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

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28 09:33: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

篇1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会计核算又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对会计核算的重视,切实发挥会计核算的内部财务监督作用,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就发挥会计核算作用、实现内部财务监督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会计核算内容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各企业必须依靠一定的会计核算方法来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为下一阶段的预算工作和安排奠定基础,并帮助企业领导分析这一段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说,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包括3个部分:第一,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固定资产指的是包括企业机械设备、住房、建筑以及其他有价值的物品,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要求核算人员能够根据当前的市价进行准确的估量;第二,对银行存款的结算。银行存款的结算主要指的是各种票据的结算,包括支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以及汇票、托付承付结算等;第三,对于现金的结算。现金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出差人员携带的差旅费、个人承担的物资和收购费用、各项福利费用以及各种工资性补贴费用等。全面进行会计核算才可以帮助企业领导掌握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发挥会计核算作用的策略

会计核算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督,加强对会计核算的重视可以帮助做好内部财务监督工作,把握企业内部的财务收支情况,防止企业内部在财务方面出现各种漏洞,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新时期要切实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和管理要求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监督和核算

从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中不难看出,原始凭证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也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和管理的重要凭证。会计核算人员在核算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一定的凭据如票据、文件等进行财务核算。但是,在实际的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某些部门人员向核算人员给出的票据并不属于合法的原始凭证,这时就需要引起核算人员的特别重视。

对于原始凭证,核算人员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核,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为企业的核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会计法》明确指出,对于不合法以及不真实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不进行受理,而对于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也可以依法要求补充完整或者进行更正。具体来说,首先,对于原始凭证不合法、不真实的,会计人员可以不予受理。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指的是凭证上面的内容与我国当前法律规定的不相符,这要求会计人员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原始凭证的完整性,还要对凭证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违法问题,并按照有关法律纠正相关人员的不法行为。不真实的原始凭证指的是凭证中的内容与事实相违背,属于无中生有或者虚假的凭证,这种凭证坚决不予受理,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止;其次,对于不完整和不准确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需要要求相关人员提供完整的和准确的凭证依据。部分原始凭证虽然是合法的,也是真实的,但是存在完整性不足的问题,准确性也有待提高。如票据上的数据或者必填项目没有填写完全的,数据填写不符合要求的以及数字记录出现差错的,会计人员需要交代相关人员补充并修改完全,然后再进行受理。

2.重视审核企业的财务收支

财务收支与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均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是,财务收支情况代表的是企业的资金管理情况,其主要包括的是企业在财务收入和支出方面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对企业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时,会计人员需要注意到资金的这些方面内容:第一,财务支出在审核过程中规定的金额数量与实际支出金额数量是否对等;第二,财务支出审核过程中,对于财务收支的范围规划是否合理;第三,是否有人冒领财务支出金额,财务支出的内容有无变通;第四,财务支出的性质是否有改变,或者是否有截留使用资金的情况发生;第五,审核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无挪用;第六,审核财务支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我国内部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对于会计核算中原始凭证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核,并加强对企业财务收支的监督,为企业的财务内部监督和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永祥. 关于施工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J]. 财政监督,2014,20:27-28.

[2]崔明迪. 谈计算机在医院会计监督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8:18-19.

篇2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330-01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仍处于发展初期,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因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同时会影响整个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发展。本文将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秩序。

一、事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不规范

会计核算中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必须按照一定的会计核算准则进行。然而,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填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一是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凭证的填写必须遵循完整的原则,而目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制过程中存在着漏填、少填、不填的现象。填制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会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会计信息不准确。

二是原始凭证填制不真实。真实性是原始凭证能够作为记账依据的关键,真实性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依据实际发生的项目如实填写原始凭证。然而,有些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还存在虚假现象,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是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原始凭证审核上存在很大的漏洞,没有严格把关原始的票据凭证,对发票上的各项内容和各项经济事项中使用的各类票据的不符合问题没有做到及时指出。对原始凭证的严格审核是保证后续会计核算质量的关键,原始凭证审核不严将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

四是记账凭证不规范。真实、完整的记账凭证是事业单位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面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比如记账凭证的填制内容不完整、不全面或者编制的记账凭编号不合理、不科学等。

1.2 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

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是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还存在问题。首先是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例如部分会计科目(如成本费用类科目)设置得过于粗糙,没有设置相应的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进而导致无法准确地把握当年、当月单位各项经费的具体支出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恰当的情况。比如,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将单位内部的邮电费用、差旅费用等都计入了办公费用中,有些事业单位将“财政专项收入”或“上级补助收入”记到了“其他应付款”、“其他暂存款”中。如此一来,各个单位会计科目的使用将出现严重的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

1.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良好的会计核算体系与其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密不可分的。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不健全。首先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有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和出纳由同一人担任,这就使得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形同虚设,给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是内部稽核不健全。现阶段,我国众多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付账款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相关单位的财务监管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对会计报表的审核不严谨,经常出现会计人员为了使核算报表金额完整而采用自己掏腰包赔钱的形式。长此以往,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财会状况错误百出等情况,严重阻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1.4 固定资产核算不科学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点和难点。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很好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固定资产一旦形成,其账面价值将始终保持不变。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只核算其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会计账面始终反映的是原值。其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减少的价值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得不到体现。这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差异,并随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大,导致固定资产出现虚增现象,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事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2.1 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是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关键。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会计凭证的体制和审核、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会计账簿的登记等。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必须规范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填写,力求原始凭证填写完整,杜绝原始凭证弄虚作假。对于记账凭证和账簿的书写,也应规范化,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以便于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应在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统一的一级科目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二级和三级科目,以便于明细科目的查询和归类。

2.2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也是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健全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规范章程。事业单位应以工作范围、性质和内容为基点,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权限进行规范,同时对程序性事务的处理流程进行规范。

其次,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政府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日常审计。对事业单位的日常审计包括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进行审计。

再次, 健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现行财务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2.3 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

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通常不对固定资产提折旧,这种核算方式会导致会计信息与资产的实际情况不符。为了满足现行的会计核算的需要,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核算固定资产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体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部分会计科目,例如:增加“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通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不仅可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消耗,而且也能比较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

三、结语

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推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因此,优化和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将事业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核算不科学等。针对这些问题,事业单位应当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总之,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参考文献

[1] 曹丽萍.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2] 刘一范,王辰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外资,2011(12) .

篇3

它是指各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其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2)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三款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会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3)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会计核算的内容

《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的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这是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规定,

三、会计年度

《会计法》第十一条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这是对我国会计年度的规定。

四、记账本位币

《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这是对我国记财本位币的规定。

五、会计凭证

《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办理本法第十条所列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件或音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这是对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与取得、审核、更正的有关规定。

六、会计帐薄

《会计法》第十五条规定:“会计帐薄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帐薄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帐薄。会计帐薄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帐薄记录发生错误或隔页、缺号、跳行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帐薄的登记、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帐薄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薄上统一登记、核算。”这是对会计帐薄设置、登记、更正以及违法设置帐薄等问题作出的基本规定。

七、帐目核对

《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帐薄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帐薄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帐薄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帐薄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帐薄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这是对帐目核对的规定。

八、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法》第十八条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这是对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

九、或有事项的披露

《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单位提出的担保、未决拆讼薄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这是对或有事项的披露的规定。

十、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帐薄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第二十一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这是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编制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签章程序作出的规定。

十一、会计记录文字

篇4

会计核算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我国新时期建设的进程中,施工企业承担着艰巨的任务,严格的会计核算管理对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难点

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行业自身的难度,这主要表现在:

(一)合同收入确认

施工企业承接的任务是施工项目,它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有明确的外观构造和独立的产品价格,施工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会存在很多变数,从而给会计核算中的合同收入确认带来难度。

(二)会计核算周期和工程进度的匹配

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承接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从项目确立到竣工需要经历一年至几年的时间。而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将根据进度拨款,整个项目完工后再清算。所以施工企业在每个会计核算周期内都会收到拨款,但是项目整体的原材料、设备、人力及其他各项费用的投入是持续的,如何顺利实现会计部门和施工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存在难度。

(三)施工现场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

会计核算需要确认每个周期的收支和各项费用的明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至关重要。但是施工企业的核心业务是现场作业,成本消耗与提供的凭证是否吻合、费用明细是否真实都必须建立在对现场考察的基础上,才能使会计核算工作细致深入。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认真分析当前管理中的问题成为改革的前提:

(一)原始凭证管理的问题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施工企业每个工程项目都会产生大量的原始凭证,如施工材料、设备和工具的采购凭证、动力消耗凭证。但是在施工企业中原始凭证的记录不够细致,很难保证针对每一个施工项目形成一套系统的原始凭证记录,项目产值、物资采购、劳动力投入、动力消耗等原始凭证比较分散。而会计核算需要分类进行,其中既有对施工班组的成本耗费核算,也有对设备单机的核算,没有详细的原始记录,会计核算工作就不能保证精确,不利于发现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问题,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合同收入确认的难度。

(二)核算时间管理的问题

会计核算工作应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核算,但是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核算时间的拖延。一方面,会计核算部门有其核算的需求和依据,施工部门也要结合项目实际产生费用,部门之间的工作需求存在差异,对于会计核算周期和工程进度的匹配理解角度不同,双方配合不够默契。另一方面,每个施工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地质条件、施工要求、利益主体,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核算数据收集不够及时,也会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滞后。

(三)人员队伍管理的问题

目前,我国“十二五”规划业已推出,新时期的建设项目将如火如荼开展,施工量大,施工企业承接的业务规模也会随之扩大,这就间接增加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施工企业单纯依靠原有的财务会计人员已经无法满足核算工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会计人员的队伍素质未能与建设需求匹配,从事会计核算的人员缺少专业学历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责任意识不强,因而更易导致原始凭证积累、日常记账等基础工作的不规范,对会计核算业务的执行不够专业。

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科学管理的需求

针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中的问题,科学管理成为今后发展的需求所在。我国新时期建设的转型,企业成本投入的降低,内部控制的加强都必须依托科学管理的支持。

(一)新时期施工建设的转型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的建设导向备受关注。我国新时期的工程施工也应树立低碳环保的理念,从原材料投入、施工方式到竣工后的成效方面推进改革和发展。伴随施工建设的转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事前核算的作用,为施工企业的投资进行规划,全面把握市场机遇,协助企业向集约化转型。而现有的会计核算队伍、核算方法、核算技术,与新时期的要求还存在明显差距,施工企业只有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管理,才能确保上述目标的达成。

(二)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投入

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经营收入减去总成本,就是获得的收益。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问题可以看出,长期的粗放经营使企业成本投入居高不下。而会计核算工作并没有及时纠正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在房地产行业,施工企业前期垫付资金俨然成为行业惯例。应收账款持续保持较高的比例对施工企业来说也是急需规避的财务风险,加强成本核算势在必行。不少施工企业在项目确立时会计核算并未提出资金压力问题,反而是在项目开工后应收账款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降低成本投入,就必须用科学的核算管理规避现存问题。

(三)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

施工企业的成本投入很大程度上产生于现场作业环境,但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被动性,现场监督不严。科学的管理强调客观公正,所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也需具备严格的现场监督,使工程造价的变更、项目进度反馈、费用发生等与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财务部门,确保会计核算人员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力度。

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科学管理的举措

为从根本上治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问题,满足科学管理的实践需求,企业应重视以下管理举措的实施:

(一)改进会计核算的方式

一种方式是采用会计集中核算。集中核算是基于施工企业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关系,由总公司集中负责记账核算,各个基层施工单位不再承担成本和收入的核算,只负责收集组织原始凭证,定期向总公司汇报,定期从总公司取得经营资金,确保生产施工正常进行的核算方式。总公司负责审核基层施工单位提交的会计凭证,开展系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因而这一核算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成本的优势,尤其适合解决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周期与施工投入不相匹配的问题。但是会计集中核算的推行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总公司和基层施工单位的配合还要经过一定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核算方式。所以集中核算应作为施工企业长远的会计核算管理目标。另一种方式是采用成本投入法,计算施工项目完成的百分比,进而确认收入、成本、费用、收益等指标。成本投入法有助于根据项目进度进行会计核算,且符合项目实际,也符合谨慎性原则。在集中核算方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之前,成本投入法更加简单,便于操作。

(二)重塑严谨的业务操作规程

在核算方式改革的同时,施工企业应从专业化的角度明确会计核算的业务要求,如原始凭证收集、入账与核算时间保证、现场信息收集等,详细规定会计核算工作中各项具体职责的执行标准,并建立责任人管理制度,使会计核算的每项工作都能责任到人,严肃纪律,防止核算工作漏洞的出现。此外,施工企业应构建科学的会计核算流程,从一个项目确立开始,施工部门应指派专人协同会计核算工作,使原始凭证收集、项目进度确认、施工现场跟进的各个流程达到无缝连接,在项目成立之初就做好充分的事前核算,在项目进行中全方位、多角度控制成本,从而确保在项目竣工时达到预期目标。

(三)完善会计核算的审计监督

为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业务改革和发展,施工企业必须通过内部控制的强化,完善审计监督工作,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或是成立审计部门,监督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具体来说,应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外部现场审计。在部门内部审计方面,原始凭证、入账时效、成本核算都是审计的重点;在外部现场审计方面,审计人员应严格巡查,仔细检查盘点记录,实现内外结合,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成效。

(四)提高会计核算的人员素质

为配合上述改革举措,施工企业应打造新时期的专业人才队伍,聘请会计核算和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深入改进当前的会计核算工作,并在培训工作中加入对行业前沿的关注,使会计核算人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走在行业的领先位置。

五、结束语

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在新时期建设中需要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管理服务于企业的长远目标,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会计核算主要是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作出的以货币为单位的资产预算,并以规范、系统化的方式将其造成的经济结果准确记录下来,建立真实、合理的财务会计表,并形成科学的财政体系,通过对各项经济往来数据的核算与统计分析,为企业及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此外,会计核算还能确保企事业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开展。在事业单位内,通常采取账户与账簿设置、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多种方式完成对其会计核算。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

在事业单位内,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包括有价证券及款项收付;对单位资产的使用、收发;债务债权的发生与结算。这些核算内容之间既存在一定联系,也存在相互独立性,因而为确保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与核算结果的真实,必须保证每一环节核算的全面、准确。

有价证券与款项的收付。在许多事业单位内,会计核算需要详细记录下款项项目,包括货币资金、信用存款、股票等,单位相关会计核算人员必须确保款项项目各方面信息记录的准确、完整。

资产的使用、收发。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至关重要的一个项目,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经济支撑,是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单位经济来源基本涵盖了原材料、设备、燃料等固有财产。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还需对这些资产作出必要的使用、收发、增减记录。

债权债务的发生与结算。债权主要指事业单位收取应得款项的合法权利,包含资金款项收付的相关记录。通常情况下,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债权债务事项,因而也需处理这些债权债务的发生及结算。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在事业单位运行发展中,通过会计能有效实现对事业单位资产款项流动全过程的系统化、连续性记录,充分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具体运作状况,是评定单位对国家预算情况执行程度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市场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变革,要保证事业单位合法经济利益不受各方面因素的损害,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改进与完善会计核算工作,以更好地迎接新挑战。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及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内容,并进行会计核算模式的创新,切实保护好单位的资产,确保资金使用能发挥出其最大效益,为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有助于规范对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当前,在许多事业单位内,都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现象。而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第一,未能规范、完整地填写原始凭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少填、漏填甚至是不填原始凭证,导致原始凭证的不完整,无法起到其应有作用,让会计核算的会计信息准确性难以被保证;第二,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有待考察。会计核算中,原始凭证的填写必须以真正发生的项目为准。但在实际中,由于工作不严谨或受利益的驱使,部分事业单位还存较严重的原始凭证虚假现象,违规自制虚假凭证的事件屡屡发生;第三,记账凭证不规范。记账凭证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是否准确。如,没有规范填写会计科目的名称,使得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对应到各个科目;第四,未能规范设置与书写账簿。会计核算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在进行电算化记账时,没有遵循相关操作标准,使得系统内数据混乱或格式不正确,为后期财会数据的有效核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二)会计内控缺乏制度支撑

在部分事业单位内,还未建立完整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单位的会计核算缺乏相应的制度依据。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与管理人员的内控制度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构建上关注较少,使得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缺乏必要的领导支持,会计核算工作无章可循,最终流于形式。

(三)会计监督检查机制不力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很大程度上受会计监督检察机制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由于还尚未构建国家监管部门、社会及事业单位自身一体化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使得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监管上,难以形成合力,发挥出监督检查机制最佳效果。在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管,表现得较为滞后。并且,疏于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管。在事业单位一些违纪违规事件的处理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罚制度,对相关人员的处罚力度较轻,难以起到警示及约束作用,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无法被真正解决,甚至还出现问题进一步严重的趋势。

(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影响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具体而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会计核算人员才能完成,因而会计核算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进而产生不同的会计核算效果。如果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素质较低,则难以充分发挥出会计核算的作用。此外,在部分事业单位内,还存在个别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违法牟取私利,在破坏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五、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面,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对提升会计核算准确性、完整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解决其单位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首先应不断改进与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定,对原始凭证的填写作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明确会计核算人员在填写原始凭证时,必须确保凭证的真实与填写信息的完整。此外,还需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程序进行制表及数据输入,并确保输入数据的一目了然、格式正确,为会计核算提供便利。

(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还需注重会计内部控制。为确保事业单位内各项会计核算工作有章可循,必须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规范程序,并明确事业单位内各个岗位的各项职责,将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个人,综合考虑不同岗位工作内容、性质,构建合理、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拓宽事业单位内的沟通渠道,加强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核算部门与会计部门,应确保信息交流畅通,并在一些重要财务决策上,通过共同探讨,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此外,事业单位还需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对单位运行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化的规章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事业单位可根据政府及相关部门新颁发的改革政策,积极变革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可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更好的集中人力、物力,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提升会计核算效率。

(三)加大会计监督检查

会计监督检察是事业单位各项会计核算工作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为了充分发挥出会计监督检察的重要作用,因加强政府监督部门与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之间的合作协调,对事业单位形成全方位的会计监督检察体系。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监管体系,定期组织对单位财务管理的检查活动,检查范围包括会计核算制度是否存在缺陷、会计核算程序是否行之有效、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同时,事业单位还需按照《会计法》规定,制定科学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按照法律规定保证相关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四)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要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必须加强会计人员整体队伍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一方面,需要结合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既要注重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及业务能力的锻炼,也要加强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大限度提升会计核算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责道德培养,通过健全制度、职业道德讲座、评优评先等,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敬岗爱业、诚信为本、客观公众的职业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侯恩光.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10).

篇6

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是人民银行第一个全国集中的会计核算系统。它以一记双讫、原子交易、事项驱动等业务处理规则实现了预算收入直达入库、支出及时到账、账务统一处理、数据集中存储、数据共享使用的目标。新系统给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变革,也给国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带来了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人民银行事后监督部门必须及时转变监督思路,调整监督流程和方法,积极改进监督手段,才能确保TCBS环境下国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一、TCBS上线后国库会计核算的主要变化

(一)业务处理流程的变化

TCBS对国库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了全新设计和全面再造,改变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TBS)模式下预算收入业务“批量处理、层层报解、逐级上划”的做法。在TCBS核算模式下,各级国库预算收入不再层层报解入库,上下级国库之间也不再进行资金汇划,各种原始业务信息一经录入提交,系统自动根据事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实时处理,将资金直接记入目的国库账户,减少了上划环节,加速了资金入库速度,真正实现了国库资金汇划“零在途”,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益。

(二)资金清算方式的变化

TCBS环境下,全国国库业务处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直接参与者身份与支付系统一点连接,集中处理支付往来业务,并统一对外清算资金。各分库、中心支库由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转变为间接参与者,通过中心办理与TCBS外其他单位的资金往来业务。TCBS内不同核算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业务通过“国库内部往来”账户由中心划转,同一核算主体内部国库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业务直接转账。TCBS开辟了县级支库资金汇划的新路径,县级支库作为支付系统的间接参与者,通过TCBS中心与支付系统连接,实时对外清算资金,各项国库支出均能实时到账,汇路不畅的瓶颈限制彻底得到突破。

(三)系统内部控制的变化

TCBS加强了用户和代码参数管理,改变了TBS一人设置参数的不安全做法,系统用户权限和代码参数设置维护实行“双签制”,即系统管理员负责设置维护,会计主管负责审批确认;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代码设置由上一级核算主体负责;重要业务参数如体制分成参数的设置维护权限上收中心。加强了对划出资金的控制,除录入、复核外,增设了重要要素复核,对发出往账贷记业务的接收行行号、收款人账号、金额等重要要素实行第三人复核。加强了用户登录控制,操作员登录系统时采用CA钥加用户口令双重模式对身份进行验证。

(四)账务记载原则的变化

TBS按照单讫记账的原则进行账务记载,使用的是单式记账凭证,即一笔业务事项发生后,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一笔业务事项产生两张或两张以上的记账凭证,一张凭证只能对应记入一个账户。而TCBS除表外业务和特殊事项采取单讫记账外,表内账务的处理全部按“一记双讫”的原则记载账务,使用的是复式记账凭证,即将每一笔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借贷账户同时记账,始终保持平衡。

(五)会计凭证组成的变化

TBS的国库会计凭证由汇总科目日结单、科目日结单、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及其附件组成。TCBS不再设置各科目日结单和汇总科目日结单,国库会计凭证由日终业务汇总核对单、记账凭证、用户签退核对单、原始凭证及其附件组成。

二、TCBS对国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的影响

(一)对监督依据的影响

为规范TCBS业务处理和业务操作,2011年人总行制定下发了《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和《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操作规程(试行)》,保证了国库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运转。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两项制度属于基本业务规范,并不能完全涵盖业务细节性问题和新情况的处理。例如:通过系统授权审批的会计重要事项是否仍需会计主管在相应的会计凭证和资料上签章,系统网点签退后收到的支付系统来账业务如何处理,哪些业务需手工填制原始转账凭证,国库部门按日、按月、按年移交的会计资料具体应是哪些等等。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依据,这些都给事后监督部门审核评判带来困难。

(二)对操作规程的影响

篇7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结合当前市场形势和会计核算进行分析,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核算工作作为一种数据的积累,为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各个方面的考核和量化研究提供依据。目前,已经形成共识的是会计核算对施工企业长久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如何采取措施来加强会计核算是我们应当关注的焦点。在会计核算中,由于施工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存在一些弊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

1.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1.1核算对象的特殊性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对象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进行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时,不是同时对所有项目进行成本核算,而是以单个项目来进行;第二,在项目的内部,成本核算有别于一般的产品,可以分为人工成本、机械作业成本、原材料成本、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等内容。

1.2核算方法的独特性

在施工企业进行核算时,一般采用分级核算、分级管理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统一会计核算所带来的监督成本,更能及时地进行账务处理,提搞核算的准确性,同时也是施工项目户外作业的现实需求。

1.3工程结算的分阶段性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施工周期跨会计年度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分阶段进行工程结算是普遍采取的方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根据工程进度,对应收账款及时的进行确认,并且采取适当的方法有效的估测应收数额。

2.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原始凭证管理的问题

每个建筑施工企项目都会产生大量的原始凭证,它们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例如:动力消耗凭证、施工工具、设备、材料的采供凭证。由于数量比较大,所以在日常记录过程中不够细致,针对一个施工项目来说,很难保证可以形成一套系统的原始凭证记录,动力消耗、劳动力投入、物资采购、项目产值等原始凭证比较分散。在会计核算时,需要对设备单机、对施工班组进行分类、分项核算,如果没有详细的原始记录,不利于发现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问题,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精确性,于此同时也增加了确认合同收入的难度。

2.2核算时间管理的问题

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时常导致会计核算时间拖延,不能根据项目进度及时进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部门要结合项目实际生产需要发生费用,但是会计核算部门有其核算的依据和需求,部门之间对工程进度和会计核算周期理解角度不同,工作需求存在差异,双方配合不够默契;第二,任何一个施工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利益主体、施工要求、地质条件,复杂的施工现场环境导致不能及时收集核算数据,也会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滞后。

2.3人员队伍管理的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在进行核算工作时,单纯依靠施工企业原有的财务会计人员已经很难顺利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会计人员的队伍素质,没有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与建设需求相匹配,一些从事会计核算的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少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学历背景,对会计核算业务的执行不够专业,因而更易导致日常记账、原始凭证积累等基础工作的不规范

3. 加强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特殊性,严格制度的执行要远难于制度的建立,这需要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要登记购进数,在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贵重材料,每天做到凭进仓单及送货单登记购进量,凭领料单登记耗用量;对每台机械设备的工作量、耗油数以及维修费,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为了提高核算的效率,对外购材料,在进仓单上应当规范材料名称,并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例如:半成品结算价格、原材料结算价格等,如果制定了不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就会人为扭曲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在月末摊销材料时,物资供应部门应按照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摊销当期消耗的材料;为了保证工资核算资料能满足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在月末,生产部门以及劳资部门应按划分的责任单位及财务核算要求作验收单。

3.2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不断规范会计核算方法

与其他经营项目相比,建筑工程存在较多不同之处,例如往来核算较多、工程进度不一致、工程结算涉及内容宽泛、施工周期较长等,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具有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施工单位的核算账户设置要求也不尽相同。第一,建筑施工项目竣工结算验收交付使用后才能核销其收入支出,因此需要在核算中明确“本年利润”、“存货”、“在建工程”的具体账户。前期施工各环节务必做到准确、真实,因为前期各相关核算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会计结算质量;第二,由于工程核算内容繁杂,要求设置辅助备查账簿,并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记录和处理,不断规范会计核算方法,对不同的项目要对往来账户进行不同分列。

3.3施工项目财务管理要加大稽核力度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运行管理来说,工程项目整体建设和具体开发是一个非常至关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需要在施工企业会计管理和核算过程当中,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而全面的管理。在此过程中要规范核算员的日常核算并以良好的财务稽核进行指导,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财务稽核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及时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企业相关的监督部门要准确及时的收集财务数据督促核算人员的工作性质,对核算人员的基本核算情况进行不定期和定期检查或考核。

3.4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提高企业核算质量需要施工企业调整人员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素质。第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既要对会计知识进行普及,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会计人员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解,使之不仅熟悉行业知识,还可以熟练掌握新会计准则;第二,实践练习要与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缺一不可。企业应为会计人员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让他们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学习,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积极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提高个人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5在工程施工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工程施工核算工作带来了一次革命,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到工程施工中来,及时统计并输入每天的完成工程量以及每天投入的工、料、机数量。只要原始数据的基础输入工作完成了,数据的储存、计算和传递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还应该安排专人对施工项目的合同进行集中管理。

结束语:

为了自身强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不断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强化会计成本核算,优化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建造合同》,明确施工企业收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合施工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篇8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在行政事业各项经济业务基础上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反映、监督的专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指对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准确、全面、及时的财务数据信息,为单位未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都在不断完善自身会计核算体系,不仅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单位会计核算基础,而且还在会计科目上做出了一定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单位会计信息能够被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资金来源具有单一性。一般来讲,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管理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财政拨款取得,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因此,一直以来政府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非常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工作提出了一定要求,要求其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严格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中去。同时,财政部门还在不断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时刻关注单位预算编制、收支项目设置、收支控制等工作,约束其经济行为,尽可能地实现程序衔接、规范统一。第二,会计核算工作谨遵各项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虽然具有灵活性,但是都要以会计相关规章制度为大前提,这样才能够确保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大环境。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仅自己不积极去学习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知识,不能对会计部门工作起到正确引导作用,而且也没有对其他部门提出一定要求,使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会计部门的工作,确保向会计部门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完整性,为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做得不到位,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存在一定问题使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受到一定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填写问题。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原始凭证填写时存在错填、漏填等情况,摘要、金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会计人员核算缺乏有效依据。第二,擅自篡改原始凭证内容。一些单位工作人员为了一己之利,存在着擅自篡改原始凭证内容的情况,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不得不逐一去核对原始凭证内容,进而导致会计核算工作量增大。第三,及时性差。一些单位在进行原始凭证管理过程中缺乏时效性,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将这些凭证上交给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不能及时取得有效信息,缺乏时效性。

(三)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健全自身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存在着没有构建年度财务预算制度、预算方案不能完全适应单位发展、缺乏具体预算管理细则、缺乏完善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等问题。这些都会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缺乏方向性和规范性,使会计人员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过于随意,出现问题无法进行落实,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阻碍。

(四)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首先,单位内部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管理人员没有积极对预算支出认真审查核实,仅仅根据会计部门所反馈的信息来做出判断,无法及时发现细节问题;其次,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也有待加强。由于财政部门日常业务量较大,无论是在人力上还是在经费上都存在着不足的情况,难以抽出一定的精力全面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助长了一些单位不法分子利用监管上的漏洞,降低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五)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落后,无法全面掌握最新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仍然按照以往的业务处理方式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这样不仅会使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大打折扣,而且还会间接对财政资金合理使用造成一定阻碍。同时,单位也没有积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没有将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与其薪资绩效相挂钩,这样不利于会计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完善措施

(一)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当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自身应当去积极学习一些会计核算相关知识,以便于在对会计部门管理和领导过程中能够提出一些方向性意见和建议,正确引导会计部门开展核算工作大方向;其次,单位领导应当对其他部门提出一定要求,通过开会讨论等形式要求其积极配合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向会计部门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完整性,为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首先,在原始凭证管理方面,会计人员要加大对报销人员提供原始凭证的审核力度,对于错填、漏填、篡改信息等情况要及时与当事人沟通,要求其更正信息内容,严重者要及时向领导反馈,杜绝情况的发生;其次,单位会计部门要谨遵财政部门要求,及时向财政部门提交相关凭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工作,充分体现时效性;最后,会计人员还要重视资产管理,做好账目明细记录工作,及时记录资产使用、处理、报废记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国有资产有效利用,而且还能够间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三)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

政府和单位都应当积极去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建立年度财务预算制度及细则,使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生成报表过程中都能够按照规定来,使会计核算更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同时,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不仅要明确权责,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落实到个人,而且还要在规章制度中规范实务操作流程,避免会计人员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过于随意情况的发生,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首先,单位内部应当加大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业务较为复杂的单位,单位领导应当建立监督审查部门主要负责预算支出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反馈给领导。同时领导也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对会计核算业务情况进行检查,进而起到督促作用。其次,财政部门应当向上级部门申请一定人力和物力来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不仅要仔细审查各个单位上报的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不定期下到实地检查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间接促进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外聘专业人士的方式为单位会计人员讲授最新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及时优化其知识结构;其次,单位还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与其薪资绩效相挂钩,对于一些核算工作做得出色的人员要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会计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为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保障。

参考文献:

[1]贾文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2(10).

篇9

一是从会计核算角度看会计凭证。会计核算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一定的载体和方法,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反映的过程。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凭证是第一个关口,是会计核算的出发点,并贯穿始终。会计核算中一般将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会计核算起着不同的作用。原始凭证又称单据,它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书面证明,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和性质加以归类,并确定会计分录,作为登记会计账簿依据的凭证。记账凭证是记账的直接依据,原始凭证是它的附件和原始依据。凭证提供的数据存储在会计系统之内,其他的会计事项都是由会计人员经过审核、分析、筛选和处理的结果。原始凭证是原始的客观的经济业务活动内容的载体,会计人员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内容进行整理归类,据此确定会计分录并编制记账凭证。凭证是主观的会计行为与客观的原始凭证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原始凭证是原始的、感性的起点,则记账凭证就是经加工的、理性的产物。凭证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作用:原始凭证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是会计核算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原始资料;它是会计工作的起点,是会计核算的第一手材料,将经济业务活动信息转变为会计信息,实现了信息的交换与传递;原始凭证的不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初步分类。记账凭证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它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是业务记录报告的凭证;通过会计凭证的及时传递,对经济业务适时地进行记录,实现原始经济业务信息到会计信息的衔接,在账务处理中传递会计信息;记账凭证按会计要素实现了对原始经济业务活动信息的进一步分类。

二是从法律角度看会计凭证。经济契约的产生与法律制度的产生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这一点不仅使契约立法一开始便成为法律制度中的重要部分,而且一开始便使簿记凭证具有明确的法定性。凭证是法学中所讲“契约”内容之中重要的一种,《现代汉语词典》对凭证的解释是:证据。《辞海》对会计凭证的解释是:会计中的证据,而这个证据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类似于证据中的“书证”。原始凭证是企业发生经济业务时取得的与该项经济相关的原始凭据,如:各类发票、税单、银行票据、入库单、工资表等,这些凭证都具有共同的法律作用,即证明当事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经济关系。任何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凭证都必须由执行和完成该项经济业务的有关人员填制,以书面形式记录和证明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在凭证上签名或盖章,以示对经济业务的正确性、真实性负责。会计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确认与计量过程,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时都需要填制记账凭证,并由有关制单、审核人员签字盖章,明确业务责任人。记账凭证是现行会计体系的核心,无论是企业从原始凭证到账簿、报告,还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都以记账凭证为核心。法律角度下的原始凭证就是证据、凭据。首先,原始凭证是经济交易原始信息的载体,它能证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情况,为会计核算提供原始资料和主要依据;其次,各职能部门在填制原始凭证时相关业务人员的签字、盖章能够明确经济责任,为落实岗位责任制提供重要文件;最后,原始凭证记载的信息可以反映相关经济利益关系,为维护合法保护权益提供法律证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一方面,它对大量分散的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分类、归集并确认为会计信息,作为登记账簿及后续会计处理的依据;另一方面,记账凭证是日后查账的重要凭证,一旦经济业务出现问题,通过追查记账凭证进而追查到原始凭证就能查实清楚。

三是从信息系统角度看会计凭证。信息系统是能够接收输入数据和指令,按照指令要求对数据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并输出有用信息的独立完整的系统。会计的各项活动都与信息有关:原始凭证收集原始数据,获取原始信息,是会计信息的源头;记账凭证是业务数据处理起始点,是对原始凭证信息的分类与加工,把会计数据转换成会计信息并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存储;提供账簿和报表是会计信息的输出和使用。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的直接记录,记账凭证录入相当于原始凭证业务处理是二次录入。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凭证分单项、集成和系统会计凭证三类。单项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时,手工录入或导入系统中形成的会计凭证;集成会计凭证主要是信息系统中进行库存管理,业务部门收发货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系统会计凭证是系统自动生成的管理信息凭证。单项会计凭证是财会人员录入的凭证数据,集成会计凭证和系统会计凭证是计算机自动收集来自生产、销售、采购、存货、工资、固定资产子系统传来的机制凭证数据。计算机能够收集各种凭证,产生机制凭证,大大提高了凭证编制的速度和质量。信息系统中,会计凭证是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载体,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稳定发展起到链条、纽带、衔接的作用。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通过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形式输出。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活动的最原始资料,是经济信息的载体。通过对会计凭证的加工、处理和传递,可以直接取得和传导经济信息,协调会计主体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活动,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也为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提供了基础资料。会计凭证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了经济信息的传递、加工与分类,为会计核算与监督提供依据。

四是从事项会计角度看会计凭证。事项会计的核心思想是:提供各种可能与决策模型相关的原始事项信息,会计人员把与事件有关的经济事项信息输入信息数据库中,由使用者自己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以生成其决策模型所需的输入价值。事项会计信息系统也是采用事项凭证收集信息,首先按照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类型和业务事项的处理规则设计出所有类型的事项凭证模板,要求各部门按此模板收集不同项目的原始事项信息。不同的经济业务类型对应于不同的事项凭证,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不同分类,事项凭证可分为采购商品、其他采购、生产产品、销售商品、人事管理、期间费用和税收相关事项凭证七类,代替传统会计中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对业务数据进行记录。在基于事项凭证的账务处理流程中,事项凭证既是经济业务中各项原始信息的记录载体,也是数据处理的起点及信息存储的核心。通过记账凭证和事项凭证的对应关系,记账凭证只反映总账科目,而明细类科目和具体的业务事件及分类,则通过事项凭证来反映。传统意义上的记账凭证只是在财务部门的内部进行传递,而事项凭证则在多个部门之间进行传递,事项凭证本身作为多个部门相互联系的纽带,它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信息处理效率增强。事项凭证作为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完成收集信息的纽带,它的引入不仅加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明确了分工,也规范了原始信息的收集,使其不断全面并趋于标准化。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事项凭证作为经济活动中原始信息的记录,经过对事项凭证的设计、分类、储存与管理等一系列过程,使得经济业务活动完整地记录下来。在事项会计信息系统中,事项凭证的主要作用有简化了会计系统收集原始经济事项信息的工作,实现不同子系统在收集事项信息时的分工协作,并且规范了原始信息的收集使之趋于标准化。

五是从Web环境看会计凭证。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得会计系统成为一个全新的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存储的会计信息系统。XML是一种允许自定义标记的通用、结构化描述语言,可以使数据通过网络无障碍地进行传输,并显示在用户的浏览器上,已成为描述Web文档和数据的标准化语言。XBRL是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中一种应用,保证信息在交换过程中的可理解和一致性,实现信息在计算机系统间高度交换,通过网络就能提取特定财务信息。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最终输出方式,而凭证是会计信息的源头,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凭证也是以XML网页形式展现的财务数据。以XML构造的电子凭证,其内容与表现形式是相互分离的,对于相同的XML文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不同的XSL样式表来显示其中的数据。结构化的XML文档发送至Web的数据能够被加密,并且很容易附加上数字签名,为凭证的法律效力提供保障。XML是规范化的“会计语言”的有效载体,其丰富的标注完全可以描述不同类型的原始单据凭证,如各种发票、运输单据、订购单、销售单等,很好的解决了原始单据的标准化问题。并且以XML构造电子凭证,其文档中的每项数据都有清晰的语义,即使原来使用的软件淘汰,该类文档仍然很容易打开和阅读及转换成其他格式的文档,凭证数据可以长期保存。XML构造的会计凭证能准确的表达原始经济信息的真实内容,XML遵循特定规则的文本,它以一组标记语言来定义凭证内容,同时通过“凭证结构类型”的定义使凭证格式成为一种“智能”数据格式。基于XML的标准的财务信息,便于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的传输,各种不同系统之间可以采用XML作为交流媒介,来源不同的结构化会计数据很容易地结合在一起,各种文本信息、图像信息、数据库查询出的信息都可以很好的处理成XML文件格式,作为各种语言和系统数据交换的平台。基于XML的原始凭证上的各项数据通过网络从税务系统、海关系统、工商部门系统等数据库中自动获取与交换,经济交易数据自动导入会计系统,这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信息传输方式,也为不同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衔接提供可能,促进会计自动化、智能化的实现。

篇10

1.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会计科目的变化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个别的会计科目出现了变化,而会计制度并未发生变化。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银行存款科目,改变了以前只显示本科目结存现象,增加了以前年度的结存、自筹资金的收入、各项往来款项。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新增了一些科目,例如“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

2.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会计入账依据的变化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财政直接支付款项时,此款项先汇入银行,再由银行转给预算单位。预算单位用以确认收入、支出的依据,是开户行或是上级部门提供的原始凭证。预算单位根据此凭证来确定入账的时间、入账的收入。

3.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账务处理的变化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在账务处理上有了很大变化,支出可分为授权支出、直接支出两种。比如:财政直接支付的情况下,预算单位应借记“材料或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对于财政授权支付的情况下,应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4.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会计报表的变化

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情况下,会计科目有所变化,相对应的会计报表的内容也要做出一定的修改、调整。例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项目将添加在“资产负债表”中。相应的会计报表的核算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入账票据的管理、监督

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情况下,在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账务处理、入账依据等方面的变化,给会计的核算也带来了相应的影响。在入账依据上,存在着有些基层人员对原始凭证无法正确的填写、会计人员无法认真审核等问题。在报销的问题上,手续的不严格,原始凭证的填写不准确、不完整,都会给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影响。

2.会计的核算基础不能适应其改革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各行业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分为两种,就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用此来确认收入、支出的标准,它也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体现的是收付实现,但经过改革后,收付实现制已经无法适应此制度。目前可分为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两种形式。在授权支付的情况下,预算单位不能以实际收到的资金来确认收入。它只能以银行到账通知书上的金额,来确定单位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违反了收付实现制的原则。

3.缺乏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工作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中,新增了“零余额账户”科目,此科目也是整个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财政集中支付实现的重要手段,是商品、劳务供应商账户与国库账户相连接的重要纽带。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此账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多个非独立的预算单位,在同一个会计核算主体下,只能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这样加大了资金的保障,降低了资金的安全度。

4.会计报表信息的不完整性

所谓的会计报表,它不仅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也是汇制、编制下一年度报表的基础。实际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对会计报表的调整并不是很彻底。比如,预算单位的支出、出入类项目,在“收入支出表”中,在“资产负债表”中都有所显示。这样就大大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同时也降低了其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议

1.规范会计入账的依据――票据

篇11

一、对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对财政资金支出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的机制,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已经运行很长时间,在运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影响正常会计核算工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以下方面的思考。1.日常业务核算与财务监管脱节。在会计集中核算下,因会计人员不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只能凭单位提供原始单据来判断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合法有效,而这些票据反映的经济事项内容是否真实、合理,都要予以报销。如个别单位虚报差旅费,套取现金;对提供服务单位有些不要发票,收取现金不交到核算中心;提供虚假票据、“账外账”现象明显增多,核算中心未能真正起到有效监督管理的作用。2.会计核算与单位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气象部门核算中心根据被核算单位提供的票据登记资产。而平时单位设备采购、入库、保管和使用权都在单位,资产增减变化由单位报账员记账,报账员又不是专业财务人员,登记资产不准确。如固定资产报废、清理不按规定要求及时清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虚增或流失。3.资金审核、监督职能弱化。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各核算事业单位掌握资金使用和决策权,资金使用后审核监督权又在核算中心。管理上各自独立,相互脱离,业务处理中相互融合,同一项业务处理权限不在一个部门,这样不能保证此项业务会计核算真实准确,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4.提供会计信息及时性滞后。在当前这种模式下,气象部门内部不设财务人员,不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保管也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5.会计集中核算后,报销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报销业务时,由报账员将单位负责人签批后的原始单据送到核算中心会计处审核,审核发现有填报不准确的或出错的原始单据,再退回到单位修改,修改后再重复以上环节才能完成。因核算中心和报账单位不是同一个部门,办公地点又不在一起报销一笔业务有时需要几天才能完成,工作效率低下。而在会计集中前,报账人是本单位职工,直接到单位财务部门报销,这样就减少中间环节,效率高。6.法律依据不足,现行会计管理体制需完善。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取消原单位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单位只设一名兼职报账员,负责本单位日常经费的报销,而被服务的核算单位也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会计法》第36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相应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因此,按照法律规定各单位要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相应会计人员,把被核算单位与会计集中核算关系用法律形式确定,弥补法律无依据的尴尬。使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上顺利运行下去。

二、完善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几方面来看,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健康有序地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进行完善:首先,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改《会计法》相关条文,把会计核算中心同被服务的核算单位关系用法律形式明确下来,做到有法可依。其次,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的定位要明确,核算中心不能作为一个记账机构,而应着重对被服务的核算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为单位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再次,要对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从技术层面上保障会计核算的质量,使他们都有较为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这样才能达到核算中心账务处理与被服务的核算单位实际业务发展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