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41: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城镇地籍测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近几年来,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已逐渐进入将健全与完善土地市场作为核心内容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将土地融入市场的范畴,如果它的归属权不清晰、地理位置、边界以及土地面积不准确,就会大大降低各种地籍资料的可信度,进而导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管理土地资产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凭证和依据。城镇地籍调查是土地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和预前性很强的工作。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针对怎么提高地籍图的测绘速度,怎么充分高效地利用现有成果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地籍图测绘方法。
一、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地籍图测绘工作的开始工作,同时也是整个地籍调查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保证。针对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工作以及对平面控制点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重视城镇当前存在控制点的效果,并紧密联系国家或者城市坐标系。在对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上,精度一定要达到测定界址点的要求和标准;在设计的密度方面要达到测区内部对地籍细节测量的要求;在点位的设置上一方面要符合测图的需求和标准,另一方面还能够与附近的界址点保持良好的通视效果。
二、地籍宗地边长的勘测丈量与界址点的测定
对宗地草图的勘测,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勘丈。针对面积不大的宗地,要使用已经检验过的钢尺对界址边进行丈量。并且对每个尺段读数二次,取两数的平均数作为相应界址的边长;在对界址边进行勘丈、对界址点进行确定过程中,要注意对界址点的栓距进行注记,以表明界址点的具置、跟附近地物的相关关系与条件距离,方便以后在进行测绘或者装绘地籍图的时候,能够适当地将界址点及界址边当作绘制界址点、界址边附近相应地物的控制点和控制线。这个要求以及工作流程,在时候出现界址标志损失,需要重新恢复的时候显得特别重要
三、测绘地籍图、装绘地籍图的方法
相比地形图的测绘过程,地籍图的测绘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地形图的测绘通常情况下布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视野开阔的控制点和图根点上,方便在进行设站的时候能够尽量控制最大的范围。然而实际上,在这类控制点或者图根点上设置站点时对于规定范围内无法测量的地物要素,通常是通过皮尺进行调绘,或者通过平板仪支导线来对其测绘的。所以在这些地区进行测绘时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差,甚至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如果直接通过地形图来充当地籍原图,就会很大程度影响地籍调查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如何通过现有的地形图促进地籍图测绘速度的提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高效实用的作业方案。其过程表述如下:
1.要将已经获得的各级导线点、图根点以及界址点坐标绘制在在1 :500或者1:1000比例的薄膜上面,然后将宗地的相应界址边连接起来,并利用已经勘丈过的界址边长对其进行检查,通过这个途径,就能保证对宗地形状的真实反应。
2.假如地籍图的图幅内是新建的区域或者地形地物较大变化的地域时,可以通过界址点和界址边当作相应宗地的临界控制线,然后根据地籍要素和控制线的联系制定出相邻宗地边界内的地籍条件和要素;而对于大多数宗地就没有必要设置站点,这种做法可以极大提高地籍图的测绘速度,保证地籍图的准确绘制。
3.如果调查范围存在或者部分存在地形图,就可以将已经绘制好的控制点、图根点与界址点坐标的薄膜,放置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宗地的草图上多注记的界址点、界址边界和地物的相关关系以及条件距离。进行透绘操作时,还要特别注意宗地边界部分的地籍要素,还有宗地内的其他要素等。重要的是,进行透绘的时候还要主义检查地形图的变形,发现并纠正地形图上的错误。
4.地籍图的测绘和检验。当作完上述工作,或者完成对某个街坊区域的工作后,将薄膜图放置在一个小平板上,对存在问题的界址点以及界址边与相邻地物的位置关系进行实地检查,这个过程可以不设站点。一般情况下,界址点与界址边跟相邻地物的位置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界址点存在于一些特殊位置或明显的地物,比如墙角或者房角。这个时候检查界址点有没有与地物相吻合,在地物上的相对位置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准确地表现出宗地界址边上地物的归属与特性。
(2)当实际界址点与明显地物不相符时,需要对界址点到其周围地物的平面距离进行丈量,以检测与图是有没有不一致。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53-3
0 引 言
地籍测绘的内容包括地籍建立或地籍修测中的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地籍测绘的目的是获取和表述不动产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等有关信息,为不动产产权管理、税收、规划、市政、环境保护、统计等多种用途提供定位系统和基础资料。
1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cadastrN control survey)是指在地籍测绘前期工作中,为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测制地籍图之需,以地籍区或地籍子区为范围,以国家等级点为基础,按规范要求而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等方法,测定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过程。当前,数字测图工作主要是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的测绘,随之控制测量部分主要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1.1 图根点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即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为了限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保证测图和施工的精度及速度,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进行整个测区的控制测量,再进行碎部测量。控制测量的实质就是测量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1)其等级划分条件:导线平均边长、测角精度要求、测边精度要求、三角形角度闭合差、起始边相对中误差。
(2)其测量方法
1)导线测量:用于在狭长地带、山区以及道桥工程中建立平面控制网,测定导线边长及相邻导线边的导线转折角 。
2)小三角测量:用于在丘陵或山区测图所建立的控制网测量,测量各三角形的所有内角及基线长度。
3)交会定点:加密控制点常用方法(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及侧方交会法等)
1.2 图根点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即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图根控制测量主要是在测区高级控制点密度满足不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需求时,适当加密布设而成。图根点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划分:
(1)国家水准网:分一、二、三、四等,一、二等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建立,三、四等水准网可直接为地形测图及工程建设提供高程控制点。
(2)城市高程控制网:分二、三、四级三个等级
(3)小地区高程控制网:以国家或城市等级水准点为基础,建立单一水准路线或水准网。
2 地籍图测绘要素
地籍图是明确宗地与宗地之间的关系、宏观管理土地的重要工具,同时它也是地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要素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宗地界址点和界址线、地籍号、土地的坐落、面积、用途和等级、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等。地物地形要素包括:界标物、建筑物、道路、水系、地貌、土壤植被、其他地物。
2.1界址点测量
进行界址点测量时首先应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再根据收集到的土地权属资料和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在工作地图上标出界址点位置及宗地用地范围、权利人和姓名,并在图上统一编制界址点点号和宗地号,注记出与地籍调查表中相一致的实量边长,然后制作界址边长限差表,根据实量边长与坐标反算边长之差来反应界址点的观测精度。
界址点在实地调查确定后,应全部进行实地测量。界址点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角度测半测回并作2C差校正,距离测一测回。仪器在每个测站工作时都必须用控制点或之前测量的界址点加以检核。
界址点、界址线按权属调查确定的位置测绘。界址包括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街坊界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在地籍图上界址点用直径0.8mm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 的红线表示, 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他界线, 在地籍图上可跳跃注记; 集体土地所有权者注记在集土地所有权界线内。
2.2建筑物(房屋)测绘
房屋及其建构筑物测绘应以外墙基为准, 悬空建筑(水上房屋、飘楼、骑楼、柱廊等) 按其外轮廓测绘并注明房屋结构与层数,临时性的建筑物可舍去。房屋及其建构筑物轮廓凹凸在实地小于0.2m,简单房屋小于0.3m时可以用直线直接连接房屋内部天井应区分表示,并注记"天井"二字,悬空建筑用虚线表示。同一房屋有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的都应分别表示。
2.3独立地物测绘
独立地物一般有对应的地物符号,如露天构筑物、固定粮仓、公共设施、广场、空地等绘出其用地范围界线,内置相应符号。建成区内街道两旁以宗地界址线为边线。对于没有统一符号的,可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取舍。电力线、通讯线及一般架空管线不表示,但占地塔位的高压线及其塔位应表示。大面积绿地、街心公园、园地等应表示。零星植被、街旁行树及单位内小绿地等可不表示。
2.4 道路和水系测绘
道路要标出技术等级,标注铺面材料,如砼、沥、砾、砖等。道路及道路桥梁交叉处、公共场所内的大花圃应测绘。道路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站台、桥梁、大的涵洞和隧道的出入口应表示,铁路路轨密集时可适当取舍。铁路、公路两侧用地界线已有权属调查成果的, 应予实测。公路按路肩测绘, 街道按渠边石施测;无渠边石的不测绘街道线, 内部道路按实际界线测绘。道路的路堤路堑用相应符号表示。
表示河流、沟渠的拐弯点应准确绘出,沿河沿渠的陡坎应表示出来。宽度大于0.5米的沟渠用双线依比例表示,宽度小于0.5米的以单线表示。同时还应区分一般沟渠与有堤岸沟渠,河流、水库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堤、坝等应表示。
2.5地貌地类测绘
对于各种天然形成与人工修筑的高0.5米以上,长5米以上的坡、坎以相应的符号表示,1米以上的田埂用双线表示,1米以下的田埂以0,2mm的单线表示。.图上占地面积大于符号尺寸时应绘出用地范围线,内置相应符号或注记。公园内一般的碑、亭、塔等可不表示。对于宗地较小的住宅用地, 可以省略不注记, 其它各类用地码一律不得省略。道路用地, 包括分割街坊的道路和街坊内的道、巷、通道的宗地, 都应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的规定要求注记其相应的地类码。
2.6管线与桓栅测绘
管线的拐弯点应准确测绘,对于1万伏以上的电力线必须测绘,其他电杆可不表示。围墙、栅栏、栏杆一般应测绘外线,当房屋搭在围墙上时,宜将围墙表示完整。
2.7注记
图廓线、坐标格网线的展绘及坐标注记。埋石的各级控制点位的展绘及点名或点号注记。图廓外测图比例尺的注记。
平坦地区不表示地貌,起伏大地区应适当注记高程地理名称注记。平坦地区不表示地貌,起伏大地区应适当注记高程。
3相关精度指标要求
地籍图的精度应优于相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地籍图上坐标点的最大展点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其他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4mm。
城镇地区城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郊区地籍图的比例尺般采用1:2000,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采用1:500。地籍测绘应采用国家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均应和国家坐标系联测。
3.1 图根点平面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地籍调查是查清每宗地的权属、界址、位置、面积和用途, 完成城镇土地的初始登记, 为管理和开发土地提供一套完整的、合法的、科学的、现实的、可靠的地籍资料。地籍图测绘要求全野外数字化实测,成图比例尺为1∶500 地形图。地籍测量和地形测量同时进行, 但应突出如下地籍要素测量:界址点、线以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 行政区域和地籍区、地籍子区的界线; 地类界和保护区的界线; 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各类面积计算、汇总和统计。其成果经审核批准, 并依法登记后将具有法律效力。
(1) 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
(2) 宗地内外与界址边相邻的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
(3) 相邻界址点坐标反算边长与勘丈边长之差一类小于等于10cm, 二类小于等于15cm 。
3.2 图根点高程测量精度指标
在每一个测站进行设置后对后视点返测一次,进行测站及误差限检核,进而取往返观测的平均坐标来计算测站点的坐标,以提高精度。然后按照测站点往返测坐标均值及后视点坐标重新设置方位角进行前视点坐标测量。
测量控制网一般具有精度高、点位密集、使用频繁和更新周期短等特点。它是通过大量的GPS点或水准点来实现的,具体包括;二、三、四等水准网点。数字测图时,测站点的点位精度,相对于附近图根点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6。如表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指标。
3.3 界址点测量精度指标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以及政府逐渐把土地及空间的位置的应用于开发放在其工作的重要的位置上,这也使得对工程项目的测绘工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且尤其是表现在对工程测绘的测量精准度的要求之上,这使得工程测量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性增大。因此,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我国目前发展较好的工程测绘技术,这对于城镇地籍测量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1.城镇地籍测量工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
对于当前的城镇地籍测量工程数字化测绘技术,具体又可分为地图数字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成图手段,这也是数字化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最大的应用以及最重要的应用,下面就对这两种数字化的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1.1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城镇地籍测量工程的测绘中,对原有的地图进行需要的数字化处理时,一般均是建立GIS 系统(下文有介绍)的前提下,进行地图的数字化处理。对这种技术,主要有以下的优势和应用:
节省工作量和资金投入。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地图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相当工作量的建库工作,而且也能够减少工程测绘部门需要投入的人力和财力。
准确度。地图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对于已有的工程测绘的纸制地图,当现势性以及精度还有测绘要求的比例尺能够满足技术的要求时,可以直接利用数字化仪而将其输入到计算机,再处理之后便能够生成相应的需要的测绘数字地图。
操作方便。在地图数字化技术中能应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器或者是扫描矢量化的仪器,而对大比例尺的测绘地形图进行扫描而做到自动提取地图的多边形信息而能够高效以及保真的对测绘地图进行需要的数字化处理
1.2数字化成图手段
对于当前我国的城镇地籍测量工程而言,数字化成图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技术主要有以下的优势:
经济。数字化成图手段,在整个操作中,需要投入的地方不多,且设备简单,能够解决传统测绘中成图方法复杂而且艰苦以及投入大的问题,
易于管理。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成图,对地图而言,精度高;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有劳动强度小;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更新方便而且保存管理还有应用及方便等等特点。
效果好。就目前我国的数字化成图技术而言,其一般采用的模式为内外业一体化或者电子平板。这两种模式均具有精度高以及测绘的内外业分工明确等特点,便于对城镇地籍测量中工作人员的分配,从而显示出较高的成图效果。
2.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与RTK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现在在世界的各个领域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对于城镇地籍测量而言,其主要的运用是作为RTK的技术基础,RTK,即为实时动态(Real TimeKinematics),其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在工程的测绘中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测绘的指定坐标系中其三维定位的结果,甚至能够达到厘米级精度的坐标定位。这对于城镇地籍测量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GPS定位测量的方式,着同样可以将其视为GPS在测绘中应用里程碑。下面就RTK技术的测量方法以优势进行分析:
测量方法。RTK 测量就是利用流动站GPS接收机对GPS卫星进行观测,采集其相应的信息,与此同时,GPS接收机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所发射的信号,而进行处理得到基准站测量数据,接着,GPS 接收机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的技术将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而求解得到整周的模糊度,最后就能够得出其厘米级的精度流动站的位置么人得到测绘中所需的数据。
RTK测量技术在测绘中优势。RTK在城镇地籍测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测量不用布设各级的控制点而只需一定数量的测量的基准控制点,简单方便;RTK的测量能够高精度而且能够快速地测定地图中的图根控制点以及地形点和地物点等的坐标;RTK技术在利用专业的测图软件是可以在复杂的城镇地籍测量总速度性的生成所需电子地图而据已有的数据成果进行工程的施工放样。
3.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
要分析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也即是应该从GIS技术进行了解。下面就从GIS的概述进而从数据库技术以及GIS技术的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联系应用进行分析:
3.1 GIS的概述
对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本身而言,其是集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集一体的新兴学科。
就GIS技术的概念而言,其是将当前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的技术。
就GIS技术其功能而言,主要分为数据的采集,也即是编辑主要用于获取数据,而保证GIS数据库中的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和数据转换,也即是是保证数据在入库时在内容上的完整性, 逻辑上的一致性。
就GIS技术的在城镇地籍测量中优势而言,不但可以集当前测绘中的地理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以及分析,还能够三维可视化的显示和成果的输出为一体的数据流程,此外,这还能够拥有空间提示和预测预报和以及辅助决策的功能。
3.2数据库和GIS技术的应用
对于当前的城镇地籍测量工程来说,地籍测量数据的采集以测量数据的多样化而使得数据库的技术应用时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测量中测量数据处理的合理化以及准确化是最为重要的,数据库技术以及GIS 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步,在测量中利用数据库技术以及GIS 技术,建立一个地籍测量数据的数据库或者数据的信息系统。第二步,利用数据库技术或者GIS技术对测量的数据处理,做到数据处理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第三步,利用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实现对测量数据的存储以及管理,达到对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合理化以及准确化的目地。
4.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RS)的应用
关于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分析,主要可以从遥感技术的概念,优势,以及具体应用这三点进行阐述:
概念。遥感技术的概念,即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这在大面积的地籍测量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优势。对于遥感(RS) 技术的优势分析,遥感技术的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使得可以做到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在时效性以及测量数据的综合性、可比性、经济性等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
具体应用。对遥感技术的应用的具体分析,主要是在于用多光谱航空摄影以及高分辨率技术而获取测绘的地面的基础地理等多种信息,这对于地区领域中的城市基本地形图以及地籍图和以及各种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城镇地籍的测量来说,其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与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是息息相关的,与社会的生产实践也是紧密相结合的,这也是测绘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随着当前我国的传统测绘技术向现代化的测绘技术转化,因此对当前我国地籍测量工程中测绘技术应用的分析探讨也是对寻求地籍测量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重要过程,因此,合理的在地籍测量中应用测绘技术,使得地籍测量结果更加的准确合理,对国家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引言
城市化进程对城镇地基测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行地籍测量,其目的是为全面认识城镇土地面积、属性、用途、经济价值及其关系,为城镇发展规划、土地资源利用、构建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依据与基础。数字化测绘技术较之传统的测绘技术,其测绘效率、测绘精度较高,测绘产品多样化,产品应用与维护更为直观便捷,相对地形图与地籍图,其测绘产品优势更为突出。结合实际应用,重点探究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运用。
2 城镇地籍测量区域及准备工作
2.1 地籍测量区域概况
对某城镇进行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其测量面积大约为13km?,测区地势较为平坦,平均地面高程为5m,测区内用地类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行政及事业单位用地、工业用地等,小巷量较多,通视条件较差,其地基测量难度较大。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构建该镇地基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其测量效益。
2.2 地籍测量准备工作
依据相关城市测量规范,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地籍测量作业,应用三台SR 530GPS接收机及数据处理软件,四台GTS3005型号全站仪,应用CASS6.0专业测图软件,若干电脑及相关设备。在正式测量之前,应对GPS接收机进行校正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性能与测量精度符合相关要求。
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与具体运用
3.1 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业流程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应坚持科学化的作业流程,以实现数字化测绘质量,结合测区实际,收集相关资料,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设计数字化测绘流程,具体如图所示:
图1 数字化测绘技术地籍测量作业流程示意图
3.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具体运用
3.2.1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三台GPS接收机及相应数据处理软件构成,选择快速静态定位方式。结合测区实际,选择16个D级GPS控制点作为控制测量起点,于整个测量区域范围内均匀设置数量为120的F级GPS控制点。为方便全站仪界址点测量与碎部点测量及GPS-RTK测量,一般控制点位多设置于区域内主干道旁或高层建筑物上,依据GPS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点位上侧不应存在树林、电杆、建筑等障碍物,不应存在大范围水面,且应远离变电所、高压电线等大功率设备。接收天线直接对中,点位设置稳定性应较好,且便于长期保存。通过随机软件严密平差进行内业计算,通过平差值构建点数据文件,为测图与绘图提供支持。
3.2.2 碎部测量
通过应用GPS RTK及全站仪进行测图,绘制草图属于测图重点,草图完整性与清晰度,直接影响着内业工作质量。本测区选择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为提高外业效率,将影响图色调调整为偏淡。在碎部测量之前,首先对测区内碎部点及界址点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分类,如碎部点位于开阔位置,可以直接通过RTK进行测量作业,将野外采集数据自动记录至电子手薄中,于现场绘制地籍地形草图;如碎部点位于死角位置,可以通过其他点线几何关系进行确定,如点9813与9814无法直接测量,可以通过四角原理,直接计算9814点,通过正交方式计算点9813,如下图所示:
图2 碎部点测量示意图
3.2.3 内业数据处理
外业获得实际测量数据,通过软件将采集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分析。经过全站仪软件将数据信息传输给计算机,一般将测量数据保存为.dat格式,通过专业成图软件,展绘测量碎部点,并结合外业所绘制草图与预设相关编码,通过软件处理生成图形,对图形进行检查,确保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及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以避免遗漏影响成图质量。
3.2.4 数字地籍图编辑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在数字地籍图编制作业时,首先应进行内业检查,依据外业草图与地籍调查表,于计算机中全面审核是否存在数据遗漏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修改,保证标记道路、河流、建筑等规范合理贴合实际,在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自动生成界址线、注记相邻界址点间距,打印地籍图;依据地籍图进行外业巡视,按照钢尺对地籍图测量精度进行检验,在检验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正,在确保地籍图测量精度后,生成城镇测量宗地面积汇总表、界址点成果表、正式地籍图等,为地籍图编辑提供资料。该城镇在地籍测量中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构建了完整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为城镇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与城镇发展规划提供了现实依据,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应保证其功能完善,操作界面友好,确保数据库设计容量可以满足数据处理的现实要求。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不断发展,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越发广泛。相对传统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其测量效率更高,精度更好,且测绘成本应用与维护更为直观便捷,其综合效益突出。结合某城镇地基测量作业,重点从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内业数据处理、数字地籍图编辑等方面探讨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运用。实践证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优越性较为突出,综合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杨.探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0、前言
随着数字测图理论与实践的进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迅速发展。在当今社会管理中由于测绘、地籍管理和城市管理等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使地籍测绘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成图的方法,将其利用于城镇地籍测绘,大大改变了传统测绘技术以手工为主,精度低、图形属性信息单一、编辑修改不便,难以查询等状况,可以大大提高测图工作效率,保证成图精度,满足城镇建设的需求,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新手段。数字化测绘技术大大加快了城镇建设的基础工作,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下面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谈出个人一些体会。
一、地籍数字化测绘的有关概念
地籍,主要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用途(如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文件、表册和图件等形式表示出来。地籍测绘则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测绘活动,地籍测绘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即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利的测绘,是一种法定的行为,区别于普通测绘,其包括:地籍控制、地籍要素测绘、地籍调查、动态监测与更新等,而要素测绘往往包括界址点等细部测量和地物点的碎部测量,并绘制地籍图和土地的面积量算。城镇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无非就是通过数字化测绘从事一系列关于城镇地籍测绘活动的技术,其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技术设计[1、地籍调查属性信息录入;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图根加密]地籍碎部测量编绘地籍图计算机数据处理建立宗地信息库[1、生成宗地图;2、街坊街道面积汇总;] 建立地籍库根据需要输出成果。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地籍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包括初始调查和变更调查,涉及权属、房产、税收和管线地籍等方面。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宗地占地界线(界址线)位置、占地面积及四者关系等基本情况的调查属于土地权属调查的范畴,也是地籍调查的核心。进行权属调查时要清晰地填写地籍表,保证相邻宗地符合指界条件的指界人现场指界,而且签名盖章后双方无争议。同时利用属性软件工具录入属性信息到具有完整的土地权属信息表格的数字测绘系统等数据库软件,形成土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为后续工作保留珍贵的资料,可根据需要以街道、街坊为单位进行文件的储存。地籍调查时要绘制宗地关系图,此时需要注意尽量选择大比例尺,或局部放大比例尺,增加注记的空间,之后按从北向南,从西向东或按“弓”型原则预编地籍号。
2.2 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
2.2.1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开展地籍碎(细)部测量首先要建立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值的平面控制网点,而建立控制网主要用GPS RTK 和配套的随机数据处理软件,加上快速动态定位的方式来完成。
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一般是建立在基本控制测量基础上,在委托方许可而没有已知首级控制网或受设备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则可采用假设坐标。地籍控制测量分一、二级,根据《城市测量规范》分5″、8 ″、12″三级,5″级必须在四等点以上点进行控制,精度高的点可建立精度低的控制网。
平面控制点埋石点密度要求:1:500分幅图≥ 3 个,1:1000、1:2000 分幅图≥4个,各埋石点等级控制点均应作好点之记,并绘制控制网略图。
布设一、二级控制点后,必须根据需要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各种交会测量等方法利用测距符合导线(困难地区可布设二级图根导线或支导线)加密一定数量的图根控制点(12″)作为地籍测量图的控制点。但必须注意,在实际工作中, 布设图根导线全长一般≤1.5km,12条边,二级一般≤ 1km,支导线≤ 3 条边,长度< 1 / 3 倍符合导线长,并需测左右角、距离往返测,圆周角闭合差≤ 40″,平差采用计算机来完成,诸如南方CASS 系列测绘成图软件均备有相应的平差工具,而且可以显示导线精度,将成果汇总到数据库,完成后可以街坊为单位进行储存,供成图展绘控制点调用。
2.2.2 城镇地籍碎(细)部量
城镇地籍的碎(细)部测量一般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或配合南方CASS 系列软件直接进行测图。采用草图方式时:可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绘制记录界址点之间的关系和编号,然后回到内业展绘所测量的数据,利用CASS 所附带的地形地物符号,对照草图连接测点点号绘制成图。当然也可用电子手簿现场记录或内业编辑地形地物编码和编号,通过CASS 软件自动绘制地籍图。界址点、碎部测量要考虑测点所处的位置,开阔空旷等通视条件好的测点,可直接用全站仪或GPS RTK 进行测量记录,而那些隐蔽不易测量的点,可用结合解析法、交会法或RTK 的方式来获取测量数据,当然也可采用全站仪无棱镜激光对边测量的方法来获取两点间的距离。但需要强调的是,内业数据处理或成图时,要仔细检查对照宗地关系图、宗地草图有无错漏之处,并及时加以修改或补测,比如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与河流名称等等的错漏,必要时可将图临时打印一份,拿着该图用钢尺等简易工具跟现场进行比对审核。
另外一个就是原有白纸城镇地籍图的扫描跟踪矢量数字化问题,其主要是从图形文件中抓出各界址点、地物点的坐标数据,并编辑对应的宗地号,读取各宗地信息,形成以街坊为单位,并生成宗地图的实体文件进行存储,建立完整的地籍数据库。
2.3 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工作之后就可以建立一个包含有宗地属性、界址点坐标、地物点坐标、宗地数据、宗地面积、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数据信息库内容的完整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宗地数据信息库是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则包含宗地占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其通过坐标解析法,实地量距计算法和图上量算法进行计算,坐标解析法是常用的方法,其主要是对任意多边形利用三角面积求算法求取精确的面积值。当前很多数字测绘系统等数据库软件一般都是运用坐标解析法对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各项面积进行计算,求得宗地内各种面积值,进而建立精确的宗地面积数据库的。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一般是通过坐标计算,进而通过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街坊面积的计算汇总,最后按街道对街坊面积进行分类统计获取街道面积统计表的,为确保精度,常可运用公式: ms = ± 1 / 8 (Σ[(Xi +1 -Xi - 1)2 +(Yi+1-Yi-1)2]m2pi)1/2 进行精度分析。通过信息系统相应的模块,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JSGISI.O软件的功能生成所需的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汇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等等。
1地籍数字化测绘的有关概念
地籍,主要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用途(如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文件、表册和图件等形式表示出来,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地籍测绘则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测绘活动地籍测绘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即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利的测绘,是一种法定的行为,区别于普通测绘,其包括:地籍控制、地籍要素测绘、地籍调查、动态监测与更新等,而要素测绘往往包括界址点等细部测量和地物点的碎部测量,并绘制地籍图和土地的面积量算。城镇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无非就是通过数字化测绘从事一系列关于城镇地籍测绘活动的技术,其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技术设计[1、地籍调查属性信息录入;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图根加密]地籍碎部测量编绘地籍图计算机数据处理建立宗地信息库[1、生成宗地图;2、街坊街道面积汇总;]建立地籍库根据需要输出成果。
2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地籍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包括初始调查和变更调查,涉及权属、房产、税收和管线地籍等方面。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宗地占地界线(界址线)位置、占地面积及四者关系等基本情况的调查属于土地权属调查的范畴,也是地籍调查的核心。进行权属调查时要清晰地填写地籍表,保证相邻宗地符合指界条件的指界人现场指界,而且签名盖章后双方无争议。同时利用属性软件工具录入属性信息到具有完整的土地权属信息表格的数字测绘系统等数据库软件,形成土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为后续工作保留珍贵的资料,可根据需要以街道、街坊为单位进行文件的储存。地籍调查时要绘制宗地关系图,此时需要注意尽量选择大比例尺,或局部放大比例尺,增加注记的空间,之后按从北向南,从西向东或按“弓”型原则预编地籍号。
2.2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
2.2.1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开展地籍碎(细)部测量首先要建立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值的平面控制网点,而建立控制网主要用GPS RTK和配套的随机数据处理软件,加上快速动态定位的方式来完成。
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一般是建立在基本控制测量基础上,在委托方许可而没有已知首级控制网或受设备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则可采用假设坐标。地籍控制测量分一、二级,根据《城市测量规范》分5″、8″、1 2″三级,5″级必须在四等点以上点进行控制,精度高的点可建立精度低的控制网。
平面控制点埋石点密度要求:1:500分幅图≥3个,1:1000、1:2000分幅图≥4个,各埋石点等级控制点均应作好点之记,并绘制控制网略图。
布设一、二级控制点后,必须根据需要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各种交会测量等方法利用测距符合导线(困难地区可布设二级图根导线或支导线)加密一定数量的图根控制点(12″)作为地籍测量图的控制点。但必须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布设图根导线全长一般≤1.5km,12条边,二级一般≤1km,支导线≤3条边,长度<1/3倍符合导线长,并需测左右角、距离往返测,圆周角闭合差≤40″,平差采用计算机来完成,诸如南方CASS系列测绘成图软件均备有相应的平差工具,而且可以显示导线精度,将成果汇总到数据库,完成后可以街坊为单位进行储存,供成图展绘控制点调用。
2.2.2城镇地籍碎(细)部量
城镇地籍的碎(细)部测量一般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或配合南方CASS系列软件直接进行测图。采用草图方式时:可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绘制记录界址点之间的关系和编号,然后回到内业展绘所测量的数据,利用CASS所附带的地形地物符号,对照草图连接测点点号绘制成图。当然也可用电子手簿现场记录或内业编辑地形地物编码和编号,通过CASS软件自动绘制地籍图。界址点、碎部测量要考虑测点所处的位置,开阔空旷等通视条件好的测点,可直接用全站仪或GPS RTK进行测量记录,而那些隐蔽不易测量的点,可用结合解析法、交会法或RTK的方式来获取测量数据,当然也可采用全站仪无棱镜激光对边测量的方法来获取两点间的距离。但需要强调的是,内业数据处理或成图时,要仔细检查对照宗地关系图、宗地草图有无错漏之处,并及时加以修改或补测,比如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与河流名称等等的错漏,必要时可将图临时打印一份,拿着该图用钢尺等简易工具跟现场进行比对审核。
另外一个就是原有白纸城镇地籍图的扫描跟踪矢量数字化问题,其主要是从图形文件中抓出各界址点、地物点的坐标数据,并编辑对应的宗地号,读取各宗地信息,形成以街坊为单位,并生成宗地图的实体文件进行存储,建立完整的地籍数据库。
2.3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工作之后就可以建立一个包含有宗地属性、界址点坐标地物点坐标、宗地数据、宗地面积、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数据信息库内容的完整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宗地数据信息库是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则包含宗地占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其通过坐标解析法,实地量距计算法和图上量算法进行计算,坐标解析法是常用的方法,其主要是对任意多边形利用三角面积求算法求取精确的面积值。当前很多数字测绘系统等数据库软件一般都是运用坐标解析法对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各项面积进行计算,求得宗地内各种面积值,进而建立精确的宗地面积数据库的。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一般是通过坐标计算,进而通过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街坊面积的计算汇总,最后按街道对街坊面积进行分类统计获取街道面积统计表的,为确保精度,常可运用公式:进行精度分析。通过信息系统相应的模块,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JSGISI.O软件的功能生成所需的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汇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等等。
至此,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已经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地籍测绘的数字化、现代化,有效地解决了常规测绘成本高、环节多、精度低、重复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但是,城镇地籍信息的土地数量、地类、地权、及房产情况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为保持城镇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常常需要对城镇地籍资料进行修正,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动态监测与更新,更新后的宗地号按原街坊内最大号续编,原号作废,而界址点编号采用同样方式。但要注意对同一区域界线范围内的宗地分割或合并前后的面积之和要相等。
3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
3.1自动化程度高
采用全站仪在野外采集数据,自动记录存储,并可直接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绘图,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后续信息管理工作。
3.2精度高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对界址点或地物点的数据采集精度,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微机数据处理、面积统计、自动绘图等,其误差对地籍测量成果的影响都很小。
3.3整体性强
采用解析法测定点位坐标依据的是测量控制点。当测区整体控制网一旦建立,就可以在整个测区内的任何位置进行实测和分组作业,成果可靠性强,精度均匀一致,并且便于检查和及时恢复被损坏的界址点。
4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方向
数字化测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其地籍信息完整地覆盖每一个区域,在所形成的数字图形上详细记载每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基本情况,包括权属、数量、质量、权利、用途、性质等基本信息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它不但为实现土地的经济价值、保护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服务,还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结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于城镇地籍测量,主要是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提高了外业工作的效率,使内业工作时间大大缩短,软件合理地把测量内外业结合起来,使测绘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满足了城镇建设的要求,同时也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有效地推动了测绘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测绘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比较典型的有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此外如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等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工程测量作为测绘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也深受影响,产生了巨大变革,不管是测量手段还是方法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概念的相继提出和数字化工程的启动,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对其在工程测量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得到非常大的延伸,并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
1、测图的基本原则
地图图形三种图形要素构成,分别是点、线以及面,所有的地图图形都可以分解为上述三大要素,其中点又是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测量的最基本工作就是测定点的点位坐标。在对点完成准确的测定之后,将这些点按照一定次序连接起来,然后使用一些专用的符号、注记来表示,从而形成最基本的地图图形。
2、传统测图方法存在的弊端
2.1工作模式
传统的测图模式通常是利用传统的测量设备,如经纬仪、平板仪以及水准仪等,测出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者测量点的水平角、竖直角以及距离,从而确定点位,绘图员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手算或者口算得出三维坐标,最后要么是通过坐标,要么是通过角度和距离,将点绘制在图纸上。地物(房屋)的绘制需要根据点位关系用图示符号进行描绘,这需要非常多的野外作业时间,内业编辑的工作量也非常大,而且操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错误。
2.2测图精度
图解测图方法的精度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如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会受到展绘误差和测定误差的影响,此外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和方向误差以及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刺点误差等都是潜在的影响因素,因此图解测图的精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虽然红外测距仪和电子速测仪的普应用,测距和测角的精度有了非常多的提高,但是白纸测图的方法无法发挥仪器精确的优点,使得资源出现较大的浪费。也就是说无论怎样提高测距和测角的精度,图解地形图的精度变化不大,这也是白纸测图最大的缺点。
3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
从本质上来讲,数字化测图技术采用的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成图的方法。与传统测图技术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而且作为地形测绘最前沿的技术,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地形图基本上可以实现无损地体现外业测量的高精度,也就是说数字地形图可以良好地与高精度仪器进行匹配,高科技发展推动的仪器发展的价值在数字地形图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诞生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当今社会科学管理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工具,除工程测量之外,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管网测量以及房产测量等非常多的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应用结果证明,数字化测绘技术不仅保证了高精度,而且还能够提供数字化的信息,为各专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1自动化程度高
自动化程度高是数字测图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这要归功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测图绘制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能够实现自动计算、自动识别以及自动调用图示符号等多种功能,绘制出的数字地形图相对手绘图纸更加精确、规范和美观。此外,由于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绘制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被大幅度地降低,有效避免了数据读错、记错等问题的发生。
3.2测图精度高
测图精度高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数字化技术之后,地图图形的精确度有了质的飞跃,采用数字测图技术的地图图形距离小于300m时物点测定误差为2mm左右,地形点高差测定为18mm左右。而且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绘制出的地图图形测量数据在传输、存储、复制和成图的过程中不会存在精度损失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测图中经常出现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以及展点误差等,有效地保证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并确保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3.3图形属性信息丰富
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绘制出的地图图形中,不仅地形点的坐标位置保证了非常高的精度,而且地形点的属性信息也极为丰富,如该测点的编码和连接信息,在显示成图时,利用测图系统中的图式符号库,通过编码就可以非常轻松地从库中调出与该编码对应的图式符号成图。故数字测图时所采集的图形信息,它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以及属性信息,十分方便信息检索。
4测区概况、作业依据和设备
某市委我院对某地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调查及测区面积为13 km2,测区地势平坦,地面平均高程约为5m。测区内用地类型错综复杂,有住宅、工业、商业、行政事业用地等,交通较拥挤,小巷多,通视条件差,地籍测量难度大。
作业依据主要有: 1)国家测绘局1994年11月28日的《地籍测绘规范》(CH5002294); 2)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6月22日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293); 3)国家测绘局1994年11月28日的《地籍图图式》(CH5003294); 4)国家测绘局1992年6月8日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5)建设部批准1999年7月1日施行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299)。
采用的仪器设备有: 3台Leica公司生产的SR530GPS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 Topcon GTS3005全站仪4台;南方测图软件CASS6.0一套;联想台式电脑6台及相关通讯设备。GPS接收机在作业前均通过检测,性能和精度均符合标称精度。
5作业流程与实施
5.1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数字测量的关键所在,结合测区已有的资料,以有关规程、规范为依据,设计作业流程,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见图1:
图1数字地籍测量作业流程
5.2作业实施
5.2.1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由3台LEICA公司生产的SR530 GPS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定位方式为快速静态定位。以测区附近的16个D级GPS控制点作为本次控制测量的起算点,在约13 km2的测区内均匀布设了120个F级GPS控制点,其平均了密度为10/km2个F级以上的控制点。为方便利用实时动态GPS (RTK)、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步点测量,点位一般选在高层建筑物上或主干道路旁。按照GPS测量规范要求,点位周围垂直角150以上天空无障碍物(如树林、高楼、电杆、水塔及其他高层建筑物等)、无强烈反射无线电波的金属或其他障碍物或大范围水面,点位远离强功率电台、电视发射台和微波中继站,也远离高压电线、变电所等。天线能直接对中,无偏心观测。所有点位均做到稳固可靠、便于到达、使用方便和可长期保存。内业计算为采用随机软件严密平差,并将其平差值直接建立控制点数据文件,以备测图与绘图之用。
5.2.2碎部(界址点坐标)测量
采用GPS (RTK)、全站仪配合的方式测图。其关键部分便在绘制草图上,草图的清晰和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本测区利用该市2012年摄制的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为了注记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出图时影像图的色调要偏淡一些,这样可以使外业效率大大提高。
在进行界址点测量之前,对测区内的所有界址点和碎部点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将其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界址点位于开阔地,或位于一般建筑的房角或墙角处,或在较容易到达顶部的高大建筑一角,这类界址点和碎部点应用RTK进行测量(约占35% );
第二种类型:当建筑物层次较高(3层以上)且不易到达顶部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碎部点,则首先利用RTK测设一组图根点,然后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约占60% );
第三种类型:十分隐蔽的死角,只能借助与其他点、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来确定其位置(约占5% )。
1)应用RTK术进行测量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界址点应用RTK技术(实时动态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内存中,并在现场绘制地籍地形草图。
2)全站仪测量界址点和碎部点
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 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
3)其他方法测量界址点和碎部点
有些界址点在实际测图中动态GPS、全站仪都无法观测,在这种情况下,量取界址点与其他已测点或线的相对位置及尺寸, CASS40成图软件在图上将点解析出来。如图2所示:点9813、9814无法测量,则根据房屋的四角原理直接计算9814点, 9813通过支距或正交方式获取。
图2解析界址点图
4)边长勘丈和宗地草图的绘制
界址边上无阻碍物且界址点容易到达的,界址边长用50m钢卷尺或手持测距仪直接丈量,并随之量取相关地物与界址点、界址边之间的相对尺寸,以便绘制宗地草图。
关于宗地草图的绘制:对于中小宗地,界线内地物较少,用钢卷尺量取地物与界址点和界址线的相对几何尺寸,来确定其相对位置。对于大宗地,直接利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测量,并辅以绘制草图。这样即完成了宗地草图的绘制,又是地籍图的重要因素。
5.2.3内业数据处理
白天外业采集数据后,晚上应及时对当天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利用全站仪通讯软件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通过编辑将数据存为*.dat格式,在计算机上用CASS6•0成图软件展绘碎部点,结合白天所画草图和预设编码进行初步成图,以检查所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做到当天的图当天绘完,以免事后遗忘,影响成图的准确性或返工重测,并为图形编辑做好准备。
5.2.4数字地籍图编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首先是内业检查,根据自己的草图及地籍调查表在计算机上全面审核一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比如注记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河流的名称等。如果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则可自动生成界址线、注记本宗地相邻界址点间距离,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视检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工作尽量做到细致、耐心。如果发现错漏,则应立即补改。此时由流水编号以后的界址点坐标数据文件,生成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汇总表、正式地籍图,主要给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审查完毕后,作为编辑宗地图及地籍图的基础资料。
利用南方公司的CASS6.0地形、地籍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成图的工作流程如图3。
图3地籍数字化成图软件成图工作流程
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把CASS6.0生成的图形交换文件*.DXF引入RDCIS后,再加入地籍要素;然后再由RDCIS软件生成图形交换文件*.EBF文件、*.EBP文件、*.ATT文件和*.NOT文件。
最后执行入库前的数据检查,若无错误则可以入库。当直接应用RDCIS软件成图时,则需调用该软件的“编辑外业文件”功能,来编辑*.EBF文件和*.EBP文件,再执行“入库数据检查”和“数据入库”功能,这样就建立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6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方向
数字化测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其地籍信息完整地覆盖每一个区域,在所形成的数字图形上详细记载每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基本情况,包括权属、数量、质量、权利、用途、性质等基本信息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它不但为实现土地的经济价值、保护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服务,还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结论
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地籍图的测绘工作,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人力及物力资源消耗少、成图美观、精度高、数据量丰富、易于修改等优点,且存储形式为计算机存储的矢量图,便于利用、管理和共享。
工作结束后,对30幅地籍图采用全站仪散点法检查界址点的精度,共观测了831个点,较差全部在限差之内,由此计算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28cm。
通过以上数字地籍测量的实践,摸索和总结出来了一些有益的方法与经验,希望能给广大从事地籍测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提出更好的方法与经验。
中图分类号:T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192-01
1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重要重要性
1.1 能够全面搜集相关信息和数据
数字是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基础,通过计算机这一媒介,构建各种有关地籍的相关模拟图形[1]。在传统的地籍测量中,相关资料是以文字、图形、数字以及线条等共同组成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仅阅读困难,同时图形、数字等各种资料数量庞大,比例尺对测图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在对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有效弥补了以上缺陷,各种地籍测量过程中形成的属性元素如地貌特征、地理位置以及地形状况等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分层显示,这样一来,为地籍测量以及相关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更加快捷的展开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能够实现及时更新
在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会构成相应的资料和底图,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中就可以对以上内容进行及时、全面的处理,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种地籍管理方案和设计,计算机能够对各种方案的优势以及缺陷进行自动分析和对比,更能够详细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地籍测量中的误差进行发现和及时修改,这样一来,现势性、可靠性就可以在地面信息中充分体现出来[2]。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地籍调查
初始及变更调查是地籍调查的两个方面,税收、房产、管线地籍等都是调查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地籍图是地籍调查的基础,在对地籍图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预编地籍号,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比例缩小处理,最后将其打印成地图。针对界址点,解析过程中,应对几何作图法进行应用。地籍管理人员在逐家进行地籍调查的过程中,需要以地籍图为基准。
2.2 控制测量
在提升野外测量质量和测量精度的过程中,控制测量应对全球快速动态定位系统进行应用,该系统是由随机数据处理软件和GPS接收机共同组成的,在运行中,能够通过拼接将相关测绘图构成统一的整体。在测量界址点以及碎部点时,要想提升测量的便捷性,需要对全站仪和GPS(RTK)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对地籍实实时动态的掌握,空旷地带、主干道路旁等应是点位所在地,严禁在选择点位的过程中,对辐射超强的位置进行应用。
2.3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坐标,在展开这一测量工作的过程中,草图方式测图的形成需要对全站仪以及GPS等设备和技术进行综合应用,测绘草图中,应对比例尺进行适当的放大处理,这样一来,相对关系在地物之间就能够被草图清晰的展示出来,为内业编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在测量的过程中,如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地形图,那么蒙绘工作就可以提前进行。
当所测量的地区拥有相对集中的建筑物和街道,地物测量中要想对围墙拐点、房屋拐角等进行充分的掌握,就必须对全站仪进行充分的应用,在对数据进行采集时,可以应用测量控制点法;在实地打点测量中,地物测量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在内业转换的基础上,自动联线可以在地物数据中实现,这一过程中,散点减少,对于图形编辑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碎部测量中,工作人员应首先全面统计和分析界址点以及碎部点地物,并将其进行三个类型的划分:第一,当视野开阔处存在界址点时,测量中可以对实时动态全球定位系统即RTK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第二,当测量区域中拥有较高的建筑物和相对隐蔽的碎部点、界址点时,测量难度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应首先对一组图根点进行测设,应用的技术为RTK,接下来在对全站仪进行应用,全站仪还可以应用于接收机无法进行正常接收的状态下;第三,部分死角在测量的过程中,应对相关点、线等几何关系进行充分的应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信息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地籍测量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极大的提升了数据的精确性,因此而构成的测绘技术绘制图不仅包含大量的信息内容,同时非常美观,工作人员在利用地籍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只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够顺利、快捷的提取相关数据,提升了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一、简述数字化测绘技术与城镇地籍测量的关系
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镇的建设规模和速度不断地增加,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城镇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以及各个城镇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国开展了关于城镇地籍测量的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不再以传统技术为主,越来越多的高新测绘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和投入到使用当中,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为例,该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它摆脱了传统测绘技术主要以手工绘制为主,测绘所获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图形信息,测绘所显示的资料更加丰富,准确度更高,而且在编辑修改方面也十分的便捷,方便了人们对所需数据的掌握和查询。
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将测绘、地籍管理和城市管理等学科进行了合理的联系和融合,在原有的测绘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全解析且由专业软件绘图的新型测绘技术,通过在实践中对该技术的调查显示,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测量所绘制出的成图的精确度更高,这种技术更适合录入电子档案进行保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城镇的发展需求。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通过数字测图系统对城镇的地籍进行测绘,该技术是通过系统内各设备的运行和各个流程的实施,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控制。数字测图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采集数据的工具主要有电子速测仪、数字摄影测量仪、GPS、数字化仪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绘图、输出和管理。常用的数字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数据的采集方法
通过利用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用来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就叫做数据采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的应用中,对于数据的采集,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对所要测量地点的阳台角、房屋拐角、围墙拐点等地物的数据进行测量,也可以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来对其他的地物进行测量。
无论是对于界址点还是地形点的测量,通常情况下在采点时,都会把性质不同的点制作成与之相对应的地物代码,这样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操作和记忆。在实地打点测量的时候,要对测量区域的地物进行有顺序测量,这样做是为了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减少散点的存在可以提高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编图的精准度。
(二)对原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对原图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技术主要是针对一些偏远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它具有简捷而迅速的特点,在测绘工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以及原有的地形图,然后再结合先进的技术重新绘制出符合标准的地形图,能够快速的满足测绘需要。
原图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方式主要是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这两种技术中经常选用扫描矢量化技术,这是因为它的精度效率比手扶跟踪数字化的方式更高。但是这种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反映在它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上,因此有时它在成图上反映出来的地貌特点同实际情况相比不一定准确。这就需要测绘人员采取补测、修测等方法对之前设定的坐标进行调整和校正,从而提高数据的精密度,这样才能对测绘出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利用。
(三)利用航测技术绘制数字成图
所谓的航测技术就是运用航空设备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通常意义上讲就是航拍。这是一种通过外业判读、内业建立模型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而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式,它主要应用于大面积城镇的地籍的测量。使用航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地籍测量,测绘人员在室内就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地籍测量任务。因此,由于该技术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等优势,所以它适用于对处于空旷地带和气候多变地区的城镇进行地籍测量。
三、例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广西南宁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以广西南宁的地籍测绘为例,在测绘实施前首要要对测绘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例如当地的经纬度、降水量、地形特点、气候特征、测绘总面积等常规数据进行统计。主要流程的表现形式如下:
在进行测绘时首先要制定广西南宁的坐标,一般情况下地籍测量平面坐标采用的是国家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保证基本控制点的密度处于正常的范围,就需要按逐级控制的原则在南宁市土地调查大地基础控制测量GPS C、D级点的基础上布设GPS E级点,然后在GPS E级点的基础上加密布设了GPS一、二级导线。
在基本的所需数据统计完成以后,利用Microstation软件编辑数据文件,结合二次开发的工具软件来绘制地籍图。然后把Microstation生成的图形文件引入MAPGIS后,再加入地籍要素,就可以建立专门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四、总结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克服恶劣的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缩短测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制作出高精度的现代化测绘图,为城镇地籍的测量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汤廖文. 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19-20.
她,不仅是几千年来天府之国从未变更的人文要地,更是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最宜人居城市。而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成都市区在8.0震级之下几乎毫发无伤,这是一个奇迹,也更生动有力地印证了“成都是有福之地”这一说法。
“人文、人居、人才”成为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简称软洽会)上,来自日本、美国、欧洲和国内其他省市的1500名专业软件人士对成都的共同感受。
软件雄起正逢时
4月16~18日,软洽会在成都世纪城娇子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在开幕式上,与会领导介绍说,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其销售收入达7573亿元,出口达142亿美元,软件销售收入增长了29.8%。而四川省经历了5.12大地震的洗礼,其电子信息产业依旧保持了快速发展趋势,2008年四川省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224亿元,增速达到31.8%。
对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彭壮壮认为:短期内会波动,长期内强劲。2008年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中,全球合同的数量和合同总金额双重下降,合同数量下降了20%多,金额下降了超过40%。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软件和服务外包都受到了影响。但同时,根据麦肯锡的测算,到2020年全球离岸外包市场将达到18000亿美元,其中80%将来自于今天来看尚属全新的领域,比如政府部门、媒体行业、中小企业等。另外,彭壮壮提到,过去十几年内印度软件产业的增长有三个波峰,分别出现在1997年、2001年和2005年,这恰恰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因此,从软件产业发展的周期性来看,对成都来说,要渡过短期的波动,掌控长期机遇,眼下是正逢其时。
持相同意见的还有世界银行国际金融有限公司(AFC)首席投资官倪昆・金思(Nikunj Jinsi),他表示,作为软洽会专题论坛之一的“2009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投资国际高峰论坛”是实现产业资本对接,优质项目组装推介的有效平台,AFC非常看好成都,接下来将在软件企业、基础工业、环保绿色、银行支付等领域加大投入,积极参与将成都打造成绿色IT中心的行动。
而具体到软件和服务外包来说,通过提前9个月的多次专程赴日营销邀请来的日本软件产业团也是本届软洽会的一个亮点。据悉这次前来的软件产业团的近60名成员来自30余家日本企业和机构,是日本政界和商界的高层。近年来中国已成为日本软件及服务离岸外包的主要发包目的地。据日本信息产业协会常任理事杉山寻美介绍,目前日本的软件离岸外包之中有78%是对中国,21%对印度,而海外嵌入式软件研发接下来将成为软件外包的重点所在。4月17日下午的日本冲绳-中国成都IT产业论坛以圆桌会议的形式,邀请成都和冲绳专家代表围绕成都市和日本冲绳县IT产业界的互动发展、人才交流,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构建市场与人才的“成都-冲绳-东京”商业模式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后相关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和冲绳县信息通信相关产业团体联盟的交流促进协议书》、《早稻田语言教育综合研究所WEIC株式会社-成都维纳软件有限公司IT行业日语教育推广战略合作协议》等合作协议。
从田头到餐桌
在6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即将正式实施之际,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中美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国际峰会” 在软洽会上也格外令人瞩目。峰会邀请了美国农业部门、中国工业食品协会、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以及成都食品溯源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组的多名国内外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就信息化支撑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展开了开放式交流。与会专家认为,食品安全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必须从法律、制度、理念等方面加强监管,要建立政府、产业和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的食品安全链,并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支撑,增加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
引言
地籍管理工作就是对地籍测量、土地调查、产权管理、地籍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的目的在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因此,分析地籍调查与相关测绘数据间的关系,改进城镇土地调查模式,建立共建共享新方法,保证调查成果数据库在日常运行中对地理实体变更的响应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地籍测绘成果与基础地理数据的特征
1.1 地籍测绘成果的特征
某市对市区开展了2001年至2003年,约120km2的地籍更新调查,该成果全部建库,数据库管理软件为Oracle,GIS平台为ARCG IS。自2003年至今,结合日常土地登记工作,对该数据库成果持续进行了日常变更,年均变更宗地面积达15 km2。地籍数据库数据主要包括地籍权属要素层组(宗地界址点、界址线、宗地而层等所有权、使用权要素层)、土地利用要素层组(点状图斑层、线状图斑层、面状图斑层等地类要素)、行政区要素层(行政区、行政村、行政界线、界线拐点层、街道层、街坊层),基础地理要素层(点状地物、线状地物、面状地物等基础地理要素),其主要数据类型的编码如表1所示。
从地籍数据库的生产、应用及日常维护来看,当前的地籍调查成果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①地籍要素均为全解析法施测,几何精度较高;
②地籍施测范围为而覆盖(或区域性而覆盖),事实上己成为一种大比例尺的国土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与水利、林业、采矿、石油、管道、交通、桥隧等专业测量工作不同;
③从可以作为空间相关信息定位系统的意义讲具有基础测绘的性质,现代地籍测量工作与基础测绘工作的关系愈来愈密切,这也是建立多要素地籍、多用途地籍的必然;
④地籍系统中的权属要素(如所有权界线、使用权界线)精度要求高,其中的地理要素在一些特征点(如界址参考点)上精度要求较高;
⑤地籍系统中的房屋层具有特殊性,建筑物、构筑物应权属合法,否则应在房屋属性中予以说明(如改扩建等)。
二、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内涵、原则
2.1 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内涵
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是以“3S"技术及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和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地籍系统关注于地籍要素,其基础地理要素调用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数据,在数据采集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当因地籍空间实体变更进行数据采集时,按照基础测绘数据标准和地籍测绘数据标准采集两套数据,分别入城镇土地调查库和基础地理数据库,同时,当基础地理数据进行修补测等更新维护时,可以在地籍管理系统中得到实时体现,从而建立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城镇土地调查库和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同步更新,实现一体化管理。
2.2 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原则
1)统一平台,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共用
城镇土地调查系统与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应在一个平台上建设,城镇土地调查系统专注于地籍主题数据库的建设,基础地理要素直接调用基础地理数据库的相关要素层,实现在一个数据规整工具中根据配置文件的不同实现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基础地理数据库的调整、更新操作,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共用,以建立全要素、多用途地籍。
2)一次采集、两套标准、分类入库,建立数据运行新机制
在城镇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对于因地籍空间客体变更而发生变化的区域,在一次数据采集过程中,分别依据城镇土地调查数据采集标准和基础地理数据采集标准采集两套数据,其中权属要素等地籍数据入城镇土地调查库(土地利用数据在权属要素更新时进行联动变更),基础地理要素入基础地理数据库,同时,当基础地理数据进行修补测等更新维护时,可以在地籍管理系统中得到实时体现,从而建立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数据更新维护的长效机制。
3)加强元数据管理,保障数据应用
在城镇土地调查中,可以充分利用己有基础测绘数据
成果,但要对不同比例尺、不同施测方法的基础测绘数据
成果区别对待,以保证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精度要求;由于
基础地理数据库实现的是数据无缝、无图幅的全覆盖管理,
为在应用中明晰数据质量,需加强元数据维护和管理。
4)协调好房屋要素在两库中的关系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与基础地理数据库中的房屋要素不完全一致。基础地理数据库中的房屋是客观现实的存在,而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房屋要素具有特殊性,建筑物、构筑物应权属合法。在日常土地登记中,违章的房屋要素应不上图或在宗地图中进行属性备注。目前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解决,一种是在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中设立房屋要素层,区别于基础地理数据库中的房屋要素,另一种是对基础地理数据库中的房屋要素增加属性进行备注。
三、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城镇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3.1 某城市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路线
依据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思路,利用某城市现有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及基础测绘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城镇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可归结为:
1)对己进行更新调查的区域,将现有的城镇地籍宗地权属界线(地类、权属等)数据成果与基础测绘数据相叠加,调查人员实地逐宗核定地类、权属界线表达及基础测绘成果的正确性,发生变化的进行补充调查和补充测绘,对原城镇调查成果及基础测绘成果进行更新,并对照现有的宗地属性信息进行核对,发现不一致的进行纠正,并将空间、属性变化情况记录到变更情况登记表和数据库中。
2)对未调查区域,依据基础测绘成果,进行城镇地籍初始调查,对基础测绘成果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行修补测,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更新原基础测绘成果,根据收集的权属资料,将与批注情况不一致的空间和属性变化情况记录到变更情况登记表和数据库中。
3.2 某城市城镇土地调查概述
动式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及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更新。