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14: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28-02
众所周知,髌骨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关节,它的位置在膝关节前端,与髌旁腱膜、骨四头肌肌腱组合而成人体的伸膝设备。髌骨对于人体的行走以及跳跃起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膝关节[1]。实际上髌骨骨折在当今是一类非常普遍的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早已被人们所熟悉[2]。治疗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非常多,不过传统治疗髌骨骨折只是强调手术方法该怎样不断提升,并未关注临床护理,所以诸多髌骨骨折患者由于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以及骨四头肌挛缩使关节僵直,最终影响生活质量[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有64例,女性有36例,年龄14~68岁,平均为45岁。新鲜骨折患者有86例,陈旧骨折患者有14例。按症状来分,粉碎性骨折患者15例,横骨折患者85例。所有患者中骨折治疗愈合时间最长是56 d,最短是30 d,平均为36 d。
1.2 护理方式
1.2.1 普通护理
1.2.1.1 术后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必须以热情、可亲的态度安慰和鼓励患者接受术后护理[4]。告知患者手术非常顺利,术后
1.2.1.2 患肢的护理 当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不但要对患者实施一些常规护理与观察,同时还应该予以提升患肢,观察患肢活动度、痛触觉、伤口敷料及温度、远端血液循环状态,特别是对于一些石膏外固定患者,一定要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1.2.1.3 生活的护理 此护理不但针对髌骨骨折患者,对于很多病症的患者都适用。作为患者在手术后一定要加强营养,而髌骨骨折患者则要适度的补钙,多食用高蛋白以及多维生素类食物,提升患者的抵抗力[5]。多喝水,实施粗纤维饮食,以促进肠蠕动,最终使患者在术后的观察期内能够保持大小便畅通,以防止尿路感染和便秘[6]。作为患者,在骨折早期一定要自觉的卧床休息,这样能有效预防局部感染。同时,患者的肢体一定要有节奏性的锻炼与活动[7]。
1.2.1.4 术后肿痛的护理 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都知道,髌骨骨折患者在实施手术后,一般均出现膝关节疼痛以及肿胀等现象,出现此类情况不但应该给予抬高患肢,同时作为医务人员必须明确患者的疼痛是出自于切口,还是敷料包扎得太紧而出现的疼痛;若因为敷料包扎得太紧而出现疼痛,那么患者一定要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
1.2.2 术后的临床护理
1.2.2.1 早期锻炼 首先,手术结束后当天,医务人员应在4 h后给患者实施推挤按摩2~3次,该过程能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簇骨粘连现象,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其次,接受手术后的第1天,其簇骨推挤按摩可以由患者自己实施,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每2~3小时实施1次;另外,不但有实施簇骨按摩的被动锻炼,同时还要实施股四头肌的主动锻炼,该锻炼正常情况下每3小时进行1次,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2 min;最后,手术结束后的第3天,医务人员可以将患者身上的负压引流管拔除,同时可开始实施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两类方法可同时实施,一般情况下3~5次/d,每次按摩时间应>3 min,特殊情况除外[8]。若患者疼痛难忍,医务人员可在患者肌肉内注射一定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或者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能有效地止住患者的疼痛。
1.2.2.2 负重锻炼 所谓的负重锻炼就是在肢体或者身体上施加一定压力或者重量,使患者能以最大限度或最快速度恢复肢体功能。该锻炼方法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血液的循环以及骨力学性能的不断恢复,对于骨组织的重建非常有帮助。另外,功能锻炼还能使骨断后获得一定的生理应力,使骨折断裂处出现压电,该类电信号点效应对于骨头的重建有显著的作用[9]。
2 结果
随访10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访时间是6个月~1年。
3 讨论
髌骨骨折本质上是关节内骨折,医务人员一般建议早期手术治疗能使患者的关节面区域平整,降低髌骨出现关节炎的概率[10]。膝关节供血较为丰富,其创伤和术后容易出现疼痛以及肿胀等现象,一些患者有石膏外固定,关节功能锻炼没有很好地按照医务人员的安排实施,容易出现关节僵硬等现象,所以,髌骨骨折手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术护理后,能有效消除患者肢体肿痛,早期指导患者股四头肌实施舒缩锻炼,能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对于消退肿胀而言非常有利,同时还能有效防止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避免肌肉萎缩现象出现,膝关节屈伸功能也能有效得到锻炼,依据内固定的不同和有无外固定能够实施具体指导。
髌骨一旦出现骨折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若可以成功得到治疗和科学护理,则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恢复患者髌骨的正常功能,但是不管治疗方法如何,其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恢复非常有帮助。
本文从护理角度分析髌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并非特别复杂,但是最终护理效果非常好。髌骨骨折患者属于一般患病人群,所以治疗过程以及护理方法并不需要采取特殊手段,但是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尤其是护理的过程,对于患者的康复而言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珍红,王跃军.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22-23.
[2] 李金翠,张静,王恩华.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76-3477.
[3] 丁素英.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4):226-227.
[4] 林立国,王家辉,叶剑刚,等.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硬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814.
[5] 邓志刚,方凯,王庚夫,等.改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改进[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6):554.
[6] 刘宇林,曾参军,颜晓峰.不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61-862.
[7] 彭育志,林小容,黄玉良.Pyrford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医药世界,2006,3(9):70-71.
[8] 万兴达,邓吉长,刘小菊,等.五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14):522-523.
【关键词】护理干预;术后疼痛;影响
痛觉是感觉神经系统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射机制,但同时又影响机体的整体或局部功能,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并日益得到重视[1],它不仅是许多骨科病症的首发症状[2],也是骨科创伤手术之后的症状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减轻患者创伤手术后疼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仍是临床工作者一项重大课题。我科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对我院骨伤科住院的116例创伤手术后患者采取有的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116例均来自于我院骨伤科收治的需要手术的患者,随机为分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l0-70岁,平均 (34.3±26)岁;其中四肢骨折47例,腰椎间盘突出10例,车祸腰椎爆裂骨折1例。干预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l3-72岁,平均 (35.6±3.1)岁;其中四肢骨折45例,腰椎间盘突出12例,车祸腰椎爆裂骨折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身体状况等一般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主诉疼痛时给予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干预组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进行对比。
1.3 疗效评估[3]:判断疼痛程度的标准,依据以下三方面综合评定:①患者主诉:采用口述评分法(以0-10分让患者自行评分)。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给患者一直线,分成十等份,一端为无痛,另一端为无法忍受,让患者自行分段评分)。③医护评估:采用针刺法。疼痛得分取3种方法的均分。疼痛程度按卡诺夫斯基计分统计:0无疼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剧烈疼痛,4无法忍受。
2 护理干预
2.1 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疼痛的原因,改变患者以为“术后伤口疼痛是正常反应,应当忍受疼痛”的旧观念,告知患者术后疼痛虽然是手术的一种必然反应,但术后疼痛与焦虑、抑郁、恐惧、失眠成正相关[4],可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切口组织的氧分压和血液供应[5]。所以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诉说疼痛,与患者及时沟通,以利于疼痛积极治疗,从而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2.2 心理护理:术后疼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做好健康教育的同时,护理人员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与患者沟通,告知可用可不用止痛药的患者,在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使用止痛药镇痛不易成瘾,而持续忍受强烈的疼痛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可告知患者家属平时与患者多沟通,让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减轻焦虑心理,可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从而分散注意力。也可以请性格开朗手术后恢复好的病人与其交流感受和经验,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及病友的关心,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2.3 镇痛药的应用:随着对疼痛问题的研究深入,国际上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且剂量比术后用药要小得多,镇痛效果好[6]。如我院采用镇痛泵镇痛,镇痛效果一般可持续48h,避免了患者手术后剧烈疼痛的发生,使患者情绪稳定,对健康的恢复树立良好的信心,对伤口的早期愈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良好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展开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镇痛泵失效后,可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口服、皮肤贴剂、皮下注射、肌注和直肠给药等方式。多数情况下,护理人员只有在患者主诉疼痛剧烈时才给予止痛措施,没有客观的评估疼痛,患者也怕药物成瘾和不良反应而忍受疼痛,所以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多与患者多交流沟能,以便较好的正确评估疼痛。
2.4 其它止痛方法:应用冷、热敷,理疗法(电疗、光疗、传导热治疗、磁疗、按摩法),均能减轻疼痛。如肌肉疲劳引起的疼痛可用热敷和按摩法,热敷可以减轻肌肉痉挛,增加局部血供;按摩主要通过物理刺激增加血液循环,加速止痛物质的排出,降低疼痛的敏感度。冷敷可产生局部麻醉作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由充血压迫神经末梢而致的疼痛也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缩,解除压迫而止痛。另外不同的骨折患者,可采取不同的以减轻疼痛,如四肢骨折可选择抬高患肢,使肢体处于功能位,从而减轻疼痛;腰椎手术后,可选择睡硬板床,采用轴线翻身等方式减轻疼痛。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所有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 P
4 结果
两组经护理后疼痛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经护理后疼痛情况的比较 例(%)
组别n疼痛分级
0 1 2 3 4
干预组 58 28 16 14 0 0
对照组 58 6 17 29 5 1
注:两组比较,经秩和检验,z=-4.893,P<0.05。
5 体会
手术仍是骨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疼痛又是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术后24 h内病人疼痛较剧烈。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越来越重视术后镇痛,而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及时采用止痛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急促等),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医护关系,从且有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目前临床上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了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大大改善,以利于患者伤口早期愈合。从本文看出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且减轻了骨科手术后病人的疼痛情况,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陈浓南.骨科131例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5):183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3] 宋文军,吴凤英.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6):170-171
[4] 蒙小燕.急性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19
随着人们健康维护意识及患者自身权利认知的加强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骨科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已经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关注。医院感染不仅使患者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而且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对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58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整理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经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58例患者相关资料, 其中男43例、女15例, 年龄8~89岁, 平均47.1岁, 住院时间10~261 d,平均59.7 d。
1. 2 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5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登记、汇总、统计、分析。诊断标准以2001年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
2 结果
2. 1 医院感染的部位 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手术治疗患者2694例, 发生医院感染58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153%(58/2694), 其中医院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最高,其次为泌尿道感染、下呼吸系统感染, 血液、胃肠道感染、皮肤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见表1。
其中本组患者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的31例患者属于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17例。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的31例患者, 22例置内固定、清创缝合6例、置外固定2例 取内固定1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在术后2~7 d 15例、7~14 d 10例、>14 d 6例。
2. 2 医院感染病原菌 本组病例中送病原学检查50例, 分离出病原菌菌株36 株。革兰阴性杆菌19株占52.8%,常见菌为铜绿假单胞菌5株、阴沟肠杆菌5株、大肠杆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其中1例属多重耐药菌)。革兰阳性球菌17株占47.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3株(2例属多重耐药菌)、表皮葡萄球菌3株、溶血葡萄球菌1株(1例属多重耐药菌)。
2. 3 抗感染药使用情况 本组病例使用抗感染药24种,其中静脉用24种,预防性用药占61.25%,发生院内感染后应用抗感染药占100 %, 整个住院期间使用抗感染药品1种(16例)、2种(14例),≥3种(10例),联合用药占以二联为主。抗感染药物种类居前几位的是头孢二代、头孢三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头孢一代、林可霉素类。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 本院骨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以术后伤口感染为首位, 且多为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文献报道相符[1]。骨科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且牵拉损伤组织、出血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使感染机会增加。组织损伤程度的增加, 不利于伤口愈合而增加术后感染[2]。本次调查显示本院骨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1529%, 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1507%,Ⅰ类切口感染率(0.36%)较同级医院较低, 这与院方和科室几年来重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无菌手术的甲级愈合率, 正确的围术期用药有一定的关系。但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1.95%)、Ⅲ类切口(感染率达5.66%)较同级医院较高[3]。分析其原因, 本院地处城乡结合处, 接诊的患者主要是外来打工人员。发生创伤、骨折时往往就诊时间较晚, 临床医生在接诊患者时, 未充分评估伤口的污染程度以及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早期轻视病情, 把换药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工作, 选择治疗方法不当, 使病情拖延。形成慢性感染与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种类有一定的关系, 其中有置内固定史占70.97%。随着材料科学及医疗水平的发展, 骨科内固定治疗骨折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合理应用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固然有其优点, 如可使骨折良好复位、稳定, 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软组织、特别是血管神经的修复, 创面的愈合或二期修复, 早期活动等;但是, 如果不能严格掌握指征, 不能正确评价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局部的软组织条件, 而勉强给予内固定治疗, 则可由于创伤手术和出血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 广泛暴露骨折端增加了深部感染的几率, 骨科手术后存留体内的内植入物, 可发生排异反应而使伤口长期不愈。金属内固定物又可使细菌形成生物膜而致感染经久不愈。而手术后感染是其严重并发症, 可造成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用、慢性骨髓炎等严重后果。创伤后开放性骨折需急诊进行清创内固定术, 清创是否彻底至关关重要。如何有效防范感染是骨科医生必须关注的问题[4]。
泌尿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居二、三位与骨科患者创伤、失血、术后卧床时间长及有插尿管史有关。本组调查医院感染致病菌以G-杆菌中的非发酵菌占多数为主。国内外有关开放性骨折创面的外源性细菌学研究表明, 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 细菌种类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革兰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的潮湿环境里。医务人员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高于正常人。其入侵途径主要为通过污染的手导致人与人的传播, 若不注意洗手或无菌操作不严格, 可将细菌在患者之间传播。
本组患者全部有抗生素用药史, 虽然在发生感染时能即时采集标本送检, 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药。但仍有多部位感染发生。说明抗生素并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而且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及耐药菌株的增加, 给治疗带来困难。
外科技术日益改善, 新的抗生素不断涌现, 但是, 骨科术后感染依然是摆在骨科医生面前的十分棘手的临床问题, 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以及如何避免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是骨科医生必须考虑的问题。医院感染的发生, 与之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预防和控制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必须全面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加强卫生制度, 加强基础护理, 做好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 还应调整其机体防御功能, 消除外因, 杜绝医源性因素, 将感染率降低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章赛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7):1420-1421.
[2]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57-261.
[3] 陆惠根,张中伟,徐红伟.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8):1548-1589.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从而造成静脉内出现阻塞性血凝块[1],对于严重的DVT患者可继发为肺动脉栓 塞,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应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为积极探索有效的下肢骨折手术后DVT的预防对策,本文将进一步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5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标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6±2.3)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4例,股骨干骨折8例,髌骨骨折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4±2.7)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7例,髌骨骨折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如下护理干预。
1.2.1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危害及预防治疗方法,增强患者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提高防护意识,尽量消除高危因素。
1.2.2术前功能锻炼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对于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练习术中的配合、术后肢体运动的方法,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运动,以增加血流速度,促进静脉回流。
1.2.3术后病情观察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肢体感觉、运动、颜色、肿胀、静脉充盈、指端血运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肢体肿胀、皮肤发紧及活动受限则提示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2],此时应提高警惕,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深静脉血栓主要分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范围较小,往往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当血栓延伸到髂股静脉时,局部可产生持续性疼痛,患肢肿胀超过健侧3cm以上,浅静脉出现曲张,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的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若患肢出现疼痛、肿胀、潮红或发绀应警惕包扎过紧或血栓形成的可能。
1.2.4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术后多饮水,饮食应以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纤维为主,尽量减低血液粘滞度,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便秘造成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4]。
1.2.5功能锻炼 术后指导患者在床上做主动及被动运动,如踝关节的屈伸、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等,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5]。护理人员应亲自指导患者如何完成动作,详细讲解动作要领、幅度、力度,必要时可进行示范,让患者正确掌握,正确锻炼,以达到预期目的。
1.2.6输液护理 患者术后输液应尽量选择上肢浅静脉穿刺,尽量避免下肢静脉操作,且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同一穿刺部位持续输液时间应少于48h。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输液不畅时应避免挤压,以免加重血管内膜损伤,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1.2.7用药护理 多数患者术后需要应用抗凝药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用药前应了解药物的特性、药理机制、作用、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等,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血尿、牙眼出血等[6]。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必要时采用留置针,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1.2.8生活护理 嘱患者避免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穿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并做好患肢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要求患者出院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嘱患者戒烟,防止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引发痉挛。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嘱患者保持心情的愉悦,以促进术后的恢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8%,且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可见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因素主要为:血流速度缓慢、静脉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加之骨折手术后限制活动,使下肢静脉血液流速降低,可导致静脉血管壁受损[7],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肺疾病或长期吸烟,且与围术期上述高危因素相叠加,因此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严重影响到了患者术后的恢复,若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丧失,甚至继发肺栓塞,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注意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先兆,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术前宣教工作,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术后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工作,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宋金兰.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66-572.
[2]黄海艳,方玉琼.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2):146-148.
[3]Turpie AG, Bauer KA,Eriksson BI,et a1.Fondaparinux VS enoxapa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ameta-analysisof 4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ies[J]. Arch lntem Med,2006,16(2):1833-1840.
[4]魏桂菊,曾妙弟,魏秋玲,等.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976-977.
[5]罗艳艳.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4,35(7):1544-1545.
无论是创伤或手术所致的疼痛均为伤害性刺激对组织损伤及疾病本身病理改变所引发的一种机体反射性、复杂的生理反应和感知,可造成机体的循环、呼吸、泌尿、消化等各系统以及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心理、行为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和安危[1]。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64例,进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64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26.4±3.8)岁;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12例,脊椎骨折3例,腰间盘突出1例,颈骨折2例。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27.4±3.5)岁;上肢骨折16例,下肢骨折10例,脊椎骨折2例,腰间盘突出2例,颈骨折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临床基本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骨科护理中的临床作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 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P
2 心理护理干预
2.1手术前教导患者疼痛处理、提供过程及感觉的信息、指导降低治疗及活动时的治疗、提供非药物性的疼痛控制方法的信息:给予放松、分散注意力、等认知行为的信息,用冷、热、按摩等生理的疼痛控制措施,以及辅助药物的措施;鼓励患者发问或讨论术后可能的疼痛情形、讨论疼痛控制的选择、如何要求止痛、测量疼痛的方法、若有未缓解的疼痛应告知护理人员等。
2.2鼓励和赞扬老年患者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老年患者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适时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配合疾病治疗及积极进行康复运动。在合适的场合给予适当的赞扬.并告诉其它患者他的进步,让老年患者拥有自信,能积极地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勇敢地面对与克服困难。
2.3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①有真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②有礼貌,有礼貌才能体现尊重;③有真心,有真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④有信任,取得患者信任后才能获得其良好的配合;⑤有安排,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健康宣教 患者在经历疼痛时最大的期望是疼痛能立即被解除,尽管现代医学进步,患者可以在接受手术时处于麻醉技术下无痛状态,然而手术后现存性的组织伤害,对个体造成的疼痛仍是无法避免。手术后患者经常要忍受疼痛的煎熬,疼痛不仅不利于患者生理上的恢复也影响到心理上的恢复,更可能会导致住院天数延长及医疗费用增加。
3 结果
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4 讨论
术后疼痛可干扰患者的睡眠、饮食乃至精神、情绪,使患者失眠、焦虑、烦躁、抑郁而处于一种无援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因素又加重了上述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使患者越发痛苦并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抗病情绪;影响机体正常恢复[2]。延长康复过程,甚至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由于术后疼痛可以给机体带来如此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术后镇痛是非常必要,而且应被看作治疗的一部分[3]。
临床上许多接受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对于手术带来的疼痛是很难忘记的,但有许多患者对于手术后疼痛却认为是理所当然,只要强忍几天疼痛的煎熬,手术后疼痛自然会消退,甚至于有些患者会拒绝接受任何止痛处理,认为止痛药物会影响伤口的愈合[4]。刚从学校毕业、新参加工作的护士、聘用护士、实习护士,他们由于缺乏临床护理经验,技术水平低,不能正确预见潜在性护理问题。对重点患者护士长应做到一日三见面,对患者的病情、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的落实做到心中有数[5]。对重c护士要注意加强指导,督促检查。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6]。手术后患者疼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对疼痛的认知、疼痛处理反应及喜好处理方式等,一种固定的处方并非最好的疼痛处理方式,唯经过手术全期的疼痛处理流程,才能提供更合宜、弹性、人性化的疼痛处置。医护人员必须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效的疼痛处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疼痛无法解除,应迅速通知医护人员,只要患者提出需求,医疗人员将立即给予处理,也许完全的疼痛缓解并非可达成的目标,但努力将患者疼痛程度降到可接受及最低程度仍是医护人员一致的目标[7]。成功的疼痛评估与处理之基础上建立良好及正向的医疗关系,让患者了解医护人员是诚心诚意在帮助他缓解疼痛。
本组资料显示,在老年骨科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着,不但能减少并发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来,患者满意度较高,该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田荔珍,姚青清,王新亮.心理支持联合疼痛与睡眠多维度强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02:127-129.
[2]陈艳,赖萍,张霜美,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多瑞吉治疗老年癌性疼痛疗效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02:219-222.
[3]傅旭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癌性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08:79-80.
我科于2013年1月~2015年3月进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44例,非计划性拔出胃管及鼻肠营养管10.其中术后麻醉未清醒状态烦躁拔出2例,感觉不适拔出4例,自行呕出2例,护士操作不当拔出1例,固定不牢滑脱1例。
2 原因分析
2.1麻醉未清醒缺乏有效约束 患者在手术后麻醉未清醒状态拔管多数发生在夜间。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时间晚,导致手术后患者未完全清醒即被送至病房,手术后患者处于谵妄状态,烦躁不安,胡言乱语,无法控制肢体活动,转运床上未进行肢体约束,导致无意识地拔出胃管及鼻肠营养管。
2.2患者感觉不适,不配合治疗。①患者手术完毕返回房间,在由手术床转运至病房床位时造成患者疼痛加剧,不适感增强,拔出胃管及鼻肠营养管;②胃癌术后留置胃管患者常有鼻腔堵塞,呼吸不畅等不适症状;胃管对咽喉部粘膜刺激易引起咽喉肿痛、异物感,导致患者难以忍受而拔管等;③患者术后感觉胃部烧灼不适,并伴有恶心呃逆等症状,主要是由于长期禁食,术后器械牵扯及膈肌痉挛引起,患者认为胃部不适是由于胃管引起,于是将胃管拔出;④患者认为自己已经通气,留置胃管没有更大的意义,只会增加不适于是自行将胃管拔出。
2.3自行呕出 ①患者术后由于麻醉反应引起剧烈的呕吐,导致患者将胃管及鼻肠营养管呕出;②术后胃管被血液及胃内容物堵塞,未进行有效的引流,导致患者呕吐将胃管呕出;③患者行肠内营养时,由于患者腹胀不适,引起剧烈的呕吐导致胃管及鼻肠营养管呕出。
2.4护士操作不当 胃癌根治术后5~7 d,待患者胃液减少后拔出胃管,由于胃管与鼻肠营养管置管途径一致,护士操作不当导致胃管与鼻肠营养管一同拔出。
2.5患者活动时拔出胃管 早期下床活动对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很重要。由于患者手术前2 d有心电监护还有尿管及腹腔引流管等管道,导致患者被动或主动活动时为注意管道导致胃管及鼻肠营养管拔出。
2.6有效的宣教与沟通缺乏 ①医护人员手术前后对患者及家属解释胃管及鼻肠营养管的重要性过于简单,使患者对于管道的理解不足;②手术后护士未准确详细的告知患者预防管道滑脱的方法,并告知患者术后不适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3 护理对策
3.1适当的约束肢体 正确评估患者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 ①与麻醉科及医生沟通,在胃癌切除术后患者清醒后再返回病房或者在转运床上行肢体约束;②对于术后谵妄的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约束,运用约束带将患者的肢体固定,需要护士向家属做好充分的讲解,告知约束的目的及必要性。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的皮肤,特别是老年患者骨质脆弱,皮肤干燥,缺乏弹性,易发生骨折和皮肤破损,易激惹,不合作,不知避讳危险,故约束老年患者时不能强拉肢体,以防扭伤或骨折,尽量保持功能位置。
3.2减轻患者不适症状 ①正对留置围观后引起的咽喉干燥疼痛不适,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面部护理。每日行口腔护理,并指导患者自行用温开水或盐水漱口,口唇涂抹石蜡油。术后给予雾化吸入2次/d;②每次更换胃管胶布时,将胃管顺方向粘贴,减轻胃管对鼻腔的压迫;③及时的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是否舒适,并提供舒适护理,减轻患者痛苦。
3.3减轻呕吐症状 ①患者麻醉清醒后适当抬高床头30°~45°或半卧位,减少胃液反流,鼓励患者适当在床上活动,使胃管与胃体的各个部位充分接触,增加了胃管的引流效果。保持胃管通畅,防止胃管堵塞;②术后使用护胃,抑酸的药物,减轻胃部不适症状,防止呕吐发生,指导患者恶心呕吐时做深呼吸,可缓解症状;③告知患者肠内营养注意事项,防止因肠内营养输注不当引起呕吐不适。
3.4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①对于新入科的护士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培训,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管道脱出;②在拔出胃管时,给予患者口服少许石蜡油,以胃管,防止因为胃管和鼻肠营养管粘连导致拔出胃管时将鼻肠营养管拔出。
3.5合理的指导 ①告知患者胃管和鼻肠营养管对于胃手术后患者的重要性,并给予明确标识,防止胃管滑脱;②指导患者活动时如何防止引流管的滑脱,将胃管及鼻肠营养管妥善固定,告知患者下床时动作缓慢,不宜突然变换,并留出适当的活动空间。若出现胃管脱出,立即告知护士处理。
3.6妥善固定 对胃管及鼻肠营养管进行加固,良好的固定方法即可减少管道滑脱,也增加了患者自行拔管的难度,可以将胃管与鼻肠营养管分开固定于鼻翼两侧和面颊部,并取另胶布将胃管与鼻肠营养管分别粘贴在左右耳朵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脊柱骨折患者,男27例,女43例。50岁以下12例,50岁以上48例,60岁以上10例。颈椎3例,下胸椎28例,腰椎35例,骶椎3例。
1.2 治疗 先挽救生命,后处理骨折。对稳定性骨折,脊髓无损伤或无受压者,采用卧床休息,持续牵引,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锻炼;对不稳定性骨折及脱位严重,伴脊髓受压及损伤者,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2 护理方法
2.1 急救搬运 脊柱骨折伴有休克的病人不宜立即搬动,应就地抢救,待休克纠正后再搬动。搬运工具最好选用硬板担架或木板。搬动中必须保持脊柱伸直位。先将病人两上肢贴于躯干两侧,两下肢伸直并拢,担架放病人一侧,三人一齐平托病人至担架,或沿纵轴方向使病人躯干及四肢成一整体滚动,把病人移至担架。禁止一人背送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这样可导致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程度。对疑有颈椎损伤的病人,搬运时需有一人固定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搬动。移至木板上后,头部应用沙袋或衣物加以固定。切记勿扭曲或旋转病人的头颈,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2.2 体温异常的护理 颈脊髓损伤时,体温调节中枢丧失正常的调节能力,病人常产生高热(达40℃以上)或低温(35℃以下)。应加强护理。高热①动态观察体温的变化;②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袋、冰帽、冰生理盐水灌肠;③必要时遵医嘱药物降温,如应用安乃近等;④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在夏季应使用降温设备;⑤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⑥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⑦保证能量的摄入,鼓励多吃水果、多饮水,每日至少摄入液体2000ml,保持大便通畅;⑧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使之保持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低温:注意保暖,适当调高室温,必要时采用物理升温,但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设施时,应严格控制温度,以防烫伤。
2.3术前准备 行颈椎前路手术者,术前需指导协助病人行气管推移训练,以适应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操作。方法:用2~4指在颈部外插入拟做切开一侧的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地向非手术侧推移。开始每天3次,每次10~20min,每次间隔2~3h;以后逐渐增至每天4次,每次30~60min,气管推过中线。颈后路手术者,应俯卧位练习,以适应术中,开始每次30~40min,逐渐增加至3~4h。
2.4 术后护理
2.4.1 颈椎手术后的病人搬动时,应保护颈部,防止旋转及屈伸,减少搬动对内固定的影响;翻身时要保持头颅、躯干在同一平面上,如要侧卧位,一般侧卧30°~40°即可。腰椎术后的病人翻身时,应保持肩、髋在同一平面上。
2.4.2 颈椎手术后,颈部保持中立位,平卧2h以压迫止血。腰椎术后的病人,需平卧8h以压迫止血。对伤口引流管要注意观察引流量与引流液颜色,并保持引流管通畅,以防积血压迫脊髓。及时观察有无脑脊液漏。
2.4.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警惕窒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表浅,提示有喉头水肿的可能,易并发窒息,需严密观察并妥善处理。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及鼻翼扇动,伴颈部肿胀,提示血肿压迫气管,应立即配合医师剪开缝线,清除积血。不伴颈部肿胀的呼吸困难,多系喉头水肿所致,应准备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4.4 手术后可出现血肿压迫或水肿反应而至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要密切观察。当出现瘫痪平面上升、肢体麻木、肌力减退或不能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5 预防压疮 截瘫病人因长期卧床、截瘫平面以下的皮肤感觉丧失,容易发生压疮,尤以骨突处为甚。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护理:每2~3小时翻身一次,有条件时可使用特制的翻身床、小垫床、电脑分区域充气床垫、波纹气垫等,以减轻局部压迫。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无折叠;保持皮肤干燥并定期按摩;定期翻身,用气圈或棉垫使骨突处悬空,并于翻身时按摩骨突部位。对已经形成的压疮且面积较大、组织坏死较深时,应按外科原则处理创面。
2.6 心理护理
病人受伤截瘫后,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长年卧床,行动不便,终日需被动生活料理。故其心理矛盾突出、情绪波动,表现为焦虑、紧张、烦躁、百般挑剔、不愿正视现实,甚至有轻生之念。护理需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支持,主动关心病人,满足其生活需求,帮助其明确如何对待脊髓功能损伤,掌握正确的应对和自我护理方法。向病人和家属做好有关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健康宣教;鼓励家属协助病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维护自尊,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133-02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年化及社会活动的增加,加之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尤其髋部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近年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高龄髋部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并威胁生命,不但给患者自身造成了身心痛苦,而且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护理负担[1]。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医疗风险临床较常见,如何减少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医疗风险,是临床骨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围手术期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疗效的优劣。为对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风险进行分析及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65~84岁,平均(74.62±7.11)岁,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7.23±4.81)d。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76例患者在伤前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高血压22例,冠心病18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糖尿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1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脑卒中后遗症2例。
1.2 治疗
患者入院后视骨折移位情况,多数先行骨牵引,并作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再作X线胸部平片、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B超等检查。同时对并存症作针对性治疗。当感染得到控制,病情允许时考虑手术。手术方式: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1例,加压空心螺钉3例。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20例,动力髁螺钉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例,加压空心螺钉1例。术中常规心电监护,对严重糖尿病患者术中监测血糖,全部安全度过手术关。术后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至体温正常3 d后停用,一般5~7 d,术前并存感染者适当延长。部分并存症术后继续治疗。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加强专科护理。
2 结果
该组76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均顺利手术,术中未发生明显异常情况,术后2~5 d出现精神障碍等中枢神经症6例,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肺部感染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1例压疮及2例尿道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该组治疗患者无一例死亡,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 风险分析及护理措施
3.1 中枢神经症
术后中枢神经症是骨科老年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手术后数小时到1周。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有反应迟钝、易疲劳、记忆力差、睡眠缺乏规律、行为不能自制等特点。另外,手术、创伤容易使患者知觉剥夺,产生认知障碍。有文献报道,感染、手术、创伤、代谢、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是引起老年精神症状的重要诱发因素[2]。该组患者经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发生谵妄6例。其中精神运动性兴奋4例,表现为言语错乱、幻觉、妄想、易激惹和定向力障碍;睡眠-觉醒周期紊乱2例,表现为睡眠昼夜节律紊乱。术后常规吸氧,根据缺氧情况决定持续给氧时间,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精神意识情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变化,及时识别谵妄的发生,监测血气、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补充血容量,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精神药物。保持环境的安全,专人陪护,预防患者发生拔管、自伤、坠床等危险,尽可能避免使用约束带,以免造成患者的激惹。向患者家属告知该病的相关知识,要求家属陪护,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稳定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对于睡眠紊乱的患者白天增加对患者的刺激,指导家属与患者多交谈,晚上适当应用镇静催眠药物,纠正患者的睡眠。该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精神症状均在1周内恢复,无意外发生。
3.2 肺部感染
老年人心肺功能下降,表现为胸廓僵硬、肺泡减少、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等。故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但咳嗽无力,痰不易排出,导致气管阻塞。加上骨折后需要平卧使肺活量下降、肺部淤血,手术麻醉、疼痛等因素使分泌物潴留于气管、支气管内,严重影响肺通气功能,极易造成肺部感染。在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呼吸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手术后通过指导,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咳痰不畅时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必要时予吸痰。术后24 h取半卧位,根据患者体力进行扩胸运动或利用牵引床做引体向上等锻炼,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该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经有效的治疗及护理,3例患者均在出院前治愈。
3.3 泌尿系感染
髋部手术需要留置导尿管,对患者尿道必然造成损伤,特别是女性尿道的解剖结构原因,使女性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保持排尿通畅,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关键。留置尿管是引起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3]。手术后对留置导尿患者实行个体法,导尿时尿潴留量超过500 mL者,持续开放留置尿管24~48 h,以利于膀胱壁的逼尿肌恢复舒缩力。定时夹管,每2~4 h开放1次,补液和喂水期间,询问患者有无尿意或适当缩短夹管时间,避免发生漏尿。应注意观察尿液的性质、颜色、量的变化,保持会清洁,每天会阴护理2次,鼓励并落实每日饮水2 000~3 000 mL计划,保持每天尿量达到1 500 mL。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如指导患者进行逼尿肌锻炼及行盆底肌肉收缩锻炼,导尿期间每次液时指导患者做排尿动作,患者尿意恢复后尽早拔除导尿管,拔管时间选择在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导尿管同时嘱患者用力排尿,利用尿液的冲力将导尿管排出,减少尿道的损伤。自行排尿时取半卧位,减少膀胱残余尿,预防感染。
3.4 压疮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由于伤后长期卧床,术前患髋制动、牵引等致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老年人皮肤抵抗力下降,对刺激感觉迟钝,同时部分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尿失禁等压疮危险因素。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于病情限制不宜翻身者,给予每隔1~2 h伸入双手托起患者骶尾部,按摩受压处皮肤并间歇性解除压迫,利用气垫床、压疮贴等预防压疮。术后虽然较术前翻身方便,但由于患者因疼痛,为防止人工关节脱落,对翻身的手法和要求更加严格,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指导。术后12 h后予每2 h翻身,通过手拉牵引床吊环及健肢足部蹬床三点支撑进行引体向上法抬臀减压,保持床整、整洁、无渣屑,移动时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如有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洁皮肤,更换床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足跟的保护。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饮食,少量多餐,对全身营养差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营养。该组1例患者出现压疮,经积极治疗后痊愈。
4 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和骨质疏松及诸多合并症的原因,髋部骨折常常造成患者残疾,严重者甚至死亡[4]。随着现代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及诊疗手段的不断成熟,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避免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带来的诸多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难度的增加,而达到早起锻炼、早期康复的目的。但是髋部骨折手术的风险还是很大,加上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及手术的认知度的不同,容易造成并发症的发生。该组研究通过采取积极的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积极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等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侯平,冯应树.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医师杂志,2006,5(11):1523.
[2] 王继华,郭亚萍,卢萍,等.29例老年谵妄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0-51.
功能锻炼是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恢复环节, 对患者今后的正常行为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因此, 如何提高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成为临床医护人员极为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抽选自2009年05月~2013年05月期间, 在广东省蕉岭县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的骨折患儿84例, 随机将他们进行分组, 并在术后功能锻炼中分别予以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恢复效果。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05月~2013年05月期间, 本院收治的骨折患儿84例, 对他们进行临床手术治疗, 并实施术后功能锻炼治疗。患儿年龄大约在2~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1±2.3)岁;男性患儿49例, 女性患儿35例;骨折部位中, 头部骨折5例, 四肢骨折60例, 胸部骨折12例, 背部骨折7例;骨折原因中, 摔伤18例, 砸伤35例, 交通伤10例, 高处坠伤21例。将全部患儿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划分成平均的两组, 即观察组患儿42例, 对照组患儿42例。经临床统计,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原因、临床表现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全部患儿均进行手术固定治疗, 并实施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治疗。
1. 2. 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功能恢复锻炼。具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骨折患肢护理、药物护理、感染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一般性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1]。
1. 2. 2 观察组 给予患儿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术后功能恢复锻炼。具体方法为: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舒适护理方案, 其内容主要包括:舒适护理, 心理舒适护理, 恢复锻炼舒适护理, 环境舒适护理以及生活舒适护理等[2]。
1. 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5.0软件对84例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恢复情况进行临床统计、比较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临床统计比较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 特别是痊愈率(66.67%)尤为突出;其临床护理总满意率(10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90.48%),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舒适护理, 是当代临床护理学中的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 它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生活、社会等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干预, 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的最佳状态, 从而有效抑制并发症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临床研究表明, 本次选取的84例骨折患儿中, 在术后功能锻炼阶段采用舒适护理的患儿其临床恢复效果(痊愈率66.67%, 总有效率100.0%)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患儿(33.33%, 95.24%), 在患者满意度(100.0%)方面也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儿(90.48%), 两组患儿的各项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形成的血栓脱落后可导致重要脏器栓塞,影响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关节置换等逐年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导致的死亡率有所上升,为降低死亡率,除围手术期做好相应的治疗外,护理的有效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术后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9月15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年龄41~82岁,平均57.94岁;手术时间38~146 min,平均60.6 min;关节置换术32例,脊柱手术21例,创伤骨折23例。观察组76例:年龄40~83岁,平均58.04岁;手术时间36~145 min,平均60.8 min;关节置换术33例,脊柱手术20例,创伤骨折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常规,术中补充血容量、维持好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及时更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予以常规护理,指导家属如何护理宣教有关术后血栓的预防情况等护理。要求患者禁止吸烟,多饮水,饮食尽可能是富含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蠕动,降低腹压。
观察组予以以下护理措施:①加强观察,及时解决。对患者出现下肢肿胀,肤温异常,浅静脉充盈程度加重的患者要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若确认的话则予以绝对卧床休息,抗凝药物对症支持,溶栓等治疗;②早期活动。一般术后开始的是采用被动的功能锻炼,尽可能的锻炼促使红细胞的聚集功能破坏,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活动的一般以被动活动为主,主动活动为次,由于解剖的差异,左侧髋静脉受到腹主动脉分叉和左侧髂动脉及腹股沟韧带的压迫。所以护理中尤其要加强对左侧的被动活动。而活动时嘱下肢抬高6°左右,活动双下肢包括运动膝关节和踝关节,1周后进行主动环转运动。这些活动均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围内进行,尽可能让患者早期下地行走;③下肢穿弹力袜。一般弹力绷带的捆扎范围从足背至大腿根部。这可有效的防止静脉的回流,防止末端腓肠静脉血栓形成;④用抗凝药物。遵医嘱从术后24 h后开始运用低分子肝素40 mg,1次/d皮下注射。连续用1周。虽然这可能增加出血的可能性,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情况;⑤使用足底静脉泵加速血液的循环。
1.3 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0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结果护理后从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例数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术后发生率,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19.7%,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护理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下肢肿胀及疼痛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总发生率(%)
观察组
76
5
1
7.9
对照组
76
9
5
1
19.7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产科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形成下肢血栓,重者导致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栓塞,容易并发死亡[1]。但是,目前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治疗尤为困难。目前的观点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的高凝状态、静脉壁的损伤、血液回流减慢的综合结果。所以,针对形成的机制予以加强观察,防止出现后难以挽回,穿弹丝袜,降低血流的速度,使用抗凝药物加上早期活动,促进血液的循环等预防性护理,就可大大降低DVT的形成[2]。
另外,下肢的关节置换手术,老年人,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的患者以及长期的卧床休息等均是DVT的高危因素,所以,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对DVT的高危因素进行密切的观察,尽可能的采取各种方法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总之,本研究认为重视对骨科手术后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工作,术前做好相关的基础护理。术后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积极进行前瞻性的干预措施,早期进行床上活动锻炼,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行走,有效指导患者应对血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71-02
1 相关概念
护理,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骨折病例多数有受伤历史,且常在受伤以后立即表现为跛行、减负或免负体重等机能障碍。骨折后的患肢成弯曲、缩短或延长等异常姿势。骨折处明显肿胀,触诊疼痛,抗拒检查;它动时,患肢出现屈曲、旋转等异常活动;患处可有骨磨檫声或有骨磨檫感,不完全骨折,骨折处肌肉丰富,局部肿胀严重或断端嵌入软组织时,常常听不到骨磨檫声。开放性骨折,可以见到皮肤及软组织的损伤,有时可见断端暴露于体外。
2 常见四肢骨折分类
常见的四肢骨折大概可分为: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小儿。伸直型多见,多由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引起。表现为肘部畸形,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可合并正中、桡或尺神经损伤;肱动脉损伤或受压可引起前臂肌缺血,出现剧痛、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疼痛及桡动脉搏动消失,如不及时处理,以后出现缺血性肌痉挛。
尺桡骨干双骨折:较多见,青少年占多数。因致伤暴力不同,使两骨骨折线平面和畸形程度有所差异。表现为以旋转活动障碍明显,有畸形、骨擦音及反常活动;可合并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下端3?厘米以内的伸直型骨折,见于中老年有辜质疏松者。由于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暴力向上传导引起。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由于跌倒时下肢遭受扭转暴力引起。头下型和经颈型,由于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大多中断。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底型,因骨折端血运良好,骨折较易愈合。
股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多由强大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常表现为畸形,上1/3骨折,近折端屈曲、外旋、外展,远折端向上、向后、向内移位;中1/3骨折,骨折端移位视暴力方向而异;下1/3骨折,远折端向后移位,近折端内收向前移位,可合并股动脉或坐骨神经损伤。出血量可达500-1000毫升,容易发生休克。
胫腓骨干骨折:常见,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多由直接暴力引起,以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易形成开放性骨折。表现为有反常活动和畸形。
3 四肢骨折护理干预
应急护理干预,先判断伤情就地抢救,妥善处理伤口,给予简单肢体固定再送医院治疗。若合并有颅脑、胸、腹、骨盆伤,即送医院先抢救生命,而后再进行骨折处理。骨折处理先将骨折部位用木板(或木棒,竹片等)固定,防止搬运中再度造成局部损伤。若系开放性骨折,需保护局部清洁,以免造成感染,加重病情。
日常护理干预,合理饮食,预防骨质疏松、多食高钙、高磷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等。平时多活动,但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参加户外活动,要注意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可预防骨质疏松。
卧床期间护理干预,卧床期间防止感冒,防止发生肺炎及泌尿系感染。注意骨突出处皮肤保护。防止压伤,每日可做3~4次局部皮肤按摩,增强皮肤抵抗力。必要时骨突出处用气垫、棉垫圈等保护。重视病人心理疏导,消除怕站不起来,不能行走的顾虑,取得病人配合,使其主动坚持锻炼。加强防病知识的了解,增强防护意识,防止意外跌倒致伤和骨折,尤其是老年人更应特别注意行走安全。
手术后护理干预,术后取平卧位,抬高患肢置于轻度外展位,睡觉时仰卧位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不做盘腿内收或外旋动作,防止内固定的三翼钉脱出。术后在护士的指导下,正确做患侧股四头肌收缩和放松,踝关节伸展活动,掌握方法后可自行坚持每日3~4次锻炼。但要特别注意保持患肢的正确,骨折处未愈合不要负重。同时注意观察肢体温度、感觉、有无肿胀、颜色有无发紫现象。3个月后在他人保护下扶拐或助步器下地活动,每日3~4次,注意患肢仍不要负重。6个月后,调光照片检查,证明骨折线消失,骨愈合牢固,可弃拐行走,患肢开始负重。但仍应注意保护患肢不受意外伤、跌倒等。
4 结论
四肢骨折种类比较多,但是常见的即本文提到的这六种,发生骨折的高危人员涉及设计小孩、女性、老年人等,青壮年发生的概率也是很高,可见尤其在对于小孩、女性、老人这部分特殊护理的干预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护理干预的角度,分别从应急护理干预、日常护理干预、卧床期间护理干预、手术后护理干预几个角度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