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3: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是个别老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教学都存在些许偏见,认为政治课教学,老师讲讲理论,学生听听、记记笔记,再死记硬背一下就可以了。这是应试教学模式下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偏见,当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的一系列现象对人才培养的危害,全国实行素质教育,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并努力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和动力,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也必然得到提高。
二、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往往导致教师看重一堂课教学的量是否完成而忽视这堂课教学的知识学生是否理解和把握。教师一般都认为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堂课的时间尽最大可能多上几节课的内容,认为这样课堂容量越大学生学得就越多。殊不知,这种教学模式必然导致了“一堂言”和“填鸭式”教学现象,课堂也就变成了教师的个人才华展示的舞台,课堂上学生听得枯燥无味、云里雾里、身心疲惫,课后更是懵懵懂懂、稀里糊涂、毫无印象;这样不仅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还毫无效果;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还让学生在现行高考中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因此,为了响应素质化教育,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素质化,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和带动学生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可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最好途径。
三、还课堂于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方法,就应该还课堂于学生。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只不过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喧宾夺主。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过度讲解,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封闭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道路,忽视了学生自我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学习能力,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探究、大胆发言,让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四、理论联系实践,政治教学生活化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理论知识讲解的再面面俱到,学生没有掌握,这也是失败的教学。高中学生的高考压力和学习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再了无生趣势必会把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推向学生和学生学习的对立面,因此我们政治课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本来就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发生的事例,通过与学生进行问答式或其他方式来进行讨论,这样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去体味、探究、理解和把握知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所以,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就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爱屋及乌,学生如果喜欢这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自然也会喜欢上他的课,当然学习效率也会提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度的师道尊严现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敬畏,对课堂产生了敬畏,对知识产生了敬畏。这种“敬畏”,让学生不敢轻易提出有异于教师、有异于课堂、有异于课本知识的观点和疑问,有时学生哪怕有新颖的观点也不敢或不愿与教师、同学交流、共享,这明显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亦师亦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但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学生对获得知识木身产生兴趣时,刁一能引发其认知需要,并达到学习效果。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方设法赋予政治课时代性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生活实用性,讨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力-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课的实用价值,力求做到学利一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以及生活感悟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把上政治课看成是一件愉快、幸福而且是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营造富于兴趣的课堂环境,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有了兴趣,学生刁一能卞动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成功。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知识源于生活、源于社会,人的思想品德就是在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中彻底走出来,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他们聚焦的话题,并围绕存在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中融入社会上的焦点、热点,让学生体会到教材中的知识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现象。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也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增强情感因素是有效教学的粘合剂
教学过程中,情感就好似融化在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问的催化剂和薪合剂,从而使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因为人是课堂中教与学的主体,连接师生的纽带不仅是教材,人的情感更为重要,运用情感因素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他学科一般就是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问题,“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所要解决的,假如“感情”因素被忽略了,则很难做到“达理”。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我们怀有一腔热情,以饱满的精神、平和的态度、渊博的学识穿梭于教学活动中,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才能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政治课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四、注重讨论活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注重讨论活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可以学生达到“动脑”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大大增强。首先,从课堂讨论题的设计入手。问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主题要适度超越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但又能够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学生之问的讨论、交流,加之教师营造的良好讨论氛围,适当点拨,层层引导,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转化并提高学生个人意识与能力,从而起到辨是非、明真伪、炼能力、提觉悟的效果。其次,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尝试角色移位。可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自己教育自己,体会教师的艰辛;也可以教师当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最后,在课堂讨论的形式上,可采取主题式讨论、质疑式讨论、归纳式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身心投入。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师生在双边互动中领悟知识,提高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备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卞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卞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卞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己经成为我们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目前尽管己得到同行们的认同,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己有的知识背景把握不准,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对他们的学习心理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己经成为制约教学有效开展的瓶颈。因此教师要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学生有生活经验的可以少讲、略讲,对于经验缺乏的,我们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的教学案例,摒弃书本案例。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减负成为共识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的思维放得开,敢于自由、大胆地创造,敢于相信学生,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灵动,学生就会和我们一起幸福愉快地学习,课堂的效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恭文.新课改下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 魅力中国. 2009(16).
[2]刁淑颖.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新论[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11).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四年有余,四年来,政治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伴随着这些变化,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把“对话”当成“问答”,滥用表扬,探究“泛化”,把“自主”变成“自流”,重视形式,忽略质量。课堂教学表面热闹纷繁,迭起,实则缺乏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课堂有效性的核心是指课堂上的主体所获得的具体的学业进步、文化生成或整体发展――当然也就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实现了学生发展进步的目标,而且要看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学校耗费了多少经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师生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社会科学文化素质全面而生动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思想政治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者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是认知能力和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思想政治观点的主体,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新的三维目标是对原有政治课程目标的继承和创新,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到目前更为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部分教师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过分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忽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造成课堂有效性低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体验感悟,但并非要淡化知识。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具有奠基性作用,离开知识的习得,也就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和内化运用中铸就的,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我们在重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否则思想政治课就丧失了应有功能和意义。
总之,三维目标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他们有效地整合,如在讲授《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时候,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知道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又要在对权利和义务的分析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搜集公民依法行使民利和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使其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二、探究与接受两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可知,接受学习是以教师呈现知识为主导的学习,探究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的学习,两种方式各有其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探究学习需要以接受学习为基础,另一方面探究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学习的重要条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欣喜的看到许多许多老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学习方式引进课堂,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探究学习的理念在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泛化和异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强调探究,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讲解,造成课堂有效性低下。如一位高一年级的老师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个框题时,教师开始提出价格多变的问题,接着让学生看书十分钟,下一个环节就是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讨论教材上的五个问题,又花去十分钟。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最后老师用两分钟做了总结,一个框题的教学就这样完成了。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学生在讨论时,缺乏方向性,代表发言时也是文不对题,这样探究学习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但并不否认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对一些陈述性的知识,教师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让学生花费时间去探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还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其优越性,我们倡导探究学习,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必要的。(2)学习方式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3)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探究活动的设计要采取符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的形式。
三、忠实、调适、创生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关系
课程实施有三种价值取向――忠实化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即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景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适应的过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说是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景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即有的课程计划只是这个经验创生的工具而已。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从根本上了否定了“教材本位”的思想,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创生,但许多教师只是片面理解新课程标准,过多地强调创生,忽视了调适和忠实。比如,某高一年级老师在对《货币的本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用一个学生表演的小品《一叶障目新编》导入新课,花费十分钟。讲“商品”这个概念时。先由学生思考讨论,代表发表看法,然后老师总结。接下来讲货币的产生先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剧 《非洲集市交易》,然后由学生讨论交流,该讲重点内容货币的本质时已经快下课了,只好一带而过。整个课堂尽管非常热闹,也创生出许多具体情景,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货币的本质,教学目标没有完成,课堂有效性低下。
由忠实到调适,再到创生,体现了教育变革的发展方向,三者之间的层次性不可否认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三者是排斥和对立的,它们各有其存在价值也各有其局限性,它们之间是对立与统一,包容与超越的关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情况在三者之间进行平衡和选择。比如,在进行系统知识的教学时,以忠实取向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调适;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以创生取向为主,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既不能一概而论,又不能相互错位。要依据课程目标。以是否满足学生需要。并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进行选择和平衡。
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两种课程内容观的关系
如何恰当处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关系,一直是围绕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之一。纵观整个二十世纪,受近代实证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影响,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是科学世界。
这种课程内容观强调逻辑、抽象科学的至高无上的价值,忽视甚至排斥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价值。在这种课程内容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低效的,学生学习主要依靠单向灌输,学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回归生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但部分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教学呈现出大量的生活事例和信息,创造出大量的生活情景,但没有从生活世界及时地导入科学世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只停留在生活琐事层面,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回归生活”,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视科学世界,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思想政治课教学表现关注学生生活,而科学世界对生活世界又起着净化、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二者是辨证统一的。我们在关注学生生活的同时,更要联系科学发展,把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整合起来,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既源子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我国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紧扣时展的命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新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出一批批拥有高素质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的问题
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前期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有发现存在其中的问题,才能方便后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下面讲述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实现中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过度重视显性校本课程。一些普通高等学校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授课必须要有配套的教案,并且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校本课程教学虽然是国家已规定的课程要求之外而进行补充的课程,它具有的隐形作用也应该被重视。国家课程安排中也有的教学内容没有被牵涉到,但是对学生的发展有好处,这样没有被牵涉到的教学内容便可以加入校本课程中,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地域文化与科技信息等。因此,隐形的校本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开发能力需要提高。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有时会应用到其中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或是与现代技术有关的信息,而学生接触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接受能力较强,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会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在课题研究时可能会出现的局面的是教师掌握的信息可能会没有学生的多。所以,校本课程该如何开发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真正落实有难度。校本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属于一种选修课程,学校有权利掌控学生的课程学分认定以及评价,并且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评价方式不是唯一的,造成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所以在实际教学环节,部分学校会进行压缩校本课程的课时,使校本课程教学处于一种形式。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问题的对策
进行制定思想教育与量化标准,改变传统的观念,重视现阶段的校本课程投入。师资队伍对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有必要组织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加强教师对岗位以及思想政治学科的认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在发生改变的同时,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借助师资培训,能够受到一定的启发,提高课程开发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显、隐性模式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影响,组织学生对教学生过进行认定与评价,展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的意义与作用,达到教学最优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平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状态以及考试成绩等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与反馈,及时改进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的不足,提高这种新模式的实效性。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实现的设计理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的设计理念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改变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观念,转向为将学生作为主体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2.树立师生地位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展现自身特长。3.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锻炼能力,促进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4.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塑造的观念,完善学生的人格,使之具有高尚情操以及交际能力等。
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实现的效果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充满乐趣,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具有合作意识和与人分享意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及主动性等显著提高不少。这种方式带给学生的意义与学习效果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式。可见,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能够真正的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更加充满活力与激情。
(二)教师方面的影响。改变了传统教师教学方法,促进教师随时进行自我“充电”,掌握较广的知识范畴,更好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教师教学能力与开发课程能力等相应的提高了许多,改善了传统教师知识狭窄与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这些变化对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的缺陷,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学生的思想政治显著得到提升,有利于开展国家规定的课程。并且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学到一些之前未曾接触与知识概念朦胧的内容,提高了自身的涵养与专业技能,为将来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四)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手段与策略。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常规课程学习以及校本课程学习齐头并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压力,但是会积极引导教师与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各国的时事与国内社会热点,通过各种手段扩充知识面,从而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与趋势,塑造学生素质与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让彼此思想进行碰撞,更加了解彼此的特点,特别是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兴趣爱好以及所关注的热点等,将有助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开展,实现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当今社会下,人们正在将科学发展观进行有效实践,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教师应注重将研究性学习穿插到校本课程中,两者共同作用有益于落实国家规定课程教学,并促进校本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增添教学方式多样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在个性化教学改革思潮下获得新的教学突破,就需要着重把握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并通过多种方式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一、在教师自我个性认知中明确教学重点
教师自我个性会在课程教学中形成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实践,这也决定了教学风格的多样化。思想政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思想政治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学重点,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1.自身气质方面。心理学将人的气质形象地分为胆汁质型、多血质型、黏液型和抑郁质。胆汁质型的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往往具有更加显著的气质优势,这种气质类型的教师可以着重培养自身独有的艺术气质,将自己逐渐发展为艺术型教师。多血质型教师思维敏捷,善于协调师生关系,这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优势并利用情境教学法,向社会型教师方向发展。黏液型教师具有独特的敏感性,对专业学科知识往往有更加深刻的见解,讲求在深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这类教师可以倾向于学者型教师。抑郁质教师情感比较细腻,观察力敏锐,这类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情感优势采用思路教学法和比较法。
2.性格特征方面。根据性格特点可以将教师群体分为三种性格: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理智型教师善于理性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会持一种严谨、细致的态度,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抓住重点和学科规律,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透彻、细致,此类性格的教师可将自己培养成理智育人型教师。情感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保持乐观的教学态度,并能注意到语言和表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善于用绘声绘色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向情感育人型教师方向发展。意志型教师往往能够通过有计划的教学设计层层解开学生的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克服教学障碍,因此可以向意志育人型教师方向发展。
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定位专业发展
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专业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终身变化。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逐步实现“教师个人主动专业发展”。当前许多教师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即使是已有发展计划,也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监督,仅仅依靠教育部门的强制性规定要求自己,造成教师群体专业自主发展停滞不前。
在自我专业发展中需要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程序:自我价值和专业认识、自我专业能力评估、分析外部影响因素寻求最佳发展环境、确定专业发展目标、行动执行、发展结果评估。每一步骤实施之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规划设计并加以修正。对未来职业生涯作出规划,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潜质,从而促进个性鲜明的专业成长。
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展现高效教学的自我追求
对思想政治教师来说,专业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课堂教学无疑是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因此,课堂教学也是展现教师个性的最佳时机。
1.高效教学原则。追求高效教学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关注学生主体原则。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时刻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形成。(2)关注发展原则。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3)关注过程原则。教学重点并不是考试分数,而是教学过程,只有教学过程才是构成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职业生涯。
2.高效教学策略。(1)教学立足于实际生活。教师应当将实际生活作为教学出发点,注意开发学生周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有效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注意课堂提问的创造性、启发性、梯度性,把握提问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做好应答反馈。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通过个性认知、职业生涯规划、高效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个性化教学水平,形成个性鲜明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黄丽英,叶晓豪.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形态的转变[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124-128.
在我国现阶段中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程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特别是其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弊端,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乐观的局面。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的表现概念以及相关意义
通过我国相关专家领域对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相关探究成果的研究,来对其中的教学艺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对其中有待完善的部分进行相应的探索、改善。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艺术相应的表现概念
1.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涵义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和相应任务进行最大程度的实现,同时借助对教育对象所具备的思想理念以及政治看法、道德素养等具备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性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把握,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得到更加灵活化的改革创新,则是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相应的表现涵义。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得以表现的主要内容则在于其方法艺术中的基础性,例如,语言的方法形式以及疏通性的方法艺术,还有其艺术中的职能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能对相应的决策进行最为高效的判断,并且可以准确的把握住合适的良机,能够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以及活跃性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相对的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能对教学时间进行充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存在对效果进行全面的强化。另一方面要对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表现的内涵进行全面的掌握,其中有两方面必须具备的要素。第一,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方式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教学方式以及艺术的前提条件下,中学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则相应的缺失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其科学中的方式及艺术性都不能得到相应精确化;因而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相应开拓和艺术性都能够将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全面的呈现。所以要求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模式来对艺术教学的模式进行有效的集合,从而进一步的将教学的成效性进一步的提升。第二,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艺术性与文学创作性质下的艺术性有着本质意义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艺术性质将抽象的理论全面的具象化,使受教育的人员能够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认知;其中理论性的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性内容,在对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对艺术性教学进行应用要要针对相应的原则进行全面的贯彻遵循,要将其中的科学意义和价值意义进行高效的整合,能充分满足人们相应的需求,能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有着积极意义的引导,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可以最高效的将人们对于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进一步的加强;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新课堂中,教师要对理论中的科学意义进行全面的展现,从而将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性质进行表达;从其实质意义方面来看,在中学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技巧性的将其中的创新意义和活跃度进行淋漓尽致的体现,实际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模式相应的提升至艺术的高度,使得其教学的成效性能够得到全面整体的提高。
2.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特征
首先是其表现方面的审美特征。和其他方面的艺术模式有着同样的特性,具备着过于生动形象化的语言,都能使读者产生感情方面的心理共鸣,并深陷其中将相应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在另一方面也是内在美以及外在美这两者最为高效的整合,全面的将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进行最完美的呈现。其次在于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利用最为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展现,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主体思想加以掌握,对其中的情感美加以体会,其中渗透性是展现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通常表现在现代的生活中以及现代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将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进行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将人们的创新意识以及主体意识、自由倾向进一步的最大化拓展,将我国相应的社会意识发展形态以及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化的呈现。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中所存在的复杂特征,由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有着相应的复杂特征;虽然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能将其内容进一步的具象化,将其成效性最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尽管如此,对某一部分的个体来说,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个体审美能力以及鉴赏水平的不同,使得其教学进程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因素。
(二)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得以呈现的意义
首先是中学思想政治其课程性质的主要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曾经明确的强调在中学生接受思想以及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必然的途径,因此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有一定性的关键地位以及意义。是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德育课程以及其他很多因素的有效集合,其核心部分的价值意义在于能够将思想进行基础性的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特性和特殊性质都能得到全面化的展现,将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性以及高效性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次在中学生的思想特性以及接受程度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有着必然性的意义存在。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针对思想政治教学这一门课程,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则是强烈的渴望更深刻的对思想政治展开学习,第二则是采取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第一因素的学生普遍都坚持认为在自身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社会因素的辨识水平进行培养提升;但是第二因素的学生普遍都对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保持着敬而远之的心情,认为其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太过于枯燥乏味,不能对自身有过高的帮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普遍都是采取应付且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中学生普遍思维运转都过于灵活,且其思想动态化并且都充斥着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现阶段中科学技术手段都日趋先进发达,使其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学生都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以及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学方法进行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应的教学艺术特征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成效性方面能够充分的展现其教学艺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方式以及生活水平都得以提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意识等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这种背景因素下,教师要加强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能够使得价值取向在发展过程中能在正确的轨道下发展,将教师本身的教学价值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都能得到全面整体的展现。
二、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提出的相应发展战略措施
(一)将课堂的有效性渠道进一步加强
在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意识得以加强培养的实效性渠道主要就在于将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加强,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渠道中,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有着核心意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努力才将教学课堂进一步的打造,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本身的主置,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将学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无论是从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学方式方面、教学理念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模式等都加以重视,使得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学实效性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提升。
(二)将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改革创新
通过对教学途径长期不断的探索研究发现,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过于将教学过程中的严谨性以及系统性、逻辑性思维注重强调,失去了对学生本身性格特点的探讨以及对时代性特征的研究。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有着一定程度的实践性意义以及开放性意义,在当前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因而很容易导致知识的教学和时代的发展轨道有所偏离。在这一背景因素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全面的提高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充分意识到知识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践,因而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准则进行全面的贯彻落实,注重学习中的技巧方式。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趣味性,使得学生可以全面的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意识。同时教师还有注重对课堂稳定因素的有效控制,使学生能身处于稳定的课堂下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拓展,来增强教学课堂中的高效率以及高质量。
(三)针对教学方式的改善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有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引导性的作用,同时还有着营造活跃性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这一课程内容中,虽然有着相应的严谨性以及逻辑思维的理论知识,但是活跃积极的内容转换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改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负面教学氛围,将课本的讲解性相应的减弱,使中学生能拥有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及自主能力,使学生的社会人文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意识都能够得到加强。教师应该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元化意义,坚持对每一种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转换应用。首先要善于对教学的课堂情境进行构建,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其积极性;其次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学习准则进行贯彻落实,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时代特征的影响作用,使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于当下发生的时事政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能得到加强;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意义提高,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都能够进一步的具象化,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应的加强,将思想政治的主要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完美的完成,推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三、结语
中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尽管在现阶段中部分的教学成效依然差强人意,但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以及相关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增添了现实意义,在为我国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大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探讨[J].考试周刊,2012(66).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但是,现实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改革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德育是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最直接的手段,作为德育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教师必须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解决问题,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升学压力致使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
传统教学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知识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以考试为唯一目的。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是评价的主体,“量化评价”“终结性评价”是评价的主要形式,单一、刻板、僵化的评价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固定的求同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违反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传统教学片面强调学生的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者,忽视包括学生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存在;教师只关注评价的结果,即升学率,忽视了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传统应试教学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生本课堂的一大障碍。
(二)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在当前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更应该尽其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学生也没有自我发展意识,因为按部就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无需他们进行额外的思考和创造。教师没有针对学生发展进行个性化教育,而且也没有尝试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学生的无限创造才能要靠教师的牵引与挖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教学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保持对思想政治课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三)教学体制不完善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作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说:“教育意味着教学,教学意味着知识。”国家正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来自教育。虽然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现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作为一门综合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培养人才方面出现了结构性失调,依然还有很多需要改革和调整的方面,还有更广阔的上升和发展空间。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习本身就是目的,而考试以及成绩只是为了检测学习成果而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就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的课堂。
(一)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作用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的根本职责和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标。观念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先导。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使教师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教育家陶行知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使人明白,自己就自然而然要格外明白了。”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应主动学习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和接受生本教育,并且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实施生本教育。其次,教师应该在原有的教学形态上进行创新,实施快乐课堂。这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和谐,让学生由厌学变得好学,由苦学变得乐学,由学会走向会学。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
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让课堂呈现这样一种状态:学习动机可自我激发,学习内容可自我选择,学习方法可自我确定,学习时间可自我计划,学习过程可自我监控,学习结果可自我评价。从时间角度来看,学生不仅要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内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后或者平日休息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进行自主学习。从空间角度来看,学生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家里或者社会上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外在的环境条件与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因为思想政治课堂是德育的课堂,但并不是德育的唯一阵地,德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学习和思考,而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另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自主学习的资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独立意志和自立行为。最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自主探索中实现“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
3.学生要改变学习观念
学生也应该适应现代教学观念的变化,要着眼于一生的发展,注重“学会学习”,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要有“乐学”“会学”“勤学”“博学”等学习素养。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的课堂,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和接受新的高中思想政治的教育实践,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挑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适应自主学习模式,通过进行自主预习,课堂交流,巩固练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思想观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导与主体,两者要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教学模式
1.创设目标明确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应不断尝试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中,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教学模式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抓住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提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组合、变换、重构的一种范式。教师必须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结合当下的教学任务,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建构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师要创新教学情境并使其运用到实践中,同时要注意教学情境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可接受性。例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尝试“启发—创新”模式、“交流—互动”模式、“审美—立美”模式等适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
2.积极反馈,师生互相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建立以调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机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并适时地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中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认识与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发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评价机制激发和强化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改正自身的缺点。在师生的互相评价中,教师也能收到学生的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准确理解课程性质,把握教材意图
1.教师要反复研读和体会新课程标准所蕴含的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它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由前言、内容标准、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仍然把握不住教材意图,表现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抓不住根本,远离思想政治学习目标,束缚了学生的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人文与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材由必修和选修组成,每个模块之间既是各自独立,也是相互联系的,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体系。教师要把握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学习资源,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学。
2.教师要探索并运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好课程研制,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调整方案。课程规划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课程实施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课程评价主要解决的是思想政治课规划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确切性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注入新的信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借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工具向学生传递新时代的知识,充分开发和利用更多新的课程资源,体现生本课堂价值。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教师应该克服课程改革的困难,冲破教学改革的阻力,借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53.
[2]孟庆男.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6(2):21.
[3]孟庆男.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一、思想政治学科学生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三贴近”原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着眼于学生的需求,把理论寓于社会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教师的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坚持基础性原则。学习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作业设计首先要满足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设计一些基础知识点的填空题或带有归纳性质的解题指导会更受学生欢迎,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无效地抄抄写写。
3.坚持层次性原则。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个体发育和个性差异明显。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如果像传统作业那样搞一刀切统一要求,就会出现“消化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应该通过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解决。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设计的基础性必做类作业和发展性选做类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4.坚持时代性原则。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要求。此类作业设计一般结合重大时政开展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收集和分享信息,让不同的视角和声音在激烈的碰撞中产生思想上的升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坚持合作性原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要在高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同学合作,与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常见的此类作业设计有研究性学习、社区实践活动、黑板报或手抄报设计比赛、辩论赛、班级网页设计、旅游方案设计、创建班级简报、上演课堂剧、班级一人一菜自助午餐聚会等。
随着现代教育的日益普及,教学越来越重视内容的多样性与学习的实践性了。基于高中政治课堂的枯燥乏味,知识理论的冗杂繁多,提高政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就变得尤其重要。现代教学理念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益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可通过强化教学评价和管理学习目标来成就学校的政治教学质量。为了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精力投入,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必须立于当前的教学目标,以实现目标与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争取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师生及时反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如果不顾教学的课程理念以及实际情况,只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过度的活跃课堂气氛,则会使学生的学习缺少逻辑框架,连贯不起来,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降低。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特点、课程的特点出发,认真地实践教学理论,明确课堂中合作的重要性,了解研究学习的目的,探究有效学习的要旨,再通过科学的课堂运用,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下面就从提高高中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出发,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政治教学的高效性要从教学情境的导入出发
教学情境的导入就是说教师应该在政治教学课堂的开始之初,通过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因子,以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手段。情境的精彩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为整个课堂的良好气氛打下基础,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情境的教学设置有很多种,比如,以问题为开端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从本课时的知识中提出各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努力答辩,使得学生的政治知识在一片热闹的学习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得以提升。
1.教学情境的设置,应以现实生活为依据
现实生活是政治课程的活教材,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高中的应试教育以及其课本知识的局限,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与实际出现了一定的差距,然而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创设的教学情境恰好可以弥补这一教学缺陷。只有取自于现实生活的情境,才能符合学生实际;只有将学生所关心的事物以情境的形式融于课堂,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去探究、去学习;只有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生活实际中,才能将其思考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多样化
以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可以设置语言文字情境、图像表格情境、动画漫画艺术情境、视频演示情境等;也可以融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通过互联网络平台来创设赋予具有特色的多样性教学情境设置。其实,无论哪种形式,无论何种方式,只要能体现出教学内容的,能带动学生积极性的,能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的方法,都应该尝试运用。
二、政治教学的高效性要以问题与课堂交流的设计为辅助
提问作为课堂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灵魂。其在政治的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提问有很多种,学生可以选择单独回答,也可以选择集体回答,旨在通过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教师的提问内容也必须进行有质量的筛选,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重复提问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或者问题无质量,这样不但达不到学习效果,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的课堂交流也是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新课标的实施下,教师顺应现代教学理念,留给学生的课堂交流时间多了,讨论空间也多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课堂时间,开展课堂讨论也变得争议越来越多。很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的学习只是单纯地给予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合作的空间,以为学生只有在这种方式下才能突破教学瓶颈,更加有效率地学习。因此,打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口号,让学生进行新时代的交流,学生的学习质量却下降了许多。
三、政治教学的高效性要以学生广阔性思维发展为主要目标
政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传授学习知识,还应启发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政治教学中,不仅要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研究、讨论会,还应该在谈论中以辩论的方式,给予学生表达自己、辩驳别人思想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终极目标,以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来掌握课堂知识。
在政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带学生融入学习课堂,但这只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启发与提示,其目的是要学生通过自己自主、独立的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体验学习过程、探索新知识,这样不仅能规避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思维束缚,还能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总之,通过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德育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保证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为我们的高中教育打造一个完整的政治教学系统,为我们社会甚至国家增添更有力的政治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新高考改革政策中明确表示: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三门和在政、史、地、理、化、生六个科目中自选三科构成,文理分科将不复存在。这一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知识储备,有益于扩大学生选考的自。但是,思想政治课由过去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这对高中政治教师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新高考改革视域下,研究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再定位,对于充分发挥政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三观”,引导他们成为新时期合格人才和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政治课地位受到挑战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在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向中学生传授党的先进理论教育,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中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在中学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课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学生长远发展看,思想政治教育处于首要地位。然而,新高考方案的实施让思想政治课由必修课变为选修课,使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极有可能出现学生不选、教师不管、学校不睬的糟糕局面,使政治课的地位一落千丈。
(二)政治课价值受到质疑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远远不只是简单枯燥地传授政治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不仅是政治课价值的体现,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要求。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是培育良好政治素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时期,这是政治课被赋予的使命。然而,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使政治课面临着学生不重视、不选择的残酷现实,致使政治课的育人价值不能充分发挥,甚至遭到普遍质疑。
(三)政治课教师岗位受到冲击
巨大的选考比重差异间接反映了政治学科教师的生存压力,在整个社会普遍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这一形势还可能继续恶化。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政治教育客体急剧减少,那么以政治教学为主要生计的政治教师的又将何去何从呢?如果选课人数少,开班数量则变少,需要政治教师人数也随之减少,大量的政治教师将被迫转岗或调整结构,而大学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更加黯淡。这一严峻形势,曾一度在浙江一些中学中引起恐慌,觉得一辈子的“铁饭碗”瞬间灰飞烟灭。巨大的落差不得不引起政治教师的内省和重视,重新审视能不能继续留在岗位?以怎样的角色和姿态留在岗位?这样的思考相比自怨自艾和惶恐不安更加实际和有效。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再定位
新高考视域下,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对思想政治学科有一个清楚而准确的定位。这个定位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新高考政策,二是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性质。2014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指出: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010年版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明确说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相互交融、系统性强、综合性高等特点,它不仅是对初中思想品德内容的延续和拓展,而且是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铺垫和奠基,既承上启下,又一脉相承。因此,面对新高考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根据思想政治学科定位来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从自身做起,不断修炼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同时,也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
对比新旧高考,原高考模式虽然也分文理科,但却带有明显的“捆绑”性质,而新高考3+3模式取代了文理分科模式,学生选科完全消除了“捆绑”。这意味着思想政治课教师会面临学生不选择政治的情况,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更要坚定自己的学科信仰,增强学科自信,不断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自身的独特魅力来赢得学生的青睐,最终扭转学生不选政治的尴尬局面。那么如何提升自己呢,应做到以下两点:1.做政治学科专业素养的“修行者”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起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使命。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对政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成为政治学科专业素养道路上的“修行者”。首先,要修炼德行,以具备优良的道德品格。师德是教师之魂,是一个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尤为重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示范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引路人和促进者。育人先育己,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自己都是道德败坏,知行脱节,松懈怠慢,又怎么去引领和感召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呢?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时候静下心来修炼这场德行之旅了。扪心自问:你站在启迪人生的舞台上,你真的已经尽力给学生们做好榜样示范了吗?面对那么多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真的足够爱他们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你还没有底气十足的信心来诠释这句话,那么请在通往德行的道路上继续修炼吧。其次,要修炼学识,以储备渊博的综合知识。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课程,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地修炼学识,与时俱进地储备广博的知识,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拥有正确的处世之道来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才能拥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质来拥抱美好的未来。第一,要有扎实的理论学科基础知识。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对这些基本的专业知识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并灵活运用。第二,要有敏锐的时代嗅觉。思想政治学科在中学的所有科目中,时代性最强,信息量最大,综合性最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正确把握社会的发展态势,以发展的眼光和远大的格局,传递社会正能量。第三,要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度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增强思想政治学科信仰,从而更好地引领思想政治学科健康发展。2.做政治学科课程资源的“设计师”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2010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思想政治课应开发四种课程资源:一是文字和音像资源,二是人力资源,三是实践活动资源,四是信息化资源。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时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呢?首先要遵循育人性原则。这不仅体现着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也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目标;其次是遵循开放性原则。互联网社会,资源多样和共享,这要求我们在研发教材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升级,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最后是遵循校本性原则,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呈现出课程资源的特色。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才能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高效地开发与取舍呢?第一,要确定清晰的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对基础必修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没有目标,课程资源开发就缺少方向性和计划性;第二,要创新课程内容。要想不被取代,只有不断创新,人们对于新事物充满了本能的好奇,尤其是中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早已厌倦,如果给课程内容融入新鲜元素,就能极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第三,要创新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如同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能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求知欲,还能增强政治学科的学科价值和实效性。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师针对学生的角色定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着自己独特的德育功能和学科价值,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和灵魂,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取代和相提并论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抓住这样的机会,敢于和勇于承担起班主任、辅导员、德育处和政教处教师等重要职责。利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心尽力地做好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做学生发展的心理咨询师,做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师,让政治学科的价值和优势充分凸显。1.做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良师犹如“摆渡人”,站在学生每一个关键渡口,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与理想。纵观全局,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缺乏知识和技术,而是缺乏美德和良知,缺少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要给予学生怎样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受益终生的呢?才是算得上是有文化、有素养、有修养、有良知的呢?这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清楚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责任担当。首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观。政治观是指人们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关系和政治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2]。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向中学生传递党和国家的意志、排斥腐朽异端思想、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社会,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信息交流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的政治思想,崇洋倾向突出,政治观多元化趋势明显,这将造成中学生的精神混乱、价值偏颇和信仰危机。由此可见,不重视中学生的政治观引导,就会导致中学生政治观偏激,就会损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全球意识,使他们的政治理想和信念越发坚定,使他们的政治方向始终跟随着党的脚步,使他们拥有正确科学的政治观。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微网络时代。绝大部分学生都通过手机获取资讯,触网率极高,但纷繁复杂的信息扑面而来,良莠不齐,学生难以分辨,使一些中学生丧失理智,迷失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德育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能利用课堂主阵地向学生渗透良好的道德观,还可以借助自身得天独厚的学科素养,兼任学校的其他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交相呼应,在学生道德观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存在价值,那么培养的人才将是人格不健全的的人,甚至是道德低下的人,最终沦为社会的“蛀虫”,害人害己。因此,要积极地通过思想政治课向学生全面进行基础文明、伦理道德、法治纪律、理想情操、政治意识、经济意识、辩证思维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教育,为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养成提供丰富的育人内容。同时,也要借助多种平台和载体,将德育与班级管理有机融合,将德育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将德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2.做学生发展的心理咨询师心理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个体养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00后中学生,人格独立,争强好胜,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力,加之学业繁重和升学压力,导致很多中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沟通和处理,后果将非常严重。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虽然不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专利,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拥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这是每个政治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人们常把十六七岁称为人生最危险的心理动荡期,心理上存在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困惑,众多学生的分数与受挫能力成反比。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是应当义不容辞地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疏通,要让他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要教会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挫折和困难,使他们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矛盾、不公和黑暗,正确地对待人生旅途中际遇的坎坷与挫折,化压力为动力,让那些绊脚石成为垫脚石,始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他们所经历的一切美好与不幸。3.做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师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开设人生规划或职业生涯课程,把培养学生谋生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使命。但大多数学校在高考升学率压力影响下,学生的职业规划未得到重视。2014年9月新高考政策明确指出:考生总成绩除语、数、外三门之外,还要在政、史、地、理、化、生六门学科中任选三科构成,6选3,意味着有20种不同的排列组合,面对这么多种选择,引起了考生、家长和学校的恐慌。这一系列的政策和现实告诉我们,高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师应当认清这一形势,牢牢把握这一机会,积极主动向学校提出建议和申请,将职业规划作为选修课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难。对高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不仅需要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时代嗅觉,这正是政治教师所擅长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扩充知识面,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在新的事业中找到自己事业的立足点。要不断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引导他们要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提前做好规划,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高校专业设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进行理智选课,合理规划。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新高考视域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任重而道远,不仅要修炼好自己的德行和学识,而且要做好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心理咨询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师,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从心底里认同思想政治的学科价值,并将其视为人生成长的宝贵财富和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程是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一旦思想政治教材脱离了生活,思想政治课堂势必会陷入空谈。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对思想政治学科感兴趣,在正式学习时,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提高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必修一中《影响价格的因素》这节内容时,我并没有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解本节内容的思想政治概念和知识要点,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你们肯定遇见过这种情况,下雨时,露天菜市场的蔬菜价格常常会低价出售;苹果遭遇冰雹减产后,价格是去年的好几倍;禽流感期间,鸡肉的价格是一跌再跌;同一种类水果,刚上市时会是几元钱一斤,大量上市后,会变为几毛钱一斤…….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那么,你们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市场上东西的价格一变再变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马上激起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学生也会在可感知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课堂教学效果势必会达到理想状态,这就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具有大量枯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果我们只是利用传统教学工具粉笔、黑板和口头语言进行讲述,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现如今,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走进广大教师的视野,并得到广泛应用――即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集声音、视频、图象、文本、动画等于一身,可以将思想政治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点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自然也比传统说教式好得多。
如,教学必修三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节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了世界不同国家中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传统节日、语言文字等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看完资料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不同文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样,我们通过为学生创设直观式情境,使学生理解和欣赏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体会到了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学生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并深刻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这句话。
三、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