生产、经营、服务三大领域培养人才。这三大领域的工作任务的性质特征差异显著,但流程上是相互衔接的系统。在人才的职业素质结构上,三大领域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和标准均有所不同。随着行业分管范围的变更,这三大领域在不改变工作性质的基础上,拓展到了化妆品、食品、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等产品大类。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同质性是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定位的主要依据。根据药品行业的特点,药学类专业首先分化的是生产类、经营类、服务类、检验类四大专业群,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再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专门化方向,从而建立起合理的专业类别结构。这种思路在2010年修订的中职学校专业目录中有所体现。如原有面向药学服务领域中医疗机构培养医院药学人才的药剂专业,在专业内涵上已经调整为面向药品营销、临床调剂、药品物流三个专门化方向;药物制剂生产从药剂专业分化出来,归口于与药剂专业平行的制剂技术专业;药品检验则归口于药品食品检验与管理专业。然而这种分化虽有意义但并不彻底,中药制药与药物制剂专业仍各自独立,并平行设置;而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制药、发酵工程等专业虽同属药品生产领域,但在行业中却是原料药生产环节,流程上与制剂相互衔接,工艺、技术却与制剂完全不同。专业目录中却将生物制药技术与发酵技术归类为生物技术制药,化学制药与药物制剂归类于制药技术,中药制剂又归口于中药制药。而高职的专业设置自2004年颁布以来,没有进行过任何修订,却由于行业职业分化、发展以及职业院校内部专业拓展的需要,每年均有目录外专业通过审批,使高职药学类专业数量越来越多,结构上也更加混乱。专业交叉过多,模糊了专业目标的定位,分散了教学资源,并不利于学校凝聚核心力量,集中优势打造专业特色和品牌的建立,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管理体制成为制约专业结构变动的“瓶颈”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类别,对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更加敏感。就医药行业而言,管理体制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才结构的离散性制约专业门类的充分发育与布局。医药行业中暂且不考虑“医”的部分,单就“药”字而言,业内人才结构及其定位标准呈现三条主线:一是药师系列职称晋升线,在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品检验机构中均有重要作用;二是执业药师线,《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强制实施,使具有执业药师资格的人员在药品经营企业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其他类型的机构中,持证人员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出来;三是以原归口劳动厅管辖的职业资格等线,俗称“考工”,是目前药学类专业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得双证的主要渠道。然而,在同一行业甚至同一工作领域,这三条线都是各自独立而没有交集的。
按行业法规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配置执业药师。然而,从要求设置执业药师的关键岗位任务来看,对监管生产环节与监管药品应用环节的执业药师的职业素质要求有极其重要而显著的差异,执业药师证书难以涵盖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但目前实行执业药师全国统一考试,是以“大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依据的,从而使所有获证的执业药师用同一个专业模子铸就,制约了职业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充分发育而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高职的药学专业、原来中职的药剂专业在原来的目标市场人才需求数量极度萎缩的情况下仍有大量的学生报考,但毕业生就业却大量向药品生产、经营领域分流是其典型特征。
从职称结构来看,只医药卫生系列有完整的职称晋升路线,但在时间节点上仍然存在难题。大专毕业生需从药士考起,工作1年后方可报考药师,工作5年后可以报考执业药师;中专生工作1年后方可报考药剂(中药)士,5年后可以报考药师,7年后才能考执业药师。且不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才流动速度逐年加快的现代社会,相关专业的学习能否为毕业生5年甚至7年后考试贮备足够的知识,但毕竟这些专业毕业生有机会能够进入到晋升的主航道。而其他专业则不然。事实上,药品经营领域,特别是药品零售门店日常工作需要药师的监管,面向药品经营企业培养人才的药品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以及面向生产领域培养人才的制药专业的毕业生均不能报考药师职称,因而不能进入职称晋升渠道。药师这一职业与职称等级发生了混淆,窄化了药师的职业内涵,使药师的职业素质定位更多地偏向药学服务领域,对药品生产与药品经营领域的业务支撑力不足。同理,为培养生产、经营领域人才服务的其他药学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职称晋升方面也难以进入药师系列职称晋升的主航道,从而逐渐脱离特殊行业管理的范围。入门时的各种职业工种证到目前为止,只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但实际晋升路线却由于职业准入制度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处于有路却走不通的状态。人才晋升无门反过来影响相关专业的招生,制约专业规模的发展从而制约专业结构的合理布局;药师与执业药师分属卫生系统与药品行业分管,更令职业学校对专业目标的定位无所适从。
2.行业准入制度的不健全使职业教育“双证”融通无门、无根。长期以来,医疗机构药学工作的最低“门槛”是药剂(中药)士,通过统一考试获得药师这一初级职称后,开始进入药师系列职称晋升轨道。这是药学(或药剂)、中药专业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
然而,随着医疗机构药学工作产、购、存、销模式逐渐向购、销、控模式转移,除药品合理应用监测的“控”的岗位对人员职业素养提出较高要求外,其他三个环节在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并未改变。但医疗机构药学人才需求却出现了数量萎缩而学历层次提高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极缺药剂人员。笔者对某一地区100多个乡镇卫生院的调查显示,部分地区整个县10多个乡镇卫生院只有一名甚至可能没有符合医院药剂工作上岗资格的人员,常规的药剂工作全部由医、护、卫等专业人员轮流替代上岗。这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直接导致医疗机构药学工作水平低下,同时又间接地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关专业人员下不去、留不住,专业的目标、层次结构与市场需求相背离。
此外,目前与药品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只有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和中药商品购销员三个工种。但在上岗资格上,除“关键岗位必需配备执业药师”、“从事药品相关工作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等原则性规定外,大多数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资格并没有明确规定。食品监管领域更是因为尚未形成稳定的工作模式,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从业资格无从确定。职业资格没有确定的“门槛”,就难以与学历证书实现“双证”融通。而职业标准不定,专业培养目标界定的培养目标、规格定位也没有依据,则难以规划合理的专业目标结构与课程结构。显然,相关专业的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是相当模糊的,定位的依据也是不充分的。
(三)经营管理理念对职业院校内部专业布局的影响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考虑校内外两个方面的压力,校外压力主要是人才的需求状况,校内的压力来自自身的资源状况。这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是根据自身现有的资源考虑学校的专业品类与布局结构,让“长”者更长,打好特色牌;二是根据市场需求,集中主要力量拓展专业品类,打好结构牌。从经营的角度而言,这两种思路无好坏对错之分,也不乏各自成功的案例,关键在于职业院校自身的理念、目标愿景与工作思路的定位和决策。但这些因素决定了职业院校内部的专业品类与布局,并决定职业院校内部资源的配置与投向,最终影响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三、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四项发展任务,并对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为药学类专业的结构优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宏观专业结构的调控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首先根植于行业人才结构的优化。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最直接的服务,并间接地影响着行业工作质量及发展。近年来,药品、食品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不能否认与从业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业务领域向食品监管领域的拓展,行业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也必然带动人才结构调整的需求。
由于药品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领域分别归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并与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密切相关,因此,结构的调整首先在宏观上需要政府部门的相互协调,特别是要改变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承担行业人才规划职能的局面。具体做法如下:
1.定位于特殊分管的行业从业人员入职起点的设定。可以借鉴卫生职业人员的管理办法,按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性质对药品类专业人员实施分类管理(见图2)。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各类入职人员的职业素质标准。
2.建立与职业岗位任务相适应的人才层次结构。药师是一个有着极其丰富的职业内涵的概念,从其本意而言,凡是从事与药品相关工作的人员都可以称为药师。但目前无论药学系列职称,还是执业药师考试,其标准都是在“大药学”的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利于架设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协调,在从业人员入职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岗位的工作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工作范围宽窄等要素,对同类人员的层次结构予以定位,从而架设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
(二)微观结构的改造与优化
职业院校是专业微观结构改造与优化的主体。具体的工作又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院校层面,主要任务是根据院校内外部资源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同类院校的竞争态势,对本院的专业品类结构进行布局调整,架构细分程度与行业职业分化程度相协调、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相适应并覆盖适当宽度的职业岗位群需求的专业结构。与此同时,根据专业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内实训基地,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使投资效益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效益最大化。
第二,院校及教师层面,主要任务是对课程内容结构与教学实施计划进行调整,关键点是解决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笔者认为,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可以从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予以定位。具体工作需考虑两个着眼点:一是同一层次某一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课程门类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同门类课程形成的课程体系结构才能构成完整的、面向一定宽度的职业群需求的职业能力培养系统。而且在纵向的深度方面,这些课程的内容应按专业培养的综合目标形成相对稳定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见表1)。与此同时,高职课程体系可以在课程门类上比中职课程体系的课程门类有所增加,从而形成中、高职课程体系之间的宽度的差异。二是不同层次之间,依据行业职业结构与人才结构设置的课程体系中,同一专业的课程门类可能是相同的,但同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应在宽度与深度上进行取舍。例如,在职业分类大典中药物制剂工的内涵过于宽泛,直接针对该工种设计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就可以在具体工作岗位任务上进行取舍,而使中、高职形成无缝对接。同理,对于同一课程中的同岗位任务,在深度的设计方面可以考虑中职定位于执行;高职定位于理解并解释执行的意义,且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以配液岗位为例,中职可以定位于能够熟练执行生产指令及岗位标准操作法配制规定质量规格的溶液,而高职就应该能够审核执行的规范性以及会分析该岗位可能出现的质量不合格问题,并能够恰当地解决该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结构调整是解决职业教育体制与机制问题的关键。专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对于药品行业人才结构发育并不充分,而行业分管特征又极其明显的专业领域,政府部门无疑在人才结构规范性调整方面应负有更多的责任。而职业院校则需从自身内部考虑专业布局、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结构等微观层面考虑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只有合理的人才架构以及以此精心设计的专业门类结构、层次结构及课程结构与教学结构,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药学类专业职业教育的质量,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屹等.结构调整——职业教育攻坚之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据介绍,欧陆分析科技集团是一家在法国上市的欧洲企业,是全球知名生物分析领域检测服务供应商,全球领先的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之一,并在欧洲环境检测领域排名第一。目前,欧陆分析集团员工分布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和饲料分析领域建立了一个分布于全球的实验室网络与技术中心。
位于苏州科技城的欧陆分析苏州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欧陆分析科技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已获得CNAS17025认可,CMAF计量认证及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资质,并且成功获得了德国认可机构DAkkS(原名DACH)的17025认可,认可范围涉及营养成分、微生物、重金属、三聚氰胺以及残留物检测等。目前该公司已开展的检测服务包括食品农药残留分析、兽药残留分析、转基因检测、微生物检测、添加剂检测、重金属及微量元素测试、营养标签测定、二恶英检测、谷物及谷物产品的真菌毒素检测、红酒果汁真实性检测等项目。
2013年,欧陆分析苏州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立起乳制品实验室。“这将新增78种乳制品检测方法,使得苏州欧陆分析的总检测数将达到200多个大项、700多个小项。可以说,所有在标签上看到的项目以及不应该出现在奶粉里的污染物,我们都可以检测。”该公司运营经理铁晓威告诉记者,“我们的实验室已获得‘欧洲17025实验室认可’,检测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及较高的检测权威性。”
助力企业重拾消费者信心
一、引言
在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处于优良的发展环境。第一,政策对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形成有利支撑。该行业是一个容易受到政策影响的行业,积极有力的政策环境能够加快行业的前行。第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有助于生物制药行业稳定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消费起价格相对较高的生物药品。然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存在较多问题,如研发资金投入比重不足、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产能过剩竞争过度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评价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经营绩效,有利于促进该行业稳定健康以及提升其竞争力。
目前,国内缺乏专门对生物制药行业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医药行业的其他子类,而非生物制药行业,大多数使用了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尹学慧(2009)研究发现:因为没有达到相对较高的生产规模,以及公司的现金流量相对较低,小规模的医药公司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资源配置效率较差。许晶,等人(2011)通过DEA方法对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存在于制药专用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行业和中成药行业中;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技术效率相对较低但规模收益递增;卫生材料、化学药品及中药饮片、医药用品规模效率都相对较低并且规模收益递减。
二、研究方法
效率度量模型
(一)BCC 模型
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在1978年提出了DEA方法最早的形式CCR模型,但该模型存在着仅能处理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特征的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估缺点。在此之后,Banker等人在1984年提出了BCC模型,在评价可变规模收益的生产技术能够使用DEA方法,并在前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
对于任一决策单元,其对偶形式的BCC模型可表示为:
由于本文的决策单元(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产出中存在负值,所以利用Charnes等人(1985)提出较为客观的处理方法即所谓additive BCC模型,“转换不变性”是该模型突出的特点,即对每个投入产出数据加上一个充分大的正数。
(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为了能够客观衡量技术变动、技术效率变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Fare等人(1992)定义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表示如下: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设定和数据来源
投入指标:总资产、主营业务成本和各项费用作为;产出指标: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投入产出指标选用的样本数据均来源于东方财富网统计数据及各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
(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1.静态效率评价
选择投入导向BCC模型,利用Deap2.1软件对2008—2012年年度的我国生物制药行业25家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
25家上市企业的静态效率和分解项的平均值情况以及相应的规模报酬状况我们可以从表1得到。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分别有10家和12家样本位于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前沿和纯技术效率水平前沿,占样本的40%和48%,这么高的百分比使得很难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政策建议。从规模报酬情况来看,大多数上市生物公司处于规模报酬的递增阶段。显然,以上分析结果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薄弱、规模偏小有关。
可以看到,静态效率评估反应出的信息有限,很难给出有效、明确的政策建议。但是,通过得到的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低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给出25家公司基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判断。
2.动态效率评价
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通过Deap2.1软件计算,得出25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2008—2012年间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及各部分构成变化情况。
动态效率评价结果显示(限于篇幅,备索),从总体上看,2008—2012年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降速年均为2.7%。其中,年均降速2.3%的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技术效率呈现年均0.4%的下降态势也是推动全要素效率下降的原因。
从单个样本来看,2008—2012年我国25家生物制药上市企业有9家保持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它们分别是长春高新、达安基因、中牧股份、交大昂立、四环生物、四环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以及沃森生物。其余企业主要受到技术进步的下降,均发生了退步。
四、结论
本文运用BCC模型对我国25家生物制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2008—2012年间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并结合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样本期间内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变换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利用静态评价得出由于规模效率明显偏低,样本期间内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相对不高,需要改善;其次,利用动态评价得出技术水平下降呈现变化是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尹学慧.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医药上市企业经营绩效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9(574).
[2]许晶,李野,于艳艳.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18).
[3]A.Charnes,W.W.Cooper and E.Rhodes.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02).
[4]Banker R.D.,A.Charnes and W.W.Cooper.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
安全、营养、均衡
记者:作为一名位列全国前列的食品企业的掌门人,您是如何看待食品行业发展的?如何理解永达食品集团安全、营养、均衡的饮食文化?
冯永山: 食品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目前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既面临持续较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证食品安全的重大挑战和压力。
永达食业集团的饮食文化是:安全、营养、均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全是食品的前提,是消费者的基本要求;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营养,营养是食品的基础,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全面补充、均衡营养是膳食重要的原则,是消费者的健康保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营养、均衡将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记者:永达集团是“中国肉类食品行业五十强企业”、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出口食品农产品免验企业”、“农业标准化国家级肉鸡养殖示范区企业”,面对这么多的称号,与其他企业相比,您觉得永达集团较快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冯永山:永达集团能有今天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起步早,发展基础好。1988年,我国很多地区还未开始发展肉鸡工业时,永达公司便已开始起步发展肉鸡产业。如今,永达集团地域横跨鹤壁、安阳、郑州、洛阳、信阳、济源等地,占地7800亩。集团下辖19个分子公司,年屠宰加工肉鸡1.5亿只,存栏种鸡245万套,孵化能力1.7亿只,饲料加工能力100万吨,出口产品7万吨,速冻调理产品4万吨,生物骨素产品1.5万吨。
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记者:食品安全问题大如天。作为鸡肉食品全产业链的企业,永达食品如何保证各个链条的食品安全?
冯永山:永达食品从种鸡饲养、雏鸡孵化、饲料加工、商品鸡养殖,到屠宰加工、熟食生产、冷藏配送、商业连锁、出口贸易,从源头养殖到终端专卖,形成全封闭的鸡肉食品产业链,运用先进技术进行鸡肉食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营养、美味的鸡肉食品。成品从工厂到销售终端实现冷链配送。
公司还建立了整个产业链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进而使得最终产品具备安全的回溯追踪能力,实现了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信息可查询、质量有保证。
记者:公司率先在全国肉类行业中建立了“疫病防控、药残监控、产品质量保障”三大体系,具体工作中,这三大体系是如何保证实施的?
冯永山:这三大体系被国家质检总局指定为“肉类出口企业食品安全三大保障标准体系”。疫病防治体系,从源头抓起,在种鸡饲养、雏鸡孵化、饲料加工环节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控制疫病及药残,而重点控制在商品鸡饲养环节。对于商品鸡饲养场(户),公司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供鸡苗、统一供饲料、统一供药品、统一防疫程序、统一回收屠宰”,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及22个配送服务站,为场(户)提供饲料、药品的供应和技术服务。肉鸡饲养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全部来自于公司的饲料厂生产,饲料营养师监控饲料的配比与生产过程。在现代化商品鸡场,实行工厂化饲养管理,实施标准化饲养和卫生防疫程序,鸡舍的通风、取暖、湿度、温度、供料、供水等实行程序化控制,从根本上保证了肉鸡的无公害品质。
质量保障体系上,公司按照国际标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建立实施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加工标准操作程序(SOP)、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对各食品工厂的生产加工环节进行危害分析,设立关键控制点,完善在线检测、品质溯源和召回流程,层层把关,严格检测,实现了食品加工的标准化、规范化、无公害化。
药残监控体系,公司投资800多万元,建立起现代化的化验检测中心。公司检测中心拥有6个化验检测室(食品化验室3个、饲料化验室2个、禽病化验室1个),能够进行疫病检测、药残检测和微生物检测,检测中心通过了ISO/IEC 17025体系的认证,被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定为禽肉及其制品指定检测机构。
独具特色的鸡肉食品产品链
记者:近年来,公司一直不断开发鸡肉食品产品链,开发了不少新产品,主要产品有冷冻、冰鲜、速冻调理、面食、鸡肉熟食、方便菜肴、生物骨素、出口熟食等8大系列730多个品种。公司开发新产品的标准是什么?
冯永山:我们开发新产品的标准是秉承“提供健康美味食品,创造轻松快乐生活”的使命,坚持以安全为要务,以美味为核心,以营养为目的,以方便为追求,提升研发能力,积极与科研院校密切合作,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食品研发平台,努力围绕鸡肉做研发,围绕美味做文章,围绕骨素调味道,围绕方便做服务,通过应用新技术,采取新工艺,从而研发出品类丰富、品味绝佳、品质优良的高标准鸡肉美食系列食品,形成独具特色的鸡肉食品产品链。公司开辟了鸡肉涮食新时代,研发的鸡肉卷类产品解决了鸡肉长期以来只能烹煮而不能涮食的行业难题。
记者:近年来,永达食品不仅得到了普通消费者的认可,而且成为了中国航天专用食品。您认为公司产品获得认可的原因是什么?
冯永山:近年来,永达集团与国家航天员中心食品研究所、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协力研发新产品600多个,工艺改良项目378项,自主申请专利185项,获得授权专利107项。公司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重点协作单位。
永达食品先后随“天宫一号”、“神八”、“神九”、“神十”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食品。今年“神十”,永达食品自主研发的两个类别、14个品种,被选为航天专用食品,这些食品能够在高速运转、震动、失重的条件下,卫生指标不发生变化,保证产品质量营养平衡。
推进养殖小区建设,致富农民
记者:2009年公司创新思路,探出了“政府、农户、合作社、金融、担保、保险加龙头企业”的“6+1” 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如何运作的?
冯永山:这种模式不仅替代了千家万户的传统散养方式,推动肉鸡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同时也帮助广大农民通过养鸡创业致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公司成立了鹤壁市永达标准化养鸡农民专业合作总社,与鹤壁市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了财达农户贷款担保有限公司,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在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向公司标准化养殖小区农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农民通过建小区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记者:对您来说,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富民工程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冯永山:让农民小康,让人民健康,让更多的乡亲过上富裕生活是标准化养殖小区富民工程的最大意义。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富民工程不仅解决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安全放心的食品原料。
建立终端市场,实现产业升级
目前,永达公司在全国拥有“永达放心鸡”连锁店150多家。在国内市场,永达食品畅销3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1000多家分销商、20多万个终端售点。公司是肯德基、麦当劳、小肥羊、海底捞、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国际国内知名连锁企业的重要供应商。在国际市场,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南非、中东、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未来将如何实现产业升级?
冯永山:下一步,公司将继续积极研发新品种。将公司食品做成熟食,消除中间环节,直接上餐桌,建立终端渠道,实现产业升级。
公司未来实现产业升级的途径是向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发展。在鸡肉食品加工领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生物现代技术的应用开发,在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功能食品、天然调味品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拓展优化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品结构向更高品质、更加安全、营养健康、风味多样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使永达成为禽类第一品牌、国内最大的禽肉食品加工基地,带动行业快速发展。在面食加工领域,加大水饺、汤圆等产品开发生产。在方便菜肴领域,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协做,开发航天食品,提升充氮保鲜技术应用水平。在生物工程领域,开发天然、安全、营养调味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进入了老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各种老年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医疗支出不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鼓励研制、开发保健食品。调节膳食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增进健康、节约卫生资源的重要卫生政策。我国人口众多,老年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的增长将促进保健品的消费增长。
二、我国保健食品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定位模糊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关于保健食品的定义国际上至今尚无统一说法。
1.美国《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中的界定
美国作为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一直以来未将保健食品作为单独的一类食品进行管理,而是将其纳入膳食补充剂的范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规定如果一种得到批准的新药、抗生素或生物制剂,在其分别得到批准前已经作为膳食补充剂或食品上市的,则可视为膳食补充剂。该条文表明:(1)保健食品属于膳食补充剂。(2)保健食品可具有药品属性。根据大多数人的普遍认识,保健食品应属于食品范畴,然而上述法条规定了具有药物性质的产品在特定条件下可作为膳食补充剂的例外情况。由此可见,保健食品可能具有某些药品的特性及功能,当然也不排除保健食品的疾病预防功能,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属膳食补充剂范畴的保健食品还可能具有疾病治疗功能。
2.我国《食品卫生法》中的界定
我国《食品卫生法》第22条和第23条规定:保健食品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该产品不得有害于人体健康,其产品说明书内容必须真实,该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说明书相一致,不得有虚假。该法条对保健食品的属性及功能进行了限定,即:保健食品属于食品;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据此,我们可以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食品。
3.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的界定
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4.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界定
2009年最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第51条规定: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二)广告依赖性高
过分依赖广告促销或者夸大产品的功效造成整个行业促销方式的单一化,必然导致恶性竞争的出现,从而引发整个保健食品行业的诚信危机。很多企业只注重品牌的知名度,忽视了美誉度、忠诚度,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规划。众多的企业陷入了广告怪圈,不知不觉走上末路。
(三)保健食品行业信用危机及品牌危机
保健食品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它更多的是让消费者免受疾病的困扰,可以说它既不能当药吃也不能当普通食品吃。正是因为这一点,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期望值也比较特殊,从而也就形成了比较特殊的消费人群,这类消费人群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消费心理——期望保健品能够成为健康的保护神,逐渐地整个社会都会形成这种对保健品的不正确认知。举例来说,本来保健品不是药不可治病,但是当某人食用了保健品之后,没有防止其得某种病,消费者就会对该保健品得出“坑人、害人、不管用”的结论。在这方面,人们甚至没有对药品的宽容度高。当我们得了病之后,尽管吃了某种药,也不一定会治好,或者按照期待的或者药品说明的时间好转。也就是说没有包治好病的药,更没有包不得病的保健品,更别期待着保健品能治病。之所以有这样的社会认知,一方面,是源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保健品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是源于部分保健品企业长期夸大宣传在消费者心里形成的认识积淀。
(四)产品策略的伦理失范
产品质量低劣、产品包装信息不真实,产品认证虚假等问题一直是产品策略方面存在的首要伦理问题。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追求的是货真价实,而一些企业对产品的真实信息存在着故意夸大或隐藏的不规范行为。如“巨能钙”这款保健产品就曾经传出产品含有双氧水的问题,许多药店都将其药品下架,该产品也几乎遭遇全面停售。此后,又由此问题引发了保健产品行业的“地震”,整个产业陷入发展的危机,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公关上的危机。前些年,包括太阳神、三株、中华鳖精在内的保健品企业,都是使用“天上打广告、地下铺通道”的路数,靠广告打出品牌,由于产品经不起市场考验,在存活几年之后纷纷退出市场,这几乎已成了保健品企业的致命通病。
三、中国保健食品营销对策
(一)产品策略
明确功能定位,保健品生产企业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满足顾客对产品功能上的需求;有了明确的产品功能定位,没有产品质量做保证也是不行的。针对竞争者,企业的产品策略首先应该实施差异化。产品功能的差异化,避免在同一功能上竞争;另外就是产品形态的差异化。从外部环境来说,企业制定产品策略时主要考虑政治因素,即产品本身一定要符合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
(二)渠道策略
从企业竞争者的角度出发,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制定渠道策略时主要应考虑怎样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渠道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差异化渠道策略的新趋势主要表现为:在渠道结构上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在渠道成员上发展伙伴型的关系;在渠道模式上注重对组合渠道的运用;在渠道体制上向扁平化方向发展。针对企业的最终顾客,在渠道策略方面更多地应该强调便利,建立与消费者有效沟通机制,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使其消费的货币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与中间商建立关系。从渠道上来看,生产企业的主要顾客就是他们的中间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制定渠道策略时,可以考虑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型营销渠道。解决这一问题是保健食品改变形象的最有效手段,而且也并不难。从市场营销学上来说,企业往往都在进行整合营销传播,以此来保证与市场和消费者的沟通。保健食品企业需要建立的是整合互动营销传播,通过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建立起企业与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改变过去企业主动进行营销传播,市场和消费者被动接受的局面。整合互动营销传播最主要的核心之一是企业要具有强烈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理念,通过营销传播和市场营销活动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困难,逐步建立起消费者对于品牌和企业的忠诚,也能够让市场中的各利益体充分认识和理解品牌、产品、保健、功能等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营销策略
保健食品要想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就全局性的策略进行梳理和规划。对于促销策略,无论是企业的大小,任何一个营销项目如果长时间没有起色,必定是全局性的策略即营销策略有重大缺陷。营销策略应该是企业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及动态变化趋势、自身营销条件等,对自身营销工作作出的全局性谋划。如果我们脱离这个定义的内涵,肤浅地说营销战略就是某种宏伟蓝图,就容易引起人们的种种误解。企业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和中间商的需求,根据其需求,再进行有效的沟通,最后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建立并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1.保健食品营销应该从诚信建设做起
诚信建设首先是质量意识的重新拾起。保健食品的质量是促成产品循环消费的基石,没有质量保障的保健食品就不具备真正的消费价值,是让消费者花大价钱赶了所谓的健康潮流。无论是自行生产或者OEM,对质量的控制都是关键。一些昧良心的保健食品制造或营销机构,为了达到营销方案中所吹嘘的效果,不惜以牺牲消费者健康为代价,弄虚作假以身试法,这样的企业在社会上是不能够存活多久的。
2.提倡遵守行业规则的合理竞争
营销伦理失范的根源是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营销伦理失范产生了三方面的负面影响:侵害公众的利益;损害行业利益;损害社会利益。这些损失通常是在远期才能显现出来的,但企业在短期内得到的利益可能会超过远期的损失。在这种逻辑下,行业内部就涌现出了缺乏游戏规则的恶性竞争,这种恶性竞争导致了营销伦理失范现象的泛滥。
3.保健食品行业要脱离营销假大空的循环,塑造一个真实自我的消费环境
翻开如今的报纸,消费者就避免不了对号入座,不是肾虚就是前列腺炎症,不是缺钙就是该补铁了。总之,只要看报纸,消费者就必定是患者或亚健康了,这就是让人难逃一劫的保健食品营销套路,也是典型的假大空营销陷阱。
4.组建相应的行业协会,共同规范行业道德
遏制营销失范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并完善行业的“自律机制”。比如由行业内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组建行业协会,设立相关的道德责任人与道德委员会,建立严格的营销伦理制度和监管机制,规定协会会员单位的义务和权利,制定相应的行业营销伦理规范以及对营销伦理失范行为的处罚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