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19 18:20: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篇1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一是谋划建设S县文化创客空间,项目投资预算为3000万元,目前已进入合同洽谈程序。该项目拟对原葡萄酒厂废弃老厂房改造,在保持原来建筑的尺度、肌理与空间文脉的基础上,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艺术家工作室、文化特色民宿酒店、民俗博物馆、时尚餐饮空间、茶室等文化创意项目,赋予老厂房新的生命,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文化艺术街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二是谋划建设国家级4A级景区S古城,打造独具S特色的古城文化旅游商业区,项目预算为6000万元,正在招商中,拟建设S古城建筑群、地方特色展馆、游船码头、古城旅游步道、非遗民俗文化街、夜景灯光装置,并对利民河、环城河改造,改善环境,将S特色民俗迁入其中集中展示,打造S城中景区。

(二)积极谋划重点项目,打造文旅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文化类项目谋划了S县文化馆项目,该项目已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并完成了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二是旅游类项目共10个,其中S古城特色文化旅游商业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S县果林公园游客中心项目、S县梨树王景区游客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已入全省第二批旅游重点项目库,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均已完成。S县高铁南站游客中心、S县汽车站游客中心、S县西湖旅游区游客中心、S县清真寺游客中心等4个项目已完成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S慢城度假区项目、S梨都康养田园综合体项目、S千年梨都古城旅游景区项目等3个项目已完成立项,剩余手续正在办理中。三是体育类项目共谋划13个,包括1个文体中心、1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1个社会足球场。其中,文体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完成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寻找资金渠道,谋划开工建设;按照省、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2020年10月底前,S县需完成11个社会足球场的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15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8个社会足球场建设,余下的3块社会足球场正在办理招投标程序,争取8月份前完成全部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

(三)夯实基础设施,提高基建水平。

一是以建设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兴办农家乐、兴建农家客栈、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为抓手,成功推动酥梨博物馆、酥梨小镇建设项目等大型旅游项目,目前酥梨博物馆已基本完成。二是按照“旅游八个一”建设内容,--等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利用每村10万元的省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绩效奖补资金,重点加强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点建设,完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场馆作用明显,县级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开放人次在全省县级场馆中排名均在第一方阵,切实发挥了城市会客厅、市民活动中心和S名片的作用,文企联合开办了山楼美术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加强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镇(园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无线话筒,并拟为6个村(社区)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按标准配备设施设备,目前正在筹划中。

(四)创新产业形态,推进经济发展。

为取得经济建设和抗击疫情“双胜利”,S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县内外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电商(网红)直播的资源优势,于2020年3月28日—30日,举办了“春从S来·云游梨花海”网络梨花节,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以电商为平台,积极销售S酥梨、梨膏、黄桃罐头等旅游商品,力争达到“精准脱贫”的目的。截至四月底,全县通过电商、直销等形式,销售S酥梨3100万斤、黄桃罐头等6700多件,全县10个省级以上旅游扶贫重点村贫困群众获得了较好收益,并通过网络直播充分反映了S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S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重点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规划、S湿地生态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家河旅游观光带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全县旅游产业布局。连贯城乡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带。以S东北部生态旅游功能区为板块,加强东北部乡镇旅游项目建设,促进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景观带及城市公共休闲场所建设,充分发挥S城区旅游聚散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体育”文章。

结合生态文化旅游,依托我县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举办“梨花节”、“

采梨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民俗展演、书画展览、戏曲表演、高层论坛、梨园马拉松、马术耐力国际赛等系列节庆活动,整体打造黄河故道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区,融合旅游文化、现代农业、物流商贸、体育健身等产业,建设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健康养生、商务度假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融合,促进文旅资源不断向文化产品转化,实现资源产业化,不断提升S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三)加快重大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进行S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梨树王景区4A创建工作,加快良梨镇特色小镇、S酥梨博物馆建设进程,推动S县文体中心、齐白石文化产业园项目、S县文化创客空间、S古城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文家河旅游观光带、S县黄河故道运动休闲中心等文旅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四级联创,做好S古城国家级4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建成使用的齐白石美术馆、白石后人艺术馆、县图书馆(新馆)、县博物馆等四馆和曲艺厅,积极推出S民俗、曲艺、坠子、唢呐等一批精品剧目和情景艺术项目。

(四)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篇2

作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地方,龙胜县旅游一直努力突出自己的独特美丽和神采个性。温泉度假、农耕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养生休闲等各类旅游产品丰富多彩,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公路、景区道路通达性日益提升,使龙胜县成为大桂林旅游圈的掌上明珠。

一、龙胜县旅游发展现状

龙胜县拥有旅游总资产达5亿多元,拥有2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42家主要旅游宾馆饭店,共有床位8000多床。国家AAAA级景区2个(龙脊风景名胜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间接旅游从业人员9000多人。旅游产品形成“农耕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少数民族风情游、养生休闲游”四大品牌,开发经营有龙脊风景名胜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彭祖坪生态旅游区、大唐湾景苑、龙脊古壮寨等景区(点)。“十一五”期间旅游接待总人次475.22万,实现旅游总收入26.8232亿。由于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拉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2008至2010年之间,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的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提出“六个一”、“一个中心、两个机遇、三个品牌、四个突破”等发展举措,将旅游业始终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促使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投资空间,大量资金投入到景区(点)旅游建设项目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使龙胜县旅游业的发展由原来预热时期顺利过渡,急速升温,实现了旅游效益重大突破,取得了跨越性发展成果。

二、近六年龙胜县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图中可以看出,旅游收入增幅与接待旅游总人数增幅不同步,2008年—2010年期间,收入增幅一度上扬,赶上甚至超过人数增幅,而从2010年以后,收入增幅再次低于人数增幅。经过调研分析,龙胜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缺乏创新,模式陈旧。与大多数县域旅游业一样,面对日新月异的旅游形势变迁,龙胜县旅游业缺乏创新而过分强调按部就班巩固基础的旅游发展旧模式,致使公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紧追形势步伐,但是在旅游产品多样性、旅游文化内涵挖掘、旅游项目互动交流等领域上相对滞后,造成各景区(点)文化丰富性、项目娱乐性、景点观赏性得不到创新。

(二)旅游文化软实力不足,吸引力不强。纵观龙胜县旅游发展历程,以往强调的重点多是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普遍的观念认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开端。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旅游业是一种新兴服务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建设的同时,要同步旅游企业文化的挖掘塑造,要同步旅游产品的打造和包装、更要同步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个人素质培养。所以,龙胜县旅游业陷入瓶颈的关键在于没有雄厚的软实力,这也是长期采用旧的旅游发展模式产生的弊病,最直接的影响在于造成大量一次性游览游客、无法促使游客产生旅游消费积极性等。

(三)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缓慢,旅游产品活力不足。龙胜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完善,许多景区(点)游客接待承受能力有限,没有进行良好的进出入景区旅游交通改造;旅游产品特色不够突出,旅游产品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致使旅游产品活力不足,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不能长期有效的吸引游客,无法促进旅游消费。

(四)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相关法律意识淡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旅游景区管理及利益分配上存在不足等问题凸显。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致使违法经营、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对景区照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不精、服务态度恶劣等也使游客对景区整体形象的评价大打折扣。

三、龙胜县旅游业突破瓶颈状态的思路及建议

龙胜县需要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旅游发展观念、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提高旅游发展质量,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更加突出营造适宜的山城旅游环境,更加突出促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更加突出提高旅游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继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旅游资源科学利用

以桂林国际旅游名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广西旅游集散中心为依托,以气势恢宏的原生态梯田群、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寨、丰茂繁盛的原生态森林资源为特色,龙胜县急需全力开展桂北生态旅游强县创建工作,以全县旅游经济动态为导向,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为反射弧,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结构,促进旅游资源的集中开发投放,积极探索适用与山城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子。要强调旅游文化覆盖重心,加强县城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借助城乡风貌改造工程,进一步民族化、古化县城内现代建筑,营造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

(二)进一步发展旅游互动体验项目,促使旅游业积极转型

篇3

一、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凤凰谷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今年以来,凤凰谷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原有规划、项目建议书、可研的基础上,按照整合资源、科学规划的总体思路,将菌子山、老场天然牧场、飞来寺、凤凰谷、五龙旅游小镇、南丹山等景区景点作为一个大景区包装,统称凤凰谷旅游区。一是完成了凤凰谷旅游区规划修编、可研编制及评审工作;二是累计投入165万元,完成部份游路栈道维修,景区停车场的砂石铺设,景区职工生活用房的维修;三是完成景区指示、警示牌、景点简介牌安装工作。

2、五龙旅游小镇一期开发工程项目。上半年累计投入210万元,完成项目建设用地的征地补偿工作,完成建设项目工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完成一幢三层连排别墅型房屋的土建主体工程,完成三幢连排别墅型房屋土建基础部分的工程。

3、金鑫花园酒店续建工程项目,上半年累计投入375万元,完成酒店室内给排水、通水、空调、消防等设施管道安装工程。

二、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推进情况

年初,我局按照省发改委和省旅游局有关文件要求,及时报送了扩大内需、争取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相关文件材料,并顺利通过了相关文件材料的审核验收工作。之后,又分别找到了省政府、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并上京为争取项目资金做了大量的汇报、协调工作。至今,据反馈的信息,我局争取的旅游项目资金已列入国家发改委第二批扩大内需要的项目资金范围,金额大约在1200万元左右,至于什么时间划拨到位等关键细节还未明确答复。金鑫花园酒店已通过县煤业公司向农行申请贷款3000万元用于内装修工程,预计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三、存在困难

一是由于争取项目资金困难,各业主单位融资难,造成凤凰谷旅游区在建工程停工,原计划启动的基础设施项目无法开工;,致使项目推进难,申a项工作难以开展。五龙旅游小镇一期开发工程项目因投资商资金紧缺,于5月份已停工。

二是宣传促销经费紧缺,客源市场拓展力度不够。宣传促销无力持续开展。

三是旅游景区不热,招商引资困难。

四是规划建设和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

四、下步工作

持续完善旅游规划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方案,在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为主,加快凤凰谷、菌子山景区工程建设速度,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下半年主要建设项目有:1、凤凰谷次出入口功能区(小法块片区)的综合管理用房、旅游用品商店、旅游餐厅、旅游公厕、急救中心、停车场、入口广场、职工宿舍等工程。2、改造维修凤凰谷旅游区总长2.5公里的人行游路、栈道工程。3、改造凤凰谷旅游区旅游厕所及供水、供电改造项目,重点改造提升当前旅游厕所档次及供水供电管网。4、新建凤凰谷旅游区四个停车场建设项目。分别是凤凰谷风景区入口处停车场和女儿湖停车场,菌子山风景区悬崖天路停车场和荒城古墟停车场的地面硬化工程。5、凤凰谷旅游区谷底地质灾害治理及女儿湖风雨桥收尾工作。年内完成凤凰谷入口半隧洞游路落石处理、女儿湖风雨的桥体装修工程。6、督促加快“金鑫花园酒店”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底投入使用。

当前及今后要抓的工作重点:

第一,按照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国债。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旅游。

篇4

一、工作思路

深入落实“四件大事”强力推进“四大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确定的358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工作要求,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以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新区拓展为抓手,强力实施“东进、西扩、南延”城市发展战略,高起点完善城市规划,高速度推进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市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建设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

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0.76平方公里,围绕100个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增加城镇人口0.62万人,提高城镇化率1个百分点,达到31.6%力争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40亿元。具体目标是

续建1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开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力争完成投资12亿元。

竣工房地产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房地产开发项目:新开工商品房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

完成房屋征收40万平方米。城市房屋征收:完成12个片区旧城改造。

巴渝新居建设1000户,村镇建设: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500户。建设康居点10个。

保障性用房:完成10万平方米公租房、6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

绿地系统:新增公园绿地1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3.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8平方米。

三、工作重点

(一)高点定位。

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围绕县城“一城四组团”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加快完善中心城区“一城四组团”控规编制及整合,完成、麻旺两个市级中心镇控规编制,高标准编制渤海新城区、重庆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规。开展城市绿地、森林公园、重要交通节点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15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和农村风貌民居设计工作。

严格坚持部门业务办公会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及规划委员会审定“三级审查”和“一书三证”制度。严格规范规划编制、决策和审批程序,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招标、听证、公示、评审机制,不断增强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度和规划执行的透明度。

以中心城区“拆违行动”为重点,三是加强规划执法。强化规划的效能监察。强化对中心城区“一城四组团”及、麻旺市级中心镇范围内的执法监察工作,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高速建设。

全面建成老城路网体系;启动大剧院、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花园横向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游泳馆;完成河综合整治,建成十里滨河景观带;完成县城污水二、三级管网建设,建成污水管网处理系统;依托迎宾大道,打造以商贸物流为业态的新区。

加快钟渤快速通道建设,二是加快两翼基础设施建设。东翼方面。12月底基本建成通车;启动组团主骨架路网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方面,基本完成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掀起旅游地产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

确保9月份主景区、伏羲洞向游人开放,三是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渝东南民俗风情街开街迎客,10月份基本建成国家森林公园的配套设施,确保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完成巴渝新居建设1000户,四是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十个一”工程建设。完成危旧房改造3500户,建成农民新村10个。

启动新区、丝绸厂片区、建华厂片区、气象局片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五是加快房地产开发。加快推进龙腾盛世、桃源新都会、碧津广场、万僖中央广场、华章财富国际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力提升宜居水平。全年力争新开工商品房100万平方米,完工50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投资20亿元以上。

启动并完成气象局片区、片区、小坝片区等片区房屋征收,六是加快实施旧城改造。

(三)高效管理。

集中统一行使城市管理执法权,一是创新城市管理新机制。优化、完善综合执法机制。通过整合相关部门城市管理职能。逐步实现管理无空档、责任不推诿、执法有成效的工作局面。积极开展车辆乱停乱放、游摊游贩、城市牛皮癣、环境卫生、城市“十乱”等专项治理;有效开展文化市场、交通秩序、经营秩序、规划执法、环境保护综合整治。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指挥部运行机制。倒排工期,倒逼推进,实行扁平化管理,挂图作战。

篇5

一、工作思路

深入落实“四件大事”强力推进“四大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确定的358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工作要求,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以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新区拓展为抓手,强力实施“东进、西扩、南延”城市发展战略,高起点完善城市规划,高速度推进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市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建设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

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0.76平方公里,围绕100个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增加城镇人口0.62万人,提高城镇化率1个百分点,达到31.6%力争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40亿元。具体目标是

续建1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开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力争完成投资12亿元。

竣工房地产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房地产开发项目:新开工商品房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

完成房屋征收40万平方米。城市房屋征收:完成12个片区旧城改造。

巴渝新居建设1000户,村镇建设: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500户。建设康居点10个。

保障性用房:完成10万平方米公租房、6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

绿地系统:新增公园绿地1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3.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8平方米。

三、工作重点

(一)高点定位。

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围绕县城“一城四组团”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加快完善中心城区”一城四组团“控规编制及整合,完成、麻旺两个市级中心镇控规编制,高标准编制渤海新城区、重庆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规。开展城市绿地、森林公园、重要交通节点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15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和农村风貌民居设计工作。

严格坚持部门业务办公会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及规划委员会审定”三级审查“和”一书三证“制度。严格规范规划编制、决策和审批程序,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招标、听证、公示、评审机制,不断增强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度和规划执行的透明度。

以中心城区”拆违行动“为重点,三是加强规划执法。强化规划的效能监察。强化对中心城区”一城四组团“及、麻旺市级中心镇范围内的执法监察工作,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高速建设。

全面建成老城路网体系;启动大剧院、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花园横向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游泳馆;完成河综合整治,建成十里滨河景观带;完成县城污水二、三级管网建设,建成污水管网处理系统;依托迎宾大道,打造以商贸物流为业态的新区。

加快钟渤快速通道建设,二是加快两翼基础设施建设。东翼方面。12月底基本建成通车;启动组团主骨架路网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方面,基本完成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掀起旅游地产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

确保9月份主景区、伏羲洞向游人开放,三是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渝东南民俗风情街开街迎客,10月份基本建成国家森林公园的配套设施,确保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完成巴渝新居建设1000户,四是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十个一“工程建设。完成危旧房改造3500户,建成农民新村10个。

启动新区、丝绸厂片区、建华厂片区、气象局片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五是加快房地产开发。加快推进龙腾盛世、桃源新都会、碧津广场、万僖中央广场、华章财富国际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力提升宜居水平。全年力争新开工商品房100万平方米,完工50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投资20亿元以上。

启动并完成气象局片区、片区、小坝片区等片区房屋征收,六是加快实施旧城改造。

(三)高效管理。

集中统一行使城市管理执法权,一是创新城市管理新机制。优化、完善综合执法机制。通过整合相关部门城市管理职能。逐步实现管理无空档、责任不推诿、执法有成效的工作局面。积极开展车辆乱停乱放、游摊游贩、城市牛皮癣、环境卫生、城市”十乱“等专项治理;有效开展文化市场、交通秩序、经营秩序、规划执法、环境保护综合整治。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指挥部运行机制。倒排工期,倒逼推进,实行扁平化管理,挂图作战。

篇6

初秋,沿江口县境内至梵净山公路一直前行,只见沿线村庄整治一新,马头墙、宝顶、翘角、木制花窗……一座座充满民族特色的民居焕然一新,一排排旅馆林立,一张张笑脸渐次展现。自去年以来,江口县城变化很大。“树栽了不少,花多了,路宽了,灯亮了,地也干净了!”县城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改变感到由衷的高兴。

自全省旅发大会主会场敲定在江口后,该县围绕“登梵山、游净水、拜古寺、踏土村、体民俗”,做足山水、寺庙、村寨文章,着力抓好景区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设和生态自然环境建设。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城市环境;加强景区建设,规范景区管理;完善配套服务,增强城市现代旅游功能,健全交通网络,确保交通顺畅。该县重点打造“中国生态园林旅游城市”,梵净山――寨沙生态佛教游、黑湾河休闲度假游、转塘――平贵――云舍――梭家乡村体验游、太平河漂流――攀岩――冲底户外运动游等旅游四大品牌显山露水展魅力,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努力做好山、水和文化这三篇文章,如今形成了“山与水相互辉映、城市绿化与公共设施相得益彰、城市建设与文化特点相互交融”的生态江口崭新形象。

省、地相关领导感慨地说:“江口县为迎接第五届全省旅发大会,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干了原本需要五年才能完成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创下了令人震惊的‘江口速度’。”

创新机制成效显

多方融资引张力

近年来,江口县委、县政府围绕铜仁地委、行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率先取得突破的重要举措,确立“以梵净山文化旅游为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园林化、新型工业化”即“一业带三化”发展战略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县委书记冉晓东、县长袁刚认为,引领梵净山旅游走向世界,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必须举全县之力办好“旅发大会”。

2009年初,该县就紧紧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打造“四大景区、四条核心带”的目标要求,结合该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民俗文化内涵,明确了文化旅游开发的总体目标。到2012年,使该县旅游景区(点)的品位明显提高、功能趋于完善、品牌更加响亮、旅游竞争力逐步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每年由县财政筹集资金1000万元,用于集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该县按照保护生态、呵护环境、突出特色、挖掘文化的总体要求,高起点编制和完善了《江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建设规划》、《黑湾河旅游服务小区开发建设规划》等规划。在重点打造江口旅游四大品牌的基础上,坚持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的指导下,优先发展太平河旅游经济带,完成了佛教文化苑、生态植物园、国际休闲度假村、龙泉寺等重点景区的建设规划和云舍、平贵、寨沙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全县重要旅游景点、乡村旅游开发等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加强了文化旅游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和评审程序,做好旅游规划编制管理和成果审查,确保旅游规划质量。加强了对旅游规划实施的指导,突出规划实施的综合监管,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促进该县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金不足是江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瓶颈”。为此,该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银行贷款及国家、省、地的扶持,争取国家旅游局旅游专项扶贫资金608.5万元,争取省农业发展银行贷款1.395亿元用于旅游服务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2002年伊始,县里每年安排2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后增加到500万元。同时,积极招商引资,鼓励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近几年来,引进了梵净山索道、龙泉寺、佛教文化苑、生态植物园、国际休闲度假村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引资近10亿元,在旅游投入上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一起上的旅游开发局面。今年,由该县负责实施的涉及旅发大会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共投入建设资金42900万元。

突出重点强势推进

显山露水展魅力

为抢抓全省第五届旅发大会在铜仁召开的机遇,该县围绕“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六要素,按照国家5A级标准重点抓好以黑湾河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公厕、垃圾及污水处理、供电、通讯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饭店、宾馆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逐层落实责任,以保证项目按期完成,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能力。

目前,该县共实施29个旅游服务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招商引资企业投资项目9个,政府投资项目20个,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中由我县负责建设的项目18个。为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进度,县委书记冉晓东每天都要到黑湾河工地检查督促工程进度,帮助施工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县委成立了三个工作组,分别由四家班子领导组成。按照一个企业、一名县领导亲自蹲点指挥、一个技术骨干亲自负责的方式,倒排工期、争分夺秒,抢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加快了旅游基础项目建设的进度,各项目业主都作出了完工期限的承诺,游客服务中心、梵管局管理用房更是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江口速度”。

篇7

㈠旅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XX县旅游业起步较晚,2013-2017年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基本形成,并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显现,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转变,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度提高。2013年-2017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人数26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达7.79亿元。其中,2017年预计接待游客总人数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14%,136%。

㈡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开发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发展旅游业,规划要先行”,为积极推动我县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依托规划为我县旅游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的原则,聘请国内知名旅游规划团队,高标准编制完成《XX县旅游业总体规划》、明确了总体布局、工作重点、步骤措施。制定了重点景区建设专项规划,先后完成巴音阿门、平安敖包和旦达盖沙漠等景点建设详规,做到了远近结合、重点突出、分步推进、全域覆盖。其中《XX县巴音阿门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XX县平安敖包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于2016年7月8日通过自治州城乡规划领导小组评审会,并已实施建设。通过资源的整合形成旅游发展的合力,从而以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开发建设、加快旅游业发展,更好的促进全县经济发展。

㈢完善旅游要素配置,提升旅游服务。我县共创建A级景区3个(3A级2个:滨河景区、巴音阿门景区,2A级1个:平安敖包);星级宾馆3个(三星级2个:XX宾馆、和?宾馆,二星级1个:鸿星楼大酒店),床位800张;经济型酒店5家,床位1056张;社会宾馆(家庭宾馆)15家,床位600张;星级农家乐14家;自治区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旅行社咨询点3家;建成特色餐饮街1个;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店20余家;各种高中档旅游车辆20余辆,旅游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我县宾馆、餐饮、特色店等服务行业的快速迅速,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带动XX旅游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留宿XX。

㈣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近五年来,共投资近5.1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旅游道路建设。完成县城至XX敖包、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巴音阿门景区和滨河景区的道路改扩建项目;二是实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2亿元修建完成XX生态园,并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改善了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环境;打造XX县平安敖包和巴音阿门景区,投资4450万元完成景区基础设施一期建设;三提升旅游住宿水平和质量。近年来,温州大酒店、馨园酒店、锦疆大酒店等进行了新建和改造工程,全县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㈤旅游产品开发不断提升,品牌形象逐步确立。一是明确重点开发项目。XX旅游“六要素”的配套协调发展,促进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了以巴音阿门景区、平安敖包景区、木特塔尔沙漠胡杨林景区和枸杞综合市场为重点的发展格局。二是坚持生态立县,提升城市品质。启动了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2014年,XX镇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三是推进旅游景区品质的提升。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启动木特塔尔沙漠胡杨林4A级景区、安阜古城3A级景区、七彩红山3A级景区和星级农牧家乐创建工作,并进行专项指导和规划编制,确保景区创建工作的顺利进展。四是推进酒店行业品质提升。XX县有星级酒店3家、经济型酒店5家,目前正实施建设改造和提升的酒店1家、天祥盛达大厦和东归大厦项目建设精品酒店2家,计划2018年完工。五是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突出本地民族文化特色,投资7360万元建设特色商品步行街,预计2018年10月完工,集XX枸杞、蛋白桑、民族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特色街。投资9780万元建设XX县枸杞交易综合市场,形成枸杞采摘体验、枸杞加工、枸杞购买的一条线服务。推动XX县枸杞系列产品、蛋白桑系列产品、大芸、牛羊肉制品、奶制品、民族手工艺品向旅游商业转化,开发XX系列旅游商品。做好产品的商标注册、深加工、包装设计工作,“XX礼物”名录,力争多纳入“新疆礼物”,提升XX旅游商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㈥大力推介XX旅游,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将旅游宣传促销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一是借助“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新疆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新疆·XX枸杞交易会”等旅游文化体育节庆活动全方位宣传XX。二是组织旅游企业参加新疆春季旅游博览会和第九届旅游博览会,发放旅游宣传资料5000余册,XX特色旅游产品得到了参展客商和市民游客的极大关注。三是举办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通过举办托托木特塔尔沙漠汽车越野赛、金桑湾桑葚采摘节、枸杞节、XX首届家用车展和旅游商品展活动、巴音阿门村敖包节,参加灵秀博州·天山圣湖“赛里木湖”杯首届全国摄影大赛等活动,吸引游客总计5万余人次,车辆5500余辆次,有力提升了XX旅游知名度。

㈦依法管理旅游市场,促进全县旅游业健康发展。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作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全面开展《旅游法》和《条例》学法活动。组织旅游执法人员、从业人员参加自治区、自治州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0余次,已累计培训专业人才2000余人次。二是广泛开展社会普法活动。结合每年的“5·19”“9·27”等旅游宣传日,集中开展《旅游法》宣传咨询服务,累计制作展版50余块、向社会各界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册。三是严格执行旅游经营活动监管。旅游经营活动严格执行“四个必须”,即必须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必须公开服务项目、内容和收费标准、必须明码标价、必须依法办理项目审批手续(滨河景区游乐场所特殊旅游项目)。四是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向社会公布旅游场所天气、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信息。制定了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黄金周”值班和重要敏感时段的领导带班制度。自《旅游法》实施以来,全县共处理游客投诉举报15件、办结率100%,未发生旅游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

二、完成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旅游工作基本情况

㈠旅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1-9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9.9万人次,同比增长7%,实现旅游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17年年底全县接待各类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0%。㈠景区景点旅游接待保持稳定快速增长。1-9月共接待游客2.6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7万元。㈡酒店宾馆接待游客数稳步提升。今年新增的锦疆大酒店、领御宾馆和桔子酒店等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和需求,入住环境显著提升,共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综合性营业收入4568.1万元。㈢其他餐饮接待水平大幅提升。XX县美食一条街的建设提升了XX餐饮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带动了20多家以上餐饮的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农牧家乐接待点41家,其中三星级8户、二星级6户;餐饮业共接待游客33.88万人次,实现综合性营业收入15996万元。㈣旅游企业的蓬勃发展。XX县精杞神、珊怡枸杞、金桑湾和奇石协会等旅游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枸杞和天山青等特色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拉动本地经济发展。1-9月共接待游客7.474万人次,实现综合性营业收入5218.9万元。

㈡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着力打造XX县平安敖包AAA级景区和巴音阿门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4450万元,完成木栈道、停车场、道路、人工湖等基础设施;投资11000万元实施县城至巴音阿门景区旅游公路改扩建建设工程;投资35000万元实施XX—小海子—大海子—托托镇旅游公路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为XX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㈢明确主打品牌,大力推介XX旅游。以“大漠瀚海·丝路古风”为XX旅游宣传口号,依托托托镇多元化旅游资源,开展木特塔尔沙漠旅游节之“春光无限醉美托托”、木特塔尔沙漠汽车越野挑战赛、古丝绸之路新北道文化观光、艾比湖湿地和七彩红山景区、巴音阿门景区“空中草原”都拉洪徒步探险等活动,充分展示大漠瀚海·丝路古风特有的风情,2017年共举办5次活动。

㈣培育具有XX特色的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一是投资4450万元重点打造XX县巴音阿门景区和平安敖包景区建设项目,推广土尔扈特文化,传承文化。二是投资9780万元建设XX县枸杞交易综合市场,形成枸杞采摘体验、枸杞加工、枸杞购买的一条线服务。推动XX县枸杞系列产品、蛋白桑系列产品、大芸、牛羊肉制品、奶制品、民族手工艺品向旅游商业转化,开发XX系列旅游商品。三是投资7360万元建设特色商品步行街,集XX枸杞、蛋白桑、民族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特色街。

2017年底可以完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旅游工作任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巴音阿门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占用林业用地手续耽误项目进程,严重影响项目进度;二是缺少项目资金,致使特色商品步行街、枸杞综合市场、木特塔尔沙漠等项目未进行施工建设;三是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旅游宣传促销缺乏统一策划与实施,未能形成合力,宣传促销的市场针对性不强,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目前只是通过参加博览会和县域内举办的小型活动,创新能力不够。

三、2018年重点工作

我县旅游业呈现健康稳步发展势头,以创建旅游强县为工作重点,以落实自治区、州、县重点工作为依据,紧扣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全县“全域旅游”工作有序发展。预计2018年旅游收入达3.6亿元,游客达到82万人次。

㈠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XX县巴音阿门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XX县平安敖包3A景区建设项目,以便尽快完成项目的投入使用;二是启动XX县木特塔尔沙漠胡杨林景区建设项目和XX县托里镇枸杞特色小镇项目,准备项目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在2018年5月项目可以实施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快推进XX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三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深入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结合我县实际,先在A级景区实施旅游厕所全覆盖工程,2018年计划在巴音阿门和平安敖包景区建设7个旅游厕所,逐年提升和完善旅游厕所全覆盖。

㈡切实抓好市场营销,扩大发展空间。一是要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和文化旅游品牌,要借助巴音阿门村有利时机,积极打造巴音阿门景区民俗文化游,让各地游客感受东归民俗文化。二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以打造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把艾比湖、甘家湖、木特塔尔沙漠和胡杨林等自然景观连片打造,重点以托托镇为旅游首站,打造好XX东大门,使之成为XX的宣传名片。三是全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依托湖北省、自治区营销平台,推介东归文化、运动、休闲、体验等个性化旅游产品。进一步指导企业开展旅游产品网络销售功能,建立健全网络宣传和服务功能。

㈢切实抓好行业品质提升,优化发展质量。推进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品质的提升。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要加强对木特塔尔沙漠胡杨林景区、平安敖包创3A级景区和星级农牧家乐创建工作力度。对上述工作进行专项指导,加强景区管理人员和农牧家乐旅游人才培训。

㈣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继续整顿旅游市场。一是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和行业规范管理力度。二是加快旅游企业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全县旅游行业素质。

㈤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县旅游专业人才缺少,根据《自治州“柔性引才”工作暂行办法》,急需引进旅游宣传营销、旅游规划、策划方面人才,以加快推进XX旅游的发展和进步。

四、今后五年(2018-2022年)重点工作

预计到2018年全县接待各类游客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旅游人次达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

篇8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民生进步与否的分界线,是社会平安稳定的基础。如何做大做强文化工作,为八渡的经济建设服务?镇党委认为,文化是生产力,先进文化是最大的生产力,要想充分发挥八渡镇的旅游资源作用,就必须抓好先进文化建设工作,挖掘旅游文化底蕴,为旅游服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全镇干部讨论文化发展目标,把镇域经济发展方向定位于文化旅游,以西武当景区建设为主,围绕乡村旅游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围绕农民增收抓好科技培训,进一步繁荣八渡文化,提升农民素质,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全镇上下形成了建设大文化,促进大发展,共享大和谐的良好局面。镇村干部为文化建设争跑资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从而推动了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为了使文化旅游建设工作步入快车道,镇上成立了文化旅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全镇文化旅游工作,协调西武当景区建设和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统一负责景区布局调整和宣传报道,组织开展山花节和有关文化旅游方面的其他工作。使文化旅游工作始终有人抓有人管。

镇党委、政府还把文化建设纳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之中,对每个建设项目,明确一名镇领导包抓,包村干部、村主要干部是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每到周一,镇领导都要安排文化建设项目,周五包村干部都要汇报项目建设情况,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分析会议,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每半年对项目建设进行一次回头望,查进度,查质量,查工期,制订相应的措施推进工作。

二、多措并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活动要有载体,载体是文化繁荣的基础。八渡镇在文化载体建设上主要抓了镇综合文化站、西坡村文化广场、高楼村文化广场、西武当文化艺术团和西武当景区建设,总投资600万元。

发展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镇上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投资135万元镇建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含文化广场25万元)。为了解决启动资金,镇党委决定,由领导班子成员私人筹资。书记、镇长每人从家里拿5万元,5名副职每人筹资2万元,凑齐了20万元,使文化站工程顺利开工。镇综合文化站位于杨家庄村委会院内,三层七间,建筑面积444平方米,共设业务用房10间,有文化娱乐室、展览室、电子图书阅读室、培训室、宣传工作室等,基本满足了群众文化工作需求。文化广场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已全部水泥硬化,广场外墙为透视墙,是全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的亮点。

在镇领导的带动下,各村也想方设法拉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坡村为了兑出文化广场用地,多次开会协调,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历时一个多月终于腾出了13亩土地。没有启动资金,他们找施工队垫资修建。一个总投资178万元,其中社区服务中心58万元,广场120万元的文化广场终于建成。广场修有篮球场、亭子、花坛、花架,铺设了渗水砖,安装了路灯。广场内奇花异草品种繁多,为八渡镇文化建设打出了第一张名片。

八渡镇有个牛心山,明朝道教宗师张三丰曾经在这里居住修炼传道。有清代碑文记载:“牛心山古为西武当,苍松翠柏林木繁茂,阴雨时节烟雾笼罩,恍若仙境”。唐代诗圣杜甫当年游经此地,留下的著名诗句:“冈峦相经直,云水气参错,林廻硖角来,天窄壁面削”更为牛心山蒙上了传奇色彩。牛心山传说众多,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奇特,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最佳选择。高楼村党支部书记姚举科看到了它的前景,把村级经济定位为乡村旅游。为了使旅游文化尽快落地开花,他带领一班人到县上、市上争跑项目,利用新农村建设之机动员群众投资360多万元,建成了民居园。又投资185万元建设了园内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4亩,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5万元,广场140万元。广场修有水池、亭子、喷泉。有牌楼、杜甫铜像和健身器材。广场铺设渗水砖,栽有绿化树,被省上命名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为了把文化旅游做大做强,高楼村成立了西武当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和西武当文化艺术团,配备了一流的设备,邀请了一流的演出人员。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艺术团实行股份制,演艺人员实行聘任制,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为艺术团增添了活力,去年至今共演出150多场次,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深受群众欢迎。

为了使旅游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倾力打造西武当景区,制作了景点标志牌,景区整体规划图,建立了八渡镇旅游网站。

三、丰富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

去年至今,我们以打造特色旅游名镇为契机,积极开展旅游文化建设活动,共举办全民健身节2次,山货贸易节2次,山花旅游节2次,参与群众达3000多人,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高楼村成立了西武当文化艺术团,配备了一流的设备,邀请了一流的演出人员。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为艺术团增添了活力,去年至今共演出150多场次,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深受群众欢迎。

篇9

近年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省、市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长远抓规划、近期抓建管、发展抓改革”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旅游名城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自身旅游和资源上风,加大资金投进,城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累计投资20多亿元,新建改造市区道路29条,建设完成了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公园、街头游园绿地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备,功能不断齐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展到13.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城市环境大为改观。*年,*市被命名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年,被命名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年,一举夺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年,被授予“*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城市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规划:描绘大蓝图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我国中西部第一个县级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更是*、*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近几年来,每一个*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历史的书页翻到新世纪元年,城镇化浪潮席卷五州大地之时,勤劳朴实的*人民并没有沉醉在昔日的功劳薄上沾沾自喜,而是冷净思考,重新审阅自己,以更加挑剔的目光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城市规划水平不高,缺乏特色、缺乏亮点;城市规模过小,基础设施建设仍很滞后;经营城市理念不强,城市建设资金异常匮乏;治理体制不顺,制度不严,市容市貌不净不亮不美……。与先进地区和周边兄弟县市的迅猛发展相比仍有差距,稍一疏忽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

看似风平浪静的*正在酝酿着一次更深刻的革命,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远瞩,果断决策,达成共叫:经济要发展,基础在城建,以重点工程建设为牵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容提质,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旅游名城。市委书记张学军、市长陈松林明确提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是进步城市档次和品位,增强中心城市吸引力、辐射力确当务之急,要在全市上下努力营造一种大抓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创设一流的城市环境,为城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

与此同时,结合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调整、完善工作快速启动,目前已基本修编完成。城市建设发展思路逐步清楚,蓝图已经绘就: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突出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特色,注重风景区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将*建设成为山峻景奥、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经济发达、文化独特的一流旅游名城。规划期限为20*—2020年,规划控制区范围扩大到340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24万人。城市用地总体布局仍为分散组团式。具体特征为“三个组团,三个中心,三条动线,一个绿环”。各类专业规划相继编制完善。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突出山水园林城市风采,编制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市区部分区域、地段控制性具体规划也正在紧张的论证编制之中,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在规划实施上,严格依据总体规划实行集中同一治理,各类建设项目选址建设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加大城市规划执法监察力度,加强社会监视,全面推行规划公示制度,公道安排建设时序,注重近远期结合,集中紧凑建设,保证了规划建设的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建设:促进大发展

*、*年是*向国家卫生城市目标昂首挺进的关键之年。在万众瞩目、万民同心的艰苦奋战中,市区八纵八横16条主干道、45条次干道、1000余条背街小巷及垃圾中转站、公厕、污水处厂、垃圾填埋场、公园、游园绿地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拉开了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经过近两年的昼夜奋战和不懈努力,市区长达90多公里的主次干道面貌焕然一新,道路变得宽敞整洁了,四季碧绿的灌木、叠青展翠的花草点缀其间。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的挂冠戴在了满身汗水的*人民头上。

初尝胜果的*人民并未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城市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始终调动着他们的建设热情,负重奋进的战鼓再一次擂响。20*年初,城市建设行政领导层又以超乎平常的魄力开出了17个城建项目、总投资达1亿元的城建清单。广大建设者们废寝忘食,排艰除难,付出的艰辛努力得到了回报。圆满完成少林景区拆迁任务,拆迁居民、商户、企业、武校708家,拆除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建设完成了*区少林武术城内少林路西段、*大街、北环路西段三条总长3400米、宽50米的主干道;建设了占地250亩的环境优雅、设施配套的少林拆迁居民安置小区,382户拆迁居民喜迁新房;建设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迎宾广场和1万平方米的烟草宾馆绿化工程,绿化面积25000平方米;建设改造了长3.84公里的*游园,绿化面积3.4万平方米;拓宽改造了书院河少林路桥和中岳大街桥;扩建了垃圾填埋场,增加容量16万立方米;维修改造了守敬南路、菜园南路、中岳大街东段慢车道、东西商埠街人行道,修补市区道路路面13万平方米;建设改造了迎宾公园。2004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到20多个,总投资达到2亿元。到目前为止,短短五个多月时间已经完成建设投资近1亿元,建设绿化了书院游园;北环路西段、崇福北路、少室南路等道路建成通车;维修改造了中岳大街东段人行道、少林路人行道和嵩阳公园;完成了武术城道路、少林居民安置小区、少林大道绿化美化;北环路、嵩阳路、老城街、少林大道等主要道路路面重新展油26万平方米;改造安装颍河路、少林路、中岳大街、书院河路、崇高路等道路路灯800余套。同时,少林景区进口处建设、污水处理厂扩建、市区10个垃圾中转站建设、环山路改造、景观大道整治、西进市口游园建设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使年轻的*迅速发展长大,短短几年间,城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6万人增至10多万人,城区六个进出通道全部买通,郑少高速、少洛高速在登交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辐射网络,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不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经营:确保高投进

城镇建设任务重,投资大,仅靠政府投资只能是杯水车薪。通过近几年来*城市的大建设大发展,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渠道、多元化融集建设资金的新路子。在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人民城市人民建,方方面面做贡献”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投资搞骨架,全民义务搞绿化,社会投资搞建设,内引外联搞开发”的原则,采取了“财政挤、上面帮、外部引、企业捐、公道收费补、义务劳动省、受益单位和个人集”等办法,多方张罗资金,大搞城市建设。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以项目融资,以土地覆盖项目的新路子,这种有买有卖、有投进、有产出的市场运作模式,将城市土地经营一步步引进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通过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项目成为民间资本竞相投资的环境,市外资金、民营资本、社会闲散资金大举参与。通过以项目引项目,以项目建项目,以项目带动整体的开发建设模式,有效地缓建了城建资金压力。

同时,所有国债资金、上级拨款、土地出让和转让收进、道路配套费、广告使用权的拍卖或出租收进、上级补助资金全部纳进财政同一治理,从源头上防止了资金的流失和混乱。建设工程全部推向市场,所有项目招标发包一律实行最高限价下的低价中标制。有效节约了建设资金,而工程质量未受影响。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制,以工程量清单治理项目,随行就市,不死套定额,工程决算前后数次审核把关,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增强完善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小城镇建设治理方面,继续安排重点村镇建设发展扶持资金,以奖代补,集中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建设项目收费、城镇土地开发利用、户籍改革、银行贷款、电子通讯、税收等方面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为加快城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软件环境,城镇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发展:瞄准新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市委、市政府*远瞩,认真谋划,进一步确定了下步工作思路:按照城市规划控制区东、中、西分散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三个区域分区、分期逐步实施;严格按照“高出发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绿化,高水平治理,高效益经营”的“五高”标准规划建设,多出精品,创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张扬城市魅力,打造绿扬城郭,建设生态*;依靠中心城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建设一批规模适度、规划科学、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村镇,全面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精心打造*区。建设*区是发展旅游事业、弘扬少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市委、市政府“旅游立市”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首要目标。在继续开展少林景区拆迁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少林武术城的规划建设,将*区建设成为集武术健身、培训、科研、休闲、观光旅游、居住度假、影视拍摄于一体的少林武术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组团,成为对外展示少林*文化的新的窗口、新的亮点。

改造完善中城区。总体建设思路是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完善旧城区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增加绿地和城市开敞空间。同一规划,高标准建设,大面积、高品位绿化,完善中城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篇10

一、取得的成绩

“十五”以来,*城市建设紧紧围绕综合配套改革的工作大局,不断加强城镇、景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庄建设整治,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建设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城区以规划为龙头,以城市道路、市场、广场公园、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园林绿化、生态等建设为重点,以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

(一)加强规划编制,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从1956年至1988年,*曾先后编制了三次城市总体规划。1994年组织编制完成了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撤地设市后的2002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结合城市发展实际组织重新编制了*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并不断加大详细规划的编制力度,使*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各个发展时期,城市规划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有序推进。尤其是2002版本总规批准实施后,围绕“奋力提速发展、实现黔中崛起”的战略部署,*市以规划为龙头,不断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改造,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城市功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明显美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跨越式发展。

近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百万人口生态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现有城市总规已显现不足,在完成新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之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预计年底完成。

(二)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改造,引领城市经济发展

撤地设市后,*城区先后改造和建设完成了北二环路、江山路、北郊路、学院路、北马东路、南华路、塔山东西路、运输路、马鞍山路、凌云路、双阳路、科学路、*大桥及引道、龙泉路、市西路、西水路、体育路富佳花园段、建军路、军民路、迎宾路、黄果树大街以及城区部分小街小巷的治理改造等工程,建设改造道路总长度达33.8公里,城市道路总面积达到177.2万平方米。正在实施的项目有中华东路、东二环路、机场路、西航大道延伸段、迎宾路二期等工程,武当路、北山路、安普路、二环路等城市道路项目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启动实施。随着城区道路网络的不断完善,通达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带动了房地产业、建材业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近几年实施的道路建设中,都采用地方石材铺装人行道,既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又带动了地方石材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此外,在人行道上设置专用盲道和轮椅车道,体现了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展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形象。

(三)以广场、园林绿化建设和贯城河综合整治为基础,推进生态旅游城市建设

“十五”以来,*城区广场公园的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增强,先后建成塔山公园、新大十字东西游园、文庙广场、若飞广场、开发区广场、金钟广场、南马广场。几个广场公园每天游人如潮,体现了市民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之举。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组织编制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出台《*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并对市区的古树名木进行摸底调查后挂牌保护。随着一批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及单位附属绿地的新建和改扩建,城区绿地面积不断加大,绿化覆盖率达到31%。

贯城河原本是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由于人口激增,水质逐渐变黑发臭。1999年着手实施一期综合整治工程。先由水利部门在“十五”初期完成了河道拓宽改造以及桥梁建设,然后由建设部门在2003年底完成沿岸人行道和栏杆铺装。在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所有人行道及桥面采用地方石板铺装,所有栏杆采用地方白绵石栏杆,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目前,一期下游的贯城河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正由水利部门负责实施,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四)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城区的环卫设施建设在“十五”以来迎来了一个崭新的。303万立方米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和配套的无害化处理厂于2003年启动建设,现已完工投入使用;2006年,城区规模为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动工修建,预计今年年底试运行。此外,*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及公厕的星级改造也陆续完成,人行道上设置了大量不同款式的果皮箱。这些设施的建成和完善,较大地改善了*的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

(五)强化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风景名胜资源非常丰富,风景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80%,远高于1%的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4.2%的全省平均水平。撤地设市以来,建设部门在市、县(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加大风景名胜区建设和申报工作力度。在“十五”期间申报了紫云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关岭花江大峡谷、平坝天台山—斯拉河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了镇宁普里山、西秀区七眼桥云峰屯堡、西秀区宁谷天落湾、*千峰山4个市级风景名胜区,至此我市已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4个市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我市正在抓紧将屯堡文化和花江大峡谷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关资料已上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申报工作正等待专家现场考核。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景区都在设法加大力度。黄果树先后建设和改造完成了游览步道、游客服务中心、电动扶梯、景区大门、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对周边5千亩山头进行造林绿化,取得了良好效果。龙宫、紫云格凸河及其他省级风景名胜区也先后完成了游览步道、景区大门、码头、游客服务中心、管理用房、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镇宁普里山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较好地开发了夜郎洞景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仅150万人(次),旅游收入仅3亿元。到2006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达7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7亿元。到2007年全年接待游客达到9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经济增长。

二、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由于历史、环境资源条件、资金缺乏等各方面原因,我市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高。缺乏大型支柱产业支撑,县域经济不强,规模效应不明显,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城镇辐射带动和服务广大农村的能力较弱。在农村,道路、市场、供水、排水、电信、垃圾处理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历史欠帐太多,村民危房比重接近20%,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困难多、难度大。

在城市建设方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掀起新一轮建设改造,努力扩大城市规模,力求发挥*城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广大市民称赞。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及各方面原因,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导致很多工作曾一度受阻,影响了*城市的建设发展速度。

(一)房屋拆迁影响建设项目推进

一是房屋拆迁中确权工作量大,历史遗留问题多,如证照不全、房屋使用性质确定、土地取得方式界定、权属争议等问题,需要由规划、国土、房产、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确权,尤其旧城区的改造更为突出、数量更多;二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对城市房屋拆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拆迁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三是拆迁安置补偿开始仅有单一的货币补偿方式,不能满足被拆迁户多层次的合理需要,导致工作不能推进;四是对困难户、低保户、下岗职工等无经济收入群体的补偿安置难度大;五是对“城中村”农户的拆迁须解决拆迁后的生存问题;六是房价上涨过快进一步加重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二)征地工作影响建设项目推进

由于受国家征地政策调整的影响,加上部分农民在征地时不断要求提高补偿标准,导致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引发矛盾纠纷。如龙泉路建设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施工单位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组织配合下三次进场,三次均受到农民强行阻拦而无法动工,原因是土地征用问题未解决。在黄果树大街等项目的建设中,由于农民的征地问题迟迟得不到落实解决,导致工程施工无法进行,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三)资金缺乏影响建设项目推进

资金缺乏是现阶段制约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大“瓶颈”。当前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要依靠申报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手续程序较为繁琐、周期较长,加上市、县、区财力有限,不能进行相应配套,导致部分项目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项目进度。如中华东路小十字至东门桥段(南面)的拆迁在办理拆迁许可证并开展动员之后,目前已与14户被拆迁户签定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但由于资金不到位,拆迁工作不能继续,项目建设无法推进;黄果树大街改造工程由于资金不到位,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道路建设拆迁安置房建设不能启动,对被拆迁人18个月交安置房的承诺不能兑现,也增加了临时过渡费发放的支出;西航大道延伸段等项目由于资金不到位,后续工作难以完成;原定今年开工建设的武当路、安普路、北山路等项目也由于资金未落实,项目迟迟未动工。

(四)前期工作不细致影响建设项目推进

一是受前期工作经费不足等因素制约,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小、不够深入细致。决策阶段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决定着项目建设的成败。由于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准确,外部建设条件不落实、缺项漏项等,致使投资估算失真。加上设计人员的造价节约意识淡薄,而图纸审查人员只审结构安全,不注重造价优化,造成初设概算过低,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超概现象。二是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不到位,项目即过早启动,尤其是在新的拆迁管理法规及物权法颁布实施后,拆迁征地工作难度加大,费用超概,造成项目推进困难。

(五)市政工程施工协调工作量大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在每个市政工程当中,均涉及到供电、供排水、燃气、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有线电视几家管线配套建设甚至国防光缆和高压线迁移等问题的协调,各家要求不一,审批程序和层次差异较大,每个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资金投入上都必须经过多次开会大量协调,从而影响了工程进度。尤其是为提高城市品位而实施的供电电缆入地工程,因受供电部门投资调控政策以及施工图纸设计滞后的影响,导致供电电缆入地工程与道路建设同步施工难以协调。

(六)招投标管理不到位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近年来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都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因对工程量清单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编制人员必须深入现场、熟读图纸,清单编制不得漏项、不得少算或多算,且应对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作详细描述。但由于部分工程造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理解不足、知之不多,计算得出的标底价、拦标价不能反映工程实际造价。部分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不惜以低报价中标,为保证在低价中标的情况下还能有利可图,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不断制造纠纷寻找索赔理由,导致工程的工期延长及质量下降,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

(七)城市建设及管理体制的调整理顺过程影响城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撤地设市以来的城市建设过程也是城市建设及管理体制摸索和逐步调整理顺的一个过程,使城市建设工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撤地设市初始,市区建设管理事权过于上收和集中,两城区在具体管理中责权分离,出现工作积极性差、影响工作推进的不良局面。2003年市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成立时,明确所有政府投资项目由市项目中心负责实施,最初几年由于得不到区政府及基层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一些拆迁征地等工作进展不顺利,加上协调工作量大,影响工程进度。2005年以后,又重新考虑将部分项目交由区级部门负责,缓解了一些矛盾和问题。2006年*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市项目中心的大部分职责划转到城司,部分项目也逐渐交由城头公司具体负责实施,由于各方面原因,到2007年以后才实质性逐步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的城市建设。另外,受城市管理体制等原因的影响,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在建成后迟迟不能投入使用,部分建成后的道路、广场项目难以移交有关部门进行正常维护管理。

(八)物价上涨过快给城市建设带来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受物价上涨过快的影响,人工工资大幅上涨,沙石、钢材等建筑材料全面涨价,造成建设成本大幅增加,大部分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完成都要超概算,同时也经常造成业主与施工单位因合同纠纷而导致工期拖延。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

按照建设*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继续实施和完成黄果树大街、中华东西路、西航大道延伸段、迎宾路、机场路、南航路的改造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北山路、武当路、安普路和西秀新区龙青路、四号路、体育路、凤东路、建设路以及开发区星火路等工程,同时启动城市二环路建设,形成完善的道路网络。此外,根据建设百万人口生态旅游城市的战略部署,在新的总体规划出台后,将按规划进一步加大其他片区或组团城市道路建设的力度,逐步壮大城区规模。

(二)尽快完善各种市政及公共设施

在加快城市道路建设的同时,抓紧建设市区管道燃气项目,扩建梭筛引水工程,并配套建设供排水管网、供电、电信等市政公用设施,改善旧城区市容市貌,使新区开发具备条件并尽快形成规模。环卫设施上,启动实施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根据需要扩建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区垃圾中转站及其他设施。园林绿化建设方面,逐步完成虹山公园、娄家坡公园、若飞公园和环城防护林带以及沿贯城河的滨河绿化带等的建设,进一步美化城区环境。另外,尽快启动和开工建设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会展中心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客运站等公共设施,加大星级宾馆、酒店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整合风景名胜资源,进一步加快黄果树、龙宫和紫云格凸河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抓紧屯堡风景名胜区的申报,加大宣传包装和促销力度,将屯堡文化进一步打造成*旅游精品。逐步加大关岭花江大峡谷、普定梭筛、*千峰山、镇宁普里山等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各类设施,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和建设旅游产品专业市场,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四)不断加强城镇建设和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覆盖面

进一步加强县城和各重点镇以路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城镇化打好基础。总结推广黄土桥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范围,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改善村庄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构建和谐新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五)进一步细化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管理

一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前期工作单位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强化可研优化设计工作,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二是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征地拆迁配套政策和补偿机制。三是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过程和事后管理。严格按照省建设厅要求,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对使用国有资金和国有资金占主导地位的工程项目,采用拦标价无标底招标,通过适当提高投标保证金并由银行转帐的方式,有效遏制挂户投标,不断提高工程造价人员业务素质,合理制定工程拦标价和最低限价,防止围标行为发生;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工程交易行为,确保工程交易公平、公正、公开。四是继续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尤其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监管,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使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四、有关建议

篇11

(一)我县旅游在《控规》中的定位

《控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提出了把库区旅游作为地区第一支柱产业尽快实现突破性发展的总体定位与目标战略、支撑体系与发展重点、资源整合与控制协调、重点项目与投资安排以及实施保障与政策措施。那么,县在这些规划内容中定位又如何呢?

1、在发展目标上,规划在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就业人数以及为农民纯收入贡献量等发展目标上,都参考了县的发展数据。

2、在支撑体系与发展重点上,一是骨干景区体系建设项目,灵龙峡-山生态旅游区在规划建设12个4A级旅游景区中被列第三位。规划中指出:县要“充分发挥省绿化达标第一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绿色环境优势,建成融白水漂流、原始森林观光、奇观地缝穿越、母系嫘祖部落体验、玄庙观道教养生修性、灵龙生态农庄乡村游等休闲度假产品于一体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二是关于旅游专线公路建设项目,规划认为“灵龙峡生态旅游区公路是连接和神龙架的重要通道,对于开发建设新的旅游景区、促进旅游向腹地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争取尽快打通。”三是对于旅游城镇体系建设,我县镇、镇被列为服务重点景区规划建设系列特色旅游专业镇。四是旅游服务要素体系建设,县要配套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加强嫘祖庙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3、在资源整合与控制协调上,作为库区四县一区之一的县,在长江流域规划建设的12个各具特色的度假基地项目中,县灵龙峡-山休闲度假基地被列在第9位;在打造9个中国最佳漂流旅游目的地项目中,灵龙峡漂流产品被列在九畹溪、神龙溪、杨家溪、青龙峡之后,处于第5位。与神龙架、巴东小神龙架,“是森林植被覆盖最好的区域,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环境旅游”,“重视培育和发挥新节点作用,提升灵龙峡-山生态旅游目的地价值”。

4、在重点项目与投资安排上,纳入政府近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灵龙峡旅游公路提升与安保工程400万元;灵龙峡-山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740万元,其中: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1130万元,道路、码头、安全及标识建设1506万元,主要景区建设4898万元,游客中心及生态停车场建设1206万元。年5月,省政府在召开了旅游发展现场办公会,安排我县旅游重点建设项目6个,涉及扶持资金1175万元。

(二)、我县旅游在《西总规》中的定位

《西总规》及旅游专项规划已基本定稿,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涉及到旅游的描述和项目很少。

1、在资源分析与评价中,作为江河、溪流、峡谷景观提到了的灵龙峡;作为文化景观资源提到了嫘祖文化节的节庆旅游资源、山的宗教文化特色资源和嫘祖的名人文化特色资源。

2、在以“一江两山”为龙头,形成“三大集散地、三大旅游板块、六大精品旅游区”的空间格局上,只在六大精品旅游区之五--楚文化及三国文化旅游区中提到了的回马坡。

3、在旅游产品体系规划上,作为以丹霞山水、生态养生观光为主的山-灵龙峡景区列入了生态类产品。

4、在旅游精品线路规划上,(山、回马坡等)列入了“精彩三国”文化体验旅游线。

5、在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上,指出山作为宗教文化旅游产品,要引导其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形成旅游线路,丰富文化内涵。嫘祖故里作为名人文化旅游产品,要与灵龙峡、神龙架组合,共同构建精品线路,使其成为精品线路上的龙头景区。

6、在公路旅游交通建设上,提出了建设武汉荆门至神龙架高速公路,打通荆门--神龙架公路交通。

7、在旅游强县市(区)建设和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上,提出了县要开展创建“旅游强县市(区)”活动,县荷花镇积极开展旅游名镇创建工作。

8、在重大项目上,县灵龙峡大拐弯生态旅游区和县山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列入了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县旅游连接道建设列入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二、我县旅游现状分析

《西总规》和《控规》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指导全省、全市旅游发展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我县旅游在这两个规划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多大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我县旅游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我县旅游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水平滞后,旅游产品单一(主要以观光为主),旅游设施小、散、弱、差等问题仍然相当突出,旅游业的比较优势难以显现。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我县旅游将在大旅游发展背景中很可能被边缘化,被周边同质的有相当知名度和接待规模的旅游目的地所替代,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1、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业以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和收入为主,对区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住宿、餐饮、娱乐、旅游商品及区内旅游交通的发展相对滞后,对我县丰富的土特产等特色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缺乏有个性、有特色、品味高的旅游购物场所和具有规模效益的旅游商品。旅游行业结构仍处于较低层次,旅游收入来源还属于高投入、低产出型,投入少、综合效益高的旅游商品、旅游餐饮等还有待提高。

2、旅游的产品化程度低,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弱。目前我县仅开发出两个观光景区(山、太清洞)和一个参与景区(灵龙峡漂流),还处于分散开发、单打独斗、粗放经营阶段,处于“有说头,没看头,更没玩头”的尴尬境地,没有能够在市场上叫得响、能够主打并产生经济效益的顶级产品。

3、旅游企业规模不大,实力弱,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已开发的三个旅游景区,除了山景区外,其它两个景区因为自身实力已处于歇业、半歇业状态,企业的规模很难做大做强,且所有景区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旅游接待设施档次偏低,接待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市场份额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年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仅占全市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27.5万人次的2.3%,未进入全市前十位。

三、明确整合我县旅游资源的基本思路和空间布局。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只有整合旅游资源,理清基本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合理空间布局,才能破解当前制约我县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以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其他产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