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机电一体化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25 11:11: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机电一体化自动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机电一体化自动化

篇1

设计要求:1、安装资料及要求。包括:平面图;用电负荷情况;供电电源情况;气象及水文资料等。

2、选子:位置、型号的选择

3、土建施工

4、设备安装

课题二、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选线的研究

指导老师:戴胜坤 地故障时,故障特点不是非常明显,故障选线就显得很有必要,所以,要求学生

比较详细的了解国内外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对现有

的选线方法进行总结并加以改进,找到适合的故障选线的方法;3、 利用ATP的仿真软件对小电流接地系统进行仿真;4、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三、64点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游佳

设计内容:64点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针对室温环境下的温度监控,如大型机组的轴温,大型变压器油温,化学反应过程,环境测试等。控制核心采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监测64点温度,温度范围0~100℃,采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AD590,按矩阵方式切换输入信号。输出8路开关控制信号和2路PWM模拟信号(具备PID控制能力)。同时要求利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的已有通讯接口或其它工业控制网络实现数据上传和控制。

设计要求:1.总体方案设计,需要提出至少两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加以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2.根据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电路,需要有理论依据,有分析计算过程,选择的主要元件要有原理和说明,所有元件必须有型号和参数;

3.软件设计,使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编成。主要软件必须能在设计制作的硬件电路上正确运行 ,且能够显示被测试对象的温度;

4.制作硬件电路,调试硬件和软件,完成温度检测与测试点切换,实现温度上传并在屏幕上显示或存盘;

5.撰写毕业论文,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标准,论文引用其它文章和相关技术资料不得多于40%。

课题四、 用8051单片机设计一交通信号灯模拟控制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潘纹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用单片机805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绿、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要求如下:

1)用红、绿、黄三色发光二极管作信号灯。考虑到学生设计时的难度,只考虑一条道路相对的两个方向,每个方向有红、绿、黄三个灯。红灯亮禁止通行,绿灯亮允许通行,每隔30秒红绿灯交替变化。在每次由绿灯亮变成红灯亮或者由红灯亮变成绿灯亮的交替变化转换时要求黄灯闪烁5秒,给行驶中的车辆有时间停靠到禁行线之外。

2)能实现正常的计时显示功能。用倒计时方法显示红灯、绿灯、黄灯还需亮的时间。

3)能实现控制器总清零功能。 按下某个键后,系统实现总清零,计数器由初始状态开始计数,对应状态的指示灯亮。 二、根据设计任务与要求:画出设计总电路图,写出设计程序。

课题五、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

指导教师:游佳

设计要求:1.用MCS-51单片机,通过软件编程,设计一个步进电机控制器。要求能对步进电机实现正、反转及速度控制,同时能对步进电机进行位置控制,即能控制步进电机从一个位置精确地运行到另一个位置。

课题六、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的研究

指导老师:周小薇

论文要求:1.了解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类型、特点、结构及用途等

3.如何为机电一体化系统选择传感器(举例说明)

4.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发展

相关知识:本课题要求学生综合《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电机》等相关知识进行编写。

课题七、水轮机制动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周小薇

设计要求:

掌握一定的电气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可以利用PLC进行编程,并且对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能够运用基本的绘图软件进行绘图。

设计内容:

本设计共有三个部分:电气控制部分、流体控制部分、PLC编程部分。

(一)电气控制部分设计任务: 2.24点制动闸动作后向PLC发出制动成功或复位信号

3.压力站气路压力数显示向PLC发出4~20mA的模拟信号

4.根据PLC传送来的4~20mA的模拟信号,显示相应的转速。

(二)流体控制部分设计任务:

采用节流阀控制流量,水份分离器净化空气,两个三通换向阀分别控制汽缸的上、下腔;气液混用三通球阀进行气、油的转换控制,多块压力表可直接读数等。

(三)PLC编程部分设计任务:

根据给出的梯形图进行编程。

课题八、毕业设计题目: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黄卫庭

构成:PLC系统、变频器、检测保护电路、转速测量等环节

要求:1、采用PWM变频调速

2、有具体结构图及外形图

3、选用元器件合适

4、有控制电路图、主电路原理图、PLC程序框图和清单

[注意:选题要结合实际供水工作。要求写明本设计所涉及的分析方法或技术手段(如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要求有学生独立的见解,设计内容要详细写明具体步骤]。

课题九、两种液体混合的设计

指导老师:叶俊 一、控制要求

1.初始状

此时各阀门关闭,容器是空的。 SL1=SL2=SL3=OFF

M=OFF

二、起动操作

按下起动按钮,开始下列操作: (2)液体B流入,液面达到SL1时,YV2=OFF,M=ON,开始搅拌;

(3)混合液体搅拌均匀后(设时间为l0s),M=OFF,YV3=ON,放出混合液体;

(4)当液体下降到名 SL2时,SL2从ON变为OFF,再过20s后容器放空,关闭YV3,YV3=OFF,完成一个操作周期;

(5)只要没按停止按钮,则自动进入下一操作周期。·

三、停止操作

按一下停止按钮,则在当前混合操作周期结束后,才停止操作,使系统停止于初始状态。

四、要求:用欧姆龙型PLC技术设计

课题十、机械手控制的设计

指导老师:叶俊

一、机械手工作过程,且每次循环动作均从原位开始。

二、控制要求

1.在传输带A端部,安装了光电开关PS,用以检测物品的到来。当光电开关检测到物品时为ON状态。

2.机械手在原位时,按下起动按钮,系统起动,传送带A运转。当光电开关检测到物品后,传送带A停。

3.传输带A停止后,机械手进行一次循环动作,把物品从传送带A上搬到传送带B(连续运转)上。

4.机械手返回原位后,自动再起动传送带A运转,进行下一个循环。

5.按下停止按钮后,应等到整个循环完成后,才能使机械手返回原位,停止工作。

6.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和左移/右移的执行结构均采用双线圈的二位电磁阀驱动液压装置实现,每个线圈完成一个动作。

7.抓紧/放松由单线圈二位电磁阀驱动液压装置完成,线圈通电时执行抓紧动作,线圈断电时执行放松动作。

8.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左移、右移动作均由极限开关控制。

9.抓紧动作由压力继电器控制,当抓紧时,压力继电器动合触点闭合。放松动作为时间控制(设为2s)。

要求:用欧姆龙型PLC技术设计

课题十一、建立机械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电路模型

指导老师:方玮

结构:由电动程控器、水位开关、安全开关(盖开关)、排水选择开关、 不排水停机开关、贮水开关、漂洗选择开关、洗涤选择开关等组成。工作原理:通过各种开关组成控制电路,来控制电动机、进水阀、排水电磁铁及蜂鸣器的电压输出,使洗衣机实现程序运转。

主要内容:进水控制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排水系统电路等。

要求:结合洗衣机的工作过程,给出以上电路模型号并说明原理,论文不少于5000字

课题十二、工厂变配电所的设计

指导老师:居剑文

一、设计的要求

根据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能够独立而正确地进行方案认证和设计计算,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要求会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等

要求学会选择有关元件和参数

要求学会编制有关电气系统图和编制元件明细表

要求学会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变配电所所址和型式的选择。

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类型的选择(配电所设计不含此内容)。

变电所主结线方案的设计

短路电流的计算

变配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

变配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与整定

变电所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的设计

编写设计说明书及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10、绘制变电所主结线图、平面图和必要的剖线图、二次回路图及其它的施工图样。

课题十三、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继电保护问题的研究

指导老师:方玮 研究现状,了解目前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保护的配置的方法,优缺点,并根据

电缆的特点,架空线路的特点,提出适合于混合线路的保护的方案;

3、 提出适合于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继电保护的方案; 4、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十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指导老师:潘纹

设计任务与要求

1)对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三种基

本类型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

2)每种类型各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画出其基本图表。对每种

类型要求用falsh或者authorware等做一个能动的形象逼真的例子。如吊起重物的起重机、运动的火车的机轮、椭圆仪、翻箱机、机械手爪等。

课题十五、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加工工艺设计

指导老师:倪祥明 课题十六、机械手直线运动液压系统的制作

指导教师:黄国祥

目的:实现机械手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机械运动

任务:1、系统方案的设计与计算;液压泵、液压阀等技术参数的选择;液压辅助部件的选择与购买。

2、液压缸的加工制作。

3、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电路系统的安装。

5、技术资料整理与电子文档的制作。

要求: 1、分组布置任务,每组可以是1人以上。

2、电子文档要求打印,字数不少于5000字。

3、现场展览制作产品,参加答辩。

课题十七、“中国结”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张蓉

1.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

着重提高在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建中国结造型设计、市场推广、资料整理等环节,初步掌握应用CAD/CAM进行工业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2.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如下要求:

灵活运用所学Pro/e软件创建“中国结”,打印出造型设计步骤和造型图;

对造型出来的“中国结”进行包装设计。如用Photoshop或3dmax等软件进行包装,打印出用于市场推广的效果图;

写出500字左右的论文小结

培养一定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并培养自己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中国结”造型参考图:

(造形和尺寸自定义)

课题十八、“福娃”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罗进生

1.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

着重提高在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建“福娃”造型设计、市场推广、资料整理等环节,初步掌握应用CAD/CAM进行工业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2.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如下要求:

灵活运用所学Pro/e软件创建“福娃”,打印出造型设计步骤和造型图;

对造型出来的“福娃”进行包装设计。如用Photoshop或3dmax等软件进行包装,打印出用于市场推广的效果图;

写出500字左右的论文小结;

培养一定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并培养自己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福娃”造型参考图:

课题十九、大功率高频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

指导老师: 倪涛

通过该题目的设计,加强电力电子的学习和理解,系统学习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法,综合运所学过的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一定的基础

内容:

按技术参数设计一台直流开关电源

主要技术参数:

输入电压:三相交流380V 输入频率:50HZ

输 出:恒流50安 输出电流变动范围:0---50安连续可调

输出电压:0—60伏

要求:

1.按要求分阶段写文字材料;

2. 3.论文要按要求格式打印;

4.独立完成

设计步骤:

1.阅读国内外有关 2.选定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学习其工作原理、应用方法;

3.主电路方案选择,要有技术经济比较;

4.主电路设计;

5.元器件的设计、计算、选择;

6.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设计;

7.打印论文

课题二十、三层楼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指导老师:倪涛

设计内容: 1、不允许同时有两层楼要求停电梯;

2、当二层不需要停时,能越过二层直接到达所需楼层。

要求:

分阶段写文字材料;

2、 3、论文要按要求格式打印;

4、独立完成

步骤:

1、设计I/O配线表。

2、设计出电梯控制的梯形图。

3、写出指令表。

4、用编程器输入指令。

调试运行。

课题二十一、车辆出入库管理PLC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杨芳

内容:编制一个用PLC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梯形图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

1、入库车辆前进时,计数器加1,后退则减1.

2、出库车辆前进时计数器减1,后退则加1.

3、要求有显示屏指示车库内车辆的实际数目.

要求:

1.根据题意设计显示电路,并按图连接。

2.画PLCI/O接口连线图,并按图连接。

3.编制梯形图及指令语句表。

4.完成系统调试,实现控制要求。

课题二十二、水塔水位控制PLC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杨芳

内容:1、保持水池的水位在S3——S4之间,当水位低于S3,则打开阀门进水,水位到达S4时,则关闭阀门。 水塔水位控制面板

要求:1.根据题意设计显示电路,并按图连接。

2.画PLCI/O接口连线图,并按图连接。

3.编制梯形图及指令语句表。

4.完成系统调试,实现控制要求。

课题二十三、用PRO/E软件进行玩具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罗进生

要求:利用软件进行实体造型,写出具体造型步骤。步骤清晰合理,造型思路明确。可以自己设计玩具形状,分析所设计玩具市场前景。

参考图样:

课题二十四、基于PROE软件的机械制图三维模型库开发及应用

篇2

2、请对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教学计划总体板块设置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提出你的意见或建议;

3、请对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管理方案提出你的意见或建议;

4、请对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校企双方共同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模式提出你的意见或建议;

5、请对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出你的意见或建议;

6. 请谈一谈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未来发展方向,请谈一谈您认为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先进知识和理念有哪些?

 

以下议题可供行业专家参考:

 

7、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学生在贵单位主要工作任务有哪些?目前我院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专业毕业生是否满足你们企业的要求?哪些专业课程或者能力对于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学生比较重要,需要强化?

8.若您接触过我们机电一体化的毕业生,该专业毕业生在机和电两方面专业表现如何?

9、您认为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您认为学生应该更偏重于哪方面?

篇3

我国是当前世界上制造业大国之一,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机电等制造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多层次的机械需求,更要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基于此,机电一体化应运而生,它能帮助机电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行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 机电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概念

在了解机电一体化含义之前,需要理顺机电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概念:

1.1 机电控制系统概念

机电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设置生产程序,通过控制装备远程遥控生产过程,它具有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1]等三个特征,从机电控制系统本身来说,自动化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它能借助通信领域的力量,远程监控机械生产,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微型计算机检测生产细节,当生产过程出现问题时,能较快解决;从机电企业工作人员角度来说,智能化特征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减少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工失误,当机械生产环境较危险时,智能化机电控制系统能够代替人力作业,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从机电行业的角度来说,机电控制系统将行业连接成一个整体,高效化特征能提高行业生产效率,促进新技术手段和综合控制系统出现。

1.2 自动控制技术的概念

自动控制技术是指依靠控制装置和控制器,设定生产工作程序,在没有人力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生产规律运作,相对人工控制而言,它具有独特优势,比如自动控制技术中的硬盘驱动,这种“伺服系统”能精确定位,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依然能稳定工作。

2 机电控制系统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机电控制系统中应用自动控制技术的途径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机电控制装备

自动控制技术核心内容是控制装备和控制器,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当需要记录机电控制装备的运转速度时,要利用控制器来测试。在目前很多机电企业都开始引进新型自动控制技术,比如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

机电控制装备中加入控制器,将生产系统联合成整体,工作人员在监控生产过程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不仅避免了企业经济损失,也优化了产品质量。在这个自动化过程中,控制器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人力作业,以精密的计算程序代替人脑,减少人工失误。

2.2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机电微型计算机

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机电微型计算机,其利用控制装备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在微型计算机的辅助下,控制相关生产程序,它具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方面,从微型计算机生产价值来说,协调了自动控制和机电规律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单元技术的融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机电领域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价值,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同时延长了设备使用周期,减少了企业投入[3],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促使了工程师不断研发新型机电模型,提高了工作能力;第二方面,从安全角度来说,微型计算机中加入自动化,能较知危险,比如机电生产线中某一生产环节出现漏洞,自动控制装备能立即停止机器运转,减少企业经济损失;第三方面,从机电一体化的角度来说,自动化技术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比如传感检测等。

3 机电控制系统中一体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设计覆盖的应用领域较广,主要有机械、电子等,掌握机电一体化加工技术,能完善机电控制系统,促进机电行业智能化进程。

机电一体化具有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模块化等基本特征,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模块化特征,由于目前制造业庞大,种类繁多,在研究机电一体化产品时,难以将各厂家联合起来,但是如果将机电一体化设计“模块化”,制定产品各项标准,研发新型机电产品,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主寻求合作厂家,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微型化特征是网络背景下所独有的,它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提升了机电一体化的影响力,用先进的微型技术改变了机电领域现状。

3.1 机电线路中的一体化设计

机电线路中的一体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电子线路上[4],在传统的机电控制中,电子线路与控制装备隔离,使得在生产设备运转过程中无法及时了解产品情况,降低了设备使用率,机电一体化后,微型计算机和控制器应用于机电控制系统,代替了原来的控制装备,提升了工作效率,比如在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建立了一体化机电线路后,能快速生产各类产品。

在机电线路中一体化设计优化了产品质量,简化了工作程序和结构,凸显了“一体化”的优势,机电企业要大力引进,淘汰传统机电控制装备,利用新科学技术,发展企业模块经济。

3.2 机械装置中的一体化设计

机电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统筹机械装备、自动化控制装备、生产装备三者之间的关系,能促进一体化设计,这对机电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要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加入一体化设计,优化机电装置整体性质。

机电工程师要敢于打破常规,运用创造性思维,多学习和探讨机电一体化设计,优化产品质量。同时机电企业要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多引进高素质人才,开展多种一体化实践活动,让工作人员在团结协作的氛围里创新一体化设计,用高科技改变机电一体化模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3.3 机电功能模块中的一体化设计

功能模块中的一体化设计主要是指统筹整个机电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将每个部分最优的机电装备组合在一起,用控制器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模块一体化设计需要贯彻“整体”的理念,不能单纯地考虑某一个控制装备或者控制器,这样不仅不能把一体化设计优势发挥出来,甚至有可能增加企业成本投资,比如机电企业引进最先进机电装置,却没有更换控制器,这样也无法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所以机电企业只有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选择最优的机电组合,才能追求最大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是机电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的产物,它能协调企业投资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推进智能化进程。企业要顺应时展潮流,大力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用信息化、自动化带动企业经济模式转型,从粗犷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节约生产成本,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制定机电一体化整体营销战略,打造企业良好品牌。

参考文献

[1]潘六寿.浅析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31.

[2]王亚.机电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3:178.

篇4

中图分类号:TP273;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32-01

中国属于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之一,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但高水平的生产力就要求机电应符合生产力的要求,制造业需要依靠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在制造行业中占据着较为主要的地位。有效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什么是自动控制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

1.1 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不需要用人来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机械设备让机器自身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进行正常工作及运转的一项技术,是机械设备或机器根据控制技术设置好的程序及预期的各项步骤进行生产的过程。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力消耗,减少大量劳动力的干预情况;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还能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失误操作的发生,员工根据设定好的程序进行进行操作,生产的出错率有所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1]。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属于一种较为全面及综合性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涵盖的方面主要包括信息传感器、电子工业、微电子及信号变换等,主要核心为硬件及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很好的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属于时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特点。机电一体化的构成中关键点在于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效率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机械本体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机械自身的材料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要想提升机械本体技术应严格把控机械原材料,将耗能降至最低。

2.自动控制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象最为常见,数控机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进程及形态,随着科学技术及职能化、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控机床的先进技术不断随之变化,目前的数控机床存在着知识扩展功能、感知环境功能、智能化模拟功能、智能编程功能及网络通讯功能等,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能建模的现象,可以立即采用模糊系统进行加工,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及调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减少因机器故障出现的生产力下降情况[2]。(见图1)

2.2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业中运用较为常见,特别是机械的制造方面,在制造机械的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控制的智能化技术能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影响生产的问题进行避免及排除,自动控制技术主要通过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相结合进行制造建模,采用自动控制技术中的反馈技术科学、有效及将生产进度把控好,自动控制技术能将突发的生产问题发生可能降至最低且及时处理突发问题。其主要采用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及智能传感器技术进行智能化的监控及处理,有效的减少了生产问题的出现,为生产提供了有力及坚实的基础。

2.3 自动控制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科技生产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在机电微型计算机中主要是利用控制装备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帮助下将生产程序进行相关控制。自动化控制技术有效的将自动控制及机电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调,有效促进了单元技术的融合效果,具有较大的生产价值,将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至一定高度,将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幅度缩短,延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将企业的投入降至最低,提高了生产力。还一定程度上的激励了工程师不断开发研制新型便利的基点模型,将工作能力提高至一定程度。自动控制技术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微型计算机发现漏洞的功能,微型计算机能快速对危险进行预知,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将机器进行控制后,避免危险的发生,为企业发展减少风险及损失。

2.4 自动控制技术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将自动控制技术融入进机器人的制造中,通过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机器人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在合理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后,机器人在原本具有的模仿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能更加智能化的自我判断外界的事物,对外界发生的事物作出最正确的选择及反应处理。急切人主要通过模拟人生的思维模式及行为进行相关活动,急切人需要有机向外界接收信息及控制参数等任务,若将自动控制技术与机器人进行结合将实现设备无人自主操作的境界[3]。

3.结语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及提高,其对机电制造行业的要求亦越来越高,C电等制造业的高要求不仅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机械需求,还应利用自动控制技术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自动控制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能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将智能化进程推进到一定层面,大力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将自动化、信息化融入进去,带动企业经济模式的转型及发展,努力培养自动控制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人才。将生产系统与机电控制装备联合起来,及时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及预防,以精密的计算程序代替人脑,以快速的生产效率代替人手,减少失误的出现,提高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对于现阶段的生产、加工工作,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全自动化的水准,多项设备的运转和应用,都是从实际需求来出发的,在各个层面上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来完成良性循环,从而为社会的需求提供较多的帮助。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进入到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发展空间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此时,想要在后续的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将优质操作技术有效融入,保证机械设备的功能、体系等得到深度的优化,最终获得预期效果。

一、PLC控制技术分析

在过往的工作当中,光机电一体化自动盘花机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手段来完成的,在很多方面都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工作水准。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到近代以后,各类机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很多设备的优化都提供了较多的参考。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PLC控制技术占有很高的地位,无论是在技术体系上,还是在技术功能上,都表现出了较大的进步,很多工作的执行都没有出现漏洞及缺失。面对社会上物质需求的大幅度提升,PLC控制技术的应用需要从多个方面予以把控。

(一)功能强大

PLC控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其功能异常的强大,能够在很多方面达到突出的成绩。一般而言,PLC的操作层次上,指令数量特别的多,能够达到几十条,甚至是上百条的指令。不同的指令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开展相应逻辑问题的优化处理,确保在不同类型的数据运算上,能够获得精确的结果。在现阶段所掌握的PLC控制技术当中,普通计算机可以完成的工作,PLC控制技术同样可以进行良好的应用。除此之外,考虑到机械工作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达到良好的人机互动效果。PLC控制技术本身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健全,其完全可以根据现实工作的需求,将人机界面良好的建立,将信息交换工作合理的完成,减少了过往工作的不足和缺失,从而在最终的工作价值上、工作效益上,达到一个最佳的水准。

(二)系统实现方便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现下的各项工作,其必须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方面达到兼得的效果,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而我国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机械层面上的内容,必须要保证系统的简单性、可操作性、可靠性等。PLC控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自身的系统在实现过程中,能够取得非常方便的效果,整体工作很少出现严重的问题。例如,PLC控制技术的应用,其自身的控制逻辑,表现为程序的建立方法,利用程序更好的代替了硬件接线。如此一来,不仅在工作空间上得到了最大化的节约,同时在操作效果上也有所巩固,告别了以往的问题,整体工作效果非常值得肯定。除此之外,PLC控制技术的系统,其采用的硬件,全部是高度集成化的模块。这些模块均表现为配套的特点,完全实现了系列化、规格化的目标。我们在应用PLC控制技术的时候,硬件系统与方案的搭建,在整体上表现出方便的特点。

(三)可靠性高

就机械操作本身而言,可靠性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特性,在很多方面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下的各行各业,都必须在机械的帮助下,才能又好又快的完成。所以,我们在光机电一体化盘花机的应用上,即便PLC控制技术拥有了很多的特质和功能,依然要对可靠性方面的内容进行深思熟虑,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否则将会影响到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在硬件设计层次上,PLC控制技术的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均得到了多个方面的优化处理,两种电路能够与内部的CPU进行电隔离处理,整体工作方法具有高度的可行性。经过大量的分析后,发现PLC控制技术的硬件设计工作,未出现严重的不足。自身的信息工作,主要是通过光耦器件来完成的,也可以通过电磁器件进行传递,选择性比较多。在PLC控制技术的内部当中,CPU板的运作,对客观情况做出了深入的考量,自身具备了良好的抗电磁干扰的屏蔽功能,为PLC程序的运行,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2. 软件实现层次上,PLC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一般而言,PLC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体现为扫描加中断的方法来完成。该模式在应用以后,可以保证PLC控制技术有序的来工作,将所有的混乱问题彻底的减少。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后,PLC控制技术表现出的软件可靠性非常显著,整体上避免了继电控制系统常出现的“冒险竞争”问题,自身的控制结果,能够达到确定的情况,减少了很多不良因素的威胁。

二、PLC控制技术的应用

光机电一体化全自动盘花机是比较常用的设备,其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功能的进步和应用效果的提升。将PLC控制技术在设备中进行应用,不能单纯的按照主观想法来完成,还必须对客观上的指标实现进行深入的分析。就现阶段的技术而言,PLC控制技术整体上具备了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未出现任何的不良问题。但对于光机电一体化全自动盘花机来讲,在其中应用PLC控制技术,相当于对技术限定了使用的环境和各项标准,如果出现了违背的情况,或者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为强制性的操作,都将对最终的结果构成威胁。

建议在PLC控制技术的应用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通过对传统手工制作绢花的工艺分析,结合 PLC、单片机程序控制技术、机械原理、电子技术等,实现手工加工过程的再现。(2)从电机马达参数研究方面入手,结合 PLC 控制技术,使送料长度、花瓣旋转的角度等达到最佳。(3)通过研究气动控制技术,结合机械部件实现绢花的自动装订系统。(4)在数字控制、硬件组成、新光电器件选用方面研究,以求达到绢花加工速度、质量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从电气化安全规则、人体学及安全防护、装备自身的安全防范、及采用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上,以求达到与国际标准接轨。(5)机器结构设计。全自动盘花机主要由送料模块、成型模块、装订模块组成,如何设计机器结构,使其体积小、重量轻、易维护、易操作、可靠性高。

总结:

本文对PLC控制技术在光机电一体化全自动盘花机当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现下的工作水平了有了很大的提升,多项工作的开展均未表现出任何的问题,创造的工作效益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日后,需加深对PLC控制技术的研究,在各个方面减少不足,优化体系的同时,不断的推动光机电一体化全自动盘花机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冯占营. 浅谈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3,11:67.

[2]孔祥新,沈小引,刘敬科. 基于PLC FX2N-48MR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J]. 电子技术,2013,11:33-35.

篇6

目前,要想我国国民经济走向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现代化、信息化的有效发展,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大,然而全国乃至世界的人口众多,发展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例如现代化信息技术、分析设计方法、各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等等。下面主要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现代化水平,促使社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电气工程的问题及对策

1.1电气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某个范畴来讲,电气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电子技术、电子系统自动化装置等等,电气工程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关键性学科,它是现代科技领域的核心。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发展,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品质。从某个角度来讲,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电气工程的发展。然而,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其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电气工程存在的节能问题

人们对于环保意识尚未加深,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耗能都相对较大,以致于电气工程存在节能的问题。在一座建筑当中,电气工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环节,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以及施工质量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使用价值与使用寿命,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就需要我们在设计、选材、施工上都需要向节能靠拢,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满足大型娱乐场所的供电需求,还保证了解决了环保、通风、卫生等问题。

1.1.2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及分析

正因为电气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环节,这就促使了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以及施工企业对于该工程质量的高度重视,并且在电气工程施工之后,重点对其质量进行检验,然而电气工程的施工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只是在验收的过程中对其质量进行检验而忽略了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检验,那么同样会使的电气工程存在诸多隐患。另外,还有一些单位对于该工程的质量管理不够严格、合理,以致于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管理混乱,延长了施工进度,最终导致了电气工程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以及质量问题。

1.2电气工程问题的应对措施

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力度。

通过上述,电气工程的质量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政府部门以及施工企业都应该对其加以重视,意识到电气工程的重要性,必须要从设计、施工、管理、验收等各个角度进行严格管理,从而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下文主要针对上述采取了相应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首先,电气工程的建设团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对电气工程建设队伍的成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并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建设队伍的知识培训,鼓励技术人员学习和锻炼自身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培养和塑造一支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熟练的操作能力、良好的综合素养的专业工程建设队伍,提升电气工程建设的软实力。

电气工程实际进行过程中,企业和相关部门应严格管理工程中的建材,建材是工程的基础,是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必须在工程中严格把好材料关。工程所用材料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经过权威部门鉴定的、有正规的质量证书和出厂证明的正品材料;应对工程所用原料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防水、防火、防潮,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管理记录;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杜绝残次品进入施工现场,从根源上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

2.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及对策

电气自动化有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作的可靠性及环境条件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电气自动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一项有力的支持。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正处在飞速进步的阶段,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2.1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问题分析

2.1.1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性不强

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是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一些电气自动化还处在多岛自动化的层次,多岛自动化具有互不连接、功能单一、信息独享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的功能和作用。

2.1.2电气自动化的网络构架不统一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建立高效、快捷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但目前很多企业自身网络构架不尽相同,使得依托于网络结构而发展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另外不同企业和商家在软、硬件产品交换过程中,因为程序接口的不一致,影响企业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交流,进而阻碍了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应。

2.2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改进主要从科技、信息和开放度三个方面开展。

(1)科技化是指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应当出现实用性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本着自主创新的思想,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在材料的使用,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力求创新,采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2)信息化则是指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地位应更加突出。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优化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分析的广泛应用以及电气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网络通信技术,都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开放化则是要与外界建立一个接口,实现与外界网络的连接。计算网络是实现信息实时交换和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管理、决策、设计、控制和制造一体化的关键,它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元件和局部系统的管理、监视、调节和控制上,是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远动技术、调度自动化等方面的核心。

3.结束语

随着社会智能化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得到迅猛发展,相应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社会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和部门应抓住机遇,强化队伍专业技能,引进和吸收新技术,发展和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系统综合处理能力的提升和管控一体化。

篇7

关键词:电梯;自动化技术;应用

电梯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且重要的垂直运输工具,“制动-启动-正转-反转”是电梯循环往复的运行过程,在不断的循环中,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电梯运行过中不断产生势能和动能。因此,为了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能,笔者认为应在速度高、载重大的电梯中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化技术,通过装载自动化控制系统,进一步优化电梯运行状态,提高电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电梯控制过程和控制要求

1.1电梯控制过程

(1)无司机操纵

电梯的停车、平层、换速、加速、启动和开关门都由PLC控制器进行自动控制,整个运行过程无司机操纵,电梯开关门时间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2)有司机操纵

由司机控制电梯的停车、平层、换速、加速、启动和开关门。

(3)停电保持

电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突然发生停电,PLC自动保存电梯停电运行数据,当重新接通电源时,自动恢复电梯停电时的运行数据,自动控制电梯的稳定运行。

(4)检修慢车状态

在电梯系统检修过程中,可利用检修慢车开关进行自动控制,当检修慢车开关接通时,PLC控制检修程序运行,司机必须通过电梯按钮控制电梯运行。

(5)应急处理

电梯运行过程中,PLC控制器全面监控电梯运行状态,当安全保护装置发生动作或者发现异常信号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避免电梯发生运行事故。

(6)消防开关

消除电梯轿内、门厅的呼叫信号,关闭电梯门,断开开门回路,如果电梯处于上行过程中,自动控制电梯在最近楼层停靠,电梯门保持关闭,及时返回基站;如果电梯处于下行过程中,直接返回基站;对于开门的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电梯立即关门,返回基站。

1.2电梯控制要求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逻辑控制和拖动调速两部分组成,可通过PLC控制器和变频器来实现系统功能,由直流电动机驱动电梯门机,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实现电梯主拖动,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接线简单等特点。

2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配置

2.1设计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人机操作界面包括操作主界面、电梯运行参数设定界面、故障显示界面等。操作主界面可以全面监测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不同单元电梯升降运行的特点,通过动画模拟方式显示出来,当电梯系统发生紧急状况时,控制室工作人员可根据界面显示对电梯采取应急处理,避免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防止电梯事故扩大。电梯故障显示界面可全面反映电梯发生故障时的具体情况,在电梯检修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电梯故障显示界面,及时查看问题,通过标示标语或者指示灯显示来代表电梯故障类型,显示电梯运行故障参数,为电梯检修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2.2PLC和变频器控制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设置应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需求和电梯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考虑。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上位机通过分析和处理电梯运行数据,实现电梯管理和监控,确保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PLC控制器可实现高层建筑中各个电梯系统之间的调度、分配和连接,下位机必须能够实现对电梯运行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和处理的功能,利用PLC控制器高效的输入和输出功能,有效管理和控制电梯运行程序。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变频器可设置为交流电源,为电梯运行提供重要动力,变频器时序控制应先投入接触器KM,然后合理设置KM接通延迟时间,经过一定时间后,发出运行指令,当变频器的运行指令和输出信号有效后,考虑电梯制动器信号的投入延迟,实现电梯运行指令变更。

3电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为了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在设计阶段就做好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在投入运行后,应做好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管理和监控,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全面提高电梯运行效益。

3.1优化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实现电梯智能化和自动化运行的重要基础,合理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框架,明确电梯的作用和功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层级管理体系,将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划分的更加明确化和细致化,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为外部环境控制层、电梯运行管理层、电梯运行状况监控层、机电设备养护层、数据管理层,在设计每层管理系统时,充分考虑到电梯运行标准和需求。

3.2选择合适的控制设施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是中央控制设备,满足电梯运行的监控需求,并且还应满足电梯紧急情况下的调度和控制要求,确保电梯在紧急状态下能保持安全稳定,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其二,信息数据采集设备,记录电梯运行情况,并且根据电梯运行要求,设计专门的数据库,优化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整理系统,为工作人员了解电梯运行状态提供重要依据;其三,自动化控制作业设备,如制动系统操作设备、电梯升降等。

3.3加大环境监控力度

电梯运行的环境监控是确保电梯安全、稳定使用的重要基础,加大环境监控力度,包括电梯运行的管理环境和实际电梯运营环境两方面。电梯运行环境可以分为电量、电压、湿度环境、温度环境等方面,可结合电梯实际运行要求,预设标准值警戒线,不断提高电梯运行的监控效率,一旦发现电梯运行数据超过警戒限度,电梯控制中心及时发出调整指令,避免发生电梯安全事故。对于电梯运行的管理环境,主要是加大对电梯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和判断,工作人员可通过USP系统实现对电梯运行参数的显示和分析,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共享性和便利性,实现电梯自动化系统控制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提高电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水平。

3.4做好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对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精细化的全过程维护和管理模式,实现对电梯运行的实时评估和监控,及时建模和分析电梯运行数据,准确判断电梯运行状态,为电梯故障检修提供可靠信息和数据支持。

4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对电梯自动化控制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实现电梯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为了提高电梯自动化应用水平,必须结合电梯的控制要求和控制过程,M一步完善和优化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电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1 研究意义

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电力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电网公司从过去的“电老虎”转型成为一个新型的服务性企业,更加注重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电能和服务。因此,电网公司必须采取现代化科技手段,抓好内部管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电能计量是电网公司与用电客户进行电费结算的依据,用电负荷是电网调度必须掌握的关键指标,因此倍受关注。近年来,各地电网公司不断投入资金建设地网遥测系统、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和低压集抄系统等各类电能计量管理系统。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采集数据分散在各类系统中,这些系统相互独立,整合应用程度差,所产生的效益远远未能达到电网公司的期望。基于一体化平台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彻底打破数据采集分散、孤立的局面,通过统一、直观、图形化的界面,实现从变电站关口表到低压用户表计数据的自动采集、监测、分析、管理和考核,提高电,网企业用电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

2 系统结构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各类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设计看,要实现各类计量子系统一体化,关键在于实现主站设备的共享,主站平台的统一,应用工作站软件功能的扩充和编制统一的编码规则。

对于电网规模较大,计量点众多,数据量很大的供电局,各子系统的数据库可采用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实例分布式部署。各子系统建立自己的电网结构,子系统的对象统一编码之后通过统一接口传送到综合应用数据库,综合应用系统根据统一编码还原总电网结构。通过消息总线同步各系统档案变更。各子系统处理自己的业务,综合应用处理线损、需求侧管理等综合应用。

对于电网规模较小,数据量不大的供电局,综合应用数据库和各子系统的数据库可以合为一个数据库,在统一数据库直接建立电网结构对象,根据子系统的特征过滤出各子系统的电网结构,各子系统的业务根据对应的电网结构来展现组织。同时对电网对象进行统一编码实现对其他系统的接口。上层综合应用根据编码访问对应子系统的接口服务,周期性抽取相关变化数据,实现数据的单向同步。应用工作站方面,以WEB形式展现,通过角色映射的方式实现单点登录。

基于一体化平台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拓扑结构见图1。

2.1 硬件结构

(1)前置机服务器:支持对不同设备和终端,不同通讯方式,不同通讯规约的良好兼容。可以根据系统规模配置前置机服务器组,实现负荷均衡。

(2)数据库服务器:作为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核心载体。采用一体化设计后,由于采集的数据量大,数据库管理采用大型商用数据库软件作为支撑,充分应用数据库集群、数据仓库技术来保障数据库性能。

(3)光纤通道磁盘阵列:提供高速I/O和大容量磁盘管理,为大规模数据存储提供了基础。加快了数据传输的速度;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减少了网络的复杂性,缓解了传输瓶颈对系统的影响。

(4)磁带库:提供高效的数据备份,支持远程备份和异地容灾。

(5)中间件服务器:采用消息队列来实现消息服务总线,连接各个构件和模块进行协同工作,使系统能达到比较好的模块化结构,提升整个系统的扩展能力。

(6)应用服务器:完成任务调度服务、数据交换服务、后台计算服务、报警服务、报表服务等,需要24h不间断运行的后台服务,是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采用多台集群的方式均衡响应前端的应用请求。

(7)Web服务器:提供各种高级应用功能,主要用于采集终端命令和计划任务的下达,以及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测和采集数据的加工处理。

(8)隔离器:实现系统和较低安全级别区域的安全保护。

2.2 软件设计

基于一体化平台的计量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现场数据前置采集处理层、数据交换及处理层、业务处理和综合应用层。通过消息总线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

2.2.1 采集处理层

(1)统一的输入、输出模块。能够实现对不同通讯方式和厂家终端的开放性。

(2)统一的通讯规约库和数据字典。实现对不同厂家采集装置,不同通讯规约的兼容。同时支持与终端数据的压缩、加密传输。可以通过增加规约库的方式进行无缝扩展。

(3)统一的远程诊断和升级模块。提供接口可以实现与不同厂家装置或终端的远方故障检测和在线升级。

(4)统一的采集任务调度和负荷均衡。各数据前置采集服务器统一管理,按照设定的任务自动采集数据,实现负载均衡和互为备用。

(5)底层数据流收发监测和通讯工况统计。为终端和通道的故障检测提供支持。可以回溯历史报文。

(6)通讯资源控制,实现了对不同通讯方式的兼容,达到不同通讯方式互为备用的目的。

2.2.2 数据交换处理层

(1)基础数据存储。根据规模和硬件配置采用集中式数据库或分布式数据库。用于响应数据采集层的大量频繁的OLTP请求,并对原始计量数据做分类存储。

(2)业务数据集中存储,用于将所有子系统的数据形成一个准实时的集中存储,为前端的业务应用和展现层提供一个统一的全局数据视图和高效的海量数据查询分析引擎,从而消除信息孤岛,提供快速、全面、准确的决策和管理依据。

(3)任务调度实现对数据交换任务、计算任务、采集任务以及其他接口任务的驱动、调度、监控和管理。

(4)后台计算服务提供了数据的集中处理,通过消息池和计算途径的管理,快速有效地实现了原始数据的加工和处理。

(5)报警服务收集系统产生的各类报警事件,根据设定的规则,采用不同的方式通知相关处理人员。

(6)报表服务定时生成各种已制定的报表,按指定途径,并支持输出到网络打印机。

(7)数据交换服务实现各业务数据和综合应用数据之间的交换,采用WebService服务进行数据和参数的交换,对象采用全局统一编码作为唯一标识。

(8)计量自动化系统与其它系统接口和互联。

2.2.3 业务处理层

整个系统的人机交互主要采用B/S架构,提供基于Web方式的业务应用与展现平台,各种应用和管理通过该平台实现。

3 系统功能

过去建设的负荷管理系统、变电站遥测系统、配变监测系统和低压集抄系统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采集数据分散,整合应用程度差,且维护工作量大。基于一体化平台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结构上决定了它能够打 破数据采集分散的局面。它所具有的

“四分”线损管理功能,是过去任何一种覆盖对象不全面的计量系统无法实现的。

3.1 基本业务功能

(1)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和远方终端通信,采集遥测量数据和电能量数据。

(2)旁路代供处理功能:支持因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引起的旁路表计计量电量的处理功能。

(3)用电监测及故障报警:对配变数据、有异常的用电情况和系统或表计故障进行实时监测,自动报警,实现防窃电管理,及时掌握运行情况和故障。

(4)负荷控制功能: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使得“限电到户”和“限电不拉路”成为可能,为需求侧管理提供自动化技术支持。

(5)远程预付费功能:通过与营销系统的互联,改变以往电费营业管理中“先使用后付费”的状况,避免电费回收困难的局面。

3.2 系统管理功能

(1)参数管理;

(2)系统资源管理;

(3)对象拓扑关系管理;

(4)用户/用户组管理;

(5)任务调度管理;

(6)值班日志管理;

(7)报表服务和管理;

(8)报警服务和管理;

(9)通讯监测和流量统计;

(10)基础数据查询和分析。

3.3 综合应用功能

3.3.1 “四分”线损管理

(1)统计范围

①按地区供电局、下属供电公司、供电所等区域进行分区统计;

②按220kV、110kV、35kV、10kV等不同电压等级进行分别统计;

④按各电压等级母线、联络线、10kV配电线路进行分线统计;

④按各10kV配电变压器、380/220V公用台区进行分台区统计。

(2)分析方式

①线损明细:分析线损对象各个组成部分,输入、输出的明细查询,支持层次挖掘。

②趋势分析:按年、季、月、周、日等不同层次对线损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线损时间趋势的特性;支持不同时间段比较分析;支持不同对象比较分析。

③区域分布:按全网、子网、区局、厂站、线路、母线、台区等不同层次分析线损组成的分布特点。

④理论线损对比:支持线损预警曲线的定义,支持理论线损和实际线损对比分析,超阀值进行自动报警。

⑤各种生产线损报表:支持表格、曲线、棒图、饼图等多种输出方式。

3.3.2 需求侧管理

(1)错峰管理:实时监测错峰执行情况,对错峰执行率进行考核提供依据。

(2)用电情况自助查询:让大客户能够通过外网进入系统了解企业的用电情况,提供节能降耗的建议,指导用电大客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有效错峰、避峰,降低电费成本,提高生产利润。

(3)大客户互动:向大客户提供互动平台,听取大客户的合理化建议,客户经理及时回复大客户的疑难问题,通过互动更多更快地了解客户的需求。

4 效益分析

4.1 利用系统监控,有效错峰调度

计量自动化系统大大改进了供电局错峰用电管理工作,使错峰管理模式由原来成效低、吃力不讨好的人盯户战术,改变为利用系统实时监控、电话警告和有的放矢地远程拉闸的高效工作模式。由于数据的整合,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监控进行错峰用电管理不仅能针对专用大客户,也能面向工业园区的公用变,甚至是低压的工商业客户,使错峰用电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更加到位。

4.2 远程自动抄表,提高工作质量

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远程抄表,大大解放抄表劳动力,改善了抄表员的工作环境,由于外出抄表的工作量减小,因此提高了工作的安全系数。同时杜绝人为抄表错误或估抄现象,保证了数据的系统性、严肃性,通过数据整合,抄表员只需在一个界面上操作就可以将计量自动化系统覆盖的用户抄表行度进行审核并导入营销系统,提高了抄、核、收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在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覆盖面日渐扩大的同时,人工抄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缩小,所需的抄表员人数也相应减小,同时外出所需的车辆使用、维护费用也减小,因此有效地节省抄表成本,为供电局的运营节约开支。

4.3 负荷实时监测,掌握运行情况

有了计量自动化系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实时监测负荷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偷漏电客户并能有效现场查处,解决了以往偷电客户与供电局玩“捉迷藏”的问题,保障了供电局的利益。另外,通过负荷监测情况,能够为变压器过负荷改造提供实际运行数据,使改造资金真正用到实处。

4.4 计量故障报警,及时发现处理

通过系统自动报警,能够及时发现计量故障情况,使运维人员能够尽快排除计量故障,恢复正常计量。同时,由于系统根据不同类型客户记录了间隔最长一天一次的抄表数据,能够为计量故障发生后进行电费追补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客户也比较容易接受。减轻了由于计量故障所产生的电费追补工作的难度。

4.5 “四分”线损统计,提高管理水平

基于一体化平台的计量自动化系统,整合了从变压站关口表到低压用户表计的数据,能够真正实现“四分”线损管理,这是过去的遥测系统、负控系统、配变系统和集抄系统无法独立完成的,也是计量自动化系统最有价值的功能之一。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四分”线损管理,减轻了管理人员大量的统计工作,避免了计算错误所带来的假象。管理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线损高的线路、区域、台区,全面了解电网运行的线损情况。还能够通过运行数据分析线损高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投放改造资金。并且能够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制定最切合实际的线损目标,大大提高了供电局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4.6 系统技术支持。实现优质服务

计量自动化系统在实现对大客户用电情况监测的同时,采集的数据也为大客户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和优化提供了数据基础。大客户通过外网登陆,可以查询负荷曲线、电量柱状图、电费数据等,并通过模拟改变用电情况,显示电量电费结果,为大客户提供详细的用电情况分析和优化用电建议,引导客户合理安排生产,达到节电节能、降低成本的目的。并通过互动窗口,使供电局及时了解大客户需求,更好地实现优质服务。

篇9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调动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也充分的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遥测、遥信、遥调、遥控、遥视的五大功能。随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电网中,采取电网存取数据的越来越多,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正向智能化发展,面对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电网的覆盖面积也相当的大,电网的规模也由此很大,所以,面对如此巨大的电力调度系统,必须采取一个有效的控制方法,才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正常的运行。

二 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内容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由调度总站、通信设备和厂站端三个部分组成的,厂站端又可以分为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另一方面来说,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又是最核心、最主要的调度总站系统。它的任务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地运行,保障电力能量的质量,进而保证电网经济稳定运行。

三、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框架

现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大多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的体系架构。它的特点:提供系统开发运行一体化的运行环境;提供分布式系统的运行接口,扩大运行系统的范围;按照需求自动分配功能任务;多样化的功能任务;多元性和选择性的系统配置;统一透明的操作系统平台;配置的灵活性,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伸缩性;开发接口统一提供,支持二次开发和跨系统平台,缩短系统的开发进度。

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探究

(一)自动化平台存在着差异

我国当前的电力自动化的系统平台存在着差异,我们在进行电力调度的时候,所建立起来的调度平台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的平台之上。有很多的用户为了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实现其稳定以及高效,我们采用RISC的结构进行电力的调度,但是有时我们为了整个方便需要运用CISC的架构。我们在进行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问题,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容和升级以及更换。

(二)电网模型的多变问题探究

在电网的电力调度系统中,不断增加变电站或对变电站进行改造,在构建整个自动化的系统中,我们需要对整个电力调度系统进行建模和数据处理,这些将会造成整个调度系统的维护性容易出错,所以为了整个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问题以及经济性,我们要对电网模型的多变问题进行探究。电力调度是进行电网监视功能,实现其系统的自动化,就需要对电网的模型进行改造以及补充,我们在开始建立整个模型的时候,首先要完成单元的画图,并且在数据库中进行记录,将单元间进行连接,以及图形设备和数据库的关联。在整个电力调度系统中,对于变电站的扩容,在扩容的过程中要对整个自动化的系统进行一次性的绘图、建模等,其工作量非常大,需要进行电网的监控,所以我们在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日常维护的时候,要解决安全的隐患就要实现监控。

(三)电力调度集中控制功能的高要求

对于电力系统的调整过程在要对集中控制功能提供非常高的要求,我们要在电网系统中实现电力调度的调整要满足整个数据库和电网模拟的一致性,由于当前的电力调度系统的所有功能的实现,都是在各自独立的基础之上的,在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中,实现数据库和电力调度的一致性是不可能的。由于其电力调度的模型存在着多变性,所以我们在对电力调度的系统的控制功能的要求要不断的提高。

五、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一)平台的一体化

电力调度的平台是建立在计算机平台上的,所以,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上存在很多的选择,所以,电力调度也存在很多的选择,并且攒在很多的差异,数据平台存在于电力调度系统的平台中,在众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要求我们选择不同的系统,这对于我们平台的一体化是非常不利的,为了实现平台的一体化,我们通过中间件耦合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交换,采用最多的中间件是OMG和CORBA的中间的对象,这些中间件能够很好的解决跨平台的问题,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信能力,并且对信息具有很大的可扩展性,对于降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差异性,我们要采用一个标准的数据接口来满足电力调度的系统平台的要求,从而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平台一体化。

(二)电力调度图模的一体化

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改革和进步,电网在我国的规模不断加大,覆盖面积逐渐推广,这就要求我们对电网的电力调度有很好的数据控制系统和网络模型库的系统,以便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电力调度,在电力调度系统中,建立一个比较常用的图库模型可以效地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工作效率。在整个电力调度系统中,通过图库模型系统的一体化功能实现模型的建立,从而为电力调度的一体化提供有效的支持,建立图库模型的一体化是电力调动自动化中实现电力调动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下图是图库模型一体化的模式图:

(三)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功能的一体化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力调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要实现电力调度的一体化和功能的发展,就必须达到对数据库和图形以及其他资源的共享,才能真正的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功能的一体化,实现功能一体化需要一些中间件的参与,我们可以通过安装节点机等,灵活的配置在整个电网中的应用模块,而中间件是整个电力调度系统中应用模块的前提基础,从而实现功能的一体化。

(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接口一体化

对于各平台的差异,我们要实现一体化可以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以便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送,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电力系统都是通过接口进行对数据的访问和资源服务的查询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为电力系统各平台提供读访服务,通过访问的过程中,对接口服务进行筛选并记录,通过技术的层面得出偏离报告,并通过纠正和实验报告和采购的方法提供可靠的报告,并且利用保证归档技术确保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五)电网能量管理及调度员培训仿真一体化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网商业化运营的深入开展,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调度和控制变得越来越复杂。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优质和经济运行水平,能量管理系统(EMS)和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作为电网调度中心中两套重要的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已经在实际的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其中,EMS系统主要用于电网监控和调度辅助决策,可以使电网调度由经验型上升至科学的分析型。而DTS则主要用于调度员培训、运行方式研究和反事故演习等。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以往的EMS系统和DTS系统是两个科研课题,分别独立进行研制开发。用户使用时,需要掌握和维护两套系统,人机界面风格不一致,分析计算结果不尽相同,不同数据库之间通过数据接口相联,使用维护十分不便,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实用性。近年来,随着EMS和DTS系统应用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两者应是一体化的,迫切需要研制出电网能量管理及调度员培训仿真一体化系统,该系统集EMS和DTS应用于一体,不但数据库和图形一体化,而且计算程序一体化,无冗余,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编程,用户只需维护一套系统,所有应用就可以正常进行。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对电力供应的需求量,我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越来越关注电力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问题,并就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及资金支持,从而为电力系统输电、发电、配电等环节的优化及改革提供了可能,也为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篇10

1 电力调动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也充分的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遥测、遥信、遥调、遥控、遥视的五大功能。随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电网中,采取电网存取数据的越来越多,电力调动自动化系统正向智能化发展,面对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电网的覆盖面积也相当的大,电网的规模也由此很大,所以,面对如此巨大的电力调度系统,必须采取一个有效的控制方法,才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正常的运行。

2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架

目前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大多采用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即客户/服务器这种系统,这种系统有很多的突出的特点,它能够统一的控制操作平台,为程序的开发和运行提供可靠的运行环境,实现跨系统运行的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开口,极大地缩短了系统运行的时间,他的功能更加全面和多样性,能更好的满足我国电网管理控制和调度的要。除此之外,还有CC-2000系统,SD-6000系统,PCS9000系统等,CC-2000系统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SD-6000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超大规模的调度投影屏、调度电话自动拨号、气象卫星云图等新技术。该系统特点是:具有开放式和分布式的支撑系统平台。[3]PCS9000系统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一个系统,它汲取了国内集控站系统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优点,具有可靠性高,适用面更加广泛和性能更加完善,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图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图:

3 电力调度存在的问题

3.1 自动化的平台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目前采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系统平台上达不到统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我们在进行电力调度时,是在计算机的平台上建立起来的调度平台,这就会出现调度的平台不同,从而影响电力的调度,在调度的过程中,有时为了实现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我们需要根据要求采用RISC的结构进行电力的调度,但是,这个系统不能满足其他方面的要求,比如,我们为了满足电力调度系统的方便需要运行CISC的架构,在电力的调度的过程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影响,不同的系统满足了我们的不同需要,但是不能全面的满足我们的要求。

3.2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对集中控制功能的高要求

在电力调度的过程中,我们实现电力调度的调整必须满足电网模拟和系统中整个数据库的一致性,这就对电力系统调整过程中的集中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电力调度系统的所有功能都是在各自独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但是对于现在的电力调度系统,实现电力调度系统中的数据库与电网模拟的一致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们对电力调度系统中的集中控制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电力调度系统中的电网模拟的多变性

目前为止,在电网的电力调度系统中,随着变电站的不断增加和变电站的不断改造,我们需要对构建整个自动化的系统中进行建模型和数据的记录,从而良好的管理,在这些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很容易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对电力调度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电网模型的建立和多边形对于电力调度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探究和研究电网模拟的多变性,以便更好的实现电力调度系统的自动化和系统的完整性,更好的对电力调度进行控制和完善等。

4 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4.1 平台的一体化

电力调度的平台是建立在计算机平台上的,所以,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上存在很多的选择,所以,电力调度也存在很多的选择,并且攒在很多的差异,数据平台存在于电力调度系统的平台中,在众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要求我们选择不同的系统,这对于我们平台的一体化是非常不利的,为了实现平台的一体化,我们通过中间件耦合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交换,采用最多的中间件是OMG和CORBA的中间的对象,这些中间件能够很好的解决跨平台的问题,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信能力,并且对信息具有很大的可扩展性,对于降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差异性,我们要采用一个标准的数据接口来满足电力调度的系统平台的要求,从而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平台一体化。

4.2 电力调度图模的一体化

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改革和进步,电网在我国的规模不断加大,覆盖面积逐渐推广,这就要求我们对电网的电力调度有很好的数据控制系统和网络模型库的系统,以便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电力调度,在电力调度系统中,建立一个比较常用的图库模型可以效地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工作效率。在整个电力调度系统中,通过图库模型系统的一体化功能实现模型的建立,从而为电力调度的一体化提供有效的支持,建立图库模型的一体化是电力调动自动化中实现电力调动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下图是图库模型一体化的模式图:

4.3 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功能的一体化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力调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要实现电力调度的一体化和功能的发展,就必须达到对数据库和图形以及其他资源的共享,才能真正的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功能的一体化,实现功能一体化需要一些中间件的参与,我们可以通过安装节点机等,灵活的配置在整个电网中的应用模块,而中间件是整个电力调度系统中应用模块的前提基础,从而实现功能的一体化。

4.4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接口一体化

对于各平台的差异,我们要实现一体化可以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以便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送,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电力系统都是通过接口进行对数据的访问和资源服务的查询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为电力系统各平台提供读访服务,通过访问的过程中,对接口服务进行筛选并记录,通过技术的层面得出偏离报告,并通过纠正和实验报告和采购的方法提供可靠的报告,并且利用保证归档技术确保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5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我国的电网事业也充分的运用高技术高科技,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得我国的电网事业将更加的完善,解决我国幅员辽阔和电网覆盖面广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35-01

1、引言

电力系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将电力系统的建设工作一直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当前的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快要告一段落,从实际情况来看,的确有了很大的改进。随着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各个层级的电力系统不断完善,为了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加强对我国电网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就需要重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当前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强烈,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工作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2、电力调度自动化应用的实际情况简析

在我国,最早是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出现利用计算机技术而成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但是限于当时的计算机技术还不够成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比较少。除此之外,当时的电网发展还没有达到现在的规模和水平,因而电力调度的工作难度不大,进行调度的相关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依靠经验进行工作。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对电网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水平也在迅速地提高。在电力系统各个部分的自动化设备趋于完善的情况之下,电力系统能够保存的数据信息更多,存储空间更大。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数据,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之外,很多更高级的功能正在不断被开发和应用。高级功能的增加让电网的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更有效率,工作质量更高。与此同时,过去基本根据经验进行调度工作的局面也逐步过渡到科学分析和操作的阶段。到了新的世纪,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也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电力调度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电力系统之间存在差异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之下,社会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满足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的用电需求,我国已经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支持电力系统的建设工作。为了能够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也需要进行及时的完善和改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自动化运作系统。我们可以在当前的市场上看到很多硬件设备,各式各样,虽然能够满足各种系统的需要,但是同时也为各系统平台间的统一工作带来了麻烦。怎样有效减小各平台间的差异,将各个电力系统统一起来,成为了当前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直接制约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3.2 电网模型不稳定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趋于稳定,稳中有升,为了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电力系统建设也在不断地进行当中,电网的规模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变电站布点出现在我们的电网当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对电力系统运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和视听,目的在于给电力调度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时新的电网运行信息,是当前电力调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系统。因此,想要进一步满足电网建设的需求,就需要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对调度系统中的电网模型进行丰富和补充。但是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监控范围较大,而监控数据是实时更新的,因而信息量十分大,这就使得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负荷加大,电网模型容易出现失误,影响到整个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信息共享受限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因而面临着如何选择不同产品的接口方式的问题。除此之外,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之间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随时会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分享。但是当前市场上生产的各种相关产品的规格不一,产品的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显然不利于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4、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4.1 电力系统的一体化

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硬件设备和操作软件方面没有硬性的规定,因而可以在很多种规格和型号之间进行自由选择,但是这就使得各系统之间存在型号不匹配的问题。为了能够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入中间技术,在系统平台与计算机硬件之间,建议一个软件应用,将平台系统与底层的计算机硬件分开,然后为所有规范和型号的应用提供通用的平台和运行环境。这个软件既可以满足系统平台的要求,也可以与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进行磨合,从而将电力系统平台与计算机硬件有效联系起来,促进信息共享。

4.2 电力系统功能的一体化

当前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水平正在从以分析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过渡到智能化阶段,更多的高级功能得到推广和普及。在这些高级功能开始投入使用的时候,不同的功能之间可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例如参数存在差异等。虽然相对于整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来说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却明显加大了日常工作的工作量。因此,怎样将各系统功能进行统一和有效调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5、结语

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在日趋成熟。提高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含量,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系统网络结构,以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水平,将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社会效益的提升。通过本文对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相信读者能够进一步认识到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