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25 11:11: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临床医学的认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

篇1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认知、评价以及交流的能力。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化也越来越普遍,医学信息也是如此。知识的缺乏会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学者指出,未来的知识信息将对医学的临床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超过药物和医学技术[1-3]。因此,对于需要终生学习的医学工作者来说,培养信息素养不仅是对其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如今,检验临床医师职业素养的标准已经开始倾向于其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高低。临床医师是医院的主体,是推动医疗进步、医疗创新的先锋,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关键人物,因此其信息素养将直接关系到医院未来的发展和生存。为了对现阶段临床医师的医学信息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以提高临床医师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为培养临床医师的信息素养提供方法依据,以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本研究对多家医院的临床医师的医学信息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多家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在职医师600名,其中男性481名,女性119名,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5.0±1.5)岁医师的科室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兼顾到了各种学历、各类职称和不同的从业年限。其中本科学历的医师共385名,占59.66%,比例最大;硕士生和博士生共50名,占8.33%;学历为专科以下的共165名,占27.50%。从业年限低于5年的共134名,占22.33%;超过15年的共251名,占41.83%。主任医师共65名,占10.83%;副主任医师共106名,占17.67%;主治医师共218名,占36.33%;住院医师共211名,占35.17%。在医院等级方面,二级甲等医院占50%,三级甲等医院占11%,其他医疗机构占39%。600名医师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研究的临床医师进行医学信息认知情况的了解。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6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的共598份,有效率为99.67%。所得数据由双人核实录入数据库。1.3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版本的统计分析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x-±s),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医师对医学信息的了解情况:调查显示一部分临床医师并不了解循证医学和医学信息资源,而大部分的医师并不知道医学信息素养的本质。见表1。2.2临床医师对医学信息和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知:多数临床医师认为医学信息和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见表2。2.3不同职称的临床医师对医学信息掌握的差异情况:调查发现,不同职称的临床医师对医学信息的了解和对医学信息素养的了解也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临床医师阅读医学文献及浏览医学信息的的时间:调查发现,临床医师阅读医学文献和浏览医学信息的时间均较少。想要提高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质量,使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需要增强临床医师对于医学信息的认知水平,使临床医师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目前很多临床医师对医学信息的认知不够,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医院与临床医师的发展与提高[4-6]。针对此现象,应该加强对临床医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多向临床医师宣传医学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提高其对医学信息的认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多向临床医师提供获取医学信息的途径,从而提高临床医师的工作能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燕,潘惊萍,段占祺,等.临床医生对医学信息的认知情况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4):64-67.

[2]黄韬,陈利维,应桂英.四川省临床医生对医学信息的认知及需求[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6):53-57.

[3]张琼文,陈熹阳,周洋,等.临床医生对病人安全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1):26-29.

[4]卢长艳.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3.

篇2

1.2对加强医学伦理学必要性的认识不同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对加强医学伦理学必要性的认识没有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学龄的同学对加强医学伦理学的必要性认识是不一样的(P<0.05),见表2。

1.3是否愿意选修医学伦理学及相应的理由有29.2%(260/890)的同学愿意选修医学伦理学是因为可以提高自身医德修养,26.5%(236/890)的同学是为了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6.1%(54/890)的同学则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37.8%(336/890)的同学是为的提高自身修养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0.4%(4/890)的同学是因为其他理由选修。34.62%(9/26)的同学不愿选修的理由是以前学过,38.46%(10/26)的同学则认为教学内容不贴近临床实际需要,15.38%(4/26)的同学因为其他选修课程太多没空选修医学伦理学,11.54%(3/26)的同学因为其他理由不愿意选修。

1.4对各相关教育环节医德教育成效的评价临床医学生对各相关教育环节医德教育成效的评价中认为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成效显著和较好的分别为51.9%、24.0%,临床伦理专题讲座成效显著和较好的分别为46.7%、27.3%,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工作显著和较好的分别为41.9%、32.0%,导师与上级医师的言传身教成效显著和较好的分别为38.5%、43.1%,医疗社会实践成效显著和较好的分别为48.6%、36.8%。临床医学生对不同教育环节的评价结果是有差异的(P<0.05)。见表3。

2讨论

医学院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医药卫生预备队和生力军的主要地方。医德是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医院管理中教育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必须抓好的极为根本的一环。医学生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到他们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后行业的道德品质,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带来直接影响。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生医学伦理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手段,正日益受到世界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视。但中国在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素养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多引用外国的经验,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理论讲授,授课老师从未做过临床医师,教学未重视与临床实际结合,理论与实际相对脱节,难以说服学生,并缺乏连续性,教育效果不理想。

2.1关于学校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分析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临床医学生认为学校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一问题看法上是有差异的,因为不同的民族形式构成了不同的民族特点,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不同民族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看法有差异。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学龄的临床医学生认为学校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有差异的,不同年级的人安排的课程不一样,接受教育的内容不同,导致临床医学生认为学校对医学伦理学的重视程度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在教育方面要统筹兼顾,全面和大局地统一规划。

2.2关于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分析通过医学伦理学教育,对医学领域道德价值进行识别与判定,以帮助医学生对医学领域的善做出真正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获得对善与恶的鲜明的辨别力。从表2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学龄的临床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开设时间和形式都值得综合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同,低年级的学生接受的医疗知识有限而服务医疗事业的热情很高;而高年级学生已经接受了比较多的临床知识,如此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也要因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偏重。中国大部分医学院都开设医学伦理学的课程,但事实却是学生进入临床以前没有任何处理医患关系、与病人沟通的技巧。而反观国外许多医学院,他们的做法及特点对中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启示。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医学交易过程中,其中临床前期课“医生—病人”的主题就是医患关系,内容包括精通于患者的沟通技巧,讨论医患关系中的社会、伦理和心理问题。

2.3临床医学生愿意选修医学伦理学的理由分析临床医学生愿意选修医学伦理学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97.16%的人愿意选修医学伦理学,这说明了医学生医德认知状态是良好的,也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程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医学伦理教育质量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学校要真正重视伦理学教学,要有相关的举措予以保障,做好课程的安排,解决目前国内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的问题。

2.4相关医德伦理课堂教育成效分析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相关课堂教育成效的评价是有差异的。首先,伦理学教育缺乏层次性,教学人员素质、结构不同,自身具备的伦理学基础各异,老同志教德教风基础较好,年轻教师教学基础较薄弱,而且目前多数学校的伦理学教育缺乏层次性,搞“一刀切”的上大课、开大会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有些人缺乏兴趣或听不懂。其次,伦理学教育缺乏立体多维性。伦理学教育必须实施跨学科的纵向整合,临床前和临床见习期间的伦理学课程缺少协调,以及三四年级学生分散在医院中接受以科室为单位的临床实习,这对课程内聚力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由分科精细又趋向综合,多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伦理学教育的特点是教育分化、教学分离与综合并存,呈现立体多维性的伦理学教育结构体系。因此现行的单纯伦理学教育的模式,难以取得良好的伦理学教育效果。可增加对主讲伦理学概论客座教师的需求,客座教师的参加可以扩大伦理学教学的洞察力,另外角色示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可以纵向利用角色演示的形式进行伦理学教育。

篇3

基层卫生人员绝大部分为乡镇村级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他们为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不计其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甚至挽救了生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和实施,其中部分人员因学历水平未达到执业基本要求将不能继续行医。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参加继续教育,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尽快达到执业、助理执业医师水平,通过考试拿到“两证”,以取得继续行医的资格。

1 执业医师考试现状分析

执业医师考试是国家对医疗行业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医疗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才能参加综合笔试,这充分说明了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是国家对执业医师准入的第一道门坎,而在执行这一准入考试中,的确也成了医学毕业生的一道坎。

在每年的执业医师考试中,考生最担心的是实践技能考试。根据有关统计总合格率在60%~80%之间,三站考试中合格率最低的为体格检查与基本技能考试。在三项考试中相对较好的是问诊和病例分析,X线、心电图也是难点之一,单项合格率占50%~60%,部分考生为零分。这说明考生作为临床医生来说基础学得不扎实,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考生程度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随机对近年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县级卫生学校毕业生合格率比例最低,高职高专、本科院校成教毕业生合格率较高,全日制本科院校毕业生合格率最高。

2 培训学员组成及存在主要问题

参加学习的基层卫生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乡镇村级医务人员,在这些人员当中,有近一半是县级卫校毕业生,其次为地级卫校代培生。年龄差距在25岁以上,最大的已50多岁。学员不但年龄差距大,业务能力相差也很大。从这两年的教学及实践技能模拟考试反映的情况看,确实有部分学员在临床技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 体格检查基本技能不扎实

体格检查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收集临床资料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系统、全面、规范的体格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医疗设备先进的今天也是如此。而有些学员在这方面很欠缺,首先是对“五诊”即视、触、叩、听、嗅没有全面掌握,主要表现为动作生疏,操作不规范,更谈不上运用自如;其次,对检查的内容、目的不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检查不清楚(如、顺序),对怎样检查使体征更明显、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知之甚少。部分学员只会背条文,不会动手,成绩当然也不会好。

2.2 心、肺听诊,腹部触诊,X线、心电图阅读不尽人意

心、肺听诊在临床上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多听多练,而个别基层卫生人员在看病时几乎不听心音、呼吸音,听诊方面也是弱项。心电图、X线检查可说是常规检查项目,是执业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心电图在教学上本身就是难点,再加上与X线阅读一样在农村使用较少,按学员的说法,在学校时学得少、练得少,毕业后接触少、用得少,导致部分学员成绩较差。

2.3 基本操作技能环节薄弱

与体格检查相比,学员在基本操作技能方面更欠缺,如无菌操作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戴无菌手套方法,合格率仅在60%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抢救措施中心肺复苏术、输氧操作不规范、动作生疏、顺序不清、步骤不清,合格率也不高。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说明学员在基本技能操作方面差距较大。

3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临床技能教学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情况及学员状况分析说明,实践技能是最欠缺的。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同时也间接地说明,学校在实践技能教学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试想一个不会行心肺复苏术的医生怎么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个“五诊”都不能很好应用的医生又怎么对疾病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改变教学理念

充分认识技能操作的重要性,革除实际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基本技能的弊端,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调整,增加实训课时,加强技能考试在学习中的比例,使学员真正达到理论过硬动手能力强的要求。

3.2 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特别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当好学生的表帅,传道、授业、解惑。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并及时传授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要做准确、规范的示教,指导学生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设备,让学生多动手练习视、触、叩、听基本方法和其他基本操作技能,体验阳性体征的表现,掌握临床技能,利用假期见习和毕业实习,到县级以上医院切实搞好临床教学,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3.4 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发挥临床考核的杠杆作用

参照国家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改革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方案,加强对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和督导,严把毕业关,对学员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病例分析,X线、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断与分析,常见临床技能操作等进行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促进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篇4

【Abstract】Objective To screen out the population with multiple cardiovascular metabolism risks accurately.Methods The portable human body measurement instrument and innovational combined human body measurement techniques were used. ResultsThe proportions of middle and high risk groups of 61 cases, 29.51% and 4.92% respectively, were dec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one year's treatmen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Human body measurement instrument;Cardiovascular disease;Risk stratification

最新研究表明[1],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如何应对和遏止我国心血管病的上升是摆在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挑战。本研究运用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及技术对61例入院疗养的军队干部进行了心血管代谢危险分层评估,按其不同危险分层进行为期1年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入院疗养的军队在职和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纳入者均符合疗养适应证,多为健康或亚健康者,排除急危重症或不稳定性疾病,共61例,全为男性,年龄26~69岁,平均(58.8±8.31)岁。

1.2创新组合人体测量装置由2台欧姆龙电子血压计、1台小型人体磅秤、1台微量血糖血脂仪、1台欧姆龙微型心电仪、1台电子计算机、1条人体身高及周径测量尺、1本操作指南、1本评估手册、1个整装箱组合而成。

1.3创新组合人体测量技术①腰围、腰身指数(WHtR)、体重指数(BMI)、腰臀指数(WHpR)的测量。受试者取站位,双脚分开25~30 cm,使体重均匀分配,平稳呼吸,在髂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测量腰围;测量身高和体重时受检者脱鞋、帽,穿单衣单裤。各指标同时测量3次,取平均值。WHtR的计算为腰围(cm)/身高(cm)。BMI的计算为体质量(kg)/身高2(m2)。WHpR=腰围(cm)/臀围(cm)。②血压测量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前1 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30 min前停止吸烟和饮咖啡,安静坐位休息5 min,使用电子血压计将血压计束带分别束于受试者右上肢肘横纹上2 cm及右下肢踝关节上2 cm处,同步测量踝肱血压、心率。每个受检者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 min,取平均值。踝肱指数=踝动脉SBP(kPa)/肱动脉SBP(kPa)。③微量血糖血脂测定。利用微量血糖血脂仪在抽血后30 min内测定。

1.4心血管危险评估方法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出受试者的体重指数、腰身指数、腰臀指数、踝肱指数,同时联合腹围、血压、脉压差、心率、微量血糖、微量血脂共10项指标,以医学领域最新国际心血管指南为依据,分类积分,每项10分,共计100分,制成量化评分表进行量化评分。评分标准为:心血管代谢危险总分90分为很高危。

1.5治疗方法首先对各危险分层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膳食干预、参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精神压力,并根据分层情况辅以降脂、降糖、降压等药物治疗[1],1年后再次入院疗养进行人体测量及心血管危险评估。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应用卡方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异常率。

2结果

在治疗前,中危、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占多数,达57.38%,以中危为最多,为36.07%。经过1年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中、高危组比例下降明显,分别为29.51%和4.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危组比例上升明显,为40.9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很低危组比例上升达22.95%,说明总的危险分层程度下降(表1)。

3结论

大量研究显示: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均为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这些危险因素越多的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大。多个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具有协同作用。几个危险因素都轻度升高对于发病的绝对危险甚至超过单个因素的中高度升高[2],此时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将明显增加。因此在心血管病防治中必须要有全局观点,在发现一种危险因素的时候要主动寻找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对于并存的危险因素必须关注并予以更积极的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发病与否与危险因素作用的大小和时间有关,同时还取决于干预的时机和力度。

既往医院和医生对心血管病都重视药物、手术(如冠脉搭桥)及介入治疗(如PTCA、血管内支架植入)这类纯技术性操作,这种治疗模式只解决了“终末期”问题,并没有解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获救后的康复,因此病情常有反复。现代的治疗应该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的模式转变,实行综合的疾病管理。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干预以及健康状况评估、预警和疗效评价,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本组资料表明,在军队干部中,中、高危险层占大多数,经过1年的治疗,中、高危险层比例下降显著,很高危险层也有下降,很低、低危险层比例上升。表明总的心血管代谢危险程度下降,提示可改善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的大量使用,能较准确地筛选出心血管代谢危险人群,为及时、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健康干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分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便携式简易装置;心血管代谢危险;瘦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of cardiovascular metabolism risks in the in-service carders and serum leptin to stratification of cardiovascular metabolism risks.Methods The simple and portable measuring device was used.The height,the body mass index,the waist circumference,the blood pressure,the heart rate and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for 416 military male carders underwent in Guangzhou Sanitarium between august 2007 and May 2008.The cardiovascular metabolism risks scale were used and the stratification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performed.Results The low-risk abnormality rate in the middle-aged group was 28.72%,and higher than the old group with the same risk level (21.22%),(P

【Key words】 Simple and portable measuring device;Cardiovascular metabolism risk;Leptin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病日益成为威胁军队干部健康的头号杀手,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预测、评估和干预部队官兵心血管代谢危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国防医学卫勤保障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自2007年8月~2008年5月,运用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及技术对416例入院疗养的军队干部进行了心血管代谢危险分层评估,并进一步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的关系,为军队指战员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8月~2008年5月入院疗养的军队在职和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纳入者均符合疗养适应证,多为健康或亚健康者,排除急危重症或不稳定性疾病,共416例,全为男性;年龄26~69岁,平均(52.8±6.31)岁。其中20~39岁青年组112例,40~59岁中年组188例,>60岁老年组116例。

1.2创新组合人体测量装置由2台欧姆龙电子血压计、1台小型人体磅秤、1台微量血糖血脂仪、1台欧姆龙微型心电仪、1台电子计算机、1条人体身高及周径测量尺、1本操作指南、1本评估手册、1个整装箱组合而成。

1.3创新组合人体测量技术①腰围、腰身指数(WHtR)、体重指数(BMI)、腰臀指数(WHpR)的测量。受试者取站位,双脚分开25~30 cm,使体重均匀分配,平稳呼吸,在髂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测量腰围;测量身高和体重时受检者脱鞋、帽,穿单衣单裤。各指标同时测量3次,取平均值。WHtR的计算为腰围(cm)/身高(cm)。BMI的计算为体重(kg)/身高2(m2)。WHpR=腰围(cm)/臀围(cm)。②血压测量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前1 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30 min前停止吸烟和饮咖啡,安静坐位休息5 min,使用电子血压计将血压计束带分别束于受试者右上肢肘横纹上2 cm及右下肢踝关节上2 cm处,同步测量踝肱血压、心率。每个受检者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 min,取平均值。踝肱指数=踝动脉SBP(kPa)/肱动脉SBP(kPa)。③微量血糖血脂测定利用微量血糖血脂仪在抽血后30 min内测定。

1.4心血管危险评估方法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出受试者的体重指数、腰身指数、腰臀指数、踝肱指数,同时联合腹围、血压、脉压差、心率、微量血糖、微量血脂共10项指标,以医学领域最新国际心血管指南为依据,分类积分,每项10分,共计100分,制成量化评分表进行量化评分。评分标准为:心血管代谢危险总分90分为很高危。

1.5实验室指标空腹抽血,分离血清后存于-70℃保存,用于瘦素测定,采用人类瘦素酶联免疫试剂盒(DSL-23100),为美国DSL生产,原装进口,最低可测浓度为0.05 ng/ml。标准放射免疫法检测。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应用开方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异常检出率;应用线型趋势卡方检验分别比较瘦素与年龄、瘦素与心血管代谢危险的关系。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心血管代谢危险度异常检出率中年组的心血管代谢低危异常率为28.72%,比同等危险度的老年组异常率21.22%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年组、老年组各危险度检出率均比青年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1)。

2.2不同年龄段各心血管危险分层间的瘦素水平血清瘦素(Lep) 水平随年龄的上升而上升,随着危险水平的上升而逐渐上升,经趋势检验,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3结论

1)心血管病危险度评估就是对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对不同发病危险的人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健康管理链上十分重要的一环。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代谢危险的预测和评估,一般都是在治疗医院使用高科技手段,如心电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心电、冠脉造影等等来进行,其复杂、昂贵性与军队一线作战卫勤保障的机动、简便性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创新组合一种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的装置和技术,来预测评估部队官兵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代谢危险,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崭新课题。

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密切相关,在代谢综合征和其他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说明高瘦素血症有可能预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1]。本次研究证实,Lep水平随危险水平的上升而逐渐上升,说明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及技术所筛选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分组准确可信,能准确的筛选出心血管代谢危险的低、高危人群,可作为科学完善的心血管病评估工具。

2)军队在职干部的职业特性、社会地位、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往往不同于普通人群。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军队在职干部患心血管代谢危险低危的比例偏高于离退休干部,可能与离退休干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关注程度较高,能够自觉地调节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药物治疗有关,而在职干部中中青年军人较多,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心血管代谢危险及如何防治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对便携式简易人体测量装置的大量使用,认为该装置及技术有良好的心血管代谢危险预测评估价值,且经济实用,能较准确地筛选出心血管代谢危险人群,为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健康干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分适合部队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

篇6

1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1.1、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一方面我们期待能够利用中药现代化的进步空间,合理地把中药成品对于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特殊优点——如治疗效果的优点、低成本消耗的优点以及环保卫生的优点——发挥到最大限度,使国内的生命健康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并为广大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利用中药现代化的影响力把中药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进而推动中药界的国际化的发展,为减轻广大人民的经济压力提供助力。这两个重要目的提高了医药界的传承和创新的精神,充分运用了当今科学技术的优点,进一步加快了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速度,从而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1.2、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简单的说,中药现代化的模式是适应国内环境、国际形势以及中药特点的。积极地实现中药现代化不仅是中药医学本身的需求,而且也是在21世纪新兴世界的背景下解决严重的社会健康安全问题和医药企业的发展问题的需要,它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一项造福人类的重要举措。

2、 创建临床医学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2.1、 创建临床医学的目的。临床医学简单的说就是亲身面对病人的医学,是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各种专业性学科的统称。其理念是:临床医师通过视诊、听诊、触诊、叩诊以及问诊等临床手段来获得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而通过恰当的治疗措施治疗病人,以使病人的痛苦得到缓解或消除。

2.2、 创建临床医学的重大意义。临床医学过程本身就是一门把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巩固和验证临床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工作者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使中药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关系更加紧密、有效,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就两种形式的结合状态来看,它符合了临床-基础理论-临床的模式,反复应用,为以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当代日渐中药现代化的潮流下,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不仅是未来之星,而本文由收集整理且将会大有成就。也就是说,一方面这种融合有利于临床医学对中药的标准型的研究,促进了使中药现代化的优势逐渐融入国际化的临床医学,推动了中药临床的治疗和用药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临床医学上关于中医药学的研制,推进中药临床的新药不断供应,为病人提供更有效、更便宜的新药,达到省钱、省力、省时的目的。下面笔者根据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手段及其优势作简单介绍。

3.1、 根据临床医学实践时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研制中药,体现中药现代化的优势

我们知道,新中药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优点:药效性强、疗效指数高、安全保障优等。但是以往相关工作者并没有重视中药现代化,也没有把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相互融合的意识,致使中药的研制量并不是很高。近年来,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关工作者认识到把临床中积累到的经验融入到中药的研制方法中,可以更大程度上地使中国的丰富资源得以被利用,进而研发出更新、药效更高的新型中药。例如,在研发肝病新中药的过程中,有这样三种考虑:(1)根据历来前辈的经验,采取较科学的民间方法研制中成药;(2)根据临床医疗时所获得的经验,发扬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验,最终研发出新型中药;(3)根据已经制得的但药效并不显著的中药,经过探索、实践找出新改进的出路。

3.2、 重视临床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加以研究,实现中药现代化

一切药物有益就必然有害,所以临床医师必须重视临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系统性的融合,更好地将中医药界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服务奉献。例如,对葛根素注射液的副反应进行探究研讨,并明确这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理,在实践研究中逐渐改善这种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反应度。然而,由于这种副反应机理的工作开展的比较晚,研制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医疗设施的不够完备,致使制约着这种副反应的研制工作的进步。因此,医学工作者应该对中药副反应加以重视,并可以借助国外的临床实例,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共同智慧,为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做好准备。

3.3、 根据社会的需求,加大对创新中药的建设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的结合,强化中医药界的创新意识

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建立完善的新型中药的创新体系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向。但是由于这种中药的研究体系并不完善,比如人才的缺乏、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设备、设施的欠缺等,都是中医药学的脚步滞留的原因。所以必须加大以上客观和主观等的因素的改革,结合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建立创新型的基础平台,实现中医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知识和实践的融合,以达到医学中一个新的高度。

篇7

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全科医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医疗费用等多种原因[4],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全科医学发展的必要性,从1997年以来,中央制订了多项关于全科医师发展的决策,为此,我校也很早便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并将其列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然而,教学场所多局限于大教室大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全科医学理论层面,而实习见习课程多局限在有限的几学时内,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全科医学的理解还较为片面,多局限在概念层面,更有学生认为全科就是各个科室知识的浅表组合,因此,让学生进入社区基层医院,深入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和范畴,是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加深对全科医学了解的重要途径[5]。

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全科医学的社区见习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学习内容繁多,学习课时数较少

全科医学是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其大部分内容都在社区进行,内容繁多复杂,包括儿童保健,每个婴儿每个阶段的生长特点,该接种的疫苗,接种疫苗有哪些适应证、禁忌证,疫苗如何保存,妇女保健中孕前及孕期都有哪些检查,社区中健康档案如何建立,慢病如何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之前所未曾接触过的,也只有在社区实习中才能实践掌握。另外,全科医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注重的是全科思维的培养,三甲医院的实习使学生掌握的是每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然后三甲医院科室间多半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依靠会诊制度等,而全科医学锻炼的是学生能够把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疾病看成一个整体,从疾病谱出发,以人为中心,以症状为导向,体格检查为关键,综合的整体的去分析疾病,并坚持给予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康复评估及随访等。另外,社区有一些课程是比较耗时的,比如家庭随访等,要真正走进患者家庭,通过细心耐心详尽的了解及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完成档案的建立及随访工作等。然而,面对这么多的内容,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的实习课程学时数仅为几个学时,是远远不够的。有调查表明,60.9%的带教医师认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社区见习课程应当延长为4周[6],可见,全科见习时间应该有所延长。

2.2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一个地区的全科师资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未来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7],因此一个良好的师资团队对全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全科师资培训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的准入标准及培训考核标准,且我国师资数量严重匮乏[8],研究生学历导师所占比例不足5%,且带教年限大多数也在5年以下[9],其中全科医学社区基地的师资主要以主治医师为主[10],学历以本科为主,占60%[11]。个别社区带教老师对教学内容掌握不够,由于参加培训次数较少,对新进展、新指南了解欠缺,导致学生的信任度降低。另外一些老师带教积极性较差,由于社区医院鼓励倾向性政策较少,带教老师教学工作中缺乏耐心,这对临床医学专业全科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

2.3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差

有研究显示[12],约30.3%学生基本不了解全科医学,而约12.9%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成为全科医生,学生们对社区很多方面存在疑虑,学生的问题多集中在,社区服务中心患者来源于哪里,为什么会选择社区医院,社区医生的薪酬待遇如何,工作量怎么样,社区医生怎么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当社区老师讲解到医联体、健康促进等和一些政府对全科医生的政策倾向时,同学们也只会背诵一些概念而并不理解其含义,这说明同学们对全科医学知识的理解还不够,另外国家对全科的政策的宣传还不欠缺,这可能会是阻碍许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转为全科医生的关键因素。

3提高全科医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3.1注重全科思维的培养

全科的重点是全科思维的培养[13],并不是机械性的去掌握各个科的理论知识,全科医生面对的更多是家庭,社区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强调的更多是沟通、是真正的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从整体考虑,以人为中心,真真正正的切切实实的从患者角度出发,为该区人群服务,关爱,耐心而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所以全科思维的形成对全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3.2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适当延长课时

全科医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对全科的认知又很少,临床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可以考虑适当延长全科医学实习课的课时。另外要注重教学形式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微信、微课等形式,把家庭访视、SOAP病志书写等以视频形式推送给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习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

3.3加强师资建设,加大全科医学政策的宣传力度

篇8

总的来说,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这是它的特殊性,不能把人作为实验动物,只有在保护人类健康和遵守道德的前提下对人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医学中关于疾病与健康的基础研究,不可能全部用实验方法来完成,而必须借助它的应用部分一一临床医学,在应用中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方法进行研究这就是临床医学与一般技术科学的不同之处,具有很强的基础科学性质。

二、临床科技才能的培养和提高

临床医学的基础科学特性,决定了临床医学在医学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临床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科技才能的提高必、须强化临床医学的基础科学作用,加强临床实践和技能训练。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使业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人类疾病与健康研究中的作用,巩固、学习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经验,提高临床研究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使他们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结合我院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岗前培训,特别是临床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凡大、中专毕业生上岗前都要进行5年的轮转学习,即卩2年的二级学科轮转(包括半年外语强化训练),3年的定科专有关理论授课及基本技能辅导,最后经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固定科室及专业对不合格者要缺什么,补什么,直到合格为止.

2.对参加工作10年以内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要在上级医师的监督和指导下,通过负责制、轮转制、总住院医师制,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在临床第一线刻苦磨练;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给他们配以助手,亲自指导和培养,不断提高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有计划地选送业务技术骨干到上级医疗单位或国外进修深造,必要时组织相关专业配套成组进修,以利于学科结构培养和配套引进先进技术及经验,形成科研优势.

篇9

【关键词】循证医学;骨科;教学;临床;应用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是21世纪临床医学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翔实的临床科学研究资料为最佳的临床依据,从而负责、明确、明智地利用现有最好证据来决定每个患者的治疗[1]。目前循证医学在我国临床领域中广泛兴起,它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也随着骨科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

1、循证医学应用于骨科医学的背景

循证医学的物理结构是Cochrane协作网,协作网是一个国际性、非赢利的学术团体,旨在通过制作、保存、传播和更新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帮助人们制定遵循证据的医疗决策;为循证医学提供研究依据,使循证医学变成现实[3]。

循证医学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寻找并评价所有的临床证据、综合分析得出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从而使临床医疗决策更加科学化。牛津大学骨科专家提出了典型的循证医学模式的4个步骤,包括:a、根据临床处理病人时遇到的情况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b、检索含有相关临床资料的文献;c、准确评价证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d、将有用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2、循证医学应用于骨科临床实践的应用

循证医学应用于骨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骨科医疗实践中的难题,从而促进骨科学的发展。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a、弄清疾病的病因及发病的危险因素;b、提高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率;c、帮助临床医生为病人选择最真实、可靠、实用的治疗措施,同时指导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d、充分利用对病人预后有利的因素, 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e、 应用最佳的研究证据于卫生管理,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4]。

3、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教学强调对一个问题的综合思考和决策,这种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提出问题,并需要寻找一个有指导意义的答案。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如下:提出问题查寻证据分级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首先根据一个病例提出诊断或治疗方面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查找和回顾问题的历史记录,综合教科书和文献得出结论,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结论进行分级, 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建议采用最好的有循证医学根据的结论来指导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可以发现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工作能力。在骨科临床教学中,与其他学科一样,新知识新技术是医学生和年轻医生十分关心的内容,但是如何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成为教和学面临的突出问题[5]。

循证医学的出现推动了医学的科学化进程,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该引入循证医学,使医学生和年轻医生认识经验医学的缺点和循证医学的价值,通过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临床教学和工作,才能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为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性能力奠定基础。

4、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实践的应用

循证医学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方面,包括外科、儿科、妇产科、临床护理等,同样的,循证医学也应用于骨科临床实践。为更好地指导骨关节疾患临床康复干预方法的选择,美国物理治疗学会会组建了“费城专门小组”对下背痛、膝痛、颈痛和肩痛等常见骨关节疼痛性疾患的康复干预方法进行了专门的循证医学研究,以建立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其间,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结果,均对国内相关医务工作者有所借鉴和提高。有研究发现,骨科康复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有助于骨科康复的决策指南,有助于指导骨科康复临床,有助于指导骨科康复科学研究,有助于骨科康复医学教育。有学者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用药进行循证医学综述,并根据循证医学的相关思路,提出了临床用药方案,对于骨科康复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英国使用Cochrane评价制定骨质疏松处理方法的国家指南。在荷兰,Cochrane协作网已协助制定了有关处理踝关节扭伤的多学科指南。因此骨科康复应以Cochrane协作网为依据,建立有关骨折术后康复、退行性骨关节病康复、运动创伤康复等一系列临床行之有效的骨科康复决策。循证医学对骨科康复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高成本效益手术,但全国各地术后后果差别各异,有关病人是否适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手术方法、何种价格的髋关节假肢、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购买者和供应商应该促进哪些术后长期随访表现最佳的假肢的应用等问题国内学者各说不一。如果我们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整理、收集全世界有关临床研究,那么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应把循证医学作为指导骨科临床与康复科研究中有关正确选题、确定正确研究方法、评估方式的重要依据[6]。

5、小结

循证医学的兴起预示着临床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循证医学这一新的医学模式提出以后,我国骨科同仁应遵循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搜集、整理证据,并进行系统评价,调整临床诊疗原则以指导临床实践。循证医学在中国发展的短短10多年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出现为临床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骨科临床的应用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景良好。

循证医学强调以现有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最好的研究依据不单指已获得的研究结果,而且亦应包括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来研究更有价值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掌握骨科康复最新研究动态,开展新的有意义的研究工作,也是对循证医学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中万, 庄 洪, 徐友兰. 循证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 . 实用骨科杂志, 2002, 8(5): 364.

[2]郑漫艳. 循证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 2004, 18(11B): 2059- 2060.

[3]Retsas A. Barriers to using research evidence in nursing practice[J]. J Adv nut s, 2000, 31(3): 599- 606.

篇10

1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缺乏有效统一

在医学发展中,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8]。近年来,随着医学教学的改革,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的统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达到有机的结合。医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医生。由于基础医学教师对临床知识知之较少,因此在基础医学授课过程中,很难将基础知识与临床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当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后,由于临床教师对较新的基础知识缺乏深入学习,因此不可避免应用故有的知识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的临床教师甚至回避基础知识,经常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临床教师是医学生求学过程中接触的最后的教师,也是他们能否学以致用的重要决定者。临床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临床知识的传授,更应当是基础与临床知识统一体的传授与发展。因此,临床教师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医学教学的成败。提高临床教师队伍基础医学知识水平是医学生的需要,是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和造就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9]。

2 继续医本文由收集整理学教育中基础医学继续教育所占比重较少

纵观当今针对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不难发现,大多数是针对疾病的临床诊治,而少有关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探讨。关于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多出现在科研报告以及文献中。医学的发展使学科分细化,不同学科医师对其他学科的了解也逐渐减少,尤其在大型的医院更是如此。虽然现在的职称等体系对临床医师掌握前沿知识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大多数临床医师仍缺乏对前沿基础医学知识的了解。在医院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中,多数为临床知识的再教育[10]。

3 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知识的相互统一是提高医学教学水平的关键

3.1 基础医学知识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回顾历史,临床医学研究的进步主要是源于基础医学研究的进展:16世纪,随着人体结构的揭示,解剖学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17世纪,血液循环的发现引起生理学的一次飞跃;18世纪,开始了实验研究;19世纪发现了细胞和细菌,而麻醉、无菌和灭菌则奠定了外科的基础;20世纪,药物研究及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正是由于基础医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形成了目前的临床专科。基础医学在现代医学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临床医学中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是和基础医学知识密不可分的。

3.2 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研究发展的方向和保证:临床医学的发展以基础医学研究为基础,同时又为基础医学研究工作指明具体的方向,基础医学研究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理论研究基础,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从本质上认清临床疾病的性质,从根本上找到疑难并征得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3.3 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有机统一结合是医学发展的有力保障:纵观医学科学的发展史,临床医学研究与基础医学研究一直是齐头并进的。从16世纪到20世纪,临床医学中疾病的研究工作一直是基础医学所必须优先解决的课题,用于基础医学研究的材料资源多数都来自于临床医学研究的长期积累,只有经过长时间、多角度、多途径的临床医学研究之后,才能得到真实的、有价值的临床资料,从而为基础医学研究发现和解决疾病的发生、发展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临床医学研究以基础医学研究为基础,反过来又推动了基础医学研究的发展。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对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其既要熟练掌握临床专业知识技能,又要了解相关的基础医学前沿知识。临床医学是最终将基础医学知识运用并检验的标准,只有真正做到临床与基础医学的统一结合,才能使现代临床医学健康快速发展[11]。

4 提高临床教师队伍基础医学知识水平的举措

篇11

2社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必要性

在我国公共卫生方面主要是通过预防为主,同时加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落实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实行。对于整个卫生事业来讲,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是一体的,单纯认为预防是公共卫生的范畴,治疗是临床医学的范畴,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为了加强人民的保健措施,我们要将公共卫生的知识融入临床医学,使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近几年来,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其主要内容主要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以上服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真正的为患者解决了许多难题,可见在公共卫生中加入基本的医疗方面知识,能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加入少量的预防知识也能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将社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进行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讨论

3.1增强社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作用

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相关机构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成立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使社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我们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措施,可以在医院、社区等各个地方加强人们对公共卫生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等,我们要在社区内加强各种慢性疾病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宣传,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并知道如何做好预防。让人们意识到医疗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一部分。

3.2加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

一直以来,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教育存在分离现象,所以很多人的知识具有局限性,不能满足现状,为了将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更好的结合,可以加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充分开拓医务人员的眼界,增加对公共卫生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医务人员在疾病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多方面提高自己,培养出具有综合性的医疗服务现代人才。

3.3加强卫生应急能力,构建综合性卫生体系

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各部门同时发挥作用,医疗机构作为核心机构,是控制突发事件防控的关键。为了实现综合性卫生体系的构建,我们进行信息收集、应急指挥中心、综合处理站以及现场处理等公共卫生应急平台,所有部门均可从此平台获知最新消息,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了信息的浪费。

3.4加强社区的管理,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很多慢性疾病我们不能一下根治,只能暂时的缓解症状,为了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加强了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整合,实施社区综合性管理。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管理,定期为社区老年人进行血压和血糖的测定,开展老年人俱乐部,加强老年人的锻炼,增强其免疫力。定期开展讲座,为老年人讲解某些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