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41: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浅谈低年级课外阅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27-0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并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还明确提出了9年阅读总量不低于400万字,其中对于低年级提出不少于5万字的要求。作为课外阅读的起始阶段,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究竟如何开展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与兴趣链接,在推荐中唤醒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习失去了兴趣,就算将孩子绑在课桌前,都不会有任何效果。”的确,任何学习活动如果不能唤醒学生的认知兴趣,就无法调整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外阅读的开展同样。新课标在课外阅读中第一点就指出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由于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儿童特性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当下儿童已经很少会沉迷于传统的王子公主的童话之中,他们更多地喜欢另类人物的传记和光怪陆离的科幻故事。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目。这个年龄间段的孩子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无论是社会交往能力,还是语言发展能力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想象力尤为丰富,求知欲得到了提升,他们常常有兴趣将自己阅读的故事转述给其他人听。教师可以为其推荐新颖有趣、内容简洁短小的故事。
教师要充分考量推荐书目与学生实际认知需要之间的联系,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契合了学生兴趣的需要,他们才能调动阅读兴趣,从而走进故事,提升阅读效益。
二、与活动联姻,在参与中享受成功
一味地要求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阅读和学习的一切契机,努力为学生搭建各种阅读的平台,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平台中展示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其中,最为学生感兴趣的就是“讲故事”比赛。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保持阅读兴趣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开展具有主体性的阅读活动,以周或者月为周期,确定主题,要求每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最喜欢的故事参加“讲故事”比赛。故事的内容可以根据相应的主题来确定,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幻故事”“神话故事”“大自然故事”。“讲故事”比赛平台的搭建,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还有效地历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较好的阅读资源。如在我班举行的几次“讲故事”比赛中,更多的学生了解了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丑小鸭”等经典人物,通过《昆虫记》了解到自然界中昆虫生活的世界……
当然,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童话剧本表达大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深入文本,展现阅读成果,提升学生阅读效果。
三、与课堂链接,在分享中体验快乐
学生的课外阅读绝不仅仅是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规划、指导与分享。这就要求教师在推进学生课外阅读时,时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高效组织,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分享,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起到较好的效果。
以学生阅读《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为例,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后,教师就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阅读过程以及阅读效果搭建展示平台:首先,教师在“激趣导入”环节先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从题目中的“唏哩呼噜”入手,借助象声词独有的表达效果激发学生的交流热情;然后,教师在“精彩回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模仿书本中的插图,将阅读过程中认为最精彩的情节绘制成为图片,在全班交流,从而形成有效的认知空间,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图画按照一定的顺序装订成册,形成学生自主创作的绘本;紧接着,在“人物对话”环节中,引导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设想:假如你最喜欢的人物今天就来到你的身边,你最想和他说些什么,将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尝试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最后,教师紧扣这本书的作者孙幼军,对作者进行了介绍,并推荐其他两部作品《小布头历险记》和《怪老头儿》,达到由此及彼的提升。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形象性认知阶段,我们的分享课程也应该紧扣课文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在设置的各环节中能够充分、深入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悟。教师将尊重儿童独特的认知作为交流的基础,引领学生梳理文本内容、聚焦核心情节、开展人物对话。这不仅为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和分享开通渠道,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在最后的推荐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一部书阅读的结束其实就是另一部书阅读的开始。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个目标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完成这个阅读目标,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加强科学的指导和实践。下面我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一、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推荐适宜的读物。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而幼稚,往往把理想当成现实,所以,他们特别喜爱神话、童话和寓言故事;同时,由于他们活泼又好动,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因此,简短的古诗、成语故事和上口的儿歌、顺口溜也是他们的所爱。当然,选择的读物不仅要题材广泛、语言生动,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通过美妙的文字和优美的图案来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逐步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审美情趣。
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阅读机会,我设置了“小小读书角”,动员学生们把个人的各类有益读物存放在图书角内,让大家一有空闲便相互传阅、仔细阅读。同时,我还组织大家上学校阅览室阅览,这样做,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富有趣味的材料和时间来进行阅读。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使学生勤于阅读、乐于阅读。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看书缺乏耐力。指导课外阅读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
1、画写结合
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阅历浅,因此,我要求一年级学生将读物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他们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运用绘画进行再创作;到了二年级,我提高了要求,不仅让学生画出来,还要求学生作简单的文字叙述,由图到图文结合,学生的兴趣始终高涨。
2、拼读识字
凭借注音读物,我鼓励学生每天主动识一个或几个生子,把他们写在识字本上,每两周举行一次“识字”比赛,大家争当“识字大王”的劲头很高,有些小朋友在扩词中(口头说,不要求书写)还出现了“白帆”这样的词汇。使人惊喜的是,“识字大王”并非一定是成绩好的小朋友,那些成绩平平的孩子识字出人意料的多,这对他们无疑是一种激励。
3、词语接龙
为了达到记一个而串一组,我采用了词语接龙的形式。如学了“车”。让学生组成“车上”“上海”“海中”“中国”……这样由点到面,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4、模仿表演
①讲故事。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每节语文课上,我都安排3——5分钟的课前交流,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次,有一个学生声情并茂地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故事讲完后,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我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并询问他是从那里学到了这么好的故事,他说他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画节目,并从中还学到了很多好听的故事,可以讲给同学们听。于是我就借势引导学生课外时间多看看注音故事书、童话书。我还趁势向学生推荐了《成语故事》、《益智故事》、《语文经典读本》……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们都迷上了故事,更迷上了故事书。每当课前交流的时候,学生总是喜欢把自己新学到的故事讲给我和同学们听,什么《开天地》、《精卫填海》、《小羊喝水》等等,而且他们讲起故事来个个情趣盎然。采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珍惜文化的情感。
②表演。这种形式生动、活泼、形象,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读物以后,让他们分角色利用简单的头饰、面具来表演读物内容。通过表演,不仅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从中更直接的了解了读物的内容,又使表演者本身提高了表演能力,可采用配音表演、配乐表演、哑剧、小品或诗歌朗诵会等形式。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我采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牢牢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发问、质疑呢?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在这里,我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几种方法谈谈自己的薄见,给同仁们以抛砖引玉之用吧!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作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脚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夕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2.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另外,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孩子们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安排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读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
我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状况作过几次问卷调查,学生“不喜欢阅读”的人数在41%~53%之间。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阅读兴趣激发不够,没有适合的书籍,缺乏基本的阅读方法。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拿到书籍后对图片产生浓厚的兴趣,只看图不读文;有小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文字,也只是草草地翻阅一下了事。面对这种状况,如何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其中背诵古诗文不少于50首”的训练任务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阅读目标的确定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本着“立足课内,注目课外”的原则,首先从增加阅读量入手,让学生养成主动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达到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从一年级开始分步落实。
二、阅读内容选择和时间安排
确定阅读内容。教师将1~2年级要求阅读至少5万字的阅读量和背诵50首古诗文的要求,具体细化到低年级四个学期,分步完成。具体思路和做法如下:
1.有计划地在课标推荐的低年级阅读书目中,选择适宜不同学期阅读的篇目。
2.根据学生学期阅读实际,推荐适合书目,一年级1~2本,二年级2~3本。
3.家长根据孩子的阅读需要自选3~4本,自选读物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个性需求。
阅读文本以老师推荐和孩子自选相结合,要求兼顾体式多样化。诵读类――儿歌、童谣、古诗、《三字经》《千字文》;阅读类――童话、寓言、故事、散文等。低年级从绘本阅读逐步向文字阅读过渡。
保证阅读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建立阅读制度,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重要条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每天中午20分钟朗读背诵阅读。指导学生利用好学校每天中午的经典朗读时间,老师重点安排学生自背、互背经典篇目。二是每天放学回家30分钟整本书阅读,一月一次检查。要有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三是每周一节课内阅读指导课,一节阅读交流分享课。对低年级语文文本教材阅读教学,本着教学生“三会”,即“会识――全部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会读――全篇课文”,就算学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逐步落实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的新理念,缩减课堂文本教学每周2课时。每周将缩减余下的2课时用于阅读指导课和交流分享课安排到语文课表之中。
三、阅读的方法和手段
重视不同文体阅读策略指导:儿歌重语言的音韵、节奏;诗歌重语感,培育形象化表达;童话重想象,开拓发散思维;故事重叙事,学习叙述方式;散文重抒情,体味情景交融,情理融合。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阅读学习主要采取“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的基本方法。
1.读一读。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拼音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主要是采取教师“范读、引导”为主。在学生掌握了拼音后,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故事的字音,再指导表演读。
2.说一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抓住主要的人物和事件说说故事中最喜欢的内容。
3.画一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中描写的内容的理解,在脑海中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
4.演一演。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故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说故事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说边演,不苛求动作的精确和统一。
不同类型的读物故事有着不同的适宜表现的手法,有的适合画,有的适合演,有的适合讲。只有使用学生能够掌握的表现手法,才能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有所创造,充分表现,投入较高的学习热。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我还采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辅助”和“游戏比赛辅助”手段阅读很有实效。
电教多媒体具有声、光、色、形等特点优势。有利于读得形象、读得生动、读得快乐。如,读《十万个为什么》可以将其中一些深奥的科学道理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又如,《阿凡提的故事》可以结合动画片帮助学生理解等。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每次比赛评出前5名,分别获得班级“朗读明星”“背诵明星”“故事明星”称号。开展一次就评出一批明星,随着“阅读明星”与日俱增,班上学生的阅读氛围也随之形成。
四、阅读的评价和激励
注重阅读过程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实行家长签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简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评价方法: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摸索出三种有效方法:自主阅读星卡评价、参与阅读活动评价、学期阅读综合评价。
自主阅读星卡评价:
A.每两周用一节课对背诵篇目复结评价一次。先分好阅读学习小组,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背诵篇目的统计,然后发给学生一个标有已背数量的蓝色五星背书卡,再贴到教室墙上的“班级阅读评价”表里。以后定期进行,主要由组长完成,老师巡视。B.每一个月用一节课对整本书的阅读情况总结汇报评价一次。每次由老师针对读完整本书提出申请的孩子,进行简单的口头或填表测查,然后发给学生一个写有已读书名的“红色大五星”读书卡,再贴到墙上的“班级阅读评价”表里。教师设计的定期固化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参与阅读活动评价:■■■
A.在家里,要求家长范读―家长陪齐读―学生自由慢读―学生汇报朗读―学生读、讲、说、画表感受。每次完成都由家长签字评价。B.在学校,通过小组、大组、全班合作式的齐读、对读、角色读、表演读,开展情境式的游戏、讲故事比赛、课本剧展示、故事插图展评等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颁发一面写有获奖名称和等级的“小红旗■”奖励,再贴到墙上“班级阅读评比”栏内。通过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树立自信,激发兴趣。
学期阅读综合评价:■■■
学期综合评价的组成:一是问卷形式调查家长、学生、小组长;二是统计班级学期“阅读评价表”;三是综合评出“阅读标兵小组■”和“读书大王■”个人,分别颁发证书给予鼓励。通过总结表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通过反思为教师后续的课外阅读教学积累经验。
一日胜负在做题,十日胜负在读书。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外阅读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积极探索高效的起步阶段阅读,在学生阅读的启蒙时期,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教学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孩子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乐于阅读,从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但是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识字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就给课外阅读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一年级刚入学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我要“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上周的语文课上教学《一去二三里》时,生字组词中出现“八仙过海”这个词语,我相机讲了关于这个词语的故事,发现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放学时有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家闹着要听《八仙过海》的故事,说是老师课上讲过的,他想再听一次。这就促使孩子有了迫切地想找到那个故事读一读的欲望。
低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常常会觉得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老师做的一定是好的,所以他们对老师上课讲的故事就特别有兴趣。我基本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讲述一个孩子感兴趣的小故事,至今已读了《一年级的美羊羊》《中国神话故事》《格林童话》中的部分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这么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也想去书中看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以身作则,以读促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传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我们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我们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会因此而爱上读书。每天的午读课,我必到教室,与学生共读中外经典故事,在这样的氛围中,在爱读书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爱上读书是理所当然的。当然,我也没忘记从学生身边的伙伴中挑选榜样,那些阅读起步早,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在我的辅导下,能胜任“小老师”,让他们代替老师朗读美文,讲故事。这“小老师”的榜样力量不可小估,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个个争当“小老师”。
三、与家长沟通,帮助“读”
从家长入手,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沟通,让家长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些适合孩子读的书。“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一年级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无论是选择课外读物,还是进行阅读,都存在很大的障碍,需要老师、家长的指导,我通过多种形式密切联系家长,与家长共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家长的配合,才能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办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四、注重赏识,促进“读”
语文课上有一次提到“九州”这个词,居然有位男生脱口而出:“九州就是中国,我在书上看到的!”我当即大力表扬了他,后来发现午读课上很多孩子看书看得更认真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努力加以赏识。”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觉得自己比得了满分还光荣,可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同时激励其他的孩子多多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54-03
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阅读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学习与生活方式。课外阅读对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至关重要,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不仅有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利于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其应当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自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与基础,为使小学生自愿阅读、自主阅读,甚至乐于阅读,将课外阅读看作自己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质,则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相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平时讲再多的大道理也是毫无用处的,而须借助于各种方式、方法、手段引导他们正确阅读,继而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在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孩子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动画片的主要特点,声情并茂地给他们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停下来,不继续往下讲,而是告诉学生们:“欲知后续结局如何,请同学们课下找到该本课外读物,书中详细讲述了故事的结局,大家认真、仔细阅读,定会知道故事情节的具体发展趋势,同时也会知道许多更有趣的东西。”
比如,笔者在讲过小学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第十课《狼和小羊》以后,就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了《聪明的小绵羊》的故事,在讲到故事时,笔者巧设悬念,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寻找课外读物,了解故事的结局及小绵羊聪明在何处。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质量,且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的训练,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们的兴趣来去匆匆,持久性不强,可塑性较大。因此,教师在认识到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的前提下,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培养方案,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多向学生推荐富含“真、善、美”的课外读物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与趣味性十足的寓言、童话与神话故事非常感兴趣。诸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的名著、童话,不仅有绘图版,也有注音版,至于选择哪一版本则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一学期读完一部名著也就不错了。为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鼓励学生读《西游记》(少儿版),有学生反映,起初阅读,遇到许多不懂的字,想着自己会放弃了,不往下读了,但在读完一个故事以后,就迷上了,十分喜欢,觉得非常有意思。此外,笔者还推荐学生阅读《拇指姑娘》,有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虽然拇指姑娘身材不大,但是她非常善良、坚强,我很想把这个故事告诉我的同伴们。”看到学生们细细品味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时,我们可以体会到:经典名著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呵护着孩子们的心灵。实际上,我们并不奢望经典名著可以教学生们学会语文,但会使学生倍感温暖,是学生心中温柔、善良的诱导力量。
当然,学生应扩大其阅读的范围。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深受优秀读物的影响。因此,应引导学生多关心时事政治,了解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取得的成就,拓宽知识面;模范英雄人物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丰富多彩的少儿读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助于激发其探索自然的兴趣;诗词歌赋不但可以陶冶情操,也有助于爱美情趣的培养。
三、师生共读,激发阅读兴趣
不论是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还是文文静静的乖女孩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一旦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就立刻坐端正,目光变得炯炯有神,双眼直冒火光。因此,笔者“对症下药”,对准学生的“胃口”,经常有选择地给学生讲故事。有一次笔者在讲《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时,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①听故事的同时要发挥想象力,要置身故事之中,和故事中的人物共命运、同呼吸,达成共识,产生共鸣。②听过故事以后,认真思考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啥?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③讲讲自己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即使是只谈论其中的某一场景或者一句话也是可以的,主要是为了交流,让学生逐渐学会阅读,培养优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假如是一个较长的故事或是一本书,可以从中选取一些片段讲给学生听,有些时候,讲到之处突然停下来,让学生独自找到这样的故事,继续往下读,读完以后全体进行交流,刺激学生的阅读欲,促使其亲近作品,由一故事扩展至一部作品,继而走向这些类似的作品,如此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好表现、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为此,笔者每个月都上一节课外阅读课,开一个“读书会”。让学生都带上自己所读的书,均走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本月自己的阅读情况(书名、主要内容、心得体会),并选出讲得最好的一位,让他当选下个月的“读书会”会长,主持下一月的工作,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交流,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与口才。笔者认为,应将学习园地、黑板报当成“活页”读书园地,开设专栏,比如“诗歌王国”、“知识百草园”、“句段大观园”与“创作展示台”,等等,让小学生轮班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从而激发其课外阅读兴趣。
除此以外,家长陪读也利于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开家长会时,笔者经常给家长们讲“阅读兴趣是能够培养的,阅读能力是能够提升的。”但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环境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为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家长的陪读很关键。很多时候不是小学生不愿意读名著,主要是没有名著可读或者读不懂,无人帮助。为此,为实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则家长应帮助学生阅读名著,时刻督导孩子们认真阅读课外读物,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的阅读兴趣。为此,笔者经常建议家长不仅要多读经典名著,而且应时刻督促小学生,继而激发其课外阅读兴趣。
总之,作为人类生活新领域的阅读是人类健康发展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这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至关重要。激发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指导他们课外阅读的首要步骤,有助于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至此,为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应注重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在此不但要强调方式、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还要关注阅读实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继而促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美玲.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式[J].科技资讯,2009,(25).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指出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课文的阅读不能代替整个儿童阅读。为了将阅读的种子播入学生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能在阅读中感到幸福,笔者近年来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打造会说话的教室
首先是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教室中要有一个充满童趣的图书柜。走进教室,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
还要巧妙地利用教室的墙壁和黑板等来传达阅读精神。比如可以贴出介绍图书的图文,也可以展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或者阅读成果来与学生互动。笔者在教室的墙上贴一幅火车型的图表,让整个班级的学生在上面记录自己看过的书,督促学生进行阅读和梳理,而且便于分享和树立榜样。
老师也和学生一样在火车图表中记录,平时常在教室中看书,读到什么好东西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样老师的热情会不知不觉地感染学生。
二、引导健康广泛的阅读
要想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找到合适自己的好书很关键。而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时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容易“偏食”。所以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推荐。在推荐时需要遵循四个原则: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刚开始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看到书,即使那些书并不经典,,只要是健康的书籍,教师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开卷有益。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采取老师推荐图书,学生自由选择结合。
2、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低年级学生对下列读物感兴趣:
⑴ 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语、和童话故事;
⑵充满神奇想象的幻想性题材的故事;
⑶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的读物,如儿歌、童谣等;
⑷ 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
⑸ 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
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带有拼音的课外读物,带有一定的图画可以吸引学生并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
3、在“精”不在“多”
优秀的书籍是常读常新的,要避免一味的浅阅读,在低年级不一味追求阅读速度。通过阅读交流、师生共读等引导学生阅读。
4、内容、形式多样化
引导学生在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外能够涉猎其他方面的书,拓宽自己的视野,增知启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书和报刊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影视等渠道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农村小学生的视野不宽,见识不多,对很多新鲜事物并不理解,所以我们大可鼓励、引导他们,将网络、影视的有益部分与传统的阅读结合起来,达到影响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任何一项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不断地重复以及强化,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习惯也是如此。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这就需要老师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活动设计上要注意趣味性和丰富性。
1、读与画结合
在阅读时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画面越丰富,说明其想象力越丰富,所以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方式。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在将文字转化为图案的过程中,也带有总结分析归纳等,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读与听结合
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在起步阶段。就要借助“听”的力量,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古诗等。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此时再让学生开始阅读就水到渠成了。
3、读与做结合
将动手和记录等能力综合进阅读中,增加趣味性,同时产生的阅读成果又激励学生继续阅读。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存折”,并且“存折”中还记录了他们的阅读历程和阅读感受。记录自己的足迹并且便于评比和展示时使用。每周轮到两位阅读推广人,由他们推广自己喜爱的图书。使学生能够互相影响,看到自己日积月累的足迹,能更好的坚持下去。
4、读与演结合
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上感情十分丰富。许多小学生课外读物趣味性强,故事情节生动,很合适让学生来读或者演。记得二年级时学了《坐井观天》,推荐了寓言故事。学生很爱看,笔者让学生选择寓言故事来演一演。就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当然阅读兴趣也大大增强了。
5、读与赛结合
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老师还可以把学生要达到的阅读要求通过竞赛的过程来实现。每个月可进行一次优秀阅读推广人评选,学生整理好自己的阅读记录,做一份阅读地图,包括读过的书或文章以及自己的感受并附上插图等等,再由全班同学选出优秀阅读推广人,另外落选的学生如果有闪光点也可以加以鼓励,如阅读量比较大的可以颁发阅读奖等。争取让努力过的各个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有得到鼓励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儿童自主的阅读习惯,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滋养着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初学识字、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语言能力,发展阅读思维,帮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提升,同时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常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阅读处于懵懂的接触阶段,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初上小学,认识的字数有限,还未能系统地学习阅读。因此,教师不宜强制性地规定小学生的阅读种类和数量,否则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语文老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教师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读物,和学生站在同一角度一起进行阅读,同时还应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帮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愉悦。
教师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的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外时间及兴趣课活动时间,以绘本等故事书为媒介,声情并茂地讲述书里的故事。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疑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使学生愿意主动从书中寻求答案。在语言阅读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并提出疑问:乌龟和小兔子进行第二次赛跑,到底是谁胜利了呢?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此时,笔者适时指导学生进行故事的阅读,帮助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也可以组织情景表演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阅读神话或者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表演。
2.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掌握和了解语言文字中深层次的含义,理解其中的道理,明白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达到会读、会学的水平。
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泛读,增大阅读量,使学生从数量上掌握更多的阅读内容。泛读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在浏览过程中,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从而集中注意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在泛读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精读。教师可以选取经典课文为精读内容,要求学生集中精神进行阅读,充分调动全身感观,做到口到、心到、眼到,边读边想,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在深入阅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或者根据需要将相关内容进行收集,对阅读的难点重点进行勾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3.结合阅读强化思考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把阅读和思考相结合,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笔者采取了以读促思的形式,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让孩子们思考自己想到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然后展开讨论,在学生的阅读和讨论中,增强了学生思考能力。
在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口语化地表达。阅读是信息输入的方式,而表达则是信息输出的一种体现。应有意识地将读和说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效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课外阅读是语言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也是阅读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言素养的重要基础。虽然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无法直接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其影响是长远的和潜在的。针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帮助孩子们在丰富的书本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不断拓展视野。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中在小学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及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乐于与人交流;能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因此,我认为怎样培养低年级的孩子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重点。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极少,但是他们都爱听故事、童话,在幼儿时期他们已经听过很多童话故事,还会背诵一些古诗,有些孩子还会编故事,这些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因此,在上课第一天,我就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听过什么故事、童话,还请孩子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学生情绪激昂,争着举手发言,得意地告诉同学们自己听过了的故事,有的还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给大家听。这时候我又问孩子们:“你们能认识多少字呀?”有的孩子很自豪的说:“我认识五十个!”有的孩子骄傲的说:“我认识二百个字!”我赶紧表扬他们:“你真厉害!认识这么多字啊!你可以自己读书了。”接着我又激发学生:“你们的童话、故事都是听爸爸妈妈,还有其他亲人给你们讲的,他们讲的童话、故事都在书里。要是我们能自己看书,就可以有看不完的故事、童话,想自己看故事吗?”学生立刻回答:“想!”我又说:“你们认识的字太少了,读不了书怎么办?老师告诉你们,有个朋友可以帮助你认识字,那就是拼音。认识了拼音,就可以借助拼音认识人多字,就可以自己看书了。”这时候,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再实时给他们推荐几本他们没看过的儿童读物,为了能自己读书,他们就会积极学习拼音,生字,通过拼音去看带拼音的课外书。在看课外书的同时,既巩固了拼音、生字,又提高了学生的词语积累,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以说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孩子好表现,渴望得到表扬,回答问题积极。针对这一特点,每天早读课,利用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是课外读到的故事内容。要求他们发音准确,说话比较流畅,说得好的,给颗星,或者给个笑脸娃娃,学生积极性很高。为了得到每天说话的机会,学生每天回家都会读课文、读课外书,讲故事给家长听,以便第二天能在早读课上得到奖励。每个星期定时评一次“故事大王”,看谁讲的故事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图文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阅读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低年级的课文插图精美,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使观察插图、理解内容相得益彰。如在教学《柳树醒了》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图中都有什么?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学生通过朗读、对比,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举三得。
四、以写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低年级学生可以给他们发几张读书记录卡,每天布置回家看课外书,看完后,把看过的书目记录下来,再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如果有困难,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抄下来,或者是抄一两个自己喜欢的词语,每个星期评比一次,看谁读的书多,积累的词语多,积累的句子多。如果是自己写的句子就要格外提出表扬。这样就学生就会多读书,多积累,既增加了学生的词语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从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着普遍偏低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难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注重对其阅读兴趣的培养,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其次,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最后,要对学会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受教育不久,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还会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反感,失去阅读的兴趣。为了能够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欲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1.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书本的魅力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致,故事对每个孩子的吸引力都非常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以及每个星期的班队活动的时间,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感受书本中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学生被老师讲的故事所吸引,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书本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从小爱看书的目的。
1.2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调动自己的思维。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听故事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求知欲望。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将《龟兔赛跑》的故事的时候,在给学生们讲完小龟和小兔子第一次赛跑完,小龟再一次找小兔子赛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这次猜一猜,小龟和小兔子哪一个会赢得比赛呢?”,这时,就会引起学生的讨论,大部分的学生会认为小兔子会赢,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对学生们说:“故事的答案就在‘龟兔赛跑’的故事当中,同学们自己的看看吧!”,这样学生们就会拿起课本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1.3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人物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情感,比如说,在学生们学习完“守株待兔”这个语言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农夫的角色,体验农夫那种希望“不劳而获”的思想,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态。
二、注重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阅读知识是阅读能力的基础结构,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先导,因此,注重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认知能力。首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向学生们提供感性知识或者相关的背景资料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在新信息与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只有将新旧知识得以顺利结合,知识的整体结构构件才能够有效形成。除此之外,让学生熟悉好的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议论文的图式结构,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各种体裁的文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让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间,优雅的环境中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体会快乐。首先建议学校应该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脚步发展的不断推进,学校必须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其次,为了能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还应该考虑建立班级图书库。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图书放到班级里供同学们阅读,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这样不仅能够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所讲内容的关联,向学生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和文章,保证有计划的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在学生们读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播放上一首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定,而且还应该结合整体的教学目标来合理展开教学活动,要在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们的阅读认知能力,并且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项基本功的训练。在各项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进行习作训练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我在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孩子乐于表达的欲望
如果从小学低年级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孩子今后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首要的工作是让孩子知道,习作就是写话,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其次,要不断激发孩子写话的兴趣,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长久地保持。从小孩子学会写字起,就鼓励他们写话。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也可以用拼音,甚至可以用图画代替。例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后,让孩子说说你印象中的夏雨是什么样的、你听到的夏雨的声音,怎样仿照课文把自己说的写下来,这样孩子写起来就不再难了。
二、注重积累,为习作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指出: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即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我都会让他们准备两个本子:一是日记本,二是摘抄本。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我要求他们将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在摘抄本上,课堂上再引导他们对自己积累的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为写作打下基础。在课余,我鼓励孩子们坚持课外阅读,从而激发了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让日记为习作搭建平台
由于日记形式短小,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有利于习作能力的长期培养;日记内容丰富,学生有话可说,因此写日记是小学生有效的练笔方式,通过写简单日记提高写话能力,日记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生活与思想感情的记录,是“自己说给自己的话”,学生在写作中较为自由,兴趣较大。因此,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求新奇、好幻想、爱动手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日记形式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训练观察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意识,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想象的愿望、创造的愿望,培植“想写”的意识,激发“乐写”的兴趣,培养“善写”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写作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作的纽带。运用得当,以文引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开拓视野,积累知识,还可以扩展孩子们写作的思路。现在的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孩子生活,孩子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孩子在自读自悟中、在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中往往感悟较深、感触较多,找到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思路,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体会来模仿写作,写起来言之有物、有感有情。学习了三年级第六组写景的文章之后,引导孩子们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并运用本组写景文章的方法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有抓住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写的,有仿照《美丽的小兴安岭》写食物的不同季节的景色的……学习了童话故事,让孩子们续编、改编甚至自编故事;同时鼓励孩子们创新,敢于改写课文。只要用心启发,大部分课文都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写作思路,激发创作欲望。
五、多种习作评改方式中提升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