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09:23: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银行发展战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五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和各大股份制银行的迅速发展,加上外资银行的不断渗透,使城市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白热化,而城市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首先要做到“知己”。
一、城市商业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与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城市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特点构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1、地域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一方面对本地市场较为了解,与当地企业、政府关系密切,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与当地企业建立稳定长久的业务伙伴关系;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的大部分资源都用来服务本地客户,在本地市场的把握上,城市商业银行能够投入足够多的精力,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形成区域集中优势。
2、快速反应优势。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面临着信息传递链与决策链较长的问题;相比之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高度扁平化,决策层与经营一线高度贴近,决策链短,信息传导半径小,对市场变化具有反应灵敏、决策高效、执行快捷的特点,对于资金需求频繁而急迫的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拥有最具潜力的客户优势。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元素,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完美契合,使其与中小企业关系密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就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必将携手中小企业共同快速发展壮大。
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劣势分析
城市商业银行自建立之初就有着“先天不足”的弱势,在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客观条件下,其劣势越发明显。
1、规模劣势。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和资本金规模远远小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而从资本金的补充渠道来看,其更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可以利用财政资金和发行债券等渠道补充资本金;大型股份制银行大多都已完成上市,可通过股票市场得到有效的资本金补充;而城市商业银行只能通过私募扩股、留存收益、股东以部分红利转注等渠道补充资本金,从而导致资产扩张――补充资本金――资产扩张的被动循环。在监管当局越来越重视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等指标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在新业务的申请与对大型客户的支持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将这些优质客户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2、政策劣势。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建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剥离了上万亿元的不良资产,极大地改善了资产质量,加快了整体上市的步伐,并且在资本金的补充渠道上,国有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国家财政的支持;对于外资银行,享有“二免三减”的优惠;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引进外资,外资银行营业税大多获减免,使其享受超国民待遇的优惠,税收负担明显低于国内商业银行。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3、产权结构劣势。城市商业银行在组建时,通常地方政府都参与入股并且一股独大,经营管理人员大多由政府选派,导致经营决策的政府干预色彩浓重,管理者缺乏激励约束机制,不关心银行的盈利性,从而导致低效率。另外,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中当地国有企业也持有股份,某些大型企业通过关联交易实际掌握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控制权,为其提供信贷担保、票据贴现等方面的优惠。在这种国有股份占绝对多数的产权结构下,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难以形成真正的分权制衡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的风险组合和制约机制,难以达到股份有限公司应有的组织和运行效率,具有较高的金融风险隐患。相比城市商业银行,这种不合理的产权结构与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外资银行的优势自然不用说,而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与上市后,其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资源劣势。在客户资源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地域上的限制,不能满足优质集团公司频繁地跨区域金融业务往来的需要,丧失了很多优质的客户资源,并且由于其获取本地区之外客户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了解信息不及时,能够争取的客户资源十分有限。在人才资源方面,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人员总量偏多与专业型人才结构性不足的双重矛盾。由于其在薪酬待遇与内部激励机制方面无法与其他大银行相比,因此很难吸引大量专业型人才;并且在现有员工的培训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不强,难于满足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的人才培训要求,人才资源严重匮乏。
三、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战略
(一)探索联合发展道路
探索一:与省内其他城市商业银行资产重组,组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目前,外资银行加快布局,国内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邮政储蓄银行全面挂牌,令城市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面临着巨大考验。特别是一地网络布局的缺乏使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竞争劣势,而通过区域内重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加快区域网络布局,提高银行声誉,扩大资产规模,开展更多的新业务,产生规模效应降低营运成本。当然,面对新环境、新市场,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快软、硬件设施的更新速度,提高人才的供给能力,并以自己的核心业务为新市场的切入点,牢牢抓住这一机遇。
探索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此举意义重大。在合作运营的过程中,它将引入新的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新的金融产品,有助于改善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银行的声誉度,依靠国外银行的成熟运营模式、先进的管理经验、出色的创新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探索三:上市。北京、宁波、南京这些运营状况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率先完成上市。通过上市,一则可以增强银行的资本,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二则可以规范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加强监督,降低风险,此外还可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加入。
(二)整合业务链
1、核心业务。市场定位、服务中小企业,搜集信息,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特点,提供专业、高效、优质、周到的服务。根据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经营规模小、财务信息不透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特点制定特殊的贷款管理制度与特殊的信用评级标准来增强贷款的可操作性;实行首席客户经理制,随时了解中小企业的动向加强与中小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财务顾问、投资理财、融资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的经营水平,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对优质的黄金客户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对授信额度内的资金需求要做到企业随要随办。根据中小企业随时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进行业务的创新,发挥灵活、便捷的优势,随时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
2、增长业务。市场定位、消费者业务也称零售业务,提供当地消费者贷款住房贷款支票账户信用卡保险股票以及私人银行业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3、种子业务。市场定位:中间业务和为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三)构建核心竞争力
第一,城市商业银行应明确发展战略。将市场定位为市民的银行,细分市场和客户群,避免与其他银行的盲目竞争,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业务,开设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个人业务的专门性分行,以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私人经济为突破口,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保障。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规范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行为,降低经营成本,防范风险。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经营的整体性均有待改善。对于这些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应促进“三会”的协调运转,改革股权结构,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进行组织再造,加强信息披露,主动寻求公众监督。
第三,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企业赖以生存的必备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不断地金融创新,各种新的金融工具涌现出来,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规范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行为,能够有效防范风险。
第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企业文化可以被视为说明企业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的一种非公开化的知识它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及发展水平、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城市商业银行应塑造有自主特色的企业文化,不断激励员工奋进,促进发展。
第五,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银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城市商业银行迅速崛起的资本,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懂得如何激励人和管理人,如何使其发挥巨大效应。首先,要培养员工的使命感,让员工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愿意为跨越式发展付出努力;其次,是员工发展,给员工安排职业生涯路径,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能为之积极努力;最后,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公平合理的机会,开通非职务序列上升通道,建立管理职务类和技术业务类两大等级系列,充分体现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30-02
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的陆续进入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程度,行业竞争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为首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不断增多的外资银行,共同构成了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可以预见,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战略研究。
一、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与外资银行抗衡的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资产和业务的扩张,更要实现功能效率和市场价值的不断提高。
(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核心竞争力在当今国际化的大潮中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打造出自己独有的、能获得持续经营和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我国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体制改革,调整经营战略,在制度、核心业务、经营区域、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创造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持续经营的生命力。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走国际化道路
金融改革20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已经迈出了很大步伐,但与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在技术开发、服务手段、管理水平、人才素质等方面与国外很多跨国银行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要跻身世界银行业,就必须提高国际化水平。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发与挖掘有效需求,在比较中选择,在竞争中发展,才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国外银行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积极发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业务优势。走全球立业的道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战略
(一)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金融创新能力和力度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金融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同时,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高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性很大,所以通过金融体制、工具品种、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面对外资银行不断进入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学习、掌握并运用国外已有的新的金融工具的同时,结合中国社会金融消费的现状,推出更多受欢迎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项目,以更好适应中国金融发展的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内容
从中国当前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还应该适度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尝试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非股票买卖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提供全面服务。
第二,服务创新。改革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服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观念的转变促进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的意识,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过去由客户选择服务的方式,转变为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做其所需要的服务和金融产品,通过服务创新不断开拓新市场。
三、商业银行以人为本战略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的管理。人员安排是否恰当、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激励机制是否有效、考评是否公正,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代商业银行是标准的金融企业,在新世纪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战略是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一)金融专业人才的竞争将日益加剧
许多外资银行早就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它们非常注重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有科学的考评体系、平等竞争的用人原则以及健全的培训体系、机制;员工拥有优厚的工薪待遇和高度的就业保障,员工的收入高于国内同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很多银行还允许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绩优良的员工享有银行的股票、收入期权、利润分成以及种类繁多的自助餐式的福利待遇等。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才方面却是差强人意,远远落在外资银行之后。一方面是现有员工学历层次低,缺乏符合银行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内部激励机制跟不上,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目前市场化人才竞争中,国内商业银行对高素质员工的流失控制乏力,个别银行几乎是培养一个走一个。
(二)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激励方式、人才培训体系和人才成长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开辟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为其成长开辟顺畅的通道,才能使我们的金融人才更快成长。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机制。要想在金融竞争中占据优势,抓紧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是当务之急。观念必须转变,教材必须更新,培训必须持之以恒。在新金融时代,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更引人注目,也是各家银行争夺的对象。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抓紧培训出一批掌握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外汇会计、国际法的专业人才,充实自己的金融队伍,以适应金融业竞争的需要。第三,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新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股票期权等新的激励机制,完善经理与员工的激励机制。
四、商业银行科技领先战略
“信息化”、“网络化”是全球步入新金融时期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生存发展,实现科技领先战略至关重要。当前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长久以来金融科技不断创新的具体体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各种银行卡都是金融信息化的产品。可以说,科技在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一)金融信息化是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银行的经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信息的处理能力直接决定着银行的运行效率和成本。今后银行间的竞争将体现在深层次的业务拓展和产品功能的人性化上,我国商业银行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就必须改善服务质量,整合电子渠道,创新产品功能,加强安全管理;同时不断提升重要客户服务系统的市场竞争力,推出特色服务,有针对性地为政府部门和国内外重要的公司客户、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电子银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科技领先战略的重要方面
随着英特网的迅速发展,银行充分利用因特网积极拓展业务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电子计算机通过辅助银行建立数据库和各类决策系统,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电子银行不仅是银行进行业务处理、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渠道,还是进行业务创新和新业务品种孵化的平台。电子银行代替了人工从事记账、结算、审核、划拨等业务,大大减少了支票、凭证、现金的使用,使银行作业开始向“无纸化、无支票化”的时代挺进。当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基本上实现了银行业务的全面电子化,银行交易、数据处理、资金转账、信息传递、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电子化加强了银行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渗透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重视金融信息化发展,在原有的业务优势上,积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开辟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市场。
五、商业银行全能化经营战略
为了能够适应国际金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西方商业银行纷纷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走全能化的道路,降低资金成本,减少风险,从而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体制限制了中资银行的发展,业务范围显得过于狭窄。而业务的局限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又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实行全能化经营是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和实现功能转型的需要。
目前,国际金融业中存在三种混业经营模式:第一,全能银行模式(Universal Banking Model)。由商业银行设立投资银行部、信托部等业务部门,直接从事非银行金融服务。这是欧洲大陆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模式。第二,银行母公司模式(Bank Parent Model)。商业银行直接投资控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法人实体,以子公司的方式直接进行业务渗透和扩张。第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Holding Company Model)。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置于金融控股公司之下,各金融机构相对独立运行,但在诸如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方面要以控股公司为中心,并以控股公司的方式间接进行业务渗透。国外各家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模式。以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欧洲银行采取的是全能银行模式;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国家更多的采用后两种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在实现全能化经营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借鉴其他银行的经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全能化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5日
一、在渠道体系的构建中突出网络化与移动化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商业银行服务以及产品的个性化、虚拟化以及网络化,所以在渠道体系的构建中突出网络化以及移动化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一)强化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开发中,许多银行都是以实现柜台业务自动化为目的,所以产品与服务的开发总是围绕银行自身特点与需求而并非客户需求与客户体验,因此这些产品与服务很难体现出个性化以及交互性的特点,这同时也决定了互联网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仍旧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网上银行的发展角度来看,首先我国商业银行要对网上银行服务以及产品进行丰富。作为互联网环境中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电子银行成为了许多银行用户完成银行业务的首要选择。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并没有完全实现柜台业务的电子化,所以许多银行业务仍旧需要客户到银行办理。所以,在电子银行服务以及产品的丰富中,不仅要求电子银行能够提供余额查询、转账交易、账户申请与开关、密码重设、贷款申请,同时有必要实现投资理财、全球现金管理、企业融资申请等业务的整合;其次商业银行要注重自身差异化优势的强化。当前许多商业银行的电子业务在界面、产品以及信息方面都体现出了趋同性,这也意味着电子银行业务很少关注客户在职业、年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另外,银行欠缺与客户的沟通也与互联网环境的特点与要求不符。因此,开展定制业务,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基础上重视差异化服务以及产品的开发是提升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此方面,电子银行可以以客户搜索行为为依据向客户进行服务与产品推荐,并实现客户对电子银行服务以及界面的自定义。
(二)对移动银行进行创新,提高服务便捷度。在当前商业银行对移动银行的开发中,大多数都是以网上银行功能移植为主要手段,虽然这种移动银行能够满足客户的一般要求,但是功能却不能完全令客户满意。与PC端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特点,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具有更强的渗透性,同时也更符合当今生活方式中碎片化、快节奏的特点,因此移动银行应当是商业银行网络化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重要领域。在移动银行业务的开发中,商业银行应当重视体现出与PC端互联网银行业务的差异,通过开发移动+本地化+社交的服务模式来推动互联网环境中银行业务的发展。在通过推送技术为客户提供还款信息、理财信息以及账单信息,让移动银行更好地融入客户生活的同时,商业银行有必要利用GPS技术来为客户提供消费信息,并利用NFC技术来完善虚拟银行卡交易以及电子钱包等支付服务,从而让客户体验到互联网环境中移动银行所具有的便捷性。
二、在产品体系的构建中突出个性化、便捷化与虚拟化
随着及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与U盘、SD卡等存储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虚拟化服务和产品已经成为互联网环境中重要的构成要素,所以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传输与存储技术推动银行业务创新。
(一)利用手机与电子邮件等对资金流产品做出创新。资金流转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当前商业银行的转账汇款仍然主要依靠账户之间的划拨来完成,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逐渐感受到这些支付平台在创新资金流转形式方面所带来的压力。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使用手机等人们常用的信息设备来完成支付与转账,虽然当前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绑定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实现转账,但是却存在一些缺陷,如手机号码与电子邮件的绑定需要客户自主完成,但是显然并不是每个客户都能够熟练操作。另外,转账过程中需要收款方账号,这种要求相对僵化,所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中,有必要允许客户将资金转到任意手机号码账户或者邮件账户中,同时收款方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邮件获取收款验证码,并凭借收款验证码进行收款,以便完成身份确认。
(二)开发与利用信用卡虚拟技术。当前信用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支付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前构建在银行卡基础上的信用卡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电商的在线支付需求,所以应对信用卡做出创新,尤其是对信用卡使用中的安全机制作出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信用卡交易中,需要用户提供卡片、姓名、卡号、品牌以及VVC认证码等多种信息,所以通过对某种信息或者信息组合作出变动在理论上可以提高信用卡在线交易所具有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此方面,可以允许银行信用卡客户在信用卡额度范围内对额度、号码、有效期等进行自定义,从而让客户在满足自身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降低信用卡的交易风险系数。另外,在虚拟技术方面,有必要实现手机等多媒体支付,从而让信用卡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依据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带来的挑战。在用户需求的满足中,信用卡可以退出类似于阿里平台的手机话费、水电费代缴业务以及其他更多的应用,通过实现信用卡与医院挂号、订餐、充值等生活领域的结合来提高信用卡使用便捷度。
三、在研发体系构建中明确总、分行分工
互联网环境中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依赖于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这是推动商业银行在满足客户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与必要途径。在研发体系的构建中,有必要明确总行与分行责任,通过明确分工来推动商业银行研发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总行负责开发标准的制定以及核心系统的开发。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这一任务与责任并不能够仅仅要求商业银行总行中的某个研发团队或者某个部门来承担,而是应当以总行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来完成。由于商业银行总行中的研发团队并不会直面银行客户,因此总行研发团队也无法及时的响应和适应市场变化与需求,所开发的服务与产品也难以满足客户需求,所以作为总行中优秀的研发团队与研发力量,应当将工作重点放在核心系统的研发工作以及开发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在此过程中,首先,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关注IT系统模块化的开发与构建以及开发标准的制定、安全机制的设定、统一接口的提供,同时要求分行在使用基础平台和核心系统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性需求来开发具备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功能模块,并对这些模块做出审核,对于优秀的功能模块则有必要开展推广;其次,需要总行研发团队进行开发的服务与产品不仅应当是在银行行业中形成共识的服务与产品,同时应当是对行业发展能够发挥战略意义的服务与产品。在这类产品的开发中,需要商业银行中的决策机构进行授权,并明确这些服务与产品在银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二)分行负责强化服务与产品的个性化与适应性。对商业银行服务以及产品进行统一的开发、推广与应用虽然能够节约研发成本,但却忽略了商业银行服务以及产品的个性化与差异化,使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很难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因此在商业银行服务以及产品的研发中,有必要以重点客户需求和地域经济需求差异为依据来实现服务与产品的个性化与适应性。在此方面,商业银行的分行由于与银行客户进行直接的接触,所以相对于总行而言具有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的优势,所以符合总行研发标准以及使用总行核心系统的基础上,分行应当以客户需求为依据开发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功能插件与模块,从而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银行研发与服务模式,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来实现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并首次提出“村镇银行”这一概念。通过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来改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满足我国“三农”持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395家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349家。作为一种新兴体,能在短短四年间迅速从六省试点进入全国铺成阶段,并取得一定的惠农成效,村镇银行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但爆发式扩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非农化倾向日渐暴露、民企哄上盲目化、科技和产品缺乏支撑、市场和业务趋同化严重、相关扶持政策难以落到实处,等等。
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农村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将对村镇银行发展战略选择提出若干观点。
一、在村镇银行初创阶段,发起行应担当起政策引领者和经营风险控制主导者角色
具体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独特性,明确村镇银行的经营目标
组建村镇银行有一个最大的政策背景,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指导思想适时组建村镇银行,让具有优势的金融机构把信贷支持延伸到村镇,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的金融服务,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让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决策。
方向决定目标,对于村镇银行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说,方向体现着村镇银行存在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如果村镇银行从成立之初就迷失在完全市场化和逐利的“游戏规则”中,那就失去了其存在的道德的合理性和政策性,也就会失去了政策监管保护,在资本规模、结算手段、产品技术、客户市场、人员素质与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包括农信社)相比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就进入完全市场化竞争,必然会被挤压或边缘化,难以拓展出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可能处于兼顾政策和市场经营目标中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在很大程度上,村镇银行履行的是投资方的战略义务,因此,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盈利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村镇银行短期内最大的管理目标。所以,发起行应担当起政策与市场目标的调节者作用。特别是在开业初始阶段,发起行应该严格体现政策性经营理念,将村镇银行区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妥善处理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村镇银行长期发展战略平衡,履行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平衡,开发培育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的市场和领域。
2、处理好村镇银行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化经营目标的有机统一,树立可持续的战略发展观
需要明确两个原则,一是要认清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化经营目标不是绝对排斥的,而是可以实现有机统一;二是一定要坚持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政策性目标。不管村镇银行实行什么样的法人结构,也不管它的经营网点设置在什么地方,市场定位要关注的重点是贷款的投向,首先把确保每一笔贷款的安全和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决不能以牺牲自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换取所谓的体现“政策性”目标,事实上,牺牲银行资金安全得到的政策性支持最终将葬送政策性目标。
二、根据村镇银行所在区域金融和市场需求,合理做好资金定价,处理好自身盈利性和政策要求的关系
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弱质产业。所以村镇银行肩负更多的是支农、兴农的社会责任,不能指望一下子巨额盈利,至少开始几年必须坚持这一原则。村镇银行如果步农信社的后尘,那么无法体现自身的特色经营战略,无法发挥银监会为其定位的职能作用。因此其发展和竞争策略从道义上应选择“薄利”政策,至少要低于当地农信社的实际贷款利率,要体现“支农”、“小额”、“灵活”的业务特色。
从历史上各家农村金融机构的坏账形成分析,农业贷款风险主要集中于旧体制下形成的所谓“三乡贷款”,即乡干部贷款、乡政府贷款、乡镇企业贷款,而真正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民农户贷款风险相对较小。
了解当地农村金融风险现状后,村镇银行应因地制宜制订自己差别化经营战略,绝不能急功近利。第一步试点起步,薄利多销;第二步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培育稳固的客户群,做大资产;第三步树立品牌,扩展市场,达到规模效应,最终实现做强目标。
三、走品牌化战略之路
所谓品牌战略就是银行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引导和鼓励产品创新,是村镇银行品牌化战略的重点支撑。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成立就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既需要贯彻政策,又需要开拓市场,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以自身的产品、经营特色、文化、实力取得客户的信任,使消费者信任你的产品,信任你的服务,信任你的承诺,信任你的一切,从而忠诚银行,即走品牌化发展之路。目前要迅速提升村镇银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重点应从金融工具、金融技术、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机制重塑和创新上人手,不断累积品牌的形象和知名度。
四、村镇银行发展应吸取以下几个历史经验教训
1、吸取“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储金会”的教训
20世纪80 90年代,由中国农业部、民政部发起,在乡村两级兴办“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救灾扶贫互助基金会”。由于监管不严,管理松散等原因,贷出去的资金无法收回,甚至于后期采用行政手段回笼资金,仍然造成“两会”亏损严重,最后不得不以国家买单而狼狈收场。如今建立村镇银行,一定要吸取教训,严格风险警戒处置,不能再重复过去风险不断累积、损失不断增大,最终由全体国人来买单的局面。
2、防止“菲律宾模式”的重演
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政府曾经鼓励“资本家下乡”,走公司加农户的农业发展道路。资本家下乡后,将唯利是图的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到20年的时间里,菲律宾传统小农大多破产,农业产业被有欧美背景的大公司控制,只有少数农民被吸收为产业工人,绝大多数农民流离失所。如今我国允许各类资本到农村组建村镇银行,既要让投资到民间的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有一定的回报,另一方面,要体现服务三农的政策,让投资者与农民取得双赢的局面。
3、明确村镇银行的商业机构定位
村镇银行作为一个商业机构,并非纯粹的扶贫机构。村镇银行应承担起信用建设者的职责,配合政府推进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建设,如与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对农民借贷者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防止农民恶意逃废债行为。严格遵循以市场化方式、商业化原则,实现政府支持三农、服务民生的发展目标,严格防止屈从行政命令的指令式贷款,确保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黎华.村镇银行:摇摆在非农与三农之间,中国金融网.
[2]吴黎华.银行业:回归农村,中国金融网
[DOI]10.13939/ki.zgsc.2015.25.089
1 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环境分析
1.1 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里从政治法律方面看,由于交通银行的业务主要面对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由中国银监会进行监管,所以其具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做基础,法律监管在逐渐的完善过程中;从经济方面看,国际经济总体形势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给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会产生一定的外来威胁,国内现阶段经济运行态势整体较平稳,但由于现阶段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比较大,所以在给交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潜伏着诸多困难;从社会文化方面看,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投资理财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这对于交通银行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能;从技术方面看,银行所能够涉及的主要是网上银行电子商务应用的电子信息科技,现阶段我国的电子信息科技水平已经能够满足银行的基本业务,未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其配合度将得到提升。行业状况里从行业成长性方面看其发展前景比较好、社会需求潜在大,在议价能力方面其虽然所接受的投资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未来发展仍然面临一定的难度,从替代者情况看出现了一些新进的投资理财企业,给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行业竞争性明显,同行竞争者状况,现阶段投资银行整体白热化,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符合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产品作保障。
1.2 内部环境分析
组织管理结构与人力资源角度,其投资银行内部由规划管理部、债务融资部、权益融资部和咨询顾问部组成,每一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所以组织管理结构现阶段可以满足需求。现阶段其投资银行内部人员储备明显不足,会出现人才空缺的现象,而且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实现充分调动,特别是下属分行综合服务状况堪忧,培训内容较陈旧,人力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管理缺陷。由于市场变化快、外来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等原因,导致其现阶段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动力不足的问题,使其市场占有额稳定不前或以较慢的速度发展,来自其他投资银行的压力明显加大,所以要想实现其长期的发展,这些能力要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研发。
2 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的构建实施
2.1 SWOT战略分析
SWOT战略分析即对现阶段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优势(s)、劣势(W)、机遇(0)、威胁(T)进行组合分析,s0战略即其应将自身优势持续扩大,加强创新型业务的开发力度,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为其带来市场占有率和直接的经济效益;WO战略即利用难得的外来机遇来弥补自身的缺点,外资银行的进入给其带来挑战,所以它应趁此机会加大力度提升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内伤”得以治愈;ST战略即外资银行进入给其优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所以面对业务风险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投资环境,其应以集团整体的姿态面对挑战,而且应该积极地寻求与其他银行合作的机会,使投资风险有效的降低;WT战略即其自身缺点受到外来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修复缺点并规避威胁带来的风险,这对于其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2 战略实施方案
第一,重视内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此方案是对其劣势的弥补措施,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其内部组织管理结构虽无较明显缺陷,而人力资源方面却差强人意,所以其应重视内部人才队伍的建设,例如加强员工激励制度建设,使其原有的专业技能强、素质高的人才能够长期为银行工作,而且有利于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体运作效率,并有效吸引外来人才,对于外来可培养人才要积极储备,使未来发展能够拥有足够的人才供给,三年滚动培养计划要彻底实施,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其业务员工的日常培训,使其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及时的补充,这样才能够培养员工创新意识,使其新型产品能够紧随市场需求,在日常培训的同时也要增加总行向分行开放投资银行业务实习岗位的设置,这样才能够使总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实操经验更好地传递到地方分行,提高分行的业务能力。
第二,实现重点客户与项目的营销突破。此方案是对其自身优势进行强化的措施,要想实现营销突破,首先要加大银行整体的业务推动力度,将其内部力量最大程度的凝结,另外要突出对银行影响比较显著的重点客户和项目并优化营销活动持续的具体时间段,这样才能够使营销的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营销流程更加紧凑,效果更为明显,例如针对债务融资或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开展营销工作等,每一项营销活动的效果都是由营销人员和营销力度决定,所以在加大营销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员工的激励制度的确定,以保证每一位业务营销员工都带着饱满的热情积极的进行工作。
第三,加大业务产品的创新力度。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状况实际上就由其业务领域内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默契度决定,所以交通银行投资银行想要长期发展,就要加大其理财信托计划、债券主承销、并购融资、集成式IPO、信贷资产证券化或类证券化、实质性财务顾问等相关领域的创新力度,使之形成该领域内的拳头型产品,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投资银行的整体发展。
第四,全面提升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此项方案有利于规避其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的缺点,通过建立内部和外部的合作共享平台,实现交通银行投资银行内部纵向的服务连接和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之间的外部链接,使各银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而且有了独立的渠道,这样将银行内的业务流程实现一体化,使用户办理交通银行内部的投资理财业务更加的方便,可以完全委托银行进行办理,而办理银行间的投资业务,也避免了往返的复杂程序,使整体投资行为简单化、人性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十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百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更多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所构成的现代银行业体系。城市商业银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城市信用社改组或改造而成的地方性中小银行,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成立以来,在监管部门政策引领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商行经过自身不断努力,整体上保持了快速、稳健的发展势头,其资产质量、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和风险指标等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截止20lO年末,负债规模同步增长,全国城商行负债总额73703.34亿元,比2003年增加59580.84亿元,增长4.22倍:存款规模快速提升,全国城商行各项存款余额60943.51亿元,比2003年增加49218.38亿元,增长4.2倍: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全国城商行各项贷款余额35899.64亿元,比2003年增加28173.09亿元,增长3.65倍:盈利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国城商行共实现利润766.89亿元,比2003年增加712.67亿元,增长13.14倍。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商行由于缺乏机构网络优势,靠“拼价格、拼关系、拼费用”的单一业务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难以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抗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商行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将迫使城商行重新调整战略规划,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因此,如何科学实际的制定战略规划,指导城商行采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战略定位,绕开比较劣势,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做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走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发达国家银行机构发展经验和我国城商行的发展情况,城商行的发展战略定位可以概况为四种:一是综合定位,做大做强,发展为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如北京银行等。二是依托区域优势,发展成为在某个经济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银行,如广西北部湾银行。三是依托大股东资源,与大股东资源整合,提供某类专业特色产品的银行,如昆仑银行、平安银行等。四是坚持差异化,“深耕”市场,做深做透,在某方面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银行,如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在明确发展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制订明确的发展愿景、银行使命、战略目标和保障措施,并保持战略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不应随意彻底改变既定发展战略。
城商行应坚持差异化的市场定位,避开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红海”,积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蓝海”,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一市场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培育业务经营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我国城商行经历了从成立初期盲目模仿国有银行“垒大户”,到逐步重视“中小企业“,寻求自身特色的过程。未来几年,将是城商行深化差异化竞争的过程。因此,城商行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环境、金融业务发展的空间和经营管理水平确定重点服务或者合作对象,扬长避短,寻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特色化市场定位战略,坚持走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道路,形成自身特色和比较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市场定位方面。坚持实施差异化和特色化战略,逐步细分市场,打造业务品牌和产品品牌,形成业务特色、产品特色和区域特色,并初步形成比较优势。立足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市民、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的路子,积极转换发展方式,既追求规模的适度扩张,更追求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效益和人均创利能力。努力建设“经营业绩好、资产质量好、内控管理好、遵纪守法好、社会服务好、公司治理规范、资本充足、跨区域经营”的良好银行、精品银行。
二、业务发展方面。基本战略为“一个中心、两个基础”,即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与创新为基础。坚持不懈地创新传统业务,提升服务客户能力;坚持不懈地发展新兴业务,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做强做大传统业务巩固和扩大客户基础,通过创新和大力发展新兴业务完善和拓展银行功能,实现新兴业务收入的较大增长,初步实现经营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初步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基本框架。
三、人力资源方面。创建人本化银行,引进先进理念,深化改革创新,注重机制建设,实施人才兴行战略,通过吸引、留用、激励并发展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塑造一支敬业、高效、才能卓越与充满激情的人才队伍。围绕战略目标实现,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员工与银行的共同发展。
四、风险管理方面。以“健全体系、有效制衡、助力发展”为指导思想,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体现“风险为本、内控优先”的要求,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框架,构建集中、独立、矩阵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以技术系统为平台,以相互制约为核心,以专业化分工为手段,以信息的采集、反馈、反应体系为基础,加强流程控制,逐步推进制定并实施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并将建设先进风险管理文化,提高制度执行力和营造风控氛围贯穿始终,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的内控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五、科技信息方面。构筑现代信息科技体系框架,逐步实现业务品种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渠道网络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建立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科学制度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
一、银行零售业务
商行零售金融业务发展促进了资本和财富的积聚,资本和财富的积聚又为商行零售业务开辟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积极推动零售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模式转型才能引导商业银行自身更迅速更健康的发展。显然,在零售金融业务为银行带来的利润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对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决策层认为只有在零售业务经营管理模式和机制中转型步伐快的银行才会在后续工作中显现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优势。零售银行业务重点以盈利为导向,以客户获取和客户经营为手段,以全功能零售银行体系建设为基础,强化主线经营管理,推进业务协调发展,以提高客户综合效益作为发展思路,并紧紧围绕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各项业务升级转型。
二、民生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1)民生银行零售业务的竞争优势。民生银行的团队建设做的还可以,比如有营销、理财、服务团队,这样可以有利于维护拓展客户、提升服务,保证了民生零售业务营销的效率;民生银行还建立贵宾服务体系,提供贴心服务,提高贵宾的客户忠诚度;民生银行对员工的业务技能的培训也予以重视;民生银行量化员工个体业绩,以此调动员工积极性,利于零售业务发展。
(2)民生银行零售业务的竞争劣势。民生银行的规模远不如四大商业银行,而与其它股份行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交通银行信用卡做得很好,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也不错;机构网点与四大行及交行相比,差距明显;人才资源不足也制约民生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管理体制改革也有待推进。
(3)民生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面临的机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给金融业的零售业务开创了发展机会;资本市场的改革,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的改变,对金融理财更加重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拉动了银行零售业务的需求;我国庞大的人口,为银行的零售业务保障了坚实的客户群;通过建立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有效发展商行的信用卡业务,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互联网技术,降低了零售的成本,提高了零售效率;监管的机关的认同和重视。
(4)民生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面临的威胁。①网络黑客等在银行的电子业务上造成不良影响,窃取个人信息,攻占银行网站,打击客户的信心;银行的零售业务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太健全,存在潜在的风险。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零售银行业务带来冲击。互联网金融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巨大业务潜力可以瓜分商业银行传统零售业务客户资源,主要方式是利用快捷支付直接获得客户详细信息,通过理财等增值服务稳定客户源,掌握客户资金流。
三、民生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实施建议
(一)创新营销
(1)加大对电子银行等新渠道及科技力量的支持。一方面,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营销等方面的产品投研力度,确保产品能够最大程度贴合客户需求,加强电子商务方面系统开发与维护,增加优惠商户数量和网商支付渠道,保证产品的实用性、易用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在营销推广方面强力推进,加强费用投入,有针对性扩大宣传范围,做好热点事件营销。
(2)发展社区金融,积极推进各项零售金融服务全面转型。社区金融是渠道策略中形成专业化、差异化和个性化金融服务的重要经营模式,今后的发展中民生银行应该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例如可以在城中村设立网点,增设ATM机等,建立客户关系大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开发贴近用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全面多样的金融服务。
(二)客户管理
(1)做好品牌宣传和引导。一是在理财专区和高柜营销基础上,组织服务推介、电话营销、专题知识讲座、答谢酒会等新型营销活动,引导客户深入认识民生银行零售业务金融服务和产品。二是通过广告营销、公关营销以及人员营销等不同媒介营销方式向不同目标客户传递信息,利用大众传媒如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工具传递民生银行零售业务品牌优势。利用好网点设备宣传如LED屏、利率屏,定期更新网点大厅张贴区,保证来网点的客户都能了解到民生银行最新产品信息、优惠通知。
(2)实施客户分层管理体系。首先是考核机制引导。应进一步明确对客户整个金融资产的考量,以贡献率为核心,建立动态的监控系统,将大客户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到实处。其次是优化零售产品销售服务流程,在不断地细化客户服务工作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引入具有优势市场竞争力的差异化零售金融产品,对优质客户进行综合金融服务,售前通过全方位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和投资理财需求为客户制定金融服务建议,售中为客户提供一对一信息咨询服务、业务手续费减免等优先优惠政策,针对不同销售起点客户配以不同收益率零售产品,售后定期为客户提供专业信息咨询和指导,做好客户的产品跟踪分析,争取扩大投资收益减小投资损失,培育客户忠实度与满意度。第三做好资金管理。有效进行资金管理,设置更为合理的考核指标,保证能满足大客户对现金的需求。第四重视软硬件提升。要改善网点物理环境,提升客户舒适度,提高柜台服务效率和准确率,优化办理流程,减短客户办理业务时间,从而增加客户忠诚度。
(三)风险防控
(1)建立严格的内部风险识别、防控和管理体系。民生银行应该建立透明的财务报表和责任追究体系以及健全的信用评级制度,强化各类风险管理和控制。
(一)市场定位不明确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金规模有限,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很难从全方位满足大客户的各种需要。同时,由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导致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与国有银行进行竞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自身的经营领域,而在进行市场定位的过程中也仅仅是效仿国有银行。除此之外,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忽视由于自身组建时间很短,在经营规模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严重欠缺的情况下,盲目的与国有银行进行竞争,导致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很难打开经营局面。这导致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助于自身情况所限无法满足大客户的实际需求,另外一方面受自己经营理念的影响,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忽视了潜在的中小客户。
(二)缺乏战略规划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存款率和贷款率之间的表面数字,并且银行的员工只有完成预期的规定指标之后,工作人员才能获得银行许诺的待遇。这就导致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完成预定的存款业务,往往会不计银行成本,并且在进行年末考核时点数的时候凸显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时的短期行为。除此之外,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行为中,往往会存在着企业资金周转周期和贷款周期不相匹配的现象,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自主创新能力尤显不足
在我国股份制银行进行经营的过程中,主要经营业务仍以存贷款为主,在金融创新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并且在我国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中间业务在我国股份制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例仍旧很低。但是从全球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大多金融机构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大部分采取了混业经营的模式,从而不断扩大了银行的经范围,其中也推出以收费为主的中坚业务。但是,从我国股份制银行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仍旧比较低。
(四)风险管理技术严重落后
我国股份制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依赖传统业务,强调银行发展过程中存贷款的数额,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多注重银行业务的拓展,而忽视了风险控制。除此之外,在我国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股份制银行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约束机制,因此导致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经营不当和不当操作导致风险隐患。最后,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时间十分短,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模式,也未对公司业务以及个人业务实施真正的差别化风险管理。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一)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银行具体的生存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外股份制商业银行成功经验,定位为社会银行。并且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并且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将当地家庭以及中小企业作为银行发展的服务对象。
在我国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发展所吸收的存款,应该借贷给地方中小企业,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市民的做好,争取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当地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主义为当地客户提供高校优质的服务。在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起步阶段应该主要着眼于中小客户并树立起良好的银行品牌形象,这样可以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客户。
(二)实施区域化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必将越来越严峻。由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受到低于限制比较强烈,往往使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长期处于劣势,难以获得长久发展。这就要求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实力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积极需求新的发展路径,摆脱低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限制。因此,这就要求部分规模比较大,业绩比较好计征能力比较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在其他低于开设银行分支机构,最终发展成为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扩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实现区域内的合理布局,逐步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影响力,建设成有影响力的地区性的金融服务平台。
(三)增强综合创新能力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发展应该与地方金融市场结合起来,加强银行利用信息科技的能力,促进银行经营业务以及银行管理的创新。 在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加强银行创新能力应该围绕着提高区域内市场需求相应的快速性以及决策信息的高效性,在进行创新时应该进行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创新以及银行管理创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特定的客户服务、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以及经营管理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加大对风险的缝隙和控制力度
关键词: 金融脱媒;江苏;商业银行;战略
Key words: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Jiangsu;commercial bank;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187-02
0 引言
金融脱媒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近年来,随着我国信贷的逐渐增长和居民储蓄率的逐渐下降,金融脱媒问题更加突出。为适应金融领域的这一变化趋势,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以进一步提高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加竞争优势。
1 金融脱媒简介
D.D.Hester(1969)最早提出了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的概念,他将金融脱媒定义为资产不经过银行直接和市场进行配置的现象。金融脱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脱媒是指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条件下,当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以支付的利率水平时,居民存款会从存款机构大量流入货币市场。而广义的金融脱媒还包括资金的使用方在不经过金融中介的情况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的行为。
从我国目前金融发展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着以下三个层次的金融脱媒:一是银行资产方的脱媒;二是二是银行负债方的脱媒;三是技术脱媒。本文就江苏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脱媒进行分析和研究。
2 金融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的影响
2.1 金融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影响
2.1.1 江苏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下降(见图1江苏金融机构存款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从图1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尽管整体存款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存款的增速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导致下滑的原因除了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外,金融脱媒现象不可否认。在各项存款中,个人和单位的存款增长最为缓慢,甚至有个别月份呈下降趋势。这显示了居民和企业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展,资金流动性较强。
2.1.2 江苏商业银行贷款下降(见图2江苏金融机构贷款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在图2中,江苏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幅度总体缓慢,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个人贷款增长尤其缓慢。中长期贷款虽然仍占贷款总额的较大比重,但许多已经被其他的金融机构所取代,包括自有资金、FDI、股票、债券融资等,这表明金融脱媒正在进一步深化。
2.1.3 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多元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发展成熟,居民的投资结构也日益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居民的金融工具逐渐丰富起来,既有存款、股票,又有债券、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居民的存款比例逐渐下降,活期存款占储蓄存款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30.27%上升为2010年的41.18%。而定期存款占储蓄存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69.73%下降为2010年的58.82%。这种变化说明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居民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其他理财产品,储蓄存款被大量分流。
2.2 技术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的影响
① 技术脱媒使得资金逐渐脱离银行体系,转而通过第三方支付体系进行支付清算,不可避免地会减少商业银行的业务,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总量和结构造成负面影响,银行的贷款增速降低,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济效益。
②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对象逐渐由信用级别高、信用风险低的大中型企业转向信用级别较低、信用风险较高的中小型企业,这就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需要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
③优质大企业客户贷款将被资本市场迅速分流股票及债券市场的发展成熟,使得优质企业逐渐开始选择其作为自己的合作对象,对银行的依赖度逐步降低。而这些本来都是商业银行原本的业务领域被瓜分了,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第三方支付开展位于全国前列,所以金融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的影响巨大。
3 江苏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3.1 银行业务转型为多品种业务,一方面在经营手段上,继续巩固原有的业务;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拓宽业务领域,开展证券、信托、投资、房地产、信息咨询和代保管等新兴高效业务。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
3.2 加快发展核心业务
①寻找战略伙伴。本文所指的战略合作伙伴主要是非银行的投资者,其实就是金融脱媒的活跃方,在合作过程中根据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就共同发展金融及移动电子商务展开紧密合作,合作范围包括开展移动支付、移动银行卡转账、移动转账业务等形式。
②加大交叉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商业银行综合化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从发达国家的业行业发展进程来看,金融脱媒的出现势必会推动银行业传统功能的转变,商业银行逐渐向混合经营和全能服务的方向发展。江苏商业银行通过与金融行业的其他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市场,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经济效益。
3.3 借鉴国内经验,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虽然不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范围,但它具有成本低、风险低、收益高的优势,能有效帮助银行业应对金融风险,实现战略式发展。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占比例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总体来看,其所占比例仍然较低,且增速缓慢。江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收入在整个营业收入中不到20%。因此,江苏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挖掘中间业务的发展潜力,结合客户需求,加快发展中间业务,逐步推动商业银行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璐.金融脱媒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冷霜.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J].特区经济,2007,2:69-70.
本课题在村镇银行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的前提下,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分析村镇银行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重点在于找出村镇银行在当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能存在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下的村镇银行发展的调整战略,以应对今后可能消失政策扶持优势的局面。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考察
本节首先考察我国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状况,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环境了解清楚;其次结合相关政策的颁布回顾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最后以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环境
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金融资源比较贫乏,金融服务不尽完善,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为村镇银行的建立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要求。首先,农村的教育、医疗和保险的完善需要更好的金融服务。例如,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较多,老人看病就医或小孩教育需要资金时,可能会由于在外务工农民不能及时打款回家而受到影响,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需要为这些农户提供特殊的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其次,随着我国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进行金融投资的意识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扩展业务范围,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还有,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越来越多,这些小微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这些都需要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有所作为。
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农发行近年来政策性色彩有所减弱,更多地表现为一般商业银行的性质。农业银行虽然在农村地区的布点有所收缩,并且逐级管理的模式使得其效率低下,但其在农民心中的信誉和形象较好,因此更多的农村客户会选择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依托邮政网点的基础,逐渐发展成为服务“三农”的强大新生力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虽然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一定缺陷,但其在农村的基础比较深厚,并且随着自身改革的进行,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是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定位明确,但存在时间较短,经验比较匮乏,经营状况不是很好。因此,我国村镇银行要想更好地实现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定位,迫切需要制定更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历程
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揭开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序幕,该文件对村镇银行的准入范围、注册资本与投资人持股比例、业务准入条件与范围、董(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新设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以及主要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2007年1月,银监会印发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7〕5号)以及《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银监发〔2007〕8号),并于同年3月首批6个省份进行试点,同年10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31个地区,我国的村镇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2009年6月,银监会印发《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银监发〔2009〕48号),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在满足一些条件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程序改制为村镇银行。2009年7月,银监会《关于做好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72号),要求严格落实村镇银行与主发起人的准入挂钩措施,并在已批准设立104家村镇银行的基础上,计划在2009~2011年新设立村镇银行1027家。尽管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增加很快,但离1027家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2011年7月,银监会《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1〕81号),该文件肯定了村镇银行对建设农村金融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作用,为提高村镇银行组建发展质量对村镇银行的组建核准等有关事项进行了调整。
2012年至今,银监会每年均会文件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工作。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42号)中指出,要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功能,更好发挥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特别提到要稳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
(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村镇银行自2007年以来,数量增加明显,如图1所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共有村镇银行930家,四大区域村镇银行数量占比如图2所示,其中由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占40.2%,由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占30.1%,由此可见发展较完善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
图1 我国村镇银行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2 2013年我国村镇银行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近年我国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入股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有所下降,2013年为45.1%,与银监会规定的15%的下限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说明我国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还不够丰富。
我国村镇银行存贷款余额增长情况如图3所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村镇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为461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单位存款为2616亿元,占比57%,个人存款为1991亿元,占比43%;我国村镇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634亿元,同比增长56%。虽然村镇银行的存贷款余额增长明显,但村镇银行本外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占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的比例均很小,仅占3%-4%。另外,我国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3年为78.8%,村镇银行真实的存贷比可能比这个数值更高,这说明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
图3 我国村镇银行存贷款余额增长情况
由于我国村镇银行的整体规模还很小,相关统计数据还不够完善,本文仅描述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大体情况,难以对我国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自身经营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产品创新能力等状况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村镇银行在服务农村金融市场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例如结构简洁,审批迅速;灵活多变,能够迅速把握市场需求等。但村镇银行更多的是自身存在问题较多,发展面临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知名度低,资金来源匮乏,存贷比偏高
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之一,村镇银行存在的历史较短,网点相对较少,很多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了解十分匮乏,也存在一些偏见和不信任,因此导致村镇银行的客户基础比较薄弱。在吸收存款方面,村镇银行往往需要以更丰厚的回报来吸引客户,使得村镇银行的资金成本较高。另外,虽然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下降到了15%,但村镇银行的资本仍是主要来源于主发起行,其他投资者或民间资本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小,造成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不够多样,数额也迫切需要提高。另外,村镇银行普遍存在吸储难、放贷易的问题,存贷比偏高,因而存在着较高经营风险。
(二)业务范围狭窄,运营成本高
村镇银行自身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各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相当匮乏,加之政策对村镇银行业务的限制,使得村镇银行能从事的业务范围非常狭窄,例如有很多村镇银行没有加入银联无法发行银联借记卡、不能使用网上银行、无法实现异地存取款、没有加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等等,导致村镇银行能够施展的余地并不大。由于各方面配套不足,村镇银行在开展业务时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断进行弥补,例如委托他行金库或提供支付结算系统端口、购置系统或设备、进行产品研发或组织员工培训等,因此村镇银行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加之税收等方面给予的政策优惠并不够充分,村镇银行的持续运营还是面临着较大考验。
(三)产品研发不足,盈利能力差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同于城市,存在很多特殊和不完善的情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就需要村镇银行在开展业务的时候,能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开展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但我国村镇银行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往往只能从事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产品研发的投入和实力均远远不够,无法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需求。在产品不够丰富、特色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加上业务范围狭窄、运营成本高,村镇银行的获利空间非常小。
(四)自身定位不够明确,市场竞争力弱
我国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为了服务“三农”,为农户的生产生活以及乡镇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而村镇银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明确。服务“三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了解农村金融市场,制定更适合农村的服务方法和产品,并且周期长见效慢,前期投入较大而盈利十分有限。作为盈利性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无法避免利益的驱使,会倾向于服务大、中型企业,向城镇扩展,从而可以获得较好回报。但同已有的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技术和服务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很难同其他大、中型商业银行争夺市场,竞争力较弱,村镇银行的自身优势并不能得到体现。
(五)人才缺乏,内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中,除高管是按照监管要求由具备一定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外,大部分职员都是来源于当地并且基本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人员,这就导致村镇银行对人才的缺口较大。村镇银行自主对职员进行培训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效果不佳。如果依靠引进,大部分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未必愿意到基层工作,并且引进人才费用较高,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还不具备高薪聘请人才的条件。由于人才的缺乏,村镇银行的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存在很多缺陷,同时对风险也缺乏有效的识别和管控,使得村镇银行自身内部累积了较多隐患。
四、国内外经验借鉴
在政策扶持优势消失的预期下,本文认为我国村镇银行在发展战略制定上必须注重深入挖掘农村金融市场,努力培育利润增长点才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已有的研究通常会提及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巴西BRADESCO银行的社区银行模式以及印度尼西亚BRI村银行模式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借鉴意义。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扶贫方法之一,并且在我国也有过试验和推广,但其资金来源过度依赖财政资金、各种补贴和捐赠,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对我们研究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下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调整的借鉴意义有限。巴西BRADESCO银行的社区银行模式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其为混业经营的模式,同时其对电子设备的利用程度很高,与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相差较大。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简称BRI)采取的村银行(BRI-unit desa)模式是真正实现商业化可持续经营的模式,并且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模式与我国村镇银行有很多相近之处,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另外,国内有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微企业以及居民个人,通过重点发展小微企业贷款和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城市商业银行在城镇获得成功的路径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开拓村镇银行深耕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在此本文特别分析广西桂林银行发展模式的经验,以期能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调整战略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一)印度尼西亚BRI村银行模式的经验借鉴
作为印度尼西亚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BRI主要负责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在印尼1984年金融体系改革之前,BRI的主要职责是向农民提供政府补贴贷款。虽然该业务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贷款回收率低、运营成本高、受政府和政策限制较多等原因,致使BRI难以为继。1984年,BRI对村银行体系进行了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此次改革使BRI逐渐扭亏为盈,依靠小额信贷业务实现了商业化可持续经营。特别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BRI村银行体系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并且保持了较好盈利。印尼BRI村银行模式值得我国村镇银行借鉴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清晰的目标定位以及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BRI目前的主要业务为小额信贷和小企业信贷业务,各信贷业务均有较低的单笔贷款限额,使得其目标客户瞄准了中低收入人群或小企业。在产品设计上,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300美元以下的贷款不需要抵押、有多种还款方式可供选择等,设计出的产品能够适应农村客户需求广泛、额度多样、担保有限等特点,获得了较好收益。
另外,在印尼实行利率市场化政策的条件下,BRI的存贷利差较高,从而可以覆盖成本并实现较高收益。尽管贷款利率较高,贷款需求却依旧十分旺盛,这种现象可以说明由于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稀缺,能否获得资金要比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更重要。并且很多国家的实际经验表明,政府补贴的低利率贷款并不成功,还会导致寻租、贪污受贿等现象,这说明我国村镇银行政策扶持优势消失的预期是合理的,在没有政策扶持优势的情况下,我国村镇银行可以通过以较高的利率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的方式实现商业化的可持续经营。
2.精简的机构设置并充分融入当地环境。为节约成本,BRI村银行的设置都非常精简,标准为4名员工:一名经理,负责管理所有业务;一名会计,负责贷款事项;一名出纳,负责柜面业务;一名文书,负责记录、保管文件等。根据业务的多少,可以适当增加各种员工的数量,但不超过12人,如果规模过大将会通过拆分为两个网点而维持村银行较小的规模。同时,每名员工每天都应该达到一定的业务量,并且十分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员工主要从当地选择,可以更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熟悉当地语言,信贷调查也更容易进行,不仅降低了相关费用,还可以有效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且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社会资源。员工有大量的时间拜访客户、调查情况、了解信息,最大限度提高经营效率。这对我国重点经营“关系型”贷款的村镇银行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3.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管理体制。在对客户的激励方面,存款数额越大,利率越高,并基于印尼农村对赌博的爱好,提供抽奖活动,促进居民的储蓄;贷款客户如果在6个月内能够按期偿还贷款,村银行会每月返回本金的0.5%作为奖励,如果客户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贷款利率将提高,这会激励贷款客户规范自己的行为,降低贷款的风险。
在对员工的激励方面,职员的工资主要由村银行的获得的利润决定,工资和奖金水平均高于当地标准,每年将经营利润的10%分配给员工作为奖励,大约为2.5倍月薪。并且每年还会对村银行的业绩进行评选。
除此之外,由于村银行吸收储蓄的资金成本约为13%,通过银行拆借的资金成本约为17%,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村银行主动吸收储蓄的积极性;将资金存入基层银行可获得17%的利息收益,而自主发放贷款可以获得32%的利息收益,从而村银行发放和管理贷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在管理方面,BRI有简明的信息上报和监督体制、完善的内外部监管框架以及不断强化的风险管理措施,保证了BRI村银行模式的持续发展。
(二)桂林银行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桂林银行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上,以“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市民银行”为市场定位,突出“先进的小额信贷银行、优秀的社区银行、旅游金融服务银行和‘三农’金融服务平台”四大业务特色,打造“服务领先的银行、最具创新力的银行、最具竞争力的银行”,实现了规模、质量、速度、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截至2014年末,该行及其控股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1163.1亿元,同比增长11.78%;存款余额749.22亿元,同比增长10.22%,其中最能代表公众认同度的储蓄存款余额310.79亿元,同比增长20.97%,人民币储蓄存款市场份额位居桂林市区第一;贷款余额312.87亿元,同比增长29.89%;实现经营利润19.89亿元,同比增长10.32%;上缴各类税金6.76亿元,同比增长17.36%;各项监管指标全部达标。可以说,桂林银行的发展模式是成功的,其发展对村镇银行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推进社区银行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产品研发是社区银行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核心。为此,桂林银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出了一系列实惠好用的金融产品――漓江卡“十项费用全免”,让客户一卡在手、费用无忧。在此基础上推出的桂百联名卡、惠工卡、漓江便捷卡、八桂旅游卡、宁铁旅游卡、生鲜食品卡、邕城骑行卡、贺州公交卡等联名卡不仅具有桂林银行借记IC卡的金融功能,持卡人还可享受合作商家给予的消费优惠。
桂林银行社区支行以“您的烦恼,我帮解决”为服务理念,推出“您下班,我营业”的错时、延时服务,打造“500米服务圈”、“家门口的银行”,将服务延伸到居民和小微企业门口。社区支行温馨便利,客户在这里可以通过自助机具办理业务;可以向工作人员咨询金融业务;可以免费使用休息沙发、卫生间、血压计、物品保管箱、手机加油站等设施和物品。同时,客户还可以享受到桂林银行提供的多元增值服务,如,通过搭建积分兑换商城,与优质商家合作,为客户配送绿色蔬菜、生态土鸡、天然矿泉水等积分兑换商品;举办养生沙龙、急救沙龙,将健康知识送给客户;赞助桂林广场舞蹈比赛,以赛事为契机推动营销,取得了良好成效。顺应电子化趋势,桂林银行加强了电子渠道建设,通过该行网银和自助终端,客户可购买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福利彩票,缴纳水电费、广电收视费,进行手机话费充值、燃气IC卡充值,大大便利了居民生活。电子渠道业务在桂林银行业务中占比约75%,达到先进城商行水平。
2.特色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桂林银行始终将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开发,作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有效载体。2013年,该行创新推出了“接易贷”、“景区贷”等多款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体系。
为有效解决小企业客户资金需求“金额小、需求急、频度高”的特点,该行在成立小微企业信贷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微企业信贷中心的充分授权,落实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资源与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效率,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更加专业化、高效化。同时,加强利率管理,通过制定人民币贷款定价指导意见、微小企业贷款优惠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等,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小微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对小微贷款实行差别化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利率优惠,以实际行动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由于小微企业业务单笔数额较小,只能通过批量化的方式实现盈利。桂林银行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从减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拓宽融资渠道出发,运用创新的小微企业合作发展基金贷款模式,制定了集群开发营销模式,围绕集群市场、商圈等目标客户,采取先审批集群营销方案,后审批集群项下授信客户的流程,批量开展小微企业授信业务,有效提高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3.因地制宜,与区域特色共发展。作为发端于山水名城的一家银行,桂林银行着力打造旅游金融服务特色,为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支持广西建设旅游强省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2006年,桂林银行就推出了“ATM全球取款免费”的漓江卡,为客户带来了实惠和便利。之后又相继推出了宁铁旅游卡、漓江便捷卡、八桂旅游卡等一系列以商旅客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联名卡。这些联名卡不仅具有桂林银行借记IC卡的金融功能,持卡人还可在出行、游览、住宿、租车等方面享有合作商家给予的优惠。目前,桂林银行正联合广西旅发委,加大与广东等各省市旅游部门及旅游商户的沟通合作,搭建营销平台,扩大八桂旅游卡的使用范围,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
在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方面,桂林银行也不遗余力,开发了“游船贷”、“景区贷”等多款针对旅游业的金融产品;主动参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跟踪旅游胜地建设重大项目,大力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客户融资需求,如,与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为旅股份与港中旅的合作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等。
五、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下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调整
上文分析了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环境和现状、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国内外银行的经验借鉴,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本节重点分析村镇银行应从哪些方面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可能消失政策扶持优势的局面。
(一)村镇银行发展定位
村镇银行作为支持三农,支持县域经济而产生的农村金融机构,其功能属性在开始设立即已定下。因此,村镇银行应该定位在服务“三农”,深耕县域及以下地区金融市场,为新型农村经济、新型农业模式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撑,为新生代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以促进“三农”发展,提高县域经济总体水平。通过立足县域地区,本土化经营,研发适应于县域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通过深耕和精耕,在县域及以下地区形成良好信誉和口碑,最终形成品牌效应,保持持续发展。
立足县域及以下地区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营业机构立足县域及以下地区。村镇银行应该将营业网点设立在县城、乡、镇和村这些区域。近年来,有一些村镇银行将营业网点设置在地级市区,发展路线发生了偏移。第二,业务范围立足于县域及以下地区。村镇银行的客户应该着眼于乡镇企业、乡镇作坊、个体经营户、农村种植大户、农村养殖大户、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居民日常金融需求等,根据这些客户的资金需求,为客户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二)村镇银行发展战略制定原则
由于村镇银行规模较小、资金有限、能力有限的情况,我们在制定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下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时,应考虑到村镇银行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减轻负担,而不是像大、中型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时统筹兼顾。因此,村镇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市场定位。村镇银行必须扎根农村,深耕农村金融市场,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错位竞争。与其他商业银行一同争夺大中型客户、争夺城镇资源只能是死路一条。
2.突出核心业务。村镇银行的核心业务应当围绕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展开,充分了解当地需求,推出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3.寻求发展捷径。在村镇银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用事情上,即对核心业务的开发。对于发展核心业务需要的其他配套设施的完善,应当尽可能地寻求捷径,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可以更多地依托发起行、与其他机构或企业开展合作等。
(三)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基于上文的分析,在政策扶持优势消失的预期下,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主要有:
1.深耕农村金融市场,打造特色化的利润增长点。首先,村镇银行应下沉业务重心,更好地融入当地,既扩大宣传赢取大家信任,也更了解当地需求。有些村镇银行将放开业务员,深入社区开展“扫街”式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可以选择建立社区银行或与便利店、快递等合作建立服务站的方式,即提供金融服务也提供优质的便民增值服务,培育客户、扩大业务来源;其次,村镇银行应针对当地需求开发更适宜的产品和服务。各地区发展状况、风土习俗不同,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不尽相同,村镇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能动性,灵活设计产品并开展业务,同时也要注意推广,形成规模效应,创造更多利润。也可以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为完善和扶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系统的金融服务;最后,村镇银行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维持较高的信誉,为成为“农民身边的好银行”不断努力。
2.完善内控管理体制,加强激励机制。为了适应农户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额度小、频率高、速度快的特点,村镇银行应在体制上尽量扁平化,管理上尽量灵活,以应对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尽量缩短业务办理的周期。并且应将大部分员工配置在业务前线,尽可能增加业务利润、减少管理费用。在风险控制方面,除了尽可能满足监管要求外,还应当提升自身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实现。由于村镇银行经营“关系型”业务较多,可以聘请当地有威信的人员参与审批,在客户和业务人员间形成多方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避免道德风险。在激励机制方面,为鼓励小微业务,在业绩考核中应体现出对相关业务的倾斜。同时,可以将更多的营业利润作为奖励发放给员工,或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性
真正国际一流的零售银行业务,必须具备对财富金字塔尖的私人银行客户提供一流产品服务的能力,这反映了一家银行综合实力、声誉和地位,对提升银行品牌形象很有意义,这也是私人银行业务价值的重要体现。另外私人银行业务的收入结构使得它的的盈利能力强且稳定,这些特点恰恰能弥补商业银行传统利差收入结构缺陷。要实现零售业务利润贡献在未来三至五年达到商业银行利润50%的目标,私人银行业务应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地。
从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的发展情况来看,截至2011年底,中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预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家庭(即可投资资产高于60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为27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家庭数量也将增至121万户,高端客户数占比逐渐增加,价值贡献大的特点凸显。私人银行业务是一项新兴的战略性业务,同时也是未来最赚钱的业务,商业银行应从战略转型的全新视角来充分认识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性。
二、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战略重点
1.加强客户细分,提高私人银行服务的针对性
私人银行客户有着不同的年龄分布、职业构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只有充分加强对私人银行客户的细分工作,才能充分了解客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来全方位满足私人银行客户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2.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扩大客户份额
许多高净值客户会把他们的可投资资产分散到多家商业银行,他们的客户忠诚度通常并不是很高,那么如何提高单家银行所管理的客户钱包份额将是各家私人银行的当务之急。因此,私人银行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充分了解客户,深度挖掘客户需求,而且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保证他们能够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充分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3.以部门联动为平台,构建核心能力
中国的私人银行应该努力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财富管理机构,真心实意地倾听客户声音,深入了解客户因教育、财富来源、资产规模、地缘经济、社会阅历和心智成长的不同而向私人银行提出的不同需求。私人银行不能仅满足于目前尚未成熟的业务模式,而是应该与时俱进,以前瞻性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行动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它们还应该超越眼前利益,从长计议,以更为有效的团队方式服务客户,致力于整合银行资源配置,搭建统一共享平台,进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
三、商业银行快速提升私人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对策
1.提升客户发展和市场营销能力
客户是私人银行业务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源。客户发展要坚持拓展与维护并重。私人银行业务营销工作要坚持市场与客户分类及差别化营销策略。要以客户细分为基础,按照不同类型客户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产品服务营销,提高营销服务的精准性。
对原有客户在继续做好维护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即将流失的客户,做好客户的挽留工作。牢固树立“客户及其资产的流失是最大的经营风险”的观念,要把高端客户及其可投资资产作为最宝贵资源精耕细作,那种客户及其可投资资产大进大出的现象,反映出客户维护挽留能力的脆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强化综合经营能力,必须避免在客户发展上犯“狗熊掰苞米”的错误,对客户营销,既要拉得来,又要留得住,更要服务好。要实施一系列的“客户维护、客户挽留、客户提升”计划,并进行有效监测。此外,为提高对超高净值客户的服务能力,可以根据不同层级客户重要性,建立不同层级机构负责人分别担任首席客户经理的制度,加强高层营销,深化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另外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如何拓展客户?客户资源一直是困扰私人银行部门如何真正实现从服务支持型机构向直接经营机构转型的重要问题。在客户拓展策略上,要坚持充分挖掘行内资源与积极拓展行外客户并举。一是要加强对私人银行潜力客户的发现和提升;二是充分利用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公私联动,联合对公客户经理深度挖掘长期对公业务优势所积累的大量公司高管客户;三是联动小企业、房贷、信用卡、公司、集团、投行等业务部门相互推荐客户;四是强化客户推荐客户,着重维护有影响力的客户,充分利用其影响力吸引潜力客户;五是根据私人银行客户的生活圈子和兴趣特点,积极实施与行业性组织、商会、艺术收藏等第三方机构合作拓展客户的新模式。
2.抓好品牌建设,打造标杆型旗舰店
品牌是私人银行业务内在价值和能力的外在表现,私人银行品牌建设的目标是要在客户心中形成关于建行私人银行的印象,要能使客户知道本行的私人银行和其他行等竞争对手有什么不一样。一直以来,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还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急需加以改进,如何提升高端客户对私人银行品牌的认知度,除了要彰显出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的业务优势,突出高贵、尊崇、私密、安全、专业、便捷等内涵与特点,更要不断优化丰富、与时俱进。
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自身在对公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优势,通过对这部分优质的客户群体搞系列理财课堂的形式重点宣传私人银行品牌形象,既拓展了新的客户资源,又提升了客户对私人银行的认知度。
另外考虑到私人银行业务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业务,目前仍处于品牌推广的关键时期,可借助省行私人银行部和公关部来加强对外的宣传。力争将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品牌打造成业内知名、客户熟悉、有市场影响力的优质品牌。对内加强业务传导,对外加强广告宣传,大力提升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品牌影响力。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快速提升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水平,早日成为标杆型的旗舰店。打造业内知名品牌,树立高端客户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长期的品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