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22 09:28: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篇1

1 小区景观设计的定义

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兼具综合性及实践性的新兴学科。以艺术的角度,设计者应充分考虑景观的立意、空间、构图及其色彩,使人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诸方面得到享受;以科学的角度,小区景观设计则必须考虑小区中诸多要素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否合理、妥当。因此景观设计师在处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在建筑物的外部空间中构筑一种开放性小区:居民生活、活动的户外环境,而且更应该实现城市、建筑、人以及人的一切活动与生活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2 景观设计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处社区的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景观在此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近年来,“生态住宅”、“生态景观”的概念逐渐被提出,人们对景观的要求不再是单调的绿化和罗列的景观小品,而是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可持续的景观系统,并能和小区本身的使用功能、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故在居住区景观规划时就需把生态和可持续性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现阶段景观设计中常见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仅追求视觉功能

“城市美化运动”发源于100年前的美国,它给西方国家的城市留下了“伤疤”。而今,国内不少地方正在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 为单纯满足视觉功能,景观设计盲目追求气派,且攀比之风盛行。主要表现在城市广场、居住小区等的景观设计上。

很多居住区的景观只是一个展览品,忽略了环境对居住者日常生活和休闲的意义,如把小区搞成如城市广场一般,用瓷砖、花岗岩铺地;少有儿童游乐设施、老人休闲和青年人的体育场所等。这些小区景观不能和身在其中的人们产生共鸣和交流,是没有生命力的。

2.2 作品缺少内涵

景观设计在我国已有近10年的历史,而今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大大小小的景观作品在城市中不断涌现。同时,小区景观在地产销售中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现虽有不少设计较适合现代人游憩,也体现出一定的生态性,但仍缺少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能使人们感觉美或联想美的景观不多。如在我国的很多景观作品中都用到罗马柱,某地甚至把林立的罗马柱作为主景,如此生硬而缺乏灵魂的作品,显示出设计者对景观理解的浅薄。

真正的现代景观设计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景观作品,一定要融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运用园林文学。如借鉴诗文、引用传说、题名题联等等。在进行景观规划时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作为中国人,更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以更好地创造出中国人喜好的生活环境和景观空间。

2.3 照搬照抄,盲目模仿随着景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景观设计也越趋雷同

模仿之风盛行,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导致景观设计产生以下一些问题:

2.3.1 缺少独特性。每一处景观都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前应深谙场所特征,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予以创新。

2.3.2 风格迷失。如在1座中国风格的花园内建造1个西洋风格的小卖部; 在仿造的中国古典园林内放1个日式石灯笼等,造成风格不统一。

2.3.3 形式混乱。照搬照抄往往表现在摹仿其它作品的局部或单个小品、雕塑等,而在多个局部的组合时,往往衔接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色彩、线条,趣味,动与静及时代感等方面的不统一。

2.3.4 缺少内涵。内涵往往具有地方性,如一个精美的小品在某地能反映当地的历史故事、民族风情或神话传说,但在别处却只能单纯地满足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何不把它用景观的方式展现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去照搬照抄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呢?

除要避免以上设计中常见的误区,还要把握以下要素,并结合景观场地的实际情况作针对性的处理。由此,设计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景观才可能具有生态、科学和可持续的特质。

3 营造生态、可持续发展景观

3.1 尽量保留自然原生的景观要素

相对于城市景观来说,居住的景观区域私密,在此,人们对回归自然、放飞心灵有更迫切的诉求。但很多项目都在“创造”景观,刻画痕迹很重。应尽量把自然的基本元素与小区的基本元素结合起来,在空间的塑造中保留那些原生态的自然人文景观,如原有的河道、百年老树、地形等,它们不仅是珍贵的景观元素,也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是今后新城内公共空间最重要的部分。但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这些自然、人文的基本元素和城市元素,应有其恰当的比例、尺度,不同的方位、定位,不同的功能与位置等,以利于创造一个合理、可识别性的生态景观空间。

3.2 吸收独特的地区文化,塑造一个协调、多样性的居住景观空间

详细考察并尊重项目所在地的建筑材料和色彩及区域特征,如当地的红砂石、青灰色民居小坡屋顶、白色竹编墙等。从当地的地方民居、古老旧城、老街中吸收、提取这些文化元素,作为将来的设计母题,再转换运用到新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上。像一些木材、石头、竹子以及它们的饰面装饰形式包含了当地许多传统的自然人文文化格局、技术,它们会给设计带来强烈的地方文化特征,从而为景观带来独特的地域性和归属性。

4 生态和可持续性在景观中的体现

真正的生态景观具有自己的生命力,能自我调节、自我修复; 环保而自成一体,又和周边大环境相辅相成。

4.1 植物群落的生态性

植物造景能自然过滤噪音、灰尘,能净化视觉卫生。小区景观中,植物是景观的灵魂,植物的造景功能和生态功能缺一不可。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应考虑以下几点:

4.1.1 搭配方式的自然性。比如:乔木和灌木与藤蔓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虫鸣在花丛,鸟跃在树梢”,创造出优美、富有生态诗境的居住景观空间。

4.1.2 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物种配置以本土和天然为主,让地带性植被,在人工绿化的同时让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形成自然绿化。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设计,将带来动物景观的多样性,能诱惑更多的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来栖息。另外,要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水杉、龙柏、侧柏、香樟、银杏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以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 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

4.1.3 植物配置层次分明、背景突出、注重色块和季相变化。植物配置应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4.1.4 应用绿色环保植物。周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居住小区应多选择抗污染、减噪、滞尘能力强的植物。充分发挥其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削减噪音等生态环保效应,从而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4.2 水景的生态性

水是生命的象征,水景能使周围景观变得生动而有灵性。现在很多小区的水景不仅没有活起来,反而让整个小区失去了灵气。造成这种情况多半由于水质被污染而恶化,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有“桃花流水鳜鱼肥,夹岸桃花蘸水开”的优美水景。采用生物多样性、通过小环境的自然修复、模拟自然水体的自洁原理等是景观水体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和关键,具备自我修复功能、不会因遭破坏或维护缺失而致恶化的水景,才是真正的生态水景。

4.3 景观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将“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在选址规划时要充分了解用地,视觉范围内能否有提升小区景观品质的可借之景,有山、有水、有公园固然好,更多情况应巧以因借,合理组织。

4.3.1 利用自然风景。利用自然界创造的风景,了解它的地质构造、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及其形态表现,记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详细调查拟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

篇2

        0 引言

        居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 自然 ,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

        1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然而由于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滞后[1],且开发商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力,再加上大量非专业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诸多弊端,导致居住区环境塑造走入一些误区。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1 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1.2 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1.3 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1.4 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2.1 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植物又不同于建筑材料,它们富有生命,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是活的建筑材料,被称为软质景观。它们与硬质景观的建筑等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生动的居住绿地景观。

        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②植物配置。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 自然 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地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2]。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2 道路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 交通 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时,要分级明显、构架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分流合理,考虑便于居民出入以及消防和救护等需要;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保证居民区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步行路和路侧的植物种植要形成绿荫带,且景观道路要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使人经过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

        2.3 建筑小品景观的设计 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除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起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①建筑部位 艺术 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②室外工程实施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③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④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器具、休息亭等。

        活动设施,尤其是儿童游戏器具的场地设置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二是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的排风口,三是地面最好铺设防滑、防撞的橡胶垫,以保障儿童安全。

        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传统的雕塑多在绿地的中心部位或结合水池、喷泉设置,成为视觉中心。现在的雕塑无论在造型、材料、色彩,还是设置位置都比以前有较大的 发展 。造型既有具象的又有抽象的,既有真实的又有变形的。位置有些看似十分随意,如在休闲步道上设置一组妈妈推着婴儿、夫妻手挽手的散步等真人大小的雕塑,真实地反映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类雕塑虽只起陪衬作用,但在造型上是以理性的方式塑造场景与装饰空间,在功能上烘托气氛与增加情趣。

        3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 文献 :

篇3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惠州演达片区内,总用地面积29870m2,其中景观用地面积20569m2,边上紧挨三环路,周边环境较噪杂,少外部自然环境可以凭借。

项目规划为六层半、十八层半住宅小区、裙楼商铺、地下车库、人车分流、区内部份建筑底层架空。

主要户型为二房三房等中小户型,针对目标客户为30-35岁惠州中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为主。

二、环境设计目标

1、为业主营造优美舒适居住环境;

2、满足区内住户生活休闲之功能;

3、赋予区内环境人文内涵;

4、弱化周边环境噪杂之不足之处;

5、为项目营销增加独特卖点。

三、环境设计主题定位

考虑项目自身规划特点:周边环境状况及目标客户群定位,作以下环境主题定位:

音乐主题:现代风格、艺术品质、高品味环境。

以现代的风格规划符合目前时代的进步及目标客户年轻而时尚的生活品味追求,在空间紧凑的环境中突显轻巧特质。

以音乐为设计主题概念,是借助音乐这种生活中大众皆能体验及获得美好感受的形式和主题拓展空间文化内涵,引起住户个人联想,使其获得轻松优雅的居住氛围。

主题雕塑及主景区以韵律感强之音乐主题为主。

小雕塑及次景区,安置音乐主题造型之情趣雕塑。

有音阶的音乐小径,小区背景音乐设置。

音符状或乐器状休闲区、休息椅、音符造型花带等。

结合区内相应设施及景点布置,单元名称设置,烘托强烈文化艺术氛围。

四、功能区规划

1、公共活动空间及私密空间

沿小区主出入口及形式的消防主通道有机布置公共活动空间,原则上小区的室外环境部份人流集散处及景观视点中心处规划为公共活动空间,满足住户人流流通、公共活动日常聚会交流的功能。

原则上区内视点之角落空间宜布置为私密环境空间,以满足住户静座、独处或窃窃私语谈心之功能。

2、动区及静区

原则上将人流集散较多的公共活动空间安排为动区,私密空间安排为静区。

动区置中心分布,静区呈带状及点状分布将动区有机环绕,形成动静相望,互为景致的环境空间。

3、出入口人流集散区

分别为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 、散步区、公共活动区、晨练区、亲子区、谈心区、休息区

4、主景点区及次景点区

主景点区布置在区内视点较中心位置,为相应项目住宅单位销售营造显著卖点,力求主题鲜明,造型突出。

次景点区沿晨练区及散步区分散布置,求精求巧求品质。

5、阳光活动区及风雨活动区

为满足在阴雨天气或夏日太阳过份暴晒时住户的休闲需要,室外空间的局部营造风雨活动场所,结合架空层形成内外兼顾的布置局面。

五、景观区规划

1、十大音乐主题景观区

青春旋律 琴音童趣琴香花架

天籁之音 高山流水吉它广场

乐韵飞扬 玄空无间乐迷乐圣

2、次景观区

音乐小径休闲花架

特色铺地对奕台 花韵

朗书台玩沙池秋千

六、用材原则

铺装:广场砖、有色水泥砖、碎大理石、地砖、雨花石、鹅卵石铺地结合洗石米及少量花岗岩、大理石镶边形成花纹及质感的不同对比。

植物配置:主要以浅根系为主,配合地形不同高差按季节景观效果种植。

入口处周围主要的香馨类植物为主,配合棕榈树植物为主的布置,形成层次丰富芳香怡人的入口环境。

围墙以攀爬类及垂吊类植物结合为主,架空层以片植的阴生植物为主,延伸室外绿化空间。

整体绿化的乔木、草皮、花卉等形式,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立体环境效果。

造景材料:以不锈钢、铜、木、竹、石材、混凝土、沙、砖、玻璃钢、鹅卵石等形式丰富质感及景观效果,追求自然与现代结合的总体风格。

休闲座椅:以木、钢网及石材为主

灯具:庭院灯、草地灯、水底灯、埋地灯、投射灯等现代造型灯具构成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照明效果。

篇4

1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设计发展更高阶段的人性化设计,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因此,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让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同时也考虑到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所以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

小区景观设计对于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不像物理层次上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语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

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做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无论是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 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2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小区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景观设计相对大城市绿化系统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从生态城镇建设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设计与建设的优劣正成为改善居住区和城市自然环境好坏的关键所在,对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1 小区园林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前大部分小区是以景为本,只重视景观观赏作用的雕塑、喷水池、西式柱廊矗立在公共绿地中,挤占面积,使实际绿地面积显得很局促。与此同时,有些楼盘把火面积草坪定为欧式景观基调,绿地内鲜见林阴,即使夏日炎炎,人们也很难进入草坪内休憩。在经历了只

重景观,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开始向重视住户参与性的回归,人们进入绿地就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

小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

2.2 园地制宜,善于捕捉美

在总体规划设计里,应考虑到各个季节的景观特征,季节的互补性,搞好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建设生态园,应以森林、乔木为主组成不同的生态森林区,建筑物之、开阔地可适当搞灌木、草坪.对园林来说只要有山、有水,就会有灵气。

2.3 重视水景设计,实现动静合一

对园林来说只要有山、有水,就会有灵气。水是生命之源,生活离不开水,自古以来的城镇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小区绿地规划设计要特别重视水景设计。水景设计的要点要做到几点首先是水质,其次是水形成的是景色。切忌”一潭死水”,只会让住户掩鼻而过,叫苦连天。居住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也应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做到真正的“有源头的活水来”.

同时要对水的补充、排泄、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真正做到生态园林。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从叠水涌泉到春色满同至游泳池,从获水流瀑至秀水荫到水韵轻风,以龙形水系的动感渲染着建筑之神韵,水的灵性、建筑的韵律、草木的生机在动与静中相互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居住区的美好意境。

3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体现

3.1设计元素的运用

现代设计元素以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运用简单的几何形式,节约了大量的土地,提高了景观的承载能力。现代设计元素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总结古典元素的设计元素并结合现代元素创造出来的。

3.2 绿化模式

据国家有关规定,新建住宅区的绿地占地居住区总地比率不低于30%,老城区改造的居住小区绿化面积不少于25%,绿地不得小于70%。

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小区绿化设计在树木选择上要尽量以乔木为绿化骨干,配置植物要突出层次,这样可以进行空间分割和联系,从而使空间更加具有自然的节奏感。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求平面化,还要提倡立体模式,利用墙壁栽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墙面的生硬线条,还能美化部分空间,提高小区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选择一些既有景观又具保健功能的植物,如白玉兰、桂花、乐昌含笑、茶花、八仙花、银杏等,这些花群不仅有比较好的香味,而且也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乔、灌、藤、花、草合理配置,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能够更好的突出景观四季变化。

3.3 光照

在小区景观调查中,发现住房间距小使采光光照不够充分,这是大多数房产建设中的一大通病。人们居住在舒适的室内却感受不到阳光,出门到处都是高楼建筑,明媚的阳光和绿色植物不是很多。小区的向阳性也是我们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范畴之一。

3.4 园林小品装饰

园林雕塑小品在居住区内使用是很普遍的,合理的设置一些园林雕塑小品往往能起到点缀和组织空间、突出主题和深化意境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一些小区内滥用雕塑小品,没有主次关系,与环境不协调,没有观赏价值和意境美。居住小区内应放些有质感、质量、姿态的雕塑,提高人们的观赏情趣。

4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小区的总体规划还是缺少与小区园林景观的交流沟通,影响绿地三大功能的发挥。在小区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还应多为景观考虑,与景观沟通,让景观参与其中,以免在后期景观建设中留下遗憾。

4.2 过分注重景观视觉效果,导致硬质景观比例过大,挤压有限的绿地面积,不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水体面积也有过大的趋势,通常水体用硬质材料与自然隔开,没有形成良好的有机结合,且水资源消耗大。

4.3 文化氛围体现不够,特别是缺少对本国本土文化的挖掘。包括树种配置的地方特色、小品设计的地方化、和生活方式的地方风情,缺少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创新,搬抄现象严重。

4.4 在景观材料的选用上盲目跟风,包括大树、热带景观树种和其他一些新材料,有许多中看不中用,或根本不能“入乡随俗”的舶来品,导致保养负担过重。

5 结语

高品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关注城市小区绿地绿化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建设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居住空间环境是可以的,只要我们的城市小区园林设计者在规划设计时不断创新,不困于已有的经验,不止于既得的成就,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自然、亲切、优美、舒心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之探讨[J].甘肃科技,2007,8.

篇5

公共休息区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是很重要的设计部分。公共休息区一般是指在户外提供公众休息和娱乐的场所。一般包括:公共座椅、垃圾桶、路灯、音箱和标识牌以及健身器材、儿童娱乐设施等等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居住小区中,公共休息区的地位逐渐提高。不但年轻人,老年人也纷纷在此聚集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但是,残疾人却很少参与进来。为了符合设计伦理学的思想,因此,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合理安排专供残疾人进行户外交流感情并能和健全人进行公游的场所。

2.公共休息区中的景观无障碍设计原则

在公共休息区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设计伦理学思想:易用性、易达性、易识别性、安全性、独特性和可交往性。

2.1易用性原则体现的范围很广。就普通的垃圾处理箱来说,为满足有眼残的人,应体现易用性的原则,通过触觉或听觉进行设计,生产出容易被人使用的设施,通过表面凹凸的设计进行触觉引导,或者设计具有语音提醒的垃圾箱,这样就可以方面有视力残疾的人士使用。

2.2易达性指便捷性。由于老年人行动较迟缓,因此要求在公共休息区内休闲娱乐较便捷。为此,设计者要为他们积极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从规划上确保有一条方便、安全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施,并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能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因此,用沥青或者混凝土做成的地面在触觉上很平坦,易于行走。

2.3易识别性指园林环境的标识和提示设置。老年人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常常会有突况。因此,缺乏空间标识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不安全。为此,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科技手段,给予他们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识别符号就其形式划分可以分为:指示性符号、图形性符号、象征性符号。指示性符号可用直接的文字标志。如“上”、“下”“小心危险”“拐弯”“禁止通行”等。

2.4安全性原则是其主旨。不论设计的设施如何美观,达不到基本的安全性,就是失败的作品。所设计的参数和造型应该以安全为第一要素,不能造成设施的坍塌和变形影响使用。

2.5独特原则体现在特殊的范围内,设计出供残疾人使用的声控装置,可以使根据指令进行简单的游戏,音响设施和道具,和正常人共同进行游戏。但是,有些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设施因为具有很明显的指示性,导致残疾人在内心深处产生极其自卑的情绪。例如,日本的田中直人即提出此问题:“最近,盲人道=黄色、黄色=视觉障碍者,用这一等式正在为人们所接受,从这一点来讲,可以认为黄色与印象的结合简明易懂,是一个不错的组合方式。不过,有时由于过于显眼,在城市景观方面引起一些争议,也会使身为利用者的视觉障碍者感到颜面无光。”

2.6可交往性指在公共休息区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老年人接近自然环境,是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宣泄一下心中的自卑失落和烦闷。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上,应多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比如小水池、鸟语林、中式凉亭和拱桥等设施,在休息玩耍的同时放松身心,达到心灵和身体上的满足。

3.公共休息区绿化设计体现景观无障碍设计的人性关怀

在公共休息区的景观设计,主要抓住植物的设计,用植物种植来体现人性关怀,是体现无障碍设计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植物能释放大量负氧离子,并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噪,十分有利于老年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的健康恢复。因此,植物的种植是很有必要的。

3.1无障碍的绿化设计原则

在休息区内,因为大多为平坦的地势,并且为空地,园林植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巧妙地运用孤植、对植、群植和坛植等手法,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灌、花、草与园林建筑小品之间互相映衬的关系。讲究植物群落结构的层次变化,注意营造出一丛丛、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群体效果,种植芳香植物。可以种植高大的乔木,如香樟、槐树、桂花树、果树和柳树等;低矮的灌木,如:金边黄杨、洒金珊瑚和红继木等。花灌木如:紫薇、牡丹和月季等时令花卉。还有其他种类的植物在一起搭配,使其具有自然性和生态性。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即除了必要的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用绿化覆盖。要选用一些易于管理、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种,作为园林骨干树种,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障碍。

3.2无障碍绿化设计的分类

根据绿化设计的原则,无障碍的绿化设计可以简单分为植物视觉引导系统和味觉引导系统两大引导系统的绿化设计:植物视觉引导系统可以安排红色的红继木和绿色的冬青进行大片的种植,使这两种颜色反差极大的色块提示有视力残疾的人士容易辨别。在有娱乐设施的地方,可以种植黄色的金边黄杨,使有弱视的人士从远处就可以直得以辨认。不至于走错方向。在危险的地方,可以种植颜色醒目的植物,使其从直观上得到第一眼的印象。味觉引导系统的安放地点也要与听觉、视觉、触觉系统安放位置相一致,使整个社区达到指示识别系统无障碍的设计要求。具体采用一些带有芳香气味的植物,如:香樟、桂花树等本来的香味进行休息区味觉环境的营造。可以通过不同味觉的植物的香味来区分不同功能的设施,比如:在有座椅的地方可以用桂花树进行列植,那么,有视觉障碍的人士可以通过味觉进行识别,以此辨别出不同的区域。还可以让味觉和声控结合在一起,在一些街道的拐角处设置感应装置,以提示有视觉障碍的人顺利拐弯。

4.公共休息区景观硬质景观细部的无障碍构造设计原则

公共休息区的无障碍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素的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如出入口、园路、坡道、台阶、小品等进行设计。如垃圾箱的设计,就可以设计成方便残疾的人士进行使用。下面,就一些具体设计方面的原则和参数进行讲解:

4.1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cm以上,在有高差的情况下,坡度应控制在1/10以下,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如橡胶和沥青等。出入口周围要有150cm×150cm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在入口如有标识,则其字迹要求文字和底色的颜色有较大反差,最好能设置盲文。

4.2园路路面要防滑,且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cm以下。路宽应在135cm以上,保证坐轮椅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可以并排行走。纵向坡宜在1/25以下。如果有语音提示或感应装置更好,可以直观的让盲人能脱离危险地带。

4.3在设计坡道的时候,对于轮椅使用者尤为需要重视,最好与台阶并设,以供人们选择。坡道要防滑且要缓,纵向断面坡度宜在1/17以下,条件所限时,也不宜大于1/12。坡长超过10cm时,应每隔10cm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必须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照明设施。在扶手的设计上,可以考虑用盲文标明台阶的级数,使盲人能了解前面的路况。

篇6

一、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1、地貌与路径

地貌是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影响力的元素,它对植物、水体、铺地和建筑物等其他元素也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区地形地貌的特征可以形成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的个性。从地貌角度看,住宅区用地有平地、丘陵和山地之分,这些不同类别的居住区地形地貌影响住宅区路网的结构和路径的走向。

2、植被

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植被包各种乔木、灌本、藤本、花卉、草坪及其它地被植物。这些植物除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为提供休息、娱乐场所等作用外,给居民带来自然意识和生机,是营造居住区优美景观环境的重要手段。

3、硬质铺地

居住区道路路面、活动场地地面、人行道等铺砌的质感、图案、色彩均是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引人注目的特征。不同的材料、质地、纹理、色彩造型等形式的地面铺装元素运用可以使小区空间更加丰富多彩。铺装景观不仅具有满足居民具体使用要求的物质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精神功能,即满足居民归属感、认同感等深层的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要求。

4、设施小品

住宅小品设施分为三类:(1)功能性小品,如座椅、路灯、垃圾箱、电话亭、休息亭廊、儿童游戏设施、体育活动设施等;(2)装饰性小品,如雕塑、花架、花坛、假山等;(3)分隔空间的小品,如围墙、栏杆、入口标志等。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因地制宜,适合当地风物,与引种植物合理搭配

因地制宜设计,结合当地审美特色,周围环境、景观用途,综合考虑。如当地是平原,可设有小山,当地是山区,可设有流水。互补综合。有儒、有雅,有艳、有丽,区别对待。条件许可下,有水较好,有灵气。当然要综合考虑日后的维护保养。要根据本地条件以及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除此以外,还可以广泛栽植一些色叶和色花植物。要充分利用植物的景观面貌,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2、重视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

三、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重点分析

1、坚持以绿为主

合理的住宅小区绿化用地约占住宅小区总面积的50%,绿地率的标准不能低于35%。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主要靠花草树木的种植与配置来实现。在考虑标志性建筑的同时,合理运用园林小品,使得绿化面积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可抓住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体效果。运用复式的种植技巧增加绿色的面积,平面设计中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增加观赏效果。二是园林绿化不仅要表现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性”的立体化模式。如通过墙壁种植攀缘植物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在设计风格上,绿地内部应协调统一,也要尽可能与城市绿化规划协调统一。同时应根据住宅小区的规划,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并适当保留和规划改造范围内已有的树木和绿地。

1.1 适应绿地功能的要求,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居住区的各类绿地有各自的功能要求,但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改善和保护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要尽可能多的选择乡土植物、当地的特色树种,这样居住区的园林绿化才显得更有个性、有特色,对于开发商来说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达到了绿化效果在配置植物材料时,应按照自然、生态原则进行设计,通过明显的季相变化让人们感受到四季交替。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枝千苍劲”的不同景象,近似自然的风光,使居民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2 根据小区规模对植物的碳氧平衡进行分析,规划合理的植物配置品种和数量,达到居住区空气的碳氧平衡;通过从植、片植、散植、点植等种植方式,创造丰富多样、层次感强的园林景观。但如果常绿树种多了,一味追求绿量,冬天就显得阴凉。反之落叶树种多了,冬天就显得萧条,没有生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应模似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印的四季景观。

2、重视人性化设计

园林绿化设计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达到园林绿化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目的。园林小品与环境要协调发展。通过合理地设置园林小品,能起到点缀、烘托氛围、体现功能的作用。要合理设置健身器材、人工浅水池、儿童游玩设施等,满足人们日常的文化生活、休闲娱乐的需求。园林绿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们能够与绿化环境更加的贴近,充分享受园林绿化所带来的生活乐趣和游玩情趣,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3、做好居住区安全设计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其中在景观设计中就涉及多处,如华丽光滑的大理石、瓷砖、磨光花岗岩等铺装材料,美观又大方,但如果设计使用不当,在雨雪天或表面稍徽有点水的情况下,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在选择植物时应注意无毒,无刺,花果无强烈气味和过敏,无衣物污染,特别在人体易触及的活动场地周边.如千手白花淡雅,其叶尖尖锐有毒;无花果汁液易污染衣物;冬青常绿却易招引苍蝇等;其次是儿童活动区的安全设计,儿童接触较多的游戏器械和砂坑,据调查,多数居住区都采用水泥界石或者用纺木木墩围和,边角未做任何处理,因此,对儿童平时在居住区的活动造成跟大的隐患。建议设计最好避免发生游戏器械的边角面避免突兀、尖锐砂坑注意边沿软质或回滑处理。

4、加强可持续发展、节能型园林景观设计,维护生态固有平衡

4.1 充分利用乡土树种。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选择树冠水平伸展较大的乔木,为道路硬质地面提供遮荫。根据绿地的不同功能分区考虑相应植被配置。

4.2 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平方米绿地上需种植不少于3株乔木、20株灌木和70平方米的草本及地被。

篇7

一、前言

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人性化规划,就无法保证景观规划的效果,影响居住小区的居住舒适性,所以,分析居住小区景观规划的人性化设计很有必要。

二、人性化设计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作为行为主体与服务对象,把握景观环境对于人心理、生理、性情及群体感受所产生的效果差异,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景观设计学乃是处理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涉及地形与地貌的改造、恢复、保护和管理的学科或者称之为艺术。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乃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综合体现,景观设计对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的人性化改善尤为重要。然而,就整个社会环境而言,经济利益似乎成为当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风向标,追求经济价值是开发商投资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景观设计本身而言,浮华与抄袭之风盛行,甚至偏离其最为基本的存在价值。居住区人性化景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居民生活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居住小区景观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1.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营造地域特色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2.小区园林绿化景观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1)“人车分流”以满足小区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小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小区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我们从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可以看出,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居民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2)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小区住宅作为一种家庭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住宅小区。因此,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①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小区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居室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户型,小区绿色生态环境和小区入口及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人居环境就是不全面的人居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一个世纪前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就曾提出“有机建筑”理论,他非常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认为建筑必须体现人的自然性,著名的“流水别墅”正是介于对大自然的渴望而成立的不朽名作。

②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室内外大、中、小地区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人户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居者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居住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四、居住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在地进行小区景观规划时,首先要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不同功能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使小区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又有较强的实用性。

1、入口景观区。

入口广场是小区的门面,力求突出、醒目。构成居住小区入口景观的元素成分主要有植物、灯光、雕塑、铺装等,这些要求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起构成具有特色的入口景观。因此在雕塑、小品等搭配上要与小区整体风格相一致,在植物选择也要根据小区的整体景观特色,使其不仅成为代表小区形象的标识,而且成为具有独立景观意义的艺术作品。

2、综合活动区

小区的中心主广场显然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其规划设计应在满足突出小区主题、绿色生态的前提下,从实用功能出发,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活动空间。小区广场的形式是人们视觉上的第一感受,人们可以采用灵活的

构图方式,通过弱化广场边缘的形式以避其生硬,从而与周围的小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绿化设计中尽量选择具有较大树冠的大乔木,以增添广场的绿荫,不仅能降低室外温度,而且让人心情舒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休息坐椅等公共设施,以拉近广场与人们的距离,使其成为是邻里之间展开交流的平台。

3、宅间绿化区

宅间绿地是小区中设置最多的休闲绿地,因为他遍布于整个小区,对大多数居民而言,它是既有景观又有交往设施(花架、桌椅等),又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绿化空间,并且精致的设计能对小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小区的吸引力。在设计上应以安静、舒适为主,营造各具特色的休闲空间,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在景观营造上给人创造一种优雅而闲适的环境,体现小区内外的环境差异,使人们在小区内就可以享受绿树环抱的大自然的感觉。植物品种的应用上,结合四季植物特点,通过合理搭配,使人们在视觉上淡化高楼的影响,并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形成安静,详和的生态环境。

4、健身活动区

在小区内活动时间最长的就是老人和儿童,设计合理的运动场地及游乐设施能够极大的满足他们日常生活需求。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将其分为老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在老人活动区内可以设计一些些卵石小路,在创造景观的同时发挥脚部按摩做用,多设计一些林荫广场,多增加一些健身设施,为喜欢锻炼的老人提供有利条件。多设计一些石桌石椅等休息设施方便老人使用。儿童活动区要多设置一些色彩丰富、安全有趣的游乐设施,增添孩子的游戏兴趣。并且要尽量形成封闭的空间,减少出入口数量,方便家长看管。在植物上要选择无毒无刺,花色鲜艳的乔木及灌木,符合孩子们天真浪漫的性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住小区景观规划中,一定要重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从中有效的开展设计,明确规划设计的有效性,只有这样,居住小区景观规划才能够有效开展。

篇8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一个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位,渲染其个性,给楼盘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这一点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景观设计最终目的地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赋予了文化的色彩的景观,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

城市居住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审美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小区的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标准。其中人们更加重视居住小区的景观绿化设计,因为其在提高和改善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方法来营造高品质的小区环境。

1 居住小区的设计理念及构思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小区内所有居民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要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运用堆土成坡、铺地落差、植物配置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转换。

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再加上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本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现代家庭生活,人们已不满足只过室内生活,同时也希望把生活领域向室外拓展,渴望能有一个完美的室外生活空间。以现代景观空间设计构想为主轴,将景观绿地营造成可居、可游、可休闲的优雅居住环境,让阳光、空间融入建筑中,使园林景观成为建筑延伸的户外厅堂。

2 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

整个小区环境设计的总体轴线构图明确,由两横一纵组成,由此将总平面划分为四大功能分区。

2.1 纵轴景观带

来到小区主入口前,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气势宏大的广场,以标识景墙、假山跌水为主要特色,配以造型俊朗的柿树、结合色彩鲜艳的草本花卉,营造动感、明快、充满活泼气氛的入口环境。置身于此,一切的视线均无可避免地被其牢牢吸引,使人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在这仿若电影中搬下来的宏伟布景中缓缓穿游,细细品味。

考虑到主入口人流量大,设置了一个半圆形的集散广场,对进入小屋的人流形成欢迎之势,让住户回家有一种归属感。主景观为如意池(卵石浅溪),池中设置假山跌水,同时配以景观亭、木栈桥、露天舞池等服务设施,不仅丰富了家庭活动,而且提供了适宜的社交场所,扩展了居民的活动空间。

纵观整个广场尺度宜人,收放自如,规整而不呆板,开放中兼有含蓄,第一眼即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2.2 横向运动景观带

与如意池在会所交汇处,即为横向分布的运动景观区。该区开阔宽敞,面积较大,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其中布置了各种运动功能区,如老人活动区、健身步道、儿童活动区体育健身区等。各区功能明确,按使用人群合理分布,照顾到不同年龄层次业主的需要,相互之间互不干扰,突出了功能性与实用性。景观布置动静结合,设置了适宜于观赏、休闲、游玩、运动等景观场所及相应设施,扩展了居民的活动空间。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采用了借景、障景、添景等手法,使小区景观更加丰富。并以适量的色叶植物、花灌木、竹子的搭配,形成了“步移景异”的景观。

园林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考虑全面周到,分布人性科学,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融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再通过品种丰富、疏密有序的植物穿插种植,独具匠心的流水景墙、雕塑小品的安排点缀,材质各异的铺地形式的衔接变化,有机、生态、自然、和谐的将其融入到周边大环境之中,采用色叶乔木组成林荫活动场地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景观效果,可以为游玩、休憩的居民提供一个理想舒适的室外活动环境。

3 道路系统

在充分研究了小区现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所有道路系统两旁均合理设置异域风情浓郁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挥其功能性的同时亦强化着主题,为小区增色不少。

4 绿化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1 植物种植设计理念

要达到植物生长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要求,以及植物群落的丰富性等特点。

要提供特殊的阻隔、除尘、遮阴等防护,并与水面、台地置石、小品、广场、道路灯空间造景元素在时空间进行良好协调,达到植物生态习性、景观审美要求和整体空间意境的完美结合。

强化四季景观效果,注重人们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里体现与感受的变化,利用各种造景要素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植物景观空间。选用部分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树种配以各色花灌木及草坪,体现出植物种植文化的内涵。

4.2 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设计

上层大乔木——形成上层界面空间;

中层乔灌木——应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果、叶、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

下层矮植物——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植物及草坪。

4.3 主要绿化植物的选择

主干道行道树采用无球法桐(或栾树),生长速度快、绿化遮荫效果好。

观赏乔木:朴树、柿树、香花槐、桂花、栾树、银杏、五角枫、广玉兰、大叶女贞、白蜡、垂柳等。

色叶乔木:红叶李、银杏、水杉等。

观花树种:紫薇、石榴、紫荆、海棠、紫叶李、樱花等。

造型树种:红叶石楠球、小叶女贞球、龙柏球等。

花灌木:红王子锦带、月季、毛杜鹃、荷兰菊、瓜子黄杨、美人蕉,少量时令花草。

地被植物:麦冬、鸢尾、三叶草等。

5 结语

城市现代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营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自然生态环境,使居家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在城市现代小区绿化设计时要不断创新,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园林景观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小区居民能亲身感受到“不出城郭而能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临泉之乐”,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

参考文献:

[1]吴林春.丁金华,对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绿化设计的思考[J]。建筑知识,2002(3):13-15。

[2]于静,李瑞芹。浅议居住小区绿化设计[J]。北方园艺,2006(2):85.

篇9

一、绪言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简述

1912年格式塔心理学是德国心理学家如图1韦特海默所创立,从而在西方心理学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学派。格式塔又名完型,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又名完型心理学,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是直接经验和行为。由于格式塔体系初期是在柏林大学的实验室完成了研究,所以又名柏林学派。它主张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认为部分组成不了整体,感觉和感情组成不了意识经验,反射弧也组成不了行为。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

格式塔学派的成立影响颇大,在二战前占据了德国心理学派的主导地位。之后此学派迁移到美国,经过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初步接纳期、迁移期、艰难的综合期。虽然在初期阶段,美国的大部分心理学家都很难接纳格式塔心理学,但此学派还是受到了很多美国心理学家的认同,这些心理学家开始接纳、发展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的新型范畴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为在德国有合适的政治和文化的氛围,所以此学派开始有了复兴的发展形势。一些德国的心理学家开始探索格式塔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开展了很多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的课题。此学派不仅仅是影响了德国和美国,对中国、前苏联、意大利和日本的心理学界一直也有颇大的影响。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直接经验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但有行为,还有意识。因要避免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相同,就用“直接经验”来表达“意识”的含义。当主体感受或者体验到的所有就是“直接经验”,也就是说在现象的认识过程里主体掌握的一切经验,而直接经验也是研究一切科学的基础。(2)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把行为分为显明行为和细微行为,显明行为指的是在自身的行为环境中个体的活动,细微行为指的是在有机体内部的活动。考夫卡说:“现在我们要明确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这个所谓的心理物理场是指环境还有自我,而这两种都有自己的组成部分。考夫卡觉得是由行为的环境才诞生了行为,所以,他觉得行为环境调节了行为。2.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整体观察法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是逐渐就可以发现的一种现象,所以此学派的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法。然而观察离不开意识,对于这个方面的探究是要依靠主体的内省,但却不可以接受作为分析的省内,只可以接受观察。无论是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在格式塔中,都要从整体去认识。(2)实验现象学方法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法还有实验法。实验法主要指的是对格式塔心理的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二、格式塔在居住小区景观空间的提出

(一)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不足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再只满足温饱问题,开始对居住环境有了同以往不一样的认识和要求。人们开始向往自己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很多人开始为了一套房子而奋斗,因此居住环境开始被人们越来越关注。而高的关注度就引发了新的商机,居住小区开始用各种手段改善整个小区的环境,商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以小区景观环境为卖点,而这些做法虽然提升了小区环境,却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的设计,没有考虑到人们真正心理所需求的空间是什么样的,因此在小区景观设计中有很多弊端。1.单调的空间模式现如今,绝大部分小区的功能分区虽然很明显,但出现的很大问题是空间之间没有关联性。每一个空间都是独立存在的,这样就使居民很难感受到统一感。虽然功能齐全,却还是在心理上感受到单调,感受不到生活空间中的家的感觉,这样的设计也会直接导致邻里关系的陌生等问题。比如,很多小区看起来风景环境很好,但发现停留在小区景观空间的人很少,是因为整个小区的设计缺乏层次感,没有达到空间之间的交流,所以人们就很少停留。2.景观空间本身的缺陷在小区的景观设计中会存在一些本身就有不足,比如因为建筑本身的高度等原因,围合出的庭院空间会给居住者带来压迫的心理。尽管这些建筑本身是不能有变化的,但是设计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弥补这一本身就有的缺陷,来解决给居住者带来的压迫心理。但现在很多的小区景观设计中所遇到的这些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商人为了降低成本等原因而得不到解决。所以,现如今我国的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设计中还有很多弊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设计者对于人们的心理感受的考虑还是不到位,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的设计。

(二)格式塔的提出

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属于公共的基础服务设施,不仅要为居民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还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的要求。设计小区景观最终是要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因此要站在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角度去考虑问题。格式塔心理学是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人们的行为和在场所中的感受进行研究。在外国有些将格式塔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案例,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可以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景观空间设计提供更多更合理的设计方法。格式塔在小区景观中的提出,也就是说把格式塔的理论、原则或者方法运用到景观空间设计中,以居民的感受为出发点进行新的设计。

三、格式塔在居住小区景观空间的原则

(一)多样统一的形态

要想组成组合形式的景观空间,就要把独立的景观空间相互联系起来,需要以元素、材料等相同点来进行联系。然而在分析形态的组织律之前,需要先要分析景观的形态。1.景观形态景观形态是指某种事物在固定前提下的表达形式和某种事物的形态。不同的事物会有不一样的形态表现。形态分为有机形态、几何形态和自然形态三种,然而有区别的景观空间中的形态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差别的感觉。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形态则分为简单、规则、对称几种。复杂统一的形态,称之为成熟的图形,此形态不单单是多样的,也达到了想要新颖多变的心理,又表现出了多样统一的特点。在心理学中所谓的完美通行就是复杂统一的,然后这样的图形是由每个不成熟、不完善的图形因为原理组织而组成的。2.形态组织律站在格式塔的角度来看,使人们感觉到舒适的是简单的图形,但使人视觉疲劳的是单调的图形,然而有过多的设计技巧的图形又会显得特别复杂,这会使人不容易去感受。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律是分散的、丰富的,它是指将格式塔的原则运用到小区景观中的设计,这样可以在形态的角度上去处理空间之间的关系。(1)相似原则要想让小区景观空间具有整体性,就要在小区组团景观设计时运用相似的原则。在设计中保留组团景观特色的同时采用丰富统一的元素,在这样的相似原则下会使整个小区景观看起来多样统一。因此,相似原则的形态易被感受为一个整体,是居住小区景观的空间相关联但又不缺乏单独空间的特点。(2)连续原则人们具有自动填补完型的倾向,尤其是感受到一个残缺的图形时。在景观设计时,人们会利用这种倾向用水、路等不完整的形态去分层次。因连续性原则,人们仍然会把这个不完整的形态看作一个完整,而没有被分割的整体,所以在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设计中可以运用连续原则来进行设计,既划分了空间层次,有了新的灵活形态,也不会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没有整体性。(3)完形原则格式塔的完形原则,是指在同时面对多种刺激的状态下,人会有把这个图形看成一个简单、均匀、稳定的完好的图形,所以当人们看到不完整的图形时会自动对图形进行补充。比如在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中,利用完形原则,将完整图形进行打断,使居民对打断的图形主动进行补充,这样下来的过程就是完形,让形态丰富有趣了起来。

(二)多重意义的图底关系

在空间与实体的关系中可以用图底关系来进行分析,如图3想要明确地表达这即时的想法和目的,需要合理区分“图”与“底”。从格式塔的角度分析,稳定、简单、小型的元素容易形成图。而在景观空间中,不规则的、体量、密度越大的元素越容易形成图。比如小区景观中的建筑会形成“图”,而景观则成为“底”。然而不是越清晰简洁的图底关系越好,反而是有些模糊图底会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1.建筑与景观的图底关系大部分的居住小区里,建筑为图,景观空间为底。建筑的临空部分与景观空间是直接联系的,图底关系的划分取决于建筑边界的处理。从格式塔的角度来看,建筑与景观之间不必要有清楚的界限,从而组成了有模糊特色的空间特店。因此,建筑与景观的图底关系是相互融合的。2.景观空间的图底关系一般情况下,在景观空间内部也有图底关系。在居住小区中,图一般为密度大、不规则的图形,反之为底。从格式塔图底关系来看,假设图底关系的设置没有明确的界限,在辨别图底关系时会有特别的效果,从而制造出不一样的景观空间,所以恰当地改变图底关系,可以营造出多样的景观空间。

四、结语

因生活水平的提升,居住者对居住内外环境空间都有了新的要求,开始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人们发现从设计角度出发进行居住小区景观空间的设计不能全面地解决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和居住者的心身需求。所以,在原来独立的景观空间设计中融入格式塔心理学的观念,更好地解决了目前居住小区景观中的问题,并且满足了人们的身心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琳.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设计中格式塔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王承红.天津市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3]郑文娜.基于生态观念的城市居住小区水景设计[J].河南科技,2014,(24):178-179.

篇10

1.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居住小区环境及设施设计的水平要求也逐渐提高,在一个设计良好的居住小区中,不仅各种硬件设施的设计日臻完美,对居民心理需求的设计要求也逐渐提上日程,一个小区能否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中对于安全、美观、交往等日常生活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住小区对居民心理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而在这个问题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居住区绿地景观的心理需求设计,只有满足了心理需求的绿地景观设计,才能在实现其美化环境的基本作用上,实现更多为居民服务的功能。

2.生理需求一自然环境的需要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基本的生理需求的问题,这要依托一个满足其功能使用要求的物质环境作为基础。在居住小区中,作为人们生活核心的住宅,对其具有服务功能的各种设施都应维系在居住环境内部和邻近地区,这就提出了居住小区的实质环境一生活必需功能的要求,下来就是安全问题,调查表明,安全的住区依赖于良好的邻里关系,而邻里关系的产生则依赖于居住空间的领域划分,此外,超市、医务所、幼儿园、学校、停车场地、垃圾站等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的配置是居住生活中必备的硬件,是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的物质基础。

现代城市居民最渴望得到的需求是钢筋混凝土沙漠中的绿洲。绿色不仅可以带来视觉上的放松,还可以拉近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据调查,女性比男性,老人比年轻人更需要和喜欢接触绿色环境,人们对居住区绿地环境的满意度也因为小区内植被的种类和数量而变化,所以,从居住小区绿地环境使用者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出发,小区绿地设计应遵循以下人性化设计方法:

(1)创造出美学上富于变化的环境,使人们对自然有丰富的感觉。例如提供不同颜色、质地、形状的植物;使水体有静止和流动的变化;为满足喜好欢乐和安静的人的需求,将活动和吵闹的空间相隔离等。

(2)用解说性标牌标明植物的种类,使居住区更有特色,与禁止类的广告牌相对立,解说性的广告牌更能使绿地使用者接受,使小区具有更积极的形象,人们对社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可由居民对居住小区绿地信息更多的了解所形成。

(3)无需大量修剪的树木可以形成别具特色的景观焦点以及树下空间,大树巨大的体量和枝干界定和围合空间的能力更强,它具有比草地更强的营造自然氛围的能力。

(4)设计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环绕水景的小区道路是最令人愉快的设施,一个沿着景色不断变化、封闭空间和开放空间交替出现的道路系统,能给居民提供最好的小坐或休息放松的机会。

(5)在小区里保留让植物自然生长的地区,这种设计可以建立起人与之然之间的重要的精神联系。例如在小路两侧保留一条修剪过的草皮带,使人不会遗忘这里是一个保留野生状态的自然区域。

(6)设计良好的居住区小气候,例如场地的日照、阴影、避风等问题,这会对环境的使用产生重要影响。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场地遇到的高温和寒风等极端情况,也要将一般情况考虑在内,比如落叶树是夏天炎热、冬季寒冷的地区的最佳选择,在夏季有树荫庇荫,冬季则可以透过温暖的阳光。

(7)放置座椅时也要考虑各种适当的环境,例如面对赏心悦目的自然风景,背靠实物(如墙、植物或树木的座椅比那些在开放空间中的座椅给人以更强烈的安全感,和注意座椅周围环境的质感、气味和微气候,这些都是人们处于自然中的客观感觉。

3.生活方式和交往的需要

据调查显示。人们喜欢在景观品质较好,绿地面积较大,环境较开阔的居住小区中漫步,并与邻居交流问候,而居住在空间较为稠密,环境单调的居住小区内的人们,在下班后多数直奔家门。调查还显示,人们不喜欢在狭窄空间例如相邻较紧的两栋楼之间逗留,即使遇到熟人也不多说话,相反环境在较开敞的居住小区绿地空间中,人们会徜徉在此打发时间,但人们也同样不喜欢空无一人而又过于开阔的环境,这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一种暴露无遗的目标。所以,休息区应设置于社区会所、便利店、某一景观或运动场地的周边,因为人们需要既不空旷、也不狭小,既要视野开阔便于观察,又要有空间领域感和安全感,便与交往的适度空间。

从环境使用者对生活方式和交往的需要,居住小区绿地应有下列人性化设计特点:

(1)使活动场地适于聚集,以满足居民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结合成交流的人群。

(2)闲坐的区域应能观察他人活动,并处于较隐秘和安全的区域。

(3)应设置满足私人交往的半私密性空间,使居民有自我放松的空间,可以和家庭亲友们散步交谈。

(4)住区环境中各种人为活动空间会对近旁住户产生影响,应注意其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它既可以促进人们之间自由友好的交流,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嘈杂的活动而影响他人的休息。

(5)座椅位置设置的恰当与否也会影响到社会交往的好坏,例如,凹形的布置方式鼓励人们彼此交往,而凸形的则相反。不同的功能空间要根据不同使用人群而设置,在此基础上促使不同人群的接触,例如闲坐区应在运动场所周边设置等。

4.精神文化需求特点

何为“人性化”,它不仅仅只是满足使用者生理上的需求,还要考虑慰藉人的心灵以及情感上的交流,现代人不仅需要舒适的生活环境,也需要有生活品味和归属意愿的家园。这是在物质基础上引发出的精神需求。这个层次的需求是要将物质元素升华为信息连贯的艺术整体,引发产生的一种符合一定文化内涵和特定精神的需求,具有这种内涵的居住环境往往具有独特的场所特征,设计师要提供较多令人产生愉悦感的高质量综合感官信息,创造优美、和谐、令人流连忘返的居住外部环境。

篇11

1.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人们在购房时不再只局限在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上,人们的心态也更加理智和成熟,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更加注重,除了关注户型、面积及采光要求外,开始关注居住小区景观绿化的规划与设计,这就促使居住小区景观环境开始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

然而,城市的急剧扩张和人口的膨胀,使得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小,小桥流水、花红柳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此外,在实际工程操作工程中,对居住周边景观绿化环境的规划与设计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没有真正给予重视,致使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小区的整体质量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所有工程参与者要用发展的眼光规划,以创新的角度综合设计,构造出多元化、人文化及生态化的更加适合居住的景观绿化生活环境。

2.我国居住小区景观绿化的发展及现状

2.1 景观绿化在我国的发展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起先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居住景观环境设计则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等概念不断被引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绿化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人们居住观的变化,也给小区景观绿化的规划与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代,高品位的生活环境是人们不懈追求的,居住周围的环境在人们心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关于居住地的消费也更趋于时代性。

简单概括,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看景观绿化在我国的发展[1]。

点缀型的景观绿化:一般出现在早期的住宅里,像排列式的商品房楼之间,只有一些简单的绿化。

绿化型的景观绿化:主要是大面积的绿地草坪,中间设置少量假石、花坛等,这种环境景观设计很是简单,缺乏变化,上世纪末建成的小区中极为常见。

观赏型景观绿化:过于封闭是这种设计的最大缺陷,观赏性高但难以接近。

互动性景观绿化:做到了从观赏到参与的升华,人与景观和谐相处,形成了生态式家园的一道美丽风景。总体景观设计层次分明,与建筑物的布局相协调。

2.2 我国景观绿化的发展现状

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绿化、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在很多居住区不是压低成本,随意种植一些植物就当作景观绿化设施,就是奢侈成风,用大量资金建造昂贵豪华的景观,不顾成本造价,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能兼顾绿化景观效果和投资性价比的居住区不多。此外,其他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建筑楼层高、密度过大,人均景观绿化占有率就很低;居住小区的景观绿化因小区建筑结构的不合理而产生的小气候的影响较大,楼层表面的装饰物会使得阳面光照增大,在选择绿化植被时就需要更加注意。

3.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3.1 统一布局,系统规划

小区的景观绿化应由具备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专业部门从事规划和设计。

设计风格上应与城市绿化规划相协调统一,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尽量保留原有绿地和树木,将原有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加以有效的利用。

功能上达到与形式协调统一,规划与设计必须根据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及对户外活动要求的不同来进行,应该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来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2];在合理运用植物、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合理的组织空间,使其更具功能性和实用性,并将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到景观之中。

3.2 以人为本,设计为人

小区景观绿化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其在规划与设计上就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转变设计理念,达到设计为人的目的。注重人性化设计,营造出环境氛围应有的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在景观设计上,要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及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

3.3 注重特色,因地制宜

每个居住小区都想有独特的特色,就要遵循因地制宜这项基本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原来的地形地貌,以最少的成本在规划构思上体现出景观绿化的主题风格与特色,在设计上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本地文化氛围相融合的特点,力求自然与协调。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在具体设计方案时,就必须从小区所在的地理区位条件出发,充分处理好实体因素和精神需求因素的关系,蕴含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并充分考虑户主意见,满足居民的舒适、认同感及地域感的情结,体现出“因地制宜,科学建设”的内涵。

4.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规划与设计的创新理念

4.1 注重空间场地的规划与设计

景观绿化由景观实体和空间构成,在规划与设计中,在重视硬质实体景物的同时也要对软质实体景物加以重视。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关注空间的形态、外延及邻里空间的联系,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

4.2 注重绿化植物的选择

绿化植物不仅能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吸收噪声、净化空气,还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闲社交环境,因此,应高度重视植被的选择。绿化景观是有生命的,选择时应该注意其时效性、无污染及无伤害性;选用与地形相结合的植物种类;以阔叶为主,少常绿、多落叶,以保证采光度;以传统树种为主,适当选择一些适应性较强,观赏性高的外地植物,通过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来提升绿化品质,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的不足,花木的搭配应简洁明快,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注意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3]。

4.3 注重由形态设计到生态设计的转变

生态设计理念就是要求在规划与设计时,以生态原则为基础,美学与生态并重,不仅强调美观、适用,更要关注安全、经济、节能及绿色环保。认识到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具有整体意识,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演变规律,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注重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在设计中要充分重视植物的生态种植,做好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

4.4 注重个性化设计

在满足人们的审美和共享性需求的同时,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投入的个性化理念也应受到重视。这是一个强调个性化发展的时代,景观绿化的个性化设计也是其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当然,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不是讲究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生态、社会、艺术以及历史的独到理解,以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来突出个人对景观绿化内涵的独特认识。

5.结束语

居住小区景观绿化的规划与设计,是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相统一的重要条件。只有提高了对居住小区景观绿色规划和设计的重视,建设出与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相匹配的绿色空间环境,才能为人们开拓出更适合居住的生活环境,使居住小区景观绿化与人的生活空间更加自然和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