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青年职业生涯规划

青年职业生涯规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09 09:28: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青年职业生涯规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青年职业生涯规划

篇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近年来,公司不断积极探索,尤其是青年员工,青年员工处于职业发展的初期,面临各种职业困惑和诱惑,迫切需要组织的帮助和正确引导。若企业能适时的“传道”“解惑”,切实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也许能更好地育人、留人、发展人,从而使企业获得长足进步。基于此,在企业中青年员工开展职业生涯管理非常必要,而针对性的研究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但是随着公司发展,青年员工越来越多,综合素质有所提升,但是在职业生涯的认知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青年员工不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每次在新入职员工培训时,公司均讲解关于员工发展的知识,但部分员工均未引起足够重视,也不积极主动了解,只有到了关系到其切身利益发展的时候才开始关心,则为时已晚。

2.青年员工立足生产一线较难。一线工作又苦且累,部分青年员工适应能力较差,面对工作挫折、问题缺乏应对技巧,容易意志消沉;二是有些青年员工在工作中处处讲条件、讲利益,缺乏大局意识;三是有些青年员工思想上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懒散,缺乏主动性,存在得过且过、混时间的想法。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同时工作热情减退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3.晋升时间长,消磨工作热情。受政策影响:新入职大学生在一线岗位工作满4年、7年和10年才能晋升管理岗位,青年员工在长期的坚持过程中,也会容易掉队,产生惰性。因此保持青年员工的持续战斗力也是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为提高公司发展壮大的“领头人”的积极能动性,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其必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制定了以下措施助力青年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配备职业导师

在结合国网公司集训活动要求,组织开展《性格能力测评》的测评工作,根据测评结果引导员工正确认知自己;宣讲公司人才培养政策和职业发展通道,从如何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自我认知部分、职业认识和职业规划设计三个方面讲述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编制,并提出明确要求:新入职员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并由公司为其配备一名职业导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指导与培养,从源头上开始宣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二、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解,再次明确晋升通道

公司曾参与开发省公司《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设计,根据课程内容,利用公司各类机会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全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解,全面普及职业生涯知识,并且再次明确四级四类人才发展晋升渠道,让每位员工能够基本了解相关内容。

三、个性定制,建立员工成长动态档案

近2年公司已逐步对员工进行动态管理,结合本年度的员工素质评价工作,公司对青年员工专业技术资格、职业技能资格、后续学历和人才管理工作进行了重新梳理,基本全部真实掌握员工资料,对每一位员工建立了一本成长业绩档案,记录了每一位员工自参加工作以来的各项业绩材料及成果,并为其他员工成长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在成长道路上,公司对每一位青年员工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方向,针对其弱势项目或不满足条件设定取得期限,确保每位青年员工按时提升、不拖延晋升职称、职业资格等,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建议,帮助员工快速有效成长,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实施青年人才盘点,建立青年员工人才信息储备库

结合省公司开展的员工素质评价工作,从基本素质、科技创新、专业研究、标准规范、授权专利、竞赛调考、传授技艺、表彰奖励、绩效考核九个方面客观、全面地对员工进行评价,全面完成人才盘点工作。其中,公司重点抽取了青年员工的信息资料进行单独管理。结合公司“精一会二懂三“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关注青年员工资料,形成公司的青年员工人才信息储备库。通过开展员工培养、建立成长业绩档案和人才评价工作,加强了对青年员工的关注,激发员工成长成才动力,拓展了人才宽度,实现了人才储备、培养、使用多元化发展的创新性机制建设。

五、盘活人力资源,实现人岗的最优匹配

公司通过岗位轮换,挂岗锻炼等方式不断培训培养相关人才,挖掘可开发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发展。部分重点岗位可以实现AB角切换、互动。确保每人在岗位上都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力,岗位也能够带给个人工作满足感,人与岗位的匹配处在最优状态,从而获得最优绩效。

青年员工可以利用员工岗位交流平台,进行意向登记、与意向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通过岗位实践,培养员工第二岗位能力,激发员工的第二次工作热情,从而实现员工的多向发展。今年公司有4人到通过竞争到供电所进行挂岗锻炼,有效地激发了青年员工的再次工作热情。

而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激活现有人力资源,才能提高公司的整体工作效能,有效激励员工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员的最优配置。

六、结束语

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工作,在课题开展过程中,不仅青年员工信息进行了重新掌握,更对公司全员素质能力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也有了新的突破,对今后的人才发展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青年员工的不断成长成才,公司人才优势将日益明显,并不断为公司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姚裕群,曹大友.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美]哈林顿.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篇2

一、利剑期: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之前与群雄争锋

设想二十岁前的我们,正处于16年漫漫求学长跑的最后几年。在那个穿梭于各种社团活动,在学校里谈梦想的年代,驰骋在偌大的校园中,陶醉在师弟师妹们的崇拜中。二十岁前的年轻人,年少、冲动,以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纵横天下,却不知道此时的我们,仅仅只能与“河朔群雄”一争短长而已。

马云的20岁也不例外,不过意外地混到了学生会主席,后来竟然更加意外地混成了学联主席。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心中一片宏图伟业。 当时的马云被分到杭州电子工学院当一名英语老师。按照现在的说法,马云也算抢到了铁饭碗,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老师还没有今天这么好的待遇,更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福利,成为一名公务员也还不需要像今天这样挤破脑袋。那时也算利剑在手的马云会甘心接受上帝的这个安排吗? 马云在《赢在中国》的一次点评中讲述过他的这段往事,那时的他也和今天的我们一样迷茫于当老师还是创业?而马云是幸运的,正如他博客对自己的评价一样:“满大街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不过运气不错,智商一般,但是个福将。”马云在迷茫的时候遇到的良师益友是校长。校长没有多说,只是要马云承诺:到那个学校去教书,五年之内不许出来创业。马云并不懂校长的真实意图,但还是照着做了。学校教书的生活很清贫,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八九十块钱,但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外面的诱惑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断刺激着马云,马云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老老实实呆在学校里。 表面看来这几年教书生活让马云失去了很多眼前的利益,但事实是他收获了终身受用的东西:戒骄戒躁。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这样的品质更加显得难能可贵,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只有那些真正蛰伏、品味过其中甘甜的人才能参透其中。这种沉稳、踏实的心态,也是当今大学生最缺乏的。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工作一年就想当经理、三年就想奔总监。眼高手低,总是在抱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优秀。处于利剑期的大学生,锋芒毕露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那把利剑到底是只能在校园争雄还是足够在社会厮杀。

利剑期马云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认为当不好士兵的人,永远也当不了一个伟大的将军。”马云的成功恰恰印证了他说的这个道理。 很多工作在刚入门阶段,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天赋和兴趣,只需要你用踏实的心态做下来。这门功课你在这份工作上没学好,同样要在其他工作上补回来。很多学生刚毕业的时候频繁跳槽,总是觉得自己的才华无用武之地。其实只要你做得足够优秀,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马云辞职创业的时候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在教师这个位置上,马云一样是最优秀的。 所以利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收起你的锋芒;2.先求生存在谈发展;3.认真做好每件事,同时关注自己的兴趣,努力尝试。

二、软剑期: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古人云:三十而立。如果一个人到三十岁左右还找不到自己有特长的职业领域,那么我们多少要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而担忧——三十岁后,随着家庭、心态的变换,一个人将很难再去尝试新的行业。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所以在三十岁前使用这柄紫薇软剑有两个寓意:第一,要快,软剑的优势在于快,高手过招,先手将占尽先机;第二,试错,在这个阶段我们允许试错,哪怕误伤一两个职业,我们也有犯错的资本,能够为犯错买单,大不了就是把这一两个职业弃于深谷,从此不相往来足矣。但事实上,任何的尝试都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不经意地收获一二。

我们来看看马云的这个阶段是如何度过的。1991年,在学校不甘寂寞的马云出来和朋友一起创办翻译社,但创业艰难,于是马云一个人去卖小商品来维持翻译社生存。也许我们难以考证他后来创办阿里巴巴是否就是从中得到的灵感,但我们愿意相信他“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商业哲学一定在那时已经埋下了种子。而也正是翻译社的威名让马云有机会出国见识一片新天地,继而让马云坚信自己找到了互联网这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职业领域。 这一切看似巧合的经历,当我们开始回顾的时候却发现期间一环扣一环的联系。如果马云做翻译没有做到足够好,就不会有出国的机会。如果马云在没遇见互联网之前没有做各种尝试,估计就不可能出国,也就不会这么早认识互联网,更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帝国了。

当一个人慢慢在职场稳定下来的时候,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很多人找不到自己想过的生活,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有试过!这就好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你连一个女孩都没见过,自然不知道何种类型才是自己的最爱,所以年轻的时候多去尝试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个时期我们允许犯错,鼓励对世界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一旦你找到了那个让自己心动的女孩,快刀斩乱麻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省得夜长梦多。就这样马云毅然辞职,于1995年4月创办了“中国黄页”,1997年年底在北京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几次转战北京和杭州,在互联网领域不断犯错却快速成长。 所以软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允许试错;2.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事业;3.快速发展。

三、重剑期: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很多人说:马云在互联网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大晚”。1999年初,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四年的马云,终于开始向职业的顶峰进发。18罗汉以50万元人民币创立阿里巴巴被传为一段佳话,接下来是软银投资、淘宝网、支付宝、雅虎并购、香港上市。马云带领他的创业团队走出了互联网的寒冬,自己也走出了职业的寒冬,此时的马云仿佛站在中国IT行业的顶峰,傲视群雄。 此时的马云仿佛手握重剑,心怀若谷。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定自己的梦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凭着对梦想的执着,马云做到了。但很显然专注、坚持并不是马云这个阶段成果的唯一秘诀,重剑中还藏有些什么玄机呢? 如果说之前的马云最早看到了互联网的商机,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算是“以快求新”取胜的话,这个阶段的马云更加注重资本的价值,不断的并购与融资大大加速了他自己和阿里巴巴的发展。 至今6分钟拿到软银的投资,依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最让我敬佩的是当时孙正义本来要给马云4000万美元,却被马云当场拒绝:“我用不了4000万美元。” 当一个人手握重剑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你的价值,但你要清晰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就像当年杨过手握玄天重剑却绝不做武林盟主一般,一个人能抵御多大的诱惑,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所以重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深耕细作;2.链接资源;3.有舍有得。

四、木剑期: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以往之剑,无论刚柔轻重,都受限于剑,而剑毕竟只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一种就意味着局限,而突破局限,甚至突破兵器的限制,则“草木竹石均可为剑”!在大自然随手去来一物,便可以便可以之展露毕生修为。因为此时其实物在心手,而术在心中。 进入木剑期,人会更多开始感悟生命,去追寻生命的意义,而不再把一切归于职场。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驾驭职场的能力,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去追寻吾心,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所以这个时期,王石开始去爬珠峰,李开复开始做创新工场,俞敏洪说自己一直想去做民办大学,马云则坦言自己退休后还是想去当老师,不过是当青年创业的导师! 而这个时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你能不能真正退下来,放下手中的重剑?拿久了重剑,突然放手总会感觉手中无物,重剑带来的名利、权力、影响力绝不是可以轻易放下的,当一些人被神化成无所不能的模样,只有他自己能够让自己全身而退!所以如果创业导师是马云的下一个目标,那我们愿意去祝福他,也许这就是他“自己的样子”。

五、无剑期:五十岁后,华山论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篇3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是生活的法则,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途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当低层次的需要被合理的满足后,个体才会追究求更高层次的需要,青年最大的期望就是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岗位上体现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潜能,在工作上集中体现企业发展与个人追求的相统一。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1 职业生涯规划的起源、基本含义和特性

所谓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和开放性两大特性。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每位员工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价值观、能力、目标、对成功评价的标准等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一定不会相同。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开放性。如果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只从主观意愿出发,而不考虑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也不考虑过来人的忠告,职业生涯往往不切实际。

2 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选择职业道路、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焦是放在个人目标与现实可行的机会的配合上。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需要。本人所在的淮南煤矿是一个百年老矿,历史上经历的困难时期比较长,进入新世纪后,经过不懈的追求,在煤矿职工“八荣八耻”职业道德荣辱观基础上“自信、爱岗、规范、创新”,形成了“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负责任,能创新”的企业精神,实施了“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正是由于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中,员工把工作当成学问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求发展,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追究求目标,快乐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企业文化的需要。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平等发展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愿望和不同的能力特点,做出合适的反应使其受到更大的激励,以提高工作动力,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自我定位的需要。一个有良好职工规划的员工往往看待事物和工作更加理性和清晰。从而跟随企业发展充分的认识自己,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工作要求,进而实现自己的晋升和进步的梦想。

3 青年职工心理特性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突出问题

本人所在的企业80后占60.4%,90后占8.2%。未来几年将会有大批的90后员工进入企业,并将构成企业发展的主力军,80、90后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造就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优点是他们充满朝气,思想活跃,敢于表达,容易接受新事物,接受教育相对多,学习能力强;缺点是个性张扬,主动性不强,感性思想占的比例大,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承受挫折能力差,情绪很容易波动。

针对80、90后的员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自我认识不清,不能准确评估自己。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客观全面地分析自我,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充分、正确、深刻地认识自身能力、个性及相关环境,以此作为设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2)工作目标目标模糊。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确定、实施策略与措施和反馈调整五个环节。 职业生涯的出发点首先是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职业规划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3)对自身能力不能准确的摸底。技术能力、概念性能力(逻辑思考分析能力)、交际能力、正确发现问题的创造性洞察力、开创未来的远见力、应变力、有效执行计划的集中力、忍耐力。这8种能力也是适应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

4 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真实客观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只有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才能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一是要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命运,二是发现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目标,三是适应而不是逃避现实。

(2)职业生涯的实施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展开阶段。是要让青年职工正确的认识自我。充分、正确、深刻地认识自身的能力、个性及相关环境,以此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及策略的基础。二是确立阶段。它是职业生涯的发展途径,通俗的说就是职业定位。三是成熟阶段,它是对已经确定好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路线在能力和机会方面向前推进。

5 如何帮助青年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就是使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整体发展更好的结合起来,人力资源规划指明了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这一结合的指导。

(1)配套制度支持。职业生涯规划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配套制度支持。职业生涯体系为员工的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规划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配套制度支持。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描绘了美好蓝图、提供了实现路径。与职业生涯规划关系最密切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和沟通制度。这并不是说企业缺乏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和沟通制度。

(2)协调好组织规划与员工个人意愿之间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仍然是一种管理行为,其目的有二:一是通过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达到激励目的,二是通过规划行为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人才,两个目的是相辅相成的。职业生涯规划要达到员工与企业“双赢”的效果,使员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个人发展。

(3)企业用人机制的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双赢”效果的实现,根本上有赖于用人机制的调整。 企业用人机制调整的关键是要在企业内形成以能力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建立竞争机制、选拔机制、激励机制,打破“官本位”和“论资排辈”,让员工建立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正相关连接,愿意与企业共同发展。

(4)培训制度体系的完善。以业务需要为指引的培训更类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队员角色,缺乏长期规划,不支持员工长期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 在人力资源规划指导下,职业生涯规划体现了企业在人力资源质量上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制定的职业发展行动计划有利于弥补企业能力短板,这样,培训制度将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竞争力连接起来,通过员工能力发展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 企业培训的另一问题是缺乏针对性,往往是“一个人肚子疼大家一起吃药”,这不仅造成培训资源浪费,也容易引发员工抵制情绪。与职业生涯规划相贯通的培训制度有利于实现培训的个性化,提高针对性,让员工主动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和群体的力量,找出行之有效的载体来帮助和促进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在对青年员工进行职业规划中,要利用企业共青团这一青年组织所具有思想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和引导功能。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职工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好青年职工个人职业规划和企业整体事业规划的统一,例如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工技术比武”、青工“五小”成果等活动,提倡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共青团在对青年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工作要做细、做深、做实,对每个青年职工要关心其思想发展和进步,记录其成长轨迹。

准确的认识自我和自我评价是制定个人职业规划的前提,一是要实事求是,二是要切实可行,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同自己的能力,个人物质及工作适应性相符合,要和企业目标协调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挖掘潜在的能力,从而极大地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提升员工的职业在就感。对企业而言,通过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达到人尽其才,在企业的发展中努力寻求个人目标的实现。

参献文献:

[1]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

篇4

(1)教学经验较为薄弱,教学方法不对路。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上岗前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教师专业教育,只是在上岗前通过短期的培训及考核,这种考核都不大正规,他们往往是还没完全吃透理论知识就匆忙地步入教师职业生涯,其个人素质、教学能力等都无法达到职业院校教学岗位的要求。另外,部分青年教师毕业于重点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当年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素质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无法适应青年教师这种较为深入的教学方法,自然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意外情况时,就会显得手无足措,更谈不上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久而久之,青年教师就会厌倦教学工作,产生消极思想,对教学工作失去信心,一部分的青年教师选择了另谋职业;(2)缺乏进取心,认为当上了老师就可高枕无忧。受到社会上就业难情况的影响,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较为安逸的教师职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逐渐增加。但一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师这职业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选择这职业犹如捧上了“铁饭碗”,课堂上随便应付,课后就可放松休息,容易自我满足,缺乏进取心。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没有加强重视,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学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在安逸的教学环境中缺乏奋发上进的精神。

2.学校原因

(1)高职院校所具有的职业性特点给青年教师增加了压力。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具有普通职业教育特点,也有高等教育特性,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高职院校主要注重对社会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因此,青年教师初来乍到,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难以适应;(2)高职院校生源素质较差,打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我国一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转变而来的,办学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所招的生源也都是分数较低的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学校得过且过,缺少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面对懒散的学生,青年教师根本提不起教学积极性,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不良的影响。

3.社会因素

虽然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但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影响,教师地位始终无法提高。在社会上公众舆论中,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比较看好普通高等院校,而对高职院校存在着偏见,导致高职院校在招生、资金或者审批各项设施等都较为困难。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考核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压力,而且由于工作时间不长、职称和工资都较低,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影响,大大打击了他们教学并不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途径分析

1.对自己重新定位,对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年教师要面对各种困难,让自己全身心适应并投入这项工作,首先,就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对教师这一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师范院校要改变教育方式,加大教育力度,在青年教师尚未踏入职业生涯前,在师范院校学习时就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避免他们在步入职场时不知所措;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相关教育培训,青年教师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定合理的奖赏制度,对青年教师多鼓励、多支持,在教师面对困难时,要尽量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融入职业院校这个大家庭,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树立自信心,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更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勇于探索,奋发向上,让理想的职业生涯得以实现。

2.有计划地制定目标,让院校和教师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办学目标,带领广大青年教师共同努力,激发起他们的职业生涯动力,鼓励青年教师以院校大目标为方向,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激励自己向着这目标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将自身发展目标和院校的总体目标互相结合,以共同谋求更大的发展。院校要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也让他们的职业价值得以体现。

3.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和制定目标相同,要立足于现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院校要从青年教师所学的专业、他们的性格、兴趣及职业目标出发,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一份和院校长期发展目标相符合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5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青年教师结合自身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求,根据教师个人的特点和专业特长以及所处环境,对教师职业进行分析,确立职业目标,设计成长计划,最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过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不仅是业务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个人德行的成长,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在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全面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帮助青年教师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规划一生的发展方向。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和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院校的大力建设和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目前,高职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分布不合理,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偏少,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和具有相当科研能力水平的教师比例偏少。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任教的青年教师占学校教师的大多数,这些教师很多都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基本上是由校门到校门,缺乏企业工作背景和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教给学生的大多是本科院校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更重要的是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示范,实践教学经验明显欠缺,这种教学方法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所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实验实训教学环节中往往容易暴露出这个缺点。

同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高级职业技能水平的教师较少,青年教师拔尖人才十分缺乏,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发明专利偏少,对高职院校科研的贡献也微乎其微,在国内外进行学术访问、学术交流则更少。另外,在自身综合素质方面,部分青年教师不能较好的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学院利益的关系,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缺乏大局观念。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和意义

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实施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配置和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具有相对明确的人生追求,他们有活力、有热情、有创新、参与意识强,对知识的渴求兴趣浓厚,对职业的向往热情高涨,是高职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特点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了解学院的发展要求和方向,清楚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并行的能力和素质。制订好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相结合,实施与评价相结合,努力从新任教师转变成为具备“双师型”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化、专业化的骨干教师。确立职业生涯的奋斗目标,在教学水平、科研成果、学习进修、科技创新、技术职称等多方面努力奋斗。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关键要严格执行职业生涯规划,找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途径,在学习、反思、研究、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坚持不懈,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战略重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与学院发展密切相关,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学院与教师共同的责任,关系到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也关系到教师自身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潜力,分析差距,寻找适合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道路。同时,学院应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正确的引导,努力满足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中坚力量和发展希望,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最具可塑性和发展性的宝贵资源,高度重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探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8,(02).

篇6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在施恩教授创立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帕森斯教授的职业—人匹配、约翰•霍兰德教授的职业兴趣、埃德加•施恩的职业锚、舒伯的职业发展等理论。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决策过程,贯穿于人生整个历程。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建立阶段,在经过不断尝试,在他所选择的职业中为自己找一个位置,确定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职位。青年教师应加强自身职业规划,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全面理解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有助于帮助青年教师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调动积极性,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满意度和教学质量,实现职业理想,从而避免青年教师过早地进入职业倦怠期,有利于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有利于高校自身健康积极的发展,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结合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个人事业发展目标,并设计可行的行动计划。

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较短,教学资源不足,青年教师不只要承担繁重教学任务;工资水平偏低,收付比明显不对称极大打击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流动性。据调查,广东省19所独立学院在2014年-2016年三年期间专职教师流动率达34%左右,有的独立学院更是高达50%左右。每招聘两到三名教师就流动一名,主要以公办院校、事业单位流向为主,职称以中级职称及以上为主,占流动师资80%以上。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被“挖走”,甚至出现一拿到高学历或高职称就离职;部分青年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在校外发展第二事业。教师流动性大,除影响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影响教学质量,还严重的影响对办高校学术梯队建设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1]第二,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的探索成长期,既对从事的教育充满好奇、新鲜与期待;又对未知、不熟悉的工作和角色转换充满迷茫。如果对个体职业生涯目标定位过高,对自身未来的设想得过于美好,当能力与职业要求存在差距,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压力,极易产生困惑,长期压抑就容易产生意志消沉,消极怠工,对教师职业缺乏足够的信心,对前途、人生迷茫,工作动力不足,产生职业倦怠感。[2]第三,独立学院拥有高学历但无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不断增加。采用的培训也因时间短、内容单一,不能很好达到提升教师技能的目的。因为专业原因,招聘的非师范类专业青年教师在没有接受系统学习与培训的情况下,就直接上台授课,导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问题突出。[3]第四,学校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要求,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相对欠缺增加了青年教师的工作难度,加上部分独立学院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考核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使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上动力不足,部分青年教师工作中满足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应付;将独立学院教师职业作为跳板,往公办学校或其他发展的过渡期,不安于工作,不愿投入精力,自我提高动力不足,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4]

三、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第一,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和后续力量,青年教师的成长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学校应引导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帮助青年教师进行充分客观的自我认知,根据青年教师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其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确定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二,为保障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连续性,应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培训系统;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机制,在考虑工作量、学生反馈、教学成效、个人科研成果等各种因素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弹性考核。第三,人力部门要与用人的二级学院联合,对教师教学发展问题进行专项管理,通过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活动,为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其一,培训是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教师培训,有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知识更新、专业知识的拓展,不断提高教师水平。青年教师通过学习高校教学方法、教师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学生管理等知识,使他们尽快熟悉独立学院的特点,学会如何备课上课、组织教学,如何教书育人、管理学生;其二,帮助其快速熟悉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技巧,在工作中不断规划、调适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缩短职业适应期;其三,遴选师德高尚、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环境、熟悉教学环境,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其解决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问题,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第四,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工程。职业规划还需青年教师自身努力。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然后对自我发展进行总体状况分析、职业目标定位、职业发展策略的拟定与实施、职业规划的调整。其一,青年教师要主动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学习,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我要规划的意识,确立人生的方向;其二,自我意识的改善,会提高一个人寻求更适合自己独特个性工作的能力。个人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能力等是青年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充分进行自我探索,才能更科学合理的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全面了解自己,对包括个人需求、动机、兴趣、成就、能力、价值观等进行收集和分析,才能更好地根据自身情况设定职业目标、规划职业路线;其三,职业生涯规划除受自身因素影响外,还受独立学院环境、独立学院社会评价等外部因素影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应积极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学校文化等,对学校发展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在对学校的深入了解上,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相一致,才能保障自身职业的顺利发展;其四,独立学院中,教师的职业发展一般可分为教学方向、科研方向、管理方向。青年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征,充分掌握对学校环境信息,考虑内外部环境,设定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其五,职业发展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青年教师设定了个体职业发展目标后,在朝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与自身变化,结合职业规划的落实过程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分析,及时地对设定的职业目标和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

四、结束语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长期发展,对青年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促进独立学院和青年教师共赢发展,促进学校和青年教师个人的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

作者:赖敏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乃文.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49-52.

篇7

 

一、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谈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我们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是必需的?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一个重要职能和组成部分,我们日常能感受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绩效考核、岗位调整、劳动定员、教育培训、员工招聘等等,哪里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提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恰当、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支撑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企业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以及未来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与布局,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这种工作就是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而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概念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 

广义上来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贯穿人整个生命旅程的,即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都会有一条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本文只讨论人在工作阶段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即狭义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这里给出的企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也是狭义的。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为了实现与企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列出的各种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甄别以及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各类培训、教育等)。 

由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首先是员工为了既定的一系列目标所进行的各类学习与培训;二是这些为员工所订立的一系列职业发展目标与培训必须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高度契合,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是成功的和能够实现的。 

有的员工会问:“我个人的发展为什么要屈从于企业的约束?我就按照我设计的道路发展不行吗?”从理论上来说,完全可以,但这种可以是有条件的,就是自己创业,自己的意志就是企业的意志,自己掌控企业的各项目标和发展道路,这类人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各类民营企业家、创业家,比较著名的有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盛大网络的陈天桥、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马云等等,但是这类人是比较少的,个人努力、机遇、准确的发展道路等等缺一不可,泱泱大国14亿人口有几个马云、几个史玉柱呢?因此,正常情况下我们作为企业员工,必须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主动融入到企业发展进程中,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中实现自我价值,个人认为这才是普通的青年员工最应选择的道路。 

2.职业锚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叫职业锚,通俗地说,职业锚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路线中的一个个节点。职业锚的定义:所谓职业锚,就是在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无法放弃的职业发展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职业锚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其根本来说,就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必须经过的一些列具体的过程,例如工作班成员—副班长—班长—工区领导(部门领导)—公司三总师—副总经理—总经理,这样,不同的员工组成的不同的、相互交错的职业路线所构成的一张网络图就是企业职业生涯网络图,其上的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职业锚。 

职业锚就是一个个我们职业生涯道路上的阶段性目标,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如何知道我们达到了下一个阶段职业锚的要求?比如说,新员工工作了一两年,怎么就能说他有资格到工作班负责人岗位?这就要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解释了,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完备的管理学科,包括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岗位管理、薪酬管理等等,通过对青年员工绩效考核,必然会形成个人的连续的绩效考核记录,从绩效考核记录可以看到一个青年员工是否具有向上提升的资格,这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绩效考核的内在联系。再比如,每个职业锚都要一定的任职要求,也就是说员工的知识、技能或者经验要达到某些特定的要求,才能任职更高级的职位,那么他就必须参加各类培训、认证或者国家的考试,这又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员工培训联系起来了,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模块都是通过这种内部联系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 

3.职业能力倾向 

职业能力倾向是指由员工的个人发展经历和员工隐藏的个人性格以及工作动机所决定的对不同性质职业的个人倾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中体现,人类的职业倾向概括来说可分为: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例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所进行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就属于管理型职业倾向的一种。上述的五种分类属于总的分类,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可能是一个为主兼有其他的特征,将不同员工的职业能力倾向进行区分的方法就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企业只有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倾向合理安排其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才能达到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效果,也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及起源 

最初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研究是由近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分化出来的,其核心是对个人职业能力倾向的研究,相关学科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行为心理学理论等等,在职业能力测评理论的发展中,涌现出著名的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罗伊职业兴趣类型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等等,但是无论何种理论,其对于职业选择来说,基本都是不同人的选择应依据其个人兴趣、性格或者特点决定,而要准确确定个人的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兴趣或者性格,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并进行归类,对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探讨这些理论,而是如何运用,因此,在中国研究运用较多的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可作为我们进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 

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提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大职业兴趣类型。每种类型在个人行为上或者潜意识中都能有所表现,作为管理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进行一定的测试,发现每名员工的职业兴趣倾向,并将之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锚进行匹配,为员工规划合理的发展道路。 

四、电力企业目前面临的人力资源环境 

近年来,电网企业每年都会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大规模的招聘,新员工增长保持了一个较高的速度,员工的学历层次、毕业院校档次不断提高,211院校、原电力工业部直属院校的员工数量快速增长,我们在为队伍得到充实、员工整体学历素质得到提升而欣喜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 

第一,从一些关键管理岗位的内部招聘来看,某些重要岗位在招聘时人员数量少,符合岗位要求、具有一定管理素养的备选青年员工不多;有些非电力类管理岗位应聘员工扎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企业管理等等),且不论这些岗位需要专门的技能或素质,单是不少才工作几年的青年员工表现的对离开目前岗位或不安于本职岗位的情况也多少反映了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以保证企业各岗位人才的合理储备。 

第二,招聘没有形成立体、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梯队,而目前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各项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已明显显现出层次性,例如随着三集五大的发展,电网实现大运行,这对电力调度、运行方式、继电保护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岗位在人员招聘时就必须要求新员工有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一些非电力管理岗位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等,随着现代企业理论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运用,其专业性和理论性对其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有必要引进一些高端人才。 

例如,随着电网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变电运行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巡视变电设备,根据调度的指令进行倒闸操作,其需要的变电设备看护人员并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太高的学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变电运行的缺员状况比较严重,而恰恰又是变电运行的员工最想“出来”,甚至只工作几年的青年员工也表现出对本职工作的懈怠;再比如电力电缆巡视、检修,其相关岗位需要的知识理论并不深奥,我们需要的是愿意安心在线路长期工作,具有较高的实际现场操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员工,而符合这些条件的大专学历的员工就可以胜任,很难想象一个国家重点院校电专业本科生甚或研究生愿意在这些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工作几十年。 

为什么说员工学历的构成应该有层次性,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笔者认为这需要一个经济学基本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生产必须有三要素:人才、资金以及土地,且这三者不具有必然的替代关系,且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必须受到一个重要规律的制约: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即增加每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产出的增加量是递减的,因此企业不可能无限制投入某样生产要素,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的数量是不可行的。从现实上来看,员工的上升空间是有限的,高学历人才的个人追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最难以满足,因此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需职位和空间的无限性和企业所能提供职位及空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企业人才结构不能仅仅追求员工的高学历。 

上述种种情况或现象的出现,已经在提醒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确保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有着足够人才储备,必须制定系统合理的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 

五、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套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隶属于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是我们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员工教育培训规划的起点,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制定合理、高效、有序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科学性原则。首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起源于近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有一套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及实践方法,有多种学科流派,我们必须根据其具体实用范围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理论工具进行安排,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保证其结果运用的正确性。 

共同参与原则。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定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符合员工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二是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相平匹配,由这两点要求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员工、企业两者共同参与,职业生涯规划人员必须与员工进行充分交流沟通,一方面将企业发展要求告知员工,一方面又要合理考虑员工特点和个人发展需求,只有将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制定双方都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循序渐进原则。由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贯穿员工全部的职业生命,因此,从员工进入企业直至员工退休,在其不同的职业阶段有不同的诉求和表现,这就要求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要循序渐进,根据员工职业周期,采取不同的方案。 

持续学习原则。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制定、修订目标,不断达成目标,不断选择新目标的连续的过程,这种过程将持续员工的整个职业生命,毫无疑问,每一个目标对员工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在能力、理念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要想符合这些要求,就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保证员工不断掌握最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工作能力,也才能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因此,持续学习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实现的一个基本原则。 

修正性原则。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了员工整个职业生命,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员工个人随着年龄阅历增加导致的思想认知不断的变化,其职业生涯的路线也必然会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在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手段,在某些职业锚中发展多条路线,以便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职业生涯路线进行修正,从实际情况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规定就是一个不断制定、修正职业生涯路线的过程。 

多样性原则。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一些测试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类型,也并不是说同一类型的员工就能采取完全相同的职业生涯路线设计,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动机、背景、认知能力都不相同,这就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定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多样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要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进行必要的面谈、沟通,或者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员工单独设计职业生涯路线,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多样性原则保证了企业每名员工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教育。 

六、电力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篇8

一、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谈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我们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是必需的?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一个重要职能和组成部分,我们日常能感受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绩效考核、岗位调整、劳动定员、教育培训、员工招聘等等,哪里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提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恰当、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支撑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企业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以及未来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与布局,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这种工作就是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而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概念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

广义上来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贯穿人整个生命旅程的,即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都会有一条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本文只讨论人在工作阶段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即狭义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这里给出的企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也是狭义的。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为了实现与企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列出的各种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甄别以及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各类培训、教育等)。

由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首先是员工为了既定的一系列目标所进行的各类学习与培训;二是这些为员工所订立的一系列职业发展目标与培训必须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高度契合,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是成功的和能够实现的。

有的员工会问:“我个人的发展为什么要屈从于企业的约束?我就按照我设计的道路发展不行吗?”从理论上来说,完全可以,但这种可以是有条件的,就是自己创业,自己的意志就是企业的意志,自己掌控企业的各项目标和发展道路,这类人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各类民营企业家、创业家,比较著名的有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盛大网络的陈天桥、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马云等等,但是这类人是比较少的,个人努力、机遇、准确的发展道路等等缺一不可,泱泱大国14亿人口有几个马云、几个史玉柱呢?因此,正常情况下我们作为企业员工,必须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主动融入到企业发展进程中,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中实现自我价值,个人认为这才是普通的青年员工最应选择的道路。

2.职业锚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叫职业锚,通俗地说,职业锚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路线中的一个个节点。职业锚的定义:所谓职业锚,就是在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无法放弃的职业发展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职业锚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其根本来说,就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必须经过的一些列具体的过程,例如工作班成员—副班长—班长—工区领导(部门领导)—公司三总师—副总经理—总经理,这样,不同的员工组成的不同的、相互交错的职业路线所构成的一张网络图就是企业职业生涯网络图,其上的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职业锚。

职业锚就是一个个我们职业生涯道路上的阶段性目标,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如何知道我们达到了下一个阶段职业锚的要求?比如说,新员工工作了一两年,怎么就能说他有资格到工作班负责人岗位?这就要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解释了,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完备的管理学科,包括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岗位管理、薪酬管理等等,通过对青年员工绩效考核,必然会形成个人的连续的绩效考核记录,从绩效考核记录可以看到一个青年员工是否具有向上提升的资格,这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绩效考核的内在联系。再比如,每个职业锚都要一定的任职要求,也就是说员工的知识、技能或者经验要达到某些特定的要求,才能任职更高级的职位,那么他就必须参加各类培训、认证或者国家的考试,这又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员工培训联系起来了,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模块都是通过这种内部联系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

3.职业能力倾向

职业能力倾向是指由员工的个人发展经历和员工隐藏的个人性格以及工作动机所决定的对不同性质职业的个人倾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中体现,人类的职业倾向概括来说可分为: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例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所进行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就属于管理型职业倾向的一种。上述的五种分类属于总的分类,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可能是一个为主兼有其他的特征,将不同员工的职业能力倾向进行区分的方法就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企业只有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倾向合理安排其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才能达到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效果,也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及起源

最初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研究是由近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分化出来的,其核心是对个人职业能力倾向的研究,相关学科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行为心理学理论等等,在职业能力测评理论的发展中,涌现出著名的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罗伊职业兴趣类型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等等,但是无论何种理论,其对于职业选择来说,基本都是不同人的选择应依据其个人兴趣、性格或者特点决定,而要准确确定个人的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兴趣或者性格,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并进行归类,对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探讨这些理论,而是如何运用,因此,在中国研究运用较多的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可作为我们进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

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提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大职业兴趣类型。每种类型在个人行为上或者潜意识中都能有所表现,作为管理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进行一定的测试,发现每名员工的职业兴趣倾向,并将之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锚进行匹配,为员工规划合理的发展道路。

四、电力企业目前面临的人力资源环境

近年来,电网企业每年都会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大规模的招聘,新员工增长保持了一个较高的速度,员工的学历层次、毕业院校档次不断提高,211院校、原电力工业部直属院校的员工数量快速增长,我们在为队伍得到充实、员工整体学历素质得到提升而欣喜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

第一,从一些关键管理岗位的内部招聘来看,某些重要岗位在招聘时人员数量少,符合岗位要求、具有一定管理素养的备选青年员工不多;有些非电力类管理岗位应聘员工扎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企业管理等等),且不论这些岗位需要专门的技能或素质,单是不少才工作几年的青年员工表现的对离开目前岗位或不安于本职岗位的情况也多少反映了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以保证企业各岗位人才的合理储备。

第二,招聘没有形成立体、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梯队,而目前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各项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已明显显现出层次性,例如随着三集五大的发展,电网实现大运行,这对电力调度、运行方式、继电保护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岗位在人员招聘时就必须要求新员工有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一些非电力管理岗位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等,随着现代企业理论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运用,其专业性和理论性对其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有必要引进一些高端人才。

例如,随着电网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变电运行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巡视变电设备,根据调度的指令进行倒闸操作,其需要的变电设备看护人员并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太高的学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变电运行的缺员状况比较严重,而恰恰又是变电运行的员工最想“出来”,甚至只工作几年的青年员工也表现出对本职工作的懈怠;再比如电力电缆巡视、检修,其相关岗位需要的知识理论并不深奥,我们需要的是愿意安心在线路长期工作,具有较高的实际现场操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员工,而符合这些条件的大专学历的员工就可以胜任,很难想象一个国家重点院校电专业本科生甚或研究生愿意在这些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工作几十年。

为什么说员工学历的构成应该有层次性,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笔者认为这需要一个经济学基本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生产必须有三要素:人才、资金以及土地,且这三者不具有必然的替代关系,且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必须受到一个重要规律的制约: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即增加每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产出的增加量是递减的,因此企业不可能无限制投入某样生产要素,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的数量是不可行的。从现实上来看,员工的上升空间是有限的,高学历人才的个人追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最难以满足,因此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需职位和空间的无限性和企业所能提供职位及空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企业人才结构不能仅仅追求员工的高学历。

上述种种情况或现象的出现,已经在提醒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确保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有着足够人才储备,必须制定系统合理的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

五、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套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隶属于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是我们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员工教育培训规划的起点,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制定合理、高效、有序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科学性原则。首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起源于近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有一套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及实践方法,有多种学科流派,我们必须根据其具体实用范围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理论工具进行安排,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保证其结果运用的正确性。

共同参与原则。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定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符合员工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二是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相平匹配,由这两点要求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员工、企业两者共同参与,职业生涯规划人员必须与员工进行充分交流沟通,一方面将企业发展要求告知员工,一方面又要合理考虑员工特点和个人发展需求,只有将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制定双方都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循序渐进原则。由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贯穿员工全部的职业生命,因此,从员工进入企业直至员工退休,在其不同的职业阶段有不同的诉求和表现,这就要求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要循序渐进,根据员工职业周期,采取不同的方案。

持续学习原则。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制定、修订目标,不断达成目标,不断选择新目标的连续的过程,这种过程将持续员工的整个职业生命,毫无疑问,每一个目标对员工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在能力、理念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要想符合这些要求,就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保证员工不断掌握最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工作能力,也才能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因此,持续学习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实现的一个基本原则。

修正性原则。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了员工整个职业生命,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员工个人随着年龄阅历增加导致的思想认知不断的变化,其职业生涯的路线也必然会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在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手段,在某些职业锚中发展多条路线,以便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职业生涯路线进行修正,从实际情况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规定就是一个不断制定、修正职业生涯路线的过程。

多样性原则。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一些测试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类型,也并不是说同一类型的员工就能采取完全相同的职业生涯路线设计,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动机、背景、认知能力都不相同,这就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定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多样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要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进行必要的面谈、沟通,或者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员工单独设计职业生涯路线,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多样性原则保证了企业每名员工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教育。

六、电力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篇9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99 -02

随着青年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基层央行青年队伍的稳定性及青年员工对岗位的胜任能力已成为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履职需要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这些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青年员工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及自我实现,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路径的选择对于帮助青年员工找准未来发展方向,增强集体认同感及归属感,形成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的良性互动机制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基层央行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

基层央行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不同的职务对应相应的级别。职位与级别是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行政职务主要通过选拔、竞聘等方式获得,专业技术职务则通过考试、评审、聘用的方式进行认定。职务与职级并重的“双轨制”晋升法,开拓了新的晋升渠道,青年员工即使在行政职务上得不到提升,也能通过专业技术职级的晋升提高自己的待遇。

然而,由于受工作单位行政级别的限制,地市及以下基层央行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非常有限,绝大部分只能在科级、科员这两个台阶上走完仕途,中高级职称也因为受到比例制约,并非人人可聘。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也难以提高,青年员工对其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产生了不确定感和迷惘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央行青年员工队伍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高学历的青年员工跳槽商业银行、政府部门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近年来,央行各级分支机构逐步重视对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培养,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发掘青年潜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尝试引导青年员工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管理相关活动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相关行为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完整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职业生涯管理大多停留在注重整个队伍的层面,缺乏针对性。由于缺少针对胜任力切实有效的测评,部分青年员工存在能力及个性与工作岗位不匹配的现象,例如,适合在业务岗位工作的青年员工,却担任着综合管理类的职务,这种人职不匹配的现象对组织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障碍,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讲更是一种扭曲。

二、基于胜任力规划职业生涯的优势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David C.McClland)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随后众多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胜任力的定义,试图以量化的方式找出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之间差异的个体特征。综合来看,胜任力是指“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以之在某些具体职位上取得优异绩效表现的内在的稳定特征或特点。”具体来讲,一个人对岗位的胜任力主要由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两部分构成。掌握符合岗位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易于观察和测量的外在表现,这部分能力可以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价值观、自我定位、特质和动机则是个体所具备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虽然难以测量,但却对个体的行为与表现起关键性作用。

胜任力模型不仅可以明确青年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需求、岗位职责,为其提供清晰的职业标准和方向,帮助其不断修订职业目标,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帮助管理部门有效识别满足不同岗位的胜任力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为该岗位选拔合适的人员,为员工的继续培养和教育提供具体的参照标准,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下表列举了传统职业生涯管理与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职业生涯管理之间的主要区别。

概括来说,基于个人胜任力来规划其职业生涯至少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从优秀个人的关键行为出发来确认职位要求,有助于员工客观分析自身优劣势,准确定位个人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二是有助于实现人―岗匹配。要求将管理的中心从“人―职”的匹配转移到“能―职”匹配上,保证组织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得到动态合理配置;三是有助于促进员工持续提升自我,以保持胜任能力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挑战;四是有助于个人和组织间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着眼于优异绩效,而不仅仅是个人达到工作资格的要求,注重工作过程,促使员工自觉将自我成长与组织发展融为一体,从而在实现个人能力提升的同时提升组织整体绩效水平。

三、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层央行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开展以胜任力模型为关键环节的职业生涯管理,需统筹协调青年员工个人职业发展与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发展,从岗位分析、培训、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着手,评估青年员工的胜任力现状和当前工作状态,帮助他们充分了解个人行为特质,设计出与基层央行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

(一)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岗位分析

根据胜任力冰山理论,通过确定绩效评估指标、制定样本、识别关键行为、确认胜任力要求、确定模型检验等5个步骤,采用行为事件法,在对优秀青年具有的关键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青年员工胜任力标准。岗位分析既要体现显性的知识技能,又要体现能够决定行为及表现的深层特征。要针对具体部门分门别类制定细化胜任力标准。根据人民银行三定方案,可将基层央行岗位划分为五大类:货币政策类、外汇管理类、国库会计类、金融服务类、系统建设类,如货币政策类岗位强调宏观经济金融专业背景,系统建设类偏重沟通协调能力等,每大类再根据岗位归属相应设立子岗位,明确各岗位性质、职责等,编制《基层央行岗位胜任力指南》,发放给青年员工。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开发

依据分析结果,对青年员工的能力现状和胜任力模型所要求的岗位胜任力要素进行对比,评估二者的匹配程度,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并确定培训方案。

一是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计划同组织需求、目标协调起来,根据能力分析的结果对青年员工进行职业生涯早期基本胜任力和岗位特征胜任力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兼顾通用能力和业务能力的要求,在对满足岗位胜任力需求的岗位技能和工作态度进行培训的同时,强调对员工个性特征、工作动机和自我评价等潜在胜任力因素的培养。

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学习培训档案,记录青年员工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培训考试考核结果,并作为奖惩、定级、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对按规定应接受培训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引导青年员工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激发青年员工自觉学习、积极参训的内在动力。

三是完善质量评估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通过青年员工在工作时间或情景模拟中的具体表现,检验其岗位特征胜任力要素掌握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结果帮助青年员工关注自身欠缺的胜任力因素,强化培训效果。逐步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制度,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任职,不经培训不提拔。

(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绩效管理

按照“目标设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沟通反馈”的环节对青年员工进行评估考核。在充分考虑基层央行发展目标在不同岗位中的职能分解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工作分析定义法,按照从部门到个人的方向设定考核目标;在日常工作中,当青年员工完成某项任务时,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反馈完成情况,指出问题并一起探讨改进对策,帮助青年员工发现问题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方法;运用量化指标对青年员工的德、能、勤、绩、廉等进行全面分析测量,先分项评分,再综合评分,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职业发展路径

充分遵循职业发展中能力增长的轨迹,为不同能力、不同特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青年员工提供既有利于培养和积累能力,又能实现个人和组织双赢目标的职业发展路径。

一是分类别的职业通道。建立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并重的双通道发展模式,基于青年员工能力和个性的客观差异,帮助其确立不同的职业定位和取向,指导走管理通道的青年员工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实现职位晋升,走专业技术通道的青年员工通过技能和经验的提升,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

二是多岗位的复合培养方式。建立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为优秀青年的内部流动创造条件。以培养复合型青年员工为目的,有意识地安排轮换不同工作,让其学会多种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如新行员在实习期,在各个岗位上轮流工作一定时间,最后将其安排到适宜的工作岗位上。

篇10

摘 要:“中国梦”是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围绕“中国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二者之间关系三个

>> 浅谈当前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对策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浅谈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浅谈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学籍异动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积极心理学对基础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 浅谈实践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 浅谈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 浅谈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引导方法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 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洪向华.民族复兴中国梦[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3.

[3]徐徐.“中国梦”背景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7):15-16.

[4]代玉龙,曹玉兰.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66-67.

篇1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青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只有让青年员工了解自身,准确定位,制定合理有效的职业规划,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年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相互统一、共同促进的双赢局面。

现代社会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而对企业而言,如何在发展的道路上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成才诉求,注重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每一个员工而言,职业生涯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势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我厂是一个山区发电企业,自然条件本来就不好,如果企业再不注重为青工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与通道, 就难以吸引人才,也无法留下骨干员工。

一、职业生涯规划:重点是“什么”

职业生涯规划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然后在加拿大、瑞士、法国、新西兰、德国等国家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组织之间的竞争加剧,劳动力就业的压力空前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理念已被大家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人力资源领域的新热点。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做职业生涯计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以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集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有助于青年员工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克服生涯险阻、避免人生陷阱,促进事业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二、职业生涯规划:个人是“主唱”

规划人生,先求稳定,再谈发展,试想:三天两头换工作,我们谈何发展?我们要树立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促稳定、促和谐。青年员工,选择了企业,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那么我们在做好人生职业规划的时候,应该将个人发展同企业发展同行,以小我看大我,以大我促小我,结合企业发展需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随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实践出真知,拟定规划,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想高远一点,但是目标切记要实际一点。青年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切忌好高骛远,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职业规划还要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拟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关键在于落实,要为自己的规划作出努力,要具有奋斗的思想,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如果有非常宏伟的规划目标,我们不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那么一切都将是纸上谈兵。

三、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是“配角”

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稳定首先就是员工队伍的稳定。青年员工在企业中发挥着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青年员工思想活跃,渴望成才,可塑性强。如何维护青工队伍稳定,充分调动青工的积极性,如何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我与企业同发展”,我为企业作贡献的理念,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作为企业而言,稳定青年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其中行之有效的一条路子就是——积极引导青年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挪好砖头,放好地方。企业就相当于是搬砖头的搬运工,而我们的青年员工就好比是一块块砖头。正如俗话说:青年员工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是,如何正确的发挥每块“砖”的能效,将每块砖恰到好处的运用到“革命”工作之中,还得看我们作为“指挥家”的企业。现在大多青年进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都是由组织安排工作,选择岗位的自主性较小,因而有的人缺乏发自内心的工作热情,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岗位太平凡,不值一提,不值得规划,因而,作为我们的企业,要为员工描绘企业发展前景,说明每个岗位的重要性,引导青年员工立足现有岗位进行职业规划,以实现岗位成才为目的进行规划。

引导青年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企业对青年员工的正确评价,提高青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度,增强团队凝聚力。以员工职业生涯为主,以企业督促为辅,通过青年员工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定措施、自主调整修正等一系列程序,引导青年员工实现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